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应用文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间应用文(精选8篇)

民间应用文 篇1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民间剪纸是附和民间习俗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入冬以后要祭祖宗,还要祭祀门、户、溜、灶、行五位家神,这些灵位的装饰更新,正是后来门神、窗花、挂笺、顶棚花及灶台花的最早雏形。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东方朔传·岁时节》中说: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是民间人际交往互相问候的节日,“人日”剪赠“华胜”,表示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据传,汉武帝对死去的李夫人思念不已,求方士招魂。等到晚上,汉武帝坐于床榻,方士制作出李夫人的剪影,并摇晃灯光,隔帐观之,尤如李夫人,这种剪纸招魂的习俗历久不衰,其意义已经扩展有了更多的含义。民俗内涵大致包括吉庆纳福,驱邪避灾,追求繁衍等意义。

(一)生命与繁衍的主题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是生命的无限延续,要达到人类的永生,只有繁衍,即子孙延续,万世不殆。由原始社会文化到民间剪纸中,植物的观物取象表现在以多子的瓜果蔬菜象征繁衍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上,最早出现的葫芦、南瓜、葡萄、梨、白菜都是母体多子的繁衍符号。

阴阳相合是人类表现的繁衍造型观,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鱼是多子象征的神祗动物,以鱼喻多子,以双鱼喻阴阳相交子孙繁衍。

“喜娃娃”被贴在陕北结婚洞房窑窗中心,抓髻娃娃双手抱双鱼的大幅红、绿圆形团花,陕北叫“转花”,喻环天旋转生生不息,窑窗下部中央是三十六个格窗,中央四格贴上一个大幅的图腾动物剪纸或虎或羊或鹿,四角四格是角花,其他每个方格贴上“扣碗、对鱼、鱼戏莲、鱼唆莲、莲里生娃、老鼠吃南瓜、松鼠吃葡萄、猴石桃、兔吃白菜、金鸡探莲花等五颜六色的窗花剪纸,组成斗方形态的”三十六格窗云子,在这里以老鼠、松鼠、兔儿、金鸡喻男性;以莲花、南瓜、葡萄、白菜、桃喻女子;以动物与植物的合一,喻男女相交多子。

(二)自然物象、神灵的崇拜

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圣以及关于人主宰的模糊概念。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人类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和迷信行为;另一方面,要明确地认识研究原始宗教的意义,人类从诞生以来的数十万年就是这样幻想,错觉的方式逐步探求人类的真理,在人类认知的早期观念对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 先入为主的决定性作用。在进入现代科学文明时代,自然崇拜和神话繁衍作为民俗精神的结晶,在民俗文化中依然代代相传延续着守护神的职能。在民间传统性祭祀活动中,所信奉的神仙有不少是自然神,如天、地、日、月、山、河、湖、海、风、雨、雷、电诸神等等,这显然是原始人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的自然崇拜的继续。这些神仙在民间剪纸中具有生动的拟人化形象。雷公是鹰嘴人面、鹰爪人身的形象,示其像鹰一样在天上飞翔的意义。

二、体现在民俗文化的功用

民间剪纸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彩。在旧时的农村里,它的用途是很广泛的,岁时节令、居住、服饰、婚丧、寿诞等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一)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 正月初一每家挂春联,贴窗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正月十五闹花灯,在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如“凤戏牡丹鹿头花”有富贵吉祥之意。

窗花的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而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为主体,也有故事、人物、戏曲、习俗等。

(二)婚丧寿辰时的礼花

婚俗活动自古以来是特别受到人们重视的人生礼仪活动,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用品,流传在全国各地。剪纸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有寓意吉祥,烘托气氛的载体。如双喜字贴于新房的墙上、柜子、盒子上,在西北地区“贴有蛇盘兔、扣碗”等寓意的剪纸,表现了男女恩爱、幸福吉祥。在寿礼上的剪纸常为“鹿鹤同春”“八仙祝寿”“鱼龙变化”“福寿无边”,都以金纸或红纸剪成。

(三)宗教信仰活动的应用

这类剪纸作品是民间为了表达主观意愿,抵御自然灾害,满足自己理想的精神需求所创作的,体现对神灵的崇拜,同时也附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但反映着当时人们那种质朴的民俗情感,为了摆脱苦难企图以自己的主观意念来抗拒自然危害。如供品上摆衬纸,庙里神龛上张挂剪纸,以求娱神赐福。常见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一些像狮、虎、牛、鸡、瓜子娃娃、葫芦以求平安、辟邪消灾、灭患的。还有为了求雨剪一些“小龙入水”,求晴的“扫天婆”解脱已发生的灾难。气候无常,雨多了天涝,就用黄裱纸剪个“扫天媳妇”,“扫天媳妇真不瓤,手拿扫帚扫天忙,黑云疙瘩都扫净,雨过天晴太阳出。”

(四)服饰佩带习俗

这类剪纸,民间妇女称为“刺绣花”,即用于刺绣装饰底样。实用性很强,有鞋花、枕头花、衣袖花、肚兜花、烟袋花等,是剪纸在服饰上的运用。各民族的服饰、刺绣、剪纸都以民族地区所崇拜的动物或植物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五)纯观赏性的剪纸

它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观赏性剪纸。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放于室内观赏。它的形式与窗花关系密切,虽然不承担窗花的民俗作用。但是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形式又对窗花挂笺、炕围花等实用剪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窗花创作的提高与深入。

三、民间剪纸中的审美特色

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超越自身民族背景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它,它也就有了存在过程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的这种艺术形式独立性,并不是对于民俗限定的脱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的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美,直接起源于功能之中,在中国“美”和“好”是不可分离的,民间剪纸艺术追求更是审美标准和功用标准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在民俗剪纸的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的独特艺术魅力是需要我们传承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也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人曾经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由此可见那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尤其珍贵。篇二:中国民间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

摘要: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古老民族创造与审美最本源的精气神韵。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也是剪纸艺术的发源地。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

关键词:民间剪纸;种类;民俗文化;艺术美感

剪纸的种类

第一类:单色剪纸。

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

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剪纸,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

(2)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

(3)分色剪纸,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点色剪纸,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5)填色剪纸,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的渊源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逐渐成为和民俗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① 年节习俗:过年,即阴历春节及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大量的节日喜庆活动导致了民间剪纸的广泛应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厅堂居室剪纸拉花。大部分人家通过应用“梅兰竹菊、莲藕荷花、金鸡报晓、鱼跃龙门”等剪纸图案,以示预祝新年吉祥、办事如意、年年有余、四季平安迎春纳福等美好愿望。

(二)用于人生礼仪上的剪纸。山西民间剪纸《抓鸡娃娃》系列纹样就体现了人们对祈子求孙、生殖繁衍的原始观念,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说过:“抓髻娃娃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繁衍之神”。在办婚礼时,通常要将大红“囍”字帖在大门上,在现代婚礼中,剪纸艺术的传

承更是成为独一无二重要的配件元素:环保主义者的婚礼上,放弃了用花,而改用漂亮的硬纸剪艺做成门的花扣;日渐一样的糖盒,为了显出与众不同,在每个纸盒上搭配了剪纸蝴蝶的造型,翩翩起舞的样子很是爱人;同样的一组蝴蝶造型亦可出现在餐巾扣上,活泼的造型营造的是十足的中式喜感。这样的简单而大方,又成传统的婚礼,把充沛的浪漫与喜庆呈现在宾客眼前,让宾客印象深刻。剪纸在寿礼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五福捧寿”、“八仙贺寿”、“松林鹤寿”等,都是用红纸剪在图案中剪出一个寿字以来表示祝福。民间殡葬礼仪是件极为琐碎而又繁杂的事,殉葬之物都是用纸剪出的,有“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童男童女”、“高楼别墅”,可谓是要什么有什么,名堂多得很。这些民间习俗的由来,是从古代奴隶殉葬和陶器物品殉葬的礼制延续下来的。

