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教案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健康心理学教案

健康心理学教案 篇1

课型:理论

课时:1

教学内容:健康在心理

教学任务:1、初步学习、理解健康的完整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2、确立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各位同学,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有人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还有人认为没有疾病,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稍微进了一步,但依然不够完整,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健康的话题:

一、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交往中保持健全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

l 健全的精神状态是指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

l 心理健康所共有的特点(包括的内容)

1、 自我控制的能力

2、 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

3、 保持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一个人若是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心理和社会交往两个方面。同样,如果心情不好,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

四、心理健康测试

五、如何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在家庭、学校、社会与人的交往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善于正确地理解对方,并建立起协调融洽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要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碰到的挫折与失败,做到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要建立正常的,有条不紊的生活与学习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努力克服一切不良行为,积极持久地坚持健康锻炼和各种有意的文化娱乐活动

六、课后作业:

1、什么叫健康?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内容?

2、怎样才能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七、总结

健康心理学教案 篇2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该大学三年级自愿参加研究的118名大学生, 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中共59名大学生, 男性23名, 女性36名, 平均年龄为: (21±1.91) 岁。对照组中共59名大学生, 男性22名, 女性37名, 平均年龄为: (21±1.87) 岁。

2.2 方法

在实验前、实验后分别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评价。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1]。评价由本大学教授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在无干扰的、安静的地点, 对参加实验的大学生采用统一时间、统一指导语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 以观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及干预效果。

研究组由该大学教授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对研究对象进行2个月的积极心理学式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2~3次/周, 2~4 h/次。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人际交往、应激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绪管理、心身疾病、常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等。对照组不做任何类型的心理健康课程辅导。

2.3 主要观察指标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SCL-90各个因子分的比较, 两组间的各个因子分的比较。

2.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两组前后、组间对比,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间在实验实施前SCL-90阳性因子对比结果

分界值以SCL-90各症状因子是否达到和超过2 (≥2) 判定为中等痛苦水平, 即因子分≥2者为阳性体征, 有心理问题。实验实施前两组共检出心理异常者37人, 心理异常总检出率为31.56%。其中研究组中SCL-90平均总分为 (144.07±41.82) 。心理异常者19人, 总检出率 (31.69%) 。其中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因子包括人际关系敏感 (8.06%) 、焦虑 (6.22%) 、强迫 (7.14%) 和抑郁 (7.14%) 。对照组中SCL-90平均总分为 (140.07±39.12) 。心理异常者18人, 总检出率为30.71%。其中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因子有人际关系敏感 (7.96%) 、焦虑 (7.27%) 、强迫 (7.78%) 和抑郁 (6.94%) 。结果显示, 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阳性因子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2 两组间在实验实施之后SCL-90阳性因子对比结果

干预实施之后, 以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为统计指标, 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提高, 其中总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0~2.764, P<0.05) 。结果显示, 干预实施之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阳性因子有显著性的组间差异。

3.3 两组间在实验实施前后SCL-90阳性因子对比结果

以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为统计指标, 对两组学生进行SCL-90检查发现: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提高, 其中总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因子分干预前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20~3.924, P<0.05) ;而对照组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23~1.178, P>0.05) 。以阳性检出率为统计指标, 研究组干预后心理异常总检出率有所下降 (11.33%) , 干预前后, 其心理异常总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23~7.987, P<0.05) , 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因子阳性检出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78~8.497, P<0.05) 。而对照组心理异常总检出率, 为16.41%, 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1~1.577, P>0.05) 。结果显示, 研究组在干预实施之前后阳性因子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干预实施之前后阳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该研究显示, (1) SCL-90评价结果提示大学生心理异常总检出率为31.56%。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抑郁因子的阳性检出率较高。 (2)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分、各阳性因子在实验实施之前无显著性的组间差异。干预实施之后, 研究组与对照组阳性因子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在干预实施之前后阳性因子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在干预实施之前后阳性因子无显著性的差异。 (3)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影响有意义, 可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于20世纪末起源于西方心理学界的新型心理学模式,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 注重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关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 主张发挥其内心潜在的、固有的、最具动力学的潜意识为出发点, 倡导采用积极心态来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做出新的、积极意义的解读, 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及优秀品质, 使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2]。

一直以来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对病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负面心理方面的研究, 忽视了人类本来具有的正向、积极的力量。积极心理学的创立扭转了这一被动局面[3]。应用积极心理学来考虑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便会发现过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被动的堵、防, 如同治理洪水一样, 堵、防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使其可以自己产生免疫力, 如同“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一个道理, 发挥其内在的、潜在的、积极的力量, 这正是人本主义理论的精髓, 因此, 积极心理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基于以上的理论及思考、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 结合我国的高校现状, 笔者研究、设计了本实验, 希望探索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影响有意义, 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当然本实验还有实验样本量不大、测量量表少等不足, 以后研究会进一步改进, 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1.

