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论文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法律法规论文(共8篇)

教育法律法规论文 篇1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____的特点。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2、朱华一向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朱华属于()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3、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的影响。A:社会生活和群体 B:教育对象 C:教育法规 D:教育原则

4、关于“师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形象属于____ A:气质特点 B:情感特点 C:能力特点 D:性格特点

6、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____ A:定势 B:原型启发 C:变式 D:同化

7、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所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即为知觉的__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是()A:讲授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参观法

9、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____高。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10、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 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11、通过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12、国有企业员工李某经常在家酗酒后打骂孩子,对于李某的行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可由李某所在单位给予劝减 B:可由李某所在单位给予处分 C:可南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行政处罚 D:可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行政调解

13、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____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14、极大提高人类信息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的是()A:语言媒体阶段 B:文字媒体阶段 C:印刷媒体阶段

D: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15、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性质是____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学的唯一工具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16、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A:共存 B:共发展 C:共产生

D:共存、共产生、共发展

17、()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A:观察法 B:自述法 C:会谈 D:强化法

18、在价值辨析时,教师对学生说“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这属于____ A:选择阶段 B:赞赏阶段 C:行动阶段 D:思考阶段

19、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成为()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20、教师和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A:上下级 B:平等 C:授受

D:相互促进

2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2、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____ A:概括性 B:灵活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2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____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25、()是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A:教学实验 B:教学调查 C:教学观察 D:教学问卷

26、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7、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应以()为主要方式。A:考试 B:问卷调查 C:日常的观察 D:家访

28、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获取信息,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A.反馈性原理 B.科学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主体性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下列哪些不是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

A:按时获得薪水和报酬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教师的__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A.权威 B.威信 C.角色

D.社会地位

3、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__ A.课程目标与课时日标 B.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 C.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D.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

4、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__。A.问题学生 B.优秀学生 C.每位学生 D.个别学生

5、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预测过程

6、、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7、(2005年4月)“教育即生活”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8、4岁儿童军军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军军的这类言语属于。

A:游戏言语 B:问题言语 C:对话言语 D:连贯言语

9、我国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指____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 D:以上都是

11、____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A:学前教育目标 B:学前教育手段 C:学前教育启蒙 D:学前教育内容

12、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又把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形成价值观念是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重要等级,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形成价值观念的是。A: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 B:喜爱所学的内容

C: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 D:形成一定的人生哲学

13、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__ 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E: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5、对个别学生的教育__。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1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因素

17、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____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18、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林”字,这是____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19、德育过程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必要()A:条件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20、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21、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____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2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2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____特点。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24、下列关于我国近代前期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 A:洋务运动引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海国图志》中有关西方近代科技的介绍

C: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D:李善兰和徐寿合作试制出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2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A.原有知识经验 B.原有认知结构 C.相似性 D.共同性

E.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6、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7、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应以()为主要方式。A:考试 B:问卷调查 C:日常的观察 D:家访

教育法律法规论文 篇2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法律人才为目的,借用医学上的诊所概念和方法而实行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教育方法,强调从实践中学习,最为理想的就是学生在诊所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处理真实的案件,而从办案中学到大量的重要的其无法从课堂案例分析中学到的重要技巧和法律思维。法学院的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法律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代理真实的案件,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让学生从法律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

显然,中国传统的法律教育方式与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方式正呈现出逐渐融合、吸收的态势,我国一些大学的法学院在传统法律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律诊所依托人大的“大学生志愿法律援助中心”和“人大刑事法律科学中心”重点突出刑事法律;清华大学的法律诊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重点,武汉大学以行政诉讼法为授课重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诊所则更突出反家庭暴力和环境保护的内容。自2000年开始,福特基金会一直致力于诊所式法律教育项目在中国高校法学院、系的宣传和推动工作,2002年7月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在珠海成立,至2006年4月,全国已有45所高校的法学院或法律系开设法律诊所课程。笔者认为,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必将对完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法学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实现与我国传统法律教育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法律人才,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行动中学习”也为我国法律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的思考。

