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1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融资难问题 对策思考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产品和机制,加大信贷投放,使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缓和。但仍有相当部分小微企业得不到发展所需资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趋向审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本文就此对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融资展开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小微企业自我规范与提升能力欠缺

一是企业主经营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小微企业规模小、工艺水平不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偏低,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弱,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增加了外部融资难度。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差。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财务制度不健全,如公司财产私有化、刻意避税等,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而且信息披露不全面,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风险识别成本,影响其信贷投放积极性。三是资产少、信用低,缺乏借款增信条件。由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观念相对淡薄,故意拖欠贷款、恶意逃废等现象较多,商业银行对其融资提高了对抵押担保的要求,但小微企业一般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资产少,要寻找保证企业也较难,抑制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二)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动力不足

一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商业银行考虑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产出不高,很多银行没有单独的管理部门、业务团队、考核体系、业务系统、审批体系等。有的逐步在探索,但运行艰难,逐步变异、甚至退出。二是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不多。客观上由于在信息共享、信用体系、各类抵质押物交易市场、法律等方面支撑不够,商业银行推出针对性的融资产品较少,灵活性与创新性不足,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三是问责过严导致信贷投放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约束严厉,推行贷款“零风险”营销理念,并实行风险责任终生追责,导致信贷人员“慎贷、惧贷”。同时,正向激励不足,激励与约束不对称,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三)外部金融环境不完善

一是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信用相关信息数据的开放机制尚未形成,政府各相关部门建立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没有形成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目前,仅有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反映的只是有贷款企业和个人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征信信息,其他如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金融公司,以及体量较大的p2p等民间融资还未纳入。二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够。对小微企业的引导与具体指导不够,如支持银企对接的活动较少,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导向信息未能通过专门的渠道开展宣传传导等。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如自主出台资金扶持政策不多,对上级规定的政策补助如出口信用保险等不及时或未完全兑现等。

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小微企业要规范经营,就要增强自身实力提信用

1.小微企业要转变观念,尽快提升市场竞争力。小微企业要积极围绕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立足市场和企业自身来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发挥工匠精神,主动转型升级,创立品牌。同时,努力降低成本,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增强竞争的比较优势,自觉建立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这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

2.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信用意识。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并真实披露信息。增强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商品交易、银行贷款等合同约定,坚决杜绝逃废债行为,提高自身信誉度,为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打好基础。

(二)商业银行要创新发展,就要改善金融服务履责任

1.创新信贷产品。一是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凡不违反法律规定、财产权属清晰、风险控制有效的各类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有价值可交易等新型权利都可用作贷款抵质押物。二是全面推广信用贷款,按照小微企业正常现金流核定信用贷款额度,不断扩大受众面。三是创新贷款还款方式,对经营正常而临时转贷困难的小微企业,可以直接转贷,减少转贷成本。四是加强与外部相关机构的合作,如争取政策性银行低成本资金和获取市场、行业信息;开发“保险+信贷”金融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企业债券、集合票据、中层资本等产品。

2.创新信贷机制。一是实行小微企业贷款专业化、标准化经营模式,提高专业经营水平。二是完善信贷审批机制,积极推广在线审批、派驻审批等,有差别地下放贷款权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并实行“一次授信,多年周转使用”的灵活授信、用信模式。三是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如传统的“三品”、“三表”,引进德国ipc微贷技术等国外成熟小微贷技术,提高风控水平。四是开发大数据技术,建立“互联网+”小微企业信贷平台,利用税务数据、海关数据、人行征询以及其他监管、信用综合信息数据,精准定位客户,实施批量营销,实现线上自主申请、线上审批,快速扩大贷款客户覆盖面。

3.改进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微企业金融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业务指标设计,重点考核小微企业贷款新增户数、新增贷款额和风险控制情况。通过采用风险金和延期支付绩效工资等考核方法,实现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经营业绩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并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对授信尽责的应给予免责,以此激发营销人员积极性。

(三)政府部门要加强推动,就要优化金融环境创条件

1.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一是要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将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等“两权”、专利权等新型抵质押物纳入担保物范围,并建立完善相应的交易市场,登记、评估等一站式服务体系,提高效率,降低费用,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保险补助、税前核销、不良贷款单独考核以及存款资金存放等优惠措施,减轻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

2.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环境。一是完善地方基础信用库的功能,建立全面、真实反映企业信息和信用情况的信息平台,为商业银行开发产品和风险控制提供服务。二是培养良好的信用文化氛围,通过合法有效的方法使企业及个人信用状况透明化,强化外部监督,增强诚信意识。同时,建立和完善逃废银行债务“黑名单”曝光制度,相关部门给予联合制裁,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保护金融债权。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2

1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笔者经过对河南省内黄县37家小微企业、7家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调查感到, 目前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

(一) 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明晰、不规范

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农民, 无论是从生产经营理念、业务能力素质还是从管理方法、决策水平来看普遍不高, 特别是在财务制度上比较落后。在很多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头脑中, 请会计做账是一笔完全可以节省的成本。我们对27家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作了简单调阅, 发现几乎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松散, 基本的账目设置不全面, 核算费用不准确, 企业的财务风险比较大。金融机构在放贷时必看的财务报表等基础性数据, 在小微企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家服装加工企业在建厂3年多的时间里, 没有一本像样的财务报表;有的虽然有财务报表, 但却丢三落四, 内容残缺不全, 信息数据失真, 这就造成了信贷机构"惜贷"、"慎贷"。

(二) 小微企业的信用建设相对滞后

在我国, 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资金资源的支持, 主要是依赖可靠的信用基础上。如果没有足够的信用就必须提供抵押、担保。但从整体情况看, 一些小微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 信用意识薄弱, 诚信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产品质量不高, 以次充好, 出售瑕疵产品, 拖延交货时间, 售后服务不健全, 在客户心目中地位降低。有的违反合约、商业欺诈, 甚至出尔反尔, 造成客户流失。有的逃税漏税, 少交或拖欠税款, 损害企业形象。有的编造多套账目和报表, 骗取银行的信任, 给自身和银行造成不良影响。拖欠逃废贷款者虽是少数, 但影响较深, 使银行更加惜贷。还有一些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机构大力加强对不良资产比率的监控, 加大信贷人员的责任追究, 贷款的抵押担保就就越来越受关注。小微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和经营条件所限, 拿不出有效的抵押物, 又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 融资难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三) 农村享有的金融分支机构比例不高

