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精选8篇)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 篇1

1、四川安信融资担保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安信融资担保管理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专业从事融资担保及相关风险管理的担保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总部设立在四川成都,服务面向全省,注册资本金2亿9千零70万元人民币。主要经营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中等企业融资担保、工程担保、及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短期投资等。公司连续三年被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分别授予“诚信示范企业”、“诚信一百品牌企业”及“诚信100品牌巡展单位”称号,是四川省人大金融行业重点联系单位及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副会长单位.2005年3月荣获成都市消费者协会颁发“诚信企业示范单位”;

2006年3月荣获成都市消费者协会颁发“诚信企业示范单位”;

2007年3月取得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核准的免征营业税单位;

2009年8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授予“重点联系单位”。

2、四川省经济技术投资担保中心

四川省经济技术投资担保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事业单位(批准文号为:川办函[2000]31号),实行“省经委领导、省财政厅监管、按企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中心注册资本金1.5亿元,实到资本金1.72亿元。中心是四川省唯一由省财政全额出资的省级政策性担保机构。截止2008年底,中心已累计为5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了26亿多元的贷款担保,担保的企业分布在全省各市、州,涉及的行业有电子通讯、机械加工、能源环保、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皮革、家具、食品、环保、农药、饲料、节能、路桥建设、有色金属和农产品加工等15个行业。

3、成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1999]62号文批准成立,是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非盈利的专业担保机构,国经贸中小企[2001]948号文将公司列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体系代码ZXD00085。公司参加了国家发改委要求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被评为AAA级,同时也被全国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之一。2008年8月22日,我公司入围“中国担保500亿上榜机构”。2010年9月26日我公司入围了“2009年万亿担保规模上榜机构30强”,同时还荣获了“2009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新奖”。

4、四川创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四川创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于200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批准成立,同年5月27日依法在四川省工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金5亿元人民币,并在四川省中小企业局登记备案,资信等级为AAA级。目前已发展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注册资本金和责任在保金额最大、业务面向全省的综合型专业担保机构之一。

至2010年10月末,公司已为600多个工程项目、300多家企业及众多个人客户提供了专业化、标准化的融资、担保服务,累计担保责任额60亿元人民币,在保余额45亿元人民币。

5、四川新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四川新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经省金融办批准,从事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票据承兑担保等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机构。注册资本4亿人民币,公司成立6年来,累计为各类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担保总额达40多亿元,公司拥有MBA工商硕士,金融学硕士,律师,会计师等各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2010年被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评定信用等级为AA级,被四川省金融办授于“成都市示范担保机构”。公司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目前公司已在四川省内的地市设立10多家分公司,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将逐步走向全国,拟在重庆,贵州,云南等城市开设省级分公司。

6、四川永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四川永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成都市工商联核准,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股份制担保公司。公司创立于2006年3月24日,注册资本一亿零贰佰万元。公司是四川省内为数不多的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专业融资担保公司。

7、汇通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汇通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登记注册、经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备案登记的一家专业担保公司。公司注册资本7亿1仟1佰万元人民币,是目前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注册资本最大的股份合作制信用担保专业公司之一,亦是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理事会员单位。公司总部设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航空路1号国航世纪中心A座11楼。公司股东涉及金融投资、旅游、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教育、制药业、高新技术、航空领域等,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卓越稳健的声誉。

8、四川昊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四川昊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泸州鑫福矿业集团、四川攀峰路桥集团等五家大型实业集团公司出资8.5亿元共同组建的,以投资、担保及商务服务为主的,依法取得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备案证的大型综合性商业担保机构,并在成都市工商联监管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公司备案号为:《四川省担保机构备案登记证书》200号。

9、四川鑫福担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鑫福担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宜宾市最大的一家民营融资企业,经四川省宜宾市工商局批准成立于2008年7月,从事融资担保和工程履约担保等,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立志在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搭建安全高效的融资贷款桥梁,在保证银行资金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帮助客户解决在投、融资等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障碍,并在广大企业中建立起信用管理机制,与我们的客户实现长期有效的双赢。

10、四川一通融资担保公司

四川一通融资担保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8日。是一家专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程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民工工资担保、个人经营性融资等融资性业务为一体的经营性有限公司。经工商部门批准成立,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035.5万元整,总资产为11979万元.四川一通融资担保公司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局登记备案担保公司,是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理事会员单位,四川省建设厅工程类担保备案登记专业担保机构。

关注我们:四川安信融资担保管理有限公司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 篇2

尽管列入金改试验区的温州金融改革的内容并没有明确到担保行业, 但浙江省对这一行业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性文件来整顿和肃清这一行业, 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引起了不同的争议, 甚至有不赞同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声音。但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存在是市场风险进一步分散的结果, 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此外, 根据调查, 温州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加速性因素在于银行贷款的互保链。由于企业之间的互保链形成了一副多米若骨牌效益。而融资性担保公司能促进解开企业互保链带来的困局, 形成有效的疏导途径。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困境

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出了一些主要问题, 比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 目前整体素质和经营水平参差不齐, 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外部经营环境不够优化, 发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空间有待提升。

根据温州2012年上半年度的统计数据, 温州市共有37家, 其中民营商业性36家, 国有政策性1家。注册资金21.5亿, 担保余额68亿, 担保笔数20648户, 代偿总额8856万。金融危机对融资性担保行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部分公司呈歇业或半歇业状态。尤其是后危机的影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困, 对担保公司带来的影响会更严重, 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整个行业发展存在各种约束性的因素。

1、行业发展环境存在不良的因素

(1) 公众认识和认可度偏差。非法集资触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社会认识存在偏差, 社会舆论把非法集资、高利贷和担保公司联系在一起, 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被误解甚至被误伤。

