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精选11篇)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1

一、毕业生应领材料

①毕业生登记表;②毕业生须知;③就业协议书(定向生、委培生除外);④就业推荐表(定向生、委培生除外);⑤学院负责老师的联系电话;⑥离校前毕业研究生党员在所属学院(部)领取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二、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的注册、打印及发放

(1)注册:由毕业生本人登陆网页进行网上注册(一名毕业生只能注册一次);未注册者将不能生成和打印《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注意保留,待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10个工作日内,毕业生须使用注册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填报就业单位信息进行就业派遣;

(2)打印及发放:由毕业生所属学院(部)负责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老师,登录指定网页并负责审核(网上审核时请注意所有毕业生都必须有准确的生源地区)、打印,到研究生院盖章后发放给毕业生。

注1:《就业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每人限发一份(定向委培生除外),请妥善保管。遗失后补的《就业推荐表》及《就业协议书》需加盖“遗失补办”字样。

注2:注册时请选择“江苏省内普通高校毕业生”,不选“江苏省外高校毕业生”。

三、苏大研究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方法

1.就业流程

签协议(用人单位)→网上录入单位信息(毕业生)→上交(所属学院部)→派遣即办理报到证(研究生院就业指导科)→领报到证(所属学院部)→迁户口(苏大保卫处户证室)职责分解:

(1)毕业生:将签好的协议书准确地录入就业联盟网,协议书第二联交到所属学院(部),领取报到证、迁户籍;

(2)学院(部):收就业协议书,检查就业协议书填写信息及盖章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审核毕业生的网上填报信息,准确无误后交研究生院就业指导科,发报到证并转寄毕业生档案;

(3)研究生院就业指导科:接收并审核学院(部)上报的就业材料,指导各学院(部)的就业工作,办理符合派遣资格、手续齐全的毕业生报到证。

2.就业协议书的审核

(1)就业派遣只有两个去向:用人单位和生源地。协议书的两联除用人单位盖章外, 还必须同时有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政府人事部门的盖章。返回原籍的将按所填生源地派遣。

注1: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政府人事部门是指:有人事权的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或用人单位所属的政府人事部门或当地市、县人事局或人才服务中心;

注2:准确的生源地区:参见“

四、研究生就业工作问答”第一条。

(2)凡签约到京、津、沪就业的协议书须同时具有京、津、沪政府主管部门同意落户的接收函 1

方可派遣。

3.特殊情况的办理方法

(1)违约:可以申请新的就业协议书或不使用新就业协议书,改用新单位劳动合同办理报到证。申请新就业协议书:①下载并填写《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申请表》,学院(部)领导签署意见并盖章;②学院(部)打印的新就业协议书;③原单位解约证明;④原就业协议一式二联齐全。

使用新单位劳动合同办理报到证:①下载并填写《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使用单位劳动合同证明办理报到证申请表》;②盖有两红章的新单位劳动合同书(两章: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③原单位解约证明原件;④原就业协议一式二联齐全。

(2)改派:①②③④同违约;⑤报到证原件。注:改派后的档案和户籍转递由学生本人与就业单位协商自行解决。

注1:相关表格可在苏大研究生院网页直接下载;

注2:首次办理报到证满一年后不再进行改派,只能作为社会人员流动。

(3)返回原籍(生源地):①下载并填写《毕业研究生返回原籍申请表》;②空白协议书(已签协议可只交第二联)。

(4)出国:离校前办理返回原籍报到证,否则将自行负责回国后档案和户口的转移。

(5)升学:离校前凭录取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不办理报到证。其档案由各学院(部)根据录取通知书要求寄出。

升学及出国学生需退回就业协议书(一式二联)。

其它特殊情况,由学院先行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研究生院批准后酌情处理。

四、报到证办理期限

每届毕业生首次报到证办理期限为毕业后两年,改派期限为一年。两年中未办理者,期满后(期满的9月30日)学校统一按返回原籍办理报到证(后续的转档和迁户口手续同常规办理)。

五、研究生就业工作问答

1.怎样确认毕业研究生的生源地?

①对于定向和委培研究生:是工作单位所在地;对于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是其考入苏州大学前户籍所在地(不包括集体户口);若是集体户籍则是其高考前户籍所在地;

例:安徽合肥人,考入南大读本科,毕业后南京工作一年,集体户口,又考入苏大读研,生源地应填报为“安徽省合肥市”,不能填写为“江苏省南京市”。

② “生源所在地”内容务必填写为XX 省 XX 市(XX 县);

③如生源地出错,在派遣期满后将无法正常返回原籍,影响户籍落入。

2.怎样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1)毕业生到确定的工作单位就业时,须签订就业协议书且手续完备(公务员录用凭录用通知),学校才能为毕业生办理《报到证》,并将毕业生派遣到工作单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人才服务中心。报到单位所在地即是毕业生办理户口迁移时户口迁入地址,毕业生档案随转,户档不分。就业协议书

上的所有信息关系到毕业生能否正确派遣,甲乙双方务必认真填写清楚。

(2)档案接收地务必根据签约的具体情况填写,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签约单位;②签约单位所在地人才服务中心;③毕业生生源地的人才服务中心(签约单位不能接收档案,经学生申请且单位同意档案回原籍)。

(3)甲、乙双方分别在就业协议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名和盖章。

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完备协议,且毕业生要在工作单位所在地(非生源地)落户,需要根据具体用人单位的性质另外在协议书上加盖上级主管部门公章或地方人才服务中心公章,或者提供地方接收函:

①与国家垂直管理部门签订完备协议需要加盖上级主管部门公章。如: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电信、电力、邮政、铁路等部门。

②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完备协议需要加盖地方人才服务中心公章。

③凡与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的用人单位签订完备协议,需要根据上述省市的规定,出具相应地方接收函。

注:毕业生每人限发一份《就业协议书》(定向、委培生不发推荐表和协议书)。

3.什么是派遣、学校统一派遣时间?

派遣是指办理报到证的过程。应届毕业生首批报到证办理时间在每年6月中下旬,毕业生将已签好的就业协议书网上录入后交所属学院(部),各学院(部)审核协议书及网上录入信息后,务必于当年5月底前统一交研究生院。后续批次派遣每月20日左右由学校统一办理。

4.什么是违约?

指已与用人单位签约,在未办理出报到证期间与用人单位解约。

5.什么是改派?

指办理出报到证后与用人单位解约,又与新的用人单位签约,之后重新办理就业手续。

6.什么是返回原籍?

在派遣期限内,由毕业生申请,将毕业生派遣至原籍即学生的生源地。派遣期满后,未派遣者由学校统一派遣回原籍,学校办理统一派回原籍的时间为9月底(即2014年9月底办理2012届未派遣的毕业生)。回原籍者不再改派。

7.怎样转递毕业生档案?

