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年的叙事篇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童年的叙事篇(精选7篇)

关于童年的叙事篇 篇1

在我们的记忆中,童年的岁月总是会不断的碰撞出一些可笑的事情,可是人长大了,心也长大了。心变成熟 了,快乐也少了。

实际我们也就是13岁的花季年龄,可是却有了那么多心事。有时候回想起来,还真羡慕那个时候的自己,有些天真,有些傻里傻气,却是那么快乐。记得从小在姥姥家的小胡同里长大,也有两三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平时一放学就凑在一起写作业,老师留的并不多,但写之前总还是要比比谁的作业多,并且好像作业多很骄傲似的。然后开始拼命写作业,还要比谁写作业写的快,其实那时只觉得好玩,不料想,有个盼头写的还真比平时快,写完了几个小伙伴一通欢快的乱跳,便一起出去完了。到了冬天就在院里玩丢沙包,跳格子,或者用石头打野猫却玩的津津有味。到了夏天可玩的便就多了,填蚂蚁洞,偷摘花籽,到了晚上,大人在家里打扑克却热得呆不住,便搬到了胡同里打扑克。我们会到别处玩,有事也给他们捣乱。但他们也从不生气,只是偶尔吼一吼我们罢了。这个时候家里便是我们的天堂,要知道白天大人在家,几个孩子是不敢在家里乱闹的,他们全在外面闲聊打扑克,我们便在家里玩过家家,或者随意抢着家里的好东西。然后用纸片代替钱,相互买换东西,那时候这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了。还记得过年时每家都要贴对联,可是过上不大几天,对联也就掉的掉,烂的烂了,这时候,我们便去捡对联,把废对联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红纸放到水里泡,泡上几个钟头,水就变成了红色,这时我们便把纸捞出来,剩下的红色液体便灌倒器具里,然后拿着它到处“招摇过市“ 。对邻居大爷说:”大爷,我妈让我请您喝红酒。”看着她信以为真,快要喝下去时却又忍不住上前阻止,次数多了,人们也就不相信了。想想那时还真可笑,什么损招都能想出来。

现在时光老人已经来临,把童年匆匆带走,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幼稚可笑,我已经长大了,虽然趣味少了,但是我仍要感谢时光老人,因为他把我的童年编成了一本最纯最真最美的书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让我时常美美的去回味......

关于童年的叙事篇 篇2

关键词:Labov叙事分析模式,应用,中国民间故事,叙事结构

叙事研究始于文学领域,之后心理学家、人种学家和语言学家都对叙事进行研究。叙事研究,或侧重于叙事结构,或侧重于叙事内容。Labov叙事分析模式常被用来分析口述话语的叙事结构。

一、Labov叙事分析模式在叙事语篇中的应用

Labov叙事分析模式被应用于分析自述话语、教学语篇、小说、广告、民间故事等。项蕴华,张迈曾(2005)采用拉波夫叙事分析方法,分析了20位下岗女工自述,将拉波夫理想叙事结构修正为(A)-O/C-E/R-(Coda)。并从叙事结构功能出发,分析了她们情感态度及个人身份构建。战菊(2010)分析了9位大学教师的叙事结构,发现其叙事结构基本符合Labov叙事理想化结构。通过叙事功能分析,作者对教师外语学习理念、职业认同等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肖敏(2011)分析了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叙事语篇理解和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张娟(2010)发现Cat in the Rain这部小说中叙事由5部分构成即点题、指向、进展、评议和结局,回应部分的缺失有特殊的文体效果。钱丽(2014)分析了广告叙事结构并提出完整的叙事结构与画面衔接有利于观众理解与接受。罗贤卿(2014)基于Labov叙事分析模式分析了藏族民间故事的宏观语步,并对这些话步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分类。

二、Labov叙事分析模式

Labov认为完整叙事结构包括六部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价(evaluation)、结局或故事冲突的解决(result or resolution)和结尾(coda)。

1.点题(abstract)。整个故事的总结和要点的概括。

2.指向(orientation)。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等的自由描述,是一种背景信息。

3.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一系列由时间连词连接起来的叙述旨在向听众描述事件发展。

