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教案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活动三: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活动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第2课时 人口普查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1.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因此,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

活动三:实践练习。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第7页“练一练”第3题,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可以先安排比较一些“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数据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地区的住宅面积的比较、地区的财政收入比较。经过学生自己的比较与交流,让他们自己概括出较大数的比较方法。

第4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第7页“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新授学习前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后进行,这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3课时 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和计数器。——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活动二:实践练习。

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

第4课时 森林面积

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

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第5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会大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活动一:整理与复习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活动二:实践练习。

第13页练习一第1题,本题除了让学生会读写数据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一些我国民族文化与国民经济的情况。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图片材料,这样既可以作为多位数读、写数的练习材料,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渗透一些教育。

第2题,学生在认识多位数时,应该知道每个数据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虽然,教材仅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5所表示的意义”。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让他们说一说其他几个数中每个数字在数位上的意义。

第14页第3题,为提高每个学生课堂的参与机会,本题安排的内容可以在同桌学生间开展。

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第5题,在开展“组数游戏”前,可以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各人的数字除零的个数相同外,其他数字可以不同),然后请学生代表自己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看一看“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什么特点?从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第二单元 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活动三:“说一说”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练一练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b 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七册教材第6页至8页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法及比较大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教材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必要性,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至于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因为学生已有前面的基础,在这里,教师不必过早提示,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如有问题再给予帮助。

二、学生分析:虽然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学生接触少,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读、写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3、在学习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多位数的写法,掌握多位数的比较大小;

2、掌握级的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多位数的写法,多位数的比较大小;

2、级的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整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种媒体中接触到一些较大的数,请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大数的信息与同伴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必要性。)二:尝试学习,探索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大数,出示数据: A、某公司年生产额达:6780000元。B、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C、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同学们会读这些数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索新知上。)师: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学习:

①、请你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独自将这些大数读出来。②、把你的读法读给同伴听。

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历“非正式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②、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明确“亿以内数的读法,只要按照个级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适时给予补充与总结。

2、知识迁移:“亿以上的数”的读法。教师出示数据:

A、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B、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C、某市企业纳税额约 10990069000元。能读出这些数吗?

(因学生会读“亿以内的数”,所以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三、探索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结合数位顺序表你会写这些数吗? 出示数据:

A、香港约有六百七十八万。B、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C、火箭每分钟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2)交流你的写法

(3)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知识迁移:“亿以上数的写法”。(略)四: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五:练习P6的“试一试”、P7的“练一练”。六:总结。

江苏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 篇3

补充课

期初准备

学习目标:

·通过观看与欣赏美术画册,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对新学期美术学习任务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激发学习的欲望,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说说自己对美术学习的希望和打算,交流心得。

·明确本学期的美术学习要求以及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重点难点:

·观看、欣赏新教材,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新学期书本、同学以往的作业和作品。·学生准备——彩色水笔。教学过程:

·回顾与总结:

1、学生分成4——6人小组展开交流,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再互相合作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绘制一幅“暑乐图”,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做汇报。

2、在组长的组织下对三年级的美术学习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讨论,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3、发表自己对进入四年级学习的想法,说说具体的打算。·欣赏与了解:

1、学生采用摸、看、比、说的形式观看新书,初步的了解新学课本,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1)这本新的美术书与原来的有什么不同?(2)你更喜欢那一本?为什么?(3)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课?为什么?(4)你希望老师用怎样的方法来教?

1(5)你认为学好美术课要作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2、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老师的组织下,将练习画本上的画纸一一上缴,集中摆放,看哪一组收缴得又快又齐。

3、听老师提出的新学期学习要求。(1)每次课前准备好美术用品和工具。

(2)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废旧材料。(3)保持作业时的教室整洁。

(4)针对各班特点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后记:

第一课 贺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工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操作目标: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设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情感目标: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传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贺卡的结构形式。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教学难点:贺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有个性的贺卡,准备制作贺卡的纸张、废旧材料及剪刀、双面胶等工具。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二)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三)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可分为:

贺卡的结构:单页式 折叠式 开门式 立体式 抽动式异型式等,贺卡的内容可分为:

贺卡的种类:生日贺卡 新年贺卡 尊师卡 圣诞卡 祝贺卡 友谊卡 电子贺卡 邀请卡等

说明:

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四)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说明:这些步骤是设计一张贺卡的一般方法,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

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回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用哪些美好的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呢?”

学生:“当朋友过生日时,我会买一个精美的礼物送给他!” 学生:“我除了买一份礼物外,还会送给他一张贺卡!”

教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有哪些美好的祝愿送给老师或朋友呢?

学生:“马上到教师节了,我自己制作贺卡送给老师。”

教师板书课题:传情达意的节日贺卡

二、讲授新课

*贺卡的内涵与制作意义。

贺卡是架起友谊的桥梁,贺卡是联系亲情的纽带。”

今天,我要送给全班同学一份珍贵的礼物。”(教师用三分钟的时间把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成一张特大的贺卡,然后展示在黑板上。)教师:“祝全班同学:学习进步,天天快乐!聆听大家的发言,感受情感的互动。

三、探索活动

1、启迪学生发现美。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那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贺卡?请各小组先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第一组:“我们组的同学认为那些纸做的手袋,还有漂亮的包装纸、包装盒都能用来制作贺卡。”

第二组:“我们组认为那些吸管、毛线、干花都可以用力来制作贺卡的图案和文字。”

第三组:“我们组认为布条、树皮、绳子也可以用来装饰贺卡。”

第四组:“我们组认为塑料材料、过期的日历、画报、挂历、吹塑纸、牙签都可以用来做贺卡。”

教师:“各组的意见都很好!说明同学们发现了我们生活中的这些材料都是可以利用的。”

2、引导学生欣赏美。

教师: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2页,我们一起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贺卡。

教师:“大家看了这些不同的贺卡,一定会有许多想法。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按照习惯大家要赠送贺卡,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贺卡。”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废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3、体验材料:大胆地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创造美

教师布置作业:现在大家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各种方法绘制一张教师节贺卡。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设计与制作。

