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通用12篇)
工作的指导意见
陕政办发 〔2010〕12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含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改革,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县级医院功能定位,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体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健全行业监管机制,努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试点范围
为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设区市选择1-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由县级政府申报,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
在摸清行政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总量和配置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针对行政区域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规划要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一所综合医院、一所中医院、一所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人员编制和功能定位,原则上不再新办公立医院。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按照“县镇医疗卫生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三)落实政府保障责任。
1.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2.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补助。
3.政府负担在岗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的比例不低于70%,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缴费,应由单位缴纳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有条件的县区可实行县级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科学确定机构编制。依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合理确定编制基数,并为县级医院增加一定比例高、中级技术人员职位数,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与医院发展规模及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
2.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可由相关部门代表、法律届人士及医务人员代表等组成,参与医院重大决策制定、院长提名推荐、经营管理评价。医院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院长承担管理责任,接受理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并按规定报告和履行报批程序。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增强县级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3.探索公立医院院长聘用制。公立医院院长按干部管理权限选拔聘用,实行任期制,进行任期目标管理。组织部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聘用、任期期限、任职资格、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副院长、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由院长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提名,报理事会审核,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医院内部按有关政策规定可自主用人;按照岗位设置规定,合理设置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4.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5.完善公立医院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和津贴补贴方面给与适当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6.健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五)完善医院管理和支持协作机制。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探索推行县镇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不同规模的公立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组建医院管理集团、上级医院整体托管、城市医院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分治,为农村患者提供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六)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
1.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2.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改革支付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3.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进一步强化药品的招
标、采购、配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
(七)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政府应保证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经费,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结果要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
(八)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到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30%以上。
加强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培训,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完善城乡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大医院的技术力量长期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制度,使一批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可以“下得去”基层,并带动一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快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县级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及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管,促进县级医院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水平。
积极推进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诊断系统建设,逐步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项目,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探索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患者诊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逐步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四、实施步骤
2010年12月10日前,各设区市成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机构,确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制定工作方案。试点县(市、区)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部署安排。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拟定报批区域卫生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药事服务价格调整,医院管理、院长任用、人事分配制度等)。
2011年3月至5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2011年6月至年底,进行试点工作评估,总结经验,全省推广。
五、组织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具体指导,设区市、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市、县政府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实施方案由设区市政府审定后实施,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备案。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1.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①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②主要目标。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 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2. 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
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
3. 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建立科学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4.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5.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费用;加强药品配送管理;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监管。
