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体现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体现(精选6篇)

浅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体现 篇1

人文, 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 “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而语文课堂中的人文性则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引导。当前许多职校生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能力有限, 表现为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集体观念淡薄。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学生, 花钱大手大脚, 爱面子、讲攀比, 以此作为他们在职校度日的资本;经济困难的学生一方面羡慕别人, 另一方面在学习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易形成孤僻、内向性格, 产生自卑心理,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课堂, 大的框架要粗线条, 小的细节要细线描画。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 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 而是对细节的处理, 是一句机敏的话, 一个得体的动作。”因此如何给这些孩子触动心灵的感受, 就体现在我们每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中。

一、在聆听中相互信任

职校的学生, 基本上都是十六七岁, 虽然在体形上已经接近成人, 可是在内心还只是少年。童心是纯真的, 又是脆弱的, 它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呵护, 尤其这些孩子, 由于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 他们基本上是老师学校眼中的“后进生”, 在学习生活中, 充满的是训斥和责备, 因此,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逐渐降低, 一旦课堂中遇到训斥, 要么破罐子破摔, 要么就三缄其口。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质量, 重视学生说话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要做简单的否定处理, 而应积极引导,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一面。这样处理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蜀道难》这篇课文时, 首先是要求诵读课文, 然后熟练直至会背。由于是分组比赛背诵, 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 一会儿功夫就有人会背了, 当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背完:“……蜀道之难, 难于上西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迎接他的不是热烈的掌声, 而是一片哄笑声。别组的孩子甚至有人叫起来:“上西天了, 上西天了。”那位学生满脸通红。此刻, 我让学生安静, 并且补充道:“蜀道难, 登蜀道上青天的人呢?”生答:“上西天了!”我继续投影字词:“上西天的人我不知道是哪些, 但是我知道刚才那位学生绝对没有在字词上上西天, 而是青云直上, 不知道咱们别的组的同学会不会在这些青云上跌落西天呢?”顿时, 别组起哄的同学赶紧低头去解决字词问题了。

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灵很脆弱, 因此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含蓄性, 我在仔细聆听完学生的背诵之后, 顺着学生起哄的势头, 布置了下一个学习任务:看似老师一起参与起哄了, 其实老师在含蓄地表扬了那位背书的学生, 批评了起哄的同学。这里对老师聆听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学生读错了, 还这样引导, 就必将使那位学生再次陷入哄笑之中;反之, 则会赢得那位学生甚至全班的敬意。

二、在共鸣中拉近距离

职中学生入校分数比普通高中的分数要低很多, 同时, 同一个班的学生也存在的相当大的差异, 这标志着学生不仅有学习所需的专门知识差距, 而且有学习技能和文化知识面上的差距, 甚至有接受知识能力的差距。在这样的基础上, 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信任学生,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坚信“教育面前无差生”, 对敢于提出意见的学生给予赞许, 对学生的新奇意见予以重视, 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消除学生的胆怯和自卑, 让学生有一种创新的自信, 让学生主动发展。

例如在讲到唐朝文学时, 同学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于是, 下边炸开了锅:有人在背李白的《将进酒》, 有人在背杜甫的《春望》……在这种场合下, 我不仅没有阻止学生, 反而与学生一唱一和起来 (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茶圣———陆羽, 书圣———王羲之, 药圣———张仲景, 画圣———吴道子……最后我在棋圣上败下阵来。老师的失败激发了学生的斗志, 他们越战越勇, 进而又归纳了很多:诗骨———陈子昂, 诗狂———贺知章,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豪———刘禹锡,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神———苏轼……

这一节课在言犹未尽中结束了, 传统的“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角色在这一节课中被学生的激情代替,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老师选择了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解放学生, 发展学生, 时间也随之而去。

