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第4课时(精选9篇)
教学难点:
1、Let’s do 部分是关于身体活动的多个指令,学生不必认读或准确说出,能根据指令正确理解并做出快速的反应。
2、head和hand 发音易混淆。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 “Head , shoulders , knees and toes” 歌曲的录音带。并提问学生能听到哪些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
(2)
学生试唱此歌曲。
(3)智力画谜
看特别头像说单词。
(4)学生表演上节课所练的对话。
2、呈现新课、操练(Presentation/ Practice)
(1)由游戏:Simon says导入到身体各部位的学习。
(2)认读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foot 的卡片和图片。注意辅导学生的发音,区别head和hand 的发音。
(3)
学生听 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一边听,一边指着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力求使学生做到心、口、手、眼和听、说、做、练相结合。
(4)教师通过示范,强调 clap, snap, wave, cross, shake, stamp 的动作。(5)让学生站起来,听 Let’s do 部分的录音。教师带领学生做动作,并用动作区分 hand and hands.3、活动、操练(Activities/ Practice)
(1)邀请几位学生表演Let’s do部分的内容。
(2)游戏:传口令
(3)Sing and do:教师播放歌曲 “If you are happy” 的录音带。师生边听录音边做动作边试唱歌曲。也可以替换歌词。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5部分练习。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
听本课的录音,边听边表演。
(2)
将所学的有关身体部位的名称用英语说给家长听。
(3)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含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并掌握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定量测定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 让学生学会对反应速率从定性的描述转变为定量测定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合作精神,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对概念的理解更科学更全面, 同时给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实验结合了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内容, 将比较反应速率和测定反应速率结合起来, 使实验目的更明确, 更完整.
一、教学设计基本程序
采用“预学检测→认知冲突→引导归纳→典例应用→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思维拓展”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注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树立“理论指导实验、实验服务应用”的化学学习思想, 让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3. 教学反思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进行简单计算采用先学后教, 有关内容安排在预习案中, 学生课前完成, 学生完成的情况很好.课堂上对有关问题再进行加深讨论, 让学生的理解从“物质的量浓度”拓展到“可计量的性质”, 使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概念, 在后面比较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案讨论中学生讨论比较全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妇、稍、滑、艰、嫂、顺、颊、帽、捞、似、含、辈、嘛、何”共1 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艰难”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雷锋冒雨送大嫂回家的事,感受他的祟高和伟大,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 情,懂得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充实的,也是祟高的。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艰难”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嫂”的字形
教具准备: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军民一家》(出示课题),谁愿意来读读课题?
2、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导入: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3、反馈检查
A、出示新词:妇女 稍大 一步一滑 艰难 大嫂 顺着 面颊
军帽 捞上来 似的 含着 一辈子 嘛 何必
B、自由朗读新词
C、指名朗读新词
重点读准“嫂、顺”
D、多形式朗读新词 同桌互读 齐读
E、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重点指导“嫂”的笔顺
4、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5、检查反馈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
三、学习课文一、二两节
导入:课文我们已经能够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具体地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节,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些什么?
2、检查反馈
重点让学生了解当时阴云密布,下着大雨,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3、指导朗读第一节
导入:在那样一个阴云密布、下着大雨的日子里,雷锋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5、自由朗读第二节,你从这一节中读明白了什么?
研读: 雷锋看见公路上有个妇女,一手抱着个孩子,一手拉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在 大雨中一步一滑艰难地走着。
A、你从这句话中读明白了什么?