6. 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总结推广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逐步提高保障绩效。
7. 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完善编制管理办法;改革人事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完善医务人员评价制度。
8. 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
9. 加强上下联动
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1 0.强化服务监管
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含中医药管理部门) 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强化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
1 1.强化组织实施
陈竺同志在总结各地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握《意见》明确的关键政策,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稳妥推进。一是多管齐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以减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和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综合补偿机制为主要内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医院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并将医保资金作为县级医院主要收入来源。二是建立县级医院运行发展新机制。同步推进管理、监管、运行等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策的合力作用。三是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县级医院能力提升。统筹改革、发展与管理任务,切实提升县级医院的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能力。四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统筹发展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服务格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技术合作和管理支持的力度,探索建立托管、医疗集团等相对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人才流动,使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陈竺同志强调,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各项任务,必须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卫生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配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改革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评估验收报告
按照《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评估验收的通知》(咸政办函〔2011〕155号)要求,2011年10月18日—19日,市医改领导小组组织对彬县、旬邑县、长武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及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彬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5万人。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所,中心卫生院6所,乡镇卫生院13所,在职职工1007人。2010年,全县卫生事业总投入13517万元,人均卫生投入达到388元。县医院2010年业务收入达到2867.32万元,门诊平均费用和住院平均费用分别为93.5元和2136.5元。
旬邑县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总人口28.48万人。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所,镇、社区卫生院13所,在职职工1152人。2010年,全县卫生事业总投入2209万元,人均卫生投入达到77.6元。县医院2010年业务总收入达到5164万元,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为81元和2210元。
长武县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总人口18.24万元,属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13所,在职职工558人。2010年,全县卫生事业总投入9990.5万元,人均投入达到548元。县医院2010年业务总收入达到5164万元,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为88.4元和2147元。
二、主要做法
按照《咸阳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咸政办发〔2011〕34号)及《咸阳市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咸政办发〔2011〕35号)要求,三个
试点县领导高度重视,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展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
1.领导重视,成立机构,统筹安排部署。各试点县均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发改、财政、人社、卫生、药监等部门组成,县政府领导任组长,设立了日常办事机构。制定了《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实施方案》,并将县级医院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管理工作,2.全面落实政府保障责任,确保公立医院健康运行。三县及时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办法》。各试点县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历史欠债由县政府逐年解决。一是彬县政府投资2300多万元、旬邑县政府投资1800多万元、长武县政府投资1400万元用于医改工作。二是各试点县对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降15%—35%,差额部分由县财政补偿。三是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彬县全额负担在岗医务人员的工资,旬邑县、长武县负担县医院在岗医务人员基本工资和津贴的70%,三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有力保证了医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落实人员编制。长武县选聘22名同志担任13个乡镇卫生院的正、副院长,实行任期目标管理,2009年以来公开招录9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今年已招聘8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县级医疗单位工作。五是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三个试点县选派专业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万名医师培训,在岗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295人、村医818人。
3.健全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县对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岗位管理,并建立了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工资挂钩。对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和津贴补贴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实行优秀人才奖
励制度及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岗位绩效工资管理,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建立了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三个试点县积极推行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管理,按照“三个统一,三个不变”的要求,把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连为一体,开展对乡镇卫生院托管试点工作,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实现了统一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县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长期帮扶机制,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县级医务人员定期到镇、社区卫生院工作,镇、社区卫生院人员定期到县级医院进行学习培训,促进了卫生管理县镇管理一体化体制的初步建立,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旬邑县紧紧围绕改革目标,推行了八个一体化,即管理机制一体化、财务管理一体化、人员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设备使用一体化、人员培训一体化、信息建设一体化和考核激励一体化,形成了人员、技术、设备从县级医院向基层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机制。
5.着力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一是县级公立医院通过降低检查费用,规范医疗行为等有效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二是通过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改革支付制度等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单病种付费制度,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管理。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了广大患者的费用负担。四是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进一步强化药品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医院药品收入减少的部分由县财政负责补齐,县财政按药品实际销售额15%给予补贴,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三、初步成效
