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篇1

为了推进和创新我园的养成教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我班积极响应园领导的号召,全面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幼儿园文化为主旨,以形成幼儿文明习惯,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目的,加速构建文明礼仪园所。

二、活动目标

1.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活动内容 1.称谓礼仪

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3.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幼儿园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篇2

一、以教师的良好礼仪典范, 感染熏陶幼儿的礼仪行为

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有很深的影响, 幼儿的眼睛是‘录像机’, 耳朵是‘录音机’, 脑子是‘电子计算机’, 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下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可见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 因此, 从幼儿早上来园, 到下午离园, 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文明礼仪教育。如, 早上来园时, 广播里响着欢快的音乐, 说着温馨的话语, 开启幼儿一天的好心情;门口站着门卫石爷爷、园长妈妈、亲切的教师, 一句小朋友早上好换来小朋友亲切的回应:石爷爷好!园长妈妈好!教师好!教室里教师又一句亲切的问候、温柔的拥抱、抚摸, 都会唤醒幼儿的礼仪行为。上下楼梯时, 在教师的提醒和组织下, 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搡、保护弱小等也是礼仪教育的渗透。平时的各项活动中, 引导帮助幼儿文明交往, 慢慢懂得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 善于使用礼貌用语等。幼儿离园时 (我们园幼儿比较多) , 要求家长排队, 逐渐形成自觉性, 接一个走一个, 既安全又让家长和幼儿树立一种规则意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 在我们这些比较偏远山区的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 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 如有的教师不修边幅, 蓬头垢面;随意对幼儿说粗话、脏话, 甚至侮辱幼儿人格, 导致幼儿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

为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 我园举行相关的研讨活动和园本培训, 着力从教师的站姿、坐姿、走姿和教师的微笑、手势动作逐一进行规范指导, 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 衣着端正, 仪表和蔼, 举手投足间, 表现得优雅得体, 大方积极, 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创建文明墙饰, 诱发幼儿积极的礼仪行为

环境的熏陶对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十分有效的, 它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的力量, 因为它的每个细节都在无声地、静态地影响、感染着幼儿, 容易唤起礼仪意识, 丰厚礼仪素养。我园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 创建文明墙饰, 诱发幼儿礼仪行为。如在门厅的玻璃上, 画有各种笑脸娃娃;楼梯上印有靠右走的小脚图;楼道里悬挂用废旧碟片做成的各种眯眯笑的小动物, 以及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牌;主题墙上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卫生间里有文明洗手、别忘关水龙头的文图;教室墙上还张贴了文明列车, 配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礼仪歌、礼貌用语等;还选择了憨态可掬而又热情待客的小熊、彬彬有礼的小鸡、助人为乐的小猫等故事图作为楼道墙饰内容。每一堵墙、每一扇玻璃、每一个空间都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 有效促使幼儿知礼仪、行文明良好氛围的形成。

幼儿的随意性较大, 光凭环境的影响还不够, 为此利用幼儿好表扬的特点, 在教室一角设置“有礼貌的好宝宝”“礼貌宝宝人人爱”等专栏, 张贴教师用照相机记录下幼儿礼貌行为的精彩瞬间, 如下雨了你我共用一把伞、快乐一起玩的图片等, 让幼儿在浓浓的礼仪氛围中感受文明、学习礼仪, 如同春天的鲜花吮吸着甘甜的雨露, 让礼仪种子锈刻在幼儿心里, 且生根、发芽。

三、利用生活学习活动, 帮助幼儿践行文明礼仪

我园的幼儿大多数来自农村, 而且以留守儿童居多, 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幼儿的接人待物礼仪恭谦教育基本空白, 幼儿见到生人不会用礼貌用语交往, 更不懂谦让、礼貌、尊重与合作, 与城里的幼儿既阳光又礼貌的心智相差甚远。还有个别倍受长辈过多的呵护和溺爱而养成了独断、霸道、无礼、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性。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蕴涵文明礼仪内容的游戏、歌曲、故事等组织活动, 让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懂得与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分享快乐等。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 调动幼儿学习礼仪的兴趣, 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文明习惯的养成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并非朝夕之功。教师可引导幼儿在玩、乐、学中实践和运用文明礼仪。如选择故事《开在信箱里的野花》、儿歌《让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社会《我会做客和待客》、绘画《手拉手》等活动, 让幼儿了解文明礼仪, 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春天里一起植树、种植, 秋天里一起收获, 在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开展“文明好幼儿”评选活动, 每隔一周每班分别评选“文明礼仪之星”, 既增强了自身责任感, 又让其他幼儿学有榜样、比有标兵。通过教育活动与生活习惯的培养, 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 逐步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四、协同家庭教育, 巩固幼儿的礼仪行为

