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推荐13篇)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篇1

整体意识,即用字、词、句、段、篇的语法手段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答好考题的先决条件。通读文章时就应该对它进行内容和思路的梳理,把文章由长变短。

阅读时不可只抓只言片语,断章取义,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清基本思路,把握好全文的内容重点、议论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结构。

答题时要上下联系,着眼全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不要被作者文章开头为引入话题而提到的某些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关注了次要问题而忽略了主要问题。

2.树立原文意识、考点意识,突破“不懂答”难点

“不懂答”源于未能领悟题干的隐含义,因而未能明确答题指向,导致答非所问;源于不知从何下手找答案,不知从何确定信息区,不知如何下笔组织答案,以至下笔千里,不知所云。

强化原文意识和考点意识。

原文意识:“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现代文阅读题答案的命制总是要考虑通用性、准确性、依据性,任何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其命题点都不是孤立的、与原文毫无关联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或明或暗,或隐或显而已。所以,现代文阅读题的任何一道题的答案都不能偏离文本。

因此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最佳方法便是贴近文本,在原文中寻找答案。如果能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组织的,就尽量用原词句。关键就是找到有关信息区,进行合理正确的判断和筛选。

考点意识:不同的考点,答题思路会有所侧重。做题前要对命题的考查角度心中有数,掌握相应考点的解题规律,减少盲目性。

由此可见,高考题就是我们的迎考风向标:每读一遍,都能有新的发现。高考复习阶段,我们任课老师不仅是要多读多悟高考题,也要指导学生懂得去读去悟,把握高考的动向,掌握主动权。

3.加强有意积累

整个复习阶段,我们都一定要加强积累、加强记忆,犹其加强是有意记忆。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口号是:该备的就要备,不备你准吃亏!

比如说语文的词诗名句背诵,作文的时鲜素材,解题思维、模式,这些都要积累记忆。另外我们还要多做周边地区和学校的考题,因为有些题出得非常好,老师和学生对考题一定要了解。

还有一个有意积累是对错误的积累,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一点,我们要告诉学生,一定要总结自己在知识或解题上的错误,发现后及时补救。一个出色的学生是不能在同一地方出错的,不能错也错不起。

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每天在完成了老师精心选择和整合的对点训练题后,抽出十几分钟来阅读和积累我们给他整理的“考前抢分必备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分三类,一是博闻强记,包括容易误用的成语、近义词,常见的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等;二是素材必备。

包括热点事件或热点人物,对这些事件人物的深度分析及适用话题;三是范文必备,选文均是近年高考中各类型的出色作文及点评。

平时我们总听到有学生问怎样才能提高作文分数?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结构,创新的角度,更要有创新的材料。我们要告诉学生要考上本科线,作文仅仅字句顺、有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到现在我们能及时做到的就是材料出新,材料出新的效果可以立杆见影。

而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到现在,作文的材料满眼都是爱迪生和牛顿,或是司马迁、鲁迅,这些材料不是不行,而是太老没有新意。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出现了那么多热门的话题,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每天都有新鲜事,都可以拿来当素材。高考前把握住一些鲜活的好材料,到时候会迁移会运用就够用了。

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腾讯和马化腾,创立公司仅仅的时间,创业时不到三十岁的马化腾如何把深圳一间普通的公司发展成全球受人尊敬的50家企业之一,马化腾荣登富人榜的第五位。腾讯的发展史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但就这样的素材很多同学看到,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进入高三后,我们要求学生每周积累一篇时事或时评,并附上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断叮嘱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要想出新,必须平时多做积累,看到什么热点话题热门事件,三言五语记下来,积累的多了,高考时就能成为好的素材。

4. 保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篇2

1.教师照本宣科, 课堂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不管是哪一种教材都不能够全部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这个原因导致教师不能够用现代设备教育, 只能机械地教育教学, 还是机械地停留在课本的描述里。 有的课本中有描写的一些人、事物、景色, 不少教师也是一带而过。这就是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欠缺。 教师并不能调节课堂气氛, 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即使认真听课和备课了, 也只是死记硬背地机械式地背课本[1]。

2.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对导致学生思维散乱。

新世纪的教育教学特别提倡主动学习、团结协作、探索研究的现代学习方式。 但是, 一些教师并没有了解到这一学习方式的核心理念, 以致在课堂上教师就是错误引导[2]。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说的几句话是: 请同学们认真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或者自己很喜欢的语句; 请同学们自己用适合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意思等, 这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引导散漫的一种集中表现。 比如, 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 仅仅就简单说邱少云壮烈牺牲了, 但中华民族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而在当今连“见义勇为”这件高尚的事情都会被误会的时代, 还让学生按照课本的解释讨论, 你能有什么话要说呢? 显然这样的讨论是无效的。

其次, 请前后桌同学四个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虽然老师说完这些话, 课堂上的气氛可能会很热烈, 但是这些方式的背后, 学生可能都是自顾自, 都想抢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至于别人的回答和讨论, 至于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他们是不会关心的。 学生在还没有对课文内容有任何感知时, 就跟随教师匆匆进入到领悟文章内涵的程序, 这就注定了学生根本就不可能对文章的思想领悟到位。 这些学生都是你读一句, 你讲一句, 你的看法, 他的看法, 会把文章分析得非常散乱, 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这严重破坏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的条理层次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的突破路径

1.培养主动学习兴趣与习惯。

要培养出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生字的兴趣和习惯, 多多鼓励学生在多个渠道学习知识。 小学生有对于识字非常有力的语言环境, 课内, 课外, 家庭, 时时处处都有着丰富的资源。 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生词生字, 要多问、多学, 从各种环境中主动学习生词生字等语文知识[3]。 不能等教材的进度, 主动学习意识要在学习语文的一开始就要培养。 要多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比如可以建立课外的中学习小组, 主动将生词生字记住, 经常复习和巩固, 然后和同学们经常交流。 还可以建立班级“识字光荣站”, 通过老师的检查和同学的学习评选出一个识字先进小同学, 用一些实际的奖励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

