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共8篇)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篇1

一、突出工作重点,查办一批有影响的重要案件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体现,是惩治腐败和端正党风政风的有效手段,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要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党纪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以及商业贿赂案件、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查办金融、工程承包、土地管理、矿产开发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基层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败坏党群干群关系的案件。同时,要注意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尤其是发生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失职渎职案件。

要把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要求,贯穿到立案、调查、审理、处分、执行的各个环节。要加强与县委、政府信访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整合信访资源;要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信访举报的良好环境。通过发挥信访的主渠道作用,为查办案件提供案源。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办案工作组织协调机制

要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政组织要支持纪检监察组织和其他执法机关依纪依法办案,为办案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对办案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全县纪检监察组织要自觉将办案工作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对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积极主动地争取党政组织的支持。

要深化协调机制。县纪委要充分发挥在办案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和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合办案、违纪违法线索移交和案件移送等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有利于突破大案件的整体合力。县纪委既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将执纪执法机关及相关部门有效地协调起来,又要科学定位,不逾越职权。在案件定性和对有关人员作出党纪政纪处理及法律处置时,各执纪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办理,不得相互代替和包办。对那些涉嫌犯罪、具备移送司法机关条件的案件,要及时移送。案件移送后,要继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案件有关情况进行了跟踪了解。

三、抓好自办案件,整体推进全县的办案工作

要认真抓好自办案件。继续坚持分级办案原则,县纪委、监察局要按照《党章》和法律赋予的权限,认真查办管辖范围内的案件。要围绕中心工作,主动出击,挖掘案件线索,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自办案件的比例,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要加大突破案件的力度,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案情,制定周密的调查方案,选准突破口;要整合办案力量,把握时机,快查快结;要充分发挥党纪国法的威慑力和政策的感召力,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取得各个击破的良好效果。

要落实办案责任制继续坚持定案件、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限,使办案工作责任到人,各乡镇委局也要坚持有案必查的原则,既要抓大,也不放小,查办管辖范围内的案件。对于屡屡出现信访,群众反映强烈,本单位又解决不力的,县纪委要帮助分析原因;对于有案不查、压案不报的,要查清情况,按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理。

对于上级要结果的案件,在批转各单位查办的同时,县纪委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各单位要及时向县纪委报告查办情况。县纪委将定期通报全县信访、初核、立案、结案情况,年底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各单位进行考核。

四、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办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要深入学习相关的党纪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尤其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各项条款,提高执纪工作水平,坚决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

要注意运用政策和策略。本着惩前必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用好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既严厉惩处极少数腐败分子,又立足于教育大多数,着眼于防范。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通过召开办案协调会、案件分析会、经验交流会、办案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总结新经验,采取新对策,进一步深化办案工作。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严厉惩治与有效防范的关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建设性作用。既要使违纪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治,又要通过典型案例以案明纪,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既要注意对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处理和纠正,又要注意分析发案原因,从中发现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铲除腐败滋生漫延的土壤;既要通过严肃执纪,追究监督乏力、疏于管理的责任,又要为健全党规党法、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供纪律保证,使监督更有权威,更有实效。逐步形成通

过办案推进治本工作、通过治本又减少案件发生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要严格依法依纪办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使所办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坚持依纪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既要坚决,又要稳妥,树立惩治腐败与保护党员和公民合法权利并重的意识。纪检监察组织要慎重、正确使用“两规”、“两指”措施,严格审批,严格管理。要加大对脏款脏物的追缴力度,尽量挽回和减少经济损失。

五、严格教育管理,加强办案队伍的自身建设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切实加强办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反腐蚀的能力。做到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循私情,敢于碰硬。要刻苦钻研业务,做到既敢于办案又善于办案,鼓励干部在办案中增长才干,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严明纪律要求,严格遵守办案纪律和保密纪律,坚持原则,秉公执纪。要加强对办案过程的监督,严格对暂扣和罚没款物的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制度上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要加强干部培训工作,选送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并加强以会代训工作,努力提高办案队伍的整体水平。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篇2

(一) 注重把握巡视工作中“深入了解”与纪检监察工作中案件查办的相互配合

巡视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地区去了解情况并完成巡视工作报告因此巡视组只有深入了解权, 而没有案件的查办权, 而纪检部门拥有案件的查办权。基于“了解权”与“案件查办权”的分离, 为了使巡视工作更有效率, 必须实现“了解权”与“案件查办权”的良好配合, 即巡视组与纪检委的相互配合。

1、要做好成果转化。

巡视组只有“了解权”没有“处理权”而纪检机关拥有“处理权”, 这就要求巡视组必须要做好成果转化。巡视组要把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巡视工作报告交给纪检机关, 并由纪检机关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处理。

2、要实现巡视组与纪检委的良好的沟通。

由于行政权的分割纪检委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主要是以巡视组的巡视工作报告为主要依据的, 巡视工作报告只能反映主要问题, 一些细节可能会忽略掉, 加之在巡视组的巡视工作中纪检机关并没有直接参与该过程, 因此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 导致不能高效率的解决所需解决的问题。

(二) 注重把握巡视工作中“深入了解”与纪检监察工作案件中的相互监督

巡视组的“临时性”可能导致巡视组的工作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出现失职的情况, 纪检机关人员的固定性可能滋生腐败的可能性。针对该情况, 有效的措施是要实现巡视工作中“深入了解”与纪检监察工作案件中的相互监督, 具体来讲, 有以下两点:

1、巡视制度的不足导致巡视组需要纪检机关的监督。

据了解山西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2004年4月5日, 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相似下设巡视组和巡视办, 巡视工作由巡视组完成, 有6组 (每组7人) , 其中每个人都扔在原单位工作, 在巡视组的工作相当于兼职由此可见巡视组很具有“临时性”, 这样的临时性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种临时性使得巡视组的工作更具有真实性, 缓解了贪污腐败的现象;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临时性导致对他们的信任度降低, 群众反映问题的意愿降低, 使得了解实情变得困难。因此为了使巡视组的巡视的质量更高,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纪检机关在根据巡视工作报告执行处理问题时, 要对巡视组进行监督, 即了解巡视组是否在巡视工作中没有负责的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其次, 由于在巡视制度方面存在一些漏洞, 导致巡视组的工作人员在巡视工作中可能“走马观花, 注重形式主义, 贪污受贿”, 出现了失职行为, 导致不能真正的做到“深入了解”, 这就需要纪检机关对巡视组的监督, 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2、纪检机关的案件查办工作也需要巡视组的监督。纪检机关

主要是针对巡视组的巡视工作报告解决问题, 纪检机关可以说是最终的执行者, 纪检机关案件查办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因此纪检机关在案件查办工作中需要巡视组的监督:首先, 对纪检查办人员进行监督, 由于纪检查办人员为有固定的编制, 相对于巡视组人员贪污腐败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其次, 对纪检机关查实的情况要进行跟踪监督, 监督其是否解决了巡视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最终, 要根据结果反馈进行再监督, 即在纪检机关的案件查办工作完成后, 要根据相关地区反映回来的信息进行再监督, 最终达到切实解决问题和为以后的巡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的目的。

