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BL教学法的病原生物学课程考核体系探讨(通用6篇)
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 资料均是本人搜集
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芯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
周猛, 李霞, 汪强虎, 孙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要]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法应用到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必将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PBL教学法;生物芯片;传统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可译做“基于问题学习”,是1969 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 教授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前期课临床课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通常6~8名学生一个组,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导师只起导向作用,维持小组向教学目标进行,通常不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2]。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与传统的讲授基础学习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基础课程,是目前探索医学教育结构改革的一个新趋势。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期望所培养的医师不仅具有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具有较强的提出临床问题并分析解决它的能力,特别是强调要能够提出问题。实践证明,基于问题学习能够比传统的讲授基础学习更好地达到这些培养目标[3]。鉴于它诸多的优越性,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而且,实践表明,这一方法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教授所说,“是一种有效果的和高效率的教学方法”[4]。
目前,PBL已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医学教育机构得到广泛的运用。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纷纷采取措施推广PBL教学[5]。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医学中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本文结合生物芯片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了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课程的特点
生物芯片是由微电子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综合的高新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继基因克隆技术及自动测序技术、PCR技术后的又一次革命性技术突破,是分子生物学里的又一项里程碑式的重大发展,能够高通量、并行化、微型化和自动化地去检测蕴藏在生物体内的海量基因、蛋白等信息。生物芯片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医学临床检验领域、生物制药领域和环境医学领域等许多方面都显示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生物芯片技术课程是现代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医学院校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生物芯片技术课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本课程讲述生物芯片从概念的提出及发展过程,系统介绍生物芯片的原理、类型、制备、检测、数据存储管理与处理分析以及在基因表达、基因多态性、病原体检测、新药筛选等方面的应用,使医学生掌握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生物芯片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将来从事与生物芯片有关的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重学生在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锻炼与启迪,从而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它的最大特色是以学科融合、科研探索和联系临床应用为特点。通过这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将有利于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
我院从2003年在研究生中率先开设生物芯片技术课程,而后在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生和我校其他医学专业中陆续开设此课。主要以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讲解生物芯片的理论知识,即在教学方法上仍沿袭讲授的一言堂,被动保守,信息封闭。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进,但仍仅在教授的方式方法上深钻以求完美,或以讲授为主,形式上辅以局部小范围内各种改进,如压缩精减兼并教材,只保留重、难点精讲,依此省时减压。在了解学生中普遍的思想动态、学习困惑、渴望及要求后,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缺点总结有以下几点:
1.对生物芯片技术的授课目的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不到方向和动力,觉得生物芯片与医学相距甚远,联系不上;
2.形态学授课方式过死,照本宣科,上课效果差,课后没有兴趣复习。
3.听到许多学生反应,到了期末阶段,基础知识的记忆已所剩无几。
4.生物芯片技术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很多知识,由于医学院校在这些学科教学上局限性,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而不能充分了解,充分掌握。
二、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1.生物芯片技术PBL教学中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引导的生物芯片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造,应结合学科特点及内在规律,问题应包括两个方面:(1)能够引发思索知识内容的一般性问题;(2)与基础知识内容有关联的科研与临床问题及参考文献。课前将学生5人分为一讨论小组,将教材纲要在自学前发放给学生,引导锻炼其按要点阅读教材的能力。提供一系列与基础理论有关的问题,构成启发式思维引导的条件,供自学思考。布置安排自学,充分让学生自学,创造研讨气氛情景,相互激发,促进高潮,重视过程。在此基础上,主动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查阅文献过程中,按教师所精心设计的问题,必然要涉及基本知识,因此在联系医学的基础上,再次学习基础知识,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由于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情绪、心理、欲望要求强烈、有的放矢、指向性强,调动了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效果必然十分可观有效。小组成员在一起相互汇报并讨论各自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等。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小组成员要分析评价自身在自主学习时所获得的信息,一方面还要相互之间进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最后,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
2.生物芯片技术PBL教学中的教材改造
在国内,将生物芯片技术作为单独一门课程的单位还非常有限,教材也非常欠缺。虽然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教科书可供医学院校本科生使用,但我国现已有数种与生物芯片技术有关的书刊,如 《生物芯片分析》、《DNA芯片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生物芯片技术》等可作为教学参考教材,但是如果采用PBL教学方式就必须对教材做相应的改革,以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围绕教学重点,以2个学时为基本单元,编写PBL课程标准,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出各章节内容的梗概,以问题形式揭示教学要点,提出具体问题供学生自学讨论。另外,教材应2-3年左右在内容上适当调整、更新,以适应生物芯片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操作性强的生物技术,但由于实验仪器有限,可以把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通过PBL教学让学生领会、掌握其中的思想,如多借用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从这些传统方法的基本原理入手,然后过渡到在生物芯片技术操作中,有哪些原理和传统方法类似,而有哪些环节有所不同,在操作的时候是需要具体注意的,让即使没有接触过生物芯片技术的人也不会感到陌生。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教学软件模拟整个生物芯片的实验过程,增加实验动画的交互性,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己动手模拟完成生物芯片实验的全过程。
