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工作总结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级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特级教师工作总结 篇1

这一年,我担任一个重点班和一个普通班的数学课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年级主任一职。工作重,任务繁,但我乐此不疲。我努力做到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并重,管理工作为主,教学工作不放松。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德立身,身正为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比别的人更加严格在师德上要求自己。我总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政治学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之外,我总是尽己所能回报学校,回馈社会。2011年,在市高三教学研讨会上,我做“×××××××××”示范观摩课,并获证书。我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专家团去×××、×××给教师作暑期培训,并经常参加××市统考命题工作。

二、学无止境,能者为师

特级教师是荣誉,更是一种鞭策。教师只有始终处在学习状态,才能不落后,才能不断发展。为此,我坚持不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年来,我反复观看《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光盘(共24张),并针对数学专业自学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1-20集),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学校多次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讲课,每次我都认真听讲,虚心求教。平日,一有空,我就翻看××××××书,同时关注国内外有关教育教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一年来,我已累积了上万字的学习笔记。

作为对自己才能的肯定,2012年,我被选任××市教育学会第×届理事会理事。同时,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总负责人。

三、以勤为径,忠诚履职

1.脑勤多思,做好年级管理工作。作为年级组的管理者,首先我致力于打造了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年级组。在我们组,老教师乐教,骨干老师肯教,青年教师爱学爱教。全组人员团结互助,人心合一,优秀的组风日益彰显。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我做了“数学学习方法漫谈”讲座。并开展了“学困生励志及家长大会”,“人生规划”讲座等有针对性的活动。

2.勤谈勤批,自压担子。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差异大,上课不能一视同仁。我通过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因工作忙而放松批改,只要条件许可,尽可能去面批,做到因人施教。

3.腿勤多听,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这一年,我担任×××、×××、×××三位青年教师的导师。每周我都听他们每个人1-2节课,并做好详细的听课笔记,在课下给予他们全方位的指导和评价。除此之外,不属于我指导的年轻教师,只有有空,我就会听课,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四、功不负人,成绩喜人

付出就有回报。在教学上,我所带的两年班级,成绩始终处在同类班级的前列,2011年,在学生的评教评学中,我的优秀率为100%。教育科研方面,我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已顺利结题,证书已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一文,并获优秀论文×等奖。同时主持编写了《×××××》《××××××》等书。我所指导的×××、××××、×××等三位教师教学成绩突出,受到各级各类表扬,×××还被评为教师节模范。

五、洁身自好、廉洁从教

教师,就要一身正气,廉洁从教。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期望性和社会瞩目性。教师不仅被赋予了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且被赋予了倡化社会文明风尚的示范角色和引导角色,廉洁从教的行为因此便显得格外重要。我不断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重。我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号召全组人员拒绝“有偿家教”、拒绝“家长馈赠”。同时坚决做到:不向学生摊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不要求家长为自己说情、办事,不做任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行为经得起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特级教师工作总结 篇2

一、我们对“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理解

“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培养名师的基地;是展示特级教师的舞台;是造就优秀教师团队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们对“李煜特级教师工作坊”建设进行了如下设计。

二、我们对“特级教师工作坊”建设的设计

1. 指导思想。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

2. 工作原则。

遵循“五原则”: (1) 针对性原则。聚焦教师研训, 聚焦课堂教学。 (2) 共享性原则。以同伴互助为主要活动方式, 合作共研, 融合共享。 (3) 创造性原则。发挥创新精神,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坊”工作。 (4) 层次性原则。针对中年、青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级别教师发展的需要, 实施分级研训、分层指导。 (5) 实效性原则。拒绝浮躁和功利, 植根于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 躬身于教师日常的教育实践, 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使教师的个人提高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3. 团队组成。

对于工作坊的团队组成, 我们有这样的思考: (1) 便于集中研修。工作坊成员由桂林市中学化学教师组成。 (2) 成员有广泛性。来自桂林市不同地域中学 (市区、县域) 、不同层级中学 (生源优良、生源薄弱) 、不同学段 (初、高中) 、不同年龄 (26岁—48岁) 、不同职称 (中学二级—中学高级) 的化学教师。成员结构的梯度化是影响团队活力的重要因素。 (3) 便于主持人和参与者“一对一”研修。 (4) 能够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工作坊成员应该是有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和合作精神的, 有影响、有实力, 能以沉静的心态研究教学的化学骨干教师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化学教师。 (5) 能够得到专家的及时引领。因此, 我们特聘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都博士担任指导者。

4. 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共研, 达到三个目标。

目标一: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态度、专业追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能在原有层级上得到发展, 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从而助推桂林市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的成长。团队成员具体的个人发展目标是:

主持人:以“专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帮扶者和参与者:成熟型骨干教师以“研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青年教师以“骨干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目标二:探索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 从而带动桂林市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标三:探索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为即将开始的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积累有效的教师培训经验。

5. 运行机制。

(1) 实行“带徒制”。主持人全程带教, 引领团队成员共同学习、研究和实践。 (2) 实行“带题研究制”。集体共研一个主课题, 团队成员围绕工作坊的研究主课题, 再结合自身教学需求, 自定研究微课题。 (3) 实行“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培养模式。即针对具体课例进行主题研讨, 再围绕课例和主题研讨进行小型培训, 使“研中有训、训中有研”。 (4) 实行自主研修为主, 定期集中学习的制度。 (5) 实行网上平台交流制。通过网上平台, 交流共享研修体会、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

三、我们开展的工作

1.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

针对本“工作坊”的大多数教师过去只是零碎地参与课题的部分研究, 缺乏独自承担或负责研究课题的经验, 对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了解不足, 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不多的情况, 我们首先开设了“工作坊”成员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 采用同伴互助模式, 请“工作坊”中正在攻读教育硕士或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别主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家反映, 这样以同伴交流的方式进行的教育科研方法辅导让人亲切、通俗易懂, 听后对开展课题研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收获较大。

2. 共研课题。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才能深入触及教学的本质, 才能将教学的直接经验转化为可以普及推广的教学成果, 同时这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 我们确定了“工作坊”的运行机制之一———“带题研究制”。以大家共同研究同一个课题, 实现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回归和实践探索中的理性提升。我们认为, 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和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的高度融合, 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是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的前提。目前化学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度不高。为此, 我们申报并得以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中学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3. 以“主题课例式研训”为载体, 开展“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有调查显示, 在新课改培训中, 教师渴望有具体课例的专业引领。因为这样的培训直面教师的工作, 帮助教师解决面临的实际难题。按照这一思路, 我们设计了“主题课例式研训”作为本“工作坊”的主要研修形式。操作模式为:确定主题—确定课例—观摩课例—课后研讨—主题培训—撰写反思—“坊主”点评—网上共享。“主题”是化学课堂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大家在教学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需要突破的专题;“课例”既有本坊教师执教, 也有坊外教师执教;“观摩课例”是以我们设计的“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调查问卷”中的53个问题为切入点, 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课后研讨以“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决自己的问题, 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主要目的;“主题培训”是“坊主”围绕主题课例和主题研讨即时进行的小型培训;“撰写反思”则是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针对研究主题和自身教学的困惑, 进一步深度思考;“‘坊主’点评”是“坊主”针对各位“坊友”的反思做精要点评, 实现彼此交流, 互相学习, 分享经验, 共同成长;“网上共享”是在我们的网站设置《听课随感》栏目, 将各位“坊友”撰写的反思和“‘坊主’点评”供大家分享。这样的研训对教学有直接的价值, 大家有收获, 因而有兴趣, 参与认真、积极。

4. 精心打造我们的“工作坊”网页。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网站是我们交流分享的最佳平台。我们对“工作坊”网站建设有这样的思考:质量为先、美观精致、展示自我、凸显特色、优化资源、内容丰富、有效分享。现在, 我们的网站已经在区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我们的收获

收获一:教师的成长, 一定要在思索中去实践、在研究中去总结、在成果中去不断反思。

我们全体团队成员依托“工作坊”平台学习、共研、分享、反思, 从课堂中发现, 从学习中提高, 从研讨中明白, 从分享中收获, 从反思中悟出, 提炼出有价值的实践智慧, 同时又催生出新反思。特别是研修采取的反思模式, 让我们共同走进反思, 感悟反思, 学会反思。

收获二:“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特级教师工作坊”的运行模式能够充分整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这三种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特别是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 同伴互助、平等对话的互动, 营造出昂扬向上和彼此信任的培训场域, 将我们所有的参与者都带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特级教师解读《考试说明》 篇3

语文特级教师:朱昌元

1. 《2008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语文部分与2007年的相比,删去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识记”中的“常用字”三字,以及“现代常用汉字字形的识记”中的“常用”两字。对此,同学们千万不要误以为,对“字音”“字形”的考查将转向以生僻字为主。从样卷可以看出,常见字词、易混淆字词仍会是考查重点。

2. 在语言表达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六字要求。“准确”是指词语运用、句式选用等方面符合事物的实际和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针对这个变化,同学们在解答语用题、写作文时,一定要在连贯、简明、得体的同时,做到观点明确,语言形象生动,有一定的细节描述,显得具体可感。