B、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妇女的艰难? 一手抱 一手拉 大雨 一步一滑
C、是呀,这个妇女一手抱着个孩子,一手拉着个孩子,在大雨中一步一滑的走着,行 动非常不便,这就是“艰难”。
D、指导朗读,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读出这位妇女的艰难。
自由准备 指名朗读 齐读
研读: 雷锋赶快跑上前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她身上,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说着又赶紧脱下军衣,披在那大孩子的身上,抱起他冒着大雨朝前走去。
A、自由朗读这句话,把这句话中的动词用“――”划出来。
B、指名朗读这句话,让大家听出你所找到的动词。
C、从这些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雷锋的焦急心情和他那种真切关心别人的品质。
D、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
四、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77页信息窗3及红点,自主练习1—4题;新课堂68页秒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看钟面的时刻。2.经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初步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3.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会看钟面的时刻。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实物(选择大一些的)等。学生准备:小闹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单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查一查,想一想。
请你的小助手——词典帮忙,查一查“争分夺秒”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1秒”到底有多长?
2.找一找,想一想。
孩子们,要想准确把握“1秒”到底有多长,还得请你的小助手——钟表帮忙。
(1)仔细观察钟表,找一找钟面上有()根指针,分别是()、()、()。数一数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1(2)想一想:时针走一大格是(),分针走一小格是(),秒针走1 小格是()。
3.比一比,想一想。
孩子们,再仔细观察:秒针“跑”一圈的同时,分针走多少?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新年钟声倒计时的情境。
师:同学们,看——这是新年晚会的现场,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 预设: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这是用什么时间单位计时的呢?(秒)
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1秒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2.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看钟面的时刻。3.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钟面上的时刻,思考:
(1)钟面上哪一根是秒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1秒有多长?(2)秒针走1小格就是几秒?那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长呢? “跑”一圈呢?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并体验1秒。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要想准确把握“1秒”到底有多长,还得请我们的小助手——钟表帮忙。
(1)再认识钟面。
出示钟表实物,在钟表上,我们怎样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秒?哪一根是秒针?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小结:最细最长、跑的最快的就是秒针。(课件出示)教师引导: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
学生活动:请同位两人认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你认为秒针是怎样计时的?
汇报交流,小结: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教师演示点拨: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长呢?(5秒)“跑”一圈呢?(60秒)
课件演示:动画解读秒针的运动。(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钟表滴嗒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展示:拍一下手、眨一下眼、写一个数字、跺下脚……(3)认识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嗒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
出示课件:
①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每秒约50米。
②上海磁悬浮列车每秒约行100米。③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200米。
④人造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师:1秒钟的作用也是很大的!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12秒91。获得第二名的选手的成绩与刘翔叔叔的成绩相差0.27秒,也就是不到半秒的时间,仅仅是0.27秒,就让刘翔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就是这0.27秒,让刘翔赢得了“亚洲飞人”的美誉。
2.认识几秒。(1)一起来数“秒”。
师:我们一起跟着钟表秒针的节奏数60秒,用心感受60秒到底有多长?(师最好等待秒针“跑” 到12时开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轻跟着小闹钟秒针的节奏来数,看谁的节奏能和秒针的节奏一致。(生自由数20秒)
教师设疑:我写“秒的认识”四个字的时候,秒针从2走到6,经过了多少秒?
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小闹钟,同位合作研究。汇报交流: 预设:
①秒针从2走到6经过了20个小格,就是20秒。
②秒针从2走到6经过了4个大格,一大格是5秒,4大格就是20秒。小结: 我们在认读“秒” 时,可以一小格一小格地数,也可以1大格1大格地数。(2)一起来猜“秒”。游戏一:同桌合作猜一猜。
活动提示:同桌为一组,左边的同学先闭上眼睛,师说“开始”,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量时间,当你计量到15秒时立刻睁开眼睛,拍一下同桌的肩膀,同桌马上看钟面是几秒,看他估计得是否准确。听明白了吗?同桌互换再做游戏。
游戏二:大家一起猜一猜。
活动提示: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60秒),让学生去猜一猜:歌曲播放的时间。
预设:60秒或者1分钟。
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猜是60秒,有的学生猜是1分钟,那么秒与分钟这两个时间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3.小组探究分与秒的关系。(1)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并说明猜的理由。预设:
①学生可能会借助于认识1时=60分的经验进行猜想:1分=60秒。②学生可能会根据课前预习所得去判断:1分=60秒。(2)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观察小闹钟,秒针“跑”一圈的同时,分针走多少?(3)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组长组织观察验证活动,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展示汇报。
选一组学生,借助于教师准备的钟表合作展示。教师及时总结:
秒针“跑”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秒针“跑”一圈是60秒,同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这个猜想是成立的。
2.课件演示。
秒针、分针都从12出发,秒针“跑”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结合课件板书:1分=60秒 3.生活中的“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呢? 学生举例。课件出示: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再感知1时的长短。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同时,又感知了1分的长短,找到了分与秒的关系:1分=60秒。你还记得1时有多长吗?谁能举例说明一下?