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 服务网点遍布全国的国有大型银行, 资金投向会优先选择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从河南省内黄县的情况看, 四大国有银行没有一家在乡镇驻地设立分支机构, 因为县以上地区的经济现状远远比乡镇好, 只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设到了乡镇。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在利率定价、产品服务、分担风险等方面还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我们调查发现, 农村金融支持偏重于农户而不是小微企业也是影响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愿意贷款给农户也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 因为农户的资金回拢较快。这意味着银行的贷款活动是一种追逐利润的商业行为。

(四) 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调研中发现, 不少银行已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了一些信贷产品, 但很多企业知之甚少。一些企业主不善于主动与银行沟通接触, 不能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化, 使很多机会失之交臂。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难以了解小微企业信用、企业信息和企业收益的真实状况, 包括经营现状及经营前景, 出于风险控制不愿放贷。

(五) 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性支持不足

我国小微企业贷款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够全面, 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结果是虽然小微企业已经有了划型标准, 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标准和统计仍然没有统一, 给企业融资带来不便。目前各地区政府虽然针对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政策, 如建立科技园区、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直接向特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等优惠。但客观上仍然有很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难以被政策覆盖, 对它们的扶持政策缺乏统筹协调。另外, 有关部门在办理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 涉及到的比如房产低押登记、土地使用权类型变更等内容, 程序复杂, 时间漫长, 费用较高。据了解, 有的国土资源局在办理土地使用权类型变更的时间是申请之起20个工作日或批准后延长10工作日, 用时过久, 影响融资时效, 甚至让企业错失商机。

2改善和化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几点建议

如何改善和解决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结合实际, 我们感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企业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生产经营信誉

目前大多小微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由亲友组成的家庭式经营模式。当发展和积累到一定规模后, 这种原始落后的管理模式就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企业管理人员就要具备相应的现代企业的管理素质、管理模式和管理能力。当前一些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财务制度、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先天缺陷"。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 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一方面要规范企业管理结构, 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经营管理, 特别是健全财务制度, 建立规范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 确保数据的记录完整、内容真实。另一方面管理者和企业员工要提高经营和生产素质,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 定期组织学习培训, 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知识, 诚实经营, 严把质量, 完善售后,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建立牢固的信用体系和财务观念, 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二) 政府要完善扶持政策, 提高对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的支持力度

(1) 要研究适用于小微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出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 对小微企业融资损失进行风险承担, 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放款的积极性。建立政策性优惠措施, 鼓励和支持各级银行在农村地区开设分支网点, 降低贷款门槛, 简化融资手续, 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2014年至今, 河南省内黄县已有8家商业银行在乡镇成立了27个分支机构, 增加了52%。

(2) 要制定与之配套的税务政策

政府要通过减税、免税政策以及提高小微企业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等方法, 减少小微企业的税赋负担和财务负担。

(3) 成立相关机构搞好融资保障

要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为小微企业经营者提供融资咨询、扩大融资方式的专门机构, 让企业经营者选择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截止2015年2月, 河南省内黄县已经出台了17项专门针对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 扶持小微企业快速融资,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00万余元, 降低税费负担12%。

(4) 要加大法治力度纯洁金融秩序

经济案件的调查处理要快速有力, 对恶意拖欠贷款者, 无论是当事人或担保人, 要从速从快依法惩处, 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活动。

(5) 要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营造诚信、有序、宽松的金融环境

利用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商业协会、担保协会等社会组织架起小微企业担保服务体系, 对企业的信贷信用、商业信用、质量信用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统计, 建设数据库, 定期更新, 统一公示, 成为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商会资金服务、担保抵押和政府资金支持的基本依据, 帮助企业扩大融资渠道, 化解融资难题。目前河南省内黄县已累计为92个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 建设了6个信用信息系统、3个信息监督平台, 依托信用档案系统, 可以随时查询分析, 实现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实时共享, 为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金融机构完成信贷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 商业银行要增强主动性, 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银企是供需关系, 企业是银行的市场, 银行要学会发现和培育潜在的优质客户。金融机构不仅要锦上添花, 更要雪中送炭, 根据小微企业的信贷需要, 不断为小微企业提供新的信贷产品, 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更多选择范围和融资空间。

(1) 要主动上门服务

针对小微企业经营者财务知识欠缺、理财能力不高的实际, 定期派出财务专业人员深入到企业当中, 手把手进行帮带, 提供政策咨询, 解决现实问题,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素质。

(2) 要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 推出循环贷款

到今年4月份, 河南省内黄县已有79家小微企业得到银行二次或三次贷款支持。

(3) 要扩大抵押范围

银行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现实情况, 适时推出动产质押、存货质押、私人异地房产抵押贷款、法人代表担保贷款等新的信贷产品。企业的贷款额度不大时, 也可以用循环授信方式, 随借随还;或者采取等额还本付息、利随本清、定期结息到期还本等方式, 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摘要:农村小微企业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资金不足、融资难是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和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内黄县37家小微企业、7家金融机构的调查, 从企业自身、政府、银行、社会民间机构等方面提出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微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微企业 贷款难 对策

一、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缺乏服务小微企业的动力

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把国企、大中型企业当作是重点服务对象,而不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商业银行在对自身资产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资本充裕率、不良贷款率等问题而常常会放弃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而转向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从本质上来说这也属于一种理性选择。在大企业信贷市场尚未完全挖掘以前,商业银行还不具有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较难拓展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

