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习内容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翻译实习内容(共11篇)

翻译实习内容 篇1

内容

历史师范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6年3月28日——2016年4月19日,实习生第二批。

二、实习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

学校概况: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西藏自治区重点中学,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汇东路中段,创办于1969年。

三、指导教师

专业课指导老师:尚二斌

班主任实习指导老师:赵润生

四、实习过程

实习是一个师范生成长为一位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检验每一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前奏;实习是师范生教学生涯的开始,是师范生展示成果的舞台!面对实习我既有几分兴奋又有几分担忧,兴奋的是我即将走上梦寐以求的教学舞台,在那儿展开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堂课,面对我的第一批学生,即便只是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学生;担忧的是怕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不能搞好实习学校交给我的教学任务,不能顺利的完美的解答学生的质疑,怕自己不能很好把握 “立德树人”的形象!

虽然四年来我们持之不断地学习学科教育知识和一般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除了了解“教育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根本问题外,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提高自身的师范技能。然而,这些来自文本阅读、个人思辨和微格培

训的教育信条、意识取向和行为习惯,在面对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如何自然而熟练地适用呢?

实践出真知,所以实习应该能帮我们解开所有的疑惑。3月28日我们第二批实习生来到民院附中,经过简单的分组后,我们四个女生被分到初中部实习。

在见过专业指导老师尚老师后,她给我们四人又分了实习带领我们的班主任,指导我们进行班主任管理活动的学习。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分到了二班,开始了我们为期近一个月的实习。、实习目的

实习对于我——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来说是必需的,也是必要 的,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机会,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自己学业成果的舞台。这不仅仅是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更是一个了解学生学情、熟悉教学方法策略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机会,还是一个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遇,为此我在为期一个

多月的实习工作中认真研习教材,总结学生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处理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并在教学中恰当处理师生关系。

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转眼即逝,通过实习,我充实了自己,学会了如何教学,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学习到了许多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在实习中很快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历了这段实习生活,让我感受到新一代教师肩上的重担,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不易。在实习过程中,我对比自己的中学时代,感受着我们与现在学生的差别,现在的学生领悟能力、信息接收能力、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都远远的超越我们的时代,这对我们师范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教学技能和丰富的知识蕴含。实习过程中,我熟练地掌握了教学技能,不但如此,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技巧。

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

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紧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实习内容师范生实习主要内容。、实习内容

1.听课见习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专业课老师高一高二的历史课共8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

翻译实习内容 篇2

在全国各高校外语学院中, 翻译课程为外语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是高年级阶段的专业技能必修课, 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 使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翻译一职。但从近几年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很多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能从事日语翻译工作。我们试着从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面分析一下原因:

1.社会人才需求方面

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营和合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快速发展, 接纳了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就业, 减轻了以前总是流向铁饭碗部门就业的时所形成的压力。据粗略统计, 我校近两年的日语本科毕业生, 除一小部分出国留学, 继续读研之外, 基本都到民营、合资以及外资企业就业。由此可见, 现在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科研实践, 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人才培养方面

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下, 我国的大学日语教育基本上是为了学习研究而进行课程设置, 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性配置, 这在教材上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单一, 几乎全部侧重日语语言文学方面, 教学和课后实践也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翻译;教师授课也主要侧重于翻译理论、翻译标准的介绍及译文的欣赏等方面, 而对于比较实用的科技翻译则很少涉及。总之,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离, 这对培养学生翻译水平不太理想。

二.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综上所述, 科技迅猛发展,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就业环境对外语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学校应该认识到传统的翻译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形势对人才的需求, 认识到社会化经济给翻译教学带来的挑战。作为应用型本科外语院校的日语翻译课, 就应当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需要, 在教学上应当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讲解点到为止, 加大科技翻译比重,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翻译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 通过教学改革, 学生在日译汉方面能够翻译难易适中的科技文章及相关文章, 在汉译日方面在有相关专业词汇的基础上能够翻译一定难度的科技性文章。进而让学生毕业后能熟练地运用日语在经济科技领域从事翻译工作, 继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翻译, 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精选教材, 注重科技翻译

