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精选9篇)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1

◆东院心理咨询室(东院教1楼南附楼1楼)咨询时间:每周一至五下午2:30—5:00;◆升升心理咨询室(升升园区升升澡堂楼上)咨询时间:每周二、四晚7:00—9:00◆学海心理咨询室(鉴湖教学区学海公寓F栋一楼西侧)咨询时间:每周一、三晚7:00—9:00

◆南湖心理咨询室(南湖校区学府超市楼上)咨询时间:每周二、四晚7:00—9:00◆余区心理咨询室(海虹公寓旁勤工助学基地内)咨询时间:每周2、4。5下午2:30—5:30;每周一、三晚7:00—9:00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思想和品德的训练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中,如果一个学生心情愉快,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中心,也易于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和使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若是在烦恼、担心、忧虑等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压抑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事实上,一些大学生因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而致使成绩一落千丈、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法违纪等,说明了健康的心理对智力的促进作用,也表明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

三、预防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其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本人、家庭、学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可在学生中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起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定期对学生心理协会会员等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提高他们的心理咨询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助人自助的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2

一、敢于发现, 寻找一直都存在但被忽视的角落

人生中心教育秉承整体论哲学, 以教育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为出发点, 立足人的生命, 人生的完整性、连续性, 应授予并享受完整、全面的教育。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目标, 就是人生中心教育的目标, 就是为实现儿童的美好人生奠基。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准备什么人生?怎样准备人生?美好人生目标是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目标。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内容对应于人生的内容, 即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因而很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被忽视的自我心理空间被人生中心教育理论证明是存在的, 而且是可以施与影响的。这在我们的先人那里早有研究和实践。心理科学已证明, “心理空间”是科学存在的;人生中心教育理论也证明了“心理空间课程”是存在的, 人类的历史和实践也都证明了心理空间课程可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科学方法的创造和操作下,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是使人优秀、成功、幸福的阶梯或桥梁。但在我国的学校课程中, 无论是过去和现在, 都是空白。积极研究和建设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是人生中心教育重大的课程任务。

二、人生中心教育“心理空间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认为, 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 或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讲, 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 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 引起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觉和知觉, 注意环境的变化, 记忆发生的事情, 思考各类不同的问题, 想象未来的情景, 这种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思考) 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就是人的认知或认识过程。人有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这是人的情感过程。人根据既定目的, 克服困难, 做出努力, 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这就是意志的过程。这三个过程简称知、情、意, 是人的心理过程。展开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心空间, 我们称为心理空间。心理活动其实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活动, 人的知、情、意也就构成了人的心理空间。每人都存在心理空间, 但每人的心理空间又是不一样。

三、人生中心教育“心理空间课程”的初步探索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是人生中心教育的独特创造。人、人生有精神属性, 所以人有心理空间。人生活在自己的心理 (空间) , 心理空间有人生, 所以心理空间有教育、有课程。教育和课程的主体是谁?客体是谁?教育的方式怎样?如何进行?课程的形式怎样?课堂何在?如何评价?这和其他三个空间课程是一样的吗?能被其他空间课程代替吗?显然完全不可以。这是非常独特、因而独立存在的课程空间和空间课程, 即 (自我) 心理课程空间和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只有有了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 课程才是“全课程”。