(二)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限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商业银行平均每年的债务违约损失金额超过1700亿元,因为相互拖欠未付资金在3000亿元左右。在上述损失资金中,由于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违约风险比较突出,对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以及资产安全都产生了很大的风险。站在企业角度来看,小微企业由于建立时间不长,其内部管理结构还不完善,经营透明度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无法符合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安全性与盈利性需求[1]。大部分小微企业通常是凭借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很少会从银行得到贷款,民间借贷与商业银行贷款的本质比较相似,但二者的经营理念却有所差异,民间借贷属于高风险高收益,而商业银行属于低风险低收益,因此导致了商业银行忽略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

(三)商业银行内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市场定位不清晰,大部分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政府部门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号召,先后打入小微企业金融市场,但不同的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设计和客户选择的过程中比较相似,都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从而造成了恶性竞争、价格战等诸多问题。第二是商业银行部分贷款产品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并未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所以无法客观真实的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价,从而导致贷款金融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容易引发风险;第三是信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商业银行缺乏专业、先进的小微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它们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大都着重于过去的财务数据,缺乏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

二、商业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一)银行明确战略定位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尽可能避开国有大型银行的优势产品,努力发展自身的优势业务。信贷资源重点倾斜,择优选择是商业银行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自身具备的体制优势和地缘优势与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比较符合,所以商业银行要尽可能的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明确自身的战略地位。比如说深圳发展银行近年来一直坚持“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定位,以推广小额贷款为特色服务,坚持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现阶段该行80%以上的信贷业务都是小微企业贷款;泰隆银行一直以来专注于自身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同时也开始形成了一整套和其自身市场定位相符合的经营管理制度,当前泰隆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占据了信贷业务的90%以上。从总体上来说,上述这两家商业银行都已经形成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小微企业信贷模式。

(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在帮助小微企业破解贷款难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下面几方面的创新:第一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因为小微企业所需求的金融服务和大中型企业存在明显的区别,过去适合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理念和方式都必须要做出改变,否则商业银行是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的,所以必须要在金融产品上大力创新,努力研发出与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第二是服务上的创新,商业银行必须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尽可能的满足小微企业的服务需求,不但要大力引进西方商业银行发展成熟的融资方式,同时也应该运用好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条件,为小微企业带来更多样化的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第三是业务流程上的创新和改革,因为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小、频、急,对银行贷款审批效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努力优化业务流程,尽可能的缩短贷款审批时间。

(三)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对于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微企业信贷专业人员不单单说的是营销人员,同时也包含了中后台产品开发人员、审批人员以及贷后检查人员,因此不能忽视信贷队伍的建设工作。其一,商业银行必须要利用内部遴选、外部招聘的渠道来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贷款服务队伍;其二,商业银行必须要做好小微企业贷款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信贷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素质、小微企业人文环境等;其三,商业银行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增强信贷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规范贷款服务行为,防控小微贷款业务风险。

(四)不断创新担保方式

由于担保方式的不同,贷款也存在不同的风险,信用与保证模式容易形成不良贷款,而抵押与质押的方式不良贷款形成率低。担保强度是和贷款风险成反比的关系。担保方式的应用与创新,是为了实现小微企业还贷风险在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分担。抵押、质押与信用方式,能够让风险在银行与企业之间进行分担。保证方式,风险分担主体是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以及企业。再次拓展,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能够让风险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以及企业三者共同分担。典型的案例为硅谷银行,其凭借美国风险投资市场较为完善的优势,通常在风险投资首轮或者第二轮才跟进该企业,结果说明这一模式是非常有效的[2]。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之下,风险还能够通过财政资金参与机构来共同分担,比如互助基金、创业基金等。

三、结语

总之,国内多个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的成功案例表明,准确掌握小微企业的特征,创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将大有作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主要体现在风险管控制度与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前者是商业银行进入小微企业市场的基础,后者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为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水银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及应对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78.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4

小微企业是当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力量和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在地方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内因作用,以及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成本上升、货币政策等外部环境变化,多数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特别是融资难等金融服务缺失的现实问题,成为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建议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才能有效发挥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贷款需求的小、急、频特点及其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特征与银行商业特性的不对称。一方面,大部分小微企业多处在原始积累阶段,一般服务性企业多、生产型企业少,粗加工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而且规模偏小,结构单一,生产设备简陋,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综合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目前小微企业普遍缺少实物抵押,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等情况,直接造成融资难问题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偏紧的大环境下,各家银行资金普遍较为紧张,考虑到小微企业存在信用等级低、信用意识差等实际问题,不愿轻易向其发放贷款。目前由于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不规范、功能不健全,难以为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审计财会、资产评估等方面提供完善的、价格低廉的服务,特别是贷款担保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偏小,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缺失。

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从制度安排、金融创新等多个方面,动员和引导各类资源主动向小微企业倾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信贷倾斜、降低融资成本、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推进资本融资等方面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政策;金融监管部门应适当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加强对有关政策落实的监管,使小微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政府主管部门应定期召开小微企业融资协作洽谈会,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企业。对小微公司贷款实行营业税与所得税优惠。

二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制定金融支持小微公司的考核奖励办法,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小微公司贷款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小微公司信贷专营机构的组建,按照小微企业特点设计审贷流程和定价机制,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简化信贷办理手续,提升对小微公司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是加快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小微企业的产权性质和业务特点,采取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企业联保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要积极改善服务环境,大力推广“信贷工厂”模式,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险控制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为小微企业提供更方便、快捷、安全、优质的金融服务。

四是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工作委员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协商交流与信息共享,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向小微企业介绍金融产品,实现银企双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小企业帮扶活动,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做好融资顾问,帮扶中小企业破解经营困境和融资难题。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5

摘要: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离不开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这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对金融行业进行了整顿与改革,并且政府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些小微信贷业务也呈现出了迅速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中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2