3.生物芯片技术PBL教学中的科学评估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靠短期记忆来掌握课堂内容,对于即讲即考的学习内容,该教学模式效果明显,但短期掌握的内容很快随时间延长而消退。因此应建立与PBL教学相应的、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知识能力水平的考核方法与制度。这种考试,既注重考察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也注重考察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芯片技术课程考核分为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阶段测试包括平时课堂提问,讨论(PBL)和实习课作业的形式来完成,将课堂学习表现(课堂互动的活跃程度、学习的主动性、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他学员的帮助以及提出问题的深度等)与成绩挂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PBL教学;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提高试卷的命题质量,考试试题由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转向考核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中减少死记硬背的题型,将理解和与医学实践、科研结合的分析型试题增加到40~6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较为公正、科学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学生又不必太担心学习成绩,这种评估体系将助于锻炼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基于问题学习模式在我国一些医学院校中的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已取得了较好效果,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但是在生物芯片教学中还没有PBL教学的经验积累,因此将PBL教学法应用在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教学中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1.“问题”学习方法的性质可能对习惯于接受讲授式教学的学生不够适应,依赖灌输的心理,对知识“量”而非“质”的追求,会产生对新模式的急躁与怀疑。
2.讨论课的情境设置质量,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刺激与激发可能会因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原有的课堂氛围而使学生感到拘谨而缺乏主动和热情。
3.时间方面的紧迫不足,自学能力、思维习惯中潜在的惰性将带来讨论质量的下降,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意义建构。4.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手段相对比较贫乏;部分学生合作能力不强、信息获取途径较为单一,甚至有极少部分学生抄袭他人的答案。
尽管在生物芯片技术课程中PBL教学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法应用到医学院校生物芯片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必将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54.[2] 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剖析.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1994, 15(4):150-152.[3] Kaufman DM.Problem-based learning –time to step back? [J].Med Educ., 2000, 34:509-511.[4]林莎,韩祯国,张长胜.浅谈教学法及在我校教改中的具体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2):44-46 [5] 王婷,于淼,刘琳琳,李天娇.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1-2 Investig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Biochip teaching
in higher medical schools ZHOU Meng, LI Xia, WANG Qiang-hu, SUN Jie College of Bioinfor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1 China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自2007年起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中进行PBL教学的尝试和探索[5,6],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引入PBL教学考核和实验考核概念,建立了基于PBL教学方法的新型临床微生物检验考核体系。本文将PBL教学以及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考核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确立PBL教学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的改革。
1 新型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对本校2009级医学检验系学生的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进行考核改革,在PBL教学过程中构建多方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新型课程考核体系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PBL教学考核,在完成PBL教学后,采用演讲比赛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2)理论考核,大幅压缩传统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将理论考核成绩控制在40%;(3)实验考核,用实验设计和临床应用型考核方法取代传统的实验报告和简单实验操作考核方法,此部分占总成绩的20%。
1.1 PBL教学考核
PBL教学案例选择。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案例选择,案例要具有经典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案例可来源于临床实践中典型的细菌感染病例,如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科研相关的案例,如ESBL、MRSA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微生物检验实践中的案例,如药敏试验结果的分析、血培养的三级报告制度等。授课教师提前1-2周将选择好的案例发放给学生,每个案例提出3-4个问题。
PBL分组学习。全班学生按4-6人进行分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各组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围绕案例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学习资料可来源于临床微生物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专著、文献、报刊和网络等。此过程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PBL案例分析。各组组长汇总本组资料,统一小组意见,走上讲台进行案例分析,本组组员可以补充,组外其他学生若有不同观点和疑问可随时提出。
综合点评。教师根据各组的资料查找、汇报与集体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指出。
PBL考核准备。PBL考核以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不限定演讲主题,围绕临床微生物检验即可,但可引导性给出一些研究热点问题,并鼓励学生增加英文演讲内容。学生根据自愿组合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4-6人。每组选定1名组长,在组长的协调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资料检索,确定演讲主题。将综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多次组内讨论、汇总,撰写综述并制作演讲幻灯,推荐1名或多名学生上台演讲。
PBL考核现场。演讲比赛流程模拟国际性会议中“大会发言”形式,学生也可根据需要采用节目访谈等多种形式呈现。授课教师邀请相关专家、资深工作人员组成考核组。各组演讲时间为8分钟,演讲后有2分钟专家提问时间。考核组依照评分细则打分。评分细则包括主题选择、综述内容、幻灯制作、语言表达、现场回答问题情况等。考虑到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快速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在评分细则中特别加入英文要求,即强调对重要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英文词汇、术语、专有名词、病原菌名称的掌握。最后根据专家评分评定获奖等级及PBL考核成绩,获奖组有不同程度加分。
1.2 理论考核
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进行,在保证基本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题型安排更加灵活,增加案例分析题和英文考题。