在 (自我) 心理空间中只可能有“自我”存在。此时, “自我”分解为作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客体的“客我”,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便是“主我”与“客我”在自我心理空间的对话。这种心理对话的内容可能是不需要计划的, 甚至不可能是计划的。“自我”遇上了没有计划的问题, 若解决了并未产生对 (自我) 心理有隐患的遗留问题, 或虽未解决但被安全 (即无隐患) 放弃了, 均未产生 (自我) 心理空间存留问题, 此时, 不会产生 (自我) 心理空间的“主我”与“客我”的对话, 因为没有产生这种对话的内容 (原因) 。没有对话, 便没有教育;没有教育, 也没有课程。但若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而转化成了 (自我) 心理问题, 或实际问题虽然“被解决”, 却遗留下对 (自我) 心理的隐患 (不安全) 影响, 那么, (自我) 心理问题即产生。问题就在于对“自我”来说, 是“威胁”“隐忧”“不安全”。这个心理问题存于心中, 让“自我”不安宁, 寻求解决。“自我”可以寻求外力的帮助, 例如亲人、友人、老师、领导、心理医生等, 敞开心扉, 寻求解决, 这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但这样解决或可能暴露隐私, 或可能为亲人添加烦恼, 或受限于时空条件, 难于向外求助。怎么办?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自己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此时, 心理的症结便是“主我”是否能跳脱出来, 从其他的角度认识“客我”的问题, 重新解释并积极说服“客我”。就一个问题的解决, “主我”与“客我”便发生对话, 于是 (自我) 心理教育发生,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在进行中。只要“客我”接受了“主我”的解释, 或“主我”说服了“客我”, 矛盾得到化解或至少得到缓解, 教育 (课程) 便告结束, 或暂告一段落, 并都表明教育 (课程) 有效。发生对立的情况, 教育 (课程) 均为无效。从过程可以看出,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一定是无形的课程, 过程与形式一定是自我对话。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不仅是在“自我”感到“威胁”的条件下, 用来解决内心的“隐忧”和“烦恼”, 而且可用来励志、鼓励和增趣。人是需要自我励志的。自我加油、自我鼓励、自我鞭策, 在人的做人、谋事、生活中历来有重大作用。善于励志的人, 往往成为做人优秀、做事成功、学习努力的人。人要为自己增乐, 即善于“找乐子”“逗闷子”“寻开心”, 甚至“自我解嘲”“自我取乐”, 何有不可?自古以来, 均不少见。

对于“无形”的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 老师是外于内心的, 老师有何作为?而真正进行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的教师是“主我”, 他如何培养?专任的教师进不去 (心理空间) , 未成年人 (甚至只是几岁的儿童) 有能力吗?这是课程的难点所在。

我们的研究刚刚开始, 难点的解决尚没有经实验已证明的有效方法。怎么办?我们只能尝试“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策略。人生中心教育的教师准备的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 并非是用来直接进行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教育的, 教师无法进入任何 (自我) 心理空间, 无法代替任何“主我”, 无法与任何“客我”进行对话, 因此, 由人生中心教育的教师参与的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教育不会存在, 那种 (自我) 心理教育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 发生的是什么呢?我们的工作是在为真正的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做准备, “培训”那位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的教师, 就是那位“主我”。“主我”就是学生。“主我”有双重存在的特性, 既可存在于心内, 又可存在于心外, 所以, 人生中心教育的老师可见、可教;而那个“客我”只存在于 (自我) 心中, 人生中心教育老师见不着, 也就教不了。怎么办?培养“小老师”, 这个“小老师”就是人生中心教育老师的学生。所以,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最终实现的是“主我”教育“客我”、“主我”与“客我”的对话。人生中心教育老师教育好“主我”, 即是“师父领进门”, 而“主我”去教育“客我”, 即“修行在个人”, 对于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的结果究竟怎样, 毕竟没有前例, 今日未敢大言“把握”。但希望是有的, “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有此信心。

比如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按年级分主题设计系列活动, 每个学期一个主题, 每个月一次活动, 以下是七年制初一的第一次活动方案: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 也被称为“黑箱子”。它看不见、摸不着, 没有重量、大小, 那么它是不是完全不可琢磨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支配着人的行为, 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而行为具有外在显现的特点, 是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的, 因而我们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过程的研究, 也就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来进行。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活动和过程, 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人生中心教育认为人的内心心理空间是存在的并可被施与影响的, 因而我们可以探寻的一条路径, 可以是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过程, 即由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组交流分享、个人自省觉悟, 使“主我”这位心理空间建构的真正主人能开始感悟心理世界, 捕捉心理变化, 学习与“客我”对话的技能, 逐步具备引导影响“客我”的能力。

“心理空间课程”在心理学基本方法指导下, 由外而内影响形成, 而后, 由内而外显现流露, 并不断形成良性循环的学生心理空间形成及构建的过程, 在这个内外交互循环作用的系统中使学生在外在活动、行为、关系中认识、了解内在的心理活动和现象, 认知心理结构和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 明白人的心理状态与环境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由外而内澄清认知偏差, 加深对自己的理解, 在特定情境下促发感受与体验, 积累心理调节方法, 优化内在心理空间, 使学生个体在知、情、意几方面都形成健康发展的趋势, 然后自然流露, 由内而外体现在行为上, 能够深入认识自己, 积极悦纳自己;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能够积极热情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能够经历更丰富的生活, 能够经受各种考验, 不回避问题, 敢于承担责任。一个心理健全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自我实现者, 更具有成功做事、优秀做人、幸福生活的心理品质, 更具有成就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

