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课堂设计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落日的幻觉》课堂设计(精选5篇)

《落日的幻觉》课堂设计 篇1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落日”本身给人的是一种情绪化的感觉,想到的也不免是情感的抒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应该关注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于是我想以“落日”为话题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课,但是又得凸显科技说明文这一重点。第一课时预习《落日的幻觉》,理解文章内容,知道是一篇介绍落日幻觉形成原因的文章。课后让学生感受“落日”,写一篇以“落日”为题的文章。第二课时,补充了一篇散文和一篇小说,与《落日的幻觉》进行对比阅读。下面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功用,能说出科技说明文的功用;

2、感受不同文体的语用思维;

3、能说出科技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的描写时的不同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师:我们已经读过《落日的幻觉》、《观长江落日》和《落日》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分别是什么文体呢?《落日的幻觉》是什么文体?

生:科技说明文。

师:那《观长江落日》是什么文体?

生:(有说)记叙文,(有说)写景的文章

师:是写景的散文。

师:《落日》是什么文体?它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小说。

师:《观长江落日》是散文,《落日》是小说,再加上诗歌、戏剧,这就构成了文学四大体裁。

二、师:今天我们关注散文、小说、科技说明文。我们读文章关键在于有所得,那么读了这三篇文章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读了《落日的幻觉》,你获得了什么?

生1:我懂得了为什么会产生落日的幻觉。

师:他用了一个“懂得”来表达收获。

生2:读《落日的幻觉》,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天空中出现神秘蓝灰色暗弧和亮弧时,西方填空会出现迷人的紫色。

师:他用了一个“明白”来表达收获。

生3:我了解了落日为什么会是扁的。

师:他用了一个“了解”来表达收获。刚才三位同学用“懂得”、“明白”、“了解”来表达自己的所获,可见,我们从中获得的是什么?

生:知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大家能从《观长江落日》中获得什么?

生4:感受了长江落日的美。

生5: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山河都很美?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

生5:因为落日霞光下的长江很美。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用了什么动词来表达?

生:感觉,觉得。

师:这就是我们读散文的时候要注意的,带着我们的感觉,感情去读,从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师:《落日》是一篇小说,你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呢?

生6:我觉得日本人对我们的侵略,他们就像落日一样走向了结束。

生7: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顽强,日本侵略军最终还是投降了,像落日一样的完结。

师: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读了三篇文章后的所得。

三、师:下面我们要一起来做一道非常有意思的题目。

出示PPT:选词填空: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1、在《落日的幻觉》中,作者落日的幻觉。

2、在《观长江落日》中,作者落日。

3、在《落日》中,故事落日。

A、寄情于B、相似于C、解释了

师:你们会怎么选?

生:CAB

师:为什么这么选?先说说第1题的理由吧。

生1:因为《落日的幻觉》中,作者解释了很多落日幻觉的原因。

师:哦,解释了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前面我们说了《落日的幻觉》是科技说明文,从这我们可以知道科技说明文有什么作用?

生:说明。

师:科技说明文可以解释某种事理,或者介绍某种事物。

师:第2题,谁来说理由。

生2:《观长江落日》中写出了长江落日的美。

生3:在《观长江落日》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许多内心感受都和景物融为一体了。

师:是作者的情融入到了长江落日图中,用长江落日来承载作者的情感。

师:第3题,谁来说?

生4:体现出山田的悲惨命运与落日的相似性。

师:能用“悲惨”这个词吗?首先你要明确你自己的立场,然后再来读这篇小说。用什么会更好?

生4:用山田的下场。

生5:因为落日代表了一种结束,日本已经投降了,他们对我国侵略就要结束了,与落日有其相似性。

师:日本侵略军也该像落日一样消失了。

师:通过刚才的选择,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得想想自己到底要写哪一种文体,假如写的是科技说明文,那我们就要想着怎么来解释这个东西;假如我们写的是散文,写的时候就全身心地投入感情,把你的感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上;假如写的是小说,尤其是以某种事物为题的小说,你就要想小说的故事、主题与这事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下面我们来回想一下国庆期间写的有关“落日”的文章。

出示PPT:在我写的《落日》中,我落日。

生1::在我写的《落日》中,我写的是人生相似于落日。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就像落日一样,但是,人生又像落日一样短暂,如果你不珍惜时光,等到老时才回头,那就已经太晚了,岁月如梭。

师:那你寻找的应该是人生与落日的相似点。

生2:在我写的《落日》中,我诠释了落日。告诉大家落日之后的休息也是需要的,落日之后还会有朝阳。也就是说只有了结束,才会有新的开始。

四、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文体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落日。下面我们就要来推荐一篇文章给《科技报》的编辑了。推荐理由写在《课堂记录》上,要求能够列出三条理由。

出示PPT:假如三篇文章中选一篇推荐给《科技报》的编辑,你会选哪一篇?并说明理由。

四分钟后交流。

生1:我推荐《落日的幻觉》,理由一:文章开头引用了古诗文;理由二:它是一篇科技说明文;理由三:清楚详细写出了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

师:刚才这位同学关注了《落日的幻觉》文章的本身,其它同学有补充吗?

