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培训研修报告
——影子培训研修报告
新疆拜城县第二小学:郑晓莉
为期一月的影子培训在田征校长关于“构想美好愿景,再创明日辉煌”讲座中拉开了序幕,我才有幸带着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走进了新疆乌鲁木齐实验小学。一月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去。不经意的一幕幕时常感动着我: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一堂堂风格迥异的赛课,一次次快捷有序且高效的教研活动,一回回生动有趣的大课间游戏,包括我如影随形地参与影子老师班级管理、常规教学、听课、走班、作业批阅等过程让我的“影子培训”在身临其境中有了经验的借鉴与深思。
我带着关于写字评价的问题走进了赵芙梅老师的班级,我留心着她教育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尽管赵老师在高段教学,却毫不放松对写字教学的标准。“每日一练”让我眼前一亮,我发现学生不用提醒准会自觉地在下午课前十分钟端坐在位,按照赵老师的练字要求认真地写每一个字。赵老师也每天都耐心地巡视,去纠正孩子们写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她有一双慧眼,能及时发现孩子们进步的点点滴滴:谁的坐姿端,谁的握笔对,谁的结构准,谁的笔锋利,真诚而多元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她亦能找到孩子们写字时的困惑问题,当学生提出“瑶”字难写,于是她就和学生一起练,一遍遍写,一回回品,她总对自己的字不够满意,请学生帮忙提建议,直到写美为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赵老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在学校里,教师的字写得美与不美,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字,写规范字。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赵老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
仿性”等心理特征,赵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已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尚且如此虚心追求“美”字意境,潜移默化中学生受益可想而知。班级门口的美字展示台笑着说明了一切。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赵老师就深刻领悟了写好字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我暗暗告诉自己,这些好的做法一定要认真揣摩,结合我的学生写字实际状况进行迁移。
“走班”也是本次影子培训中我难以忘记的经历。因为在我“走班”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非常关注对教材的挖掘,一遍遍读,一回回品,抓词眼,找切入点,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知识的拓展与补白,一番番修改教学设计使其尽善尽美。然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走班”中却遭遇了尴尬与困境。在四班课堂如行云流水,在五班学生的生成却让我汗湿衣背。这时,我意识到我备课时的误区,过多地关注教材,忽视了鲜活的学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需求者,从学生出发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学就像鼓掌一样,孤掌难鸣。教学设计无论多么精妙,可一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必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后我不断反思,一定要走出“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误区,以后要“以万变应多变”将学生放在眼里,放进心里,放进备课的分分秒秒里,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 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使之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 带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本次研修培训28天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考察访问了22个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 了解到当前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切身感受到德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教育体制、管理机制、培养模式、质量评估和国际交流等, 特别是德国职业学院与政府、企业、社区的关系以及职业学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我们高度的关注。现就德国职业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 德国工业高度发展, 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来担任一线的主管, 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德国双元制职业学院仅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巴登符腾堡州、图林根州、萨克森州、柏林州设有。双元制职业学院主要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 学生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 企业将学生送入双元制职业学院学习, 学制3年, 共6学期,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3+3”人才培养模式, 即每个学期在学院理论学习3个月、在企业实践学习3个月, 交替进行, 修满学分毕业颁发本科文凭, 授学士学位。同时, 职业学院还与应用科技大学、研究性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硕士, 学制2年, 主要开设在职MBA专业, 也设有商业管理、经济管理、健康管理、体育管理、IT管理等专业方向。主讲教师由教授担任, 教授任职资格要求高, 需要博士毕业, 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 才能应聘双元制职业学院教授职务。
二、以德国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作为案例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位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早最好的巴登符腾堡州, 学院建于1974年, 现有在校生5500人, 学院与2000多个企业有合作关系。学院设有2个二级学院, 即经济学院、技术学院;二级学院设有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一)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特点
作为在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和职业能力要求的高度结合, 具有如下特点;
1. 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结合的一致性。
学院不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充分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如在丹麦召开的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刚刚结束, 学院就根据未来世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重新修订和开发《环境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 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同步性。
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充分考虑企业技术工艺创新的发展要求, 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其发展趋势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如根据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要求, 学院对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 以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3. 对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针对性。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 高度重视核心能力培养, 注重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依据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适应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招生与就业