案例分析考核。案例分析考核题来源于临床真实案例,围绕临床感染案例设计系列问题,考察学生标本采集、病原菌鉴定、临床诊断和抗感染选择用药能力。例如,提供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和患者基本诊疗信息,要求学生自主分析给出临床用药建议。通过案例分析,将“死”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活”的临床实践中,培养了学生运用微生物报告辅助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对检验结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亦有积极地推动作用[7]。
英文考核。在理论考核中加入英文考题,包括病原菌(如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的拉丁文名称和常用英文缩写(如MRSA、ESBL)等。通过英文考核,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意识与习惯,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英文词汇,使学生初步具备与国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培养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专家进行了重要的知识储备和铺垫。
1.3 实验考核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和考核多为对已知实验结果的验证,为增强学生科研设计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本考核体系引入以下两种新型实验考核方式。
设计提高型实验考核。在传统的实验课基础上增加一次“提高型实验课”,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性的实验。教师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根据各小组的综合情况,进行打分。教师可提供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让学生根据已有资料,设计微生物检验方案以帮助病因判断,并对实验的结果有所预测。如用腹泻、痢疾等消化道疾病患者肠道标本的检验启发学生设计肠道杆菌的鉴定,用化脓性感染标本的检验启发学生设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鉴别实验等。
临床应用型实验考核。教师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菌种范围选择考核内容。学生对随机分配到的2株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独立鉴定和药敏试验,完全模拟临床操作,通过“实战式考核”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完整的病原菌鉴定思路,而非仅仅掌握一两项常用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技术。教师根据学生在菌株鉴定过程中的鉴定思路、实验技能和鉴定结果进行评分。
2 新型课程考核体系的评价与分析
为了解新型PBL教学考核体系的实际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考核过程中与学生及时沟通,并制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表,让学生进行无记名填表,从而最大程度地得到真实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好下一年度的考核体系,提高考核体系应用性。此外,通过召开学生及教师座谈会,了解这一新型临床微生物检验考核体系的实际教学效果,对今后开展PBL教学和相应考核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
对实施了新型课程考核体系的2009级医学检验系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92.6%(25/27)的学生并不认同传统教学法和笔试考核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考点,忽视对课程整体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在考前进行知识点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理解;考核成绩只能反映学生背书的能力,无法考核其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形成了“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习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传统的考核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本文提出的基于PBL教学的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新型考核体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8]。新型考核体系的显著优点是考核评价的多元性。在PBL模式中,不但注重低级认知能力即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重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即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培养。与之相配套的新型考核体系即从理论、实践、表达等多方面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在PBL教学中,学习过程比较自由、灵活,学习评价的出发点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进步,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价,而非单纯判断学习者成绩的高低。新型的考核体系一方面增强了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另一面也对自主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真正体现了这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PBL教学方法的优越性。无记名调查显示85.2%(23/27)的学生认为该考核体系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当然,新型的考核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调查问卷和座谈会中提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师资的相对不足,一位授课教师要同时指导多组学习和讨论,小班化教学无法开展。本课题组采取的应对方法是由每组学生推举一名组长,组长作为该组的领导者,同时也是组员与教师沟通的桥梁,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准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第二个问题是,部分学生认为新型考核体系在考试准备中花费时间较长。事实上,PBL教学和新型考核体系正是通过学生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的。
3 结语
综上,PBL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开发、发现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传统讲授式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考核体系作为PBL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PBL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进行PBL教学改革的同时,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科学、恰当的考核体系方能真实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情景学习及信息处理过程,并让PBL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出更大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组建立了基于PBL教学的新型考核体系,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的考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努力与创新。继续深化临床微生物学教育改革,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改进考核体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人才而努力。
摘要:近年来,PBL教学已逐步应用于医学教育。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自2007年起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中进行了PBL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并进一步建立了基于PBL教学的新型考核体系,从PBL教学考核、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三个方面多层次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本文介绍了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中应用该新型考核体系的具体方法、应用体会,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关键词:PBL教学,临床微生物检验,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Koh GC,Khoo HE,Wong ML,et al.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CMAJ,2008,178(1):34-41.
