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案设计(通用7篇)
图》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规定,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绘制纵向条形复式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所给定的信息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为:
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五、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相连,使学生探索的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六、说教法、学法:我认为这个例题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统计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太密切相关了,生活已先于统计到了学生的面前,为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大胆地将例题变为学生最常见的事物的信息——四年级各班级男女生人数调查结果。其中,学生具体实践的方式和过程并没有改变。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
七、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那大一小四年级一共有几个班吗?(7个班)那么同学们知道这7个班的具体人数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个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本节课例1的教学是通过给定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 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我有以下几点发现与感想:
一、精彩展现
(一 ) 采用目标教学法 , 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 从课题入手 , 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首先出示某地区城乡人口复式统计表, 呈现了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根据此表分别完成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 然后说明这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 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所设计的四个问题中, 最后一个问题“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是在前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 二 ) 精讲到位 , 主导合理 , 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 我为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首先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 分别绘制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这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如果要在同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启发学生回忆: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另外, 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 (男生和女生、 (1) 班和 (2) 班等) . 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这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完成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三 )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的教学, 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 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人口总数逐年上升, 对学生进行了人口教育. 又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 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 因而乡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让学生在感受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最后又引导学生体会: 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信息, 了解很多情况,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 四 ) 面向全体 ,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层次教学, 分类指导, 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时常提醒优生“再想想为什么”, 巡视中注重辅导差生, 并要求优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看看、关照、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 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美中不足
( 一 ) 趣味性不足 , 课堂气氛沉闷 . 缺少贯穿全课的趣味话题, 如“寻宝”“闯关大挑战”“分组竞赛”“遨游数学世界”“星光大道”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 二 ) 备课不够精细 , 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够具体 , 不够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 (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和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花去了全课三分之二的时间, 而绘制统计图并不是本节课唯一的教学内容. 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的速度过慢, 影响了整节课的整体性.
( 三 ) 缺少新知识应用 , 学生缺少当堂训练的时间 . 由于学情的把握失误, 致使学生没有当堂的知识巩固训练, 教师也未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未能及时指导、纠错.
三、改进措施
(一 ) 精心备课 , 钻研教材 , 掌握学情 , 挖掘生活中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分组竞赛 (男生组和女生组、1和2等形式) , 并授以“课堂小能手”的荣誉称号等.
( 二 ) 调控教学时间及方式 . 改进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 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和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的教学方式. 基本结构如下:
1. 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 引导说出统计表的含义. 分组分别完成城镇人口条形统计图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 要求学生认真、细心, 以小组形式进行评比 (正确、美观) , 并介绍经验.
2. 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 精讲内容 ) . 设疑 : 统计表是一个, 你能把上面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吗? 组织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 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 例如:男生和女生、 (1) 班和 (2) 班等, 那么我们也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教师引导、板演,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再独立绘制统计图 (完成100页图) . 展示好的作品, 交流经验.
(三 ) 让学生能对新知识当堂巩固训练 , 并及时作出激励性评价、有效性评价.101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回答前三个问题.
