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议论文高一作文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明的议论文高一作文

文明的议论文高一作文 篇1

一、以本为纲, 吃透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根本, 是学习的蓝本, 教材中的篇目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 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所以, 在进行“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写作训练之前, 我和学生一起先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学生通过朗读和探讨不仅了解到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寄予的大智, 大勇, 大悲, 大愤, 还了解到他这复杂感情的来源是因为其人其事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内心, 有感而发, 因此文章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学生通过仔细朗读文中记叙段落, 发现了作者笔法的独特之处, 如写刘和珍君“常常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偏安于宗帽胡同, 赁屋授课之后, 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寥寥数语, 一个善良、谦和的学生形象就浮现在学生脑海中, 这都来自于作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大家名作, 可以让学生反复体会, 仔细感受, 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动手写作之前有一些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二、用心体会, 用眼观察

在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共同研究作文的话题, 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写哑母的片段, 母亲是哑巴, 不能说话, 但母亲的眼神和表情却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学生读后, 很受感动, 于是, 在这时可适时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 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 才没有产生情感共鸣。当我们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 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人性的美丽, 大家用心体会一下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我的这一举动很是打动了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情, 使学生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即生活是作文之本,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要学会充分地利用它, 让它为我所用。

三、我手写我心, 个性化表达

新课改中作文教学写作的标准必须要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 真实地再现生活,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 学生对文中描绘的梁任公先生印象非常深刻:“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 穿着肥大的长袍, 步履稳健, 左右顾盼, 光芒四射”, “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时掩面, 有时顿足 , 有时狂笑 , 有时太息 ”, “……他悲从中来, 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读到这些话语主人公仿佛就在眼前, 根源在于作者的刻画非常逼真感情非常丰富, 真正做到了“我口写我心, 我心抒我情”, 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要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 刻意模仿别人或说假话空话套话。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自己, 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喜怒哀乐, 柴米油盐都可写进作文, 而不必强求立意的高远宏大, 能做到内容具体, 文从字顺能逐步提高就是进步。能从平常、普通的生活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很了不起。

以上是对作文内容方面的要求, 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如在结构形式上可采用题记式, 小标题式, 书信格式, 片段拼贴式等多种形式来让你的文章永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必修一中魏巍《我的老师》一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 向读者讲述自己的学生时代和老师的故事, 这样写很亲切, 突出了真实感, 尤其行文最后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向老师倾诉, 抒情非常强烈, 值得大家学习, 借鉴。

四、鼓励性评价, 注重优点的发掘

高一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本身就处于一种摸索的阶段, 在老师的有力引导下充满了写作的激情和动力, 老师在批改学生和评讲学生作文过程中要尽可能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不放过一句话, 一个词, 要尽可能的多鼓励, 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上一篇: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题型特点下一篇:内科护理学总结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