[2]Wun YT,Tse EY,Lam TP,et al.PBL curriculum im-proves medical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small-group tutori-als[J].Med Teach,2007(29):1-6.
[3]陈晶,芮勇宇,王前.PBL教学在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411-2412.
[4]李惠,顾嘉琦,花小成,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PBL教学法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05-106.
[5]顾兵,潘世扬,黄珮珺,等.开放实验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69-72.
[6]顾兵,童明庆,潘世扬,等.临床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872-1873.
[7]夏文颖,顾兵,黄珮珺,等.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923-925.
关键词:PBL法;教学改革;病原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R37-4
病原生物学是由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两部分内容共同组成,它是医学院校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重要基础课程,但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基础课教学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再加上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内容庞杂、格调近似,若不结合临床实际,只是在教科书上纸上谈兵,学生对这门课程就容易失去兴趣,从而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再者,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培养更多地应用技术类的医学高材生。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校转型的道路上就像一道屏障,起到了阻碍作用。这就需要在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1]并逐渐在全球推广应用,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认可。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其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PBL强调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已广泛应用,但在国内教学领域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若将病案分析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运用到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过程设计及前期的准备工作。
1 准备工作
1.1 教学大纲的调整:为了适应 PBL 教学的需要, 需对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根据病原生物学教学的特点, 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基本理论概述、以系统问题为基础各论讨论及以需求讲座为补充的形式,将授予式学习、形成式学习和转化式学习有机地联系一起。课程设置如下: ①授予式讲课: 病原生物学基本原理授课; ②形成式以问题为基础案例分析: 各论的PBL案例分析讨论及非讨论内容的授课; ③转化式以学生需求讲座: 病原体的耐药性、医院内感染讲座。
1.2 PBL病例的编写:结合病原生物学理论学习中的教学重点和临床上由病原生物所引起的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为学习重点, 编写几篇隐含有大量鉴别诊断信息的病例[3]。这些案例要分别从消化道、肝脏、呼吸道病原体入手, 对容易引起消化道、肝脏、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做系统总结。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设计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1.3 授课教师的培训:在教研室范围内选拔几位年轻且有责任心的教师作为PBL分组讨论的负责教师, 由曾观摩过 PBL 教学的资深教师带领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出每个病例后的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的引导性思维方式、相关知识、学习要点等,以确保PBL教学的顺利实施。此外,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应及时地在集体备课中反馈出来,并将讨论结果补充在教案中,以不断完善教案的编写,提高PBL教学的效果。
2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要建立专业的病原生物学网络学习平台,老师课前一周在网络课堂上发布临床病例及问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知识,自学总结,学生根据分组(可自由组合、约8人一组)进行病例讨论准备,并做好讨论提纲的PPT。在教学课程中,先由组长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或修正。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让组长或其他人回答。若问题比较困难、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逐步克服教学中的理解方面的困难。另外,还通过布置作业来促进教学成效,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相关疾病信息,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答疑,教授学生从更多的途径和更广阔的范围对病例相关的专业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在课程结束前几分钟内,教师做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和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可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再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做出评定。
3 建立合理地质量评价体系 为更好的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建立的病原生物学网络学习平台上,除了基本授课内容外还布置了课后作业及网络测验题,随时对学生进行网络辅导和答疑,定期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考评、检查。同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此外,课堂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小测验等也计入总成绩。
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可以随机从开设病原生物学课程的临床班级抽取几个班级进行 PBL教学, 另外班级进行传统教学来评价 PBL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学结束后采用期末考试和教学效果自评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期末考试的试卷满分100分,并额外增加一道附加题,以病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不计入总分。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病原生物學课程 PBL教学模式在连续三年的探索中都能得出PBL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我们则需要借鉴其它高校的先进模式来完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同时结合自身特点来总结出适合我校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 Tamblyn RM. 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unit[J].J Med Educ,1977,52 ( 12) :10021004.
