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简介:儿童权利保护(精选8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 权益保障 对策
文/杨传兰 王勇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诸多权利缺失的不利状况,而权利的缺失又严重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等,正如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重庆考察调研时指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出现日常生活缺乏照顾、生理心理缺乏关怀、人身安全缺乏保护、成长教育缺乏指导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和谐,直接关系到中国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因此,为确保留守儿童群体法定权利的实现,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在充分借鉴既有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把法律保护作为实现儿童权利的根本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现状
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主,以《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为辅的权利保护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利益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缺失。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儿童的监护权是由父母行使,即使“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也“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入外地,无法充分地、完整地履行监护职责,大多数情况下是隔代监护,监护人由于年龄较大、文化较低加上农活较多,监护能力几乎无从谈起。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儿童监护处于真空状态,使儿童的受监护权严重受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了儿童受教育权、发展权等相关权益。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受限。教育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大部分组成。而家庭教育却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人的早期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因为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外出人员比较多,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几乎难以保障。一方面父母外出流动以后,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呈现逐级下降的状况。虽然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为留守儿童受教育提供了基础,但“动态留守”使得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稳定,导致他们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间断现象。而且留守儿童的监护大多是隔代监护,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代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应有的帮助和指导。
(三)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权缺失。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这里的发展权包括了儿童享有与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水平。但因父母的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物质生活无保障,而且因缺乏沟通和交流,加之无人正确引导,情感方面受损,因而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健康得不到充分发展,发展权受到限制。
(四)健康权受到影响。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非但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反而呈现出比较严重的下降趋势。正如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实行隔代监护,很多留守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生活很节俭,即使家里有一定的生活费用,也不舍得花,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营养根本无法保证。而且,尽管留守儿童的零花钱一般多于非留守儿童,但由于缺乏教育引导,并没有用来改善生活,大部分用来买零食和打游戏,反而助长他们乱花钱的坏习惯,同时使其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参与权更难以保障。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被囿于家庭的框架内,是权利的客体,发言权受限,参与权无保证。
二、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缺失的原因
(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深受传统的宗族思想的影响,父权至上的价值观一直占居主流,儿童被作为家庭的产物,是权利的客体,不享有个人权利。尽管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公众的儿童权利意识已得到普遍增强,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因文化水平不高,或者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们并没有意识到保护孩子权利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如何保护孩子的权利。因而在许多关乎儿童利益和发展的问题上,儿童往往被作为被动接受的个体,被塑造的对象,正是这种保护意识的淡薄为儿童权利受损埋下了伏笔。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地位缺失
虽然儿童从被保护的客体转变为权利的主体的观点正在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我国立法中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地位,也有一些规定,但我国受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农村,儿童只是家庭和家族的隶属品,儿童的价值主要在于承载成人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完全被忽视,更谈不上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而享有应有的权益了。对留守儿童,人们更是很少把其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加以看待,至少是未作为一个需要给予特别保护的个体予以尊重,他们的法律地位是不完全的,享有的权利是不完整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的问题表现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出现的一群特殊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 我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 其中14岁以下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在经济贫困、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问题亟待关注。我们以《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为理论依据, 从生存权、发展权和特殊状态下儿童权利三个方面[2], 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状况进行思考和分析。
1.生存权
生存权是儿童固有的权利, 是儿童权利体系的基础。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生存权的内涵在不断变化, 标准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权主要体现在抚养照顾、人身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1) 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照顾问题。家庭是儿童成长的自然环境, 家庭成员的抚养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我国《民法通则》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做了具体规定, 明确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但是, 在农民工父母外出、亲子两地分隔的情况下, 农村地区抚养、照顾儿童的责任多由祖辈、亲戚、邻里、朋友等利益相关人承担。据相关统计, 在我国广大的留守儿童中, 有80%以上是隔代监护或临时监护。[3]由于此种监护人的资格、能力缺乏保障, 导致现实中监护责任推诿、监护人不尽责或无能力尽责等诸多问题出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顺利成长受到影响, 甚至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而且, 愈是年幼的儿童, 自我保护能力愈弱, 受到的威胁就愈大。2005年, 湖北省郧县城关镇李老汉爷孙俩死在家中7天后才被发现。[4]由于儿子、儿媳双双外出务工, 由57岁退休在家的李老汉带3岁的孙子, 李老汉突发脑溢血死在家中, 而其3岁的孙子也因无人照顾饿死在家中。这个案例体现了我国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照顾方面还存在制度漏洞。
(2) 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儿童的人身安全既需要家庭的呵护, 更应当得到社会的保障。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职责。然而现实中, 由于尚未成年, 缺乏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我国各地农村留守儿童人身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伤害主要包括因溺水、交通事故、诱拐、性侵等因素造成的身体和精神的损害情况。比如, 2012年11月贵州毕节5名男童被发现闷死在街头垃圾箱内。[5]因家庭贫困, 他们曾流浪多日未获救助。在留守儿童人身伤害案件中, 女童的性侵案尤其令人扼腕。广西武宣县4名70多岁的老汉强奸3名幼女, 被强奸的幼女皆为留守女童……像这样的农村留守女童被侵害事件早已屡见不鲜。因为缺少关爱和保护, 留守儿童往往成为最易受伤害的群体。同时, 也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保障的缺位。
(3)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儿童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 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儿童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 形成健全人格。儿童的健康问题不仅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也是我国儿童立法工作的目的之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作为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表明国家对儿童健康权的重视。但是, 现实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仍不容忽视。由于生活贫困, 亲子长期分离,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料, 心理上安抚不足, 造成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心理问题突出, 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多项心理学研究表明,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情感关怀和亲子交流, 表现出孤僻、冷淡、自卑、沉默等不良性格特征, 甚至会影响到成年以后的情绪、行为、自尊以及人际关系。可见, 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加强社会扶助显得特别重要。
2.发展权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 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目前,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权突出表现在受教育权、表达自由权、劳动保护权等方面。
