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结核主题班会教案(共10篇)
《預防肺結核》主題班會
瀚仙中小五年級
活動目の:
1、讓學生認識到肺結核是由於肺結核杆菌侵入人體肺部而引起の一種傳染性疾病
2、使學生了解肺結核病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活動重點難點:
使學生了解肺結核病傳染途徑及預防方法。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今天,我們要舉行與大家身體健康有密切關系の一個班會,預防肺結核。
二、調查問答:
1.調查展示:查一查在自己家裏或周圍鄰居中有沒有人患過肺結核病,都有什麼症狀?
(整天咳嗽,還不停咯血。易傳染,十分痛苦。)
主持人:是啊!得了結核病の人不僅十分痛苦,同時也會嚴重地影響工作和學習。為了給病人加強營養,還增加了家庭の經濟負擔。
2.有哪位同學知道結核病是怎樣傳播の嗎?
結核病の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空氣中の結核杆菌,通過人の呼吸進入人の肺部,在那裏繁殖、生長,這樣人就會被傳染上肺結核。另一種是血液傳播。就是說原發肺結核病灶迅速發展,結核性腦膜炎等等疾玻
3.患肺結核の病人,有哪些主要症狀呢?
患者の主要症狀是咳嗽,渾身沒有勁,軟綿綿の,人漸漸消瘦,晚上睡覺常常盜汗,面部潮紅,下午發低燒,胸口發悶,嚴重の時候還會咯血。這時病の傳染性很強,因為病人咳嗽の時候,空氣中會有許多結核菌。所以,前面那位同學講他爺爺過去得了肺結核,媽媽不讓他到爺爺の屋裏去玩是有道理の。這一點,大家都要注意。
過去,我們國家の醫療水平很落後,得了這種並の人,只有等死。現在可不同了,我們國家の醫療水平有了很大の提高,肺結核病也不是那麼可怕了。只要我們平時注意預防,就不會被傳染上肺結核。有哪位同學知道,我們平時應該如何預防呢?
晴晴
晴晴
4.怎樣預防結核病?
由於肺結核病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所以做好室內通風和消毒是預防肺結核の主要方法;少去或者不去通風不良の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免受涼和過勞,以免機體抵抗力下降。凡發現有低燒、乏力、咳嗽者,請及時到校醫院診治。對與傳染源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可疑病人及結核菌感染者及時進行藥物預防。
三、教師總結
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の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の工作學習帶來較大の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の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活动目的
由于天气多变,人的身体抵抗力减弱,为保证学生身体健康,预防肺结核举办本次班会课。
二、活动流程 1.宣讲班会目的 2.简述肺结核疾病特点 3.详细说明如何预防
三、活动内容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传染程度决定于肺结核病人痰中结核菌的数量、病人咳嗽症状的严重度和接触的密切程度等。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有:
及早发现和治愈传染源
1名传染源平均可传染15名健康人,传染主要发生在未被发现的治疗之前,因为传染源在未发现前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手段,与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接触密切,接触者容易被结核菌感染。因此首先应该尽早地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传染源,并予以彻底治疗,才能缩短传染源的传染期。早发现才能做到早治疗,且可选择的药物多,治疗费用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大,病人容易耐受,治疗可顺利进行,治愈的可能性大,从而减少治疗的失败率和结核菌在社会
中的传播。肺结核病人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咯血症状,有的病人尚有发热、胸痛、盗汗、乏力等症状,因此凡有咳嗽、咳痰2-3周或有相关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检查。如确诊为肺结核要正规治疗,完成规定疗程。
防止结核菌的传播
(1)减少结核菌播散:加强健康教育,使大家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病人在公共场所应带口罩,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不要面对他人大声说话。
(2)减少环境中结核菌的浓度:在通风不良、较密闭的环境,如冬季家庭内、集体生活居住拥挤的群体内,结核菌容易传播,需要定时开窗通风,日光照射也很重要。
(3)减少接触传染源:排菌肺结核病人应避免到人群拥挤、人群接触频繁的场所活动或工作,家庭成员中发现肺结核,除积极治疗、通风换气外,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让患者单独住一间房,无条件则分床睡。
减少结核菌感染者的发病
感染结核菌后,约有10%的人可能在一生中发生结核病,主要决定于抵抗力和感染结核菌数量,降低发病风险的方法有:
(1)增加人体抵抗力,注意生活规律,避免长期工作过累,精神紧张;注意均衡饮食;避免偏食和为减肥造成营养不良;并注意适当锻炼、运动。
(2)预防与结核病有关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可使结核病发生机会增加4倍,艾滋病使结核病发生机会增加30倍,其他如矽肺、胃肠道疾病、肿瘤、脏器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可增加结核病的发生。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①戒烟。现在已证明吸烟者患结核病高于不吸烟者,吸烟数量越大,患结核病机会越多。吸烟常引起咳嗽、咳痰而掩盖肺结核症状,影响肺结核的及时发现和治疗。②限酒。大量饮酒影响正常饮食规律,造成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同时酒可损伤肝脏,一旦患结核病可增加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毒性而影响彻底治疗。③应避免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
四、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学生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红领巾:整洁,勤换洗。
6、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7、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8、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9、桌兜: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
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
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
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
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XXXXXX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非洲猪瘟”
2、掌握“非洲猪瘟”病发的特点