2.总结时、分、秒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三个常用的时间单位,它们是相邻的三个时间单位,这三个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为60。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基础练习
1.填一填:认真观察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自主练习第2 6 题)方法提示:
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全班交流。②交流重点:认读“秒”的方法。2.填一填。(自主练习第4题)
2时=()分()时=180分 3分=()秒()分=120秒
方法提示:
①先让学生说说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换算。②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结果的。综合练习
3.这是3个小运动员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自主练习第3题)
(1)说一说3个小朋友各用了多长时间。(2)谁跑得最快?
(3)测一测你跑完100米大约用了多少秒。方法提示:
①先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比赛中的计时工具——秒表。
②再让学生尝试读出3名运动员的百米成绩,然后再说说谁跑得快,理由是什么。(教师点拨: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用的时间越短,跑得越快)
③课下实践:测一测你跑完100米大约用了多少秒。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方法提示:
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全班交流。②交流重点:你是怎样判断的。5.动动脑。
(1)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2)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3)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方法提示: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全班交流。
②交流重点:同样是从数字3走到数字6,为什么经过的时间不同?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畅谈收获)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教材第89页的例3,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2.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花生的出油率是36%。(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新课讲授】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89页“做一做”的题目。
(10-9)÷10=10%.提示:每月用水节约的吨数(10-9=1t)与原来用水的吨数相比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4题。(1)第1题:①30-25=5(面)
5÷25×100%=20%②5000-4000=1000(册)1000÷5000×100%=20%
(2)第2题:(10-7)÷7×100%≈42.9%(3)第3题:(16-14)÷16×100%=12.5%(4)第4题:(4350-2700)÷4350×100%≈37.9%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了吗?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质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即两个数的差量占另一个数的(即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
1.用A比B多百分之几:(1)(A-B)÷B
(2)A÷B-1 2.求B比A少百分之几:(1)(A-B)÷A
(2)1-B÷A 注意:找准单位“1”,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三周(第4课时)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三周(第4课时) 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 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快速跑教学(一) 起跑后的加速跑 教学 目标 1、学生了解跑的基本知识,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2、65%以上的学生在能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及坚强意志,体验跑的快乐。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 备 部 分 10′ 一、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躲避、跑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安全、快速地跑开,远离危险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快速跑的技术,你知道它分哪些部分吗?(学生讨论,教师启发: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50米跑还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快速跑起跑后加速跑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快速过渡到途中跑?(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师生互动)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吧!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展现我们的体能,我们还要进行素质练习,看哪些同学表现好! 三、安排见习生。 四、慢跑200~300米热身。 五、徒手操 六、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1、根据班级人数、性别、身高情况,站成四列横队。 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4x8拍 10 基 本 部 分 30 一、游戏:抓耳抓鼻 方法:学生成数列横队站立,教师喊:“1,2”,学生两手在胸前按口令节拍击掌两次;喊“3”,学生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鼻子,右手与左臂交叉用食指与拇指抓住左耳,“4”还原成直立,再喊“1,2”学生依然在胸前击掌2次;喊“3”,则学生换成右手抓鼻,左手抓住右耳......逐步由慢到快反复变换做。 二、原地摆臂练习要求:以肩为轴,屈臂前后摆动。 三、快速跑的专门性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要求:摆动腿高抬,支撑腿充分蹬伸,蹬摆协调。 2、后蹬跑20米x2组。 3、跨步跳20米x2组。 四、快速跑: 1、原地高抬腿――中速跑30米x2组 2、快速跑30米x2组 3、中等速度跑50米x2组 一、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并提出要求 二、示范游戏动作,组织好游戏的开展,并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 教法: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要求。 2、组织学生练习3、观察和巡回指导 1、各种预备练习要求:反应速度快,注意力集中 教法: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O O O O O ☆ 5 5 10 10 结束部分 5 1、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组织:成五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放松充分 5