2.在课本和课程中寻找共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学生经验和生活中的联系, 这样才能容易让学生对学校、教师和教材产生兴趣和共鸣[4]。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够进入到教材中描写的情景中, 才能够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和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所相同的或相似的经历。 有的应该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大自然中观察体会。 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切身体会到课文中描写的美, 让学生和大自然真正结合起来, 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生动, 让学生真正感兴趣, 真正领悟到课本中的内容和内涵。

3.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紧密结合。

要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课外拓展训练, 有机结合教学目标, 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教学的选择和教学的内容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 按内容具体进行分析, 要具有多元的思想, 有利于让学生结合实际形成不同的感受, 能够培养个性思维的内容,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当众展示自己的思想结果, 会引发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成果[5]。 学生共同学习, 互相启发, 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 当学习小学课本中《荷花》一文, 教师就应该将学生带到开有荷花的池边,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荷叶的叶子, 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的美。

4.围绕教学目标高效教学。

紧抓住教学目标进行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孩子的眼界, 提高修养。 教师在进行备课计划, 组织学习活动时, 心里一定要有着教学的目标, 其他一切的一切都要为教师所立的目标为基础而服务。 教师一定要依据自己定好的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精神, 加强基本的训练和拓展。 语文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多变, 要灵活一些。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在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为基础, 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 高效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5.教给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因为儿童识字记得快, 忘得也很快, 所以生字学完之后忘了的现象往往很严重。 为了让学生记得牢固, 老师一定要监督和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 提高学生平时复习的频率, 这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很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经常回想学过的生字, 并且教给学生复习和巩固的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复习巩固知识的好习惯, 例如, 每天上课前读一读刚刚学过的生字, 每个星期再来一次复习比赛, 如此坚持下去, 孩子们肯定会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结语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难点的分析和对解决难点的对策。 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当中切合实际地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彪.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好家长, 2016.

[2]赵福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J].中华少年, 2016.

[3]宋艳丽.浅谈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 2016.

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突破 篇3

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首先取决于教学难点的定位。而教学难点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源特征来确定,因生制宜而不能人云亦云。生源素质不同的两类学生,教学同一个内容,难点定位绝不能一致。对生源素质高的学生,难点定位低了,他可能觉得没意思,课堂没收获;对生源素质低的学生,难点定位高了,他会一头雾水如同鸭子听雷,课堂一样没有收获。比如,在诗歌教学方面,当然诗歌意境的领悟是重难点,能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理,这该是读诗的最高境界。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知识的积累还不够深厚,一首诗拿来,二类生源的同学还读不太懂其中的意思,更谈不上入境入情入理了。如果教师一味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根本没有效果。就以《春江花月夜》这首有着“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的千古绝唱为例,整首诗中景、情、理依次展现: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讲解第一部分的时候,学生可能还能理解,互动就比较好。可讲到第二、第三部分的时候,纵然老师诗情洋溢侃侃而谈,可学生却鸦雀无声,没有一点反应。如果依据教参,将难点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理上,对生源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显然是高了。再如李白的《将进酒》,在讲到李白感情变化:悲——欢——愤——狂的时候,课堂也就一下子静下来,学生一下子懵了,没有任何反应。这种情况,学生理解不来,那课堂教学的难点还能突破吗?不能突破,教学还会有收获吗?反过来,如果教师能将难点一步步分解,然后一步步突破,时间可能会多花点,但效果绝对会更好,学生也才能学有所得。因此,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必须因生制宜恰如其分,这也就是备课为什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好学生的原因所在。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结合教材设置的各项重难点来确立每节课要突破的重难点。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方能有成效。

确定了每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就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突破它,如何突破呢?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一是巧用熟悉的生活现象来突破。比如,在教学《诗经二首》、《氓》和《采薇》的时候,为突破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笔者就用多媒体让学生听生活中常听过的通俗歌曲《敖包相会》,并且用投影仪把歌词“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哟,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投影出来,然后分析歌词的内容,要表达的是“神圣的敖包前,一个小伙子在等待着他思慕已久的姑娘,渴望姑娘早点来到他的身边”,可歌词一开始不直接表达,却用“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里用的是“兴”的手法。“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这滋润着海棠花的雨水,正是小伙子急于得到爱情的渴望,以此物比彼物,这里有“比”的用。此时再告诉学生这就是《诗经》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笔者再让学生回归到文本中找找类似用法的文句,这下他们对“比”、“兴”手法就了解了,课堂教学的这个难点也就很快突破了,再让学生自己找几个类似的例子时,很多学生就能信手拈来诸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歌词。《说木叶》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以木叶为例来阐明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教学时,笔者就从生活中情人节送花、求婚等为什么用玫瑰花而不用康乃馨或菊花的习俗说起,指出每一种花都有其所暗示的文化含义与生活含义,进而指出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暗示性。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为什么古人爱用“木叶”这个意象。生活中的一些知识一些习俗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已深入其心;课堂上,在适当的时候,将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迁移到生活中,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突破。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快速、形象、容量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和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功能。它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图、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语文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物,大大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设疑思辨、动作示范等作用,这对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古诗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突破文本的局限,给学生以形象、鲜活的感官刺激,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是引导学生沉入文本,体悟文意。现在的很多学生,大都比较烦躁,看不进书,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日本漫画、电视、网络等比较直观、感性的方式,对于比较大篇幅的文本阅读,根本静不下心来,也没有耐心。这一点在平时的练习、考试做现代文阅读中,就可见一斑。因为读不进去,就不可能仔细地从文中寻找到答题的信息,因此答非所问,得分极低。为此,笔者以为,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前提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读”。“读”主要是指教师讲解之前的学生自读,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排除进一步阅读的障碍。因为语文课不可能只是听,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点,尤其是阅读欣赏,是不能脱离文本只讲题目与答案的,脱离文本光讲公式的教学不能是好的语文教学,它会让人觉得抽象,艰涩难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只要适合你的学生,适合你的教学,就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篇4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中《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描写首都北京夜晚美丽景色的文章,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灯光夜景的词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非常抽象,所以我在做这课的课件中,找了很多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什么样子是华灯高照、银河从天而降、焕然一新等等,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且记忆深刻。

