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精选1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生物安全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废弃物管理、产生、运输、处理等方法规定如下:
(一)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严禁混放。装入符合规定的医院同意发放的垃圾袋中,装量或容量到垃圾袋的四分之三并有效封口,乙方如袋内的废物不得取出。
(二)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用含氯消毒剂2000mg/L消毒30—60分钟方可运出。
(三)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立即将针头、针管分离。针头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方可转运出科室。
(四)血液标本转运之前,转入桶中,消毒后方可转运出科室。
(五)特殊标本,如培养基。Hiv检测后的废物需要装入一用垃圾袋内,高压灭菌后方可转运,并做记录。
(六)检验科的一切废弃物,统一由医院负责处理垃圾的专门人员,定时到科内手机、处理、转运。
(七)记录《废弃物记录》。
1 文献综述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 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起步较早, 在回收处理方面已形成较完备的法律和流程。而发展中国家医疗废弃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如Suhair A[1]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苏丹喀土穆州医院2012年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现状, 指出存在感染性废弃物没有单独回收, 工人在不安全的条件下工作等问题;Patience A[2]对加纳地区公立和私立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进行比较, 发现私立医院存在运输车辆不合格等问题;Abdul R[3]等探讨了马来西亚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现状及政府政策对废弃物管理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也存在诸如此类问题。本研究以美国为例, 在借鉴美国废弃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废弃物管理的建议,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医疗废弃物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 美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2.1 医疗废弃物界定及分类
美国环境保护局 (EPA) 分别在1978年、1989年出台过医疗废弃物定义的文件, 随着对医疗废弃物的深入理解, 美国环境保护局、世界银行 (WB)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医疗废弃物指为人类和牲畜提供诊断治疗和免疫等医疗服务以及医学研究、生物实验和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 其中包括脏的或沾血绷带, 使用后废弃的外科手套, 办公室垃圾与废玻璃器皿, 输血或输液使用后的针头、柳叶刀、切除的身体组织等。这三个机构也首次将医疗废弃物分为一般医疗废物和特殊医疗废物, 特殊医疗废物又细分为病理性废物、感染性废物、细胞毒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废物、放射性废物和压力容器9 大类, 且每一类中都有具体含义介绍, 如传染性废物就指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物:隔离病房的垃圾、实验室培养体、被感染病人接触过的棉球 (药签) 、物体或设备、排泄物。
从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美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相关文件出台较早, 且已形成了统一的规范化标准, 废弃物的分类名录较为全面和细致, 为具体的分类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2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华盛顿为美国政治、经济中心, 其废弃物的管理较为成熟和完善, 因此以华盛顿生态署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Ecology) 废弃物管理为例, 介绍美国废弃物管理具有代表性。医疗废弃物属于危险废弃物, 因此重点介绍华盛顿生态署对危险废弃物的管理细则, 为我国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提供借鉴。
2.2.1 危险废弃物的管理流程
华盛顿生态署对危险废物的管理, 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步骤:
(1) 危险废弃物管理的作业流:首先给废弃物贴标签, 如图1所示, 在现场收集的容器上贴标签, 内容包括易燃、易腐蚀、有毒等, 同时还要标明首次收集废弃物的日期以便监测容器需要清理的时间。然后选择合适的容器, 除了放入或者拿出废弃物外, 容器必须封闭。为便于检查, 容器放置间隔距离为30英尺。对于液体废弃物, 为防止废弃物泄露污染环境, 还需要二次容器。二次容器要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对于装有强危险性的废弃物容器需要每天检查一次。储存和收集, 可以把废弃物丢弃到工作区附近的小收集区, 但达到规定标准时必须密封并在3天之内运达收集点。运输及处理废弃物, 产生废弃物的公司必须保证从废弃物的产生到最后处理每个运输环节的安全即从“摇篮”到“坟墓”, 每个环节都要负责。一般大中型公司会雇用承包商或者危险废弃物管理机构处理废弃物, 而小型公司可以自己运输废弃物。对于大、中、小型公司的分类, 是按照危险废弃物、有害废弃物每月排放量分类, 如表1所示。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产生量, 与丢弃相比更节省成本, 生态署鼓励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并设有现场的回收设备。现场检查, 生态署危险物品督查部门负责检查, 包括废弃物收集容器、收集点状况、储存方式、运输清单、废弃物年度记录等, 检查在正常工作日进行, 不事先通知, 时间为2-3小时。
(2) 危险废弃物管理的信息流:信息流畅通可以准确反馈作业流各环节所需要信息, 提高作业流总效率。如图1所示, 除了与作业流一一对应的信息流外, 还有应急计划、泄露处理方案、记录、服务指南、培训教程信息, 辅助公司做好废弃物鉴别、运输、处置等环节。应急计划及泄露处理, 对小型公司不做要求, 大中型公司需要应急计划, 必须要有至少一名紧急协调员负责应对突发状况。泄露处理, 泄露时要采取必要措施控制, 还要把如废弃物的接触者、泄露数量、环境污染程度等信息及时报告华盛顿生态署。服务指南数据库, 帮助企业区别哪些是可回收废弃物。服务目录提供废弃物鉴别、联系业务等废弃物管理的服务记录及副本, 大中型公司需要保留至少5年废弃物记录, 如废弃物年度报告、名称记录、类型证明、测试报告等, 对小型公司不做要求, 但保留记录对公司有益。且华盛顿生态署有专门网站协助企业完成废弃物年度报告。教程和培训, 提供PPT或PDF教程帮助企业进行正确的废弃物管理。
2.2.2 危险废弃物运输环节管理
以运输环节为例, 具体介绍华盛顿署废弃物管理的细则条款, 运输遵循从“摇篮”到“坟墓”的流程, 该系统确保每个过程都有跟踪。
(1) 运输废弃物公司货单有明确规定, 如:公司必须提供证明运输的废弃物是国家规定15项名目中的, 不同危险品有对应的运输设备, 公司必须根据国家规定选择与品名一致的运输设备, 且要有备用的设备在紧急状态下废弃物运送不到原指定地点时使用。如果运输不到指定的地方, 也不能用备用设备, 公司必须另找设备或别的运输商以保证废弃物运输畅通。记录废弃物最初产生地、运输部门、指定设备等信息资料必须有多份以备用。集装箱上要有产生废弃物的公司名称、地址、公司货单及标明所运输材料的耐受性, 这些信息都可以从联邦运输部门查到相应的电子编码。
(2) 危险材料信息中心负责解决运输中的材料安全管理、传输途径等问题。美国运输部管道与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会对危险品运输进行监管。
(3) 危险废弃物累积时间限制, 对小型公司规定如下:对废弃物的累积没有时间限制, 可以自己运输废弃物, 不需要保留废弃物记录, 但如果公司被检查就得保留记录, 公司需要每年报告废弃物状况。华盛顿州卫生部门会帮助加强小型公司对卫生法规的认识。对中型和大型公司的废弃物管理和报告制度会有不同规定。如表2给出了3类公司危险废弃物累积时间及数量限制规定。
注:累积时间限制, 从废物第一次被放置在容器或罐藏开始, 称为“累积开始日期”, 日期贴在容器上, 且确保废弃物在超过累积时间限制前运走。
3 美国废弃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应该吸取美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着力提高我国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
3.1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辅助服务建设, 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美国华盛顿生态署有专门的应急计划、服务指南数据库、网站及培训教程, 以协助企业鉴别废弃物, 宣传管理知识及对人员进行培训。而我国医护及其它科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知晓率不高, 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废物相关法律法规知悉率也只有78.17%[5], 在医疗废弃物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各环节涉及到的人员中非医务人员占有一定比例, 其对废弃物的风险认识较差, 对于紧急情况中的废物管理认识模糊。且我国卫生局及环保局等网站与医疗废弃物相关的宣传并不多, 普通居民对医疗废弃物的认知及危害性缺乏了解渠道。
