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篇1

一、成立组织,切合实际定计划

悦来乡有农业人口29696人,辖14个行政村,乡党委、政府召开了专题班子会,研究部署冬季农业生产,成立了以乡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为副组长,各村书记、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全乡农业生产进行了具体规划指导,安排落实各种农作物秋科种的具体任务,其中:油菜亩,马铃署亩,大豆亩,烤烟亩,冬修任务处,冬季防疫达100%。将冬季农业生产工作纳入全年干部岗位及对村工作考评。

二、召开会议,狠抓宣传引导

在县委、县政府冬季农业生产会议之后,乡党委召开班子会议,具体研究,统一党委政府一班人的思想,明确了具体任务目标。相继召开全乡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部门负责人、驻村干部冬季农业生产会议,狠抓宣传动员,进一步强化抓好2011年冬季农业生产工作责任,各村利用广播、标语、墙报等有效形式开展了宣传,各村均召开村组干部会认真分工,组织落实。

三、狠抓重点,切合实际求完效

针对悦来乡农业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政府指导,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重要措施,明确了各个重点项目,具体要求,具体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具体事项。

1、是全乡在冬种上突出推广良优品种的油菜种植为主,兼顾其它作物生产,确定了为示范点带动粮油作物生产。

2、是在冬修造上,明确了乡村道路和道路沿线的绿化面积和里程,下发了《悦来乡三年绿化共建实施方案》并签订了责任状,把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各村、各组。

3、是在冬防上突出抓落实秋冬季动物防疫,村专干带队入组到户,动物防疫员分片包干到村入户防疫,力争100%防疫做到六个不漏,加大狂犬病防疫力度。

4、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优势产业,克服粮油争地、油烟争地、烟林争地的矛盾,合理引导农民规划产业,强化烤烟优势产业亩,在各村已自觉申报的秋冬农业生产计划前提下,强化引导烤烟产。

四、工作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1、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紧缺问题;

2、烟路工程、烟水工程计划问题;

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篇2

会议指出, 今年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民生改善,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当前, 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呈现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会议指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 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影响农村稳定, 而且威胁粮食安全, 必须推进改革、健全法制, 严格约束占用耕地。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 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 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农业和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 稳定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扩大投资和消费都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把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 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 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会议强调, 抓好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 确保明年丰产丰收, 对于巩固发展农村大好形势和保障全局的改革发展稳定意义重大。一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搞好田间管理,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监管, 组织好技术指导服务, 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二要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利用冬闲季节,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搞好农田整理, 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三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四要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组织好粮食收购收储, 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调运, 保障市场供应。五要关心帮助农村困难群体。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救济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帮助他们解决好吃穿住行等实际困难。六要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平川镇农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篇3

按照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农业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镇高度重视,抽调专人对本镇农村其他公益性债务、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情况、2010年惠农资金发放落实情况及农业政策性保险落实情况、2011年财政支农项目筛选储备及进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现将我镇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其它公益性债务现状及成因分析

平川镇辖10个行政村,5387户,20553人。2009年清理认定农村公益事业债务219.74万元,其中乡镇政府债务35.97万元,村级债务183.76万元,按债务用途划分为:文化卫生债务38.61万元,计划生育债务10.33万元,乡村道路建设债务39.93万元,小城镇建设债务65.81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形成的债务16.89万元,乡村两级运转债务12.15万元,垫交乡统筹形成的债务12.64万元,其他债务58.11万元。按债务形成的时间分,2000年以前形成的债务125.15万元,2001—2005年期间形成的债务 88.88万元;按债务性质分,单位借款本金72.38万元,单位欠款14.85万元,银行贷款本金8.33万元;银行贷款利息5.71万元;个人借款39.13万元,个人欠款79.32万元。

农村债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数额较大,超过村级承受能力而欠下债务。修建道路、打井、改水、村容村貌整治等公益

事业投入,这些公益事业的建设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村上向单位、个人借款或欠项目承包人,形成债务。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支出中道路交通建设39.93万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6.88万元,农电网改造11.27万元,村委会修建56万元。二是管理支出形成债务。在债务中用于乡村两级运转的支出为12.15万元。三是垫交税费增加负债。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非常多,如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等,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有村集体垫付或向银行和民间借贷完成各项税费任务,常此以往形成农户欠集体、集体欠银行增加了村级债务。

总之,导致村集体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村级债务使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导致一些村无法正常运转,无力兴办和支持公益事业,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的问题:

1、债务认定难。长期以来,村上的债务都是借新债还旧债,债务滚动循环,最后挂帐债务用途已经改变,在债务清理时无法认定。其次,村上为了偿还兴办公益事业所欠债务,以村干部个人名义贷款给村上使用,村级帐面上只反映利息支出,造成债务帐外循环,在债务清理时无法认定。第三,村集体挪用各社集体积累形成债务无法认定。有个别村有支付公益事业费用时,挪用了社集体的钱,造成村集体的现金支出帐面余额为负数,无法认定债务。第四、村上每年借用制种公司的钱用于村集体周转,给村上形成隐性债务。

2、村级还债难。村级债务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成因复杂,决定了化解债务的艰巨性。各村几乎没有收入,只是靠向制种公司借款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无力偿还以前债务,有些债权人要不回债务,就通过上访、信访等方式给村上施加压力,沉重的债务负担制约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情况

(一)2010年项目实施情况 2010年,我镇申报了3个项目,涉及3个自然村,2104人。主要开展的项目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内道路建设等。项目累计投资额达59.51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9.85万元,县级及以上财政奖补29.65万元。具体实施如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成立了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站所长及各村委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为试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并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作为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各村委会珍惜机遇,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抓紧时间,做出成效。各项目村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该村的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2、召开会议,加强政策宣传

我镇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扶持措施,积极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镇上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对全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各村也相继召开了村社干部会议和社员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着重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发动,调动了村民一事一议发展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从而全力推动全镇财政奖补工作的全面完成。

3、明确工作目标、制订工作方案

为确保财政奖补项目顺利实施,我镇制定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使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4、积极行动,主动参与

通过镇村社干部的深入宣传,老百姓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高涨,镇政府也行动迅速,统筹规划、加强引导,组织开展村民一事一议项目的筛选、审查和组织建设工作,优先重点支持村级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村民筹资筹劳热情高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并适当向贫困村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镇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筛选了平川、五里墩、芦湾三个村作为开展2010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试点村。通过统一规划,分村宣传开会、分村筹

资、分村签定承包合同书,积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施工,下达计划的平川村1.14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五里墩村1.2公里的渠道衬砌工程,芦湾村0.9公里的渠道衬砌工程均高标准顺利完工。

5、规范管理、阳光操作

为确保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制度,民主公开制度等,确保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的正常进行、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动使用管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并选举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对项目开展全过程进行监督。

(1)、运行过程公开 为确保“一事一议”的科学与民主,通过“一事一议”作出民主而又科学的决策,该镇要求各项目村把村务公开工作贯穿于“议事”的全过程,努力做到议前公开、议中公开、议后公示。

(2)、监督实施公开 开展“一事一议”关键在决策,重点在落实。为保证“一事一议”执行的透明与到位,该镇要求各村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的作用,把执行监督权交给群众,充分利用公开阵地,对项目决策实施情况进监督,确保了“一事一议”执行透明、执行到位。

(四)今年工作进展情况

2011年,我镇按照县局的安排部署,对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了及早谋划和安排,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在镇上组织召开村干部会议,通过以会

代训的方式,对村干部进行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培训,学习了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甘政办发[2010]18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今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各村也积极行动,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财政奖补项目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规定,增强了农民群众民主议事的主动性和筹资筹劳的自觉性。同时,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主议事会,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商议和表决。目前,各项目村已成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村民理事小组、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筹资筹劳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为确保上报的项目顺利通过审核,近日,我镇对各村拟上报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了初步的审定和筛选,并到各项目区进行了实地查看审定,各村拟上报项目已初步确定。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全镇上下一心,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观念淡薄。随着税费改革的完成,现在政府原有的收税工作功能转变为为老百姓发钱搞服务,政府对群众的直接管理减弱,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意筹资筹劳兴办村级公益事业,使得一些项目无法通过一事一议开展。二是项目管护不到

位。部分农村公益性项目,由于资金难保障,项目缺乏技术支撑,加之,没有预算管护费用,重建轻管,项目难以产生最大效益,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清楚,严重地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启动以后的公益性建设就更为艰难。

(三)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建议:

1、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开展“一事一议”,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公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村务公开栏、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筹资筹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营造全民投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和发动群众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作为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农民筹资筹劳的一项制度,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及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能较好地整合各方面资源,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好办法。也体现了中央关于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实行财政奖励补助制度,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

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作用,让以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一事一议”制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进一步调动村民兴办公益性事业的积极性,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筹资筹劳程序完善、运作规范,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三、2010年惠农资金发放落实情况