再如:在教学《梅花魂》这节公开课时,我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三段录像,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梅花品格的句子,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然后,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最后,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课文《葡萄沟》,课文仅用了几句话叙述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形成原因,这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单靠教师采用传受、口述等一般媒体设境进行这一段语言文字教学,是难以掌握课文内容的,还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而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动画的动态演示,形象生动、逼真,趣味性强,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学们观看葡萄干过程的动画,通过看、读、议、想,顺利地理解在制作过程中关于“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等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葡萄干的形成原因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目标。

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途径 篇5

河北省蔚县北水泉中心校王之刚小学高级教师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复习旧知识,突破难点。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教学新知识前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通过复习商不变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可以减少学习新知识的困难。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解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设计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对“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道题,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出这道题中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装盐的重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路:盐的重量→现在盐水重量→加入水的重量,即400×25%÷20%-400=100(克)。

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割割拼拼各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出各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重视求证,突破难点。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篇6

仿写

7.H22013·浙江卷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分)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7.[答案] 示例:人生,是一把火炬,挫折是一阵烟雾。绣口,轻轻一吐,它就散了。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既要有诗意,又得符合事理。

17.H22013·山东卷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________①________。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________②________。

17.[答案] 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要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第①处仿写,注意找到能表现教师品格的事物,并扣紧事物的特点;第②处前句是四个字,必须保证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且能够与后一句保持意义上的密切联系。

17.H22013·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17.[答案] 示例:鲜花绽放灿烂的笑脸,向你渲染春天的瑰丽;蝴蝶跳出轻盈的舞步,向你展示出生命的旋律;丝雨敞开紧闭的心扉,向你清唱万物的欣喜。

(每写出一句给2分,其中内容合理拟人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神似(内容一致)”和“形似(结构修辞和句式一致)”。

20.H22013·大纲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20.[答案] 宽容犹如大海,平静容军舰小船却无愠色,翻腾包鱼虾龟蟹而不拒绝。

[解析] 仿写时要注意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形式是容易把握的,„„犹如„„,„„,„„;内容上注意整体性,同时要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0.H22013·重庆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案] 示例:略。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自选两种自然风景且句式与例句相同,其次是要运用拟人的手法,最后要注意情感态度的积极性。

24.H2013·天津卷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24.(1)[答案] 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新绿闪着诱人的光。我仰望天空,蔚蓝的天空下是几只飞得越来越高的风筝,耳边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的关键是创设一种情境。“风”体现季节特点,“我”是抒情的主体,“天空”是情境表达的背景,是和“我”对话的对象。表述时,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合乎情理地表达一个主题。注意语意完整,符合字数要求,语言优美。

(2)[答案] 生活如歌,有时低沉,有时豪迈。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仿写的能力。仿写时,第一,要注意与例句的格式保持一致;第二,要与例句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保持一致,注意比喻恰当,后两个比喻要构成对比;第三,要注意意境一致,尾字押韵。

1.2013·安徽蚌埠市一模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6分)

示例:山和海,一个沉静,一个活泼;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汹涌。它们都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要从话题、内容、句式及修辞等角度对仿句进行分析。要求另选话题,内容方面要有积极意义,并且两组相对,在句式上长短句式要对衬,修辞上要使用拟人、比喻,总体上要情境一致。要善于联想、想象,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2.2013·郑州一检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可以以“生命”为话题,也可另选话题。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和伤悲就是那并行的铁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仿写句式及修辞的能力。需要明确仿写的基本要求:结构一致、修辞一致、内容一致(包括注意句子的逻辑要求,本题的“火车”“铁轨”就是内在的逻辑),有时还要求话题一致(本题不需要话题一致,也可以一致),进而做到形神兼备。

【答案】 示例:假如生命是一首荡气回肠的乐章,成功与失败就是那跌宕的旋律;假如生命是一道绵延起伏的山峦,得意与失意就是那错落的峰谷。(一句3分,其中内容贴切1分,修辞相同且恰当1分,句式相同1分)

3.2013·天津滨海新区联考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4分)

示例: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仿写时注意两点:①句式相似,与例句组成排比句;②内容要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答案】 示例: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4.2013·豫南九校联考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与之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6分)

示例: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析】 首先把握句式特点“把„„,他找到了„„;把„„,他多„„”,然后注意分号前后的内容是相对的。

【答案】 示例:(1)把厚书读薄的人是智慧的,他找到了方法;把薄书读厚的人是明达的,他多出了几分创建。

(2)把高山当成平地的人是勇毅的,他提升了境界;把平地当成高山的人是睿智的,他多拥有了几分练达。

5.2013·豫南九校联考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与之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6分)

示例: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 首先把握句式特点“把„„,他找到了„„;把„„,他多„„”,然后注意分号前后的内容是相对的。

【答案】 示例:(1)把厚书读薄的人是智慧的,他找到了方法;把薄书读厚的人是明达的,他多出了几分创建。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篇7

一、以读代讲突破重难点

古语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 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一诗时就是“以读代讲”突破重难点的。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但是我们课本中收录他的诗作仅此一首:

登岳阳楼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这首诗没有出色的景物描写, 没有淋漓的情感抒发, 作者借“帘旌”“夕阳”“沧波”“白头”“风霜”“老木”这样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满腔愁绪, 我们就让学生读, 学生很快就抓住了诗人的这些情感的触发点, 理解了诗人的满腹愁情。还用讲吗?不用, 读很好地突破了这个教学的重难点。

怎么读?我们老师们有一套读法:对于长课文, 我们练习默读,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对于短小精悍的文章, 我们练习朗读, 比如《蝉》;对于美文, 我们要美读, 比如《答谢中书书》;对于感情真挚的文章, 我们要品读, 比如《背影》……在朗读时, 我们的方式也不一样, 铿锵有力的我们让男生读, 柔美妩媚的我们让女生读, 比如《观舞记》中描写卡拉马姐妹舞蹈的句子, 《三峡》中写夏水和春冬之水的句子。

总之, 我们遵循“练读—试读—品读—演读”、“读通—读顺—读懂—读美”、“整体读—分段读—整体读”的程序进行读文训练, 以读代讲,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适时介绍背景突破重难点