1.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经过一个时期的试点,出现了门诊、住院病人上升,次均费用下降的好局面。与去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彬县县医院门诊人次增加4364人,上升8%,人均费用下降20元,下降率19%,住院人次增加583人,上升14%,住院人均费用下降533元,下降率22%。旬邑县县医院门诊人次增加23412人,上升38%,人均费用下降17元,下降率13%,住院人次增加3028人,上升43%,住院人均费用下降290元,下降率8%。长武县县医院从改革前的门诊次均费用88元下降到77元,下降了13%,住院患者次均费用由2848元下降到2110元,下降了26%。三县医院门诊及住院费用均大幅下降,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多赢局面。
2.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一是县级公立医院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危急重症病人救治、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二是通过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健全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等,提高了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三是建立了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探索了县镇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的模式,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各类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完善了分配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有效的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4.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各检查组评估的过程中,针对门诊、住院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0份,收回问卷270份,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均达到98 %以上。
四、基本经验
1.政府主导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提和保证。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是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的重大民生问题。试点县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始终把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到具体实施等,一直按照基线调研、走访调查、专题研究、会议讨论、监督实施等环节进行,确保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实施,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政府财政保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条件。公立医院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县级医疗机构能否体现公益性,关键是看政府的财政保障措施是否能够落实到位。彬县、旬邑、长武三个县改革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得到了县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公立医院改革以及药品“三统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工作开展中,始终重视经费保障工作,加大县级配套资金力度,按时足额下拨配套资金,确保了医改项目的顺利实施。尤其是三个县都及时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办法》,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各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医疗空间不足的问题。彬县、旬邑、长武县政府将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列入到政府的民生工程,彬县投资建设了县医院、县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旬邑县、长武县县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均已封顶,为县级医疗机构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坚持把医院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科学谋划,拓展了县级医院的发展空间。
3.人才培养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石。彬县、旬邑、长武三县分别制定了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一方面出台优惠的政策吸引高、中级技术人员和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另一方面分别拿出了100万、50万、30万的培训及奖励基金解决人才短缺和人才培养问题。
4.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搞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力。彬县、旬邑、长武三县始终把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去抓。一是制定方案,落实了医务人员的工资、津贴、养老等待遇,解除了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
革,实施了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绩效工资等制度,激活了人力资源,将分配向技术岗位、艰苦岗位、一线岗位倾斜,保证了医务人员在改革中收入不降低,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动力。
五、存在问题
1.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三县乡镇卫生院现有在编人员111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生占40%,管理和工勤等其他人员几乎占到一半,医技人员出现断层,年纪较大或是经验、技能短缺,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共十八条,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主要内容和组织领导。
《指导意见》指出,试点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要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
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指导意见》提出,试点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指导意见》指出,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要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指导意见》明确了九项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三是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五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六是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服务;七是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八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九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指导意见》强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
案的通知
鄂州政办发〔2012〕47号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鄂州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鄂州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鄂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具有鄂州特色的改革路径和模式,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鄂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两区一市”的总体战略部署,按照“全区域统筹、全流程设计、全方位配套、法人实体运作、政府有效保障”的思路,加快转变卫生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城乡一体、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质,公平优先,效率提升;坚持解放思想,立足市情,大胆探索;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协调推进。
(三)工作目标
针对公立医院存在的公益性偏离、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规范化的监管机制、科学合理的政府保障和多渠道补偿机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考核分配机制、市场化的药品采购供应和定价机制,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实现“三升三降”,即:群众的满意度上升、医疗服务水平上升、医务人员待遇合理上升,医疗总体费用增长速度下降、患者个人支付比例下降、医患纠纷发生率下降。努力把鄂州建成鄂东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区。
二、重点内容
(一)创新管办体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的公立医院办医模式
