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教学设计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秦皇汉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秦皇汉武教学设计 篇1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 运用材料说明或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

(2)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营造和体验学术讨论的氛围,培养学生 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是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2)从评价历史人物中学会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则。

(3)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自己身边的人。

(4)对于持不同意见者要理智对待,要有既能勇敢发表个人见解 的勇气,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想法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学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基本原则的掌握。

(2)评价历史人物的意义所在。

2、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用史实来证明自己观点,并总结出评价历史人物的 方法和基本原则。

三、课型:活动课

四、教学方法

1、教法:讲述法、互动法

2、学法:自主展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进行有关秦始皇、汉武帝的史实的复习

第一文库网

(结合导学案预习)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展示幻灯片1,《历史的天空》。在沧桑的歌声中播放中国历史上几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图片)

导语:

同学们,在沧桑的歌声中,我们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面容,他们担当了生前事,又何计身后评?但是,千百年来,后人确实对这些鲜活的人物给予了各式各样的评说。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是对?哪些是错?今天,我们就以秦皇汉武为例,你评我说,学会怎样评价这些人物。

(展示幻灯片2本课标题)

教师: 一个人物,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坏,那可要看看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下面,咱们就结合导学案,好好回忆回忆秦始皇的一生都做什么了?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展示幻灯片3自主展示)

教师: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谁先来说说? 学生:・・・・・・

(展示幻灯片4)

教师总结:

同学们回顾了以下史实: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秦始皇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等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还有修建长城、陵墓等大兴土木、赋役繁重及刑罚严酷的史实。根据这些史实,该怎样给秦始皇下结论?我们来借鉴一下郭沫若说过的话。 (展示幻灯片5,合作探究,找学生读郭沫若的话)

教师: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就肯定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就否定他。现在我们就结合这段话,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尝试一下如何评价秦始皇。

(给学生3到4分钟时间合作探究 ,随后找小组代表展示观点,老师加以点评,引导学生用历史事实证明观点)

(展示幻灯片6)

教师: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这几项作为都是历史的创新,推动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由此得出,秦始皇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有作为的皇帝,甚至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焚书坑儒、大兴土木、赋役繁重等,很明显是暴政,阻碍了当时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得出结论,秦始皇也称得上是暴君。

(展示幻灯片7)

评价一个人,既要看到他推动历史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他阻碍社会进步的一面,这叫一分为二。由事实得出结论,他是什么样的人,这叫史论结合 。评价人物的原则是客观公正。请同学们掌握好这个标准。

教师:

下面,我们学以致用,通过评价秦始皇,再来评价以下汉武帝。(展示幻灯片8)。

(小组讨论,请学生发表自己对汉武帝的评价意见。)

教师: 大家掌握的总体不错。不过,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疑问,请大家帮帮忙(展示幻灯片9拓展提升),这些历史人物已经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后人对他们的评说却始终没有停止过,这样做意义何在?

学生:・・・・・・

教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就能够以史为鉴,从不同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会具体的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原则,能否用来评价我们身边的人物呢?

学生:・・・・・・

(展示幻灯片10)

教师:

任选一位你周围的人,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和原则,对其进行评价。课后完成。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把你的评价意见发送到我的邮箱,我们彼此交换意见。(我的邮箱:)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评价人物的方法和原则,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秦皇汉武教学设计 篇2

《中华成语千句文》第9章前12句:

秦皇嬴政, 前无古人。

席卷八荒, 整顿乾坤。

中央集权, 雷厉风行。

设郡立县, 同轨同文。

师心自用, 独断专行。

焚书坑儒, 万马齐喑。

万里长城, 蛟跃龙腾。

气势磅礴, 横亘古今。

佞臣赵高, 利令智昏。

巧言令色, 借刀杀人。

指鹿为马, 包藏祸心。

生灵涂炭, 民怨沸腾。

【教学目标】

1.当堂背诵这12句。

2.大致理解词义。

3.把已学过的语言“归类”, 力求牢固记忆、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9章, 读题目。“秦皇”指的是谁?“汉武”指的又是谁?

第9章里的“秦皇汉武”讲的是秦、汉两个朝代的事情。

二、简略解释词义

教师领读一行四个词, 学生跟读;然后, 教师解释“字理”, 领读易错、难懂的词, 学生跟读三遍。

1. 先说秦始皇, 他为什么能够留名青史?他做的最大的、最有名的事情是什么?

领读第一行:秦皇嬴政, 前无古人。席卷八荒, 整顿乾坤。

“嬴”是生字, “秦皇嬴政”读三遍。

(出示彩色生字卡片, “乾”字中的“日”涂成红色。) “日”头挂在哪里?天上。“乾”的意思是“天”。

(出示彩色生字卡片, “坤”字中的“土”字旁涂成土黄色。) 有“土”的地方在哪里?地上。“坤”就是“地”的意思, “乾坤”是“天地”的意思。“整顿乾坤”读三遍。

2. 秦始皇废除了以前分封诸侯的制度, 建立郡县制, 就像现在有省, 省下再分市一样, 都归中央领导, 最高权力在中央。看第二行, 师领读:中央集权, 雷厉风行。设郡立县, 同轨同文。

秦始皇把诸子百家的书烧了, 把敢说话的读书人活埋了, 哪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焚书坑儒”读三遍。