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功能

1. 法律角色的体验

诊所式法学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全真的体验环境,实际的法律问题就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有机会扮演各种可提供实务经验的法律角色。在这样的实务背景下,事实充满变数、当事人的意愿模糊不清、法律适用具有争执性甚至遭遇司法失范现象等,这些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要求他亲自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不仅要关心案件的成败,也要关心当事人的感受及其他所有关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真切体认法律角色的行为特点、执业环境等,这将为其日后的执业搭建一个顺利过渡的平台。

2. 综合技巧的提升

诊所式法律教育中,指导教师采用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课堂内的教学主要采用角色模拟、互动式、提问式和讨论式等方法;课堂外则一般把学生置于“律师”的角色,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考”,办理真实的案件。这就超越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教师将指导学生如何了解“法的空间”中各行为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法律职业(尤其是律师职业)的行业特点、行业技巧,向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正式接触调查取证、谈判调解等程序操作,熟悉司法实务,掌握与当事人和法官的沟通技巧,并感受到以知识服务社会的成就感,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3. 职业道德的培养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趋利性、多元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意志薄弱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很容易失去自我,因而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强化非常必要。学校有责任使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就逐渐培养起职业尊崇感及道德感,认真考虑今后可能遇见的道德挑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法律诊所教育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使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增强其实现社会正义的崇高使命感。实践过程中当学生遭遇权大于法、司法腐败或不正当引诱等社会失范现象时,教师即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建筑抵御诱惑的心理防线,避免学生接触复杂社会后迷失自己。

三、传统法律教育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结合

1.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探索

在传统法律教育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大多数时间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远比案例复杂得多,学生仅凭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作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要完成接待当事人、分析案情、调查取证、查阅资料、参与庭审等一系列活动,在诉讼的各个环节,还可能遇到各种难题和挑战,这在课本上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师生共同探索,通过教师对一般办案技巧的讲授和学生对具体案件的办理的结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完成了代理,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从中汲取相当的教学经验,实现了教学相长。

2. 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课内外并重

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地点大大超出了课堂,扩展到了法庭、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甚至包括看守所、取证场所等等,这些地点都可以成为生动的教学“课堂”。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生被置于真实的环境中,需要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并将其付诸于司法实践,要想达到这个要求,课堂上有限时间内所学的知识很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寻找自己在隔离开的部门法教学当中没学到的东西,或者相互讨论、向老师请教一些在课堂上讲述过而又不知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知识,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这种途径学习到的知识远比消极接受灌输得到的知识牢固得多。

3. 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法律教育的真谛应当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合格的法律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但是传统法律教育使得法学学生不可缺失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办案能力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这是我国当前法律教育的一个遗憾。吸收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优势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法学教育的不足,学生在承办真实的案件过程中,要接触社会现实,完成从收案到结案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这些参加实务的经历无疑会大大增强他的法律工作能力,在磨炼和体验中逐渐成长,完成角色转换,在步出校门后能迅速适应职业要求,减少学习成本。

总之,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无疑是契合法律教育改革的理念的,对于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大有裨益。

摘要:中国传统的法律教育一直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基本原理和系统的法律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诊所式法律教育以其独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超越了传统教育的课堂局限性,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克服了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必将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法律教育,诊所式法律教育,结合

参考文献

[1]甄贞.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陈中泽.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交通高校研究,2002(2).

[3]潘志学,石贤平.高职政法类专业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4]肖永平.法律的教与学之革命[J].法学评论,2003(3).

