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精选8篇)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1

朱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金融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寻找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避免金融风暴的产生,是当前摆在中国金融界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通过分析研究金融风暴对苏北经济的影响,借鉴国外金融风暴防范的经验,据此制定出完善苏北经济金融风暴防范的建议,对防范我国金融风暴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金融风暴的防范,对经济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金融风暴 苏北经济 宏观调控

一、苏北地区融资现状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是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近年来,苏北五市经济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存款高速增长,但苏北五市贷款却增幅缓慢,反映出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受到抑制。2004年,苏南五市新增人民币贷款1818.26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额的79.81%,而苏北五市新增人民币贷款17247亿元,仅占全省新增贷款额的7.57%。2005年,苏北地区存款增长18.6%,而贷款仅增长7.7%。

2004年至2005年,苏北五市贷款占存款余额的比例由61.8%大幅下降到56.1%。贷存比不仅大大低于国际上成熟的银行体系的90%,而且低于国内法人商业银行的70%,反映了金融机构在苏北五市经营较为保守,偏好流动性而宁愿损失部分盈利。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1、经济总量水平明显提高,存款余额大幅增长。

从宏观环境上来讲,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的产业政策,整个江苏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以及苏南和上海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资金不断流出,贷存比不断下降。

苏北地区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24:43:33,工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近几年的工业贷款数据来看,工业贷款余额出现下降情况,由于本地农业和服务业吸收贷款能力有限,减少的贷款主要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该部分贷款主要以本地金融机构存款上存或转存的方式进入外地金融机构,继而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放贷。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融资秩序较为规范、风险控制体系较为完善,单位融资成本和承担的融资风险低于苏北地区,加之苏南地区承载贷款的项目较多,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该地区的贷款。

二、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的问题

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我国黄淮海平原,总人口3195万人,占江苏人口总和的43%;土地面积5.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3%;而GDP只占全省25%不到,财政收入只占20%,利用外资占7%,出口占5%。

(一)、我国苏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直接影响着区位优势选择与区域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苏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有:

1、平均国民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弱,投资需求与供给低水平均衡。

苏北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状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市场里所能分享到的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利益比例低,影响到区域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区域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2、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能力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造成苏北地区区域经济低水平供需均衡与低水平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能力弱,要素组合的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技术层次和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优化机制不健全。

3、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由于财政支出有限政府和民间用于教育和科学研究开发费用有限,社会成员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低,平均劳动技能不高,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比较而言,苏北地区自然资源、劳动资源与技术开发能力配置水平都较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4、相对落后的传统经济部门比例相对较高,呈现二元经济结构。

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比例较低,传统的初级产品加工部门比例高,产业结合不紧密,产业关联程度不高,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效果不明显。

(二)、金融风暴对苏北经济的影响

金融风暴通过两个途径来影响苏北的出口与外资增长:一是金融风暴造成美

国、欧盟经济增长下降,导致国际需求减少。对苏北这样一个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较多的地区,首先是影响出口增长。二是金融风暴造成资金链断裂,特别是一些著名跨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其对外投资下降,也就影响到苏北引进外资的增长。前者的影响效应较为直接,在短期内导致出口明显下降,后者的影响是中长期的。苏北是吸收外资的地区,外资企业又是出口的主力,苏北要扩大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赖很大,这两者相结合对苏北的对外经济影响较大。

1、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增幅低于内资企业。2008年1-3月份,江苏累计实现出口5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2007年同期下降12.9个百分点。而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98.7亿美元,增长16.0%,增幅仅为2007年同期的一半,占全省出口额比重为75.7%,较2007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319亿美元,增长14.2%。内资企业在出口增幅上高于外商投资企业。

2、机械及设备出口则出现负增长。一季度江苏机电产品实现出口36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增幅较2007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3、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出口则出现负增长。一季度,苏北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235.8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增幅回落30.3个百分点。但其中光电技术出口增长1441.6%、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出口增长95.5%、电子技术出口增长44.1%、生命科学技术出口增长70.6%、航空航天技术出口增长186.8%,增幅均高于同期全省出口平均增幅;而出口额占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近65%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出口则出现负增长,3个月出口额下降2.2%。

三、苏北地区解决融资问题的途径

苏北地区中小企业占据半数以上,多数为粗放式经营,缺乏外来的管理经验与项目平台,因此,苏北地区融资体系改善的重点方向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吸引外来项目的融资体系。

1、和谐的融资环境。

建立高效、覆盖面广泛的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评估环境,努力建设规范的融资秩序。融资体系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营风险。对于这种风险,金融机构通过。贷前审查和货后监督加以解决。二是道德风险。由于商业道德秩序不规范,企业为了获得贷款而弄虚作假,贷款风险将最终转嫁给金融系统。对于第二种风险,由于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弄虚作假现象无法轻易被揭

示,这种风险对融资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破坏。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善融资机制,使得融资者做出自我选择来减少融资体系的整体风险,即建立覆盖面较广且高效的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评估制度,努力创造一个信用主导的融资环境。道德风险发生后,虽然融资者能够暂时获得利益,但融资者将会有一笔不良记录,信用等级也因而下降,这将直接导致下一次的融资困难。

为了使信用信息系统真正高效运作,必须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只有这样,道德风险的代价才可以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而建立健全商业道德规范。苏北五市可以根据地缘上靠近的特点,在地方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和五市政府的支持下,合力打造一个共享的信用信息系统。这将对完善融资秩序、降低融资风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开拓间接融资渠道,完善间接融资服务体系。

与全国的情况类似,在苏北地区,间接融资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银行贷款方式几乎占据了间接融资方式全部的份额,其他间接融资渠道虽然已经存在,但其资金规模和使用效率决定了还无法真正成为有效的融资渠道。然而对于一个融资体系来说,每一种融资工具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贷款的方式虽然能满足不同资金规模的需求,但由于其一般采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融资企业由于现金流不足而导致的财务危机甚至企业破产,另外这种方式由于银行将承担较大风险而会选择有一定的担保机制存在,所以这种方式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不仅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而且这种企业难以提供相应的担保,因此不是一种合适的融资方式。在开拓间接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中小企业信用低、担保少和风险高的特点,根据苏北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当的解决方式。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苏北地区政府财政和行政上的大力支持和地方金融机构的全力配合,建立国有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联合担保基金和股份制的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在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采取切实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有着更加紧密和直接的联系。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小,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而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融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也具有地域上的直接依存关系,具有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规模优势和交易成本低、监控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管理链条短、层次少、经营灵活、适应能力强、控制风险能力强等比较优势。在苏北地区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城市和农村信用社以及地区商业银行。随着城市和农村信

用社逐步改制为中小银行的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银行这一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凸显其强大的融资优势和作用。苏北地区政府应对中小银行的建立和业务拓展给予财政等手段上的扶持,加速其发展进程,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3)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种企业获得融资的途径,与贷款相比,具有分期偿还本息、信用门槛较低、考虑时间价值后融资成本较低等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融资租赁业务克服了中小企业由于流动资金有限、信用担保程度较低等各种不利于融资的因素,使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生产所需的固定资产的投入,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