秦始皇还统一了道路的宽度和文字。“同轨同文”读三遍。

3. 现在秦始皇自己说了算了, 读第三行:师心自用, 独断专行。焚书坑儒, 万马齐喑。

以自己的心为师, 也就是把自己当成全天下的老师, 哪个词说的是这个意思?“师心自用”读三遍。

(出示彩色生字卡片, “喑”字涂成红色。) “喑”就是口发不出音来, 嗓子哑了。连马都不敢叫了, 人都不敢说话了, 讲的是哪个词?“万马齐喑”读三遍。

4. 秦始皇还做了一件事, 就是修长城, 看第四行。

领读:万里长城, 蛟跃龙腾。气势磅礴, 横亘古今。

修长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也留下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工程。长城的样子就像是一条蛟龙在奔腾跳跃一样。“蛟跃龙腾”读三遍。

(出示彩色生字卡片, “磅礴”中的“石”字旁涂成石头的颜色。) 我们到长城游览时, 感觉长城的气势非常宏大。“磅”字还读什么?也读“磅秤”的“b伽ng”, 是英国、美国的重量单位。读“p佗ng”的时候, 可以理解成一块大“石”头, 从山崖“旁”边落下来, 这劲头好大, 砸在“薄”的东西上肯定要砸得稀巴烂。“气势磅礴”读三遍。

(出示彩色生字卡片, “亘”字上面的“一”涂成天蓝色, 中间的“日”涂成红色, 下面的“一”涂成土黄色。) 这三个部件分别是什么意思?“亘”的意思是像天空、太阳、地面一样。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永恒存在、延续不断。“横亘古今”读三遍。

5. 秦始皇很伟大, 但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 灭亡得很快, 因为他不允许百姓说话, 只听奸佞小人的话。看下面两行是如何写佞臣赵高的。

领读第五行:佞臣赵高, 利令智昏。巧言令色, 借刀杀人。

(出示彩色生字卡片, “佞”中的“仁”和“女”分别涂成不同颜色。) 男人怎么害人?古代柔弱的女人怎么害人?男人害人用刀, 女人害人用舌头, 巧言谄媚、搬弄是非的女人不仁义, “佞”的意思就是“巧言谄媚”。“佞臣赵高”读三遍。

6. 领读第六行:指鹿为马, 包藏祸心。生灵涂炭, 民怨沸腾。

赵高为了掌握谁不愿跟他一起说假话害人, 就把一头鹿说成马, 这是什么故事?“指鹿为马”读三遍。秦始皇、秦二世听佞臣的话, 老百姓生活得很苦, 像在烂泥和火坑中生活一样, 哪个词说的是这个意思?“生灵涂炭”读三遍。

三、分组诵读

1. 大组顶针读。

如一组读“秦皇嬴政, 前无古人”, 二组读“前无古人, 席卷八荒”, 三组读“席卷八荒, 整顿乾坤”……

2. 男女接力慢读, 男女接力快读。

四、背诵

屏幕上分别出示原文的每个词的前两个字、后两个字、前一个字和第一个词, 学生看提示先自己背诵, 再“开火车”背诵。

如:秦皇, 前无。席卷, 整顿……

嬴政, 古人。八荒, 乾坤……

秦, 前。席, 整……

秦皇嬴政, 。, ……

五、评价秦始皇

如果我们能穿越时间隧道见到秦始皇的话, 你想告诉他什么?

1. 统一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确很了不起, 在他统一中国之前, 中原大地已经混战了几百年。第5章是怎么说的?

(东周王权, 有名无实。礼崩乐坏, 鞭长莫及。五霸七雄, 各行其是。喧宾夺主, 比权量力。厉兵秣马, 攻城略地。远交近攻, 弱肉强食。)

2. 中央集权。

在秦始皇之前的夏、商、周都是采用分封诸侯的制度, 比如姜太公是立了大功的人, 第4章是怎么说姜太公的?

(太公钓鱼, 相机待时。老而弥坚, 择主而事。飞熊入梦, 左辅右弼。明君贤相, 匡国济时。)

他被分封在齐国。他的后代齐桓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 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分封制的确是造成动乱的一个原因。秦始皇之后的皇帝, 有的也缺乏他这样的远见卓识, 比如后来明朝就有一个亲王夺得皇位的例子, 记得《三字经》上是怎么说这件事的吗?

(太祖兴, 国大明。号洪武, 都金陵。迨成祖, 迁燕京。十七世, 至崇祯。)

燕王朱棣夺了他侄子的皇位, 成了明成祖。

3. 残暴、独断。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眼光非常高远, 所以说他“前无古人”。但秦朝灭亡得特别快, 回忆一下前面的夏、商、周分别存在了多少年?《三字经》上学过。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秦朝为什么灭亡得这么快?“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可见独断专行的结果很可怕。比较一下, 在秦朝建立之前, 人们有言论自由吗?