4.评价(evaluation)。Labov将“评价”定义为“叙事者用来揭示叙事要点所使用的方式”。它是关于讲述故事的原因、故事的要点和叙事者观点。

5.结局或故事冲突的解决(result or resolution)。讲述事件的结束和最终结局。

6.结尾(coda)。回应叙事主题,揭示叙事事件对叙事者的影响,并将听众从叙事中拉回现实。(Benwell,B.&Stoke,E.,2006,p.122-133;项蕴华,张迈曾,2005)

三、中国民间传说叙事结构分析

本文的语料来源于中国历史网,作者随机抽取了30民间故事对其进行分析。基于Labov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本文对该30篇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各个部分分布进行了统计,本文发现民间故事中各个结构出现频率不尽相同。其中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和结局(resolution)的出现频率为100%,而结尾(coda)、点题(abstract)和评价(evaluation)的频率分别为60%、53%和20%。尽管民间叙事篇幅长短不一,结构也不尽相同,但其都有着三个最基本的部分,即orientation-complicating action-result/resolution,这三部分都是中国民间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尾(coda)、点题(abstract)和评价(evaluation)在口述历史故事中可有可无,且出现的位置较灵活,并未完全与Labov的理想化叙事结构保持一致。

四、结语

本文从Labov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对中国民间故事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结构为(点题)-指向-进展-结局-(结尾),其中指向-进展-结局是必不可少三部分,评价位置较灵活,多位于故事开始或结尾,或出现于点题和结尾中。通过随机样例分析,本文发现Labov叙事分析结构在分析叙事语篇时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认为从Labov叙事分析结构出发指导叙事语篇创作比分析该类语篇结构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Benwell,B.&Stoke,E.(2006).Discourse and identity.Ediburgh:Ediburgh University Press.

[2]罗贤卿.(2014).藏族民间故事的体裁分析--基于Labov叙事分析模式.牡丹江大学学报,23(12):152-155.

[3]钱丽.(2014).Labov分析模式在公益广告《family—爱的表达式》中的应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109.

[4]项蕴华,张迈曾.(2005).下岗女工身份构建的叙事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45(2):154-158.

[5]肖敏.(2011).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8(2):187-188.

[6]战菊.(2010).大学英语教育的叙事分析.中国外语,(5):68-76.

论迟子建小说的童年叙事视角 篇3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童年视角;社会;自然

[ 中图分类号 ]I210.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80-03

叙述视角指的是特定叙述文本读取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也可以被视为小说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1]童年视角侧重于叙事中感觉过程的心理特征,在特定的叙事文本中凸显更多的是它的叙事学功能。迟子建的很多小说都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打量世界、描述人物或讲述事件,这也就形成了她的小说所独有的叙述风格。

《北极村童话》讲述了七岁女孩迎灯的故事: “我”被家人带到一个偏僻的北国边陲山村,母亲离去后,“我”开始了在姥姥家的日子。但童年的世界并非世外桃源,“我”从怀孕的小姨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操心中体会着生活的乐趣;从姥姥露着骨头的身躯和松弛粗糙的皮肤上感到了生命的离去……,那个已同“我”成为忘年交的苏联老奶奶的故去,更是让“我”了解了人生的苦闷,“我”觉得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童年记忆不仅在情感上缠绕着迟子建,而且还成为她创作的灵感之源。

有位评论家曾经说过:“我是把作家的一切描写都看作他的自我描写的,因为他总是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虚构他的世界。”以此来对照迟子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她后来的小说或多或少都有着《北极村童话》的影子,尽管她后来的作品意蕴要复杂深厚的多,主题也是变化的,但拨开文本的表层叙述,“童话”中所昭示的至真至纯的境界依然是迟子建迷恋不已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极村童话》是一系列小说的生长点,正是由此开始,纯净成了迟子建小说叙述的底色。那种对未来的朦胧憧憬和向往,渗透在她的小说意蕴中,而那种对成人世界的怀疑和对约定俗成生活的质疑和反叛,便成了她一贯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独特认识。