还是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一诗, 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是我们这首诗的重难点。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著名诗人, 但是收录到中学课本的只有这一首诗作, 于是我们在理解“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时, 适时加入了对作者以及他的经历的简单介绍, 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尾联作者的愁绪。再比如学习《湖心亭看雪》这课, 我们抓住“崇祯”和“金陵”两个词语,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清代人要用明代的称呼, 适时加入对背景的介绍, 学生们就理解了文中的“独”字, 也感受到了清朗的描写背后隐含的作者的淡淡的愁绪。

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就抓住了课文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和课文结尾“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两句话来设计课堂教学, 让学生就“爸爸与花的关系”和“为什么我不再是小孩子”展开阅读与讨论, 学生们突破了一语双关和插叙这两个重难点, 同时也让学生们理解了成长这个话题。再比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 我抓住了课文结尾“英雄的行为”这个关键词去引导学生分析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设计“填写环境描写”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四、精彩的讲解能突破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协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方面发挥作用。教师只在“导课、重点、难点、总结”处精心设计精彩讲解, 旨在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方法、总结结论、赏识鼓励。因此, 要讲得少, 讲得精, 讲得法。比如在教学《荷叶母亲》一课时, 我们为了让学生理解“借物喻人”这个难点, 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小诗:

难忘那片勇敢慈怜的荷叶,

风雨中只为护卫那幼小的红莲。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风雨中的隐蔽。

这个精彩的小诗突破了“借物喻人”这个难点。

五、扎实的训练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我们沙城四中的每节语文课都要做到“读、说、导、练”四结合, 我们在训练时遵循一下两个原则:一要有“点”, 即要依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 选准几个点进行训练;二要有“面”, 即要有“全面训练”的思想, 课与课、篇与篇相互补充。比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我们选择的训练点是“多角度选材与详略安排”和“欲扬先抑”的手法学习, 课上我们设计了“学生选择材料”, “思考如何安排详略、如何安排材料先后顺序”这个训练, 训练了学生“多角度选材与详略安排”这个重点, 也训练了“欲扬先抑”这个手法的应用, 效果非常好。课后我们又安排了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 扎实有效的训练突破了写作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根据具体课文特点、资源、学生的基础等情况, 每课坚持进行一些“双基”“多能”的训练,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六、清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提供了有效保障

沙城四中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是“定—读—说—导—练”, 对于文言文和诗歌教学我们八年级又摸索出“一读—二品—三悟—四诵”的教学套路, 便于把握, 便于记忆, 便于操作, 为我们在研究重难点的突破的路子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语文课堂突破重难点策略之我见 篇8

模拟表演,设置情境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初中的孩子由于生活阅历浅,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表面,难以认识到其深刻的意蕴。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情境,还原生活真实,对学生理解课文就有特别大的帮助,进而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讲授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就采用模拟表演、设置情境的方法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把握阿长的形象。我抓住了阿长把书交给鲁迅时说的那句话“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让五名学生上台表演阿长买书的经过。因为阿长不识字,把《山海经》书名中的三个字读错了两个,所以买书的过程就特别艰难。扮演阿长的学生用尽智慧,说尽好话,最终是苦苦哀求书店老板,人家才答应帮她找《山海经》。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就把阿长买书的艰难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出来。然后我又顺势提问,阿长拼命地要买到书,仅仅是关爱鲁迅吗?学生能够回答出她已经吃尽没文化的苦头,她内心里还希望鲁迅将来做个读书人,做个有出息的人。她是把鲁迅当做自己的儿子来看待了。所以她才会感动鲁迅一生,让鲁迅视其为精神之母!这样,就不仅顺利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体悟鲁迅对阿长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突破教学难点了!

课件显示,资料助读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课文的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对其背景很难知道,这就制约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就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补充的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我在讲授杨绛的《老王》一课时,就成功运用资料助读来突破教学的难点。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理解杨绛对老王的愧怍之情?”老王在临终前给杨绛送鸡蛋和香油时的身体状况,学生很容易把握,他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补充营养来延续生命的。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老王给杨绛送鸡蛋和香油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谈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我才出示了粮票的相关资料。(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水平比较低,很多商品供小于求,本着平均分配的原则,所有东西凭票购买。于是有了油票、粮票等购物凭证。文革时期一个人每月有二两油票,一张蛋票,只够买一张鸡蛋饼。)看了粮票的资料后,学生自然就会认识到当时的鸡蛋和香油的宝贵性。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在临终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送给谁?结果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亲人!原来老王是把杨绛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的,而杨绛在当时并没有理解老王的心意,压根就没把老王当成亲人看待,只是同情老王罢了,并没有给予老王以对等的爱,多少年之后杨绛才终于明白了老王的那份爱,所以愧怍之情才会缱绻于心!这堂课中补充的一张小小的粮票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当然,要注意“资料助读”出示要适时,学生生成新知才会自然,才会水到渠成。

以声传情,有效朗诵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诵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创设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是突破教学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鲁迅的《雪》一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能够概括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征,体验作者情感。在教学时我就采用不同的朗诵方式来突破重难点。读“江南的雪”时,读出其滋润美艳之至的特点。抓住色彩的词语,读出色彩缤纷的画面感;声音从高到低,读出从上到下的层次感;闭眼看到的内容,声音由实到虚,读出想象感;音色的变化,读出由静而动的变化感。音调上扬,语速轻快,声音柔软和缓,给人身临其境之美感。声音通过这样的处理后,作者对江南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就不言而喻了。而朔方的雪是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具有横扫千军、锐不可当之势,与江南的雪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朗诵时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用最强的气流把声音顶出来,语速稍快,声音高昂而气势磅礴,感情豪迈雄壮,读出一种斗志和不屈来,把作者对朔方雪的不屈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读出来。读到结尾“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稍作停顿后,声音再一次变化,急转直下,用低沉的声音读出献身的悲壮之感。通过这样的有效诵读,突破重难点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教师则无需在讲解上花费太多时间。当然,朗诵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运用不同的声音,根据具体内容特点去读,而不是想当然!

