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

2025-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精选8篇)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 篇1

滨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规划

(滨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为全面加快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提升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共享资源,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滨城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大跨越、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政策背景

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产业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黄河三角洲地区要着力提高研发系统设计、加工制造、系统集成和关键总成技术整体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品牌,形成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装备制造业体系;要加强协作配套,提高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明确提出要建设东营、滨州和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特种车辆生产,发展船用柴油机、重型发动机、高档大型发动机等系列产品及特种活塞、OE刹车片、汽车轮胎等制造业。

我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以亚泰雅德动力、锻压机械、红星车业、东海龙活塞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较为迅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条已有一定雏形。滨城区乘着国家大力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风,提出“决战东区”的战略,依托产业聚集优势,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二、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

2007年,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延伸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大力实施“12258”工程,要求延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树立龙头企业。我区相关部门和机械加工企业进一步细化要求,确保各项任务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滨城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不断增多,不断有新的部件甚至整车洽谈展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前茅。2009年9月成立的滨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商会,行业商会的成立对提高汽配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滨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汽配产品生产、销售的对接平台,规范滨州的汽车及零部件用品市场,引导市场的良性竞争发挥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滨城区内的海得汽配城是鲁北地区唯一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的大型专业商贸市场,是我市确定的全市服务业发展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滨城区渤海五路与黄河六路北交汇处,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建有商贸楼17栋及配套的宾馆、写字楼和商住楼,汽配城规划就业岗位1000个,年流动人口达150万,商品贸易额1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目前已有150家商户和住户入驻,有效带动和促进周围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位于滨城区滨北镇的滨州工业园内初步形成了以红星车业、东海龙活塞、亚泰雅德、环球汽配等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地。其中红星车业沃尔奥电动车为山东名牌,生产技术领先,2009年完成年产电动汽车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4亿,利税800万元。东海龙活塞年产活塞1300万只,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200万元。滨州亚泰雅德动力配件有限公司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化验、检测设备,确保了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公司设立了国内唯一的“铝活塞耐磨镶圈研究所”,拥有中国最大的镶圈加工车间,年产铝活塞耐磨镶圈1000万只,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755万元,利税246万元,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为55%。

(二)存在的问题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起步较晚,链条不完整,产业规模比较小,技术档次比较低,需要加快资源整合,借助外力迅速延伸产品链条,膨胀企业规模。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资金人才出现空缺。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着力提高研发系统设计、加工制造、关键技术整体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品牌;着力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着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建成国际国内技术领先、市场影响力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

2.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开发特种原材料,扭转基础配

套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3.坚持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4.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总体布局

(一)规划面积

该园区位于滨北街道办事处驻地的山东滨州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624.38公顷,南至220国道、北至三元生物、东至205国道,西至新立河。

(二)区位优势及配套条件

该园区所在滨州工业园区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国道205线和滨博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省道滨孤路、永莘路横穿东西;距首都北京400公里、省会济南100公里,距青岛港、烟台港300公里,距黄骅港90公里;在建中的黄大铁路、德大铁路将在园区附近接轨,并分别设有货运和客运站点。优良的交通基础设施使京、津、唐、济、青等大中城市相通,成为华东、华北各省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园区输变电网络覆盖辖区所有领域,通讯事业发展迅猛,设备全部实现了程控化、数字化,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到各个角落。园区内拥有库容1400万立方的大型平原水库一座,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日供水能力4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已列入山东省滨州市“十二五”电源发展规划的大唐滨州热电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北路电网重要支撑点,满足城区供热和工业用汽需求,同时可以减少部分小火电机组和自备锅炉,极大的改善环境,优化热网结构。在园区建设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对项目建设的承载能力。

(三)产业定位方向及建设重点

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滨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条件成熟的优势,以亚泰雅德动力、锻压机械、红星车业、东海龙活塞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载体优势,建设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按照全市“12258”工程要求,在膨胀发展电动轿车、滤清器、活塞及铝活塞耐磨镶圈的基础上,着重引导企业加快由零件向部件总成的延伸,由主要面向汽车维修市场向整机、整车配套市场拓展,发展柴油机、重型发动机、高档大型发动机系列产品及特种活塞制造业,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

重点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13.3亿元:(1)滨州亚泰雅德动力配件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0万只汽车用铝活塞耐磨镶圈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计划新建加工车间一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用铝活塞耐磨镶圈生产基地,达到年产1000万只汽车用铝活塞耐磨镶圈的生产能力。(2)滨州市瑞力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新建厂房1100㎡及生产线二条。(3)山东汇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液压制动节能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生产线一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万套汽车节能器。(4)滨州市红星车业有限公司汽车专用电动机及控制系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0万台(套)汽车专用电动机及控制系统。(5)山东环球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环保型汽车滤清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万只环保型滤清器。(6)滨州东海龙活塞有限公司机动车内燃机系列活塞毛配生产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154万元,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建成后,可实现年产60万只活塞毛配。(7)滨州市五环镶圈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与台商合作。(8)滨州市锻压机械厂BZC350A、B、C车载式钻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100万元。(9)红星车业5万辆电动汽车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点从汽车生产线5条,厂房5万平方米,达到年产电动汽车5万辆生产能力。