三、在反馈中消除隔阂

2009年, 我教预科班的语文, 每一堂课, 我每提出一个问题, 一位学生就开始嘴里迫不及待地开始说答案, 但往往叫了他, 他不是说不完整, 就是有头无尾。对于这一种情形, 我不是和别人一样讪笑, 而是一发现他卡住, 就顺着他的思路帮他整理下去。在课后, 我还跟所有的课任老师夸奖他反应灵活, 甚至要班上许多同学上课要以他为榜样。后来, 他辍学了, 我跟别的老师聊起来, 才知道他在别的课上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 是出名的问题学生。在一次网聊中遇到他, 我问他为什么考试过关了却不上了, 他说其实他早不准备上了, 只是看看凭语文成绩能否考试过关, 他很感谢我。说实话我感激这个学生:是他制造了一个细节, 我的细心和诚恳感动了他;今天, 这个太富有偶然因素的细节感动了我, 教育是做心灵的工作, 很多时候, 我反思:他也仅仅是个孩子, 一个需要鼓励和肯定的孩子, 我只不过是奖励多于批评而已, 就赢得了他的尊重。那么还有其他孩子呢?其他同学呢?课堂上调皮的孩子, 我是否对他们有更多的疏忽, 而且没被自己察觉, 从而得到及时弥补呢?人文关怀不仅是对受众, 对于施者本身也是一种极致的慰籍。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教育, 它企求一种深切的慰贴, 站在学生的高度, 唤醒他们的“人”的自我意识, 只有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 才能极大地解放“人”的最大潜能, 化单纯的课堂教学为全面的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浓厚兴趣。

摘要:“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 一方面可使学生逐步树立较为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具有高尚的情感、修养, 另一方面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搭建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浅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体现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人文关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改革力度,在初中英语教育中主张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人文关怀可以充分将人们的自身尺度和人生理念体现出来,表达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不断向学生渗透人文关怀,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由主体意志。因此,必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生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表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感兴趣程度不尽相同。对课堂内容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大约有20%,貌似在听课实则没有真正学进去的学生比例为20%,只听讲但不参与课堂学生占总人数的40%,全班大概只有10%到20%的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积极参与并努力接受所学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成绩和状况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于态度不端正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则是由于学习方法使用不当造成。

2.初中生具有较重的心理学习负担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曾经对学生的心理学习负担做个调查,大多数学生反映他们的学习负担十分沉重。心理学习负担过重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除了学习数量太多的原因之外,还有学生难以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致。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情感进行良好的渗透,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使用较为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3.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初中生年龄尚小、缺乏足够的经验,并且处于身心健康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很多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人文关怀,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规律,总是以严师的高姿态自居,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照顾和指导,导致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几点建议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密切沟通和交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感到亲近和亲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也可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愉快的教学,揭示和体现英语教学的魅力,实现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对初中低年级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较为简单的日常用语,可以包括见面、时间、年龄、道别、道歉、致谢以及家庭成员的称谓和性别等。并且积极地指导和鼓励学生将这些日常用语运用到表达和生活中,并且教师应该充满耐心听学生运用不熟的英语进行表达,即使半英文半中文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不要生气并生硬打断,而应等学生说完之后在进行耐心的指导和纠正。这样便可以减少学生对于英语表达的恐惧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作用。

2.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忽视,一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较强的成长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具有进行自我发展和调整的内在机制。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以便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師积极组织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工具,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于课文进行反复的口头操练和复述,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和设计多样化的以英语活动,比如设定口语之星等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渴望开口用英语表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演讲,获胜的学生建立了自信,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带动了全班学习表达英语的热潮。同时对于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可以对这部分学生的英语进行分析并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指导学生在演讲时应该注意的演讲技巧和演讲方式,以便让他们有所收获,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另外,在组织英语活动时也应该注意英语的难以程度,以便能够能够提高全体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

4.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体现人文关怀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教学的反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摒弃单调、冰冷、机械甚至挖苦的消极评价语言,而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尊重和关怀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水平,采取多样式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体态语言评价和物化奖励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语态和体态和合理性,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学。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十分重要。只有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秋华.浅谈“过程写作”在初中英语作文中的运用——初中英语作文之评价 [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5).