迟子建在她的小说中记录的大都是乡村琐碎的事情,虽说不乏愚昧以及无奈、痛苦、屈辱,但其中熠熠生光的是纯朴至善的美好情怀。它们都为一种粗犷朴素的民风民俗所笼罩,还原为简单的人际关系,体现着一种本色的生存状态。

在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中,对北国雪野各色风物的出色描摹是最具魅力的部分。无论是皑皑白雪下无垠的原野和森林、冰封的漠河和小镇上的木刻楞房屋,还是化冻时的冰排和林中跳动着的松鼠;无论是神奇的渔汛;江边橘黄色的篝火,还是活动于其中的北方汉子江边渔妇,以及一匹有灵性的马;一群会流泪的鱼,都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旷达绚烂与生机。

为什么在迟子建的内心深处,大自然会占据这么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在她的小说中自然之美会焕发出如此的光彩?一个主要原因是:童年的记忆在她心目中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印痕。迟子建自己说:“现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童年经历中的自然画面与生活场景。”故乡和童年留下的深刻鲜活的记忆,已经成为她文学创作的底色和灵感进发的触媒,作家在小说《原始风景》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印证:“我十分恐惧那些我熟悉的景色,那些森林、原野、河流、野花、松鼠、小鸟,会有一天远远脱离我的记忆,而真的成为我身后的背景,成为死灭的图案,成为没有声音的语言。那时或许我连哭声也不会有了,一切会在静无声息的死亡中隐遁迹,那么,我的声音将奇异地苍老和寒冷。”

迟子建笔下的自然美,是由儿童视角去观察和发现的,童心的纯与真、善与美,使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为纯真、清新、奇异,更具有自由活泼的生命力和绚丽美妙的幻想色彩。翻开迟子建的小说集,可以发现在一部分小说中都有一位睁着好奇的眼睛注视着周围世界的小女孩,如《麦穗》中的西西,《原始风景》、《白雪的墓园》中的“我”,《北国一片苍茫》中的“她”,她们所感受到的周围的世界,正是作家迟子建用一颗童心摹写出的童年的记忆,是以心灵勾画出的她所熟悉的、钟情的、具有生活底蕴与人间温情的北国生活。在她的小说中,“‘北极村’是一个童话般的意象,迟子建沉溺于其中,不停地从各个角度描摹着她的生命和思想的胚盘”[2]。北国大自然的美,通过儿童眼睛被强化、放大了,自然之美进人作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时,由于童心的过滤作用,也就比客观的大自然更美丽、更新奇,也更具有人情味。迟子建在小说《原始风景》中,曾这样描绘主人公幻想中的月光之夜: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哪种月光比我故乡的月光更令人销魂。那是怎样的月光呀,美得令人伤心,宁静得使人忧郁。它们喜欢选择夏日的森林或者冬天的冰面来分娩它们的美丽,在上帝赐予人间的四季场景中,月光疯狂,庞大的黑夜被这绝色佳人给诱惑得失去了黑暗的本色,黑暗在它明亮热烈的胴体前被烧炙得漏洞百出,月光就这样透过漏洞,丝丝缕缕地垂落人间。”

阅读这样的段落,我们惊叹作者对月光的描写是多么的奇异和美丽,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能清晰地看到童心的欢快与跳跃,而这一切源于作者对故乡、对大自然的热爱,源于她能始终保持一颗纯洁明净的童心。无论是《北國一片苍茫》中潇洒飘扬能歌善舞的雪花,还是《沉睡的大固其固》中“宛若升腾在大地的一团火焰”的云霞,“像个玩累的孩子,一屁股沉坐到山下”的太阳,自然界中的一切,全都体现出儿童所特有的生机、好奇、天真和幻想,因而也就显得特别美妙新奇,使人过目不忘。在迟子建的笔下,大自然既具有大自然本身的客观美,又具有作家个性的美,而正是这种个性的美,使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具有了特殊的韵味。

迟子建小说作品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常常体现出儿童所特有的观察感觉和思维特点。儿童观察事物一般从形状入手,思维则更多倾向于形象思维,直观具体色彩鲜艳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眼中的物体,也往往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迥异于成人。迟子建抓住了儿童观察事物的这一特点,她笔下的自然景物描绘,处处体现出这种观察与思维的特点,使作品充溢着童心与童趣。在中篇小说《白银那》中,有这样一段写河中冰排的文字:

“冰排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晶莹剔透,有的墩墩实实的像熊,有的张牙舞爪的像狮子,还有的灵巧隽秀像兔子,当然,大多数的冰块都像方方正正的金子,孩子们便想象这盒子里装着许多神秘东西,若是将它开启也许会蹦出花仙子、孙悟空、青蛙、海豹等什么的……。”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生机活力、变幻多姿与孩子们的活泼好奇、充满幻想共同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图,能使读者对北国的冰雪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无尽的遐想。儿童特有的情趣与想象力,在这样的描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因为有了幻想的翅膀在飞翔,所以迟子建笔下的大自然之美才显得如此博大神奇,充满着生机与灵性,她的小说才具有了一种不同常人的特殊的境界,才使读者沉浸于其中流连忘返,如同漫游于空灵奇异的童话世界,在感受人生悲哀、残缺、忧伤的同时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灵魂的净化。总之,迟子建笔下的大自然,既是北国冰雪世界中真实的自然,又是经作家心灵折射后的“艺术自然”,既是自然美的客观再现,又是作家感情美和童心美的主观表现,既体现了作家对世界对自然敏感细腻的洞察,同时又展示了她聪慧、善良富于幻想的天性。

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仅此一次,也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天真和率直才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追忆的。“一个成人不可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固有的性格不是以其纯真性又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为什么历史上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呢”[3]。马克思的这段经典论述阐明了希神话的“永久魅力”,在他看来,希腊神话之所以希腊艺术的“土壤”和“仓库”,希腊艺术之所以为一个“高不可及的范本”,正是因为它们不仅现了儿童的“天真”,而且能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以一个儿童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视角“天真地再现人类的儿童时代。”我们不可能再返回儿童时代,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艺术实现“返老还童”的梦想。丰子恺曾说,儿童“用明慧的心眼,比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最能明确,最能完全的见到。”丰子恺本人的许多画作也都以儿童感知视角来表现,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纯真的童趣。对于叙事作品而言,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基于儿童视角之下的叙述应该是找回纯真的一种努力。

迟子建小说独特的童年叙述视角把她的读者们带入了一个清新、质朴和纯真的审美时空,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地回味童年的天真、烂漫,享受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享受人和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对读者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是审美期待视野的改变和刷新,同时,也是-次心灵尘垢的涤荡。

总之,童年视角在叙事时有着特殊作用,因为“回忆”是在过去的“童年世界”与现在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出和入,是流逝了的生命与现实存在的生命的互荣与互生。迟子建那些浸润着童年回忆的作品,是在离开家乡,定居城市后完成的,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流俗的街道、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使她渴望靈魂的返乡。而提纯了的童年人生作为道德境界,对人类是永久的诱惑。因而,迟子建向往的是回归抱朴守真的自然世界,回归人类与自然一体的童年时代。她在自己的作品中保存了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事物:自在的生活、朴素的情感、美好的人性等。迟子建的小说给我们提供了难以得见的人间温暖和爱意,那些人性的善良给我们今天日益污浊的工业文明提供了鲜明的参照,以使我们警醒。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童年视角与情调模式[A].2001.

[2] 张志忠.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关于童年的叙事篇 篇4

“滴答滴答....”粉红色的happykity表正在欢快的走着...

“叮”七点。

这个时候是早餐ing。一杯热乎乎的鲜牛奶,一块五颜六色,美味可口的蛋糕,一碟脆脆的的榨菜。和妈妈爸爸坐在餐桌旁,说着笑话,唠唠家常。一个平凡而又快乐的时间过去了。

“叮”七点

“同学们,下课时间到了......”同学们听到赦令“嗖嗖嗖”奔向操场“小红,我们玩鹰狗啊”“小兰,我们跳皮筋啊。”阵阵笑声传入蓝天,和白云一起在天空上飘来飘去,逮到每一个缺少欢乐的地方。

