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音乐(精选7篇)
社区:一次源于拉丁语, 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20世纪30年代初, 费孝通先生在翻译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作中《Community and Society》时, 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的, 后来被许多学者开始引用。并逐渐流传下来。近年来, 我国的很多社会学家开始对社区进行深入细致研究;2000年, 中央办文件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 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音乐:目前为止社区音乐还没有确切的定义, 国际教育学院下的社区音乐活动委员会一直在探讨着社会音乐的可行定义, 通俗来讲, 社区音乐文化是社区文化的主要体现, 加强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建设, 对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传统音乐文化,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文化质量, 陶冶社区居民高尚情操具有深远意义, 社区音乐的功能有目共睹。
社区音乐开展传统音乐的状况
社区音乐文化发展繁荣, 形式多样, 但是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流行音乐、爵士乐、嘻哈音乐、摇滚乐发展迅猛, 影响了老中青三代, 尤其对青少年影响颇深;而传统音乐文化由于含蓄、内敛、空灵、婉约的个性特征, 与观众缺少共鸣, 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社区普及力度不大, 开展的剧目和种类也较少;虽然国家用法律保护传统音乐, 但是强制的手段不能从本质上做到保护和传承, 要从灵魂深处留住传统音乐的影子, 从本质上唤醒大众的深层觉醒。
在社区开展传统音乐的意义
1、在提倡社区文化“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理念下, 依托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 普及传统音乐有利于构建特色社区文化, 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内涵上, 打造特色音乐文化和品牌社区, 要立足传统音乐新式, 通过传统音乐活动的开展, 使群众对传统文化由感知的浅显了解到理性的深度感悟, 感叹中华民族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
3、有利于提高了中国的软实力和世界竞争力。
GDP不是衡量民族先进的标准, 要利用传统文化来加强民族的文化内涵, 增加世界竞争力。中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传统音乐不多, 估计也就二胡曲《二泉映月》和民歌《茉莉花》吧, 而我们对美国的音乐却比自己的传统音乐都熟悉, 如美国的摇滚乐、嘻哈音乐、街舞、歌星、影星等, 从事音乐研究的人一定要努力践行, 为弘扬传统音乐尽心尽力。
传承传统音乐的途径
1、要依靠社区的平台开展社区传统音乐
社区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 是以业缘、地缘关系为主的人际关系, 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业缘是在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形成了各种非血缘的社区人际关系和社会群体关系;同时大家生活在一个区域, 又形成了地缘的人际关系, 这就为开展社区音乐文化提供了保障。
2、社区音乐教育、技能培训发展将会推动传统音乐的开展
社区为了丰富社区文化, 方便社区居民的受教育, 在社区内开展音乐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 这些活动的开展会无形中渗透一些传统音乐知识的传输, 能为真正开展传统音乐提供支持。
3、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社会学者, 对社区音乐发展提供人力和学术指导。
目前社区音乐文化的开展多为合唱、舞蹈居多, 而传统音乐节目较少, 说唱艺术、戏曲节目、民间舞蹈等没有开展。我们要利用学校丰富的师资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社区音乐文化大多都为自发组织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在活动开展、活动策划、技能指导、演出程序等方面都不成熟, 我们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4、传统音乐成果共享
高校的传统音乐发展成果已形成文字成果和成型的研究, 要指导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社区音乐文化具有传统、区域性的特征, 要把区域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形式要进入高校。
5、设备、场地等基础设施共享
学校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已成体系, 具备了完善的教学和演出的设备和基础设施, 而社区文化开展音乐活动的场地有限, 设备不全或已老化, 我们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对社区音乐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音乐文化建设, 要加大社区文化开展经费的投入, 而社区组织者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建设亮点音乐形式, 与市场结合, 可以参与盈利性的演出。以增加居民活动场所设施的改善。■
摘要: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 体现着博大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广大的专家和学者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传统音乐的挖掘和传承上, 如何多渠道多方位的开发应用传统音乐是大家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社区音乐文化蓬勃发展。社区音乐依托较强的群众基础和的群体意识发展迅速, 开发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同时将传统音乐很好的融合进去, 利于打造特色社区音乐文化, 建设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传统音乐, 是音乐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社区音乐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觑。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传统音乐境遇,传统音乐开展状况,传承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健, 任剑.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功能与发展.学术交流, 2001, 1.