(《中华成语千句文》的第6章:诸子百家, 应运而生。百花竞放, 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异彩纷呈。畅所欲言, 众说纷纭。)

六、根据意思猜成语

屏幕上先出现词语意思, 学生猜测讨论之后出现答案, 齐读答案。

:像卷席一样把天下一切都卷进去。指吞并全中国各地。 (席卷八荒)

:因贪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 不辨是非, 忘乎所以。 (利令智昏)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

:行事专断, 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独断专行)

:人民群众怨恨和反抗的情绪达到顶点。 (民怨沸腾)

秦皇汉武教学设计 篇3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曾经讲:“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秦始皇羡慕神仙,自称“真人”,可见其自视为天神之定位,而这也导致他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秦初并天下,秦始皇得意于自己“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的平定天下、安定海内的功德和威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指出“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要求群臣为其议帝号,并最终确定皇帝尊号以称颂自己亘古未有的尊贵地位及所创下的宏伟功业。秦始皇所确立的皇帝尊号自古未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实为涉及帝王观念和深层价值认同的重大问题。此外,秦始皇又提出要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也就是皇帝生前死后,臣下均不能评价、议论其政绩得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引裴骃《集解》注曰:(谥法)“周公所作。”始于西周时期,已经因袭数百年之久的谥法制度,至秦时废止。秦始皇将自己定格为无人能及的天神身份,想要打破旧制传统,标榜个人权势的思想一览无余。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秦废止的谥法制度在汉初即恢复旧制。汉朝的历代皇帝均有谥号,据《汉书·惠帝纪》引颜师古注,“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汉代皇帝自惠帝起,谥号中皆带“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这说明刘姓皇族希望家族后人能够效法并继承父祖之志,世代沿袭慈惠孝亲的传统,以保刘姓皇统的永久延续。汉代崇尚“孝德”,倡导孝治,看重传统的因循和传扬,这是汉代将皇帝定位于人,而不是神的一个明证。即便是热衷于开疆拓土、征伐四方、功勋赫赫的汉武帝,也注重推奉儒学孝治。他不仅表彰六经,兴建太学,修郊祀,改正朔,而且重视利用“三老”“孝悌”“力田”等社会基层官吏宣扬儒家礼法,推行乡里教化。武帝即位之初,就曾下诏曰,“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汉书·武帝纪》)强调孝顺老者是自古以来的道德标准,而扶正社会风气,引导百姓行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注重孝德。武帝多次下令嘉奖赏赐“孝悌”“力田”,并给予年高者、鳏寡孤独以及缺衣少食者赐帛絮、米粮的抚恤。相对于秦的短命,有汉一代享国长久,由汉代皇帝自身“真命天子”之定位而形成的帝王观念和制度设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应是不言而喻的。

与汉代崇尚孝治不同,秦崇奉法治,出于对权力、法规、秩序的极致追求,秦多采用商韩之术,以霸道治天下。笔者曾经考察了根植于秦文化深层的核心价值观念“威德”与秦之兴亡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威德”实际具有两层含义:一为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开拓之功,及其所表现出的令海内折服的威风、威武、气势及震慑力;一为秦始皇治理天下时所采取的尚威严法、多欲寡恩的暴虐政治。然而“威德”之于秦有着正反两方面意义,秦因“威德”而得天下,也因“威德”而失天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威德”之所以成为秦政之重要特征,实际也与秦始皇自身天神的定位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秦始皇对自己天神身份的认同,导致其行为不受任何约束,这既给他带来千秋功勋,也造成了他的极速衰亡。代秦而起的西汉王朝,正是在反思和批判秦弊的基础上,一反秦之“威德”,推崇“孝德”,倡导孝治的,由此,秦汉皇权之异同一目了然。

此外,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还曾多次巡行各地,“示强威,服海内”,朝岳观海,刻石立碑,歌颂秦德。如观其刻石立碑的碑文内容,其中充斥的尽是“皇帝之德,存定四极”“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威燀旁达,莫不宾服”“武威旁畅,振动四极”“日月所照,莫不宾服”“威震四海”“威服海内”等对秦始皇威震天下、举世无双地位大力宣扬的语句,由此可见始皇对其作为天下之主宰身份的看重和强调。而其后秦始皇营建“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的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以及“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的象征银河星际的天桥,都从不同侧面体现出秦始皇将自己定位于天神之身份,想要显扬自己无人能及尊贵地位的一种欲望。也正是由于秦始皇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导致其权力欲的无限膨胀。他不仅“乐以刑杀为威”,而且独揽一切权力,独断各种事务,“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代官僚体系也多由训练有素、唯命是从的“文法吏”来听事任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可见当时以法家文吏为主体组成的官僚体系完全是一个顺从旨意、听之任之的简单执行体系。这种体系虽然满足了秦始皇为所欲为,强调皇帝意志高于一切的心理欲求,但其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深刻证明了这种体系缺乏弹性,缺失对皇权进行调节的纠偏和反馈机制的严重症结所在。

汉儒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导致了从秦政到汉政的深刻变迁,从秦之尚“威”到汉之崇“孝”即是明证。特别是西汉中期以来,汉武帝采纳硕儒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学定为一尊,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而“少治春秋”的董仲舒,在否定秦政重威严法,抛弃仁义德治的为政方式基础上,结合各家学说,建立了一套以天人关系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在强调君权至上的同时,又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天子受命于天”的理念。也就是将“天”置于君主之上,天会对人间天子进行监督,如若天子为政不仁无道,有违天意,那么天将会降灾对其进行警戒,甚至会剥夺其天命。董仲舒提出的“灾异谴告”理论也成为西汉中期在汉廷中跃居重要地位的儒学士大夫上疏陈事,匡正皇帝过失的有力凭借。与秦之“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和“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的状况对比,汉儒的“灾异谴告”理论在突显天对天子所具有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的同时,也起到了維系和巩固皇权的作用,实际也构成了汉政与秦政之区别。