文明礼仪教育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更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 幼儿年龄小, 做事缺乏持久性, 要使文明礼仪教育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 家园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幼儿在家里生活的时间多, 与父母交流、接触亲密, 潜移默化的模仿也很重要。我们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培养行为习惯的同时, 努力做好家园密切配合工作。如在亲子活动中幼儿和家长互动, 感受合作并实现礼仪;家长会上引导幼儿和家长打招呼、给家长让座来践行礼仪;给家长提供平台交流幼儿礼仪教育经验, 如来了客人主动打招呼、大人说话不吵闹、客人离去说再见、去做客时不乱摸乱动、不提无理要求等基本的礼节;在家长园一栏粘贴“教幼儿学会文明礼仪”, 请家长朋友关注自身的形象, 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 如仪表整洁, 不穿拖鞋、背心来园接幼儿, 不在幼儿园里吸烟、扔烟头, 不说脏话、粗话, 在公共场所做到谦让, 关心年老体弱者等, 让幼儿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 自然效仿文明言行, 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 篇3

3~6岁正是孩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培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因此,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是我们幼儿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是孩子相遇时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别人遇到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犯了错误知道改正并知道说“对不起”;是看见垃圾主动捡起来的举动,是和别人相处时懂得谦让……文明礼仪是一种品质,文明礼仪是一种修养。以下就是我对文明礼仪培养的浅析。

一、教师和家长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让孩子知文明,懂礼仪,我们家长和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在家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夫妻之间要团结,与孩子遇事要讲道理,不能打骂。

平时在班级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见到家长主动打招呼,亲切攀谈,和同事友好相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问问他们今天吃了什么,有哪些开心的事,能不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孩子做错了,我会摸摸他们的头,告诉他们错在哪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知道做错了要改正,并且要对别人说“对不起”,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诚心地对他人说声“谢谢”。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要想使孩子发自内心地懂礼仪,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做出榜样。

二、将文明礼仪融入日常生活中

要把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幼儿园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孩子在幼儿园会学到很多东西,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礼仪习惯包括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

对于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着重在于引导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食不言,寝不语,饭后会收拾餐具等。教幼儿正确的洗手程序,不乱扔垃圾,看见垃圾能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孩子年龄小,我们应该对他们的某些行为进行一定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坐有坐相,睡有睡相,不挑食,玩过的玩具要自觉放回原来的位置,做事有始有终。

有一些礼仪需要我们去告诉他们,比如别人讲话时,不能打断,要倾听,和别人交谈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请”“你好”“谢谢”等。要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如站队要遵守纪律,不能插队,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右侧通行等。

我还把礼仪教育融入平时的课程游戏中,如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爷爷奶奶生病了,爸爸妈妈和孩子去看望,带上水果,说一些慰问的话,做一些搀扶、关心的动作。通过表演,孩子们懂得了要孝敬老人,关心别人。

三、把礼仪教育放到环境布置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的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是随便摆放的。”所以我们幼儿园都应该在环境布置上下工夫,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

我们幼儿园每天都有礼仪小标兵和老师,共同接待到园的家长和孩子,用最美的微笑、真诚的问候感染每一个家长和孩子。在墙面上进行文明礼仪的环境布置,如“我最棒”“我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今天你说谢谢了吗”等栏目,提高孩子学习礼仪以及长期坚持文明行为的兴趣。创设“礼仪长廊”,粘贴一些和礼仪有关的画报,比如在门口处有“请微笑”,楼梯口有“慢慢走”,餐厅有“不丢一粒米”等,在幼儿经过时,就会随机教育。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利于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

四、把礼仪教育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孩子除了接触幼儿园之外,还会接触社會,所以,老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活动,把孩子带到社会中,让孩子懂得更多文明礼仪。如,组织幼儿开展文明礼仪小卫士、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孩子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当然,在开展一系列活动之前,要让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如:如何与人打招呼,路上会发生的事,活动时的规则等。通过组织一系列社会礼仪实践活动,使幼儿的行为实践、情感体验、礼仪习惯不断得以巩固。

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努力,就会看到懂礼貌的孩子就在我们身边,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致开花结果,所以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才能培养出健康、可爱、品质优良的优秀孩子。

参考文献: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师大出版社,2004.