[2]李磊.浅谈社区音乐文化的作用.大舞台, 2010, 1.
[3]田青.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7, 02.
[4]龚娜.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
关键词:多元文化 音乐 差异以及文化内涵 影响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对西方音乐文化内涵进行全面了解,准确定位本土音乐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为我国音乐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然而,明确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是高效完成文化交流的基础和前提。
一 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以及代表的文化内涵
音乐的创作基于某一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音乐中也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古典元素和现代意识,音乐将美学、心理学、宗教信仰、哲学等融为一体,成为教化、欣赏、传播的重要载体;西方音乐文化的核心是科学和宗教,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紧紧围绕艺术和道德,侧重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是中西音乐最明显的差异。
1 中西音乐在调式上的差异
四音音列组成的12个调式构成西方音乐体系调式,随后慢慢发展成旋律大小调和和声大小调;中国古典音乐的调式由三音小组组合形成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两者相比而言,五声体系表达简洁、音调质朴,偏柔和、优美、平静,七声体系较为复杂,创作精致,偏刚强、崇高、壮丽;中西方在音乐调式上的不同表现了中西方迥异的文化性格,中国传统乐曲如昆曲《牡丹亭》、《长生殿》等大都温婉娟秀、含蓄雅致;西方交响乐《豪勇七蛟龙》、《马赛曲》等则呈现出恢弘雄壮、悠扬华丽的特点;
中西音乐在调式上的不同,显示出中西方文化在美学追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简而言之,西方文化以科学知识作为创作本体,主要功能是娱人,而中国文化则以生命为创作本体,主要功能是娱己;西方艺术文化从理性出发,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处理外界事物的矛盾,中国艺术文化从感性出发,用对生活的体验和切身感受传达内心世界的领悟,所以西方音乐更加推崇科学和真理,主张理性认知,致使音乐表现出崇高、雄伟、精密等特点;中国音乐讲究中庸质朴,追求返璞归真,使音乐表现出简明、轻快、传神等特点。
2 中西音乐在织体上的差异
西方音乐体系在思维方式上是纵向的、立体的,重视主调旋律以及其它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歌剧以及交响曲中的混声合唱部位,如:交响曲《卡门》、歌剧《图兰朵》、《猫》,然而中国音乐体系在思维方式上偏向于横向的、线形的,很多旋律都是以流线型展开,单声部音乐占绝大多数,旋律和织体重合,例如:古琴曲子《高山流水》以及姜夔的《扬州慢》等,中西方音乐在织体中的不同,体现出不同文化类型的追求,换句话说,西方音乐文化属于空间型,追求音乐的空间感,在整个音乐过程中渲染出磅礴的气势,就像西方的绘画艺术都侧重色彩统一、明暗有序以及透视等空间效果,但是中国音乐大都有细水长流的感觉,就像线条一样蜿蜒流长,突出极其细致的情感体验。
造成中国音乐织体以横向、线性思维方式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国著名音乐家沈知白先生曾经在《和声在中国以往不能发展的原因》一文中提出两个因素:首先,在西方音乐中,男女合唱模式发展的已十分成熟,由于男女生的音域不同,和声出现的时间也较早;而在中国音乐文化中,自汉朝以后,男女合唱、共舞的现象就不常见了,再加上中国传统戏剧中假嗓歌唱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男、女声音域的差别模糊化,致使和声发展速度缓慢;其次,我国五声型、单线型的音乐旋律非常适合士大夫阶层官员,对安然自得、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等理想的追求,如琴曲《梅花三弄》就是古代文人借物抒情的典范之作,作曲者借梅花的凌寒飘香、迎雪吐艳、傲骨冰心等气节比喻自己犹如梅花一般不屈服与逆境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作者坚贞、执着的精神面貌和文人情怀。
3 中西方音乐在节奏上的差异
音乐的节奏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对于西方音乐来说,大多数都是均分律动,十分明显的节拍,在强弱交替、分布规则上都有鲜明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节奏感特别强;但是在中国音乐中,虽然均分律动也十分常见,但是又时长会在其中融入自由节拍,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的“散板”,这种现象在中国音乐的开头或结尾处比较常见。
究其中西方音乐在节奏上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最科学的解释应该是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喜欢逻辑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常采用数学式的思维;另外,中西音乐节奏在刚性和弹性上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一道理符合哲学中“重自然或重人为”的理论,音乐的刚性节奏具有明显的折线性,其音符轨迹挺直而有棱有角,音乐的弹性节奏属于曲线型,轨迹呈现出圆滑、柔和的特征,西方音乐是机械论和分析型思维的综合,重视音乐中的人为创造,中国音乐是有机论和时间整合型的综合,重视音乐中的“天人合一”。
4 中西方音乐在类型上的差异
20世纪以前,在中国汉文化中,音乐的类型可以基本上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官方用来巩固统治者的领导地位,属于政治性的礼仪乐曲,被称为“雅乐”;第二,诞生于民间、反映民俗风情、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乐曲,深受汉民族以及各族人民语音、语调、性格气质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灵活性,被称为“俗乐”;第三,这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音乐类型即“文人音乐”,以古琴音乐为最典型的代表,重视音乐的“中正平和”,渴望音乐中渗透出“宁静致远”的内涵,“文人音乐”另一大特点就是其精神内涵富有高度的个人意识和自由倾向。
而西方音乐在中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其中由于西方宗教观念浓郁,致使宗教音乐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占绝对有利地位;然而17世纪以后,音乐类型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剧院音乐”、“宫廷音乐”、“教堂音乐”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符合西方社会文化形态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满足了宗教礼仪以及精神娱乐的不同文化要求;18世纪启蒙运动发生以后,形成“近代音乐会体制”,促使音乐从艺术种类中独立出来,自此音乐的分类完全根据自身的编制、组合,出现了多种类型,如歌剧、交响乐等等;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化、都市化、商业化步伐的加快,使音樂体系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流行音乐”作为后起之秀,成为风靡全球的音乐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间音乐的发展。
二 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音乐带来的影响
1 在创作技巧上实现交融
