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反思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是什么反思

我是什么反思 篇1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谭杰萍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我由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云,雨,雹子,雪,这样起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2,对于二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我重视识字的巩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比如:器.学生说一条狗咬了四口人.稼.禾苗长在家门口.灾.火的头上戴帽子等字,学生说的比较形象,便于识记.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喜欢.3, 学习课文的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有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接读等形式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注重了抓课文的重点语言.课文第二段写水珠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飘,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感受.这样,使学生正确使用了动词,又体会它们的不同形态.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谁还能做什么事 在生活中水还有哪些变化 这个拓展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于生活,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力.本节课的不足: 1,读词语时学生出错较多,不认真.2,“开火车”读生字也没平时顺畅.因而在这个环节浪费了时间.3,学生配合的不够好.4,时间上前松后紧,最后一张幻灯片课后作业没能展示.

我是什么反思 篇2

一、真说

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显得迫切而重要,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他们好奇好问, 对一切不理解的新异事物都感兴趣, 我们更要努力保护好这颗颗童心, 使他们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恣意张扬。

课始, 我创设了一个“ 趣味猜谜”的游戏, 让孩子们在“ 竖耳听一听→大胆猜一猜→看谜面辩一辩→趣味奖一奖 ( 如猜出谜底‘ 雨’就奖可爱的图片‘ 小雨点’) ”的游戏过程中诱使孩子们敢说、想说、乐说、善说。

在猜第二个谜语 ( 谜面为:小小硬球光又亮, 夏季啪啪从天降。 小朋友们捧在手, 慢慢变成水一滩) 时, 有孩子只听了第一句就迫不及待地喊出了谜底“ 雹子”, 看来这是个已经预习过课文还很懂老师心理的孩子。

我让他说说理由, 他搔搔头皮说:“因为小硬球光又亮, 所以是‘雹子’。”其他同学纷纷表示异议, 有的说玻璃弹子也是光又亮的, 有的说珍珠也是光又亮的……我顺势说道:“听完再猜才会更正确, 对不对?”于是孩子们重新认认真真听完了谜面。有孩子猜是“冰”, 显然他关注了后两句, 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很是激动地说:“冰是冬天的, 这个小硬球是夏天的, 所以应该是‘冰雹’”。多厉害的发现啊!多精彩的争辩啊!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畅所欲言, 孩子们错也错得可爱, 对也对得可爱, 这份可爱源自于无拘无束的“真说”。

二、真学

《 我是什么》 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谜, 孩子们是多么喜欢猜谜啊! 所以在初读以后, 我感觉到孩子们的兴奋点在猜猜“ 我是什么”上, 就因势利导, 问:这个“ 我”到底是谁呢?我请了几个把手举到我鼻子底下的孩子, 生1 说是“ 云”, 生2 说是“ 水”, 生3 说是“ 雨”。 我把球抛给了孩子们, 问:你们同意谁的说法呢?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 水”。 看来大多数孩子初读的起点不低。 那么如何在此起点上展开教学, 使孩子们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较为正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呢?

我又抛出一个问题: 你能从课文中找找句子说说理由, 来说服刚才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吗?

以下是孩子们的精彩发言:

生1:因为水能灌溉田地。

生2:只有水才会冲毁房屋。

生3:只有水会淹没庄稼。

生4:水会变成汽, 汽会变成云, 云还会变成雨、雹子。

生5:水会躺在池子里, 跑到小溪里、江河里、大海里的都是水。

多会读书的孩子啊! 不但猜出了“ 我”是“ 水”, 还说得有理有据的。 看来只要我们找准了教学的起点, 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教学, 孩子们就会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迸发出真真切切的学习智慧。

三、真读

了解内容读。 《 我是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教学中我运用“ 借助句式概括段意”的策略, 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 然后思考:水变成了什么呢? 能借助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句式一:“我”会变, 变成 () , 再变成 () 。

句式二:“我”还会变, 变成 () , 变成 () , 变成 () 。

就这样在“ 自主读一读→借助句式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的水的三态变化, 读懂了文本内容。

获取信息读。 水是怎么变成云的? 这是个难点。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要坚守语文教学本真, 不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上成科学课, 那么该使用什么样的语文手段让学生在自己跟文本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取信息, 突破这一难点呢? 我借鉴教研员方老师的办法, 采用“ 画一画”的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在孩子们的“ 帮助”与“ 指导”下完成了简笔画, 孩子们在开开心心中获取了文本信息, 突破了教学难点。

欣赏表达读。 《 我是什么》 第一自然段有一组拟人句: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 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 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如何让二上的孩子体会到这一写作特色呢? 我借助媒体, 创设情境, 在配乐配图朗诵后, 采用了移情体验的策略。