加强日语翻译课程教学, 必须重视翻译教材的选择, 尤其要注重用来做翻译例文和翻译练习的文章及段落的质量。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以文学作品为实践素材, 但目前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文艺领域。我们要精选科技翻译教材, 要以“词汇量大、题材丰富、语言有代表性、难度适中”为原则, 例文和练习应以科技文章为主, 兼顾新闻、商务应用文等各种实用文体。

2.突出学生科技翻译能力培养

以培养应用型日语科技翻译人才为目标, 打破传统的以词、句翻译为主的教学模式, 确立以篇章实例翻译评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的理念应是:翻译课主要还是一门实践课, 应以实践为主, 理论应该为实践服务, 而不宜过多地追求理论本身的系统性。本课程力求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每一单元介绍一种翻译技巧, 然后对一篇短文进行翻译评析, 所选短文题材力求做到多样化。在评析每篇短文的翻译过程中, 将涉及到的翻译理论, 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贯穿其间, 让学生反复体会某一翻译技巧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处理方式。

3.构筑完整的科技翻译课程体系

按照“打好基础课程, 发展辅助课程, 服务核心课程”的原则, 构筑完整的课程体系。打好基础课程, 即加强学科的基础课程, 包括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及其他一些课程;发展辅助课程, 即重点发展对于翻译课程有辅助作用的课程, 包括中日语言比较及读解技能训练两门课程;而前两者都是为核心课程服务的, 核心课程包括笔译与口译两门课程。

4.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模式, 把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为形式多样、强调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以及其它声像资料的动态教学。将传统的黑板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为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现代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课程PPT课件, 运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 使课程在信息量、教学效率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

三.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及其价值

1.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是本项目的最大特色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人才市场对外语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从质量到数量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往我们所培养的外语专业的基础技能型翻译人才由于技能单一, 可就业面狭窄, 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社会上大量需要的是以日语为载体, 略通其他相关学科如外贸、科技的日语人才。就业格局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走宽口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路线。由此, 日语人才培养应当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类日语, 应在适度减少语言理论性课程的基础上, 增加应用型课程, 从而培养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反映在翻译课上, 就是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培养科技日语翻译以适应人才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2.培养“零过渡”型人才是本项目的特色之一

本教学改革注重日语翻译教学本身应具有的特色, 强调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强调培养“零过渡”型人才。其原因在于, 现在社会上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模式, 不再是先招收人才, 然后单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因为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招聘单位的用人成本。招聘单位要求日语翻译人才能够实现从毕业到上岗的“零过渡”。这就意味着从日语翻译这一单项技能来讲, 学生应该接受极其近似实际工作情况的训练, 具备很强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而我们所要进行的教改, 正是适应这种现实情况而进行的, 强调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就已经掌握基础的翻译理论和科技日语的翻译技能, 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翻译基础。

3.教学内容的转变也是特色之一

多年来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其主要不足体现在:教材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内容与实践相脱离, 即教学和训练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翻译, 教师授课也主要侧重于翻译理论、翻译标准的介绍及译文的欣赏等方面, 对提高学生翻译水平效果不太理想。另一方面,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增加了经济、商贸、教育等科技领域的翻译题材, 例如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客户委托笔译的文件种类有:设备说明书、招标招商类文件等。而这些方面的翻译, 需要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填补这些空白。因此, 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从“以文学翻译为主”到科技日语翻译的转变,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人才市场,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顺利就业, 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翻译人才。

摘要:针对目前日语翻译教学偏重文学的倾向, 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 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科技翻译的能力。

关键词:日语翻译,翻译日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宁.日汉翻译教程[M].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王丽莉、刘艳.日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0) :63

