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植物园作文(精选13篇)
这里是绿的世界!
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各色鲜艳的花儿聚在这儿。噢!
这里是花的世界!
我漫步在这缤纷的世界北京市植物园。
走在林间小道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道两旁整齐的梧桐树,它们长得真好,树干那么直、那么粗,树冠那么高。刚出来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在那新绿上带点儿黄。它们就像忠于职守的卫兵,屹立不动,守卫着这一片美丽的园地。
小道忽然一转,我走进树林里,这里好似搭了个天篷,树那么多。怪不得那边下围棋的爷爷称这儿是绿色天篷呢!
瞧!
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矗立眼前,它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它依然精神焕发。不远处是柏树,最奇怪的是在一棵粗壮的柏树上,又长出一棵小柏树,原来这是一棵母子树,小柏树在母亲的怀里成长着。
穿过绿阴走廊来到山坡上,姹紫嫣红的花铺满了山坡,前面簇拥着一枝迎春花,茎上深而小的花儿,就似被那雪花点缀。后面是一株株盛开的郁金香,那红花、黄花、白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是那样的娇艳动人。
下了山坡。
我偶尔抬头仰望天空,天空多蓝啊,片片薄纱似的白云正在缓缓流动,小鸟儿在歌唱,一阵春风拂过,树叶沙沙伴奏,合成了一曲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小学生作文《游北京植物园作文》。
我在这植物园内,尽情呼吸着泌人心脾的花香。离开花圃,我走上一座小桥,俯身往下看:清澈的湖面上游着几只天鹅!
好美啊!
■雨中走故宫
当飞机降落在北京某机场跑道上, 娘和随行的几位同龄老太立刻孩子般地欢呼起来, 脸上更是绽放出灿若桃花般的笑容。
第二天游故宫, 老天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冒着瓢泼大雨走过端门, 进入午门 (传说中推出午门斩首, 便是此门) , 我们终于走进了早已神往的紫禁城。
都说玩北京, 三分看, 七分听。每一处建筑固然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然更吸引人的却是蕴藏在其中的历史, 逛故宫更是。
娘像个虔诚专心的学生, 一步不落地紧紧跟在导游身后, 无比专注地听小伙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故宫一圈逛下来, 顿时激发起她得瑟历史知识的兴头来。娘在导游一结束讲解往下一处赶的空当儿, 忙不迭向身边的几位同行老太续讲她所了解的 (大多是电视剧中看来的) 宫廷秘史。那个孝庄太后, 很伟大的嘞, 抚佐过两个小皇帝……听得同行的几位老太, 无比崇拜。
带我们的导游是位三十多岁的彪形大汉, 可怜我娘那几个老年妇女, 紧赶慢追跟得气喘吁吁, 我得像看小孩似的随时找寻她的身影。这不, 过珍妃井时一下不见人影了, 急忙回头搜寻, 把还挤在珍妃井边观望的娘拉回来。娘边跟边还说上了, 珍妃真是好惨, 这个光绪皇帝也真没用, 连自己的宠妃都护不了……
故宫里的宝贝实在太多了!看得我娘眼花缭乱, 娘的激动兴奋溢于言表。金銮宝殿里雍容华贵的皇帝龙椅, 乾隆宁寿宫里休憩养身的龙床, 和各种代表皇帝无限权力的玉玺, 以及贵妃佩戴的手饰凤冠, 都要我拍下来, 说是给我爹去看, 让他也开开眼界。娘在各个气派辉煌的大殿前, 白璧无瑕的汉白玉石栏杆间, 庄严肃穆的大红色廊柱旁, 甚至在有点凶悍恐怖的石狮子前, 潇洒地脱掉身上烦人的雨衣, 扔掉雨伞, 留下一个个灿烂、幸福的笑容。
故宫一圈走来, 大家双脚早已软绵无力, 就连先前劲头十足的孩子们也个个面露疲惫, 见着石凳子就上去贴屁股。可娘还是二话没说跟我们一起爬上了对面的景山公园。
站在山顶的亭子上, 整个紫禁城一览无疑, 一排排城楼错落有致, 一道道宫墙高深莫测。紫禁城, 如一位沉睡中的巨人, 俯卧在北京城中央, 从明朝朱埭皇帝开始, 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帝王权势, 在这里呼风唤雨, 演绎着一个个普通百姓望尘莫及的皇家故事。可即使富丽堂皇豪华奢侈的外表, 也掩盖不了日渐衰败不堪一击的稻草芯内部。景山脚下那颗歪脖子树, 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还是做普通百姓好啊, 平淡、幸福。”娘站在满山都是白皮松的景山公园山顶上, 望着脚下气派恢弘的紫禁城, 在我给她拍完照后幽幽地说。
■老当益壮登长城
去之前, 最担心的就是爬长城。娘心脏不好, 平时速效救心丸不离身, 传说中高大巍峨的长城, 真怕她吃不消, 或者有个什么闪失。然如果去北京不去长城爬一爬, 未免更是一种遗憾。但娘却对要去爬长城兴致盎然, 精神抖擞, 完全没有我那种焦虑和不安。
鉴于对娘身体的顾虑, 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乘滑车, 下滑车后还有一半路程即四个烽火台等着我们爬。我们要冲的是长城最高点——北八楼, 888米的海拔。导游用手指向远方蜿蜒盘旋处那座傍着棵绿树的高高的烽火台, 说, 那个就是好汉坡, 爬上后原路返回, 11点到底下集合。
我们只有一个小时时间!踏着古人用生命和血泪堆砌而成的一级级石阶, 一群妇女儿童顿时沸腾起来, 各自带好自己的家小分散行动。尽管, 秦始皇暴征劳役历时数年修筑长城, 引起民怨人愤, 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抱夫跳海, 令人痛断柔肠, 民间诸多的传说故事对长城似乎无一褒扬, 可这坚固挺拔的城墙毕竟是几千年华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曾为抵御蛮夷入侵立下汗马功劳。此刻, 置身在长城之中, 内心只有无限崇敬。
一路上人真多啊!仿佛所有的中国人都来爬长城了。我一路小心搀扶着娘, 娘却甩开我的手坚持要自己爬。甚至还心疼我背上的背包沉重, 要帮我背会儿。脚下的石阶比一般台阶高出一倍, 且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台阶, 只是陡峭倾斜成45度的坡路, 人根本不能直立走, 整个人只能顺着坡斜趴着爬, 就如那拉船的纤夫背着纤绳向前费力冲的样子, 鼻子都要贴到地面了。我们走一段, 然后停下来休息, 顺便看景拍照。
娘站在一人高的城墙边, 透过城墙间的跺口极目远眺, 眼前的长城如一条蜿蜒跳跃的巨龙, 娘深深感叹, “真是难以想象, 这么长的城, 这么高的墙, 古代人没有吊车汽车, 要把石块运上来砌成墙, 要搁在现在, 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啊!”