(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在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充分发展, 因此,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现阶段,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平等就学权和教育条件平等权两个方面。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 平等就学权是适龄儿童按时入学, 并完成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权利基本得到保障, 但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 因父母工作的变化而反复“流动”甚至辍学。2008年全国妇联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6], 中西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比例高于其他省份, 1/3的农村留守儿童初中毕业以后开始外出打工。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条件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条件平等权的实现。即使是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教育条件的巨大差异和资源配置不公使已经处于不利境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条件受到限制, 结果只会使农村留守儿童处境更加不利, 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另外, 父母外出也使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率下降, 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在隔代教育中, 年事已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祖辈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业。在农村留守儿童中, 留守女童的受教育权需要特别关注。
(2) 农村留守儿童的表达自由权。有权利就意味着有能力要求尊重, 有能力提出要求, 并有能力要求对方听取。[2]根据《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对待。农村留守儿童在自己的留守问题上普遍没有表达自由。在涉及是否需要外出、何时外出、外出时间长短、孩子由谁来照管等问题上, 父母基本不与孩子商量, 而是以家长的身份行使最终决定权。儿童在父母外出这样重大的家庭决定中没有话语权, 无法获得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 即使有时候表现出抗议的举动, 微弱的声音也很难得到听取和尊重。忽视留守儿童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 容易造成外出父母与留守子女之间沟通不畅、难以相互理解、情感疏离, 留守儿童与委托监护人之间关系疏远、情感冷淡、有心里话也不说出来。长此以往, 留守儿童会有被抛弃感, 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人民法院报》关于初中少年犯罪的报道就是例证。[7]学生乔某初中一年级便辍学在家, 因无所事事便逐渐迷恋网络游戏, 无钱上网成了他最大的苦恼, 为此竟入室抢劫, 最终以抢劫罪判刑, 令父母痛心疾首。相对而言, 父母在做出决定时征得子女的理解和支持, 情况要好得多。这样的留守儿童一般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家庭的困难, 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部分儿童还表现出一定的亲社会行为, 以赢得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认可。可见, 父母在做出涉及儿童利益的重大决定时征求孩子的意见是多么的重要。
(3) 农村留守儿童的劳动保护权。劳动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意义深远, 它是儿童发展和发挥个人潜能、培养社会意识和责任感、走向成熟独立的必然途径。但是, 对于家庭生活压力大、身心发育尚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 其劳动在时间和强度上应得到特定的保护。过早地参与社会劳动, 过多地承担家庭负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都是不利的。然而, 一些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进入初中以后, 辍学打工现象非常严重, 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时间, 限制了孩子成长成才的机会。除此之外, 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中承担着强度较大的家务劳动, 担负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在这样的家庭劳动中, 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是生活的艰辛, 劳动带来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已经远远超过这个年龄所应当承受的程度。因此, 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劳动保护权, 使其享有幸福的童年同样是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要内容。
3.特殊状态下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序言中指出, “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 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顾, 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以此确立了在特殊状态下儿童需要特别保护的原则。[2]留守儿童犯罪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在青少年犯罪中, 留守儿童犯罪越来越呈低龄化趋势, 且比例逐年攀升, 在一些省份已经达到20%。[8]我国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面对如此众多已经步入犯罪道路的留守儿童, 少年司法在保障其合法权益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目前的少年司法制度还不够完善, 对已经犯罪的留守儿童未能尽到保护的义务, 影响了帮助其积极转化和重返社会的可能性。
二、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思考
面对5800万的留守儿童需要关心和扶助, 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 应坚持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 构建立法、行政、司法等三位一体的权益保障机制, 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完善儿童权利保护的相关立法
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方针政策, 也已经颁布并进一步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义务教育法》等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法规, 还通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 》明确了未来十年内中国儿童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为之将付出的努力。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文本为我们描绘了保护儿童利益的美好蓝图, 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似乎已得到充分体现。但是现实的问题告诉我们, 文本权利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能够将梦变成现实的是执行程序的保障。因此, 需要进一步加强程序法的制定, 增强现有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 使儿童权利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同时, 考虑到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一项系统工程, 国家在保障各项规定得到妥善落实时, 还应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和相互配合。另外, 完善各项专门立法活动, 比如农村贫困儿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农民工子女权益保障制度, 都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权利的行政保护
(1) 完善委托监护制度。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 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的规定, 以及现实生活中各种事实性监护关系的存在, 《民法通则》及实施细则中有关监护制度的规定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应从监护资格、监护职责、监护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的委托监护制度, 使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期间也能获得安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充分保障。
(2) 利用学校资源优势, 加强儿童学业和心理辅导。随着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得到保障, 儿童因家庭贫困未入学和辍学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出台, 有效保证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安全和学习。同时, 学校可利用在师资、设施设备方面的优势, 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 提供一定的学业和心理辅导。但是, 针对有些地方父母外出就将儿童的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的情况, 应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弥补留守儿童的多方面缺失。创建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 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使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同时, 积极创建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机构, 建立“假日学校”, 开通“亲情号码”, 弥补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 尤其是亲情方面的缺失。
(4) 建立国家扶助机制, 落实政府责任。逐步改革户籍制度, 放开户籍限制, 实现地区城乡间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建立政府工作监督和评估制度, 设立留守儿童专项经费, 使政府责任落到实处, 避免过度宣讲和口号化, 而弱化实际行动。[9]
3.推进少年司法建设, 保障特殊状态下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完善少年司法制度, 保障违法犯罪少年的救济权利, 使他们有机会反思悔过, 重新做人。所谓少年司法制度, 是一种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以保护未成年人为出发点, 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目的, 采用刑事与行政相结合的方式, 处理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特殊法律制度。[10]我国已通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了少年司法制度, 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少年法庭的有效尝试。但是, 专门的少年司法机构还有待完善。地方法院应当完善少年法庭建设, 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少年法院, 逐步形成独立的少年司法体系, 实现在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前提下处理和审判青少年案件。另外, 需要完善青少年案件的司法程序, 落实法律援助制度, 在司法审判中应酌情考虑涉案青少年的成长经历, 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量刑时应将是否有留守的成长经历考虑在内。毕竟, 青少年违法犯罪说到底都是由于其权利受损造成的。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8 (3) :15-16.
[2]王勇民.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166-200.
[3]谢晓怡.留守儿童人数近5 800万, 逾8成隔代或临时监护[N/OL].人民日报, 2010-12-22.http://news.qq.com/a/20101222/000312.htm.
[4]爷爷突发疾病去世, 3岁孙子饿死家中[N/OL].新民晚报, 2005-07-13.http://news.qq.com/a/20050713/001661.htm.
[5]贵州毕节5名闷死男童曾流浪多日未获救助[EB/OL].央视, 2012-11-20.http://news.163.com/12/1120/00/8GNDLN2700011229.html.
[6]中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比例高, 3成大龄儿童打工[N/OL].新华社, 2008-02-27.http://news.163.com/08/0227/12/45N83JMK000120GU.html.
[7]芦萍, 阎鑫.留守儿童, 缺爱人生需“看守”[N/OL].人民法院报, 2011-12-5.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1-12/05/content_37108.htm.
[8]福建省青少年犯罪20%是留守孩子作为[EB/OL].人民网, 2006-7-12.http://edu.people.com.cn/GB/4582184.html.
[9]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课题组.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分析[EB/OL].[2010-3-23].http://www.qzsyxx.com/lszt/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62.