3、鼓励和发展直接融资方式。

在完善间接融资体系的同时,还需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给予融资者多种融资选择。

(1)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股份制改造,明确企业产权,有利于企业治理的改善和企业股权融资。直接融资可以通过股权的方式把各方面力量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并通过企业运行机制的改善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活力。

(2)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以追求因企业成长而获得长期收益为目标的一种投资基金。虽然其投资成功率比较低,但一旦成功则收益不但会弥补以前的损失,并且还将有巨大的盈利,根据这一特性,风险投资基金主要倾向于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的高科技产业。积极吸引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将对苏北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在发展风险投资过程中,应保护好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收益。

(3)鼓励具有较高资质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板。我国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的建立为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将不断涌现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中小企业。积极推动并引导其上市融资,将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带动一批当地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少维.次贷风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8,(11).[2]孙秋碧.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省经济活力评价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三期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2

一、苏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了解到, 在2011—2012年苏北地区小微企业经营势头良好的占16.92%, 经营情况正常平稳的占69.23%。小微企业2012年产量与2011年相比增长的占40%, 持平的占20%。从营业收入方面看, 小微企业2012年营业收入与2011年相比, 有64%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通过每年增加的营业收入不断扩大自身生产规模, 改进生产技术。同时, 调研发现目前苏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 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行业竞争压力增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苏北地区小微企业业务订单减少的占37.54%, 认为行业竞争压力增大的占58.46%, 产品或服务销路不畅的占25.23%。目前, 国内市场小微企业涉及的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陆续出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国际市场上适合小微企业进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现较明显的出口过剩问题, 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受到很大限制。

(二) 人工成本提高,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过快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小微企业认为人工成本提高的占37.54%, 认为能源、原材料、运输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过快对企业有明显影响的占55.08%。长期以来, 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 小微企业习惯以低价战略占领市场, 以扩大产品销量赢得利润。近年来, 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 致使许多小微企业盈利微乎其微, 而小微企业为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一般不敢随成本上升相应提高产品价格, 这就导致小微企业盈利越来越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使很多小微企业措手不及。

(三) 部分小微企业资金短缺, 融资难且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小微企业感觉融资难且贵的占75.38%, 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担保的占52%。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再投资资金都是来自利润, 还有一小部分来自银行贷款, 但贷款依然困难, 因为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必须让其提供可靠的经济担保来保证贷款本息按期收回。通过对淮安市小微企业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小微企业担保难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用企业的土地、房产做抵押担保, 往往由于房地产手续不全而申请不到贷款;小微企业一般不愿意找专门担保公司为其担保, 因为收费过高;一些大中型企业怕造成损失, 一般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

资金成本高是小微企业当下面临的严峻现实, 由于难以享受银行的服务, 小微企业不得不从民间借贷, 况且民间借款平均利率逐年上升。尽管通过银企对接和直接融资, 部分小微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 但大多数尤其是处于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 资金短缺和融资难且贵仍然是最大的困难。

(四) 企业税负较重, 政府扶持政策落实难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小微企业对所交纳各项税费负担认为较重的占74%, 认为政府扶持政策落实难的占47.6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的占31.38%。通过对淮安市小微企业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税费负担较重已经对小微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税负过重可能会促使小微企业采取种种手段进行逃税, 这样做不仅背离了现在的税收体制, 更进一步阻碍了整个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的建立, 使小微企业无法通过健全的征信体系进行融资。

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难, 小微企业真正得到的实惠较少。一些小微企业认为优惠不多而限制太多, 对小微企业作用不大;只有少数小微企业认为政策落实到位, 而且这些小微企业主要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很多小微企业看来, 政府提供支持有非常多的前提条件, 这使小微企业很难获得扶持。

目前,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印花税优惠和发票工本费免费等规定作用有限, 完全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少;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偏窄。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各行业划型的标准与税法规定并不一致;流转税起征点对小微企业并不适用。近几年物价持续大幅上涨, 当下的两万元月销售额 (或营业额) 对大多数小微企业意义不大。

(五) 企业创新能力弱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弱的占61.54%。走访淮安市小微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地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乏创新开拓的精神、研发条件差, 更缺乏创新型技术人才, 大部分传统生产型小微企业缺乏核心专有技术, 有些企业几乎完全模仿市场产品。以生产服装、鞋类、箱包等产品的企业为例, 很多外销或与国内外大品牌合作的小微企业, 合作模式大多都是大品牌企业提供思路和样板, 小微企业再根据大品牌企业要求做一些精细化设计, 设计要求并不高;有的则在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做一些开发设计, 但研发能力很低, 因此市场竞争力很弱。

大多数小微企业也尝试过转型, 自己打造品牌、研发设计、生产, 增加产品附加值, 这样才有竞争力, 也才能适应以后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理论指导和创新经验, 使得很多小微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损失较大, 这也使得更多的小微企业不敢创新, 固守原来的生产模式。

二、促进苏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层面的主要对策

1、扩大财政补贴政策范围, 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

依法打击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大力推广使用本地产品, 全市各级政府采购和重点建设项目、国有医疗单位药品采购、国有投资项目采购要向本地小微企业产品倾斜, 鼓励和引导本地超市、配送中心和商场等加大对本地小微企业产品的采购力度;建立多样化的服务部门, 为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等服务。

2、采取多种相应措施鼓励小微企业努力抓住各种政策性和发

展机遇, 勇于突破、敢于创新, 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 特别是亏损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资源配置倾斜。稳定物价, 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3、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首先, 通过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 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其次, 改进和完善银行风险控制制度和担保体系, 如可以投入更多的担保基金, 保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最后, 建立竞争性的地方中小金融体系, 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 同时要大力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

4、进一步对小微企业实施结构性减税, 加大对各类不合理收费

的清理, 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最大限度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加强落实和完善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并加大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帮助小微企业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给予其财政补贴, 带动小微企业创新, 同时政策上给予资金扶持, 用于对优秀企业家和人才的进一步培训。

(二)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不断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积极探索自主创新之路。

首先, 敢于高薪聘请创新型专业人才或给予充足补贴让技术人才出去学习, 积极进行自主创新, 潜心研发属于自己的高端特色产品, 创造市场需求, 开拓市场, 积极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次, 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 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和创新经验, 适时总结, 逐步完善创新体制制度, 为创新人才和创新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大力加强技术人才的建设, 大胆任用年轻人, 在重要技术岗位上, 通过科技的研究和攻关, 锻炼技术型人才。要在工作和生活上努力给技术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极大地调动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 可以谋求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 共同致力于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建立企业专有的品牌和销售网络。

