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鞋和小鞋》
1.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2.知道穿上大鞋以后走路时会发出 “踢拖”声音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一双爸爸(大)的鞋、一双小鞋、节奏图谱、歌曲。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唱出歌曲的力度变化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鞋、小鞋。
师:请你们来看看,这两双鞋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呀?猜猜看,这会是谁的鞋呢?
师: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像什么呢?
熟悉歌词:我穿爸爸的鞋,就像两只船。
师:开在哪里呀?(开在大大的海洋里)
二、熟悉“踢拖”的不同节奏、声音的轻重、大小。
师: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幼儿自由猜测,并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师:原来穿上大鞋以后会发出“踢拖”的声音。那走的慢时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出示图谱)
熟悉旋律:(用拍手、跺脚等方式)
× × 簟 ×
师:走的快时,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
熟悉旋律:(用拍手、跺脚等方式)
×× ×× 簟 ―
师:大鞋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教师唱×× ×)
师:这些轻轻重重、快快慢慢的声音连起来,还能变成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教师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三、学唱歌曲。
师:刚刚这首歌里你喜欢哪一句呢?(请个别幼儿来试着唱一唱)
请孩子们跟着唱一唱。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一起来唱唱吧。
四、学唱第二段。
师:穿上娃娃的鞋,像什么呢?
穿上娃娃的鞋,就像两顶帽。
大鞋和小鞋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掌握踮步走、踢踏步的动作,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舞蹈游戏。
2、能根据歌曲内容大胆的创编动作,有表情的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一同舞蹈、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提前学唱歌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彩环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一同复习回忆歌曲内容
“前些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大鞋与小鞋》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二)与幼儿一同学跳舞蹈
1、引导学习踢踏步、踮步走的动作
(1)学习踢踏步
小朋友,在歌曲里穿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的方式,掌握动作的节奏。
教师示范动作:看看我传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通过坐练、站练的方法掌握动作,重点帮助幼儿掌握两脚间重心的移动。
(2)学习踮步走
穿上娃娃的小鞋是怎样的?走起路来是什么样的?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幼儿围成圆圈练习向前、向后、转圈的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歌曲中其它部分的动作
(1)引导幼儿边休息边欣赏一遍歌曲,思考还可以用哪些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边演唱边表演,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3、幼儿排成四队进行舞蹈练习
(1)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教师针对幼儿舞蹈中的问题进行示范引导。
(2)幼儿面对面进行舞蹈,重点引导幼儿注意舞蹈时的交流,及动作的整齐到位。
4、引导幼儿在舞蹈基础上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一起跳了开心的舞蹈,现在让我们一起加入一点有趣的游戏吧。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
在舞蹈结束后,孩子们进行3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胜者原地不动,输了的从队员的后面跑到队尾,其他队员随之调整位置,舞蹈继续开始。
(2)幼儿练习
请一组幼儿进行尝试,幼儿集体进行练习,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
(3)幼儿进行游戏舞蹈
教师与幼儿一同随音乐进行舞蹈游戏。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舞蹈游戏表演给其他同伴、家人欣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继续创编动作进行舞蹈,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练习。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解 昉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与穿小鞋的不同感受及其中的乐趣。
2.能根据歌曲内容及大鞋、小鞋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大胆地创编动作进行表演。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鞋、小鞋若干双,大、小鞋图片各一张,歌曲图谱一张。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脚上穿的鞋子舒服吗?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出去走走吧!”随音乐有节奏地踮步走、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大鞋和小鞋的不同特征
1.(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咦,这是什么?这两双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穿过这么大的鞋吗?大鞋怎么样?你穿过这么小的鞋吗?小鞋怎么样?(又大又重和又小又轻)