五、展示学生课堂作业,讨论。

在贺卡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欣赏评析不同风格的贺卡。教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已经制作好的贺卡。”教师把学生已经完成的贺卡展示在黑板上。

教学后记:

第二课 诱人的瓜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操作目标:能够用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给画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画板、自己喜欢的瓜果、自己准备的表现工具。老师:多媒体课件、几幅多种形式的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方案1:

1、导入。

a.游戏:你画我猜(一个学生简单地勾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出瓜果的名称)

b.揭示课题:诱人的瓜果。

2、新授。

a.看颜色、说瓜果。请学生根据各种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瓜果? b.走近大师的画。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c.欣赏伙伴的作品。通过欣赏课本中或生活中小伙伴表现瓜果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激情。作品中的瓜果是如何表现的?(绘画、剪纸、拓印等)

d.教师的范画或出示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e.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怎样去表现各种各样的瓜果,交流讨论。f.作业布置: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各式瓜果。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3、小结。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现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4、课后拓展。

a.尝试用课上没有运用过的其他方法来表现瓜果。b.学一首和瓜果有关的英文歌曲。方案2

1、运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

如:一颗又一颗,颗颗玉珠缀碧萝。不是珠宝不能戴,甜甜滋味人人爱。(葡萄)

2、课件展示各种瓜果

请学生着重说说它们的颜色、外形以及自己对它们的美的感受。

3、同伴分享:

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尝一尝然后再说一说它的外形和颜色各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

4、欣赏与评析

欣赏课本中大师和其他小作者的作品,说一说他们的画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他们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表现形式?他们在努力地想用作品表达什么情感?

5、小组交流讨论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瓜果?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呢?

6、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议作业:学生自评、互评与师生共评结合。

7、总结

课后拓展:给爸爸妈妈说你画中的故事。

第三课 瓜果的想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技能目标: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像,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胆想像。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实物投影仪及视频展示台;布置好展台“我的瓜果变变变”。

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工具;水彩笔、水粉颜料、汕画棒、材料纸等。教学过程: 方案1:

(1)导入(看一看)

①播放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片断(逐步演示播放并配解说词)。“我本来是个长得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

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橘子皮剪成的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②提问:

c.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d.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播放课件--《瓜果的想像》)。

(2)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教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3)“谁是最佳设计师”(说一说)

①教师:通过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再看一看你们今天带来的各种瓜果材料,谁已经有新的主意了?

②每组请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与方法。

(4)“大家一齐来设计”(运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5)“请问你最欣赏谁的作品?”(议一议)。

①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② 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重点介绍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双手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的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像,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方案2:(1)小组讨论

布置学生带一些奇形怪状的蔬菜和瓜果来,课堂上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这些蔬菜、瓜果像什么?(2)介绍方法

每组可以推荐1~2名代表上来讲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及组合方法。(3)点评创意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介绍边听边点评好的想法与有创意的设计,并鼓励学生要大胆设计、别具一格。(4)示范操作

可顺延学生的思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例:“芋头变老鼠”),边示范操作边同步讲述;

“这是一个长相有点特别的芋头,它本身的颜色就像老鼠身上皮毛的色彩。这时我们只要适当地添加老鼠耳朵(圆形彩纸剪一缺口,交叠成半立体状贴好),老鼠尾巴又细又长(用红萝卜尾剪下即可)粘贴上去,再添上贼溜溜的小眼睛(用一小黑豆)一只有趣的老鼠就变成了”所以,我们在对瓜果或蔬菜进行想像的时候,可以尽量地顺应这些瓜果或蔬菜本身的颜色形状进行想像加工。(5)实践操作

①教师:刚才我们是用了顺应造型形状、颜色进行想像变化的方法,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造型的色彩的瓜果或蔬菜进行组合变化呢? ②学生们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瓜果组合的造型。

③学生小结:除了可以用瓜果颜色、造型进行想像,还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瓜果或蔬菜巧妙地进行组合„„(6)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丰富,有的用茄子、洋葱、西红柿、小葡萄组合变蜗牛,有的用胡萝卜、橘子组合变不倒翁,还有的用苦瓜挖切后添加橘子和小西红柿变成乘风破浪的船„„(7)讨论:

是不是任何瓜果和蔬菜都可以随意组合呢?(是需要有所选择的)(8)布置任务:

用自己带来的瓜果或蔬菜巧妙组合并进行想像,创造出新形象,也可以用画笔画出你的巧妙想像。(9)自由评价

学生们自由参观、评价、学习别人好的方法。教学后记:

第四课 冷色与暖色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由于人在生活实践中的联想产生的,如红、橙、黄等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光,给人们热烈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青等色给人以寒冷,沉静的联想,称为冷色。大自然中充满了由冷、暖色调组成的色彩。人们运用这些色彩,装点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使它们充满了艺术魅力。本课旨在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冷暖色调的装饰美。

(2)操作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冷色和暖色,能用水粉调出冷、较冷和暖、较暖的色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内容

让学生从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几个方面进行冷色与暖色的欣赏与感知,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审美情趣,运用本堂课知识进行创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冷暖色调及其装饰美。教学难点:感受冷色与暖色带给人的情绪影响。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色环、图片、水粉等,方盒两只,红、蓝布各一块,图片、制作好的色环、表情图片等。教学过程: 方案1 ——创设情境、观察冷暖色

(1)课件展示从日出到月夜变化,提问:日出时的色彩与月 光下的风景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色彩本身由温度差别吗?为什么你会感觉到冷暖呢?说明色彩的冷暖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1(3)揭题:色彩给人感觉是温暖、热烈、明亮的称为暖色;色彩给人感觉是寒冷、沉静的称为为冷色。——认识冷暖色

(1)三原色和三间色中的冷暖色。出示图片:由哪些色彩组成?

(2)认识色环中的冷暖色。

(3)试着分一分油画棒或彩色水笔中的冷暖色。(4)举例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冷暖色。——说说冷暖色的相对性

(1)课件展示紫红色的花,变换背景,说明冷暖色是相对的,在相互对比中产生冷暖关系。

(2)绿色和橙色、绿色和蓝色比较,相对于橙色,绿色偏冷;相对于蓝色,绿色偏暖。

——欣赏生活中用冷暖色装饰的图片,作业练习

用水粉色调出冷、较冷,暖、较暖的色彩,画一幅作品。——知识拓展,抢答:

夏天穿什么色调的衣服看上去舒服些? 冬天家中的窗帘布用什么色调较合适?