爬到第六个烽火台, 娘忽然感觉右膝有些痛。娘的右膝是老毛病, 天一阴沉便感觉酸麻, 今天如此大的行程, 想必这膝盖也承受不了开始抗议了。我望了望前面的好汉坡, 虽然近在眼前, 弯来绕去却也有不少路程, 怕娘吃不消, 劝娘不要上去了, 就在这里等我们。娘手抚着膝盖, 稍作停顿, 却见身边一白发老者, 至少七十出头, 脚步虽慢悠颤巍, 却不曾停下。我娘顿时信心大增, 大手一挥, 爬!不到长城非好汉!
一路爬, 一路歇, 一路拍, 一路赏。而紧迫的一小时时间又不允许我们更多歇息。娘最喜欢在歇息时趴到城墙间的凹跺口, 让一阵强烈的山风吹在脸上, 兴奋得像个小孩似的。
终于还是让娘爬上了好汉坡。不仅我娘, 同行的六个60岁以上的老太, 个个都精力超乎旺盛, 一个不落全都爬上最高坡--北八楼好汉坡。我们在好汉坡上无比荣耀地留下17人的集体影, 笑容得意, 灿烂幸福。
■最美丽的废墟——圆明园
去北京, 不能不去圆明园一游。尽管, 那里只剩下断垣残壁、衰草荒烟, 但它, 却曾是中国一个惊世骇俗的恶梦, 一段永世难忘的耻辱。
去之前, 想象过圆明园的荒凉, 却没想到是这般的荒凉, 几乎到惨不忍睹!这分明就是被强贼掳掠过的一片废墟 (原本就是) 。没有紫禁城里雄伟神圣的红墙金瓦、雕栏画栋, 颐和园里叹为观止的亭台楼榭、湖光山色, 到处都是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的乱石残柱。一处处残落的地基, 便是我们今天所要领略的景色。幸亏有讲解员的一路介绍, 这个曾是皇帝吃西餐的“谐奇园”, 那个就是供皇帝妃子玩闹取乐的“万花阵迷宫”, 这个是当时神奇无比的“大水法”, 那座高高的塔, 就是用来供喷泉水的蓄水池。看到那个大扇贝般的石雕建筑了吗?两边的各六个石凳子, 当年正是摆放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位置。我们的眼前, 仿佛真的呈现皇帝站在高高的亭子上, 心情怡然地看底下的宫女妃子们挑着花灯在迷宫里团团转的嬉戏画面。似乎真的看到, 激泉从十二只兽首铜像口中齐齐喷射响彻云霄的壮观景象。
脚踩着的可能是名贵大理石, 手扶处也许是精致汉白玉, 一节节残柱, 一块块断砖, 一堆堆碎石, 依稀可见, 当年的雍容华贵, 气派华丽。然不禁要问, 那些幽雅秀丽的绿树环绕、花色满园哪儿去了?那些玲珑剔透、五彩斑斓的艺术珍品哪儿去了?那座豪华典雅的罗马门, 为何东倒西歪, 摇摇欲坠?
娘一路紧紧跟随着讲解员的身影, 脸上看不到昨日爬长城时的兴奋。在讲解员低婉沉痛的讲述中, 娘一路紧闭着双唇, 脸色深沉凝重, 拍照也不那么热情。
结束北京游的最后一天, 娘在飞往杭州的飞机上跟我总结, 这次北京之行, 唯圆明园最值得一游。虽然, 之前导游告诉我们, 圆明园没什么看头, 尽是些破石头。可是, 娘觉得, 那是一段对中国人最深刻的、沉痛的教育。因此, 娘回来后还念念不忘那张藏着其辉煌和极致的碟, 她要好好看看, 这座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被西方人称作一千零一个梦的东方博物馆, 是怎样被强盗亲手毁灭的。
■见到毛主席他老人家了
说起来, 娘去北京, 一开始就是为了去见一见水晶馆里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遗体。
娘是新中国解放后几年出生的, 儿时成长的经历, 和她成家以后养儿育女的那段过程, 是时刻沐浴在毛主席的光辉下的。娘对老毛同志的崇拜, 胜于当年我崇拜刘德华, 现在我的丫头崇拜杨幂。
似乎每个去北京旅游的人, 都要去毛主席纪念馆瞧一瞧。广场上的人, 有点上海世博会那阵势。等待是不耐烦的, 我们都开始发牢骚抱怨, 不知哪个小孩, 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很懊恼, 嘀咕了一句, “毛主席有什么好看的!”立即被我娘和芳妈两老太用四只大眼相瞪, “咦, 怎么好这样说, 你们是没有尝过毛主席的好啊!”
终于可以进去了。队伍开始游动。途中, 有卖鲜花的, 三块钱一枝, 娘立马掏出九块钱叫我买三枝。我说娘, 这鲜花等会收回去又上这儿来卖了, 算了吧。娘斩钉截铁说, 不管啦, 这是我们的心意。就这样, 我, 我娘, 我女儿, 手中各拿着一枝嫩黄色的菊花, 走进了毛主席纪念馆。
一个高大慈祥的汉白玉老人雕像, 端坐在大型绒绣“祖国大地”之前, 面含微笑, 端庄安详。娘上前深深一鞠躬, 献上鲜花, 还想再仔细看一眼, 后面的人流催促着, 她脚步动着头却一直回望那座雕像, 直到进了里面的瞻仰厅。瞻仰厅里, 透明的水晶馆内, 毛主席身穿中山装的伟岸遗体静静地躺着。也许是化妆的缘故, 主席满面红光, 天庭饱满, 令人肃然起敬。此刻, 人们默然无声, 脚步轻轻, 生怕惊动了主席。
不到一分钟就走完了整个过程。一出大厅, 人群便开始沸沸扬扬起来。“才这么一会儿呀, 排了一个小时就看了不到一分钟。”“那遗体怎么看上去假假的?脸怎么这么红?”周围的质疑、抱怨在娘看来都是没有诚意, 怎么能这样恶意攻击?娘狠狠地看了几眼那些发牢骚埋怨的人, 鄙视的眼神分明在说, 你们既然这么没诚意, 还来看什么?