3. 写作部分在“书写规范”下增加了一条特别醒目的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这条规定可能对同学们影响较大。同学们应该加强书写的规范性,考试时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比如,写字不要太潦草;遇到没把握的字、词,可替换成其他恰当的有把握的字、词。如果有时间,也可有意识地通读自己的作文,纠正一下文中的错别字。

数学特级教师:楼肇庆

1. 从今年的《考试说明》看,2008年数学高考的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与2007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试卷的形式及结构也没有改变,这一点在样卷中已经有所体现。

2. 在样卷中,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三者的分值之比大约为3 ∶ 5 ∶ 2,说明今年高考试卷的总体难度基本保持稳定。

3. 样卷中解答题的题量与去年的高考卷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解答题第1题由三角函数题改为概率题。这个信号表示今年高考解答题中有可能会出现概率题,但不一定放在第1题,具体要根据试卷编制时试题的难度来排定位置。

从这点看,同学们要重视对概率内容的复习,要熟悉课本中要求的几种典型的概率模型,特别是要加强与传统应用题背景相结合的概率题的训练。

4. 由于解答题的题量不变,如果今年高考卷的解答题中放了概率题,那么就得去掉一道其他内容的题。样卷中去掉的是三角函数题,这样一来,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就会增加三角函数题,有关三角函数内容的总分值可能也会有所降低。

5. 今年的样卷对归纳、推理、转换等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分类讨论思想在样卷试题中也体现得较多,同学们要充分重视。

英语特级教师:吕吉尔

1. 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考试说明》基本没有变化,词汇表共含有2056个单词和245个短语,没有增加新词汇。考试前,同学们应翻阅词汇表,熟读、熟记这些词汇。

从样卷可以看出,单词拼写题体现了命题的一般规律:考查的单词皆出自《考试说明》词汇表,均为实词,其中半数为名词,其余为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由此可见,熟读、熟记词汇也是解答单词拼写题的直接而有力的手段。

2. 近年来,单项选择题越来越注重在语境中考查词汇和语法的运用,2008年的样卷延续了这一特点。答题时,务必读完整个句子,理解其语境,切不可为节省时间而“断章取义”,否则容易产生理解偏差,选错答案。

3. 在历年的阅读理解题中,“文章标题”题和“作者态度意图”题的难度最大。从《考试说明》可以看出,这一题型将会保留。此外,同学们还需注意,浙江卷曾出现过其他省份卷子很少涉及的“文章结构”题和“文章体裁”题,这类题数量不多,但同学们平时接触也不多,因此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家长心得读特级教师总结 篇4

1、上帝是公平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少,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

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

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

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或者长辈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父母和长辈。

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不自觉地记住你说的话。

如果你总是打击自己的孩子,甚至随意伤害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溺爱孩子。

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的错误。

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你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

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蹿,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

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

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出现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孩子。

善于和孩子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

12、永远不要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

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钥匙。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

但也永远不要把孩子看得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

13、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孩子的做人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能全面评价孩子的家长就是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的闪光点,而作为长辈的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并帮助他们发扬这些闪光点。

特级教师总结如何讲好圆的认识 篇5

1,导入自然,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例如硬币,钟面,圆形的操场跑道,车轮,等等让学生去说说,圆形手镯。手镯问什么不是方的。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那么圆与这些图形有哪些不同谁说说,(1)封闭图形(2)曲线组成(3)有无数条对称轴。(4)形状不同。学生各抒己见。那么,老师告你们,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2,利用对圆形纸片沿着一条圆的对称轴对折,发现多次对折后,他们的折痕会交于一点,问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他们会发现,它们交于一点,是圆的圆心。告诉学生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可表示为:O。

3.同学们,我们把由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有字母小写r表示。同学们你们看看,在圆中你发现半径的有哪些特点呢(1)都相等(2)有无数条

4.同学们,我们把经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一条线段叫直径。同学们看看同一个圆中直径有什么特点呢,(1)都相等可画无数条。(2)另外经过圆心,两端都在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

5,好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圆有哪些特征,讨论结果(1)同一个圆中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2)同一个圆中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3》直径是半径的2倍。(4)有无数条对称轴.。

湖北名师工作室和第十批特级教师 篇6

推荐申报公示

8月份,荆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8年湖北名师工作室、第十批省特级教师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各地各学校(教科研单位)认真宣传,严格条件,经教师个人申报、学校评议推荐、办事处审核、教育局考核,拟推荐2名湖北名师工作室、7名省特级教师上报荆门市教育局进行评审,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10月8日—14日)。公示电话4230474。具体名单如下:

1.省名师工作室:

钟祥二中

实验小学

敏 2.省特级教师:

钟祥一中

范德宪

钟祥特校

肖正荣 胡集高中

黄彩虹

教研室

珣 钟祥二中

杜建岳

九里中学

莉 柴湖二中

孙天榜

特级教师风采录 篇7

商德远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青岛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语文名师;山东省远程研修专家培训团、青岛市专家培训团培训专家;《语文教学通讯》等多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特约研究员;《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

