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磁知识点(通用7篇)
电磁波的用途:
无线电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电视的画面和喇叭里的声音。
无线电广播利用的电磁波的频率很高,范围也非常大,而电视所利用的电磁波的频率则更高,范围也更大。
其他方面此外,电磁波还应用于手机通讯、卫星信号、导航、遥控、定位、家电(微波炉、电磁炉)红外波、工业、医疗器械等方面。
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2)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身体组织、骨骼发育,导致视力、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电磁波的应用经典例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磁波本身也具有能量
B.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着电磁波
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波长也越大
D.电磁波是一种信息运载工具
答案:
C
知识的价值体现之一是它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不安全的事故.在下列安全提示中与它相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打雷时请勿在大树下躲雨--雷击时电流很大,且易经大树流入大地
B.车辆启动、拉好扶手--惯性知识
C.高压危险请勿靠近--只有高压电对人体才是不安全的
D.微波炉工作时请勿靠近--过量的电磁波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答案:
C
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军科技人员在调试雷达发射天线时,发现装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究其原因后发现,原来是微波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一偶然的发现,人们制造了一种先进的灶具--微波炉.请你思考:
(1)微波炉与普通灶相比具有哪些优点?使用微波炉是不是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
(2)你从“发现微波能加热”这一科技小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答:(1)微波炉的优点是:烹饪速度快,无油烟,食品的养分损失少,缺点是对人体有负作用.
(2)①任何一个科学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
②只有注重知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的作用;
③任何事物的诞生都可能有一定的负作用,在发明创造和应用时必须注意环保,预防其产生新的污染.
下列电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电饭锅 B.微波炉 C.收音机 D.手机
答案:
A
在下列各种电器设备中,工作时与电磁波无关的是( )
A.电冰箱 B.微波炉 C.移动电话 D.电视机
答案:
A
下列用品工作时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
A.手机 B.电视机的遥控器
C.电饭锅 D.收音机
答案:
一、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常常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考虑这个因素对我们所要探究的物理量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具体表现为:几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这几次试验对我们所要研究的物理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电磁学实验复习时用到控制变量方法的实验有:
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电流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等等。
典型实例: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是这样来实施控制变量的:
1绕制螺线管的材料完全一样,绕成的螺线管的外形和大小也完全相同,用相同的电源和导线将螺线管接入电路,仅仅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接法,观察螺线管一端完全相同的位置上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来研究电流方向与通电螺线管极性的关系;
2将上述实验过程中电源的正负极保持不变,仅仅将小磁针从螺线管一端移到另一端;
3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包括实验装置、电流大小及方向、小磁针摆放位置,仅仅将螺线管的绕法从顺时针方向变为逆时针方向,继续观察当开关闭合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
4将第一次实验时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改变螺线管的绕制的圈数,比如从绕10圈变为绕50圈,再将开关闭合,观察小磁针偏转的情况(偏转方向和偏转速度);
5将第一次实验时的电池节数从2节变为4节,电流方向也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时,继续观察小磁针的偏转。
通过上述的控制变量实验,我们不仅清楚地了解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的绕法有关,我们还知道了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大小、螺线管的绕制圈数无关,另外我们通过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知道了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是不一样的,两端能使小磁针向不同的方向偏转。
二、转化法(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化法(转换法)。
在上述典型实例中,小磁针就扮演了这样的转化的角色,我们知道磁场是无形的,但是它却像我们所坐的椅子一样真实存在,那么磁体的磁场也同样如此,我们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分别放上完全相同的小磁针,用我们可以看得见的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来研究看不见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化无形为有形、化隐藏为直观、化虚为实,这样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司空见惯,在电磁学实验复习过程中,用到了转换法的有:
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如电灯的亮度、电动机的转速、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对小磁针的作用证明其存在;
奥斯特实用小磁针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用手机能打电话,收音机能收听广播可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根据灯泡的亮暗程度,来比较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