前言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相关报道,我国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创造全国GDP的65%,提供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5%,上缴利税占60%。基于小微企业的重要地位及巨大作用,政府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商业银行也纷纷投身于支持小微企业的行列当中,以此来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但是即便如此,小微企业贷款金额的缺口还是很大,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我国商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已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改善了民生,提高了人口的就业率,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从2002年起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商业银行调整信贷业务的结构,对信贷方面的业务要有明确的指导,研发出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中小企业的信贷,商业银行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商业银行的态度表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微企业的贷款之路总是很艰难。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按照总行所规定的要求来执行,标准基本一致,商业银行的贷款都要求小微企业以抵押与保证的方式来进行,银行中的抵押贷款所接收的抵押物都是易于变现的土地、房屋等,想以信用方式来贷款的机率很小。而小微企业的特点是处于发展期,经济能力不足,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土地、房屋的使用权也基本没有,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想要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二)小微企业先天的的信用缺陷使得商业银行惜贷。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为申请贷款美化财报、信息失真。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商业银行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虽然入库企业的数量很多,但企业信息内容不全面,还有待补充完善。另一方面,我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存续寿命短,入信息库的有效企业数量低。以上现实情况都影响着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核过程中对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的全面、真实的了解及判断,难以实现贷款发放后的贷中信用监督,造成小微企业贷后违约风险增高,打击了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级一般是总、分、支三级模式,总行负责小微企业贷款政策的方向性决策。近年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导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加贷款投入,各商业银行总行在执行过程中都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有的在总行层面专门成立了主管小微企业的贷款部门,相应的一级分行及支行都有对应总行的业务负责部门或经办部门,但因为各地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均衡,各当地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虽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区企业的贷款制度和产品,但因开展时间尚短,还处在业务的经验积累阶段,惠及所有小微企业还需时日。

(四)小微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中与大中型企业贷款比额度小、笔数多。商业银行办理一笔小微企业贷款,从业务受理到贷款发放所做的准备、投入的精力、所走的流程往往与办理一笔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劳动量相同或更多,而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收益并不比大中型企业贷款高很多。效益不高也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原因。另外地方商业银行在执行总行的考核制度时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快出成绩,愿意“抓大放小”,优先发放大中型企业贷款,使很多优秀的小微企业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还有各商业银行在制定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从业人员在资源配置上还没有做到有效的分配,激励与追责不对称,也影响了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已采取的措施

(一)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来源,“人保”是民间借贷中很普遍的一种形式,为何有“人保”,说明这个“人”对该小微企业的经营人、经营状况、发展前景都很了解,确定其具有偿债能力所以才会“保”。借鉴此种经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加大了关注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如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有违约或违法记录,就应审慎对待其小微企业贷款申请;对已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重点关注经营人信用状况能及时发现问题及隐患,对贷款及时保全,或提前收回。经营人以往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等综合素质往往决定着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否存续下去,能否发展壮大,全面评估经营人的综合素质作为贷款审批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能够降低业务风险。所以把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纳入小微企业贷款的办理流程极有必要。

(二)提供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行性。提供有效担保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是其天然的特性,采取引入联保机制、增加与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是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需要。通过市场印证,联保的企业或担保公司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的了解程度往往高于商业银行,相关联保企业是基于长间时的共同经营,担保公司则基于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及更细致的资产调查。以此种方式达成的合作,各主体间通过优劣势的互补,在商业银行降低了信贷风险的基础上达成了多赢的局面。

(三)商业银行从管理机制上的改变为小微企业贷款的大力发展打开了通道。通过实践,很多商业银行总行不再一刀切,而是放权给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制定更适合本区域业务发展的细则,在经办机构设立上,可以采取中心城市行专营中心,也可以直接由经营机构直接办理等方式,一切以有利于在风险可控制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在小微贷款的业务的办理流程上进行再造,简化手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业务办理成本。

(四)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

1.推出依托于大商业圈、专业市场、科技园区的专属信贷产品,例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都是当地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成熟的区域,在这类区域中经营的企业创业成功率高、发展相对稳定,商业银行通过与专业市场管理部门、科技园区管委会的合作更易深入对小微企业的了解,防控风险,批发式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

2.推出依托于农产品原产地深加工型的信贷产品,例如:浙江龙井茶产地、吉林长白山区域人参产地都是具有地理原产地特色的区域,地标具有品牌价值,同样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低于其他非地标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3.推出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信贷产品。例如:一汽大众是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只要核心企业的市场销量有保证,其供应链企业市场前景就会好,销售及回款都有保证,贷款的风险就可控制,通过发展链上企业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和企业达到了双赢。

以上系列产品的推出,对同类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找到了方向,使小、散的小微企业贷款具有了批发的性质,提高了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可操作性。

三、小结

小微企业现已成为了我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拉动了我国的经济水平,改善了社会民生,各方都在关注着其在日后的发展,所以国家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虽然当前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小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这样既能让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为的丰富,也有利于小微企业日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篇6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然后从银行角度和小微企业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又分别从银行和小微企业两个角度对症下药,提出完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50-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一般是指企业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偿还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银行无法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信用级别越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造成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小微企业自身。一方面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小微企业的各项资产较少,能够提供担保抵押的资产更少,造成小微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中的信用级别较低。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大多数的经营者,经营管理素质较差,有时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从而导致在向银行借贷的过程中存在着违约行为。

1.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或者盈利情况受到市场变动情况的影响而产生价格下降和盈利受损的程度。目前,中国经济虽然持续发展,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同时受到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小微企业的盈利状况不是很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很容易出现业务下降,资金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样银行面临小微企业的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加大。

1.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带来损失的风险。造成这一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自身。比如说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查出现问题造成银行贷款损失的就属于操作风险。小微企业为了获取银行的贷款,而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银行只对小微企业的财务和盈利状况等财务信息进行审查,而忽视其他非财务性的信息,从而产生操作风险,造成银行贷款的损失。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银行角度分析

2.1.1 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向银行进行信贷时,银行会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投资项目、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做充分的调查,以此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和坏账损失;但是小微企业要想选择合适贷款银行,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银行有时候会为大量资金贷不出去而发愁;小微企业却面临着融资困难,造成上述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1.2 贷款定价机制不科学