当然,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远远不止我所列举的几种。对语文课堂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只要有一颗恒心,就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篇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而要是课堂达到高效,教学重难点就一定得把握准,并且要巧妙得解决好,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在研修过程中,我小组集思广益,积极交流讨论,对解决小学英语重难点教学给出了一些妙招: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重难点部分尽可能直观化。

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课堂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平台,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同时需要多方面的学习资源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一)教师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作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牢记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演员”向“导演”转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结合我校本学年的备课改革来说,要有有效的准备必须是要备好课,在挖掘教材上,自己还需要多看书。特别是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做到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所以备学生对学习新课的有兴趣的内容,只要写在书就可以了,如在备《倒数》一节的内容时,我是利用学生学过有些汉字有颠倒结构的特点,选了“杏”与“呆”,“音”与“昱”等,同时选了一幅对联:“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用故事引入,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新课有了第一感知。

(二)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其实,每一节课只要在课前充分准备探究讨论的问题,只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表见解,这样也会体会到生成的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要做到利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所以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好这些生成点的出现。行及时的跟踪。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巧妙的评价,使学生在受到激励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使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科学分配时间

科学分配、合理使用时间,是一堂英语课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堂英语课可遵循这样的原则来分配时间:首先,明确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并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要求作出粗略安排;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习惯进行详细分配;最后,根据教学的环境、手段、风格及课堂的重难点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型的英语教学应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具体来说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为此,有必要把每堂英语课都设置成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练英语中学英语,在学英语中用英语,做到“学”以致“用”,“练”以助“能”,“用”以促“学”,把英语课堂真正变成训练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场合。

五、、遵循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为此,必须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易学上下功夫,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实现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应尽量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此外还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电教设施、实物、图片等创设语言情景,使所学内容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新知,发展智能。

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曾对文化和语言的概念作了如下解释:“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因而在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与语言应受到同样的重视。在教学中应该随时注意发掘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礼貌礼仪、心理概念等文化知识。如在人教社英语课本的教学中,第12课第三部分read and say中,当一位中国女孩子问一位外国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时,那位外国老太太诙谐地回答道:“ah,it’s a secret!”通过这段小对话的教学,我们应当使孩子们了解英美国家人士,特别是妇女,通常把

自己的年龄看作是隐私范围(privacy)的习俗。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相关手段 篇10

摘 要: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语文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想要学习好语文,就必须要先掌握汉字。在汉字教学中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方针与策略,本文即为有关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探究浅谈。

关键词:中华文化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施教策略

引言

从三皇五帝平天下到今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每个朝代都被文字记录了下来。因为汉字,每个时空都被穿在一起。汉字便是时空的纽带,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想要了解祖国的神秘,感受中国的魅力,就必须读懂文章,读懂文章,就必须要学习汉字。小学正是汉字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在学生学习汉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导学生学习汉字也需要合适的方法。本文即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识字的方针策略。[1]

一、以汉字来源深入解释汉字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仓颉观察星宿运动,鸟兽足迹以其智慧创造了最早的汉字。到了商朝,学者们发明了甲骨文,成为当前学者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再到金文、篆??、隶书„„一代代人的智慧传承并发扬了汉字,最后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用的汉字。这段历史赋予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也让汉字拥有了无穷的魅力。所以作为小学生,要了解每个所学汉字的由来,那么一定能够更好地进行记忆和运用。为此,教师就应该在此环节多下一些功夫,让学生们了解汉字的由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汉字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学习,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有着图像和音调相结合的特点,这正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让汉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们更容易去接受。在授课时,每当接触到一个学生们没有见过的新字,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孩子们怎么读,然后扔给孩子,让孩子机械低效地抄写。更应该从字的本源下手,比如学生在刚接触“鹿”字时,老师可以像讲故事一样地把这个字和鹿的真实模样和鹿字写法做对比,鹿角在上面,而下面的“比”就好像是两只鹿角,最好再加上“鹿”字的甲骨文,小篆等演变过程,课后在让学生书写,加强记忆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记错记混的几率,还能增加课堂的活跃度。[3]

二、善于总结与分辨字词

汉字有自己独特的造字方式,相传有六书的造字法,如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也正是这些有规律的造字方式让我们今天的汉字教学有了方法可寻。象形字,依葫芦画瓢的方式造字,总是有一些事物的样子相似,那么汉字也就自然有相似之处,这就是教学的突破口之一。形声字,采用了合体造字法,这样一来汉字被拆解后就更好找规律,这又是个不错的教学方式。有了基本的思路就要老师自己去总结出相应的规律,然后在课堂之上把区分、总结之法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区分与辨别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汉字,自然会简单许多。

在授课时,老师可以先尝试着偏旁部首的讲解,总结相同偏旁部首的字,让学生们再自己识记,书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总结出相似的字,还能避免一些相似的字在识记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大”、“犬”、“太”三个字的简体书写确实相似,但是如果把他们集中起来,让老师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有深刻印象,减少这种相似字的错误率。当学生的汉字积累到了一定的量时,老师就要在课上把学过的字进行集中的整理和分辨,也可以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并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识字环节做到环环相扣

小学生识字是为了可以阅读,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有机会去认识更多的天地,这也是识字的基本意义。当学生们认识了单独的字之后就会用它去组词,也就从一个字变成了两个字,把词放入句子中,就变成了更多的字,把句子放入文章中,就有了大量的文字可以让学生去接触。同时单个学习汉字没有把汉字放到一篇文章中来得快,单个的汉字学习不得不承认有些枯燥,但是当汉字集中起来,有了主题,思想之后,便让汉字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老师在讲汉字时,可以先让学生去看课后的生字,让学生们先抱着新鲜感去阅读文章,阅读过程中圈出自己不会的字,然后用字典自己查阅,最后由老师总结生字并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们对生字有了了解,对自己掌握不牢的字有了进一步巩固,一举多得。举例说明:当老师在讲《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朗读一遍文章,其中有生字的拼音,如“抓”,所以读起来不会太费劲,一遍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字典,生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们了解生字之后,为活跃气氛可以让学生们讲这个字的意思,最后老师补充,再让学生放到语境中去阅读,达到理解与记忆的效果。[4]