2010年我镇共落实发放惠农资金86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398万元,退耕还林粮食生活补贴78.5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8.12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贴84.66万元,其他惠农资金227.9万元。在惠农政策落实中,我镇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原则,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组织落实和发放,确保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到了实处。

(1)、惠农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为保证各项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我镇财政所、民政办、农林站等部门及农村合作银行、各村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各项补助资金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发放落实到位,群众比较满意,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2)、落实惠农资金制度比较健全。我镇财政所严格按照惠农专户资金封闭式运行原则,建立了完善的资金运行制度,基本做到了张榜公布到户,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兑现到户等“五到户”和“六不准”原则,严格按照严格按照“一册明一折统”要求,一次性直接发放到农户。

(3)、“一折统”兑现方式方便快捷。惠农资金发放形式比较简便,采用“一折统”的形式,将补贴资金直接打入农户惠农补贴帐户,农户兑现惠农补贴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二)、惠农资金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填写明白册工作量大,手续繁杂。按照“一册明、一折统”办法要求,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时要先填写明白册,农户签字盖章后再发放补贴资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惠农资金落实相关站所填写明白册有推诿扯皮现象,有的站所认为填写明白册是财政所的事,各站所只管发放资金,对明白册填写不够重视,加上明白册填写工作量大,财政所人员有限,无法做到一一检查核对,存在明白册漏填情况;因为惠农政策资金发放的时效性强,部分资金只好先行及时拨付,明白册填写工作滞后。二是农户前来填写明白册不及时,造成部分资金滞留。城关、职教中心等外镇学校学生寄宿生补助资金到帐后,学生家长不及时前来办理明白册填写手续,造成资金滞留未能及时发放完毕。三是部分资金落实易引发矛盾。良种补贴是一项新的惠农政策,第一年县局在调查农作物面积时农户不清楚情况,有的只报了税改面积,造成平川的面积不符合实际。今年的良种补贴资金下达后,我镇抽调农林站干部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并且安排对上报面积进行了进一步的暗访,但还是有部分农户认为自己该享受补贴而没有享受上,跑到村一级和镇政府找领导上访,引发了干群矛盾。

对策和建议:各站所高度重视,与财政所协调配合做好

明白册填写工作,确保一册明一折统工作规范有序。二是加大惠农资金发放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宣传到户,农户及时配合填写明白册,及时发放资金,减少惠农资金滞留时间。

四、农业政策性保险落实情况

农业政策性保险是为了增强农民群众抗风险的意识而开展的一项新型惠民工作,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政府防灾救灾的能力,还可以使受灾农民及时得到赔偿,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2008、2009年我镇按照上级部门的号召积极引导群众参加能繁母猪保险,累计赔偿金额为47000元。政府为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能繁母猪保险,加大财政补贴力度,2007年能繁母猪补贴每头50元,补贴金额10250元,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每头100元,补贴金额43500元。

2010年根据县财政局工作安排,我镇动员群众参加日光温室保险,其中蔬菜棚180元/座,参保75座,收缴保费13500元,瓜果棚190元/座,参保39座,收缴保费7410元。如因自然灾害导致温室受灾的最高赔偿金额为10000元,目前我镇暂无受灾赔偿情况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保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参保农民得到实惠,产生良好的效应。但由于农业保险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因此还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农民风险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这几年来加大了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宣传力度,但受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民缺乏风险意识,对灾害发生率存有侥幸心理,保险认识程度不够,投保积极性不高。

(二)认识存在差异,保费难收取。在保费的收取上,不少农民认为,不论受灾程度是否达到理赔标准,都该有所回报,否则就不主动甚至于不愿意投保。一些受过灾的农户大多都能够积极主动的投保,而没有受过灾的农户、不易受灾的农户则不愿意投保。另外我镇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往往会因为在外打工而错过了投保的时效期没能投保。三.对策与建议

为切实解决当前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这项工作得到更好地推广与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营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外部环境。虽然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损失的补偿方式,农业政策性保险已经逐步为部分农民群众所接受,农业保险的意义还远没有被农民群众所认识到。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还非常浅薄,对农业保险的作用还心存疑惑,农民不信任又不适应交钱让社会来保护自己。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是至关重要的。