3.幼儿感受穿大鞋与小鞋:
(1)个别幼儿脚穿大鞋走路,说说穿大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大鞋发出的声音。(幼儿尝试回答:走路很慢、我不会走路了、要拖着走,爸爸的鞋太大了。)
(2)个别幼儿脚穿小鞋走路,说说穿小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小鞋发出的声音。(幼儿尝试回答:我不会走路了,站不稳,摇摇晃晃摔在地上。)(教师让幼儿试穿鞋子,体验穿大鞋与穿小鞋的不同感受并说出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为后面的创编动作打下基础。)
三、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示穿大鞋与小鞋的不同
1.穿大鞋发出什么声音?对了大鞋的声音很响,我们就用跺脚来表示一下。(师带领幼儿用脚跟动作来表示大鞋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的节奏)。每小节踏几下,用那只脚踏,教师要详细交待,先慢速踏,逐渐加快
2.穿小鞋的时候声音很轻,而且有点站不稳,那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示一下穿小鞋的感觉呢?(让幼儿自由表演,教师找出表演好的让其他幼儿学做,最后教师带领幼儿用先往前走再往后走再转圈的动作来表示穿小鞋站不稳的感觉。)4.教师带领幼儿做先穿大鞋再穿小鞋的动作,重点训练幼儿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和嘀笃、嘀笃、嘀嘀嘀嘀笃的节奏。
四、组织幼儿随歌词内容完整做动作。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倾听。
2.教师出示图谱,让幼儿理解歌词。歌曲里唱的穿大鞋像什么(大船)小朋友一起做做船的造型。好,现在把你的船开起来吧,让我们做个勇敢的小舵手,要很神气的样子。组织幼儿随第一段录音完整做动作。
2.师:穿着小鞋像什么?怎样戴帽子呢?小朋友自己做做看,你还可以一边戴帽子一边看看对面好朋友的帽子,看看谁的动作好。娃娃的鞋太小,只能套在哪?我们一起做做套在脚趾上的动作。组织幼儿随第二段录音完整做动作。
3、组织幼儿随录音完整表演两段歌曲。
五、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1.刚才我们表演了穿爸爸大鞋和穿娃娃小鞋的动作,小朋友想一下如果你穿上了妈妈的高跟鞋会有什么感觉,穿上自己的鞋感觉又怎样?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我穿妈妈的鞋,就像踩高跷,摇摇摆摆走不稳…… 3.我穿自己的鞋,大小正合适,蹦蹦跳跳跑得快……(通过创编歌词,提高幼儿的创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风趣的风格。
2、通过观察画面中穿大鞋的滑稽模样,想象用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3、体验夸张的表演乐趣。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大号的男士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各一双。
活动过程:
1、感受大鞋与小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双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让我们来穿一穿,看穿爸爸的鞋与穿娃娃的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让幼儿脚穿大鞋、小鞋走路,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幼儿相互交流穿大鞋、小鞋的感受,及大鞋、小鞋发出的声音。)
2、初步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内容,欣赏教师范唱。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关于爸爸的大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的歌。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
(2)幼儿相互讨论歌里唱了什么。
教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歌曲内容小图片。)
(3)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还唱了什么。
教师:“请再注意听老师唱一遍,看歌里还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歌曲内容小图片。)
(4)利用节奏图谱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内容。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已经模仿了穿大鞋、小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那现在和老师一起跟着节奏图谱把它给唱出来,好吗?”
(5)师幼共同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重点练习。)
3、感受、理解歌曲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1)再次欣赏教师的范唱。(教师可根据歌词内容将第一段唱得强而慢,第二段唱得弱而快。)教师:“注意听老师唱,看老师在唱两段歌曲时,它的速度一样吗?”
(2)师幼共同讨论应如何演唱两种不同音乐形象的乐句。
教师:两段歌曲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那我们应该怎么唱?
4、幼儿分组演唱。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唱第一段,一组演唱第二段。
活动延伸:
在歌曲的后续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想象一下自己穿小鞋子会怎么样,试着编一遍穿小鞋的歌曲,并演唱。
教学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两段的节奏富有对比性,大鞋和小鞋不仅外形具有对比性,而且所发出的声音也富有对比性。在幼儿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在这次活动在中,主要学法就是让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尽兴,从而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方向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班教案《大鞋和小鞋》】推荐阅读:
教案小班01-07
小班健康教案02-13
小班音乐 兔跳 教案05-27
秋天小班社会教案05-31
小班教案《手套配对》06-06
彩色世界小班教案06-07
小班主题教案我06-10
认识五官小班教案06-11
乐高教案小班06-15
《树叶》小班科学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