蕴含阴阳观念民间剪纸造型中的艺术美感(一)对称之美

剪纸艺术的本质特性是构图饱满,以全为美。剪纸作品中大多强调流畅的线条和色块构成,充分体现出 “大”的气派,但对细微的局部刻画也比较重视。这些似乎在不经意间进行的艺术构成却处处显露出艺术创作的严谨性性和形式感。因而,艺术本质特性在剪纸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剪纸的艺术性在构成的过程中具备更大的创作空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成之美。(二)虚实之美

中国民间剪纸之所以在现代设计中不断为设计工作者发掘运用,主要源于其自身的形式美感。剪纸造型上讲究主体、衬体、前景、背景、留白之间的关系,追求整幅作品的平衡感、疏密度、和谐。看似每幅剪纸作品造型表面上无序复杂,可整体上讲究统一。剪纸艺术的正负形即虚实相生,民间艺人全面把握了大众审美的特性,在造型内部运用阴阳虚实结合。(三)夸张之美

阴阳在传统美学上对应的是 “正负”和“虚实”,运用民间剪纸的虚空,是一种精神的隐藏存在。虚形和实形相互对比,意于实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虚的价值。民间剪纸艺术家追求事物真相的天真个性,素朴的观察世界,表现自然的审美理念,可使她们的艺术思维打破条条框框的主客观的束缚,使她们能表现事物的各个层次、角度与瞬间。这就形成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造型上既求全也求美,追求形象的完整与美好的有机结合,往往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情境。

民间剪纸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和生命力并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由于它被广泛应用于喜庆、丧葬等民俗活动中的。千百年来,民间剪纸以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生、流现传、演变,反映着普通人对生活的感受、爱憎、企盼和寄托。他们以最稚拙、最质朴、最真诚也最富个性的美表达着现人们的美好愿望。篇三:《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贾元超 1 2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3 4 5 篇四:中华民俗风情论文

中华民俗风情论文

立春风俗

东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迎春仪式,又称行春。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左传》记载:“社稷二祀,„„自夏以上祀之。”[1] 《汉书·郊祀志》也记载:“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2]可见,对土地神和谷神的祭祀,早在不可确知的上古时代就很流行了。其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信仰习俗,据《礼记·月令》的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来年”等固定的祭祀农业诸神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的。此类农事信仰习俗在后世堪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也远没有绝迹。就猎、牧、渔、林、交通、运输、贸易等行业及各项手工业而言,举行某些巫术性仪式,祭祀有关的神灵,恪守 一定的禁忌等,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3]、《镇宅文》,[4 ]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中国的传统服饰,按礼制的规定,必须与一定的信仰活动相适应,故有所谓的“祭服”。此外,民间还流行许许多多用以避邪的衣服和饰品,如五毒背心、五香布袋、辟邪鞋饰、玉佩、护身符等。饮食生活中,船家食鱼忌翻身,不称“箸”而称“筷”;河南人做饭忌说“少”、“没”、“光”、“烂”、“完了”、“不够”等词语;东北人包饺子忌不捏褶,因为捏光边象“和尚头”,不吉利,而且包成的饺子忌摆成圈,必须摆得横竖成行,才能财路通达,这些禁忌习俗都是我们常闻常见的。事实上,饮食中的原始信仰很早就盛行了,如汉代便有“俗说:雷鸣不得作酱,雷已发声作酱,令人腹内雷鸣。”“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日幸,赏以寒酒。幸者,善样,令人吉利也。”之类的记载[5]。又据《山海经》的记载:“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①g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②@②(猩猩),食之善走。”“扭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柢山„„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③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④,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6]这种食用、佩戴某种东西 就可以取得某种实际效用的观念正是模拟巫术的观念,而后世盛行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如以“吃了熊心豹子胆”来形容别人胆大妄为,显然与之一脉相承。至于喝了中药,将药渣倒在大路上的习俗,很明显与接触巫术有关。遇到出行、聚会等家庭或社会活动时,人们也常以卜筮、圆梦、求签、测字等方式来预测吉凶,决定行止。《墨子》中所记:“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7] 即丛辰占法预测出行吉凶之一例。在民间,甚至连洗头、制衣也都有种种趋吉避凶的习俗。如《论衡》中记载:“《沐书》曰: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裁衣有书,书有吉凶,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则有福。”[8]此外,各种前兆迷信在民间也盛行不衰。《尚书·牧誓》中“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化鸡之晨,惟家之索。”的记载表明,早在周代之前,人们已笃信雌鸡报晨是家道衰败的前兆。《左传》中也有不少日食预兆灾变的记载。《山海经》中记载的前兆迷信尤多,如“长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9]“剡山„„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见则天下大水。”[10]传至后世,流行于各地的前兆迷信,诸如“乌鸦叫凶,喜鹊叫吉”、“猫头鹰叫孝”、“左眼跳福,右眼跳祸”、“鸡上屋兆凶”、“喷嚏兆灾”、“灯花兆喜”等,都是我们熟知的。

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祭祀祖先和村社保护神一直是家族、村落的重大事务,而社交往来时,以某种信仰仪式或赌咒发誓来互相约束、取信,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方式。在人生仪礼中,原始信仰渗透得尤深。如围绕生育,就有五花八门的生殖崇拜、祈求子息的习俗和产妇、产房禁忌,以及一系列为婴儿祈福的仪式。结婚迎亲时,也有许多巫术活动,撒谷豆攘三煞至少在西汉时就已流行[11],以弓箭镇邪,悬铜镜驱崇等,早在唐宋文献中已有记载[12]。丧葬因与鬼魂观念和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信仰活动更是形式繁复,名目众多。从山顶洞人在尸骨上撒赤铁矿粉到《仪礼·士丧礼》中的有关记载,各种丧葬信仰习俗不断地发展演变,长期延续。

再从中国的传统节日看,也大多源于上古祭祀,尽管不少节日在后世的演变中,或融合成多重内容的综合节日,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但祭祀的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除各种岁时农事节俗外,还要分别祭祀青帝句芒、赤帝祝融、白帝蓐收、黑帝玄冥;中元节、冬至、除夕,都有祭祀祖先的仪式。

原始信仰习俗在传承中始终表现出浓重的神秘性,人们觉得这些习俗是不可捉摸和无法解释的,在神秘莫测的气氛中产生的恐惧、敬畏心理便导致了盲目信从的民俗行为。这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民俗深受宗教影响的状况,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原始信仰习俗在中国长期延续有其多重原因。

其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和发展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种联绵不断的文化体系决定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传递途径是畅通无阻的,而因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那种较为保守的文化性格又使古老的风俗在传承中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原始民俗主体的原始信仰能够在后世大量保留和长期传承。其二,由农业经济和宗法社会中发生的中国文化是以务实精神以及对现实生活、世间关系的注重为特征的,因而原始信仰始终未能发展成为一种全民信奉的宗教。如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不但未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教”,而且本身就渗透了古老的巫术、祭祀成分。至于一些外来的宗教,如佛教,也只能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下生存,无法取代原有的信仰习俗。

其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并不平衡,当汉族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时,许多少数民族还处在氏族部落制或更原始的社会阶段,因而原始信仰习俗在各少数民族中是大量存在的。当某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或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时,也必然会带来许多原始信仰习俗,如辽、金、元、清政权的建立便带来了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习俗。