在办理了就业“报到证”后,由学院(部)将报到证下联(白联)放入毕业生档案中并将档案整理密封后寄往毕业生的档案接收单位。转递档案严禁毕业生自己携带。

8.怎样转毕业生户口?

学生户籍由我校保卫部户证室负责管理(电话:67162356;地址:东校区东教楼514室)。已办理派遣的毕业研究生凭“报到证”到学校保卫部户证室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若不办理派遣而迁户口,则直接由户证室办理。

9.“报到证”的作用?

《报到证》是由国家教育部印制,由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只有列入省毕业生就

业方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才能持有的有效报到证件。《报到证》分上下两联,下联(白色)放入学生本人档案封存,毕业生凭上联(红色)到学校户证室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到用人单位报到,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报到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报到证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②报到证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凭报到证报到以后,方可开始计算工龄;

③报到证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文字证明;

④报到证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⑤报到证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和依据;

⑥报到证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⑦报到证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转正定级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报到证制度沿袭多年直至今日。现在人才市场中,一些个体企业、外资企业表示不需要毕业生的报到证,但是,只要是对学生负责的用人单位,都应该很重视报到证;对于作为中国普通高校正式应届毕业生来说,在现有体制下,报到证的作用必将影响你毕业之后的生活。

10.研究生党员毕业前如何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毕业前到所属学院(部)登记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情况,已经落实工作单位或就学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若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的,必须首先办理人事档案托管手续,待落实单位后,党员组织关系再从上述党组织直接转移到单位党组织。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学院(部)党委(工委)统一到学校党委组织部办理,离校前由党员本人到学院(部)党委(工委)领取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和毕业生党员须知(需本人签名),党员必须在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有效期内到介绍信第二联第一行(抬头)所书写的党组织报到。

特别提醒: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2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等。[1]但当前,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难度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机遇与新挑战。[2]随着政府和社会逐渐淡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更多强调“就业质量”,尤其是像吉林大学这样的国内知名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它既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也预示着“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启动,因而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人数较多、学科齐全的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作为数据样本,对其就业质量情况进行专门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对进一步做好新常态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统计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有9832人,来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125个本科专业。从学科专业人数分布来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工学(46.32%)、理学(14.69%)、管理学(8.87%)、医学(7.87%),合计比例达到77.75%,其它学科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合计比例不到23%。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院分别是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人数最少的三个学院分别是口腔医学院、体育学院、护理学院。我校本科毕业生的生源结构分布也较为广泛,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含港澳台地区),其中吉林省本省生源人数最多(达到2893人),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湖北、江苏、陕西等省份及地区的生源数量排在外省生源地前列。本科毕业生中仍然呈现“男多女少”现象,男生共有5675人,占比57.72%;女生4157人,占比42.28%。少数民族毕业生规模较大,共有101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33%。

(二)毕业生毕业去向统计

截止到2015年8月底,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为94.05%,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为单位就业(35.45%)、国内升学(35.11%)、灵活就业(17.44%)。其中,单位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等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自主创业。从国内升学的情况来看,80%左右的学生仍然选择“985”重点院校继续深造,选择在其它高校及科研院所升学的本科生人数较少,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国内主要升学院校人数统计详见表1。选择出国出境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人数有所提升,达到595人,占比6.05%,出国出境去向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香港、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留学院校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水平大学。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统计及分析

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单位就业人数3485人,从行政区域省份来看,在吉林省内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达到17.27%,这与毕业生生源结构相吻合;其它就业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13.57%)、北京(12.83%)、辽宁(6.89%)、山东(6.05%)、上海(5.34%)等省市。从全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域划分来看,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达27.09%),北部沿海地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25.42%,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15.09%,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12.83%,以上四大综合经济区域就业流向占比合计超过80%,其它四个综合经济区域(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毕业生流向较少,合计比例不到20%,具体地域流向如表2所示。

(四)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统计及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国有企业(39.24%)、其他企业(37.12%)、三资企业(12.29%)、部队(3.8 8%)、机关(1.8 1%)、科研设计单位(1.76%)、医疗卫生单位(1.53%)、其他事业单位(1.16%),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和其他共计1.21%。从就业单位流向可以看出,企业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也是就业的“主体”,各类企业就业毕业生合计达88.65%,这与企业的市场需求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着重要关系。一方面,由于本科生相对研究生的薪资待遇较低,各类企业在校园招聘中吸纳大量本科生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加之本科生在校期间更多接受的是“通识教育”,其“可塑性”和“改造性”更大,因而也成为各类企业招聘的优选对象。另一方面,当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很多都对学历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硬性规定”,也使得本科生相对较少能有资格进入“体制内”的岗位竞争,从而导致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选择进入各类企业工作。

(五)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统计及分析

从图2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来看:传统支柱产业行业仍占据主要地位,与往年一致,制造业就业比例仍然最高(占比30.33%),此外教育(15.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77%)等就业比例也均超过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44%)、建筑业(5.54%)、金融业(5.40%),以上六大行业就业比例就已接近80%。在与往年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模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IT、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相应的传统支柱产业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因而本科毕业生在该行业的就业比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三、新常态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升学比率逐年递增,就业形式灵活多样

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录取政策持续改革与经济总趋势不断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升学读研队伍。2015年吉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学生中选择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的人数比率上升至41.16%,其中选择出国(境)留学的毕业生人数为595人,占全体毕业生的6.05%,这个比例近年来持续上升。近四年本科毕业生中留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数据表明,平均每年选择在“985”“211”重点院校读研的学生占比始终保持在80%左右,选择中国科学院深造的学生比例基本不变,还有较少毕业生选择其它高校及科研院所。

毕业去向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新常态在经济社会中的不断融入,引领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兴产业的出现,许多新兴职业和工作岗位不断从传统产业中转型升级中涌现,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多样化就业的比例。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形势下,很多毕业生在没有找到稳定的理想工作前,都更愿意选择一些“临时性”、“灵活性”的过渡型工作,比如开网店、网络客服等由互联网经济所衍生出许多非稳定的就业类型,这在结构性产业转型调整形势下也是一种“权宜之策”。[3]

(二)生源结构制约地域流向,专业设置影响行业分布

从表2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可以看出,我校2015届毕业生国内工作单位地域分布较为广泛,范围几乎覆盖了全国,这主要是受到生源地因素影响。我们通过对比毕业生生源地人数排名前十五的地区与就业地域流向排名前十五的地区可发现,就业地域流向人数前十五的地区中有9个(分别为吉林、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北、河南、河北、陕西)都在生源人数前十五的地区之列,仅在这9个省份中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就已超过全部的45%,而其余22个省市就业毕业生比例合计不到55%,由此再次说明生源地因素在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及与部分毕业生的交流,我们也发现毕业生择业时在同等条件下更优先考虑家乡所在地区的单位,“返乡就业”毕业生仍是一大主流。因此,我们要想优化调整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就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招生结构、优化生源地比例。除受生源结构影响外,其它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省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北上广、天津等地区),相比而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省份对我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偏弱,尤其是黑龙江、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毕业生人才外流情况较为严重,因而大力引导毕业生返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生源地区、西部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就业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前文毕业生基本情况中介绍的,吉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齐全,涵盖12个学科门类,因而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也非常广泛。从图2行业分布统计来看,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接近70%在制造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四大行业就业,这与我校工学、理学毕业生合计比例较大(超过60%)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比例最大(46.32%)的工学毕业生在这些主要行业的就业占据着“半壁江山”。然而,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势必导致就业行业需求的变化,因而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特别是高等学校以就业来“倒逼”学科专业调整,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尤其是当前,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导致工学毕业生市场需求有所调整,“互联网+”行动的深入实施导致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需求旺盛,国家“二胎”政策的不断放开导致儿科、护理等医学毕业生需求有所上升,这都需要我们及时调整相应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合理改进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毕业生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