(四)发展目标

2015年产值目标150亿元,2020年产值目标600亿元。

五、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点,优先扶持,壮大骨干企业

积极实施企业战略性兼并重组,引导和推动强强联合。引导鼓励亚泰雅德、环球汽配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基础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实施赶超战略,逐步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 “小巨人”和产业“龙头”。

(二)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拓宽发展空间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高位对接,实现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的根本性转变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开发。围绕现有企业,加快零部件产品由配件市场向整车企业配套的转移,重点开发轮毂、电瓶、螺杆、螺栓等产品,同时加强零部件企业之间的链接,使零件变部件,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叫响“滨城制造”。

(三)抓好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条

将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凭借现有产业优势,积极引进资本投资商和汽车汽配制造商、经销商,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通过招商嫁接、合资合作等形式,努力构建开放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配套协作企业,构筑产业集群。

(四)创优发展环境,加快产业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 篇2

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国内较大规模的零部件的制造厂家约5000家[1],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增长,但是汽车零部件物流从总体上来说起步的时间较短,存在汽车物流发展基础设施、标准不完善、物流外包的程度较低等情况。零部件物流不管是自营模式还是外包模式,基于其专业化程度和对精益物流的高要求,对规划提出了较高要求。

江禄晓等人提出了汽车生产企业总装车间的物流规划原则和方法[2],提出了满足“一个流”的设计原则。陶波[3]则对贯穿于物流设计方案中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规划理念进行了总结。Muther[4]提出了SLP布局理论以及系统化搬运规划分析(SHA)程序模式。笔者结合在工作中的生产实践,曾提出改善的L-SLP/SHA生产物流规划模式[5]。该模式整合了SLP和SHA的流程步骤,考虑了包装因素对物流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工作中实践,也日益体会到以上规划方法的局限性,对于流程规划缺乏具体的因素和方法,欠缺对人员、设备规划的整体考虑;缺乏对规划绩效的比较和分析,忽视了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内容,缺少对项目目标的描述。

因此,因此笔者提出了综合性的汽车零部件物流规划模式。该模式把重点放在流程规划、包装设计、仓储规划、搬运、配送规划、物流信息化规划等方面,并以国家、行业的标准作为基础,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引入对方案的经济性评价,使整个规划方法体系系统化。

2 汽车零部件物流规划内容与方法框架

如前所述,其规划内容可划分为四大类十二大项,分别是:

(1)流程规划。

(2)单元化包装规划设计。

(3)精益物流规划,包括:

a)仓储规划;

b)平面布置;

c)搬运、配送规划;

d)PFEP;

e)人员设备需求;

f)建筑相关;

g)详细方案;

h)项目投资与经济性评价。

(4)物流信息化规划。

汽车零部件物流规划方法框架图如下,它是一整套精益的规划流程框架。该框架能适应从某个物流区域到某个车间,甚至到整个汽车工厂的不同层级的物流规划。

3 主要规划方法论描述

3.1 项目规划目标与原则

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就要明确项目目标。对于零部件物流项目,通常要满足物流成本的目标,工作效率的目标,配送服务的目标,客户满意度的目标,以及经营决策者制定的其他目标。在规划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该目标的达成进行。

要为达到项目目标制定规划原则,常见的如精益物流原则,一个流原则、U形布置原则,减少浪费原则等,应在此原则下展开规划工作。

3.2 规划原则与规划基础、参照标准

无论什么规划方法,都应该建立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应该包括车型BOM的分析;零部件包装数据;进出存数据、供应商信息和数据等,在此基础上分析零部件的进出特性。另外还要分析汽车生产计划和采购特性的相关数据;了解制造工厂的生产、装配工艺流程,零部件(或原材料)消耗点信息等。

规划过程应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汽车零部件行业,要满足TS16949的质量标准,或者MMOG/LE供应链管理的评审指标要求;任何物流规划项目,都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质量和安全技术标准。因此在规划的初始阶段,都需要完全清楚并在规划中执行相关标准,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

3.3 流程规划

流程规划是汽车零部件物流规划的灵魂,其规划过程应贯穿整个项目始终。

流程规划从宏观层面是物流模式的规划,即供应商的供应模式、送货运输模式、仓储模式、配送上线模式。例如对于配送上线供给模式的规划,根据零部件的属性和分类,颜色件、选装件可采用顺序供给模式;具有稳定消耗特征的零部件可采用看板供给模式;体积小的标准件用巡视供给模式;成套的中小件(如左右对称的内饰件)可采用成套供给的模式。