小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会加大银行信贷风险,因而银行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这种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提高贷款利率的做法,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的需求,也不利于银行和小微企业双方的长远发展。因此银行合理的制定小微企业的贷款定价机制,既满足小微企业发展,又使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收益高于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和成本。

2.1.3 产品创新程度不足

目前银行贷款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是较大,究其原因是银行信贷产品无法满足企业借款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就更少了。因此,银行应当根据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量小、抵押物少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既满足自身收益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需求,为双方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4 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风险管理在银行的信贷管理中是关键的环节。但风险管理的人才要求具有会计学、数理统计、管理学、金融学多种学科的专业素质。从事风险管理的人才还要具有敏感的思维能力,能够洞悉贷款企业或者项目存在风险,从而为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目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专业的人才是十分欠缺,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

2.2 从小微企业的角度

2.2.1 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完善

首先,我国信贷评价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历史数据还比较少。其次,信用评级体系中的数据有待核验。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有待验证,导致信用评级系统中的数据不准确,贷款人员无法准确核算小微企业真实的信贷风险。最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更新机制。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动。银行看中的这些贷款的重要指标没有在信用体系中进行更新,因而会失去一些资质较好的客户,同时由于没有删减信用级别不够的企业,而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

2.2.2 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首先,小微企业担保体系机制设计不合理。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要么用自身的财产担保,要么请担保公司作担保。小微企业一般自身财产不多,因此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都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担保公司要向小微企业收取一大笔担保费,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其次,尽管我国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有所创新,但是还没有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认可。完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3.1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

3.1.1 加强信息收集,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量进行实地考察。第二,除了考察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之外,还要考察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第三,除了与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考察,也要与小微企业的生产工人、销售工人侧面进行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

3.1.2 建立小微型贷款的风险补偿定价机制

银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利率定价机制,这样不仅不利于银企之间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银行应当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阶段、贷款用途以及是否有担保物而采用浮动的银行利率,不断让银行的贷款收益大于贷款成本和风险。对于前景较好、收益稳定的、风险较小的小微企业贷款时采用较低的浮动利率;对于风险程度较高的小微企业的贷款时采用较高的浮动利率。

3.1.3 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第一,由于目前现有的小微信贷品种较少,因此银行加大对现有的小微企业的信贷品种进行创新,同时加大对新信贷产品品种的宣传力度,增加小微企业的使用率。第二,加大对信贷产品和非信贷产品进行组合创业,满足小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的需求。第三,对小微企业进行需求调查,设计出更多满足小微企业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的新产品。

3.1.4 加强风险管理的人才团队建设

为了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人才建设是重要的保证。首先,对银行管理人员实行差异化培训,特别是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的培训。其次,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业务素质强的员工安排在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上。最后,制定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和建立员工执行小微企业信用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2 从小微企业的角度

3.2.1 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体系

第一,构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第二,从现有的数据着手,不断完善和更新信贷体系中的数据信息。第三,针对小微企业,采用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加强对信贷体系中小微企业的数据分析,合理评估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3.2.2 完善小微企业担保体系

第一,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既可以有利于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同时也能够降低双方的经营风险,有利于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对小微企业的信息快速共享。第二,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时要选择合理的担保方式。小微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担保方式,既能满足银行的信贷要求,也能将小微企业的抵押风险降低到最低。第三,银行加大的担保方式的创新力度。例如可以使用无形资产和应收账款进行信贷担保。

参 考 文 献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7

关键词:辽阳市,小微企业,融资难

一、辽阳市金融市场现状

“十二五”时期是辽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辽阳市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支持了辽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引进广发、浦发、盛京、锦州等外埠银行入驻辽阳,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据统计,辽阳市现有金融机构17家,全市各项存款合计1638亿元,各项贷款合计1056亿元。

二、辽阳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小微企业作为辽阳市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大力支持。然而从目前来看,辽阳市小微企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小微企业资金匮乏、融资难。现有很多小微企业难以通过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为了取得资金,这些小微企业承担着高额的贷款利率,加重了贷款企业的负担。另外,资本市场融资较高的市场准入标准也使小微企业无法进入资本市场。

三、辽阳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引进外埠银行,金融行业得到大力发展。但是,还有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由于辽阳市小微企业特别多,占据中小微企业的很大比例,对金融行业来说,这些企业管理体系并不健全,授信风险较高,而破解辽阳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需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内因分析

1.小微企业自身特征。小微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短、资本积累较少、企业资金链条比较脆弱、财务风险较高。另外,经营经验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经营模式单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有较大的经营风险。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银行对其发放贷款信心不足;同时,现有大多数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而且无法保证真实性。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其放弃对这部分小微企业进行投资。

2.担保抵押品不足。对于银行来说,提供有效的担保能力是发放贷款的必要条件,而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一方面很难找到银行认可的有充足能力的担保人;另一方面受规模、资金所限,可以提供抵押的抵押品非常少,担保抵押能力不足给小微企业融资也带来困难。

(二)外因分析

1.直接融资渠道单一。随着经济发展,依托传统的财政和银行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但资本市场因其准入门槛标准较高,小微企业很难进入。风险投资是债券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更多风投倾向于高科技企业,而辽阳市大多小微企业都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因此无法通过诸如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这类直接融资方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2.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随着市场利率化,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普遍上调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在辽阳市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中,大部分银行至少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50%,大大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即使在高利率的利益驱使下,因为小微企业规模小、风险高,银行在信贷支持上更倾向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

3.政府支持不足。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法律不完善,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保护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很多政策并没有严格执行。同时,辽阳市担保机构还不规范,具有规模小、风险高、收费高等特点,无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解决辽阳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破解辽阳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协作努力,需从政策有效支持、银行加大授信力度,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等多个角度开展。

(一)政府方面

1.完善小微企业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小微企业的法律法规,从司法层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改变小微企业法律保护不足的现象:一是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修正不适用于现有小微企业发展的条款,完善健全小微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政府应推进完善抵押登记和担保的相关法律,规范抵押和担保程序,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风险,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及法律环境。