因此我国要加强配套的培训及宣传网站建设,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 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 做到及时准确的通报废弃物管理的实时动态信息, 提高普通民众的参与意识及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效率, 安全持续地推进医疗废物管理。
3.2 加快制定医疗废弃物的法规, 提高其执行力
3.2.1 加快法律制度建设的进程
美国医疗废弃物政策制度起步较早, 并且制度较为完备, 从表3看出, 单对医疗锐器装运容器就有完备规定, 从1988年开始, 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到2000年法规更加详尽。我国起步较晚, 1995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涉及到危险废弃物管理, 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专门针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条例, 此后并无其它条例的出现。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废弃物处理法案和条例, 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6], 以减少废弃物造成的危害。
3.2.2 提高制度执行力
华盛顿生态署对危险废弃物运输环节管理规定较为详尽, 相关指标都有量化规定, 具有较强可行性,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虽对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及管理监督做了规定, 还需要进一步量化和细化。Yang G[8]等在研究我国沈阳市废弃物管理时也指出高效可执行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仍然是没有实现的目标。因此为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需要进一步明确法规的具体环节, 提高其执行力。
3.3 实行权责分明的监管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虽规定了对污染防治的监督检查, 如自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查, 但自查模式会导致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使废弃物处理不达标, 引发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它部门的检查也没具体的流程, 容易使检查流于形式。且经过访谈发现, 部分中小城市的管理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意识不强, 存在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各自管理, 缺乏沟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权责分明的监督制度, 对监督责任划分不明确。而华盛顿生态署明确规定了督查部门负责检查, 对检查的具体项目、时间、形式都做了详细规定。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权责分明的监督管理制度, 并且出台详尽的监督条例, 使废弃物的监督有法可依, 这样才能至上而下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 促进医疗废弃物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Suhair A.Gayoum Saad, Management of hospitals solid waste in Khartoum State[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3, 185 (10) :8567-8582.
[2]Patience Aseweh Abor, Managing healthcare waste in Ghana:a 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c and private hospi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 2013, 26 (4) :375-386.
[4]Prüss A, Giroult E, Rushbrook P.Safe management of wastes from health-care activities[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2-4.
[5]李同博, 盛立英, 周令.大连市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2, 28 (4) :517-518.
[6]邓乔丹, 潘华锋, 江启煜等.医疗废弃物与健康管理现状研究的启示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122-123.
[7]Jane Perry MA.Disposal of sharps medical waste in the United States:Impact of recommendations and regulations 1987—2007[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2, 40 (4) :354-358.
关键词:检验设备岗前培训科室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辽铁路医院不断壮大,医疗检验设备、检验技术日新月异,就医环境大大改善,看病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为了让病人享受到更快更好的服务,完成不断增加的检验工作量,我院引进了CT、自动生化分析仪、1000mAX光机、心脏除颤器、高压氧舱、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肠镜、麻醉机、肾脏透析机、血磁治疗机、腹腔镜、关节镜、碎石机、超声乳化治疗机等大中型检验设备,并应用于日常检验工作,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检验科的检验质量和检测速度。然而,如何使用管理好这些检验设备、保持正常运行、发挥其效能,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障检验质量和生物安全,我们认为管理工作应从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技能、制度、岗前培训等方面入手。
一、端正工作态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工作态度应该是一个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主要表现,包括爱岗敬业、强烈的责任心、不怕吃亏、实事求是等等。医疗单位不仅要培养检验人员具有高超的技术素质,还要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临床检验工作是一项特别的技术工作,其服务对象是人,因此不管是在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还是目前的半自动、全自动操作;无论是在检验前处理、实验过程中的仪器规范操作、检验后结果的分析报告,都要求操作者和管理者严谨求实,严肃认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防疏忽大意可能引起的差错事故。只有认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热爱检验工作,才能认真负责;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减少失误、发现失误并纠正失误;实事求是更是医务人员应该必备的基本素质,具备这些素质要求,端正工作态度,是检验人员从事本专业的首要条件。
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检验专业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专业,与临床医学紧密配合,其服务对象是人,标本来源于人体,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临床检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大量先进仪器在检验科使用,这些新的设备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为临床提供快速、批量的检测和准确、可靠的数据;要使用好这些仪器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报告,要求检验人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好英语基础和电脑操作知识和数理化知识。因为目前检验科引进的设备,都是配备有电脑,需要用电脑进行项目申请、清洗保养、结果报告等操作,更有些进口仪器,菜单全是英语,如不具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仪器操作使用起来相当困难。再者检验医学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还是一门技术科学,要准确发出检验报告,不仅要熟练掌握实验室的检验仪器,还要求熟悉常用的各种检测技术的实验原理,要求能够运用这些相关的知识来判断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资料加与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加强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是检验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检验科技术人员目前面临的任务。
三、重视岗前培训,严格操作规程