(2) 实体经济发展的滞缓。温州的实体经济总体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中小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产生流动性风险, 加上企业之间的互保链的牵连, 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急剧加大甚至破产。这些风险的传递, 担保公司首当其冲, 导致担保公司的风险加剧, 于是造成担保公司主动收缩业务, 很多合法合规的业务也出现萎缩。

(3) 整个行业缺乏整体发展规划设计, 缺乏操作性强监管机制。虽然目前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有关担保公司的行业政策, 初步建立了行业规范发展和审慎监管制度框架, 但是融资性担保行业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布局, 以及没有明细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测试体系, 如何关注担保业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部分机构业务过度集中所隐含的信用风险及部分机构成为新的融资平台的风险等。如何监控行业的营业规范性、风险管控能力和资信实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担保的配套服务不足

(1) 顺位抵押不畅。全国部分城市都在开展不动产的二次顺位抵押, 但是很多地方的房管部门一直对二次抵押不支持, 即使抵押权与房管部门没有任何利益利害关系, 比如温州就是个例证。在温州, 除中安担保公司外, 担保公司的二次顺位抵押都实现不了。二次抵押的不顺畅, 导致担保风险分散机制受阻, 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发展。

(2) 不能共享征信系统。目前担保公司不能共享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不利于有效地识别风险, 导致担保公司的信用识别成本和时间增加, 影响担保业的发展。

(3) 资质认可造成一些担保业务无法开展。比如诉讼担保, 即使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符合诉讼担保, 但是也无法跨越法院的门槛, 得不到法院的资格认可。

(4) 缺乏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由于没有再担保公司, 而绝大部分的担保公司是民营的商业性质, 一方面容易造成银行的歧视, 另一方面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少了一道风险分散的有力渠道, 加大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系统性风险。

3、行业本身的商业可持续水平弱

(1) 整体资信水平低, 资金规模偏小、担保实力弱, 无法实现规模效益。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度, 温州市3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共3721.5亿, 平均注册资金只有0.58亿。规模小、散使得绝大部分公司综合实力弱, 综合实力弱造成业务品种单一, 担保机构在业务构成缺乏弹性的选择空间, 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或客户集中度容易影响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的稳健性, 当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极易引发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 系统性风险非常大。

(2) 缺乏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 绝大部分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银担合作中承担全额担保, 缺乏与银行的风险分担或利益共享机制。另一方面,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反担保措施对风险补偿有限。一些反担保措施的变现力弱、可执行性不强、执行成本高, 造成反担保风险分散能力差。

(3) 管理水平差距大、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是个资本集聚且风险值极高的行业, 融资性担保经营的是信用, 管理的是风险, 承担的是责任, 其核心是风险控制, 需要既能开创业务又需要规避风险的综合型人才队伍。这就必然要求需要具备长期的行业经验的法律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构成的专业风险管控团队。

温州是个人才非常短缺的地方, 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成本很高。目前融资性担保机构大多数从业人员是由从事过金融工作或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业务骨干。这样的人才构成满足不了该行业发展的需要, 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机制, 风险识别和控制弱。有些担保公司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 在提供担保时, 往往依赖于银行的调查结果, 没有形成独立的调查和决策机制, 没有形成风险的双重防控体系。

(4) 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完善, 部分公司仍存在违规经营。很多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股东都是自然人股东, 组织结构不完善。目前个别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抽逃资金。主要原因是其主营业务收益率低下, 主要因素之一是放大倍数不高, 根据行业普遍经验, 担保公司的放大陪数至少大于5倍, 才有盈利的空间。据测算, 温州担保行业的平均担保放大倍数是3倍, 担保收费平均标准是0.25%, 假定不扣除任何成本费用, 由此推算的收入利润率0.75%是很低的。当融资性担保公司没有达到股东预期盈利时, 就非常容易造成偏离主业。

(5) 新业务新产品开拓有待加强、担保能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担保公司的主业务品种单一, 集中在传统的担保业务, 创新能力不足。除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外, 工程贷款、保全担保、履约担保等品种有待开拓。

4、银担合作地位不对等

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地位不对等, 突出表现在风险分享机制失衡。国际通行做法是实行比例担保, 银行的风险损失可以采取委托担保机构追收方式。但是在国内银行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置的门槛高, 在银担合作中处于绝对的强势, 合作条件基本上由银行主导, 担保公司全额承担风险, 不利于风险的合理分散, 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功能, 容易造成银行不尽责任的审核, 银行甚至会转移不良资产, 把偿债能力有问题的企业推荐给担保公司。全额担保会造成风险分散机制失衡, 加剧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 扩大系统性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 担保行业应以市场主导, 通过自身的完善, 提高发展能力。另一方面, 处在发展初期的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扶持、指导和服务。主管部门有必要加强行业规划发展建设, 通过清理规范, 正确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方向, 加强行业合规性和稳健性, 完善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担保公司要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1) 加快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行业涉及面广, 风险大。需要法律、财会、金融等专业风险管理人才。没有专业的团队支撑,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是无法可持续的。

(2) 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从战略的层面出发, 完善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下去, 建立限额审批、审保分离、内部稽核和报告制度, 包括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 健全管理责任制和风险准备金制等内部控制体系, 在求稳的基础上求发展。

(3) 必要的兼并重组, 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实力。目前在银担合作的关系中, 担保公司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担保公司自身实力不够。因此, 可以通过合并重组, 提升实力, 提高银担合作的谈判地位, 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

(4) 创新担保风险控制和补偿方式。可以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性的组合, 突破传统的担保业务, 开拓新的业务源。

2、政府部门要开展有效的监督和正确的引导

(1) 转变支持方式。政府财政每年都有大笔的资金支出, 用来奖励业绩好的担保公司。建议政府改变原来的直接优惠政策变更到间接引导上来。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建立再担保公司, 完善补偿机制。一方面解决了银行对民营担保公司性质上的歧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担保公司的风险。二是鼓励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 推行互信互惠、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以把财政资金的存款与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支持相挂钩。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牵头召开的银担联席会, 定期召开, 沟通信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2) 健全风险管控机制。首先, 要明确科学的考核体系, 明确关键的监督指标。目前的主管部门的管理大都停留在表面上, 虽然定期收集本区域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汇总情况, 但并没有形成分析报告, 没能对行业的风险预测和管控提供实质性的把握和掌控。其次, 加强行业监管, 形成定期的行业风险评估报告。既有助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因为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担保对象是中小企业, 通过它们的信息可以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实现监管资源的有效匹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金融司: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财政, 2010 (9) .