(二)切实做好勘察定损,适当提高理赔标准。制定农

业政策性保险查勘定损技术标准,提高查勘定损准确率,做到查勘定损到户,做到不惜赔、不乱赔、不错赔、实事求是,做到让农民保的满意。

(三)扩大农业保险范围。目前我镇农民参保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主要有能繁母猪保险和日光温室保险两种类型,根据我镇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来看,除能繁母猪、日光温室外,应该把加工番茄、高原夏菜、露地葡萄等成本大、易受灾的品种也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内,农民受益得实惠比较直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确保我镇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在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中,我镇将认真地总结经验,加强基础工作的投入,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努力使这项工作真正做到既能让政府减轻负担,又能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支持和拥护。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业政策性保险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以确保农业保险工作沿着健康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五、2011年财政支农项目筛选储备及进展情况 按照县财政局关于上报农业财政项目的通知精神,我镇紧紧围绕县委1号文件精神,立足于发展高效节水绿洲循环农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生态、绿色、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科技进步、市场流通为支撑,以园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

农业产业化工作组检查汇报材料 篇4

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定发【】7号)及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定远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及村管理考评实施细则》(定办发【】14号精神,加快推进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现将我乡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设规划制定情况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月二十五日我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了农业产业化工作,成立了由乡长单正稳同志为组长、副乡长唐宝清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经站,杜双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通过成立组织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2、制定详细性的发展规划

三月二十五日党政联席会议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详细符合我乡实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二、龙头企业培植发展及农产品连片情况,我乡筹划并实施了黄澳粮贸公司,今年四月份投入500万元,占地300亩,日产30万吨大米的龙头企业,目前正在实施中。

永恒粮贸有限公司积极向县申创宝贝、久久香大米品牌,目前已申报成功,并领取了相关证件。

三、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情况

我乡土地流转4000亩具体分布在、草安、韩圩、仁巷等村,用于种植“三品”蔬菜、草莓等农产品生产。其中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0亩在村。目前,正在规划1000亩集中连片土地流转。

1、草安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的有效发挥作用,连片200亩,目前已具规模,见成效。

2、村水面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面积达500亩已具规模成效。

3、村陈永兵、陈长金、陈长丰集中连片养殖家禽4万只。刘朝辉鸭子养殖5000只,韩圩村陈必忠家禽养殖5000只,目前,已见规模成效。

4、韩圩村高丽霞等人“三品”蔬菜和草莓生产已具规模成效。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运行带动情况,目前我乡已有两个专业合作社,现在正在积极申报良种专业合作社,相关证件正在办理中。

草安草莓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全乡的仁巷村、村、韩圩村三个村的发展,受益群众达人。水面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水面养殖的品种多样化、精品化,辐射到韩圩、前黄、孙集三个村的水产养殖。

五、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编制情况。

1、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有草安草莓、的毛蟹养殖、孙集的精品水产养殖等。

2、二月十五日及三月二十五日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制定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规划编制及启动情况。

1、编制情况:(1)、四家刘两个村亩麦、稻示范区。

(2)韩圩、前黄、仁巷、四个村旱稻产业示范区。

(3)草安草莓产业示范区

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本次督查工作安排,我就半截沟镇2012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及推进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自县委、县政府召开党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我镇针对县委、政府下达的2012年综合目标管理责任状,迅速召开党委、政府班子会议,专题研究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和7个村的主要领导,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将责任状中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于3月22日召开了2012年党建和农业农村工作会。同时,结合我镇开展的“赴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走访入户“四个一周”活动,由县驻村工作队、包村镇领导和镇下派工作队成员进行跟踪督促,抓好落实,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一、春耕生产进展情况

(一)种子、肥料、地膜、农药、柴油等农用物资准备情况: 依据镇上2012年种植业生产计划测算出全镇所需种子的品种、数量。除农户自留、串换种子外,预计春播期间需购买的主要农作物种子需求量为1920吨,其中:小麦1300吨(农户自备700余吨,购买600吨),玉米210吨,油葵10吨,打瓜45吨,玉米制种55吨,马铃薯3000吨(农户自备2000吨)。目前已调进和发放各类种子560吨,其余正在积极调运当中。预计春耕生产需化肥8800吨、农膜350吨、农药27吨、农用柴油500吨。经调查镇域内各农资经销部,目前已销售化肥6000余吨、农膜20吨、农药2吨,现贮备化肥2800吨、农膜140吨、农药16吨。缺口部分农资,各农资经销部点积极筹措资金,正在加紧调运当中。石油部门也在积极调进农用柴油,保证充足供应。本月底前所有农资全部准备就绪,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二)资金到位情况:全镇春耕所需资金为 1.68亿元,农民自筹 3800万元,需贷款1.3亿元(其中畜牧业需贷款3250万元)。截止目前信用社已发放贷款1.12亿元,剩余贷款正在继续发放。

个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完成5个2工作目标”的工作思路,按照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全力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建设经济强镇、打造旅游名镇、创建产业新镇”的目标。