加强民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篇3

目前,民办高等教育有这样几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教育投资人的权益、教育融资与退出机制急需法律保障。比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民办高校对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当教育投资人把资产投入到学校以后,就成为学校的资产,投资人对其不再享有支配和收益的权利,在学校存续期间不能转让、处置该资产,并且在学校停办清算时,教育投资人对该资产是否能收回,以及如何收回都没有明确法律规定。这样的规定未能明确投资人的权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也阻碍了社会资本投资教育领域。

二是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有一些事项不明确、不统一。如民办学校的法人性质不明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这里明确了民办教育的性质,但没有确定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国家民政部门将民办高校划分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致使民办学校及其师生员工在教育范畴内得不到同公办学校平等的待遇。又如,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与《民办教育促进法》有不一致的地方。

三是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不够,诸多规定并未实施或缺乏实施依据。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其教师、受教育者享有公办学校教师、受教育者同等法律地位。实际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登记的法律实体性质不同,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公办学校教师地位相差悬殊,上述这个规定至今没有完全落实。

基于此,笔者认为,继续加强民办教育的法制建设,继续完善相应的法规规范,是促进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借鉴国外私立大学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共同发展的模式,完善我国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对不符合实际、不利于民办学校发展、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款或空疏模糊的法律条款及时进行修订,增添适应性条款。

其次,建立投融资激励机制,明晰退出机制。民办高校办学的主要困难是资金问题,寻求新的资金,获得社会资本支持,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要允许民办高校进入资本市场,实施股份制改造,募集办学资金,争取上市融资;鼓励上市公司投资民办高校,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再次,创新政府职能,为民办高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职能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依法管理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前提。为此,政府要维护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宽松的、指导性、服务型的行政管理机制;实现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财税政策支持等。

教育法律法规摘要 篇4

教师〔2013〕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 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 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 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 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 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符合教师职业性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教 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师德 考核档案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 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四、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 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 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评选特级教师和晋升教师职务(职称)、选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 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 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 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六、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性行为,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 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七、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 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 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 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

教育部 2013年9月2日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

第四条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五)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六)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七)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八)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

(九)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十)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第五条

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可能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有关事实。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 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 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第六条

给予教师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七条

给予教师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二)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三)开除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或者未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第八条

处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并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期限及救济途径等内容。

第九条

教师有第四条列举行为受到处分的,符合《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教师受处分 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教师受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处分期间不能申 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处分期间不能重新申报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条

教师不服处分决定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十一条

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者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应当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

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4年1月11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

1、不准参加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活动,或有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2、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讥讽、歧视、侮辱学生;

3、不准参与迷信、赌博等不健康不文明活动;

4、不准私自办班或对现任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5、不准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6、不准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

7、不准无故迟到早退缺课或随意拖堂,擅自调课停课或请人代课;

8、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讲脏话粗话。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法律法规教育年自查 篇5

结合项目部实际,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引进外部劳务队伍等过程中,我评审合同时的依据是公司及局指下发的限价或指导价,对于无限价或指导价的,均要求主办部门提供市场询价或调查报告,对合同其他条款我均能按所学的法律法知识进行逐条仔细研读,尽我所能修正合同不足和缺限,尽量完善合同,让单位不受损失。在对外协调和公务活动从无收取好处费、暗箱操作虚报数量和单价、无虚报费用开支中饱私囊、无向他人吃拿卡要等现象。

做为一名党员及项目领导,尤其是分管合同管理部门——工经部,我时刻提醒自己和部门人员一定要提高党员干部思廉意识,严格执行《中铁四局集团项目经理部领导干部谦洁勤政十二条规定》,以法律为准绳,杜绝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等“七笔账”,凡事从小事做起,自觉做到防微杜渐。

通过法律法规年的知识讲座和对教育读本的自学,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实施30周年大会上和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结合《读本》里面的以案说法: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触范法律的事件,案中发生的人和事均是在我们中铁系统,不少是基层项目的领导和“四管人员”,使我更加警醒:必须随时严格要求自己,私欲膨胀,不受金钱的诱惑,心存侥幸,绝不能利用手中权力损公肥私。做为项目班子成员要头脑清醒、认清形势、清白做事,牢记手中的全力是企业和员工所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企业和员工谋利,而不能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制度 篇6