幼儿园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篇4

xx市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幼儿园,占地面积,3970平方米,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院内有18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1300平方米的塑胶活动场地,配有10个班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可容纳300多名幼儿生活学习,1999年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园。

我园坚持以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园师幼为宗旨,突出“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宗旨,深化“让孩子们在这里增长智慧、享受生活、探索自然奥秘”的办园理念,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园校园文化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使xx市幼儿园成为师幼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我园本着求特色求发展,向管理要质量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所童趣互动的园所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增长智慧、体验生活、享受快乐。

2008年开始遇到这个礼仪品格教育理念,我园如雨后春笋,根据幼儿礼仪的活动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因为深深的感受到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性.特别是近三年开展的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幼儿打造了良好的礼仪活动氛围,让孩子真正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二、具体工作方法措施及效果:

1、常规礼仪: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日常生活礼仪教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入园、离园、喝水、洗手入厕等等。入园时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个班、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礼仪表现,每天选出礼仪小标兵在大厅门口、带上礼仪小标兵的绶带行鞠躬礼问好。要求选好的礼仪小标兵要提前训练站姿、鞠躬幅度及问好。每月评选一次礼仪小标兵,优秀的礼仪小标兵照片放在礼仪之星公示栏里,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的高、都积极学习问好的姿态,争当礼仪小标兵。喝水、洗手、入厕这些日常礼仪教师在教幼儿学完礼仪儿歌后,让幼儿马上按照儿歌说的站排喝水、洗手、入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21天,坚持21天的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就基本形成,这样为以后继续开展内容丰富的礼仪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传统重大节日进行礼仪教育,每年根据节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要根据幼儿年龄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开展。如“三月八日,大班班画自己的妈妈,晚上妈妈来接时送给妈妈。中班给妈妈做贺卡,小班在妈妈来接时送给妈妈一个甜蜜的香吻或表演一首歌曲。教育幼儿要从小学会感恩。孩子们表现令家长们欣喜。六一儿童节时,召开亲子运动会活动,十月国庆节和中秋节进行爱祖国大合唱,还以班级单位进行双节主题活动,小班幼儿给月饼、国旗涂色,中班用橡皮泥做月饼、给国旗粘五角星、大班品尝月饼、画国旗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让每名幼儿画一颗心,粘到祖国的地图上,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从小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的情感。重阳节把爷爷奶奶请来,为爷爷买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梳头、捶背、在家洗脚等关爱老人活动。孩子们从活动中真正的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老人和孩子其乐融融。

3、开展园本教研传承传统文化教育: 2)如围棋,我园长期聘请我市棋艺精湛的老师来我园为喜欢围棋的孩子们开展围棋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围棋这门古老的艺术,培养了孩子们胜不骄、败不馁、知礼仪、善交友,更激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对围棋的喜爱,更好的深化传统国学,促进我园的礼仪活动的开展。现在我园幼儿围棋爱好者近100多名。

4、利用周边环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公共场所礼仪。如到博物馆参观活动。每界大班毕业班都要组织去博物馆进行参观,老师提前把线路都弄清走一遍,然后每班派4名老师及园领导2名跟着一起去中东博物馆进行参观。在参观前要和幼儿讲一些公共场所的礼仪,让幼儿从小意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孩子们在参观时秩序井然。

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潜移默化的知道了什么是礼仪,如何从行为习惯上做礼仪,达到了内化于幼儿身心中去的效果。

三、今后的设想:

1、不但继续聘请外来专家给教师进行礼仪的培训,还给家长进行礼仪培训,使教师、家长共同携手打造良好的礼仪氛围,让幼儿的情感带动家长的良好的行为,让家长的良好的行为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让礼仪之花到处开放。

2、尝试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形式在区角中开展礼仪活动教育,如娃娃家里、医院、美发厅等,扮演不同的角色接待客人说话及互相交流时如何指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让幼儿把学到的礼仪直接运用到实际的生活行为中去。

3、继续根据季节、节日、传统文化、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做成系列活动,在这些礼仪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把良好的学习情感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继续努力。