[2]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Z].2011.

[3]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温政办〔2012〕75号) [Z].2012.

[4]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状况调研报告[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f9b567010152lk.html, 2012.

[5]浅议海南省南阳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EB/OL].http://www.caikuailw.com/news/201207/313.html, 2012.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 篇3

关键词:融资担保;经营;问题;对策

一、引言

自1993年,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专业信用担保机构成立以来,融资担保行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改善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其成长,增加政府的税收以及扶持三农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环节。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拨款10亿元,用于代偿中小企业信贷的损失。之后国家颁布红头文件要求各省市发展担保业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由此各省市的融资担保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2003年,大量的资金经由担保公司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受金融危机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同时由于恶性竞争以及盲目膨胀的影响,担保行业面临着困境,并且被欲望扭曲。2010年以来,已经高歌猛进多年的中国经济终于放缓了增速。在稳健的货币经济下,不少省市的资金链开始紧绷,各地的民间金融不断爆发出危机。为了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营业与管理,国家颁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担保公司曾经作为打开民间金融的一扇大门,在金融危机后却成为了资金链上最不稳定的一项因素,这不仅有政策监管方面的原因,行业的固有风险的原因,还与其自身经营的问题有关。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融资担保公司在自身经营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虚假注资

银监会明确规定担保机构要与银行合作,其注册资本应有1亿元以上,而且必须是实缴资本,另外对该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与管理能力,尤其是其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进行审查,防止因担保机构资本不实、管理不合理或违规操作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目前,不少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与实有资金相差较大,有相当比例的注册资金是拆借的。因此担保公司的实际担保能力与赔付能力大打折扣。

2.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

有些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制定完备的决策机制与业务流程,内部管理不规范,不具备科学的风险计量,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以及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制度,贷款审批制度不健全,贷款的催收难等。如果没有合理完备的管理制度的引导,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过程中就会面临重重风险和问题。

3.超额担保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其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授信担保放大倍数,其给单个被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不应超过总资产的10%。给单个被保人以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余额不能超过其总资产的15%。而给单个的被保人债券发行所能提供的责任余额不应超过其总资产的30%。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有些担保公司同多家银行进行合作,为多个借款人担保,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只有担保公司自己知道是否超出了担保额度,有时担保金额为自有金额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远超出合法担保额度,这时如果有一大笔资金无法收回,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4.不具备健全的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

融资担保公司在承担了担保业务后,如果出现亏损,只能由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而政府只是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来刺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没有指定完善的风险补偿与分摊措施。另外有些融资担保公司没有按法律的规定,预留一定比例资金作为赔付款。最后,融资担保公司常通过反担保的手段化解货转移代偿风险,如果提供反担保的公司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或者反抵押财产存在法律问题,这时融资担保公司代偿后,没有办法向反担保公司追偿。

5.担保项目审查不力

向融资担保公司神奇贷款的企业,一般来说无外乎有自身条件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缺乏信誉,不能提供有效提押物这些情况。这时融资担保公司应首先对该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对该公司的内部资料真实情况也应进行全面核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担保公司常常忽略了这些,碍于朋友情面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进行盲目担保,最后有可能因为担保人信誉不高、公司经营困难等问题给担保公司带来资金链风险。

6.严重缺乏专业人才

融资担保业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对其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职业要求。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财务、金融、法律、风险、担保、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对自己所在行业的市场情况有着准确的把握。但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些担保公司的人员构成是非常不专业,由投资者聘请一两位从事过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员工作为业务骨干,再聘请几位非专业员工。这种情况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的对策

1.规范合法化经营

合法经营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要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只有合法经营才能避免法律、法规以及监管上的风险,才能实现投资人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不是特定的投资人、人数较多、涉及资金数额巨大,如果违规经营,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合法经营还能避免出现重大社会风险,避免对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2.完善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

应建立合理合法的担保评估、事后追偿、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加强担保风险的评估管理,用严格的制度来防范风险发生。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而承担的是责任,在符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努力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发生风险。

3.计提项目担保准备金、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作为一个面临巨大风险的行业,融资担保公司的每一项业务都承担着风险,主要是被担保方的经营、信用风险而带来的违约风险,一旦发生,公司就要承担担保责任。因此融资担保公司最好在财务中计提出项目担保准备金,每一项业务计提大约担保总额10%的准备金,一旦需要承担风险,有可以用准备金来承担责任,这样可以避免企业资金链的困难。

4.健全担保项目评审委员会制度

在融资担保公司内部设立担保项目评审委员会,作为担保项目的最好审查与决策机构。如果委员会举办审查会议,如有2/3人同意该项目,则可以通过审批。这项制度可以对担保项目进行全面更加全面客观的评判。另外还可以建立评审错误追究机制,以提供评审成员的责任感,降低担保风险。

5.培养专业的团队

融资担保工资团队主要由高管、业务员已经后勤组成。高管是公司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其成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营与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业务员除了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较强的行动力。后勤团队是公司业务的保障,起着维护公司形象、宣传企业文化的作用。

6.创新金融产品类担保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融资概念与模式由简介融资主机向着直接融资过度。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来打通资金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银行贷款间接投资的方式,提供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债、中短期融资券、信托等直接融资担保类产品。

四、结语

综上,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经营上还存在这不少的问题,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来制定经营与管理制度,规范业务的经营、开发新的金融担保业务等,是这样行业持续发展的法宝。

参考文献:

[1]贾 茜: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探讨[J].商业会计, 2011, (27).