曾荣获“全国优秀教研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青岛市语文教学能手”“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市南区十佳辅导员”等近二十个荣誉称号。

投身教育事业后, 当过16年教师, 5年教研员, 2008年至今为青岛太平路小学副校长。

特级教师成长与成功的因素 篇8

作者通过选取50名浙江省特级教师,以问卷形式调查其成长与成功因素,分析概括如下:(一)在推动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内在动力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现。(二)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外在因素中,领导的关注与关心是最为主要的,当然,“个人”的因素也不可或缺。(三)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硬”基础,政策和机制是学校发展的“软”环境,对于特级教师的发展而言,二者都非常重要。(四)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或校长,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对教育的理想和执著的追求”“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五)一个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是30~35岁。但对于一个正走向卓越的教师而言,36~40岁也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优秀教师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个人发展的高原期。而教师成长发展的两个“高原期”——称职期和成熟期,是教师和校长实现自我突破的关键时期,都需要得到外力的帮助和引领。只有突破这两个“高原期”,他们才能走向卓越。(六)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中,自主学习与探索最重要,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也不可或缺,而各种短期的培训和学历的提升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培训是要能够促进培训对象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有针对性地发展,专家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导师制和专家讲座是特级教师们认为比较有效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则首先应该是总结和提炼其教学经验或办学思想,并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其次是开拓视野,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潮流;再次是拓展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七)对于大多数特级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是其成长发展的主要路径。(八)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提炼是为了在价值层面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的研修是为了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学养和学术功底。这两点是一个优秀教师走向卓越的两个内在基础。

——摘编自:鲁林岳《特级教师成长历程与成功因素调查:分析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5期

特级教师工作总结 篇9

——在“2013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总结发言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 陈先云

经过一天半的观摩研究课、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大家对语言文字运用年段特点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梳理了一下大家的发言,以及与会代表提供的书面材料,我对低、中、高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作简要的归纳。

(一)低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1.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的天性。

2.重点做到五好: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识字、写字、学词学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3.字词训练要抓住关键点,即对阅读理解有帮助、有启发,可以迁移运用的训练点。4.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5.阅读教学要突出读、说、背、动四要素,即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说、敢说、能说;背诵、积累有价值的内容;重视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习。

(二)中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1.重视围绕听、说、读、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养成倾听的习惯,能提出疑问与人讨论;说: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读:注重朗读的方式与层次;写: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

2.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渗透一些篇章的写法。

3.逐步树立训练意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素,训练要素宜小不宜大。

4.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提供一定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保证学习的趣,还要不断提升学习的质。

5.了解学生的已知,取舍学生的未知,激发学生的想知,引导学生的须知。6.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7.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为学生提供典范的语言。

(三)高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1.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

2.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

3.不断增强篇章意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明确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4.语文学习要“言”“意”兼得,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得言、会意。

5.注重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扩大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

6.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以上是此次研讨会,大家对语言文字运用年段特点的一些理解与体会。我想,对语言文字运用年段特点是什么的认识,还需要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不断实践,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理念的意义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语文教学一线,都给予了 1

充分的关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个人认为,这一理念,跳出了“一两个词语+性”的刻板、抽象的定式,同时回避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争论。我们知道,课程改革以来,学界争论最大或者分歧最大的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认识和把握。这一理念无疑是对语文课程本质特性是什么的正面解答,这一本土化的理念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二、在什么背景下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这一提法的理论性强,缺少可操作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弱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能够促进语文运用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受到了削弱;在阅读和表达实践中偏重于感悟,语言文字的体验与运用特性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去知识”“去技能”“去训练”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中表现为“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教师作用弱化”。语文课堂离语文的本质特性越来越远,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界对“语文课要回归语文课的本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是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上的一次调控。

三、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本任务。简要地说,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主要区别所在。

2011年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课堂,又出现了一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狭隘的理解与处理,比如,每节课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就算是运用了。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谈的语言文字运用,是在学校开设的语文课程的层面上来探讨,主要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来谈语言文字的运用。

当前语文教学需要走出这样一个误区:运用不只是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更不仅仅局限于书面表达。

四、需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学术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基本概念,尤其是一些核心概念,如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问题,至今学界仍然争论不休。概念不清楚,语文教学改革容易走弯路,容易让老师感到忙碌、茫然和盲动,甚至出现方向性的问题。

我们讨论“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有必要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例如:

什么是语言文字运用?从目标的角度可以作这样的定义:利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满足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

语言文字运用的要素是什么?是通常所说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运用,还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综合运用。