关键词:儿童;权益;法律保护
前言:《儿童权利公约》是一项有关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联合国在1989年11月20日的会议上通过该有关议案,1990年9月2日生效。《儿童权利公约》是首条具法律束力的国际公约,并涵盖所有人权范筹,保障儿童在公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中的权利。这公约共有192个缔约国,得到大部份联合国成员承认(或有条件承认),当中只有美国和索马里没有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前41条主要强调,每一位18岁以下的儿童们的人权必须被重视和保护,而且这些权利必须依据公约的指导原则去实践。
一、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涉及儿童的一切行为,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和特别司法保护,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未成年人是世界各国均给予特殊保护的特殊群体,联合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公约与规则标准。我国积极遵循联合国关于少年儿童保护的各项公约与标准,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9月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表述为“特殊、优先保护”,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执法者以及公共事务管理者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仅停留在口头上,内心深处仍坚守着非常错误的理念,即“养孩子、管孩子是父母的事”。因此,在制度建设、资源分配、公共设施建设规范等各个方面,未成年人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未成年人的保护水平。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儿童权利保护的现代观念和法律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儿童权利保护取得了重大进步,但现状依旧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必须突出儿童权利的法律地位,推动立法机关建立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同时,政府应该鼓励、规范、发展儿童权利保护的社会组织,严格落实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责任,唯此,才有可能彻底贯彻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切实保障儿童权利。
二、平等保護原则与特殊保护原则
儿童的合法权益,既包括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也包括有关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特定权益。各级法院在审理涉及儿童的纠纷案件中,要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处境和需求,尽量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实行儿童适当照顾和优先原则。同时,要坚持平等保护原则,依法合理地界定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范围,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正确处理好依法依规与讲情讲理的关系。做好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国情民情乡情,既遵从法律法规,又尊重公序良俗,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三者统一。本着平等的原则,尊重孩子的安全边际,才能深入孩子的世界,掌握孩子的心理,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给出的合理建议。平等意味着父母既不能处处顺从孩子的意愿,让他(她)成为高高在上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任性的心理,也不能强行限制和管教,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试验品和玩具,完全置于控制之下,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极强的自卑心理。在不平等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常常有心理障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最常见的例子是,很多孩子在跟父母玩游戏时非常拘谨,而在与小伙伴游戏时却放得很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强调的恰恰是平等的力量,只有平等才能让孩子全心投入,健康成长。
三、尊重儿童尊严和无歧视的原则
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就逐渐能体会别人对他的态度,幼儿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人格,懂得别人的赞许或批评,有自己的自尊心。现代健康的观念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侮辱,会使未成熟的心灵受到残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幼儿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尊重幼儿,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幼儿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教师“悄悄地说”“不要告诉别的老师”。但教师是否从幼儿的角度认真考虑过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呢?我们又如何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呢?其实,对幼儿的某些违规行为,教师只要用身体语言就可以有效制止。如某幼儿抢他人玩具时,教师只需走到他的身边,用善意的略带威严的眼神看着他,这远比大声训斥有效。另外,教师经常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并伴以温和的口头语言与幼儿交流,有助于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社会情感认知,习得更多积极的社会性行为。教师对幼儿人格尊严的侮辱,可以说是残害幼小心灵的无形杀手,必须坚决杜绝。有时我觉得也和幼儿相处也不是那么难,他们很单纯的,只要你的一个微笑他们就会觉得你是尊重他的。不管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出身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疾儿童,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和忽视。所有儿童,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属于哪个种族或民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富有还是贫穷,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机会,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并且必须享有发言权,他们的声音也必须获得倾听。
四、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幼儿虽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维很具体形象,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因为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自我意识是幼儿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独立性等。这些素质在幼儿期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是来自父母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当他肯定被父母和老师爱着时,他就有一种满足、快乐感和安全感。幼儿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成人往往怕他们做不好或者添乱,从而常常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却什么也不会或做不好时,却又遭到父母的职责和埋怨,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在美国,不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权力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他们非常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说话是大人不仅仅要认真听,而且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使孩子感觉到与大人的平等和来自大人的尊重。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成人越不宣言幼儿的过错,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就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荣誉已受打击,维护自己荣誉的心思就越淡薄。”作为教育者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给于幼儿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在教育中,教育者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容器,是简单加工塑造的原料,教育者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幼儿的合理要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幼儿的选择和判断。