(市幼儿园十分重视礼仪教育、艺术教育,并把茶艺文化纳入到幼儿文体活动中。为了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让茶文化成为礼仪教育的一个展示平台,打造艺术教育的特色,不但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茶艺培训,还把茶艺渗透到幼儿区角活动中,从而形成人人参与茶艺活动的良好氛围。使教师及幼儿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茶艺文化”中所蕴涵的“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三八妇女节期间,我园各班级采用不同的形式为辛苦了一年的妈妈及老师们庆祝节日。这次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孩子和老师们的互动,激发了幼儿对妈妈的情感,表达了对妈妈和老师的赞美之情,让幼儿懂得感恩,体验亲情的快乐!

值此xx市各行各业全力开展创建自治区文明城活动如火如荼之际,xx市幼儿园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的倡议,该园的小朋友们不甘示弱,他们以小主人翁的身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 做起活动中,市幼儿园的老师、家长们带领小朋友们来到操场和园门外的大街上,一起动手擦大型玩具、擦广告牌、捡垃圾。小朋友们一改往日“小皇帝”和“小公主”的娇气,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引来很多市民围观称赞,甚至一起加入到劳动当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一会儿幼儿园内外就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2011年6月15—6月16日在我园进行了以“让爱飞翔、爱心捐助”活动,孩子们是这次活动的主角,他(她)们带来了心爱的毛绒玩具、图书、文具、衣物等。这次活动,小朋友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帮助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伸出友谊之手,献出一份小小的爱心,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感受到一点温暖、一点安慰,使他(她)们快乐起来!是我们最快乐的事。)

大班幼儿心理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篇5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礼仪教育教案 篇6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这些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有没有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关爱,有没有感受到成人的忙碌与辛苦呢?于是,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让孩子们关注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感受成人的无私的爱。活动通过谈话感受,到亲子的实践的展示,让孩子们学会关注亲人、体谅亲人、关爱亲人并用实际行动“帮助亲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扩展到对其他人的关爱并尝试伸出爱的援手(如;身边的亲人、同伴、老师……)。我相信,孩子们不仅懂得是“索取“含义,而会更加领悟“回报”的珍贵,让我们新加的孩子成为真正的“小绅士”、“小淑女”而不是“小皇帝”“小公主”。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体验人间最美的情感。也是在真挚情感的感召下激发了孩子心中的善良与仁爱。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环节:

一、谈话活动(一)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体验父母的辛苦提问设计: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提问设计: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照片、录像均可)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礼貌歌活动目标:

1、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并在老师的提醒下会正确使用。

2、熟悉歌曲,初步培养幼儿节奏感,学习按节奏拍手,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一角布置一个熊猫的家,并请一名老师戴上熊猫头饰扮演熊猫。

活动组织:

1、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有礼貌的小白兔》,启发幼儿学习故事中的“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引起幼儿兴趣。

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名字叫什么?”“你们为什么喜欢小白兔呀!”“因为小白兔有礼貌,所以大家都喜欢它!”

2、熟悉歌曲《礼貌歌》,并学会按节奏拍手,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师:“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拍手,”

3、根据歌曲内容配上简单表演动作,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唱“你好,你好亲爱的朋友,我们一起,快乐无比”时,左右手握拳在胸前,大拇指相向,按节奏两个大拇指互相点一点。

唱“再见,再见,亲爱的朋友,我们将再见”时,左右手握拳在胸前相对,两个大拇指互相弯曲,作点头状。

4、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你好”“再见”礼貌用语的正确用法。

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7

一、在教育课程中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 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幼儿礼仪课程融入幼儿园教学中, 让礼仪之花开满园。

1.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

教师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内容让幼儿感知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熏陶,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 老师充分挖掘歌曲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小乌鸦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明白妈妈爱我们, 我们也要爱妈妈的情感, 在情感这条主线下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在中班语言活动《让座》中, 先请幼儿观看大班的情景表演, 再进行交流、讨论, 活动后幼儿不但知道乘车的礼仪, 而且懂得了谦让的美德。在《做客》活动中, 先观看由家长拍摄幼儿到朋友家做客的录像, 通过观看文明与不文明做客的录像, 幼儿知道了正确做客的方法, 学会了“请进、请坐、请喝水、请玩玩具、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在社会活动《欢乐天地》中, 大家学会了“请给我玩会好吗”、“谢谢”、“我们一起玩吧”等句子, 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懂得了礼仪知识的运用。