xiaoxue.xuekeedu.com
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想着一点: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这堂课上,我一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然而,对于这节课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轻易解决的。比如说,如何同时表示两个项目,如何区分两个项目的直条。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相信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能不能在一张图上既能够表示城镇又能够表示乡村呢?”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尊重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性关怀
尊重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整节课,我以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句话。同时,我也教会其他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给孩子以更多的人性关怀,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自信与自尊。
xiaoxue.xuekeedu.com
然而这节课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只要有: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
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原来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单式统计图,引起认知冲突,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先介绍图例,再尝试绘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环节,当学生讨论解决方法时,说出“城镇和乡村画一块”“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城镇和乡村”这一方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作正面强化讨论,也没有介绍图例,而是急于让学生尝试绘制,这一教学处理的失误原本也是可以弥补的,比如通过绘制后评价也可以指出纠正。然而当时我心一慌,不禁乱了方寸。看到孩子们出错是,硬生生地请他们停下来,评价一位学生的“半成品”来学习图例的表示方法。学生大乱,有的画,有的听,有的在讨论,浪费的时间较多,以致于最后没能统计班级同学自我得分的情况。有练习不够的缺憾。
二、主观情绪较重,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教学中最忌的是心乱。由于上述的失误,我方寸大乱,又没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不知不觉中不这种慌乱情绪传递给学生,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语言魅力不够
其一,表现在请学生停止绘制,观察评价其他同学作品时,我只强调“请看到老师这里来好吗?”学生当然不情愿。语言缺乏感染力,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表现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我今后一定要强加练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根据上面的表格能比较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较困难)
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应该画统计图来比较)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较更合适呢?(条形统计图)
(2)讨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
生2:在一个统计图里将这两种投球情况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展示。(情况一:制成两个统计图;情况二:制成一个统计图)
②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哪种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种投球情况,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4)明确将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1)小组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
(2)讨论、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①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②汇报探究结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9——P100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材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亿人口吗?那么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亿人口吗?很多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埃及身负人口增加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举个例子,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自然环境却非常恶劣,严重缺水,全国96%的国土是沙漠,98.5%的人口挤在4%的尼罗河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它将遭受更严重的水荒和粮荒。为了了解近几年的人口状况,某县做了这样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985年:城镇人数30万,乡村人数23万;1990年:城镇人数32万,乡村人数22万;1995年:城镇人数34万,乡村人数21万;2000年:城镇人数37万,乡村人数20万。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对这些数据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三个同学绘制了三个统计表,你认为谁设计的更好一些,说明理由:
根据阅读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二、课上交流: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四、巩固练习:102页第三题
五、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根据你上面的分析,请你预测一下,下一届奥运会上,这两个国家的金牌数会是多少?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认识条形统计图在小学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将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在问题解决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情境教学法、猜测法、小组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此为依据,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精打细算》这个内容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猜想。如何验证。
上课伊始,我先用班班通设备播放课前录制的五一班同学玩投球游戏的视频短片,停在主题情境的画面。提出问题: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大家猜一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提出验证的要求,进入第二环节教学。
设计意图:由于5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视频的直观形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课件呈现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先让学生观察数据,说说哪种方式投得远?学生会发现表格中的数据不大好观察。这时我适时提出问题: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格中的两组数据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并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埋下伏笔。
3、说一说,下面的图是怎么得到的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与教材上提供的统计图比较,想一想:怎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呢?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汇报,我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4、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小组交流:到底是哪种方式投得远?说说你的思考过程?与你的猜测是否一致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练习巩固、扩展应用
要达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深化,还要辅以多形式、有层次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教材83页1、2、3题。1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2题是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3题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表,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引出中华小学各年级参加合唱队的人数统计表。
师: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学校生活,许多学校都组织过一些合唱活动。中华小学的同学们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正在准备一个小合唱。你想知道有多少人参加合唱吗?下面,请看各年级参加合唱队的人数统计表。(投影出示统计表)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从表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读表,并交流从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填写表中“合计”一栏。
学生填完后交流。
二、表示数据。
1.教师给学生提供空白统计图,并提出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完成。
师:刚才大家算出了每个年级参加合唱队的总人数,那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表中的数据吗?请大家在老师发的空白统计图上试着画一画。
学生独立绘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方法的机会,并把不同的统计图展示出来。
3.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要求说一说这个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老师做的统计图,因为它是用不同颜色的两个条形表示每个年级男、女生的人数,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图旁边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叫做图标,说明每种颜色的条形表示的是什么数据。同学们做的统计图叫单式条形统计图。
4.让学生观察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说一说这两个图有什么不同。
要使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每组有两个条形,增加了 图标;单式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每个年级参加合唱的总人数,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每个年级男、女生人数。
三、分析数据。
师: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边提问边解答。
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就应给予鼓励。
四、尝试应用。
1.让学生看书第104页试一试中“亮亮”理发店一周理发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读统计表,自主完成“合计”内容。2.教师提出完成统计图的要求,让学生先观察给出的 图,再自己尝试进行。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看一看图上已表示了那些数据,一格表示几个人?然后把统计图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把你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展示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看图的,怎样做的。
学生展示时,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怎样看图的。条形的颜色和图标是否一致,不够整格的情况怎么处理的。3.教师出示试一试(1)——(3)题,让学生分组每人做一题,再全班交流。4.师:根据求出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男顾客比较多)
师: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06-07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2-21
四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2-21
数学五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测试题07-13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思06-04
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11-01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11-07
复式统计表 教学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