(三) 注重扩大巡视工作的信息源对两者关系的枢纽作用

巡视工作的“深入了解”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案件查办的两者的紧密配合, 离不开信息源的帮助。一个良好的信息源不仅有利于发现重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有利于巡视组更好的了解情况, 同时也有利于对巡视工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查办工作的监督, 因此注重扩大巡视工作的信息源对两者关系的枢纽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具体的来讲, 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与多部门的合作, 尽可能获得充分信息。

巡视组的巡视方式主要分为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 两者的基本目的均为针对特定地区进行调查摸底, 时间针对情况分1-3个月不等, 但是由于巡视组的人员相对较少、对巡视地区的不了解、信息获取渠道的补偿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原因, 巡视组对特定地区的问题的调查了解也只能做到深入但做不到广泛, 进而导致在巡视工作结束后不能深刻的了解该问题, 所形成的巡视工作报告也就做不到完善, 最终导致巡视工作的效果减弱。

2、注重舆论收集机制的建立。

具体来讲, 一方面要注重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比如网上信箱、贴吧、微博、博客等现代交流工具, 使得群众有畅通的渠道和平台进行网上举报和提建议等的平台;另一方面, 要调动其他相关部分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无论是巡视部门的巡视工作还是纪检机关的案件督察工作, 都需要相关部门直接的配合, 才有可能使得巡视部门掌握更加完善的信息和纪检机关部门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更有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对巡视部门和纪检机关形成监督, 最终使得巡视工作的实际成效更为显著。

摘要: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制度之一, 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巡视组成员并不直接办案, 只有“深入了解权”, 没有“处理权”, 案件的具体查办权在纪检监察机关手中, 这种权利的分割在促进党内民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主要针对此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以期对我国巡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建言献策。

关键词:巡视工作,深入了解,纪检监察工作,案件查办

参考文献

[1]、王仰文;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现代观察[J];兰州学刊;2010年02期;1、王仰文;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现代观察[J];兰州学刊;2010年02期;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篇3

8月16日至17日,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传达了吴官正同志在省部级干部纪检监察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西南西北地区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精神,通报了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案件检查工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正福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正福指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吴官正同志在省部级干部纪检监察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西南西北地区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精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案件检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王正福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的同时,要坚决贯彻依法办案的要求,严格规范办案程序,正确运用办案措施,切实保障被调查人员的合法权利。要进一步提高查办案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来开展案件检查工作,着力提高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工作的治本功能。要坚持以查促管,强化监督管理。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要加强办案队伍建设,以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成效,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篇4

很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探讨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工作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座的有很多是我们**系统纪检监察战线的老同志,是办案的专家,今天让我来讲这个问题,我自己感觉有点班门弄斧。既然领导要求我来讲讲,课程表上也作了安排,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来讲了,不叫讲课,只能算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切磋,最多也就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在坐的同志批评指正。同时也衷心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再做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一、充分认识谈话在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中的重要作用

案件检查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在纪律检查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党同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要突破口,也是衡量反腐败斗争是否深入、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谈话是案件检查的重要工作形式和基本方法之一。我们纪检监察办案目前还主要靠一张嘴、一张纸、一枝笔,谈话是主要的调查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案件检查离不开谈话。因此来说,提高谈话水平,正确地处理关于谈话中出现的问题,对做好案件检查工作,顺利完成案件检查任务,提高案件检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谈话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时效和质量。在我们日常办案过程中,一次有准备的、高效的谈话,可以使很多问题在谈话中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这就需要谈话人与被谈话人在谈话时做到:谈话中要用词准确、运用政策法规严谨、方法策略得当、态度严肃端正,从而达到让谈话对象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的目的。

(三)做好谈话工作也是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谈话技能和技巧的高低,运用的是否得当,是衡量案件检查人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在谈话中的用词、语气、态度要符合我们的身份,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还要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目标。

大家都听说过中纪委的刘丽英同志办案的故事。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眼中,刘丽英同志无疑是具有传奇、神秘色彩的一位高级女纪检监察干部,曾经成功地指挥和领导查处过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刘丽英同志就非常重视谈话工作。据和刘丽英同志一起办过案的同志讲,每当一个案子到了关键时刻,她一般都会亲自与涉案人员谈话,而这种谈话是极具技巧性的。谈话中她从不靠提高嗓门儿、瞪大眼睛来增加自己胜算的把握。局外人听起来象谈天一样轻松。但在双方看来是白刃战、是短兵相接、是一种殊死较量。她靠的是知己知彼及一种修养和充盈了正气的底蕴。一坐在涉案人面前,没有寒喧,直奔主题,让对方没有思考的机会,加上她那极富个性的音调所散发出的穿透力,纵使你定力再好,也难免不露出破绽。这是某篇报道刘丽英同志的文章中对她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刘丽英同志非常重视谈话这一环节。

二、对“谈话”这一概念的理解

案件检查中的谈话主要指与案件关系人的谈话。大体包括下列几种人员:证人、知情人、检举揭发人和被调查人。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与被调查人的谈话。

(一)“谈话”是一个中性词。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中使用的“谈话”是一个中性词,而不是司法中使用的“讯问”。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谈话”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谈话是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在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中“谈话”这个中性词,其含义是什么呢?

(二)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我个人理解:谈话人和被谈话人无论是人格或者社会、政治地位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中所涉及到的谈话对象,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在职的**系统干部和领导,在案件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和进行处理之前,尤其是在初核阶段时,他们的**干部、职工的身份仍然没有改变。

(三)只能用 “询问”的方式。纪检监察办案“谈话”是平等的谈话,在我们调查人员找被调查人了解核实情况时只能是询问,而不是谈话人对被谈话人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审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通过谈话了解事情的真相其难度相比司法部门来讲会更大,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谈话时讲究方式方法,练好基本功。

三、要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来讲,我们纪检监察办案都是先从外围调查,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线索,并不急于找被调查人谈话,(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一开始就找当事人的)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一般情况下的做法。在找被调查人谈话前,办案人员要做哪些工作呢?

(一)要做到“两个吃透”

一是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要吃透。有的举报信很简单,就反映一个问题;有的举报材料内容很多,所提供的线索零乱,这就需要调查人员首先要对举报材料进行认真地梳理、分析和研究,弄清楚举报信所反映的问题哪些是违纪的?哪些是违法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线索是具体的可查的?哪些是笼统的没有实质内容的?哪些问题简单便于核实?哪些情况复杂不易调查等等,要将这些问题逐条排列出来。

二是对举报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要吃透。通过举报材料中所透露的信息对举报人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通过我们的判断,能确定举报人并能找到举报人,将对我们突破案件非常有帮助。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前几年,中纪委和高检连续收到九封举报信和一个举报电话,反映中纪委的一名处级干部受贿问题。中纪委领导明确指示,一定要将问题调查清楚。调查人员首先对举报信和举报电话所透露的信息进行了分析:九封举报信经过鉴定比照是一人所写,信是从广东蛇口发的,而信纸是湖南长沙的,打电话的是一位女的,而这位干部老家正好是湖南长沙的。从举报的内容来看,此人对这位干部家中的情况非常了解。从举报信和举报电话透露出的这些信息分析:写信人可能是这位干部的熟人,也可能是他老家的亲属,此人现在可能在广东工作。于是调查人员在找这位同志谈话时,先从他的家庭情况和其亲属的情况谈起。经过了解,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这位干部和他的嫂子因家庭财产闹了矛盾,现在他嫂子在广东打工,此信就是他嫂子所写,因此很快就将问题查清了。

(二)要做到“两个掌握”

一是要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四个了如指掌”。

1、对谈话对象的个人情况要了如指掌。包括籍贯、民族、年龄、经历、职业、担任过什么职务,受过什么奖励和处分,有过什么功绩等。

2、对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要了如指掌。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脾气性格是什么样的等?