学院主要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 招生人数由企业决定, 企业每年送培学生人数视企业规模而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好, 学生人数增加, 但是, 在近年金融危机的条件下, 一些企业借机储备人才仍然增加送培学生数;如Simenzi公司每年都送一大批学生到学院来学习。学生需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 企业支付学生工资和部分学费, 学费为500欧元/学期, 企业将学徒送入双元制职业学院学习, 按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学制3年, 共6学期。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研发部门和车间工程师岗位, 有80%的学生毕业即就业, 有70%的毕业生会留在原企业, 有8%的毕业生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有7%的毕业生会重新找工作。
(三)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构建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德国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技术管理人员 (即工程师) 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 它的核心内容是以政府在政策、法律以及经费等方面为主导, 以企业为主体, 以学院配合实施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校企合作, 以企业实践为主。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实行“3+3”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即在学院理论学习3个月, 在企业实践学习3个月, 交替进行, 3年共6学期, 最后3个月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理论课教学计划由学院负责制定, 实践课教学计划由企业负责制定, 最后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审定。基础课程标准由学院教授共同讨论制定, 专业课程标准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主讲教师由教授担任, 教授配有学术助理协助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教学法、互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由企业和学院各派一名导师担任。课程考试方法多样, 有理论、实践、实习、讨论等方法;考试规则严格, 课程考试不及格, 允许补考一次, 补考不及格退学, 不许重修, 不能毕业的学生占5%左右。
(四)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与实施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在实施人才培养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习领域”、“行动导向”和“项目课程”。
“学习领域”是为学院教学而制定的行动领域, 是一个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它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
“行动导向”是以职业行为为导向的教学。它以对职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职业情景为教学的参照系, 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 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主体, 行动构成学习的起点, 行动要求学生尽可能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和独立评价, 行动要求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自我实施和自我反思。
“项目课程”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整体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开发, 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过程进行组织。项目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评价与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主要考察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 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和考核。评价的原则是开放式和多样化相结合的, 注重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启发兴趣, 体验成功, 培养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的综合素质。
(五)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与条件
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举世瞩目, 其重要条件之一是有一支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具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保障方面, 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公务员待遇, 教师中有教授和教授助理等技术职务, 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博士学位, 五年以上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学院注重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 注重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 注重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学院聘任教师主要关注的不是教师能教什么?而是关注的是教师干个什么?能干什么芽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实习实训条件方面, 根据德国的法律制度规定, 双元制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企业, 不需要学院投入许多资金, 建设较多的校内实训基地。曼海姆双元制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模拟仿真实训条件的建设, 组织教师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 甚至虚拟公司, 如物流、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等模拟仿真实训设施。
三、赴德国研修培训的主要收获与启示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 本质是企业学徒工职业培训, 而非单纯的学校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办学地点的紧密联系, 而是两个法律体系在两级政府间的协调统一。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而发展的。特别是:
(一) 德国双元制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企业设备岗位操作人员, 即操作工;而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培养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人员, 即工程师。
(二)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构建“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向联动使人才培养机制得以顺利实施。
(三)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加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注重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 而且是一种教育模式, 是一种政府在政策、法律及经费方面为主导, 企业为主体, 学院配合实施的一种教育体制。