2. 这位来自洪都拉斯的佳丽在天安门广场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她兴奋地说:“北京太美了,怎么都照不够!”
3. 佳丽们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和学生的指导下逐个儿拿起毛笔,开始学写中国字。一位佳丽说:“写中国字看起来容易,要写好可真难。”
4. 在老师和学生手把手地帮助下,佳丽们写下了 “我爱中国”4个大字。她们表示要把这幅字带回国内,让亲朋好友看看。
5.“中国的脸谱真漂亮!”来自英国和挪威的佳丽驻足脸谱专卖店,对脸谱充满了好奇。
6. 古筝美妙动听的音色吸引了各国佳丽,她们纷纷一试身手。
7. 秀水街琳琅满目的商品激发了各国佳丽强烈的购物欲。来自印度尼西亚、日本和土耳其的三位佳丽在民族服装店里尽情挑选自己喜爱的服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8. 佳丽们也学会了杀价,惹得商家叫苦不迭。
9.佳丽们满载而归,纷纷展示着各自心仪的商品。此次国际盛事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日本国际文化协会和成都市对外交流协会主办,并由丰德大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都广播电视台承办。
豆粒儿般大的雨水从毛主席纪念堂的围墙上顺流而下,打湿了我的衣襟,虽说是如此,但其又怎能使我忘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而立下的那一份份生死誓约,又怎能动摇我今后愿为国效力的赤子之心?
雨止,风停,云散,毛主席纪念堂在京城的龙脉之上迸射出了无比闪耀的红色光辉。
第二日,我们去到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古建筑奇迹——长城。或是经昨日夏雨的洗淋,地面上的水珠蒸腾化身为空中的水雾,又或是天公不作美,放眼望去,周围尽是烟雾弥漫,陶醉于八达岭绵延不绝的山脉之中,仿佛下一秒便会从其中窜出一只小虫或是小兔。
接着是攀登长城,尽管大雾缭绕,却丝毫也不减我想行走于长城之上,人流之间的闲情,就如曾经的毛主席那样,也是一路走走停停,但终究是到了首个烽火台,望着山那头若隐若现的城墙,仿佛看到了曾经的秦皇率领军队一路披荆斩棘凯旋的场景,心中不禁涌现起一股为国戍边的壮志豪情。
第三日,我们则是来到了慈禧老佛爷的避暑胜地——颐和园。这与在长城上的心潮澎湃不同,更多的应是如慈禧太后那般的怡然,悠哉。行走于如假包换的大明河畔,一阵夏风拂过,心中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学习中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被这和煦的夏风带走,在天边散尽。我想这便是所谓的“心旷神怡”了吧!
随后,我们去到了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经讲解员的讲述,清华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再看,整个校园非常大,建筑也很古朴。印象最深刻的是校园草坪里的一座不锈钢雕塑——清华之心,它象征着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我心想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感受完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又到了北京的南锣鼓巷,据导游的介绍,历史上的北京以胡同众多而著称,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说法。行走于古色古香的街巷,不经意间竟有种穿越之感。
去年夏天,我和好朋友暖暖、圆圆一起去首都北京游玩。我们乘坐高铁,一路上欢声笑语,像一群放飞的鸟儿,憧憬着这次北京之行。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北京前门大街,它位于北京中轴线,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那有许多老字号店铺∶北京全聚德、同仁堂药堂、中国书店……我们一行人直奔杜莎夫人蜡像馆。
一进门,我们都震惊了,这些蜡像真是帷妙唯俏,让人分不清虚幻与现实。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偶像篮球巨星――姚明。他身材魁梧,正准备投篮呢,而在一旁的我居然那么渺小。我昂起小脸看着他,真是又高大又威武啊;转身时,我看到了最喜欢的孙悟空,他站在宝座旁,四处张望,好像在打探前方有没有妖精呢。我赶紧跑了过去,趁他没注意,坐在齐天大圣的宝座上,简直和酷毙了。我环顾四周,还发现了主持人杨澜,她可厉害了,会好几种国家的语言呢,瞧,她正在主持节目呢……与这些名人接触,让我感触颇多。啊,这里真不愧是艺术的殿堂。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两点钟就睡不着了,这么早起床,当然是要看升国旗啦。你瞧,老妈把校服和红领巾从大老远的地方也给带来了,这一刻,我身穿校服,佩戴红领巾,感觉特别神圣!一路上,妈妈拉紧我的手赶路,生怕错过时间。到了天安门广场,我惊呆了,天呐,来升旗的人也太多了吧!终于等到七点,妈妈激动地说:“你看,太阳和国旗是同时升起来的!”话音刚落,远处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顿时全场停止喧闹,我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唱国歌,行着标准的队礼,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崇敬与祝福!升旗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我们三个小伙伴跑到了升旗台前面,望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心潮澎湃,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第三天,我们要去爬八达岭长城。站在长城脚下,我心潮澎湃,立志一定要当个好汉!我们拾级而上,我踏着青砖,仿佛看到了秦始皇征调役夫数万人,修建长城;听到了孟姜女的哭泣声,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建造长城,付出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生命;我仿佛是一个士兵,身穿铠甲,外披红色战袍,正威严地巡逻呢!就这样,我们终于到达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我向四周眺望,哇,云雾给长城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长城好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盘旋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上,这山脉衬托着长城,显现出一番雄伟的景色,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过了一会,我们继续前进,沿途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洞,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道:“这叫望孔,是用来观察敌情和攻击敌人的,有军事作用。”我透过小孔往外看,不禁打了个冷战,下面可是深不可测的山谷呀!这也让我们不由地赞叹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在几天的`旅程中,游览了天安门、、天坛、颐和园、恭王府,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数。