、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成立鄂州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挂靠市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作为政府办医职能的执行机构,对公立医院的资产、财务和领导班子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不干预公立医院具体经营管理业务。具体职能:一是承担公立医院公益性主体责任,统一协调财政、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及社会资本等各方对医院的投入,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二是负责公立医院资产运作。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依法实施监管,审批公立医院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大型设备配置计划等重大事项,按规定向公立医院注入资产和运用公立医院资产控股、参股、并购其他医疗机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效;三是负责公立医院财务监管。编制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预算、决算报告。审查公立医院财务预决算。向公立医院派驻总会计师,对公立医院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四是负责公立医院领导班子的考核管理。建立健全院长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对医院主要领导及管理层的绩效考核。、落实卫生全行业管理制度。将市卫生局现有对公立医院的人事、财务、医院运营的监管职能划归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全行业管理,承担以下职能:一是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二是加强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等要素的准入,依法对医疗市场进行监管;三是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开展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督促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四是建立分级医疗管理制度,实行医疗机构分类指导;五是加强卫生信息管理和公示,引导群众合理就诊、理性消费;六是建立医疗质量督查、评价制度,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二)创新治理结构,建立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现代医院组织架构
建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监事会,完善院长负责制,形成以理事会为核心,理事会、监事会、医院管理层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明晰所有权、完善管理权、强化监督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具体方案待省、市联合出台《鄂州市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试行办法》后制订,先在市中心医院试点,再在其他市直公立医院铺开。
(三)创新补偿机制,建立渠道多元、持续长效的投入保障体系
1、推行以医院为责任主体的药品购销保障机制。积极改革药品购销机制,逐步取消药品顺价加成15%的政策。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为过渡阶段。在财政保障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以医院为责任主体招标采购药品,确定购进药品品种和价格,各公立医院以省中标价为销售价,购进价与省中标价之间的差价部分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偿。达到“两降一保”,即药品采购价格下降、药品销售价格下降,保障医院健康运行。第二步,为零差率销售阶段。在财政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的情况下,以医院为责任主体招标采购药品,确定购进药品品种和价格,各公立医院以实际购进价进行销售,最终实现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2、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打通基金、打通目录、打通身份,建立多品种、可选择、可转接的医保制度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三网合一”的医保运行模式。探索实施“总额控制、基金预付、单病种付费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办法,实行全域即时结算。一是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预拨周转金制度;二是对门诊统筹的医疗机构实行按人头付费;三是对住院病人实行单病种付费;四是对没有纳入单病种付费的病种,按照“保证疗效、合理施治、控制自费、结余共享、超支共担”的原则实行限额付费。五是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3、实行政府分类补偿制度。公立医院通过服务创收解决日常运行经费和在职人员的工资。由政府购买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设立医疗救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公立医院治疗“三无”病人等公益性医疗救助活动给予专项补助;设立重点学科发展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重点专科建设;政府承担经批准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项目资金;对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后的政策性亏损给予财政补贴;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儿童医疗机构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按履行公益性职能及市场盈利能力情况给予不同补贴政策。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在严格制止发生新债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形成的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
4、建立全成本核算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和低于成本的项目,如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对检查费,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合理降低。改革医用耗材采购办法,合理控制医用耗材价格。
(四)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城乡共治、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
1、完善开放合作、竞争有序的多元化办医机制。放宽医疗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重点发展短缺专科特需医疗,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职称考评、科研项目、专科建设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加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特需医疗服务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医疗收支节余应按规定用于医院的发展。
2、建立外加推力、内增活力的分工协作机制。一是借力提升公立医院管办水平。通过部、省属医院对口支援,重点加强我市公立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发展、医院管理等,力争一年起步、两年见成效、三年进入全省市州第一方阵;二是优化区域结对支援模式。采取“分区包建”方式,建立市直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结对支援关系;三是探索建立具有内在利益纽带关系的医疗集团。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在保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投入政策和方式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医疗机构名称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市直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行政统一领导、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配送、业务统一考核,形成有利益联系的医疗共同体,并逐步发展成为医疗集团。
3、建立规划科学、均衡发展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完善功能的原则,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调整,强化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将其纳入公共卫生系列,在妇幼保健院加挂妇女儿童医院的牌子;重新规划建设市精神病医院;引进民营资本将市二医院迁至城南新区。政府不再举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在新规划的功能区引进社会资本建设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医疗需求的综合性医院,在主城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满足群众特殊医疗需求的专科医院。重点建设10个特色乡镇卫生院,使之达到国家中心卫生院标准。按城乡一体化要求,在106个农村新社区建设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五)创新激励机制,建立责利相称、人尽其才的人事分配制度
1、完善编制管理制度。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根据功能定位,实行“控制总量、结构管理、动态管理”。原则上,根据实际开放的床位数每三年重新核定一次。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1:1.4的比例核定,500张以下的按1:1.3的比例核定。在总编制内预留5%专门用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配置编制和人员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得低于90%。
2、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岗位及待遇,实行因事设岗、竞争上岗、全员聘任、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编制作为岗位的设定依据之一,不作为人员的身份标识。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院长、副院长等领导班子成员按事业单位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聘任。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学科带头人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聘,由院长聘用,报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备案。新进一般人员一律逢进必考、合同聘用、同工同酬。职工聘期由医院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院的需要确定。探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机制。职称评定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医院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聘用,可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聘任办法由医院理事会提出,职代会讨论通过。