夜空中收音机的信号灯该鼓励学生正确用冷暖色美化生活、创造美。——总结; 方案2 1.变魔术导入新课:

教师事先准备两个盒子,分别放一块红布和一块蓝布,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去摸,然后睁开眼睛谈感受。两块布摸起来感觉一样,无温度差别,一看就知道一块是红布,一块是蓝布,有冷暖差别。为什么呢? 2.研究表述:

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热烈、兴奋,是暖色;蓝、绿让人们想到了天空、海洋,它给人的感觉是凉爽、宁静,是冷色。3.欣赏图片,讨论感知:

教师出示几幅不同色调的生活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色调,并谈谈它带给人的情绪影响。4.启发学生想像: 说说生活中冷暖色的运用。5.尝试练习:

(1)指认色环中冷、较冷、暖、较暖色。

(2)这些表情代表哪种情绪?选择适合的冷暖颜色涂在小人脸上。教学后记

第五课 冷暖色调的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冷暖色彩的知识。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的基础上,体会冷暖色带来的感受。创作或临摹冷暖色的风景画,会加深对色彩的了解,也能加深对画面丰富色彩层次变化的感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冷暖色的知识,培养色彩美感意识。(2)操作目标:正确运用冷暖色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3)情感目标:欣赏冷暖色的画,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冷暖色调的画面。

教学难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来表现不同色调的画面。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冷暖色的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冷暖色块,学生抢答。1.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冷色调的图片,了解冷色调的画的特点。

2.教师布置画室,主要以冷色调的画为主,学生参观画展,引导学生说说这些画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画的,色彩是如何处理的,画面的构图有何特色等等。——新授

(1)引导学生欣赏冷色调为主的风景画。让学生说说冷色调画面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画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从画面表现内容、色彩、使用的绘画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3)提示学生用冷色画一课树。学生尝试用水粉、油画棒等工具来表现一棵树木。——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讲评作业(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外出写生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导入

教师播放节日录像,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样的色调来表现这些场面比较合适,导入新课。——新授

展示上一节课冷色调的作业,从内容、色彩等方面描述;欣赏暖色调的风景画,说说表现方式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喜欢的暖色调的画;调出深浅不同的暖色;临摹一幅暖色调的画。(1)欣赏暖色调为主的范作。

学生说说他们主要是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热闹高兴的气氛的。

(2)启发学生联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暖色调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表现的方法,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布置作业

学生用暖色调来表现画面。教师巡回辅导,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以暖色调为主的画面。——展示讲评作业

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大胆评价同学的作品。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教学后记:

第六课 纸版画

教材分析

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儿童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纸版画的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课时: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过程: 方案1: ——欣赏: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版画作品。——谈话:

分析儿童版画同其他画种的不同,师生讨论关于版画的定义以及版画的特点、版画的表现形式。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实物拼贴法:为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可用多种材料来拼贴,如粗纹布、树叶等纹理较粗的材料。拼贴的材料不同,表面肌理就不一样,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同。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拓印后产生阴刻的画面效果。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揉纸法、折纸法、剪刻法„„ ——感觉:

出示纸版画需要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卡纸、吹塑纸、瓦楞纸、棉线、纱布等,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讨论:

对比版画作品,学生自己总结。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①表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②构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③“粉印版画”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评论:

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展览: 互相欣赏、评论。方案2

1、欣赏教科书上的作品,体会一下作者们的心情和感受。

2、让学生分析纸版画。

教师示范的纸版画的底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同样的材料,你还有哪些方法制作版画?在分析问题中,建构新的知识。

在生活中,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版画?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再创作。

3.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收集的制作材料。

制作材料丰富多彩,多用手去触摸这些材料。触摸这些材料,会感觉到不同的肌理,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纸版画,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会更加丰富有趣。4.学生用手触摸老师的范作底版,谈谈自己的感觉。总结:纸版画的待印底版是凹凸不平。5.讨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拼贴法:粘贴时要由大到小,由下到上,一层层拼贴,形成凹凸不平、错落有致的有趣效果。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或根据需要将局部点凹下去,会产生点、线、面的阴刻效果。

揉纸法:将吹塑纸、牛皮纸、铜版纸等较厚的纸用力揉皱、卷压,然后展开压平,纸面上形成许多粗细不同的褶皱。用这样的纸再进行制作,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6.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沟通情感互促进,一起来制作纸版画底版,培养创造力落实在细节里。

7.拓印:除了油印以外,运用水粉颜料可以进行“粉印”。用毛笔将颜料平涂在底版上,用深色纸印出作品。拓印时注意纸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可利用双面胶或小夹子等工具进行定位。教学后记:

第七课 藏书票

教学思路:

本课以欣赏丰富精美的藏书票为主,学习用吹塑纸板的方法制作藏书票。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制作、交流等综合手段、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分类、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7 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史和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吹塑纸版制作一枚藏书票。

3、通过欣赏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讨论了解藏书票的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制作一张吹塑纸版的藏书票,学会反写字的方法。教学准备:

师: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作业纸、毛笔,水粉颜料。生:吹塑纸版、抹布、原珠笔、拷贝纸。教学过程: 发现藏书票

教师指读教室墙上的字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小结:这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

我们都喜欢读书,你最喜欢什么书?我拥有文学、科普、艺术等书籍大约有一千多本吧,你们能估计出家里有多少书吗?原来你们的家长跟我一样,不仅爱读书还有藏书的爱好。

出示一本书,师打开扉页:这是我买的书,写上了名字和购买的时间,作为标记。后来我用印章印在书上做标记。这是我最近购买的书,你们瞧瞧我在书上做了怎样的记号,让学生观察藏书票,这是一张小型版画,名叫藏书票。板书:藏书票