(三)市场就业岗位缩减,基层就业仍需改善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GDP增长速度持续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反差可能会继续加大。尤其吉林大学地处东北,东北三省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后对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严重影响。东北地区GDP的持续低迷,导致东北地区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传统产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招聘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大型企业校园招聘有效需求岗位数量不断减少,特别是制造业、石油、能源、地质等企业在我校的招聘需求都有大幅减少。吉林大学平均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在东北地区就业,这些企业的招聘需求变化对我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影响较大。因而为适应新常态、新变化应继续开拓就业市场,挖掘有效岗位,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一线基层参加工作,不少高校毕业生自愿选择参军或走进社会基层就业。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参军入伍和在社会基层就业的总人数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但在毕业生整体就业中仍占较低比例。因此,我们仍需大力倡导毕业生特别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走到基层一线岗位就业,积极营造毕业生投身基层奉献自我、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让吉大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让吉大学子到最能历练本领、发挥作用的地方”的宏伟目标。

四、新常态下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径及新对策

面对着新常态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探索适应新常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新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如前文分析,新常态下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呈现出“升学比率逐年递增,就业形式灵活多样”的新特点。对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指导内容,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指导体系,加强对宏观形势和整体状况的分析。

一是通过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各院系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入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到毕业生的职前就业指导全程化,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毕业生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努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所学专业特点规划个人发展,理性、正确地选择属于自己的毕业去向,不随波逐流、盲目跟风,不因往年或身边选择升学的人数增多而出现盲从“考研”现象,错失宝贵的就业机会。

二是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有所提高,对此就业工作人员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正确看待“灵活就业”现象,正确引导毕业生选择适合的“临时性”、“灵活性”岗位作为锻炼经验、丰富阅历的重要机会,积极开展新业态、新职业的就业创业指导专题培训,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就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展“互联网+”大背景下的网商、电商专题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切实提升毕业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求职和创业能力。

(二)进一步优化调整就业结构,加强就业期望的转变引导,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

针对毕业生就业“生源结构制约地域流向、专业设置影响行业分布”的新特点,我们主要应从进一步优化调整就业地域、行业、单位分布等相关结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望的转变引导,倡导毕业生从国家需求和社会需要出发,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选择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和调整招生生源结构、学科专业设置等,用“就业”倒逼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优秀毕业生人才;此外,根据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状况,对毕业生就业地域比例偏低的地区定期派出工作组深入进行市场开发和挖掘,与当地人社部门、重点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为毕业生返回生源地区、西部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望的转变引导。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毕业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但许多毕业生仍对未来就业期望过高,一心想要到沿海地区、发达城市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仍然期望选择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优秀”的单位就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有业不就”“有业难就”的局面。[4]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应尽力调整择业期望值,重塑就业新观念,理性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努力适应形势和时代的需要,把握好“互联网+”行动规划良好机遇,逐步接受灵活就业、网络就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等新兴就业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拓展,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引导,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满意的高质量就业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毕业生就业出现“市场就业岗位缩减,基层就业仍需改善”的特点,我们应当从拓展就业市场、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入手,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岗位。

一是坚持“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的工作战略,不断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在巩固原有市场开发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断下降、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毕业生整体需求大幅下滑、传统企业有效需求岗位日益减少的就业新形势,我们应当通过发挥“校校”、“校地”协作优势,跨区域、校校联动,共同开拓高端就业市场,通过加强就业协作体的品牌建设,努力拓展以行业和地域为主导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实现高层次和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积极开展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宣传工作,强化毕业生对我国社会基层工作的认识程度。基层工作尽管环境艰苦,待遇较差,但却能磨练自我意志、提升个人能力,是“起点低、远景长”的重要岗位,是孕育毕业生人生梦想的摇篮。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高校毕业生要在西部振兴计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中有所作为。同时,高校要在日常就业指导中大力宣传国家基层就业的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基层就业学费及国家助学贷款补偿代偿等具体措施,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鼓励引导学生毕业后走近基层、走进一线,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发挥才智。高校还要扎实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5]进一步推荐毕业生应征入伍,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等来宣传基层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期望、转变择业就业观念,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生源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家庭困难毕业生等特殊就业群体,通过“一对一”指导、“点对点”信息推送、学校重点推荐等方式,鼓励他们返回家乡基层就业创业,倡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统一起来,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6]

五、结语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持续发展,必将进一步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因此,高等学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5],做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和就业形势的研究工作,大力提倡“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努力适应并引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2016-05-0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

[2]荆德刚.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37-40.

[3]高文兵.灵活就业:市场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新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18-19.

[4]李向晟,杨建群.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应对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6(9):46-47.

[5]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1):7-9.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3

2010届毕业生派遣须知

为了使2010届毕业生更好的了解就业手续办理流程以及相关就业政策,切切实实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现将2010届毕业生派遣相关事宜汇编如下:

一、派遣时间

学校于2010年6月21日根据毕业生签约、考研、缓派等情况编报就业方案,上报省就业主管部门审批,2010届毕业生派遣须知和毕业生户口迁移须知。并统一到四川省教育厅集中办理就业报到证。

二、协议书、接收函、研究生调档函等受理截止时间

毕业生于2010年6月19日上午12点前将协议书、用人单位接收函、研究生调档函等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如超过该期限,学校将不再进行就业报到证的统一办理,同学须在省教育厅规定日期自行前往省教育厅办理报到证改签手续(四川省教育厅地址:成都市陕西街26号)。

三、户口档案留校代管手续办理

学校于2010年6月17日—18日集中办理户档留校手续,请符合留档条件的毕业生在就业网下载户口档案留校代管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后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相关手续。(户口档案留校办法及申请表附后)

四、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协议书《2010届毕业生派遣须知和毕业生户口迁移须知》。作为学校列入派遣计划依据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学校统一发放,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五、毕业生派遣办法

(1)毕业时参加选调、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有人事自主权的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同学直接派往用人单位。

(2)毕业时到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无人事自主权的单位就业的同学,如在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可直接派往该人才交流中心,否则派回生源地。