[2]Seligman M E P, Csiksizent mihaly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514.

健康心理学教案 篇3

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理想的人格基础呢?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树立主体教育思想

要使班主任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的轨道,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就要落到实处。首先必须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是一切教育活动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班主任工作要彻底摆脱“一切从我出发”的传统教育学观点,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主要是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特别要深入学习新课标精神,从而站在主体教育的高度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质,深刻认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发扬人的主体性”。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认真反思传统教育中严重忽视“人的主体性”的问题,逐渐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内涵。只有教师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把主体教育理念化为班主任的具体行为准则,升华为职业道德,才能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班主任要“以学论教”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目标是班主任工作进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必由之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过程的切入点。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創造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学生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学生能否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切科学教育都是基于学生需要而展开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友谊的需要、价值感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以及自主创新的需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也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者要先受教育

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使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力军的基本保障。人格要用人格来塑造,只有人格健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为了防止和消除教师不良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必须重视提高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总的思路是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如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的义务等,树立“教书育人必先育心”的教育思想观念;以相应的心理理论为指导,把培养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之中;以“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走进学生心中,做学生心灵的导师”为口号,采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来启发、引导和满足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有一位老师这么形容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很快,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作为一名班主任,已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守护者。

心理健康教案 篇4

江门中医药学校

梁银喜

一、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形成,他们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具有创见。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适自己的情绪。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阳光心情能发挥人的潜能;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平和、稳定的情绪是可以修炼的。

(2)能力目标:能掌握一些调控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合理的调控情绪的方法;(2)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3)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难点:(1)学会化解修复自己的消极情绪,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快乐的人。

4、活动形式与方法:PPT课件展示、讲授、游戏活动、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心理体验,角色扮演。

二、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40分钟)

板书:把板书内容制成课件用多媒体展示。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3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围成圆圈,师生跟着歌曲面对面把大家的幸福感用你的掌声和跺脚声表现出来,问:通过刚才的律动,同学们还记得童年时的快乐吗?快乐的心情能带来什么?怎样让自己快乐起来呢?由此导入新课。向快乐出发,让自己拥有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音乐,通过想象来创设教学起始情景,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调。)

(二)播放视频:发生在高中学生中的一个典型个案—王晓荷故事。(12分钟)

小组讨论会:

(1)王晓荷该怎样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2)如果你是王晓荷,你会怎样面对消极情绪?讲给小组同学们分享。讨论一下如果以后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应该怎样面对。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调节情绪的方法有注意转移调控法、合理宣泄法、积极暗示法、主动寻求心理援助,使用视频和举例方法讲授。(用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使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突破教学重点,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调控情绪的方法。)

(三)寻找解决途径:角色扮演。PPT 展示“成长工作坊”的内容,以两个同学为一组,分别先后扮演张文华和李红玉。(5分钟)

想一想:

A.张文华做的对吗?为什么? B.李红玉做的对吗?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许多小事常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果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情所累,失去生活的乐趣。结合上面的角色扮

演,大家讨论一下,哪些方法可以使你保持快乐心情,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设计意图: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好心情与坏心情与自身的关系,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在与同学的分享中建立愉快的情绪)

(四)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的例子:(6分钟)

1、月考没有考好,成绩倒退了许多。

2、与好朋友大吵一架,他不再和你说话,并且联合其他人不和你交往。

3、爸爸把你正看得入迷的电视关了,让你去做作业。

4、今天上课没有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对你的表现很不满。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调控情绪方法”)和生活实际,能够对这四个例子进行讨论。结合上面的角色扮演,大家讨论一下,哪些方法可以使你保持快乐心情,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学生发表自已的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化解修复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快乐心情的方法,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心灵游戏“一分钟鼓掌”。(4分钟)