故宫,一四零六年建成,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宫城周围环绕10米多高的城墙,墙外是52米宽的护城河,宫墙四隅还建有四座精巧玲珑的角楼,使故宫自成防御体系,是座名副其实的“城中之城”。
故宫分为三大殿,第一殿是太各殿,第二殿是中和殿,第三殿是保和殿。
你人知道皇宫有多少间房子吗?现在由我来告诉大家吧,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怎么会出现半间呢?原来天上万间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少建了半间。这是导游告诉我们的。
故宫到处都是宫殿,数不胜数,说也说不尽,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去游览。
生态园内温度适宜,在20摄氏度左右。生态园内春意盎然,植物生机勃勃,悦耳的音乐久久回荡,就像到了世外桃源。我们被好奇心所驱使,看看这儿,瞧瞧那儿,倾听流水的声音,观赏奇异的植物,园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突然,我被一阵喧闹声吸引过去,原来大家在看猪笼草。猪笼草长得很茂盛。听说它是食肉植物,会分泌一种蜜,吸引昆虫,等虫子不小心掉进了它的小袋子里,它会马上盖上盖子,慢慢消化。真神奇!而旁边的滴水观音正在滴水,可惜,我却不能亲手摸一摸。
我走在绿叶环绕的长廊里,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满园绿色。我发现了三叶草和可爱的蝴蝶兰,蹲下去,抚摩它们。它们把生态园装扮得绚丽多彩,使生态园就像一幅动人的画。园子里还有许多石刻的小动物:小白兔、小青蛙……被放在石头铺成的小路旁,像是在和我们捉迷藏。一只小青蛙嘴里喷出一股清泉,活灵活现,引来了小朋友的围观。音乐喷泉、假山、石雕、各种各样的花草,看得我眼花缭乱,深深陶醉其中。玩累了,我就悠然地躺在水滴形的吊椅上,轻轻摇晃。
在我们玩得正欢的时候,著名青年书法家胡庆恩老师来到了生态园,看到我们嬉戏玩耍,他挥笔写下了“童趣”二字。我看到胡庆恩老师那苍劲有力的大字,心里不由得充满了敬仰之情。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像一群生机勃勃的鸟儿,要认真学习,好好练习书法,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你们就是未来的希望!”
没走进北京动物园之前我们就听说,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馆在国际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北京动物园里有“小动物园”之称,于是它成了我们采访的一个必到之处。
由于里面住着几十种冷血“居民”,两爬馆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神秘而有些冷冰冰的地方。然而,当我们走进后台,就像推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另一个世界。饲养员告诉我们,眼前这些总是懒洋洋地盘成一团睡觉的蟒蛇其实是些很娇气的家伙,它们从热带来,温度和湿度要求都很苛刻,为此两爬馆每年从9月到来年5月必须供暖,否则蟒蛇很难顺利蜕皮,不但绷得难受,还会影响生长和繁殖。蟒蛇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换个箱子都不行,换了之后对箱子的气味等不适应,也有可能因应激反应过强而死掉,给它们用药更是必须慎之又慎。
走出爬行馆时,我们感觉这是一个充满了悬疑和神秘的“世界”,与其说它是个展馆,倒不如说是一个对生命的奥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地方。而当我们询问饲养员,“你们这些饲养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他们说,这些知识都是日常在与动物打交道中学来的,书本上根本找不到。在结束对整个动物园的采访后发现,我们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看来,动物园就是一部巨大而无形的“教科书”,它的第一读者就是动物园的员工。
在采访动物园肖副园长的时候,他也提到一件有趣的事:动物园的笼舍建筑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代,每一代建筑设计都向着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迈进一步。但是到了正在进行的第四代笼舍建筑时,动物园不再聘请建筑设计专家来设计了,原因是这些专家对动物的了解太少,不再适应新的设计需要。正在改变着动物园面貌的新一代笼舍设计,主要出自动物园员工之手,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翻阅着那本“教科书”,不断解读和累积那些没有文字的内容。
还有一件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几乎在所有刚刚完成丰容的新建馆舍里,我们都能听到饲养员们一边说比原来好多了,一边却又不无遗憾地说,还有许多方面不到位。有位饲养员的话道破了其中的玄机:“笼舍丰容是个没完没了的事,因为我们对动物的了解不断增多,过去不认识的,今天认识了,今天认识不到的,明天可能会认识。”这个“没完没了”的说法颇具哲理,其实是在说自然对人来说是认识不尽的,这正是人类在跟自然打交道中应当醒悟的一个道理,懂得了对自然的认识是“没完没了”,便会在自然面前抱以敬畏之心。值得玩味的是,这样精辟的见解是出自动物园的后台。我们想,这是因为在那里,动物本身永远是个检验真理的标准吧。
在一次采访中,退休了的杨桂香伸出右手给我们看,食指和拇指已经变型了。她说那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她在水族馆当饲养员,每天给动物饲喂几十斤带鱼,都需要她用剪子剪成一段一段的,并且把里面暗藏的鱼钩取出来,不然会划伤动物食道。那都是些冻带鱼,冰冷坚硬,一天下来拿着剪子的手就不听使唤了,回到家里洗衣做饭的事都顾不上了。她说:“那时太累,拿起剪子就发憷恶心,但是看着海狮、海豹那种期待的眼神,没办法还得干。”那段记忆全部留在她攥剪子的手指上了。“养动物就跟养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几乎是每个饲养员开口必说的一句话。身上没有被动物留下伤疤的饲养员很少,而每个人又都有着跟杨桂香类似的故事。
在采访已经退休了的宗园长时,他说最初来到动物园时,这类故事就使他感知到动物园里存在着一种特殊现象,那就是员工们的工作动力许多是来自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后来,他把这种情感动力归结为动物园特有的“亲情”文化。文化,向来都是入在团队活动里形成的,在动物园里,这种亲情文化却是由动物和人一起建造起来的。从动物园一些员工嘴里还能听到“动物是我们的老师”这样的说法。他们说,从动物那里不单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学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看来,这就是动物园文化的源泉。