3、对谈话对象的家庭和其周围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和谁关系密切,和谁关系紧张,有无靠山、背景、群众评价如何等。

4、对谈话对象所涉及的案情要了如指掌。有哪些问题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哪些问题还需要向他本人进一步核实,先问哪些问题,后问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等,谈话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党纪条规等。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被调查对象都是**系统的领导干部,其案情往往要涉及到**行政管理的一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办案人员必须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必要时要向有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谈话时就易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减少相互沟通的障碍。相反,如果我们在谈话中出现过于外行的言行,就可能会引起被谈话人的轻视,对方可能会认为你不懂专业而小瞧你,甚至故意说一些假话而糊弄你。从而给我们的谈话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总之,在找被调查人谈话之前,办案人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情况,全方位地了解相关的信息。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谈话能否成功,案情能否突破,不仅仅取决于谈话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谈话人所掌握的信息多少。毛主席曾说过: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掌握的信息越多对办案的帮助越大,成功率也就越高。而信息的掌握就要靠我们办案人员辛勤地、大量地、详细地准备工作。并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合案情的具体情况,加以充分的利用。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中纪委在调查厦门的一个案子时,有一个关键的证人,是一位新加坡人,曾给被调查人送过钱。必须从他身上突破。第一次找他,他一口回绝,态度非常不好,当问到他送钱的事时,他一口否认:没有的事,我们新加坡人不象你们国家搞这种事。第一次谈话无功而返,后来办案人员,经过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了这位新加坡人基本情况,他的老板是香港人,他在厦门这家香港分公司里兼总经理,年薪400万港币,他在厦门除担任香港这家公司的经理外,还经营着自己的房地产项目。同时还了解到,他在厦门包了一个“二奶”,最近他夫人也从新加坡来厦门了。掌握了这些信息后,第二次找他谈话时,调查人员主动出击,警告他:你在厦门有个情妇,我们可以告诉你的夫人也可以不告诉。你身为香港分公司的经理却还经营着自己的房地产项目,我们可以告诉你的老板,也可以不告诉,关键是看你是否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一下他傻眼了,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但将自己行贿的情况全说了,还一直和办案人员套近乎,办案人员离开后,还给打电话,嘱咐千万别将你们掌握的情况告诉他的夫人和老板。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战斗力,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办案能力和工作能力就越强。

说到掌握信息的重要性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师傅带有两个徒弟,一天,他让这两个徒弟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并明确由二徒弟负责此事。大徒弟不服,问师傅:“我是大徒弟,我来的时间比他早,资历比他老,为什么这事让他负责而不让我负责?”师傅并没有解释,而是要求他们两个:“你们两个现在就去市场上给我了解一下土豆多少钱一斤?”两个徒弟都跑到市场上调查去了。一会儿,大徒弟回来了报告师傅:“今天市场上的土豆五角钱一斤。” 师傅听了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又过了一会儿,二徒弟也回来了报告说:“师傅,今天市场上共有六个卖土豆的摊位,大概共有七千多斤,好的土豆五角钱一斤,卖的很好。次一点的卖四角五一斤,但行情不好,几乎无人问津。” 听了二徒弟的报告,师傅对大徒弟说:“你现在明白了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让他负责而不让你负责的原因。”

四、掌握一般的谈话规律、方法和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兵无常法,山无常形,水无常势”。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总结出一些谈话技巧和方法,这些可以借鉴、参考,但不能死搬照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头脑的人,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修养、学识水平、脾气性格等不同,因此在和他们谈话时所采取的方法、策略也不能完全想同,同一种谈话方法和技巧在这个人身上灵验,在另一个人身上就可能行不通。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纪检监察办案谈话就没有规律所循,它和做任何事情一样,同样存在着需要我们遵循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办案人员要学会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所以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人员首先要研究和掌握一般性的谈话规律、方法和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这里我们从被调查人的心理特点谈起。

(一)被调查人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

1、被调查人的供述障碍。所谓供述障碍,是指阻碍被调查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内心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和起作用,被调查人就产生了种种不同形式的拒不供述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显而易见,在调查谈话过程中,被调查人头脑中的供述障碍,正是顺利完成谈话任务、获得谈话成功的主要心理障碍,能否突破这种心理障碍,常常是谈话成败的关键。因此,调查人员全力探寻被调查人头脑中存在着怎样的供述障碍,并找准其相关因素,从而设法打破其供述障碍,使其产生供述动机并形成供述决意,乃是谈话成功的焦点。案件检查实践向我们提示,在导致被调查人拒不供述的众多因素中,比较多见的主要有:

(1)畏惧心理。被调查人唯恐供述了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将使自己受到党纪政纪的惩处,特别是认为供述的错误越多、越严重,受到的惩处越严厉,因而,或者拒不供述,或者避重就轻。这是被调查人较普遍存在的基本的供述障碍。

(2)侥幸心理。许多被调查人都怀疑和低估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能力,自以为做案手段高明、隐蔽、他人不知,别人不晓,办案人员未必能查清他们的违纪行为和取得足够的证据,怀着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因而,除非证据摆在面前,总不愿主动供述。属于“不见棺材不掉泪”型。(3)哥们义气。有的被调查人唯恐由于自己的供述涉及到其他同案人或关系人,或怕遭受到打击报复、或者出于“友情”、“义气”、“私情”等情感方面的考虑,有的则是严守攻守同盟等。

(4)对立情绪。有的被调查人对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不理解,对办案人员抱有成见,思想上反感,态度上生硬,拒不供述。有的则是在与纪检监察机关或个别案件检查人员接触过程中产生或形成了对立情绪,以至产生对抗心理,也会成为重要的供述障碍。

(5)破罐破摔。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的被调查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犯错误,尤其是严重违法违纪的被调查人,自己感觉错误性质严重,自认为供述之后,必遭严厉惩处,因而横下一条心,顽固地拒供。

(6)不懂法规。有的被调查人不了解有关的规定精神,《案件检查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他们误认为“只要自己不承认,就定不了案”,因而形成了供述障碍等等。

2、被调查人的供述动机。

应当看到,虽然大多数被调查人在谈话过程中都存在这样那样、程度不同的供述障碍,但同时也并非全然没有供述动机。

这里所说的供述动机,是指可能支配被调查人如实供述违法违纪事实的内心起因,当这种内心起因即供述动机产生、存在和起作用时,被调查人才可能进一步形成供述决意,从而如实地供述自己的错误事实,只要供述动机克服了供述障碍的严重束缚,在被调查人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支配力量时,供述决意才能形成,如实而彻底地供述行为才能出现。