五、结束语
儿童权利保护中的四大原则已经在我国国家政策层面得到认可与支持,进入法律层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希望,我们在儿童权利保护的过程之中,必须彻底贯彻落实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平等保护原则与特殊保护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现代儿童权利观念的逐渐形成、儿童主体法律意识的提高,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儿童权利保护的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侵犯儿童权利责任的严格落实,我国儿童权利保护事业必将持续向前推进。今天的儿童就是明日世界的公民,因而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将塑造世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曹燕飞.《童工利益保护的法律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2]王安宁.《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
《爱的教育》被誉为现代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一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经典世界名著。《爱的教育》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赞美了伟大的爱国主义与亲情、友情、师生情,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重文学作品。它使人们更了解、理解爱,更珍惜别人的爱,更愿意付出美好的爱。
《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假话国历险记》:作者是意大利的姜尼·罗大里。这部童话作品创作于1958年,原名是《小茉莉游说谎国》。讲述一个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了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这个国家只准讲假话,讲真话要坐牢,于是发生了各种奇怪的事情。《假话国历险记》主人公男孩小茉莉,与画家小香蕉、瘸腿猫等联合起来,用他们正直、善良的心灵战胜了贾科蒙内国王一伙,推翻了他们的统治。
《快乐王子》收录了王尔德一生创作的九篇童话,如:《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自私的巨人》等。
《绿野仙踪》又名《奥兹国经典历险故事》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长销”世界各地的童话经典。本书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获奥斯卡三个奖项。它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相当于《西游记》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绿野仙踪》是极富想象力的国乡村幻想故事。故事中充满了新奇冒险的幻想情节。小姑娘多萝西被龙卷风卷到了一个叫孟奇金的地方,好女巫指点她到翡翠城去找奥芝国大术士帮忙送她回家。路上,她先后遇到了需要一个脑子的稻草人,需要一颗心的铁皮樵夫,以及需要胆量的小胆狮。大家结伴而行,互相帮助,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心想事成。大家真挚的友情令人难忘,而历险与追寻过程中也使每个人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和力量。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被公认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童话,由于其中丰富的想象力和种种隐喻,不但深受各代儿童欢迎,也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作者刘易斯·卡罗尔还写有续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和姐姐在河边看书时睡着了,梦中她追逐一只穿着背心的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从而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以至于有一次竟掉进了由自己的眼泪汇成的池塘里;她还遇到了爱说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测的柴郡猫、神话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龟、总是叫喊着要砍别人头的扑克牌女王和一群扑克士兵,参加了一个疯狂茶会、一场古怪的槌球赛和一场审判,直到最后与女王发生冲突时才醒来,发现自己依然躺在河边,姐姐正温柔地拂去落在她脸上的几片树叶——在梦里她把那几片树叶当成了扑克牌。
《小熊维尼历险记》和《菩角小屋》
创作者:英国作家艾伦.亚历山德拉.米尔恩
主要作品:《蜜蜂树》《小熊维尼历险记》(1926年); 《大风吹》《小熊维尼与跳跳虎》(1975年)
由来:米尔恩的儿子在动物园看见一只叫维尼的小熊很可爱,所以给自己的玩具熊也起名叫维尼,隔年米尔恩便着手创作了以小熊维尼为主人公的充满童趣的故事和诗歌。
《小熊维尼历险记》的三段故事内容都是题材字英国作家艾伦·亚历山德拉·米尔恩的作品《Winnie the pooh》系列,维尼熊是他笔下一只爱吃蜂蜜的熊,他是一个小男孩罗宾的玩具熊,罗宾想像他和这只熊住在一个叫“百亩森林”的地方,当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邻居伙伴们,如兔子、小猪、跳跳虎等等,这一切的故事都是罗宾所想像出来的。
小熊维尼的仁慈、同情心及惹人喜爱的天真性格,令它不断在百亩林里每一个离奇故事中成为关键人物。
跳跳虎是一名过分自信、心地善良及充满活力的主角人物,本质不错但非常善变,跳跳虎永远不能从错误中学习且永不认错,经常自我吹嘘,且身先士卒而从不顾后果。小猪是小熊维尼最要好的朋友和忠心的跟随者,他是一名长期处于忧虑下的人物,害羞、缺乏安全感和内向。但他有高尚的性格和慷慨大方的情操,更能克服自己的恐惧来拯救处于危险中的朋友。
瑞比是百亩林中最容易发怒和顽固的角色。他专横、经常好管闲事。虽然瑞比表现得无所不知,但他每次开腔所说的都是错的。屹耳是一头十分悲观的驴子,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十分阴沉而处于宿命论下的地方。
谷佛是一个十分忙碌的人物。他经常吹着口哨并露出他奇特的门牙。他永远是故事中滋事分子。
猫头鹰先生是一位庄严、看似充满智慧的人物。他最爱向人家诉说那些又冗长又沉闷的故事。
袋鼠母子中的小豆经常都是表现的心直口快,它是一个活跃的小伙子且不假思索便直言。
克里斯多福罗宾是一个惊险离奇故事的主要催化剂。他像代表着世上每一个小孩。这个六岁的小男孩有过人的想象力并对他身边的事物极端好奇。每一个鲜明的形象都反映出一个小孩的丰富想象力和多面的性格。
所有这些角色都是栖息在一个魔幻境界,那就是——百亩林。
《红头发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格玛丽创作的这本书描述了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的少女“红头发安妮”,她纯洁、正直、倔强、感情丰富,还非常喜欢说话,对于大自然的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她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她能够把眼前的事物想象得美好而富有诗意。但这些想象有时又会闹出一连串的笑话,使得绿山墙农舍的故事妙趣横生。作者以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语言和幽默的笔调,使读者快乐地欣赏着安妮的世界,和她同喜同忧,并与她一起去向往未来的梦。
《绿山墙的安妮》也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的代表作,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阳光灿烂、甜美可爱的小主人公——安妮的艺术形象。
安妮自幼失去父母,但她热爱生活,富有想象。在她的世界里,溪水在欢笑,玫瑰会说话,小树也成为戴着美丽面纱的新娘,连她自己的影子和回声都是能说话的知心朋友。她喜欢给美好的事物起美丽的名字,喜欢探寻所有未知的世界„„丰富而浪漫的想象伴随着她把艰难而平凡的生活过成了一个个快乐的节日。她也经常“闯祸”,但她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错误。她在逆境中乐观成长,在欢笑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在关爱中享受人生的喜悦,同时,她又毫无隐藏地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小伙伴、同学、老师等所有认识的人和所能到达的地方。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所有美好的事物,始终乐观而执著地奋斗进取、追求理想、实现抱负。身边每个人都受到她的感染,因为热爱,因为梦想,因为希望,因为追求,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快乐、美好。
《水孩子》是英国十九世纪作家查尔斯·金斯利(1819一1875)写的一本著名童话,也是他的代表作。写成于1863年。
在这部童话中,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语调,优美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如何变成水孩子,在仙女的引导下,经历各种奇遇,最后长大成人的美丽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北方一个大城市里,住着一个扫姻囱的小男孩,名叫汤姆。他失去双亲,被格里姆斯这个恶棍雇用,受尽他的虐待,整天在烟囱里爬上爬下,清扫烟尘。他的师父经常打骂他,但他仍无忧无虑,十分快活。