然而,在动物园里我们却碰到了因爱带来的伤害。在兽医院,我们听说动物园里流行“黑色星期一”。节假日是游客高峰期,尽管向动物投食早已是动物园明令禁止的事情,尽管管理人员手持高音喇叭劝阻那些游客,但还是禁而不止。周末一过,许多动物因为吃了游客投喂的食物而患病甚至死亡,目睹这种惨状的管理人员常常心痛流泪。
为什么投喂如此普遍?在采访王副园长时,他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出于好心,但是把人之间的爱简单地套用在动物身上,就成了“错爱”。因为那些游客不知道,动物有着自己严格的食性,比如对草食动物来说,面包对它们往往是致命的。如果那些游客能够得到这些知识,或者能够见到因为他们投喂而给动物带来的痛苦,也许比高音喇叭的劝阻要有效得多。
有意思的是,采访中,我们在动物园的前台和后台之间来回穿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双重感。一方面,眼前过往的游客不断提醒着我们,以前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隔着玻璃或者栏网观看里面那些和自己不同的生命,欣赏自然造化的多姿多彩。或许我们记住了它们的模样和名字,但却从未了解,这些动物的本性是怎样的?它们来自不同地方,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它们在大自然的生命链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在野外的同伴正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甚至头脑里连这样的问题都没有产生过。
另一方面,我们有机会把动物园背后的故事细细地剖开来阅读,恍然发现动物园里的真实都发生在它的后台。但是,这些故事却被玻璃和栏网隔住了,前台根本见不到,听不着。我们开始疑惑,前台和后台,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动物园呢?真实是启智和学习的钥匙,那些隔离开游人的玻璃和栏网,实际上是隔离了真实。当谈论动物园的公众教育价值时,能否使游人接触到真实,看来值得思考。
不只是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志愿者,由于接触和参与了动物园的背后工作,也贴近了真实。在一次志愿者的访谈会上,我们得知不少人最初是出于对动物单纯的喜爱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但当他们走进后台时,许多人看待动物的眼光变了,知道了它们真正的需求和无奈,懂得了尊重这种需求。在志愿者办公室,我们看到了一则告示,告知志愿者们外出观鸟时,看到跌落树下的小鸟不要人为干扰它们,不要把它们放回鸟巢,应该让它们自然地完成学飞的过程。这则告示有一个醒目的题目:“爱它,就别救它!”这的确让我们感到震撼,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保护自然的理念已经出现在这个城市动物园里,而这正是城市动物园今后的目标和方向。
要不是这次采访,我们仍然与那些被玻璃和栏网隔离的游人一样是在观赏而不是在学习,更谈不上这番思考。我们不禁想到,如果那些接受过我们采访的动物园的园长和员工,能把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认识讲给每年来访的数百万游人,把后台的故事搬到前台来,那样的公众教育将是怎样的深入和震撼!
第一站,我和老爸老妈来到了科技馆,进入科技馆就好像进入了科学的海洋。里面有飞机模型、恐龙骨架、古代文化等许多实体模型,让我懂得许多科学知识。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故宫,看到了三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们到了皇帝坐的龙椅,好气派威风啊!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动物馆,里面有狮子、老虎、狼,还有国宝大熊猫呢!它可爱极了,它最爱吃竹子、竹笋,吃得可香了!
北京最负盛名的烤鸭店莫过于“全聚德”。140多年前,饭店创始人杨全仁由河北逃荒到北京,在前门肉市卖生鸡生鸭,后来开了个烤炉铺,取名为“全聚德”。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他的后代继承了他的事业,将全聚德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全聚德这样一个老字号却也不乏异国特色,他们会收取客人消费金额的10%作为小费。小费这一西方文化源自18世纪的英国伦敦,当时的酒店饭桌中间都摆有写着To Insure Prompt Service (为了保证服务迅速)的碗,如果顾客将零钱放入其中,将会得到迅速而周到的服务。后来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TIPS)就演变成了“小费(tips)”一词。
吃货必备
译名: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Peking Roast Duck)
北京烤鸭一般译为Beijing Roast Duck,但也有Peking Roast Duck的说法,这是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造成的。威妥玛式拼音法是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由于现代汉语拼音的推广和普及,国外开始用Beijing来指称北京,但威妥玛氏拼音法的影响仍然存在。Beijing在德语中依旧是Peking。从国外发到北京国际机场的成千上万个行李箱上贴着的依然是PEK三个字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样百年老校的英文名有时仍然会用Peking University和Tsinghua University。还有西藏(Tibet)、拉萨(Lhasa)、喜马拉雅(Himalaya)、珠穆朗玛(Qomolangma)等也是根据威妥玛式拼音法书写的。
辅料:荷叶饼(lotus-leaf-shaped pancake)、葱(scallion)、蒜泥(mashed garlic)、黄瓜条(cucumber strip)、甜面酱(sweet flour paste)
烤鸭的吃法有点讲究,一般是将烤得形成一层脆皮的(crispy)烤鸭切成薄片(slice),然后置于荷叶饼(lotus-leaf-shaped pancake)上,并在里面加上一些葱(scallion)、蒜泥(mashed garlic)和黄瓜条(cucumber strip),最后放点儿甜面酱(sweet flour paste),再将荷叶饼卷(roll)起来,方可入口。
吃“西门烤翅”,解美食烤制
说到北京的烤翅,“西门烤翅”堪称一绝。“西门烤翅”因店铺位于北京大学西门而得名,现如今叫“西门烤翅”的店铺有很多家,不过个人认为位于北京大学西门附近的那家“西门烤翅”最正宗。传说这家“西门烤翅”先是用十几味天然香料腌制鸡翅,然后边刷秘制酱汁边进行烤制,再通过严格控制火候,最后出炉的烤翅颜色金黄,相当诱人。
吃货必备
词汇:烤(roast/grill/bake/broil/toast)