由此可见,研究供述动机产生、存在和起作用的客观规律,成功地启发、培植、调动和利用被调查人的供述动机,并进一步推动发展成为供述决意,就成为谈话着力点。因而,供述动机和供述决意的研究,也就成为谈话技巧的关键问题之一。供述动机的产生、存在和起作用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争取从轻处理的愿望。在案件检查实践中,根本不指望获得从轻处理的被调查人虽然不是没有,但总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被调查人都渴望获得从轻处理,即使犯有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严重错误的被调查人,也常常抱有一线希望(就连胡长清临执行死刑时,还交给警察一封信,并一再要求警察一定送到江主席手中,说我会书法,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请中央留自己一条性命)。如果确信如实供述能够得到从轻处理,许多被调查人都会为争取从轻处理而如实进行供述的。

(2)悔过自责的觉悟。有的被调查人在纪检监察机关对自己立案调查后,在周围环境和舆论的重压下,有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感,确实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悔过自责的觉悟,真实的悔过自责感有可能促使他们如实、彻底供述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

(3)自知已无法隐瞒。这种心理常常表现在窝案、串案和违纪问题不太严重的涉案人员,他们意识到涉案人多嘴杂,自己不讲,他人可能会讲,倒不如自己主动讲,争取从宽处理。还有的被调查人在开始谈话中拒不供述,多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尚可隐瞒下去,而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确已败露,无法继续隐瞒,也就不得不如实供述了。

(4)对感化的回报。被调查人体验到组织对自己的感召,从而受到感化时,常常会以如实供述的行动作为回报。有时甚至仅仅由于调查人员几句尊重、理解被调查人或正视其错误的话语,也可能促使他们消除对立情绪而决心供述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

(5)以求解脱的愿望。被调查人在拒不供述的情况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历着难熬的心理紧张,迫切希望得到心理解脱,再加上办案人员不失时机的耐心地启发、开导,于是,在激烈痛苦的思想斗争的煎熬中,被调查人就可能会产生彻底供述以求解脱的愿望。而彻底供述自己的违法违纪事实不失为一种寻求解脱的途径,因此也可能促使其形成供述动机。

3、怎样启发供述动机和消除供述障碍

供述动机和供述障碍是谈话中被调查人心理活动的一对基本矛盾。抓住这一基本矛盾,施以必要的心理影响,促使矛盾向供述的方面转化,正是案件检查谈话的主要基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住和解决供述动机与供述障碍的矛盾,是谈话的一个关键。

调查人员在对被调查人施加种种心理影响时,必须充分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其中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个性特点、职业特点、职务特点、文化专业特点,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他们在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心理状态特点。另外,违纪性质不同和错误严重程度不同的被调查人,在谈话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例如,自知错误极其严重的被调查人和只犯有一般较轻错误的被调查人,在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方面,显然会有不同。违纪动机和违纪原因不同的被调查人在谈话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特点,因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在共同违纪的数个被调查人中,由于各自在违纪过程中不同地位以及同案人之间相互关系不同,在谈话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我们调查人员就要象看病的大夫一样,对被调查人员要号准脉搏,是什么样的病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尽管被调查人有各不相同的心理特点,对他们施加心理影响的方式方法应当有所差异,但是,也不是不存在某些规律性。例如,在被调查人拒不供述或坚持做假供述的僵持情况下,调查人员不得不进行所谓“攻坚战”时,攻坚的最基本的共同有效的方法决不是采取逼供、诱供和骗供等非法谈话手段,而只能是一靠证据,二靠逻辑。

首先,证据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胜于雄辩,证据事实可以有力地揭穿被调查人的谎言,使其感到违纪事实难以掩盖,因而理屈词穷,不再无理狡辩,不得不如实承认错误事实。只要证据确实充分,被调查人的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更何况有明文规定,即使当事人不承认,纪检监察机关照样也可以依据确凿的证据认定其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对那些阅历丰富、职务较高、头脑精明、防御极严,甚至有几套反调查本领的人,更要注意用证据说话,把握好问话的分寸,决不能有急躁情绪,更不能声色俱厉,否则,不但不能凑效,反而会造成攻不破,放不下的局面,将给我们的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其次,在强调证据的决定性作用时,也不应低估逻辑的力量。从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虚假供述中找出自相矛盾之点,或对与已掌握的证据显然矛盾的事实予以揭穿;或以富于说服力的逻辑推理指出其假供述与事实不符,在此种情况下,常可显示出逻辑的“攻坚”威力。

同时还应注意,被调查人在谈话过程中的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随着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断地变化着,供述障碍与供述动机之间的矛盾斗争也在错综复杂地发展和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总会处于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状态。调查人员必须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因势利导,扶持其供述动机,克服和消除其供述障碍,促使被调查人进行如实供述。

五、谈话中几种常见的发问方式

总结我们的办案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发问方式:

(1)“侦察式”发问。在与被调查人初次接触或初次涉及新的重大违纪问题时,借以了解被调查人究竟知道哪些事情,陈述内容是否真实。

(2)“命题式”发问。在被调查人交待了些枝节问题,并且愿意进一步检查错误时,可采用此种方式,指定某一主要问题或主要情节,让其尽情地陈述,若其陈述不着边际,可给予必要的提示,若其陈述前后矛盾或含糊不清,可让其复述和解释。

(3)“迂回式”发问。在案情比较复杂,被调查人防御心理较强时,可采用此种方式,提出一些与主要错误事实表面无明显联系,实则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使被调查人在摸不清案件检查人员意图的情况下作出如实回答,从而堵死其推卸责任的退路。

(4)“直接式”发问。在被调查人员极力回避主要问题,而案件检查人员又掌握了一定证据时,可采用此种方式,针对被调查人的要害问题进行诘问,使其没有回旋余地,不得不正面回答问题。

(5)“跳跃式”发问。在案件检查人员已经掌握了大量证据,而被调查人也已经作好了应付检查的准备时,可采用此种方式,对被调查人早有防备的问题避而不问,跳过其防线,或交叉发问打乱其防御计划,然后突然插到问题的中心,使其措手不及,促其交待问题。

六、做好谈话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真拟写询问提纲。如果对其询问次数过多过频或同一问题反复询问,容易引起被调查人的反感,使询问工作受阻。在询问中如果思路不清,边想边问,也会影响询问的效果。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在询问前详细地列出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哪些问题先问,哪些问题后问,拟好提纲,做好充分地谈话准备,从而使询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把握好谈话时机。时机把握得好,调查人员就会处于主动地位,通过发问、交谈、适当列举部分证据等形式,促使被调查人如实陈述。时机把握得不好,容易使被调查人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拒绝谈话。在被调查人员急于找调查组表白自己,或被调查人组织起的攻守同盟已被打开缺口,调查人员掌握了一定证据时,都是询问被调查人的好时机。

3、选派合适人选担任主谈。最好由调查组中职务较高、年龄较大、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担任主谈,以使其产生敬畏感、信任感。

