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篇1

预测1:可能考查以细胞为切入点,综合考察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生命历

程等知识。(例如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衰老、癌细胞的特点及防治等体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依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预测2:可能考查遗传变异在人类健康及农业育种上应用的知识。

依据:历年高考均有对遗传变异知识的考查,并且人类遗传病、作物育种等与人的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预测3:可能考查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

依据: 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综合性强,能考查学生在复

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的能力,是历

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

预测4:可能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知识

依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幸福指

数,并且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农业、自然和人类和谐

相处的思想、新农村新能源建设也是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的热点。

预测5: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一定会出现分析图形、图表、坐标曲线等试题,绘制图形试题也有可能会出现。

依据:考试说明要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通过这类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在简答题、实验题中有可能出现绘制图表、图形的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预测6:实验有可能侧重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或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修

改或对实验结论用图形或图表表示,即绘制图形、图表。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篇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新课标卷 (含听力) 使用的地区有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山西、新疆、云南、内蒙古等。与去年相比, 今年的新课标卷英语试题的单项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 完形填空的难度有所下降, 短文改错的难度有所提高, 但整体上难度有所降低。

试题的命制基于课标和考纲, 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试题注重双基、突出语篇、强调应用、重视能力, 测试的价值取向正确,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试题的题型结构保持稳定, 题量适中、梯度明显、难易搭配适当、重点突出、选材丰富、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能够考查出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能够较好地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反拨作用。

下面, 笔者对今年的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的各大题型从命题立意、考查内容、难题点拨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对2013年高考英语备考提出建议, 供参考。

一、听力

【命题立意】

听力属于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 具体要求考生能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听力命题对所选语言材料的难易度把握较好, 内容简单易懂, 设题突出对事实细节的理解能力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材料语言优美, 录音音质上乘, 语速适中, 符合多数地区听力教学的实际水平。此外, 所涉及的话题均为考生熟悉的情景和内容, 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

【考查内容】

该部分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事实性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等能力, 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具体事实性信息的能力和推断能力, 这两类题目分别占该大题总分的60%和35%。

该部分考查的内容涉及借书、看电影、旅游、道歉、就餐、调换商品、假日安排、《吉尼斯大全》的由来等。对话情景真实, 场合清楚, 符合生活实际, 整体难度不大。

【难题点拨】

由于该部分成绩算作参考分, 在此不对任何小题作具体分析。

【备考建议】

近年来, 有些省份的高考听力成绩未计入总分, 结果很多考生不认真答题, 不听录音内容而随意选择或胡乱选择, 还有不少考生放弃不做, 结果该部分的得分率很低。既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听力部分都有具体的考查要求, 而且很多地区采用了含听力的试卷, 就应把听力成绩计入总分, 这是来自教学一线和教研部门的强烈声音, 更是新课改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1.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中不可或缺的四项基本技能。因此, 广大英语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 考虑考生今后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应将听力教学纳入常规教学之中, 正确引导考生对待听力, 坚持开设听、说课, 还语言的本真。

2.在地区和学校的大型考试中保留听力内容, 并将听力成绩计入总分, 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千万不要因为目前听力成绩仅算作参考分而放弃对考生进行正常的听力训练。

二、单项填空

【命题立意】

单项填空属于语言知识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等, 尤其是考纲附录中语法项目表和功能意念项目表中所列条目, 更是高考单项填空命题的重要内容。

单项填空命题突出综合性和语境化特征, 在相对真实的微型语言交际情景中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考点较为明确, 淡化对语法知识机械记忆的考查, 强调语法的交际功能。题目设置非常灵活, 看似简单, 却不容易答对, 这是众多考生的共同感受。

【考查内容】

该部分15个小题考查的内容有冠词、代词、连词、形容词、动词辨析、短语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从句、惯用法和情景交际等, 突出对动词的考查, 包括时态、非谓语形式、情态动词和词义辨析, 占该大题的46.67%。

考查的内容均为考纲中的基础语法知识, 并且难度不大, 如动词时态考查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连词考查了最基本的并列、转折、选择和因果关系的判定, 代词考查了常见不定代词neither, either, any和none的用法区别。

与去年相比, 该部分更加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加强了对固定用法和惯用法的考查, 如第22题中的固定短语with satisfaction、第26题中的惯用法so much the better、第29题中的固定句型half as good as、第32题中的惯用法compared to/with等。

请看各小题具体考查的语言知识项目:记能力外, 其他13个小题均考查语法知识、词汇和功能意念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另外, 第28题考查现在分词在独立主格结构中的用法, 超出了课标和考纲的范围。这是自2011年以来, 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第二次出现的超纲现象。这一信息告诫我们在今后的备考中, 对于考纲中所列语法项目的复习要有必要的、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难题点拨】

23.“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 ”Granny used to say, “because every step______.”

A.has shown B.is showing

C.shows D.showed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时态, 答案为C。句意:“人生就像在雪中行走, ”奶奶过去常说, “因为每一步都留下足迹。”引语中叙述的话是客观事实或哲理, 应用一般现在时, 因此该题选C。不及物动词show在此意为“露出, 显示”。该题容易误认为强调动作的结果“每一步都已经留下了足迹”而错选A, 也容易受前面walking的干扰而错选B, 出错的原因是没有弄懂句意表达的客观事实, 而仅从语法角度一味地揣摩用哪一个时态更符合语境。

25.I don't believe we've met before, _____Imust say you do look familiar.

A.therefore B.although

C.since D.unless

解析:该题考查状语从句连接词的用法, 答案为B。句意为“尽管我得说你真的看起来面熟, 可我相信我们以前没见过面。”引导状语从句的连接词选择的关键是明白连词本身的词义和题干的意思, 从逻辑上分析句意是否通顺、合理。therefore是副词, 不能引导从句, 首先应排除。其他三项都可作连接词引导状语从句, although意为“尽管, 虽然”, since意为“从……以后, 由于, 既然”, unless意为“除非, 若非, 如果不”。将这三个词分别填入空白处, 从句意上分析只有选although符合逻辑, 表示让步关系, 因此该题选B。该题容易误解句意而错选A, 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错选D。

26.The result is not very important to us, but if we do win, then so much_____.

A.the best B.best

C.better D.the better

解析:该题考查形容词比较级在习惯用语中的用法, 答案为D。句意为“结果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不过, 如果我们真的获胜, 那就更好了。”so much the better是习惯用语, 意为“那就更好了”, 因此该题选D。该题容易错选其他选项, 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该题应用习惯表达法。

28.The party will be held in the garden, weather_____.

A.permitting B.to permit

C.permitted D.permit

解析:该题考查独立主格结构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答案为A。句意为“如果天气许可的话, 聚会将在花园中举行。”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weather permitting为独立主格结构, 在句中作条件状语, 相当于条件状语从句if weather permits。从逻辑关系方面分析, 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weather与其之间是主动关系, 应用现在分词, 因此该题选A。该题容易错判非谓语动词与其逻辑主语之间的关系而错选C, 也容易根据不定式表示将来动作而错选B。独立主格结构系非考纲内容, 考生答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备考建议】

1.明确考纲中的语法、功能意念等项目以及词汇范围, 每项内容都要复习到位, 确保知识的覆盖面不留死角。

2.研究近年高考新课标卷的单项填空题, 把握常考点,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复习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如动词时态、非谓语形式、情态动词、动词或短语动词的词义辨析、从句的引导词以及交际用语等都是每年必考的项目。

3.加强对固定短语、句子结构、习惯用语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强化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辨析能力, 正确理解词义。

4.语法复习最好多练, 在练习中感悟语法知识, 在练习中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切忌死记硬背语法条文。

三、完形填空

【命题立意】

完形填空属于语言知识兼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词汇, 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完形填空命题突出语境对选项的制约作用, 着重考查考生对语篇、语境和语意的深层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 准确把握词汇在语篇层面的意义。

【考查内容】

今年完形填空的体裁和题材都有明显的变化, 它一改多年连续不变的夹叙夹议、以叙为主、议论为辅的面孔, 采用了说明文, 介绍并举例说明肢体语言或身势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得体性, 尤其是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会引起文化冲突, 造成交往中的误解。

该部分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考生的文化意识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也属于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部分, 属于隐性目标。

今年的完形填空更加注重对考生在语篇的深度分析和上下文意思的连贯理解方面的考查。短文设题仍然以实词为主, 主要考查了动词及短语动词5个 (占25%) 、名词7个 (占35%) 、形容词3个 (占15%) 、副词3个 (占15%) 和介词2个 (占10%) 。

与去年相比, 该部分考查的词类更加丰富, 对动词考查的比例下降, 增加了对副词和介词短语的考查, 整体难度略低于去年。

【难题点拨】

由于今年的完形填空更加关注对上下文语义的连贯和前后逻辑关系一致方面的考查, 考生容易顾此失彼。现就其中一部分内容作一分析, 旨在点拨答题思路。

Therefore, it's possible that in 46, it may look like a Latino is 47 a Norwegian all over the room.The Latino, trying to express friendship, will keep moving 48.The Norwegian, very probably seeing this as pushiness, will keep 49—which the Latino will in return regard as 50.