一天,他同师傅去哈索沃庄园扫烟囱,路上遇到了以穷苦妇女面目出现的仙女,但他们并不知情。这是仙女关心汤姆的开始。早晨,他们来到哈特霍夫乡绅的大庄园清扫烟囱。在黑黑的烟囱里小汤姆迷路了,失足掉到庄园主的小女儿艾莉的卧室里。艾莉见有人从洞里钻出,吓得尖叫起来。大家以为来了盗贼,便一同追赶汤姆。汤姆在恐慌中跳下窗户夺路而逃。仆人们以为他偷东西被人发现,都朝他追去。
在仙女的暗中保护下,汤姆逃进森林,横越荒野,好不容易爬下悬崖甩掉追赶他的人们。他逃到温德尔,来到一位老太大的村舍里。仁慈的老太太款待了汤姆,给他端来食物,然后叫他去睡。但是汤姆并没有睡着。他由于一口气逃了10里路,早已疲惫不堪,发起了高烧。
汤姆好像听到教堂里响起了钟声,就迷迷糊糊地朝一条河边走去。面对清沏的河水,汤姆就想下去凉爽凉爽。他脱下衣裤,跳进水里,不一会儿就在水里睡着了。他的躯体被淹没,但他并没有死,而是脱去了身上的污垢,变成一个身材小巧、不死的、两栖的水孩子。他开始独自在水中生活,同水中的各种动物打交道。
汤姆在小河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增长了见识。他在水里结识了许多水中动物,熟悉了它们的习性,但他在同水生动物的交往中仍表现出人类的自私自利。
汤姆希望找到像他自己一样的水孩子,在经历了许多奇遇之后,一天,他跟着鲑鱼群,顺流而下。在途中他帮助了一只大虾,因而看到了别的水孩子。其实,他们一直生活在小河里,只因汤姆自私自利才看不见他们。
汤姆同其他水孩子一起来到神奇的圣·布兰登岛,这是大海中的一座仙岛。那正是仙女和许多水孩子的住处。在这里,汤姆遇到了“以人之道待人”夫人。她视孩子们表现的好坏来决定对他们的奖惩。那里还有一位温柔、慈爱的“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夫人”,她代表着至善的仁爱。
话分两头,汤姆的死在哈特霍夫庄园引起了极大的悲哀。一天,艾莉在海边看到了水孩子汤姆的身影,她想看个仔细,不料脚下一滑,头撞到礁石上,受了致命伤。没过多久,艾莉也来到汤姆的海底世界,同样成了一个水孩子。她那纯洁善良的心灵使她赢得了特殊的奖励——星期天她可以离开别的水孩子到一个奇特的地方去,而汤姆不能陪伴她。
汤姆十分渴望与艾莉为伴,但他必须先到乌有邦的另一端,从一个特别的地狱里救出囚禁在那里的格里姆斯——他原来的主人后,他才能得此殊荣。仙女委派艾莉做汤姆的老师,教他读书。在这里汤姆渐渐改掉了许多坏毛病。在他变成一个好孩子之后,仙女对他说,如果他想成为一个男子汉,就必须出去闯世界:要找到格林姆斯,把他改造成一个好人。他要去的地方比世界尽头更远,他必须到闪光墙那里,通过永不打开的白色大门„„
汤姆决心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正在受难的师父。他历尽艰辛,游历了许多奇怪的国度,碰见过奇怪的人们,还见到了海洋生物的造物主——伟大的卡蕾母亲。汤姆完成了使命,他帮助师父悔改了过去的罪恶,同时他自己也成长为一个热爱真理、正直、勇敢的人,得到了奖赏:星期天同艾莉一起“回家”(也就是去天堂)。
这部童话中有不少讽喻,包括劝诫的成分。但那决不是说教,而是寓于故事之中,寓教于乐,幽默风趣。其中寄托了作者对自己的孩子和所有孩子的希望:爱清洁,行善事,勇敢正直,健康成长,成为博闻广识、心胸开阔的人。汤姆听到的声音是:“下海去:下海去!”他得到的教导是: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果他想成为一个男子汉的话,就必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他必须像每一个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一样,完全靠自己在外面闯。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鼻子闻,自己睡自己做的床,自己玩火就烫痛自己的手指头„„
《彼得.潘》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的成名作,全名为《肯辛顿公园里的彼得·潘》。主要叙述了温迪和彼得·潘等几个小孩在梦幻岛的奇遇,故事创造了一个让孩子们十分憧憬的童话世界——永无岛,岛上无忧无虑的仙女、美人鱼、丢失的孩子们以及那个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最纯朴、最天然的境界,而主角彼得·潘那种“永远不想长大”的思想与行为更是淋漓尽致地呼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彼得·潘来自孩子们想象中的国度“永无国”,他具有所有小男孩共有的心思和特点:害怕上学,拒绝长大,热衷冒险,行侠仗义,纯洁无邪,勇敢无畏。一天夜里他飞进达林家三个孩子的卧室,把温迪、约翰和迈克尔带到了“永无国”。“永无国”里居住着孩子们心目中所有有趣的、刺激的、神秘的人物:印第安人、海盗、美人鱼、鳄鱼„„彼得·潘和凶狠狡诈的海盗头子胡克船长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孩子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而又冒险刺激的生活。一天,孩子们被胡克船长抓走了,他要让他们走跳板淹死„„
回到家中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所有发生过的这一切都逐渐被淡忘了,他们甚至不再相信这些都是真的。不过这一切并没有结束。许多年以后,温迪也成为了一个母亲,一个春天的夜晚,那个长着一口乳牙的小男孩又飞回来了„„
《会飞的教室》是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本书只是孩子们自编、自演的一场戏。全书由排演展开,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其中,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都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本书的内容,可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它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中唤起我们对友情的追忆与珍惜。
教室会飞,这并非现实,它只是小主人公们的想像罢了。如果我们也展开想像的翅膀,相信就一定会飞到一个更为广阔而神奇的世界。
《苦儿流浪记》是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马洛的代表作、他借助一个卖艺孩子传奇性的流浪生涯、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部作品堪称苦难童年小说的鼻祖。
故事概述
(一)主人公小雷米是身世不明的弃儿,被法国一家农户收养。雷米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呵护下过着虽然贫穷但宁静的生活,凶恶的养父回家乡后把他卖给了品德高尚但身份神秘的流浪艺人(维塔里斯老人),于是他一路与动物为伍,靠卖艺杂耍谋生。新主人遭冤入狱后,他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贵妇人,过上了一段豪华的游艇生活。主人为培养他成为真正的人,把他领走,他们又开始流浪,在一个风雪之夜,艺班的动物惨遭狼口,主人又冻死于绝境,他侥幸被一家花农收养,认识了可爱的丽丝,这个避风港”不久也维持不下去,他只得又加入“黑煤子”的行列,偏偏又遭遇矿难,九死一生方重见天日;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寻亲情急,误入有黑社会嫌疑的假生父之手。最终,他在好朋友的援手下终于找到自己的生母,原来她就是那位贵妇人,故事以大
团圆结束。本书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和电视剧,受到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欢迎。
故事概述
(二)小说写的是一个弃儿的历险生涯。它的开卷第一个情节,便是一 个八岁的弃儿被当作牲口一样出租的一场讨价还价的交易。从这第一 个情节开始,弃儿雷米的命运就成了书中具有磁石般吸力的悬念;也 是从这个情节开始,围绕雷米的命运,展开了作者精心设计的、富于 传奇性的、诸如邂逅哑女、买牛报恩、身临贼窝、蒙冤蹲狱、亡命跳车、亲人团圆等情节。《苦儿流浪记》不仅在情节上和人物悬念上具 有当时流行的情节剧特色,它还同情节剧一样,有著一支主题歌。马 洛成功地把这支主题歌铸进了弃儿雷米的性格和形象之中,使它成了 这部小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使这部小说具备了音乐感染力。读 者的心灵将在小说的哪个段落上颤动,作者也总是恰好在这个段落上 举起他的指挥棒,让你听到小主人公唱主题歌时柔和而凄凉的童音。
《汤姆·索耶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马克·吐温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它描写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汤姆和哈克怎样冲破家庭、宗教和陈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缚,从游戏和冒险中寻找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贝基·撒切尔,她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而他的爱似乎也得到了回应。镇上有一个孩子叫哈克贝利·费恩。他的父亲总是酗酒,父母一直打架,因此他跑出来自己生活。他看起来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大人们都不喜欢他,可汤姆和他却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去墓地,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恶棍印第安·乔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在他们混乱的厮打中,印第安·乔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汤姆和哈克被吓坏了,立了血誓决不泄密。波特被捕以后,汤姆十分内疚,经常去看望他。此时的汤姆事事不顺,贝基生了他的气,不再理睬他,波莉姨妈也总是呵斥他,他觉得没有人关心他。子是,汤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个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个海岛。可没过多久,他们便发现村里的儿门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搜寻他们的尸体。汤姆晚上悄悄回到了姨妈家,发现波莉姨妈正在为他的’死”悲痛欲绝。汤姆觉得十分惭愧。最终,他们三个人在村民们为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回来了。夏天来临时,汤姆便感到更加不安,因为法官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指出了印第安·乔就是杀人凶手。可凶手还是逃走了。后来,汤姆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寻找宝藏。汤姆和哈克偶然发现了印第安·乔和他的一大笔不义之财。但他们却不知道他把钱藏在哪里了。在贝基和同学们外出野餐时,哈克得知印第安·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因为她的丈夫曾经送他进过监狱。幸亏哈克及时报信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可印第安·乔再一次逃之天天。此时,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来的路,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