[3]杨秀云、陈安丽.日语翻译教学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36) :111

[4]胡纬纬.浅谈日语翻译教学中常见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5) :99

翻译实习内容 篇3

[关键词]课程内容 教材 教学 学生为中心

一直以来,“教什么”的问题是教育者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课程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都是围绕这个问题的安排及其结果展开的。“教什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三个层面: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包括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和教材的编写与选择;课程实施是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逐步实现,是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是判断教学内容产生的结果,评价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是否合适。理论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这三者应该是一致的。但事实上,课程管理者、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由于各自对课程目标的不同理解,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出现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这三者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目前《科技翻译》这门学科的课程内容的制定、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反映了学生的期望,教学内容应该做何选择。

(一)理论背景

课程内容指的是特定形态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方法、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在这个意义上,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三种基本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课程内容往往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下来,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具有法定的地位,因而是相对稳定、不能轻易改变的。它规定的是学科某一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标准或要求。这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不能作为学生直接掌握的对象。

课程内容只有“教材化”,即通过具体的事实、现象、素材表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内容才是现实而生动的。因此人们传统地将课程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教材使得各门学科知识更有系统性,使教师与学生更加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课程内容。《科技翻译》的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科技口译、笔译、机器翻译,包括英汉科技翻译和汉英科技翻译;既包括翻译的微技能,也包括科技语言和科技知识。但是在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这一类书中,没有一本翻译书同时囊括了这几个方面,通常选择的是笔译和英汉翻译,并且,对语言知识的忽略也是显而易见的,如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训练教材编辑工作委员会主编的《科技英语翻译实用教程》,只有英语翻译成汉语。武力、赵拴科2000年编写的《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没有口译和机器翻译技能训练。机器翻译与科学翻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科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文献的数量与日俱增,手工的翻译虽然译文质量很高,但是速度太慢,难于满足科学技术文献日益增长的需要,机器翻译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冯志伟2004年的著作《机器翻译研究——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不仅教材内容本身可能是一个问题,课程管理者在选择教材、定购教材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如只定购单一教材,教师在上这一门课程的时候,手里很可能就只有这一本书可以依赖。这样,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就可能相差甚远。

虽然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并不是全部。教师对课程和教材本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教学(即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忠实观(fidelity perspective)、相互调适观(mutual adaptation perspective)和课程创生观(curriculum enactment perspective)。“忠实取向”即照本宣科,不对课程内容作调整,不对教材内容作任何增、减、变,就交给学生。而具有“调适取向”的教师认为计划课程、教材与课堂之间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转化成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内在地蕴含着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个性化的演绎和创造。课程、教材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其内容应当进行适当调整、改变。更具有积极意义的是“创生取向”的课程观,在这种理念下,课程、教材不是既定的课程计划或产品,而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既有的课程计划、文件和教材等不是教师忠实执行的材料,而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新的课程经验的工具,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学满足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声音得到尊重和倾听。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内容应当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

要讨论《科技翻译》课程教学,必须明确其定位。刘宓庆先生将笔头翻译教学区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作为外语基本功训练的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basic skill, 简称TTBS),二是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al skill, 简称TTPS)。 TTBS中的翻译,与其它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共同构成语言熟练程度的参数。而TTPS中的翻译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李红青、黄忠廉的分类更为细致一些。他们将目前我国翻译教学的情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二是作为外语专业课的翻译教学;三是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专业教学。第一层次归于教学翻译,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第三个层次归于翻译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译员;第二层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是它们之间的过渡,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这样,《科技翻译》这门课,在本研究中,其定位就应该属于第二个层次。换句话说,它既承担语言知识学习的任务,也要从翻译人才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翻译微技能。在下一节中,将更为详细地讨论这门学科在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上的合适性,为教学内容的调整做一个科学的铺垫。

(二)对《科技翻译》的课程内容、教材使用的看法

《科技翻译》是一所高校为外语系翻译方向三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依据学院教学大纲,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科技翻译知识和掌握一定的科技翻译技巧。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实际书面科技翻译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书面科技翻译。”对学生的要求是三“了解”(了解科技翻译的基本概念,了解科技翻译的发展现状,了解科技翻译的基本要求与标准)、一“掌握”(掌握词语、短语、段落、篇章科技翻译技巧)。很显然,课程内容局限于翻译知识、翻译能力,而忽略了语言知识本身。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不足,因为这些学生的外语水平并不高,在修这门课的时候,已经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的学生仅有50%左右。提高外语水平,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大纲制定者应该明确将语言知识的提高纳入到这门课的课程内容中。