2.加强政府有效支持。为了更好地扶持小微企业,加速辽阳市经济发展,政府构建了一些如下岗再就业、农业担保贷款等平台,但因为政策缺乏可以实施的细则,获利企业依然仅仅是小部分小微企业,很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从政府层面来说,要真正把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应设立专门机构把政策更好的执行下去,切实帮助小微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就业问题。

3.规范担保单位,减少小微企业融资障碍。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规范国家信用担保、商业担保,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担保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有决定性作用。其中,国家信用担保更多的是执行国家政策,目标在于扶持小微企业,应该公开运作并接受政府的严格监督,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商业担保是私人或者企业建立,商业化运作模式,追求盈利,与政府担保的形成补充机制,完善的担保体系,可以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金融机构方面

1.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一是通过开展银企面对面洽谈等多种活动,有效构建合作平台,银行应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全市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用途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创新银行贷款产品,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如金融办、担保中心、就业局等应加强与银行、企业的沟通,把优质企业推荐给银行,形成辽阳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2.创新推出新产品。辽阳市小微企业因为自身发展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决定其融资的特点集中在短、急、快,尽可能的减少授信环节和流程,缩短授信审批的时间,推出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授信产品,是小微企业对辽阳市商业银行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三)企业自身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小微企业从自身经营管理出发,做到规范管理、改变单一经营模式、加强还贷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良好的资金循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能力。

2.重视构建企业自身信用体系。在任何的金融市场中,信用对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融资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有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低等因素,决定了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将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从小微企业自身出发,更要重视自身信用体系的构建。只有重视信誉,才能在市场中更长久地发展和生存下去,也会为自己的成功融资带来更多的可能。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导致其融资难的一大原因。规范财务管理、保证其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是小微企业顺利融资的一个基础。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民营经济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制约我县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形成了金融理论中所谓的“金融压制”现象。

一、造成我县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因素 ㈠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经营风险高,实力尚不足。我县民营企业不少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重大决策多是企业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缺乏科学决策体系。且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比较低,在产业分工中一般处于底层,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多,抵御风险能力差,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冲击。尤其是那些历史时间较短、资本金较少、信贷记录少的民营企业,银行有充足理由对其实施信贷约束。

2.财务信息透明度低。这是民营企业先天性缺陷。首先,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其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规范,真实性差,有的甚至不存在。第三,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高水平的财

务管理人员,有的民营企业目前还是丈夫当老板妻子管财务的“夫妻店”。第四,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还没有与银行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上述情况造成银行和企业财务信息严重不对称,致使银行不能准确把握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无法监督企业借款的投向,降低了银行信贷的积极性。

3.整体社会信用形象尚未建立。2000年以前存在民营企业抽逃资金、拖欠帐款、逃废银行债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信用的整体形象。如某县500万元以上26家贷款户中,23家属不良贷款,造成银行畏惧心理,不会再为其提供新的贷

款。近几年虽然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但银行仍难以抹去旧日印象,信贷审批持谨慎态度;加之民营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又难以获得足够的社会担保,从而削弱了银行信贷支持力度。

4.“债务链”问题的困扰。民营企业间债务链有两种,一是相互拖欠货款形成的债务链;二是前些年企业互保链的断裂。两种情况使企业形成了严重的债务负担,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降低了银行信贷支持的信心。

㈡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贷供求矛盾突出。银行实行总行一级法人体制,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从事信贷业务,超过权限必须经上级审批,尽管有分类授权的灵活性,但是由于省市级分行的

信贷规模已经限定,而省市级分行又将贷款重点投向省市级大型企业,从而造成民营企业分得的信贷量很少。同时,县乡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主要来自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县级支行,他们的贷款权利小、规模小,无法满足民营企业不断增长的信贷需求。

2.重存轻贷现象比较严重。中小民营企业强烈反映,银行积极争取中小民营企业的存款,而不愿对其发放贷款,存贷差距过大。

3.信贷市场发育不健全。专为民营服务的融资机构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由民营企业出资的民营银行的组建遇到阻力较大,中小民营企业对能否解决贷款难问题缺乏信心。

4.银行在信贷操作中不能完全执行《贷款通则》。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某市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办理财产抵押贷款,只办理担保贷款;房产证抵押贷款只有3个月期;某市企业设备不能作为财产抵押;某市银行对没有贷款记录的企业首次贷款前必须办理一次2-3个月的小额贷款(20-30万元,还款后方可获得企业希望得到的贷款额度;企业的专利、发明等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银行不予承认,不能作为信贷依据;少数县级支行不办理展期业务,对企业重复进行资产评估,造成贷款成本高;承包

期50年的荒山、荒地虽然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发,仍不能作为财产抵押贷款;季节性集中使用大量资金的企业难以得到贷款;银行对中小民营

企业放款量小、频率高、手续繁杂,使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望而却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一、民营企业方面

1.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信息可信度和透明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及透明度是银行考察企业信用的标准。⑴健全内部财政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符合银行放贷的规范要求;⑵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聘用或培养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部门;⑶请银行代理财务,银企得到充分沟通,企业会容易获得贷款;⑷积极接受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2.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⑴诚实守信,规范经营;⑵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征得金融机构的信任;⑷按银行信用登记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登记评定。⑸及时清理债务链,优化财务状况。

3.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避免项目盲目上马。国家产业政策是企业发展的指南,也是银行信贷发放的准则。调研中一些中小钢铁、汽车配件、水泥企业反映,银行态度明确,一般不予贷款支持,而像集约化的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

品加工业,因为能够带动农村、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所以比较容易得到银行的支持。

二、银行方面

1.树立服务意识,简化业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各家银行应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要严格按照人民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支持民营企业贷款。

2.完善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积极开展信用贷款业务。授信制度在大型民营企业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中小民营企业被授信,这就要求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深入的全面的了解,对那些信誉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不拘一格的授信。企业不需要财产抵押和担保,凭自身信誉即可得到银行贷款,是壮大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我们应学习浙江省温州市建行的经验,对那些规模较大、资信等级较高的优质客户在授信额度内发放30%的信用贷款,实现银企双赢。