游戏规则:学生先预计一分钟能鼓掌多少次,用笔写在纸上,然后老师计时学生鼓掌,让学生说一说预计和实际上一分钟能鼓掌的次数和用简短的语言说说感想。此游戏引入,引导学生探讨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懂得要珍爱自己,发挥自已的潜能做快乐、幸福人。本课到此突破教学难点。

(六)总结快乐的十四种技巧,多媒体展示,图文并茂,巩固新知。(8分钟)

1.要有目标和追求 2.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

3.乐于助人

4.并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 5.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6.保持幽默感 7.学会宽恕他人 8.有几个知心朋友

9.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获得乐趣 10.享受你的天伦之乐 11.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12.尊重弱者 13.偶尔放纵自己一下 14.最后,不要财迷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复习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做一个健康快乐的高中生。)

(七)总结升华。学生集体朗读PPT 展示“温馨提示”的内容: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是我们可以展现笑容; 我们不能支配他人,但是我们可以掌握自己; 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是我们可以事事尽心。

心理健康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及案例分析简介:

1、小学生上学时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会产生对学校的消极态度,出现逃学现象,或出现学习障碍,还有可能出现交往障碍,表现为不善于与同学进行正常交往,如蛮横不讲理,或孤僻受同学的排挤。学习障碍往往是由于儿童发育迟滞或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此外,小学儿童中还有不少不良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如任性、孤僻、恐惧、性别角色混淆、说谎、偷窃行为和离家出走等。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2、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比例。近一段时间发生了几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在山区一所中学。几名学生仅仅因为前后的课桌挤了一下,发生口角,并最终导致双方发生械斗,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在某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某年级一名女生因为小小的失误,最终得了第五名。这其实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就因为该生一直名列三甲,所以这次失误使得她情绪十分低落,尽管老师耐心的开导了她,但是家长得知成绩后却表现出了对她成绩的不满意,并责怪了她。结果该生于当晚自尽身亡。

3、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到问题的程度与中学生是不同的。小学生在心理感受方面不及中学生,中学生认为无所谓的问题和事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是比较大的问题了。我们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认为严重的问题也许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事实是,当小学生有严重的感觉时就已经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了。

小学生学习问题咨询案例(一):考试怯场

第二课时

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

[分析] 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

[方法] 1.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2.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种原因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仿佛觉得自己考不好会失去整个世界,即动机过强,引起考试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考试是为考查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更不能通过排名次来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我复习得很充分”,“我一定能冷静”,“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

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训练时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脚部肌肉开始直到头部肌肉为止,完成一次训练。在做放松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预想考试的过程,想象自己如何进入考场,如何拿到考卷,如何填写姓名,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过程,想象得越具体越好,边想象边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这种训练可以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每天训练一两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

小学生交往问题咨询案例二:对抗

李强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和别人对着干,特别是在和老师的接触中,学校不让穿托鞋上学,他偏要穿;上课不许讲话,他偏偏要交头接耳,说个没完,搅得大家都上不好课。而且,在他的带动下,班上几个捣蛋鬼形成了一个小团伙,让教师头疼不已。

[分析] 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希望孩子能在成人的意愿范围内行事,但是偏偏有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只要找到孩子这种对抗心理产生的原因,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1.对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缺乏良好的教育造成的。例如,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压制了小学儿童正常的兴趣和爱好;有些家长教育方式欠妥当,动辄打骂孩子,使孩子的心灵过早蒙上了阴影;有些教师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尊重孩子,使孩子反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

2.小学生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有的行为是由于天性使然,并无恶意。

3.小学生有时把这种对抗作为一种不满情绪发泄的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方法] 1.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弄清儿童产生对抗心理的原因,查找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足,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2.对待这种儿童切忌急躁,以关心、爱护减少他们心理上的抵抗。

3.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应从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4.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发现其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勇敢、求异等,合理引导,使他们向好的行为方式转化,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学习问题咨询案例三:学习疲劳

第三课时

小刚在暑假参加了两个补习班和两个特长班,坚持一个月后,他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度减慢甚至停滞。他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可妈妈还是逼着他去上课,他说自己要疯了。

[分析] 过分紧张的学习使小刚失去了暑假休息的机会,过分繁重的补习已经导致严重的学习疲劳状态。疲劳分两种,一种是生理疲劳,一种是心理疲劳。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后的疲劳,主要是生理疲劳。这种疲劳只要安静休息即可解除。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这种疲劳消耗的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心理能量,使人感到头昏脑胀、注意涣散、记忆减退、思维呆滞。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二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由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本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所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这又在无形中消耗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方法]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