四、设置作业巩固识字教学

传统教学中,对于识字教学的作业,教师就是教给学生这个字的字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生字一遍一遍的写,每个字写十遍或者二十遍来加以巩固。这种作业设置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有的学生,在一遍一遍写同一个字之后,会产生视觉疲劳,反而忘记这个字的写法,更有甚者,用好几只笔同时进行“写字”,只写一遍的情况下可以写出好几行这样的字,这种“自作聪明”的解决作业的办法正是对传统作业设置欠缺的反映,教师要吸取教训,认识传统作业设置的弊端,找到创新方法,让学生们不再认为识字是繁琐枯燥的,而应该是开心有趣的。

例如,让学生把今天在课文上学到的生字采用游戏的方法熟悉一遍,这个游戏可以是自己设置一个关于这些字的词语接龙,也可以是按照偏旁部首的区别或者其他有关联的内容自己做一个生字分组,还有的学生喜爱绘画,那么可以把今天学到的字,用绘画的方法描述出来,比如今天学到了“树”这个字,学生可能就会把左边的木字旁画成一课小树苗,这样不但让字更加形象,还能帮助学生的记忆,很快地就记住了这个字的特点,从而完成识字教学的巩固。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这一明珠更是奥妙无穷,用恰当的方法教导学生们学习汉字,把语文课程,引入文学殿堂,引入中华文明,让中华文化不断地完善与流传下去,一代代将它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学情分析下的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学科整合

“左右”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对于这部分内容,老师会认为虽然是刚入学的孩子,但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大多分清左右了,在这个基础上,只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左右是相对的就可以。于是,在设计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相对性上,而这一教学重点的解决,主要靠老师的讲解为主。这样实施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这个学习内容兴趣不大,对左右的相对性仍然不清楚。

一、根据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在掌握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知识时遇到的障碍

(1)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分清左右,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会把左右搞反。

(2)学生虽然认识左右,但是对于左右的相对性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

(3)不会用左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了左右后大多数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数学上的方位,没有意识到左右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于学情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这样突破

1.利用自我建构,突破教学难点

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反复强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他们的自我建构过程。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课堂是引领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个真实有效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促进教学活动的动态途径。为了突破难点,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让学生面对面摆文具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左右是相对的;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看自己和老师举手,进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对性,从而得出方向变化,左右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三层次:让学生利用前面两个层次建构起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上楼梯的问题。

2.分清两个概念,促进学生成长

有人认为“左右”即使没有课堂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也能掌握相关知识。此话不假,可是细细琢磨,总觉得把“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成长”与“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两个概念给弄混淆了。一方面,一年级的学生在7年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成长”中积累的关于左右的知识大多是表面化的。是生活中普遍意义上的一部分;作为学习和成长的基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它肯定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那是进入符号抽象意义所必须学习的。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与“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关注左右的知识与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关联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一个出发点,让学生说说平时是怎样区分的,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形象概念,然后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这一概念。因此,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过渡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3.巧用学科整合,增加课堂趣味

我们不能把数学变成一门孤立的学科。孤立的数学,即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又孤芳自赏,令人把数学家当作“怪人”。我们不妨融入多种学科资源,使数学教学变得有血有肉。

(1)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左右的相对性是一个难点,而上楼梯的题目又是书本上的一道思考题,以往的传统教学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往往带领学生去亲自实践或者用语言来描述,用多媒体课件将上下楼梯靠右走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既节省了老师的口舌和组织去爬楼梯的精力和时间,又通过直观形象降低了这个教学难点。

(2)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必然导致不够持久的注意力。因此,把游戏引入课堂,紧紧抓住学生的天性和注意力。我设计了和小鼹鼠捉迷藏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按照要求找出露出右手或者藏起左手的小鼹鼠,这样既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扬长避短,不要放弃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刚入校园的一年级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操作层面。因此,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文具的环节。毕竟在传统教学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更多地思考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只有基于学情分析下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更能增长智慧。

参考文献:

[1]康云.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究[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

[2]何方.怎样指导小学生学好数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4(10).

[3]张俊.浅谈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A].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4]曾新寧,黄苏华.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5(9).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 篇12

解决由演示到探索的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仍有一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的支撑功能仅局限于扩展黑板的演示作用。“几何画板”与“超级画板”等智能软件集计算、作图、变换等功能为一体, 完全可作为学生探索未知数学问题的工具。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 笔者曾利用“几何画板”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正方形小屋一角上, 羊边吃草边走。提问:你看了这幅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下图所示) 学生通过自主拖动羊, 从绳子形成的轨迹中直观体会到最大面积的组成部分就是四分之三大圆 (绳长为半径) 的面积加上两个四分之一小圆 (绳长减小屋边长为半径) 的面积。学生通过自我操作课件不断调整各线段长度的探究学习后, 还相继提出并解决了如果小屋不是正方形、绳子再长一些、拴绳点不在角上……羊吃到草的面积又有什么变化等一系列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各种问题, 取得了传统媒体所无法替代的效果。学生在操作课件自由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既顺利解决了原有问题, 又引发他们将问题进行进一步拓展, 这就体现了让学生积极思维、自主的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教学理念。

突破化静态为动态的难点

一般而言, 要实现静态内容动态处理主要是三种途径:一运用语言文字的描述与想象相结合;二是将系列静态图形通过想象串连在一起实现动态变化;三是文字与图形相结合。这三种方式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 而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引入计算机技术将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无疑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解决“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 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周长与面积变化了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 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面积为什么会变小, 仅凭空想象难以体会图形变化过程中哪些量变化了, 哪些量没变。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可自由操作的学件 (如下图所示) 。学生在拖动B点自由变换图形的操作中发现图形在不断发生变化, 但组成图形的四边的长度不变, 因而周长不变;而关系到图形面积大小的高却在不断变化。学生在操作学件自由探究中既培养了观察、猜想的能力, 又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所营造的动态的探究平台。

化解从抽象到具象的难点

新课改一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 其思维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教师要善于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很多教育专家也提出以“数形结合”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教育教学理论, 但如何具体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前预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也需要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化解小学生抽象理解弱于具象理解能力的难题。

如“小数的意义”学习中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分数意义,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 (如下图所示) , 学生不断地�改变着小数的大小, 重复地感知小数的大小变化引起涂色图形面积变化。在这种带有游戏般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实践中, 积累了较丰富的表象, 从而为顺利地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建立思维起点。

操作说明:

双击小数可任意修改小数的大小.