藏书票究竟是什么呢?。了解藏书票

师:藏书票代表藏书主人的标记,是藏书票的附属物,通常是用木刻石刻等版画形式,设计各种美术图案、署上“某藏书”“某某之书”“某某爱书”等字样,并且刻有国际通用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板书)被喻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欣赏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刺猬》

最早的藏书票是为了提醒人们爱护书籍。那是在十五世纪的欧洲,当时德国贵族们都爱读书藏书。有一位名叫克那贝斯贝尔格的德国人爱好藏书而又生性大方,他毫不吝惜地把珍贵书籍都借给别人看,但是时常发生有借无还和书遭到损坏的情况,他非常心疼,就发明了这样一种标签(看图)贴在书上,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誕生在一四七零年。上面画了一只刺猬叼着一朵鲜花,请你们联系这张画和藏书票的来历猜这句英文的意思?原意是“谨防刺猬的吻”这位德国人用了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爱护书籍。以后藏书票就在欧美等国家流行起来。

欣赏中国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

藏书票是什么时候流传到中国来的呢?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叫吴文兴的学者喜欢收集古旧书籍。平时一有

空就去北京的琉璃厂淘书,北京琉璃厂是专门经营古玩字画的文化街。这天,吴文兴逛了一整天也没收获,他无精打采地走到一家书摊前顺手翻起一本辞典,突然眼前一亮,二话没说买了就走。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原来书里藏了这张藏书票(看图)据考证,这张票出自一九一四年,是中国第一张藏书票,是票主关祖章留学美国时制作的。原来藏书票还是从美国进口的。认识藏书票

欣赏几组名人的藏书票

师:虽然藏书票在中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众多的名人雅士都乐于拥有自己独制的藏书票。这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以四个甲骨文字为主题图案,中间有小平藏书的印鉴。这张是著名作家张贤亮的,以成名作《牧马人》为主题图案的。这张是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中国古老的傳说《梁山泊与祝英台》创作的,故事结尾男女,主人公化成彩蝶翩翩飞去,陈钢就选用了蝴蝶作主题图案。这张是作家张爱玲的,这张是武侠大师金庸的,他们选用了自己的漫画像作主题图案。这三张的背景有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他们分别是特首董建华、政务司长曾荫权、前保安司长陈方安生,他们用了自己的肖像。文学泰斗巴金爱竹就用竹作主题图案,台湾作家三毛用簪花仕女作主题图案。

美术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藏书票,请翻到第32页,一边欣赏一边讨论 19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张藏书票而不是普通的画片? 1、小型版画。

2、“EXLIBRIS”。

3、藏书主人的名字或别名。

4、精美图案设计(可选用人物、动物、风景、花鸟等,可写实可抽象)。制作藏书票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师示范讲解介藏书票的制作方法(选用吹塑纸板)。让学生练习制作,出示参考图样。讲评作业。藏书票的版式

藏书票的版式多种多样,这是我用半个土豆做的,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印的(看图),还可以用瓜果、肥皂制作,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边欣赏边介绍。

上色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纸版、吹塑纸版、拓印版,剪纸、石刻、蜡染、电脑、塑胶、砖刻、手绘。读书爱书

这张是油印的(看图),上面这句话很有意义,我们一起读一读:书是我生活的桅杆,扬起我生活的帆。

 总结:小小藏书票引领我们遨游书本的海洋,号召我们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所以藏书票才有这样的美誉(生读“纸上宝石、版画珍珠”)。教学后记:

第八课 奇怪的梦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通过启发回忆和想象,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幻想和创造。学习难点:

·任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色彩和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对人物的动态、神态及与其相关的场景做较为精细的描画。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影碟《艾丽丝漫游仙境》。·学生准备:绘画用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艾丽丝漫游仙境》片段。教师提问:你喜欢这部动画片吗﹖为什么﹖

2、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艾丽丝,你会怎样面对所遇到的这些情况﹖

3、引入课题:你做过这样的梦吗﹖说说你记忆中最奇怪的梦。

回忆讨论:

听空灵的电子音乐,回忆曾经做过的梦,想象梦中的情景进入梦境的虚 拟世界。·初次体验:

初次体验用画笔自由地表达梦境,表现出梦中的景物和色彩。请画得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就梦中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互评。·范作欣赏:

看图片,通过图片欣赏了解别人的梦境,并理解和感悟他人的绘画和构思。·再次练习:

要敢于把奇怪的梦画出来,去惊醒那些老掉牙的梦。据说动物也做梦,它们 21 的梦的内容,你能猜到吗﹖用各种绘画手段表达自己的梦境,形象可以夸张、变形,以增强梦的意趣。·评价小结:

“你对梦的感觉很灵敏,画法大胆别致。”“你的梦真动人!”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拓展:

梦中景物和梦中的感悟对生活有帮助吗﹖古今有那些发明偶得是通过梦境得来启发的﹖

教学后记:

第九课 迷人的游乐场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

·描画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表现出游乐场特有的氛围。·增强想象力,提高绘画表现力。重点难点: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画出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注意游乐场里的细节描画,表现出特有的气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图画范例等。·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启发式谈话

教师和同学展开启发式谈话

内容一:游乐场是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提起游乐场,我们眼前马上会出现许多好玩的东西,很多的人。那么,游乐场里究竟有哪些游乐器械呢?同学交流自己玩过的项目

——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过山车、疯狂老鼠、碰碰车、海盗船、鬼城、旋转风车„„

内容二:它们的造型是什么样子,有何特点? 内容三:你们知道哪些有名的游乐场呢?

——玄武湖公园、苏州乐园、无锡的鼋头渚、水上乐园、美国的迪斯尼公园„„ ·启发引导

教师将同学的谈话结果集中并做进一步启发引现在的游乐场已不仅仅局限于公园,在商场、超市、快餐店、市民广场、社区花园都建有小型的游乐设施。·欣赏图例

师生共同欣赏教材上的图例:

图例一:大画家画了一个有过山车、滑水道等设施的水上世界,人们在游泳池里快乐地玩耍。有的游泳,有的滑水,真开心。

图例二:小作者把滑滑梯设计成狗熊的样子,小朋友们从熊嘴中进去,从熊脚出口爬出来,真有趣。

·创作与表现:

用彩色水笔直接起稿打轮廓,画上玩的器具,再添画些人物及周边景物,最后涂上鲜艳而协调的颜色。此创作重要的是通过人物表情、动作来表现开心的气氛。完成作业。·评价与反思:

1、学生互相展示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在游乐场中玩的感受:开心、快乐、兴奋、流连忘返„„

·教学后记:

第十课 下雨啰 学习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 23 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各种制作工具。·学生准备:在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彩色笔或油画棒。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音乐导入:教师播放下雨的音乐时提问:这几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回答问题。

2、再次播放下雨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1)说说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雨?