在探究焦耳定律时,通过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来比较相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在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是通过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确定磁性强弱的。
三、建立模型法
人眼所能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有些物体太小,借助于显微镜都无法看到;有些物体太大,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全部;有些物理规律无法用直观的现象和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很多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在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时,常常需要对它们进行特殊的处理,从一些事实中抽象出一系列的物理模型,借助于这些模型,我们来对学生进行比较形象和直观的讲解。在电磁学实验复习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例子用到了建立模型法:
磁感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无形的、让人琢磨不透的磁场,人为引入了一些空间分布的有规律的线条,将我们对磁场的研究归于空间立体线条的分布,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电路图是一种用符号将大家比较熟悉的实际电路图形化的一种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真实电路的模型。无论是进行电磁学实验的探究,还是电磁学的计算,电路图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用漆包线绕制线圈,通电之后使其在强磁场中自由转动,这是电动机的模型。发电机的教学也用到了模型教学方法;
实验室常用柴油机、汽油机模型来研究较为繁杂的机器的构造原理和工作过程。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一个物理量不便直接测量,而用一个可以方便测量的物理量取而代之,等效是指物理意义、作用效果以及所要表达的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可以用一个物体来取代另一个物体,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小时候孩子们都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等效替代。在进行电磁学实验复习的过程当中,发现等效替代也是比较常见的、比较实用的方法。
等效电路是整个电学复习中较为直接有效的研究方法,电学实验的文字部分用等效电路的方法进行梳理后,往往思路清晰、眉目分明。
将题目所描述的电路情形画成等效电路图后,能够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缩短完成作业的时间。
等效电阻的思路也是中考测电阻的重要考点,用一个电阻箱替代原题中的未知电阻,利用电流表或者电压表示数相同这个简单的等效电路,可以快速方便地测出未知电阻。
等效替代法与转换法很相似,但是从物理方法上讲是有区别的:“等效替代法”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单位相同、表现形式相同;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常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比如用指针的偏转角度大小来表示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用小磁针偏转角度的大小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前后虽然有因果关系,但是物理量的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五、类比法
类比方法在电磁学复习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是根据两个物理现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在进行电磁学实验复习时可以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将较为深奥的电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的物理现象进行对照,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认识电流大小时,用形象的水流进行类比;
认识电压时,用八年级已经学过的水压进行类比。
六、理想化实验法
有一些电磁学物理现象和规律,受学生已有知识有限、接受能力不强和数学处理能力不够以及实验条件不足等的限制,没有办法进行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学,因此刚开始接触电学,我们就介入了理想化的实验方法,所谓理想化实验法,是指将一些对物理现象影响不大,甚至于没有什么影响的物理量进行忽略,主要考虑对实验现象产生重要影响的物理量,在将一些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清零后,我们先进行实验,忽略次要因素,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在简单电路中,有以下的理想化处理:导线电阻为零、开关电阻为零、电流表电阻为零、电压表电阻为无穷大;
在家庭电路中,电能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的损耗都不计,家中导线的电阻不计等;
电表转动时所受阻力不考虑;
在电磁转换章节当中,我们也有一些必要的理想化的处理:小磁针所受阻力不计,线圈电阻不计、导体与轨道间的摩擦不计等等。
在经过简化处理后,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就可以做到思路明确、逻辑清晰,在对一些主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之后,到了高中再去学习和研究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下的电路,体现从易到难的教学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七、图像法
利用图像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工具,来表达各种物理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叫图像法。有很多的电学实验数据都可以化解为图像问题,利用数学函数图像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简洁,用图像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可将电磁学复习的高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在“熔化与凝固”一节中提出:“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与教材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目前主导的观点是化雪比下雪更冷。但是。由物理常识可知:下雪一般要低于0℃,化雪要高于0℃。到底是下雪冷还是化雪冷?为此我们设计了气温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并对下雪、化雪气温进行采集、存储和对比分析。
二、实验设备介绍