中国传统音乐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全面的作曲技法体系,作曲家大都是根据自己的音乐需求和心理状态完成创作的,这样导致传统创作具有起点低、随意性大的不足,严重影响到传统音乐的长足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在音乐创作上,深受西方音乐作曲文化的影响,使很多音乐都融合了中国古典风格和西方现代气息,同时我国音乐艺术家也积极探索歌剧、交响乐等西方音乐类型,诞生了经典不朽的巨著,如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交响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歌剧《白毛女》等,特别是交响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我国戏曲音乐的开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2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
就目前来看,国内将音乐唱法简单分为原生态唱法、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四大类,其中提到的民族唱法,是将起源于意大利歌剧的美声唱法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声乐唱法相结合而形成的;民国时期,周璇等人最开始使用美声来唱一些民间小调,之后在社会各界广泛传播,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一直发展到今天,在中国民族唱法已经成为一种独立唱法;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具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采用真假声混合的方式歌唱,然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民族唱法中,真声较多,并且能够保留民族特色,就现当代的艺术家来说,如蒋大为、阎维文、宋祖英等人,都是最具典型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广为流传的作品是《敢问路在何方》、《小白杨》、《辣妹子》,等等。
现阶段,国内大众对民族唱法的看法各有不同,很多人觉得民族唱法全盘西化,缺少很多民族特色;但是我们认为,民族唱法能够学习、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形成一种科学的唱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本民族语言特色和演唱风格,同时还将自身融入到世界音乐发展中,无疑是对自己的一大创新和挑战;此外,我们认为民族唱法应该持续创新、从真实的生活中创作,了解大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3 在乐器使用上的融合
以钢琴为例,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的典型代表,从近代起,钢琴音乐大量涌入中国,到如今,我国不仅出现像李云迪、朗朗一样杰出的钢琴家,还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钢琴曲;但是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的钢琴音乐依旧不占优势,特别是在钢琴曲的创作上。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就像虚无飘渺的风,没有方向,却带给欣赏者别样的风情,中国传统音乐没有规则、没有机理,如行云流水一般灵活独特,有着荡气回肠的神韵和宁静致远的意境,如果将这些音乐创作和钢琴弹奏结合起来,无疑是对演奏者的挑战和考验,我国很多作曲家针对如何在钢琴上显现出古曲的神韵做出过巨大努力,也诞生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夕阳箫鼓》,还有部分民歌改编曲,如《浏阳河》等,但是对于类似于《牧童短笛》这样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钢琴原作非常少。国外对我国钢琴改编曲的看法是“太热闹、三段式”,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钢琴乐曲的发展依旧需要不断努力、积极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钢琴曲风格。
三 结语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内涵。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二)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难点: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完成学生手中的第一张表格。
(设计意图:1、考考学生平时对音乐的积累。2、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有初步的感受。)
二、新课学习。通过学生新课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对新课的学习设计为四个板块:
(一)音乐旅行第一站: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
1、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呼麦,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
2、欣赏呼麦作品《四岁的红鬃马》。
23、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讨论。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旅行第一站结束。
(二)音乐旅行第二站: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
1、请学生指出印尼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师对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简单的介绍。
2、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学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在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基础上教师演唱主旋律,和学生合作。
4、在歌声中结束音乐旅行的第二站。
(三)音乐旅行第三站: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度)
1、欣赏一段有关“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让同学们猜猜旅行第三站是哪里?请学生说说对印度和印度音乐的印象。
2、教师介绍印度音乐。
3、介绍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听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边听边思考印度音乐的特点。
4、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音乐旅行第三站结束。
(四)音乐旅行第四站:中亚音乐文化区(阿塞拜疆)
1、听《巴雅提木卡姆》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2、教师介绍“木卡姆”。
3、比较欣赏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与新疆卡姆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人类古代四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在这里,并且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对这一 篇章的学习尤其重要。在介绍每个地区音乐之前,以当地的风景(或代表性建筑)图片和民族风情音乐一同引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亚洲国家的音乐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观感受、欣赏、听辨来感受和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风格,总结出它们的音乐特征。)