(2)老师准备一些工具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4、情感互动:分小组表演雨中即景。·创作与表现: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2、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喜欢的表现方法画出生活中的雨。·评价与反思:

1、学彼此交流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独到之处。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并突出它的特点的。

2、同学之间互评,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近大远小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

(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3、游戏。

同学将自己手臂伸长伸短,用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厨房

教材分析:

飘出饭香的厨房,我们天天都能感受到,那形状各异的锅碗瓢盆,五颜六色的新鲜蔬果,每位四溢的佳肴在孩子们的眼里熟悉而亲切。培养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及绘画方法去表现生活。初步掌握在画面布局安排时的取舍、构图。使画面的内容丰富,并表现出厨房的生活气息。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是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2、操作目标: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家庭、学校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厨房图片、厨房录像、电脑、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欣赏

欣赏图片,教师把几种不同风格的厨房的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思考

找出这几幅厨房图片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说说自己家的出访是哪一种风格的? ——观看

观看各种不同风格的厨房,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厨房做比较,说说不同之处。——参观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食堂或宾馆饭店厨房,实地观察,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厨房的作品。——讨论

* 你喜欢那种风格的厨房?

* 在这些的绘画作品中,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 现在你打算怎样构图?怎样表现? ——创作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别开生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取舍。——评价

学生自由表达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我干家务事

教材分析: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对于校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再好不过的德育方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欢乐,产生表现生活美的欲望。

2、操作目标: 初步了解形体结构关系,学会用线写生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做家务的场景画下来。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有关做家务的录像,人物动态的画面,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做过家务活吗?在家的时候你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讨论

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你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事,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吗?还记得当时家里的样子吗? ——观看

老师播放一段有关家务的录像,同学们观看,注意人物作不同家务事的样子。——游戏

大家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又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个作家务事的动作,请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家务劳动? ——听歌

听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根据内容表演。

——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家务活的作品。——示范

(放录音,跟随录音作画)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讨论

线条流畅,有变化,我们在画时应用线条来表现事物,是我们的作品更有生命力。——作业

用线条写生来表现作家务实的情景,做到结构准确,线条生动、流畅。

——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吹气投篮

教材分析:

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贯穿“绿色常识”,做个保护地球的“小卫士”。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有趣的“吹气投篮”玩具。

难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联想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讨论

尽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对地球妈妈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导入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绿色环保”的感念。——思考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游戏

可使用范作进行投篮比赛,进一步理解预习的内容。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了解怎样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样做小球? ——发展

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动手、想象、创作的空间。学生中有独特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立即做到,也应该保护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示范

一个小小的“吹气投篮”,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创设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怎样才能使“篮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别呢?预习了书本上的范例后,学生们会有更加跳跃的思维方式:水果、昆虫、花草、动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及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用点心思及创意,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

自己制作玩具。——评价

让学生展示作品,来做一个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比赛规则。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字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它使版面应用设计的基础。他愚蠢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更注重教材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与“行意”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操作目标: 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课前准备:各种字的资料、绘画用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出示象形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小结:“这些文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4、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5、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变体字:刀,电,火,豆。师:“你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6、学生自由发言。

7、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一起来学习《字的联想》。”

8、板书课题:《字的联想》。——讲授新课。

(一)方法一:象形。

1、出示“花”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出示范作。

“你最喜欢哪一个字?说说理由。”

3、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4、板书:象形。

5、欣赏作品:鸟、菊、油、果、笔、雨伞。

(二)方法二:会意。

1、出示变体字“秋”。

“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2、小结:“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的秋意盎然。”

3、出示变体字“甜”。

“这个甜字又有什么变化呢?好在哪里?”

4、小结:“舌头感到甘味即为甜,把甘的中间一横换成一只苹果,苹果是甜甜的,这样使得甜字更加形象。”

5、总结:“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6、欣赏作品:折、走、断、斜、福。

(三)总结。

1、师:“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2、举例:豆:

3、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至少两个变体字。

2、提供文字:大、小、风、雨、雷、电、胖、瘦、高、矮、田、地、天、叶、尺、草、舌„„

3、出示:《超级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4、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课前小结。

1、展示另外的一种变体美术字。

2、师:“有一些很难表达意思的字,可以完全根据字的外形进行联想变化,字的联想到处都有,只要你开动灵活的头脑,一定会有所发现。” 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近大远小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

34(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3、游戏。

同学将自己手臂伸长伸短,用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厨房

教材分析:

飘出饭香的厨房,我们天天都能感受到,那形状各异的锅碗瓢盆,五颜六色的新鲜蔬果,每位四溢的佳肴在孩子们的眼里熟悉而亲切。培养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及绘画方法去表现生活。初步掌握在画面布局安排时的取舍、构图。使画面的内容丰富,并表现出厨房的生活气息。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是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2、操作目标: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家庭、学校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厨房图片、厨房录像、电脑、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欣赏

欣赏图片,教师把几种不同风格的厨房的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思考

找出这几幅厨房图片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说说自己家的出访是哪一种风格的? ——观看

观看各种不同风格的厨房,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厨房做比较,说说不同之处。——参观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食堂或宾馆饭店厨房,实地观察,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厨房的作品。——讨论

* 你喜欢那种风格的厨房?