一、从发挥妇联作用,带动妇女创业就业角度写
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切实让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北王庄村创新思路,在“联”字上做文章,一方面把妇女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频,做到“党有号召,妇联有行动”;
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妇女代表、妇联执委结构,增强其代表性、广泛性,把方方面面热心妇女事业的力量吸引到妇联,使妇联工作更接地气。北王庄村为远近闻名的“针织服装村”,为充分发挥妇联执委作用,带动村内妇女共同致富,村妇联每名执委认领一名针织户,认领若干妇女,从而带动了村内妇女参与到针织服装产业中来,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截至目前,已带动发展针织户46户,实现妇女居家创业就业150人。村妇联还牵头成立了村腰鼓队和广场舞队,在各节点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活动来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宣传道德模范,使我村广大妇女群众在和谐文化的氛围中提高了文明素质。
二、从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切实提升妇女儿童生活环境角度写
作为“省级文明示范村”,我们将“庭院美、居室美、家风美、生活美”的四美标准进行细分,制定了“富、乐、净、美、德、学、绿”七字诀,通过村广播站、入户、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积极进行宣讲。为了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我们提出了由妇联执委、妇联主席、女党员、文明家庭带头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户,再“一帮三”,以此带动村里其他农户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户。为进一步提升我村家庭成员综合素质,丰富“美丽庭院”活动内涵。
三、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淳朴的民风角度写
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说说我们的好家风好家训”、“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活动。截至目前,我们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已建成72户,建成率达到30%,形成了家家行动、人人动手的创建热潮。
四、从开展妇女健康筛查,切实关爱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方面写
为做好妇女两癌防治工作,广泛宣传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及反对家庭暴力,培树良好家风我村妇联在村庄内发放《妇女两癌防治宣传手册》八十余份,发放《反对家庭暴力,我们共同的责任》宣传册八十余份,让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知道如何保护妇女权益。组织贫困妇女目标人群参加妇保两癌免费检查,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
四、抓垃圾分类宣传(写到提升村容村貌中)
以典型示范带动全村妇女、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村清洁卫生等中心工作。
五、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角度写
通过听故事,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孩子们的人格发展。当孩子听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时,会全神贯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情弱者,憎恨恶者。受到感染的孩子们会渐渐懂得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树立见义勇为、惩奸除恶的价值观念的萌芽。
行为引导的生活管家:“伙伴引导”功能里收录了幼儿容易犯的20个方面的错误,通过原创故事中各个小角色的示范,让宝宝通过故事逐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什么是错误的做法,引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性格。好习惯:爱刷牙、自己穿衣服、多喝白开水、每天拉臭臭、勤洗手、自己睡觉、勤洗澡澡、自己吃饭;好性格:懂分享、关心人、讲礼貌、要勇敢、有耐心、有自信、不说谎、不随便闹脾气、故事会教孩子懂得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讲故事、听故事是开发小孩的右脑,开发孩子的潜能,开发小孩的智商。训练孩子的思维模式。培养孩子聆听、提升专注力的好习惯。
小白兔儿童早教故事机针对0-8岁儿童生产的一款多功能的早教故事机,具备故事、儿歌、国学、科普、好习惯五种学习模式和手动、遥控两种操作模式,产品简单易用,是现代儿童早教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产品。
内存:X-25型号早教知识量可以播放8小时
X-26型号机子本身自带2G内存(可扩展到8G内存)
外壳:ABS树脂安全环保材料,无毒、无味、无辐射。耳朵材质:无毒硅胶安全环保
产品配遥控器:可通过遥控器选择所需内容 充电时间:4小时
充满电:可连续使用8小时(播放一小时没按其它功能会自动关机)
小白兔故事机五种分类学习模式(共95首早教资源)
故事:“故事王国”包括动物寓言故事、益智聪慧故事、儿童百科故事、等等
儿歌:“快乐儿歌”中国最喜乐儿歌,快乐儿歌,小孩子最喜欢听的儿歌都聚集在一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还可以培养孩子愉悦的心情,孩子每天拥有快乐的心情,更容易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国学:“经典国学”包括经典的唐诗宋词让孩子早点接触经典,有助于小朋友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科普:“科普知识”
小朋友好奇心强,会问的问题非常多,多听写科普知识让小朋友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儿童,游戏,权利
在《儿童权利宣言》中, 强调“儿童应有游戏和娱乐的充分机会, 应使游戏和娱乐达到与教育相同的目的;社会和公众事务当局应尽力设法使儿童得享此种权利”。在之后联合国出台的《儿童权利公约》中的三十一条中亦有“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 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残和娱乐活动, 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的规定。除此之外, 我国幼儿教育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 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每个人的儿童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每一个儿童都有游戏的权利。
在众多的幼儿教育家中, 对待“游戏”各有不同, 就例如西方教育史上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都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福禄贝尔高度评价游戏的教育价值, 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 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他还申明, 游戏不等于儿童的外部活动, 而更多的是指儿童的心理态度。由此, 他依据感性直观、自我活动与社会参与的思想, 福禄贝尔建立了一个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并且创制了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恩物。而蒙台梭利却反对儿童游戏, 特别是批评福禄贝尔鼓励儿童想象的游戏;她也不赞成给儿童准备漂亮的玩具。在对待游戏的观点上, 而后的杜威则十分赞同福禄贝尔的观点与做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不应该去压制, 而应该利用这种天生就有的方式去让孩子们接触社会, 接触自然。但是反观我们现在的现实, 我们生活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法治化、人才复合化的21世纪中, 看起来应该是一个高速发展, 相对和谐的社会, 但是就在儿童游戏这方面, 我们得到了什么?又缺失了什么?