中学阶段, 正是学生知、情、意三方面全面走向发展、逐步成熟的阶段。“心理空间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案例, 要始终围绕不断提升学生知、情、意三个方面而展开。首先, 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更希望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 更感兴趣与对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 更主张建立起自己对事物的独立见解。我们需要提供开阔的、自主的空间和平台, 充分讨论、深入分析, 满足学生提升自身认识水平的心理需求。第二, 是助推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 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的真切、深刻了解, 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调节和控制人的认知活动, 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积极情感, 以形成推动人正性行为的强烈动机。第三, 是面对冲突与挫折, 锻造意志品质。人的意志力是有强弱之分的, 构成人的意志的相对比较稳定的部分是人的意志品质, 它包括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意志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 是个体取得成就的必备因素。总之, 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密切相关, 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 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实现的, 而人的意志的坚强与怯懦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人的行为发展和整体趋势。这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将贯穿在活动方案的整体设计中。

“心理空间课程”的课程构建是在人生中心教育论关于心理空间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指引下, 由几位一线教师用大量时间反复思考、修改而成, 但理论探究永无止境, 因此, 到目前为止, 这一理论阐述也依然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 中间肯定也会有不足或遗漏。人生中心教育“正在路上”, 新的征程里, 相信我们一定会不断拓展、继续努力, 在人生中心教育论的学习中加深认识和理解, 在课程定位和课程方案的设计中逐次逼近理想目标, 也期待这一理论研究能有小范围的可操作的实验, 在实验反馈基础上使之得以不断完善。

摘要:很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被忽视的自我心理空间被人生中心教育理论证明是存在的, 而且是可以施与影响的。人的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简称知、情、意, 是人的心理过程, 也是人生中心教育心理空间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是人生中心教育的独特创造, 是非常独特的, 因而是独立存在的课程空间和空间课程, 即 (自我) 心理课程空间和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只有有了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 课程才是“全课程”。因此, 积极研究和建设 (自我) 心理空间课程是人生中心教育重大的课程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3

本报讯为了提高驻区单位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火灾的能力,增强社会整体应对灾难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北京市海淀区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在海淀公园地下展厅筹建一个集消防、交通、社会治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人民防空、水安全、卫生健康等八大类内容为一体的健康安全教育中心。

为使参观者“一次体验,经久难忘,终身受益”,该中心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运用了鬼影技术、半景画技术、激光成像技术、半透半反技术、VR互动气雾幕布呈像、纪影呈像等十余种特殊展示手段,将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国际上有关健康及安全的典型案例融入其中。该中心实际展出面积将达到5000多平方米,其中消防展区面积891平方米,共有10个主题内容,分别是:火灾隐患虚拟查找、正确选择来火器、火场逃生能力测试、119报警训练、消防知识问答、烟雾逃生走廓、呼喊训练、商场火灾模拟动画、火灾现场复原、逃生训练等。展区将采用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强调参与感和游戏性,把消防知识生动有趣地融入体验中。

据悉,该中心将于6月16日正式面向市民开放。(李海云)

山西高危行业推行风险抵押金制

本报讯记者朱晓伟通讯员宋彦彬报道日前,记者从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获悉,为提高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风险意识,引导业主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山西省安监局开始在上述经营单位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将抵押金用于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以及日常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的处罚资金。

据悉,上述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省属危化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抵押金由山西省安监局负责管理;其余由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管理。抵押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截留或挪用。

银川市政大楼建成“豆腐渣”

各个环节均出现问题

据新华社电在银川市新区人民广场北侧赫然矗立着一座至今尚未完工、被称为银川市“脸面”的大楼——银川市行政中心,由于主楼建设到第9层时,发现框架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远远低于设计标准而被迫停工、加固,造成二级重大质量事故;西配楼施工至3层时,发现竟与东配楼高低相差近1米,而被迫整体拆除重建,造成三级重大质量事故。这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7年来最大的一起重大质量事故强烈地震撼着当地干部群众。