目前,大型检验设备在检验科越来越多,要管理好这些先进的检验设备,充分发挥其优良的性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认为管理这些检验设备主要包括安装、调试、验收、技术资料建档、工作状态标识、维护保养等一系列程序。要求对于每一台新购进的检验仪器,除了在选购、安装、调试等方面严格规范操作以外,在仪器验收、管理、岗前培训方面,应与设备维修科工程师进行沟通:①仪器验收,要求由检验科、设备科、厂家共同开箱,清点标准配件,看是否有缺损,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配置要求。对随机携带的仪器配件、操作手册、电脑驱动盘等要交专人加锁专门保管。同时对仪器进行使用前的评价,内容应至少包括精密度试验、准确度试验、线性范围和预期值评价等。如评价结果达到或接近规定技术指标方可签字验收。②设备维修科应对新购仪器设备建立档案统一管理,档案内容包括仪器编号、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交由专人保管,检验科复印一份存放于仪器所在科室专人专管。同时由检验科具体操作人员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和厂家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编写仪器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SOP文件至少应包括开、关机标准操作程序、仪器测定标准操作程序、仪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仪器质控标准操作程序等。检验科同时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记录、更换配件及故障维修等相关记录。③人员培训,由厂家技术人员对检验科仪器专管人员、具体操作人员、设备科维修人员进行各自方块的相关技术方面的专门培训。对于检验科专管人员及科室具体使用该仪器的检验人员,要求厂家技术人员针对该仪器的仪器状态、分析原理、使用操作、维护保养、校准定标和结果评估、简单故障判断等方面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培训,以保证实验结果正确可信。然后再由科室统一安排,由熟悉该仪器的专管人员根据实验室个人的专业技能、特点,有针对地进行不同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逐步让相关工作人员均能了解仪器的结构、性能、用途、操作和维护,对非故障原因引起的检测误差能及时判断。培训结束后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权对该仪器的操作使用。同时还需加强对实习、见习的学生、进修人员、新职工进行制度管理、业务培训,在不熟悉仪器的情况下,不要让他们单独进行操作,确保仪器正常运转。
检验技师不但要知晓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更要熟悉检验仪器的性能及操作。对于检验仪器设备,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应该规范管理,正确使用,严格按SOP进行操作及记录,保证仪器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在自动化仪器在医院使用越来越多的当今,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原因已由技术人员的个人水平转换为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对于保证检验质量,减少医疗纠纷、防范医疗风险的发生,更好地为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工作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梅四清,李艳,袁江华,等.临床检验设备的使用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3):37-38.
[2]胥慧一.医学检验仪器的维护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8):65-66.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成立了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小组,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专用运送工具的消毒制度、医疗废弃物收集人员个人防护制度,医疗废弃物专职收集人员职责。医疗废物转移交接本。保障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的正常运行。
二、分类收集管理:分类收集规范,严格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传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传染损伤性废物),杜绝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装。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锐器盒内,不得再取出。医疗废物达到3/4满时,做到有效封口,贴上标签。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贴上标签。
三、收集转运及专业人员管理:运送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在运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鞋等,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暂存地。收集转运医疗废弃物时,使用指定电梯,禁载人和运送医疗废物同时进行,电梯运送医疗废弃物后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运送车辆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
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XX相关部门:
在接到关于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自查通知后,我中心高度重视,当天上午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有关科室进行了认真仔细地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工作开展情况:
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不仅作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与环保工作紧密相连,因此我中心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具体工作由院感控制小组和后勤组共同负责,我中心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从收集、分类、储存到交由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我中心与XX公司已签订了医疗废弃物处理协议),整个流程当中的每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且责任明确。所以此次自查中未发现非法买卖医疗废弃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但仍然存在一些小问题。
2、存在问题:
(1)有个别科室将感染性医疗废弃物与损伤性医疗废弃物混装在一起;
(2)有个别医疗废弃物存放标识不清;
(3)有个别科室登记不规范。
3、整改措施:
(1)立即召集相关科室人员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通报自查情况,再次重申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2)梳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再次明确责任人,强化责任意识。
(3)对个别存在问题的科室要求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工作服一般每周更换1-2次;
2、试验室接触标本均为可疑污染物,操作前均应戴好乳胶手套,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工作后脱手套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用流动水洗净;
3、做血常规检查的操作者必须做到一人一消毒,;
4、离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脱掉手套;不能穿工作服到院外活动。
二、病人手指消毒
1、做血常规检查应选取病人无红肿,破损,伤痕的手指部位;
2、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针刺部位,干后针刺取血,做到一人一针一消毒一吸管;
3、推片不得直接接触创口皮肤取血。
三、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
1、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黄色垃圾袋装医用垃圾;
2、装盛垃圾的垃圾桶应用脚踏式加盖黄色医疗垃圾处理桶。
3、固体医疗垃圾套双层垃圾袋,防止泄露,定时或在装满3/4时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转运时应有防止锋利物刺破垃圾袋遗洒的防护措施。
4、液体垃圾如病人尿液、胸腹水、呕吐物 按有效氯浓度为
10000mg/l,1:1等量作用30分钟,到入医用下水道;
5、锐利物应及时投入专用锐器盒,在装满前或48小时之内及时更换。
6、一般的化学废弃物可直接排入下水道;血球分析仪废液含氰化物,应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敞口消毒,作用30分钟后到入下水道。
四、重复使用检验器材处理
1、重复使用的器材用后应浸入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4小时,再清洗干净;
2、取出,蒸馏水冲洗10遍以上;
3、烘干,备用。
五、各种物面及地面消毒
1、各种物表及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用紫外线消毒时,灯管离台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1.5-2.0米,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地面用浸有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的拖把拖地