3、实施员工绩效工资制度。公立医院自主确定员工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方案,全员参与社会保险,新进人员试行职业年金制度。完善公立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技术尖子人才倾斜,提高临床一线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科学确定岗位绩效工资总额和分配办法,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各占40%、6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医院年岗位绩效工资的总额不超过当年总收入的35%。
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确定医院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一是医疗业务量。主要考核门诊病人数、出院病人数以及相关检查检测的病人数量;二是考核医疗质量。主要考核治愈率、好转率、诊断符合率、检查结果的阳性率等;三是考核医疗服务效率。主要考核病人的满意率、病人的投诉率、门诊病人的平均费用、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及时间、药占比等;四是经济效益。主要考核成本控制、日常收支结余率、每例病人平均医疗成本、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等;五是工作难度和医疗技术应用成果。主要考核完成治疗的疑难病人数量和高新技术开展例数等。
5、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专科建设。大力实施“5121”工程,即“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培养学科带头人20名,引进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二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全科医生制度;三是构建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六)创新服务理念,建立流程优化、运转高效的惠民便民服务机制
1、打造互联互通的“数字卫生”。在市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中心,在各级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医疗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预防、卫生监督、血液管理、卫生准入等信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跨机构、跨部门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持卡就医实现“一卡通”。
2、建立共享互认的医学检验机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鄂州市医学检验检测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成立鄂州市医学影像中心,在此基础上推行医学检查检验“一单通”。
3、完善社会化后勤保障机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承担医院的后勤服务,提高医院后勤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将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对医院运行影响相对较小的后勤服务项目,如保洁、运送、保安、餐饮、绿化、洗涤、设备维修等,委托给社会服务企业,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保障医院正常运营,降低服务成本。
4、探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医院规模、诊疗项目、硬件设施、技术力量等因素,细化标准,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路径,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实施范围,促进医院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5、全面推广“冬梅护理”。提升“冬梅护理”品牌,从亲情服务、人文关怀、生活料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冬梅护理”服务路径。积极推行“冬梅护理”模式,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提供一条龙式的亲情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组建鄂州市护工服务公司,聘用专业护工承担病人生活料理服务,让医院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优质护理工作。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医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就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协调督办。加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责任,跟踪监测。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将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通过责任书形式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制定改革跟踪、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检查督导,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
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情况汇报
尊敬的xxx主任,xx局长,各位领导:
我院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要求,积极参与改革,xx年共诊治门诊病人xx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xx%;收治住院病人xx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xx%;业务收入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现将推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积极执行医改政策
(一)按要求取消了药品加成。我院从xx年xx月xx日零点起及时按要求“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让患者得到真正实惠。xx年让利门诊患者xx万元,让利住院患者xx万元。
(二)积极配合补偿机制改革。认真执行补偿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门诊诊疗费xx元/人次、住院诊查费xx元/人次,住院床日费x元/床日,申请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到位,截至xx年底医院药品减收xx万元,其中价格补偿xx万元,占xx%;财政补贴 xx万元,占xx%;医院亏损 xx万元,占xx%左右。
(三)支持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按照总额控制费用和按人次均控制费用双控费方法,xx年基金未出现红字。但因提高门槛费,病员报销比例比去年下降xx个百分
点。医保是按照总额控制费用办法执行,xx年基金未超支,全年审减xx万元。
(四)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等原则,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全部参与集中采购配送,基药采购金额比例达 xx%,品规数达xx%。高值医用耗材全部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开展网上交易。
(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按照市局《关于规范分级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初步建立规范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按时限要求上报《双向转诊信息统计表》。截止xx月xx日,我院累计接收下级医疗机构患者xx人次,累计上转患者xx人次。与全县xx所乡镇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逐步开展了工作。
(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新进人员采取人事部门和本院自主公开招聘,遴选技术人才。本院自主公开招聘采取人员需求信息公开,内部组织考试互补方法,择优选择试岗,实施了科主任公开选拔医生,科室人员定员定岗、定职责、定薪酬、定考核方案的五定方案。实施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和院科干部考核方案,完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绩效方案注重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医疗成本核算及医德医风建设。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二、医疗费用控制情况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方式,强调三降两升:降人均住院费用,降药品比例,降耗比例,升劳务收入,升净收入比例。xx年新农合人均医疗费用xx元/人次,比去年同期降低xx元/人次,下降xx%;居民医保人均医疗费用xx元/人次,比去年同期降低xx元/人次,下降xx%;职工医保人均医疗费用xx元/人次,比去年同期降低xx元/人次,下降xx%。
三、医改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医院的法人治理机制尚未形成。政府和公立医院未明确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未界定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权限,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我院权力机构是党政工联席会。
(二)在人事制度上,医院用人自主权少。由人事部门公开招聘人员招录中医院未参与专业技能的考核存在有编人员能力偏低下情况。适用、紧缺人才不能及时补充上。
(三)编制人事不合理。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与医院实有人员相差较大,事业编制的正式工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医疗需求。
(四)支付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成本。扣除价格补偿和财政补贴,医院实际承担xx%成本(超出政策要求的xx%)。零差率销售后的资金缺口医院每年为医改需额外支付xx万元。