总体目标: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8元以上,较2011年增加1500元以上。其中:畜牧业2768元,增收406元;种植业6043元,增收428元;二三产业850元,增收220元;劳动力转移1474元,增收446元。

创新一个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实现两个转变:实现农民思想观念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突出三个重点: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发展、全民创业就业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实施四大工程: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施农业建设工程、中心村镇建设工程。

实现“5个2”工作目标:

完成“两个增加”。一是来自旅游业的收入显著增加。2011年来自旅游业的总收入4500万元,2012年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二是来自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显著增加,2011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增收2342万元,2012年要达到3200万元以上。

落实“两个优化”。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优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等作物的面积分配、品种分布更加合理,与市场需求量相吻合,重点发展以土豆、制种、玉米、无公害蔬菜、豆类等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二是主要农作物全部实现良种化、优质化、标准化、无公害化,使品种品质更加优化,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品种区域化布局,建成较为稳定安全、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实现“两个提高”。一是巩固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突出抓好现有大棚生产,万元棚比例占到大棚总数的90%以上。二是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民

和以发展制种玉米为主的腰站子制种玉米特色专业村的创建工作,完成规模化种植10万亩以上。三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层次和水平。重点围绕生猪、土鸡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组织全镇生猪、土鸡养殖户和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户新组建成立土鸡、生猪养殖及无公害蔬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三个,确保将三个合作社打造成为“六有”合作社。四是依托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合作社,加快土地集中流转。今年,我们将切实发挥各类合作社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的作用,通过土地租赁、土地联营、土地入股等形式确保实现土地流转12万亩以上。目前,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合作社已在土地集中流转上先行一步,为其他各村开了一个好头。截止目前,腰站子村丰裕合作社在去年与本村农户签订制种玉米订单10000亩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动员,根据各组耕地地力情况以每亩均价400元的价格,将本村10000亩土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计划在今年打造5000亩以上、甚至万亩以上的连片制种玉米示范点。流转的10000亩土地其中有5000亩支付农民承包费,2000亩统一由种植大户经营,3000亩作为土地入股。目前该合作社已吸收包括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在内的各类股金近500万元。

(二)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根据县十一届三次全会及十六届人代会二次会议精神的要求,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因地制宜,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打造六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围绕各村实际,坚持一村一品,重点围绕腰站子村、大庄子村打造万亩制种玉米基地,老葛根、中葛根打造万亩高产玉米基地,川坝村、江布拉克村打造万亩小杂粮生产基地,江布拉克村打造万亩特色林果基地和万亩土豆、万亩优质大麦生产基地。通过打造六个“万亩基地”,进一步压缩常规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高产玉米、制种玉米、土豆、豆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目前已落实千元田13.1万亩,双千元田6.55万亩,叁千元田1万亩,千亩连片千元田示范点20个。计划在黑山头大梁处栽种1200亩经济林,到2015年建成4400亩的特色林果基地,已落实大庄子牧民定居点和江布拉克村居民点绿化50亩,县乡道路绿化30亩,防护林500亩,落实育苗户18户,育苗面积200亩以上。同时,我们将坚持把

(四)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利用“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项目和农民自筹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输水渠道建设,目前已落实防渗渠道建设18公里;大力发展以加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今年计划落实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加快完成腰站子村蓄水塘坝建设,组织实施好大庄子村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中葛根村两个万亩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前期打造工作,实施中葛根、营盘滩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项目。积极协调上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进一步优化老葛根河水自压滴灌系统,切实解决好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大首部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抓好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按照州、县提出的“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和贮藏保鲜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扎实开展“设施农业质量效益年”活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乌昌地区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力争使万元棚比例占到大棚总数的95%以上,其中双万元棚达到120座以上,利用率100%。一是进一步加大营盘滩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力度。重点依托新疆众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引进和推广反季节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切实提升大棚果菜种植的质量和效益。目前,由新疆众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的83座温室大棚已培育“春提前”菜苗8万余株,品种全部为从山东引进的黄珍珠、红珍珠、大南瓜、特小兰西瓜、油黄瓜、碧绿黄瓜、观赏香炉瓜、杭椒、玩具小南瓜、丝瓜、苦瓜、茄子、荷兰豆、螺丝辣子、红粉(西红柿)、豇豆等21个新品种,目前已全部栽种完毕,预计栽植的特小兰西瓜等新品种5.1前后上市并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抓好设施农业种植户的培训工作。利用众乾设施农业培训基地,成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合作社,组织各村大棚蔬菜种植大户入棚学习种植经验,切实提高农民设施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建设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园。今年,新疆众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设施农业基地和江布拉克旅游景区,以果菜种植为主体,兼顾畜禽养殖,突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实现园内资源循环共享,把营盘滩设施农业基地建成集生产、培训、生