什么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语言文字运用”两者有什么区别? 简单地说,“运用”是目标,“学习”是过程。讨论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要区分语文课堂的运用与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学校开设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才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而不是学生已经会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语文教学是不是又要回到“以训练为主”的道路上去。

当前语文界,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把关注点或者说兴奋点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层面上,是在学生已经会用的前提下,讨论怎么运用语言文字的问题。这个前提条件是不是科学,方向对不对,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探讨,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在这个前提下讨论语言文字的运用,往往会忽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即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2

如果没有过程,结果从哪里来呢。

“学习”与“学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就要有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是综合、多元的,有四个核心问题。1.训练什么

从基于教科书的层面探讨选择什么内容开展教学。首先要认识到教科书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涉及到诸多因素,例如学生的因素,如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生活经验与家庭背景;教师的因素,如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生活经验与个性特点,还有语文课程资源和环境因素等等。

昨天的三节研究课,重视钻研文本,能从教科书的文本中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的要素,教学的方向是对的。

2.怎么训练

涉及到教学步骤或环节怎么分配,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3.用什么训练

主要是现代教学媒体和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等。4.为什么训练

预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成怎样的目标,支撑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等,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当然,上述几个方面都需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厘清概念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的过程。有的概念需要不断探讨、深入研究才能把握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结论。我想,什么时候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走出困境。

五、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总目标的界定。借用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可以用“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来认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

1.理解

建国以来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性质或者说课程本质特性的表述上,强调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提高儿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2011年版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提“理解”,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理解或理解不重要。

(1)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昨天的三节研究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体会、学习文本表达上的特点,并试着运用。说句子、写句子、写自己的体会,体现出不同的年段特点。

(2)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了解、体会、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品味语言,交流感受,积累语言,学习基本表达方法。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去思考、推测。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同一篇文章对不同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难易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同一篇文章,对中年段学生来说不容易读懂,高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却难度不大。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生命生命》,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生命没有多少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超出了他们的生活阅历、理解水平和阅读能力。这次高端论坛围绕年段特点进行研讨,就是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知识结构、阅读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阅读心理学上有一种“基模”理论,认为基模是人类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人脑中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基模,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活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基模是不同的。基模的核心作用是在阅读时,重新构建对一个概念、一个事件、一种情况的解释。一个人在阅读时猜测意义、解释的过程既是理解的过程,也是运用的过程。例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去猜测、判断生字词语的意义;抓住关键句、中心句或重点段落的意义,理解、把握文本的主旨,领会表达上的特点。这些思考、推测、判断的过程,既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3)理解的重要途径是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国小语会90年代曾倡导过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没有走近校园,远远听到的应该是琅琅的读书声。

读有三重境界:初读,读懂文章一些词语句段的意义,疏通文意,读得正确流利,这是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内容;精读,读出词语句子段落之间意义的结合,读出节奏、情感,这是抓住文本的重点部分;诵读,读出文本的情趣,领悟到文本的主旨,读得声情并茂,这是回归文本整体。

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式也会不同。阅读方式主要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式,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训练,并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此次研讨上的三节研究课,有的课比较重视朗读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2.表达

表达是一个人通过口语、书面语、表情、动作、绘画作品等形式,把自己的知识、想法或情感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别人。表达可以是一个人单独的活动,可以不期待别人作出反应或进行反馈。

语文教学中的表达形式是什么?主要是书面语言文字的表达,通过训练实现口语到书面的转化。当然,并不意味着口语训练不重要。口头语言的训练与运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日常生活中。儿童在入学前,口头语言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书面语言的发展,主要通过学校的语文课程才能实现。

传统语文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读写结合,即理解与运用相结合。理解是手段,运用是目的。读写结合、读说结合,也是三节研究课的一个共同特点。

3.交流

交流往往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是参与者的一方,将信息用语言文字或非语言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另一方,同时需要得到信息接受者的反馈,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交流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评价环节,通过交流,诊断学情、调整预设、激发兴趣、保持激情。在评价环节,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不要太随意。

4.分享

分享是个人把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感受等表达出来的单向活动。与表达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要有对象才能进行,如小组讨论后的汇报。分享是希望他人能够了解、接受自己的知识、经验、感受(不是强求认同),是自我价值的一种索求,常常带有个人的情感因素,也与个人的态度有关。

交流、分享的过程,离不开参与者的倾听。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能力。参与者 4

要听得进、听得懂,还要对接受的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作出反馈。交流、分享的过程,既是运用听、说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听、说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过程。