一方面要知道品牌是企业的资本和产权, 也是高附加值的关键所在。如今, 品牌竞争成了企业竞争的焦点, 作为小微企业的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 积极融入品牌竞争的行列, 现阶段开始要加强品牌意识, 注重品牌的塑造、宣传, 力争创造出适合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著名品牌;另一方面要扩大销售渠道, 巩固与加强网络销售。

3、应加大管理力度, 努力创新经营模式, 加强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 优化组织结构, 努力提高员工效率, 以便提高盈利空间。

(三) 市场层面的对策建议

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的沟通, 提高金融机构对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的识别能力和信心, 逐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

1、积极建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 在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设立小微企业专营网点。

成立小微企业专业服务团队, 主动寻找、挑选、培养客户, 从而建立小微企业项目储备库, 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周到、及时和专业的金融服务。

2、形成对小微企业的多种融资渠道。

首先, 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在确保风险较小的前提下, 不断开发存货、动产、应收账款、产权等质押贷款业务, 发展票据贴现等金融产品;其次, 进行担保方式创新, 对担保难的小微企业, 采取不同产业小微企业自愿组合成联合体互相担保, 在固定限额内发放联保贷款。同时, 积极与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只要是经过信用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 即可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最后, 进行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对信用等级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 优先发放贷款, 并适当给与利率优惠。

摘要:江苏苏北地区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通过采访、座谈、问卷等多种方式对淮安市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 分析了苏北地区小微企业存在的市场环境不好、成本高、融资困难、税负较重和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并提出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税收政策,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莲等.最大难题:小微企业共认“三高“”两难”[N].中国经济时报, 2012-6-26.[1]李慧莲等.最大难题:小微企业共认“三高“”两难”[N].中国经济时报, 2012-6-26.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 农村污染;环境保护;绿色农业;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52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源由点及面相互叠加,既包括农民的生活污染,也包括传统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及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但农村缺少必要的环境处理设施,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并不健全,民众的环保意识也较差。农村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威胁农民健康及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在新常态下,让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农产品供应继续改善,农民生活继续向好,生态环境继续恢复,解决环境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源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文艺表达,却是在农村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提出的,只有解决了农村的环境问题,才能够记得住乡愁。笔者曾参与了苏北某市的镇村布局规划,摸排过该市域农村每个乡镇的现状,深入调研了目前存在的农村环境问题,本文以苏北农村地区为例,阐述目前农村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初步思考的解决措施。

1 农村污染现状

1.1 水污染严重,对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产生了较大危害

目前,较多农村地区还没有纳入整体的供水系统中,许多村庄用水以井水或者村庄内部小型水厂为主,主要水源为地下水和村庄内的小型河流及水库,多数当地农村并未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且存有许多采石厂、水泥厂等重污染企业,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当地地面水源[1]。可以说,解决水污染是目前农村需要最急切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1.2 垃圾乱堆乱放、缺少环卫和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农村内垃圾乱堆乱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田园式的生活被垃圾包围着的村庄所取代。随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垃圾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其中许多垃圾不可降解或难以降解,持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虽然苏北许多农村已经有了沿村庄主要干道的垃圾池,也有“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措施,但由于农村人口相对城市更显松散,垃圾收集人力不足,服务半径不能覆盖全部村庄,许多村民还是会就近处理垃圾,久而久之,污染土壤、地下水及空气[2]。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农村环境日趋恶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土壤污染严重,土地肥力缺失

通过苏北某市的调研,当地的耕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农药污染、工业有毒有害物质、和水土流失的困扰。导致农业土地的肥力下降和生产安全问题。农药与农药的利用减轻了农民的劳作强度,同时提高了耕地产出,但同时增加了土地的有害物质,降低了土地品质。部分耕地周边存在着部分有污染企业,加大了土地的污染程度[3]。在苏北丘陵地区,虽然每年都有一些植树造林工程,使水土流失量有所减少,但尚未全面解决20世纪中期乱砍乱伐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

2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2.1 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不健全

目前,环境法律体系主要适用于城市污染,对于农村污染考虑较少,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缺少规范、长期、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污染主体既可以是小型的工业,也可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和隐蔽性。这让农村污染比城市污染更加难以掌握和监控。相关法律对于农村污染的具体细节的考虑并不充分。

2.2 盲目发展工业,缺少科学规划。

目前,在建设中,财政、政策和优良产业都在市区或者城关镇、重要产业发展园区等重点发展地区优先考虑,对于乡镇的扶持力度较少。所以在工业的产业门类选择上一些乡镇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财政收入的提高,对于产生污染的企业过于宽容,对环境考虑的较少;同时,在产业布局上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更偏向于考虑选址成本,可操作性等经济问题,而忽略了选址周边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和主要风向等非常必要的环保因素。

2.3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科学生产意识淡薄。目前,农业生产基本以短期利益为主要导向。农民迫切地需要增加收益,以至于超标使用化肥农药,缺乏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3]。同时,对于农业生产后留下的塑料薄膜、秸秆等缺少主动处理意识,塑料薄膜属于难降解材料,任由其残留在土壤中将降低土壤的生产力,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农民也乐意采取最为方便的方法,就近处理,遗弃在宅前屋后、或者直接倾倒在河流中。在乡镇的街道路面上,乱丢、乱扔和乱吐现象严重,每逢集市都遗留下大量的垃圾。

3 农村污染的解决措施

笔者针对苏北地区农村污染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3.1 科学规划布局乡村工业

在充分考虑当地工业发展诉求的同时,对当地工业进行科学的引导,逐步关停环境污染严重的粗放式企业。在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指导下,改造乡村工业,重视工业选址的布局,将工业转入集中园区,远离居住区,便于降低污染的危害和发挥综合利用设施的效益与规模。

3.2 引导绿色农业

解决农民增收与农业生产的矛盾,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必须一改往日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的新型农业。由政府牵头,推进生态高效农业,逐步转变原有的种植结构,将原有粗放式的稻米和常规蔬菜种植转变为种植适合苏北当地土壤条件的水果、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成立合作社,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引导下科学种植。同时,改变原有禽畜养殖模式,以集体或者政府为主体牵头建立建中养殖,农户作为入股方参与,生产过程中强化环境意识。

3.3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保、农林、建设和水务等相关部门、各乡镇及各个新闻媒体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活动的力度,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深深地印到每个村民的头脑中,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4]。

3.4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体系的建立

应全面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政策,推行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使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聚居点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同时,应加大排污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比例,以体现对受害者的补偿。对于农村面源污染这样涉及面广的污染,应将治理资金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调配;对于农村聚居点的公共服务资金使用方式和方法,应逐步建立农民自主决策机制。

4 结语

农村环境问题是一个有着长期历史背景问题,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去逐渐解决。目前,环境问题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党中央国务院也陆续出台的许多相关政策,在全体国民的努力下,未来中国农村定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1]Brandes, Julia.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 Rural China[D].Kansas :University of Kansas, 2013.

[2]Z Zhang.Consideration on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Z].Environmental Science & Management,2009.