1.减少学习时间。不考虑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每天逼着学生长时间学习是不可取的。

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疲劳是学习的大敌,等疲劳产生之后再去消除,疲劳已经妨碍了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预防疲劳更为重要。

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他时间睡上一觉。比如,课间休息的10分钟,完全可以让小学生闭上眼睛打个盹;午饭后睡10~20分钟,可以预防下午频繁出现的疲劳;晚饭后再睡10~20分钟,可以使小学生整个晚上的学习时间延长,且效率提高。

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经常做如下的想象练习,可以放松身心:平心静气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睡在床上,自己的双脚是混凝土浇筑的;再想象由于手和脚一样,身体已经沉到床下了。然后,改变想象的内容,想象自己的身体是由几个胶皮气球组成的,把脚上的阀门打开,放气,脚步开始瘪了,把其他部位的阀门全打开了,想象自己的整个身躯都变瘪的情形。

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带着忧虑、烦恼、愁容满面地去学习,再简单的学习内容也会迅速使人疲倦。如果能将学习当成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习,即使学习内容很多,难度很大,也不会那么快就感到疲劳。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四

第四课时

一天下午,我在心理咨询室等待学生前来咨询,但是,半个小时过去都没有学生过来,就在这时,有几个学生一起来咨询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作为一次团体咨询,我组织他们讨论和进行各种咨询。等咨询完之后我发现在办公台上有一封用作业本写的却没有写名字的信。信的内容大要如下:

“心理老师,我快要发疯了,如果再这样子下去我很快就要这样死去了。我总是想着白茫茫的一片,总是怕别人抢了我的聪明才智,但是我不准别人这样做,但我自己一定要强迫自己想:‘自己是最聪明的’别人都在想抢我的聪明才智。特别是自己学习上的对手,心里总是想着:他吸了我的脑汁。所以我不敢和别人接触,一接触就怕别人吸了自己的脑汁,如果不小心被别人碰了就一定要碰别人回来,而且一直让自己感到那白白的东西再回到自己的身上才感到安心。我每天都有这么多的想法在心里,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恐怖的想法在我的心里呢?你不会笑我吧,你可能想象不了一个人竟然有这种想法十几年了。你能把回信一起给我的同学拿回给我,谢谢!”这就是那封信的主要内容,下面没有写上名字也没有写上班级以及她上面提到的同学是谁。这是一个无主信,我在为这封信的主人苦苦地想,想努力回想起来是哪个同学放在哪里的,但是一直都没有想起来。当我正在为寻找这个“来访者”的第三天下午,有一个女孩子很小心地步入我的心理咨询中心,像一个男子的形象。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一些对话。

咨询员:你好!有什么我可以帮到你的吗?请坐!(她小心地挪到接待的木椅上,还是不敢坐下来)坐,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的,坐下来再说。

来访者:(她做了一个要坐下来的动作,但是还是不坐下,眼盯着我)我、我就是哪天给你写信的学生。

咨询员:不要紧,你先坐下来,我们慢慢来谈谈,你就是哪天写那封无名信的作者是吗?好啊!多谢你这么信任我,这么快就来找我了,我正在找这个作者呢!

来访者:不好意思,老师,我怕…… 咨询员:(我想,其实她还是不是很信任我!)不用怕,老师会替你保密的,当然就决不会把你的事告诉你的同学,也不会告诉你的老师等人,你的全部资料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是我们心理咨询员的原则。

来访者:不,我只是觉得我的问题很怪,很怪。老师,你说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讲完这一句就双手抱头哭了起来。)

咨询者:不要急,你的那封信我已经很仔细读过了,其实呢你的哪种情况我们有很多人都出现过,甚至现在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各人的情况不同而已,特别是青少年出现的比较多。(心理支持)

来访者:是吗?为什么我从来不听到其他人说的呢。咨询者:那么你有经常和别的同学说吗?

来访者:当然不了,这怎么会和其他同学说呢!如果你不是心理老师,我也不会和你说的!