第一条 为加强执法机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法制意识,根据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大力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与劳动保障的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

第三条 法制宣传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第四条 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根据执法工作法制建设的需要,结合上级要求及本单位实际,提出各阶段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建议,制定法律、法规宣传计划及贯彻实施意见,经单位领导同意后,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应当制定宣传提纲,宣传的主要内容是:

(一)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意义;

(二)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三)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执法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上级机关部署要求的其它应宣传的内容。

第六条 法律、法规的宣传必须坚持社会宣传和内部宣传相结合,定期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公共宣传和专业宣传相结合,实体法宣传和程序法宣传相结合。

第七条 法律、法规宣传的主要形式:

(一)行政执法人员监察执法现场宣传;

(二)借助新闻媒体力量,开展宣传活动;

(三)利用板报、墙报和举办展览宣传;

(四)组织街头宣传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散发宣传资料,进行社会宣传;

(五)通过“以案说法”、专题讲座和利用培训、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

(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通过网站、内部刊物等载体大力宣传我大队执法工作及其成效;

(七)其它形式的宣传。

第八条利用现场执法、专题讲座和利用培训、会议等形式进行的法律、法规培训或宣传活动,每季度应及时书面报办公室汇总,报送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宣传提纲;

(二)宣传情况,包括宣传形式,参加人数、被宣传人数、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效果等;

(三)其它有关情况。

第九条 法律、法规宣传经费在行政办公经费中开支,列入计划,事前报批。

论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 篇7

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指通过法律语言教育使学生在法律语言知识理论和技能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的培养目标应当由高等教育和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法律职业责任感、适应依法治国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法学基础知识理论, 并且具有法律职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要求法律专业学生掌握法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能够准确、熟练运用法律语言服务于司法工作和其他涉及法律活动的相关工作。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法律专业学生掌握法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掌握法律语言学的基础理论, 语义、词汇和句法的基本知识, 书面表达语和口语的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法律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具备运用法律语言的基本技能, 能够准确使用法律语言, 做到法律用语的规范性、庄重性、准确性和严谨性。

二、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 知识性原则

每个学科的知识构成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性原则要求在法律语言教育中必须重视法律语言知识的传授。因此对于法律语言教育必须注重法律基本知识的传授, 包括法律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语言的词汇和语义分析、语言的句法知识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的知识, 为学习法律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注重对基本法律中法律规定术语的系统列举和分析, 尤其对于一些重点的或者容易混淆的法律术语, 专业教师和法律语言课教师必须加以详细深入的分析, 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法律术语的使用, 懂得那些法律术语应该在实践中加以注意规范的问题。

(二) 示范性原则

所谓示范性原则是指无论是法律专业课教师还是法律语言课教师在法律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运用法律语言的示范性, 这样可以起到教师法律语言的示范作用, 进而影响学生运用法律语言。要求法律教师在法律教学中做到法律用语的准确、规范和严禁, 教师不得自造法律术语, 不得乱用法律术语, 注意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体现法律教学的职业规范性。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辨析媒体使用的法律语言, 能够发现大众媒体传播中使用法律语言存在的问题, 避免学生受到大众媒体传播中不正确使用法律语言带来的影响。

(三) 实践性原则

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语言知识, 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语言技能, 因此在法律语言教育中必须注重实践性, 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基本法律语言知识, 训练学生的法律语言技能。在法律语言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代理辩护、到法院或者律师事务所实践的方式, 培养学生法律语言的基本应用技能。运用实践性原则要求法律语言课教师在学生实践前要认真做好对法律语言的实践的各种准备工作, 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做好实践后学生法律语言的运用总结工作, 使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身在法律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如何在法律实践活动中正确运用法律语言。