生2:它运用了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师:大家觉得这样去说理由行了吗?要是你是《科技报》的编辑,你会接受他的推荐吗?

生:不会。

师:周凯(生2),你自己能补充吗?

生2:《科技报》是给大家介绍科学知识的,《落日的幻觉》刚好是《科技报》所需要的文章。

师:一方面要讲《落日的幻觉》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讲《科技报》的特点,两者都提到了才会更具有说服力。还有其它理由吗?

生3:《落日的幻觉》这篇文章是比较容易让读者看懂的,《观长江落日》和《落日》是需要读者进一步思考才能理解他们的主题的,但是《科技报》是需要很清楚的把知识传达出来。

师:各位对刚才的发言有意见吗?

生摇头。

师:读《落日的幻觉》就不需要思考了吗?

生:需要。

师:有没有同学推荐《落日的幻觉》之外的文章?

生:没有。

师:那你觉得推荐其它两篇文章容易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容易。

生4:我觉得推荐《观长江落日》比较容易。

师:请推荐。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学得很美,读者看了就会有人爱上落日,然后就会去观察落日,在发现这些奇特现象之后,他们就会去寻找原因,最后同样会获得更多的科普知识。

师:非常美好的愿望,不过估计《科技报》的编辑还是不会接受你的推荐。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科普不够直接,往往会事与愿违。

师:看来推荐其它两篇文学作品给《科技报》着实不容易,大家都明白《科技报》的服务宗旨——推广科普知识。文章不管什么文体,关键要看用在什么地方,不能单纯地说什么文体的文章好,什么文体就不好。我们要为用而写。

五、师:刚才我们做了文章的推荐,通过推荐,我们对三篇文章的整体有了一个了解与把握,下面我们就要深入到文章内容,了解一下,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时候的想法有什么区别。

出示PPT:划出《落日的幻觉》和《观长江落日》中描写落日下的情景的句子(景色描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人的感受用波浪线划出),读一读,感觉一下它们各自的作者在写的时候有些什么想法。

我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想(心情是)。

师:大家先抓紧时间拿起笔来划。

四分钟之后交流。

师:大家在划的过程中,发现两篇文章中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生:《落日的幻觉》中的景物描写中很少插入人的感受,而《观长江落日》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很多人的感觉。

师: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在写散文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感受融到景色的描写中,而写科技说明文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客观的来描写。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我要说的话基本都说。我在《观长江落日》中划的时候,经常会停下来。你们觉得为什么吗?

生:停下来思考到底是景色描写,还是人的感受。

师:是的。但是我在《落日的幻觉》中划的时候却没有这种感觉,很顺利的就划下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落日的幻觉》中的描写,大部分都是景色描写,而《观长江落日》中作者把景色描写和人的感受融为一体了。

师:那你们回想一下自己写的《落日》是属于哪一种情况?

生:都不是。

师:但给我的感觉是很多同学写的是散文,但是描写却偏向于科技说明文中的这种描写,缺少自己的融入。

师:那么他们各自作者在写的时候会有些怎样的想法呢?请各位同学揣摩一下。左边两组同学揣摩《落日的幻觉》的作者,右边两组的同学揣摩《观长江落日》的作者。揣摩《落日的幻觉》的同学请用“心想”,揣摩《观长江落日》的同学请用“心情是”。

四分钟后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看《落日的幻觉》的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2: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想:我直接把所看到的现象写下来,那就更明了,更容易解析。而如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许多景象就解析不了,所以我应直接写自己所看的景象。

师:两位同学都是围绕写作的目的来思考,我应该怎么写,怎么表达。

师:我们再来看看《观长江落日》的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3:我的心情是非常的感慨,从头到尾,先是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时,看着那滚滚的江水和壮丽的夕阳,我的心情十分地激动;当太阳完全落下地平线时,风平浪静,世界进入一片黑暗时,我的心情又是带有一点遗憾和怀念。

生4:心情:生活在美丽的崇明岛上是多么的幸运啊!她是大自然奉献给祖**亲河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

五、师:上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样的收获?请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1:我懂得了散文和说明文的不同。

生2:我了解了写科学说明文时,景物描写一定得更客观的描写。

生3:我知道了要根据文章的用处来选择文体。

生4:我明白了:写散文时,要把思想情感和景物融为一体。

生5:我懂得了写散文,要把情感与景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

生6:我明白了科技说明文要具有科学性。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所收获。知道了科技说明文的作用,散文和科技说明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不同写法,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写的思维。