[2] 朱有芳.紧扣单元话题,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牛津初中英语》8A第二单元Schoollife教学中的逐步渗透浅谈 [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4).

[3]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谢玉民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应具备的几个特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6):18-19.

浅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体现 篇3

一备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

备课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它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备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备课只关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备课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需求。一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这些在教学大纲里有明确地阐述。但我们的教学决不能是死板地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知识,教师就不要过多地干预;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搭建适合学生在最邻近发展区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平台上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备课中教师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识讲给学生听,求的是自身的思路清晰,而学生感觉怎样,是否能真正掌握都不明确。因此,教师所讲的,学生并非能听、会想、能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即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知识及思维习惯的自然形成过程。通过教和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自发构建、科学素养的主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二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我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育人原则。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训练,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且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学生,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确实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端正态度。

有的学生成绩不良是由于学习信心的不足或丧失;有的则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如缺乏足够的坚韧性、自制力等。使学生对课程中某些知识或技能掌握不完全或不牢固,跟不上班级的共同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学习丧失信心,并且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在这种消极情绪支配下,不再认真刻苦地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不好。有的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有的是因为有某种特殊爱好,迷恋某种爱好;有的是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有的是由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态度。这后一类学生多半由于有强烈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特别敏感,由于条件不利,遭遇困难,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现掩饰自己的失败,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确对待学习的习惯。

此外,身体健康情况不良也可能使某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坚持到底。对待这些学生,应通过克服学习或其他困难,来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对身体弱的学生指导他们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这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使其意志力得到锻炼。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被充分激发和持久保持的求知欲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应积极配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求知意向,推荐适宜其阅读的书籍,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小书架”,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知识奥秘的海洋,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求知的乐趣。

同时,用热情和耐心,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敢于克服困难、勤学好问,以好学乐学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勇于求知、乐于求知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把有相同求知意向的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学有专长教师的传、帮、带,帮助学生实现求知的愿望,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向更高层次发展,养成稳定、持久的求知兴趣。针对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表扬,并积极为其提供展示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学生的求知欲受到鼓舞。同时,营造氛围,扩大其在同学中的影响,来带动其他同学,以促进充满求知欲的班风、学风的形成。

作为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成长中的求知欲,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的引人入胜之处。例如:运用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文情诗意,使学生陶醉其中,唤起他对语文知识的渴望。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给学生讲清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给学生创设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疑惑中积极求知,然后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当教学过程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时,要根据学生的求趣心理,及时转变教育思路,变换知识的呈现形式,融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学生的求知兴趣,常常会因他自己觉得已经学会的时候而消失。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及时放弃那种为了使学生牢固识记而继续教学的做法,立即开展新内容的教学,融旧知识的复习于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求知欲长久保持。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因为幼稚而加以阻止,应引导学生去探究,通过探究帮助学生找到其智慧所在,增强其进一步求知的自信。要有童心,尽量用充满智慧的幽默代替严肃的说教,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朋友关系,以消除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惧怕心理,敢于向教师和家长提出求知的问题。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切忌急躁,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因为学生一时不能正确理解而说出伤害其自尊心的话,而是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地报以欣赏的目光,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给他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求知欲是由问题开始的。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要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注意尊重学生,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使课堂变成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

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改变“满堂灌”方式,把教学变成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讲授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然后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们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浅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体现 篇4

中的培养

【摘要】目的:分析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价值,探讨实施重点。方法:纳入我校2016级外科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一个班学生做为试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试验组加强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结果:试验组学生与对照组相比“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评分及对教学满意度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中国论文网 /1/view-13038412.htm