“叮”十二点

童年的回忆叙事作文 篇5

每年春夏农忙的时候,爷爷奶奶带着大草帽,我戴着小草帽,来到田野里。爷爷奶奶在田地里忙活起来,而我就穿梭在田埂上的花草丛中,追赶着飞舞的蜜蜂、蝴蝶。跑得累了,就用树枝在田埂边挖坑,把一些野花野草“移植”到小坑里。我心想: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些小花小草们就长得郁郁葱葱了。爷爷奶奶看到我认真的样子,咧着嘴笑了:“我大孙儿真厉害,会种花草了!”我也跟着呵呵笑,田野里蹦出一串串“铜铃声”。

到了秋收时节,田野里到处都是金黄的稻子,这里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迷宫”。我们在稻田边玩耍,奔跑,捉迷藏。我是伙伴们当中最大的一个,凭借着速度上的优势,我总能超越其他伙伴一大截。有的小伙伴只顾着追赶,不看路,脚一滑,跌进了旁边的稻田里,摔得满身泥。不要紧,赶紧爬起来继续追。我们在这里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童年的记忆叙事作文 篇6

童年,就像一缕金灿灿的阳光,指引我走上成长的道路;童年,就像一双手,忽冷忽热会给予我力量;童年,就像一阵清风,在我的身边萦绕,陪伴我茁壮成长。

我的童年就像一架纸飞机,飞呀飞呀……,突然,它就载着我,载着童年的美好回忆,回到了20xx年初春的一个上午。

那一天,上午我刚从被子里钻出来,就用鼻子吸了吸新鲜的空气。从空气中,我闻到了太阳公公的味道,浓浓的,暖暖的。还不等我回过头清醒,妈妈就喊起来了:“今天我们出去玩哦!你去不去?去的话就快些起床。”我是个爱玩的孩子。一听到这么一个好消息,急忙洗漱吃早餐。不一会儿妈妈就带着我来到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里面在开展大型环境保护活动。自己的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还呼吁我们要热爱大自然。把垃圾随手扔进垃圾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在博物馆里,还展出了很多环境恶劣的处境,大树在森林里被砍的情景。我,似乎对这些环境保护,对大森林里的保护很感兴趣,于是高兴的又蹦又跳,手舞足蹈。有时我因为大树被砍而情绪低落,或者又有些愤怒。

哦,可不是吗?可爱的我。喜欢环境保护的活动。不过,再想想还是大森林,纸飞机,垃圾桶让我有了好奇心。

古代叙事散文选篇训练与讲解 篇7

书山东河工事

张惠言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发薪刍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奴敢尔,吾撤汝矣!”其横如此。

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加沙①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速具扫②。”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资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③云。

[注释] ①加沙:即“袈裟”,佛教徒的法衣。②扫:通“埽”,治河工程中用以护堤和堵口的器材,预先以柳、草等捆扎而成,大者杂以土石。③谒选:去吏部等候选派。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母忧去官忧:担忧。

B. 伊江阿延之幕中延:延请。

C. 手铁长数寸,临决处临:来到。

D. 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审:明白。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巡抚伊江阿昏聩无能的一组是( )

①伊江阿好佛 ②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 ③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 ④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 ⑤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 ⑥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先生过去当过和尚,曾经因为诖误了一些士大夫而被驱逐,但巡抚伊江阿却十分相信他,对他像对待老师一样恭谨。

B. 蒋学士本是王树勋的徒弟,后来被伊江阿请来治理黄河,师徒二人互相勾结,不但没治好黄河,反而使好几百河工枉送了性命。

C. 伊江阿由于昏聩无能,听信王先生和蒋学士的耸惑,多次治理黄河无功,因而被贬谪戍伊犁,但当王先生送他去时又听说他将要回来等候吏部选派。

D. 本文叙事简洁,选材精当,略写王树勋的出身及其专横表现,详写其故弄玄虚用所谓佛法治黄河的丑态,使文章的讽刺意味大大增强。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

(2) 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

(3) 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书山东河工事》,写的是清代时治理山东黄河决堤的事,揭露了清代统治者凶残任性而又昏聩无能的丑态。文章叙事简洁,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昏聩而又专横的山东巡抚伊江阿和他的帮凶王树勋的丑恶形象。文章先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山东巡抚伊江阿,接着马上揭出伊江阿好佛的特点,以引出另一主要人物王树勋。在重点介绍王的耸惑巡抚和专横之后,又带出第三人蒋学士。主要人物全部登场后详写他们治河的事,把王先生和蒋学士、伊江阿的丑态尽显纸上。最后作者又直接站出来写几个人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还使读者对清朝政治的腐败有了更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A(这里的“忧”是“居丧(多指父母丧)”之意)