初备:王青霞 复备:李萍、沈清红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春日偶成》。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温故互查:
1、背诵《江南春》。
2、揭题、简介作者程颢。
二、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见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特别提示:(1)括号内的内容是对预习问题的提示和说明,特别重要,要认真阅读;(3)朗读课文时要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字、有节奏、有感情。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内容见导学案中的“合作学习”部分。提示: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来谈谈看法。
四、课堂展示:
展示一: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学生自由理解意思正确都可。
展示二:展示朗读。相机指导朗读。
展示三:展示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展示导学案“合作学习”这部分的学习成果。
五、拓展提升:依据《春日偶成》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偷闲)云淡 风清
Period 4 Section B(3a-Self check)
主备人 刘悦霞 审核人 时间 2015,0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break the ice------------exhibition Empty silences often make us feel nervous so this is a way of filling those periods.2)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主题句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2结合实际生活,学会选择适当的话题和人闲聊。)情感目标 :学会在真实的交际礼仪中了解、关心、感谢别人并增进友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运用主题句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2.难点:重点词组、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Talk about the three questions)
What is small talk? What should we talk about? Is that hard to make small talks? Step 2 New words
1.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earn about the new words., 2.学生们根据讲解,理解这些单词的用法,并试着强化记忆并自我检测。(见學稿)Step 2c Fast reading(学法指导:略读,浏览文章,抓出大意,能够完成任务即可)Look at the topic sentences and decide in which paragraph we can find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s.Step 4 2d Careful reading(学法指导:细读,认真阅读文章细节,找出答案并给以标注)
Read the whole articl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2c Step 5 2e 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according to the list of subjects.What questions could we ask to start some small talk about each subject.Step 6 After –reading 3a talk about the situations and put the phrases in the correct box.Language points
1、Empty silences often make us feel nervous so this is a way of filling those periods 沉默常常使我们感到紧张,所以寒暄是填充那些时间的一种方法
make sb.do sth.意为“使某人做某事” a way of doing sth.意为“做……的方法”
2、In most cultures, it is important to smile and keep the conversation light and humorous.在大多数文化中,微笑和保持交谈轻松幽默很重要。light adj.这里意为“有趣的,轻松的”。
练一练(见学稿)
3、Things we should not discuss can also depend on culture.译为:什么是不可以交谈的这点仍然需要根据文化来定。depend on 意为“取决于;依赖”。练一练(见学稿)Step 7 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设计〗
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
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
生:见过。
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
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二)得出三角形定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动画画三角形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怎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屏幕显示三角形:
图1
师:哪一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
图2
师:这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吗?
生:是。
师: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同学,你要对刚才的发言做修正吗?
生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
图3
师:这三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吗?
生:不在。
师:它们构成三角形吗?
生:没有。
师:哪位同学再来修正×××同学的描述?
生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5:我认为还应加上“在同一平面上”的条件。师:同学们有三角板吗?
生:有。
(教师首先用三角板演示把三角板摆在空间任一位置,三角形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渗透: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平面。然后,让学生操作,感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后组成的图形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不必增加“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操作,我们看到了三角板无论摆在空间的任何位置,三条边都在同一平面上,等同学们学习了“立体几何”后,你们就能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师:××同学,你现在还认为要加上“在同一平面上”的条件吗?