事发后,经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由于检测管理混乱、施工违规操作、监理未尽职责、业主失察造成工程现浇混凝土大面积、持续性、系统性强度降低的重大责任事故。近日,银川市纪委、监察局按照管辖范围和有关规定,对事故中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追究,分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北京:建筑企业必须给农民工上工伤险

本报讯建筑企业必须依法给农民工上医疗和工伤保险,否则将处以最高1万元的罚款,这是《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这两个办法今年5月开始全面落实。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德修介绍说,在北京市实行社会保险五个险种的情况下,考虑到进京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所以允许用人单位为来京务工人员先行办理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险种,其他三个保险可以先放一放。

建筑企业给农民工上的两个保险,工伤保险费一个月约为14元,医疗保险费为28元。这两个保险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需要交费。发生工伤后,一级至四级工伤人员和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亲属,既允许按月领取,也可以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规章制度 篇4

1、工作人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按时下岗。工作人员在开会,值班和举办活动时不允许迟到、无故缺席。如果迟到三次以上,或无故缺席二次以上或迟到和无故缺席总共超过三次以上者均以自动退出心理咨询室处理。

2、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室卫生由当日工作人员负责打扫,要求整洁舒适。

3、心理咨询人员应热爱咨询辅导工作,不断努力于专业实务、教学、服务与研究,以提高自己得专业素养,并推动这以事业得发展。

4、作为心理咨询人员须有效收集资料,作为咨询辅导工作的依据。要求在咨询时,须学会倾听,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来访者的材料,做好分析与总结。

5、中心在一定时期内要将咨询情况(咨询档案和记录卡)归档,备以后查阅。

6、心理咨询人员应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未经当事人许可,不泄露会暴露当事人秘密的信息,违者后果自负。咨询测量用表不可外借、复印,由中心统一管理使用。

7、咨询人员若不能当时解决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行约定时间解决。

8、心理咨询人员只能接受其能力范围内的个案,不负责治疗心理疾病,有心理疾病和精神病(如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的患者,在初步诊断后,应联系监护人推荐到专业性机构确诊治疗。

9、咨询人员应与当事人建立良好关系,并尊重当事人的意见,不得为满足个人之需而牺牲当事人得利益。

10、咨询辅导时的记录包括笔录、测验资料、信函、音像资料等均应作为专业资料予以保密,只有在当事人同意之后,才能提供给他人使用。

11、咨询辅导记录资料若用于咨询人员的训练或学术研究,记录内容必须改动,以保障当事人不被识别出来。

12、如果当事人的行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生命造成伤害时,咨询人员必须采取行动或告知相关机构或人员,并尽可能与其他专业人员会诊。紧急情况处理过后,应设法让当事人(或监护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13、咨询人员值班时间不得带无关人员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若有熟识之人来到中心,值班人员可以接待,但不得影响值班;未经负责人允许,不得擅自将中心物品借给他人或组织使用。

14、中心工作人员要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室内公共财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室如家。

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

(一)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

1、心理咨询师应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道德标准。

2、心理咨询师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心理分析,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3、心理咨询师应通过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4、心理咨询师应明确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和职能界限,不作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能范围的事情。

(二)对来访者的责任

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要体现心理咨询服务“助人自助”的原则,对来访者负责,使他们获得适当的服务并由此获益。

1、心理咨询师应对咨询者一视同仁,不得因来访者的性别、民族、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和样貌等因素歧视来访者。

2、心理咨询师在治疗关系建立之前,应使来访者明确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就对工作重点与来访者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进行实地冲击疗法)应与来访者达成书面协议。

3、心理咨询师应明确其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赖。

(三)与来访者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按照本专业的道德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1、心理咨询师应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对来访者的潜在影响有清楚地认识,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

2、为保证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客观性,心理咨询师应避免在治疗中出现双重关系(即应避免与熟人、亲友等建立治疗关系);如果双方的治疗关系已超越了工作界限(例如来访者移情现象过于严重),应采取转换心理咨询师等措施终止这一治疗关系,并在档案记录中做出说明。

3、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于对某个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应对来访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专业人员,并在档案记录中做出说明。