六、空气消毒
1、实验室应开窗通风,保证持空气流通、清新;
2、空气消毒用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持续消毒,每次时间均应大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1小时
七、.化验单消毒
1、要保持化验单干净,避免被检验材料污染;
2、门急诊未被污染的化验单,可随时发出。
3、凡有可能被污染的化验单,用紫外线照射后发出。
八、消毒液配制及监测
1、正在使用的消毒液应有标识;
2、利尔康牌84消毒液含有效氯1%,配比:1:19有效氯≧2000mg/l;1:99有效氯≧500mg/l;1:199有效氯≧250mg/l;
3、利尔康消毒片含有效氯500mg/片;
4、消毒液浓度监测用G-1型试纸。
九、紫外线强度监测
1、开启紫外线灯管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处,有图案的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图案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每季度检测一次;
医疗废弃物由于携带病菌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 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交叉传染和潜伏传染等特征, 如果处理不当, 危害性极大,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工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而且严重滞后于国内对医疗废弃物处置日益增加的迫切需求。
本文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综述, 旨在能够对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立等有所帮助, 满足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日益增加的需求, 同时提高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水平。
1 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卫生填埋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法、电磁波灭菌法、微波辐射、热解焚烧法、回转窑焚烧法、高温高压粉碎法、逆聚合处理法、热气化处理法、等离子体法等。本文将其分为填埋法、消毒灭菌法、高温焚烧法、非焚烧法4类。
1.1 填埋法
卫生填埋法是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或挖坑深埋的处理方法, 该方法投资少、操作简单, 但容易造成有害物质泄漏污染环境, 不适合直接处理危险废物 (如病理废物等) , 多用于处理无害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后的残渣。目前国内规模较小的医院多采用这种方法, 国外这种方法已经淘汰, 甚至有把以往填埋的危险废物挖出重新处理的案例。
1.2 消毒灭菌法
消毒灭菌法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紫外线、微波、臭氧等多种方法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 达到杀灭病菌和去除有害毒性的目的。这类方法主要包括: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电磁波灭菌法、超微波消毒法等。这类方法对感染性废物很有效, 操作简单, 但是不能用于处理放射性的、有机溶剂、化疗的、药理和病理的废弃物, 处理规模相对较小, 处理后废物的安全性仍可能存在隐患, 处理后废物体积减少量很少。目前, 在美国有931台高压蒸汽灭菌器用于医疗废弃物处理, 德国、英国也有大量采用;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采用化学消毒法较多, 微波消毒法在德国、英国和美国也有应用。
1.3 高温焚烧法
高温焚烧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处理技术之一, 高温焚烧法不仅可以完全地消灭有毒有害病毒病菌和分解有机毒物, 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废弃物的体积和数量, 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理, 美国有2400台焚烧炉、日本360台、中国台湾33台, 法国、爱尔兰、新加坡等也大量采用, 国内多数集中处置中心多采用这种技术。该类方法主要包括:炉排炉法、回转窑焚烧法、热解焚烧法等。
1.4 非焚烧法
随着医疗废弃物焚烧法规的不断完善, 高温焚烧法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于是促使人们去寻求和使用更经济、可行的新的处理替代法。本文将其归为非焚烧法,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高温高压粉碎技术、逆聚合处理技术、热气化处理技术、等离子体法等。
2 各种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比较分析
本文对各种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综述, 并将其对废弃物的适应性、各种性能指标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比较得出, 非焚烧法对废物的适应性为最好。高温焚烧法对废物的适应性也很好, 尤以其典型炉型回转窑焚烧炉为最好, 可以处理各种废弃物, 其热解焚烧炉型对化学药剂、病理性细胞毒类废物及药品一般不能处理。消毒灭菌法和填埋法由于适应性太差, 现逐渐减少应用。
另外, 我们还比较了几种常用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性能指标。综合各种技术指标, 高温焚烧法性能最优。其两个炉型回转窑焚烧炉和热解焚烧炉均具有适应性好、技术成熟、运行稳定, 能实现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和彻底毁形的优点, 应优先采用。消毒灭菌法已经比较成熟, 但由于处理规模较小, 尾气和灰渣都要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放, 所能处理的废弃物种类有限, 应用正逐渐减少。非焚烧法 (主要是指热气化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 各种运行性能指标都优于高温焚烧法, 但其技术成熟度不高, 大规模应用还有待时日。
综上所述, 卫生填埋法和消毒灭菌法已不能适应医疗废弃物处理日益增长的需求, 非焚烧法和高温焚烧法对废弃物破坏都很彻底, 减容效果也很好。但由于高温焚烧法技术成熟度高, 就目前来看应用价值最高, 应优先采用。高温焚烧法以热解焚烧炉和回转窑焚烧炉为代表, 应用最广, 欧洲有70%的危险废弃物采用高温焚烧的方式处理, 国内大型集中处置中心也广泛采用这种方式。热解焚烧炉适用于中小规模设备, 在能耗和经济性方面较好, 回转窑焚烧炉适合于较大规模处理。非焚烧法中以热气化处理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最为有效, 但这两种方法还不十分成熟, 相应标准规范不完善, 应用并不十分广泛。热气化技术、等离子体技术运行中不需辅助燃料, 并可回收能量, 极具发展潜力, 应大力投资建设。
3 结语
高温焚烧法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并非常有效的处理技术, 从其投资和运行的经济效益、达到严格要求的环保效益都适合中国国情, 是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处理方法。但是高温焚烧法投资大, 占用资金周期长, 且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 一般不能低于3360k J/kg, 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尤其, 焚烧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二唔英”问题, 其灰烬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必须为此投入很大的资金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其处理医疗废弃物的种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非焚烧法扩散水平更低, 处理医疗废弃物的种类更多, 产生的固体残渣是无害的, 需要较少的能源供应, 并可以用于产生清洁电力, 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废弃物处置方式。但非焚烧法技术成熟度不是很高, 相应的标准规范还不完善, 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结合目前我国国情来看, 应在现有基础上, 充分利用已有的高温焚烧系统, 大力投资建设采用非焚烧法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系统, 满足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置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同时提高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置水平。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 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疗废弃物中所采用的技术, 进而对各种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了比较, 全文是笔者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处理,对比
参考文献
[1]刘戎, 周学君, 杨俊, 等.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处理[J].科技资讯, 2009 (5) .