[3]许洁,徐志华,吴慧芳,等.江苏省农村水源地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J].西南给排水,2012(2):16-19.

[4]江新,李小漫.江苏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5(8):37-39.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分析

虽然这些年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融资战略、融资方式,是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

1.融资的概念

融资, 其实质就是指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指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 资金余缺状况, 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 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采用一定的方式, 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 组织资金的供应, 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 经营、 管理等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一般而言, 企业不会无故的融资, 其目的大致可分为: 企业发展扩张的需要、 企业偿还债务的需要以及企业的多重混合需要。

2.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从银行那里只获得了不到25%的贷款份额,但是它创造的GDP却占全国的60%。根据上半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贷款份额只占银行总贷款的15%,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平均水平是2%而中小企业却达到了11.6%,贷款风险偏高时中小企业的明显特征;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小企业贷款占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8.5%;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反映出一个问题,政府融资占中长期贷款的70%,中小企业只获得贷款的10%~15%左右。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它们发展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份调查问卷中显示,包括浙江、广东两省的多家的中小企业把资金短缺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首位,绝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来自全国400多家的银行、公司、中小企业参加了 年 9 月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暨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联盟大会,共同研究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信誉度较低, 主要表现在: ( 1) 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 数据缺乏真实性、客观性,虚帐假帐普遍存在, 并且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2) 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 3) 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有待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每笔贷款要求的数额不大, 但是贷款的审批操作程序都与大型企业贷款步骤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客户数目增多, 必然会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的操作成本上升, 而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自然会选择对中小企业惜贷。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运作成本高, 因此金融机构对此类贷款利率定价较高是正常的。但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了基准利率及很小范围的浮动限制, 致使正式与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利差变大, 银行房贷积极性减弱, 间接上增加了融资成本。

3.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5

长期在教研室工作的我,总认为只要多搞几次活动,多搞几次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对教师目前的工作状态、工作情况真是很不了解。2009年8月我被推到校长岗位,是一所现代化示范初中,不过位置在农村,且离市区较远。上任之初,我雄心勃勃,准备在教学质量上大显身手。然而事实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这里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很令人担忧。我当时就怀疑,这样的工作态度能有好质量吗,这样的精神状态与示范初中能相符吗?看到问题,想想上任之初的雄心壮志,我真有点心寒胆战。我想作为校长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让老师想干、会干、能干,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着问题和压力,我和教学线的领导一起分析,一起思考,一起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四个着力”,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从无效教学走向有效教学,直至追求高效教学。

1、着力于“观念”的改变,促其想干。1.1强抓态度的转变,认识的提高。

一所学校能否很快走上正轨并迅速取得立足之地,主要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取决于教师发展的高效益,要把全体教师凝结成一股力争向上的力量,首要的就是统一思想,抓态度的转变,认识的提高。思想问题是根本问题,消极被动地工作是没有激情的,更不会有创新,思想通则一通百通。我多次强调并身先士卒,在工作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问题面前不讲人情,领导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以教师为本,从中获得教师的主动,促其想干,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好铺垫。

1.2强势阅读学习,增强科研意识。

阅读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教师应该是阅读的典范和榜样。然而我们多数教师既不情愿读专业书籍,也不爱好写写文章,一年中除了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和教参草草阅读以外,几乎不读一本书,不看一篇专业文章,更谈不上去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教师每天所做的只是应付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可以说目前许多教师很难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对象,更不被学生们所追随。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的地位和分量在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和科研能力,长期以来在自己的岗位上误人子弟,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地贬值。为此,我在学习文化的构建和学习共同体的打造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把阅览室前移到办公室,三个年级按月交流图书杂志,定期集中谈体会说心得,定期举行论文现场框架结构设计比赛。其目的就是在教师中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撑。

1.3庄严承诺,激发发展内驱力。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的“青蓝工程”活动。活动旨在让“新”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巩固、教学评价等多方面

获得帮助和指导,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新”“老”教师在结对子过程中,应当借助教学活动为平台,相互砥砺,彼此寻求更高新的的发展。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结对子前,“新”“老”教师还要公开承诺,并把书面承诺书交教导处备案。实行捆绑考核、共同进退、荣辱与共的措施大大地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1.4追寻名师,提升教师素质。

跟名师学习、向专家请教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名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与普通教师不一样的思想追求与工作状态。名师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成功者,必定有许多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地方。一个老师如果能够追寻名师的成长轨迹,按照名师的想法和做法去思考和行动,做到持之以恒,一定也能够造就成为名师。为树立“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的理念,为激发教师们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一部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做名师的追随者,我校对优秀教师进行授衔表彰并且形成制度,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全方位考核,重在教育科研和教学实绩上严格评选出教学上的领军人物、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以此激励教师争先创优,提升专业发展欲望。

2、着力于“课堂”的研究,让其真干。2.1录制常态课

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增强竞争意识,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公开课活动,而且形成惯例,但这些课大多是精雕细刻的“展演课”,是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实力的优化整合,是样板课,并非是常态课。这些课与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很难真实反映教师平常教学的状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还应该是取决于教师常态课。如何准确把脉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常态课与非常态课之间,我做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之后,“随机录课”的想法应运而生,我认为它体现的是学校教研管理的本真回归,特别是在起步阶段,可以起到推动教师自我发展的作用。开学伊始,我就敦促教学线同志推行随机录课制度。课前不打招呼,教导处根据课表随机抽取,深入班级录课。教师利用每周二业务学习时间集中观看录课内容,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进行集体“把脉会诊”。学校定期把课堂实录制作成光盘与“会诊”结果一并赠与教师,或将录像上传校园网作为奖励,鼓励教师自研自磨自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2.2抓好研磨课

“磨课”是教师练就内功的开始,是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磨好一节精品课,让听者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如览群峰,豁然开朗。然而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教师一生上了很多节课,但能上一节优质课却不是容易的事,而能随心所欲地上好每一节优课就更是难事。要想上好优课,成为名师,就必须打磨好一节课。为此我提议:由教导处安排,每个大组选一两名教学成绩相对较差的老师上研磨课,执教者在写了教案后,交给同组教师讨论后再度修改,然后进入“课堂实战”,教学线领导、同组教师观摩后提出优点和不足,自己再反复斟酌,这样进步的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其他参与“磨课”的人也同样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 2.3展示精品课

“精品课”不仅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形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平台。“精品课”是教师的杰作,更是教师成功、成名的最有力的象征。教师应该把“精品课”作为毕生的追求,学校应该把“精品课”当做优质资源来开发与储备。为此我校每周都开展赛课活动,很多优秀教师都争着报名参加,每次活动都评奖颁发证书,老师们都在学习、交流、点评中总结得与失,可以说“精品课”的展示,助跑教师的专业成长。