(3)毕业时未就业的同学派回生源地。四川省生源毕业生直接派回地市级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省外生源毕业生按所在省规定派遣至省级或地市级人事部门。

(4)生源地为高考时户籍所在地,如大学期间户籍发生变化,请于6月19日上午12点前持目前户籍所在地人事、公安部门相关证明材料到招生就业办公室(逸夫楼原校史室)进行更改。

小提示:考取研究生及户口档案关系留校代管的毕业生毕业时不派遣,无报到证。

六、关于报到证的问题

1、毕业生报到证有何作用

报到证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国家教育部直接印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单独签发。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收安排毕业生工作,并接转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等。毕业时,除考上研究生、户口档案留校的毕业生外,每个同学都有报到证,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它部门印制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毕业生对报到证要妥善保管,不论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2、毕业生的报到证由哪个部门开具

毕业生的报到证由四川省教育厅统一开具。

3、何时发放报到证

报到证开回后,各学院统一到学生处招生就业办公室领取,在毕业生办理完离校手续后,由学院发给毕业生。

4、毕业生何时报到

报到证上的报到时间一般是从开报到证之日起顺延两个月。

5、报到证不慎丢失, 如何补办

因特殊原因将就业报到证遗失,毕业后两年内可根据有关规定补办报到证,程序如下:

★由原派遣地出具未报到证明

★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地址:逸夫楼二楼,联系电话:0835-2882800)补办新的报到证,并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具报到证补办申请表。

2014届毕业生就业须知 篇4

毕业生毕业手续、报到证、档案、户口等事关重大,关系工作和生活的许多方面,毕业生必须重视,现将部分手续作解析与引导,请毕业生通读悉知,及时办理。

1.什么是报到证

报到证,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单独签发。列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才能持有的有效报到证件。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收安排毕业生的工作。报到证为一式两联(正本和副本),正本为蓝色由毕业生持有,到单位报到时交给单位;副本为白色一般由学校负责放进毕业生的档案。

2.报到证的作用

(1)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

(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3)凭报到证及其它有关材料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等手续;

(4)人才服务机构存档的证明。

3.哪些学生不发报到证

(1)继续升学毕业生(专插本)不发报到证;

(2)申请出国留学不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不发报到证;

(3)办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不发报到证;

(4)留级学生不发报到证,结业生原则上不发报到证,如结业生落实单位,用人单位需要该生提供报到证,则经本人申请加盖用人单位意见后,结业生可领取报到证,但在报到证备注栏需注明“结业生”。

4.什么是暂缓就业

毕业生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考虑办理派遣手续时,可以由个人向学校提出暂缓就业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批准后签订暂缓就业协议书。经批准,毕业生的户口暂留学校,档案由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集中保管,暂缓期为两年。暂缓就业期间,如能落实就业单位者,可按照有关就业程序办理就业报到手续,逾期未落实就业单位者,其户口和档案转回生源地自谋职业。

5.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办理暂缓就业

(1)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书,但在6月10日前仍未得到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接收函)的毕业生;(指的是有人事接收权的单位)

(2)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书的毕业生,但由于国家英语四级未通过,不能办理落户手续,须在7月份后才能拿到国家英语四级证书的毕业生(一般指本科生);

(3)有很大的机会落户异地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指的是有人事接收权的单位)

特别说明:由于办理暂缓就业毕业生的档案需移送到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管理,所以打算办理出国留学的毕业生、结业生及留级生不能办理暂缓就业。暂缓就业的毕业生预备党员的入党材料不归入本人档案。

6.申请暂缓就业毕业生应注意的问题

(1)办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在档案移交到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保管后,毕业生如果要解除暂缓就业,须由本人到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地址:广州市农林下路72号之一3楼,办理时间为每周二、周五)办理解除手续,领取报到证后,再凭报到证到户口所在地迁移户口;

(2)暂缓就业的期限为两年(2013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逾期不办理解除者,其档案将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转回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3)申请了暂缓就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再享受在校生的任何待遇;在暂缓期限内,如果毕业生有违法违纪以及民事纠纷、劳动纠纷、债权债务纠纷,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及后果由毕业生自己承担;毕业生如被劳动教养或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取消其暂缓就业资格,把其档案直接转回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

(4)暂缓期限内,如果毕业生需要办理与就业、升学无关的证明(如《失业证》、《未婚证》、《计划生育证》等),必须解除暂缓就业协议,并办理把档案户口转回生源地的有关手续,毕业生所需要的证明需回生源地办理;

(5)暂缓就业期间不能计算工龄及办理职称的评审;

(6)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因错过应届毕业生就业最佳时期,将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不仅可能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还须与更多的毕业生竞争而增加就业压力。

7.人事接收权

人事接收权指的是企业员工、干部及人事档案管理权,而非一般公司内部的行政人事权。一般省直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人事主管单位为有人事接收权的单位。各级教育局也在人事局的授权下具有中小学教师的人事接收权。

8.什么是接收函

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必须由就业单位所属省或市人事主管部门在“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意见”一栏盖章,或具有省或市人事主管部门盖章的接收函方可列入就业计划(在生源地就业的毕业

生可以不交接收函)。这里所指的“接收函”可以是有人事权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在协议书上直接盖章;也可以是单位所在城市人事局的接收函;或通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为中介所开出的接收函。

9:什么是改派?

改派是指初次派遣后,一年内变更工作单位或就业地区,人事关系随之变动而需要重新派遣的简称。改派的结果直接体现为更换报到证。

(1)受理时间为2014年7月—2015年6月30日的每月双周星期一;

(2)办理改派的毕业生需要在每月25日前带齐相关材料回校,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次月5日前到省厅办理并发出报到证;

(3)必须具备的材料:①有效的接收函;②原报到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同意毕业生异地调整的证明;③原报到证原件。

10.户口迁到学校的毕业生

毕业生凭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毕业生毕业当日到学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冯老师处领取)毕业证到户口接收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11.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咨询电话:020-36919998(陈老师、钟老师)

户口迁移相关问题咨询电话:020-86928305(冯老师)档案寄送相关问题咨询电话:020-86929609(罗老师)

管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须知 篇5

1、每位毕业生必须准确提供在农业银行襄阳市隆中支行办理的农行卡,最好使用学校在你入校时发给你的银行卡。该卡必须处于激活(即可以正常使用)状态,且在学校财务处或学工处资助中心有过备案。该卡号是你在毕业季所有的缴费、退费、奖助学金发放等资金流转的唯一卡号,必须慎之又慎!