(五)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不合理不公平。只采取
总额控制方式分基金,未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未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的调节和制约作用。
(六)临床短缺基本药物。基本药物采购中药品中标企业因购销价格倒挂,中标后不愿意送药。低价基本药物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xxx,挂网价xx元/瓶,市场价高达xx元每瓶,而且挂网价厂家只有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这在市场上是基本见不到的。
(七)历史负债问题有待解决。我院迁建医院总投资xx亿元,国家投入xx万元。只占总投资额xx%。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依靠“勒紧职工裤腰带”和“以药养医”政策的背景下实现的。我院建设xxxxx个亿,每年借款利息达xx万元。
(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滞后,技术劳务性价格过低。目前医院执行xxx年版的资阳医疗收费标准。当时做数据测算时按xx年的数据。每年医院收支结余平衡,少有结余用于归还银行借款和添置更新医疗设备。
四、下步如何推进及建议
(一)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投入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关系到医改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协调卫生、发改、财政、人事社保等部门紧密配合。同时,健全政府对公立医院长效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要统筹安排用于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
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资金。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有效解决公立医院长期债务问题(防止县级医院因负债过高,而把压力转嫁给患者),切实减轻医院的负担。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等专项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发挥部门协调,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应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应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的调节和制约作用。如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
(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及时补偿。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调整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四)创新人事管理,增加医疗机构发展活力。明确界定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县级公立医院自主经营权,建立医院院长目标责任制和院长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卫生人才招录制度,加大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权,允许用人单位参与专业技能考核,对短缺专业人才的招考,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报考
条件,确保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我院的卫生人才队伍。积极实施优秀卫生人才奖励办法,建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大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2011年山东省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
点工作指导纲要》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加快我院运行机制改革步伐,更好地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在总结试点城市和各地成熟做法、经验的基础上,现制定我院2011年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卫生局的部署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出发,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在全院实施一系列医院改革重点政策措施,争取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具体措施
(一)在全院全面推进十项改革措施。
1、预约诊疗服务。
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管理规范,拓宽预约诊疗服务途径,规范医务人员出诊和号源分配管理,做好服务流程衔接,实现错峰诊疗、分时段诊疗和无节假日服务。
2、医院志愿者服务。
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完善组织构架和工作机制,制定规章制度和培训体系,开展以医院为平台的志愿者服务,逐步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
3、优质护理服务。
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发展专科护理服务。加大临床一线护士配置,逐步做到医院普通病房的床护比达到1:0.6。加强绩效考核和后勤支持系统建设,落实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医疗服务价格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支持政策。
4、出院病人随访。
制定管理制度,开展出院患者或其家属随访工作,收集出院患者医疗技术、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康复指导、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出院患者或其家属随访率不得低于70%。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认真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
5、院务公开。
落实《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和《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建立院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协调机制和办事机构,制定落实院务
公开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积极开展院务公开工作,不断创新向社会、服务对象、内部职工公开的内容和方式。
6、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
结合本院医疗资源和技术优势情况,制定优惠措施,对新农合病人在大型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方面给予一定幅度减免。
7、临床路径管理。
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到2011年底医院开展病种数不少于5个。探索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DRGS方法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
9、规范医疗服务。
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大型医院巡查活动和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的要求,制定规范服务行动方案,针对影响安全和质量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自查整改,符合医院等级评价标准要求。
10、绩效考核。
医院普遍开展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要从根本上切断科室收入与奖金分配的关系,更加关注综合目标,关注医疗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避免单纯的经济取向,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启动院前急救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二)实施控制费用措施。
推进双降、双控、双规范“三双行动”。医院实施“三双行动”,监管控制医药费用,开展高额医疗费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
(三)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
扎实推进抗菌药物管理联合整治工作。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程。落实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开展医疗安全质量控制评价,保障医疗安全质量。
(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患沟通。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
根据兴国县县级公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就门诊就诊患者等制定医院应急预案。
一、成立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组长:黄忠远院长
副组长: 王鑫副院长
成员:医院班子成员,各职能科室主任,收费室负责人。
二、门诊就诊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具体应急预案分别如下。
1、参保人员没有携带合作医疗证或医保卡。由挂号收费室根据
病人提供的家庭住址姓名或身份证进入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检索查询;
2、学生没有医保卡就诊,由挂号收费室根据学生家长提供的家
庭住址姓名进入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检索查询;
3、新生儿就诊,我院于2012年4月起不再设儿科,动员其往
妇保院或人民医院就诊;
4、医保或新农合信息库没有患者信息又没带医保卡或合作医
疗证。由患者或家属提供家庭住址和姓名及身份证等详细信息,挂号收费室为其建立就诊信息卡,并用登记表进行登记;
5、门诊核对窗口出现大量就诊患者。医院已增设公立医院改革
挂号专用窗口,已并组织职能科室人员随时充实到相关挂号窗口协助工作;
6、外县患者来我县就诊。医院决定3月1日到4月1日免收外
县患者诊察费13.00元;、7、下班后急诊病人就诊没带医保卡或合作医疗证。我院已实行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情况专项督查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上午好!