秦皇汉武教学设计 篇4

萧王庙中学 包红园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新课教学】:导入新课:由黄晓明和Angelababy的婚礼导入,因为黄晓明是饰演《大汉天子》而出名的。背景因为是《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也为后面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回顾汉朝的建立。并且介绍汉武帝刘彻的生平。(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课内容,并且通过了解汉武帝的生平知道汉武帝胸怀大志)政治上:

(1)阅读卡内容探究: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2)小品:汉武帝密诏主父偃

事先准备汉武帝与主父偃的对话,请两位同学进行表演。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偃:为先帝削藩而死。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 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计。

帝:(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

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请学生阅读书本上推恩令的内容,思考: ①什么是推恩令?

②推恩令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相比,有什么优势?

③秦朝的郡县制和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同样为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试分析两者各自的优势?(3)刺史制度与司隶校尉内容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56第二段,思考: ①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检查制度的? ②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 ③秦朝有哪个职能和司隶校尉职能相似? ④以上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济上:

盐铁官营内容的讲授

在学生阅读书本盐铁官营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讲授盐铁官营的具体内容: 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

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釱左趾的刑罚,工具有产品没收入官。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盐铁官营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思想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景短剧

汉武帝: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出示诸子百家的思想)

董仲舒: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

(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家争鸣的内容,可以在回忆就只是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请学生阅读摆出百家的内容,讨论: ①董仲舒会向汉武帝推荐哪些思想? ②汉武帝为推行儒学,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同样是为了在思想上加强集权统治,试比较他们的影响?

④你怎么看待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积极和消极)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第四个问题搞成一场辩论,试分析其利弊)教师讲述西汉灭亡、王莽新政、东汉建立及灭亡等史实,并用打油诗结束本课:

中央集权大一统,汉朝武帝建树多。罢黜百家尊儒术,儒家学说来治国。盐铁官营增收入,货币统一中央铸。主父偃上推恩令,封国实力被削弱。司隶校尉察中央,小官刺史来监国。【板书设计】:

1、汉武帝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继续削弱诸侯,强化中央集权

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司隶校尉

(2)经济上: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产销(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和推行儒学

3、王莽夺权

4、东汉:刘秀(光武帝),定都洛阳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的问题还有很多。第一、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很多知识点都是我在讲述,学生只是机械的记。第二、学生对于以前学过的知识印象不深,这和我平时复习不多也有关系。第三、过于紧张,没有控制好语速,有些语句表达不清,意思不连贯。第四、基本功不太扎实,对于康熙和乾隆谁在位时间最长不确定,只能让学生下课后去找,下节课再答复。

这节课也有几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地方,第一、采用黄晓明和杨颖结婚这个新闻导入的方式,然后用黄晓明饰演的《大汉天子》贯穿整节课。第二、还加入了《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一方面歌曲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用歌词最后两句“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引出本课重点:汉武帝为了守住这份江山所采取的措施。第三,在讲述55页阅读卡的时候用了小品的形式,让学生演出了,使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小品的形式也使枯燥的文字更加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一个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平时上课的时候201班是比较活跃的,这个估计和我的性格有关,在我的课堂上不乏学生的笑声,但是也随之而来一个问题,课堂上的纪律很难把握。今天这节课,因为有听课的老师,还有校长的莅临,学生上课很沉默,和我一样也比较紧张,所以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即使知道答案也是在下面小声回答甚至不讲。整节课下来变成了我在唱独角戏。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花点时间在复习上,不能让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个也和我们社会学科不受重视也

秦皇汉武教学设计 篇5

【拼音】hàn wǔ tuō gū

【简拼】hwtg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成语出处】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例子】汉武托孤的故事就这样得以流传

【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将军的弟弟霍光被汉武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侍奉汉武帝20多年。汉武帝年事已高,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决定立8岁的小儿子为皇帝,拜托霍光辅佐小皇帝。霍光尽心尽责,直到去世。