典型20家,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典型10个,创业带动就业500人。举办第二届江布拉克景区农民创业园创业技能大赛。积极与县农动就业局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建成江布拉克景区农民创业园创业就业实训基地。

(八)强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州、县抓好项目工作的要求,我镇及时成立了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办,制定《半截沟镇2012年项目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将今年实施的项目进行了明确的工作分工和责任分工。2012年,计划争取各类项目到位资金9000万元以上,较2011年增加19.8%。计划实施项目27宗,包括:半截沟镇小城镇建设供排水项目,江布拉克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腰站子村、大庄子村、石河子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腰站子村蓄水塘坝建设项目,江布拉克度假庄园项目,半截沟镇至江布拉克景区重要农村公路项目,黑沟水库建设项目,石河子村饲草料基地建设、挤奶厅建设项目,中葛根、营盘滩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新户梁、营盘滩万亩保护性耕作项目,奇台县灾民安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石河子村)。落实“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项目15个,投入建设资金800万元以上,目前已完成了“一事一议”项目三年规划,各村已基本完成了今年实施项目的申报材料筹备工作。另外,打造储备项目10个。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农畜产品加工、旅游产业发展等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调动领导干部、引资者、投资者和服务者的积极性,成立招商办,动员全员招商,年内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0万元以上。

(九)统筹规划抓好中心村镇建设。2012年,我们将按照旅游城镇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围绕集镇打造江布拉克中心村的思路,大力推进中心村镇建设。

继续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按照打造文化旅游名镇的思路,逐步完善以集镇为中心,以江布拉克旅游道路和南山伴行公路为框架,以六个中心村为支点的“两轴六点一中心”的旅游体系建设,将半截沟镇打造成“两中心、四基地、一名镇”。年内完成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旅游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大旅游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通过对外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商家参与半截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加快奶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石河子村作为今年州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该村现有标准奶牛140头,其中今年2月利用项目资金从呼图壁引进荷斯坦怀胎奶牛27头,计划再购进50头奶牛,使二马场奶牛规模达到250头。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多年来一直没有挤奶厅,养殖户不得不依靠人工挤奶,养殖人工成本加大,奶产品的卫生和质量也难以保障,导致奶业一直发展不起来。为进一步改善二马场奶牛养殖户的养殖条件,扶持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使得奶牛养殖产业成为该村村民发家致富、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计划在石河子村二马场和大庄子定居点修建挤奶厅2座,希望县政府能够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切实解决石河子村奶牛养殖户的生产难题。

二是加快牧业村林果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石河子村牧民增收四年规划,我镇计划今年在黑山头牧民定居点,依托现有的退耕还林地块发展林果业,把发展林果业作为牧民增收新亮点。在黑山头定居点大梁处栽种1200亩经济林,到2015年建成4400亩的特色林果基地。该大梁处林带灌水必须采用滴灌,但滴灌成本大,对于该村来说存在很大困难,如果解决不了灌水问题,计划也无法实施。希望政府能够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项目资金,为石河子村解决1200亩经济林灌水问题。

三是优化改造老葛根大首部自压滴灌管线的问题。去年实施的老葛根大首部工程在节本增效、促农增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首部4号线主管道存在逆坡输水问题,加之滴灌面积范围扩大,供水量不足,轮期延长,部分地段的直管线管材破损严重,管线漏点太多,造成部分农户种植的农作物不能及时灌水或正常灌水。建议给老葛根村滴灌灌区增加一条主管线,改建该灌区组与组之间部分穿插使用的管线,初步预算需建设资金114万元,希望县政府能积极考虑解决为盼。希望县水利部门督促原各施工标段的施工队将自己所属标段内的部分管线管材破损严重,管线漏点太多的标段管材进行彻底更换维修,尽快完成优化扫尾工程,直至达到验收合格,让灌区农民满意。

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篇6

1 机构简介

宣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3个职能科室、9个专业技术科室。实验室是疾控中心发展的基石。中心各任领导均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发展, 不断从实验室改扩建、仪器设备添置、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参加国家或市级能力验证活动、提高检测能力等方面, 夯实实验室发展的基础, 最终在一些项目上彰显出特色。