咨询者: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那么其他人的有些想法也是不会你们说了,对吗? 来访者:是的。

咨询者:好的,我们来谈谈吧!你是怎样知道心理咨询室的呢?(这个学期初才建好对学生开放)

来访者:是同学介绍来的,她们说效果很好,你也很和蔼。

咨询者:谢谢你们的好评,你是哪个年级的呢?(我们学校从初一到高三)来访者:高三的。

咨询者:哪学习肯定是很紧张的了,我高三的时候也很紧,每天都是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很累的!(同感,拉近咨客之间的心理距离。)

来访者:是啊!我们很紧张,竞争很激烈,(她提起了精神)但是,但是有时候我就是分心,分心去想哪些东西,这叫我如何是好?再这样下去就完了。(表情显得很紧张、焦虑不安,神情沮丧。)

咨询者:不用急,你慢慢说,你平时都是想些什么来着,(然后她就把在信上面写的一些内容说了出来,有增有减,意思差不多)

来访者:你说:这是很怪的吧!再这样子下去我的成绩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就完了。

咨询者:不会的,你能说说你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来访者:这种情况是从考入高中开始严重的。咨询者:在这之前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来访者:有,但是以前都是一想过就算了,没有现在那么强烈,而现在学习又比较紧张,同学之间竞争比以前大了很多,以前都是班里面学习的尖子生,好象没有花很大力就考上一中的高中,但是现在不同了。

咨询者:那么你现在的学习很紧张吗?(这可能就是诱因的所在了,但我想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来访者:是的,现在学习很紧张,学习越紧张,我就会越会想到自己的聪明才智被别人吸去了。

咨询者:好的,你是从哪里看到过人的脑汁啊、聪明才智是能让别人吸去的吗?你能讲讲吗?

来访者:是从一些科幻小说和电影上看到过的。

咨询者:哪你认为哪是真的吗?你都说是那是科幻的了!

来访者:还不止这些呢!其实我很怕鬼!一想到有鬼,我就怕了。咨询者:(或者这才是来访者的主要根源!)你为什么会怕有鬼呢?我们不是要相信科学吗?你是怎么知道有鬼的呢?

来访者:(就这样她就讲述了她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两件事)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里的一个男生说班里的一个女生在洗澡间被鬼摸了,如果谁还接触到这个女同学就会被染上病。这样我们都不和这个女同学玩了,也离她远远的,但是,有时候还是碰到了这个女同学。后来也没有什么反应。

咨询者:既然你都碰到她没有什么事了,就没事了啊!难到你真的相信世界上真的会有鬼这些东西吗?你的那个男同学的恶作剧罢了。

来访者:老师,难度你不相信真的有鬼,我听了很多同学说都见过鬼的,听说,在我们学校就有曾经自杀过学生,同学们讲起来很好怕的。

咨询者:你曾经见过鬼吗?鬼是什么东西?你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哪么,你说是鬼多还是人多呢?

来访者:是鬼多,因为死的人比活的还要多了,但是,我还是相信有鬼的,你听我说,这是我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我们学校里有一个老师得了一种病,总是医不好,后来快要死了,这时他的家人请了一些法师来他家做法,老师原先不肯,后来做了之后他的病也好了起来,但是,老师家的园子就插了一些古怪的东西有两年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们又听说了爱滋病,我们都不敢往他家门前经过,怕染上疾病。

咨询者:(首先对来访者说说有关爱滋病的一些知识,让她解除对爱滋病的误解。)你都说了,如果是真的有鬼,它就比人都多了,但是我们都没有见过,是吗?

来访者:是的

咨询者:况且科学研究都说了,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鬼神之说,都是一些人为了骗人而装神弄鬼的。你在电视上是不是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骗别人钱或者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而说鬼骗人吗?而有些呢!和你说的可以吸人的脑的是科幻电影,相信你在看之前就知道的了,只是你事自己吓自己而已,是吗?

来访者:好像是这样的,之前我并不怕,也没有什么感觉,我也经常看过和你说一样的电视和电影。但是,我老师的病为什么请了法师做了法就会好了呢?

咨询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谈谈,我不知道你老师当时是什么病,但是我敢肯定他患的病不是绝症,要不他后来就好不了。

来访者:哪是法师医好他的啊!如果不是他就不行了。咨询者:是吗?那么你知道法师是如何医好他的呢?有没有给他药呢?他后来有没有再去看医生呢?