【产生年代】现代

读《汉武大帝》 篇6

2012年5月24日因为这本书太厚,所以当我看到最后的时候,前面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在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的是汉武帝的母亲如何遇见姚定国,然后姚定国如何帮助她进入皇宫作为皇上的宠妃,然后又如何帮助她铲除异己成为皇后,最后使她的儿子刘彻得以成为皇太子。因为汉景帝英年早逝,四十六岁就驾崩了,所以当刘彻刚被立为太子没多久后就继承大统,成为大汉王朝继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之后的第五任皇帝。刚当皇帝时,汉武帝懂得询问老臣该怎么治国,然后就开始征纳才俊贤士,那时他被董仲舒的文章所深深吸引,就想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他的祖母窦太后尚还在世,而她很尊崇黄老之术,把黄老之术尊为金科玉律,是不可能同意刘彻实行这样的文化政策的,因为窦太后的反对,这一政策只能推到窦太后死后才得以实行。在汉武帝年轻时,在窦太后尚在世时,汉武帝这个皇帝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她时时刻刻都在控制着汉武帝,禁止他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虽然汉武帝无法忍受,但他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他的父亲汉文帝尚且还要听窦太后的话,他一个小伙子哪有能力抵抗祖母的强劲手腕,所以一直都在期盼着她快点离开人世,后来真的实现了,但是当祖母真的离开了,他还是有那么一点难过的,因为那毕竟是他的祖母。但是,他的母后王太后也想管着他,汉武帝竟然利用王太后的身世来对付他,他把他母后入宫之前的一些事都抖出来,(他的母后进宫前已经嫁为人妻,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儿,而且和姚定国有奸情)和王太后面对面地谈,王太后生怕他会把自己的丑事都公布于众,所以就不再管他了。从他对母后的做法看来,足以证明汉武帝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为了摆脱母后的控制,他居然能把母后的丑事全部揭开来,让母后无法下台,那也难怪他能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另外,对于自己姑姑的女儿陈皇后,他也是毫不留情的,尽管当初他答应要金屋藏娇,尽管姑姑有恩于他,如果不是姑姑的帮助,或许他根本做不了皇帝,但是他就是不喜欢陈阿娇,偏偏喜欢卫子夫,后来也由于陈阿娇的妒忌和心机被汉武帝识穿,最终被打入长门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一旦失宠也就会失去一切能力,甚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死去。汉武帝在位期间,因为他宠爱卫子夫,所以也就对卫子夫的家人特别好,卫青也得以受到他的重用,后来卫青帮了他好大的忙,匈奴是汉室的宿仇,当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住,幸亏陈平献计才得以逃回来,但从此就再也不敢出兵匈奴了,因此汉武帝特想打败匈奴,所以他多次派卫青出兵匈奴,后来霍去病也加入了征战匈奴的行列中,当时霍去病做将军的时候才十七岁,但汉武帝仍然敢于让他上战场领兵打仗,这足以说明汉武帝用人不看年龄只看才能,我佩服他,因为他不怕打败仗。后来霍去病连连战胜匈奴,并立下了不少奇功,这就足以证明汉武帝是正确的,所以汉武帝就很宠爱霍去病,当霍去病就快要死时,汉武帝很痛心,拼命地找人给他看病,但最终还是没能救治好霍去病,霍去病死时才二十三岁,真是天妒英才啊。看这本书,我才真正地明白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汉武帝宠爱卫子夫,卫家就备受皇恩,全家都被封侯拜将的,但是后来卫子夫失宠,李夫人得宠,或许也因为汉武帝年老犯糊涂了,特想成仙,更怕巫蛊之术,所以当汉武帝为了成仙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栾大时,她也无力阻止,只能劝自己的女儿接受这个现实,还有的就是卫家被人诬陷搞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时,汉武帝要把卫家满门抄斩时,她也无力阻止,只能忍受锥心之痛,接受皇

上的处罚。此时,卫子夫恨自己为什么要入宫,为什么要作为皇后,如果自己不入宫,就不会遭遇这种满门抄斩的事情,一家人团团圆圆,幸幸福福;自己是皇后又有什么用呢,连自己的家人都救不了。但是一切都无法回头,这时她只能恨汉武帝老糊涂了,不分是非,只知道滥杀无辜,听信谗言,不查清事实,所以当得知自己的儿子被汉武帝杀了以后,她选择了自杀,她的一生享尽了繁荣富贵,但是她的结局是悲惨的。(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是当时的太子,江充因为一件事得罪了他,所以他怕汉武帝升天后太子即位后不会放过他,所以他就制造各种误会,让汉武帝认为太子想要造反,就派兵去追杀他。)

因为人拥有了太多,所以他不甘心死去,汉武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霍去病和他宠爱的夫人去世时,他怕了,他怕死去,他拥有那么多,他不甘心,所以他到处求仙,向天下人招有仙术的人,因为这样,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想成仙,于是无数的方士都进京去骗汉武帝,而汉武帝也非常好骗,只要说一点玄奇的事,汉武帝就相信了,就派他们去帮他找神仙。因为这样而耗费了好多钱财,但是他并不觉得可惜,更别说反思了,他只知道要成仙,根本不理这样做是否正确。看到这样的汉武帝,我很痛心,一代君王,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是不是所有人老了之后都会犯错误呢,而伟人犯的错误却是很恐怖的,汉武帝这一糊涂得浪费多少国家的财产啊,得耗费多少民资啊,为什么他要犯这样的错误呢,唉!他这一犯糊涂,便宜了多少无学之士啊,而这些无学之士又害惨了多少人啊!

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听不进别人的逆言,只喜欢听好话,为了征服匈奴,他不惜劳民伤财,多次派兵深入险境,害掺了多少百姓和军士啊!为了一个汗血马,他又再次派几十万士兵进入险境,要命的是他任命李广利为将军,李广利根本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因为他的妹妹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而得以成为将军并多次出兵失利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虽然后来真的攻下了大宛,可是这几仗害死了多少军士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武帝真的是一个很好色的人,为了宠妃可以做事不顾后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不理朝廷法律,对卫子夫是这样,对李夫人更是这样,但是李夫人的家人并不咋滴,卫子夫的亲戚都是有本领的大将,但是老年的汉武帝根本这些。