消除由平面转空间的难点

应该说, 充分灵活运用三维、二维动画功能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支撑, 它在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的方面体现最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较方便地利用平移、旋转、叠加、渐变等动态效果将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某些难点的思维过程清晰呈现出来, 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观察物体”一课, 利用“几何画板”模拟三维图形 (如右图所示) , 使物体由静态变动态, 直观形象。可以引领学生从不同方位 (正面、侧面、上面) 观察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使学生在直观体验中观察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极大地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 减轻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破解由预计到生成的难点

拼音教学的难点突破方法 篇13

1儿歌记忆。像个6bbb, 反写 ddd ,像个9qqq,,反写ppp。

2儿歌记忆。bd肚子对肚子

pq脑袋对脑袋.3动手记忆。给孩子一根剪好的电线,和家长一起来摆这四个形状

4动手动嘴记忆。大拇指向上,左手b来右手d,大拇指向下,左手P来右手q

标调的儿歌

“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拼音课间操

拼音课间操可以让孩子放声笑,身体尽情地摆动,而且把学过的拼音字母通过身体去体现出来,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d、t、n ……”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i、ei、ui……” “头要正,身要直,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字母基础牢。”

在我们班做的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课间操。比如做声母操,一边说拼音的口令,一边摆出该拼音的形状,身体随着音乐摆动。例如左手高举,右手叉腰围成一个圈,一边扭动身体,一边说“听广播,bbb”,相反右手高举,左手叉腰围圈就是“一只队鼓ddd”。两手胸前交叉就是“切西瓜,xxx”,两手合并向上直伸就是“一根直棍lll”。一开始是我在课堂上带着他们做几个简单的拼音造型,慢慢地,孩子找到了感觉,也能自己创造出拼音造型。我教他们弯下身体,手碰地,那就是“一个门洞nnn”,孩子马上想到两个人并列做相同的动作,那就变成了“两个门洞mmm”。他们根据我引导的b和d的造型,创造了p和q的拼音操姿势。类似的创造性发现在课间操的游戏中常有发现,孩子们的发现让我惊喜。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只要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创设的轻松的教与学的环境,孩子就能学得兴趣盎然,教师也教得兴致勃勃。

学完a、o、e、i、u、ü 6个单韵母,开始学习声母了,可以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汉语拼音王国里面住着许多字母娃娃,单韵母是这个国家的小姑娘,而声母是这个国家的男子,十分的聪明勇敢。凡是小姑娘要出门,声母男子总是走在前头,拉着小姑娘组成音节。不过说起话来,小姑娘们声音又响又亮,而男子汉们声音又轻又短。你们想认识这些脾

气古怪的男子汉吗?学生听了故事,兴趣马上来了,急切要知道这写古怪的男子汉是谁,下面复韵母学习就容易进行了。

在教学j、q、x,y 与ü相拼时,理解ü上两点省略规则是这一课的难点。一个有趣的故事就让孩子把省略规则记得清清楚楚了。一天,j、q、xy这四个小伙伴一起在森林里玩,u跑过来说:“喂,你这三个家伙,我也要玩。”j、q、x看了u一眼,说:“我们从不和不讲礼貌的孩子玩。”过了一会儿,小ü路过这里,见他们三个人玩得很高兴,于是他摘下帽子,很有礼貌地说:“你们好,我是小ü,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好吗?”jqxY笑着说:“好呀!”他们手拉着手一起玩游戏。故事讲到这儿,就让孩子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呢?教师适度放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有些学生会说到:“j、q、xy与ü相拼,ü上两点应省略;”有些学生会说到:“jqxy从不与不讲礼貌的u相拼;”还有的学生说到:“ü与j、q、xy相拼,去掉两点还念ü。“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故事中有发现,有收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了

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1)“猜口型”

这个游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发音嘴形来判断拼音。嘴形合适了,就能发出正确的音。例如在在学习“a、o、e”“i、u、ü”时,我通过和孩子玩“猜口型”的游戏,巩固了孩子对6个单韵母的认识。一开始是教师摆好口型,孩子猜,他们猜对了,表扬他们非常聪明。接着角色互换,由孩子摆口型,我猜对了,也表扬是因为他们口型摆得正确,老师才能猜对。这样的游戏加上适当的表扬,孩子兴趣非常高,很快就掌握了六个单韵母的发音方法。

对不易区分的声母、韵母来说,猜口型游戏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f和h的区别,平舌与翘舌的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猜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教师摆好口型让幼儿猜,幼儿叫老师猜,也可以幼儿互相之间猜一猜。幼儿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学得轻松,读得标准。(2)你演我猜

这个游戏跟“猜口型”形式差不多,可以老师演,学生猜,或者学生演,老师猜。两个游戏有所不同的是“你演我猜”不仅可以通过动作,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但是语言描述中不能出现谜底。例如在学习《ao、ou、iu》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三个复韵母的理解,我和孩子就玩了这个游戏。在屏幕上出示词语,学生演、说,我来猜。这些词语包括了这三个

复韵母,有“游泳”、“书包”、“扭动”、“脑袋”……每次老师猜对了,孩子都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的成功里有他们的努力。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掌握了三个复韵母,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找朋友

找朋友游戏可以利用到复韵母学习、拼读音节等内容上。比如学习复韵母。先制作六条带有单韵母的项链,六个孩子每人带一条。带有a的小朋友站出来问:我是a,我的朋友在哪里?带有可以和a相拼的项链i的小朋友就站出来说:我是i,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同学一起说:a和i是好朋友,ai、ai、ai”。带有a的小朋友站出来再问:我是a,我的朋友在哪里?带有o的小朋友站起来说:我是o,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同学一起说:a和o是好朋友,ao、ao、ao”。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复韵母。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掌握了复韵母组成的方法。在拼读音节时,学生和老师表演“玩牌找朋友的”游戏。将拼音字母制成牌,发放到每一个参与者手中,有的牌上面写着是声母,有的写的是韵母。老师先出一张“牌”口里念:“我是……”(如我出“b”)然后学生出牌,出的这张牌要与老师出的牌相拼,如出“ao”,边出边念:“我是ao,b—ao—bao,书包的包。”拼对了对方的牌就算赢。接下来是每两人或四人为一组表演这个游戏,老师参与其中,让孩子们在开心的玩、入境地演中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字母,训练了拼读,这既是亲历学习的过程,又是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也是增长自信心的过程,更是形成师生合作其乐融融、使课堂活力四射的过程。