(四)保密

保护个人隐私,是心理咨询工作者一项非常重要的责任,除特殊情况外,任何心理咨询师和咨询员均应遵守保密制度:

1、心理咨询师(员)在咨询工作中收集的个人资料,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它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除司法机关凭介绍信可以借用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

2、心理咨询师(员)在咨询工作的开始就应向咨询者说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在应用时的限度。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集体心理治疗。

3、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治疗或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引用案例时均需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咨询者有关信息的资料。得到来访者书面许可的情况可不受此限制。

4、心理咨询师(员)在工作中发现来访者有危害自身或危及他人及社会安全的行为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应通知上级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此情况可不受保密原则限制。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职责

一、面向学生开设心理咨询窗口,以预防为主、发展性咨询为重点,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针对普遍问题,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二、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编印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和资料,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四、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传授心理调适知识和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五、开展学生心理知识系列讲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

六、指导“学生心理协会”的各项活动。开展各种校园心理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七、适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回访和跟踪辅导。

八、组织培训教师心理咨询专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的专业水平。

九、学生心理测量测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5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工作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师向全体师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以发展性辅导为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少先队员活动、爱心救助等系列活动,全方位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校认为提高全体教师、家长的思想意识,认知程度是关键,从而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自身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同时让每一位家长都认识到父母的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心理素质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位教师都树立“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观念。

2.对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让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意识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遭遇挫折时才不至于感到茫然无措。

二、通过各种活动及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突出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作用,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让学生知道毒品对人的危害,我对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的讲座,为四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一次主题为《我的情绪我做主》心理辅导活动。通过这两次活动,学生们认识提高了,糟糕的情绪改变了,心情开朗了。

三、利用心理辅导咨询室开展工作

心理咨询的开展是针对全体、个体性不足的心理的一种有效补充。我校的心理咨询开展以来,接待了一些学生来访,这些同学中有来阅读心理书籍的,有来探讨心理知识的,有来进行简单心理测验的,也有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的。通过心理咨询除了帮助一些在心理上存在困惑的同学解决问题以外,我们也了解到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对于更好的开展的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四、添置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水平。本学期,学校为心理室添置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

五、加强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和广播室进行宣传,学生从中得到心理健康知识,多少知道一点怎样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面对成绩,我们欣然,我们欣慰,我们兴奋,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面对未来我们有更多的深思。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校园,走进千家万户。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6

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

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肋相结合。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在进行团体或个别辅导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将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3、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风,结合新课改,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与班主任工作均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积极开通教师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问卷与家访等方式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运用“网络日志”进行积累——博客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即“网络日记”。给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网络日志”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学,只要是掌握了基本的电脑和网络操作技术的人都能使用。博客既是一个人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个人积累思想的重要场所。“网络日志”的写作方式比较自由,可以是随笔、论文、案例、故事、方案、摘记、图片、视频等。有点像我们平时班主任工作手册中的教学随笔,因为问题学生的行为是多变的,作为教师就要随时随地予以记录,可以将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进行简短的记录,也可以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罗列出来,注重过程性的资料积累,为解决问题,辅导学生提供第一手资料,方便教师平时回头查阅和反复阅读。

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

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积累

1、整理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

3、建立课题档案

正阳中心小学 2013年3月

正阳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方案

正阳中心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社区居民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对象和主要人群, 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尽快改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贫乏的状况, 转变其对卫生和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的观念, 将现代先进的科学卫生知识及时转化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中,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群众健康保健知识教育服务的重要基地[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范围为老城厢社区, 服务人口超7万人, 总部医务人员22名, 护士7名, 年龄23岁~40岁, 平均年龄32.14岁;护士中中专学历1名、大专5名、本科1名;护士1名, 护师3名, 主管护师3名。

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方法

1.2.1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明确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将其纳入质量控制内容, 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2];分阶段自查健康教育工作完成情况。

1.2.2 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工作人员是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前沿技术能手, 是健康保健知识与健康教育服务的第一责任教员, 也是最基层的卫生工作者和义务宣传员[3]。因此, 必须加强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 通过在职培训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宣教技能水平, 提高思想素质, 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社区医疗保健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 有利于开展社区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服务工作, 使之收到更好的效果。