该系选用的教材是韩其顺、王学铭主编的《英汉科技翻译教程》,1990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的内容包括:翻译的历史、标准,科技文章的特点,词的特征分析,特殊句(被动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长句)的译法,到最后的科技应用文的译法。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基本体现了课程内容,强化翻译技能的知识讲解。但是,如果考查一下学生的学习背景,很快就会发现,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以前学过的一些课程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英汉翻译》,教材是2005年方梦之主编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其内容也覆盖了词、句、段的翻译技巧。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之间没有对话,不会互通有无、各自取长补短。既然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在技巧方面的讲述有些重复、累赘,教学重心就应该调整到知识方面来。

在2006年9月开学后第一次上这门课时,我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课堂调查。调查对象是任教的大三翻译方向两个班的学生,共计48名。我提出了几个开放式问题,其中两个是关于课程和教材的。学生把他们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然后交上来。署名自愿,不做强求。回收的问卷有45份。我将这些回答录入电脑,然后分析、归类。

第一个问题是“你希望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42个学生都有提到希望从这一门课中学到科技词汇。他们说,希望“学一些与现代科技方面比较接轨的专业名词”;“我希望从这门课中学习一些常用科技英语的一些简称和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术语,以至于我以后阅读科技英语方面的文章不会太吃力”;“多了解科技术语,尽量补充课外新鲜词汇”。学生把词汇的学习看作一个重点。但是课程目标中没有这一点,教材也没有把科技英语词汇学习列为教学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学生也希望了解更多的语言所承载的科技知识。他们认为课程应该关注与我国科技发展相关的信息、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信息、科技常识、当前科技的热点、科技新发展以及历史上重大的发现,等等。 在技能方面,学生提出不仅要学到翻译技巧,还应该学习科技文阅读技巧。与此同时,学生期望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其中一些典型的说法是“所学的内容希望能够贴近生活,而且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更好”;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术语,如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常见的功能”;“因为四、六级阅读中涉及了科技阅读,而阅读与总分比例非常大,望老师上课时也可以多练一些阅读”。另外,学生还提到应该加强翻译实践。还有一个学生“希望学到老师您的人际、处事、交往等宝贵经验”。学生的这些想法正好折射了课程内容的三种基本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俞红珍,2005)。但是,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的描述则相对比较片面,局限于翻译技能而忽略了语言知识、科技知识和学习者的经验。所以,我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应当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并据此修订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这门课学习一本教材就够了吗?”这是一个关于教材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出之时,学生手上没有这门课的教材。所以,学生的回答是基于他们的以前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回答大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张学好课本就足够了。这样的学生有9个。学生说,“我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是最基础的东西,作为一个初学者,把基础的东西搞懂就行了,老师没有必要增加太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按照书本讲,书中的必然要准确些”;“就按书上的教就可以了,书上的学好了在拓展范围,编书的人肯定知道什么是必须学的,什么是基础”;“希望老师能按照书上的教,既能把书利用起来,又方便以后复习”;“老师教书,我们看着书学,感觉不再空洞,学起更实在”。可以看出,这类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大,并有“教材即权威”的想法。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还是赞成教材与资料相结合。教材为本,资料为辅。资料“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最新的科技动态及新闻”,学生说,“老师有时也可以就一些内容稍加延伸,讲一些课外的东西,增长学生的知识”;“贯穿新颖有趣的资料让大家得到更多的翻译实践”;“书上的一定要学,那是基础,但也不用全部都学,偶尔可能找一点科普杂志或报纸对最近的科技进行了解”。有个学生指出: “在大学,有些老师不按照书本给我们讲,这样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可以扩充知识量,让我们了解更过、学得更多。弊在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就去接触书本以外的,那还用教材有何用?有时还会出现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书本上哪里的知识,不能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和书本联系起来。”可见,学生期望其他教学资料能够增加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但同时又担心贪多不消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把握好“量”,可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与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对教学的启示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从不同层面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课程的实施需要参照课程大纲里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需要依赖相应的教材,但是,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不听听学生的声音,将课程内容“本地化”(localized),拿着书本就“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无趣无味无意义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认为,《科技翻译》这门课在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应该做到:一、将语言知识纳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二、教材有必要改一改传统教材的做法,将语言知识和科技知识纳入教材编写的重要考虑因素;三、教师在选择“教什么”的时候,可以综合多种资源,不仅让学生“译”,也要让他们广泛地读,以获取语言知识和科技知识。知识和技能齐头并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青,黄忠廉. 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 22-25.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文军.论翻译课程的实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47-53.