46.A.trouble B.conversation

C.silence D.experiment

解析:该题考查名词在上下文语境中的词义辨析, 答案为B。根据下文可知, 作者在例子中谈到的关于肢体语言的使用造成的文化冲突是“在交谈中” (in conversation) 发生的, 因此该题选B。此处的conversation与下文“Clearly, a great deal is going on when peopletalk.”中的talk互为印证。

47.A.disturbing B.helping

C.guiding D.following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上下文语境中的词义辨析, 答案为D。根据上文“People from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touch each other quite a lot.”可知, 拉丁美洲人在交谈中喜欢靠近或接触对方。再从后文中拉丁美洲人与挪威人在交谈中不断“发生位移”可知, 拉丁美洲人在房间里“跟着” (following) 挪威人满屋跑, 以保持友好的谈话气氛。因此, 该题选D。

48.A.closer B.faster

C.in D.away

解析:该题考查副词在上下文语境中的词义辨析, 答案为A。根据上文可知, 在谈话中, 拉丁美洲人喜欢靠近对方, 以示友好, 他会不停地移近 (closer) 对方, 因此该题选A。

49.A.stepping forward B.going on

C.backing away D.coming out

解析:该题考查短语动词在上下文语境中的词义辨析, 答案为C。根据上文“Northern Europeans usually do not like havingbodilycontact (接触) even with friends”可知, 在交谈中, 北欧人通常不喜欢身体接触。当拉丁美洲人不停地靠近时, 挪威人 (北欧人) 会不停地“躲避或后退” (backing away) , 故该题选C。

50.A.weakness B.carelessness

C.friendliness D.coldness

解析:该题考查名词在上下文语境中的词义辨析, 答案为D。根据上文可知, 拉丁美洲人靠近对方是为了表示友好, 他认为挪威人不停地后退躲避是“冷淡” (coldness) 的表现, 这正是异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 该题选D。

【备考建议】

1.完形填空题命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词语能抽出、能还原”, 即选择哪一个词语最佳肯定能够在上下文语境中找到支撑它的线索。不过, 有些线索明显, 有些需要推理判断才能确定。因此, 立足语篇, 从整体出发, 始终考虑上下文语境、联系前后文意思, 找到选项还原的线索是做题的关键。

2.务必在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做到句意前后关联、逻辑推理正确, 这是正确选择的根本, 尤其是词义丰富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另外, 要注意常用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 尽量多记几个意思。

3.关注有关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了解异国 (尤其是英语国家) 的简单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具体要求参见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目标7~8级的描述) , 这对完形填空解题很有帮助。

四、阅读理解

【命题立意】

阅读理解属于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具体要求考生能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阅读理解侧重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 考查考纲上要求的6种能力, 前4种能力是历年常考的项目, 并且占较大的份量。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快速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阅读策略等。

【考查内容】

今年的阅读理解仍由5篇短文组成, 总词量近2000, 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短文体裁丰富, 有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题材多样, 话题新颖, 颇具人文和社会气息, 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有参观地点的介绍、动物故事、趣事经历、学习方法和抗压之招。

今年的阅读理解依然突出考查考生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这两项分别占该大题的20%和55%。今年首次出现了考查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观点的题目, 各占1个小题。另外, 每年都考查的项目, 如理解主旨和要义、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今年亦有。任务型阅读理解侧重考查考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推理判断还原信息的能力, 难度不大, 与去年基本持平。

与去年相比, 该部分考查事实细节的题目减少, 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归纳概括方面的题目明显增加, 新出现了考查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的题目, 突出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考查的层次整体上有所提高, 题目设置巧妙, 难度适中, 得到了师生的普遍好评。

请看5篇短文具体考查的内容:

从考纲的语言运用项目看试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考查项目:

【难题点拨】

由于今年的阅读理解整体答题比较理想, 没有特别难的题目, 因此该部分不对任何小题作具体分析。

【备考建议】

1.考纲对阅读提出了6种技能要求, 这些技能都要加强训练, 从整体上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对于每年都着重考查的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理解主旨和要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以及推断生词的词义等内容, 更要高度重视。对于难度较大的能力要求, 如理解主旨和要义、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 要学会必要的阅读技巧, 同时要加大训练量。

2.加强快速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速度。近年的阅读理解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容量, 总词量近2000。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 (考试说明建议用35分钟完成, 读速约为57WPM) 完成5篇阅读理解, 必须有速度作保障。因此, 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3.坚持大容量的阅读训练, 在阅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 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 如略读、跳读、寻读、推理判断、猜测生词、预测下文等, 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在大量的语篇中体验英语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欣赏语言的美感、陶冶情操。了解一定的异域文化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短文改错

【命题立意】

短文改错属于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能在难度与其书面表达水平相当的英语短文中识别语言错误并纠正错误。该部分重点考查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 衡量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

【考查内容】

今年的短文改错仍然是一篇近似学生的英语习作, 属于记叙文, 讲述作者从孩童时常毁坏玩具而受到惩罚, 从而逐渐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多忍耐、少挑衅。

短文中的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及行文逻辑等, 考生必须在充分理解语篇内容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发现并纠正其中的10处错误。

该短文共有9个句子, 114个单词。其中, 在3个简单句中设置1个错误, 在5个复合句中设置7个错误, 在1个并列复合句中设置2个错误。这10个语言错误具体考查了形容词的比较级、名词的复数形式、固定短语 (go wrong) 、人称代词指代的一致、物主代词的用法、从句的连词、动词的时态、介词和情态动词的用法以及非谓语动词的形式。

与去年相比, 该部分的难度明显加大。一是短文中的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较多, 句子较长, 考生看不懂复杂的句子结构;二是文中语言运用非常灵活, 考生对语言的准确性没有把握。

【难题点拨】

1.I learned early in life that I had to be more patient and little aggressive.将little修改为less, 考查形容词的比较级, 同时考查行文逻辑关系。根据句意和more patient可知, little aggressive应用比较级与前面照应。不少考生对life的用法把握不准, 在life前增加了my。

2.From the time I was about four until I was about six, I destroyed each of my toy.将toy改为toys, 考查名词的数。大部分考生都能识别出toy应用复数形式。但是, 很多考生同时将until修改为to或till, 误认为只有“fromto”是正确搭配, 对语言运用的多样性把握不准。

3.When I tear apart my fifth birthday toy train, my father said, “That's it.No more toys to you.”将tear改为tore, 考查动词时态;将to改为for, 考查介词的用法。该句设置了两个错误, 多数考生都能识别第一处错误tear, 但相当多的考生不知道tear的过去式是tore, 因此他们将其过去式写作teared, teard或torn等。第二处错误不易发现, 很多考生忽视了引语中的介词to, 而将it修改为all, 这是受“That's all.”的影响所致。

4.Meanwhile, I found out that with more patience I must make my toys to last.将must改为could或might, 考查情态动词;将to删除, 考查非谓语动词。该句设置了两个错误, 不少考生识别不出第一处错误must, 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句意和情态动词的意思所致。第二处错误容易识别, 考生对“makedo”结构掌握较好。但是, 很多考生将out删除, 误认为find out后不能跟宾语从句, 还有不少考生没有弄懂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将Meanwhile修改为However。

5.My attitude changed from then on.该句没有错误, 但很多考生在changed前增加了has, had或was, 不懂时间状语from then on经常出现在什么时态的句子中, 弄不懂主被动关系。

【备考建议】

1.以语篇为整体, 以句子为单位, 从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识错、纠错, 多从语言运用的正确性上甄别错误。

2.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尤其是较复杂的复合句,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多从语法角度考虑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把握语言灵活运用的多样性, 多从句意和语义方面考虑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

4.加强学习基础知识, 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的拼写形式。

5.将语法学习与改错相结合, 将书面表达与改错相结合, 加大练习力度, 在大量的纠错中感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6.严格按照题目的指导语和指令规范答题, 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

六、书面表达

【命题立意】

书面表达属于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 要求考生能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准确运用语法知识, 使用一定的词汇和句型, 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 表达自己的意思。

考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 要注意内容要点的完整、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考查内容】

今年的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 申请参加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在新加坡举办的夏令营活动, 属于应用文写作。

该部分的情景材料依然是汉语提纲形式, 要求表达的内容要点有三个:自我介绍 (包括英语能力) 、参加意图 (介绍中国, 了解其他国家) 、希望获准。所给内容要点呈半开放性, 既限制写作范围, 提供参考内容, 但又有利于考生自主发挥。

与去年相比, 该部分的命题思路、形式、要求、情景、文体等基本不变, 难度也基本持平。

【答题简析】

据统计, 今年考生的书面表达得0分的占4.69%, 得1~5分的占15.99%, 得6~10分的占13.78%, 得11~15分的占29.57%, 得16~20分的占30.29%, 得21~25分的占5.4%。多数考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属于第三、四档。今年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把握不准文章的结构, 抓不住重点, 如介绍个人情况过多, 参加意图表达不清楚。

2.语言运用能力欠缺, 写作基本功薄弱, 词语、句型使用不当, 语法错误较多, 如时态、主谓一致、名词的数等。

3.句子的概念模糊不清, 结构残缺不全, 如不能正确使用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复合句的结构不完整等。

4.汉语式表达、不得体表达、不合习惯的表达随处可见。

今年的书面表达难度不大, 情景材料是考生非常熟悉的, 内容要点也是考生平时经常练习的。但是, 仍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达不到及格的要求, 这暴露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不力。

【备考建议】

1.学习单词、短语和句型时, 要经常进行汉译英练习。学会使用5种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尽量尝试使用较高级的词汇和较复杂的语法结构进行书面表达以提升档次。

2.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做到词性准确、拼写正确。正确把握句子的时态和语态, 注意主谓一致和名词的单复数形式等。

3.坚持写作训练, 勤于动笔。考生之间可相互批改作文, 把握评分标准,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总之, 新课标高考英语试题命题灵活, 重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在复习备考中, 一定要明确考纲的各项要求, 认真落实考纲中的各项目标, 正确把握复习的方向;一定要突破考纲词汇, 确保试题中的每个单词都认识;一定要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 准确把握考点和重点;一定要将读、写放在重要的地位, 加强训练, 掌握方法和技巧。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篇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适用地区: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再现]

关于“给动物喂食”“依法惩处”的通信

吉林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

近好!

来信收悉。你能很快适应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活,并在学业上迅速进步,我深感欣慰。至于信中谈到你们因为“给动物喂食”,遭到“依法惩处”的事,我虽然表示同情,但还是支持并赞同自然保护区的做法。现在与你交流一下,希望能够理解。

首先,你们因为“喜爱动物才给它们喂食的”,这不错,出于喜爱,便会关注它,呵护它,做有益于它的事。这的确没有什么错。然而,你们是否想过,这种貌似关爱的做法仅仅出自“喜欢”,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精神上的需求;对动物的健康成长、生存发展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人们常说“爱,就要为所爱做长远的打算”,你们这样做,替动物们做了长久的切身的考虑了吗?机灵的小松鼠、美丽的大天鹅、笨拙的大狗熊……它们确实很可爱,招人喜欢得忍不住喂它们食物吃。喂它,就是宠它;但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不应该给予这样小恩小惠的喂食。因为一旦这样喂食习惯了,动物们会泯灭野性、丧失觅食能力,完全成为讨取嗟来之食的乞丐。据报载,动物会跟着汽车跑乞食,弄不好常常会被汽车轧死;“跟踪器”显示,经过喂食的黑熊,在山林里走了160公里,都不曾主动去觅食,因为它们觉得食物反正会自己送上来……

你看,如此喂食会毁掉动物的野性,丧失它们的生存能力,对它们很有害处的。我们实在应该设身处地为动物的成长、生存、繁衍着想啊!