1.2.3 实施多种健康教育方式

(1) 计划性教育:定期进行专题讲座, 制订出健康教育计划, 规定讲授内容及时间、讲授对象, 与村委密切合作, 由其组织提供场所, 并预先发出通知。讲授时要根据所在地居民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一些生僻的医学术语, 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学习者。帮助其了解有关健康知识或信息, 为学习者观念、态度及行为的改变奠定良好的基础[4];同时分发编制相关简单易懂、图文并茂、标题引人注目的小册子。 (2) 随机性教育:在社区护理实践中, 注重对高危人群和前来就诊的患者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 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以及其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解释、安慰[5], 进行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干预, 对他们提出的疑问予以认真解答。以面谈、家访、座谈会、咨询电话、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3) 示范性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对某些方法、操作进行示范和纠正, 如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运动, 糖尿病的自我测血、尿糖方法, 简易呼吸操等。

1.2.4 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

(1) 疾病知识教育:对社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进行教育, 通过教育使患者提高了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2) 生活方式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行为, 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有氧运动, 以不疲劳为度;保持大小便通畅, 遵医嘱规律服药[6]。 (3) 心理教育:培养开朗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尽量保持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使精神有所寄托, 保持乐观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安度晚年。 (4) 饮食教育:调整膳食结构, 以低脂、少盐、低胆固醇、少糖食品为原则,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以碎、烂、易消化为主, 并遵循定时、定量、不冷、不热、不饥饿、不过饱、不暴饮、不偏食的原则。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机选择100例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 结果教育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69.00%、遵医行为好74.00%、保持正确生活方式81.00%、合理饮食90.00%、社区医护服务满意95.00%, 高于健康教育前的37.00%, 40.00%, 46.00%, 52.00%, 64.00% (P<0.05) 。见表1。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对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 来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不需要特殊的药物与诊疗设施, 因此利用健康教育开展慢性病防治是最廉价与最有效的策略[7]。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是防治慢性病的有效措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最终达到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 降低致残率、病死率[8]。本文通过健全健康教育组织、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果教育后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69.00%、遵医行为好74.00%、保持正确生活方式81.00%、合理饮食90.00%、社区医护服务满意95.00%, 高于健康教育前的37.00%, 40.00%, 46.00%, 52.00%, 64.00% (P<0.05) 。说明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社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预防知识, 治疗遵医行为随之增加, 保持正确生活方式及合理饮食, 增加社区医护服务满意度。

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可引导社区居民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教育服务需应注重普及性,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患者流动性大, 并存在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病情轻重等差异, 不可能对每个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系统性教育[9]。所以在社区开展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与健康服务的实践中, 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年龄、不同的疾病特点, 进行社区卫生常见病的防治教育服务, 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注意精炼、新颖、通俗, 以增强其的吸引力, 使社区居民易于理解和接受;要有针对性,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对象是来此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 社区保健知识与健康服务应针对这部分人展开, 这样才有利于搞好护患关系, 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 维护良好的医疗程序, 让患者及其家属、亲戚、朋友等获得更多的卫生健康知识;形式要多样化,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候诊区域开设宣传墙报、专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与患者进行互动性咨询活动, 使保健知识与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得以广泛开展[10]。

参考文献

[1]陈菊华.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23) :37-38.

[2]韩晓虹, 张姝.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教育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月下旬刊) :147-148.

[3]王卫民.社区护士结合护理活动开展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 :240-241.

[4]杨振林.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干预中的成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9) :3295-3296.

[5]邓丽金, 陈锦秀.我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23 (12) :453-454.

[6]陆江, 林琳.社区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236-240.

[7]岳海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7) :151-152.

[8]王卫花, 闰晋.谈社区服务中如何进行人性化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9月中旬刊) :836-837.