4、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会为一次圆满的谈话奠定良好的基础。办案人员庄重的仪表、严肃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及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些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形象的树立,能使办案人员在违纪人心目中既有威慑力,又有亲和力,能赢得他们的敬畏和信赖。谈话中要尊重被调查人的陈述,注意倾听被调查人的说明和解释,给被调查人一种公正无私、认真负责的形象。谈话态度应诚恳、谈话用词应婉转、准确、简练,既有严肃的批评教育,又有合情合理地启发疏导。

5、注意分析判断。在被调查人进行陈述时,应注意对其观察分析,核对其陈述内容各部分是否相符;分析其陈述内容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注意其表情动作的细微变化;判断其心理活动,采取适当对策。在被调查人回忆不起相隔已久的事情时,可给予其帮助以恢复记忆,但不能提供具体的案件情节,不能出现暗示,以防止出现被调查人为表现态度好而顺着说的现象,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在被调查人采取对立态度时,案件检查人员应以柔克刚,一方面对其态度提出批评,一方面利用其陈述中的矛盾,以及陈述内容与其他证据的矛盾,对其施加思想压力,使其不能自圆其说,从而放弃幻想,讲出实情。在被调查人编造谎言时,不要急于打断和制止,被调查人看到办案人员听得认真,便会极力从更多方面来论证自己所讲的虚假情况是真实的。俗话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假情况讲的越多,暴露的矛盾也就会越多,这时办案人员就可以抓住漏洞,揭穿其谎言,使其不能继续说谎。有些被调查人自以为手段高明,防守严密,违纪行为不会被人所知,因而谈话时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态,这时调查人员可采取施加压力的方法,如出示有力证据或连续发问,造成被调查人的心理紧张,使其受到震动而改变态度。

6、选择好突破口,控制好询问节奏。提问必须做到简明扼要,层层深入,使询问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从实践中来看,常选择的突破口,一是明显暴露出来的违法事实;二是两人以上共同参与或多人知晓的某一情节或事实。办案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事实、情节的一步步详细询问,并辅之以恰当地使用其他证据,从中扩展线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查明整个案件的客观事实。同时,办案人员在询问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抛开“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要以必胜的信念,通过细致充分的准备,认真实施事前拟定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问题问清楚。办案人员要牢牢地掌握询问的主动权,力戒急躁、畏难情绪;同时要注意掌握好询问节奏,当对方如实陈述时,不要轻易打断;当对方明显东拉西扯时,要及时纠偏引导;当案情有重大突破或有意外收获时,不要喜形于色,随意表态,应让其讲完后,再对不清楚的问题补充询问。总之,办案人员要通过正确、策略的询问,体现出威严,给当事人一定的精神压力,使其感到不可能与组织和法律法规较量,而不是与办案者个人较量,从而达到使其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认违法违纪事实的目的。

7、要掌握和适时调整询问的策略。询问时要坚持一事一问,不要刚问东、又说西,一定要先把一件事问到底,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然后再问其他的事。当遇到谈话对象是一定层次的负责人时,更要注意针对他们有职有权、阅历丰富的特点,注意谈话气氛,把握问话的分寸,问得尽量宽一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可急躁,更不可声色俱厉。当被询问人态度蛮横、狡辩、不予配合时,不可急于求成,可适时调整询问策略,扭转话题,实行迂回侧攻。在询问中要及时捕捉被询问人的心理变化,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事,针对当事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适时改变谈话的语气、语调,控制好节奏,并相应调整谈话策略,或是用法律政策教育,或是用典型案例启发,或是出示有关证据敲山震虎,最后达到询问目的。

8、要善于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完成询问调查任务。实际上,询问调查的过程也是一个党纪、法规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在不同的询问调查阶段的党纪法规的宣传,使当事人知法懂法,主动配合案件调查,接受询问。但实施这一办法要注意:一是把握好时机,可以根据询问工作的需要,选择在询问的开始、期间甚至结束的适当时间进行;二是要有的放矢,不脱离当事人本身的实际,尽力唤起对方的觉悟和良知,启发其知错改过,如实陈述,以便搞清事实,使案件尽快了结;三是要注意分寸,不能言过其实,违背原则或者脱离案件实际轻易表态,否则将留下后患;四是在涉及与本案直接相关的党纪、法规和政策规定时,一般不直接谈违法或合法,而是让当事人自己去判断,尽量不暴露调查人员对其行为的评判,以免造成被询问人的紧张情绪和反感情绪,不讲真话或拒绝回答问题。

9、如实做好谈话记录。在与被调查人谈话时,应认真做好谈话记录,将其所述内容固定下来,经被调查人认可签字或盖章后作为证据使用。

七、谈话中应遵循的几项主要原则。

1、坚持取证合法,严禁诱供、指供的原则。在与被调查人谈话时,办案人员一定要两人以上,首先要表明身份,讲清政策。要明确执纪办案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挽救人,因此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热情地帮助、善意地批评、真诚地关爱,使其感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如实供述。严禁先入为主,有错推定,严禁诱供、指供、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2、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辟论述,运用到纪检监察谈话中并以此为准则,就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办案人员要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查明案件真实情况,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违法违纪事实不扩大、不缩小,要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客观公正,使案件检查的结果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3、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办案人员通过调查询问所取得的言词证据是定案的重要证据,但并不是唯一证据。因为人的语言表达总是有不确定性,并带有个人的主观成分。因此通过谈话所获得内容,还需要作进一步地核实,使其与其他证据材料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相互印证,这样才能做为有效的证据使用。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篇5

第一条 为使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根据案件管理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管理工作是查办案件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反腐败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检监察机关对查办案件工作进行科学决策与实施领导的具体形式和重要途径。

第三条 案件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为反腐败斗争服务、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为查办案件服务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及时、准确、真实、规范”的工作方针。

[本文来源于-http:///-,帮您找文章]

第四条 案件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部署,及时掌握查办案件工作的基本情况,把握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规律,抓好重要案件查处情况的跟踪督办工作,为领导指导办案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查办案件工作不断深入。

第五条 案件管理的职能主要有:统计职能,及时准确地统计查办案件数据,建立办案工作信息库;综合分析职能,通过对案件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分析,为领导指导办案提供科学的带有前瞻性的决策依据;督办职能,对办案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办案工作任务。

第六条 切实加强对案件管理工作的领导,完善和理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分管案件检查的副书记直接分管案件管理工作,由相应的职能室选配一名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的同志专职从事案件管理工作,其它具有办案职能的室应确定一名兼职从事案件统计报送人员。全市各单位派驻或内设纪检监察机构以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纪委也要重视案件管理工作,确定一名兼职从事案件管理工作人员。

第七条 为案件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应为案件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案件管理系统网络,实现科学化管理。同时,为案管人员掌握有关办案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如列席研究案件工作的常委会、局长办公会,调阅重要信访件和重要案件的初核、立案、审理、处分、通报等材料,了解重要案件调查、审理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办案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第八条 进一步加强案件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加强对制度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申并建立下列制度:(1)案件统计报送制度;(2)查办案件工作通报制度;(3)查办案件综合分析制度;(4)重要案源归口管理制度;(5)案件管理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第九条 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案件管理工作检查指导,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案件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案件管理工作任务的需要。