四、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3+3”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笔者认为, 本次赴德国研修培训的主要收获是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通过校企合作的双向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得学校与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共同培养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 正在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材料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三个国家示范专业。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建设好学院国家示范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或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实施工学结合的“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2”即两个学年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课程体系、全面推行“双证制”;“0.5”即主要进行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开设综合素质选修课及开展校企合作定单培养;“0.5”即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实用人才。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性, 学院计划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学院“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先在国家示范专业中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水泥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行试点, 推行“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已初步与中联水泥北川水泥项目达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意向, 在2010级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水泥方向) 新生中安排一个班与中联水泥北川水泥公司共同定向培养, 学生一进校就与公司签订用人合同, 公司与学生各支付50%的学费, 公司支助学生生活费补贴;实施“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即3个月在学院理论学习, 3个月在公司实践学习, 交替进行, 最后3个月在企业顶岗实习, 并开展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后到北川水泥公司就业。另外,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四川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也在商讨中。
基地学校的主要办学经验是:
传承文化——营造“开放、自主、创造”的学校文化
学校前身是中南工农干部速成中学,有着开放办学、教育民主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学校十多年坚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从开始的高中“素质学分制”实验以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于建立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受到领导人的高度评价,经验在全国推广。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成为学校大力倡导和推行的学习方式,“开放、自主、创造”成为学校文化的显著特征。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立足于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建构的方式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
一是在精神文化上,确立“创世界一流中学”的目标,以“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学校精神鞭策全校师生,使创新发展和优质发展成为共同追求;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主题班会和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成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优良教学传统,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和多元优质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
二是在制度文化上,实行级部全面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教师与级部双向选择、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的管理机制,调动级部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建立教师职业素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管理实行人事代理、聘期考核、岗位聘任,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度,保障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权利。
三是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在全国首建“泛在学习系统”;充分利用大型雕塑、教学楼、科技中心、艺术中心等场所,展示学校多元创新发展的文化特色。
重构课程——构建“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体系
多样、立体、创新的学校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创新、优质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从改造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设计班级课程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根据特色办学的目标,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一是课程内容校本化,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流学习、课后创新学习三个方面内容,编写了《华中师大一附中新课程学案》和《华中师大一附中创新作业》,体现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要求;二是课程实施校本化,学科领域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体育、艺术、技术领域课程进行模块选修,实行分层分项走班制教学管理;三是课程评价校本化,考试科目课程实行“基础+发展+创新”的试卷结构模式,考查科目从参与活动、过程表现、创新成果等三个维度进行定性评价。
二是校本课程多样化。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学校开发了六大类、70余门校本课程。德育活动型课程有校会、班会、心理和各类社团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领导力;体艺特长型课程让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学科拓展型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给学生提供基础方法、知识拓展、专题探究三个层次的选择;实践创新型课程给学生提供进行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时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新科技型课程以武汉东湖高新科技企业为基地,以科技专家为老师,以光纤通信、医药基因、环保技术、数字技术为学习内容,为学生今后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际交流型课程通过德语、日语、法语课程学习和海外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三是班级课程特色化。学校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将校内班级分为9种类型,不同类型班级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理科实验班开设分组竞赛课程,为培养基础科学精英奠基;人文实验班开设社会专题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科技实验班开设“光谷课程”,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艺术特长班开设艺术创作课程,培养有良好文化功底的艺术人才;体育特长班开设体育竞技课程,为一流大学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留学实验班开设ap课程,为有出国发展意向的学生铺设国际化通道;“飞翔班”开设学法指导课程,让贫困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常规理科班和常规文科班通过选修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培养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改革教学——创建“特色、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