三、政府方面

1.政府要积极指导和督促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打破传统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的信心;搞好银

企协调,建立政银企协调沟通机制,建立银行和中小企业之 间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银企之间存在的实际 问题,努力创造政银企共赢的新局面。2.建立健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保证制度,大力 发展倡导企业成立担保公司。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所需要 的抵押和担保,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苦难。只有建 立信用保证制度,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金融支持。信用担保 机构有三种模式: 一是政府信用担保模式。以政府出资为主,部分企业可以参股,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二是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模式。由中小企业作为会员自愿组 成并出资,以互助的方式在会员企业中进行贷款担保,不以 赢利为目的,只收取一定的会员费。三是商业担保模式。以 民间企业投资为主,以赢利为目的,投资者享受投资收益。担保机构的成功运作还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协作和配 合,采用风险共担原则开展业务。3.建 议 有 关 部 门 大 力 呼 吁 国 家 放 宽 民 营 银 行 准 入 的 限 制。银行准入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放宽,特别是

成立社区银行、中小银行和城市银行,他们能够更有针对性为中小企业进行 服务。我县民营企业家对进入金融界呼声很高,有的甚至提 出以自己具有升值潜力的不动产资源投资于银行建设,组建 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有鲜明本土化特征的、新兴的股份 制商业银行。同时还应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按照市场经济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9

在当前融资环境更加趋紧的环境下,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安徽采访中发现,该省探索出七种不同的融资贷款新模式为小微企业“解渴”。业内人士建议,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仍需国家、地方、金融机构、商会等共同发力,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融资环境趋紧 九成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缺口

截至2011年末,安徽省私营企业26.35万户,个体工商户143.67万户,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84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57.5%左右。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在数量、经济总量、占GDP比重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分布散仍是小微企业普遍的特点,技术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安徽省工商联政研室副主任李增流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针对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该省于今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电话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尽管安徽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余额、贷款增速、上市企业数和融资规模等各项金融指标全面领跑中部省份,但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仍进一步加剧,融资环境趋紧,可以说,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正面临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峻的局势。”

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流动性收紧,银行限期催贷,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也大都采取只收不贷的经营策略,致使很多小微企业资金链严重短缺,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其中,90%以上的小微企业资金有缺口,其中缺口在50%以上的企业占到40%。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是以基准利率上浮30-40%,少数银行抬高门槛,贷款约50%是现金,50%是承兑汇票,承兑汇票的年贴现率高达9-11%,有的还会收取财务顾问费等中间服务费用,而中小企业由于资本规模不大,一般都走担保公司担保方式,最少支付贷款额1.5%的担保费,还要支付10%左右保证金,且银行月息综合成本普遍高达1.5分。

由于小微企业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纷纷转向民间借贷,月息高达3-5分,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巨大。加上一些小微企业主要业务是为大中型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大中型企业通常在结算时强势,货款回笼较慢,小微企业则选择拖欠自己的上游企业进行缓解,使得资金压力进一步传导。

七项融资新模式为小微企业“解渴”

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安徽各地纷纷创新融资模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据统计,全省38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共对31360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613亿元。

一是“商会授信”模式。由银行向商会整体授信,解决会员企业融资难题。李增流介绍说,今年,安徽省工商联与杭州银行合肥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行给予省工商联所属行业商会及会员企业授信30亿元。此外,民生银行也向安徽省电线电缆商会、省轴承商会分别授信3亿元、1亿元。二是“联保贷款”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自愿的基础上,本着互相担保、风险共担的原则,以企业和银行双调查为主、商会推荐为辅,由5-10户商会会员企业自愿组成共保联合体,联保成员共同承担贷款违约的连带责任。

记者采访了解到,安徽蚌埠市福建商会就通过“联保贷款”融资模式,帮助具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会员企业有效缓解融资难题,仅2010年,商会就为会员企业成功办理了联保贷款及授信达2000万元。此外,安徽省管材业商会也组成了9个联保体,每3-4户为一个联保体,民生银行已给5个联保体发放贷款总金额近8000万元。

三是“互保基金”模式。这种模式由合肥市钢铁贸易商会发起,并设立了合肥市钢贸互保基金,委托合肥市创新担保公司管理运作,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参加,并与创新担保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被担保企业须按担保金额的8%向基金专户缴纳担保基金,全体会员以所交基金对全体会员的担保及贷款承担连带责任。受托的创新担保公司根据担保管理办法,自主进行风险评价和判断,将符合条件的钢贸企业推荐给金融机构,为钢贸企业架起与银行沟通的桥梁。

四是“担保商会”模式。安徽省工商联介绍说,担保商会是由工商联牵头、金融机构参与、中小企业自发成立的具有团体法人性质的会员制担保机构,以互助性、非赢利性、中介性为宗旨,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会员企业加入担保商会需交纳一定的担保基金,贷款不交纳任何费用,不增加企业负担,并可以顺利地实现贷款融资。

五是“应急基金”模式。在安徽繁昌县,工商联组建成立繁昌县中小企业互助会,建立“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要求互助基金初始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县财政注入引导资金不低于300万元;会员企业筹集基金不低于1700万元。“基金”以应急、互助、安全为基本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为会员单位还贷间隙期资金周转困难和特殊经营资金困难提供“过桥”服务。互助基金借款期限一般控制在半个月之内,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会员23家,认缴资金达1800万元,累计为会员企业提供互助资金202笔,总额达3.61亿元,为会员企业解决资金融通、防止资金链断裂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金融超市”模式。这种模式由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立,将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产品汇总在统一平台上,经过注册的小微企业也可以发布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七是“互助互救”模式。安徽省工商联介绍说,这一模式由商会出面,让资金宽松企业帮助资金紧张企业,协调大企业支持小企业,商会会长企业帮助会员企业,以及商会成员齐伸手,帮助会员企业渡难关。