* 在这些的绘画作品中,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 现在你打算怎样构图?怎样表现? ——创作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别开生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取舍。——评价

学生自由表达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我干家务事

教材分析: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对于校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再好不过的德育方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欢乐,产生表现生活美的欲望。

2、操作目标: 初步了解形体结构关系,学会用线写生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做家务的场景画下来。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有关做家务的录像,人物动态的画面,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做过家务活吗?在家的时候你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讨论

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你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事,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吗?还记得当时家里的样子吗? ——观看

老师播放一段有关家务的录像,同学们观看,注意人物作不同家务事的样子。——游戏

大家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又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个作家务事的动作,请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家务劳动? ——听歌

听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根据内容表演。

——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家务活的作品。——示范

(放录音,跟随录音作画)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讨论

线条流畅,有变化,我们在画时应用线条来表现事物,是我们的作品更有生命力。——作业

用线条写生来表现作家务实的情景,做到结构准确,线条生动、流畅。

——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吹气投篮

教材分析:

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贯穿“绿色常识”,做个保护地球的“小卫士”。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有趣的“吹气投篮”玩具。

难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联想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

——讨论

尽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对地球妈妈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导入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绿色环保”的感念。——思考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游戏

可使用范作进行投篮比赛,进一步理解预习的内容。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了解怎样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样做小球? ——发展

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动手、想象、创作的空间。学生中有独特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立即做到,也应该保护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示范

一个小小的“吹气投篮”,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创设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怎样才能使“篮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别呢?预习了书本上的范例后,学生们会有更加跳跃的思维方式:水果、昆虫、花草、动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及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用点心思及创意,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

自己制作玩具。——评价

让学生展示作品,来做一个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比赛规则。

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字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它使版面应用设计的基础。他愚蠢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更注重教材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与“行意”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操作目标: 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课前准备:各种字的资料、绘画用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出示象形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小结:“这些文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 41 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4、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5、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变体字:刀,电,火,豆。师:“你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6、学生自由发言。

7、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一起来学习《字的联想》。”

8、板书课题:《字的联想》。——讲授新课。

(一)方法一:象形。

1、出示“花”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出示范作。

“你最喜欢哪一个字?说说理由。”

3、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4、板书:象形。

5、欣赏作品:鸟、菊、油、果、笔、雨伞。

(二)方法二:会意。

1、出示变体字“秋”。

“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2、小结:“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的秋意盎然。”

3、出示变体字“甜”。

“这个甜字又有什么变化呢?好在哪里?”

4、小结:“舌头感到甘味即为甜,把甘的中间一横换成一只苹果,苹果是甜甜的,这样使得甜字更加形象。”

5、总结:“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6、欣赏作品:折、走、断、斜、福。

(三)总结。

1、师:“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2、举例:豆:

3、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至少两个变体字。

2、提供文字:大、小、风、雨、雷、电、胖、瘦、高、矮、田、地、天、叶、尺、草、舌„„

3、出示:《超级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4、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课前小结。

1、展示另外的一种变体美术字。

2、师:“有一些很难表达意思的字,可以完全根据字的外形进行联想变化,字的联想到处都有,只要你开动灵活的头脑,一定会有所发现。”

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 版面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版面设计作品,进而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常识、特点和方法,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 43 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强烈、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创造性的表现出具有设计个性的版面设计作品。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版面设计的构成方法。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综合材料结合多种表现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版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版面。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

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前拍摄的班级和学校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橱窗,配合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了解板报在社会中的作用。——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办报,激发学习兴趣。——讨论

让学生说说看完这些作品后有什么感受和见解。——研究

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包含的内容(利用报头、文字、标题、题饰、尾花、插图等进行布局美化)。版面设计两种常用布局方式(对称式、均衡式)、版面设计的中点(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版式生动活泼、美观大方)。——练习

请学生为班级设计一块有特色的办报小样。分组进行讨论,材料由各小组长自定。分小组合作进行设计,设计中可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按要求完成。

——实践练习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可供选择的几个主题,让学生分组设计或独立完成。

——拓展

结合学校及班级活动和节日活动,进行办报设计制作评比,也可结合班级网页的版面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后记:

第十七课 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标志的含义、种类、用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对标志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设计者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征、类型及表现手法。

2、操作目标: 图案设计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寓意准确,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制作精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观察,搜寻绘画语言,体验设计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标志,掌握简单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实物投影仪、绘画工具、制作材料等。教学过程设计: ——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说出它们的名字、形象以及含义。

标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设计,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生活中标志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 是学生了解更多的标志设计及其文化背景。——介绍

简介标志的起源,丰富的生活情景和历史资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新课的同时渗透了民族文化。——欣赏

欣赏国内外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来展示,如:男女性别标志、铁路标志、2008奥运会标志、麦当劳标志、耐克标志)。——讨论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赶骡出这些标志的含义及艺术特征。(表现形式简练、传递信息明确、艺术形象独特美观)。——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标志,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标志的种类,纵向的有:商标标志、公共标志;横向的有:文字标志、图形标志、综合标志、抽象标志,进而归纳出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启发

出示各种标志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标志,引出“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从而导入课题。——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识别“抽象和具象”标志。通过对比可知标志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师生共通常是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要求:设计创意新颖,主体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

——评价

作业完成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评析,对在设计手法、创新等方面互评、欣赏讲评的方法评选出优秀设计作评。

教学后记:

第十八课 包的世界

教材分析:

包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袋的品种和样式也越来越多。本可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包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设计绘制一款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力,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和了解各种式样和材质的包,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

2、操作目标: 鼓励学生运用画画、写写、剪剪、撕撕、贴贴等表现方法设计绘制一款包。

3、情感目标: 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和美化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表现报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难点:报的设计新颖有趣。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包、绘画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包。——观察

简单分析包的造型和材质特点。——总结

可以根据包的外观、用途、用法、材料等多角度了解包的世界。——讨论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一定要有丰富的创造力,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可以从用途、外观等各方面考虑)。——交流

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包,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包的种类,进而归纳出包设计的基本方法。——启发

出示各种包的设计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包。——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可知包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你最喜欢的包的样子,或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包,写下你的设计构想。——展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赠送、交流。

教学后记:

第十九课 能干的脚

教材分析:

本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操作目标: 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3、情感目标: 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各种脚的特征,并能用绘画和泥塑的方法表现它们。

难点:人的脚较难表现,尤其表现不同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脚,掌握其特征就更有难度了。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人的脚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讨论导入