[2] Kilroy DA. 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2004, 21 ( 4) :411-413.
[3]王继春,郑兰艳,史俊岩等.病原生物学PBL模拟病例的设计.微生物学通报, 2007, 34(1): 181?184.
一、研究的方法
1.准备工作阶段。在整体PBL教学模式中,准备阶段是较为重要的环节。按照惯例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授课前要按照基本的教学大纲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材料并对学生进行简单介绍。2.课前的设计工作。对PBL教学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参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定程度上学会利用手中的图书资源来解答当前主要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使学生提前了解实验所需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很好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3.实验教学。PBL组和LBL组的所有内容都要进行考核,在PBL教学模式中,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操作。首先,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方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分类,并根据依据进行分组。其次,要注重实验中的细节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全面找出问题。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4.总结分析。在每次实验结束后,针对此次实验进行重点内容的总结,对整体同学的实验表现进行评定,找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全面进行重点分析。对于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策略。5.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全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析,开始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问卷调查,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特点,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PBL教学模式中,学生要想拥有专业素质和更为全面的知识认知,就要不断的在教师地指导下进行自发性的自主学习,更在一定程度中对其特色进行完善,全方面强化学生,培养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自觉与人为善的行为。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PBL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品格和行为进行深度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原先较为传统古板的生物化学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一些深奥的实验原理也能够清晰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当然,通常情况下,对于PBL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都会关注到个人,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解决当前的困难,并给予学生鼓励和希望。
三、有关学术报告
一般情况下,有关重要的学术报告都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请教师对于整体教学背景进行介绍,随后,可以让部分同学上台进行学术专业报告,最后阶段是整体的提问时间。这种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主导,不仅仅让报告人受到了专业的培养和锻炼,还让负责指导的老师受益匪浅。
四、教师自我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总结,教师的总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与学的共同发展的模式来提高PBL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步。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对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不仅仅要求教师是否能纯熟的驾驭课堂和调节课堂气氛,更是要求有活泼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师本身散发的魅力。在教学方面,这种教学模式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创新思维和开阔眼界接受新的知识。在深度上,PBL教学模式则着重强调老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发挥建材内容,才能积极地了解最新的知识,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往的传统式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火热的运行者,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PBL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给学生带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总而言之,PBL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项伟大的举措,不仅仅改善了学生以往固有得了教与学的模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师生在学习方面的的共同成长。在这一点上面体现出的潜在优势就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学,作为PBL教学模式的运用,PBL模式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改变性大大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堂,鲁秀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慕景强.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摘要:目前PBL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将该模式引入心理学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发现照搬该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主要提出了完善PBL模式的策略,即形成了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结合,选取经典小型案例进行小组讨论,以及多维度进行课程评价的改良课程模式。
关键词:PBL;心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5-0064-02
由于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课程中涉及的应用类内容较多,如消费、管理、咨询等课程。以往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授课模式,虽然可以传授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形成规范的课程计划,但在以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为教学目标时,存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改革,以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逐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学科的教学中[1-4]。该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沟通,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笔者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发现虽然PBL教学模式存在上述优点,但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各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在后期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改良式的PBL模式。本文就这一教学实践过程和改良模式作以论述。
二、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教学任务加重
PBL教学中,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教学大纲,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会涉及其他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教师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PBL采用的小班授课决定了教学学时数的增加。因此,从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教学量增加等方面,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努力,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任务增加,学时少