2、各班联络员近期应将本班学生的农行卡卡号统计备案,并交至学生工作办公室,以便后期工作的开展。

3、各班联络员在实习返校后,积极参加2014届毕业生工作联络员例会,学习政策、交流各班毕业工作进展。

4、每位毕业生每周向联络员电话或短信联络一次,及时更新电话号码、地址等联络方式,确保联系渠道畅通。各联络员每周汇总各班级情况后向负2014届毕业生辅导员汇报交流。

5、务必开通飞信群、班级QQ群、管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QQ工作群(172396872)等联络渠道,应经常保持QQ在线了解2014届官方毕业群里发布的信息,且每天登陆查询学校的各种通知及相关资讯。

6、收到任务安排等通知,务必回复“收到”,及时按通知要求完成给定的任务。

7、务必在2014年3月31日之前返回学校,并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毕业生清考、毕业生清费、毕业论文、毕业答辩、毕业生政审、毕业生体检、毕业生档案的整理一系列毕业前准备工作,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招聘会,切实解决就业协议,创业同学及时上交创业材料。

8、取得毕业证后,及时完成档案和党组织关系转移工作。

承诺:本人已认真阅读“2014届毕业生须知”,并承诺按此要求执行,没有遵守该承诺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抄写一遍承诺:

承诺人:

承诺人隆中农行分理处办理的农行卡卡号(谨慎!):电话:QQ:

家庭住址:邮编:

父母亲姓名:父母亲电话:

家庭固定电话:

管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事项

(请妥善保管,随时查看需完成事项及完成时间节点)

一、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2013年9月-2014年1月)

1、部分专业将集中实习,部分专业还有课程(请按各专业教学、实习安排进行)

2、参加毕业实习动员大会

3、集中学习毕业相关政策、事宜要求,如:《管理学院就业政策解读》、《报到证、人事代理、党组织关系转出须知》等

4、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分配、选题、统计上报专业系(教研室)

5、在教科办领取《管理学院毕业生实习记录本》

6、领取及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

7、完善、更新班级信息,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8、毕业生奖助学金评定

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014年2月-2014年7月)

1、毕业生根据学院(系部)安排进行毕业实习

2、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填写《管理学院毕业生实习记录本》,积极与指导老师联系,完成毕业论文,签订就业协议等

3、教材费核对

4、规定时间返校后,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定稿、毕业论文答辩;填写《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政审表》、《优秀毕业生登记表》;参加毕业清考;参加毕业生体检;进行毕业生费用核对

5、参加学校、学院、校外组织的各场毕业生招聘会

6、参加毕业合影、毕业典礼

7、核对档案

8、发放毕业照、毕业校友通讯录

9、办理人事代理(同城人事代理)、户口迁移、党组织关系转出等手续

10、在校就业办101室领取报到证

11、毕业离校手续办理

12、凭《离校手续单》领取毕业证、学位证

13、毕业生离校

本须知一式二份,一份毕业生保留,一份上交至学生工作办公室。

管理学院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6

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从而提高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具体分类上有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教育实习一般针对师范生,是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毕业实习是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后,到有教学资质的单位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实习环节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实践化应用,而更偏重学生实际就业技能和职场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此意义上,毕业实习,是高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的延伸,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相互了解,打通就业渠道,实现由学习到就业的顺利过渡。通过毕业实习环节,可以加强高校毕业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培养[1]。

就毕业实习的具体运行机制而言,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主体上,安排实习教学的相关部门有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多种主体;对实习时间的规定,从1个月到1年不等,其中高职院校的实习时间要高于本科院校;形式上,有高校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定点实习基地,学生亦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考核机制上,学生实习表现由实习单位作出点评,高校会对实习基地和下属各院系的实习工作机制进行考评。

但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实习作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职责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表面上看,国内高校普遍建立起了完整的、多样化的毕业实习工作机制。但就目前的运行实效看,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整个实习阶段,从教学安排到生产实习环节具体指导缺乏有效监督,分管部门职责不明,部分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较多而不能提供足够的生产实习岗位,从而使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实习生管理缺位,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材陈旧,学校给予极少或没有经费支出。总而言之,学生毕业实习的目标难以达成,实习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提升作用不大。

但必须看到的是,毕业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就业前的“热身”,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大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对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共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个专业门类,二十三个学院,发放问卷4 6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 305份。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毕业实习对当前本科院校学生求职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实效,并希望通过对学生实习情况、意向、态度、效果的实际调查,了解大学生实习需求,从而推动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深化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

二、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调查——基于苏州大学 2014 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一)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就业选择意向

有29.71%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不好,更有31.78%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很严峻,表明学生极其关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前景,如压力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焦虑,影响其求学的平稳心态,应该及时给予引导与疏导。57.60%的学生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公务员、村官等较稳定的岗位,说明择业观近年来有了很大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变化紧密相关。

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除了认为供大于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过剩的客观因素以外,有57.61%的学生认为缺乏技能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与来苏州大学招聘的用人单位调研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需要重视并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身掌握的求职技能与社会需求的不足之处,而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学习目标,调整学习兴趣,发现与挖掘自身潜能,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爱好,实习是一次“预就业”,能从心理上、能力上缩短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切身的生产实践、工作体验能为大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尤其是学生在专业实习时面对各种困难时,训练敢于面对并挑战困难的勇气,通过分析问题、学习、实践克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能使学生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塑造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当机立断的果断性。

(二)对自身的定位和基本职场认知

当前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求职时的优势是“能快速适应工作”及“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同时认为“社会实践经验”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主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个人知识的积累”及“毕业院校知名度”,而与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时最为关注的三个要素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适应性、协调能力等情商要素占据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前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多数高年级学生有清醒意识,力争在心理准备上、在技能运用上,与社会接轨,此外还要重视责任心、事业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习前,学生认为应当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做好心理上的调整,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可见,学生普遍了解,除了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与补充,才能应对职业要求。高年级学生个体由学生身份逐渐向职业准备者转化,自我实现的目标,由学业成就向职业成就过渡。

(三)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68.90%的学生希望通过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大部分同学愿意从暑期开始参加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实训、实习项目,希望实习时间是2-3个月,从而可以熟悉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便于做出合理的选择。实习的时间设置与阶段目标设置,应当从专业实际出发,既讲求规范,又具灵活性。

大部分学生以苏州市区或苏锡常地区为优先的实习单位,与其将来的就业选择区域有很大关联,现实利益与发展空间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职业与事业的关系,考虑人生追求的设定与调整,不仅视之为谋生手段。广阔的视野和心胸,是决定大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

学生主要通过校园途径获取实习岗位,校园招聘会也是学生获取实习岗位的有效方法。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着重考虑实习单位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另外单位是否给实习生提供培训指导也是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重要因素。实习薪资已不仅仅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更关注于实践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求职创造广阔空间。

对于在正常课程教学以外希望获得补充的知识依次是职业素养教育、管理技能及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可见,“软性能力”开始受到学生关注,此类教育培训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绝大多数学生(91.13%)希望通过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或社会职业培训师讲授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知识。尤其对于高年级即将就业学生而言,校外特聘导师与专家成为重要的师资补充,是培养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的必要补充。