[2]严星甫: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J].经营与管理, 2011, (27).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基本材料 篇4

1.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营业场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我这边修改)

2.可行性研究报告。(我这边修改)

3.章程草案。(我这边修改)

4.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5.出资人承诺书。出资人应承诺自觉遵守国家、省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遵守公司章程,参与管理并承担风险,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保证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或集合资金入股,并主动声明股东关联关系等。

6.股东资信证明和有关材料。法人股东原则上应有三年以上的盈利记录且无不良信用记录,并提交上年检合格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上财务审计报告。自然人股东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提交无犯罪记录、无不良信用记录和出资资金来源合法性的相关证明材料。

7.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经营团队人员构成情况说明。

8.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9.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及解决措施 篇5

担保公司是担负个人或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职能的专业机构,担保公司通过有偿出借自身信用资源、防控信用风险来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信用担保行业迅猛发展,但高速发展背后,高风险已经开始显现。

2012年以来民营担保巨头中担、华鼎、创富等深陷资金链断裂危机,四川资本大鳄“华通系”实际控制人疑似跑路,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同比上升145.07%,破产企业债务总额达1595亿元,比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近6倍。发生在温州的企业破产案就有198起,超九成的担保企业关门倒闭。截至2014年6月17日,广东省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性担保市场。截至2013年年底,广东省共清理严重违规担保机构36家、分支机构13家。

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内许多担保公司没有从事正规的担保业务,而是充当起了民间借贷中间环节的角色,通过违规发行理财产品向普通市民高息揽储,然后再以高昂的价格通过民间借贷放贷给借款方,坐收其中的利差。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些担保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业务”模式,开始尝试通过P2P网贷来实现无成本、最快速的资金拆借。担保行业多年缺乏有效监管聚集的风险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加之近年来机构增加过快、数量过多,监管基础薄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特别是近期相继出现的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偏离主业、内控机制欠缺、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的逐渐深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担保公司行业管理的潜在风险随之出现,如何更好地发挥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同时又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担保公司通过提供信用担保,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增加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和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效提升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并非零风险,在实践中,由于担保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抽逃资本金、缺乏反担保等诸多问题,极易将担保风险转嫁商业银行,加之银行主观上盲目信赖担保公司担保的保障作用,疏于管理,致使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潜藏较大风险隐患,贷款损失时有发生。下面就从担保公司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剖析担保贷款的风险成因,并提出强化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担保公司自身及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担保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实收资本不实。实收资本是担保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最根本的物质基础。目前一些担保公司存在注册资本没有足额到位,关联企业大量占用担保公司资金,甚至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现象。同时在出资方式上,存在货币出资占比不高或出资物变现能力较差甚至难以变现的问题,对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是部分担保公司经营范围广、主业不突出,影响了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一些担保公司为追逐利润,未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作为主业,而是把主要资金投资房地产、股票,搞典当行和长期股权投资,甚至直接发放“高利贷”,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降低了承担担保责任的能力。

三是部分担保公司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缺乏必要的风险准备。财政部颁布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严格遵循上述规定,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出现担保赔付,由于其资金来源不足,难以履行其担保责任。

四是担保公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从事担保业务的人员缺乏对金融、法律、担保业务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风险识别能力及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判断能力不足。

五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业务办理中随意性强。一方面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结合实际并不断完善的企业评估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对企业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企业领导人能力及信用记录、反担保措施等方面作出评价并得出结论;另一方面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如应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度,即调查人员负责对申请担保企业的资信调查与评估,对资信调查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承担责任;审批人员负责担保项目的审批,对审核、审批结果负责;检查人员负责担保项目的后期监测、代偿、追偿,对监测、代偿失误、追偿不力负责等,不同岗位业务人员相互制约又责任分明。对具体业务应实行双人复核、分级审批、专业决策等,避免内部人员操作失误或发生道德风险。

六是反担保物价值较低或抵押手续不齐全,潜在操作风险大。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几乎都是无法给金融机构提供有效抵押物的客户。其担保物不易变现,或是担保物价值虽高,但无法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登记手续,这使得抵押变现存在潜在风险。

七是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如:增加担保品种,优化担保品种组合;控制单一客户担保债务比例,控制单一行业担保债务比例;最大10家客户担保余额不能超过担保公司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存续期一年以上的担保余额不应超过全部担保余额的一定百分比等。然而目前的担保公司并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散机制的作用,一些担保公司对部分大客户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过大,远远突破了法定的正常比例,形成贷款担保的集中度风险,没能通过控制担保项目间的相关性和对总担保额进行适当分散来降低风险。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银行对担保公司代偿“兜底”存在严重依赖心理,从而放松信贷管理。部分银行片面认为担保公司作为中小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即使企业无法清偿贷款,也有担保公司对风险损失兜底,从而放松了对担保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二是对担保公司对外担保情况缺乏整体把握。担保公司的业务协作银行往往不止一家,有的甚至还跨区域在异地与多家银行开展担保合作。由于银行间的竞争与信息封锁,各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规模和风险状况缺乏整体把握,对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难以准确判断,也未根据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变化对担保能力进行充分评估,适时调整担保放大倍数。三是对担保公司担保限额的计算方法不合理。现阶段,商业银行一般根据担保公司实收资本乘以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担保放大倍数来计算担保公司的担保限额。这种方法存在较大弊端:一是在担保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的情况下,担保公司财务报告反映的实收资本和净资产不实,不能作为计算担保能力的基数,应进行调整;二是对不同资信等级的担保公司采用同一担保放大倍数,有可能夸大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四是缺乏对担保公司有效的贷后管理。银行与担保公司达成合作后,往往缺乏后续的管理和对担保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后续分析,缺乏对担保公司动态担保能力的检查和跟踪制度,使得贷款业务存在潜在风险。强化担保贷款风险防控的思路与措施:

(一)充分认识担保公司担保风险,审慎选择合作机构 对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银行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在选择合作的机构时,应当从担保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经营业绩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审查,严把合作机构准入关。通过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可以从源头上将缺乏资金实力、专业人才和管理混乱的担保公司予以排除。(二)多渠道收集担保公司的相关信息,建立黑名单制度,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一家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往往涉及多家银行以及一家银行的多家分支机构,因此应当建立统一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业务管理体系,责成具体部门,及时收集处理并在内部发布相关担保公司信息。

(三)密切关注担保公司关联交易情况

应当密切关注担保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及时识别担保公司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抽逃资本金的行为,避免担保公司与关联企业相互串通、恶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发生。

(四)根据各担保公司实际情况科学核定担保限额

在分析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时,应关注担保公司资产构成情况。如果担保公司的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很差,应调减其担保限额。(六)加强与担保公司的信息交流与工作协调

一是与担保公司定期沟通,交流贷后监管信息,协商风险防范措施,共同做好贷款风险防范工作。二是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三是业务经营中获知影响担保公司信誉状况或代偿能力信息,应及时通报,并对担保公司的重大风险予以风险提示。四是引导和督促担保公司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担保公司财务办法编制财务报表,并提足各项准备金,确保其贷款风险补偿能力。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 篇6

河南省分行有限公司

合作

XXXX年XX月

甲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

乙方:

为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授信支持力度,实现银企共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担保业务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合作宗旨及合作业务范围:

甲乙双方的合作遵守“公平守信、平等互利、信息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共同选择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微型企业客户群加强担保业务合作。

乙方应按照《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办法》规定的经营区域内为甲方的客户提供担保业务。

第二条甲乙双方权利及义务:

一、甲乙双方均有权对被担保人进行独立调查,有权决定是否给予业务支持和提供担保。

二、甲乙双方对客户提出的担保和授信申请,应按各自程序评审及时办理。

三、甲乙双方应向对方推荐自己认为经营管理规范、业绩良好、市场前景广阔、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的客户,以更好促进甲乙双方业务的发展。

四、乙方应在甲方的下属营业机构开立唯一的基础保证金账户、业务保证金账户和客户担保保证金账户。基础保证金是乙方与我行开展具体业务前先行存入的保证金;业务保证金是指在发生单笔业务时,乙方按照担保金额的一定比例存入的保证金;客户担保保证金是指在发生单笔业务时乙方收取客户的担保保证金。

乙方每月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甲方的中小微型企业业务部报送所发生的全部担保业务清单以及相关详细信息,如被担保客户的违约情况、乙方履行担保责任的情况、乙方的涉诉情况。乙方有义务及时向甲方提供乙方的财务管理报告,乙方需积极配合甲方对有关信息的了解。

乙方在甲方签订了资本金托管协议的,应按时缴存托管资金,主动接受甲方的资金监管。

乙方在各行开立的“客户担保保证金”专户,专门用于客户担保保证金的收取、退还和代偿,确保专款专用,该帐户不得与基本户、一般户、业务保证金帐户和基础保证金帐户混用。乙方收取的客户担保保证金,其用途仅限于合同约定的违约代偿,严禁将客户担保保证金用于委托贷款、投资等其他用途,也不得用于向银行缴纳业务保证金和基础保证金。鼓励乙方通过加强反担保抵(质)押物管理等其他方式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不鼓励乙方收取客户担保保证金。如乙方收取客户担保保证金,则不应高于乙方交纳的业务保证金的比例和金额。

五、乙方应根据自己对每笔业务承担的风险度分档次确定担保费率,最高担保费率以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国家规定为限。

六、对于乙方推荐的优质中小微型企业客户甲方应给予贷款利率的优惠。

七、乙方为甲方的客户提供的担保,乙方除收取担保费外,不再收取客户的其它任何费用,乙方要求客户提供的反担保不含存款或现金形式的任何反担保方式(甲方或客户书面同意的除外),乙方保证不以任何方式挤占挪用客户的资金。否则,甲方有理由认为乙方的行为损害了甲方的利益,有权单方面终止(或中止)与乙方的合作。

八、双方有义务向对方通报对客户所了解的情况,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提供被担保人情况。

九、甲乙双方对履行本协议过程中知悉的信息及本协议内容均应视为该方的商业秘密,不得向任何的第三方泄漏。任何一方因违反保密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授信到期前,如发现授信申请人出现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以下情况之一时,甲方和乙方均有责任及时通知对方,双方共同采取预防补救措施,尽可能避免损失。

(一)债务人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金变更等事项;

(二)债务人发生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联营、合并、兼并、分立、合资、申请停业整顿、申请解散、申请破产等行为;

(三)债务人停业、歇业、被注销登记、被吊销营业执照、被宣告破产、解散、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从事违法活动、涉及重大诉讼活动、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财务状况恶化等情形;

(四)债务人及其投资人抽逃资金或转移资产;

(五)发生其他可能导致债务人生产经营出现重大风险的情况。

第三条乙方担保额度、保证金比例的确定:

一、甲乙双方基于稳健经营原则,约定:

1、乙方在甲方发生担保业务的最高担保额度以双方签订的所有《最高额保证合同》的约定为准;

2.乙方担保单户在各家金融机构担保金额总量不超过乙方净资产的10%;乙方对外全部担保余额不超过乙方净资产的10倍(最终放大比例按照甲方批复通知书要求执行)。乙方对外全部担保余额达到乙方净资产的要求倍数时,应立即书面通知甲方。

3、甲乙双方合作额度为XXXX万元。

二、保证金比例及相关规定:

1、乙方应向甲方一次性缴存核定额度XX%的基础保证金XXXX万元,叙做单笔业务时,按照担保额10%的比例逐笔转存为业务保证金,基础保证金金额最低留存至XXXX万元(或一次性缴存基础保证金XXXX万元);

2、乙方按担保金额的10%向甲方逐笔缴存业务保证金;

3、乙方履行担保义务期间未经甲方中小微型企业业务部门书面同意不得动用此保证金。

乙方在甲方保证金账户内的余额,即使是分次缴存的,也对乙方所有的在保业务均具有共同质押担保的效力,若一家或几家客户违约,甲方有权扣划乙方保证金账户内的所有存款,但甲方扣划的金额不得超过客户违约的金额;甲方扣划后5个工作日内,乙方应按在保余额及保证金比例要求及时补足保证金,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前履行担保义务并终止本协议的履行。

第四条担保方式和范围

1、乙方向甲方提供的担保方式为保证金质押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乙方的担保范围包括甲方与授信申请人签订的全部授信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本金及其所产生的利息、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甲方为实现债权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2、乙方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同意为乙方在甲方的担保授信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适用商业类担保公司)

第五条双方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条效力

一、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二、本协议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止。期满后,经双方协商一致可重新签订合作协议。

三、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发生的担保业务,不因本协议有效期终止而影响担保合同的效力。同时本协议相关约定适用于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发生的全部担保业务。

四、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一、协议有效期内,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二、乙方担保能力严重下降、出现不良代偿记录或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或授权代理人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 篇7

(一) 宏观背景

1.国家格外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纵观近10年来的国家宏观大政, 如果把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看作是一个分水岭, 那么在金融危机前, 政府心存侥幸地认为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或许可以让位于其他重大工作, 但金融危机之后, 政府当面临“工厂倒闭潮”、“民工失业潮”的时候, 猛然惊醒: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丝毫不能懈怠, 此乃关乎经济发展甚至政治稳定之大事!

2.《中小企业促进法》 (2002年6月通过) 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提供了框架。国家在其框架内不断地落实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和措施1, 《暂行办法》的出台亦可以看作是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之一环2。

(二) 微观背景

1.担保机构在数量上发展迅速。担保公司的发展至今已有十余载, 截至2008年末统计, 担保机构的数量已从2002年的848家发展到4247家, 累计为9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1.75万亿的担保额3, 担保业的发展速度可谓迅猛, 而相关立法却严重滞后, 仅存在财政部发布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2001]77号) 一则依据。

2.担保机构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特别是金融危机后, 亟待规范、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业务运作规范性差、内部管理松弛、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 以及违法违规抽逃资本金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

综合上述宏观背景与微观背景, 出台一部规范担保行业之法规具有现实性以及紧迫性, 于是2010年3月8日, 《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管理办法》呼之而出。

二、《暂行办法》主要内容评析

(一) 《暂行办法》的框架共七章, 五十四条

第一章:总则。主要确定了制定目的、经营原则以及相关定义的界定。

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主要规定了设立、变更的行政审批制度、设立条件。

第三章:业务范围。主要规定了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禁止行为。

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核心章节, 主要规定诸多风险防范规则。

第五章:监督管理。主要规定监管机关监督担保机构的具体措施。

第六章:法律责任。主要规定监管机构以及融资性担保机构两主体的违法责任。

第七章:附则。主要规定适用范围、制定相关办法的授权、规范整顿等内容。

(二) 核心条款解读

1.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概念界定。

本办法第二条第2款规定:“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 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在《暂行办法》出台前, 主要以财政部2001年3月颁布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行业进行规范, 此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是指政府出资 (含政府与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 设立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融资担保机构。”这一概念的界定是非常狭窄的, 现实经济生活中, 担保公司除此之外还可以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 这些民营担保公司的各种设立、运作也应参照财政部的规定实施。此次《暂行办法》的出台, 使得立法者在释义“融资性担保公司”时, 将这些民营担保公司也纳入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范围。

2. 风险集中度管理之规定。

关于风险集中度管理方面, 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 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 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而财金[2001]77号之第八条则规定:“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两者相比而言,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1) 《暂行办法》更为详尽的规定了风险集中度控制, 包括“对单个被担保人”、“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三个方面, 而后者仅有“对单个被担保人”一种情形; (2) 另一个核心的不同在于《暂行办法》以“净资产”为基准, 而后者以“实收资本”为基准。这是一个较大的变化, 反映出立法者对目前担保公司资产的审慎态度。

一个简单的实例可以很明显地说明由“实收资本”到“净资产”的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区别。一个民营担保公司当初成立时实收资本为1亿元, 但是由于抽逃资金、惨淡经营后, 其净资产仅剩下500万元。以“净资产”为基准, 它目前能为单个的被担保人提供不高于50万元的担保责任金额, 而以“实收资本”为基准, 它可以为单个的被担保人提供不高于1000万元的担保责任金额。“50万元”与“1000万元”的对比, 显现了“净资产”的玄机, 立法者对担保公司的态度也由“净资产”的规定体现出审慎、整顿、从严、监管的宗旨。但是,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 由商业银行核定担保公司“净资产”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3. 风险指标管理之规定。