其次,你们还对仅仅“给动物喂食”居然遭受“处罚”一事很是困惑,以为这是小题大做,甚至还愤愤不平。这也是你们理解上的偏差。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像中学有《中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大学有《大学生行为规范条例》一样,自然保护区也必然要有其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否则,没有规则来做约束,或者不按照规则办事,事情就会一团糟,哪里还有秩序,哪里还有效率?哪里还会有发展?哪里还会有和谐?由于你们没有遵守人家的规则,不听从警告,随意给动物喂食了,才受到了“依法惩处”,这是很自然的事啊。再说,不就是每人罚了点款吗?就权当你们捐给动物买食物,奉献给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了吧!你看,这么一逆向思考,不也是挺好的吗?

以上就你信中提及的两个问题,谈了我的一点看法,相信日渐成熟的你会理解的。

时钟已指向23点,明天我还有早课,就此搁笔吧。

致礼

祝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你的大同学 ××

×年×月×日晚

[满分分析]

这是由阅卷专家组推荐的最具理性的高考满分作文之一,其推荐理由具体如下。

1. 立意朴实而准确。作文的审题立意并不难,可从“喜欢给动物喂食的游客”、“接受喂食的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措施”等三个方面联想、思考,通过探究其行为表象及成因结果,提炼出既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之内,又值得为其“鼓与呼”的观点。

本文的立意很“朴实”,就直接从材料中撷取出“给动物喂食”和“依法惩处”两个关键词,并以此演绎作文:“给动物喂食”会削弱动物的生存能力,表现是爱实是害;“依法惩处”是对不守“规则”者的警示,并扩而延伸到“法”与“规”。既紧扣了材料,又适当地延伸,可见,朴实的往往是最准确的。

2. 文体上创新。作文要求中的“明确文体”既暗示考生记叙、议论类文体都可以写,更强调你写出的文章一定要体现出所选文体的特征,让阅卷老师明确地看出“此文体就是此文体”,决不能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来。只有根据所写内容选择适当文体,依据文体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理性思维、恰当语言来反映对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深入思考,你的文章才能具有时效性和张力,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才能夺得理想的分数。高考作文写书信体,个别省份也曾专门考查过。年年也有考生借“不限文体”的便利,写成书信体文章,但像本文这样以教师的身份给学生回信,并借助书信体固有之瓶,巧妙地酿造作者的意蕴之酒,从而很好地表现命题意旨的考场作文毕竟非常少见。

3. 语言准确,修辞多样。本文形为书信,实为议论性散文。文章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叙述时从容平实,娓娓而谈;议论处简洁洗练,一语中的。时而陈述句言事,时而疑问句明理,引用、排比、反问等修辞信手拈来,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充分表情达意的同时,也展现出小作者不菲的才情。

4. 方式巧妙,亲和力强。通过书信做笔谈式交流,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就事明理。文章正是以老师的口吻来与学生谈心的:先动之以情,做委婉的否定;再晓之以理,于分析推论中指出错误,学生如果不是冥顽不灵,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如此“说教”,特别符合为同学负责的“老师”的身份,语言的亲和力也符合长者的身份特点。

[写作借鉴]

这篇满分作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有益的启悟呢?

1. 立意“朴实”更显准确。我们在写作时常常喜欢将材料的内涵挖深,再由此“深”处寻找其“深意”“新意”,这种作法未尝不可,但稍不注意就会误入“偏题”“跑题”之列。如果能从材料内容上直接立意,“朴实”立意,往往更能切中题意,可有效避免“偏题”“跑题”。

2. 写啥像啥,写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写作中,选写什么体裁,应该由作者的写作特长和所写内容更适合什么文体而定。写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即可避免“四不像”文,像本文,小作者就老老实实地按书信体作文,虽不花哨,却显得规规矩矩。

3. 契合身份特点。无论是什么文体,只要有人物,有对话,有心理描写,都要注意其身份特点、职业特点等。像本文中的老师身份,如果不符合其职业特点,文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满分也绝不可能。

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指瑕 篇4

广东省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吴定刚

高考,是我国最重大的考试,试卷的命制质量当然要求就非常高,特别是全国卷,由于使用覆盖面广,又是体现国家水平,质量要求更是非同一般。但今年的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的命制质量却不尽人意,卷中有多处失当甚至错误,显然与“全国卷”的名头有些不符。在此,我不避浅陋,一一指出,以就教于大方。若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促进全国高考试题命制质量的提高,则喜出望外了。

一、论述文阅读

甲卷第1题B项: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该选项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项。这项作为“不正确”的答案,错误出在“本质差异”,出题者以为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是没有本质差异的,根据是原文“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一句。

这个选项正确的原因:

其一:原文说“本质区别并不明显”,并不等于没有本质差别,只是“不明显”而已。B项所说的完全可以作为传统故事与早期小说之间“不明显”的本质差异。

其二:“本质区别”在不同的语境中,可理解为“根本区别”或“最大差别”,那么说“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最大(根本)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完全不违背原文的意思。

其三:原文和B选项所比较的层次不同。原文是在传统故事、早期小说//传统故事、现代小说之间在进行比较,结论是早期小说和传统故事没有明显的本质差异,现代小说和传统故事有明显的本质差异。而B选项则是在传统故事与早期小说之间进行比较,单纯地在这个层面进行比较,就不能简单地用原文来套,比较的层次变了,结论也会不同。在原文比较层面中不是本质差异,在B选项的比较中就可以作为本质差异。

乙卷第1题B项: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这是一个错误的选项。

根据原文意思,《尚书》就成书于商代。原文说:“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完全没否认《尚书》成书于商代,只是说后来西周时被改造过,不够原汁原味罢了。

乙卷第1题C项: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这个选项命制不合理。

“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是从原文引用的胡适原话“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转化而来的,“缩短二三千年”涉及的是历史知识,“诗三百篇”涉及的是文史知识,要凭借历史知识和文史知识解答论述文阅读考试问题,有失偏颇。

丙卷第1题C项: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第一,这个选项命制不合理。

该选项是根据原文中引用的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的一段话来进行命制的:“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很显然这考试的是考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作为现代文阅读考试,以文言文作为阅读材料来命制选项,显然不合理,尤其作为答案选项不合理。

第二,这个选项命制错误。

这个选项对王国维的原话诠释是正确的。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这段话,显性意思是:有些史学家疑古过了头,精神是可取的,但可惜的是没有充分地处理古史材料。王国维为什么替他们可惜,不就是他们出错了嘛。错在哪?不就是疑古过头了嘛。所以,隐性意思:如果充分地处理古史材料,就不会疑古过头了。如果加上文中紧挨王国维这段话的一句补充说明--“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文献”,王国维这段话的隐性意思就更加明显,认真研究了《山海经》、《穆天子传》,就不会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了。

本选项的错误点是不是“就不会‘疑古’”与原文的“疑古之过”的不同呢?其实,出题者的文字排列顺序,使前后句之间有了互相诠释限制的功能:“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后句对“就不会‘疑古’”进行了诠释限制,使之与王国维原话表达的内涵外延完全相同了。

丙卷第3题C项: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这个选项命制错误。

这个选项应该不正确。该选项错在“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这是典型的无中生有。

其一,该文讨论的论题是“文学作品中有历史”,至于文学作品的手法问题通篇未曾涉及,完全不在讨论之列,与本文议题无关,所以,对于本文来说,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就是“无”。

其二,即使讨论“文学作品中有历史”隐含了一个前提--文学作品处理题材的特殊性,这已被本文作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已知前提,也是本文论题提出的基础,在本文中,史学研究者们根本不用想也不会想什么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问题。加之选项的命制者在前面用“在他们看来”领起,强加之嫌昭然若揭。

其三,即使本文讨论“文学作品中有历史”与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有关,那也只是关联到一个体裁类--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共性问题,与具体的作品之间的艺术手法差异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

如果把这个选项换成“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倒还勉强说得过去。

综观今年全国新课标题甲乙丙三卷,整体上还存在下面三点严重不足:

1.出题多着眼局部细节,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考试不够。

2.出题多着眼对文句一般语义的理解,对文章的体裁特点--议论文特质照顾不够。

3.出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试显得单一,题目之间能力的层级、角度变化不够。

二、古代诗文阅读

甲卷第6题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这个选项命制不合理。

其一:本选项考的是“帑”字的理解,“帑”字在初高中课本里没有,而考生根据前后文也不能够猜测出正确意思,来认定“筹措”的错误。

其二:寺丞锺化民拿库银,说成“筹措”虽然不是很合理,但也不是完全不通。拿库银也是可以认作“筹措”的途径之一的。如果选项作这样陈述--“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多方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才算完全错误。

甲卷“古代诗歌阅读”选诗不合理。

本诗造句怪异,毫无规则可寻。一是“画工如山貌不同”句,无论是把画工比作山还是把画工画的马比作山,都不合适。再说,“画工如山貌不同”按诗歌表意脉络写的应该是别的画工画得不好,但“貌不同”应该是写画得好才对,难道都画的一样才是好吗?二是“一洗万古凡马空”句,关键词“空”字怎么安放怎么理解都不能落实。

尽管诗人的诗歌造句因概括简练的需要可以有各种个性化造句的自由,但流于怪异就不适合作高考阅读材料了。

甲卷第8题: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该选项命制不合理。

第一,设问不合理。“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一问,可以有三种理解:其一,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方法是什么。其二,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的原因是什么。其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含义是什么。考生究竟要回答哪一种呢?实在让考生无从下笔。

第二,问与答的联系简单直白,无法作简要分析,也不具有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难度。考生面对本题的设问,完全可以这样回答: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答:九重真龙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答:惨淡经营。

这算什么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你叫考生怎样“简单分析”?