[9]金明兰.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模式的建立和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6 (1) :148-149.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8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哮喘患儿;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41-01

本次临床实验针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哮喘的疾病特点,在其临床护理过程中,贯彻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观察分析临床护理效果,从而显著提高了患儿对于疾病的认识,实现了心理和生理的康复。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为实验对象,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儿年龄范围在1岁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4)岁。所有患儿均存在典型的哮喘症状,且符合哮喘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入院宣教、入院评估。护理人员要在患儿入院时和出院前,给予全面正确的健康指导和教育;病房巡视过程中,对患儿及其家长遇到的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并帮助其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实验组患儿接受“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护理,第一,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在护理初期对患儿家庭自然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掌握患儿的健康教育需求,同时,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实现良好沟通。依据患儿个体化的需求,拟定健康教育规划和目标,并向患者家长详细解释,以充分调动各种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第二,健康教育小组共同执行上述计划,内容主要涉及矫正儿童行为、优化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管理父母情绪、疾病管理等。教育方法包括:设立哮喘患儿集中健康宣教日、定期出院家庭随访、住院过程中床边全程宣教、角色扮演、行演示互动、在病房设置游戏场景、个体化的家庭护理。第三,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包括目的评价和过程评价两方面,及时强化未被患儿掌握的健康的内容。两组患儿均接受6个月的护理干预,并通过问卷调查表对患儿的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护理后学习和行为等方面的问卷因子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哮喘又称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喘息等临床症状的反复发作,该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心理、生理、情感、躯体等方面[1]。现阶段,据统计全球哮喘病患者约有3亿左右,我国有哮喘患者约3000万,其中绝大多数为少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调依据每个哮喘患儿的个性特征、家庭环境量表调查结果、治疗状况、实际病情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家庭护理计划,并以此作为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2]。主要护理内容涉及:护理小组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专科门诊及家庭访视安排,优化家庭环境的方法,控制儿童行为的方法,家庭疾病自我管理的注意事项,激素治疗剂量表与时间等。书面计划包括:照顾哮喘患儿的家属应该掌握和了解,关于调适心理行为和疾病治疗康复相关知识的,并为其提供关于具体操作的指导,保证其有本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应该写入计划实施所预计达到的具体目标,使照顾者做到自我管理和监督,定期评价和反馈护理的效果和实施情况[3]。本次临床实验实施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指导下的哮喘患儿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尤其重视家庭系统的整体动力和环境,以及患儿及其家长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建立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小組,加强患儿家长、儿童、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由医患双方共同商榷制定健康教育的方法、目标、内容,在护理计划制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面查阅有关的医学文献,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以最后准确制定相关的护理要点。采取个体化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包括角色扮演、设置互动游戏、多媒体集中授课、个体化的家庭书面护理计划等[4]。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理念,帮助患儿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从而达到疾病自我预防和自我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爱平.支气管哮喘患儿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对策[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16(3):231—232.

[2] 焦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过敏性紫癜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8,29(22):2011—2012.

[3] 周琼.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哮喘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7):1867—1868.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篇9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心校“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为了让我校学子学会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校特邀请教育局关工委胡伟民主任联同“家庭教育报告团”讲师暨平安中心校德育副校长杨春娟莅临我校,并由杨春娟校长进行精彩讲座,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杨校长从“认识生命的定义、正视生命的价值、遵循生命的规律以及实现生命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认识生命的定义

讲座开始,杨校长通过游戏《生死抉择》与现场学生积极互动,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五个人。随后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作出取舍,并随情境变化交流感受。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真正意识到当危险迫近时,生命的宝贵性以及不可逆性。

随后,杨校长同学生们进行第二个游戏“什么最重要”,要求学生对“学识,财富,健康,地位,朋友,爱情,生命”七个词进行重要高低程度排序。学生们在游戏中逐渐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在杨校长的引导下,游戏间,学生们便正视到生命的重要性。

二、正式生命的价值

杨校长随即列举出近年来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悲剧。

这也再次对现场的同学敲响警钟,切不可轻视生命、践踏生命。通过反面典型敲响学生警钟的同时,杨校长也通过钟南山、张定宇等人民英雄事迹从正面肯定生命的价值。

在一场场悲剧的背后,缺少的是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杨校长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生命的价值进行细致的讲解。杨校长声情并茂的用身边实际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

随后,杨校长通过几个励志短视频向同学们展现出生命的价值的无限性、潜在性以及多样性

三、遵循生命的规律

生命的价值固然可贵,但当下学生们更需要遵循自我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杨校长还以自己的学生为例,讲述该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坚持不懈,取得一定成功的励志故事。同时也以此激励广大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并预设目标,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四、实现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杨校长通过自信心、灵活性、同情心、积极性四个维度用具体实例讲解实现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讲座的最后,杨校长以一句:“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生动性的结束了本次讲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证据案例分析题下一篇: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