来访者:不知道!咨询者:你老师的病能好可能与这个法师有很大的原因,但是决不是因为他做的法直接把他给治好的。

来访者:你这么一说,我倒越糊涂了。

咨询者:为什么我会这样子说呢!我想你哪个老师的病之所以好了,一个原因是他继续看医生治疗有关;另外可能这个法师是一个江湖郎中,给他一些有效的方法,中国中医博大精深,很多现代医学上的难题它却很容易就可以医好;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你最想知道的原因,就是为什么他是在他做法事之后才好呢?这当然与上面的原因都有可能,也不排除一种巧合。

来访者:(抢着说)总不会有这样的巧合吧!

咨询者:不用急,你先听我讲完,我们是不能排除是他的病正要好的时候做了法事。但是,这个法事可能真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心理学上有一种治疗方法叫做暗示疗法,看过一些暗示的作用方面的书吗?

来访者:看过,你是说我的哪个老师是受暗示而对他的病有所帮助的。咨询者:你认为会吗?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对迷信这么信的情况下,这种暗示的力量有多大呢。

来访者:按你这么说倒也很有道理。

咨询者:其实迷信在外国就有很多宗教用来治病,但是现在就很少用了,因为我们这些搞心理学的取代了他们。(我们一起大笑)

来访者:为什么以前我没有想到呢!咨询者:不要紧,想不到也很正常的,这是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那么你现在相信了吧!来访者:我还是想起那些啊!我越是控制自己不要想越是想,这样下去学习就完了。咨询者:(对于根源问题解决了,其它的应当是容易了,第一,我应用了森田疗法,当她在分心,在“想”的时候就不要很克意的在控制自己,“顺其自然”;但是,在平时就给自己一个暗示,哪些东西是不存在的,我自己很明白,老师也说了,只是自己的一些错误理解造成的,这就是“为所当为”。第二,对她出现问题的诱因,“学习压力”作了一些分析,让她正对这些压力,增加对待压力的能力和技巧。)这个问题你可以用心理治疗的森田理论,还有就是要减小自己在学习上的压力。(介绍森田疗法,和应用森田疗对她进行咨询)

(原来来访者还有这么一个经历,这个经验对她的心理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作用,因为这个听起来是很真实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不对的,从这些来看,我就可以肯定问题是出在这里了,根据这种情况我采用了认知领悟疗法、说服疗法和森田疗法相结合的方法。)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五

我是不是好女孩?

第五课时

万某某,女,22岁,某大学数学系大三学生,主因控制不住看异性的下身,不能与人交往四年余。

四年前,有一次上化学课时,她偶尔无意识地看了一眼讲台上男老师的裤档后,便不断地责怪自己,但越是自责,目光反而越爱停留在男老师的裤档上。她十分恨自己不能控制这种淫邪的目光,从看一般的男同学发展到注视路人。每次看过之后,心里就责怪自己不应该这样,非常后悔,但又控制不住眼睛。心理十分矛盾,总怕被人发现,说她不“正经”。看到同室的女友一个个成双结队,名花有主,心里个更加难受。好心的姐姐给她介绍男朋友,听到此话,她再也不敢去姐姐家了。有时夜里睡不着觉,想入非非,连做梦都想找个好男友,班里有几个男孩子都追她,可是,每当与他们相处时,她就忍不住直盯着对方的下身,想看又不敢看,害怕被对方发现。她总感觉自己不是好女孩,咋就这么“下流、无耻”呢?曾去心理咨询室两次,但由于都是男男医生,她担心会控制不住视线,便终止了咨询。现在整日在痛苦里煎熬,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看书,更不敢同异性交往,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同苦难言。

[心理医生点评]:

她欲罢不能,要去注意异性的某一部位是一种强迫症状,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由于幼时由于父亲的生活作风,父母经常争吵,使她形成性压抑感和罪恶感,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把正常的对异性的好奇、性幻想,以及性的白日梦等心理现象都看成是邪恶。当她发现自己喜欢上化学老师时,她有种负罪感,异常紧张,且超乎寻常地抵抗,最终形成此症。

治疗

1)、心理治疗

在她不自主地想看异性裤档时,主动强迫自己去注视对方的其他部位,如嘴巴、鼻子等,用一种新的“非性品”的强迫行为去偷梁换柱,取代使她感到“下流”的强迫行为。不断鼓励她所取得的每一步小小的成功,树立起坚强的意志和耐性,加强人格善,恢复自信,广泛与同学交往,逐渐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2)、药物治疗