1.1 流感国家级实验室

2004年, 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在全市区县率先应用细胞学培养技术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2005年, 成为全市区县中唯一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依托此项技术, 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又先后开展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离培养, 并于2007年启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2 取得的成绩

2005年, 中心在市疾控中心年终考核活动中取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2006年, 中心在北京市疾控系统技术练兵活动中, 基础理论知识荣获全市第二名, 专业知识荣获全市第二名, 现场技术实操荣获全市第一名, 实验室三次盲样考核均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 中心在参加市疾控中心年终考核中取得全市优秀的好成绩。

2 组织机构简介

绘制中心的外部及内部组织机构框图。外部组织机构框图应明确表示组织的隶属关系、各种外部关系, 包括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在母体单位中的地位等;内部组织机构框图应真实反映机构的内部设置, 包括最高管理层的组成和分工、各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设置、非常设机构的设置以及他们各自在实验室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1]。信息包括中心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的数量、取证及任命情况, 各部门质量监督员的数量、任职条件及任命情况。

3 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

3.1 申请领域及项目

中心申请专业领域类别为卫生医药类中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卫生、辐射防护与监测、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医用材料、病毒、寄生虫共9个项目272个参数检测的能力。此次复查及扩项评审, 中心共保持239个参数检测的能力, 扩增33个参数检测的能力。

3.2 申请授权签字人

申请的授权签字人分为授权范围内环境、学校、职业、放射卫生现场检测43个参数, 消毒现场检测1个参数, 微生物检验86个参数, 理化检验142个参数。每个授权范围领域至少有2个授权签字人并注明新增授权签字人。

4 管理体系文件的转版工作

4.1 转版依据

依据2007年1月1日实施的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

4.2 颁布、实施

经中心主任批准, 转版推出的第三版质量手册、第二版程序文件、第二版作业指导书于2007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同年9~10月中心新版管理体系试运行。

4.3 转版结果

质量手册由原有的13要素扩增到19要素;程序文件由原有的28个扩增为41个, 转版后管理体系文件的规范性得到大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不断发展, 对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这次管理体系文件转版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4 宣贯工作

宣贯内容包括《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相关法律、法规、中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宣贯形式采取分层分级培训, 即中心级培训和科室自行培训, 操作人员, 执行人员和管理人员、质量监督员、内审员等重点人员相结合。由质量控制科组织中心所有人员参加新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宣贯并考核, 对重点人员进行特殊培训及考核;各科室实施科内培训, 内容包括新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对于管理体系文件修订部分的宣贯, 中心也实施了同样的培训。针对此次计量认证复查和扩项评审, 中心先后组织了3次开卷考试及1次闭卷考试, 以巩固并加深所有人员对新准则及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掌握。

4.5 体系文件修改、补充、完善新版管理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 中心组织了对新版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补充、完善。

5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并有效运行

中心自从1997年首次通过计量认证评审、建立管理体系以来, 一直依据计量认证的相关要求, 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日常质量监督等活动, 不断修订、完善管理体系, 并通过有效管理使之持续运行,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 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中心不断从实验室用房、仪器设备、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能力验证、提高检测能力等方面, 大力推进实验室的发展。

5.1 实验室用房

2003年初, 在宣武区政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 中心主楼内部装修、改造, 重新进行实验室布局, 扩大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微生物检验科实验用房由主楼的二层增加至三层并建成一个千级洁净室;理化检验科实验用房由南楼三层增加至四层。2006年7月, 依据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微生物检验科购置了6台生物安全柜, 重新改造实验台, 先后建成了7个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同年11月, 中心进行外装修, 理化检验科增加2间实验用房。目前, 中心用房总面积达3830平方米, 实验室用房占中心总面积的53%。

5.2 人才引进及培养

中心陆续引进4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使业务人员结构更趋合理。中心现有职工111人, 专业技术人员95人, 中高级职称占31.5%, 硕士生7名,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4%。中心高度重视人员培养, 2007年, 派出理化检验科全体人员参加宣武区组织部和科协联合举办的预防医学专业检验人员集体培养资助项目, 以提高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微生物检验科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先后有针对性地选派4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去市疾控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监测评价科也派出1名人员去市疾控放射卫生防护所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中心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比率均达100%, 学习时间累计达到72学时的比率均达到98%以上。

5.3 仪器设备

中心近年争取资金约780万元, 先后为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监测评价科购买、配备大量新的仪器设备, 以满足检测/校准的需求。中心现有检测仪器设备276台, 总价值约1 530万元, 其中强检仪器207台, 均按要求及时外送规定的相关单位进行检定/校准。