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此规定应为对担保公司业务发展的硬性指标, 可以有如下的理解: (1) “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仅指对贷款等业务的担保余额, 而是应该包括倍”的规定, 应理解为是担保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 担保责任余额的上限, 即在任意时点上, 担保公司都不应超过该限额; (3) 关于“净资产”, 上文已论述, 在此不再赘述。

在《暂行办法》未出台以前, 实务操作中担保公司往往为了自身快速发展, 盲目承接业务, 导致担保责任余额长时间超过实收资本10倍, 然后, 再通过增资的方式, 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这不仅使公司自身承受巨大风险, 同时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造成巨大风险。相对而言, 《暂行办法》出台后, 又如何防范担保责任余额长时间超过净资产10倍, 然后再通过增资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与担保机构合作过程中, 必须注意向监管机构收集或自行收集担保公司关于担保责任余额和净资产方面的资料, 如果综合分析担保公司担保责任余额高于净资产的10倍, 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即便是低于10倍, 商业银行还应综合其他信息分析其担保质量。

三、《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工作的影响

(一) 有利方面

1. 有助于净化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的合作环境。

实务中, 多数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性不高, 其主要原因在于担保公司自身信用度不高。造成担保公司信用度不高的因素很多, 主要在于设立时的良莠不齐, 运作中资本短缺, 加之抽逃挪用资本金、关联交易骗取银行贷款等违规操作, 使得商业银行的合作意愿偏低。针对复杂的担保行业, 《暂行办法》从担保公司行业准入、业务范围、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予以硬性规定, 同时配以严厉的监管制度, 相信在净化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的合作环境方面大有裨益。

2. 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

通常, 人们把担保公司比作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 如若“桥梁”不够坚固, 无人敢在此桥上行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构筑在资本金不实、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的担保公司上, 自然安全感匮乏, 由此造成的资金借贷受阻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针对这一问题, 《暂行办法》第十条设置硬性门槛, 规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第三十六条强化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严格的监管责任;第四十条规定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职权等等。种种举措加大担保行业的整顿、监察力度, 加固“桥梁”, 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发展资金, 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二) 不利方面

《暂行办法》的出台虽是进步之举, 但也为商业银行今后的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上文就《暂行办法》与财金[2001]77号文件中“净资产”与“实收资本”的问题进行了比较, 看似简单的概念替换, 将给商业银行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试问银行将如何核定担保公司的净资产?诚然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要求其按月报送财务报表及对外担保情况, 但如何保证其真实性?这是商业银行在当下急需谨慎解决的问题。

四、商业银行对《暂行办法》完善之期待

《暂行办法》的出台, 不得不承认是一种进步, 但需要指出的是, 《暂行办法》并不是完美的, 正如其名称所指出的:它只是暂行办法, 是在现行阶段对行业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还需要接受今后复杂关完善建议十分必要。

(一) 进一步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信评级制度

资信评级制度是指通过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进行的综合评价, 揭示担保公司的风险, 并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用状况通过评级语言公之于众, 让出资者、合作者 (银行或其他) 得到关于担保公司客观、公正的信息和以解决担保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机制。

不可否认, 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信息是否对称, 亦即银行对担保机构信用的认可度, 是银行与担保公司能否合作、信用担保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的重要前提。实务中, 不少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积极性不高, 其主要原因在于担保公司自身信用度不高, 银行除了要审查被担保人的资信, 还需审查担保公司的资信, 如若能建立起资信评级制度, 相信对促进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大有裨益。

(二) 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法律责任, 使其具体化, 更具可操作性

《暂行办法》第四十九条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法律责任规定过于笼统, 对规章的具体落实十分不利。另外, 第三十五条还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 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笔者关心的问题是, 在道德风险日益增大的当今社会, 如何保证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如若融资性担保公司报送了虚假资料给债权人将承担什么责任呢?据笔者考究, 没有相应的明确责任规制, 无责任则无救济。所以, 反观《暂行办法》之法律责任, 确有完善之必要。

参考文献

[1]孔雷.《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一般授信担保业务审查审批探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NO.3

[2]《第十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资料》

[3]湖海波、杨汉春:《信用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问题的探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6月第12期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 篇8

为加强对在京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将《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的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在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担保责任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本办法所称再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所承担担保责任提供担保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本办法所称市监管部门是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本办法所称区(县)监管部门是指各区(县)人民政府指定的管理部门。

第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融资性担保公司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遵守合同的约定。

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再担保公司共同构成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体系的主体。融资性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七条 建立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在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研究制订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市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组成,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为牵头单位。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担任,成员为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担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主动研究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

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工作,重大事项须报请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 在北京市辖区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区(县)监管部门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申请的受理,并在受理后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

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由市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完成工商登记后30日内,应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向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市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市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办法遵照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定的相关办法执行。

第十条 在京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在京设立再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8亿元。

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已在其他省市注册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北京市辖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拟设立的分支机构拨付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营运资金,并满足本市的相关监管要求。

在京融资性担保公司拨付给北京市辖区以外的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的总和,不得超过公司资本金总额的60%。剩余资本金应满足本市相关要求。

第十一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向所在区(县)监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地、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五)股东出资的验资证明以及持有注册资本5%以上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六)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七)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八)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九)符合监管部门规范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申请人出具的遵守本办法的承诺书。

(十一)市监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区(县)监管部门负责申请的受理工作。受理后将全套申请材料报送至市监管部门。

市监管部门应在收到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的全套材料后20日内,完成对拟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查,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市监管部门批准后,颁发经营许可证。

市监管部门依法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和专家进行评审的,所需时间不在本期限约束内,监管部门应将具体所需时间告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市监管部门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公司住所。

(五)调整业务范围。

(六)变更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市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申请由区(县)监管部门负责受理,并将全套材料报市监管部门审查;再担保公司变更申请由市监管部门负责受理。