中国传统民俗的这一特点提醒我们,在研究中不能不考虑到原始信仰的多方面影响,即使研究外来宗教也应重视外来宗教与本土原始信仰的冲突、融合所发生的诸多变化。

二、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诚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以父家长为中心的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虽发生过种种变迁,但以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及其遗存和变种却长期保留着。这种以宗法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定势,对民间风俗产生了长期的、重大的影响。

从传统的社会心理看,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明显地反映出宗法观念的影响。研究民俗的学者都注意到,中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十分繁复精细,它不仅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一样,纵向地区分上下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年长幼等同辈横向方面,也有极其严格细微的规定。如本人上一辈的男性长辈就有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等,女性长辈就有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等。这种不厌其烦的称谓方式,实际上是由着意强调血缘亲疏和系别的宗法社会派生的。在社会生活中,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之间的关系、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等,正是由称谓表示出来的血缘关系以及由此确立的尊卑、男女、长幼的不同地位而排定的。孔子强调“正名”,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立意也就在此。

从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看,亲属集团乃至村落社区的多种民俗活动大多是围绕血缘关系这一轴心展开的。这一方面人们已谈得很多了,我们不妨从另一方面来看看。唐宋以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社会文化条件的诸多变化和社交活动的不断扩大,一些人突破了家族和村落的范围,根据自己的信仰、专长、志趣和特殊需要,相互交往,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些新的活动群体。如宋代文献中对此类家族、村落之外的民间结社、结会就有颇多记载[13]。应该说,这些游离于家族之外的社会交往和民间组织反映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们还是笃信血缘的力量。异姓朋友常常通过“结义”的方式结成“义兄弟”,宋代的洪迈曾谈到这一现象:“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14]元、明时的戏剧、小说多有朋友“结义”的描写,如《单刀会》、《三国演义》就根据刘备、关羽、张飞的史事敷衍出一段“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并在后世成为“异姓兄弟”的楷模。旧时,浙江一带即有男子结拜组成的“十兄弟”,广州地区则有女子结拜组成的“金兰会”。明、清时的民间会党也常常模拟家族形式,以结盟方式入会,师徒间以父子相称,众徒间以兄弟相称。上述现象表明,人们始终认为,通过某种仪式使非血缘 的关系转化为象征性的血缘关系,就能够产生强大的约束力和凝聚力。民间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宗法观念影响下的社会心理的另一重大表现是,数千年来,“孝亲”情感一直在社会观念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民间时时重复做的一件大事是对去世先祖的隆篇五:我对民俗学的看法

我对民俗学的看法

我对民俗学的最早涉猎是从大学2年纪开始的。那时我们开设了一门叫做民间文学的课程。这门课程很有意思,所讲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伴随我们成长的民间习俗和我们经常听说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以及童话等等。对于这些习俗和故事我们都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仅仅认为它是劳动人民在几千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些风俗习惯,没想到它竟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后来在考研的过程中我又相继读了钟敬文先生编写的《民俗学概论》以及《民间文学概论》等等与民俗学相关的一系列书籍,对民俗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简单地说:民间文学是指从民间流传故事中采集、形成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本土文学作品,其表现形式有民间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评书、说唱艺术等,是一种通俗文学或口头传播的文化现象。而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各地民俗习惯,如饮食、服饰、婚嫁、丧俗等等。从性质上看,前者属于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者是社会科学的分支。

民俗学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民俗学一词,是从英文 felklere翻译过来的,为英人顿姆斯于1964年创立。原意为人民的知识或人民的智慧。它所说的人民是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没有受过统治阶级的文明教育的人们和在阶级社会中的广大劳动人民。它所说的知识、智慧或文化称之为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比较确切。我国民俗学的兴起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主要是留日学生从日本引进西方的民俗学。民俗学引进之后很快在我国生根并迅速发展,当时有许多大家如鲁迅兄弟、蔡元培、胡适等都参与到中国的民俗运动中。从那时起才把民俗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并进而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对民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当时的民俗学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登上中国现代学术殿堂的。80多年过去了,民俗学虽然没能像其他人文学科那样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在社会上受到广泛重视,但民俗学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

民俗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民间习俗。民俗它是劳动人民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等等的内涵与形式,以及其间思想、行为、仪节、活动的记录与形成,都是民俗学探讨的主题,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现在各国都非常的重视发扬和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要想是本国的文化不被世界文化大规模侵袭就必须坚持和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民俗学学科理论与民俗事象是密不可分的,理论与实践相紧密结合的,我们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田野调查法,才能真正的了解和掌握着们学科,才能把它有效的利 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民俗学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民俗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它的范围确实比较广泛,民俗事项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具体行业都有发生联系,如饮食民俗之与烹饪、食品业,居住民俗之与建筑学,服饰民俗之与服装行业。

今天,都市民俗学、旅游民俗学、生态民俗学等悄然兴起。民俗学已经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交叉。在有些国家已经扩展到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从社会基础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风俗行为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尽管它们之间有程度上和份量上的不同。如过去各种劳动的组织、操作的表现形式、技术特点和所附着的信仰,以及过去社会中的宗教庙会,村落和宗族的各种习惯、规例等,都是民俗现象。至于各地的年节风俗,如中国传统的新年、元宵节、中秋节、冬至、除夕等岁时活动,人们一生中所奉行的诞辰、成年礼、结婚、丧葬等仪礼,以及各种民间赛会、文学艺术活动,从来就被列在风俗、习尚之中。后来上了研究生之后,我们开设了几门民俗学的专业课程,才明白真正的明白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性。它与社会学以及人类学都有紧密地联系,与社会学和人类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我们的导师既给我们带民俗文化原理又能给我们带文化人类学,所以我觉得民俗学和社会学是一门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虽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特有方法,但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因此我认为学好民俗学就必须同时学习社会学和人类学。民俗学的特点在于关注民间社会、民间文化及民众生活,而社会学更多地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问题,所以民俗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民俗学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从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劳动人民的饮食起居到内心活动,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让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流行趋势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看到一些民俗文化现象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被保留下来,感觉真的好奇妙,民俗文化可以流传那么长的时间。

民俗学主要研究的范围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文化,民间工艺、民间语言、民间娱乐、民间组织等。但是老师给我们讲课之后我才发现以前学习的关于民俗学的知识只是一些皮毛。老师每一节课都会讲不同的内容,而且理论性都很强。我们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学科。

老师上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我们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特别是结合家乡民俗事项,比照其他地方的民俗,进行乡土教育。另外,对于民俗学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根据我们将来的就业方向和人生规划,做有针对性的问题的探讨,有意识的引导我们利用民俗学知识和方法作多学科方向的研究。

经过半年时间对民俗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我认为这是一门极富情感的人文课程,因为课程中包涵强烈的民俗意趣与文化蕴藉。老师带我们从民俗的基本理论入手,再到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各种民俗事例。使我们了解民间文化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了对周围各种民风民俗现象的关注,逐渐产生对整个社会以及家乡的文化认同感。民俗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认识作用,也是社会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民俗文化,民俗学无论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还是个人而言,都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间应用文 篇2

一、大同历史渊源以及地方民间歌舞介绍

大同是一座驰名海外、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它北接内蒙,东临河北、南距太原352公里,距北京380公里,不仅是首都的屏障,而且也是晋北地区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四世纪末,北魏拓跋氏在这里建都后,平城(大同)已形成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汇集了很多我国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移民与汉民;同时,这些流动的移民也将各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带到平城地区,各类民族风情融合在一起。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及世界文明史的传承和延续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其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大同地区民间歌舞的艺术形态。大同的地方歌舞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群众基础,主要包括:大同踢鼓秧歌、耍故事、扇鼓、鳖蚌舞、云彩灯舞和九曲黄河灯等。