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跳出传统教学改革局限于课堂的狭窄视野,统筹课前、课中和课后,在学习模式的目标定位、学习阶段、教学支持和方法体系上均取得了突破。
一是制定了教学改革的三维目标体系。学校自行研究并制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量表》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调查量表》。调查表明,学生在自主创新学习中的普遍困惑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方法。为此,学校着眼于指导学生构建学习模式,最终制定了教学改革的三维目标体系:自主学习目标(课前)、交流学习目标(课中)和创新学习目标(课后)。
二是明确了自主创新学习的主要阶段和步骤。在继承“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优良传统下,学校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角度入手,构建了学校特有的自主创新学习模式。模式分五个环节: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流展示、课中分析讨论、课中归纳小结、课后拓展探究。
三是探索和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先后开展了“大小班,长短课”、“健康课堂”等教学改革。—上学期末,学校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成功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学校以“两把两重——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在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后勤现教、人事劳资、体制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和创新。
四是研究和编写了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方法体系。华中师大一附中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大力弘扬“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优良教学传统,着力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体系,制定了15个学科学习方法、8个环节学习方法和5种方法论学习方法。
优化队伍——打造“专业化、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为帮助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适应学生多元优质发展的需求,学校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
一是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创新。在“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在“老带新”等原有基础上,学校积极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设立教师讲坛并举办专题讲座,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在反思和总结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组织教师参观考察国内外名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校际合作交流项目;启动青年教师到农村、山区支教计划。
二是教师管理制度变革。通过制定科学的hr建设结构规划,建立新的岗位管理机制,保证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职业化、年轻化、专业化。实行评聘公开,研究制定并出台《华中师大一附中教师系列岗位聘期履职考核条件》等系列规章制度,使聘期在岗的教师、干部、职员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平台,并将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课程开发创新能力和校本科研纳入年度履职考核。
在教师管理体系的规范和引领下,学校教师在教学、竞赛和科研上屡创佳绩。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屡获殊荣。
创新评价——建立“基础、发展、创新”的评价体系
评价制度是特色建设的有力保障。学校的评价指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指向,形成了有学校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教师素质和学生质量的“基础、发展、创新”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华中师大一附中通过制定能够反映学校特色的课堂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把师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课堂的价值追求,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着眼点,重点从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人数和形式等方面评价课堂的“健康指数”,指导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在教师素质评价中,学校制定了《教师职业素质与工作业绩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除师德规范8条一票否决外,另设有师德素养、工作状况、专业能力、工作业绩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及75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涵盖“基础、发展、创新”3个等级的要求,明确和引导教师职业素质发展方向。
在学生评价中,学校在学科课程常规考试命题中,采用基础要求+发展内容+创新体验的试卷结构;在活动课程考核中,体现活动参与、活动表现、创新成果三个方面的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尤为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建立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成长档案,将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纳入其中。
华师一附中特色办学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特别是近4年来,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特色办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习模式创建、多样化优秀人才培养渠道和方式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张真校长认为,学校特色的最终落脚点是每一个学生。培养的学生有特色,学校才真正有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特色就是学校的特色。与学校“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这一特色相对应,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表现在: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成绩突出、学业优秀,而且具备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在人生规划上,不仅能够升入国内外一流大学,而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去发展,并具备我国创新拔尖人才所需的综合素质。明确的办学特色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高考一本率由80%提升到的93。5%。学生发展呈现出多元优质的特点,学校在学科特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艺术特长人才培养、体育特长人才培养、学生干部、领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卓著。
在10天的基地学校培训学习中,我们深入了解各处室的规章制度以及运行模式,通过与处室主任以及名师的访谈、交流、讨论,我们发现,华师一附中特别注重管理的细节及过程,每一个理念之下都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及步骤,而不是一般的喊喊口号而已。
肖玉贤
【兵团二中】兵团二中学习观摩之思
5日,我们听了朱典锴老师主持的集体备课,是必修四之戏剧单元之《窦娥冤》。他首先从戏剧单元安排的意义说起,其实也在揣摩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
1、普及戏剧文化。
2、掌握阅读剧本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兴趣。接着分析为什么将《窦娥冤》放到第一篇的位置,因为关汉卿是元代戏曲的代表,《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代表着古典戏剧的精粹、魅力。而后分析为什么节选“楔子”和前三折,原因是突出窦娥,将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分析理解透。第四折是编写者故意去掉的,因为削弱了窦娥的悲剧色彩。到此编写者的意图揣摩透了,就是突出“悲剧意义”。经朱老师这么一分析,我们豁然开朗,以前讲课的时候从来就没有这样分析过,只是就课文而课文。只有这样高屋建瓴的分析,才能正确把握这篇文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1、了解中国古代戏剧的特点;