从技术层面是物流运营流程的规划,包括:上架入库、仓储、出库、配送、退货、辅助总计六大类运作流程。德国Kuhn教授提出了流程链[6]的规划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程“七要素规划法”,即每一个流程都要考虑:物流人员与部门、物流路线、物流仓储搬运技术、工作顺序、物流信息、物流绩效、失效模式FMEA七大要素。其中引入了对流程质量控制的FMEA的方法。FMEA被称之为“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保证高质量流程实现的重要方法。以某排气管配送上线流程为例,其分析步骤如下:

(1)列出流程步骤所有可能失效的模式;如缺料、信息传递不及时或者错误、库存数据错误、分拣错误,排序信息错误等。

(2)针对某一模式列出可能的后果并评价其严重度(S);停线;临时下线;调整计划;重新排序。

(3)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并评价其发生频度(O);采购控制不完善;信息系统不完善;盘点错误;对外观相似的零部件不熟悉;

(4)列出过程控制方法并评价探测度(D);此处可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例如在零部件采购流程中完善安全库存机制;通过循环盘点提高库存账物一致性;在包装或者货位上增加颜色标志以区分类似零部件;完善物流同步信息系统等。

(5)计算并评估风险系数RPN,确定哪些项目需要降低;

(6)采取措施降低RPN值,并重新评估;

在流程设计中,要考虑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流程,如考虑紧急要料流程,流程指标响应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以保证配送任务的完成。

3.4 PFEP精益物流工具

Plan For Every Part(PFEP)(为每个产品做计划),是对生产过程中每一个零件的详细计划,并列出所有与生产过程相关的信息,这是精益物流系统的关键工具。翁卫兵等人提出了PFEP在发动机生产物流中的规划成果[7]。PFEP能补充SLP/SHA规划方法的不足,能有效地将规划成果落地。

PFEP表应当包括零件号、零件尺寸、日使用量(均值,波动值)、物料消耗点位置、库位位置、订单频率、供应商信息、包装规格、码盘方式,从供应商处发货的运输信息,配送模式,配送器具(包装),配送频率,线边最低库存量,以及任何其它相关的信息。通常在包装规划、超市货架区规划后进行PFEP工作,PFEP是以上诸多规划内容的总结。通过PFEP工具,以便辅助在在生产中控制:

(1)每项物料的供应计划;

(2)妥善定位和管理零部件物料超市;

(3)确认每项物料严格的物料配送路线,物料配送流程;

(4)实现生产工位的连续物料流;

(5)帮助在流程中检查通常被忽视的物料。

应该重视PFEP表格信息的持续维护,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以保持数据的及时更新;应将其信息集成到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中去。

3.5 包装单元化规划设计

包装单元规划首先要进行包装尺寸链的规划,以满足运输、仓储、配送等不同环节的需求。

包装单元规划的对象是所有零部件,总体上可分为标准包装单元规划和专用包装单元的规划,要重点关注专用包装单元的规划工作,如轮胎、侧围、发动机、玻璃、减速器等专用器具。这些专用件的包装器具规划好了,往往能显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精益物流的目标。

专用器具的设计要进行基础数据的分析,如零件信息,运输要求,运输车型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设计要充分考虑物料保护和操作安全性、标准化,不同车型零部件的通用化;对于拖车还要考虑挂钩、轮子的标准形式;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测绘,设计时要参照GB/T18832以及相关国家标准;才能设计出好的专用包装。通常应用的设计工具包括AUTOCAD二维/三维设计,Pro-E等。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方案评审、样机制作和样机试用合格后,进入批量制作和实施环节。

如下图为排气管包装设计前和设计后的情况。

3.6 人员、设备规划

在汽车物流领域中,对物流人员工时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涉及人员,车辆,搬运器具的时间测定,它通常会应用工业工程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是MTM-UAS系统测定方法与搬运设备参数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UAS系统中,最小时间单位为0.036秒,称为TMU,这种方法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工时,而且易学易记,应用方便,运用它来制定企业的时间标准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下以某叉车取放轮胎料架的算例如下:首先定义详细操作过程,本流程是叉车司机从卡车上将轮胎料架卸至收货区;其次定义操作所花费的TMU,并进行编码,例如对准、放置料架(堆高)的TMU为1200;核对每个动作的TMU,汇总得出该作业单次循环时间;然后根据每天的日工作量,工作时间,计算出叉车需求数量。

3.7 平面布置与搬运、物流线路规划

可采用传统的SLP/SHA的规划程序和模式,但是要结合汽车零部件物流规划的特点,重点规划超市货架区和车间物料区,收发货区,设计物流通道和路线时要以合理、安全为原则。

3.8 物流投资与经济性分析

在物流方案比选和评估阶段,通常都要进行物流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投资的编制应按照项目规划进程,分为投资估算,投资概算、投资预算。投资内容通常应包括:仓储系统、分拣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其他系统等四大类,大型跨年度投资要包括分年投资计划。