为采集气温数据,我们设计了一个气象数据实时采集处理系统。系统由温度采集卡、数据传送网络、计算机数据存储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
温度采集卡由数字温度传感器、单片计算机、数据显示器、数据传送模块和控制软件等构成。数字温度传感器采用美国DALLAS公司的DS18820,测量分辨率为0.0625℃,测温范围-55℃~+125℃,测量精度±0.5℃。测量温度可以在采集卡上显示,同时通过网络传送给作为上位机的计算机。对温度采集卡进行校验,冰水混合物的测量温度为0.1℃。通过恒温箱检测,在-18℃~50℃范围内的误差为±0.3℃。
计算机数据存储处理系统由数据库、数据采集前端界面、查询系统构成。使用Microsoft的SQL Server定义要保存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服务器,保存海量数据信息,并可以将数据导出为Excel等需要的格式。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前端界面改变温度采集模式、设置采集时间间隔、选择温度采集卡、调用温度查询系统、调整网络通信格式等。
三、下雪融雪过程温度对比
2007年冬天,中国南方经历罕见的低温冰雪天气。在整个冰雪天气的过程中,我们对天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温度进行了连续采集和存储。
采集温度的地点是湖南省长沙市市区人口密度不大的大学校园,采集点是室外,建筑物北面,距离地面高度1.5m和12m的两个点。从2008年1月12日到2008年2月8日,温度采集时间间隔为60~180秒,采集温度数据二万余个。尽管因为停电等原因暂停了部分时间段的温度采集,但并未影响到下雪和化雪关键时段的温度数据。长沙市经历了冰冻天气和四次明显的下雪和化雪过程。具体温度及下雪化雪和积雪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每次下雪时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都比对应的化雪时段的气温低。下雪过程共八次,下雪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总平均温度分别是:-0.91℃、-1.79℃和-1.51℃。化雪过程共四次,化雪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总平均温度分别是:3.53℃、-0.5℃和2.1℃。
四、结论及建议
初中物理和教参关于融雪冷的结论值得商榷,其解释也具有片面性。气温的形成是复杂的,下雪时水凝固为冰放出热,对气温有影响,但是对气温影响更大的是伴随下雪而来的强冷空气活动;冰雪熔化为水吸收热,会使气温降低,但是融雪时一般天气转好转晴,阳光照射程度增加,对气温的影响大得多。
2008年1月12日到2008年2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经历了八次下雪和四次化雪过程,我们用自己设计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二万余个气温数据并记录了下雪、积雪和化雪情况。通过对采集的气温数据分析可知,化雪气温与下雪气温相比,化雪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总平均温度分别高:4.44℃、1.29℃和3.61℃。下雪比化雪更冷。
建议初中物理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将下雪冷还是融雪冷的问题作为发散思维教学案例,不给出结论,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验。在取得共识前将该结论从初中物理教材和教参中删除。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
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照相机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P=U2/R P=I2R)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i贴吧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MSN 对我有帮助 1958 回答时间:2010-4-13 14:38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tkl110 | 四级采纳率:27% 擅长领域: 学习帮助 职业培训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虽然你也是复制过来的,分就给你了 相关内容 2011-1-21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2011-5-9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42 2011-2-27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以及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最好详细点 7 2011-6-22 初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按章节的,最好详细点发到我邮箱gwh671977@126...2 2011-4-22 初中物理热力学知识点总结? 更多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初中物理 知识点 知识点 总结 等待您来回答 0回答淘 宝 人 工 客 服 在 哪 0回答80与心有关的词 0回答欣赏是什么?仿写的! 1回答本人初中生,想让自己的中文字写得更漂亮,请各位有经验的网友教教我...0回答15让我悄悄告诉你 600字作文 其他网站没有的 0回答哪里能下载苏教版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0回答安徽省安全生法规知识网上竞赛40题答案,我想要这个答案,可以告诉我吗 1回答10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用什么学习书好?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6条 把你QQ给我我发给你。 回答者: jxph125861 | 二级 | 2010-4-13 17:34 我见这个蛮好的。 挺全 很不错。推荐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515700885 回答者: L丶Elite | 一级 | 2010-4-13 18:49 质量 m 千克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v=s/t 密度 ρ千克/立方米;kg/ m3;;ρ=m/v 力(重力)F 牛顿(牛)G=mg =ρvg 压强 P 帕斯卡(帕)P=F/S 功 W 焦耳(焦)W=Fs ;W=Gh 功率 P 瓦特(瓦)P=W/t 电流 I 安培(安)I=U/R 电压 U 伏特(伏)U=IR 电阻 R 欧姆(欧)R=U/I 电功 W 焦耳(焦)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P=W/t=UI;P=Fv;P=UIt 热量 Q 焦耳(焦)Q=cmΔt(Δt=t高-t低[温度高的减去温度低的]) 比热 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 3×10的8次方米/秒 三亿米或三十万千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回答者: llmt0140 | 一级 | 2010-4-14 22:30 初中的物理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 kg/m?