说到“烤”,不知大家分得清roast、grill、bake、broil和toast吗?这些单词的含义有相同的部分,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根据烤制器具来区分,grill是用铁架烤;roast一般是将食物串起来,在烤炉中边转边烤,以保证食物均匀受热。根据烤的时间来区分,roast是长时间的烤,而broil则是短时间的烤。根据烤的强度来区分,broil是“炙烤”,强度最大;roast其次;toast和bake则一般指在烤箱中以稳定的中低温长时间烘焙,强度最弱。根据烤的效果来区分,bake指烤熟了,而toast则以烤出金黄色为目标。根据烤的对象来区分,roast和broil主要烤的是肉类,bake和toast一般烤的是面包等面点。了解了这么多“烤”的说法,那“西门烤翅”的烘烤应该用哪个动词描述呢?想必大家不难发现grill最为恰当。
食材:翅尖(wing tip)、翅中(mid-joint-wing/wingette)、翅根(wing root/drumette)、肉串(kebab/kabob)、蔬菜(vegetable)、水果(fruit)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烧烤都是当下流行的多人聚会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烧烤的全称为barbecue,俗称BBQ。虽然主要的烘烤食材还是肉类,但现如今像蔬菜、水果都可以烘烤,比如豆腐(bean curd/tofu)、蘑菇(mushroom)和青椒(green pepper)等,种类可谓相当丰富。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烤肉串对应的英文是kebab (也可写作kabob),这个词来自阿拉伯语,指的是穆斯林最爱吃的肉串。除了肉串,我们常吃的就是烤鸡翅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喜欢吃翅尖,有些人独爱翅根,还有人偏好翅中。这些美食用英语怎么说呢?翅尖的英文是wing tip,那翅根难道是wing root?没错。依此类推,翅中就是mid-joint-wing。不过,翅根和翅中也可以各用一个英文单词来表达,分别为drumette和wingette。翅中是鸡翅膀的核心部分,所以有“小(-ette)翅膀(wing)”的称号,而翅根形似小(-ette)鼓(drum)槌,于是便有了wingette和drumette这两个词。
酱料:蚝油(oyster sauce)、孜然(cumin)
“西门烤翅”烤出来的烤串之所以如此美味,秘制酱汁是关键。烧烤酱汁的深褐色主要是酱油的功劳,酱油的英文是soy sauce (即指用大豆熬制出的酱汁)。除此之外,酱汁中还有另一种大名鼎鼎的佐料——蚝油(oyster sauce)。蚝油是用蚝(oyster)熬制而成的调味料,可以帮助提鲜、增香。
吃过烤串的人都知道,烤串出炉后还会撒上一层孜然。孜然(cumin)几乎是肉串必加的香料,其主要作用之一是去腥(deodorization)。我们来看一下deodorization这个词,odor指“气味”,“-ize”是动词后缀,可以把形容词变为动词,译作“使……成为”(如realize、minimize),所以odorize就是“使……有气味”的意思。“de-”是个前缀,表示否定,所以deodorize就表示“使……没有气味”。“-tion”是名词后缀,可以把动词变成名词(如formation、donation),因此deodorization就是“去除气味”的意思,即“去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前缀(如de-)往往决定一个词的词义,而后缀(如-ize、-tion)通常决定这个词的词性。
尝北京小吃,学菜名翻译
清代词人杨米人在其《都门竹枝词》中写道:“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词中描述的“甜花”“切糕”“甜浆粥”等等都是北京有名的小吃,酸的、咸的、甜的都有。Foodie老师喜欢吃甜食,可喜欢吃甜的怎么说呢?在这里Foodie老师教大家一个词组:have a sweet tooth (喜欢吃甜的)。
吃货必备
小吃:豆汁儿(Douzhir)、豆腐脑儿(Tofu Pudding)、圆子(Glutinous Rice Ball)、龟苓膏(Guiling Jelly)、元宵(Yuanxiao)、火烧(Baked Wheat Cake)、冰糖葫芦(Bingtanghulu/Crispy Sugar-Coated Fruit on a Stick)
看了上面列举的这些小吃,你是不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呢?其实,好多北京小吃在其他省市也可以吃到,不过叫法各有不同。比如有些地方的人管豆腐脑儿叫豆腐花。还有就是元宵,大家在各地超市都可以买到,不过有的人管元宵叫汤圆。其实元宵和汤圆虽然食材接近,但做法不同:元宵是先有了馅,再撒上江米粉;而汤圆是先和好了面,再添加馅。因此,要想吃到最正宗的北京小吃,首选之地当然还是北京啦。
译法:直译/意译
除了上面的这些小吃外,北京的小吃还有驴打滚儿、艾窝窝、豌豆黄等,同学们可曾想过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用英文怎么说吗?大家可千万别把驴打滚儿直译成a rolling donkey之类的,否则听者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不是驴打滚儿这种食物了,而是一只驴打滚的画面了,这样谁还敢吃呢?参照北京市外办和市民讲外语办公室联合出版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驴打滚儿译为Ldagunr (Glutinous Rice Rolls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艾窝窝直接用拼音指代,译为Aiwowo (Steamed Rice Cakes with Sweet Stuffing);豌豆黄稍微具体一些,译作Pea Cake。不过,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很多汉语词汇(如“加油”“点心”等)已经渐渐为外国人所熟知,无需再繁复地翻译。
在《美食译苑》出版之前,中餐菜名的翻译经常闹出笑话。比如有的人把“麻婆豆腐”译为Bean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一个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还有人将“口水鸡”译为Slobbering Chicken (流口水的鸡)。不过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要数“夫妻肺片”的译法,有人竟将其译为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 (夫妻的肺的切片),这让Foodie老师忍不住要高呼“Oh my god”了。实际上像这类中国传统菜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用汉语拼音或采用音译的方式来处理,以保持其文化性。因此麻婆豆腐直接译成Mapo Tofu就可以。而口水鸡考虑到食用时要用辣椒酱,因此根据标准译法应译为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夫妻肺片实际上是牛舌等的切片,因此可以译作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i Sauce。