学生小组讨论,人的脚有什么作用,人的脚和其他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人的脚和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讨论由教师提问,小组抢答。——交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欣赏。——游戏

用脚抓笔写字看写出来的字好不好看。——观察

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脚,进一步了解脚的外形及骨骼特征。——讲授

* 了解骨骼大体特点,尽量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比例相对准确。* 线条大胆、流畅。——作业

画一双脚的速写,可一写生自己的脚,也可一写生别人的脚。——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谈谈人的脚有哪些特征?动物的脚的特征? ——欣赏

欣赏一些动物脚的图片。——作业练习

画一张表现动物脚的图。

——评价

展示作业。——拓展

进一步收集各种不同动物脚的图片,欣赏画家笔下动物的脚是怎样表现的? 教学后记:

第二十课 美丽的鞋

教材分析:

写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日常船代用品。鞋,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的功能。当其上升为工艺品时,更是体现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功能的鞋,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的设计智慧。通过从各种角度去观察鞋、比较鞋、林摹写,了解鞋的基本造型及其装饰特点,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操作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法写生鞋或记忆画鞋,提高表现力和实践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写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基本造型。难点:临摹写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鞋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课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展示图片:

师:看到这些白鹅,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白鹅很美丽。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起一首古诗—— 生:背诵《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同学们背的真好,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谁来黑板上画一画?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师: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师:现在我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请同学们翻开书63页,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生评论。

3.师: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你们看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白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师:这课的生字词语特别多,而且很不容易读正确,因此现在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一读,开始吧!

学生同桌互读

2.板书:头颈 狂吠 倘若 一丝不苟 脾气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供养不周 净角 奢侈 譬如 侍候 窥伺

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

教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词语,并指导个别字的读音及“角”“供”多音字。3.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问老师“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

师:这是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奢侈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平时我们学课文时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查字典。生:联系上下文。生:请教同学。

师:那就请同学们,通过刚才说的3种方法自己把生词弄明白。学生自主学词。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词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提示: 左顾右盼:“顾”和“盼”都是看的意思。课文里指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

引吭大叫:“吭”是喉咙的意思。这个词是说鹅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鸭子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在课文里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不胜其烦: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了。

扬长而去:指狗偷食完鹅的食物后大模大样地离开,与偷食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文中说鹅并不奢侈,是指鹅虽然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但这三样东西都是平常的东西,不需要什么花费。

三、再读课文

1.师:生字和生词我们都学会了,现在请打开课文,大声把课文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想一想,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读课文。

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非常喜欢白鹅,因为它太淘气了!

师:很有趣,我们来看看哪些句子很重要,并划下来。生勾画。

2.师:你划了哪些?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师:为什么要勾画这里?

生:因为整篇文章都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的。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第二自然段更重要,不仅联系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了我们全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的?

生:叫声 步态 吃相 教师板书这三个词。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生读。

师:怎样写高傲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个最能表现白鹅特点的词,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画一画。

生默读,师巡视。

3.师:你找到了哪个? 生:我划了“厉声叫嚣”。师:这是“厉声叫嚣”,这是古人写的“嚣”„„厉声说明鹅怎么样? 生:“凡有生客进来„„” 师:“必然厉声叫嚣”(教读)分组练读。

4.师:不错。还有谁是用图画来表现? 生:我画的是一只鹅。

教师把学生画的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师:带着你的想象,也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生读。

师:就像她这样,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你还找到了哪个词语? 生:厉声喝斥。师:为什么找这个?

生:这个词好像是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走开!师:带着心中的感受,再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进步。好了,刚才大家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以后学习中要多多体会。

5.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请再读一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看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汇报:

生:我觉得白鹅非常“凶”。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这是我的地盘,快走开!

生:我觉得白鹅很霸道,但是也可爱、天真。生:我觉得它非常勇敢。板书:勇敢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陌生人来了它引吭大叫,不像小鸡小鸭一样。

师:所以,养鹅也能看守门户。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鹅的勇敢高傲,但是学课文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情。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勇敢,实际上是在夸白鹅勇敢尽职。

板书:尽职

6.师: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生:好一个高傲的白鹅!一生再读。

师:你强调了“好一个”。

一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老师有一个建议,速度慢一点,我们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生再齐读。

7.师:我们再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步态的特点? 生读。

生:第四自然段是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出了白鹅的特点的。生:我觉得第四自然段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写白鹅的。

师:谁能联系文中描写鸭子和鹅的句子,表演大白鹅和鸭子走路的样子。两生表演。

师:谁能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 走得时候很高傲。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

板书:局促不安

大模大样

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师: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的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了。”

8.师:丰老先生用准确的词语,生动的字眼,给我们描绘了高傲、勇敢„„的白鹅。你愿意把自己当成一只怎样的白鹅介绍给大家。能用上文中的两三个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更好。

学生说

师:你说得真好,我想跟你交个朋友。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生字生词,还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继续学习。

五、作业

生字、生词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丰子恺老先生写的散文《白鹅》,这篇课文重点说的白鹅什么特点呢?

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傲。

2.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丰子恺老先生写的散文《白鹅》的1-4自然段,哪位同学说说这几个自然段都通过哪些方面来突出白鹅的高傲呢?

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叫声、步态。

二、学习5-7自然段

1.师:没错,你看鹅的步态和叫声够高傲的了,但和它的吃相相比不算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鹅的吃相。默读第5-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使你感受到了它的高傲呢?可以动笔划下来。

2.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鹅吃饭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 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3.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默读第5自然段。

生1:从“一日三餐”(吃饭的时间固定)。

生2:从“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吃的东西是不变的。)

生3:从“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吃饭的顺序是不变的)

师:是啊!你们看,它吃东西必须是这个顺序,先„再„然后„,错一点都不行,多有趣呀!你能再把它吃饭的顺序清楚的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

师:看他读得多好呀,还有谁愿意按顺序给大家读一读呀!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4.师: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哪看出特有意思呀?

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师:我刚才听好多同学读得都特别的好,你们能想办法,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鹅吃饭有意思的样子再现出来吗?