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Pa P=F/S 功 W 焦耳(焦)J W=Fs 功率 P 瓦特(瓦)w P=W/t 电流 I 安培(安)A I=U/R 电压 U 伏特(伏)V U=IR 电阻 R 欧姆(欧)R=U/I 电功 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 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P=U2/R P=I2R)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回答者: 435110588 | 一级 | 2010-4-20 20:49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v)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如空气、木、铁等。声音的场速度是 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秒以上。最少也要0.1秒。5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0 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 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 扰人们听的声音。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13 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 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 坏人的听觉器官。 [物态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选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测(量)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4 壁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读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 熔化段 液体升温段。 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 液化过程要放热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 行(温度条件不同)。2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同时进行(发生部位不同)。3 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 汽化现象(发生程度不同)。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是:1 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 液体表面上 的空气流动情况。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9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20 物态变化中物质越软越吸,越硬越放.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六, 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0;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正常发光.15.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 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6.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17.P热公式:P=I2Rt ,(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七,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八,电和磁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 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实验 一.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电路图如右图)注意: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原理:P=UI 中考总复习资料(专题一)力学 P1-2- 1、测量: 1、长度、质量、密度、体积的测量:刻度尺 使用要求 三看 ①看零刻度,已磨损应从其他刻度线量起; 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②看量程,测量范围与实际长度大小适宜; 若量程小于实际长度时,多次移动会有误差; ③看分度值,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选择; 分度值反映刻度尺的精确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五会 ①会选量程、分度值; 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精确度也不同; ②会放刻度尺; 沿所测直线放正不歪斜,磨损零刻度应另选零点; ③会看刻度值; 视线与尺面垂直,不斜视; ④会读分度值; 读出分度值数字外,还要会估读下一位(估计值); ⑤会记录测量结果; 只写数字,不标单位,记录结果无意义; 正确测量 会认零刻度线位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根据测量长度的实际需要,会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和零刻度线; 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但可设法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途径 选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可减小误差;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质量测量 原子结构 原子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质子、中子含有夸克;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 物体与物质区别联系 物体是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性,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物质是组成物体材料; 物质的三态 固态 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 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确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 分子高速运动,极度散乱,粒子间作用力极小,间距很大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质量概念 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②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换算 千克(kg)、吨(t)、克(g)、毫克(mg); 1t=103kg、1g=10-3kg、1mg=10-6kg; 天平 使用要点 ①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②调 