如要进行项目财务和经济性分析,则可编制现金流量表,从项目投资获利或者成本节约的程度、费用效果分析方面,考察项目方案的合理性。例如汽车行业中单车物流成本分析,单人效率分析是常用分析比较指标。

3.9 物流信息化需求规划

现代物流的运作一刻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因此在规划阶段,在满足对相关流程的支持的基础上,要考虑规划物流信息化的需求。由于物流规划人员往往缺乏软件开发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进行需求开发时,往往作为用户需求团队的代表,参与到软件项目中。作为用户需求人员,应向软件开发人员提出“用户需求说明”,编制需求说明文档,最后通过需求评审会议进行确认。按照徐峰[8]的方法论,需求分析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定义阶段;理清需求框架和脉络阶段;填充需求细节阶段。需求规划人员应该按照以上三个阶段,确定业务事件,确定管理控制点,绘制业务流程图,明确相关业务实体,形成物流信息化功能需求清单以及说明。在原始需求清单和说明中,应该按照相关标准,在文档中描述:功能类、接口类、数据类、非功能类(系统的适应性,保密性,质量因素,设计约束,操作,故障处理等),运行环境、管理、报表和查询、其他需求的相关说明。

4 系统规划方法应用结果

笔者在某汽车整厂零部件物流规划项目中,综合运用了以上规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仅在专用包装规划一项,通过合理设计排气管、轮胎架以及发动机专用架等,每年为企业节约资金一百多万元;通过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平面布局和线路的优化,使得物流人员的拣货效率提高15%,库存准确率达到99.95%,货位利用效率提高15%,明显改善了物流绩效,达到了项目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宝林.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3,(21):43-44.

[2]江禄晓,周自云,王建海.汽车生产企业总装车间的物流规划原则及方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6:40-48.

[3]陶波.东风商用车总装厂物流系统分析设计[D].西安:西北大学,2011,6.

[4]Muther.R.Sysmatic layout planning[J].Cahners Books.MA,1973:15-39.

[5]陈伟.生产物流规划方法改进研究[J].江苏科技,2010,6:67-69.

[6]Kuhn,A.,&Bernemann,S.Prozessketten in der Logistik:Entwicklungstrends und Umsetzungsstrategien[J].Dortmund:Verl.Praxiswissen,1995.

[7]翁卫兵,杨广君.基于PFEP的发动机厂厂内物流规划[J].物流科技,2010,10:87-91.

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篇3

记者:请您谈一下此届展会与去年相比,有了哪些新的突破?

张雅竹:今年的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在规模和质量上再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的展会规模比去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韩国的展位由去年的10多个展位增加到了30多个,此外加拿大等政府也非常重视此届展会,大部分企业都特装参展。本届博览会,实现了以下5点突破:

1、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展会面积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去年的5万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8万平方米,会期也延长为4天,实现了质的飞跃。

2、国际参与度显著提高。本届博览会吸引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重要跨国企业和国内规模超大的零部件企业、3000多名海外专业采购商报名参展。

3、展会的专业客商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层次也更高,美国、德国、英国、韩国、加拿大等15个国家组团参展采购。

4、与世界上各个国家著名的有行业代表性的商协会进行了合作。本届博览会得到了美国5大汽车行业协会、德国采购与物流协会、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等76家世界重要汽车行业组织、贸易协会、商会以及展览机构的合作支持,尤其是北美地区的有关行业协会高度重视和关注本届博览会。

5、今年还增加了改装车馆,增加了以改装车为主题的改装车博览会。美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SEMA)非常重视此次的展会,带国内30多辆车,加上中国各地总共的100多辆车,共同举办大型改装车沙龙秀,这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创新思维、个性化消费理念和差异化需求,以及生产、流通、管理领域带来了重大影响。

记者:在新国展举办此次博览会,基于怎样的考虑?

张雅竹:去年的展会,是在老国展举办的,当时的面积达到了5万平方米,动用了老展所有的室内面积,由于是汽车配件展,而不是整车,所以只能在室内展出。而今年的展会面积达到了8万平方米,所以我们选择了新国展。虽然新国展的位置相对偏了点,但是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现场依然人头攒动,世界各国的专业观众在此聚合。

记者: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有没有对此届博览会造成影响?