可以选择性应用抗强迫药物,如氯丙米嗪、百优解等。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六

在男老师面前不敢抬头的姑娘

[来询者基本情况]

钱某,女,23岁,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因见到异性时控制不住紧张而专程从外地来京求

[主诉及背景]

5年前(高二),在一次男老师讲课时突然莫明其妙地感到脸红、心慌、紧张、此后每当这位老师上课时即感紧张,明知紧张没有道理,但又无法控制,越害怕紧张则紧张程度越重,因担心被别人看见,上课时总是最后进教室,坐最后一排,下课时最后离开教室,渐渐地病情越来越重,在所有男教师上课时都紧张,到现在几乎见到任何异性都紧张。曾看许多心理学书,并到多处就诊,给有关杂志写信求答,均未见效,现临近毕业,特地由外地来京求治。来询者为独生女,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爷爷均为中学语文老师。父母对其期望较高,要求严。她一直要求上进,小学、中学时均被老师、家长,同学誉为典型的好孩子,不仅成绩好,而且生活朴素、懂礼貌、作风正派,从来没有与男同学过多来往,但病前与异性交往尚大方。既往一直体健。月经16岁初潮、规律。

[分析与诊断]

根据来询者的表现,我们可诊断为社交恐怖症。那么,下一步的心理治疗如何着手呢?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钱某恐怖的对象是异性,可能发病与性有关;其次开始发病是在男老师讲课时,可以设想男老师对病人的发病有重要影响,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男老师的情况,其对男老师的印象及深在的情感,对男老师有没有“白日梦”;再次,其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可想象她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有,一直被誉为“好孩子”,生活朴素,作风正派,从不与异性过多来往,可看出病人平时的压抑倾向,这类病人随着青春期性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强大的性的内驱力与病人的压抑倾向往往造成不可调和的心理冲突,从而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产生。此来询:者17岁发病、正值青春期。带着以上疑问、经过6次交谈,克服了心理治疗中的阻抗,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例)

第六课时一、一般资料

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对父母的话。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 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 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心理测验结果:

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①测验结果:总粗分57,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

二、主诉

王XX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攻击性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攻击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2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80元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10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心理健康教案 篇6

1.先请出班上各科学习都很好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可以自由地问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如:你为什么学习那么好?你有什么方法呢?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过苦恼吗?等等。被请出的同学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看看书中的小林同学学习成功的主要秘决: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并且始终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得很好。

(二)[咨询台](8-10分钟)

回忆一下,我们现在学习了哪些方面秘决:把学习当人选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后的乐趣呢?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填写在咨询台中。

(三)[活动区](8-10分钟)

1.请学生自已读题,并简单说说题目的意思。

2.让学生明确教师要大家读题的目的:通过学习语文,掌握了很多的生字,并且还能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这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的首要条件。

3.让学生将眼睛观察到结果写下来,然后请学生讨论:你们对自己的答案能确定吗?

4.运用数学学到的知识,用直尺量一下,这样可以得出准确的答案。让学生比较:和你原来的答案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5.通过解答这样一个题目,有没有什么新的收获?解答问题后的心情又是如何?

6.只要自己用心去学,就会体会到学习成功后的乐趣。

(四)[实践园](8-10分钟)

1.请学生做3件玩具的摆法,共有6种。

2.再请学生做4件玩具的摆法,教师给予一些提示:按兔、虎各摆第一个位置有次序地排放,这样就不容易漏掉其中的法,共有24种。

3.请学生说一说摆完后的感想(摆的很有趣,但时间花的特别长,还容易摆漏出错。)

4.激发学生求知欲:不要小看这摆玩具,其实它是一道趣味数学题。如果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几秒种就能又快又准地算出答案,让学生明白:学习可以更好地解决难题。

5.让学生为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自己心里一定要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来做,这样,自己也会乐在其中,取得进步了。

健康心理学教案 篇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起步到发展, 大约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时间, 随着中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加,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心理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 为适应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 积极心理应运而生。 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者与推行者孟万金教授指出: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从积极角度出发看待和培养学生。 善于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积极意义, 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 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 防治各种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达到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实现学生的积极人生。 这一观念的提出, 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二、积极心理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 忽略心理知识的实践应用。

对于非心理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意义并非是了解并掌握心理学相关理论, 而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 使学生系统、有效地了解心理学的常识, 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切实应用并操作起来, 解决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 只重理论讲授的心理健康课就会失去开设的意义。