PBL教学在其创办地加拿大McMaster大学实施的做法是:取消上课,以自学为主,6―7名学生与一位导师组成小组,以问题为基础,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5]。这种方式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维实践,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目标,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进而 PBL教学需要的时间一般是传统教学的2―3倍,出现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课程时数之间的矛盾。
(三)学生接受程度两极分化
大学课程内容所需的思维方式与中学不同,在PBL教学中,表现尤其明显,学生之间表现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正确应对查找资料的课外任务。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课程讨论时主动性差,缺乏学习热情,只注重知识记忆,忽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PBL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PBL教学的效果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对照班的实践教学中,笔者曾尝试采用两种评估方式:一种保持原有传统知识点和知识框架考核;另一种尝试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考核。但从实际评估效果看,这两种方式都不理想。按原有传统教学进行的知识点考试,无法与PBL教学模式匹配,教学内容和效果都无法体现,使学生对PBL模式有排斥;而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考核,虽能凸显PBL教学优势,但学生的专业化知识无法充分体现,且过细过多的打分内容也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三、完善PBL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缩小PBL教学比例,整合传统教学法
PBL教学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讨论。而现实教学情况是普遍压缩教学时间,所以,很难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笔者认为在现有教学情况下,必须将原有的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以传统教学为主,配以PBL教学的方式进行,一般约为4:1到3:1的比例。PBL教学可以作为讨论课存在,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环节实施。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学生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又保障了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二)扩展PBL教学时间,注重课前准备
由于课程内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将课程的很多准备工作放在了课外时间进行。首先,在课程开课之初,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意义和学习目标,讲解PBL教学模式;然后对学生分组,告知学生讨论课的预定题目,以使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在每次PBL讨论课前一周,与学生确认讨论题目及分析所需准备的材料,提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有效保障PBL教学容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浓缩教学环节,选取经典案例
PBL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等五个环节。在正式的PBL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实际教学学时要求。因此,我们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分组等内容在课前布置完成,而在课堂上,重申问题后直接进入课堂讨论与总结。在讨论过程中,选取精干的小型案例。选取的典型小型案例需要具有知识性、启发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可以在一堂课内解决问题。之所以选取小型案例,因为问题过大,内容过于宽泛,学生收集资料时目标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难以深入探讨。而这种案例选取模式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资料,讨论比较充分,再配以教师的资料补充,能够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背景,促进了学生发言,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热情被激发,能够主动学习。
(四)实施小班教学,开展小组讨论
为了保证PBL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有效监管,PBL教学以小班教学为主,课堂讨论以小组形式开展。全班一般分为4―5个小组,每小组约5人。小组划分在课程开始之前完成,整个课程进行中基本不变。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合作程度,方便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允许个别学生根据讨论内容改换小组,但从实际操作看,很少有学生变动。
小组讨论过程包括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讨论题目分成两类:一类是各组讨论相同的题目,形成组内方案,再在组间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另一类是围绕主题,各组间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分别提出应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广度。在正式课堂讨论时,教师重申问题情境及背景,组内小组成员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自行讨论,然后进行组间讨论,也可以根据情况再次组织组内讨论,通过组内和组间讨论交互的形式,各组内逐渐形成一致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各小组各推选一名成员分别进行汇报。而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各小组,引导讨论方向和控制讨论进程,但整个讨论过程中尽量不打扰学生的自行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汇报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学生遗留问题,为各小组打分。
(五)丰富课程评价内容,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我们在PBL教学改革中建立了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期末笔试60%,PBL讨论20%,平时成绩20%(包括考勤、课堂提问等)三部分。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情境性问题考核方法。试卷一般设计4―5个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小型实际情境性问题供学生开放式的作答,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PBL讨论评分包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准备情况、思辨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小组讨论方案的合理程度等。采用优良两级评分方法,强调“优”的解决方案和“优”的学生,以鼓励学生参与到PBL教学中。另外,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内容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承担情况,能否控制教学进程,引导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背景知识,营造平等的环境等。
PBL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我们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根据PB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PBL教学进行了改良。通过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结合,缩小PBL教学所占比例,引入分组讨论方案等方式,使改良的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体数据另文论述)。今后将继续在案例编写系统化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玉进,郭文斌,徐速.PBL在“心理统计学”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2]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 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3]刘江华,段世芳,韦兵等.PBL教学法在跨临床多学科教
学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22).[4]王丽春,唐红.PBL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中的 应用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14).[5]郝希平,刘东华.医学物理中的PBL教学的模式研究