生5:不需要了。
(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有关概念
师:我们每学习一种几何图形,都要有规范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为:
略。
(四)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
1.师:请同学们看课本62页,我们来找出小木屋屋顶中所有的三角形。
图4
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按以下要求进行:
(1)表示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
(2)尽可能按照某种规律来表示;
(3)尽可能地找到多种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了解、指导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总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们找到了几个三角形?是按什么规律找的?
生6:共有10个三角形:(1)△BDF,△ADF,△ADE,△AEG,△CEG;
(2)△ABD,△ACE;
(3)△ABE,△ACD;
(4)△ABC。
我们是按三角形形状从小到大同时按方向从左到右分类计数的。
师:××同学的计数方法正确吗?
生:正确。
师:你们做得很好,条理非常清楚。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准备的动画,注意体会刚才××同学给出的分类方法(动画分类、计数)。
(学生观看动画,肯定学生6的分类方法。)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生7:我们按“边”分类,如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有:△ABD,△ABE,„
生8:我们按“顶点”分类,如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FD,△ABD,„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多种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且都体现了某种规律,使计数简便、快捷,不重不漏。(五)创设活动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希望课后不做或少做作业,以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参加课外活动呢?
众生:希望!
师:这节课可以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不过要有个条件,请看这是什么?(多媒体显示奖票)。这是“数学素质分奖票”,设有0.7分、0.5分、0.3分三种分值,老师根据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奖励,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你的见解,都有获得奖票的机会,越有新意的见解,得奖分值越高,一节课只要得到5分数学素质分,便达到这节课的教学要求了,可以免做课外作业,怎么样?大家有信心吗?
众生:有!
师:好!预祝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师:老师来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想看吗?
众生:想!
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三角形纸板。(出示以后,背对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然后展示给全班学生看)请看!这个“小魔术”大家会做吗?
众生:会!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把它的拼图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师:(总结并奖励0.3分)请问哪个同学能揭示老师这个“小魔术”的谜底?
生1: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也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不错,奖励0.5分。这是我们在小学时动手做过的实验。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显示课题“认识三角形”和一三角形的图)
【点评】本环节通过“小魔术”的形式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上课不久便处于积极的学习探究状态,为“促进教育主体充分发展”提供了基础。
想一想,只剪下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来拼(多媒体显示只剪一角的动画),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六)主动建构
1.探索活动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做,同桌也可以合作,互相讨论并说说你推出结论的过程(师巡)。
2.展示探索结果
师:哪位同学拼得了?请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说你的推理。
生2:(展示图1)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两直线a∥b,再由同旁内角互补得三内角和为180°。
师:很好!奖励0.5分。还有别的推理方法吗?
图1
图2
生3:(展示图2)作延长线如图,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a∥b得同位角∠3=∠4。因为∠1+∠2+∠4=180°,所以∠1+∠2+∠3=180°,即三个内角和为180°。
师:不错,奖励0.5分。再想想看,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展示图3)延长b边,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内错角∠3=∠4得∠1+∠2+∠4=180°,所以∠1+∠2+∠3=180°。
图3
师:很有创意,课本没有这个解法,奖励0.7分。
3.概括引申
师:通过大家的探讨,同学们自己找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哪位同学来把探究结果概括一下?
生5: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多媒体显示)。
师:对,奖励0.3分。
4.应用与拓展
(1)应用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显示,如图4)根据图上给的条件,你认为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出∠A,或者说,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确定∠A的大小,说说你的设想。
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设想展示出来,并说说你们增加的条件和求出∠A的过程。(师巡)
图4
生6:(展示)若已知AB∥CD及∠1的度数,便可求∠A。因为由AB∥CD,得∠B=∠DCE=60°,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关系计算可得∠A=180°-∠B-∠1。
师:这个想法很好,这是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设想吗?