5.4 能力验证活动

中心鼓励、支持检验科室参加各种级别与检测参数的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在末次取证期间中心先后参加过国家认监委、北京市卫生局职业资质、中国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市临检中心组织的理化检测领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能力验证活动, 结果均合格, 其中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更是由于连续两年取得优秀而获得免考一年的奖励并成为全市10个满分的实验室之一。

5.5 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2003年11月, 中心有233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5年10月, 扩增7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7年3月, 扩增25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7年8月, 扩增17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

5.6 外审活动

中心在末次取证以来, 多次顺利通过了市质监局及区质监局的外部评审活动。评审组一致认为, 中心检测活动基本符合计量认证的相关要求, 中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整改、完善。

5.7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中心在奥运会期间, 重点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将生物安全纳入管理体系, 重新调整了生物安全委员会,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分级落实管理责任制, 制订《奥运期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实施方案》, 重新修订《实验室生物安全及生物恐怖事件应急预案》, 组织生物安全评估, 加强人员培训、考核, 规范管理各种实验活动, 积极开展自查及集中检查, 在市、区卫生局的生物安全督导检查中成绩优异。

6 扩项准备工作

为了备战“08奥运”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中心依托计量认证复评审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 准备扩增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病毒等项目共33个检测参数。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领导的协调下, 质量控制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监测评价科、流行病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6.1 新项目审批

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各业务科室完成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病毒等领域相关新项目的审批工作。

6.2 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

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各科室对参加新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对成绩合格人员核发扩增项目人员上岗证。

6.3 设备和标准物质

扩项涉及的强检仪器, 均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按期外送规定单位进行检定/校准。扩项涉及的标准物质, 均正确使用并标注状态。

6.4 结果质量控制

各科室质量监督员均针对扩增项目从人、机、环、法、料、溯、抽、样等环节进行有效质量监督活动;各科室均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控, 对质量控制的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及判断。

6.5 结果报告依据相关标准, 各科室分别对样品进行检测, 出具一份典型检测报告。

6.6 修订作业指导书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各业务科室对作业指导书做相应的增补和修订, 编写扩增项目的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表格等, 并负责宣贯、考核工作。

6.7 评审前的内部审核

2008年6月对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1次内审。内审覆盖管理体系全部要素和所有实验活动。内审显示, 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 符合要求, 对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 以确保管理体系有效、持续运行。

6.8 评审前的管理评审

2008年1月对中心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结果表明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基本能够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中心检测人员对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并规范执行, 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对评审中各科室提出的建议, 加以改进,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

7 经验

7.1 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

中心作为疾控系统成员, 首先要明确申请认证的专业领域类别为卫生医药类, 此类别下的检测项目有生物制品、药品、药材、医疗器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基因遗传、卫生检疫、实验动物、食品卫生、食品包装、辐射防护与监测、血液制品、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医用材料、病毒、寄生虫, 将本单位申请认证的参数明确归类在上述检测项目中。

7.2 申请认证的项目数

项目数应与申请书一致, 因现场考核项目涉及每个领域的每类产品。对维持项目的每个参数, 以样品复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参数覆盖15%~30%并涉及所有仪器, 对新扩增项目的每个参数必考。

7.3 能力验证活动

着重向评审组介绍本单位自末次取证以来, 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的检测参数及成绩, 这部分项目经认可后将免于现场考核。针对新扩增的检测参数, 建议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此次本单位需扩增的生活饮用水项目中的若干检测参数, 就与北京市市疾控中心进行了实验室间的比对。

7.4 扩项准备

首先要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申请前, 请各科室确定需要扩增的检测参数及依据的检测方法, 然后按照本单位具体程序的相关要求完成新项目的审批工作, 完成后各科室进行模拟实验, 出具典型报告。各科室还需完成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 应包括笔试及实操两部分;核发上岗证, 每个检测参数至少有2名检测人员;质量控制应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 预先确定判断依据、监控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纠正出现的问题;修订作业指导书;各科室质量监督员从人、机、环、法、料、溯、样、抽等检测环节对扩项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检查应具体并详细记录。

7.5 管理评审

此次汇报材料中关于末次取证以来实验室改扩建、仪器设备添置等方面的资料, 以前在质量控制科并不掌握, 为此到档案室查阅了许多资料进行汇总。此次汇报材料的编制, 提示以后本单位管理评审资料的输入应增加实验室用房变化、仪器设备添置、人员结构变化等方面的资料, 也提示单位的管理记录应保存至少20年。

参考文献

上一篇:傅雷家书名著阅读感悟下一篇:论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