3、如何预防“非洲猪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最近因为“非洲猪瘟”产生带来的影响,进行生活观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非洲猪瘟”;掌握“非洲猪瘟”病发的特点;如何预防“非洲猪瘟。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认识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有出血点,急性无症状死亡,呕吐、粪便带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中长期规划中列为优先防范的13种外来动物疫病之一。提醒广大消费者,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2、非洲猪瘟流行史
非洲猪瘟源于非洲,1921年首次在东非肯尼亚发现并确诊。1957年传入了欧洲,1971年传入美洲,2007年传入欧亚接壤的格鲁吉亚,随后传入俄罗斯,并在高加索地区安了家。2012年传入乌克兰,2013年传入白俄罗斯,2014年传入欧盟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2016年传入摩尔多瓦,2017年传入捷克、罗马尼亚,2018年传入匈牙利。2018年有14个国家先后发生3915起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初,我国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首次发生,目前我国辽宁等多地报告发现多起疫情。
3、非洲猪瘟的危害
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据了解,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发病率和死亡率在10%—30%之间。据统计,在2007年至2017年10年中,俄罗斯共发生1131起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大约80万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5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6亿元。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同时猪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加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猪调运频次高、数量多,若在国内扩散蔓延,将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目前我市尚未发现非洲猪瘟病例,但我市是云南的北大门,与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相邻,通过我市的车辆人员贸易往来较多,部分地方野猪活动频繁,传入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疫情传入、扩散蔓延,面临的形势和压力巨大;同时,昭通为云南省养殖大市,生猪产业是市委市政府列入全市产业扶贫中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猪肉老百姓脱贫增收的希望,也是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将对全市的生猪产业、肉食品供给、产业扶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4、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特点
(一)病原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 能够在污染的环境中保持感染性超过3天,在猪的粪便中感染能力可持续数周;在死亡家猪和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1年;病毒在肉制食品中亦比较稳定,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
(二)传播途径
1.非洲猪瘟病毒不属于人畜共患病,不会传染人,但是人的行为可间接导致猪的感染。2.健康猪只可通过与病猪直接接触传播非洲猪瘟。
3.非洲猪瘟病毒是唯一的虫媒DNA病毒, 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4.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病毒污染的餐食剩余垃圾、饲料、水源、器具、运输车辆等传播。
(三)病毒消灭(灭活)
1.非洲猪瘟病毒怕热,在56℃高温下70分钟可灭活病毒,60℃高温下20分钟可灭活病毒。
2.常用消毒剂可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如:8‰烧碱、3‰福尔马林、次氯酸盐(2.3%有效氯)、3%邻苯基苯酚等。
5、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全世界尚没有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和治疗药物,一旦发生,只能采取封锁、扑杀等紧急防控措施。但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避免发生非洲猪瘟。1.养殖场(户)严禁从疫区及相邻省份调运生猪。2.严禁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桌剩余物饲喂生猪。
3.采取全进全出封闭的饲养方式饲养生猪,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提高场所的生物安全水平。
4.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家猪群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
5.严格内部管理,生产区与生活区要安全隔离,不在饲养区内吃饭,减少非工作人员与家猪的直接接触。
6.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增多且有猪瘟类似症状,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7.一旦确诊,要配合兽医部门对疫点内的生猪全部扑杀,并对病死猪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金沙二小:一(9)班 班会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班会课,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怎样预防课间伤害”
说到课间,同学们都不陌生。谁能说一说,你在打了下课铃之后,都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下课时会进行的活动)
刚才,同学们说到了自己下课时的情景。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里也有一些在我们校园中经常见到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出示5个情景)谁能来说一说这都是些什么状况?(学生说一说)
情景1:„„[两名同学追逐,逆行。] 情景2:„„[走廊上,别人在走,小明在跑] 情景3:„„[一下课,冲出教室,与别人撞在一起] 情景4:„„[蹲下系鞋带,被别的同学撞到] 情景5:„„[在教室门口拥挤] 这些情景在我们的校园中就经常见到,刚才几位同学也指出了这些行为是错误的,还给出好的建议。
这些行为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快速奔跑、追逐,不遵守方向,不遵守秩序。
如果,这些行为仅仅是同学们之间产生了碰撞倒也简单了,其实不然,往往这些不经意的行为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我们一起来看,这是网上公布出来的真实案例。出示:奔跑追逐伤害事例 出示:拥挤伤害事例 同学们,如果这些同学知道课间这样做会造成这样的伤害,他还会这样做吗?如果让你对他说句话,你会说什么?