张雅竹:近期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展会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原来预计的展会面积可达到10万平方米,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现在缩减为8万平方米。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有一些原本想要参展的企业,最终没来参展,比如台湾地区,原来预定了200个展位,现在缩水到50多个展位,伊朗原来预定了24个展位,现在缩水到2个展位。

记者:请您展望一下明年的博览会。

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平台建设纪实 篇4

2007年,北汽控股公司确立了“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并明确提出了打造北京汽车整车、零部件、自主研发、服务贸易、改革调整五大平台、完善北京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这是北京汽车工业开始向“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新目标迈进的标志。

在北京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中,建设零部件发展平台成为五大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控股公司专门成立了零部件发展领导小组来具体组织实施零部件平台的构建工作。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突破了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长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了整体成功改制。

——完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向。

——完成了北京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配套关系的重建,铸就了北京主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高效地整合了国内国际的优质项目资源,引进了一批新产品,组建了一批新企业。

——征集了约3200亩左右的土地,启动了零部件园区的建设,推进了产业集群化。

海纳百川,激流勇进,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了跨越式发展。变零为整 以一当十

突破了北汽零部件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进整体成功改制

构筑零部件发展平台,最重要的是改变过去各自为战、自生自灭的商业模式,组建集团化的零部件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对北汽控股公司零部件30多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根据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下一步具有发展整合性四项筛选原则,筛选出北京北汽飞驰汽车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汽光华杰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亚新科天纬油泵油嘴公司、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北汽光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博格华纳汽车传动器有限公司、北京江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伟世通汽车空调(北京)有限公司共12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将这12家企业的股权进行整合,作为平台构建的资产基础,这样就从源头上为零部件平台发展注入了健康的“基因”。

我们还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的形式,与北京工业投资公司共同投资10亿元组建了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平台的整体化改制;并通过对平台内12家企业的资产划转、增资扩股等工作,提升了国有股权的集中度和控制力度。

在运营机制上,海纳川公司依据“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并建立健全了企业管理制度,在平台成立的同时同步构建起企业经营的科学决策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责任约束机制。

在对所属企业的管控模式上,海纳川公司将根据每个企业对集团的战略重要程度、业务主导程度和企业发展阶段来分别进行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和操作型管控,完全实现了总部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接轨。

零部件平台构建的整体过程从精选优良资源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从推进平台建设到实现体制、机制改革,这一过程中初步实现了北汽零部件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优化了发展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优化了管理体制。

科学分析 统筹规划

以战略为先导,着力打造“十一五”百亿元产业基地

根据北京市“十一五”发展汽车产业的总体规划和控股公司集团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海纳川公司确立了“以北京汽车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抓住北京和全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坚持一个方针,依托两条路径,拓展三项业务,形成四大优势,实现五大目标,四年四大步,成为集研发,制造、出口为一体的,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零部件基地”的发展战略。

一个方针是指打造北京汽车零部件发展平台,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两条路径是指在经营内容上,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横向做大;在竞争能力上,技术领先和成本领先相结合,纵向做强。三项业务是指培育战略型业务拓展规模型业务,提升渠道型业务。四大优势是指要形成管控模式的优势,资源配置的优势,企业规模的优势,人才支撑的优势。五项目标是指在行业排名目标、财务目标、产品目标、企业培育目标、人才目标上进入全国前列。具体而言就是: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10强行列,引入5个新产品,培育5个优势品牌供应商,建立3个专业的零部件产品研发中心,培育3个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5个利润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巨人”零部件企业,拥有足够的产品专家、成本管理专家、合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零部件发展规划的完成,为北京汽车工业零部件产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适合北汽零部件的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相信,三年之后,海纳川公司将会发展成为国内零部件产业一个重要的制造基地。

审时度势 嬗变资源

铸就北京汽车主零配套关系新格局。

“十五”期间,北京汽车很好地把握了历史机遇,实现了高速发展。2006年北京汽车工业实现产销68万量,销售收入600亿元,跻身全国汽车行业前5名。但北京汽车零部件由于自身发展严重滞后,不能形成与主机厂同步研发同步设计的能力,不能形成模块化供应,失去了本地化配套的优势,这不仅限制了零部件产业的自身发展,更制约了北京汽车的整体和谐发展。

根据北京汽车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北京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50万辆,产销量达到1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450亿元。北京

主机将会为零部件行业创造5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将为北京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机会,将会有利地推动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北京汽车主零配套关系,将北京主机市场变成零部件最可依赖的有效市场,拉动北京汽车零部件实现跨越式增长,构建北京汽车主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开展了具体有效的工作:平台推进中建立起与主机厂的协同关系。

零部件平台组建之初,在控股公司的支持下,零部件领导小组邀请到北京四大主机企业负责市场、采购方面的负责人参与到零部件平台构建过程的讨论,主机厂纷纷表示支持零部件平台的构建和发展,并且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平台的运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使零部件的整合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部分最新改制重组的零部件企业已经实现了对主机厂的批量供货。零部件平台的成立,使得北京主机企业有了本地化的配套基地,大大提高了配套的便利性,有利于节约采购成本,简化了供应商管理的程序和成本,也成为北京整车企业支持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资项目推进中建立起与主机厂的即时沟通制度。

在新合资项目的整合过程中,我们都将北京整车的需求分析放在首位来做,项目人员首先前往主机企业展开需求调研,包括产品类别、技术参数要求、数量、价格、供货方式等方面。通过即时沟通调研实现了为北京主机配套的量身定做,有效地实现了供需的对接,同时也改善了主机厂对北京零部件的传统认识。