2012年9月10日我院主动融入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作为全省参加试点的医疗单位之一,正式启动试点工作。运行两年以来,各项工作呈现可喜的局面。2014年9月28日召开了全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座谈会,现将我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精神,我院已于2012年9月10日起实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严格执行鄂价农医规(2012)137号文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累计药品让利xx万元。
二、收费系统调价已经做好调价准备
在2014年10月29日晚上12点钟以前确保收费系统调价调整到位。
三、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每位出院病人准备出院时,由护士站打印好费用清单交给病人家属,无异议后到收费室结算。落实“一日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只要物价局能及时下达物价执行标准,医院就能够按新标准同病人结算。
四、落实价格公示制度
调高价格的项目(共4类)涉及2809个,调低价格的项目(共2类)涉及769个,在医院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中进行了公示。
五、配套宣传
各县(市)卫生局、医院,省农垦个管理局中心医院:
为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省卫生厅决定开展对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县(市)医院基本情况调研工作,并统一编制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县医院的基本情况、工作基础和发展现状等情况,是制定改革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是推进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视并认真做好这次调研工作。
二、相关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沟通协调和指导监督。县医院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和填报数据并做到填表不漏项,数字准确,情况真实,信息可靠。
三、相关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填报的数据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由县医院院长认可签字,县卫生局长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后,于8月15日前纸质版和电子版一并上报至省卫生厅医管处。省卫生厅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深入各县进行现场核实,开展实地调研工作。
联 系 人:武震王晓杉
联系电话:0451-859859140451-85985927 电子邮箱:ygc@hljwst.gov.cn
附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
基本情况调查表
医院名称:青冈县人民医院联系人:刘占威职务: 副院长电话: 0455-3221239手机: *** 传真0455 3221239邮箱:医院地址:青冈县政府路邮编:151600
一、基本情况
二、人员情况
三、服务及绩效情况
四、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五、科室能力建设情况
六、有关政策落实及其他有关情况
注:本表第一、二、三、五、六部分填2011年统计数据,第四部分填近三年和2012年1-6月数据。“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一栏填写已获得相应《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而非按照院方所聘职称人数。
填表日期:2012年8月21日
县医院院长签字:公章: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与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相衔接,积极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实现医院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实现优质低耗的管理目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体现按劳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医院内部分配制度,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知识、技术、劳务、管理等要素价值,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注重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在确保医院良性运行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医院内部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之间收入分配关系,动态调整医院薪酬水平,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秩序。
(三)突出绩效导向,扩大内部分配权。适应公益性的要求,建立正确的激励导向,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拉开内部分配差距,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最终实现同工同酬。
(四)坚持量力而行,确保健康发展。坚持公立医院以公益服务为核心,突出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及公益性职责,综合考虑医院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经费收支状况等因素,建立与现代医院管理要求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加强宏观调控,业绩考核和有效监管,使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实现稳步有序增长。
三、实施范围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为先行试点。
四、主要措施
(一)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优化薪酬结构。结合医院公益性定位、工作特点、现实情况,以及医、护、技、药、管等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合理确定医院薪酬结构,建立医务人员长期激励机制。医院职工工资实行国家和甘肃省政策规定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三部分组成。
按照国家和甘肃省工资政策以及医院内部奖励绩效分配办法,对各类津贴补贴进行全面核算后,在确保国家和甘肃省现行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政策不变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薪酬结构:
1.按照国家和甘肃省政策规定,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依据医院经费收入来源和发放办法,对医院二次分配发放的各类奖励绩效等进行审核认定。
2.医院根据上一考核结果及医院财务状况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上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核定。核定后的绩效工资总量,分为基础绩效工资和激励绩效工资,激励绩效工资原则上不低于绩效工资总量的60%。
3.确保基层一线护理人员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工资待遇不低于改革前。
根据国家和甘肃省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优化薪酬结构后,医院职工工资由三部分构成,即:基本工资部分,为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护士提高10%部分,根据国家政策调整;
绩效工资部分,为市人社局按国家和甘肃省政策规定核准的绩效工资部分及原由医院内部二次分配发放的奖励绩效部分,绩效工资总量按考核结果调整;
津贴补贴部分,为国家规定的工资区类差、保留补贴、高原补贴、艰边津贴等,根据国家政策调整。