看这本书,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最让我感动。卓文君是一个富家女,但是她对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但怕父亲反对,就果断地和司马相如私奔,尽管司马相如并没有什么家财,但她还是愿意跟着他吃苦,这是她令我佩服的一个地方。但是,司马相如也是一个好色之徒,曾两三次为了别的美女而不理会卓文君的感受,后来,卓文君两次写信给他,把他感动的不得了就回头了,特别是《白头吟》,让司马相如明白爱情的眼睛里容不得半颗沙粒,明白卓文君追求的是忠贞不渝而深沉的爱情,所以他决定舍弃年轻貌美的风琴去追回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后来两人就和好了。这本书还描绘了两个生动的人物,那就是郭解和司马迁。郭解行侠仗义,哪里的好人有难都会有他的身影,他不怕被官府知道是自己做的,他就是要把自己名字留下来,让人们知道有一个郭解在,就不用担心被霸道的坏人欺负。当他得知司马迁要被汉武帝处死的时候,他去劫狱,但是司马迁并不愿意跟他走,因为司马迁想完成他的史记,如果他因为贪生怕死而选择离开这里,他就无法完成他和父亲的心血,史记既有司马迁父亲的功劳也有司马迁的功劳,一旦他离开这里,他就失去了写作的材料,就无法完成这本书了。所以为了这本书,他连命都不要

《汉武大帝》经典台词 篇7

《汉武大帝》经典台词

威在于不变、慧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制气、畏在于惧小、智在于治大、战乱在于断然、服众在于正下。

黄老学渊源黄帝、伊尹、元宗彭祖、老子,齐要旨是清静无为,不尚贤,不尚争,顺应天道,以无为治天下,本朝自高祖皇帝开基以来,经留侯张良、丞相陈平的倡导,施政一向以道家无为之术为原则,高皇帝除秦苛政繁法,立法以简,约民三章,不扰民,不兴事,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百业兴旺,从而有了汉家这五十年的太平,无为而治实为我汉家治理天下的思想大本,这是轻易变不得的,变则生乱啊。

此一时、彼一时也。高皇帝经大乱之后,海内空虚、人心不安,审时度势,实施安民养民的无为政策,当时自有他的道理,但今日之天下,已不可纯以无为之道治之,这个道理其实以高皇帝之英姿圣武也早已讲过,高皇帝得天下后,朝纲未立,君臣无礼,陆贾建议高皇帝振兴儒学,尊礼孔子,高皇帝说,你老子在马上取得了天下,搞那一套做什么。陆贾问,马上得天下难道也能骑在马上治天下吗?于是高皇帝幡然醒悟,说“你讲的对”,于是命陆贾、叔孙通仿效周礼粗制礼仪。圣人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仪,七王之乱为何发生,就是因为国家典章制度不立,礼崩乐坏,子不子、父不父、臣不臣、君不君,现在天下大定,诸侯削弱,正是励精图治、变法更化,实施大有为执政的大好时机啊。

有为就是要更新变法、兴礼崇德,上尊圣王,下攘夷狄。——善变古法,扰乱国本,天下必会大乱啊。——不断更化才能进步。当年夏桀暴虐,所以商汤兴起有为之师,夺了他的天下,后来商纣暴虐,周武兴起有为之师,也夺了他的天下,古法有善有恶,恶法不除,善法不立。昔之善法,到今日也可能成恶法,如果桀纣之法不破,那么今日不还是桀纣的天下吗?——不对。辕博士所举汤武两例皆不得当,桀纣虽然暴虐,但仍是国君,汤武身为臣下,出兵打国君,仍以下犯上,大逆不道。——那依黄博士看,汤武该如何做呢?——以道家主张因势利导,顺应天道,帽子再破旧,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新,也只能穿在脚上,这叫上下之分,天命之道不可不遵。——那么请问黄博士,当年秦王暴虐,我朝高皇帝起兵诛除秦王的暴政,是不是也是违背了天命呢?难道我高祖起兵不对,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难道今日还应该是顺应之秦的天命吗?——你竟敢乱扯本朝之事?高祖起兵推翻秦王暴政,行的就是大有为之革命,这才创下了我汉家的千秋大业,这难道不是顺乎天而顺乎人的仁善之举?既然是,那么后之为君者就为什么不可以不断革新而有所作为呢?

吃鱼的不吃鱼骨头,这不能算是不会吃鱼;吃马肉的不吃有毒汁得马肝,也不能说是不会吃肉,所以啊,治学者不纠缠这些说不清的问题,也不能算是没有学问。

打天下时,必要用法术诈力,但守天下时,就得改弦更张,施王道,行仁政,既然欲立太子,就得为太子营造一片宽松祥和的政治气象,使天子如尧舜,使庶民得其所,这就是所谓“攻守异术”。

正所谓变通有数,有变则通。

孔夫子说,一个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

高祖皇帝开天辟地,慧、文、景三代皆英明之主也,然则,当变之法不变,遂,不能更化鼎新以臻大治。

许多事目光要放远,不宜太促、太急,天时分四季,日月有早晚,音律分高低,弓弦有张弛,陛下更化改制,必须注意节奏,不能操之过急,急则生变。

好的理论,宛如一个天然的美人,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着粉则太白,搽胭脂则太红,而这样的美人历来只委身于一种人,他必须有雄才大略之心,又有务实治国之才,既能审时度势,又能权衡变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老子兵道,静而动,正而奇。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是在无形无迹之中,不知不觉就把事办了,这才是运兵的最高境界。

非常之业、必用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大帝的经典语录 篇8

03.“忍”字,就是心头一把刀啊。

04.多招不如没招,有招不在乎少,干就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长久胜利必备之术。

0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很多事情不必要担心太多的谨慎,只管做就对了。

06.当务之急,我们的矛,不是指向内向,而是指向外,指向更远的地方。

07.正所谓:同厄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是否能真正理解?