2. 在教师自主创编下生成。

教师自主创编礼仪内容, 成为礼仪研究的参与者,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文明养成。开展教师自编礼仪儿歌、礼仪故事、礼仪歌曲、礼仪教案竞赛, 让教师让知道更多的礼仪行为, 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教师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设计幼儿感兴趣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老鼠变了》, 小老鼠, 爱害羞, 见生人, 不敢瞅, 左一躲, 右一扭。客人问话不开口, 客人和它要拉手, 哎呦呦, 它藏妈妈身后头。瞧, 小老鼠变了:小老鼠, 有礼貌, 见生人, 问声好, 客人来, 说欢迎, 您请坐, 请喝水, 客人和它共游戏, 哎呦呦, 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教师通过诙谐的语气和夸张的表演, 让幼儿知道要做一位有礼貌的好宝宝。

二、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创造人文环境。

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 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老师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具有良好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就非常容易。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对老师的依赖与信任感, 从其小小的心灵看来, 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进而, 他们就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在幼儿礼仪工作中, 教师、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注意以身作则, 言谈文明有礼, 不说粗话, 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 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感染幼儿, 起示范辐射作用。

2. 创造物质环境。

创造一个温馨的, 能够充分满足幼儿需要甚至刺激他们活动需要的环境,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在教室的走廊内张贴“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墙面, 上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每位幼儿做的文明礼貌事情, 让幼儿通过自主参与, 探索文明礼仪奥秘, 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在班级创设“文明之星”评比栏, 对幼儿的文明行为给予表扬, 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区创设“娃娃家”、“微笑商店”、“表演吧”等, 通过这类游戏, 使他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学会使用“请欣赏我们的表演”、“您好, 请问需要我帮助吗”、“谢谢”等句子。在游戏区内粘贴图文并茂的文明礼貌用语, 要求幼儿在把玩中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开展“礼仪天使———值日生”活动, “礼仪天使”每天站在门口向来园的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 体验文明礼貌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

三、通过多种社会实践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 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 让孩子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基本内容包括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等。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 并应用于生活中。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幼儿运用文明礼仪与人交往, 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可以“走进理发店”、“走进邮局”、“走进超市”、“走进秋天”、“走进敬老院”等。在“走进理发店”中, 幼儿用文明语言与理发师交流, 询问理发的程序。在“走进秋天”中, 幼儿争做文明的游玩者, 遵守公共场所礼仪,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走进敬老院”中, 幼儿为老人献爱心, 给老人表演节目, 萌发尊老、敬老、爱老的情感。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幼儿把学到的文明礼貌运用到社会中, 体验文明带来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增强了自信心, 激发了幼儿讲文明、讲礼仪的积极性, 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 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大教育资源, 它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及习惯的形成,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 达到家园一致, 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 让家长了解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成为孩子的行为楷模。父母见人随和, 能主动打招呼问好, 经常使用文明用语, 遵守公共秩序, 等等, 孩子潜会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建议家长多为幼儿创设锻炼机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事情;有客人来时, 让幼儿招待客人;带幼儿走进公共场所等。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融洽, 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 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 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值得关注的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 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个体差异的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 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 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 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 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 以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 等等。

总之, 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 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 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N].2012.

[3]陈鹤琴著.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幼儿园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篇8

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利用家庭礼仪教育资源不足

幼儿园利用家庭德育资源不足,“家长园地”上张贴的内容大都是关于幼儿体育和幼儿智育方面的,德育内容不多;“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展示的也主要是幼儿园各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可见,幼儿园对智育的看重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对文明礼仪的教育资源极为不足。

家长资源未有效利用,家长的组织者、评价者、设计者、监督者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幼儿园更注重家长的参与者、旁听者、观察者的作用。可见,家长和幼儿园地位并不对等,幼儿园依然处于意见领袖的地位。幼儿园与社区大德育观未建立,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还比较松散,成了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造成德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很好地呼应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大教育”观。

(二)社会生态环境挤压幼儿礼仪习惯养成生长空间

传统的大家庭迅速解体,两代人、少子女的核心家庭大量增加,家庭人际关系日趋简单。而住宅高层化、封闭化,邻里关系更趋冷漠,文明礼仪环境变得荒漠化。幼儿过多地接触成人、过早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天真烂漫,以及与儿童伙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孤独、无助、任性、自我中心、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交往能力。儿童的生态空间、教育空间、心理空间窄化、打压,甚至窒息。他们在享用文明成果带来的优越同时,无形中沦为时代病、文明病的潜在患者,和道德价值观混乱的承受者。