【关键词】人文关怀能力;护生;外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24.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护理教学是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如何能够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值得深究的问题[1]。本文分析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价值,探讨实施重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我校2016级外科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为研究对象,共87人。将其中一个班学生做为试验组,另一个班的学生做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如下:试验组纳入学生44例,其中有男10例,女34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是(19.8±0.7)岁。对照组纳入学生43例,其中有男11例,女32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是(19.4±0.8)岁。两组学生在基本资料方面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学生入组前所学课程基本一致,入组后对照组学生继续依据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外科护理教学,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教学方法实施基础护理教学。试验组在此教学基础上重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对相关的教学方法、施教内容以及考核方法进行优化,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储备、护理技能以及人文关怀能力同步提高。首先,深入调查既往外科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关怀能力方面的欠缺,分析相关因素,明确培养重点,确保能够提供个学生正确的导向。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①理论课方面:组织授课老师将人文关怀理念为基础,完成教学案例的编写,要求在外科护理课程中凸显人文关怀相关内容,包括人际沟通、人心关爱、心理干预、健康宣教、职业道德等。共编写外科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教学案例三十几个,同时将其汇编为讲义,向本组学生方法,方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应用。在理论课教学过程,结合汇编完成的讲义内容,灵

活运用不同施教方法授课,可实角色扮演、针对某一案例集体讨论法、反思日记及任务驱动法等,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理念的课题气氛,强化学生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认识。②实践课方面:通过设计案例及情境模拟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体验人文关怀的实施技巧,如在一些涉及到侵入性操作的护理配合过程中,设置诸如“患者害怕检查,护理人员怎样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患者因疼痛而配合度偏差,如何帮助患者促进疼痛减轻”等情境,将学生按照3~5人的编制进行分组,先用多媒体方式将情境再现,再将各组学生分工,要求本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结合教学情境复习能够用到的护理技能及人文关怀技巧,并能够在此过程中体会患者承受的痛苦,从而在日后从事工作过程能够进行更多的换位思考,促进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每次实践教学完成后,老师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对各种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予以一一点评,指出学生有

待加强和需要努力的方向[2];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促进学生知识构建,并对本次教学目标及所涉及的人文关怀实施要点灵活掌握。

1.3 观察指标

教学进行至中期,向两组学生发放黄弋冰等学者编著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3],用以评估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分8个类别,45项条目,总分180分,评分越高表明学生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越高;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评分比较

试验组学生与对照组相比“护理专

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评分更高,表明试验组学生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外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是为医院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4]。而如何在教学时采用更具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护理专业教学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组更加重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既往外科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关怀能力方面的欠缺,对施教方式的优化,制定包含人文关怀理念的施教内容,实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案例,并灵活利用施教形式,促进学生更方面综合素质提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与对照组相比“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表”评分及对教学满意度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充分证明,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能提高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篇5

一、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1. 社会道德的塑造。

人类文化活动最基本的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传播媒体, 报纸、电视、互联网目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于新闻媒体, 应当反映社会所需的道德价值标准。

2. 社会矛盾的缓和。

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 媒体在这一时期的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说教式的新闻显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不能有效承担社会责任。在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过程中, 新闻媒体是面向观众最直接、最有力的文化载体, 并因此承担了艰巨的责任。在过渡时期, 不仅要满足观众各种的信息需求, 更重要的是给观众传递一个积极的、进步的文化能量值, 以及一些更高科学品位的精神内涵。

3. 媒体对自身形象的塑造。

媒体塑造自身形象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媒体的人文精神上。新闻媒体本身具有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很自然成为观众比较关心的话题, 人文关怀能够被观众接受, 并最终实现媒体自身的价值。

二、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和观众地位的提高, 媒体开始在新闻报道中更多地考虑受众需求也更具人文关怀, 但在这个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对弱势群体的忽视。

新闻媒体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和全民覆盖的基础上, 为所有的人提供服务。在现代社会, 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份额总体较少。目前, 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 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前进, 但媒体报道零星, 对其关注远远不够。