内容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熏陶,善于从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厚土壤中钩沉音韵的积淀,吸取养料,丰富音乐知识。通过现代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键词:音乐教学 传统音乐文化 传承与熏陶
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在一个民族中它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音乐新课标突出强调:“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的音乐文化,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深化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
新课改实施之后,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及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教材中,加入了比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但学生对这个内容似乎不是怎么感兴趣。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倾入,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的音乐文化,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本土文化,那如何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很好的接受这些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逐步引导了。我采取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了解,才能去关注,最后才能达到热爱。
1、从音乐发展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
在学生当中,有一大部分特喜欢听的是摇滚乐,对摇滚音乐非常痴迷,而说到摇滚音乐的发展史,学生却不清楚,其实音乐人都是传承者,都是本土文化的发扬者。从摇滚乐的发展中,让学生去了解非洲黑人的祖先先创作出我们今天所接受的音乐形式,一百多年前的美国黑奴再用自己家乡--辽阔的非洲大地所特有的节拍创造出早期的拉格泰姆和布鲁斯,再后来以个人和小团体发展的Folk(民歌)、Country(乡村音乐)与juzz(爵士乐),再到Rock(另类,疯狂,重金属,尖叫,呐喊)、Metal(摇滚)、Punk(庞克)等等。继而,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得到全面性的发展,音乐不再局限于单一风格,也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摇滚乐的发展过程中,多听听、多看看、多比较、多研究,切实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熏陶他们的心灵,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精神,感受到今天所听的摇滚乐就是继承了传统的音乐文化。
2、从流行音乐中“学唱”中国传统文化
流行歌曲就是时代的标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时代在发展,流行歌曲也在变化。现在在流行乐坛上从周杰伦、王力宏到林俊杰,再到当前人气和口碑急升的台湾创作歌手吴克群等,在他们的音乐中都在加用“中国风”,而纯粹的中国风是“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譬如:林俊杰的《江南》中曲风把现代音乐和中国江南古典音乐优良结合在一起,吴克群的新专辑《将军令》中乐器编配充分运用了唢呐、鼓、笛子、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与现代打击乐融合,周杰伦歌曲《青花瓷》《本草纲目》歌词中填了传统的诗词歌赋,曲式结构上,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多种变奏体系及曲式,统一中求变化;这样的作品犹如国画,没有刻板的几何构图,重在写意,追求神似,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王力宏的《在梅边》歌曲中唱腔“掺杂”着传统戏曲京剧、黄梅戏音乐中的唱腔等等,创造出复古、含蓄、寂愁、优雅、轻松等音乐格调。使得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及疏离感扫除了,知道在他们心中的偶像都在吸取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滋养,这样也就慢慢树立起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喜爱,流露出对浓厚的中国风韵的热忠,也使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的歌曲,在广泛的流唱过程中,被众多学生接受并喜欢。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二、创造氛围,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广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最早、最普遍的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五大类:民歌和古代歌曲、歌舞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透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能在传统的音乐文化中学到对自己独到的精神内涵,它将在学生们的一生中发挥作用。
在目前,很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但都显得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气氛不够浓厚,且缺乏学术性和艺术性,势必使课堂缺乏深层次,缺乏系统性。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那“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无不显露出独特的风格,那奇妙的视听感觉,在过去的历史中曾给人留下了亘久弥长的美的享受。在音乐课堂
一、两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虽知道什么样人物是生,什么样人物是旦。但更多的学生只是看热闹,热闹没了,京剧也觉得没意思了。一个学生了解不多的东西又怎么能让学生们喜欢呢?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我们可以将民间的京剧演唱“大师”邀请到学校来,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讲解、演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听闻优美动听的京剧,还可以领悟到每一首京剧背后所掩藏的文化内涵。那现场的演唱与历经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的录音磁带相比,到底哪一个能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呢?课堂上播放的录音占据者主动的地位,学生是消极的:而进入了课堂的京剧演唱,则保持了采风一般的清鲜,演唱者与学生的交流是更是互动的。以曲为先,普及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涵养;增加了义务和责任。