第十条 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每年年终时对案件管理工作进行考评,依据承担案件管理任务的职能室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对照《案件管理工作考评办法》(见附件)进行考评,以通报的形式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案件管理工作考评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综合考评体系中,同步进行。

第十一条 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对内设室及派驻机构办案工作的考评与奖惩,以承担案件管理任务的职能室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为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 各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可根据本暂行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第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县区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考评办法》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的意见 篇6

行办法

(中纪发〔2010〕35号

2010年12月10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工作,保证查办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价格认定,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对价格不明,价格有争议的涉案财物,向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机构(以下简称价格认证机构)提出价格认定,由价格认证机构依法对涉案财物的价格进行测算,并作出认定结论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涉案财物,是指可以证明违纪违法行为的财物和违纪违法所得的财物,包括房地产、金银珠宝、文物、艺术品、家具、电器、交通工具、通信工具、有价证券等。

第三条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正、科学、合理、保密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四条 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和价格认证机构工作人员在价格认定工作中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纪律,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因工作掌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 办理价格认定事项的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和价格认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案件被调查人以及与价格认定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被调查人近亲属的;

(二)办理的价格认定事项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办理的价格认定事项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价格认定工作公正进行的。

纪检监察机关和价格认证机构发现其所属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第二章 提出与受理

第六条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需要进行价格认定的,应当向本级价格认证机构提出协助请求;案件被调查人要求价格认定的,可以向承办案件的纪检监察机关提出。

涉案财物在外地的,承办案件的纪检监察机关可以向涉案财物所在地的纪检监察机关提请协助,并由涉案财物所在地的纪检监察机关向其本级价格认证机构提出并办理相关手续。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查办案件需要进行价格认定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未设立价格认证机构的乡(镇),其纪委查处案件需要查行价格认定的,应当提请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

第七条 纪检监察机关向价格认证机构提出对涉案财物进行价格认定的,应当出具价格认定协助书以及价格认定所需的材料。

第八条 在价格认定过程中,需要对涉案财物先行作出技术、质量检测报告的,价格认证机构应当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委托有关检测机构进行技术、质量检测;必要时,价格认证机构应当积极予以配合。

第九条 价格认证机构接到价格认定协助书和相关材料后,应当予以受理,经审查认为内容不完整的,应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由纪检监察机关予以补充。

第三章 价格认定

第十条 价格认定机构受理协助请求后,应当指派两名以上价格认定人员共同进行价格认定。

第十一条 价格认定人员应当对需要进行价格认定的涉案财物进行勘验。如勘验结果与价格认定协助书所载事项不符,应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由纪检监察机关重新出具价格认定协助书。

第十二条 价格认定机构一般不留存涉案财物,如确需留存,应当征得纪检监察机关同意并办理交接手续。

价格认证机构对留存的涉案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不得调换、灭失和私自使用。价格认定工作结束后,应当将涉案财物退回纪检监察机关。

第十三条 价格认定机构在勘验、调查等价格认定过程中,确需纪检监察机关配合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当配合。

第十四条 价格认定的期限,由纪检监察机关与价格认定机构约定,补充或者重新提取认定材料等,可以由双方商定延长期限。

第十五条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致使价格认定暂时无法进行的,应当中止价格认定;确实无法进行的,应当终止价格认定。

价格认证机构中止或者终止价格认定的,应当向纪检监察机关出具通知书,纪检监察机关提出中止或者终止价格认定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价格认证机构。

价格认定中止事项消除后,应当恢复价格认定工作。终止价格认定的,价格认证机构应当将全部材料退还纪检监察机关。

第十六条 纪检监察机关增加与原价格认定有关的内容的,可以向原价格认证机构提出补充价格认定。

第十七条 价格认证机构完成价格认定后,应当向纪检监察机关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结论书应载明复核裁定的受理机构。第四章 重新认定和复核裁定

第十八条 纪检监察机关对价格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原价格认证机构提出重新认定,也可以直接向价格认定结论书中告知的复核裁定受理机构提出复核裁定。

对重新认定仍有异议的,应当向复核裁定受理机构提出复核裁定。

第十九条 纪检监察机关对复核裁定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机构再次提出复核裁定。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机构作出的复核裁定为最终复核裁定。

第二十条 纪检监察机关在收到价格认定、重新认定或者复核裁定结论书后,应当告知案件被调查人。

案件被调查人对结论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结论书之日起3日内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向价格认证机构提出重新认定、复核裁定或者再次复核裁定。第五章 纪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构成违纪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价格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出具虚假价格认定结论的;

(二)违反规定造成价格认定结论严重失实的;

(三)泄露价格认定工作中所掌握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价格认定机构对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进行价格认定不收费,该项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央纪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纪检上半年案件工作总结 篇7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2004年上半年案件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查办案件工作能认真贯彻中、盛市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制定了“重点抓好自办案件,积极指导基层办案,注重发挥协调作用”的办案工作思路,创新办案方式,强化办案措施,严查各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总体情况

1—6月份,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81件(次);初核案件线索35件;立案27件,其中科级干部案件6件;结案19件;处分人员19人,其中党纪处分6人,政纪处分14人,受双重处分1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组织处理2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1万元。

二、自办案件情况

我县纪委监察局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贯彻各级纪委关于办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着力抓好自办案件,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侵农、害农案件,惩处了违纪分子,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取得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促进了县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截止目前,我们已立案查处科级干部案件6起,查结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其中双重处分1人;撤职以上处分3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三、基层办案情况

我县纪委监察局历来重视基层办案工作。基层办案工作也连续多年受到了盛市纪委表彰。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办案工作,我们于去年4月份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案件协调管理室,专门负责对基层办案工作的指导、督办和协调。

今年以来,我们为防止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因不下案件指标而淡化办案工作的倾向,由案协室牵头,通过建立案件协作区、成立基层办案人才库、开展办案竞赛活动等形式,不断创新办案方式,强化办案措施,提出了“查办案件工作一票否决制”,保证了基层案件数量,提高了案件质量。目前,全县24个乡镇纪委和31个县直部门纪委(组)已先后初核各类违纪案件27起,立案查处21起,查结14起,处分14人。查办案件比较突出的高阳镇纪委和教育局纪委均已结案2起以上。

通过这些基层案件的查处,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利益,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案件协调工作

各级纪委在反腐败工作中负有组织协调作用,这既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神圣职责,也是保证各类反腐败案件顺利查处的有力保证。我县纪委在案件查办工作中非常注意组织协调作用的发挥,在不断加强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查办案件工作协调机制,横向协调好与有关执纪执法部门的关系,纵向搞好本系统上下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执法执纪机关的职能作用,形成了较好的协同作战模式:

1、建立反腐败协调工作例会制。

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案件工作汇报、协调会议。由全县各执法执纪部门汇报各自查办案件工作情况和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疑难,统一研究解决。遇到重大案件需要及时协调的,由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县纪委案协室)组织有关部门随时召开会议进行协调。