为了保护同学们不在课间活动时受到伤害,老师送大家一句话: 遵守规则,就是保护自己!这样的课间行为都是一些危险行为,是明明知道危险却故意为之,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引起的后果也相当严重。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多了,终究会使自己尝到无法挽回的苦果。(播放视频:跳楼梯造成肾破裂、铅笔入脑、失足身亡)
同学们,这样的行为,等待他们的将是:身体的伤害和父母的泪水„„ 每年,发生在中小学校园中的课间伤害事故数不胜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游戏伤害事例 同学们,为了我们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一定要警钟长鸣,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谨而慎之,不做危险的事情,不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那么,课间该怎样安全度过呢?
首先,遵守规则是最重要的,我们金沙二小的“课间文明公约”: “课间活动时,不横冲直闯,做到单列右行; 不追逐打闹,做到缓步慢行; 不大喊大叫,做到轻声细语。文明休息,文明游戏。” 要牢记在心,“不横冲直闯,做到单列右行;不追逐打闹,做到缓步慢行;”这两条做到了,就能避免“奔跑追逐伤害”和“拥挤伤害”。“文明休息,文明游戏。”做到了,就能避免“游戏伤害”事故。
同时,鉴于我们学校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对于课间活动,老师要特别建议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
1、课间休息时不在楼梯、走廊逗留,玩耍,记住这些地方是行走的通道。
2、在楼梯、走廊、过道上行走时,走至拐弯处要小心,避免碰撞。
3、不做需要大空间的游戏,因为课间时同学们都在操场活动,没有特别大的空间。
4、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
5、最好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进行适量的运动,消除大脑疲劳。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开学七周来我们在文明礼仪、纪律、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开学来同学们都比上学期懂礼貌了,但是课间操排队不太整齐,从本周起老师会每天监督你们跑操和放学排队。
2、教室卫生有待进一步打扫干净,同学们应该争做卫生监督员,共同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
课题:《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
设计者: 覃华颖
单位:柳江县穿山中学
课题:《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13.12、6
授课班级:121
授课教师:覃华颖 教学背景:
由于艾滋病传播速度之快,传播人数是逐年上升,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也呈低龄化发展,并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预防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保护我们的青少年,我们要行动起来,共同抵御艾滋病的侵袭。
学生情况分析:
在我们的思想认识里是谈“艾”色变,大多数人都比较恐惧这个病,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心理,教会学生如何去预防艾滋病,以及怎样善待艾滋病患者,所以非常必要在学生中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更会珍爱生命,好好做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2.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洲界,没有国界,更不认种族和肤色。1998年底,全世界累计已有47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岁以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已超过400万。在
世界范围内艾滋病至少已使近1000万的儿童成为孤儿。预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41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因失去母亲而变成艾滋病孤儿,并在为生存而挣扎!现在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已超过1300多万,占据了世界死因排位的第四位。仅在1998年一年中,就约有5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25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八成是青壮年。这是多么触目我惊心的数字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
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感染新生儿。
(三)、讨论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让同学们分小组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从心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分小组展开讨论
虽然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预防它。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2.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避孕套。
3.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
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5.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6.避免母婴传播
三、学习探究
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呢?
讨论结果: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作业 课后活动:思考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教学反思:
亮点: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了艾滋病传播途径、预
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基本正确看待艾滋病病人,消除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心理,懂得了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善待艾滋病患者。
2、通过鲜明的案例、触目惊心的数字、精心制作的课件,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活跃,不知不觉中学到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加关注艾滋病这个社会问题,不足:
1、不注意关注坐在后面的学生,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的给与解决。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班会 教学内容:了解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意识。教学目标:
1、用血的教训,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无常,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防溺水安全的有关意识。
3、培养学生养成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习惯。
教学重点:溺水安全自救与预防措施。教学难点:溺水安全自救方法的指导。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溺水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同时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开展岸上急救的措施。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在我们身边去年发生的青少年游泳溺水事故了解多少呢?谁愿意说说?