一、游戏时间
人的生命节律是一种“内源性”节奏, 它是人类在几十万年的宇宙节奏的影响下形成并稳定下来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本性, 那么, 我们就应该尊重儿童的生命节律, 并对儿童的生命节律作出积极的反应。生命节律与时间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 我们要根据生命节律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对于儿童, 除了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学习时间, 还有游戏时间, 儿童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在吃饭时、学习时, 甚至在睡觉时都带有游戏性。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 儿童的生命节律是回旋在游戏的时间里。
但是, 如今的儿童真正意义上的游戏的时间却很少。首先,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许多人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的, 是不工作时候的事情, 是毫无意义的边缘行为。家长们把孩子们送到幼儿园之后就要看到幼儿园学习的成果, 而一般的培养幼儿习惯、培养其社会性以及游戏的效果是不显著的, 因此幼儿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家长的需求, 学习一些类似于英语、识字等课程, 这类课程的增加, 无疑就会缩短游戏的时间。
其次, 现代文明掠夺了儿童的游戏时间。现在科技日趋发达, 许多儿童家中都有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 这些电子产品中也有“游戏”, 但是却不是我们这里意义上的游戏。就是这些电子产品剥夺了儿童游戏的时间。
最后, 儿童游戏的被指导性。儿童游戏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 这不符合游戏的特征。游戏应该是愉快的, 欢乐的;是自发的, 自主的;是并无附加目的的;同时也是游戏者主动参与的。这一点体现在两方面, 一个是成人的主导性, 另一个则是大的游戏器械的主导性。这两种形式都是规定儿童去做什么, 而不是去适应儿童的需求, 这都不能够解决儿童实际的需要。
二、游戏空间
空间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 从教育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 空间是“人所能感受到的具体空间, 人类实际生活在其中的空间”。游戏可以看做是儿童的生活, 因此儿童的游戏也需要空间。但是, 现在的情况来看, 中国许多儿童的游戏空间是不足的。
首先,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侵占了儿童游戏空间。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就是这种趋势使得城市高楼林立, 城区的地十分珍贵, 于是单元式的住房流行开来。这样就隔绝了儿童与环境、与其他儿童交流的机会。
其次, 社会的复杂化缩减了儿童游戏空间。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 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多。因此, 许多家长都不放心孩子们在家庭、幼儿园以外的空间去游戏, 这就大大的缩减了儿童游戏的空间。
三、游戏材料与玩具
游戏材料与玩具应该是对儿童有刺激的, 具有引导性的而非是确定性的。同时也应该能够适应儿童的需求, 而不应该像大多数幼儿园中滑梯、秋千等这种大型游戏器械去规定幼儿去做什么。
综上,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 是学习的一个根源性步骤, 同时它也影响着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游戏也是对我们种族最有效、最全面和最适当的学习过程。因此, 每个儿童都有游戏的权利, 这个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而我们要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就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环境, 提供有效的玩具, 为孩子们的发展竭尽所能。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
[2]王芳:《浅析对幼儿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 《现代阅读》, 2012年2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文献回顾
1.关于留守儿童的界定
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因此,在学术界有很多种看法,大致归纳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长期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需要他人照顾的未成年孩子(即十八岁以下)即认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孩子才算留守,如果只有双亲中的一方外出则不属于留守儿童的范围。第二种观点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应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者被委托人给予照顾的处于义务阶段的学年儿童(指6-16周岁)。这种观点主要是以年龄为界点来确定留守儿童的范围,超过16岁但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不属于留守。第三种观点则以户籍为出发点,提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离开农村家乡外出打工,且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或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此观点虽然对留守的界定更细化,却忽略了对年龄的限定。
总体来说,结合《儿童权利公约》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规定,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可以指明是在属于农户的基础上,其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半年及以上的,被留在老家不能和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的,需要他人照顾的未满18周岁的孩子。
2.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但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差异的影响下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中,这些外出打工的人无法将子女一同带入城镇,享受同等待遇的教育资源,加之低收入和城市的高消费之间的矛盾,居无定所,导致孩子生活质量无法保障,无奈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于是就出現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
3.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增加了242万,其具体各年龄阶段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学龄前(0-5周岁)为38.37%;小学学龄(6-11周岁)为32.01%;初中学龄(12-14周岁)为16.30%;大龄(15-17周岁)为13.32%。由此可见,五年以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规模呈增长趋势,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变化,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相对减少,大龄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则明显收缩。这些数据的增加不得不让全社会震惊。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发展差异大,经济收入悬殊,生活在农村中的年轻人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不得不外出打工,最大可能的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我们也了解到,农民工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低收入和不公正的福利水平,很难担负起在城市中的生活。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使他们的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福利,留守儿童无疑成了最大的牺牲品。这些孩子之中有一部分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品质,为了有一天和父母团聚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其余的是令我们担忧的问题儿童。从小在隔代抚养成长中的他们胆小、懦弱、不善于人际交往。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作为重要的媒介,没有父母的及时疏导、缺乏双亲的关爱,认知上的空缺,影响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容易误入歧途。有些年纪较大的甚至要早早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他们自卑、胆小、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还有的暴躁易怒、打架斗殴,久而久之导致成绩的下滑。
亲情的缺失、教育的落后、政策的限制、法律的疏漏使得他们在花季的年龄蒙上了成长的阴影,近年来媒体不断对留守儿童因无人看护或权益受损所造成的悲剧进行大量报道,这个特殊群体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滞后,因此很有必要在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来完善对留守儿童的保护体系,尽最大可能地将对他们的伤害减小到最小。
二、《儿童权利公约》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就留守儿童问题的对比
1.相同点
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国向来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对儿童权利保护更加的法制化、系统化。作为《儿童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时刻谨记着每一条规定,切实保护儿童权益不受侵害。