3、点名字

在教每个字母时,都给它们编出名字。如:g(小鸽子),f(小拐杖),l(小棍子)等。在练习声母顺序,可以采取点名法。请一个孩子到前面点名,一个孩子发相应的卡片。每点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孩子站在前面去举起卡片说出这个字母的音和形。23个声母全部点完后,请一位孩子当组长,其它的孩子按顺序排好队,大家一起唱声母歌。在这个点名、排队、唱歌的过程中,孩子就将声母的顺序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

4、摘果子

在黑板上贴出一棵树,树上挂满了写有音节词的沉甸甸的“桃子、李子、葡萄、草莓”等等,接着引导学生走进秋天的果园,摘下成熟的苹果,带领同学拼读音节词,并与同学一起为它找朋友(组词造句)。之后在按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把果子分类放进不同的篮子里。这种游戏的引入,锻炼了学生的拼读能力,检查了音节的分类,不仅能解决教学重难点,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能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到汉语拼音以外的其他领域。

5、竞赛法

(1)登山法: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各组取好名字,每组学生轮流认读一个音节或音节词,每认对一个音节或音节词就向山顶前进一步,读错了就向后倒退一步,看哪一组同学先登到山顶,那是胜出的队伍。

(2)、贴商标。在游戏之前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卡片。引导学生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贴了标签的那个物品就可以放组里的篮子里,最后看哪一组贴对的商品最多。比赛结束后,来检查贴得对不对,一个个叫同学读,这样又可以检查了学生拼读的能力。因为是比赛,所以的情绪激动,思维特别快,在这样喜悦的环境中学习,掌握的效果比干巴巴的词语分类和拼读要好得多。

6、拼拼玩玩

学语文不仅仅是听说读写,如果加上动手,让孩子在动中学,学中动,效果会更理想。如:教学声母时,可以让学生剪了几个半圆,几根竖条,用它们拼声母,比比谁拼得多,认得多。学生拼出了b、p、q、d、m、n,也顺利地区分了 b 与d,p与q。学生还会用毛线拼s、x、z、c,另外还会用手势来表现d、b、q……拼一拼,猜一猜,学生顺利又快乐地

熟悉了声母,与它们交了朋友。

在教学复韵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了a、o、e、i、u、ü 6张单韵母卡片,让他们自己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复韵母,叫出它们的名字,区分形近的“兄弟”。

拼拼玩玩,活动学习既有效地调控了课堂,还寓教于乐,一举两得。孩子动起来,手、脑、口并用,拼音也“动”起来了,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五、创设情景法

在教学中,如果让孩子感受到不是在上课,而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和收获,那么孩子一定会对课堂充满期待,在课堂中也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设置情境,可以让拼音教学走进一个动感的空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我经常给孩子创设不同的情景。例如在拼音复习中,我戴上卡纸做的皇冠,拿着一根装饰过的棍子作魔法棒,化身为拼音王国里王后,带领孩子去拼音王国来一次历险记。历险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在课堂里,我们共同闯关,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说情境可以让孩子们忘记课堂,走进神奇、有趣的新天地,那么设计在情境中的一个个小游戏则可以调动孩子们的兴奋点,把拼音教学转化成为他们乐意参与的游戏活动。历险记要闯的第一关,进入拼音王国的大门,就要

念开门的咒语,第一道咒语是声母,第二道咒语是韵母,第三道是整体认读音节,背出这三道咒语就可以顺利进入大门,顺利闯了第一关。在大门口,有一个小精灵要欢迎我们,它现在隐身了,按顺序把声母连起来,他就显身了。学生急切地拿起笔就连,很快就找出了原来这个小精灵就是海豚,第二关通过了。在拼音王国里,有四个地方闪闪发光,原来是藏着四顶声调帽子。选六个学生代表a、o、e、i、u、ü,组成复韵母之后,能标调的同学头上就带上拼音帽子,学生拼读,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标调的方法。拼音王国里,还有三个怪兽,有一个喜欢吃两拼音节,有一个喜欢吃三拼音节,另外一个爱吃整体认读音节,赶快从苹果树上取下合适的音节,喂给这三个怪兽,怪兽吃饱后就自动消失了,学生参与的兴趣高。怪兽消失了,第三关也顺利通过。在拼音王国里玩累了,天黑了要回家,在纸做的通行证上用拼音写上自己的名字,交给王后,下一次王后会根据这个通行证再邀请你来拼音王国玩。整节课孩子都处于在拼音王国里历险,兴致浓厚,在历险中,不自觉地巩固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读、标调、区分音节、拼写等知识,效果显著。

孩子都喜欢动物,课堂上可以营造环境要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游玩。用课件呈现了了一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如老虎、大象、猩猩、狮子、斑马、孔雀、兔子、小猴等。

这些动物各有自己的特点:老虎威风凛凛,斑马身上布满黑白相间的条纹,悠闲地吃着草,孔雀骄傲地抖动羽毛,散开美丽的尾屏;兔子机灵可爱……学生被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动物形象深深吸引住了。老师顺势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能把你熟悉的动物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由拼音名称到动物形象,再由动物形象到拼音名称,学得不亦乐乎。这时教师趁机及时引导,分清并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音节,最后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给动物写写名称,记住它,和它做朋友。

现在最流行的动画片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如果讲拼音学习和喜羊羊联系在一起,也能成功地挑起孩子的兴趣,争着要表现。

这种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情境教学对课堂的语文教学是重要的补充,它丰富了着课堂教学,陶冶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个险下半年工作规划下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