[4]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以英语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5(8):49-53.

内容简介的英文翻译 篇4

常用英美语言文学期刊网址及内容简介。

An Introduction of Websites for British and Americ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ournals.

关于国际软弱岩石力学讨论会的`内容简介&软岩、破裂岩和风化岩。

The contents of synopsis about International Rock Mechanics Symposium on weak rock.

内容简介:什么动物喜欢睡觉时进食?

Content Abstract: Which animal enjoys breakfast in bed?

版《美国糖尿病学会实用临床建议》修订内容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n Clinical Suggestion from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文章共分为引言和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内容简介如下:引言。

《刘子玄传》的原文内容及翻译 篇5

原文: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科目内容 篇6

人事部制定下发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二级、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7月成立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并于2003年12月6日至7日,全国首次二级、三级英语口译、笔译试点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举行。经过多方协商、共同协作和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本次试点考试任务。考试结束后,人事部专技司、外文局、外专局培训中心和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考生对试点考试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本次试点考试共有1682人报名,1629人参加考试,492人经考试合格取得翻译资格证书。试点考试的参考率高、考生范围广,从各方面反映看,试点工作得到了人事部、外文局领导、各位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外文局常务副局长、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晓勇称“考试社会反响良好”。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考生反映的情况,外文局请英语专家委员会调整了英语考试大纲的部分内容。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条件放开,面向社会,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符合人才评价的发展方向。由高等院校和翻译一线的专家承担的命题工作是成功的,起到了通过试点检验命题标准、命题方式和试卷结构的作用,这为在全国继续扩大试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认可。

试点考试继续扩大

5月下旬,英语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继续扩大。二、三级口译考试扩大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武汉等六城市,笔译考试除以上六市外还扩大到西安、南京、郑州、成都、长春、福州等共12个城市。2011月13日、14日,英语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笔译考试在全国25个城市、口译考试在全国15个城市进行;法语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试点考试;日语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大连试点考试。考试大纲的编写、国家翻译资格考试标准的确定、考试试题的命制等都是由翻译资格考试最高层次的专家组织——日、法语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参与完成的。这些专家都是翻译界的资深教授和学者,代表着法语、日语翻译界的最高水平。同时专家委员会对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更好地形成一套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的翻译人才评价制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刘宝英在日法语考试试点成立大会上说:“我们相信,这项资格考试在推行几年、十几年后,中国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翻译、翻译家成长起来,更好的为我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说:“在翻译专业中实行资格考试制度,是中国提高翻译人才整体素质和规范国家翻译人才资格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翻译人才评价方式的重大改革。”

翻译实习内容 篇7

1 修订教学计划, 调整教学大纲

我校在执行部颁教学计划过程中, 根据职业需求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其及时进行调整, 对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改, 做到一届一修改。对设有部颁教学计划的专业, 重新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对其修改与调整。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变更、实习医院调查结果, 制定所有专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 便立即修改与调整。