你们可以同桌想象它当时的样子,说一说;也可以分角色读一读,也可以自己读读„„我们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精彩。

生准备、汇报

(1)第一种情境:(一组汇报——师评——1人读)

师:(评)唉,听出来了吗?连附近的狗都发现鹅老爷吃饭的规律了,看来鹅吃饭三眼一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一直三眼一板,谁能再把这部分读一读。

(2)第二种情境:(一组汇报——师评——2、3人读)

师:(评)想想,这鹅就连见了路过的生人都要厉声叫嚣,那它的饭被狗吃了,它得气成什么样呀?

每个人都读读。

(3)第三种情况

师:(评)如果人不在旁边侍候呢,想想我们的鹅老爷会怎样?你想想它在昂首大叫什么?

孩子们,我从这里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这只大白鹅真是个高傲的动物了,你们体会到了吗?

5.那为了让我们的鹅老爷能吃好饭,我们把它的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不就行了吗?

生:不行,说理由。

板书: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真是太高傲了,谁能把它的高傲读出来。(3人)

6.师:你会不会每天都坚持去侍候一只这么高傲的鹅去吃饭呢?为什么丰子恺先生却能不胜其烦呢地这样做呢?

生:喜欢它。

师:喜欢它什么了

生1:喜欢它的高傲。

生2:喜欢它的脾气

师:说的真好,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

板书:喜爱。

7.板书: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此时,当我们再来聆听丰老先生的这句感慨时,你想怎样把你心中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呢?(2~3人)

谁还有不同的感受给大家读一读。

全班齐读。

三、总结概括、积累好词。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你觉得文章中的哪个词语最有趣,你最喜欢,就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课题的旁边。在我们这一单元的作文中你就可以用到它。

学生写词。

2.师:你们已经开始学会积累词语了,其实书中的语言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同学们课下你还可以继续抄你们喜欢的词语,也可以是句子。

3.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吧,同样是白鹅,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后记:《白公鹅》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讨论,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指名学生回答。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白公鹅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

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好词好句,使用工具书(字典等)自学生字生词。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3.指名学生逐段读文。

4.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自学情况。提示:

慢条丝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掂量:斟酌。在课文中指白公鹅走路不紧不慢,好像每一步都要想好才落脚。举步:迈步。

官司:诉讼。这里指作者与鹅争水面的事。

径直: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文中指白公鹅直接去吃鱼饵,毫无顾忌。勾当:读 gòu dàng,常指坏事情。文中指白公鹅吃鱼饵的事情。

主宰: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在文中指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着整条河。

三、对比阅读

1.师:让大家组成小组读课文,想一想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2.小组学习汇报。

师板书: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师:好一只用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呢? 提名学生回答。

3.列表,引导对比阅读。

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表格,小组合作思考、讨论。4.学生汇报。5.教师重点提示。师: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1)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① 每一步动作。

② 过路的结果。

③ 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同:傲慢、派头;

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提示: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提示: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① 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 强占地盘。

③ 公然吞食鱼肉饵。

总的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四、领悟方法

1.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1)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2)写法:拟人、夸张。(3)具体的句子(见书)。(4)语言:幽默风趣。

(5)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海军上将,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6)总结: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五、作业

1.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模仿《白公鹅》的方法写一种小动物。教学后记:《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3.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4.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生:猫很调皮、贪吃、小猫很可爱。

生:我奶奶家有一只猫很贪吃。有一次吃饭,爬进我奶奶家的锅里了。

生:猫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也令人讨厌。有一次,把家里东西都偷吃光了。

师:猫有时候贪吃、调皮,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字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我想你学了课文,一定会喜欢猫的。

二、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读课文,把生字划出来,和同桌合作,利用工具书等方法自学生字。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字词,我们一起把这课的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读得整齐、响亮。那课文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给课文分段。

学生汇报。

三、教学第一段

师: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了解大猫性格古怪

生:我读懂了猫很老实。/有时候猫很贪玩。/猫捉老鼠时很尽职。/猫很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猫很胆小,又很勇猛。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古怪、温柔可亲、胆小、勇猛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把猫的性格全找出来了。老师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动脑筋,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请学生个别读。结合教师、优秀学生范读,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读好、读美句子。

师: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生:每一行中的两种性格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看看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性格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板书: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二)品词品句,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生: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读: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想想你是用什么感情读的。

师: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感情?你更喜欢哪一句,把它读出来。

生:我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句,我从句子里体会到老舍爷爷很喜欢猫。

生: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什么?

生:像唱歌、说话。很令人喜欢。

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

生齐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段,读出味道。学生男女合作读第一段。

四、作业: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2.理解词语: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师: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3.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汇报。

师总结规律: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板书: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4.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

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5.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

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

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师: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6.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

板书:无论„„也

让学生造句。

7.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胆小”与“勇猛”。

8.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

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齐读课文,共同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猫。

三、体会主人的心情

1.教师展示几张猫的图片:

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猫你有怎样的感情呢?说给大家听听。

2.师:我们的老舍先生和你们一样,面对这些充满灵性的小家伙,心中有说不出的喜爱之情,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小猫的形像才能跃然纸上。我们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可爱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3.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一遍全文。

四、延伸写作

教师出示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感受猫的不同形态,写一段描写猫特征的文字。

1.看图,思考。

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提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教师进行评价。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课后我们可以细心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把它们的故事写出来。教学后记:《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提示:古怪、可爱

2.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母鸡

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

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 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出示词语:

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毒手 聋子 鸡雏 啼叫 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几个同学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简单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 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提名学生回答。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提示: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提示: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板书:这是一只()的母鸡。

预设:⑴ 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 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 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 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4.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5.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提示: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6.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回顾学过的《猫》这篇课文,和今天学习的《母鸡》这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2.反馈交流。

3.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文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修改习作,誊写习作。L、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1)自主发现;(2)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成语接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九()一毛

对()弹琴

如()得水

()死狐悲 杯弓()影

()毛蒜皮

()立鸡群

指()为马 为()作伥

车水()龙

万()更新

门可罗()()()点水

顺手牵()

哀()遍野

抱头()窜 课外延伸

上一篇: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下一篇:激扬青春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