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音响、音像、多媒体或实物演奏等手段,以曲(舞)为先,普及知识。利用广播欣赏名曲或名剧、名段,如《高山流水》或《牡丹亭》等片断,利用图片海报介绍这些经典曲目,并间接引入音乐常识及相关知识,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更多的中国传统音乐进入第一、二课堂。创设小舞台,让学生或教师或邀请校外民族音乐爱好者将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带来,选择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现场演奏,使更多的学生和高雅乐器近距离的接触,对乐器的音色、质感、形状等等有更深刻的记忆和感悟,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更容易能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和积极性。
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的。在我们的家乡——温岭,就有一大批的民间音乐文化,如民间舞蹈——大奏鼓。据传,大奏鼓原系明代福建惠安渔民迁居石塘时传入,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表演中,由七至十几个渔家汉子身穿类似戏曲中的媒婆服饰,手持小锣、铙钹、木鱼等赤足上场,且敲且舞,伴以锣鼓、唢呐,热烈粗犷,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温岭渔家特色。民间说唱——道情,它是温岭民间艺人经常演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演唱者手持油纸蒙住一头的竹筒,一手拿竹板,边打节奏边唱,内容大都为传统戏曲或新编故事。因其演出简便,表演活泼,内容生动,而深受群众欢迎。还有民间渔歌、洒尺、天皇花鼓、排街、莲花等等。在学校开设“寻根”的研究性学习氛围,选择有关乡土音乐文化的课题研究,如:“温岭乡土音乐调查”“温岭大奏鼓的发展”“温岭采矿号子”等,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寻找我们的根”感受当时的民间艺人创作的目的和源泉,倾心倾力,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上能扎下一个比较深厚的根,又可以使得他们在人格塑造上获得指引。
三、学习并继承,追求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度
作为人类传统音乐文化载体的精髓作品,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但有一部分传统音乐文化由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依赖于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生存环境及特殊的“口头”传承方式,均面临着急速消失的危险。因此传统音乐一旦“消失”,就是“完全的不留痕迹”,在这些“边缘位置”的音乐中也包含着我们的本土音乐,而学生却是传统音乐文化最好的继承人。
1、利用集体的智慧,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在本地区集中音乐教师及部分健在的民间艺人,编写本土教程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提供书面资料做准备,记录或拍摄民间艺人演艺的过程留作视频或音频资料,在乡土教程的开发上,各学校要将乡土音乐文化向学科课程渗透,把乡土文化与各学科课堂整合,注重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开设以下弘扬乡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民间歌舞:大奏鼓、莲花、洒尺、排街、流徒传、天皇花鼓,民间说唱:道情、三句半、快板,民间音乐:山歌、号子、田歌、渔歌,戏曲音乐:太平滩簧、太平乱弹等校本课程。只有这样传统的本土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3、利用当前的形式,宣传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规则也日渐详细,老师们要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学生当中宣传,让他们树立起对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和挖掘的意识,担负起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的重要责任。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班级:10级信息
姓名:孙婕妤
学号:110300028
3论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不分国籍,不分言语,无论你是音乐家还是普通
人,生命中都会出现音乐,无论你是否听的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你都会因为
它的旋律而喜欢上它,大千世界,音乐文化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一一的去聆听,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欢乐。
一.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是有所不同的,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
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
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
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由此可见中西方音乐音乐文化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中国音乐大多数表现为平
静幽雅,西方的音乐表现在气势宏大,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因此推广到中国传
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就会发现以上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
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二.使用乐器的差异
在演奏的乐器上,我们有笛萧、唢呐,西方有单簧管、萨克斯风;在拉奏乐
器上,我们有二胡、单弦、马头琴„,西方有小提、大提琴、吉他;但在弹奏的乐器上,我们则是古琴古筝,西方是钢琴。比较这几种乐器,从构造上看,我们的乐器比西方乐器简单得多,发声的原理也单一得多,当然不能因为构造和发声
原理简单就武断的认为我们的乐器对音乐的表现力单一,而且,西方乐器也没有
排斥中国乐器的发声方式。当然,我们会想到湖北的编钟,它大多是铜制的。但
编钟的演奏方式靠乐者击打,打击面是两点,而钢琴的敲击面是十个点,单从乐
器的效率和灵活度上,钢琴就遥遥领先了。
三.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
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
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
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
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
魄宏大
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
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
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
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
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
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