2、鉴赏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3、鉴赏戏剧冲突和悲剧意义。三个教学目标逐一呈现,就需要三个课时,安排得恰到好处。紧接着分析第二课时,人物形象的鉴赏,戏剧中主要从戏剧冲突入手。实施课程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其实这又牵扯到了我们以前的项目学习中的“内容问题”,引导、点拨、提问的技巧要见功底的。而后我们就听了朱老师的第一课时的课,主要任务介绍戏剧的基本常识。但是他的这节课也是妙趣横生,而非一般的枯燥知识的介绍:导入自然而然,随口说出女儿常说的一句话“我比窦娥还冤”,意在告诉大家窦娥这一形象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经深入人心了。自然引出戏剧单元的学习,从学生的已知入手:小说的三要素,引出戏剧的三要素:人物、冲突、语言。进一步讲元曲的构成,还是从学生的已知入手,诗按“首”、词按“阕”,那么元曲呢?这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正是“项目学习”中的K-W-L曲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顿了一顿:“按本,一本四折+楔子。(楔子有时候也可以没有)。”又讲到元曲的角色旦、净、末、杂,浅显易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文本中找各种角色,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坐科”,老师这时就告诉大家“坐科”不是角色,而是舞台说明的一种,除了“科”,还有“白” “唱”,紧接着老师就说“唱词的特点”。人物(蔡婆婆、窦天章、赛卢医、梼杌)出场之前有四句诗,叫“定场诗”,老师随后引导着学生读,分析诗的作用:介绍人物的主要经历、性格。大家兴趣激起,“同学们看看窦娥的定场诗怎么写的?”同学们找了一阵,忽然悟道:没有定场诗。老师说就是没有定场诗,所以需要大家替关汉卿给窦娥写四句定场诗,顺势就将作业布置了下来。而且说明天课上老师和同学PK定场诗。学生的热情高涨。这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将主要的情节梳理一下,让学生推荐一个同学来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适时进行补充和修正。一节课就在高潮迭起中落下帷幕,听着似乎意犹未尽,只能等到下节课知晓。
6日,我们准时到了授课地点,老师一上来就和学生PK“定场诗”,学生的“定场诗”写得也很不错,当然老师的更胜一筹,学生不肯罢休,这时老师的教学机智来了:那么我们打个平手好吧。接着老师还在从复习昨天的课入手,戏剧的三要素中的矛盾冲突,老师的提问别具匠心:本课涉及到哪几组矛盾冲突?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找,看哪组找得最全面。老师的板书看似随学生的意,但是精心设计的,一组以蔡婆婆开头,一组以窦娥开头,一目了然,紧接着老师就说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呢?最能凸显作品主旨的矛盾。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来把握人物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候做能凸显,自然过渡到对窦娥形象的分析上,这样学生就近距离接触文本,有学生单独朗读,也有分角色朗读,老师也示范着读。重点分析【后庭花】【赚煞】【隔尾】这几支曲,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当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下课时间快到了,扮演窦娥的学生朗读不顺,会更耽误时间,老师的机智又来了“窦娥读不下去了,坐下吧。”但是窦娥的形象分析出来了:贞洁正派、刚烈、自爱自尊、不畏强暴、正气凛然、敢于抗争、坚强不屈、善良孝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在高潮迭起中落下帷幕:“窦娥这样美好的一个形象为什么会在下一折中冤死法场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呢?且听下回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期待。接下来的课可想而知就是分析窦娥的悲剧意义。轻松愉悦地听了两节课,依然还有听的期待,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吗?朱老师说的一句话很好“语文教师不能急功近利”,是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被语文老师“考啥教啥”的思想击打得荡然无存,我们语文老师却叫苦连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这种兴趣的丧失何尝不是语文老师的罪责呢?其实夏敏教授一直强调的课标中的一句话,“文本的阅读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以前,我们不管学生,不管编写者,只管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谈不上阅读享受。这两天确实获益匪浅: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文本的取舍,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也可以自己涉猎文本,增加阅读量,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力就会增强,高考也不会太差。“保留学生的兴趣”太关键了,因为“灌输”的东西远不如自己乐意“摄取”的东西。
我们的影子老师——陶锐老师,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敢地第一时间提出要给朱典铠PK,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精神。他的授课班级是高一(12)班,也是第二课时,但是这个班的进度和高一(7)班不同,没有梳理情节。我们的陶锐在短时间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课件做得很好。陶锐老师用打油诗的形式介绍完自己,就开始上课。第一个环节就是情节梗概,但是他的角度很新:以正旦(窦娥)为叙述主角。学生的回答有些不全面,陶老师就用多媒体呈现了出来。第二环节是找剧中的矛盾冲突,找的很顺利。陶老师很很有心:从原题目出发《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做了哪些让天地感动的事。他的教学重点放在三庄誓愿上,通过分析这三庄誓愿分析中窦娥的性格特点,重点放在窦娥的抗争精神上,其实陶老师与朱老师就是同课异构,都是分析窦娥的性格,着眼点不同,那么带给学生的暗示也不同。因而这又要提到“教学时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都会让学生建构出不同的文本意义,这就是先前我们的胡肖锋老师讲的“多元解读”问题。这两节课体现出他们不同的风格。朱老师不太善于运用多媒体,而我们的陶老师很精于多媒体制作的,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将问题思考到一定的深度,又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将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渴望中,努力中。
【乌市第八中学】八中实践之心得
在八中实践的主题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
带着对八中教研活动的心驰我们迎来了我们神往的王小红老师的《谈鬼说妖读聊斋》,就是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之《聊斋志异》篇。王老师利用他们学生底子厚实的优势不是就《香玉》而《香玉》,而是将《香玉》中的香玉和《胡四姐》中的四姐的美艳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欣赏“鬼魅风情”。这时同学们被她们的美所感染,这时老师巧妙地说:“她们不仅形貌绝美,主要是她们的情义。”引导学生看文章,并且是分组看,一组一篇,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看《香玉》篇的同学谈到了香玉和黄生的爱情,绛雪与黄生之间的友情,绛雪与香玉之间的友情,尤其提到绛雪与黄生的关系问题,更让学生感受到绛雪、香玉的情义。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提到黄生有没有妻子的问题,老师并没有因为不是自己的预设而不放弃,而是引导学生揣摩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男权社会。于是老师随口说出“成功男人背后有无数卑微的女人”。于是学生理解了。下一篇《王六郎》,学生谈了王六郎与许渔郎之间的情义,由谈到王六郎对堕河女子的怜悯。学生说的很到位,并且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人物。老师还是又强调了两处:绛雪在香玉复生之后对黄生说话的神态和语言进行揣摩;王六郎心理挣扎的你一小段。
情义谈完老师又用指出黄生因思念香玉心切写的一首诗,降雪看后,也和诗一首,学生不用老师的提示就说出了这些鬼魅很有才。这些鬼魅的性格自然得出:形貌绝美、情义深厚、聪慧风雅。王老师要讲了《郭生》和《瞳人语》,这这是老师补充的文章,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倒觉得这个环节有些多余。王老师谈小说的主题不直接说我们看看小说的主题,而是引导学生读出“异史氏曰”带出对蒲松龄身世的介绍,很巧妙地说出小说的主题,当然也是探讨的意味:影射现实以讽世、折射渴望以补偿。蒲松龄将自己的人生缺憾通过锦绣文章。所以也让学生用心去读书,写写真实感受。