目前,我们已经与福田公司落实了北汽兴华汽车板簧项目、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北京亚太汽车底盘项目等。与北京奔驰-戴克公司落实了汽车电子项目、德尔福空调项目、江森座椅内饰等项目。与北京现代正在共同落实“四大四小(四大:内饰系统、保险杠及外饰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四小:安全带、起动机和发电机、汽车电子、减震器)产品的市场。

建立与主机厂的联席会议制度。与北京现代建立了月度联席会制度;与北汽福田、北京奔驰-戴克、北汽有限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和业务联络机制;与福田汽车工程院、北京现代研发中心、北汽研究总院建立了业务联络机制,主零同步开发的机制初步建立。

建立起与主机厂的同步研发机制。着手从两个方面实现与主机同步研发,第一是借主机厂新产品诞生之机,开展新产品的同步研发和配套;第二是抓住主机厂产品更新换代的契机,实现同步研发。在实现同步研发的途径上,一是要借助主机厂的指导;二是引入高级技术人才;三是通过合资合作项目带来同步研发的工艺技术。

零部件园区建设定位于周边辐射四大主机厂。

在园区规划建设上,我们选定了围绕北京奔驰配套的大兴采育零部件产业基地,围绕北京现代、北汽福田、北汽有限配套的顺义杨镇零部件基地,基地的规划与建成将有效地促进北京主零之间的深度沟通,缩短配套距离。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北京零部件在主零配套关系上已经初步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主零关系由原有的互相割裂转

为互相支持。

有效整合 协作共赢

联手世界500强,推进企业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

根据北京汽车发展规划的总体安排和建立完备的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的需要,北汽控股公司分析了北汽零部件的发展资源和优劣势,借鉴国内同行业零部件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我们确定了依托新项目合资合作推进北汽零部件产业的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策略。并确定了四项合资原则即:在产品选择上,要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少污染、低能耗的产品;合作对象上,要寻找优势合作伙伴。在国际上与世界500强大集团合作,国内选择同行业前三强优势零部件企业合作;提升北汽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比。所有合资项目中,国际化项目北汽的股比均在49%以上,国内项目中北汽股比均在50%以上;要形成与主机厂同步研发的能力。按照这4项合资原则,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北汽兴华汽车板簧项目、北京德尔福汽车安全带项目、北京亚太制动系统项目、江南模塑汽车保险杠和外饰项目、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李尔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德尔福空调项目投资协议书的成功签署,其中北汽兴华汽车板簧项目、北京德尔福汽车安全带项目已经进入了新企业的批量投产阶段,北京亚太项目、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新公司的工商注册已经完成,江南模塑保险杠和外饰项目、李尔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德尔福空调项目新公司均在积极筹建中。

本着“全面稳步推进,局部重点突破”的原则,我们力争年底前完成7-8个重点项目的签约工作,完成5个以上项目的公司组建工作,这些项目今年总投资超过3亿元,预计2008年可实现8-10亿元的销售增量。

“十一五”规划为零部件平台确定的目标是:成为集研发,制造、出口为一体的,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零部件基地。每一个合资合作项目的成功推进都在加速着这个目标的实现,合资项目给北汽带来了高端化、多品种的配套产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艺,带动并刺激了北京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在实现产销增量的同时,也推进了北汽零部件集团化的进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也是北汽零部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阶梯,通过这个阶梯,北汽的零部件产品将广泛地销往世界,可以快速提升北汽的整体知名度,促成了北汽零部件战略的国际化延伸。

聚优成群 基地为本

成功推进零部件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化

建设零部件产业基地可以通过“聚优成群”的方式,推进零部件工业的整体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通过企业之间互通资源信息,减少能源动力的消耗,节约管理成本,减少能源动力的消耗;通过实现与主机厂的“零距离”配套,促进主零和谐发展。

北汽控股公司着眼于北汽零部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北汽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建设北京零部件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在基地选址问题上,综合考虑“最短的配套距离、优惠的税收政策、合理的土地价格、利于园区建设开展、提供优惠的配套设施”等几大因素,最终选定了适合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北京大兴采育、北京顺义杨镇作为零部产业集群建

设园区,选定北京怀柔庙城作为汽车零部件动力总成项目专用园区,并通过积极的沟通谈判,于2007年5月、6月、8月分别与三个园区政府签署了《零部件园区开发合作协议书》。目前,大兴采育基地项目用地审批、“招拍挂”、征地等工作基本完成,顺义杨镇基地项目征地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两个基地的园区规划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庙城园区的规划也将与零部件动力总成项目同步推进。