调节横梁两端平衡螺母,使指针置于分度盘中线处,天平平衡;(分度盘指针左偏,则两端平衡螺母右调) ③称 被测物体放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④记 右盘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质量,记录后将砝码放回盒内; 斜面 实质 在斜面上将物体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力的作用距离和力的大小都取决于倾角;用F表示力,L表示斜面长,h表示斜面高,物重为G,若不计阻力时,根据功的原理得:FL=Gh;故F=(h/L)G,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此公式可直接应用) L h F G 应用 斜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难; 斜面倾角越小,斜面越长,则越省力,但越费距离; 斜面越陡(倾角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则越费力,但越省距离; 2、功和能: 功和能 功 功的概念 定义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必要因素 ①有力F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S; 如何正确理解 做功 ①如小孩用力推一块大石头,没有推动,尽管小孩对石头用了力,但石头没有在力的方向发生距离,则小孩没有做功; ②又如当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力对物体做功,因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③再如人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人对水桶没有做功,这是由于人对水桶的力是竖直向上的,而水桶移动的距离是沿水平方向上的。④故有力作用不一定做功,但做功一定有力的作用。 计算公式、单位 W = FS 焦耳(J);1牛顿•米(N•m)=1焦耳(J); 功的原理 内容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机械做功都等于人们直接用手做的功; 使用原理的条件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机械的重力; 使用机械的好处 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机械可方便移动重物; 功率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单位 P = W/t = F•v 瓦特(W);1瓦特(W)=1焦耳/秒(J/s); 机械效率 内容 指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有的百分比,它反映了机械性能的好坏;机械在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无用的额外功,故实际机械的机械效率均小于1; 计算公式 W有用 W有用 η= —————×100% = ———————×100% W总 W有用+W额外 机械能 定义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二者可相互转化;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大小是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一; 即:EK=(1/2)mV2; ①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②动能是标量,无方向,只有大小,且不会小于零; ③动能是相对量,v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不同参照系中物体的动能也不同; ④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 势能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做功,物体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即:EP=mgh;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做功,物体所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即EP=(1/2)kx2; ①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统一的以地面作为零势能面来分析问题; ②决定重力势能的是高度和质量,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 ③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④同一弹性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守恒定律 内容 如果没有摩擦力和其他阻力,只有在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则物体的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物体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Ek1+EP1=Ek2+EP2; 表达 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1/2)mv1 2+mgh1+(1/2)kx12=(1/2)mv2 2+mgh2+(1/2)kx22; 理解 指物体动能与势能的变化量相等,也就是动能的增加或减少等于势能的减少或增加; 条件 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则机械能守恒; 回答者: panpanxbg | 一级 | 2010-4-23 10:34 物理量(单位)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P= W:功 t:时间 压强p(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Pa P=F/S 功 W 焦耳(焦)J W=Fs 功率 P 瓦特(瓦)w P=W/t 电流 I 安培(安)A I=U/R 电压 U 伏特(伏)V U=IR 电阻 R 欧姆(欧)R=U/I 电功 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水平方向)【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http://jtcyh.139.com/ 作者: jt砺剑 2007-2-28 20:06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回复:初中物理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水平方向)【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误区提醒 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典型例题】 例析: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中心50cm处,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0cm B. 40cm C. 30cm D. 20cm 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所用的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这条规律放到本题中就可以逆向分析,从而得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由此判断出50cm这个距离大于2倍焦距,即:50cm>2f,解得f 一、生活实际与物理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都被归类为物理的方面,比如说树叶会漂在水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 氢气球可以飞上天,但吹出来的气球却会掉在地上; 水往低处流; 水底石穿的现象; 航天员在月球行走是漂着走; 冬天毛衣容易起静电; 指南针的工作原理……这些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却无一例外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而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正是对生活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物理是最早的物理学家们对自然界的现象的总结,后来逐渐形成了物理这一专门的学科,物理科学家们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入,但初中物理还是从相对简单的现象入手的。