[2]郑磊, 杨玉楠, 吴舜泽.我国医疗废物焚烧处理适用技术筛选及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2) .
[3]赵梨芳.医疗废物危害和处理方法[J].广西轻工业, 2009 (6) .
甲方:奉化市顺发工艺品有限公司
乙方:奉化市江口中心卫生院
根据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医疗废弃物集中管理和统一处理,防治二次污染。甲方委托乙方将其在工厂急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在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经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提供给乙方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实行有偿服务并按物价部门核工业实的统一收费标准计收处理费用。
二、甲方提供给乙方要求处理医疗废弃物(费用包括装卸、运输、处理、税收等
费用)每年总额为人民币壹仟捌百元整(RMB1800)。
三、装运时间由甲方通知乙方,乙方接到通知后三天内前往装运,甲方应为乙方
提供装运方便。
四、由乙方装运后,如造成二次污染,应由乙方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废弃物处理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与卫生标准。
五、结算方式:可用汇票、支票方式结算。甲方收到乙方出具的发票后在次月内
必须予以付款。
六、本协议在履行期内若需变更或修改,必须经双方协商解决,且履行方有权追
究约方的法律责任。
七、本协未尽事宜,另行协商。
八、协议有效期为壹年,即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到期一个月内,如双方没有解约的书面通知,且双方无异议可以延长使用壹
年。
九、本协议一式四份,即甲、乙双方各执壹份,环保部门存档贰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1为防止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由于医疗废物遗撒、流失、泄漏、扩散导致的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以及市,区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的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指挥本单位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果断作出决策。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非常时期的责任制管理。
二、日常管理机构
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长具体负责,成员由医务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医教部、护理部、保卫科人员组成。在应急状态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承担业务指导与组织协调,对应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和督导。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承担相关文件的起草和文件发布工作。合理调配医院资源等。
三、预防控制措施
1.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医务科,院感办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日常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抽查,院感办坚持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反馈、指导整改,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2.强化培训,提高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宣传教育,定期考核,开展经常性演练等,以提高全院职工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3.控制措施
(1)发现包装袋破损发生泄漏时,应及时增加包装袋层数,若是漏入储存桶内,必须到规定的地方对储存桶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若是漏入运送车内,必须将车推到规定的地方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
(2)发现储存桶破损或车厢破损,应立即更换或修补。
(3)发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立即增加包装层数或更换容器。
(4)发现医疗废物撒漏到地面,应先清除撒漏物,然后对地面进行清洁消毒。
(5)在进行泄漏事故处理时,严禁工作人员用手直接接触医疗废物。
(6)若发生运送车翻倒,医疗废物大量泄漏现象,应及时通知周围人员远离,控制污染区域,以免扩大污染,并及时清除,清洁、消毒,事后应对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7)运送车上要有备用医疗废物储存桶、包装袋、及包扎带、消毒和清洁工具。
(8)医疗废物运输单位有备用运输车辆。
(9)工作人员应在加强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事故处理。
(10)对事故进行登记和报告制度。
4.报告流程
(1)发现医疗废物泄漏、流失、扩散和严重遗撒事故时,要立即报告医院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医务科、院感办。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院感办、医务科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保卫科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封锁,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止扩大污染。
(4)医务科、院感办立即组织人力对污染现场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他无害化处理。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
(7)处理工作结束后,医院医疗废物应急处理小组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汇医资料,并完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四、处罚原则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21.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应急指挥室成员。
2.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成员职责。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应急指挥室成员: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各组组长:负责灭火、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全场职工: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事故发生后,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指挥部应经常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让每个职工都应按应急预案要求接受应急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事故时能采取正确及时的行动。
3.污染事故现场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风险源和污染隐患,首先从设计、安全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防范措施,这是减少环境风险的基础。然后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1)对已确定的风险源和污染隐患,企业在考虑厂内职工和厂外敏感目标的安全的前提下,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和防火、安全方面的规定确定厂区的总平面布置:
①将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生产装置区分离设置
②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与生产设备保持适当距离。
③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与集中办公区分离。置在非主导风向。
④临时存放处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1/5。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
(2)设置1000m3事故池。危险废物进入水体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泄漏源进行保护,同时将含有危险废物的废水导入事故池。
(3)警示标识
在危险废物临时存放处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由风险区所在车间安全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检查。
(4)事故排水应急措施
企业设置应急事故池1000m3。为了控制和减少事故情况下毒物和污染物从排水系统进入环境,本项目的污水、清净下水、雨水排水系统等在排出装置前设立闸门,对清净下水、雨水排放管前设立缓冲池和切换设施,事故时切换至事故池收集处理,杜绝事故废水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在危险废物临时储存设施设置地面围堰,将含有危险废物的废水全部收集至事故池。
危险废物进入厂内污水管网后,首先切断污染源,根据泄漏点区域及时收集或回收污染物料,关闭雨水和清下水外排阀,含汞废水进入本厂事故池,经活性炭过滤器吸附,监测达标后再排入厂内污水设施。
4.水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危险废物进入厂内污水管网后,首先切断污染源,根据泄漏点区域及时收集或回收污染物料,关闭雨水和清下水外排阀,含汞废水进入本厂事故池,在分析事故废水含汞浓度后,经活性炭过滤器吸附,监测达标后再排入厂内污水设施。
废水监测点位及监测因子:在危险废物进入厂内污水管处,离危险废物临时储存设施最近管网阴井、出现超标的雨水排放口、污水调节池或污水处理装置的尾水排放口中,视事故不同情况,分别设置事故废水监测点和监测因子。
5.应急预案的分级与响应
5.1应急预案的分级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分级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应急预案分级体系与事故分级对应也包括3级:
Ⅰ级(厂外级)应急预案
Ⅱ级(厂级)应急预案
Ⅲ级(车间级)应急预案
分级的依据主要是事故的大小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5.2事故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将事故分为I、II、III级。
(1)一级事故:是指后果特别重大,且发生后能持续一段时间,事故控制及其对生产、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依靠厂内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地方救援力量才能控制的事故。
(2)二级事故:是指后果重大或特别重大,且发生后能持续一段时间,事故控制及其对生产、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依靠车间内自身力量不能控制,需要厂部或相关方面救援力量才能控制的`事故。
(3)三级事故:是指依靠车间或现场就能控制,不需要救援的事故。
5.3应急响应