通过实习,学生主要希望增加“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获得“企业的从业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实习不仅仅能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更有部分学生希望实习单位成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单位。当实习工作内容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时,绝大部分的学生(95.59%)表示将学会适应,坚持学到东西、找到新岗位后放弃,表明当前大学生已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

三、对创新当前高校毕业实习工作机制的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并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直面这些困难,并试图通过实习这一方式加以改善。实习对于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鉴于当前各高校对实习生管理松散,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定点教学实习单位承担繁重的教学指导职责,大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习目标得不到保证。结合国内外、校内外为改善实习现状所采用的种种措施,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在国外,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对招收实习生的企业实施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在国内,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给予的扶持力度也不一样。如苏州市工业园区,给予区内招收实习生的企业一定的实习补贴,积极联络各大高校,为区内企业招收实习生创建合作平台;如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与苏州大学、江苏捷美集团联合开发了在江苏省本科类综合院校中有着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在政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推动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如重庆地区,由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发动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实行实习岗位计划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实习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2]。

(二)高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拓宽校企合作力度和方式

高校需要稳抓教学质量,确保在校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完善实践、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要重视通识教育,苏州大学“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开设了职场心态建设、沟通技巧、职场礼仪等职业素养课程和办公软件使用、问题解决思路、劳动法律法规等管理技能及知识的课程,受到了学员的关注和好评,为学员顺利步入职场、实现心理、能力上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该带薪实习项目开创了“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多远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高校应当明确职责,由相应就业指导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政府、校友资源,发挥自身科研和人力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科研、人力资源等方面难题,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全面合作、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共建实习基地,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开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只有切实重视企业的相关利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企业才有动力、才有积极性参与合作[3]。

(三)用人单位需要主动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用人单位不应仅将实习视作为接收实习生开展生产教学工作,而应是“产学研”全面合作的起点。以接收大学生实习为契机,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全面合作,实现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和转型、科研难题攻克、人力资源培养等,推动企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应根据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接收符合企业生产容量的实习生,安排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指导,保障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达到提升就业能力的目标。此外,企业还应当制定科学实习工作计划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每个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都能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针对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及学习情况,认真考核,科学评价,促进企业、实习生、实习项目发展。

摘要:高校大学毕业生实习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增加就业能力,也可以使用人单位优先深入了解、选拔人才,减少招聘、培训成本,录用适合招聘岗位的合格人才,实现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双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习对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毕业生的实习情况、意向设计调研问卷,掌握当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及所学专业、职业规划的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实习意向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推进大学毕业生实习,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技能型人才。

2019届毕业生登记表填表须知 篇7

本表一式两份。因要装入学籍档案,用人单位录用时必阅,请毕业生认真填写。要求实事求是,字迹工整,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

学生实习前,由辅导员组织学生按要求填写(“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两项除外),毕业前,实习结束后,再将“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两项补齐。

2019年5月,辅导员将毕业生登记表收齐、审阅合格后,分专业、班级、按学号顺序排列好后备用。

一、封面:

学校:填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学院:填“***学院”(全称); 专业:按规范名称填写,不得有误; 姓名:与身份证上姓名一致;

培养层次:填“专科”、“本科”或“专升本”; 填表日期:一律填“2019年6月30日”;

学号:一律按学籍科下发的学号(即在省教育厅进行学籍电子注册的学号)填写,不得更改。

二、内页:

除“学校对其工作分配的意见”及“学校意见”不填外,其他项目均要填写,不留空白。如没有项目所述事项,则填“无”。照片:一寸彩色登记照;

本人学历及社会经历:从小学入学时填起,到在本校就读为止,依时间顺序填写; 自我鉴定:200-300字,先打草稿,由辅导员审核合格后再填表,时间填“2019年6月30日”;

毕业实习单位和主要内容:要认真填写,(用人单位特别看重此项); 毕业论文题目或毕业设计:本科生必填,专科生则填“无”; 有何特长:认真填写,忌填“无”;

懂何种外语程度如何:如通过英语三、四、六级的,如实填写,如没有,可填“英语应

用能力(或听、说、读、写等几项的能力)较好、良好”等;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8

1.毕业生在求职签约过程中应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应做到诚信签约,慎重签约,一旦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不可以随意违约。全体毕业生应共同维护西安医学院学生的诚信品牌。

2.签约前,毕业生应多方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包括单位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规模、效益、管理制度、薪酬待遇及人才培养体系等,对一个单位的文化与价值观也应有所了解。力求做到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做出理性的选择。

3.当毕业生将手中唯一的一份《就业协议书》递交给用人单位,即表示接受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机会,双方已进入正式的签约程序。毕业生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尽快签署《就业协议书》,如发现用人单位有拖延的情况,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询问情况,必要时可向院、系或学校就业中心寻求帮助。

4.《就业协议书》的签约双方应尽可能采取现场签约的方式,若因条件限制需进行异地签约,则签约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尽快履行签约手续。先行签约的一方有责任督促对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签署《就业协议书》。

5.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已签字盖章的《就业协议书》后,应尽快确认协议书中的内容,如发现有任何问题,应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如对协议书没有异议,应尽快在协议书上签字,完成签约手续。

6.异地签约过程中,若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已签字盖章并返回的《就业协议书》后,又提出改变就业意向,不愿意继续签署协议的,必须获得用人单位的谅解和同意,并持用人单位同意不再签约的证明方可到就业中心申领新的《就业协议书》,另行择业。

7.在签约过程中,要把和用人单位约定好的内容尽可能全部写进《就业协议书》中,任何口头承诺都是无效的。双方已签署好的协议书应当不留有任何空白处。

8.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如有其他约定,可在附加条款中注明。如对用人单位提出的条件有疑问,可要求给予一定的考虑时间,切不可因急于签约而丧失自我保护意识。

9.我校的《就业协议书》为双方协议,不是三方协议,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学校只是作为审核方对已签署完毕的《就业协议书》进行审核登记。

10.《就业协议书》签订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送交院、系和学校就业中心进行审核登记。

1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文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毕业生收取押金、保证金或其他任何费用。毕业生如遇到此种情况,应加以拒绝,并在必要时向学校寻求帮助。

祝全体西安医学院毕业生就业顺利!

西安医学院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9

身有残障, 也要工作不啃老

12岁那年, 熊苏因病辍学;18岁, 家人陪读, 轮椅代步返校继续念初一;24岁, 参加高考获得583分, 在全省十几万文科考生中排名八百多名, 考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将于2015年6月份毕业, 目前努力找工作。因为身体原因, 找工作略显“艰难”, 而她成绩一向很好, 便常会被问到:之前为什么不考虑另外一个方向——申请保研继续学业?