探讨PBL 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通过理论教学观察各组教学后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理论教学客观题成绩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观题成绩及总成绩有明显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应用 PBL 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PBL教学法;病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06-01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其实践性很强。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医学类人才的培养需求[2]。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需求和当前教学方法的变革,我校病理学学科组结合本校教学改革特点,在病理学教学中尝试应用 PBL 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10级临床专业2个班[10(2)班和10(5)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0(2)班61人,10(5)班61人。其中10(2)班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10(5)班为实验组(PBL教学法组),授课时每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有7-9人。两组基础理论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示教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手段。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即在应用PBL教学法的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归纳总结”的五步教学法。在新的理论课前数周,教研室全体教师根据病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选择并编写或修改典型的临床病例,设计问题,然后分发给学生。学生7-9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其它途径,自学和预习相关教学内容,并充分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小组的其它成员应积极地进行交流,求同存异,形成小组的整体意见,制作成PPT形式。理论课时由学生介绍病例,教师需引导或启发学生思考。各学习小组针对病例及问题,推选代表以PPT的形式向大家报告各自的观点看法,阐述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在听取小组代表发言后进行点评,分析各小组解答的问题;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倾向性问题进行小结和集中解答,归纳、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要求。另外,还需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成绩组成:理论成绩由客观成绩、主观成绩组成,分别各占50分,期末考试总成绩为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成绩采用 ±s 表示,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尾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比,实验组(PBL教学法组)病理学客观成绩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病理学主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 讨论
PBL(Problem-Based Lea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有根本的区别。PBL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高等医科院校已经开始尝试PBL教学。作为基础医学课程之一的病理学,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因而,实施PBL教学可望在一定程度上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但实施PBL教学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
我校自2006年开始进行PBL教学,其中病理学就是首批开展PBL教学的课程之一。目前PBL教学法已被应用于病理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中。通过理论教学发现,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主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采用PBL教学法也有提高学生学习的客观成绩的趋势,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些结果表明采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理论成绩。
分析成绩取得的原因可能与PBL 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而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参与度;因可获得其他同学甚至老师的信息,致使有关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当场暴露,在深入讨论中深化了对该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把握住正确理论,能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答新问题;另外,可使学习过程缩短,但学习印象深刻,这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充分地锻炼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导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特别是提高了文献识别及质量评价和汲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3]。这些都将为学生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病理学采用PBL教学法后,教学理论成绩有明显进步,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PBL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因此,PBL教学法是优于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应用PBL教学法时,也需要与其它的教学方法配合,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病理学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4]。但在当前形势下,尚不具备单独开展PBL教学,而摒弃其他教学方法的条件。
另外,在PBL教学法的实施中,也有些问题值得深思:如没有现成的 PBL教材,没有现成的PBL教学大纲,没有现成的病例体例可供参考,大班授课如何开展PBL教学?„„针对没有现成的PBL教材,教学主管部门可否指使编辑部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教师编写?针对没有现成的PBL教学大纲,学校可否指派教务处组织专家编写?针对没有现成的病例体例可供参考,PBL教学组可否组织人员编写?„„针对在PBL教学法实施中,带教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其素质直接影响该法成败,所以开展PBL教学的教师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另外PBL教学时,教师工作量将会成倍增加,学校如何计算?相信,只要以上问题逐个解决,PBL教学法将在医学院校病理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玉芳.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2] 刘小花.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探讨)2010,28(11):46-47.[3] 马彬,杨克虎,田金徽,等.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81-483.[4] 靳俊峰,郭瑞珍,吴秀香,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17(2):355-356.作者简介:
戴建国,男,1971年生,江苏溧阳人,博士,讲师
基金项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项目(NZY1103)和哲学社科基金(11XSK29)
研究方向:
【应用PBL教学法的病原生物学课程考核体系探讨】推荐阅读: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探讨论文05-29
临床实践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应用05-31
PBL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的课程设计09-27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微课的应用探讨06-04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11-19
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09-14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07
思维可视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14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7-2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