5.3.1在发生危险废物进入水体等环境污染事故后,发生事故的岗位带班长要按照车间事故预案的要求,立即上报车间调度和公司调度,同时组织当班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将危险废物转移到安全区域。
5.3.2公司调度接到报告后,立即要求化验人员对危险废物泄漏的区域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当班人员根据化验结果及时将含x废水导入事故池。
5.3.3污水处理设施当班人员根据化验人员化验事故池中含汞浓度,用活性炭过滤器吸附其中的x,达标后,再将事故池中废水排入厂内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
5.3.4如果出现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危险废物进入水体事故,企业应急指挥部要及时通报污水处理厂,以便污水处理厂采取应对措施。
企业平时应备足备齐各项应急物资和制订周密的对策方案,在不可抗拒事故(暴雨、洪水等)发生时,采取疏导和构筑围堤等方式,防止企业产生的污水逆流影响京杭运河。
6.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火警:119
治安:110
急救电话:120
电力公司:
消防中队: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电话:
医疗废弃物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3为了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弃物意外泄露后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医疗废物意外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全院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果断做出决策。解决防范和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非常时期的责任制管理。
二、防范制措施
(一)认真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故发生
由医院废物领导小组对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以预防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培训,提高责任感
加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的宣传教育。开展经常性演练等,以提高医院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
(三)建立医院突发医疗废弃物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1、各科室发生医疗废物处置事件后,应立即报告院长,由办公室在48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环境保护局。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个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2、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医疗废物处置事件不许隐瞒、缓报和谎报。
3、医院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医院突发医疗物处置事件应急处理程序、措施
(一)接到突发医疗废物事件情况后,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对泄露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三)发生感染性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时,由污染轻区域向污染重区域进行。
(四)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
可能污染身体时,应穿防渗的隔离衣。(五)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方可进行工作。
(六)如果有人员被艾滋病污染的医疗废物伤害,专家组应根据程度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1 加强行政管理
检验科行政管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制订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加强劳动纪律,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医学伦理,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教育员工要学法、知法、懂法,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并恪守医疗职业服务道德, 这样才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建立科室行政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任组长, 其他成员可由各业务组长担任, 主要参与科室的行政管理, 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 并协助科主任搞好各种制度的检查督促工作。 (2) 考勤制度。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必须在考勤记录本上签到, 由科主任和各专业组长轮流每天考查。有病、事假者须经请示才能休假, 以防止由于迟到、旷工等引起医疗纠纷。 (3) 交接班制度。每天早晨应开朝会, 由值班人员交班、科主任总结前一天的工作, 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并布置当天的工作任务, 防止由于未进行交接班而引发纠纷。 (4) 岗位责任制。检验科分工较细, 基本包括生化、免疫、微生物、临检等几个相对独立的专业, 因此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 确保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按照圆满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并防止由于延误检查甚至脱岗、串岗等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 (5) 差错事故处理制度。在目前的形势下, 这点显得非常重要, 有了制度处理起来就相对容易, 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经济处罚挂钩, 做到警钟长鸣, 防微杜渐, 防止由于差错事故而引起医疗纠纷。
2 加强业务管理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 使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加强业务管理是关键。检验科的工作重心是服务临床、服务患者, 经常与临床科室加强联系, 征求意见或者处理问题, 不断开展新技术, 不断开展新技术, 新业务, 向临床提供新的检测项目, 同时必须注意开展这些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可行性证论, 不要盲目开展, 以避免由于结果的不准确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检验专业队伍
检验医学是一门飞速发展而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要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 又有娴熟的操作技能的检验医学专业队伍。
2.2 建立人员培训制度
包括学历教育的继续教育, 要鼓励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进行学历教育, 对非学历培养采取上级进修、项目培养, 参观学习, 业务交流等方式, 对科室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充电, 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得到不同的学习机会, 不断地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2.3 加强对临床输血工作的管理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救治手段,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医院检验科来说, 血型交叉配血是其可能导致发生医疗事故, 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试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七条对输血引起医疗事故的处理作出了明文规定, 因此, 必须切实加强输血工作管理,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必须教育工作人员在血型交叉配血时绝对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对标本必须进行仔细核对。另一方面, 必须废弃落后的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实行正反定型, 进行RH血型的检验,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 血型交叉配血的所有检验资料必须完整记录, 作为检验文件存档。血型交叉配血标本应置血库冰箱中至少保存1月, 由于输血存在着传播血源性疾病的危险, 为了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所有手术及输血的患者必须在手术或输血前采血进行HBV、HCV、HIV和TP的检测, 并作为检验文书资料保存于患者病历档案中。
2.4 建立检验报告的管理制度
检验工作的最终结果是向临床发出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明确指出检验报告属可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因此, 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报告制度很有必要。
(1) 申请单与报告单分离。目前绝大多数化验申请单与报告单合二为一, 存在着一些问题, 无论是打印报告还是手书报告甚至空白化验报告单都存在着被别有用心者篡改、利用的危险, 应实行二者分离, 同时检验科应保留原始申请单, 对于涉及法律责任的试验项目更应如此, 以期避免由于篡改、伪造本科室化验报告单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2) 检验结果的审核鉴发。对报告实行三级把关 (操作者、专业组长、科主任) 审查核对后发出。必须强调进修、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发报告。报告单必须字迹清楚、书写规范、不得涂改, 检验者姓名、标本的接收日期、结果的报告日期都应完整无误, 同时还应注意报告单的书写方式, 对定性结果应明确写出阴性还是阳性而不要用符号表示。对某些描述性结果用词要科学、严谨、规范, 不要太过武断。在报告单上强调“结果仅对此标本负责”, 并将所测标本进行一定时间的保存, 特别是生化、免疫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标本的采集过程以及采集标本时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及使用的药物均可影响检测结果, 甚至有可能在采集或送达标本的过程中某些“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张冠李戴现象。因此对非本科室工作人员采取的标本, 尤其是涉及法律责任的试验项目必须在检验报告单上明确标示“结果仅对此标本负责”, 并规定检测后的标本保存壹周, 以便医师或患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出异议时进行复查。 (3) 检验结果的登记。检验结果登记内容应全面、清楚、具体,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各项检验数据结果, 送检医师、操作者、送检日期、检验日期等。检验结果登记本应保留两年以上, 特殊检查的结果保留时间应更长, 以便在结果遗失或发生医疗纠纷时, 有原始资料可供查询。 (4) 检验报告的存档。检验科在日常工作中, 由于大量使用半自动或全自动仪器, 其内置打印机打出的结果绝大多数是热敏打印, 其结果保存时间过短, 作为医疗法律文书, 明显不符合要求,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 问题难以查清, 责任难以划分, 对医院举证不利。因此, 化验单必须外接喷墨打印机或手工书写, 以便结果长期保存。 (5) 门诊化验单的发放。通常情况下, 门诊化验报告单往往集中在一起由患者自己领取, 在查找自己报告单的同时, 别人的病情也一览无余, 由此可能产生纠纷, 这种状况应当改变, 因为化验报告单实际上包含着患者的隐私, 其隐私权理应受到保护和尊重, 因此, 对于结果正常的报告单可由患者自行认领;对结果异常的报告单尤其是定性结果呈阳性的报告必须在检验科控制之下发放。 (6) 急诊结果的报告。检验科必须建立并遵循报告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或紧急值的书面程序。在某一检验结果明显异常提示存在紧急危及生命情况时, 检验科必须立即将结果报告给申请检验的医师, 并作好相应的书面记录。