甲卷第10题(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该题命制不合理。

这题作为理解性默写题,对理解内容的表述模糊宽泛,可填写多个答案。

答案一: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这是试卷给出的答案)

答案二: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缦”就含有美丽的意思)

由于“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一句后面是逗号,句意断开不明显,以至答案二比答案一更准确。

乙卷第8题: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本题答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正确的理解应是: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

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诗的一、二两句是破题“望”汉江,写汉江的宏大与形态;三、四两句则是“想”汉江的过去,溃堤泛滥,浊浪如山,冲毁了中原。这四句诗写出了汉江的狂傲不羁,为害中原的灾难景象,暗示江中有“任公子”垂钓的巨鱼为害。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溃”“豁”的含义,才能落实“三吴不足观”的论断,才能和“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构成对比。

正确的答案是:前四句写汉江迂回万里、支流众多、水流浩大、江水溃堤、泛滥中原的灾难景象,暗示六朝灭亡前后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国家分裂的惨淡局面,和下文写江水平稳流淌,国家统一,国运昌盛形成对比,突出诗歌主旨,为颂扬唐朝圣功做铺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甲卷第11题第(1)小题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这个选项没有错误。

参考答案说是“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错,这是没道理的。第一,主人公“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一句,如果语境中没有明确的否定,肯定包含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话是人的特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能和人割裂开来。第二,恰恰相反,语境中倒是有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其人喜爱的注脚:“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这段文字就是对“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一句的诠释,表达的就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其人的喜爱之情。

倒是该项在语言表述上有逻辑错误。从语义逻辑上看,“话中有话”是该项的总起,是观点,而后面的“既……又……”这个并列复句是对“话中有话”的解说,但是,“既……”句是对“话中有话”解说,“又……”句却不是。像这样的语法错误是不应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

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该题命制不合理。

该题出题太简单,不具备高考小说阅读题的难度,不具可考性。

在文中,作者通过男主人公的“想”,对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有直接地全面概括--“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考生可以直接抄答案。

乙卷第11题第(1)小题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该选项是一个错误的选项。

该选项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错误。

本文的叙事背景是煤炭公司征地,而不是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谈判,换句话说,本文的叙事背景是我国在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土地的失去,而不是农民对卖地的“高价”追求(或者说对金钱的追求)。六安爷的“个人感受”是对土地对农耕生活的不舍,“时代的变化”是工业化对农耕生活的蚕食。

丙卷第11题第(1)小题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该选项命制不合理。

该选项的错误点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的分析结论,它的不合理有两点:第一,是不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读者无法判断,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第二,这种“无中生有”太离谱,到了可笑的程度,考生不用思考就能够洞悉出题者的阴谋,这不是考试,就是一个玩笑。

丙卷第11题第(1)小题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该选项应该是正确的。

作者之所以写这个细节,就是为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做注脚。没有这个注脚,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就是个神经病,有迫害妄想症。有了这个注脚,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才有了现实意义。至于是否“经常发生”,考生是无法判断的,只有现实作证;可是小说是虚构的,这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迷。

丙卷第11题第(1)小题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该选项命制不合理。

该选项不合理有两点:第一,“伦理观念”和“诚信意识”概念有交叉。第二,“伦理观念”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对考生来说过于深奥,不如换成“道德观念”合式。

丙卷第11题第(4)小题: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该题命制不合理。

先看参考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从本题的参考答案看,考生是要从法律的角度以法律知识为准绳来回答此题的,文本只是命题的一个由头,那么,该题作为小说阅读分量最重的一题,答题竟然和文本的理解关系不大甚至无关,显然和小说的阅读考试目标相悖。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甲卷第12题第(1)小题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该选项是恰当的。

据有关分析,说“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一句中的“高明”有问题,属无中生有。文本中的原句是“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字面上是没有“高明”一词,但句中暗含了“高明”之意。“高明”与否,是相比较而言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客观尺度。既然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而其他老师没有,那么,武崇林相较上海交大的其他数学老师,对吴文俊来说,就是高明的。

乙卷第12题第(1)小题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该选项是正确的。

该选项唯一可出错的就是“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一句,但是它没有错。第一,“重要转折”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第二,这句关涉的文中原句是“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部分文字说到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他的小说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创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二件,心理上有了重大转变,有了专业作家的自信--“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第三件,因为《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加入了文学创作的专业组织--中国作家协会,有了作家名头。难道这三件大事,还不能认为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大转折”吗?而文本恰恰是事事都在写转折。

乙卷第12题第(1)小题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该选项是正确的。

何为“生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经历。如舞台生涯、体育生涯。”指的是人的社会生活部分。陈忠实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对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作为生活经历,在被社会认可度上来讲,还真是一帆风顺。至于他在创作风格上的一次次“剥离”,一次次蜕变,与“生涯”无关。况且,出题者也是把“生涯”的理解限制在生活经历的层面--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说的就是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种种赞誉,取得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功,是与他在文学创作风格上的艰难蜕变无涉的。

丙卷第12题第(1)小题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该选项命制不合理。

据有关解析,该选项错误,《音学五书》不是在旅途中所著。阅读理解题,判断其正确与否,不应该依据考生对传主的知识储备,而应该依据阅读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该题所涉及的阅读材料,是这样说的:

“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先说总体,行路远,读书多--“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无所不读。再说局部,将搜集到的无数资料中的一种--“地理文献资料”编成了两本书:《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这样的行文,这样的措辞,仿佛就在明确地告诉读者,《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并非完全列举。加上阅读材料中又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传主的游历时限,似乎他后面的大半生都在游历中,从出行始,直至终老;《日知录》成书历时长久,是游历中写成或不是在游历中写成,语焉不详,更让人无法判断传主在游历中写成了哪些书,仿佛他的著作都是在游历中写成的。

该选项之所以命制不合理,就是因为不能让考生在阅读材料中获得信息对选项作正误判断,只能依据对传主的知识储备。《音学五书》是否是在游历中所著,仅凭阅读材料考生是无法判断出来的,甚至连《日知录》都不能。

丙卷第12题第(4)小题: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该题命制不合理。

其一,这个题目的命制,只是把顾炎武的话当作一个命题的由头,偏离了传记阅读考试的根本--对阅读材料尤其是对传主的把握。从语言陈述来看,第一句“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核心是“后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从传主身上做了第一次剥离,由传主的话变成后人的话。第二句“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相关知识”一说,语意从传主身上做了第二次剥离,向阅读材料之外延伸。第三句“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落脚于谈对后人归纳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说的看法,语意从传主身上做了第三次剥离,所谈的看法差不多就可以和传主无关了。

其二,这个题目毫无考试性更无探究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早已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中广泛流传成为真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积淀为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要考生谈对这句话的看法,除了人云亦云,别无其他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甲卷第14题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这个选项没有语病。

有关解析说,“自从……以来”这个结构里面,“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句的主语是“东方红一号”,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句却暗换主语为“我国”,故错。这个解析是错误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一句主语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个主谓结构作谓语。所以,“成为”一句就不存在暗换主语的问题,是承前省略主语。

丙卷第13题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该材料命制不合理。

这句是考试成语“按图索骥”的使用,但出题者在造句的时候却造了一个病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一句中,“一举”和“全都”重复。用病句来考试成语,虽然不影响考生答题,但却影响试卷的质量。

丙卷第14题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该选项不是病句。

据有关解析,该项的语病是定语“历时三年”语序不当,它应该放在“开展”之后直接修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这是把“历时三年”也当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定语看待。但在句中,“历时三年”并不是定语,而是放在“开展”之前做“开展”的状语,然后“历时三年开展的”这个偏正结构整体做“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定语,用多长的时间“开展”的一项什么活动,是完全可通的。没有了两个定语,就不存在定语顺序不当的问题。

至于作文命题,举国上下,议论颇多,在此不再赘述。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篇5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分别时的凄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因年老色衰被商人遗弃的凄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的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4、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写“苦雨”的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

5、“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6、《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之句;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说由秦入蜀难行,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屈原《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述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对保国安邦有雄才大略及有建树的人才的缅怀与期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生功业无成,抱负难以实现的慨叹。

9、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夸张、衬托手法借写歌舞冷暖,衬托阿房宫宽广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 1

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以“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苏轼《赤壁赋》中通过比喻手法描绘音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赤壁美景,表达超然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人生短暂与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曹操在《短歌行》中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甫在《登高》中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无奈的低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劝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悲叹,“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蜀道难》中写了蜀道的艰险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以“悲鸟、子规”的啼叫写出了蜀道的凄凉景象。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不取身外之物。

14、诗经•氓》中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二句:“。”

15、荀子在“学与思”上认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则认为“。”

16、很少有人天赋异禀,那些能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人。生活中不是缺少成功的机遇,弥足珍贵的是能否利用外物。所以荀子在《劝学》中总结说“,”。

17、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18、出师表》一文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两句是:“。

19、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0、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式,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一句是:“,”。

21、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22、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两句话,范希文即范仲淹。“两字”指忧乐二字。《岳阳楼记》中“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23、《论语》中,孔子强调无论是遇到比自己贤能还是不如自己贤能的人,都要学习和反省的两句话是“。”

24、《劝学》中“,”说明了总在思考也不如学习一会儿的道理。

25、屈原在《离骚》中表白自己坚持真理,且为之蹈死而不悔的两句是“、。”

26、《赤壁斌》中苏轼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笛声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杜甫在《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大自然对泰山的有情,将神奇秀丽聚集于它,并且极写泰山之高。

28、《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

2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30、王维《使至塞上》中让读者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美。

31、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唐朝诗人王维有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传诵。人们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的诗句“,”表达的意思与之相同。

33、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强调只要内心世界超脱了世俗,就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感觉是身处僻壤的名句是“ ? ”。

34、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酒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

。”

3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两句来表明自己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是欣赏此间的山光水色。

3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的两句是“,”。

3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38、《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形的句子是。

39、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了秦国开发蜀地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40、陆游《游山西村》中,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的名句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

42、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两句。

4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44、老师犹如春蚕,毕生吐丝,至死方休;老师又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无怨无悔。现在,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来歌颂老师的这种精神。

45、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46、《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47、《阿房宫赋》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48、《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4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50、《逍遥游》里庄子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为了突出鹏鸟的形象,将夸张用到了极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52、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一文中借用的《齐谐》对鹏鸟的描述:“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5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5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55、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6、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57、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 4

发出《琵琶行》中“,”的感喟。

58、《劝学》中的“,”,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0、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6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6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6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6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6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6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68、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69、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7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71、《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的高兴心理的诗句是“。” 72、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73、杜牧的《泊秦淮》以曲笔深沉地表达了晚唐诗人对时事的忧虑,“,”,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74、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5