(三)重智轻德现象严重

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中国家长应当全力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等问题了。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社会残酷竞争,家长无法完全顾及幼儿的感受,往往以牺牲童年为代价,越姐代庖、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计“未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来是一个教育的善命题,却始终都是许多中国家长信奉的教育信条。因此,与其说幼儿教育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其实很大原因在于社会竞争比拼的下移,幼儿园、教师无奈接招。社会大环境生存艰难,竞争白热化过早地在家庭中预演,挤占了幼儿与小伙伴游戏中交往、成长的童年,儿童道德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乐趣。这种现象绝非幼儿园德育一力所能改变,需社会的整体改观。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改进策略研究

(一)组织礼仪实践活动,进行分层评优

1、礼仪实践活动组织

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安排,每月年级组轮流策划一次礼仪大活动,每班策划 2 次班级礼仪活动,关注礼仪策划过程的细节安排和过程性资料积累。根据主题生成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活动的实效性。

2、礼仪教育分层评优

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安排每周礼仪教学活动,教学形式中,新教师可以参考礼仪主题课程内容,青年教师和成熟教师要求突破单一化课程组织形式,把音乐吟唱、语言绘本、社会认知、科学常识等领域教学揉进礼仪课堂,丰富课程设置,达到多元、整合的教学模式。优化礼仪教学,在学期期中将组织一次礼仪教学一课多研,多元礼仪教学活动评优,提升教师课堂组织能力。

(二)强调礼仪课堂家长互动,进行礼仪区域目标渗透

1、礼仪区域目标渗透。根据礼仪主题内容创设:益智区、美劳区、科常区、语言区等礼仪区域,投放层次性游戏材料,明确礼仪的要求和目标,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操作,感知体验,在操作中,学习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品质。

2、礼仪课堂家长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融合幼儿园礼仪教育于一体,达到共赢的礼仪教育成效。组织幼儿定期入社区礼仪主题宣传;邀请家长走进礼仪课堂,实行家长礼仪代课日活动,借力家长资源,为年级组幼儿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氛围;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礼仪教育找茬活动,吸取家长对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宝贵建议和要求,搭建家园礼仪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组建礼仪网站,创造良好的礼仪教养环境

1、礼仪网站及时更新

课题网站上预设以下栏目: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礼仪主题生成、礼仪活动策划、礼仪操节展示;以班级为单位的:礼仪教学设计、礼仪儿歌创编、礼仪个案观察、礼仪活动策划、礼仪区域记录等,各班教师根据课题实践定期定量完成各项表格的记录和上传,达到简化、深化、规范化的科研成效。

2、树立的社会风尚环境

对幼儿德育而言,社会风尚主要由家风、园风、民风、等构成。良好的家风使幼儿加速在幼儿园、社会德育网络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积淀。良好的园风,为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隐性德育课程。良好的民风,也对幼儿的道德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过滤幼儿的传媒环境。大众传媒对幼儿道德养成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其作用不可低估。由于幼儿鉴别力有限,成人社会有责任对幼儿的视听环境进行有效过滤,为幼儿创设健康、活拨、积极、向上的传媒环境,并注意培养他们的网络社会的基本道德素养,合理利用媒介。打造友善的人际环境:成人社会应友好和睦,诚信相处,关心帮扶,和谐温聲,为幼儿做好人际环境的示范。这也是幼儿道德成长的健康土壤。

三、结论

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认识到儿童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儿童就是道德哲学家!文明礼仪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则是用灵魂去拨动幼儿的心弦,立美好德性,奠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童年、童心、童贞、童趣是纯净的,是值得珍视的。正如刘晓东教授呼吁的:道德教育应当为捍卫童心、保卫童年鼓与呼。我们不是不需要文明礼仪,而是不需要伪文明礼仪;我们不是不要道德,而是要做道德的主人。我们须永远记住,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让我们学会尊重儿童早期的文明礼仪心理,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让文明礼仪教育真正能够为了儿童,基于儿童,发展儿童!

上一篇:月光启蒙阅读训练下一篇:小花狗喏喏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