3 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医院检验科的生命。人命关天, 质量第一, 质量管理是检验学科建设的核心, 高质量意味着准确可靠的结果。
3.1 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 必须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质控, 建立起一个质量管理体系, 并认真分析这个体系中各项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 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一份标本的完整检验过程包含多个横向过程, 包括医师开单、患者准备、护士或检验人员采取标本, 护士或卫生员运送标本, 实验室接收与处理标本, 检验人员分析测定标本, 核实与确认结果, 发出检验报告, 医师再根据报告结果用于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同时, 也涉及多个纵向过程, 主要包括: (1) 临床医师应掌握每项检验项目的实验原理和临床意义, 经常与检验人员进行交流以便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 (2) 护士应熟悉每项检验对标本的要求, 知道患者服用的哪些药物或处于哪些病理生理状态下采集标本会影响标本的检测结果; (3) 卫生员应知道标本运送需要什么条件及如何保证这些条件; (4) 检验人员应进行仪器的校准、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际监控、量值的溯源, 质量控制, 并根据临床诊断和实验记录, 对报告的准确性进行确认。检验科应逐步建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采取措施对这些过程进行控制, 包括编制操作手册, 建立标本的接收与结果发放登记制度, 仪器、试剂使用许可证制度与临床科室联系制度以及检验结果的登记与报告制度等,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 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检验结果准确的必要保证, 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产生。
3.2 加强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室内质控是由检验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方法, 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 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 其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 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 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内、批间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全面的室内质控既是监测仪器稳定性和试剂质量的重要方法, 也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 它可以保证向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不仅所有向患者提供报告的定量测定项目必须开展室内质控, 而且所有向患者提供报告的定性测定项目必须同时作阴、阳性对照。室内质控若有失控现象, 必须有失控原因分析、失控调查记录和失控纠正措施。室内质控原始记录, 室间质评反馈结果及分析均应作原始资料进行保存, 它们是证明检验科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考依据。室间质评是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 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 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差异, 并帮助其校正, 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是一种回顾性评价, 它是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考核的重要方法, 优良的室内质控和空间质评成绩, 可以保证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从而大大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加强, 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要求更高, 只有不断增强质量意识, 提高检验科管理水平, 才能保证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11月23日,科室按照医务科的要求认真学习、讨论提高三个认识,开展三项行动,现将讨论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三个认识首先要健全和落实各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三基三严”的训练,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责任心。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有效地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意识,做到防范在先。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有效地阻止各种违法事件的出现。通过南京儿童医院事件等各种真实生动的医疗安全事例,向科室人员讲解了医疗安全问题出现的环节和如何进行避免预防,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感和提高了其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为科室人员在工作中起到预防警示作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的各医疗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医疗、护理、医技检查、药物调配等违规、违章行为,无论是否产生后果,都是医疗安全警示范围。检验科的三级安全警示包括: 一级安全警示:检验结果错登、漏登,造成有关资料无法查询;未按时发报告或错送检验报告,经及时发现未产生不良后果。二级安全警示:对个例(≤2例)检验标本错做或漏做、发出错误报告、延误急诊化验、遗失血液标本(或其它标本)、丢失检验报告单,需病人重新采血复查,延误临床诊断及治疗,但未造成严重医疗后果。三级安全警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成批(≥3例)检验结果错误或错查血型,发出错误血型报告;遗失成批(≥3例)检验标本或报告单,需病人重新采血复查。
针对以上内容要求全员知晓,工作中严格把好每一工作环节,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二、抓好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前台接待、标本接收、验收编号;做好室内质控和对标本的复检工作。
三、加强医患沟通,加强临床沟通,对于急诊和后加检验项目要及时反馈给临床。通过沟通调节病人与家属对医疗效果过高的期望值的反常心理,疏导过激情绪与心理压力。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患间相互沟通,是控制医疗纠纷投诉,搞好安全医疗的重要环节。注意医患之间的情绪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对医疗过程的影响,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与角色置换。
四、加强实习生、见习生、进修生的管理,做好带教工作。
五、加强了危急值的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医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疗安全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临床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检验报告的及时性及相关数据的综合评价等要求越来越高。今后要不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保证临床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检验危急值信息,缩短临床检验危急值的通知时间,扩大通知范围,实现危急值分级管理。
输血科医疗安全措施
根据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输血科针对“南京市儿童医院事件”进行认真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发生此类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医务人员的严重失职,责任心不强,对疾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值班医生在值班期间上网玩游戏,在患儿家属多次请求下,未对患儿采取相应的积极救治措施。这样的医生连最起码的做人良知都没有,更谈不上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对于类似的事件应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三个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医疗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病人到医院就诊是对医务人员的认可、信任。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为病人精心治疗、注重细节,把每一个病人都当做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是自己。要学会与病人及家属之间进行换位思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更不允许玩忽职守。这是医疗安全管理最起码的一点,只有这样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的医院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医务人员的地位、形象才能得到逐步提升。
二、作为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认真执行临床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做到规范执业、依法执业、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为临床提供安全的、有效的、方便的、可及的服务。