3、着力于“方法”的指导,教其会干。3.1名师引路,同课异构

教育是艺术,要想达到完美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就必须有专家引领和指导,这样就会大大地避免少走弯路。因此我充分利用自身有利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借助“优化课堂活动月”的契机,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授课,鼓励学校老师与教育专家同课异构,同台竞技,通过专家的“临床诊断”,破解课堂教学提高的瓶颈,重点从管理方法上、教学艺术上给教师以指导。应该说专家、名师们丰富的经历,不凡的谈吐,智慧的语言,给教师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思想理念上的“大餐”,还教给了我们的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老师触动很大,大家都觉得这是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绝好机会,有压力更会有动力。

3.2培植反思意识,提升教学能力

常言道:“教书30年,充其量是个教书匠;如果能坚持写教学反思3年,那么就很有可能成为名师”。而现实中,我们多数老师都还没有这个意识,更没有养成习惯,就是能写几篇小论文,也完全是为了自己评职晋级的需要。如果校长真的要建设一支优秀教师团队,让大家快速成长起来,成为领军人物,成为名师,就必须培植大家的反思意识。不反思,就无所谓好与差,不反思,就不可能有创新和超越。反思什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什么自己煞费苦心、滔滔不绝,而学生无动于衷、昏昏欲睡?为什么有的内容教了多遍,而学生仍学不会、做错了?为什么教师时间、精力投入多,而学生进步缓慢,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为什么学生想调班,不想要你教?如此种种,这些问题虽然有的不是老师原因,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面对,必须反思。而且要通过反思达成若干共识: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动起来;课堂必须是思维训练的课堂,思想碰撞的课堂,激情洋溢的课堂;课堂既是知识传授和积累的课堂,更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课堂„„为了让大家都能面对现实深层思考,我们建立了《新课标学习反思制度》,每人每周写一篇“反思”随笔,强行入轨,反思内容因人而异,可以写教后记,可以写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迷惑、问题,成功的经验、教学的高潮;也可以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观摩同行的课,然后写下对方最成功或最不足的一点„„总之要让反思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营造一种科研氛围,于反思中寻求更快发展。

3.3资源共享,借力发展

教师的“教学用书”可以说是现在教师备课的主要资料,甚至是唯一资料,内容有了,但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和选择呢?不少教师就把过去的教案拿来抄一遍应付学校检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老一套。虽然这样也能取得一点成绩,那也全靠死教、死学、题海战术,至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根本谈不上。面对现状,针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我认为我们老师的视野太窄,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共享已成事实。我就鼓励老师把备课的触角伸向校园网,从网上获取信息,先学习别人的经验、方法,然后再结合教学实际有所创新。基于此学校在各班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校园网络实现了全覆盖,这些现代化硬件投入,推动着老师思想和行为的显著变化:网上办公,网上备课已进入正轨。

4、着力于“平台”的搭建,迈向能干。4.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在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我校坚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加强教研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金字塔”学科梯队,从而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激励成才、鼓励冒尖,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实施“教师你有多大能耐,学校为你提供多大舞台”策略。

首先抓实集体备课。让教师吃透、钻透教材,改变了以往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以说课形式代替集体备课。同时,我们还请来了相关学科专家专门指导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这不单单让教师明白如何进行备课、上课、说课,也训练了他们挖掘教材的能力,锻炼了他们说课的能力。

其次是抓能力比试。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学校开展各种比武和竞赛活动,如说课比赛、上课较量、论文比试、试卷命题考量、解题能力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普通话朗读比赛、英语口语演讲赛、板书竞赛、教学案例设计比赛等,提供这些平台,就是给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大家在竞争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创新。

4.2举办校园讲座、沙龙活动。

长期从事教研工作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引领者、反思者、建设者,是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既能“传言”又能“立言”的思想者。带着理想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质。正所谓,善教者必善读者,善读者必善思者,善思者必善作者。为了让教师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教师自己开讲座活动,教师能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己组稿,自己设计,虽然没有专家、学者那样高屋建瓴,但必定是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感悟,每次讲座他们都有成功的感觉,自己在校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不仅如此我们还定期举办沙龙活动,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广泛收集资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既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举措,也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区;既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规划,也谈出了

自己对专业发展的困惑。通过交流,大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明确重视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如果说教师开讲座是“一家之言”,那么教学沙龙则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碰撞,他们定会在碰撞中思考,在碰撞中总结,在碰撞中前进。

4.3走出去,与名师零距离

为了更好、更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不怕花钱,每学期都会安排各科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聆听名家报告,目睹名师风采。外出学习的教师们回校后,为相关学科教师作学习汇报,进行“移植课”展示,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6

进入21世纪,我国钢铁业提速发展,2011年实际产能已达6.6亿吨。与此相比,近几年全国钢材消费量的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2011年1~11月,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812亿元,同比下降42.3%。尽管下半年企业实现盈利,但全行业仍有28%的企业亏损,亏损总额165亿元。主要是由于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结构失衡,铁矿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等原因造成。本文以民营钢材贸易企业为立足点,分析对其信贷投放的风险,并对加强钢贸企业信贷管理提出建议。

一、民营钢材贸易企业风险分析

(一)钢材贸易模式

目前钢材贸易业务主要有直供业务、代理业务、现货业务、期货业务等模式。现货业务是由贸易商承担采购责任形成库存,贸易商自行销售货物并由本公司指定仓库发货至客户指定仓库的业务。代理业务是代理厂方或客户签订采购或销售合同,承担垫资、控货、物流等相应的责任并收取一定代理费用的业务。直供业务是由贸易商承担采购、销售责任,货物由厂家仓库直接发至客户指定仓库的业务。期货业务是指贸易商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以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获得合约,通过买卖合约或合约交割进行交易。目前,全国约有20万家民营钢铁贸易企业,且主要集中在建筑钢材领域。据统计,建筑领域对钢材的需求约占钢材总需求量的50%。建筑钢材进入壁垒低,需求量巨大,钢材资源容易获取,使得建筑钢材贸易商数量众多。

(二)现货业务模式下的市场风险

1.库存跌价。民营钢铁贸易企业主要通过逢低吸纳、上涨套利来获取利润,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货贸易商库存钢材往往占到总资产的70%以上,市场预期向好时甚至达到90%以上,甚至不惜超额举债囤积钢材。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矿石供应商、钢铁生产商、钢材需

求商较量不断,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钢材价格波动频繁,库存跌价损失往往成为民营钢铁贸易企业的主要风险。2008年以来我国钢材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动十分频繁,2008年的绝对峰值与绝对低值相差2600元左右。由于钢材贸易利润率和集中度低,2008年如果企业囤积居奇,往往血本无归,经营难以为续。

2.应收账款增加。在经济下行或放缓期间,流通环节将产生大量的欠款,企业应收账款增加。钢材贸易资金占用大,资金回收期较长,而钢材现货贸易又普遍实行了销售量挂钩奖励的措施,民营钢材贸易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往往对下一级销售商或一又通过举债或赊欠进行新一轮