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初中物理课本中就有很多生活化的小例子,但是,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让物理课堂更为生动、有趣、 丰富,学生学习起来更好理解,让学生从一开始学物理就不觉得枯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物理学习,而不是排斥物理。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教师首先依照的是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教师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益,还要善于利用。利用教材就需要老师从教材中寻找更为合适的点来让学生学起来简单顺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这样一个点。生活即教育。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通过与生活的结合,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真正认识物理这一学科的内涵。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展示物理的实用性 既然物理中有那么多从生活得来的知识,那么再将物理知识用于生活实际,可以更好地指导生活,关于初中物理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在物理课堂上展现生活的实际案例 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物理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为直观明了的理解物理的抽象知识。比如,在物理学习“惯性”一课时,对于“惯性”的这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概念性的总结是现象的共性,而对于这种共性的解释,则可以抽出个性的案例来进行。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折一个纸飞机,来做一个比赛,看谁折的纸飞机能够飞的远,学生们会觉得很有兴趣,尽管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求折纸飞机,但这一做法大大提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举起自己的纸飞机跃跃欲试,如果条件可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来做这个实验,当评选谁的纸飞机飞的更远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说说看纸飞机是如何飞那么远的。这时,学生们经过思考,有的会回答借助风力,有的同学就会联想到刚刚学到的“惯性” 的知识不就可以解释纸飞机的现象吗? 如此一来,学生们就恍然大悟。回到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想,有哪些生活中的案例是“惯性”,有的学生会联想到体育课上跑步,跑到终点也很难马上停下来,并且如果停下来太快,会崴到脚,那么这确实是“惯性”造成的,同样在乘坐公交车时, 如果司机急刹车,车上所有的人都会向前倾,这也是“惯性”造成的。通过实际案例的结合教学,学生对于概念性的抽象的知识有了具体化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屋里知识来应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在跑步中, 学生们就知道在连续跑步时不能太快停下来,而在乘坐公交车时一定要抓好扶手,不然如果遇上刹车很容易摔倒,再者在乘坐小汽车时,也应该告诉长辈要与前车保持距离,不然由于汽车的惯性,如果急刹车,也会有一个惯性距离,和前车离得太近容易发生危险。这些都是与生活实际结合后,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的展现。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学生自身也会觉得物理学习更加自信,从而爱上物理。 2.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理现象 在初中阶段,在课堂上应用了一段时间的案例教学之后,学生们都比较明显的能够理解了物理和生活的关系,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放开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习新课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看看下一节课要学习的物理现象在生活实际中有什么例子,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时准备好自己的案例。这种开放式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讲,负担小,但是却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前,学生需要先找到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例子,通过学生回家咨询父母或者是上网查资料,都可以得到很多例子,但是学生要把例子弄明白就需要靠自己了,只有真正明白这一例子的原理,才能在课堂中讲出来这个例子为什么是“摩擦力”的缘故。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了“物理来自于生活”的印象,并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观察的好习惯,同时,在学习完物理知识之后, 学生就自然而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了。 四、小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呈现的顺序一般来说决定于教材,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那就是在教材改革中所调整的知识呈现顺序,体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图.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调整都是基于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写者的思路,而到了一线教师手上,这样调整的余地似乎不是很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也有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且取得不错效果的.