享北京火锅,体冬日温情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美食外,到了北京还一定要吃北京的火锅。Foodie老师在吃遍多家火锅店后,发现“东来顺饭庄”的火锅比较正宗。有些火锅店用电磁炉加热火锅,而其用的锅也只是普通的不锈钢锅,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就失去了传统的味道。而东来顺用的锅是用烧炭的黄铜火锅,在这冬日季节,人坐在火锅旁,除了可以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美味,还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暖意,甚是惬意。
吃货必备
译名:火锅(hot pot/chafing dish)
火锅这么美味,大家知道用英文应该怎么说吗?火锅可直译为hot pot。其中pot除了表示锅之外,还可以表示炉子,比如美国常常被比喻为一个大熔炉,就可以译为a melting pot。除此之外,火锅还有另外一种译法——chafing dish。其中chafe是“擦伤,擦破”的意思,这个词源自古法语,本意为to make warm。
涮料
火锅里一般都放些什么呢?概括来说,火锅里放的涮料基本上包括肉、菜、面三类。肉类一般包括牛肉(beef)、羊肉(mutton)、猪肉(pork)、鸡肉(chicken),此外还有腊肉(bacon)、蹄筋(tendon)、贡丸(meatball)以及鱿鱼(squid)、虾仁(shrimp meat)等海鲜。比起肉类,菜类就更加丰富了,一般的菜都可以涮着吃,常见的有油菜(rape)、菠菜(spinach)、白菜(Chinese cabbage)、茼蒿(crown daisy)、豆芽(bean sprout)、笋干(dried bamboo shoot)等。面类相对来说种类比较少,一般有粉丝(vermicelli)、面筋(wheat gluten)、面条(noodle)等。
酱料
吃火锅常用的酱料是麻酱,此外还有沙茶酱、怪味酱等。麻酱(sesame paste)是芝麻酱的简称。北京人特别喜爱麻酱,一是因其口味醇香,二是因其营养丰富。沙茶酱(satay sauce)在福建和广东特别流行,它既有大蒜、洋葱、花生等的复合香味,也有虾米和生抽的混合咸味,同时还带有少许甜味和辣味。怪味酱(special flavored sauce)的“怪味”来自花生酱,是红油、陈醋、生抽、花椒粉等配料混合后的杰作,吃起来咸、甜、辣、麻、酸、香、鲜互不压味,七味俱全。
历史变迁
世界在变迁,人类的食物也在不断经历着革新。哈根达斯推出的“冰火两重天”火锅完全颠覆了火锅的传统概念——原来冰激凌(ice-cream)也可以做火锅!不过,与我们传统火锅不同的是,冰激凌火锅的“火”主要是用来加热和融化巧克力(chocolate)的,所以需要的是“文火”,优雅的酒精灯(alcohol lamp)就足以完成这一使命。火锅最早的燃料是柴火(firewood)和木炭(charcoal),后来有了电炉(electric stove)和酒精(alcohol),到现在,用电磁炉(induction cooker)就能吃火锅了。
Foodie老师介绍了这么多北京美味,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下次和你的小伙伴们游北京、尝美味时,一定要记得给他们讲讲这些美食的来历,同时不要忘了“秀”上几句英文,想必你的小伙伴们会惊呆的。
作者简介: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古代皇帝工作和休息的地方,现在叫故宫博物院。我们从天安门和午门进入故宫,从南到北一直走,主要看的是三大殿。首先是太和殿,这里是皇帝和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是故宫最大最高的建筑,太和殿前的广场好大,比我们学校的操场还要大;在太和殿后面是皇帝工作中休息的地方——中和殿,是三个殿里面最小的,中和殿里面有皇帝的镏金宝座,雕着很多龙。三大殿的最后一个是保和殿,那是皇帝举行宴会和嫁女儿的地方。我们还参观了钟表馆,里面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钟表,我最喜欢的是最大的那一座城堡钟,还在大钟前留了影。
第二天,我们去登八达岭长城,先是坐滑车到第四个烽火台,然后我们又登上了第五个烽火台。我从烽火台望出去,长城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在山间,十分壮观。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建造这么雄伟浩大的工程该是多困难啊!
故宫给我的印象是辉煌,长城给我的感觉是雄伟。
武瑞琛
雨哈哈大笑着,我在毛主席纪念堂旁边走动着,终于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内,外面人声噪杂,堂内却异常安静,毛主席躺在透明的水晶棺材内静静地沉睡永远不会再醒来。看着毛主席的遗容,心里总有一股一定要为祖国光宗耀祖的冲动,热泪用上了眼眶„„
出了毛主席纪念堂,我们向故宫缓缓走去。
迎在我们面前的是端午门。端午门由两千多块城砖组成。上面由木头雕花组成。端午门的大门是铁做的,门环由一大块铜涂上的黄漆变成的。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养心殿。养心殿前面是由四根雕刻龙或凤的柱子组成了养心门。养心殿后面和左右两面分别是皇帝休息和读书的地方,还有嫔妃和后妃住的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御花园里的一座假山。这座假山是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因为皇帝那些妃子们只要入宫就不能出去,所以皇上在重阳节便带那些妃子登上这座假山,然后在上面饮酒作乐,还可以俯视到故宫的全景。御花园的后面就是东门了。
颐和园是圆明园的弟弟。进入颐和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参天的古树和奇花异草。我们走在描绘有春夏秋冬景色的长廊中,欣赏着昆明湖的美丽景色和远处的十七孔桥,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情大好,不由的在心底感叹,颐和园真美!
在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天心石在回音壁前边,站立在天心石之上,人的声音都变了,我猜,这可能因为都是汉白玉的缘故吧!
鸟巢水立方是举办奥运盛会的地方。鸟巢的主支架全是用钢材做成的,支撑着全部六层的重量,由于顶层正在装修,我们没能登上六层。水立方最吸引我的地方时儿童娱乐世界,真是太好玩了!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从德胜门出来,就一定要爬到顶!台阶很高,一个台阶比泰山上的两个还要高,真是很难爬!我们边爬边休息,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爬到了水关长城的最高处,不过,累的都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是,我们心里却都很高兴。我们在长城上拍了一些照片,休息了一会儿,依依不舍的归来!
端午的“端”是开端、初之意,初五是一个月的初始,
在农历地支纪月中,顺序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
这一天除了要吃粽子外,皇帝可以不上朝,商人可以下帐贴讨债,
老百姓需敬神祀祖,妇女可携子回娘家,
朋友们可以借机聚会,全城呈现出热闹的节日景象。
端午为什么要辟邪
端午其实原称“端五”,相传是因唐玄宗是八月初五的寿日,宰相宋璟为讨好皇帝,上表为避讳“五”字,而将端五的“五”改成“午”,故称“端午节”。然而,《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初五为什么是个“恶日”呢?