流通。

3.销售量减少。钢筋、线材等民用钢材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民用钢材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联系十分密切。当前,民营经济实体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不足,国家4万亿元刺激投资又主要集中在道路、桥梁、市政等基础建设项目,市场需求的客户结构具有特殊性,只有较大型的民营钢材贸易企业才有资金和实力满足其大宗需求。因此,相当一部分民营钢材贸易企业2008年以来出现了销售持平或下跌,由于完不成销售指标和无法取得钢铁厂或上一级代理商给予的销售量奖金,许多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将面临市场淘汰境地。

(三)其他贸易模式下的市场风险

1.直供业务。直供业务的风险与现货贸易类似,但直供业务的在途库存与现货库存相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民营钢材贸易企业融资风险及信贷对策了库存跌价风险,帮助销售商锁定利润。直供业务受货源、物流、销售半径影响,虽然利润空间较小,但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往

往乐于被采用。

2.代理业务。钢材代理商可分为一级、二级等多级代理商,其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佣金(代理费用)和销售量奖励,风险主要来源于销售量下降因素。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生产企业最大限度地压低代理商利润,在利益趋动下,代理商不满足于单纯的代理业务,往往会同时囤积存货并进行现货贸易。

3.期货业务。2009年3月27日,中国钢材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9月11日完成了第一笔交割“期转现”。钢材期货是钢材贸易从实物属性向金融属性的衍生产品,贸易商只需交存7%~12%的保证金,就能够获得约10倍的期货合约,实现以小博大。同时,期货贸易还能够

“空买空卖”,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炒作,这种乘数效应将极大地增加了贸易商的机会和风险。

(四)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融资风险

1.负债普遍偏高。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往往缺乏行之有效和理性稳健的财务控制制度,扩张意识强烈,经营盲目扩大,普遍存在超能力举债的现象。有些企业财务报表不实,虚报资产和收入,瞒报负债,不计提坏账损失和存款跌价准备,存货结转办法不合法等,使财务资料不能真

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银行很难从财务指标上甄别好坏,进而控制贷款风险。

2.担保能力不强。民营钢材贸易企业融资以法人保证担保、担保公司(会员制)担保、非标准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担保方式为主,保证担保的能力较弱,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在当前钢材价格急剧波动的情况下,不仅管理难度加大,甚至使警戒线、平仓线的管理措施形同虚设。

3.经营管理水平较差。除了一些大中型的一级代理商,大部分民营钢材贸易企业规模较小,营运能力偏低,经营受到市场和上层销售商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十分狭小。公司普遍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较为粗放。

4.信贷管理难度较大。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资金结算以银行承兑汇票和现金为主,商品销售与货款回笼的监管难度较大,加上上述的财务反映不实、担保能力不强等原因,普遍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信贷管理的有效性不足。

二、银行业加强民营钢铁企业信贷管理的建议

(一)信贷投放策略

1.客户选择。坚持审慎投放、择优介入策略,重点支持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的一级代理商和具有区位竞争优势的一级代理商(省市级以上),适当支持具有产品特异性和产品垄断优势代理商,择优支持分销和物流网络健全、市场经验丰富、财务理性稳健、资金实力强、资信良好的大中型代理商和直供商,审慎介入资金实力不强、管理水平较差的二级及以下代理商和中小型现货贸易商。严格控制民营钢材贸易信贷客户从事期货交易。

2.支持强度。从目前频繁变化的市场情况看,银行对民营钢铁贸易企业的支持应有所节制,必须确保企业的现金流能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保持企业财务指标健康。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200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数据,物资批发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5.7%以下方

为优秀值,笔者认为对大型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以下为宜,中小型民营钢材贸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以下为好。此外,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短期偿债指标都应达到优秀值为佳。

3.信贷品种。为确保信贷资金用于钢材贸易,建议对企业授信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收

款人限定在钢铁生产企业或上一级代理商,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可配套少部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4.信贷担保。通常情况下对比各种担保方式,金融资产质押、房地产抵押、仓单质押、担保公司担保(控制放大担保额度)、其他企业担保的担保能力依次降低。鉴于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的实际情况,除金融资产质押、房地产抵押外,建议对此类客户优先选用非标准仓单质押的担保方式,对保管人资质进行严格的认定,在当前形势下应进一步降低警戒线(60%以下为宜)、平仓线(80%~85%为宜);适当开展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尽可能引导客户以会员制形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适当控制担保放大倍数(以存入担保基金3~5倍为宜,担保基金不得抽走或质押);严格控制保证担保,尤其要控制关联担保、互相担保、循环担保。

(二)信贷风险防控应注重“八看”

一看经营规模。信贷调查应以现场调查为主,重点调查企业的仓库和库存、物流设施、加工设备、营销网络、从业人数、客户结构、资金流量等信息。调查中应通过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分户账等方式,防止企业多计他人寄存存货和谎报销售量。

二看经营模式。重点调查企业从事代理业务、现货业务、直供业务、期货业务的结构及占比,对企业的代理资质及历年销售业绩进行核实,通过比对经营模式和资金实力,分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看经营产品。重点调查其经营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市场销售预期如何,钢铁生产企业或上一级代理商对其销售业绩的奖惩措施。

四看财务数据。重点调查企业的银行资金结算和纳税情况,通过货款回笼、纳税多少与销售量相佐证,通过银行存款、现金、贴现等数据分析企业的资金实力,通过调查企业的资金结算是否规范、存货结转办法是否得当、是否计提坏账损失和跌价准备等分析其财务是否规范稳健,资产负债、销售盈利是否真实反映。对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不能偏信盲从,对存在疑问的财务数据务必查看分账户和历史记录,在核实财务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报告期及授信后的偿债指标、盈利指标、营运指标、成长性指标与行业可接受值、良好值、优秀值等进行比较分析。

五看历年资信。应注意调查企业是否存在一个实体、多张牌照、多头融资等情况,对存在此类情况的客户原则上不应介入。对于确实优秀的客户,应对企业的资产、负债、销售、利润等进行勘实分析。应与企业主和主要管理人员进行面谈,详细观察其言行举止,并注意调查企业及企业主、主要管理人员与银行、上下游客户的合作情况和信用履约情况,对存在不良信用、法人面貌不清楚的客户审慎介入。

六看管理水平。客户经理对企业的市场定价和经营战略要有自己的思考,防止企业盲目乐观,冒险激进。对企业的财务控制措施和风险补偿措施,以及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风格、成本控制、员工管理、客户维护情况进行调查,综合分析评价其管理水平的高低。

七看担保能力。对抵质押物须核实其权属是否明晰、价值是否真实稳定、是否易于变现。对保证人应重点核实是否存在关联、互保、循环保,是否具有担保实力。对仓单质押或存货质押,必须落实专门的客户经理或客户经理组进行管理维护。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7