2、建立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除了在每季度召开的会上由各成员单位汇报各自受理的案件线索、交流和反馈信息外,县纪委、监察局案协室每月到县信访局、公安局、检察院、审计局等部门收集一次案件线索,交流和反馈有关信息,通过信息交流拓宽案源渠道,初步形成了县域内反腐败信息资源共享。

3、强化案件移送制度。

县纪委充分利用审计机关在审计查帐方面、检察机关在取证方面、法院在掌握证据方面和公安机关在查处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等方面的优势,对发现本县管辖范围内的党员或国家工作人员的重大违纪线索,要求各部门及时移送并进行查处,堵塞漏洞。

案件检查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篇8

案件检查是党和政府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案件检查的任务可概括为:查明案件事实,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使违纪者受到应有惩处,保护没有违纪的人不受追究,教育纪检监察对象遵纪守法。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案件检查条例》)、《行政监察法》、《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以下简称《调查处理办法》)等规定,案件检查工作一般经过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移送审理五个阶段。

一、案件受理

纪检监察案件受理,是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规定接受涉及党组织和党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犯党纪政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并予以恰当处理的活动。它包括受理范围、线索来源、受理程序。

(一)受理范围

案件受理包括党纪案件受理和政纪案件受理两个方面。《案件检查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已分别对受理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注意把握四点:一是下级机关不得受理上级机关管辖的对象,如受委托,下级机关可以对上级机关受理的对象进行初步核实;二是上级机关在必要时可以直接受理下级机关管辖的对象;三是按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属 1 地管理(除上级指定异地受理外);四是管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机关确定受理。

(二)受理线索来源及形式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十六条及该条例的《实施细则》第六条、《调查处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受理案件线索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党员、干部、群众或其他组织检举、控告;

2、领导交办;

3、有关机关移送,如司法机关等移送;

4、违纪者自述;

5、纪检监察机关发现等。其受理形式主要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录音录像形式等。

(三)受理程序

1、受理材料的接受

承办单位收到各类涉及纪检监察对象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后,应认真填写受理登记表进行登记以备查考。受理交办、批办、移送的案件,必须有书面依据。受理登记内容包括:收到时间、举报人姓名、地址、反映的问题内容、涉及人员的姓名、单位、身份等。力求准确详明。

2、受理材料的处理

(1)对正在进行初步核实或立案调查的,应迅速转承办调查组调查;

(2)属于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应尽快交办或转办;

(3)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内容不具体,无法查证的,或是过去已作过调查并作出结论没有新内容的,应留存备查;(4)对需要查清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决定是否立案的,2 应提出初步核实的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

二、初步核实

初步核实,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立案之前按照规定对受理的纪检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和材料,进行初步核实、证实的活动。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一)初步核实的方法与要求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初步核实可以采取以下6种方法收集证据:

1、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2、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3、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4、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5、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6、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初步核实要求迅速、及时、隐密。注意把握三点:一是一经决定就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抓住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迅速调查取证,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清问题的事实真相。二是要突出重点,针对反映的若干问题,应首先选择主 3 要和易查的问题进行初核,只要能查证

一、两个构成违法违纪的主要问题,既可提请立案调查。切忌拖而不决、主次不分。三是应注意保密,应尽可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方面以防授以违纪者反调查活动之机,使其串供或制造伪证、毁证,给初步核实制造障碍;另一方面避免违纪情节轻微或反映问题失实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二)初步核实的程序

初步核实的程序,是指办案人员在初步核实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先后顺序。它包括:

1、办理初步核实手续,即填写《初步核实呈批表》,报分管领导批准;

2、确定初步核实人员,即根据需核实的内容、所涉及的专业范围等,由纪检监察机关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

3、制定初步核实的方案,即调查组应在认真分析线索和熟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初核方案,以明确步骤、选择重点、分工负责;

4、实施初步核实,它包括:初步核实的宣布、向知情人或机关单位调查核实、必要时形成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三)初步核实结果的处理

根据初核情况,调查组形成初步核实情况报告,对初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建议。

1、对经初步核实,反映的问题不实或失实的,向被反 4 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属于实名举报的还应向反映人说明情况。

2、对经初步核实,虽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或具有从轻或减轻情节,不需追究纪律责任的,但需对被反映人进行组织处理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或行政机关作出恰当处理,或对其批评教育;或责成其作出检查;或责令其停止正在实施的违纪行为;或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以及调整职务等。上述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3、对经初步核实,触犯法律,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将材料移送司法机关。

4、对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应建议立案。

5、经初步核实,认为涉嫌诬告、陷害的,由案件调查组报经主管领导审定同意后,转有关单位调查处理。

三、立案

纪检监察立案,是指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其管辖权限,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纪检监察对象违法违纪问题,经过初步核实,认为确有违法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规定决定案件成立并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

(一)立案的条件

1、确存在违法违纪事实。这是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前提条件。立案所需要的违法违纪事实,必须是建立在经过初步核实,并符合客观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基础上。那些凭主观臆断或未经查证清楚的所谓违法违纪事实,都不能作为立 5 案的事实依据。

2、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这是立案的规范条件。纪检监察对象确有违法违纪事实,要对照党纪政纪规范的有关规定,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时,才能决定予以立案。

立案的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纪检监察对象存在违法违纪事实,并达到了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程度,才能决定立案。

(二)立案的权限

党纪立案,一般由纪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违反党纪需同级党委批准立案,由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

政纪立案,由监察机关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对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人员、本级人民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和下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等监察对象的违纪问题,除本级人民政府领导批示要求立案的外,监察机关须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立案的程序

1、经批准立案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员应制作《立案决定书》,并填写《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案件登记表》、《立案呈批表》。《立案决定书》一式四份,一份送被调查人所在党组织,一份由被调查人签字后存入案卷,一份送县委组织部,一份与《立案登记表》一并送案管室备案。

2、证据充分,需责成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线索,由案件承办室提出意见,报领导审定后,制作《责成立案通 6 知书》,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四、调查

调查,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办案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规定的方法、手段和措施,对已立案的违纪案件通过调查收集证据,查明违纪事实的活动。

(一)调查前的准备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组成调查组、熟悉已有材料及相关政策法规、拟定调查方案、拟定调查题纲。

(二)调查实施

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便转入调查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宣布立案决定

一般情况下,调查组在调查开始时,应会同被调查人所在的单位负责人与其谈话,宣布立案决定。被调查对象是一级党组织或行政机关的,调查开始时,调查组应会同其上一级负责人,与被调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

特殊情况下,调查组认为,调查开始时与被调查人谈话和宣布立案决定会影响调查工作的,可经分管领导批准,根据案情,在适当时机谈话和宣布立案决定。在宣布立案决定时,应对被调查人进行思想教育,并提出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组织调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办案工作。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2、实施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是调查实施的关键。而要将调查方案落到实处,则要明确调查内容、把握调查方法、行使强制措施。

(1)明确调查内容 只有弄清了调查内容,调查人员才能自觉而有目的地去收集证据、运用证据;才能有重点、有次序、有目的地进行调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案件事实。它包括:a、违纪行为的发生时间、地点;b、违纪行为发生的原因、条件;c、违纪行为发展的过程及情节;d、违纪实施的手段;e、违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它包括:a、被调查人的履历; b、被调查人的一贯表现;c、被调查人的认错态度。