向学生展示身边的一些血淋淋的溺水事件及一年来溺水事件的数据统计,说说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看到这些实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对于失去亲人的父母来说,失去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
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讨论:溺水原因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总结。
发生溺水事件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不小心落入水中。
2、水中滑倒无法站立或水中嬉戏难以自控。
3、准备不充分,急于下水;或水中逞强,过度疲劳。
4、突然呛水,不会调整;浮具受损沉入水中。
5、游泳技术没掌握,碰到意外,惊慌失措。
6、水温过低,产生抽筋现象。
7、入水方法不当,撞到硬物而意外受伤。
8、冒险潜水。
9、被溺水者紧抱不放的其他游泳者。
10、游泳场所的设施不当。讨论:如何预防溺水?
设计情景,小组角色表演,情景如下:炎热的中午,你的好朋友来约你玩,执意邀请你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去河边玩水。这时你会怎样说?怎样做?我们来表演一下!同时通过图片展示,讨论得出最现实的几点: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3、不在不会游泳监护人的带领下游泳;
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和水情险恶的地方游泳;
5、不到有危险的水边玩耍、戏闹。讨论: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1、保持沉着冷静,并大声呼救,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
2、向附近的大人求救。
3、打电话,说清地点、人员。
4、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两人或两人以上一起利用身边的树枝、竹竿、绳子等拉住落水者。
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不要坐等医生到来或不经处理直接送医院,丧失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
思考:自救方法
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脚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预防下肢抽筋。讨论:那么,同学们知道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吗?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小结:游泳小常识
1、必须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三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签名行动
四 :交流反思: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小结:希望每一个同学牢记这句话:流
水无情,生命可贵。
记住:不会游泳不要去玩水。五:结束语: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远离危险
平安成长 板书
珍惜生命,预防溺水 一:溺水原因 二:如何预防溺水
三: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四: 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及自救方法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远离危险
平安成长 教 学 反 思
此次主题班会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来完成,使学生认识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的危险;知道了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
主题班会
新民中学
二(2)班
唐少连
2016年11月
班会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强化防溺水的意识。班会形式:讨论、交流形式 班会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实例
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了起来。前言
2013年4月14日,晋江4个女孩过溪摘杨桃溺亡,引起社会关注。而在此前一天,两少年在晋江东石海边玩耍不幸溺亡。昨日上午,泉州晋江市召开紧急会议,强调预防学生溺水事故。而晋江磁灶镇政府也在事发溪边设置危险警示牌,严禁下水游泳。
据了解,13日下午,17岁的王某铝(贵州籍)带着10岁的小表弟李某鼎(在晋江东石塔头小学读二年级)等4个小孩,来到晋江市东石塔头村海边避风港玩耍。突然,在条石墙上的李某鼎不慎跌落海里,王某铝想去拉,结果自己也跟着掉下去。之后,当地边防派出所组织渔民和渔船搜索打捞。在离岸边约10米的海水里找到了两人,但两人均已身亡。
时隔一日,在晋江磁灶又发生了4个女孩过溪摘杨桃溺亡的事故。
暑假临近,全国近期发生的多起学生溺水事故,令人痛心。仅去年6月9日当天,就有16名山东、湖南、黑龙江的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福建省教育厅去4月份一份通报显示,去年3月11日至4月15日,漳州、三明、龙岩相继发生2人以上溺水事故3起,死亡6人。让我们一起来回放历年来的学生溺水事故.事件回放>>
去年3月11日(双休日),诏安县某小学2名四年级学生,私自到桥东镇象头自然村淡水虾池玩耍,不幸溺水身亡。
去年3月27日(傍晚放学后),三明市三元区某中学2名初三学生,私自到河边游泳,不慎溺水身亡。
去年4月15日(双休日),永定县三中3名初三学生到县芦下坝水电站桥下河边玩耍不慎落水,2人溺水身亡。同样的学生溺亡的惨痛记忆,还留在人们心中。
2008年6月23日 晋江深沪某中学一学生到海边游泳溺亡。
2008年6月22日 晋江安海镇某小学一学生到池塘游泳溺亡。
2008年6月21日 南安某中学一初一男生到南安美林街道东溪游泳时溺水身亡;泉州市区一男孩到石笋公园附近不幸溺水;洛江双阳某小学五年级学生黄某与几名小伙伴到双阳附近的小岭水库游泳、玩耍时,溺水身亡。
2008年7月17日 两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晋江永和镇周坑一废弃石窟溺水死亡。2009年2月8日晚7点 重庆8岁女孩蒋某与同伴出去玩耍后溺水身亡。
2009年3月19日下午5时许 惠安县辋川镇居仁村一名14岁中学生和另外3名同学下池塘游泳时溺水,当地政府和派出所及村干部、村民现场搜救,溺水学生终未能生还。2009年5月10日11时40分许 泉港涂岭镇泗洲水库,15岁的初中生王某强和另外两个孩子相约去游泳,王某强不慎溺水。民间打捞员王某宗赶到现场后搜救2个多小时后,被强水流吸到了库底涵洞口。两人都失去了生命。……
这令人不愿相信,却又是血的事实。据教育部门统计,溺亡事件一般占学生非正常死亡的50%左右。
老师:听了这些实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发言
学生踊跃发言谈出自己的感想,以及自己以后该怎么做。
3、老师总结: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防溺水教育。
二、关于防溺水我们要严格遵守“四不”:
①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②更不能到河塘捞鱼摸虾;③深水的地方不去;④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三、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不会游泳;②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③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④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四、做到防溺水的几点: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能到河塘捞鱼摸虾,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3、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4、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5、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五、掌握自救:
A、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首先应打110报警,然后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B、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
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泉州地区大小河流水库众多,而且我们地处农村,水库河流随处可寻。但俗话说:“水火无情”,水确确实实已经成为学生伤害事故的“杀手”之一。在我们泉州,每年都有青少年被无情之水所吞噬的事例,给这些家庭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引起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沉重思考。
夏季临近,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同龄人溺水的沉痛教训,要懂得基本的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懂得游泳的有关基本常识,更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树立起“美好的青春只有一次”的理念。
在此,我们向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1、为了全家的幸福与安宁,珍惜我们的宝贵生命,请不要下河下渠洗澡游泳,远离溺水杀手!
2、请不要在河渠、池塘边垂钓鱼虾!
3、请不要私自划船玩耍!乘坐船只要遵守规定,不要做危险举动!
4、如果要游泳,请在家长陪护下游泳,或到游泳馆内游泳!
5、当有人溺水时,未成年人不要贸然去救,应及时报警或向附近成年人呼救!
6、请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溺水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希望同学们切切实实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以血为鉴,引以为戒。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五(2)班学生。
三、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3、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4、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5、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6、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7、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8、预防措施 :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
9、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2、明确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客观依据;消除惊慌恐惧心理。
3、掌握明确科学的防护措施,稳定学生心理,将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落到实处。
二、会议内容:
(一)介绍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20xx4月在墨西哥、美国首先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一种由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包括发热(腋温≥37.5℃)、咳嗽、喉咙痛、四肢酸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该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
2、甲型H1N1流感是怎样传播的?
甲型H1N1流感主要是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甲型H1N1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也可通过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经手通过眼、鼻粘膜感染。和普通流感传播途径类似。
3、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的流感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基本类似,它只是一个新的病毒亚型,所有的人对它缺乏免疫力,所以,它较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这一病毒有变异。该病毒致病力较弱,所导致的病症与普通流感相似。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可有效降低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问世,为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如果不幸染上了甲型H1N1流感,也不用恐慌,因为我们有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二)为什么要在学校开展晨检午检和学生缺勤登记?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流感扩散的关键,也是避免发生重症病例的重要办法。通过晨检午检测量的学生的体温和学生缺勤登记,可以及时发现发热病人,为流感的疫情控制提供有利的时机。
(三)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如何照料?
1、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单独居住一个房间;
2、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至垃圾桶;
3、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4、多休息、加强营养。
5、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出现转重迹象,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四)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要想预防甲型H1N1流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预防措施一:
(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2、预防措施二:
(1)充足睡眠,勤于锻炼,保证营养。
(2)教室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预防措施三:
(1)除上课外,减少聚集性活动,尽量避免到超市、电影院、网吧、KTV包厢等人群拥挤的场所。
(2)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接触时一定要带口罩。
4、预防措施四:
(1)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向班主任和家长报告。并及时到医院就诊,轻者可以在家隔离治疗,症状重的应到医院隔离治疗(就医时应戴口罩)。
(2)与病人共同生活、学习、工作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需要为期7天的医学观察。观察期间避免外出。
5、预防措施五:
【预防结核主题班会教案】推荐阅读:
预防结核病知识教案12-18
预防结核病方案06-16
学生如何预防肺结核11-22
学校预防结核病工作11-24
肺结核的预防措施06-22
浅谈如何预防结核病07-04
预防肺结核传染病12-08
结核病预防知识宣传栏06-18
结核病形成及预防教学设计06-29
结核病预防教育培训工作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