2 调整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内容

在基础课教学中, 针对生源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并缩减部分课程的学时数。将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利用7~8节课教学生识字, 以每周一定学时数的汉字学习,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针对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 在所有专业开设心理学课程, 同时利用7~8节课进行心理咨询, 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培养其接受新信息、与人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英语教学中, 实施分层教学, 基础差的班级以英语基础知识训练为主;基础好的班级增加强化内容, 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提高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以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主。以临床需要为重点, 缩减了数理等科目学时数。在人际沟通、职业指导课程中, 渗透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

在专业课教学中, 增加主干专业课学时, 如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由180学时增至234学时、内科护理学由126学时增至216学时、外科护理学由108学时增至198学时、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由90学时增至108学时。影像专业的影像技术由216学时增至252学时、影像诊断学由216学时增至306学时、超声诊断学由72学时增至108学时。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体系调整与改革中, 渗透职业指导内容,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形成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 专业课教学内容改革实例

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重在感染的预防控制, 特别增加无菌技术的6项基本操作及隔离技术、药物疗法 (包括各种注射法) 、静脉输液、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与抢救技术等理论教学内容的学时。通过增加实训时数、延长实验时间, 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 要求每位学生达到初级要求。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讲课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护理上。由于现阶段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由于发病率逐年提高, 患者年龄越来越小,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 新的医疗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 如呼吸支持技术、心电监护、心脏电复律、起搏器、各种腔镜已广泛应用于二级医院。作为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呼吸支持技术、心电监护等护理操作, 并能配合医生完成起搏器的安装、心导管检查与介入治疗的护理, 使用各种腔镜、实施消毒保养与术后护理等。

外科护理与外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 近年来外科护理学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显微外科、微创外科、器官移植、体外循环等新理念、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质量, 同时也促进了外科护理学和护理理念的发展。现代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对象从患者扩展到健康人群, 工作场所也从医院延伸至家庭, 整体护理的要求使护士职能变得丰富而全面, 护士不仅要掌握换药术、清创术、简单伤口缝合技术、包扎术等护理操作, 同时还要掌握手术区皮肤准备技术、常用手术器械使用方法及手术基本操作。

影像技术专业:通过征求实习医院意见, 我校对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1) 在影像技术教学中, 增加数字X线摄影技术、电子计算机体位摄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学时, 并在理论教学中予以突出, 要求学生掌握暗室技术和常见体位摄影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特殊体位摄影技术和特殊暗室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暗室操作技术和常见体位的摄影、造影技术 (胃肠、胆囊、肾) , 并能通过操作得到优质X线照片。 (2)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 增加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肝脏超声检查、脾脏超声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学时。要求学生掌握B超、A超、彩超的规格及使用方法, 具有初步超声影像诊断能力, 能正确使用超声机、X线机。 (3) 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 增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及关节系统影像检查学时, 要求学生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断, 对疑难病提出正确诊断意见, 能正确进行透视操作 (胸透) 、正确读片和书写报告。 (4) 在影像设备学教学中, 对医用X线机概述、高压发生装置、机械辅助装置、超声成像设备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让学生动手拆解相关设备, 以了解其结构。要求学生掌握X线机的规格、特性及使用方法, 能够分析中小型X线机全机电路图, 正确使用X线机, 检修常见故障。

总之,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有利于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有利于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蒉

翻译实习内容 篇8

一、生产实习内容的体系

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的,一般应用个别工序复合作业制,又称要素分解和作业复合制。由于企业生产各部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生产中分工和各种技术岗位的要求各不相同,类型很多,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和心知技能均不相同,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机器设备愈来愈精密复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人劳动过程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已出现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级技术工人,因此企图用单一的体制来安排生产实习教学的内容体系是不符实际情况的,从我个人工作接触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种:

1、实物制

将工种实习内容归结为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实物。这是最初采用的,学徒制完全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尚不能完全废除,仍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实用价值。