一、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文化体现了我国的历史传统、地理风情和民风民俗, 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和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在社会中传承和发展的民族文化精髓, 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承继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并深深植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 传统音乐文化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音乐教学活动, 却是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 实行着单一的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 伴随着几千年的音乐文化传统的东方文明古国, 必然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教育体系, 要坚持从本民族的音乐出发, 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二、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设置在各地师范院校和部分艺术院校的音乐院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人才。现有的音乐教育模式虽然已经度过了一个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但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始终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杠杆下, 由于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有的日趋异化, 有的日趋衰微, 有的甚至消亡。随着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 传统音乐传播的商业化和舞台化的现象严重, 有的甚至被随意更改。加之,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重实践轻理论, 使传统的音乐艺术一直没能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因此,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现状是很严峻的。
其次, 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在学生所修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小, 课程体系构成不均衡, 课程结构比较单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为理论概述;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知识, 西方的音乐知识都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教学西化现象比较普遍, 导致我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很大部分教师也采用了西方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模式, 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最后,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高校中传统音乐课程的专任教师很少, 很大一部分是兼职教师任教, 有的甚至一位理论教师兼任多门课程。除此之外, 音乐师资水平也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现象, 很多音乐教师接受的是西式音乐教育, 对我国的传统音乐和音乐文化了解很少。
三、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传承的意义
(一) 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途径
传统音乐文化是悠久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背景和民族风情的一座桥梁。因此,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可以提升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并且长期受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 导致我们的声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发声和唱法, 使我们传统音乐精髓没能传授给学生。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音乐的灵魂,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音乐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 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可以有效的提升现代音乐教学质量, 对我国现代声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三) 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到现代音乐教学中, 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音乐知识的同时, 真正意义上的掌握音乐的精髓。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审美情趣, 增强审美意识, 激发他们在音乐上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完整的音乐作品来。同时, 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还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对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四、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传承的策略
(一) 现代高校是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基地
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设置在师范类高校和专业的音乐院校, 而传统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与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 高校必然要成为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基地,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必然要从高校的音乐教学中着手。因此, 高校要高度重视, 为传统音乐教学建立起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和机制, 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服务;高校要不断提高传统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水平, 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合, 使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从感性的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知水平。
(二) 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
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高校的声乐教学相融合, 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但是,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才能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高校音乐教学的相融合呢?