2. 对新闻事实的审核不够。

新闻媒体报道新闻事实呈现社会和经济两个属性, 很多新闻为达到吸引受众注意的目的, 一味迎合受众需求, 新闻内容浅薄庸俗, 以窥探别人的隐私为卖点, 无视正常的道德观、审美观, 缺乏对新闻内容的把关审核。其实, 观众在接收新闻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好奇心, 新闻媒体有引导其深层次精神需求的责任。

3. 对事件报道人物隐私的忽视。

新闻报道中, 当事人的隐私问题备受关注, 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谨慎对待。当前的新闻报道为了创造更加震撼的效应, 开展了各种所谓的内幕独家爆料, 一些新闻媒体公开当事人的隐私, 损害当事人的声誉。例如前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东莞的扫黄行动, 但诸多当事人面目曝光, 立即引起广泛质疑。

三、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策略

1. 以群众路线为基础。

记者必须深入实践, 进一步了解本国的国民情况, 媒体新闻内容必须要真实反映民生, 必须要不断提高记者的个人专业素养。走群众路线不只是一句空话, 它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媒体就会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要能够倾听群众的声音, 体现人文关怀。

2. 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

新闻工作人员必须要自觉遵守人文关怀原则。记者不应只是一份工作, 而应是新闻人共同追求一生的事业。记者必须培养敏锐的职业感觉, 练就一双大智慧、洞察一切的眼睛, 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 对社会道德问题的监督。

新闻报道必须接受政府和人民的监督, 要通过渠道了解观众的需求。作为政府, 报业评议会可定期表彰优秀的新闻媒体, 引导监督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媒体必须要尊重每一个人, 缺少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是缺乏价值的。媒体只有具备人文关怀精神, 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社会问题, 并得到人民大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张璐芳.浅谈新闻标题和图片人文关怀的缺失[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 .

[2]陈文高.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建[J].河南社会科学, 2007 (4) .

[3]杨春艳.谈新闻标题写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J].写作, 2009 (21) .

[4]郝雨, 陈迎艳.市场化传媒的人文精神状况[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5]吴峥.论“民生新闻”的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浅论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体现 篇6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美术课堂教学;人文关怀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初中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以实事求是为依据,按照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达到提高初中生人文体验、增强人文感受的效果。

由于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初中课堂和高中课堂不一样,每节课时间不会很长,因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将形成性评价充分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我们每个初中美术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对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充分运用课本内容来讲解初中美术内容,还要通过课外知识来给同学们增加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形成性评价教学不仅能使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还能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

初中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又要重视实践。不管是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将其作为教学的补充,还要将其视为教学的分支、内容。只有建立了形成性评价的体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联系才会更加紧密,教师才会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样能及时地接受新的知识,温习旧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美术的效率,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质。

在我国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若干项标准中,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的培养与运用。但是,如何将理论的形成性评价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其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

用,并且将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不断转化为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主动地学习的人文关怀,是我们这个阶段应当首先解决的

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形成性评价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需要首先将初中美术课本中的内容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有一个美的初体验,对美术有一种自己的欣赏态度。首先,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美术名家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其次,初中美术教师在注重学生在对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训练,重视在学习中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学习评价;最后,初中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转化为人文关怀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点激活,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琐碎物件进行美化、升华,比如说在学习初中美术之后,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易拉罐可以剪成好看的花瓶,不同颜色的废旧塑料带可以制成彩色风筝等等,就是将同学们学到的、感受到的转变为自己的小发明,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要想使形成性评价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得到巩固,必须注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注重艺术课堂教学被激活的实践过程,加深对初中美术教学理念的新认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有状况,使艺术课堂的人文关怀价值得道初步体现。

参考文献:

[1]罗绍喜,沈玉顺.论在美术教学中构建成成性评价体系.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2011-04.

[2]钟启全,村云溺,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基层司法所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