理解、表达、交流、分享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四个维度,理解是前提和基础,表达是目标,有了理解、表达,才会有交流或分享活动。所以,我们讨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既不能只重视表达训练而忽略了理解、交流、分享活动,也不主张将这四项活动割裂开来。需要将理解、表达、交流、分享作为一项整体的活动来探讨。如果只强调单向的表达训练,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亲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分享经验与成果的课堂,是情感激荡、思维碰撞的课堂。

可以说,理解、表达、交流、分享的过程,涵盖了语文课程领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运用的过程,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六、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听、说、读、写、思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学习语文来说,思想是一个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工具有好坏,思想也有好坏,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教社小语室老主任袁微子先生,对语文学习与认识事物、发展思维的辩证关系,也有着独到认识。他说,学习语文属于发展语言的范畴,认识事物属于发展思维的范畴,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解、表达、观察都需要思考,培养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它们统一起来。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思维训练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说到训练,不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训练有重点训练、一般训练之分。重点训练称作语文基本功训练,必须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例如,低、中年段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打好文字的的基础。如开始识字、写字时,字音必须读准确,写字指导必须到位,如掌握基本的笔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要正确。指导到位了,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写字倒插笔,以至于影响书法练习。再如,低年级写话训练,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写话兴趣,乐于表达上;一般的要求也是需要的,如对文字作适当的规范,如错别字、语句通顺的问题,以及初步的写话习惯。

再如默读训练。默读的年段特点是: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重点是学习做到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学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尝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中年级要运用低年级获得的能力和养成的习惯,重点是学会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不断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影响了默读的速度,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习惯养成了反过来会促进默读速度的提高。

再如高年级的习作,比如,“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和“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基本表达方法,达到这一要求,需要给予习作方法的引导。我们以《颐和园》《观潮》为例:《颐和园》是按游览先后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静态景物的特点;《观潮》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先后顺序、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动态景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文章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以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些都属于语文基本功训练,即重点训练目标,需要花时间、下力气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一般训练目标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该扶就扶,该放就放,扶放结合,扶放适度。“放”,当然不是放任自流,学生也不是无师自通。

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研究:怎么从整体上把握、处理文本内容。现在很多老师,比较喜欢突出课文中的一两个自然段或容易出彩的内容,但是,怎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重视不够或者说认识不够到位。有的老师会说,一节课只有40分钟,应该有所取舍(小组汇报时很多老师都谈到取舍的问题)。语文课堂中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抓住重点、5

突破难点。但是,如果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一般情况下,还是建议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读通全文,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整体入手,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存在哪些学习上的障碍。知晓学情,才能以学定教。

之所以提出重点训练目标和一般训练目标,主要是担心老师们扶得过多,练得过死,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现在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说法:语文教学实现美丽的转身。但是,前提是要弄清楚向哪里转,是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还是360度又转回来,这关系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值得大家思考、研究。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概括起来就是:语言文字训练不应该成为实施教学目标的唯一方式。语文教学没有理解与表达的训练是空泛的;没有交流、分享的语文教学是无趣的。

特级教师 篇10

无论学习成绩多差的学生,都一定会有兴趣点。这个兴趣点未必在课堂内、课本上。在我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要发掘出他的兴趣点和闪光处,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去激活他们的信心。

师生俩的初次见面

我的父母是20世纪70年代初移民到香港的普通工人。后来改革开放,父母贷款到深圳开办工厂,经过努力,他们逐渐步入了“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的行列。

我的父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爸爸以前是农村的放牛娃,大字不识几个。我小时候他们总是很忙,那是工厂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压力很大。4岁之前,我跟着妈妈在深圳,后来又回到香港,寄宿在亲戚家。再后来妈妈比较清闲了,又把我接到深圳读书。

我从小到大就没有人管,父母也不懂如何管教,他们小时候吃过太多苦,现在生活好了,他们只想给我们更好的物质条件。我也从来没考虑过要认真读书,上学好像只是父母指定给我的一项任务--去课堂睡觉,铃声响就回家,这就算完成了任务。

我从不操心考试这档子事儿。到了考场,试卷发下来后,我随便填填写写,然后签名交上去就回家了。管它是零分还是20分,老师表扬还是批评,都没关系,我不吃那一套。

等到我14岁时,妈妈在打麻将和享受新富人生之余,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是青少年了,可是还什么都不会,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整天就在家里无所事事。她有些着急了,于是,把我送到了贵族学校。我这个从小到大都不知“学习上进”为何物的人,就算进贵族学校又如何?只是更好玩罢了。我们班上几乎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同学中各种奇怪的人都有,我玩起来更疯了。

爸爸就像一头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整天兢兢业业地管理工厂生产、联系客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由妈妈负责。虽然她读书不多,可是她很要强。妈妈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担忧。