2、要素作业制

对操作技能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基本要素(即基本操作),在学习了几个要素后,要进行复合作业,然后再学习一段新的要素,再进行包含新要素的稍复杂的作业。这样通过要素的复合作业的反复,使学生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并具有完成生产作业的能力。这种制度是实物制的发展。是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人首先发明的,并在解放后介绍到中国来,称为“个别工序复合作业”法。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绝对化的予以应用。

3、阶段制

将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划分为练习、见习和独立实习三个阶段。这对驾驶或控制、运行的工种比较适合。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需要复合性技能、并需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具有应变能力,学生不可能一下子独立进行工作;初步练习后,要经过见习(又可称为半独立实习)这一过渡阶段,再进入独立工作实习的阶段。

4、范例制

这是适应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和培养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级技术工人而提出来的。在1951年西德瓦·根舍首先提出来的,为了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必须改革教材,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和基础性,并通过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能力。范例教学程序上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事物的普遍特征;第二阶段是范例地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阶段;第四阶段是范例地获得改造客观世界的切身经验的阶段,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认识了客观世界,也认识了自己,在思想感情上起了作用,提高了行为的自觉性。具体做法尚在探索之中。但这对我们职业教育的生产实习也有参考作用,当前我们可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工艺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级技术工人中,我们还可进行范例教学的实验。

二、生产实习教材

过去只有工艺学校教材而没有生产实习教材,实习教师只能参考工艺学教材结合学实习工件或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学生实习是没有教材的,只能参考一下工艺学。近年来,由于生产实习教学研究逐步开展,已开始编写了生产实习教材,我国现在有两种形式:

1、生产实习图册

将学生的基本操作实习工件的图纸和工艺以及复合作业的典型零件的图纸和工艺录编成册,称为生产实习图册。这样可以统一基本操作内容,使之走向规范化、系列化,并推荐了可以选用的手工具产品、简单机床的产品和典型的综合作业工件,使作业走向系统、完备,便于学生掌握全面的操作技能。

2、生产实习教材

在生产实习图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各项基本操作和实习工件的指导内容和自我评价题等即成为实习教材,现在我国已出版的有车工、钳工和铸工等生产实习教材,过去已出版的还有民主德国的钳工基本操作指南等。

根据国外的经验,他们有学习指导卡的。这种学习指导卡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一齐解决教与学的内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指导卡交给学生,作为作业前的说明和教师指示的补充,从而来弥补学生课后的不足。学习指导卡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指导要素作业方法的要素作业指导卡;

(2)指导产品制作的工作任务的指导卡;

(3)指导有关知识中一个项目的知识指导卡;

(4)指定研究问题和完成作业题的题目指导卡;

(5)指导实验项目的实验指导卡;

(6)指导制定作业规划的规划指导卡等。

三、模拟装置和教学机器

生产实习一般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的机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型材、零件或成品,若缺乏生产设备是无法进行实习的。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设备走向大型、精密和复杂,不允许未经充分训练的人操纵或控制,因而产生了建立模拟装置问题,学生可在模拟装置上先进行实习,如汽车驾驶、飞机驾驶、大型化工设备和流程的控制,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运行等,均已采用。

实习内容与收获 篇9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专业工作的经验,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主要任务:

(一)了解养老院的相关情况,为老人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二)通过实习来进一步巩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将理论

联系实践。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和纠正。

(三)亲自带领小组群体,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四)给在老年人生活中不适应人群提供一些专业技巧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五)从实习中获得一些专业工作的技巧与经验。

(六)培养专业的认同感,真实的体验社会工作者角色。认识社会工作崇高的价值理念。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养老院的改进建议,最多的是与老人们交心了。虽然他们面对坎坷总是笑着度过,但是从他们谈及以前点点滴滴的言语、表情中,我能真真切切体会到他们的艰辛以及一路走来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了,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大家的关爱,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去关爱这些老人们,让他们体会到世间的真情,感受到温暖。同时,我也要感谢政府的敬老院,是这个地方成了老人们的港湾,给了他们依靠。真心祝福老人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继续快乐。