关键词: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

我国对早期阅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于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此后早期阅读受到幼教界的广泛重视, 但部分家长和教师不了解早期阅读, 对其缺乏全面认识, 甚至存在诸多误区。 为深入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开展现状, 研究者以苏北五市部分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开展相关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450份, 回收家长问卷410份, 其中有效家长问卷382份, 问卷有效率93.17%。 样本构成见下表:

研究者以自编的 《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家长问卷》为调查工具, 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与态度、幼儿阅读作品、 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及家长在阅读指导策略等方面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 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态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12.57%的家长不喜欢与孩子一起阅读, 5.76%的家长认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重要, 表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同时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 7.07%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无所谓可有可无, 23.3%和25.39%的家长分别认为早期阅读能使孩子安静下来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求知欲学到简单的知识, 仅有43.46%的家长能够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智力、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发展有启蒙作用。 虽然家长提高了对早期阅读的关注程度, 但不能全面认识早期阅读。

1.早期阅读存在误区。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 大部分尤以苏北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没必要看书识字。 在这里, 家长对早期阅读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 部分家长对早期阅读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 误认为早期阅读是幼儿识字的一种方式, 甚至从功利目的出发, 购买一些用作识字的书籍让幼儿阅读, 只追求阅读结果, 忽视幼儿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增加其负担。 二是认为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 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研究发现, 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 尤其是八岁之前的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且幼儿期是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 而苏北农村地区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上小学前后才适宜进行阅读。 三是部分家长在阅读中的角色缺失。 某些家长以自己工作忙为由, 将早期阅读的责任全权推脱给幼儿园, 认为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的事, 忽视自身在阅读中的作用。

2.父亲在阅读过程中的角色缺失。 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的影响, 父亲在幼儿教育方面角色严重缺失。 据调查父亲较少参与孩子阅读过程, 家庭中父母一起陪伴孩子阅读仅84人, 不足总比例的22%, 父亲陪伴孩子阅读的只占6.02%。 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 如果父亲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的阅读, 不仅能创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 而且有助于孩子愉悦阅读心理的产生, 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二) 早期阅读的作品。

根据问卷显示, 儿童读物总量在5本以下的占21.47%, 5本—10本的占37.43%, 11本—15本占17.28%, 15本以上儿童读物的占20.42%。 由此可见, 家长愿意对孩子阅读进行投资, 但普遍投入较少。 究其原因,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受家庭经济水平制约, 苏北城镇地区的儿童读物总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问卷中有17%家长认为儿童读物的价格偏高。

2.儿童读物总量受家长学历影响, 家长学历越高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越多, 学历低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则远不如高学历家庭。

3.家长对儿童读物的满意程度, 问卷显示18%的家长对市场上的儿童读物不满意, 其中83%的家长对某些儿童读物的质量、内容、意义等提出质疑。 据多数家长反应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盗版现象严重, 错别字较多, 语言过于成人化, 暴力内容较多, 教育意义不大。 因而在选择儿童读物时, 76.7%的家长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阅读兴趣放在首位, 并且结合自己为孩子的打算、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建议、同时还参考教育专家的推荐。

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其思维的主要特征, 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阅读欲望和兴趣。 且随着数字出版物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接受有多重感官刺激的阅读载体。 据问卷显示, 81.68%的家长喜欢让孩子接受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 24.35%的家长选择平板 (城镇居多) , 44.76%的家长选择早教机点读机 (农村居多) , 13.61% 的家长选择手机。 由此可见, 在阅读载体方面, 家长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三) 早期阅读表现。

注意力和家庭阅读环境是影响幼儿阅读的两个主要因素。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有意注意虽得到发展但水平低、 稳定性差, 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 据调查60.47%的孩子在阅读时易受外界影响偶尔心不在焉, 10.47% 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进行阅读, 仅有22.77%的孩子能够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 研究认为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受家庭阅读环境的影响, 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十分重要。 而据此次问卷显示, 74.81%的家庭无固定阅读场所, 其中33.77%阅读时受外界干扰极大, 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幼儿性别、 认知能力、 气质特点及兴趣爱好的不同,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大差异。 72.51%的孩子对图画感兴趣, 对文字感兴趣的孩子占3.14%, 18.32% 的孩子对图画和汉字都感兴趣, 1.83%的孩子对两者都不感兴趣。 由于学龄前儿童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 且前运算阶段的学习以符号表征学习为主, 因此绝大多数孩子在阅读中对图画感兴趣。 上文中提到家长因为对早期阅读存在误区, 从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出发为孩子购买识字认字读本的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

(四) 早期阅读策略。

1.家庭早期阅读互动方面。 早期阅读不仅是孩子单方面的阅读, 更需要家长有策略地与孩子互动阅读, 亲子互动有助于加深儿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问卷显示, 71.2%的家长在阅读过程中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认识新的词汇, 解释难句和情节逻辑, 34.55%的家长会和孩子分段朗读,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 27.49%的家长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 与孩子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重组和再现故事文本, 37.17%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会相互提问, 交换自己的看法。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阅读互动虽告别传统的单一模式, 但采取新方式的家长不多, 大部分家长还停留在认识新词汇方面, 忽视早期阅读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在回答家长提问方面, 近90%的学生能够回答家长的问题, 其中49.74% 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比较吃力需要大人的引导。 在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问方面, 88.22%的学生会提问, 其中40.58%的学生会频繁提问, 仅有7.85%的学生不会提问。 数据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孩求知欲强烈, 这就需要家长采取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

2.家长对阅读的指导策略。 在指导孩子阅读策略方面, 76.96%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画面的图读法, 47.64%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汉字的点读法, 23.56%的家长和40.05%的家长分别采用诵读法 (把故事连贯的讲完) 和跟读法 (自己讲一句让孩子跟着讲一句) 对孩子进行指导。 针对家长在阅读过程中指导策略的来源, 笔者进行了调查, 数据显示, 46.6%的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策略源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教育家的宣传, 43.98%的家长选择借鉴其他家长的经验, 38.48%的家长的指导策略受父辈教育影响, 69.37% 的家长是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对孩子进行指导。 家长对孩子在各个年龄段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 没有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进行指导。

三、给家长的建议

(一) 走出误区, 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1.去功利化阅读。 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 部分家长对此存在误区, 在为幼儿购买儿童读物时功利目的明显。 笔者建议家长重视幼儿阅读规律, 注重阅读的沉潜性, 购买读物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

2.转变传统阅读观念。 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 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的观念并不正确, 家长应转变以往阅读观念, 正视早期阅读。

3.承担应尽的责任。 早期阅读不仅需要幼儿园的配合, 更需要家长的重视。 《幼儿发展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的组织参加阅读活动, 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 促进早期阅读顺利进行。