二、目前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民族民间舞课程介绍

民族民间舞是舞蹈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与《舞蹈基础训练》、《身韵》、《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等课程紧密相联,是一门舞蹈专业的重要课程。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发掘大同地方民间舞蹈,通过对大学舞蹈教学中引入地方民间歌舞的元素,依托大同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社会实践,力求使民间舞教学拓宽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大同地方歌舞中挖掘适合大学舞蹈课堂的新素材。

(二)目前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民舞的学习需要了解当地的地域特征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学生没有在那里生活过,缺乏实际感受,虽然学了一些体态动律和组合,但不能在短期内完全掌握动作要领,学习积极性下降。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一些较难、老套的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实践性很强,体现地域风格的民间舞蹈,这不仅有利于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会使学生感觉到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充满活力、艺术感极强的舞种。

2. 从教学思想来看。

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照搬书本内容,依赖课堂这个平台,学生则无法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老师应把地方性民间舞蹈教学渗透到课堂中,通过社会实践,启发学生根据在这个地区的生活感受,把握民间舞蹈的风格,把它变为一种实用性与自主性的学习。

3. 从教学方式来看。

可采用聘请老艺人讲学、组织剧目排练、采风、社会演出、与地方文化协会进行合作等形式,通过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使它们在教学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地方民间歌舞在大学民族民间舞课堂上的实践和应用

如何更好的把地方民间舞蹈恰当的运用在大学舞蹈课堂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在着重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前提下,深入钻研相关资料,并深入田野进行采风工作,对流布在大同地区的民间歌舞做深入细致的调查。

例如:考察大同踢鼓秧歌、浑源耍故事、蝴蝶舞等独具特色的舞蹈类型。所有采风内容均有配套的视频记录,并及时总结,及时评价。采风工作结束后,系统地研究和编写大同地方民间舞蹈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内容上要细致、丰富、合理化。进入教学过程后,恰当引入大同地方历史文化,风俗介绍。课堂知识掌握后,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社区文化活动,各类演出等,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与实践结合。

(二)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的改革,教师运用启发式、即兴、创意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编创能力与模仿能力,并适当扩充教学内容,把大同地方民间歌舞的素材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踢鼓秧歌时,可通过介绍清朝道光十年的《大同县志·风土》的相关历史内容,引入踢鼓秧歌的表演形式和常用队形,让学生了解踢鼓秧歌的发展历程,清楚地掌握舞蹈的来龙去脉。

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带领学生实地考查,邀请民间艺术家讲学等,激发学生对地方民间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通过对大同地方民间舞蹈的学习,还可以保护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的民间舞蹈形式,推动地方经济、旅游业的发展、达到学术研究与实践统一。

(三)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的地方民间舞蹈更好的付诸实践,我们将与大同市文化旅游产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将地方歌舞引入课堂,丰富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同时,建立实践与实习基地,参与该协会主办的社区惠民工程,将地方歌舞带入社区,展示地方歌舞的魅力。

教师经过筛选,选出特色社区,有针对性地创建艺术基地,定期聘请老师、民间艺人、学生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民间舞蹈方面的指导,使大同地方民间歌舞与群众娱乐相结合,扩大地方民间歌舞的影响力。回校后整理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的论文并进行发表,总结实践成果,如基地活动记录、各类文艺汇演、社区居民艺术培训、民间舞蹈大赛等,最后进行讨论、汇总,完成研究报告,并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教学资料与教材。

四、地方民间舞蹈引入大学民族民间舞课堂的积极意义

(一)近几年来,反映民情、民风的原生态艺术形式在新市场、新时代的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力图使地方歌舞艺术得以保护和传承。

(二)通过校企、社团联合以及市场定位、市场空间与市场运作等措施,将大同地方歌舞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要紧扣大同地方歌舞的核心灵魂和艺术特色,分析大同不同区域的歌舞形态特征,而后将其分类整合,与当地人群的接受能力和层次结合,并依据当地民俗风情和历史进程,进行宣传、教学与市场运作,使大同地区的民间舞蹈继续发扬光大。

这次教学改革涉及文学、历史、旅游、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把大同地方民间歌舞展现给大家,实现可持续与多元化的发展;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对大同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摘要:本文从大同地方歌舞的历史溯源、风格韵律入手,梳理了民间舞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教学设想。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力求使地方民间歌舞艺术得以保护和传承,使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些经过几百年才得以形成的艺术瑰宝,实现其可持续与多元化的发展,进而为大同地方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民间歌舞,大学,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晓奇.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浅析民间剪纸的结构规律及应用 篇3

民间剪纸的许多细节部分经过独具匠心的安排和精心细致的推敲,具有实处精雕细琢,虚处精心布置的创作特色,体现出了民间剪纸艺术特有的内部结构规律和布局策略。本文从作品本身出发,结合实践,研究探讨了“民间装饰艺术”中的民间剪纸部分。通过分析民间艺术家剪纸的布局策略,用抽象的“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概括剪纸作品的结构特点,可以从看似随性随意的剪纸作品中归纳出其在内部结构上的规律,并将其规律应用到设计实践中。

关键词:

剪纸 内部规律 体验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02-0080-02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领域当中应用在日常生活里最广泛、最常见的,能够直接反映人们生活面貌的—种艺术形式。对剪纸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其平面化的特点以及内部结构的规律,进而从精妙的内容布置中揣摩出剪纸作者主观的意图。剪纸的艺术规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是意识,即突破客观自然现象的限制,表现内心原发性的思维模式。另—方面是利用剪纸的形式载体重建美好的现实,重构理想化的、直觉臆断的审美图像。作为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我们将在下面结合海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南京青奥会等赛事中出现的剪纸海报作品为例来说明剪纸语言应用到设计中的实践过程。

一 当下体验

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内部结构具有抽象性概括的特点。剪纸作品是民间重要的家居装饰物,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剪纸作品往往细节繁复,初看容易被其复杂的造型所迷惑,从而无法辨清其创作中最基本的点、线、面等元素的应用与变化。剪纸的内部结构分析是围绕着点、线、面等元素来归纳其造型的规律的。剪纸作品点线面的布置和安排是隐藏在复杂细节之后的,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在发现这些基本的造型元素是怎样像“骨骼”一样支撑起整体的。我们很难在普通的欣赏情境下较快地识别出这种支撑作品的“骨骼”,只有通过创作者和研究者对作品的思考和分析,才能真正地将其中的关系建立起来。下面通过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曹佃祥的剪纸作品《娃娃抱鸡》来进一步说明。如图1原稿所示。一只大公鸡被抱在小孩的怀抱里,坐在大叶子的花草上,整个剪纸构图饱满,内涵丰富。娃娃,代表着希望;鸡,取谐音“吉”,意为“吉祥”;而莲花则象征着高洁与尊贵:“娃娃抱鸡”也是“抓髻娃娃”,端坐莲花的女娃剪纸,热烈地展示出“生命繁荣”和“生命追求”。从点、线、面等元素出发对作品进行抽象性分析,这张剪纸矩形、弧形的概括体现出其主体明确、层次清楚的特点。与此同时,构图的中心突出、整体均衡。从剪纸作品和表现手法可以看出,线是剪纸的重要构成形式。线的走势、粗细、结构,线的婉转折合、线的排列、线的组合、线的穿插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创作者的表达。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创作者的细心巧思和精妙布局表达清楚。在图1中,正方形和线的排列组合,比较完整的将剪纸作品内部的“骨骼”概括了出来。