首先, 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现代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依靠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直接关系到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教师要言传身教, 除了教育学生, 还要不断地巩固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不断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真正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把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到现代的音乐教学中, 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从而推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 要充分有效得利用当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今的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近年来发展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现代化的教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像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到现代音乐教学中, 向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示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 使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 提高自身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最后, 要彻底有效得激发大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潜能。不同地域、不同喜好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不同的, 所以他们对传统音乐的感知也存在着差异。现代音乐教育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融入不同的传统音乐文化, 并引导学生对不同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让学生感知传统音乐的美, 彻底激发学生音乐的潜能, 最终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三) 加强宣传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组织陆续开展了各种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程, 使我们的传统音乐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抢救、整理和保护。但是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更多得还停留在博物馆的资料库里, 还没有走向社会, 走向舞台, 走向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中。
针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现状,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出台政策和法规, 配套宣传和保护措施。一方面, 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 积极鼓励和支持将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到现代的音乐教学中, 让现代教育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主力军;另一方面, 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的音乐团体也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只有这样, 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粹才能被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
五、结语
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承载着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忆, 它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护和传承, 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强烈的使命感承担起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是现实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 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咏北.简明中学音乐教育学.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黄健君.论高师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D].湖南师大音乐学院.5.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改革;传统音乐文化
在20世纪末期,世界上的教育改革进入高潮阶段,改革的实质就是建立起新型的世界教育体系,因此音乐教育也顺应了这个改革的变化,对传统音乐在继承的基础上,还做了适当的修补,提升了传统音乐的价值。当前,我国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学校音乐教育的力度,强化对传统音乐的重视,以此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对传统音乐的分析
1.1 传统音乐的理解
传统音乐具有千年的文化基础和审美品格,体现了集中性的音乐思想,更是音乐内涵的表现,在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一般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点的音乐,它和西域音乐、国外音乐共同融合,组成整体上的传统音乐。传统音乐在文化的交相辉映中逐漸地发展和壮大起来,因此对音乐教育有非常大的意义和促进性作用,更是音乐教育的有效资源。以下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分,以及传统音乐的特点进行研究。
1.2 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分
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具有较大的不同点,还有差异性的表现方式和音乐组织方式。传统音乐所擅长的是逻辑性和动机性,音乐发展非常连贯,并且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传统音乐给人一种严肃的印象,十分庄重,很多音乐中涵盖了学术界的思想,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强调的是音乐本身还有音乐创作的细节,每一种音乐之间都存在非常合理的关系,要素之间也产生影响。现代音乐一般是以流行性音乐为主要发展格调,其中装裹了美丽的外衣,表现过程中演唱者和乐器的演化是核心内容,音乐的特点和声音结构相对复杂,更多是一种多调形式和泛调形式的主流音乐。
1.3 传统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文化,并且也伴随着人们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变化,音乐革新的姿态逐渐在历史演化中显现出来,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多元性的体现,也是原因所在。传统音乐具有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是时代变迁的痕迹,更是共有性和个性差异的表现,在传统文化中去了解一个时期的经济形态以及文化艺术,还有民族风情、文化信仰等等是明智的选择。传统音乐中有共通性的社会功能,承接显现历史音乐文化和音乐以外的各种文化使命。
2 传统音乐的作用分析
中国的传统音乐包含了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画面,同时也饱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人们的情感,这是在中传统文化上的一种审美形式和审美体验,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多种情感,是当今时代信息的解读。传统音乐不仅仅是曲调和歌词的展现,而是一个民族的审美和一个民族生活的写照,更是一个民族审美意识和思维习惯的表象,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细致了解的基础之上再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音韵还有表现形式等等,是一种铺垫,更加能够显现广博的华夏文明,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让中国民族历史在音乐文化中体现,让过去和未来之间相连接。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也会孕育出传统类型的文化,因此需要进行保护和宣扬,对传统音乐中的精髓加以吸收,了解当前需要在哪些方面继承、在哪些方面创新,在哪些方面转变。
学校教育是对传统音乐文化一种最为普遍形式的研究和继承,更是内容丰富和形式多见的反应,优势比较突出,能够把传统音乐上升到新的层次上。传统音乐凝聚了较多的文化精髓,具有的价值也非常高,以此可以去发扬、探究和挖掘,因此,可以简单地开阔为,保护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就是对现代音乐学习打下铺垫的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包括现代,很多文化价值观都是以经济和政治为主要方向的,也是以此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有些传统的音乐文化受到了贬低,当前我们所研究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对各种民族音乐的风格研究,例如,宫廷音乐,他们也是封建社会的代表,是一种文化的遗留。从音乐艺术的标准上分析,无论是宫廷音乐还是其他官方所认为的主流音乐,都能够代表当时音乐最高的水准,更是一个民族的主要艺术典范,保护和继承传统音乐,就是对现代音乐教育革新的最大支持。