“。。”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75、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76、曹操《短歌行》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77、《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78、《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79、《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80、《赤壁赋》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81、《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82、《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83、《蜀道难》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84、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

8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8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8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

88、人们常借《马说》一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8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9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9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9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9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的诗句:“ ,。” 94、连赞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示:“。”

95、《观刈麦》中诗中侧面描写农民繁忙辛苦,写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

9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9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98、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的诗句:“。”

9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10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10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102、《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103、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104、《蒹葭》中被后人反复引用传唱表达对心中思慕人的遥不可及的诗句是:“。”

10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夜雨寄北》中作者想象回家后与亲人团聚共叙衷肠的句子是:“。”

107、《天净沙 秋思》中“,”三句勾画出一幅凄凉幽寂的秋野独行图,侧面烘托出旅人浓浓的哀情愁绪。

108、《观沧海》中诗人通过浪漫的想象和夸张表现大海蕴涵着吞吐万物的壮阔景物的诗句是:“,。”

109、王安石在《登飞来峰》通过写景反映出诗人当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狂傲的性格的句子是:“。” 110、126、《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7

“。”

11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112、《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11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抒写全体将士心愿,表现出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的诗句是:“。”

白居易《观刈麦》中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寓意的句子是:“。” 115、《钱塘湖春行》中以禽鸟的活跃来突出春意盎然的诗句是:“。” 116、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

117、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118、杜牧在《阿房宫赋》指斥秦最高统治者搜刮财宝分厘不放、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疑问名句是:“,?”

119、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的句子是:“。”

120、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121、曹操在《观沧海》中用秋风和海波写出苍凉壮阔的大海美景的句子是:“。”

12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12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124、《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着装与打猎气势的语句:“。” 12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126、《雁门太守行》中运用色彩鲜明的对比意象,表明爱憎分明的情感的句子是:“。”

127、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

128、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

129、诸葛亮在《出师表》指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 130、郦道元在《三峡》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131、《三峡》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 8

“。”

132、《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133、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134、119、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13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

136、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137、《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138、《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13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

140、《陋室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141、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142、《爱莲说》中 “,”一句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143、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144、今年六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日”的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145、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146、《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14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 148、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这两句就是佐证。

149、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150、《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15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52、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153、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借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2、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 9

曲主旨的句子是:“。”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9、《钱塘湖春行》写诗人完全陶醉,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10、《已亥杂诗》以落花为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的句子:“。”

11、“勿以善小而不无”,只要积累就有大收获。“圣心”的获得,也是从小处积累得来,故荀子在《劝学》中说:“。”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习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荀子在《劝学》中就有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15、《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16、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17、《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18、《醉翁亭记》里“醉翁”之号的由来是什么?:“,”。

19、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高考作文开头: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0、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21、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23、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24、《曹刿论战》一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2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6、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2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6个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28、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说。范仲淹也曾在《岳阳楼记》中描述过它的浩渺无垠,他写道:“。”

29、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借鸟欢鱼跃来写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30、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宠辱不惊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云卷云舒”,语句简单而内蕴丰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有类似表达,是:“。”

3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32、《行路难》中李白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3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3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的句子:“。”

35、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5、写出趣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6、《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来洁去还洁清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梦”,是温馨的怀想,是美好的期盼。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用“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希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8、《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9、范仲淹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政绩评价为:“。”

10、刘禹锡《陋室铭“。”两句体现了陋室主人居住环境的清幽。

11、《劝学》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的句子:“,。”

12、韩愈在《师说》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卓越见解:“。”

13、韩愈在《师说》点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的句子:“。”

14、“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在《劝学》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的句子:“。”

15、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

16、《劝学》中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7、荀子在《劝学》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18、《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1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20、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2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2、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 12

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2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马说》里谈及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6、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篇6

(三)全国课标卷

[按]2011年,全国共十七个高考作文题,都比较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课标(实验)”所提出的“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生活空间,其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命题,让考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表达真情实感。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为靠近这个理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和成效卓著的尝试。考场作文的真谛是“据题发挥”。只要考生严格审题,充分认识题目中的启发、鼓励因素,就能透过一个个题目的窗口,看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在熟悉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题白纸黑字,容不得任何主观臆断。我们要很好地体会命题人落实“课标(实验)”的良苦用心。

从今天起,我们逐次解析这十七个作文题目,试图用“作文思维观”突破“作文常识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全国课标卷·琼、宁、陕、吉、黑、新、晋、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材料第一段谈到“中国崛起”作为新世纪的最大新闻,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第二段列举了中国巨大变化中,网民评选得票率最高的“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

题目要求明确划定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是“中国的这些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

“这些变化”,可以是宏观的谈“中国崛起”,谈“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也可以具体谈“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六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当然也可以谈六个方面之外的其它方面,例如,贫富不均、收入不公、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社会服务、能效环境、体制改革、城市交通拥堵、教育,等等,反思这些方面的相对滞后给“中国崛起”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的阻滞作用——这些也都是题目所要求的“中国的这些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它们转化为中国未来“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中国的崛起”才能更坚实,更为世界关注和称道。

题目还为考生“以小见大”地选材、立意和“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做出了鲜明提示:“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我们就生活在中国新世纪的巨大航船上,考生无时无刻不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崛起”。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无不与“中国崛起”息息相关。城市、乡村、街道、商店、景点、家庭、学校、一门课程、一堂课程、一位老师、一位同学,乃至高考,乃至面前的语文试题,乃至正在构思写作的这个作文题目,都可以是选材的空间。你喜欢足球吗?那就谈足球;你喜欢唱歌吗?那就谈唱歌;你熟悉李白吗?那就写李白;你熟悉牛顿吗?那就写牛顿;你热心公益事业吗?那就写志愿者的经历;你热心文物集邮吗?那就写自己的收藏——我们都是在“中国崛起”这个大环境中喜欢、熟悉、热心于这些人物和事物的。只要作文可以反映“中国的这些变化”,可以精彩演绎“中国的这些变化”。至于写法,议论行,记叙行,抒情行,说明行,小说、戏剧、曲艺、诗歌也行,只要你熟悉这些体裁样式,只要你能写好。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篇7

本文拟就2008~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卷的命题立意、考查内容、考试情况、考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等做深入的分析, 以便从中探索规律、得到启示, 进而有效地搞好复习备考工作。

一、考试情况简介

注:听力部分不参与全卷统计, 全卷总分为120分。

从表1可以看出, 最近两年试题的整体难度增加, 主要是客观题难度增加。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整套试题的搭配比例适中 (含书面表达, 但不含听力) , 基本上符合考试说明中提到的易、中、难题的比例搭配3∶5∶2。

注:容易题 (难度系数0.70以上) 、中等题 (难度系数0.50~0.69) 、难题 (难度系数0.01~0.49) 。

二、试卷总体评价

试题的命制体现了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的原则, 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试题题量适中、梯度明显、难易适当、题型结构相对稳定, 试题注重双基、突出语篇、强调应用、体现学科素养和能力立意。试题重点突出、考点明确、选材丰富、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及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能够较好地考查出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能够较好地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并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试卷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基于课标和考纲, 以能力立意为核心。

2.保持基本稳定, 在稳定中求发展和创新。

3.立足“双基”, 注重能力, 突出应用理念。

4.内容紧跟时代, 贴近生活, 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5.重视能力和交际始终是考查重点。

6.阅读部分一直保持较大的阅读量。

7.关注测试内容的教育意义, 关注考生的思维能力。

2008~2010年, 试题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2011~2012年它在延续了以往试题命制的原则和选题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改进。2011~2012年的全国新课标卷变化较大的是:

1.题型和命题形式的变化:阅读理解分为两节, 增加了“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理解题, 短文改错在命题形式和答题要求上与往年不同。

2.更加突出能力立意:阅读理解部分的事实细节题减少, 推理判断题的数量居高不下, 增加了难度较大的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题目。短文改错的难度居高不下, 2012年的短文改错是近五年来难度最大的题型, 对考生校验语篇中语言知识错误的能力要求提高。

3.融文化意识的考查于阅读之中:尤其在2012年的完形填空中, 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考生文化意识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命题分析及答题情况

(一) 听力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考查内容】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的能力、获取具体事实细节的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等。所选语言材料难易适度, 语速适中, 符合多数地区听力教学的实际水平。话题均为考生熟悉的情景和内容, 涉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 2011年听力内容涉及戏剧评论、问路、约会、行程安排、约请看电影、生日聚会、旅途见闻、城市介绍、“三手烟”的危害和生活与梦等。2012年听力内容涉及就餐、感恩节安排、周末旅行计划、在图书馆借书、相约看电影、调换商品、访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由来等。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听力的难度系数在0.29~0.39之间, 平均分在8.74~15.89之间, 整体上属于难题。

【答题情况】

该部分有一半以上题目的得分率在30%以下, 做得最好的题目的得分率也只有40%。原因是听力成绩未计入总分。

【存在问题】

1.多数考生不重视, 不认真答题。

2.不听录音内容随意选择或胡乱选择。

3.还有12.67%左右的考生放弃不做。

【备考启示】

1.一定要改变观念, 着眼于考生今后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切不可因为目前听力成绩算作参考分而忽视听力、冷淡听力或放弃听力训练。

2.应将听力教学纳入常规教学之中, 正确引导考生对待听力。在地区和学校的大型考试中保留听力内容, 并将听力成绩计入总分。

(二) 单项填空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 主要考查考纲要求的语法基础知识、词义理解、词组搭配、习惯用法以及交际用语等, 突出综合性和语境化特征。

试题情景创设真实自然, 贴近考生日常生活, 考点明确具体, 凸现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考查内容】

该部分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冠词、代词、形容词或副词、连词、介词或介词短语、短语动词或动词辨析、情态动词、虚拟语气、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交际用语、固定句型、惯用法和倒装等。考点覆盖面广, 重点突出, 所考语法和词汇知识绝大多数都未超出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语法项目和词汇表的范围。下面, 按照考查项目频率的高低对该部分做一归纳:

1.动词时态和语态:每年都考查2~3题, 占16%。重点考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进行时等, 被动语态考查的频率不高, 例如, 2011、2012年均未考查。考查时态时, 侧重易混时态的用法比较。语态侧重考查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对比, 检测考生能否准确判断主语与谓语之间的主、被动关系。