剪纸作品的内部结构规律分析总结如下:首先,剪纸具备主体明确、层次清楚的中心式构图。剪纸作品对称均衡是其内部构图的规律。传统剪纸作品不仅采用以横线中心为轴上下对称、以竖线中心为轴左右对称的形式,还会采用局部对称的形式。现代剪纸在设计中延续传统剪纸的创作形式,同时采用相对的均衡形式,使作品保持匀称均衡。其次,现代剪纸中常见到正负形相互衬托、共同生存。剪紙在考虑实形时,艺人们能超越自身的潜能和趋势,虚形和实形能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观察《娃娃抱鸡》曲线,分析剪纸粗曲线和细曲线相互之间的正负形态关系,会发现形态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和相互包容。最后,剪纸作品中没有时间、空间、透视和叙事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可以出现不同维次、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点的组合形式。这增加了剪纸作品的丰富性。以上透过对剪纸的表面分析,总结得出剪纸内部骨架的规律,这一点能说明当下体验的重要性。

二 当下设计

民间剪纸设计通过直觉臆断营造出具体场景。剪纸艺术家不满足对自然景象的机械式模写,他们把直觉、意念融为一体,创造出新的世界景象。创作者们依照自己对客体的视觉认知,按照内心的意愿和自我理想,对现实秩序进行重新安排和建构,并将它们物化成视觉形态,使之合理化。艺术的境界不是一个单层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以上的叙述体现出了民间剪纸艺术典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天真烂漫、淳朴自然的,其中寻找不到视知觉方面专业训练的痕迹,而是天然地切合了艺术的本质,即剪纸艺术不是对自然景象的机械复制,而是观察和认识了对象之后,灌注了情感和体验的表现性创作。民间剪纸艺术有目的性地把握对象的整体结构式样,并把视觉感受转换成符号图像,打破时间、空间、事件、视点的规律限制,按照作者主观的直觉对剪纸画面、想法进行判断,即臆断造象。

剪纸中,动物的身体之上一般用植物、花卉、动物和某些吉祥的符号进行美化装饰。例如陕西安塞剪纸的艺术创作者高金爱、白凤莲、李秀芳等。以高金爱的作品《爱虎>和《下山虎》为例,剪出正面双目、口鼻,大大的眼睛突出了传神的部位,而头部夸大表现的是侧面角度。大多剪纸艺术家没有经过正式的造型训练,他们的剪纸技术都是口传心授,一代带着一代的。这种传承是生命的传达,是心灵的体会。他们凭借着经验,通过主观判断出剪纸作品的构图、造像等形式。

三 当下实践

民间剪纸设计中的游戏乐趣丰富多彩。《民间装饰艺术》课程包含有部分剪纸设计实践,学生可以在其中享受到在设计的世界里做“游戏”的乐趣。不同剪纸风格的设计实践者都在分享自己设计的心得。学生能够感知到民间剪纸艺术家作品中实处的精雕细琢,虚处的精心布置以及有意安排的经营推敲,乃至直觉臆断的形象处理。在游戏中,学生们设计出不同剪纸风格的海报作品,不仅得到了心灵的实践学习,也享受到了多种意境的体会。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三个比赛来说明。

nlc202309040908

游戏一:如图2,学生彭丹的作品《美丽海洋》参加了海洋设计大赛,其编号是30P1026。作者运用剪纸的内部规律,采用了主体明确、层次清楚的构图形式;可以从图中看出,剪纸正负形是相互衬托、共同生存的,而剪纸形态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谦让、相互包容的。

第二届美丽海洋大赛以剪纸作品为题目,要求参赛者设计剪纸风格的海报作品。大赛是201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期间举办的活动之一,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主办,大赛主题是“美丽海洋”。在《美丽海洋>的创作中,作者通过海洋联想到了女人的头发,于是就把海洋的波浪和形状与头发结合起来运用。作品中有脸部剪影,而主体是头发,可以评价它主体明确、层次清楚。这个作品采用了正负形态相互映衬的方式。首先长发的女人给人的印象是性感美丽的,作者通过这种印象来体现海洋的美丽与曼妙,而海洋的波浪就像轻柔的发丝随风轻轻颤动,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其次,画面上还加了很多美丽的海洋生物,这让整个作品更像广阔的海洋,十分美妙。

斑斓的生物成为女人头发上的装饰,这让画面看起来更加丰富自然,而女人也因此更加美丽生动,如图2所示。郭水坤的作品《美丽海洋梦幻之美》编号是30P1026。其作品创意来源于美丽的变幻多端的充满了神秘感的海洋。他运用各种鱼的剪纸形式来整体表现出一只“大鱼”的身影,让人们联想到海洋,并在“大鱼”的身体里添加剪纸的代表色红色,这与人们平时意识中的鱼有所偏差,同时也突出了海洋的内在美以及神秘感。内部红色剪影鱼的运用反衬出海洋世界多彩的美丽,也体现出不同类型的小鱼剪纸形态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共融、相互谦让和相互包容,如图3所示。以上两位同学获得大学生组优秀奖。

游戏二:學生设计剪纸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他们运用了剪纸作品没有时间、空间、透视以及叙事内容等方面限制的特点。

这项赛事鼓励参赛者以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切入点,收集大赛选题,结合选题设计独具特色的公益性剪纸风格海报以及其他类别的平面设计作品。姜惠文同学作品编的号是A05-08-009-003。她将王老吉的极具标志性的红罐与剪纸艺术的特点相结合,利用剪纸的形式设计王老吉选题海报作品,主体明确、层次清楚。《是你是你还是你》从友情与爱情的角度入手,表达了王老吉“青春正能量”的产品内涵。在友情篇里,剪纸人物以传统的形态出现,簇拥着为年轻人带来活力的一罐王老吉,周边溅起的“浪花”作为点缀,表达出产品带给人的清爽感觉。不同场景可以出现在一张画面上。在爱情篇里,一对情侣手捧王老吉,幸福而甜蜜,背景用吉祥剪纸图案填充。其作品中没有时间、空间、透视、叙事内容等限制,时代元素与传统剪纸文化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

游戏三:南京青奥会海报的设计中也出现了剪纸风格作品,这些剪纸的创作围绕着青奥会的主题,打破了以往的固定规律,表现出创作者们的活学活用。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海报设计大赛由南京青奥组委会主办,南京艺术学院协办。大赛的主题是“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理念是“青春活力、参与共享,文化融合、智慧创意,绿色低碳、平安勤廉”。剪纸创作者们围绕上述核心理念,设计出剪纸风格的海报作品。

蔡佳佳的作品就是以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背景设计出来的。作者以南京市花梅花为主要的装饰,将中国民间剪纸的传统与现代形式相结合,设计出了剪纸海报。整幅作品中,2014几个数字悬挂于梅枝上,寓意南京的青奥会是令百姓们喜上眉头的盛会,枝头的喜鹊诉说着好事将近喜气洋洋。下面的几个运动图形和上面的数字相互辉映,整个画面由此协调起来形成整体,如图5所示。

范文静的作品以奥运圆环为最初的创意点,其构图方式结合了民间剪纸艺术和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作品中的环状为创意中心点,其中添加了运动小人的图标,活泼可爱,表现出青年奥运会的激情和乐趣。环状主题物开口模糊,滚落出错落有致的音符,展现出青少年的青春和活力。作品以蓝色为底色,让人联想到海洋、梦想和未来。总的来说,范文静的作品围绕着承担了原点作用的主题物散发,而跳动的音符象征着青少年在蓝色知识海洋里健康活泼的成长。如图6所示,作品简单易懂,切合青年奥运会“分享青春,共享未来”的主题。

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4

一、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设计基础与源泉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设计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美术艺术也是依托于现实生活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源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民间美术艺术都可以称作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是艺术设计的审美基础。艺术设计要求创作者在思维方面做到新颖独特,拥有纯真的创作意识。从全球来看,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都是通过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原有民间美术艺术中获得灵感,再结合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才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存在相似性