(四) 全面性原则

主要指法律语言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各科教师法律语言教育的全面性以及法律专业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法律语言教育的问题。在法律语言教育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书面法律语言和法律文书写作的教育, 还要强调学生法律口语和身体态势语言的使用, 做到法律语言运用的规范、严谨和庄重。法律专业课教师不仅要重视法律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学, 还要在教学中体现法律语言的教育, 法律语言课教师不仅要注重法律语言的讲授, 还要通过法律语言的教学突出法学理论和思想的分析。同时法律专业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将法律语言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内容要求在各科的法律教学中加以体现, 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这样突出了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的全面性。

(五) 国际化原则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同样法学教育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其中的法律语言教育也要体现面向世界的特点, 以适应法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为此, 在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中应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国外典型法律规范文件和典型判例, 对国外法律文书表达中的法律语言特点加以分析, 并加以比较, 体会中外法律语言的运用特点。同时要加强法律英语的教育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法律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 拓宽学生法律语言的国际视野, 丰富学生的法律语言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翻译一些国外的法律文章和法律文书, 让学生体会西方在法律语言使用的特点和法律语言的表达方式, 以丰富学生的法律语言逻辑和句法表达方式。

三、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的方法

(一) 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统和现代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主要适合知识的传授、理解和掌握, 尤其适合成年人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法律语言教育中涉及大量的法律语言知识和高职学生成人化的特点, 讲授法应成为法律语言教育的基本方法。在运用讲授法进行法律语言教育时, 教师首先要注重语言学基本知识的讲授, 如语句的逻辑结构、句法分析、语句表达等, 还要特别强调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和多义词在不同语境的含义问题。其次,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准确运用法律语言, 注意法律语言的规范性, 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尤其不得自造或者使用大众泛化的法律术语, 如法人代表、犯罪团伙都是不规范的法律术语。最后,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向学生讲解不同法律术语的含义和深入分析, 如法制和法治、法和法律、罚金和罚款、询问和讯问、权利和权力的不同含义, 避免学生发生混淆, 法律条文中的可以、应当、必须、不得、禁止使用的不同要求等。这样通过讲授法教育方式, 可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法律语言知识, 并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准确把握。

(二) 案例分析法

由法学学科特点所决定, 案例分析法是法学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因此案例分析法也应成为法律语言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法律语言教育中使用案例分析法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根据现有的案例、辩护词或代理词、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 比较现有法律文书中法律语言的使用情况, 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改正;二是由教师提供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由学生完成相关法律文书, 教师结合案例对学生完成的法律文书进行总结和评价, 或者由学生互评。这样可以检验学生所学法律语言知识, 发现问题, 便于学生法律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法律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法律教学案例分析时也要注意分析法律语言的使用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时, 法律语言技能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 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教学法也是法学教育中常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 在法律语言教育中也应采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学生在模拟实际环境中的法律口语表达技能, 这种方法体现了法律语言教育的实践性原则。在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训练学生法律口语表达技能时, 必须在学生已经具备了诉讼法知识和熟悉法庭审判程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事先布置好具体的案例, 分配好学生担任的不同角色, 要求没有角色任务的学生作为模拟旁听人员做好记录。在模拟法庭教学开始后, 应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全程记录模拟法庭的过程, 教学结束后, 由教师和全体学生根据记录的录像和学生的旁听记录, 共同讨论法律语言的使用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通过模拟法庭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口语表达技能, 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语言的积极性, 是一种理想的法律语言教育实践模式。

(四) 法律文本分析法

法律文本分析法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学习法律语言知识的一种方法, 是学生根据教师选定的法律文本进行法律语言分析, 总结和分析法律语言现象,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法律语言知识技能的教育方法。运用该种方法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法律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文书, 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文书, 既包括优秀的法律文书, 也包括存在问题的法律文书。学生完成分析后, 教师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点评反馈, 包括语法、语序、法律术语的表达、文本的逻辑结构等。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法律语言知识技能, 又能增加学生的法律文本阅读量。这种方法也体现了法律语言教育的示范性和国际化原则。

参考文献

[1]卢秋帆.我国法律语言教育问题研究[J].湖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10, (5) :168-171.

[2]余文浩.浅议法律语言教育[J].法律语言学说, 2008, (2) :16-18.