有一天,妈妈在聚会中听一位企业家郭先生说,他把儿子送到一位曾老师家里去学习了。妈妈立刻向郭先生详细了解了这位老师的基本情况,然后请求郭先生引见。郭先生说,那位老师只收几个学生,而且还要先看看孩子的情况。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决,经过多次请求,她终于见到了曾老师。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爸爸妈妈和客人在客厅喝茶聊天,妈妈叫我也出来坐坐。那位客人很亲切,温文尔雅,外表看上去很年轻。我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以为他只是爸爸妈妈的一位普通朋友。

他随意和我闲聊,问我爱看什么书,还让我带他到我的房间里看看。我的书架里有一排漫画书,他问是不是我自己买的,我说都是弟弟的书,放在这里我也就随手拿来看。

曾老师来访后的一天,我隐隐约约听到爸爸和妈妈在房间里发生了争吵。爸爸认为香港的教育水平高过内地,要把我和弟弟送到香港读书。妈妈坚持认为我跟弟弟年龄都不小了,弄成现在这种状况,必须要承认是自己管教不善,应该马上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不要等到将来毫无回旋余地了才接受事实,到时候可没有后悔药吃。

最后爸爸和妈妈达成协议,弟弟左转,还是回到香港去读书,走港式教育的路子。而我右转,到曾老师那里去学习。

几天后,妈妈对我说:“那天来的曾老师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我们要把你送到他家里去。往后几年,你就跟着他学习和生活了。”

我点点头,没有反对。这是我一贯的风格,我对什么都无所谓。反正爸妈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妈妈的性格很强势,我们兄弟几个都被她安排惯了,即使我表示反对也没用。对我而言,去哪里上学都一样。我不学,谁又能拿我怎样呢?于是,我简单收拾了衣物就去了曾老师家里。

摸底测验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太天真了,以为天下的老师都差不多。就算住到老师家里去,我也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可是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曾老师的教育方法无色无味,无影无形,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在我毫无意识的状况下,他就将我改造成另外一个人了。

记得那天下午,既没有下雨,也没有刮风,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将我送到了曾老师家。曾老师把我领到卧室,闲聊几句之后就离开了,爸爸妈妈很快也回家去了。15岁的我还不知道,从此以后,我的人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老师的家靠近海边,环境非常舒适。在我到来之前,已经有几个孩子在他家学习:男孩小胖和小可、女孩小雯。曾老师还另外请了几位老师,算是他的助手吧。这些老师全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招聘过来的。曾老师的理念是:为了实现某个孩子的教育目标,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集中一点,所以他常常有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教学行为。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在“教学”,因为他通常不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受教。

第一天,曾老师安排了一位胡老师负责教导我。胡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他首先拿出英语、数学和语文的测试题让我做,就像去配眼镜时按验光师的指示看视力表,先给你看1.2的,看不清?那就逐渐放大字体。最终的测验结果是:我的英语和数学相当于小学二年级水平,语文相当于小学四年级水平。当时我已经15岁了,正常情况下,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上初二了。对于这样的测验结果,我自己并不意外,也根本不当一回事。曾老师知道我的测试成绩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

接着,胡老师就在房间里陪我玩。他倒是想好好给我上课,但我总是故意问他别的事情,打乱他的节奏,他也没辙。不过他的性情很温和,也不跟我发火。

如果要问我当时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最老实的回答就是“睡懒觉”。真的,我太喜欢赖在床上了。从小父母就不让我出去玩儿,我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加上家里的房间很舒适,所以我一直都喜欢睡觉。到曾老师家后,虽然知道上课时间到了,但我总是起不来,基本上每天早上和下午的第一节课都是胡老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

-曾老师谈思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孩子的性格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想改变一个孩子已经形成的性格绝非易事,也绝非短期内能够达成目标的。人,毕竟不是工业产品。来到我身边的每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他们性格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

小松刚来到我这里时,对于他的性格、爱好等情况我都不清楚。我什么都不必做,只是让他慢慢适应新的环境。我越是放松管理,他的表现就越自然,这对于我接下来对他的观察就越有帮助。了解他的心理、看看他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之后,才能准确地出手。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就像两个人最初交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海量光碟的吸引力

晚上,老师们下班后,曾老师问我要不要看电影,我本来就很喜欢看电影,所以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他带我走进书房,打开其中一个书柜的门,哇!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电影仓库,里面收藏了海量的影片。

我好奇地随意拿出来看,曾老师也不反对,而且我拿起一张,他就给我介绍那部电影的内容。整整一个晚上,我居然忘记了要看电影,一直饶有兴趣地听他介绍、讲解。我拿起肖邦的CD,他就随便谈其中一首著名钢琴曲的创作过程,说这是肖邦因为想念情人而写的。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文艺沙龙,我问什么是沙龙,他就顺着我的提问一一讲解。我总会打岔,问他别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顺着我感兴趣的方向一直讲解。直到那时我才见识到曾老师的博学,不管我把话题牵引到哪里,他总能自如地接上,而我也很轻松地了解到许多有关电影和音乐的故事。