由于艺术设计的源泉是民间美术艺术,因此,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具体来讲,两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装饰和表现等方面。就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来讲,往往呈现出浓烈、真挚的特点,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而艺术设计也是注重给人视觉上的感受,通过将字体、色彩、图形等进行结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与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特点是一样的,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丰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视觉方面的表达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相互融合

中国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具有复杂、夸张的特点,在色彩的搭配方面,往往比较注重红色、绿色、金色等颜色的搭配,这些颜色比较醒目,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也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造型中色彩利用的特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于色彩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特征,虽然追求简单,但是也追求醒目的效果,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冲击与感受,体现出了浓厚的东方色彩与韵味,让现代艺术设计中饱含东方艺术设计的特点。这都体现出了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艺术的相互融合。[1]

(四)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灵感所在,但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艺术设计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创新,让民间美术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感。将民间美术艺术中的精神和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升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新,而是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民间美术艺术呈现出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独特做法。这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进行的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时代性升华。这体现出了民间美术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时代性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了当代艺术设计中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阴阳相济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阴阳相调,因为只有做到阴阳相调,才能够达到阴阳平和的效果。这是中国人民对艺术造型所追求的和谐之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有许多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设计中,对于阴阳相济的造型利用也非常的常见。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当中,有阴剪法、阳剪法等,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特点,这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也有对阴阳相济造型的利用,如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阴阳相济的造型,通过巧妙协调空间画面形态,使整个标志显得更加的精炼与完善,其构思显得巧妙而形象。

(二)虚实相扣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既有抽象的,也有实体的表现,其中,通过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实体性的展现,或者将实体性内容进行抽象化的表现,都是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实现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过渡,又要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就需要强调对线条的利用,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利用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设计意味深长的作品,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在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上,就体现出了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祥云的造型既可以说是一朵飘动的云,又可以说是极具动感的火炬,这是通过抽象与实体的过渡所达到的效果。

(三)应用造型理念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当中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理念。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标准,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作用。对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理念的应用,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和编制艺术等方面,它们在艺术设计中有着很多体现。在现代许多的包装品牌和设计当中,都体现出了民间的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在艺术设计当中,中国联通的标志就应用到了民间传统的中国结的造型,将它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呈现出了现代化的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艺术设计充分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的造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2]

(四)“和谐过渡”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这种艺术造型给人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造型的自然统一。其中,在艺术设计中,将绘画采用“和谐过渡”的造型,应用在海报、宣传册上面,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利用,同时展现出了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此外,根据中国的水墨画中对于“和谐过渡”造型的利用,在虚实之间进行转换,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现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影子,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难度,在艺术设计中利用民间美术艺术中的“和谐过渡”造型,将抽象与具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在当代进行广泛的利用,如网易标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在平面设计中,就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影子。现代平面设计坚持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利用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理念,如对于对比色彩的利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非常常见。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中,对色彩的利用,非常突出其对比性,如通过结合黑与红、红与绿、黄与蓝,能够加强视觉冲击,提高作品的震撼力,加强其艺术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的利用,能够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高其震撼力,增加作品的张力,充分展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和谐美。

(二)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非常注重以色传神,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们购买商品。如通过绿色包装,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理念,让民间美术艺术色彩服务于现代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室内装饰设计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使整个室内环境显得和谐自然,需要注重色彩的搭配,才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装饰效果。如在室内设计中,就利用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中的冷暖对比的方法,通过利用暖色调、冷色调的色彩,让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在室内设计中,将地板设计成红色或者橘色等暖色调,将窗户设计成蓝色为主的冷色调,两者相互融合,就能够达到冷暖协调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利用以及结合,能够让整个室内富有生气。这是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自然效果。[3]

(四)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告设计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利用,用以表达特定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更好地表达广告的主题与意图,通过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表达广告的中心思想。如在化妆品类的广告之中,为了表达护肤和追求靓丽容颜的主题,利用淡粉、淡绿、淡蓝等素雅的色彩,给人健康、优雅的感觉。而在儿童服饰宣传的广告之中,通过鲜艳、活泼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等,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表达喜庆的广告设计中,大多采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大红色,用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这是对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彰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1]完颜严.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08:169-171.

[2]刘一颖.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J].艺海,,02:106-107.

民间应用文 篇5

一、民间美术与平面设计源流

民间美术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民群众为了适应生活的需求根据本地区不同文化、信仰、风俗、传说所创作的美术形式,它也凝聚了本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以及审美需求。民间美术分布很广,也有比较复杂的分类。民间美术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城乡劳动者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以及现实需要而创造的,这些劳动群众既是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也是民间美术的使用者。从这种意义上说民间美术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类是年画、剪纸、雕塑、玩具等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创作的;另一类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而创作的,如民间刺绣、民间印染、民间织锦、民间陶瓷、民间服饰、民居陈设与家具、民间生产工具等。最早使用平面设计这个术语的是美国人德维金斯,1922年它开始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自己从事的设计活动,这个术语在当时并未被设计界所认可,而是经历了相当一段时期后,在二战之后才成为世界设计界的通用术语。平面设计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版面编排、字体设计、图形制作、摄影插图等的采用,都是在二维空间中对各个元素的设计和各个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就在于传达信息、塑造形象、诱导说服、刺激劝说等。平面设计的历史从古老的拉斯考克山洞开始横跨到现代,具有了久远的历史,在这段长远的历史中,平面设计和美术之间偶尔会有界限模糊的情况,但彼此都共享同样的要素、理论、原则、应用方式和语言,有时候也分享了相同的服务对象。

二、民间美术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的价值

1、民间美术的文化意义

民间美术由于其独特的成因也就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民间美术的创作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使用主体也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独特乡土韵味和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更容易引起国人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回归。民间美术也成为劳动群众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不同的文化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既不能拒绝所有的外来文化也不能全盘照搬,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只有在保护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吸收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才能维护文化的生态平衡,使不同的文化均衡发展。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保护、弘扬和共享的优秀文化资源,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及新的审美趋向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特色。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不仅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和淳朴的美学观念。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也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基础的文化形态的民间美术不仅仅包含了精神生活的内容,也包含了物质生活的内容传统的民间美术不仅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观赏性,这种双重属性也成为民间美术的`重要属性。实用性是民间美术最基本的特征。由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影响,民间美术还具有地域性、自发性、集体性、民俗性的审美特征,具有这些特种民间美术作品往往总是积极地面对生活,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充满热情地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美好理想与追求,这对呼唤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三、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的交融

1、色彩

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把图形、字体、色彩等视觉元素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以视觉传达形式储存和传播信息。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和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保留本民族独特的设计特色和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也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工程中充分利用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平面设计中,有的人喜欢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有的人喜欢深沉的色彩,这更多的是为了彰显个性,而民间美术是通俗的,语言质朴,适于大众喜闻乐见和文化程度的艺术,其色彩应用可以说与现代平面设计是相通的。比如传统的中国红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而这种红色由山顶洞人在死者声旁撒矿物质的红粉,祈求灵魂不死生命永生开始,流传至今。还有北京奥运会的专用色彩搭配使用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玉脂白等独具民俗特色的色彩,更进一步说明了民间美术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所以说民间美术色彩运用于平面设计,既能够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设计风格,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本土设计,还有利于探索其新的审美价值。

2、构图与造型

民间美术与平面设计虽然像是不同的概念,但我们从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特征中不难发现其相似和类同。在很多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对物体各种细微光影的刻画,也没有经过训练而熟悉的透视和淡化。现实中所有物体呈现的视觉空间都应该是三维的,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物象时,所看到的图像是不同的,从构图角度来说,像民间剪纸、民间年画、皮影戏等都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经过艺术加工,表现多维图像的民间美术形式。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运用概括图像的设计造型也是屡见不鲜,有些构图思维也与民间美术极为相似。