3 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3.1 传统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基础
传统音乐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基础,面对这样非常复杂的现实情况,并且也针对这样一种文化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在21世纪当前的情况和背景下,在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下,需要强化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继承,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更加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每一种文明都离不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时存在,并且,文明也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去不断的灌溉,让中国传统音乐的光辉能够在时代发展的舞台上闪闪发光。传统音乐中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更是传统文化另一种层面上的延续,对当今的音乐教育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性作用。
3.2 传统音乐对音乐教育课程结构标准的影响
音乐教育的价值需要体现在音乐领域当中,不断地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推动文化的发展,在当前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有极大的不同性,也不属于其他学科之内,因此更应该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集于一身,教材不应该成为这一教育构想的局限者。需要在学生的音乐审美以及音乐能力上进行强化,让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更加突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人才。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要保障音乐教育的意义就需要让传统音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取传统音乐中的价值观、文化精髓以及社会主义内涵,在科学反复的验证之下,让我给的音乐教育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在此过程中需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音乐教育改革的标准,对音乐课堂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以此实现音乐教育目标,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教育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3 促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观念的革新
学校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传统音乐的教育理念,吸取其中精华的部分,并且不能对创新和改革进行盲目的追求,要从以前的改革方案中找到成功的关键性要素,结合着以往的案例,从自我实践出发,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印象,避免教育教学课堂过于枯燥,避免知识过于死板,用传统音乐中比较活泼的一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才能让传统音乐教学中有新鲜的元素,才能让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运用。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促进音乐的改革,体现出音乐的继承性,体现出传统音乐的精髓所在。
3.4 让音乐教学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是建立在理论教育基础上的,音乐教育是国家文化教育的重要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也能够受到人们的更多重视,具体,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以及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能够给让人们对文化有更多方面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对教科书中的文化进行分析以外,真正的从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以后的音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音乐教育打破以往在教育中处于被动性的形式,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加以运用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思维发展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传统音乐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品性和行为更加完善,在当代的教育责任以及教育担当以下,不仅仅需要传播更多的声乐知识,还能够通过语言的作用给学生传递在心灵上的感应,让学生的道德和品德行为得到净化,并且音乐语言和平时的语言还有一定的差别性,通过语言的感知能够让学生的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得以提升,培养出学生更加完善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当中陶冶情操。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不断地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音乐教育的改革速度。[1]
3.5 传统音乐教育突出民族文化的特点
在当前的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雷同性的情况,因此要关注民族文化所产生的冲突,不断的保障民族的特点所在,让民族文化和民族特点得以继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更是礼仪之邦,因此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也是源远流长的,内容上更是非常丰富,教育资源雄厚,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精华在音乐教育中的展现能够让音乐教育更加完善。因此學校教师需要关注传统文化在当前音乐教育中的继承性,让传统音乐的魅力得到更多的体现。青少年的音乐训练要偏向艺术性的教育,按照当前的音乐改革和创新,不断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学生的民族感恩性,在音乐文化学习中掌握传统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去挖掘音乐教育中的美感,例如,给学生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中的各种元素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展示,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影响下,提升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性,也让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更高,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到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传统音乐是音乐园林上的艺术瑰宝,集中了人类的思想,更是智慧的结晶,人类的时代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展现出来,让传统艺术对学校音乐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2]
4 结语
本文对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音乐教育是开放性的,对音乐形态的研究能够让音乐能力和音乐意识得以强化,传统音乐中的思想、意识以及审美感受等等都服务于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上,更应该深入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时代体验感,让学生在现代音乐学习和传统音乐学习上有自己不同性的见解,培养学生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意识,将优秀的文化积淀挖掘出来,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承担起推动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以上对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我国音乐教育创新的畅想,更是对传统音乐继承的弘扬,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对音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灿旭.传统音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促进性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16):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