读研, 或许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她从现实角度, 觉得毕业工作更适合自己。一者, 所学专业为会计学, 偏实践性, 当年报考也是经过结合身体状况考虑的;二者, 很多求职标准有年龄限制, 因为她中途休学缘故相对于同年应届生年长几岁, 现在大多还能符合, 再过三四年就难说;三者, 父母年纪渐长, 她希望能尽早地独立以减轻家庭负担, 尽管身有残障, 但不能成为啃老的理由。综合以上, 于是她一心找工作。

接纳自我, 适应变化的环境

对于其找工作的积极意愿, 学院老师们支持她的同时, 也告知需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求职周期可能会比班里同学长很多。对于此一点, 她也能坦然面对。或可说, 她的自我接纳程度很好:既不回避残障, 也不会因此就把所有的不顺归结于残障, 因为这在她看来, 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已。

她也表示, 因为需要依靠轮椅代步, 在生活中确实会面临一些障碍, 不过“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条件一同产生”, 很多情况下她都能采取各种方式去解决。灵活以对, 改变环境或适应环境, 也是她的生活技能之一。如近来因为求职面试等活动等常需要外出, 为了打车更加便利, 她自己动手坐垫使轮椅能够更便利的收放折叠, 也自制了新的小工具应对外出上厕所的问题。

“坐轮椅, 不是泪点, 更不是缺点, 只是特点。而且, 有时候轮椅也会变成一种优势。”这个角度很新鲜, 她有举例。校园学习氛围很强, 有些课堂常上演“占座战”, 而她往往“不战而胜”, “我的轮椅走到哪儿, 哪儿就是我的座位”, 她打趣地说, 是自带专座的“占座族”。实习时候, 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挪地儿移动办公, 那样的环境下同事们需要找座找桌, 而她把笔记本电脑打开往腿上一放, 就可进入工作模式, 被大家戏称为“滚”动办公。

走出小我, 做一个社会中人

刚刚进入大学时候, 不论是行动能力还是精神面貌, 熊苏的状态都没有这么好。正如一开始面对的就是军训经历的“缺失”, 很长时间里, 她都只是上课和学习。很多集体活动, 担心因为自己行动不便可能会麻烦同学, 也不参加。因为闭塞, 甚至很多观念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年级辅导员刘老师感觉到, 找她聊天并鼓励她多与外界接触。毕竟, 通过身边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 从长年呆在家里, 到重返校园一步步的走到现在, 就是希望能够融入社会。加之其他的一些契机, 她渐渐走出小我, 努力做社会中的人。

在校内, 最初因为社团参与少, 熊苏更多精力关注课内。大学的课程, 有很多小组作业, 最开始, 她是极为认真的组员。因为以前休学时就自学电脑, 熟练使用办公和设计软件, 擅长排版, 幻灯片也做得很好, 同学们都愿意跟她一组。渐渐地就常常自荐或推举为小组长, 能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和特点来分配任务, 后来简直成了小组长专业户。为此, 虽然没有班干部经历, 但是在同学们中的呼声也很高。除了偶尔行动需要帮助以外, 也能跟大家学在一起, 玩在一块儿, 她也很开心。

在校外, 熊苏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诸如公益大赛、基层调研、志愿服务等。2013年11月, 她主导组队参加安永中国第二届大学生公益创意活动大赛, 荣获全国二十强。2014年4月, 公益概念方案获得英华教育基金会支持, 进行了农村残障者社区融合的小范围尝试。就在刚刚过去的十月底, 为中国脊髓损伤论坛 (IMSCI.CN) 提供了6天的志愿服务, 为福祉展等活动做图文直播。这些活动, 内容多涉及残障领域的公益。她说自己有机会走出来, 也希望尽己之力帮助其他的残障朋友, 而且在过程中也获得了能力上的提升。

北上实习, 体验朝九晚五

除了社会实践之外, 熊苏在课余也有从事兼职——为一加一文化集团 (北京) 机构杂志担任电子稿校对。2013年, 该机构曾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校残联在武汉举办过为期五天的残障青年训练营, 经过简历筛选、笔试以及电话沟通, 熊苏成为营员之一。训练营结束之后, 主编可能根据她写的活动反馈, 觉得她较为细致, 便询问是否愿意为当季杂志做电子稿校对。就这样, 熊苏开始了这份小兼职。也有酬劳, 不过多数时候, 她会直接购买杂志送给网友们, 很多也是残障者。因为杂志本身具有公益倡导属性, 她更多将此当做锻炼。

为了帮助学生更顺畅地从心态和行动上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 学校教学计划里也有一项实习安排。2014年7月份, 熊苏就近在学校财务处参加暑期集中实习, 科室老师们最初见她轮椅代步, 都特别照顾, 有什么杂事也会找另外的同学。她闲不住, 当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先主动整理了办公室的杂物间, 承担办公室的日行清洁。老师们有点惊讶:这同学, 还蛮能干!后来, 也更多的给她安排一些工作事宜。实习结束后, 其整体表现获得科室老师们的好评。

这时, 熊苏接到IBM自强成长计划入选通知。这个计划是IBM多元项目组为助力残障大学生就业而进行的, 免费为入选学生提供就业相关的课程, 比如商务英语、心灵成长。既可远程听课, 也可以去现场参与。远程上过一次课后, 熊苏也非常想去北京感受一下现场氛围。加之财务部的实习不长, 虽然获得了一些实地工作体验, 但是她自觉不够。想到暑期还长, 就跟一直从事兼职的机构联系, 能否去北京实习。沟通很顺利, 可以说一拍即合。机构处于项目期, 正好缺人手。而且虽本身是残障领域的公益机构, 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残障员工, 但是完全依靠轮椅的还没有。她可以借这个机会去锻炼, 办公室也正好可以按需改善无障碍环境。

熊苏于是北上, 欣然前往杂志部门实习。周日到达, 周一便上岗, 对于新增加的工作内容——配图、沟通排版等, 虽然与专业不相关, 但是因为业余特长, 她完全能胜任。而且也会从财会专业角度看杂志报表, 了解杂志运营流程, 通过改变合同形式, 成功为下一季度杂志削减40%的设计成本。机构除了杂志部门外, 还有其他部门, 诸如节目部、研究部、速录部等等。当季杂志付梓, 略有空闲时候, 熊苏也协助其他部门同事工作, 比如利用软件技能帮助改进热线部的数据归集统计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五周时间, 名曰实习, 实际也是志愿服务。虽付出很多, 但收获更多, 她更看重这段职场经验——不只体验了朝九晚五, 也经历过加班睡办公室。实习环境对于轮椅而言也不算是“友好”, 但都通过灵活方式解决, 这也给她更多信心, 对于未来的工作环境虽然期待完全无障碍, 但是若没有也不介意。返程之后再回头看:一只轮椅, 一只包, 一个人远行, 北京武汉两地独自往返;实习之余, 也如所愿, 两次去IBM参加现场培训;周末不用加班的时候, 也曾去莱蒙湖探亲、秦皇岛访友、天安门游玩;的士、动车、火车、高铁、地铁, 都有尝试!