市监管部门应在收到全套变更申请材料后20日内,完成对拟变更融资性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的审查,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凭市监管部门批准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在京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其他省(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公司经营正常,符合各项监管指标要求。

(二)公司近两年内未发生担保诈骗、重大担保代偿损失或投资损失。

(三)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两年内未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

(四)公司已设立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以及首席风险官和首席合规官。

(五)市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在京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其他省(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向所在区(县)监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区(县)监管部门受理后将全套申请材料报送市监管部门。

市监管部门应在收到全套申请材料后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在其他省(区、市)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京设立分支机构的,除提交第十一条中所规定的材料外,须同时提交当地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因分立、合并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应当向所在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申请材料并经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凭批准文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

第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由市监管部门撤销其经营许可证。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经营许可证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或融资性担保在保业务处置组,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区(县)和市监管部门在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指导下督促其清算或处置过程。

融资性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应当依法实施破产。

融资性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市监管部门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市、区(县)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市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再担保业务。开展再担保业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公司经营正常,符合各项监管指标要求。

(二)公司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未发生担保诈骗、重大担保代偿损失或投资损失。

(三)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两年内未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

(四)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亿元。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四章 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有条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独立董事、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等。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符合市监管部门要求的相应资质,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技能与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二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在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30%。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对于引入再担保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担保责任余额按再担保承保比例核减后的担保责任余额计算。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仅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其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三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

对于引入再担保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担保赔偿准备金的提取应按比例核减再担保承保的担保责任余额后计算。

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市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后,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调整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市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区(县)监管部门对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于每年5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机构概览报告,并报送市监管部门。市监管部门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机构概览报告,并报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

第三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主动接受市、区(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定向市、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信息。融资性担保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各类文件和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依法承担责任。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季度向市、区(县)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运用情况。市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可以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高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

第三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提供专项资料。

监管部门可根据监管需要与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区(县)监管部门在监管谈话后,应向市监管部门报送谈话记录。市监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向债权人通报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第四十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信息。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现场检查通知书和检查证件。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市、区(县)监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聘请符合市监管部门规定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区(县)监管部门。

第四十四条 市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第四十五条 市监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同意后,于每年2月底前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上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

市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四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行业应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在市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十七条 征信管理部门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有关信息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并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市、区(县)监管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一)违反规定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规定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四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十条 未经市监管部门审查批准,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处罚;擅自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的,由市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外商投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再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资格管理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未达到本办法规定要求的,应于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要求。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开展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七部门发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第3号令)和《北京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范本市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行为,促进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分步推进,平稳过渡。在规范过程中,与在京金融管理部门、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担保业协会、在京银行业机构、中介机构的作用,规范和服务并重,争取担保公司的理解和配合,保持本市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二)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为融资性担保行业更好地发展,在坚持监管要求的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各担保公司在规范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支持和帮助融资性担保公司尽早达到监管要求。加强对问题突出、风险较大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督促,支持信誉好、资本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风险管控水平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强做优,逐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公开审批流程、监管指标和审批结果,确保规范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对各种所有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一视同仁,确保规范和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作用,重大事项、重点问题等提交联席会议审议;整合各区(县)监管部门的力量,市、区两级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发挥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确保规范工作的高水平和高效率。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政策发布和宣传培训阶段。

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后,印发实施《暂行办法》。

针对区(县)监管部门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实施《暂行办法》的宣传和相关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受理和规范阶段。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区(县)监管部门正式受理融资性担保公司申领经营许可证的申请。

市监管部门组织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查:对运作规范、符合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颁发经营许可证;对暂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出整改要求,待融资性担保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并承诺按计划整改后,颁发有效期较短的经营许可证。

第三阶段:督促整改阶段。

区(县)监管部门根据整改要求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整改计划,督促其整改工作。

第四阶段:整改验收阶段。

对于经整改达到监管要求的,换发经营许可证;对于经整改仍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暂停新业务的开展,继续进行整改。待达到整改要求后,发放经营许可证。经整改后,确实无法达到监管要求的,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退出,引导和督促担保公司妥善处理未到期担保责任。

三、规范工作流程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交申请。

拟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应向所在区(县)的监管部门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经营许可证申请(原件,加盖公章)。

2.经登记管理部门年检或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书)(原件、复印件)。

3.其他部门的相关批准文件(复印件)。

4.近两年财务审计报告(原件,须经中介机构出具意见书)。5.公司章程。

6.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信用记录报告。7.机构经营情况统计表(加盖公章)。8.自查报告。

9.相关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

10.北京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表。11.确认所提供材料均属实的律师函(由律师事务所出具)。

申报材料及表格一律采用A4纸张,统一左侧装订,一式两份,并加盖公章。

(二)区(县)监管部门受理。

区(县)监管部门应在收到符合要求的全套申请材料后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三)中介机构和专家组审核。

在收到区(县)监管部门报送的审批材料后,市监管部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和专家组对担保公司提供的材料进行评估,开展尽职调查,形成评估意见书。

(四)市监管部门审批。

市监管部门根据中介机构的审核意见书进行审批。

对于审查合格的担保公司,由市监管部门发放经营许可证;对于尚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出具整改意见书,抄送其所在区(县)监管部门,并要求其出具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监管要求的承诺书。担保公司拟定整改计划并签署整改承诺书后,发放有效期为1年的经营许可证。

(五)区(县)监管部门督促整改和日常监管。

区(县)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定期专项检查尚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整改情况。整改后达到监管要求的,换发有效期为5年的经营许可证;经整改后仍未达到监管要求的,暂停其融资性担保新业务的开展,并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

(六)对确实难以达到监管要求的担保公司实行融资性担保业务退出。

上一篇:交通指挥中心实施方案下一篇:护士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