根据海纳川公司的目前状况,将采取分期、分批、分步骤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建设零部件产业基地。按照入区项目计划安排,第一批启动六个项目,规划北京亚太汽车底盘项目、北京德尔福汽车空调项目、江南模塑保险杠和外饰项目、江森座椅内饰项目等首批入住北京大兴采育零部件园区,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首批入住顺义杨镇园区,目前各园区项目用地的具体规划方案正在沟通讨论中。

随着北京汽车“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北京整车还将创出更大的配套市场,基地的建成无疑将促成北京主零之间的近水楼台效应,以主机发展带动零部件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提升,也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基地的建设也将帮助北汽零部件吸引更多的合资伙伴,引入更多的合资项目进驻园区,有力地推进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 篇5

再制造不仅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再制造产品与新品相比,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发改委于和分两批公布了42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1月又公布了10家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推广试点企业名单及其再制造产品型号、推广价格等,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产品范围从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转向器和起动机五类产品,已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助力泵等部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达80亿元,与的不足0.5亿元相比,增长了近160倍。

湖北汽车产业规划 篇6

武汉、十堰领军汽车产业带

汽车产业一直是湖北省经济产业发展的领军行业,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就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以十堰、武汉为代表的相关各市也根据自身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制订了“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就湖北全省而言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中西部最大汽车产业基地,2012年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根据湖北“十二五”规划,湖北将投资101个重大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205亿元,依托武汉—随州—襄樊—十堰汽车产业带,以整车生产为龙头,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设城市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着力完善汽车自主研发体系,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机电一体化等关键零部件,形成中西部最大汽车产业基地。预计,到2012年湖北省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30万辆以上,其中新能源比例达到10%左右,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100万辆以上,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武汉市汽车工业将形成180万至200万 辆整车生产能力。其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万辆,特种车、专用车和客车等商用车生产能力超过8万辆。未来5年,武汉市汽车工业总产值将突破三千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0%。此外,该市还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范围和比例,并制定相关优惠政 策鼓励市民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据了解,2010年“武汉造”汽车已突破66万辆,汽车产业成为武汉有史以来首个千亿产业。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十堰市规划的汽车产业重点项目包括:1.东风公司“863”计划。到2015年,东风商用车公司总投资100亿元,实现整车产品的升级和能力提升,突出抓好核心总成的研发与生产。形成中重型商用车20万辆、发动机20万台、变速箱20万台的生产能力;2.东风实业公司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规划投资20亿元,重点发展微型车、经济型商用车、专用车和客车,形成专用车3.5万辆、农用车5万辆、客车1.5万辆、微型车50万辆的生产能力,力争新建微型轿车生产基地,产销量达到5万辆。3.地方整车、专用车和零部件项目。地方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要坚持依托东风,力争到2015年地方整车(除东风品牌以外)达到35万辆。

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发展趋势

0前言

在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的汽车产业也有了极大程度的进步。但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通过合理的战略方案对整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完善,这样的工作也十分必要,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效益。

1 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分析

1.1 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模式

美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与汽车生产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具体的发展关系也在近些年来进行过重大的调整。因受到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个产业生产商业被独立了出来。随着世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世界的许多国家也都校仿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改革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1]。并且美国与其他的国家还略有不同,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使整体的汽车产业更加强大,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的地位。

1.2 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模式

在欧洲地区,德国的汽车产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整体产业链也比较发达完善。但与美国的产业从体制存在极大的不同。从规模上看,德国与美国还无法相提并论。但在这一国家中,汽车的企业较多,也就使得该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有了上升的空间,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整体的产业模式也在向美国的先进模式上发展,并且也在不断完善,整体上具备一定的产业实力。

1.3 我刚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在汽车的零部件产业方面与日本极为相似。从当前的汽车品牌上来看,我国相比于日本地区有更多的汽车品牌,其中与汽车相关的零部件生产商也较多,因此产业内部竞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也就使得我国的绝大多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成为了汽车生产商的附属企业,多依附于合资厂商[2]。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发展模式上也就存在一定的局限,在自主研发的方面缺少独立性,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2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2.1 企业之间的重组

我国想要在这一领域将这一产业发展完善,就要将企业进行重组,使之形成新型的产业结构。我国在此方面的地位相比于发达国家地区较低,并且在很多的发达国家中,这一产业也不在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本身的规模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企业之间的重组也就显得十分必要[3]。通过这一具体的方式也将使得整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在销售过程中将体制进行完善,有效降低相应的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同样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也将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必然走向。此外企业之间的重组还需要高度集中的生产来实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影响下,在汽车领部件的生产方面空间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实力也在随之提升,就需要对生产进行高度集中的方式,保证该方面的平衡与完善。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这也是我国的汽车产业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