③证据材料。证明案件真实的一切事实材料,都是证据材料,它包括:a、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物质痕迹;b、书证,指以其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字(包括符号、图画);c、证人证言,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真实情况作的陈述;d、受害人的陈述;e、被调查人的陈述;f、视听材料(包括录音带、录像带、传真资料、电视监测及雷达扫描所获资料、电脑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g、现场笔录,指调查人员对案件(非刑事案)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时所作的笔录;h、鉴定结论(指专业人员作出的笔迹鉴定、技术鉴定、财务鉴定等);i、勘验、检查笔录,指公安、司法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及其他证据材料进行勘验、检查时所作的笔录。调查人员应按照规定,8 全面、客观地收集上述证据材料。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2)掌握调查方法

调查案件事实,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根据《案件检查条例》和《调查处理办法》规定,以及案件检查实践,案件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及时收集实物证据

调查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收集物证、书证、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等实物证据。

一是到有关单位,特别是被调查人所在的单位,通过查档、查帐等方法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印或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由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是收集被调查人所持的物证、书证及可作书证的私人日记、信件等原始材料。收集这些书证时,应注意在第一时间里收取,以防止增删或断章取义。涉及个人隐私的,应为其保密。

三是通过检查现场收集实物证据。收集时,要制作笔录或勘验、检查报告,由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必要时可以拍照、录像。

四是通过向群众调查收集实物证据。要注意做好知情人的思想工作,促其提供有关证据的线索或提交持有的证据。

五是与公安、检察、法院、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新闻部门联系,从他们那里查询或调取有关视听材料等实物证 9 据。

②询问证人、受侵害人

通过对证人、受侵害人进行询问,取得能够作为证据的证言,以证明被调查人是违纪或没有违纪,违纪情节严重或轻微,查明与违纪案件有关的情况和事实。询问证人、受侵害人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a、准确确定证人、受害人名单及时机。要通过深入调查,并认真分析举报材料等,发现和寻找知情人,防止盲目性和遗漏知情人。

b、认真拟定询问提纲。同一证人或受害人,对其询问次数过多过频或同一问题反复询问,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使询问工作受阻。在询问中如果思路不清、边想边问,也会造成顾此失彼,影响询问效果。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在询问前抓住问题的关键,拟定好提纲,从而使询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c、掌握询问技巧。讲究询问技巧,确保询问效果,是获取证人证言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询问时必须注意技巧,要因人、因事而异区别对待,掌握方法,把握政策,绝不能采取威逼、引诱、欺骗等手段。

d、精心制作谈话笔录。调查人员应当场制作谈话笔录,经证人、侵害人校对无误后,由其签名,并写明对谈话笔录的意见。收集证人证言,应个别进行,不得采取对质或开座谈会的形式。证人作证后,应为其保密。

③询问被调查人 被调查人对自己的违纪事实最清楚。10 如何通过有效的询问方法,让其作出真实的陈述,对查明案件事实有着重要作用。询问时应注意认真分析判断,把握好询问的时机、询问的态度和询问的方式,并如实作好笔录。

(3)行使强制措施

调查人员在查办案件中根据需要可以行使强制性措施。它包括组织措施和调查措施两种。

①组织措施的行使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被调查人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应担任现任职务或担任现任职务已防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或免职措施。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同意后决定,免去党内职务由党委决定。在作出停职检查决定后,应制作《停职检查决定书》。纪检机关作出的停职检查决定,应将《停职检查决定书》报同级党委、党组备案,并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停止党外职务的,纪检机关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调查组应制作《停职检查建议书》,报领导审定后送达党外组织。其中由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建议应报党委同意后提出。对纪检机关的建议,有关党外组织如无正当理由应予采纳,并应将结果及时报纪检机关。

②调查措施的行使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第二十八条、《行政监察法》第十九条、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人员在调查中可以采取以下调查措施:

a、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b、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C、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指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即“两规”或“两指”。采取“两规”或“两指”措施,必须报经市纪委或市监察局批准,省纪委或省监察厅备案,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实施,基层纪委无权采取“两规”和“两指”措施。

d、必要时可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e、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工作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f、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g、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询,必要时,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冻结存款。

h、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3、调查终结

调查终结,是指调查人员在调查取证结束后对全案进行综合审查,认定事实,提出定性处理意见的活动。

(1)审查鉴别证据 案件调查取证结束后,调查组应在 12 认真分析案情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证据材料进行系统的审查鉴别,明确其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找出其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认定违纪事实、定性处理等做好准备。

审查鉴别证据中应注意做到: ①搞清证据材料来源是否合法;

②对每个情节的认定,是否都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在没有物证、书证的情况下,仅凭言词证据认定错误事实时,必须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直接证据才能认定;

③证据材料是否完备具体,是否具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五个要素,在时间上是否符合逻辑,在空间上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各种证据材料的内容是否一致,证言之间、证言与物证之间、物证与其他证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逻辑混乱情况。

(2)认定违纪事实

认定违纪事实,就是根据调查取得的证据,对每个问题做出符合客观的结论,对每个违纪者划清责任界限。

①抓住违纪案件的主要事实。对犯有多种错误、情节又比较复杂的违纪案件,要分清主次。只要是主要违纪事实已清楚无误,证据确凿,就可以提出定性处理意见。一般的枝节问题,次要的、有争议的、证据不足的、一时拿不准的问题,可不作处分依据。

②把握违纪事实的关键情节。对违纪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本人应负有的责任,事情发生的经过、13 结果、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等,都必须明确。

③证据证明是什么问题,就认定什么问题,不人为地拔高或降低。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3)违纪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 违纪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是指调查组把经过核实的违纪事实写成违纪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认真听取其意见和申辩。

(4)提出定性处理意见

提出定性处理意见,是指调查组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和违纪构成的四个要件,对违纪案件的性质和处理提出具体意见。

①提出定性意见的依据: a、证据确凿的违纪事实; b、有关党纪政纪条规等;

c、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决定等。②提出处理意见的依据: a、违纪案件的性质;

b、违纪案件行为的情节和造成的不良后果; c、被调查人在案件中应负的责任;

d、被调查人的认错态度和改正错误的表现等。前三条属违纪事实,是提出处理意见的主要依据;第d条可作为处理参考因素。

(5)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调查组对被调查人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后所写的说明案件事实真相,提出定性处理意见的书面综合材料,是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调查成果。调查报告必须符合公文格式的规范要求,表述要准确,内容要完整,条理要清楚,结构要严谨,论点要统一,文字要精练。

经调查,认为属于失实的案件,调查组应写出《销案呈批报告》,由案件承办室主任审核,报领导签批后,提交纪委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决定销案的,由案件承办室制作《销案决定书》,向被调查人及所在单位党组织宣布销案决定,说明有关情况,并将《销案决定书》送案管室备案。

五、移送审理

根据《案件检查条例》、《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移送审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经过立案调查并调查终结;

2、被调查人的违纪事实已经查清,所需证据确实、充分;

上一篇:《小兵张嘎》阅读心得下一篇:植物朋友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