(二)实行总量调控,合理确定绩效薪酬水平。根据医院财务状况、工作量、服务质量、公益目标完成情况、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结果等,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逐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医务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按国家有关政策调整,绩效工资总量按医院和院长绩效考核结果动态调整。
结合医院运行和发展实际,按照“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依据医院上绩效工资水平审批绩效工资总量。今后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增减幅度根据每年医院和院长的绩效考核情况以及全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增长幅度为标准动态增减,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经市人社局、财政局、市卫计委研究审定。
(三)注重长期激励,试行院长年薪制。在医院院长近三年收入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医院职工绩效工资总量增长幅度,合理确定院长绩效工资,试行院长年薪制。院长年薪由基础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组成。基础年薪按照国家和甘肃省政策规定的标准执行,按月发放。绩效年薪为医院按照内部考核分配办法自行发放的奖励绩效(奖金),按考核结果一次性兑现,绩效年薪按在岗职工上年平均绩效工资的3-5倍确定,具体标准由医院根据院长近三年的总收入变化情况及上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提出测算数据,经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审定。正职领导绩效年薪按院长绩效年薪确定,副职领导绩效年薪按院长绩效年薪的70%-90%确定,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年薪比例并一次性兑现。任期激励由上级部门根据院长任期和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确定。
(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着力完善医院内部分配。医院综合考虑医务人员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因素,制定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将日常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挂钩,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进行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要兼顾内部不同科室、学科之间的实际,合理确定标准,体现医务人员知识、技术、劳务、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在制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发放项目时,可通过设立岗位津贴、生活补贴、科研津贴、医疗卫生职业津贴、延时加班补贴、值班补贴、夜班补贴等符合行业特点的项目,以充分体现行业和单位特点。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风险度高和贡献突出等医务人员倾斜。不设定创收指标,不得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
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人社、财政、卫计委批准备案,并在本单位公开。
(五)完善分配制度,加大高层次卫生人才薪酬分配力度。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引进急需高、中级职称、医学类博士、硕士等人才,其薪酬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等因素直接挂钩,并在绩效工资分配时适当倾斜。对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等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对通过特聘、兼职、课题攻关、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引进的高层次医务人员,其薪酬待遇可根据医院同类人员收入水平,并综合考虑引进人才原单位的收入水平与其协议确定。职工取得发明成果的,可按转让收益的一定比例,对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进行奖励,奖励部分不纳入医院绩效工资总量。
(六)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分配实行公开,建立长效机制。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进行核算管理,发放给医务人员的收入一律纳入专门账簿核算,不得账外列支。建立医务人员个人工资银行账户,收入支付必须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不得发放现金。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一律不得在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工资列支渠道之外,直接或变相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严格财务收支管理,切实维护收入分配政策的合理性、严肃性。
(七)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推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医院编制总量备案制,赋予医院用人自主权,畅通用人渠道。综合考虑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人口、床位规模等因素核定医院编制总额,在编制总额范围内,核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全员聘用制、公开招聘制,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以医、护、技、药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岗位,严禁因人设岗。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编制控制总量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考核方式,招聘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市人社局加强指导与监督,负责招聘计划的审核、招聘人员的审批工作。鼓励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已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八)强化经费保障,确保薪酬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所需经费,通过原渠道解决,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工资发放,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可用于人员绩效工资,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做好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保障,密切配合协作,明确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抓好任务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二)强化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院薪酬分配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工资政策,加强考核力度,严肃分配纪律,让薪酬制度试点工作规范运行。
【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荐阅读:
陕西人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11-29
陕西省2012年爱国卫生工作要点05-23
陕西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规定06-14
陕西省新的招投标管理办法09-11
陕西省高考试卷07-10
陕西省产科质量标准07-16
陕西省保险高管试题07-24
陕西省银行从业考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