2. D(①的“好佛”和②的“筑坛”都不是“昏聩无能”的表现,⑥表现的是专横)

3. C(文中是写王先生将要回去等待吏部选派,而不是伊江阿回去等待吏部选派)

4. (1)要巴结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关键词:奔走、事、定语后置)(2)过了好久,将铁片丢到河中,接着又念诵经咒,又丢铁片。(关键词:良久、又诵、又投)(3)我记下这件事,使以后的人有所儆诫。(关键词:书、来者、儆之)

参考译文

嘉庆二年,黄河曹州处决堤,山东巡抚伊江阿亲临堵塞河水。伊江阿性喜佛教,他有个宾客叫王先生,是过去的僧人,名叫明心,聚集着一批徒弟到广慧寺,因贻误了一些士大夫,被官府杖责之后驱逐,于是蓄发娶妻生子。伊江阿像对待师傅一样很恭谨地侍奉他。王先生经常用佛家的言语怂恿蛊惑伊江阿,并且招聚小人,贿赂权贵,他的权势影响着州县官员,要巴结巡抚的官员,都争着侍奉王先生;那些调集河工、发放薪资粮草的官员,没有王先生的话就不能任用。如果哪位不称王先生的意,王就瞪眼说:“你小子敢这样,我撤你的官!”他就这样蛮横。

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是王先生在广慧寺时的徒弟,因为母亲去世离开官职,在山东游学。伊江阿把他招到幕府,和他很合得来,并上奏请让蒋留下管理河工,皇上下旨应允了这事。巡抚伊江阿选了个好日子在公馆的左边筑了个祭坛,几十个和尚道士围绕祭坛念诵佛经,伊江阿每天到两次,由蒋学士和王先生跟着。到了祭坛,蒋学士朝着北边跪拜,伊江阿也朝着北边跪拜。王先生戴上毗卢帽,穿上袈裟,露出一边臂膀,登上祭坛坐着。学士和巡抚站在坛下,诵读完经,才离开。像这样搞了好几个月。黄河堤岸堵塞了多次,总是屡次决堤。第二年正月,王先生说:“河堤之所以不能牢固,是它的下面有条孽龙,我用法力把它镇住,河堤一定能合龙,赶快准备护堤和堵口的器材。”巡抚说:“好。”在规定期限的前一天,器材准备好了,几百河工用绳索系着那些器材。巡抚来了,王先生穿戴着佛的衣帽,手里拿着一块几寸长的铁片,走到决口前边,口中念诵经咒。过了好久,将铁片丢到河中,接着又念诵经咒,又丢铁片。丢了三次后,举着双手庆贺说:“龙被我镇住了!”巡抚合掌说:“果然像先生说的一样。”第二天,河水大涨,巡抚命令投下护堤和堵口的器材,大家都劝谏,巡抚不允许,器材丢下去,几百人都死了。过了好几天,王先生又来,又丢了三次铁片,又丢下护堤和堵口的器材,又死了数百人,河堤最后还是没有合龙。

张惠言说:我住在江南,总是听人讲到山东河工的事情,不知道真实情况。等后来到了京师,各方面的询问,有很多目击者。哎呀,从事佛教活动中的人,居然有到王先生这种地步的啊!我记下这件事,使以后的人有所儆诫。

王先生蓄发以后,名叫树勋,用钱买得一个待选通判。他本来是扬州人,有人说他是常州宜兴人。在他做僧人时,就已经有妻儿子女了。他的僧号是嘿然。嘿然也是他未做和尚时的号名。伊江阿被贬谪到伊犁防戍,王先生送他到防戍之地。听说王先生将回去等候吏部选派。

上一篇:武装部文化建设规划下一篇:游三门蛇蟠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