首先两部法律在立法精神上是一致的,都是属于保护儿童人权的大宪章。其次,从立法目的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儿童权利公约》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从确保“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角度出发,保证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根据其发展特点给予特殊和优先的保护,确保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为其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从联合国制定《儿童权利公约》这部最系统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来看,保护儿童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缔约国也参与了修订,并严格的遵守其规定,将国内法与国际法相衔接。由于两部法律在立法精神上的一致性,因而有许多相似之处。诸如从儿童权利性质特征的角度来看,两部法律在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肖像权、姓名权、国际权、名誉权、教育权、接受抚养权和继承权、身心健康发展权、劳动就业权、援救权和司法保护权”上都是高度一致的。举其中一个例子,就生存权来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的生命权和生存权也做了明确的规定:“缔约国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命权,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存活与发展。”;“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和教育措施,保护儿童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顾儿童的人的照料时,不受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我国在宪法和法律对此的规定也是与《儿童权利公约》相一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八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我国在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也声明我国将根据宪法关于计划生育的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履行《公约》第六条所规定的义务,这一举措就是为了表明,儿童在出生后就可获得生命权,且生命和生存均由国家法律所保护。这些都体现出世界对儿童的重视,他们象征着未来和希望,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虽然留守儿童作在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但依旧享受《儿童权利公约》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规定的一切权利,国家也会遵循“儿童权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
2.不同点
(1)我们知道《儿童权利公约》是所有缔约国联结的产物,它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关注更多的是儿童的基本生存权,如健康、医疗、教育等;相比较,发达国家更强调民主自由权利,如宗教信仰、通信自由、隐私权等。拿首要的生存权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得不到来自家庭的保护和父母的监管,生命权和健康权很容易受到来自自然、他人或者是自我的侵害。因而在国内也产生了两种对留守儿童生存权的界定,其中一种认为留守儿童的生存权主要是指生命安全。另一种则认为,生存权可以是在生命权的基础上还包括健康权。相比较来说,笔者更赞同第二种说法,健康也是保证生存的一个因素。前不久一条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震惊全国,在宿州,一名留守奶奶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多日,身旁一岁半的孙女由于多日未进食已经全身发黑,奄奄一息了,经过医院的竭力抢救,保住了幼女的生命。总而言之,在当下的中国,需要做的无疑是将保障儿童生存权作为重中之重,完善立法予以保护。
(2)公约特别强调的是把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来进行权利保护,而我国的法律则是将儿童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或社会群体加以保护,将涉及儿童的所有行为均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而且把这种考虑宣布为儿童的一项权利。
(3)《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一些具体保护措施中更加细化,更顺应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这样可以更详细的保护我国儿童成长中的权利。当然这其中也有令我们担忧的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有些家庭仍遵循着“父为天”“棍棒底下出孝子”或“望子成龙”等传统观念,认为怎么对待孩子父母说了算,根本不在乎孩子的利益和想法,为了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对孩子棍棒相加,大打出手。在农村地区,知识的落后会导致相关法律常识的匮乏,特别是对年幼的儿童,在自身利益被侵犯时,没有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关于留守儿童遭受性侵、遗弃、自杀等悲剧。对孩子来说心理和身体的创伤都尤为严重,除了引人痛心之外,更引人深思的是如何在法律政策上进行完善来保护更多留守儿童的利益,避免惨剧不再重演。
欣慰的是,如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点在时代的变迁中以及法律制度的约束下,有所减轻,使得很多女童幸免于难。但在农村地区,不少留守女童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经常会报道出四五岁的女童要为全家做饭,甚至照顾年幼的弟妹,而且可能由于家庭经济能力的关系而丧失接受教育的权利,違背了儿童教育权利的原则。当然,教育水平的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在多数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教书,认为薪水差又不体面,导致农村的教育水平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对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教育资源尤为重要,这就要归咎于户籍制度的限制。
三、留守儿童问题之国外的借鉴
留守儿童是中国特殊存在的一个弱势群体,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不面临这种问题,说明留守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家庭结构、文化背景等原因的影响随着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形成的特殊问题。拿美国来说,没有户籍制度的限制,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不存在,只要你是美国公民,无论你到什么地方,都拥有当地同等权利,当然你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驾照则是你身份信息的证明,而医保卡则是你一切福利待遇的凭证。对于中国留守儿童来说,并非父母不愿意带着孩子一起外出,而是外出后孩子没法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社会福利没有保障,居无定所,加之低收入和城市高消费的矛盾甚至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只能忍痛与孩子暂时分离。
通过了解知道,国外的亲属抚养与我国的留守儿童有些相似之处。美国儿童福利联合会对亲属抚养定的解释为由亲属、种族部落成员、养父母或者其他与儿童有血缘关系的成年人对儿童提供的照顾、抚养以及监管。虽然同样会出现许多虐待儿童的事情,或者不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单纯从相关政策福利方面,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来借鉴。比如,给被养儿童提供医疗保险,抚养人可以获得援助金,以及住房补助金和食品安全补助金,并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解决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儿童权益的保障就有了大大的提高,不会因为代养而增加家庭的负担。
四、建议
通过以上相关法律的对比,以及国外相似经验的借鉴,个人提出以下建议:
(1)在立法上,由于留守儿童数量的庞大,应该出台一部有针对性的保护法,现有法律政策主要都是出自《未成年人保护法》。有许多漏洞致使留守儿童的权利没有办法落到实处。
(2)国家户籍制度要做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当地户籍制度要与各项社会资源的紧密联系。尽量缩小东西、城乡资源配置的差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待遇,丰富偏远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医疗条件,缓解人口迁移的压力。
(2)可以将户籍制度与各项福利挂钩,重点提高农村户口的福利待遇。让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享受当地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且,鼓励年轻教师在农村和城镇教书,满五年可以提高相关福利待遇、解决编制等问题。以缓解教育资源不平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3)成立专门的社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针对留守儿童家庭的现状,来追踪调查,对不同境况的儿童来给予不同的救助,国家可以适当的对留守家庭进行资金补助,特别是对非直系亲属的留守儿童进行定额补助,确保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不会因经济压力虐待儿童。
(4)建立寄宿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承担起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娱乐活动、营养餐、心理咨询为一体的体系。
(5)借鉴国外经验,尝试开展代寄制,规定实行监护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向社会广泛征集,令那些无法享受学校寄宿制的留守儿童通过监护制度的完善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6)可以规定留守儿童的父母固定回家探望子女的时限,要带薪休假。政府可以对相关单位采用补贴或减少税收的优惠政策。一旦发现克扣假期、工资或有歧视,禁招有子女留守的农村劳动力时,一经举报法10倍税收,定期安排相关人员核查,适当时对形成示范的企业进行奖励。这样可以确保留守儿童定期有和父母见面交流的机会,减小其心理上的伤害。
(7)可以号召相关慈善机构来共同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或者通过政府向专门的社工机构购买服务。
五、结语
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为一个长期的存在,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从最根本的问题上变革,尽快出台有效的法律和政策,在高效的监管和实施下,才能确保留守儿童的权益得到最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04):25—26.
[2]叶敬忠、潘璐.别样年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50.
[3]李双元.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38.
[4]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节选)[R].中国妇运,2013:38-39.
[5]郭翔,我国对儿童权利的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学报[J].1997,6:44—52.
[6]涂仁菊.开县农村留守儿童遭受犯罪侵害的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7]项炎,郑耿扬,李沉.留守儿童权利状况考察报告——以湖北农村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一双月刊,2009,(06):58.
[8]王雪梅,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上),环球法律评论[D],2002:493—497.
[9]叶仁荪等,国外亲属抚养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业经济问题[J],2006,11:73—
作者简介:
【六一儿童节简介:儿童权利保护】推荐阅读:
儿童画社团简介07-15
留守儿童个人情况简介12-12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情况10-17
为留守儿童织起“保护网”06-25
六一儿童节儿童主持词09-23
儿童节:国际六一儿童节校长致辞06-24
儿童节描写儿童的古诗句10-19
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一件事-儿童节11-27
儿童节短信:有关儿童节的祝福语06-02
2007年关爱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工作总结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