08.越是能容的下人,海纳百川,有什么不好的呢?

09.当前各人身乱而起,泥沙俱下,有趁火打劫者,有虚张声势者,有混水摸鱼者,也有隔岸观火犹豫彷徨,因此我们不可以被他们的嚣张声浪所迷惑。

10.不能为了一个好人,杀光了天下所有的坏蛋吧?

11.当断即断,就是海,也有枯的时候;就是石头,也有烂的时候啊......12.明明是错的,就偏偏去做;明明是对的,却偏偏做不到,有的时候不能太在乎一件事情的成败了,让他自然点,无愧无心就可以了。

13.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执行任务时候,不必要过分计较上级和书本的决策。

1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5.处乱不惊,深谋远虑,善纳众议:威,在于不变;慧,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智,在于治大。战乱,则不必惊呼之。

16.野地里的兔子,有好多人争取;而市场上的兔子,却无人问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野地里的兔子无名无份,而市场上的兔子,已经有名有份了。

17.政治上,民心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啊。

18.始终记住一句话:解铃还需系铃人。

19.这人啊,其实都是那么势力的......20.常言到:夜犬晨鸡、各司其职,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没必要深入研究同一件事。21.其实,我见他也是爱你,不见他也是爱他啊。

22.大智若愚也好啊,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太聪明了就容易自负了,不愿意接受的建议。

23.这里场子大啊,我可是两眼一摸黑啊......(逃避发表决定权)

24.天下人,不能违反天意,该说的时候自然会说的。

25.无论怎样都不能冲动,遇到任何天大的事情都必须冷静,冷静再冷静......2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27.我爱金子,但取之有道。

28.记住:天有不测风云,死灰也能复燃,以后,不要,不要做过头的事,说过头的话,就是对待罪人错人,也要留三分仁道。

29.天下汹汹,兵连祸结,成败未可知,一时的失利算得了什么。

30.那些以为天下太平的人,其实是再干柴烈火上睡觉,自欺欺人

31.无论无何,小心一件事:处心积虑,孤注一掷,到头来,却为那黄口小雀做了嫁衣裳。

32.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把眼光放的远些吧。

33.所谓圣人,圣人,就是能容的下难容之事啊。

34.于是必须果断,雷厉风行,微微捏捏能成的了什么大事啊。

35.所谓借刀杀人:敌以明,友未定,引敌杀敌,不自出力,损其元吉。(三十六计第三计)

36.光靠骂和吓能制敌吗?

37.人生如梦,像那样争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到头来,还不是赤条条来去一场,无牵无挂。

38.孔夫子说:一个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

39.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一个长久的事,日久知人心,路遥知马力,这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辨真伪,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时间的。

40.所谓敌万人的兵法,不是让各自去逞匹夫之勇,而是把手指头攥成拳头,去抓,去劈。41.其实天底下啊,没那么多公允的事儿,一旦你按下了葫芦,漂起了瓢,这些是人平衡了,那些人就不平衡了。

42.我自己就是经典,有本事就让人家读我,不是我读人家!———董仲舒

43.所谓威信:一则威,二则信,失信则损威。

44.当变之法不变,遂,不能更化鼎新以臻大治。

45.读书不在乎多少,文必切于实用,礼学宗于儒学。

46.书和剑是王者之两翼,哪一边偏废了,都难以腾飞。

47.法术诈力,不读也可,但是不能不懂,不懂就容易受人欺骗了。

48.为政在于少言,只要看实事是否行的通就足矣了。———申公

49.说道理谁都可以,真做起来就难了,做的成就更难了。———申公

50.脖子在硬,能硬得过刀锋吗?好的理论,宛如一个天然的美人,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着粉则太白,搽胭脂则太红,而这样的美人,历来只委身于一种人,他必须既有雄才大略之心,又有务实治国之才,既能审时度势,又能权衡变通。———申公

51.做人尤同一碗水,稍有不平,水则溢以,平静心对待,就不会一碗水端不平了。

52.有些事情,要缓的还是得缓,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53.一定要沉的住气,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姿态以谦和为好。

54.我的年轻,就是一条:凡是不生气,再大的气我都不生,自己不生气就是我的养生之道。

55.近山识鸟音,近水识水性。

56.纵容可以自我轻视,可是,鱼和熊掌能兼得吗?

57.不,退不等于输。强弱不成比例不可较力,而要集势啊。比如,一块石头,放在地上就是一块石头,如果,这块石头,吊旋在百丈高崖,它就有势了。

58.天数之道,至则反,盛则衰,别把自己摔的太惨了。

59.以不争而争之,守拙而后发,这也正是,道家无为而欺敌示弱之术。

60.既然防不胜防,不如完成不防。何妨面壁止观,涤虑玄览呢?

61.既要有为,就要就所不为。

62.老子兵道,静而动,正而奇,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是在无形无迹之中,不知不觉就把事情办成了,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6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雨。

64.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65.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看不到这一点,却妄加非分之想,实属于自不量力啊。

66.诚意原本就是双方的,想单方的索取,世上会有这样的好意吗?