“放水养鱼”亟待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小微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对各项扶持政策的需求相对比较迫切,特别是流动资金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生存的巨大“瓶颈”。为此,安徽省工商联建议,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仍需国家、地方、金融机构、商会等共同发力,政银商联动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李增流等专家表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产业发展方向,发放贷款实行差异化利率,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实施优惠利率,严格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和单笔贷款中票据比例的上限;小微企业贷款不得与企业存款挂钩,不准变相收取手续费,不得强制贷款企业购买理财产品;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二是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健全专门面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机构,实行有别于大型企业的授信标准和业务制度,放宽小微企业贷款的抵押条件,建立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引进设立各类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非银机构,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小微企业发行集合债直接融资,开放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特种金融债。

三是推进金融组织创新。专家指出,融资难与融资贵源于金融供需结构的极度不合理,要大力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组建民营银行或准银行类金融机构。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撑能力。如,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准入条件,鼓励小贷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允许向股东定向借款和同业拆借,提高融资负债比例等。除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之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还可允许业绩优良、资信可靠、经营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

四是研究出台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引导民间资本从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阳光化”运作。

五是重视发挥商会在融资担保方面的优势作用。李增流表示,未来还要进一步探索商会授信、联保贷款、互保基金、担保商会等融资模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

对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篇10

不仅中国着急修改证券法, 美国也为证券法修改忙碌不堪。只不过美国着急修改证券法是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与中国修改证券法的初衷略有差异, 但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少启示。

小企业I P O断档危机让美国朝野忧心忡忡。各方纷纷建言献策, 呼吁“把小企业重新带上I P O的高速路口”, 以此促进新兴企业发展并增进就业。在此背景下, J O B S法案应运而生。J O B S法案开出的药方, 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降低对财务信息真实性、合规性的监管要求, 包括 (1) 豁免萨班斯法案404 (b) 条款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及披露要求; (2) 豁免审计师强制轮换的要求; (3) 免于遵循新发布的或新修订的会计准则, 除非该项准则要求私人公司同样遵循。

二是降低信息披露透明度, 包括: (1) 将财务数据披露的报告期由最近五年缩短至两年; (2) 降低高管薪酬披露标准;[JOBS法案针对“新兴成长企业”大大降低了《多得弗兰克法案》规定的高管薪酬披露要求。] (3)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可以向S E C秘密提交; (4) 调高1934年《证券交易法》关于注册为S E C报告公司的股东人数法定标准, 由在册股东500人增加至2000人;[500人标准的要求沿袭自1964年。J O B S法案修订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2 (g) (1) (A) , 允许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000万美元, 且2000名股东或500非获许投资者。一旦达到该项资产或股东门槛, 公司应于财务报告截止日后120天内, 向S E C申请注册为报告公司。该条款还修订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2 (g) (5) 条, 对于依据1933年《证券法》豁免注册的员工补偿计划而成为股东的, 不计算在2000人的计算之列。另外, 通过众筹方式成为股东同样不计算在内。]

三是放松对发行融资的事前监管和过程监管, 包括: (1) I P O过程中, 打破原先为防范利益冲突设置的“清规戒律”, 例如卖方分析师与投资银行部的防火墙, 承销过程中研究报告“静默期”等限制; (2) 增加豁免注册的种类及便利性, 例如:a.授权SEC修改Regulation A, 拟议中的规则将豁免注册的额度从500万美元提高至5000万美元;b.在R e g u l a t i o n D的506规则的基础上增加506 (c) :在“获许投资者”范围内的发行, 允许采用广告宣传和公开招徕;c.开创“众筹“豁免注册, 截止目前, 股权众筹由于涉及公开发行的注册, 在美国发展缓慢。2012年众筹融资募集的27亿美元中, 52%通过捐赠模式或奖酬模式, 44%通过借贷模式, 4%通过股权模式。2012年《J O B S法案》创设了股权众筹的豁免注册, 并授权SEC发布有关规则。目前SEC已公布征求意见稿, 最终规则呼之欲出。根据征求意见稿, 众筹在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豁免的瓶颈: (1) 以互联网作为融资平台, 突破了传统豁免注册关于“广告宣传”及“公开招徕”的禁区; (2) 对投资者的经验、财富及人数都无限制, 仅根据投资者的收入及财富水平限制单笔项目投资金额及比例。

2013年作为法案实施后第一个完整年度, 经济形势回暖, 资本市场一片繁荣, S&P指数上涨29.6% (扣除股利后) , 179家美国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三大交易所上市, 创五年来最高值。然而小企业I P O颓势惯性未改, 仅有9家小企业 (市值低于7, 500万美元) 实现上市, 占当年I P O比重9%, 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仅高于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

从筹资额角度看, 2013年平均每家I P O融资2.47亿美元, 中位数为1.26亿美元, 与前几年水平相当。可见I P O仍为大规模融资的平台。就目前来看, J O B S法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作用有限。

J O B S法案的作用已经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如S E C现任委员L u i s A.Aguilar认为法案“有助于诈骗者广泛撒网, 却令证券执法更加困难”。他指出法案的假设前提是错误的, 即认为通过放松监管, 能够促进小企业融资。大量的证据表明, 信息披露及其他监管规则促进了小企业融资, 而不是相反。

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资本市场改革从未停止过尝试和努力, 却屡次以失败告终。从低价股I P O、“反向收购+转板上市”到504规则的豁免, 莫不如此。但J O B S法案作为一种新尝试, 还是值得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王啸.还原真实美国“注册制”——证券法修订建言[OL].财新网, 2014-8-1.

[2]郭施亮.修改证券法是股市改革的灵魂[OL].新浪博客, 2014-3-10.

[3]苏培科.避重就轻的中国《证券法》修改[OL].财经综合报道, 2014-9-9.

[4]皮海洲.仅仅修改《证券法》还不够[OL].神光证券网, 2012-5-31.

上一篇:思念亲人的作文800字下一篇:青年教师座谈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