生6:是。
师: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奖励0.5分。还有什么设想?
生7:(展示)若已知AB∥CD及∠2的度数,便可求得∠A。因为由AB∥CD,得内错角∠A=∠2,∠2已知,即得∠A。
师:这个想法更简单,给你们各奖励0.7分。还有别的设想吗?
生8:(展示)若已知∠A,∠B,∠C的比例关系,则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求得„„
师:这想法也很好,你们小组各奖励0.7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各组的设想一一展示,课后大家再互相交流。
(2)拓展
师:好了,刚才大家讨论很热烈、很投入,现在我们放松一下,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如下图)。
图5
师:这个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颖,他们拿的三角形板,漂亮吗?(彩色显示)
众生:漂亮!
师:只可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被遮住了。请猜猜看,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9:小明拿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一定都是锐角。因为如果另外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那么三个角相加就超过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师:这个同学假设“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猜想,很好!奖励0.7分。别的同学也来说说。
生10:„„(类似生9)。
师:回答也很清楚,奖励0.5分。我们接着看小颖拿的那块三角板,哪位同学猜猜?
生11:„„(类似生
9、生10,奖励0.7分)。
师:(先出示一个内角为锐角的三角形实物给大家,接着将锐角部分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家猜猜看,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会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12,13,14:„„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用语言叙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让3个学生回答,得到多种结果,分别奖励0.7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内角可能所在三角形构造出来,补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看谁构造既多又快。
(师巡,展示学生构造的三角形,奖励0.7分。)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好,构造的三角形很漂亮,游戏就到此吧。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游戏中出现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生15:一类是: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师:很好,奖励0.5分。还有吗?
生16: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或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师:回答得很准确,这位同学很注意观察、思考,奖励0.7分。这正是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的方法(显示分类表)。
师:(根据表格简单概括三角形分类)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锐角的关系怎样?
生17:两个锐角互余(多媒体显示结论,奖励0.5分)。
师:关于三角形,今天先研究到这里,往后再继续进行探讨。
【点评】学生的潜在能力如何去挖掘,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是一种贯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研究模式,这节课的实践对开发教育主体潜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三)终结性活动
师:下面进行练习活动,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1)要求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两道题目,然后交换解答,交换方法如图所示。解答完毕,返还出题人改卷。
(2)奖励办法:由学生互相评价,确定奖励分值。
编题――奖0.3~0.7分,解答――奖0.3~0.7分。
(师巡视,把编得较好的题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由学生确定奖励分值。)
师:由于时间关系,编得好的同学还很多,就不全部展示了,课后同学们再交流吧!
【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教育主体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促进教育主体的创新思维发展。开展学生相互评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评价中的教师“特权”,还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为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六)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师:本课时我们学习了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和计数方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分类
用它们解决了相关问题,并且同学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交流合作,表现很好。〖教学反思〗
从本课时教学实际看,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敞开思想反映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
反思本课时教学,有几个环节,处理得较好:
1.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认识。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三角形定义通常是由教师根据图形特征,直接教给学生,而学生则“记”住就行,很难形成自己的认识。本课时中让学生观察、描述,使学生在自己的思想中逐步认识、完善,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学效果远比教师“硬灌”有效。从教学中可看到,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明晰,学生得到了正确的观点,真正学到了知识。
2.课件制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形象生动,事半功倍。
分类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只能逐步渗透。本课时课件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了他们容易接受的三角形“由小到大”“从左到右”的分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从小组活动情况看,学生思想开放,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想活跃,方法较多,在他们的带动下,一部分同学受到启发,学到知识,这是传统教法中,教师“一言堂”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unit2第4课时】推荐阅读:
第4课时练习三10-23
《女娲造人》(第4课时)教案10-02
第1课时倒数第一课时11-22
孝经第2课时教案06-11
《中庸》第2课时教案09-12
元素教案第2课时09-21
第1课时 折扣(教案)10-26
第1213课时习题课11-01
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