王老师在说课的时候讲的很清楚,“让学生开眼”给学生打开文学的“窗户”,这时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要涉及到多篇课文了。
王老师的思路很清楚:让学生多读书。其实我们的真实情况是很被动的,不仅是普通学校,重点学校的学生也是将语文放到一个边缘的地位,我们语文老师就要用我们的智慧为语文“抢的一席之位”,我们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语文。阅读于我们的学生很重要,王老师的话很实在,从阅读书本、阅读生活、阅读社会。阅读量的增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最后王老师还是提到了文本体式的教学,每一种文本体式都要尝试着去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往往是我所忽略的,我常常将必修里面的第四单元省略,看来有些文章对学生的思维的启发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还是没有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王小红老师的引领工作结束了,该我们培训班的学员亲自实践了,我们的于春燕艳老师和富晓霞老师主动承担了教学任务,我真心佩服她们的勇气。当确定下来时已经6点过了,于是她们两人匆匆选定《玉堂春》,决定同课异构。第三节课是于春艳老师在高二理科班上的,她的教学设计非常精巧,目标明确,分析玉堂春的性格特征。感觉这个班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将主要的故事情节把握得很好了,所以讲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于春艳老师的导入很具有吸引力,从大家熟悉的《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得出她们的爱国精神。继而转入与她们身份相同的玉堂春是怎样的?让学生充满期待。传统的学法,也是关键的一步:让学生梳理情节,学生回答得很到位,基本上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了这一环节。接下来老师很巧妙地避开了传统问法,“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四人一组讨论,真正到了学生施展才能的时候,高潮前的蓄势阶段。学生的回答很好,也很精彩。老师又进行了比较阅读,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梗概呈现出来。“你更喜欢谁?”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抗争精神。
高潮真得来临了,老师将玉堂春的结局部分呈现出来,问学生满意不满意这个结局。男生的理性的回答多是满意,因为是个社会问题,女生的回答则不然,达到了高潮。我觉得一堂课一定要有个高潮,否则太平了。一个不会表达的男生从玉堂春的三个词出发,我觉得分析的很好,老师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引导他,而是老师代替了他,如果这个环节引导到位的话,这堂课就完美了。最后于老师很机智地引到小说的主题。富晓霞老师的课虽然没有达到完满,但是她的设计独具匠心,打破了小说千篇一律的讲法,从《鹧鸪天》这首词为突破口,我在听课的时候就感到有一种新鲜感,但可惜富老师的教学语言太不干净,她没有从她自己的课堂里走出来,教学对象变了,自己的教学语言就应该发生变化了,再也不能“罚”呀“罚”的。语言不仅不干净,而且经常重复,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贪多”是她的弱点。从鹧鸪天入手,就可以花最短的时间梳理清楚情节。富老师的第二个环节设计得也很巧妙“请选择小说中的任意角色,讲讲他在节选文段中的故事”。这应当是高潮跌出的环节,但是一个学生的出现完全打乱了富老师的思路。这个学生说:“我叫云,是卖瓜子的。”这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于是富老师又讲起了一些重要的词,其实那些词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割裂了教学,影响了课堂进度。教学目标没能实现。我觉得设计得很好的一节课,因为没有教学机智而遗憾。富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非常不走寻常路:讲讲小人物的心态。用两个字“坑”“情”设计得太巧妙了。在那么短的时间,设计出那么巧妙的课堂,我觉得真的难能可贵。“不以成败论英雄”,其实课堂的预设的确见老师的功夫,但是课堂的生成,尤其是不和谐的生成要靠老师的智慧了。总之,两堂课都充分显示了“突破口”,也就是切入点的重要,要想精心设计问题,精炼教学语言;要想高潮跌出,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富老师恰恰做得想反,总是尽情的展示自己,而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如果是我,我或许就找不到一个突破口。我将继续汲取他人的优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拿来主义”。
【乌市第一中学】一中实践之得
一中实践的主题是《中华文化选读》,是我们大多数学校不敢企及的选修课程。
听了董明实老师的《佛理禅趣》的开篇课,这是选修课程《中华文化选读》。第一感觉是董老师对佛教的研究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真的参禅了,这是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他的日常教学、为人也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我突然觉得语文老师最需要学习这种人生态度,但是并不是凡人都能达到的,我觉得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的栖居”,于是我也想到了海子的追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人生呀。董老师的实力仍然体现在高考成绩的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长期坚持让学生读书。读书吧!我告诫自己。
宿朝阳老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老师,他能将他所讲的课程不断地补充,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品质,这就是我们的任金璧老先生所讲的“执着于一念,心无旁骛”“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是滴水的目标始终如一。”宿朝阳老师的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时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什么事观念的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他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很多经验:向着学生需求的方面去讲解。是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欢喜听得,老师也是白费口舌,这还是回归到项目学习中的K-W-L线的问题,其实每一堂都可以看成是项目,课题的研究方向也就难把握了。
我们还观摩了一中学生自己导演的话剧的排演现场,他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能够一丝不苟的排演,这需要极大的自觉性,同时这也是一中文化氛围的熏陶——周一下午是一中学生的校本课程的展示日,当然也有学生的篮球比赛,这也一种展示。
14日我们听了一中老师的示范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老师很善于把握课堂,引导着学生分析出了“炼字”的精妙:拍、穿、卷。“是如何结束上片的呢?”就把过渡句找出来了,但老师并不用这些术语。学生对下片的分析,将周瑜的形象和苏轼的情感讨论出来了,水到渠成,最后总结出三点,看似随意,实际是老师的精心预设。我想,授课有时无需雕琢,刻意拔高,如果用专业的术语,学生就真的不爱听啦。整体把握文本,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很重要,不要将一个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当然这也需要学生有很深的功底,至少我觉得这个班具有了一定的功底,这得益于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祁美云老师自愿报名承担了《张衡传》授课的任务,我们最年轻的老师没有畏惧心理,在一个晚上充分的准备了这节课。老师很善于把握本课的重点,就是认识清楚张衡这个人之所以名垂后世就是他的成就,这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文学成就;科学成就、政治才干。重点突出,教态自然。但是我觉得一点不足:课堂有些沉闷,换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可能会好些:比赛的方式找到一些文言现象;讨论张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知识。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也充分展示了她的风格。
【八一中学】诗歌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