三、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输血科工作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为保证病人的安全、合理用血,我们及时与血站、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沟通,即满足临床需要、又要节约血液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做为输血科的成员,我们都能做到上班期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我们每天都把自己当做值班医生,保持通讯畅通。只要科室和病人需要,保证随叫随到。没有休息的概念,及时保证血液供应,确保安全用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定期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输血科
2009年11月24日
药剂科医疗安全措施
药剂科科室人员对南京市儿童医院事件经过及卫生部关于此事件通报学习讨论,一致认为科室医疗安全管理是科室首要任务,并对现阶段容易出差错环节进行了梳理,并制订了整改措施,以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落实到位。
1、提高药学人员工作责任心,药品调剂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任何差错均可能引起医疗事故及医患纠纷发生,因此要求各药学人员本着对自己负责、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提高自身责任心,认真履行职责,把调剂工作做好,保障药品调剂无差错。
2、针对目前调剂人员紧张现实情况,要求大家克服困难,减少休息、保证每个科室至少有两名人员值班、认真落实调剂复核制度,减少差错,保障医疗安全。
3、加强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发挥科室人员积极性,对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重点进行监控、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上报,以达到临床合理用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4、如果发生调剂差错事故,要求科室人员不隐瞒,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把因此而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药剂科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省医院检验科医疗纠纷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破解对策,希望最终达到消除检验科医疗纠纷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检验科;工作人员;医疗纠纷;自我防护;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62-01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由于社会法制日益健全,人民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其医疗维权意识也显著提高。因此,近年来我省乃至全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与日俱增的趋势,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检验科作为承担医院各项理化检查的重要科室,所提供的数据是临床分析和判断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高低和 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检验科医疗纠纷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相应防范、破解对策,对于促进检验科工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自身长期的检验科工作实践,本人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我省医疗检验纠纷的现况
一般人误认为检验科只是面对各种实物标本,不直接面对患者,就远离了医疗风险。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科除了要完成门诊和急诊患者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外,还需要处理住院部和兄弟医院或下属医院送来的标本。检验标本来源面广,中间环节多,情况复查,容易引发各种检验医疗纠纷。如2010年――2013年3年间,我省某地级市人民医院共受理各种大小医疗纠纷共计114例,其中检验科12例,占总数10.53%,其医疗纠纷发生率仅低于外科(30例,占总数26.32%)和妇产科(21例,占总数18.42%),属于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我省医疗检验纠纷的原因
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检验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综合性部门,人员素质、仪器设备、工作作风及日常管理都成为影响其检验质量的因素。因此,造成检验医疗纠纷的原因也具有多方面:
2.1 标本采集不合格
标本正确采集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不合格标本通常包括:
2.1.1 标本溶血。主要是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在摇匀抗凝剂时,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
2.1.2 标本凝血。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摇匀方式错误;异常的开塞操作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
2.1.3 标本脂血。护士在标本采集前未告诉患者明确的禁食时间及禁食内容,造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2 技术操作不熟练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检验设备、检验技术日新月异,装备日趋复杂化、精密化。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血粘分析仪、全自动5分类血球分析仪等新型检验设备,已频繁应用于日常检验工作。这些新型仪器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流程较为复杂,说明书基本上都是外语,对于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由于技术操作不熟练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出现。
2.3 设备故障的影响。
各级医院检验科通常都配备有光学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等设备。不论这些仪器设备如何先进、完善,在使用过程中都避免不了因各种原因(如受潮、受热、受震、磁化、电压不稳、水分灰尘腐蚀等),产生这样那样的故障,从而影响设备测试的准确率。我省医疗检验纠纷的对策
杜绝防范检验科医疗纠纷,除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全方位提升检验科人员的素质之外,还需要强化制度、加强医疗安全教育。
3.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强化责任心,努力改善服务态度。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搞好医疗检验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新时期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责任制管理,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增强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性。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责任心,因为大多数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检验科工作者与患者接触很密切,而患者又是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其文化层次不同,造成性格脾气各异,稍有不注意或服务态度不当,语言生硬或出言不逊,很容易激惹患者而引起纠纷。如果检验科工作人员能做到周到服务,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病人提出疑问和某些过激的言语及行为能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得到病人的信赖,给病人应有的知情权,让他们参与检验过程,增强双方的信任感,即使在医疗工作中出现了某种失误,也能得到病员及家属的谅解,就有可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严格规范检验操作,强化准确性,努力加强质量控制
检验过程中,由于受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的影响,其结果和真实值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各检验科要强制采用《全国医疗检验科操作规程》推荐的方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操作常规,才能避免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着重抓好首诊医师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三查七对等制度,用标准化的方法完成检验操作,努力加强质量控制。
3.3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强化法制观,提高纠纷防范意识。
检验科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一步增强检验科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疏忽大意可能带来的危害和纠纷,加强其责任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同时检验科人员要运用法律手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检验报告的证据意识就应该引起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检验报告在法律上具备证据学的属性,即客观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所谓客观真实性,是指检验报告能如实反映检验的时间、送检的标本、标本的来源等;准确性是指所送检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检验操作无误,数值准确无误;完整性是指检验报告应该完整,不能丢失或者缺失。但检验报告如果缺少上述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能导致法律依据的丧失,将可能导致检验报告的证明力大大下降,甚至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因此,检验科要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强化法制观,努力提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施根林,丁天鹏.《检验科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选自《武警医学》2003年14期。
[2] 罗爱容,《加强检验人员法律意识,切实预防医疗纠纷》。选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1期。
[3] 王惠萱,《检验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与预防性管理》。选自《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