2.2 发展全球模块供货与系统采购

现今经济已经开始走向全球化的良好发展道路上,而全球化势必会加剧市场竞争,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汽车众多的制造商就需要利用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进而将自身竞争力予以较大提升,其中较为关键的方式就是外包较低附加值的相关产品,并将供货对象集中在零部件优秀制造商身上。具体来讲:其一,进行产品实际开发系统方面的集成化。现今制造汽车往往通过较多零部件来实际完成,而零部件之间并非是独立存在,而是具有规律性以及系统性。基本上一辆汽车由五大系统以及两个机构构成,而如果将这些机构系统集成起来促使整车厂有效完成零部件设计组装,则可以较大程度将工作量实际降低,而且还可以促使产品质量有效提升;其二,供货实现模块化。现今汽车相应零部件方面企业可以依据零部件的不同属性将其进行功能归类,之后将其划分成模块产品。如增加点火模块,以往点火系统中包含了高压线圈以及相应的ECU等,而现今则可以将这些部件组合为点火模块,不仅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并且还将零部件性能予以较大程度的良好提高。

2.3 走高新技术发展道路

企业要想较高利润的有效获取,除了需要将生产规模予以良好扩张之外,更加需要走技术发展路线。而所谓的技术发展路线则是依托于高新技术来实现产品实际附加值的有效提升。因为只有产品实际价值不断提高汽车企业才能真正的从中实现获利。而基于此现今汽车相应零部件方面众多企业则需要将技术方面研发力度予以最大化提高,并将产品中富有的技术含量良好提升,进而将零部件实际生产成本有效消减。例如以往通常利用球墨铸铁加工进气歧管,但是在高新技术之下进气歧管完全可以利用新型塑料来加工。对于汽车相应零部件大量企业而言走高新技术发展道路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际展开:其一,重点发展电子技术。现今汽车应用中电子技术较为普遍,而电子技术也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将汽车附加值良好提升。现今机电一体化被实际应用在了汽车中,如相应的ESP和ASR以及相应的EBD系统等等。而基于此电子产品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比重将高达35%。由此可见电子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而零部件相应企业也只有通过电子技术的大力研发才能真正将整车性能予以实际提高,更能够为顾客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用车体验;其二,增加塑料制品。时代的发展进步促使塑料材料实现了良好发展,而将钢铁零件利用先进塑料材料来实际取代并非臆想。现今一些大型的研究所已经开始对工程塑料进行研究,并尝试将其作为汽车部分相关零部件,通常这些零部件对于耐热以及力学性能具有较低的要求,如进气歧管以及相应的内饰板等等。

3 总结

综上所述,应当深入对我刚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研究,采取更完善的措施对现状加以改善,从而带动我刚过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任璐.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20-22.

[2]陈建茵,姚焕新,魏建伟.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01):37-42.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 篇8

我国这几年开展的电动乘用车研发中,部分车辆实现了ABS系统与电机制动的耦合控制,但系统控制技术与产业化都处于初级水平,实际销售的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效果不理想,ESP与电机系统的耦合技术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联盟确定将开发先进的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包括ESP)并推动其产业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工作。这项任务首先考虑由具备传统制动系统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为主体来实现。经过了解,我国目前具有生产传统制动系统能力的工厂主要有亚太、元丰与伯特利等几家,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规模都不大,它们在2013年生产销售的产品加起来不到20万套,在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及4%,它们也仅有ABS系统的生产能力,ESP系统还处于研发阶段。但是它们最有希望成为未来我国自主的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生产企业。

如果不是因为电动汽车这项工作,我还没有机会了解到,在年产量达到2000多万辆的中国汽车产业里,这么重要的底盘部件,自主生产的比例低到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中国汽车产业空心化可见一斑!

与这几家ABS企业负责人交谈中,他们普遍说起他们的苦衷。不少自主品牌整车厂也采购过他们的产品,但是他们只是用国产的产品做与外国供应商压价谈判的筹码,一旦实现了压价目的,就不会回来采购自主品牌的产品。由于国外大企业技术研发力量雄厚,产量大,在原材料的采购上也能处于有利地位,在成本上也具有优势,而这些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得不到大的订单,很难获得发展,研发的投入也有限,难以做强。

除了制动系统,其他零部件也存在类似情况。就连大家关注的动力电池也未必十分乐观。已经有国外大电池企业在一些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下在国内建厂,我已经发现在一些整车厂的仓库里堆了许多国外品牌的电芯。目前我们正以令世界瞩目的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却有多少人关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抱极大希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不会一样成为空心产业?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建议政府与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专题研究,深入调研,提出扶植新能源汽车自主零部件产业的系统思路、策略与办法。

2. 建立整车厂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鼓励办法,按照购买进入国家认定的鼓励目录的零部件企业产品的数量给予奖励。

3. 加大对核心零部件与材料的研发支持力度,提倡产学研合作,引进关键人才。

4.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来。

5. 在汽车行业内提倡国人扶持国人的氛围,想一想,长久下去我们始终依赖国外零部件会有怎样的风险?中国汽车界能不能齐一下心,支持自主的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

上一篇:大学生比赛获奖感言下一篇:安徽省考面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