八一中学的贾丽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诗歌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尝试了一种“以读代讲”的方法:第一步:诵读1,读懂词意,初读本词,你感受到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悲伤,老师追问“因何而伤”?第二步:诵读2,读懂画面。你认为词中最能体现离别伤情的是哪些内容?学生读完就进行了分析。学生回答之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老师如是引导:如果要说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学生说了一些,老师都做了点评,合适的和不合适的,但是最后落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回答之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老师的问题:理解感受并想象,根据此句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学生的写作功夫了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文笔也很好。第三步:诵读3,读出情感。这时老师抛出了背景知识,目的让学生知人论世,读出词人丰富的内心情感。第四步,诵读4,读出经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老师接着抛出问题:“一景一物传心声,一字一句总关情,此句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呢?老师的思路很清晰,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为了解决“让学生引起学习词的兴趣”。课后贾丽老师又给我们作了题为《教读古代诗歌——“主”“客”兼顾》的讲座,重点是:关注学情,进行开拓古诗学习新途径。我们的“影子教师”秦江燕老师做了大胆地尝试,讲课的内容是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但是我认为她的导语太长,将李清照词的一些个特点在导语中都出来了,那么学生的感悟就带上了一些个烙印,就不真实了。第一步:初读诗词,注意字音。这一步很轻松解决。第二步,秦老师的设计就是再读诗词,读出节奏和感受。其实这样就可以了,学生就可以开始诵读和体悟的工作了,但是这时老师抛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国文是一种读的文学”,这句话中的国文包括很多,不仅包括诗词。接着阐释了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和抑扬;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词中的景和人;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老师忘了实施自己的计划,横刀插进:哪个同学谈谈李清照的身世。此时老师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学生站起来讲到“靖康之变”,“明城之死”“清照南渡”最后总结为“国愁家恨夫亡”,最可贵的是这个学生做了一个猜测“苦难是文学的源泉吧”,此句一出,其实词人的情感就出来,说明他已经理解到位。但是老师并没有给这个同学的精彩发言做任何评价,只是将板书写到了黑板上。这是多好的一个课堂生成呀。老师如果沿着他的思路进行下去也未尝不可呀。老师的课堂预设不能不去实施,于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词人是怎样用点滴文词来表达感情的。学生的回答很到位,但老师总是要让学生到达自己的预设里来,于是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后仓促结课:收集李清照的其他词,谈谈她为什么会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 秦老师带着遗憾,但是我倒觉得没有遗憾,因为学生理解了这首词,老师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为什么纠结自己的预设没有完成呢?秦老师最大的问题出在对学情的把握不准,他没有想到学生分析的如此到位,都到了不用她讲就可以达到他预设的地步。整堂课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意味,总不能呈现出自己的风格。我们是要学习,但是别人的的具体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学习,但是课堂的把握我们的确无法学习,它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回归到自己的课堂,展现自己的风格。只有呈现出自我,才能算学习到位。我们的首席专家夏敏的点评很让人受启发“学生配合老师,还是老师配合学生”,我们总是抱怨学生部配合,但仔细想来,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配合学生才对。对于学生有创建性的回答,尤其是可以推动我们的课堂的回答,老师的教学机智就很重要了,课堂的生成时有发生,为什么抓住预设不放呢?当学生的生成超出了我们的预设时,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这时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因为我们的准备已经低于学生了,老师的引导已经失去了意义,与其尴尬,不如“自寻出路”。其实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一朝之功,这就需要老师有深厚的学养,深厚的学养从何而来,这又要回归到我们敬爱的徐福绵老师的课题上来:多读书。
贵州省思南县河东小学 邵尧东
2012年11月12日、18日,我在长寿实验二小黄桷湾校区有幸聆听了国培影子研修指导老师黄瑛上《长城》的两个课时的课。黄老师作为我影子研修阶段的指导教师,以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语文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黄老师第一课时上的常态课,第二课时上的展示课。两节课在目标定位上各不相同,第一课时注重字词句篇章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第二课时则主要关注文本的理解与解读,通过抓重点词和关键句中心句来细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
在11月12日的第一课时中,黄老师教学设计有特色,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流程、思路清晰,多目标训练点任务明确。预设了:处理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信息,引导看图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自读感知课文、分组交流感悟“奇迹”;生字词语检测及字词句的运用;检测朗读、合作练读,小组展示读好课文;拓展升华,畅谈“发现”五个版块的的学习目标任务。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对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一带而过不拖泥带水,对不易理解的重点词、句、片段则通过师生交流、自主发现反复走进文本,深入揣摩语言的意蕴,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思考与感悟文章的内涵,理解字词的语境含义。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学习方法。教学时,先展现长城组图课件,让学生观察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理解长城各部分的结构特征。通过自我发现、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方法、智慧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质疑有道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作业。在字词句基本功训练上,老师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合作探究来深化理解:
(1)、你从文中读懂里什么?(2)、有哪些字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3)、文中那些句子让你感受深刻?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结合文本随文识字、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创设了有利条件。使学生通过分析挖掘“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奇迹”等重点词在文本中的深刻含义,为下一步解读文本内容奠定基础、铺设道路。同时,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用词的精准。黄老师还通过简要讲解“嘉、屯”的造字方法、演变过程来教给学生学习汉字、了解汉字造字规律的相关知识。这样做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知识积累,也展现出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在指导朗读版块,黄老师让学生分四个小组选自己小组认为喜欢的句段进行合作练读,再由每组二号同学起来朗读,三号同学进行评议,其他组员再次读文,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读的方法,畅谈读的感悟,最后进行展示读,齐读。这样做体现了“读”的多样性,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展现。最后一个版块是畅谈“发现”,教师做出温馨提示:
1、分小组说自然段的段意;
2、用一两句话连接段意;
3、讲解归纳主要内
1容的方法。强调学生从两个方面去发现、解读文本:
1、字面上的发现;
2、写作表达方式上的发现。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段理解文章的意思完成对文本解读目标任务的理解,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效果很好。学生听得轻松、学的愉快,回答问题主动踊跃,探讨质疑氛围浓厚,听课状态投入,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及合作交流意识很强。我认为这节课时有特色的,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有方的体现。