3、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和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在视觉原理和特征上是有着很多共通点的,表现手法即体现、展现和实现的方式,也就是把图像形象用视觉艺术语言表现给受众。传统常见的表现手法基本都是通过点、线、面的构成来体现,这在平面设计中己是常见的形式。平面设计和多数民间美术形式的创作都遵循感情性的原则。在视觉表现形式上,在民间美术和平面设计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其图像的表现方式都有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表现手法,虽在色彩上看民间美术略显单薄,但其表现手法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结论

民间应用文 篇6

头发软而黑,吃穿都不缺。

头发厚而黄,此人命不强。

头发硬而粗,一生很辛苦。

头发黄而荡,聪明注意多。

头发向前生,服软不服硬。

头发向后生,靠山有保证。

眉毛

眉毛弯弯,兄弟二三。

眉毛短促,兄弟单独。

男人浓眉心灵活,女人浓眉不清白。

男人眉荡爱小利,女人眉荡待人真。

双眉紧相连,小气又固执。

双眉向上挑,为人最刚直。

双眉倒挂,为人刁滑。

眼睛

眼睛圆又大,主意真不差。

眼睛三角形,专门想害人。

柳叶细长眼,圆滑会交际。

鼻子

男鼻如狮必有贵。

男鼻勾,心不正。

女鼻歪,心眼歪。

朝天鼻,小福气。

大蒜鼻,粗鲁型。

脸型

脸型成正方,聪明正直好心肠。

脸儿如满月,带人热情又大方。

两腮鼓鼓圆,便宜最爱占。

两腮无肉,做事刮毒。

前额

男观前额饱而阔,聪明能干有官做。

女人前额饱而阔,聪明幸福乐呵呵。

男女前额饿又窄,忧愁痛苦紧伴随。

印堂

印堂带红色,福气即来到。

印堂白,主伤财。

印堂如肌同,办事行顺风。

耳朵

男人耳大福满门。

女人耳大长寿命。

男人口大吃四方,女人口大吃田庄。

男人口方必有法,女人口方必有杀。

男人口小必不正,女人口小庄温情。

唇齿

牙齿整齐密而小,平生衣禄总不少。

唇荡齿密说分明,唇厚齿大说话笨。

下颚

男人下颚肥而厚,衣食住行都不愁。

下颚短而平,一般无后人。

男人马脸无后,女人驴面无子。

手掌

男人手大掌官印,女人手大长寿命。

男人手软会挣钱,女人手软小姐型。

手指

手指如竹笋,多谋生活稳。

手指短而粗,一生很辛苦。

手指并拢不漏缝,能攒钱财不受穷。

手掌肉多厚而肥,荣华富贵紧相随。

足掌

足掌生的长而秀,苦累活儿他不做。

足掌短而宽,奔波走四方。

足掌厚而肥,富贵紧相随。

足掌荡而平,刻毒又无情。

足形弯弯,漂海过山。

足趾

足趾大有长,终生奔劳忙。

足趾并拢似弯梳,整天无愁乐呵呵。

企业初创期民间资本应用问题探析 篇7

一、初创企业融资现状

(一) 初创企业“融资无门”

初创企业的资金需求迫切, 其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就内源性资金来看, 创业者的自有资金是初创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此外还有企业的留存收益部分, 这部分资金的资金成本低, 但积累的资金规模小、速度慢, 无法满足初创企业各项业务快速拓展对资金的需求, 必须借助其他的融资途径来获取发展所需资金。

就外源性资金来看, 初创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有限。直接融资的资金成本最低, 但过高的上市条件使得初创企业基本上无法获得上市资格, 即便在我国设置创业板股票市场, 对于一个刚刚运营的企业而言, 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等方面也离上市要求相差甚远, 通过IPO来获取资金的途径对绝大多数初创企业而言不具有可行性。债券融资是一种重要的融资形式, 但我国的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有严格的发行条件和发行范围, 具备发行条件的企业多数是大型的国有企业, 初创企业不可能获得发行企业债款的审批。因此, 尽管我国的资本市场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但对于初创企业而言, 这个市场还很遥远, 无论是股票融资还是债券融资都不具有可操作性。

从间接融资来看, 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初创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72.5%的初创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融通资金, 80%以上的企业存在数量不等的民间借贷情况。由于负债过多, 初创企业背负着称重的还贷压力, 企业自有资金积累更加困难,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 企业只能借入更多的贷款, 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企业资金链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偿还高额的贷款本息, 轻则引起财务困难, 重则破产倒闭。

(二) 初创企业“担保无人”

高额的负债一方面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过高, 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再融资带来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政府及各金融机构采取了信贷紧缩的政策, 银行对企业的放贷审批更加严格。企业要获取信贷资金必须有高质量的担保物或者担保人作保证, 这对于刚刚成立的初创企业而言非常困难。企业刚刚成立, 资产规模与质量往往不能融集足够的资金, 而我国又缺少一个有效的信用评价和担保体系, 缺少有关信用担保的专门立法, 信用担保机构在规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很多担保机构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而承受巨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 初创企业往往通过企业之间互相担保来获得贷款, 由于互相担保的企业自身就承担着巨大的贷款压力, 一旦被担保企业还款出现问题, 担保企业往往也无力承担还贷责任, 从而导致整个相互担保企业集体走向破产倒闭。

(三) 初创企业“求援无路”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国家对我国企业的扶持缺少有效的措施, 更多的是放宽企业的经营范围或者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 在保护初创企业投资者的法律法规方面明显存在很多不足, 在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上远远不够, 无法给予初创企业足够的金融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初创企业一直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况。

二、提高民间资本在初创企业运作效率的对策

(一) 放宽投资领域, 实行分类市场准入政策

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国家有必要开放更多的行业,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这些行业, 从而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当前, 我国在许多行业领域还存在着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 民间资本经常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与机会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针对不同的投资领域, 国家应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政策。

对于竞争性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采用不同的市场准入政策。对于竞争性行业, 企业的进入门槛低, 政府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这类行业中来, 简化或者取消行政审批环节, 取消市场准入的所有制限制或者身份限制, 让所有符合资质条件的市场主体展开公平竞争, 在项目招标与建设的过程中实行公开招标制度, 将项目建设过程公开化, 透明化。

对于垄断性行业, 如烟草、电力、矿产等, 应继续完善政府管制下的特许经营权投标经营制度, 一方面避免行政命令造成寡头垄断, 另一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 即形成有限竞争的格局。实行分类市场准入政策后, 民间资本可以更好的选择具有发展潜质的初创企业或者发展项目, 从而更有效的配置资本, 提高民间资本的使用效率, 也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

(二)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初创企业

国债投资应致力于那些依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资金需求, 而民间资本缺乏进入障碍较多的行业, 例如军工、国防建设等领域;将国债筹集的资金通过财政补贴、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方式对民间资本进行鼓励,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社会效益性强的行业中来, 促进此类行业的企业发展与壮大。

(1) 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由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者全部利息, 其实质是向企业提供补贴。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收益企业, 二是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 然后银行以优惠的汇率向企业提供贷款。财政参股是指国有资本有选择性的向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民营企业进行注资, 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政资金的支持。目前通过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成为我国财政投入方式的新创举, 对于提高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和投资效率,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 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放大、辐射、引导的“乘数效应”意义重大。