在现代社会,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早期阅读作为一种成长活动, 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它的作用并不在于单纯地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 还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发展。 因此, 家长应走出误区, 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二)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早期阅读的基础, 家长要正确认识其对幼儿阅读的重要影响。 家庭阅读环境分为内外两方面:一是物理环境, 二是人文环境。 物理环境 (外在环境) 包括是否有合适阅读场所、阅读时是否安静等。 由于幼儿的年龄和注意力特征, 笔者建议家长选择合适幼儿阅读的场所, 并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下阅读。 人文环境 (内在环境) 即指家庭阅读氛围, 幼儿最初的阅读兴趣是与成人一起阅读时产生的, 在此基础上营造的阅读氛围能形成幼儿愉悦阅读心理、激发阅读热情, 并使幼儿产生美好的阅读愿望。 因此, 笔者建议父母能同时参与阅读,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小若无性, 习惯成自然”,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而且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年龄特征幼儿阅读的自主性不高, 因此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调查显示, 33.77% 的家庭幼儿阅读频率是每周三四次, 27.23% 的家庭是每周一两次 (其中并没有剔除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阅读情况) , 超过半数的幼儿阅读时无固定时间。 笔者建议家长在阅读中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次数和阅读时间, 阅读时引导孩子积极思考, 并在阅读结束后及时整理好图书等。

(四) 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与策略。

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阅读, 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 传统听读互动即家长读孩子听的模式比较单一, 阅读时比较枯燥乏味, 孩子亦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失去兴趣和走神。 因而需要家长采取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比如和孩子分段朗读文本, 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 相互提问或将这几种方式结合。 幼儿的语言从对白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的。 通过上述互动模式, 不仅幼儿的语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而且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使幼儿悦读。

在孩子指导阅读策略方面, 笔者建议家长采取以下几种:

1.手势策略。 阅读中适当增加一些手势作为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式, 手势与语词相结合, 从而使阅读不会呆板乏味。

2.复述策略。 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孩子的记忆。

3.特征定位策略。 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要点”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譬如告诉孩子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 。

4.语调策略。 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使其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参考文献

[1]王华.3—6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读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 2010 (10) :73-74.

[2]李莉.全阅读教育理念与儿童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02) :67-69.

[3]赵向东.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析[J].学理论, 2012 (32) :180-181.

[4]李亚西.论网络文化与儿童早期阅读[J].山东纺织经济, 2014 (02) :21-23.

[5]杨鸲, 王树伟.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 2012 (09) :113-116.

[6]汤锐.谈幼儿读物的特点与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 2012 (3) :21-25.

[7]李慧.对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91-94.

[8]高晓妹, 周兢.早教阶段亲子共读观念辨析[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 2009 (18) :49-50.

[9]于冬青.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与幼儿的读写萌发[J].教育理论, 2007 (3) :82-84.

[10]张慧丽.中美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 2011 (02) :2-6.

[11]翟晓云.当前幼儿读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报, 2008 (25) :119-121.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西南地区;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1.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发展的必然性

1.1 国外市场的推动

运用融资租赁工具,加快医院设备配置和更新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在1952年成立了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掀开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进程。截止2000年,据《世界租赁年鉴》统计,全世界租赁成交额1978年是410亿美元,1987年是1038亿美元,2000年达到5000亿美元,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1]。随着融资租赁业的不断成熟,当前的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租赁公司的需求。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2011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布第12号令,全文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其中明确提出“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从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这让国外租赁公司迫切期望打开中国租赁业这一大市场。

1.2 国内市场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导致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5至2010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总产值逐年稳步提高,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10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56亿元,同比增长18.32%。医疗作为社会基础服务项之一,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陈旧,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的需求,这迫使医院尽快添置医疗设备。但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无疑会增加医院购置资金上的压力。

与此同时,我国融资租赁也在稳步发展。2010年中国融资租赁交易规模约为7000亿元,比2009年增长89%。根据慧聪邓白氏估计,其中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投放额大约300亿元左右。截至2010年底,中国注册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181家,比2008年增加了17家[2]。这就为融资租赁进入医疗器械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西南地区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

2.1 市场不成熟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的起步晚,市场还很不成熟。首先,医院对医疗器械租赁缺乏经验,众多租赁细节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租赁公司对医疗器械的租赁业务单一且租赁程序存在许多问题,如忽略租赁期间器械保养、维修的责任与义务划分,导致医院不重视对医疗器械的保护。其次,受医疗环境状况、资金配置不均衡等原因影响,各医院发展两极分化严重。高端医院有充足资金而不需要器械租赁;低端医院虽资金不足有租赁意愿,但对租赁公司而言,其投资风险较大,器械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2 传统观念

从医院的角度看,“租不如买”的传统消费观念约束了租赁行业的发展[3]。直接购买器械既增加了医院器械投入成本,不利于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又使资本固有化,减少流动现金,使医院资本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阻碍了租赁行业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在购买器械时,各医院会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去选择不同质量水平的器械,从而降低了医疗水平,进一步加大了西南地区的医院向两极发展的趋势。

从租赁公司的角度看,“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与医院“租不如买”的消费观相冲突,使租赁公司更侧重于在西南地区发展医疗器械的经营性租赁。但医疗器械非同其他投资,它的产出是患者的身体健康,若使用经营性租赁,会降低医疗器械的质量保障,从而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2.3 政府的支持与监管力度不足

虽然西南地区经济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外资流入量不断增加,这既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地区经济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对新事物的引进和发展更多的是持谨慎态度。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在西南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地方政府对该行业还不够了解,租赁公司准入制度过严[4],因此提供的支持较少,其监管也存在许多漏洞。

3.发展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对策建议

3.1 注重医疗租赁行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西南地区医疗租赁市场的不成熟加大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设备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医疗租赁行业应顺应时代潮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水平,在保证医疗设备治疗质量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医院融资成本,提高租赁公司利润。

3.2 医院应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精神,树立“能租则不买”的消费观念

在美国企业人的经营观念中,有着“收益来源与财产的使用而非拥有”这一观念。医院管理者应学习美国此观念,注重资金的有效利用,将现有部分资金用于更大价值的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优化医疗设备配置,同时腾出其余资金加强医院其他建设。这既能促进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又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3 租赁公司规范租赁程序,完善租赁业务

在与医院合作之前,租赁公司应认真了解医院的各项情况,不能仅从会计报表等表象去评定合作对象,要综合考虑不同医院的发展前景与盈利能力,以及医疗器械在该医院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完善租赁业务,开展除简单租赁业务之外的其他租赁业务,如委托租赁、杠杆租赁等,维系与医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减少甚至禁止经营性租赁在医疗器械租赁中的应用,提高医疗质量。

3.4 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与监管力度

地方政府应积极了解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在政府采购医疗设备时可优先考虑融资租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支持该行业进入西南地区,推动当地经济与医疗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业务开展程序,改善医疗卫生融资租赁环境,加强对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监管力度。(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 方.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当代医学,2006(11):36.

[2]中国医疗设备租赁市场现状[Z].中国化工市场七日讯. 2011

[3]陈娜.美国现在融资租赁业发展对我国医疗设备租赁的启示[J].中国药业,2008,17(20)

上一篇:足球社团规章制度下一篇:二十年后回故乡四年级想象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