11月18日的第二课时是展示课,黄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长寿实验二小的特色课:“1133”特质课堂。这节课单任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且切合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教学教师的单任务目标定位是:围绕“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关键问题,教给学生用“插图、画图、想象、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感悟“奇迹”。教学主要分四个环节:
一、引入课文,引出单任务。(这个环节黄老师先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当学生把关键句子中心句定位在“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时,教师让同学练读、齐读这句话,及时发问:大家感受很深。那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哪些感悟和疑问?随即在用课件呈现单目标任务:感悟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入题引出单任务用时较少、及时有效,为后面解读分析留下时间和空间。)
二、静心阅读,自主发现。(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自己品读感悟,并做出批注,在让几个同学谈看法和读文感悟。体现了以生为主、自我学习发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合作学习、研读课文,感悟“奇迹”。(这个版块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直奔单任务。学生互动交流积极性高,合作学习效果好。互动中教学过程变成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一种探索发现、质疑释疑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首先用课件播放让学生体会长城的“长、雄伟壮观”,体会“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等词语含义。用插图欣赏的方法理解词义和感知“奇迹”。这是一种教学创新,值得借鉴。紧接着,教师分四个小组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交流活动,让每组用不同的方法去感知关键句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合作交流的引导点拨,教会学生给文本作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方式多样,以情促练,以练激情,读出了情感体验,读出了高兴、自豪的心情。教师设计切合重难点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及时将学生受到的启发和感悟从课内引申到课外,通过小组讨论、品读法、合作探究、拓展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后再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写自己的感悟。学生通过运用老师交给的“找重点词句、插图想象;观看课件、画图体会;品读重点句段,想象画面情景”等方法智慧,在学习中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很好地完成了预设板块单目标学习任务。)
四、归纳方法,拓展运用。(这个环节教师多次让学生读中心句,并补充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资料,然学生体会到古代人民的才智和修建长城的艰苦。然后归纳学习方法:用“插图、画图、想象、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感悟“奇迹”。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训练任务:学了本文,你想对长城说点什么?写点什么?让学生写导游词或以导游身份介绍长城。这样做,2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因为有长城而高兴自豪,一方面巩固了汉语言字词句基本功训练和培养学生说话练笔、口语交流能力。)
一、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多少年来多少教师循环往复, 今天又重复昨天的故事。许许多多的教师对工作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 可他们换来的是学生的谩骂、愤恨与不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学违背了正常的教育规律。我们有太多的强制、要求、替代、包办, 而缺少对孩子的信任、放手、激励、点燃。教育必须从学生出发, 一旦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认识和发现, 则无法称之为教育!一味地研究书本而忽视“人”的存在, 让教育失去“人性”, 让教学失去了“情感”。马加爵考入高校, 却心理扭曲以致犯罪, 又有多少孩子承受不了各种压力自杀……所以我们要培养的应是身心健康、敢于担当、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并服务于社会的人。
在这培训的五天里, 我的心理负担很重, 因为我是带领七人的小组长。我从小生活在农村, 性格内向、胆怯, 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场面, 所以我前怕狼、后怕虎。我害怕在很多人前发言, 担心给学校丢脸, 本来组织好的语言, 可站起来脑子里全是空白, 只能语无伦次, 草草了事, 事后又悔恨自己无能。但转念一想, 自己不就是传统教学的产物吗?上学时, 学校没给我提供这样的平台, 根本没有锻炼自己的机会。高三时, 有的时候因心理压力过大, 寝食难安, 久而久之患上了脑神经衰弱。睡眠、饮食、学习一切都乱了, 这就是不会调节、不会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 这难道与传统课堂没有关系吗?难道还让孩子们走我们的老路吗?教师的观念转变迫在眉睫。我们不是在课改, 而是在呼唤人性、良知的回归, 从而让我们的人生、职业有意义。
二、环境文化润泽生命
当我们迈进安徽省铜都双语学校的校园, 那挺拔的绿竹和碧绿的植物, 那绽放的花朵, 那寂静的长廊……周围的景色吸引着每一位来学习的人。这样的环境有谁不想坐在长凳上读书消遣呢?这环境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柱子上有考入重点学校的学生的照片及介绍, 外围的墙上有班级文化建设的展板, 有弘扬雷锋精神的展板等, 各班风格独特, 设计美观大方。
班级门上有班名, 进入班级, 墙上布满了丰富的文化:有小组文化, 有组名、组号、组规及组内的奋斗目标等, 有每一期的班务论坛……
三、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令人钦佩
早上七点半左右是早自习时间, 校园里书声琅琅。有的班级还把学生带到室外读书, 他们像是自己跟自己较量, 是那样的投入、专注, 我以为是有老师看自习呢!巡视一番, 哪有老师的踪影?好几个班才能看到一个老师, 他们好像在巡视。我感慨他们是怎么把学生培养得这么自觉, 没有老师就像有老师一样。观摩课时, 外地老师出出入入, 照相、浏览班级文化, 面对这么多老师, 没有一位学生走神, 没有一位学生东张西望, 都在投入地做自己的事, 当你看到学生们自学、对学、群学是那样自然;展示时, 学生板书的字迹、板书设计那么优美;口语表达、动作、表情是那样自信, 彰显个性, 你能不被他们折服吗?我们总是怀疑或抵触新鲜事物, 试问我们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了吗?为什么他们的纪律这么好?是因为他们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导生, 培养出了能力强的学科组长和副组长等。这样的课堂, 让我感觉到培养导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班主任不在时, 导生可以组织课堂, 组长和副组长可以辅助导生。
四、实践课、体验式培训以及一系列的讲座使我进一步明确每一步的落实
2014年3月20日, 我们每人按要求上一节实践课, 那节课使我身临其境, 感受到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是那么强烈, 感受到了哪些知识该讲, 哪些知识不该讲, 展示时间怎样把握, 怎样评价等。鱼—渔—欲, 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并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是我们当前的研究主题。亲身实践了一节课, 两天下午的体验式培训, 两天的专家讲座, 使我明确了五大环节的具体操作。每一步老师该做什么, 学生应做什么, 如:自研时, 教师的站位要看到全班学生状况, 便于了解学生, 关注学习进度 (主要关注写字慢的、不认真的、进度慢的、基础差的) ;教师要做到巡视到位 (教师要走路轻, 尽量不说话) ;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学法指导, 避免学生直接做题。对学生的要求, 要做到静、专、思。静:听声音。专:看眼神。思:看表情和随堂笔记的书写和完成。教师在这一环节还要关注边缘生, 适时指导, 如多数学生完成了便可进行下一环节, 不必等学生都完成, 因为还有下一环节的对学可进一步完成。总之, 对于每一环节的处理, 我心里明朗了许多。
【影子培训研修报告】推荐阅读:
影子培训研修日志07-17
国培计划影子培训总结10-20
国培影子研修总结10-24
影子研修阶段个人学习计划07-08
影子教师11-06
影子-700字作文06-30
《太阳和影子》教案07-08
如何防范影子银行09-18
穿越童年的影子09-21
《影子》语文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