2.从句:每年都考查两个题, 占16%。重点考查时间 (while, unless) 、条件 (as long as) 、让步状语从句 (whatever, as, although)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which, whose, “none of+whom”) 、宾语从句 (where, whoever) 、主语从句 (what) 等的引导词, 尤其侧重对状语从句的考查。

3.动词和短语动词辨析:每年都考查1~2题, 往往各考查一组, 占12%。重点考查不同词义的 (短语) 动词在句中的正确理解与应用。例如, 近五年考查的动词词义辨析有5组:cover, reach, play和last, draw, strike, rush和push, carry, deliver, press和pack, disappear, fall, fail和damage, persuade, promise, invite和support;考查的短语动词词义辨析有4组:set out, take over, take up和set up, get along, get on, get to和get through, come up with, put up with, turn to和stick to, put out, put down, put away和put together。

4.交际用语:每年都考查1~2题, 占12%。重点考查以下语境中的交际用语:“同意” (I'd like to, Why not) 、“拒绝” (No, thanks, I'm afraid not) 、“原谅” (Never mind) 、“否定” (Not really) 、“猜测” (I think) 、“判断与评价” (You should know) 、“态度” (I don't mind) 等。

5.非谓语动词:每年考查1~2题, 占10.67%。重点考查不定式作状语、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作定语、状语等, 同时也考查“when+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用于独立主格结构中, 尤其侧重考查不定式作状语。

6.形容词或副词:每年考查1~2题, 占8%。重点考查比较级、固定句型 (soas, sothat, half asas) 、惯用法 (so much the better) 等, 同时也考查比较级修饰词的位置, 尤其侧重考查固定句型。

7.代词:几乎每年都考查1题, 占6.67%。重点考查不定代词的用法 (neither, either, the other) 、替代词that的用法 (替代可数或不可数名词) 等, 尤其侧重考不定代词的用法区别。

8.情态动词:几乎每年都考查1题, 占5.33%。重点考查情态动词表示“推测” (can't) 、“应该” (should) 、“遗憾” (should+完成式) 、“必要性” (needn't) 等用法。

9.冠词:几乎每年都考查1题, 占4%。重点考查不定冠词表示泛指、定冠词表示特指、固定短语 (go to the cinema, for a while, with satisfaction) 中的冠词等。

10.介词或介词短语:考查频率不高, 偶尔出现1题, 占4%。重点考查固定短语中介词的搭配 (useas) 、相似介词 (短语) 的词义辨析 (beyond, without, of和in, rather than, other than, more than和better than) 等。

11.连词:考查频率不高, 偶尔出现1题, 占2.67%。重点考查表示转折关系的or和but。

12.倒装:考查频率不高, 偶尔出现1题, 占2.67%。重点考查部分倒装语序, 例如, “Only+状语 (从句) ”、not only置于句首时用部分倒装语序。

另外, 2008~2012年未考查的项目有:名词、数词、主谓一致、强调、省略和间接引语等。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单项填空题的难度系数在0.55~0.69之间, 平均分在8.24~10.36之间, 整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20%、47%、33%, 2009年27%、53%、20%, 2010年53%、47%、0, 2011年26.7%、47%、26.7%, 2012年33.33%、33.33%、33.33%。

【答题情况】

下面是近五年考生在单项填空题方面作答不理想的考点,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2010年全部为中等题和容易题, 没有1个小题的难度超过0.49。近五年单项填空的难题主要集中在动词或短语动词、介词或介词短语的词义辨析、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惯用法等上面。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五年来难度较大的单项填空题若干作一分析:

1.Encourage your children to try new things, but try not to them too hard. (2009年, 第32题)

A.draw B.strike

C.rush D.push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根据语境“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 但不要逼迫或强迫他们”可知该题应选push。push在此意为“to force someone in a determined way to do something they do not want to do” (强迫) 或“to make someone impatient or annoyed by behaving in an unreasonable way” (催促, 逼迫) 。但是, 45.2%的考生误选B, 很可能是误解了前后句的意思所致, 误认为“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事物, 但不要打 (strike) 他们”。或者是没有分清strike和push的不同词义而出错。

2.William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read, for his eyesight was beginning to. (2011年, 第34题)

A.disappear B.fall

C.fail D.damage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15, 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动词fail在此作“ (健康、视力等) 衰退、衰弱 (to become weak) ”解释。但是, 53.02%的考生选B, 主要是没有正确理解fall表示“下降”的意思所致, fall所表示的“下降”的意思是“to decrease in amount, number or strength”。绝大多数考生只知道fail意为“失败, (考试) 不及格”, 不知道它还可表示“ (健康、视力等) 衰退、衰弱”而出错。

3.The result is not very important to us, but if we do win, then so much. (2012年, 第26题)

A.the best B.best

C.better D.the better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0, 考查形容词比较级在习惯用语中的用法。so much the better是惯用语, 意为“那就更好了”。但是, 65.75%的考生选C, 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应用惯用表达法、对句意不甚理解、受思维定式 (much better) 的影响而出错。

4.“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 ”Granny used to say, “because every step.” (2012年, 第23题)

A.has shown B.is showing

C.shows D.showed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动词时态。引语中的话是客观事实或哲理, 应用一般现在时, 不及物动词show在此意为“露出, 显示”。但是, 12.63%的考生误认为强调动作的结果“每一步都已经留下了足迹”而错选A, 35.84%的考生受前面walking的干扰而错选B, 22.63%的考生没有理解句意、受used to say的干扰而错选D。答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懂句意表达的客观事实, 仅从语法角度揣摩用哪个时态更符合语境。

5.It is by no means clear the president can do to end the strike. (2012年, 第24题)

A.how B.which

C.that D.what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33, 考查主语从句的连词。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该句用It作形式主语, 将真正的主语从句后置, 以保持句子结构平衡。该主语从句中, do为及物动词, 其后需要跟宾语, 由此排除A和C。再根据从句的句意“总统能够做什么来结束这场罢工”可知该题选D。但是, 52.16%的考生选C, 主要是受常用固定句型“It is clear that”的干扰、没有看懂从句结构、忽视句意而出错。此外, 考生不理解“by no means” (=not at all) 的意思 (绝不, 一点也不) 也是出错的原因。

【存在问题】

1.缺乏对单词或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能力。

2.对常用单词的词义掌握仅局限于书本, 不能适当地拓展与延伸。

3.做题时思考不够深入, 凭印象或想当然做题。

4.对重点语法项目 (如动词时态、动词辨析等) 的训练不到位。

【备考启示】

1.督促考生加强对固定短语、句子结构、习惯用语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2.训练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义, 尤其是对近义词词义的正确理解 (最好让考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准确理解词义) 。

3.加强考生对常见功能意念项目的理解和应用, 注意日常交际英语的积累与使用。

4.对语法项目的复习要全面, 不留死角, 把握常考点,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例如, 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及动词或短语动词的词义辨析、从句的引导词等。

5.告诫考生做题时一定要看透语境、看懂句子结构、理解句意后再答题。教会考生捕捉句中的隐含信息, 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教会考生分析句子成分, 注意句式变化, 根据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6.语法复习最好多练, 在练习中感悟语法知识, 在练习中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切忌死记硬背语法条文。

7.对于考纲中所列的语法项目的复习要有必要的、适当的延伸和拓展。2011年和2012年的全国新课标卷均有超纲现象 (过去完成进行时、独立主格结构) 。请看下面两个超纲题目:

(1) 2011年第29题, 考查过去完成进行时的用法。

When Alice came to, she did not know how long she there. (答案为A)

A.had been lying B.has been lying

C.was lying D.has lain

(2) 2012年第28题, 考查独立主格结构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The party will be held in the garden, weather. (答案为A)

A.permitting B.to permit

C.permitted D.permit

(三) 完形填空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并运用常用词汇, 同时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理解上下文语境的能力。

试题侧重考查词汇在语篇层面的准确应用, 突出考查考生对语篇、语境和语意的深层理解, 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巧妙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完形填空。

【考查内容】

1.词类对比

上面是2008~2012年完形填空词类考查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 试题重点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各种词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名词32%、形容词15%、副词13%、动词和短语动词37%, 很少考查连词 (2010年考查1题) 和介词 (短语) (2012年考查2题) 。2008~2012年未考查的项目有:冠词、代词、数词和感叹词以及各种语法项目。

2.短文内容

上面是2008~2012年完形填空短文的体裁和具体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短文的体裁大部分是记叙文, 夹叙夹议, 以叙事为主、以议论收尾, 叙述个人生活、工作或学习经历, 最终由故事引出哲理, 读后给人以启迪, 饱含教育意义。不过, 2012年的体裁和题材都有明显变化, 采用了说明文, 考查词语运用知识和文化意识。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完形填空的难度系数在0.50~0.66之间, 平均分在15~19.80之间, 整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15%、60%、25%, 2009年45%、40%、15%, 2010年35%、45%、20%, 2011年15%、35%、50%, 2012年30%、25%、45%。

【答题情况】

下面是近五年考生在完形填空方面作答不理想的题目,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较难的题目集中在对动词、名词在具体语境中词义的正确理解上面。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两年完形填空的部分题目作一分析:

1.2011年完形填空

该部分的得分率在50%以上的题目有10个, 占该大题的50%。但剩下的10个题目的得分率均在49%以下, 都属于难题, 其中有4个题目 (第44、46、48、53题) 的得分率在30%以下。

考生对个别动词、名词和大多数形容词的词义在语境中理解得比较透彻, 但是对5个动词 (trust, marched into, dropped, learned, hear) 、4个名词 (voyage, methods, tool, eye) 和1个形容词 (frightened) 的词义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得不准确或不到位, 出现了得分率低于50%的现象。

He 44 himself, perhaps, as inviting his students to start an exciting 45 into an unknown world invisible to the 46, which can be discovered only through scientific 47.But the seventeen-yearold girl could not accept or even 48 the invitationHe was taking away her only 53 for knowing and was providing her with no substitute.“I remember feeling small and 54, ”the woman says, “and Idid the only thing I could do.I 55 the course that afternoon, and I haven't gone near science since.”