实习材料内容 篇10

一、毕业设计(作品)题目

毕业设计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原创毕业设计,二是校企联合毕业设计。

1、原创毕业设计题目自拟。

2、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题目一般为企业实际项目名称。

二、生产实习材料

1、生产实习周记;要求写九周的实习心得的和专业上的收获,每周要求写600字以上,回学校开完会后统一打印。

2、生产实习作业;将生产实习期间(本学期1-9周)参与制作的项目或工作痕迹刻成光盘(每人一张)。

3、生产实习回执单两份,必须盖章(企业或部门公章),“参考格式见附件”;(最好另外准备几份盖完公章的空表);

4、生产实习报告总结;先写好,回校后抄在正式的表格上(参考格式见附件);

5、动画专业生产实习阶段检查表,必须盖章(企业或部门公章),(最好另外准备几份盖完公章的空表)。

三、专业创作归档材料

专业创作课程是(本学期10-17周)参与制作的项目或工作痕迹刻成光盘(每个班级一张)。

四、新技术专题归档材料

要求结合自己生产实习期间参与的实习项目,撰写一篇2500字以上的专业或学术论文。

五、创新教育归档材料

翻译实习内容 篇11

数控编程与加工作为金工实习内容之一, 欲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应分成三个模块: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写、数控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和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下面以实例对各个模块的具体要求进行说明, 实习内容的零件图可参考图1、图2所示。

模块一: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写, 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图纸以及现有实训条件, 编写合理数控加工工艺的能力。例如, 图1中提供给学生的毛坯棒料直径是Φ35mm, 从粗加工到精加工, 同学们要完成工艺路线的拟定、刀具的选择、加工余量、切削用量等的计算等内容, 填写相关工艺表格, 如表1所示。

此部分内容主要训练学生, 是否能正确选择合理的刀具, 以及根据毛坯材料、加工精度、生产率要求等内容编制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 走刀路线是否合理, 切削参数计算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具备编写制造加工工艺的能力, 为以后进入企业从事生产工艺编制奠定基础。

模块二:数控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模块一制定的数控加工工艺手工编写合理的数控加工程序, 输入到数控系统, 并调试所编写的程序是否正确合理。编程时需要考虑刀具更换位置的合理性、粗加工轮廓时走到路线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粗精车时参数如何调整等问题;输入程序时需要考虑不同数控系统规范要求、校验方法以及出现问题如何修改等操作。图1中零件可训练学生数控编程方面关于直线插补、顺圆插补、逆圆插补及外圆复合粗车循环等知识, 采用华中数控系统时程序如下:

该段程序采用G71指令实现粗加工复合循环, 使用三把刀具, 切削参数与模块一表1相一致, 可作为实习编程的参考。数控编程的依据是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程序要能完整正确的把工艺的要求表达出来, 通过此模块的训练,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备手工编写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也可引导学生学习自动编程相关软件, 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模块三: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 主要培养学生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包括开机、回参考点、安装刀具、试切对刀、运行数控程序加工零件等内容。实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还应要求实际与理论相联系, 即能够掌握为什么那样操作,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试切对刀时试车外圆, 测量该段直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刀具与主轴轴线之间偏置距离, 而偏置距离计算的误差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从而根据理论去分析实际加工的结果, 当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会分析原因、会调整机床参数, 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数控操作者。

以上三个模块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数控加工方面的能力, 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个人爱好等不同而选择不同模块进行练习, 结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零件图的难易程度,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 学生完成实习要求是可行的。实习中在每个零件加工完成后, 通过对加工质量进行测量分析, 讨论各模块对加工的影响, 以及各模块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最终达到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经过最近两期的实习实践, 发现同学们总能找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优势, 均能顺利的完成实习的要求, 改善了以往统一要求的不足, 增加了学生的自信,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习要求的改变、内容模块的增加给考核标准带来了问题, 后期将对实习考核标准进行研究, 制定公平合理的评分规范。

参考文献

[1]施晓芳, 《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年版

[2]于骏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年版

上一篇:《长亭送别》说课稿教案下一篇:法律伴我成长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