[3]雷军.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1) :55-57.

[4]刘红婴.法律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教育法律法规论文 篇8

关键词:法律职业技能;法律教育改革;目标与模式;法律训练制度

中图分类号:D90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25702

1关于法律教育目标的不同观点

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法律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法律教育的首要问题。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主要从两个侧面展开:(1)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定位上,法律教育是学术理论性的法律教育(academic legal education)还是从业性的法律培训(vocational legal training);(2)在法律教育的性质上,是旨在提高学生素质的通识教育还是旨在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所关注的焦点都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此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①贺卫方认为,法学(本科)教育“应当是让学生获得从事多种法律职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法官、律师、法学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本科法律教育的定位只能是职业教育。” 

②苏力认为,“一般来说,法学本科教育的方向是为改革中的和改革后的中国培养带有现代意识的、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合格律师,同时注意为法律高级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

③罗国民、王学沛认为,“目前我国法律教育是按素质教育或通才教育设计的”, 但“应该是通才与专才的结合。” 

前两种观点都是对法律教育定位所作的规范性价值判断,但结论显然并不完全一致。虽然都肯定了法律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但苏力强调要兼顾学术理论性教育。第三种观点实际上是对我国目前法律教育定位的客观描述,带有典型的实证性。三种观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法律教育目标的关键问题

对法律教育改革的目标定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法律教育是学术理论性教育还是从业性职业培训;法律教育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2.1关于法律教育是学术理论性教育还是从业性职业培训

什么是学术理论性教育和从业性职业培训?概括地说,当人们说法律教育是学术理论性教育的时候,指的是法律教育以学术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目的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当人们说法律教育是从业性职业培训的时候,指的是法律教育以从业实践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目的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从表面上看,我国现行本科法律教育是一种学术理论性教育。大学法律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环节,就是必须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论文,只有论文成绩合格,才能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毕业论文似乎是四年本科法律学习的最终检验。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大学本科法律教育对象大多是高中毕业生,他们进入大学后的头两年,主要学习英语、政治、计算机等课程,要到大学二年级以后才能开始专业课程学习,还要除去至少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由于是在入学前完全没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基础,所以,所谓的专业学习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学基础理论。学制为四年的大学本科法律教育,所能做的基本上是为法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本的知识背景,还很难谈得上是“学术的”还是“职业的”。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我国目前的法律教育不存在学术性的和职业性的区分。

那么,法律教育应是学术性的还是职业性的呢?显然,我们已是在价值取向的层面上讨论这个问题。既然法律教育必须服务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培养,那么,法律教育当然应包含职业教育的成份,应为培养对象日后从事法律职业奠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就是贺卫方所说的“从事多种法律职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苏力所谓“带有现代意识的、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合格律师”所应具备的能力。那么,这些能力中是否包括学术的能力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正如苏力教授肯定大学本科法律教育应具备更多的学术性,贺卫方所强调的能力中实际上也包括学术能力,因为,他所指的多种法律职业包括法学家。从这个意义上,两位学者的观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的差别也许是,苏力认为现在的法律教育对学术性重视不够,而贺卫方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恢复法律教育在于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本质。

基于目前现状,我国法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术能力上都有很大欠缺。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宜作学术性的或职业性的划分,应定位于学术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服务于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一终极目标。换言之,法律教育应兼顾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双重需要。

“无论法学院……如何演变,通过不断地冲淡学术内容,是不可能保持其优秀素质的。” 法律职业共同体所需要的能力不仅有学术的和职业的,而且还必须包括多种综合能力。1996年英国大法官法律教育的行为顾问委员会(The Lord Chancellor's Advisory Committee on Legal Education and Conduct)关于法律教育和培训的报告提出,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应具备更灵活、更广泛的知识面和能力,高等法律教育应从着重培养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转向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基于此,法律教育应使受教育者达到综合全面的学术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intellectual integrity and independence of mind )、掌握核心知识(core knowledge)和背景知识(contextual knowledge)、培养法律价值观(legal values )和职业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 )的目标。 