(2) 财政担保。财政担保贷款是指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为平台企业向社会公众集资等直接或者变相提供财政担保, 目前, 由于出现一些问题, 财政部下发了关于禁止各级地方政府或部门违法直接从事担保业务的紧急通知, 因此, 各部门、各企业要严格按照《担保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这些鼓励措施的实施, 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 也有利于拉动和引导民间资本的发展, 使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企业的资金循环中去, 也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

(三) 保障民间资本所有者权益具体如下:

(1) 完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在我国的民事、商业法律体系中增加有关民间资本借贷的规范, 以法的形式加强对民间资本的保护。我国宪法规定个人的私有财产与国有资产同样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他人财产。我国要一步完善现有的《公司法》、《物权法》以及其他相关的规定, 按照市场主体制定法律和政策, 使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国外资本具有享有同等的待遇。各级政府要及时发现和纠正侵犯民间资本投资权益的违法违纪形象, 通过与司法、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合作, 切实维护民族资本的合法权益。

(2) 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是一种有形的保护, 而在其背后则是社会对民间资本投资的认识所形成的社会环境。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对红顶商人顶礼膜拜, 似乎要经商就必须在政治上有所依靠。人们对私有制、私营企业的态度和认识不全面, 始终认为其是国有投资的对立面而不是必要补充, 这种观念上的认识形成了一种“软法律”, 致使民间资本的投资环境不够完善, 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为此, 必须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的宣传力度, 客观、真实的宣传民间资本、民营经济的发展成果, 让大家认识到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为民间资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 创建有利于民间资本与企业参与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

(1) 大力发展地方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地方性、区域性商业银行立足于本地, 能够对本地企业的经营风险、偿债能力等有更全面的认识, 从而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成熟规范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能更有效的吸收当地的民间资本, 从而为当地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应循序渐进, 在各地城市和农场信用社的基础上加以扶持和引导, 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金融体系。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要增加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数量, 还要提高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质量, 通过不断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加强监督并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使其真正发挥立足当地经济, 服务本地企业的作用。

(2)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具体包括:

一是丰富我国现有的股票市场体系。我国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其上市门槛较低, 从而为那些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尽管如此,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 要达到上市条件还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 区域性的小额资本市场对于我国多数初创企业而言更具有可操作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的建立应借鉴区域性证券市场的教训, 由政府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督, 在股票上市、股票托管、股票结算以及信息披露等实现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经营。

二是放开我国企业债券和长期票据市场。企业债券和长期票据在国外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与我国股票热、债券冷的现象明显不同。国家要改变对企业债券和长期票据控制过严的情况, 逐步放开搞活企业债券和长期票据市场。一方面要通过利率体质改革实现债券利率的市场化, 这是企业债券和长期票据市场得以建立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 有效评价和发布各种企业债券、票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汪行光:《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 》2009年第7期。[1]汪行光:《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 》2009年第7期。

[2]何艳:《论中小企业在成长期的战略选择》,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2]何艳:《论中小企业在成长期的战略选择》,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3]刘雪梅:《创业期企业融资战略的理性思考》, 《商业研究》2005年第12期。[3]刘雪梅:《创业期企业融资战略的理性思考》, 《商业研究》2005年第12期。

传统民间美术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民间美术 油画 教学 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发展也是一路高歌。这期间,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不仅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步完善和丰富自身,另一方面也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优秀的多元文化。但是,当认真观察近几十年来的中国美术教育时,却发现我国的美术事业越来越受西方思维的影响,特别是高等美术教育,仍然是以西方思维模式教育为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兼容并蓄纵然没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忘了本我、忘了根。当下在中西结合的过程中,对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普遍不够重视,对于民间美学艺术的植入力度太小,倒显得有失偏颇了,这样根本难以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因此,本文将以从西方引进的艺术——油画为例,探讨本土的传统民间美术应如何与西方美术教育教学进行完美的融合。

1.油画教学与民间美术

我国从上世纪起就引入了西方油画,历史悠久。但是从古至今,我国的油画教育模式一直是在西方思维为基础,导致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中,本土民间美术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播。殊不知,虽然油画是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并且有很多传统的民间元素能够运用到油画教学中,还能为其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发展的根源。民间美术代表了民间美好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豐富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也可以是人文底蕴、风土人情,它赋予其他所有艺术发展以灵感。油画教学应该与民间美术积极融合,民间美术为油画教学提供灵感和思路,而在油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传承发扬传统民间美术。

2.在油画教学中融合民间美术的意义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它的民间艺术已完全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的生活,这种影响,体现在精神影响、文化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其民间乡土文化更是蕴藏着及其丰富的内涵,这些形形色色的因素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非常丰富的灵感,可以说中华传统民间美术是艺术史上的一朵璀璨之花。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全球化正在以锐不可当之势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此大环境下的国内油画教育教学体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力度掌握不得当而导致中国本土文化受到打击。油画教学体制亟需重新找回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被西方思维入侵后牵着鼻子走,我们应该开拓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油画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吸取西方美术优秀的精髓以外,更要大力宣扬传承我国本土民间美术精华。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跟风模仿西方油画创作手法和技巧,要回过头来仔细研究本国优秀画家的创作方式,因为他们的作品,才更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如若不然,长此以往,在西方思维模式主导下的美术后生们,会变得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沦为一个缺乏创新性的西方油画复制机器。更有甚者,认为我国本土民间艺术已经落后,比不上西方美术先进和优越,这是及其错误的观点。

从民族化的角度来看,油画是表现民间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油画在创作中能够以民间传统文化为原型进行创作,不仅可以体现画面美、更能体现内涵美。近几年,我国也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们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看到了乡土文化对于油画创作的价值,于是开发搜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并加以运用到油画创作中。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植入到油画中,这样的植入模式使我国油画部分摆脱了西方思维的主导,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收效甚微,要想将中国油画从过度西方化的错误发展道路上纠正回来,还需要当代艺术家们进行更多努力,同时也需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新的觉悟,真正理解什么叫“中西结合”。在油画教学中合理分配中西文化,既学习西方的巧妙创作手法,又融合传统民间乡土美学,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创作出更优秀的油画作品,还能在品味民间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其所承载的丰厚的民族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3.在油画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的方法

民间美术的一点一滴都表现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它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地理位置、人文风俗,有时还与遗传相关。因此,在探索民间美术和油画教学如何才能巧妙结合的时候要具有统筹观念,着眼大局、高瞻远瞩。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要做出调整,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做出专业结构调整,在学习培养方案中要将培养民间美术艺术家明确归入其中。以前的高校美术教学没有在此方面划定过相关领域,只是笼统的归为美术教学。美术教学的范围过于宽泛,使得学生们没有为自己找准定位。如果能在专业中做出明确的规定,相信一部分喜欢民族乡土文化的学生一定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油画学习过程中。并且有意识的、主动的传播民间艺术文化,也凸显出了其重要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是学校方面在安排教学课程时,要积极利用当地乡土文化,开展校本课程、实地写生等课程,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切身体会一下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美学。当地本土美术文化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综合这两点才能让学生在多彩多姿的传统乡土文化中体会到不同的人文底蕴,从中进一步获取创作题材以及启发创作思路。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学生则可以更加大胆灵活地进行油画创作,也就可以更好的在作品中表现这些极富民族特色的美好元素。

4.结束语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所蕴藏的独特元素是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累积,它能为当代中国的油画创作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它是另一种艺术形式,是伟大的艺术瑰宝。如今看来,传统民间美术虽然没有在高校的油画教学及创作中得到积极地创新和发展,但是高校作为油画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在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方面仍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改革创新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中西融合”,既要使中国油画不断发展,更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民间美术研究[J].美术观察,2014,(10):107-110

[2]杨晓荣.黑龙江传统民间美术文化探源[J].学术交流,2011,(12):157-160

上一篇:中国期货的发展历程下一篇:清明节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