(二) 高职心理健康咨询以问题学生为主, 忽略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心理导向作用。

为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 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但是, 经调查发现, 很多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起到的效果是极其微弱的, 因为咨询面对的都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学生总体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因此, 心理咨询室的存在意义越来越薄弱, 如果将咨询室的职能作用扩大, 不仅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还能通过展开活动、开设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心理咨询将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三)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 忽略教师联动为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不只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责任, 还涉及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配合, 割裂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只会使学生对专职心理教师望而生畏, 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发挥作用。 只有各科教师联动起了, 才能全方位、全过程地观察与了解学生, 对学生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

(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途径, 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 依据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原理, 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 对课程进行有效设计。

1.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为教学目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还应注重学生积极人格塑造,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与心理机能。 因此,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把挖掘学生的积极潜能作为出发点, 教会学生发现自我中的积极面, 体验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主观感受, 学会用积极目光看待自身发展和周围事物, 具备感受幸福感的能力。

2.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教学内容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意义, 因此, 将认识自我、情绪管理、应对压力、人际交往、恋爱及性心理、完善人格、学习心理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不仅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3.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教学方法的自我

心理学优于其他学科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某一知识点, 如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换位思考; 拓展训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法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点……总之, 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还能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4.以深刻的反思体验为品质升华

学会反思, 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因此, 教学后反思引领, 包括小组讨论、课外作业、时间运用等, 不仅教学生如何反省与思考, 更重要的是在分享过程中的情感升华和体验整合, 将认识高度得以提升。

(二)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活动设计。

1.设计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开展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 通过团体内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合作, 使成员更好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 团体辅导可以选择情绪情感、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入学适应等方面的主题开展, 既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知己”建立起社会支持系统,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力量。

2.设计开展心理剧表演活动

心理剧是一种将复杂的心理问题或生活中难以言说、解决的心理问题通过表演方式表达出来。 心理剧表演不仅可以展现出学生非凡的创造力、想象力、表演力, 还可以在表演中通过角色唤醒解决遇到的问题。 心理剧表演中, 演员的情感投入、情绪宣泄不仅可以消除内心压力, 还可以在安全氛围中释放自己的内心, 达到内心的成长。

3.设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心理“游戏”, 是课堂理论知识的课外延展。学生在专题素质拓展训练中既可以提高某一专项方面的能力, 又可以在体验中增强人际合作能力。 尤其是一些高难度的心理拓展训练, 学生在相互配合中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挖掘了内在的能力, 提高了调解能力与思维力, 使活动中展现出的积极希望感染每一名学生, 并愉悦心灵。

4.设计开展心理微电影拍摄活动

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产物, 深受人们喜爱。 高职生是勇于尝试的新一代, 微电影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写剧本、背台词、做道具、录制剪辑等环节, 不仅学会了电影拍摄方面的技能技巧, 关键是在团队合作中解决了平时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 并体验了实现的快乐。 另外, 微电影作为成型的影视作品, 可以作为典型的教学资料, 为以后心理健康课程提供教学素材。

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 分析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如何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构建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教育,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薛香, 俞暄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1 (27) :129-131.

健康心理学教案 篇8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策略

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作为健康领域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做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2.保教队伍缺乏专业系统培训

目前心理健康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导致教师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3.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呵护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长总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家庭生活的不良环境,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经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积极构建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1)创设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

幼儿从小就得到祖父母、父母等多个成人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各自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本身就带着几分胆怯和不安。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感受是轻松的、乐观的,那么他们的胆怯和不安心理将会得到缓释。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友好合作、愉快相处,会使幼儿受到良好的情绪熏陶,从内心深处萌发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整日与幼儿在一起生活和活動,教师的言行和情绪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稳定的情绪和完整的人格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常常受到别的幼儿的强化,而被攻击的幼儿常被迫退缩或放弃,攻击他人的幼儿的行为由此得到强化,长此以往,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始终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以身示范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因此,就要完善相关教育培训机制,邀请专业人员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3.在一日活动中融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在生活管理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然后幼儿园要坚持每周开展1~2次心理健康活动,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随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

(1)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如亲子郊游、亲子协作等,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开设家庭心理咨询,给家长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

5.开展“社会模拟活动”

让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

6.实现时空开放

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2(Z1).

上一篇:市统计局2012年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2024年个私协会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