点评:

教材的创生和重构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体系中,我们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系统的教材,但是却没有清晰的课程内容,面对教材,更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什么,全凭老师自己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理解来进行选择。于是同课异构风声水起,于是就有了教材的创生和重构。

《落日的幻觉》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全文从落日的描写开始,由现象到本质的揭示了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兰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方法、特点、顺序的分析,而是把文本当成一个“用件”(王荣生教授将教材按功能不同分成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同时引入了小说《落日》和散文《观长江落日》两个文本,一共三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课堂上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或活动:1、读了这三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2、选词填空3、在我写的《落日》中,我落日。4、选择一篇文章到《科技报》,并说明理由。5、对比《落日的幻觉》和《观长江落日》中对落日的描写。6、完成句式,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六个活动从语言、目的、意图和自身的实践等方面不断的向学生强化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同时也在对比中不忘指出学生日常写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可以说这堂课后,学生不知道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但绝对不会搞错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因为这三种不同的文体特征在本课中已经如烙印一样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

有一教学流派“得得派”,以华东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师陆继春为代表,提倡“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仅仅“一课”,不必求贪多贪全,只须“一得”而已,但从长远看,这“一得”仿佛一个个细胞,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组成完备的语文体系,我想本课就达到了这一得,它让很多学生初中三年都没搞清楚的文体特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了明确的概念。

《落日的幻觉》课堂设计 篇2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培养学生迅速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明确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及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2.分析重点语段,学科整合,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探究分析的科学精神。体会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产生落日幻觉的原因,掌握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梦———走进幻觉般的落日之美

1.分享故事: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猴子捞月亮”。猴子看到井水中有个月亮,于是就产生了想把月亮捞上来的想法,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月亮还是在水中。就在猴子疲惫又无奈的时候,他不禁抬头看了看天空,却发现月亮其实一直都挂在天上。在这个故事里,猴子看到的井水中的月亮只是一个由物理现象产生的幻觉。生活中类似的幻觉现象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落日的幻觉》,去探寻日落时种种幻觉景观背后的科学奥秘吧。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幻灯片展示字词,学生自查核对。

二、寻梦———寻找梦境般的落日之美

1.文中对“幻觉”的描写主要出现在哪个自然段?请大家快速地找出来,读一读。并标注出来作者着重描述了几个有关“幻觉”的现象。(快速浏览并找到相应段落,生齐读课文,梳理现象的同时体会本段语言的优美。)

2.文章这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作者又是怎样把它写得如此优美的?(赏析说明文的语言)

生答:描写的表达方式。

师归纳原因:词汇优美(躺、缩身一变、镶)、修辞手法、画面感强、想象合理。

三、解梦———解读落日幻觉之谜

1.整体感知课文,根据4-7段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完成填表练习。(请学生自己对照课后表格填报,找到之后相互讨论一下)

2.牛刀小试:课文没有交代“落日变大”的原因,你能试试吗?

生:参照物不同

(展示姚明和几位身高1.8米以上的篮球运动员合影,问问学生姚明是和几位小朋友站在一起吗?)

3.根据教师示范,朗读所填表格:

“看到_____的现象,原因是_____。”(朗读表格也是对重点知识的巩固与加深)

4.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先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为我们描绘了落日时的情景,再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为我们解释了一些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这样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赏梦———赏析落日梦境般的幻觉之美

1.学习效果测验:看图片,判断图片中出现的是落日中的哪一种幻觉?(展示落日幻觉的五种现象对应的图片,巩固所学的重点知识,激趣的同时引起学生思考)

2.你能举几个让人产生幻觉的实例吗?

猴子捞月———光的反射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镜花水月———光的反射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展示几张我国沿海城市———东莞出现的海市蜃楼的图片,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认识到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所以我们要学会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幻觉所迷惑。在思考中体验科学的快乐,在探索中享受真理的幸福!

六、作业(略)

摘要:<正>《落日的幻觉》是一篇集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说明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用生动优美的说明文语言为我们展示了落日的五种幻觉现象,接着笔锋一转在四至七自然段又分别为我们介绍了造成这五种幻觉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告诉我们,认清事物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2 篇3

虞城县稍岗乡稍岗一中:

王玉洁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落日的幻觉》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文介绍的是常见的落日背后所隐藏的知识,接近生活,再加上本班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对物理现象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相信他们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很快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来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的原则。

二、设计理念

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利用所学,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获成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以课文为导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难点:以课文为导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事物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白板

六、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激趣法

学习课文---阅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品析语言---替换法

牛刀小试---写作法

七、整合点诊断

虽说落日的景象同学们并不陌生,但是却很少有人认真观察过它的特点.为了让教学效果更加直观,我便借助一些优美的落日图片或视频展示,带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落日的变化之美,从而激起学生深入探究原理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具体如下:

1.图片激趣,问题导入.