44.A.described B.respected

C.saw D.served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14,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37.03%的考生选A、26.77%的考生选B、22.34%的考生选D。

45.A.voyage B.movement

C.change D.rush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39,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0.19%的考生选B、24.33%的考生选C、16.50%的考生选D。

46.A.professor B.eye

C.knowledge D.light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27,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1.67%的考生选A、55.19%的考生选C、6.36%的考生选D。

47.A.model B.senses

C.spirit D.methods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37,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7.86%的考生选A、43.23%的考生选B、11.71%的考生选C。

48.A.hear B.make

C.present D.refuse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10,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1.15%的考生选B、11.42%的考生选C、67.05%的考生选D。

53.A.task B.tool

C.success D.connection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28,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9.31%的考生选A、27.02%的考生选C、25.15%的考生选D。

54.A.cruel B.proud

C.frightened D.brave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44, 考查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3.11%的考生选A、18.71%的考生选B、13.69%的考生选D。

55.A.dropped B.started

C.passed D.missed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31,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7.94%的考生选B、19.26%的考生选C、31.63%的考生选D。

考生在第44~48题、第53~55题出现连续失误, 主要是因为没有理解短文第三段前半部分和最后一部分的意思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其中, 第44和48题的难度系数是0.14和0.10, 这两个题目均考查常用动词see和hear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词义, 绝大多数考生之所以答错这两个题目完全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所致。

2.2012年完形填空

该部分的得分率在50%以上的题目有11个, 占该大题的55%。但有9个题目的得分率低于50%, 其中有3个题目 (第36、38、50题) 的得分率在30%以下。

考生对形容词和部分名词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较好, 它们的得分率都在70%以上。但是, 考生对3个动词 (mean, following, backing away) 、3个名词 (distance, conversation, coldness) 、两个副词 (louder, much) 和1个介词短语 (on the other hand) 的词义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不准确或不到位, 出现了得分率低于50%的现象。

Body language is the quiet, secret and most powerful language of all!It speaks 36 than words.According to specialists, our bodies send out more messages than we realize.In fact, non-verbal (非言语) communication takes up about 50%of what we really 38.And body langu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we attempt to communicate across cultures.Indeed, what is called body language is so40 a part of us that it's actually often unnoticed.And misunderstandings occur as a result of it.For example, different societies treat the 42, between people differently.Northern Europeans usually do not like having bodily, contact (接触) even with friends, certainly not with strangers.

36.A.straighter B.louder

C.harder D.further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17, 考查副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45.67%的考生选A、19.51%的考生选C、18.02%的考生选D。

38.A.hope B.receive

C.discover D.mean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5.13%的考生选A、45.32%的考生选B、20.37%的考生选C。

40.A.well B.far

C.much D.long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42, 考查副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6.28%的考生选A、31.72%的考生选B、9.61%的考生选D。

42.A.trade B.distance

C.connections D.greetings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32,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0.11%的考生选A、24.56%的考生选C、33.66%的考生选D。

2012年的完形填空更加关注对上下文语义的连贯和前后逻辑关系的一致方面的考查, 考生容易顾此失彼。考生在第36~42题出现了“跳跃式”失误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没有立足整体, 片面理解语境意思, 缺乏连贯性思维。再者, 考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把握不准, 没有在上下文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45.A.in other words

B.on the other hand

C.in a similar way

D.by all means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43, 考查介词短语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16.93%的考生选A、18.66%的考生选C、21.18%的考生选D。

46.A.trouble B.conversation

C.silence D.experiment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45,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33.32%的考生选A、11.65%的考生选C、10.17%的考生选D。

47.A.disturbing B.helping

C.guiding D.following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44, 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2.19%的考生选A、13.09%的考生选B、21.09%的考生选C。

49.A.stepping forward

B.going on

C.backing away

D.coming out

解析:答案为C, 难度系数为0.45, 考查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22.16%的考生选A、23.24%的考生选B、9.98%的考生选D。

50.A.weakness B.carelessness

C.friendliness D.coldness

解析:答案为D, 难度系数为0.29, 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5.36%的考生选A、9.05%的考生选B、56.15%的考生选C。

考生对文章的中间部分理解不透, 找不准所选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线索, 对异域文化背景知识理解不透, 结果在第45~50题之间出现得分率较低的连锁反应现象。

【存在问题】

1.没有读懂上下文语义, 把握不准文章的主线。

2.对选项的词义理解不透。

3.脱离上下文语境, 找不准所选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线索。

4.对某些段落的理解有偏差, 导致出现连续性的错误。

5.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不理解文化背景知识。

【备考启示】

1.告诫考生要立足语篇, 既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 又要兼顾上下文意思的连贯性。

2.训练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会考生掌握寻找语境中线索的技巧, 始终根据上下文中的线索进行完形填空。

3.告诫考生务必将选项置于语境中去理解它们的真正意思, 尤其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4.让考生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了解英语国家简单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 阅读理解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能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考查内容】

该部分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能力, 同时也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学习策略等。

1.题型对比

上面是2008~2012年阅读理解考查题型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出, 各种题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事实细节题占29%、推理判断题占51%、主旨要义题占9%、猜测词义题占8%, 考查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题目在2009和2012年各有1题。在任务型阅读理解中, 隐含考查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能力, 但尚未出现单纯考查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题目。考纲上对阅读理解要求的六种能力中, 有四种能力, 即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 基本上每年都考查, 尤其是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所占比例较大。2008~2012年尚未考查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注: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文章的写作手法、段落的展开与布局等, 命题形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012北京卷)

How is Paragraph 2 mainly developed? (2012重庆卷)

This text is developed by. (2012陕西卷)

2.短文内容

上面是2008~2012年阅读理解的体裁和具体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文章的体裁大多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广告、新闻报道、招聘启事) 、科普文等, 任务型阅读基本上都是说明文。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阅读理解的难度系数在0.62~0.66之间, 平均分在24.92~26.40之间, 整体上属于中等难度。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35%、50%、15%, 2009年40%、40%、20%, 2010年40%、50%、10%, 2011年40%、60%、0, 2012年30%、55%、15%。

【答题情况】

下面是近五年考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作答不理想的题目,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两年阅读理解的部分题目作一分析:

1.2011年阅读理解难度最大的题目

What may happen to restaurants with small tables? (第62题)

A.They may lose some customers.

B.They may start businesses elsewhere.

C.They have to find easy chairs to match the tables.

D.They have to provide enough space for the long-legged.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50, 考查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37.20%的考生选D, 他们只凭推断做题, 没有在文中找到支持该项的依据。

What change has already been made in a hotel in Edinburgh? (第63题)

A.Tall people pay more for larger beds.

B.6'6″bed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6'3″beds.

C.Special rooms are kept for Americans.

D.Guest rooms are standardized.

解析:答案为B, 难度系数为0.50, 考查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13.20%的考生选A、19.12%的考生选C、17.25%的考生选D, 考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没有看清楚文中的具体事实细节。

2.2012年阅读理解难度最大的题目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three minutes”mentio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第66题)

A.A new scene would be filmed.

B.More stars would act in the film.

C.The author would leave the studio.

D.The nex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解析:答案为A, 难度系数为0.38, 考查推理判断的能力。13.62%的考生选B、13.4%的考生选C、35.09%的考生选D, 答错的原因是忽视了上文的意思, 没有正确理解最后一段文意, 尤其是不能对最后一句话“For a full three minutes in our lives we would be experiencing the excitement of being film‘stars'!”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存在问题】

1.对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和要义把握不好。

2.猜测词义的能力不足。

3.对部分事实细节的理解以及推理判断能力欠缺。

【备考启示】

1.强化考纲要求的考生应达到的六种阅读技能, 提高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对于每年都着重考查的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理解主旨和要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以及推断生词的词义等内容, 更要高度重视。对于难度较大的能力要求, 如理解主旨和要义、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 要教会考生必要的阅读技巧, 同时要加大训练量。

2.加强对考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尤其是训练考生的答题技巧。例如, 如何获取文中的具体事实、如何进行推理和判断、如何归纳主旨和要义、如何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如何猜测生词等。指导考生掌握跳读、寻读、略读、细读等技巧, 提高读速。

3.对考生加强快速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速度。近年的阅读理解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容量, 总词量近2000。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 (考试说明建议用35分钟完成, 读速约为57WPM) 完成5篇阅读理解, 必须有速度作保障。因此, 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训练考生在大量的语篇阅读中掌握各种体裁和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 巩固阅读技巧,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尤其是任务型阅读理解题, 要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4.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让考生在大量的语篇中体验英语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欣赏语言的美感、陶冶情操。

(五) 短文改错

【命题立意】

该部分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准确性为总目标, 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 以测试考生发现、判断和纠正短文中错误的能力, 旨在衡量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短文中的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及行文逻辑等, 考生必须在对语篇的上下文理解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

【考查内容】

该部分的选材和内容都比较简单, 往往是一篇考生习作, 体裁多为记叙文。在100多个单词的短文中共设置10个语言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短文中设置的错误都是考生写作中常犯的错误, 考查内容涉及名词的数与所有格、介词和介词短语、连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冠词、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主谓一致、逻辑关系等。

1.错误类型

上面是短文改错错误类型及题量的对比表, 从中可以看出, 三种错误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增加10%、删除10%、修改80%。大多为修改, 增加和删除往往各有一处。

2.具体考点

上面是2008~2012年短文改错具体考查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各种词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名词12%、介词12%、连词14%、动词时态12%、冠词8%、代词16%、形容词8%、非谓语动词8%。考查频率不高的项目是主谓一致 (2011年) 、情态动词 (2009、2012年) 、短语动词 (2012年) 、副词 (2010、2011年) 。2008~2012年未考查的项目有:数词、被动语态、词语辨析、虚拟语气、倒装、强调、省略和间接引语等。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短文改错的难度系数在0.24~0.49之间, 平均分在2.37~4.90之间, 整体上属于难题。该部分易、中、难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10%、40%、50%, 2009年0、20%、80%, 2010年10%、40%、50%, 2011年0、20%、80%, 2012年0、0、100%。

【答题情况】

2008~2012年的短文改错属于难度较大的题型, 得5分以下 (含5分) 的约占62.53%, 得6分以上 (含6分) 的约占32.34%, 得8~10分的约占11.85%, 得满分的约占1.13%。另外, 得0分的考生约占14.67%。