将近一年之后,我才明白那是曾老师的一种教学手法。而他的发挥能力实在太强了,能够从蚂蚁搬运米粒的情景说到火星和宇宙大爆炸,并且保证能让我听得兴致盎然。后来,在他使用这种手法启发别的孩子时,我作为旁观者有意识地去观察,更是对他钦佩不已。只要学生开口,他就总能顺着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去深入,不管怎么绕都能绕出知识来。而且他让学生做主导者,随便问,随便聊,遥控器似乎一直抓在学生的手上。

-曾老师谈思路--------------------------

小松刚来时,我知道他之前已和老师、和家长斗智斗勇多年,他对大人早已形成了一套防御系统。青少年一般都会警惕老师和长辈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总想取得互动中的主动权。当他们还没有端正态度,还处于抵触学习的状态时,玩小游戏是他们的乐趣。我故意不动声色,由着小松带领话题方向。通过他的发问,我可以侦测他的思维亮点在哪里,看他是真发问还是在逗我玩儿。然后我在回答他的问题时,看他对什么内容感兴趣,从而发现他的兴趣点在哪里。

无论学习成绩多差的学生,都一定会有兴趣点。这个兴趣点未必在课堂内、课本上。在我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要发掘出他的兴趣点和闪光处,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去激活他们的信心。

目前,很多家长都抱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凡是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孩子都不要去碰。结果导致孩子在残酷而死板的规则下丧失信心,他们的自我价值观被牢牢拴在“考试”这根柱明智的师长,应该主动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并认同他们,由此获得他们的信任之后,帮他们重新点燃自信的火苗,然后再结合特定的方案,将他们的精力引向更高效率的正面战场,力争形成良性互动。

第一次和小松聊电影和音乐,因为话题轻松,看上去和那些恐惧的功课无关,所以他很放松。功课不好的孩子,大多害怕和师长聊学习。这个话题碰不得,一碰他们就会感觉自己窝囊,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其实这种心理成年人也一样会有,当别人谈到自己的弱点时,成年人也会自卑。谁也不愿别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孩子最怕因为考试不好而被家长和老师否定,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成了废物。

当小松放松了心情与我交谈时,我觉察到了他活跃的好奇心,这很重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假如此时给他们二选一的暗示(在学习与课外兴趣两者之中选择),他们会很乐意选择课外项目。一来因为畏难心理,逃避弱项;二来也想向别人证明自己还是有价值的。

懂得青少年这种微妙的心理之后,老师和家长还要注意把握细腻的手法,尽量不露痕迹地鼓励孩子先发展课外兴趣点。等到他们的信心复燃后,再回到学习上面。

看电影,先约法三章

第二天,我还是一直缠着胡老师聊天,就是不学功课。胡老师拿我没办法,依然陪着我。到了晚上,曾老师又问我想不想看电影。我当然希望看电影,因为那是娱乐。

他说:“这个电影库里的电影随你挑,想看哪个就看哪个。不过,在我这里看电影是有规矩的,选好了影片就要认真看完,中途不得要求更换。”

OK!当然没问题。我选了一部电影,曾老师又跟我约法三章:

1.观影期间,不得上厕所,不得走动,要坚持到底,茶水也只能先准备好了放在旁边;

2.有任何想法、观点、疑问,可以马上提出来讨论,但是一定要先暂停电影,讨论完了,再3.一定要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全心投入。

看电影是那么好玩儿的事情,又不是做功课,毫无压力,我当然答应这些条件。以后连着几个晚上,我都和曾老师一起看电影,这让我感觉很轻松。

-曾老师谈思路--------------------------

其实孩子们从小被“学习”两个字弄怕了,以至于凡是与“学习”不直接沾边的活动他们都喜欢。其实在我眼中,观看优秀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电影是我们狭隘生活体验的外延,通过别人的故事来获得生活广度的延伸,加上适当讲解,让孩子通过电影获得直观感受,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刚开始和小松一起看电影,看什么内容并不重要。主要是通过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先让他和我建立起互动关系,增进彼此感情上的互信。

建立任何影响力都必须先有信任,否则将很难开展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

生活中,不少人因为选择太多而淹没在虚幻的自由中。在某种层面上,限制一部分选择权能够帮助小松提高效率。假如我不约法三章,准许他看电影的中途更换影片,结果可能就是他无法认真看完一部电影,因为他当时显然是个坐不住的孩子。

上一篇:护士培训实习报告下一篇:关于成立质检小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