开学返校, 踏上求职之路

回学校那天, 熊苏收到实习机构主管的信息, “通过观察, 我觉得你在各类职业能力上都具备,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很强, 这点极为重要和稀缺, 这是人成长的持续性的能量, 而学习能力的背后是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杂志主编后来亦表示, 如果她愿北上工作, 助理编辑岗虚位以待, 也可以尝试远程全职。北上固然远, 但远程“宅”家里更非她所愿。因为机构本身理念就是倡导残障者走出家门参与社会, 她也心知主管和主编都是在侧面激励, 希望她能抛开顾虑去找工作。

更重要的是, 她自己希望从事与财会相关的工作。当初在选择专业的时候, 是进行过综合考虑的;后来学习了解, 也发自内心喜欢这个专业, 而且她认为有三年的专业基础, 发展潜力会更大, 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今年开学, 因为大三学年的成绩单很亮眼, 这一年的社会实践也特别丰富, 熊苏又一次获评得到国家励志奖学金。不过据她自己揭短, 暑期忙于实习好久没看专业书, 最近求职参加专业笔试有点心虚, 正在结合实践复习, 以求温故而知新。

是的, 之前各种行动是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开学以来, 她便正式开始求职的努力。准备简历与正装, 跟同学们一起经历校园招聘的高峰:网投简历、听宣讲、参与培训、参加笔试、外出面试……最初还局限于轮椅, 想着频繁外出总有诸多不便, 后来心态放开, 深信不设限的人生, 有更多的可能, 甚至略为享受这样一个奔波的过程。两个多月以来, 正如老师提前所说, 求职过程不是那么顺利。不过还好, 总结经验与教训, 主动争取, 而非被动等待, 她依然在求职路上——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10

(学生人手一份,务请认真阅读)

一、明确实习实训目的通过实习实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掌握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认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

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完成实训单位规定的任务量,撰写实训报告;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三、实习实训工作安排

1.岗前培训与实习动员:顶岗实习前一周,参加由本系安排的岗前培训及实习实训动员大会;

2.领取实习实训用品:期末考试期间(2012年6月26—27日),辅导员到系领取《2013届高职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实训须知》、《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单位申请表》,到校保管室领取《实习实训手册》;

3.缴费、注册:2012年8月27—30日,2013届高职专业毕业生返校,缴费、注册,自主实习实训的学生须将《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单位申请表》交给辅导员;

4.顶岗实习实训时间:根据各专业实习实训时间安排进行,不得中途退出;

5.补考时间安排:8月27日—30日,完成学生补(缓)考工作。8月27—28日为公共课补(缓)考时间,29—30日为专业课补(缓)考时间;

6.返校时间:2013年6月30日实习实训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小结,实习生完成实习实训手册填写。7月1日所有实习生返校,各系做好实习生返校人数统计、上报工作。

四、实习实训总结

2013年7月2日,各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收齐实习实训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材料,评定实习实训成绩。关于学生实习成绩鉴定要求:(1)实习材料未交齐者不予评定;(2)自主实习的学生,凡弄虚作假者不予评定;(3)无实习实训单位盖章、鉴定意见者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正常毕业。

7月2日—3日,安排毕业积欠补考。

7月3—4日,各系分专业召开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总结交流会。指导教师、辅导员上报综合指导工作记录和总结。分专业召开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表彰会,颁发优秀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证书。

五、做好毕业准备

7月2日起,毕业生做好毕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毕业鉴定,参加毕业典礼,颁发毕业证书、派遣证。

友情提醒:

1.尚未进行照片、身份证等信息网上校对的同学,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影响毕业证书发放。如有未采像的同学请务必立即与辅导员联系。

2.顶岗实习期间,请所有毕业生每周登录一次学校综合指导管理平台(用户名和密码均为本人学号,登录后请修改密码),向综合指导教师汇报顶岗实习情况,并将联系号码留给辅导员,与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以免影响正常毕业。

马鞍山师专教务处

2024届苏州大学毕业研究生须知 篇11

(共222人)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人)

王妮曾有凤黄君王金燕王文杰杨宗筱黄艳珍

张瑾张雯应武挡李玲占东辉魏炜莫林 范腾飞梁晖梁莹电气工程学院(14人)

翁世洲何邦乐卢桥黄志伟林泉成煜商学院(31人)

邹月媚邓莉云黎耀川何泽莉李文凯尚松峰周全吴佳陈一鸣陈明单红朱佳钦刘静蓟红丹钟海富 公共管理学院(16人)

杨祖德梁艳鸿黎桃桃唐芬廖玉环陈颖健植兰兰韦双莉 化学化工学院(15人)

潘映霞黄竞霖刘瑞雯伍景希石华瑞喻盛容苏文信

李瑞良康海云李学通刘结玲廖素桃熊锋生黄晓明黄静芳张梅莹张珂林瑜裴胜瑞苏毅冯文静唐玉爽韦姿百覃捷李刚麦艳航熊天潥周礼玮高福欣莫智莉 陈双张若谷 鹿建成贾僖泉 彭义芳何华 李柔张慧 傅甜甜黄思源 赵国丽班珍珍 甘凤韦晓 罗丹梁家春 夏文秀李宇 秦燕萍李茜 — 1 —

法学院(14人)

韦婉欧培源朱琪李君孔云峰韦尧瀚柳丹 田惠文李媛刘渊卢纯青李帅宋卫科姚学宁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1人)

曾伟邹承武施李鸣侯杰黄梅华严东周瑞芳

于晶晶马婷婷贺杨扬王子龙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12人)

何坤周祥刘诚王伟龙杨淏文周悦李虹辉冯世文农学院(10人)

农艳丰覃慧丽李丁张宇鹏聂冲徐羽谢杨苏广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10人)

张莹高雅张静唐印浒于琰韦冬雪肖媚 文学院(10人)

刘迎秋张莉恩梁丽莉徐臻刘萍张超南向子民 外国语学院(10人)

覃柳环洪新路彭美兰凡伶莉陈诚罗超扬李丽丽 新闻传播学院(9人)

李小龙钟建珊李雪铭黄明亮

杨芳吴先华 朱宏张建华孙文明金果子符潇雅彭民毅王昱莎廖翊丞原文娟邹梦云何永芳施君 覃其昶 董世龙

李星岐 黎梦荧 廖玉

余子泓首善文 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7人)

麻少莹刘玫刘清苏吴亨张帆郑欢唐艳琼 环境学院(6人)

李平阳黎大荣孙玲芳唐铭谈宇郭莉娜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5人)

盘薇周柱坤肖潇徐守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人)

胡华唐丽雯冼满峰钟晴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4人)

杨武黄小津梁丽杨英芝 政治学院(4人)

马静周晶陈梦赵超颖 机械工程学院(3人)

陈标郑羽嘉唐秋艳 资源与冶金学院(3人)

蒋林伶康端杨晓静 林学院(2人)

郑义海苏晓琳 教育学院(1人)佴仁娣

上一篇:珍爱和平作文1500字下一篇:七下生物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