下面是近两年考生在短文改错方面作答不理想的题目, 难度系数在0.01~0.49之间。

注:2008~2010年缺数据。

【难题选析】

现选取近两年短文改错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作一分析:

解析:将buy修改为buying, 难度系数为0.23, 考查现在分词作伴随状语。不少考生没有考虑非谓语动词在此究竟是表示伴随状况还是目的, 结果在buy前增加了to, 即误认为用to buy表示目的。

解析:将luggages修改为luggage, 难度系数为0.30。不少考生弄不清luggage究竟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 结果将句中的It修改为I, 忽视了句型“It feels+adj.+to do”。

解析:将to修改为for, 难度系数为0.12, 考查介词的词义。不少考生将it改为all, 受“That's all.”的干扰所致。还有很多考生在lasted后加for, 认为“长达一段时间”用介词for, 却不知道last后跟时间名词时, 通常不用介词for。

解析:将must修改为could或might, 难度系数为0.13, 考查情态动词。很多考生将out删除, 误认为find out后不能跟宾语从句, 还有不少考生没有弄懂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将Meanwhile修改为However。

【存在问题】

1.不知道依据什么判断、识别错误, 看不懂句子结构, 弄不清词类的句法功能, 缺乏感知语言正误的能力, 找不到错误。

2.抓不住要害, 把本来正确的地方改错, 识别不出真正的错误。

3.虽然找准了错误, 但将错词改为非同根词而改变了句义, 也有很多考生把单词拼错。

4.不用试题规定的指令做题, 采用叙述、画箭头等方式做题, 或在非指定区域内做题。

5.挑错超过10处, 有些考生在一句中纠错3处或更多。

【备考启示】

1.训练考生以语篇为整体、以句子为单位, 从词法、句法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来诊断错误。

2.训练考生从语法着手、兼顾行文逻辑改错, 尤其要从整体上把握短文的时态和语态, 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常用介词的用法, 弄清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还要弄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告诫考生不要随意改变词义, 除了行文逻辑出错以外, 所改错误大多数是在同根词上作修改。

4.训练考生规范答题, 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做题。例如, 改错标示要正确, 书写单词要工整、清晰, 坚持做到一一对应, 识错、纠错数量要合乎题目要求。

(六) 书面表达

【命题立意】

该部分要求考生能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准确运用语法知识, 使用一定的词汇和句型, 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 表达自己的意思。考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 要注意内容要点的完整、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考查内容】

上面是2008~2012年书面表达的情景材料、体裁和具体考查内容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 常见的五种书面表达情景材料中, 连续五年都采用了文字提示的形式, 其他形式如图画、图形、表格和开放或半开放的情景尚未出现。这五年间, 全部采用了应用文的体裁, 尤其是书信居多, 其他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 (半) 开放作文尚未考查。

【考试情况】

2008~2012年, 书面表达的难度系数在0.44~0.49之间, 平均分在11.08~12.31之间, 整体上属于难题。近五年的书面表达属于难度较大的题型, 难度系数都在0.49以下, 近四年的难度基本持平。

【答题情况】

多数考生的书面表达属于第三、四档, 占60.73%。高分书面表达所占比例非常小, 第五档仅占4.31%。另外, 得0分的考生占4.92%, 未达到平均分 (11.82分) 的占34.25%。这表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考生的书面表达水平亟待提高。

【存在问题】

在阅卷中, 发现第三、四档书面表达中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二档中的问题则更多, 现归纳如下:

1.审题不够仔细, 有遗漏要点现象, 篇章组织能力欠缺, 文章结构欠合理, 重点与次重点内容均衡泼墨。

2.语言基本知识薄弱, 语法错误较多, 词语、句型使用不当, 表达转义或不到位, 常用单词拼写错误较多。

3.语言运用能力欠缺, 语法错误随处可见。例如, 时态、语态概念模糊不清, 常用时态、语态的结构不正确, 区分不开谓语与非谓语动词, 主谓一致错误较多, 不能正确使用合适的介词或介词短语等。

4.对句子的概念模糊不清, 句子结构残缺不全, 句意不完整, 不能正确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对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掌握不熟练, 对并列句和复合句的概念模糊不清, 不知道其结构特点。

5.汉语式英语屡见不鲜, 表达不得体或不符合习惯, 令人费解。

6.过于注重书面语言, 刻意追求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和句式, 脱离真实生活情境。

【备考启示】

1.将词汇、短语、句型学习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经常训练考生进行笔头翻译练习。

2.教会考生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能用简单句进行书面表达, 进而逐步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结构以提升表达的档次。

3.将语法学习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使考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见时态和被动语态, 掌握主谓一致的原则,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而避免词性混淆错误等。

4.将书面表达与短文改错结合起来, 使考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5.训练考生写作时, 要注意训练考生如何组织篇章结构、如何依据要点组织表达内容、如何兼顾使用简单句和复杂句式等。训练以限时训练为主, 练后要及时批改、讲评, 讲评要侧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不要只局限于语法和词语的纠错。

6.促使考生背诵一些常见文体的优秀书面表达范文, 揣摩其表达技巧, 多进行仿写训练, 掌握一定的表达套路。

总之, 只有对照课标和考纲对新课标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特点、情景材料、考查内容、考查重点、考生答题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透彻, 才能在复习备考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高质高效。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 篇8

一、 2012年-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化学反应原理大题考点分布

三年来,化学反应原理大题依据“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考纲要求进行命题。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时代性和实用性,彰显了化学的价值。2012年(27题)以“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的光气合成”为载体,2013年(28题)以“新型能源二甲醚的合成”为线索,2014年(28题)则以“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乙醇的合成”为素材。考查到的主要内容有化学反应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等内容。具体考点为:

①化学方程式书写、②盖斯定律应用、③信息条件下化学方程式书写、④平衡常数计算及应用、⑤速率及影响速率因素大小比较、⑥勒夏特列原理应用、⑦电池电极反应及计算、⑧工艺比较等。每一年对以上考点考查的方向及频率略有差别。具体情况见图1(数字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为考点序号,下同)。

由图1比较分析可知,2012年化学反应原理大题涉及到的考点有6个,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⑥。其中①②③⑥考点出现的频次为一次,速率及影响速率因素大小比较出现的频次为三次,平衡常数计算及应用出现的频次为两次。2013年考点较为集中,重点考查方程式书写、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电池电极反应及计算,出现的频次皆为三次,占试题考点数的90%。

2014年考点共五个,分别为②③④⑥⑧。考点分布较为均匀,重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出现频次为3次。

二、2012年-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命题特点

1.考点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稳、变、新”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对于同一类型的试题,命题者都会删减某些考点,引入新的考点,在传承中求变求新。2012年-2014年化学反应原理试题考点关系见图2。

从考点关系情况来看,三年都考查到了盖斯定律应用和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盖斯定律应用主要考查的视角为计算热效应(2012年)或书写信息条件下的热化学方程式(2013年)或求陌生反应的焓变(2014年)等。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的考查手法则相对较灵活,2012年为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来比较温度的大小;2013年则是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过程分析。如“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Ⅳ)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2014年整合了2012年和2013年有关勒夏特列原理考查方式。既有压强大小的判断,又有分析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所采取的措施。

从相邻两年考点关系看,2012年有6个考点,而2013年只涉及到4个考点。其中相同的考点为①②⑥。2013年在2012年的基础上减少3个考点,新增“电池电极反应及计算”。2014年重现了2012年和2013年中的4个考点,新增了“工艺比较”。

2.植入新知识,突出考查考生重组信息的能力

考纲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其中“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排在第一位。纵观近三年来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它主要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2012年-2014年化学反应原理大题中的新信息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化学反应原理大题都植入一些新知识,信息呈现方式有文字描述、坐标图和定义等。解答形式为书写信息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求焓变及热效应、根据给出的定义进行相关计算,依据坐标图分析解答等。在试题中植入新知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测试考生重组信息的能力。

3.隐藏部分信息,提升设问难度

化学反应原理形成是一个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因此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必须依赖试题的载体,运用抽象思维与概括思维,对试题信息进行筛选、重组、整合,然后输出原理。命题者若将部分信息隐藏起来,试题的难度便会陡然增加。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具备灵活的思维,还要有扎实的基础。

2012年化学原理大题中的第(2)问:“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计算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该问主要是考查教材新增内容盖斯定律。从江西省的阅卷数据看(下同),考生的正确率为1.4%。正确率如此之低,一方面说明考生不会灵活运用盖斯定律解决相关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此问隐藏了人教版《选修2》中的“一碳化学”和“高温重整”关键内容。很多考生将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生成的产物写成了CO和H2O,而不是CO和H2。

2013年化学反应原理题第(1)问:书写“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的化学方程式?”,当年该问的零分率为79%。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告之铝土矿中还含有Fe2O3、Ga2O3、CaO、MgO、SiO2等杂质。该问意图是考查工业制铝的工艺流程,属于知识再现型问题。但因隐藏铝土矿所含杂质的信息,难度系数仅为0.082。同样该题的第(5)问:“列式计算能量密度?”,此问目的是测试学生即学即用能力。虽然能量密度以定义的形式给出,但是缺少法拉第常数或电子的电量,当年整个江西省仅有78人答对此问。

2014年化学反应原理大题第(2)问:“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此问的参考答案为“污染小、腐蚀小”。很多考生回答了“无需催化剂”或“产品利用率高”或“无副产物”等。间接水合法制乙醇的副产物主要是乙醚。其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乙烯的转化率高。其缺点是生产流程长、浓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而直接水合法制乙醇的副产物除乙醚外,还有乙醛、丁烯、丁醇及乙烯聚合物等。其优点是直接合成乙醇,生产流程短、以固体酸(磷酸)作催化剂,减少对设备腐蚀。其缺点是乙烯的转化率低。由于试题缺少以上两工艺优缺点的关键信息,仅给出两工艺的原理,考生要正确回答此问,多少要凭点运气。这是导致此问得分率极低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2012年-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反应原理大题选材上体现浓浓的化学价值观,试题在稳定中求变求新,既考查考生应用化学原理解答新情景的能力,也注重考查他们的基本知识及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试题创新地植入某些新知识,测试考生的学习潜能。通过隐藏部分信息,提升试卷的区分度。

上一篇:日记作文初二700字下一篇:学习韩语最快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