2.2关于法律教育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这个问题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教育对象。教育对象的年龄、阅历、学历,对法律教育的定位有很大影响。在美国,进入法学院学习的学生必须已取得理学或文学学位,是正在为进入法律职业行业而努力的年龄较大的“本科后”学生。因此,美国的法律教育是专业教育。相反,如果学生年龄偏小、阅历浅、学历低,那么法律教育很难定位为专业教育。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如德国、日本,进入法学院学习的是高中毕业生,他们年龄偏小、不够成熟、阅历不深、学历不高,法律教育基本上是以培养素质的通识教育。(2)法律教育体系。法律教育的起点不同导致整个法律教育体系的不同。美国式的法律教育起点高,是大学本科后职业教育,所以J.D.教育是法律教育的核心,获得J.D.学位的人,通过各州举行的律师资格考试,就可成为开业律师。德国和日本的法律教育起点较低,主要是一种素质教育。为了弥补大学法律教育在职业教育上的不足,在他们的法律教育体系中设置了旨在培养职业能力的法律训练或法律研修期(legal training),即取得大学法律本科学位并通过了淘汰式的国家司法考试者,必须参加两年左右的司法训练,才能进入法律职业。这种法律教育体系的特点是,在法律教育中把法律素质与职业教育分开。

我国具有与大陆法系相近的法律传统,法律教育对象也与德国和日本相似,因此,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我们需要理顺法律教育制度和司法研修制度,将法律教育归还给大学,将司法研修还给实务部门”。 法律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广泛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法律训练旨在培养和锻炼法律职业能力。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使进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人既有宽广的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使本科毕业后的法律学生实现顺利分流,只有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需要参加司法考试并接受法律训练,从而减少人才浪费和法律教育资源浪费。

3以法律教育目标为依据设计法律教育模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法律教育模式有四种。(1)以美国为代表的法律博士(Juris Doctor)教育模式:四年本科非法律教育+三年法学院法律职业教育;(2)以英国和香港为代表的法律深造文凭(The Postgratuate Certificate in Laws)教育模式:三年法律本科教育+一年法律职业深造教育+一年或两年学徒式实习;(3)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法律训练(Legal Training)教育模式:四年法律本科教育+淘汰式的司法资格考试+两年司法训练所教育;其四,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双学位复合法学课程(The Combined Law Program)教育模式:五年双学士学位教育+六个月至两年不等的法律实践培训。

上述四种不同的法律教育模式,都把法律职业技能的培训当作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经程序。美国模式把法律教育完全当作职业教育,英国模式则保留了传统的学徒式职业训练方式,德国和日本模式则把司法训练交给司法部门统一进行,澳大利亚模式则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以上模式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且行之有效的,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那么应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法律训练制度呢?改革应以哪种模式为原型呢?根据前文所述法律教育目标,(1)就当前以法律本科为主的法律教育体制下,应以德国和日本模式为原型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法律训练制度,即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者要进入法律职业行业,无论律师还是法官、检察官,都应参加由司法部会同全国律师协会、法院和检察院系统组织的,管理和要求严格的统一法律职业训练,训练时间应不少于一年,最好是一年半至两年。只有法律训练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开业律师或初任法官、检察官。(2)从长远看,中国大陆法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从当前的以法律本科为主转向以法律硕士(JM)为主。JM是大学本科后教育,招生对象主要是非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已参加工作的非应届法律本科毕业生。本科后教育意味着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可以更好地领悟作为实践型和社会性学问的法律学,从而改善法律教育的效果。从长远看,法律教育模式将由目前的以法律本科为主转向以JM为主。随着JM法律硕士成为法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法律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和效果都将有根本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观察[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苏力.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与思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罗国民,王学沛.法学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与课程设置[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人力资源主管的职位描述下一篇:我和妈妈比童年四年级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