过去历法上,五午相通,在阴阳五行中,午又为火,《奉天通志》上说:“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旧《安图县志》载“此日瘟神下界”,百病发生。此日又为五毒日,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它们都是毒虫,能给人类带来诸多灾难。其实就是仲夏五月,天气炎热、蚊蝇繁殖、百病滋生,对于古时医疗条件极差的人们而言,正是极易染病死亡的时节。在古人观念中,这种时节会带给人死亡的厄运,所以五月初五被视为死亡日。不少传说人物与历史人物都被说成是死于五月初五。《荆楚岁时记》说:“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此外,伍子胥、介子推等都曾被说成是五月初五死亡。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百草在五月节前,基本都可以食用,五月节后毒性和药性大了,食用时要慎重。
菖蒲河公园:采菖蒲来辟邪
据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在这天,皇帝的皇冠上戴艾草尖儿,身上捡戴配有各种药草的香囊荷包。
《本草纲目》说:草蒲“乃蒲类之昌盛者”。菖蒲是中草药。菖蒲根茎可提炼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菌等功能。由此,菖蒲被视为辟邪之吉祥物,每逢端午,人们便要把菖蒲悬挂于户,或插于门旁,用以驱除邪气。《梁书》说:“太祖后张氏,尝于空中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所惊异之,谓侍者曰:‘汝见否?’皆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菖蒲花当贵。’因取吞之,生高祖。”菖蒲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内涵,人们用它来驱除“恶日”的邪气。
而端午在门上挂菖蒲与艾草的习俗起源,有一种说法是:传说唐时黄巢起义,某次经过一个村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小的。黄巢很好奇为何背大的牵小的,就上前询问。妇人不知道这是黄巢,乃说因为黄巢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一根命脈,就是背上的这个大孩子。如果万一无法兼顾,只好牺牲自己的孩子,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很感动,告诉妇人回去将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就可以避黄巢之祸。没多久,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与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率兵离去,而端午在门上挂菖蒲与艾草的习俗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北京有一处因生长菖蒲而得名的河。由长安街北行,穿过南池子街口券门,能看见一条小河,它便是菖蒲河。历史上菖蒲河是皇家的御河,属于外金水河东段,必要时可为皇宫提供灭火等水源。菖蒲河既是西苑三海的出水道,也是紫禁城筒子河向南穿过太庙的出水道。民国后,两岸陆续成为居民区,并形成东、西银丝套两条胡同。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改为暗河。2002年重修,改建成菖蒲河公园。
紫色菖蒲花惹人喜爱,翠绿的菖蒲叶子形状似剑。民间的道士把菖蒲称之为“水剑”、“蒲剑”,老百姓把此“剑”说得很神奇,它可斩杀妖魔鬼怪。除了艾草和菖蒲采回来挂在门上,有避邪之意。艾草和菖蒲可以烧掉,味道也可以驱赶蚊虫五毒。
另外还有贴葫芦形窗花儿,葫芦谐音“福禄”,贴在窗户上讨个吉利。缠五色丝线、佩戴香包,香包里面包上中草药,闻一闻清热祛暑。“五月榴花火似红”,石榴花端午正当时,爱俏的姑娘把它簪在发间,不但吉祥,也很漂亮。除了簪石榴花,女孩子们还用凤仙花加上明矾捣碎了,涂在指甲上,染红指甲——端午节又名“女儿节”,道理大概在此。
紫光阁与福海:皇家观龙舟之地
传说屈原沉江后,百姓们舍不得他,划船追赶,渐渐就形成了龙舟比赛的传统。也有说法是,因为“龙”是民族图腾,人们为了表达对龙的崇拜和祭祀,故而举办龙舟竞渡。闻一多先生《端午考》中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龙舟比赛由来已久。《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皇帝有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张择端在《金明池夺标图》描绘了这个场景。明代皇帝一般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紫光阁位于中海西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初为皇帝阅射之地。
到了清代,则在圆明园福海举行龙舟比赛,乾隆、嘉庆等皇帝等都去看过。康熙朝圆明园的范围主要在后湖周围,《养吉斋丛录》十八卷记载,“园(康熙赐园圆明园,非指圆明三园)东有东池,雍正间命名福海”。福海在雍正朝命名之前俗称东池或东湖,其开凿年代可能为康熙末年。经雍正即位后的进一步开拓才有后来的规模。明明是一片湖却被命名为“海”,这就与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传说有关了。相传,东海中有三座神山,山上有仙人居住,还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福海的命名正是取“徐福海中求”的寓意,以求皇帝长生不老,大清帝国江山永固。
福海位于圆明三园的中心地带,平日里皇家以在福海上观览沿湖风景为乐。王致成记述道:“当夫游船环集,金碧辉煌。或来荡桨,或事垂纶;或兢水嬉,或排阵势。必须身亲其际,方能领略海上之大观”。历史上福海最深处达3.8米,一般水面深度也有2.3米左右。这样的深度为每年端午龙舟竞渡,及平日大船行驶提供了保证。
除了“水龙舟”,端午节老北京还要举办“花会”,有各种民俗表演。近年来有所恢复,高碑店、延庆等地相继举行了“花会”表演,再现了“幡鼓齐动十三档”等老北京民俗绝技。另外丰台孟村有旱船会,始于明永乐年间,由孟家村一些喜爱花会表演的人,根据端午节龙舟竞技跳船相会互订婚约的爱情故事,创立了旱船表演形式,如今已入选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熙游辟灾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其中以去天坛最受欢迎。《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载:“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
因为天坛是旧时皇帝祈年之地,林木多,场地大,虽在外城之中,却有郊游之趣。天坛是圣地,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它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常人春先生把端午出游叫“熙游辟灾”,说得很确切。但在各种文献中很少有端午节去颐和园的记载,可能对当时的城市居民来说,去颐和园一是远,二是贵,相对来说,去天坛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旧时,端午过节的时间是五月初一到初五,在满族、蒙古族聚居的营房地区,一直可以热闹到五月十三。传说这一天是关公的生日,也是纪念关公“单刀赴会”的日子。以海淀兰靛厂外火器营为例,营房内八个旗均有自己的关帝庙,而五月十三这一天各旗还要彩旗开道、鼓乐喧天地列队到南门街上的立马关帝庙去进香,可见重视程度。五月初一各家开始敬佛祭祖,祭品是印有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五毒饼”,还有樱桃、桑椹等有地方特色的时令鲜品。
【游北京植物园作文】推荐阅读:
游济南植物园作文06-16
游金沙植物园作文09-18
游植物园四年级作文10-16
游北京故宫作文550字07-21
游北京故宫作文800字09-17
游北京动物园二年级作文09-21
游植物园有感07-20
游秦岭植物园有感10-09
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07-21
美丽的植物园作文400字-植物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