本文重谈这个话题,是因为笔者认为,在对知识顺序重构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经验,后者与前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越明晰,则这种调整将越成功.本文以“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談一些浅显的看法. 1基于教材——分析学生的原有经验 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是需要基础的,笔者所确定的基础就是教材上的知识顺序.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根据教材上确定的知识顺序,去判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这种思维与教材上的知识顺序的吻合点在哪里,是否存在更合理的顺序,以便让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更加顺畅.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知识顺序重构,并不完全是指章节上的调整,也包括某一节中知识顺序的调整,甚至包括某一个概念与定义的呈现顺序等. 以苏教版“物态变化”教学为例,知识呈现的顺序依次是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水循环.这样的顺序相对于其它版本的教材而言,或者是相对于以前的教材而言,确实做了调整,将汽化和液化置于熔化和凝固之前,是有学生认知方面考虑的,毕竟在学生的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例子相对更多,同时也是有知识难度方面的原因的,因为熔化知识当中需要研究冰熔化的特点,而这个实验相对于水的沸腾实验来说,显然难度更大,不容易成功.在学生初学物态变化之时,以一个复杂实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太恰当. 进一步分析,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去学习汽化和液化,在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尤其是对物态变化的初步认识之后,再去学习熔化和凝固,其本身就是一个经验不断累积的过程,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那么还有没有改进的余地呢?笔者以为还是有的,因为学生在认识物态变化的时候,不大可能真的从汽化液化开始,然后依次向另外四种物态变化过渡,在学生有了一些观点萌芽的时候,及时帮一把,可以让这些萌芽更好地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服务. 2基于经验——分析调整知识顺序 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应,然后捕捉一些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 示例一物质的三态变化教学中,为了充分让学生的经验显性化,笔者在介绍了三态的特征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所知道的物态变化吗?(必要的时候,需要解释一下物态变化,因为物态变化其实也是一个专业概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此时过多地使用这个概念,还是会影响其思维的)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来“任意”确定知识的呈现顺序了.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最先想到最多的例子就是熔化,夏天吃冰棍、冬天冰熔化等例子,是学生的第一反应,因此熔化概念的构建是最早的.有意思的是,熔化概念建构之后学生想到的不是凝固,而是汽化,学生自然想到了蒸发,如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会慢慢变干等,这可能与学生此前的科学学习中的影响有关,具体不再赘述.学生想到哪种物态变化,就先讨论哪种变化,不必拘泥于教材顺序,待例子齐全之后,再构建物态变化的三角形示意图即可. 示例二汽化(蒸发)教学中,如果按教材一般都是先学习定义,再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虽然教材上没有,但实际上都是要教的,能够提前熟悉控制变量,学生也能够接受,这样的调整是必要的),最后学习蒸发吸热.但在笔者的课堂上,笔者多次发现学生总是先想到蒸发是吸热的,因为学生在例举蒸发的例子的时候,就容易根据例子判断出蒸发吸热.既然如此,就不必拘泥于教材顺序,就可以将蒸发吸热的认识固定下来. 示例三关于水循环的教学,可以渗透到前面三节知识的教学中.水循环作为最后一节,通常不受重视,但笔者发现在前面六种物态变化的教学中,已经涉及到水循环的很多例子,于是笔者突发奇想,从汽化的教学开始,就在事先准备好了的一张空白幻灯片上,借助白板的绘画功能,用笔画出山川、大树、河流、白云等,然后每学一种物态变化,就用箭头标出一种物态变化,而当六种物态变化学完后,这个水循环的示意图也就画好了.这样不仅将水循环的知识渗透到前面三节教学中,同时这样的形象化处理,还可以让学生在构建六种物态变化的时候更为顺利,效果是极好的. 3教后评价与反思——深化教学理解 在调整了知识呈现的顺序之后,笔者以为有必要梳理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具体反应,同时要评估这样调整的教学效果.在经过上述调整之后,笔者总结出三个优点与一个不足。 三个优点分别是:第一,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更加自然,没有刻意地引入或回避的环节,用学生的话说,常常是想到哪儿就学到哪儿.笔者以为这样的说法恰恰体现了笔者的教学顺序与他们的思维顺序是一致的;第二,学生在构建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想可能的结果,尤其是学了汽化和液化之后,在构建另外四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的时候,特别顺利;第三,给学生培养了一种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即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像,往往自主思考的理解与物理描述常常是一致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一点不足是:由于此前这样的调整不多,有的时候学生出现的思维火花不能及时抓住,有错失教学良机的现象. 【初中物理电磁知识点】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10-11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06-07 初中物理知识点终极版12-04 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12-28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01-17 初中物理知识能力试题09-17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测试01-07 初中物理动态电路与电路故障知识10-06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11-12 高中物理电磁波谱教案06-09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5
结合生活让初中物理知识更实用 篇6
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顺序的重构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