67.孩子要找妈妈,老人手指远方,那里是无边的青草香,是我的心灵,睡过的地方.睡过的地方,游子归来了,泪水湿了衣裳,涛儿河水洗尽了红尘忧伤,抬头望一望,阳光万丈,我的童年,刹那回到胸膛。

68.凤鸟乘风,圣人乘时,机会来到时就要牢牢抓紧。

69.我们应该学学剑客之道,历来江湖上的剑客,与高手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会宝剑出鞘,这就是叫“亮剑”。

70.守株待兔的战法,人和兔,都只有两种选择,守和不守,撞和不撞,这多少有点像赌博,误打误撞的成分大,很难以智慧勇气取胜。

71.釜底抽薪,四两就能拨千斤。

72.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拿实据,就事论事。

73.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74.书生之见,呆板迂腐,云山雾罩,纷乱诸事,不知所云,以其昏昏,使其昭昭。

75.谋划敢不上变化,当变不变,必受其乱。

76.任何预先策划的,都不能尽善尽美,关键在于临敌应变。

77.必须攻守异形,寇可往,我亦可往。

78.有时候那鹰那,是比那鸡飞的低,可是那鸡啊,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

79.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谁行谁不行呢? 80.放手去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81.你见到过沙漠里的眼镜蛇吗?眼镜蛇每每攻击对手时,都要将自身盘紧,周身膨胀出好几倍,脑袋在攻击对手时,常常有意不咬中对方,让对方恐惧不知道深浅,这才是弱者的最好的攻击策略。

82.输者可能下此会赢,而赢者呢?下此可能会输,赢了之后怎么不能深思呢?

83.刀子磨的太快,太锋利,用起来顺手,也任意折断,无法常保啊。———主父偃

84.赏不避仇,罚不避骨肉,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85.我李广,对皇上赤胆忠心,不是皇上封不封侯,封侯是李广,不封侯我还是李广,天下的诸侯多的数不清,我没必要追究。论军功,我李广军功上可能不如别人,可是论忠心,我的心都可以掏出来让皇上看看。———李广

86.没吃过猪肉,不一定没见过猪跑。

87.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88.人生福祸,相生而循环,所以,福中有祸,祸中有祸,相生而相反。

89.大丈夫,恬而无思,淡而无虑;四时为天,阴阳为马;乘云凌霄,与造化俱。

90.兵无常势,水无常流。

91.你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用吗?

92.谚语云:雷电不会击倒同一颗数两次。但是,有时重复何尝不可?就是要来个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方式,连续打趴他两次。

93.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94.不要管什么习惯啦,使一狼,走千羊,要有自杀的勇气。

95.已经射出的箭,就永远不可能回来了。

96.做人要有根本,我们的根本就是仁善。

97.其实天道是什么?天道就在人心中,人心所向,天必应之。

98.悲伤不能代替我们生存下去的勇气。

99.你可以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是只要能够坚守信念,剀切直言九够了。

100.流行闪过,莫须伤悲,千百年后谁又会记起谁啊?

101.一个人,若是阳刚有余,灵活权变不足,因此收效甚微。

102.不改过了不得,不改过怎么了得,就是要改过,要罪己。

103.每个人,都有宁舍性命而不愿意舍弃的东西。

104.再贤德的人,也难免骄奢淫逸。因此,须时时思考权力所带来的利弊。

105.在滔滔的长河中,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你把寂寞藏进乌云

里缝隙,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你燃烧了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缕

缕火焰翩翩起舞,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109.我为什么还在等待,我不知道为何对你这样痴情,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仍期待着把一

切从头来过。我们既然曾经拥有,我的爱就不想停顿,每个梦里都有你的梦,共同期待

汉武帝的简单评价 篇9

《汉武帝大传》对于汉武帝时代许多历史事实的考论,都是精当的。如说均输法实行首先使得“政府控制了运输”)及辩司马迁“谤书”事等,都值得学界重视。不过,论述中也有个别并不十分准确的地方。如说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容易使人误解为这是董仲舒的话。其实,这里不讨论西汉实际政策是否令儒学“独尊”,仅就字面而言,从现有资料看,“独尊儒术”既不是董仲舒的话,也不是汉武帝的话,其说出现较晚。不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已通行于许多论著中。《汉武帝大传》取“约定俗成”之说,也只是白璧微瑕。

汉武帝的经典人生评价 篇10

但是,我们要知道,汉宣帝成就的取得,并不是仅仅由于汉宣帝个人的努力,也与汉武帝有一定的关系。就内政方面,汉武帝时期确立了中央的绝对权威后,汉宣帝的时代不存在着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宣帝至少不用为这些事情而操心。汉宣帝之所以能够实现国家局势的转危为安,也得益于汉武帝晚年所实行的政策转变。汉武帝晚年下《轮台罪己诏》,把国家从进取转变为守成。在汉武帝身后,一直到霍光去世,霍光忠实地执行了汉武帝的这一政策转变,从而汉宣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外的方面,汉武帝和匈奴的三十多年战争,基本确立了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主动权。三十多年的消耗,对汉朝来说是巨大的代价。但对于匈奴人来说,更是消耗不起。没有汉武帝时期的三十多年战争,就没有汉宣帝后来的与匈奴和亲。在西域方面也是如此,汉宣帝之所以能确立对西域的控制权,也得益于汉武帝时期对西域的经营。

上一篇:老师高中学生评语下一篇:运动会长跑加油稿大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