2.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3.图表并用,研读文本,突破重难点.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问题导入:

信息技术手段:图片展示

展示三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

图一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外面的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请同学们数数图二中有几个黑点?(一个也没有)图三中有几个转动的飞轮?(一个也没有)

分明没有,却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却看成了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就叫——幻觉。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天祥的科普说明文——《落日的幻觉》。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之前,利用图片激趣,启发鼓励学生大胆畅想,这样,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推动下,学习变得相当主动。)

(二)寻落日之美:

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视频

多媒体播放视频,欣赏落日的美景。让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描述看到的落日景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并勾画文中描绘了日落之时哪些美丽又奇特的景观。(圈画关键语句作答)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轮美奂的图片和唯美的音乐声中走进文本,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探落日之谜:

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1.默读课文4--7段,在书中划找、标注、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学生结合文本并参照落日图片解释幻觉产生的科学依据。填表格,梳条理.(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研读文本,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讨论,突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品落日之韵:

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课件

本文是一篇地道的事理说明文,又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所以语言上既要准确严密,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研读文本,体会文章在遣词造句上是否体现了这一特征。

提示:鉴别一个词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换法。

多媒体展示词语的替换,让学生做判断比较。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研读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采用替换法理解词语的妙用,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五)悟落日之理: 信息技术手段:图片展示

1.眼见果真为“实”吗?

假如你是“走进科学”栏目的解说员,你能解释下列所看到的现象吗?(图片展示)

(1)铅笔断了吗?(光的折射)

(2)姚明身边站着三个小朋友吗?(背景衬托,参照物)2.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学生结合文本,畅谈启示)3.教师小结: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体会不到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体会不到其中的快乐,探索之路就是一种艰辛又快乐的生活.同学们,勇于思考、敢于探索吧!让我们在思考中体验科学的快乐,在探索中享受真理的幸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已有认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牛刀小试: 信息技术手段:电子期刊

观察日出或日落时的景象,写一段描写文字。

写作提示: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日落)前---日出(日落)时---日出(日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代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日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鼓励学生结合文本,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七)教学反思:

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4

浠水县楼口中学 程燕林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落日的幻觉》是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课文为我们讲述落日这个普通的现象所蕴涵的科学道理,语言形象、生动、科学、严谨。特别是它提出的层层问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文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光学知识以及个别术语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文知识。能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但由于说明较严肃,学生难免会兴趣缺乏,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环节,并创造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使学生乐学,善学。在学习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2、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情况、本课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

(1)默读法。筛选信息,理清思路。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3)提问法: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以饱满的、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4)练习法:巩固知识,及时反馈。

3、学法指导(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讨论质疑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教法与学法会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三、教学过程

1、看表演,激兴趣。

2、读课文,扫障碍。(1)根据预习情况检查字词。

(2)请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3、看美景,找幻觉。

(1)落日有哪些让人难忘的幻觉?同桌合作,找出落日的幻觉。

(2)学生互评,指明正误。学生互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去参与课堂,通过评判别人的答案来展示自己,有效地开展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问题设计难度不大,即使是学困生也能比较一二。(4)看视频,听读。以一段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落日的美景,进一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加深文本印象,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拨迷雾,找原因。

(1)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完成表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增加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同时提示学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落实教学目标。(2)体会文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五、善表达、会运用。

学以致用。使用练习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这一节课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语文本位。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我们不能因为说明的一些特点,而将它上成科学课,注重文学与科学的统一和谐才能真正地理解说明文。

2、注重知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如果不注重知识的积累,那么其它的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说明文所涉及的知识性比较强,更应该加强知识的积累。

落日的幻觉的教案 篇5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落日的幻觉》,明白了作者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介绍了落日的景象及其产生的理由,理解了作者成功的运用准确严密、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把美轮美奂的落日描绘的惟妙惟肖,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先观赏一个日出的短片,结合自己对日出的回忆,描写一段有关日出的景象。

写作指导:

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预设:

此题设计有一定难度,在观日出短片前,教师不妨做些指导,利用范文示例,做些讲解。如: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黄山秋行》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阿里山今昔》

开始写作时要及时帮助无法打开思路的学生,指导他们迅速理清思路,进行写作。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寻找优秀文章,作为讲解的范文。

此短文作为随笔作业,要求学生好好修改。

【《落日的幻觉》课堂设计】推荐阅读:

落日的作文300字05-25

落日夕阳诗歌06-09

三亚落日学案07-04

上一篇:三个代表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生创业的利与弊_毕业论文参考资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