就这样, 孩子们在“ 欣赏→体验→积累”中与课文语言进行了一次亲密涵泳。

四、真悟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那么如何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呢?就是少分析, 多揣摩, 多感受, 多体验, 进而实现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的思维碰撞, 互动交流, 以实现“例”的增值。《我是什么》第二自然段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小硬球”、“小花朵”这两个比喻的确切性及“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这三个用词的准确性呢?这既是个重点, 又是个难点。我采用“生生合作, 揣摩交流”的策略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前, 我先在信封里装进去一张背景图 (标有“雨”、“雹子”、“雪”的简笔画) 和“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六个词;然后同桌合作一起排一排, 并讨论这样排列的理由;最后开展全班性的师生互动交流。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式的揣摩、感受与交流中, 初步悟到了比喻的真谛, 悟到了用词的合理性, 很好地实现了例子的增值。

五、真写

《 我是什么》 一课, 要求会写8 个生字。 教学时我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字练习, 引导孩子们发现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的书写规律, 再充分进行书写练习, 之后开展评价反馈, 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就要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就要有策略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读、思、问、品、议、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使教师的“ 教”真正为学生的“ 学”服务。

参考文献

我是谁,我能干什么 篇3

一、了解内省智慧

“内省智慧是有关如何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能善用这些知识来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们“赖以了解自己和别人,想像、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包含着“动机、决心、道德、诚实、同情心与利他特质。”作为内在资源,内省智慧丰富着我们的经验,协调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完整着我们的人格发展,提供给我们追求目标的动力,塑造着我们的个性。内省智慧将有助于人们成为更有道德的、内心丰富的、有创造力的人,使他们在独立与合作中都易于成功。

二、受伤的内省智慧

内省智慧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来说是如此重要,然而面对着承载着成人希望的儿童,父母却常常因不了解而在不经意中挫伤了儿童的这种智慧的发展。生活中成人常常说的这样一些话,它产生的效果也许是你意想不到的。

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在父母的威严面前战战兢兢的幼儿,或者在父母娇纵下为所欲为的小霸王。当我们以成人的力量压制着孩子,或者毫无原则地娇宠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孩子的内省智慧之花正在慢慢枯萎。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指出:“人的整个日后的生活,即使到他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候,他的渊源都在儿童早期,假如在这个时期受了损害,假如他的未来之树的胚芽受到了损害,他则要以最大的勇气,做最大的努力,才能成为强健的人。”

三、内省智慧的培养

1.建立一个培养自我感的环境。在批评、敌意、嘲笑、羞辱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他必定是胆小怕事、忧郁孤僻、攻击性强的儿童;而在鼓励、赞许、安全、公平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他很快会学会自信、自尊、自爱而富有正义感。所以,父母们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正面的、养育的、富教育刺激的环境,这是孩子内省智慧健康发展,日后形成健全人格的摇篮。

2.了解儿童内省智慧发展进程。从“宝宝吃糖”到“我吃糖”,儿童开始了自我认识及内省智慧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3岁的儿童在他独立做一些事情时,会产生自豪、自尊、自爱的心理。因此,他们经常想摆脱成人的监护,甩开妈妈的手,寻求独立;4岁~6岁的儿童就形成了“好的我”、“坏的我”的参照系,他们开始构筑“理想的我”,计划未来,确立未来的目标。

3.成人的正确评价。幼儿不是生来就具有内省智慧的,他们往往是通过成人这面镜子来认识自我、发展内省智慧的。当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是个好孩子时,3岁的儿童往往说“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老师说我乖”。可见孩子对自我的认识、评价最初来源于成人的评价。如果对孩子说“你真笨”、“真没用”、“不争气”、“不要你”的话,无疑是交给孩子一面自卑的镜子;如果经常对孩子说“我的儿子最聪明”,又未免使孩子容易骄傲自大。所以,正确的、鼓励性的成人评价是孩子内省智慧的牵引线。

4.通过设立目标增强自尊。比尔正是设立了读写任务目标并实现之后增强了自尊,增强了内省智慧,从而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地为自己设立了写书的第二目标。引导孩子自己设立一个力所能及、具有趣味性和适度挑战性的目标,并给予他们鼓励与赞赏,孩子会通过目标的实现获得自尊的满足,增强自信心,会更加热衷于下一个目标的设立,更有信心地迎接下一个挑战。需注意的是,如果幼儿无心犯了错误或失误而未能实现目标,一定要鼓励他、帮助他找出原因所在,共同解决障碍,完成目标,而不能随意指责,让他们产生自我鄙视、羞愧或愤怒的情绪;而对其良好行为要进行鼓励、强化,千万不要漠视甚至否定。

5.重视游戏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的,他们的生命在于游戏。”在游戏中,儿童获得各种情感的体验:如在扮好人、扮坏人的选择中,孩子们更倾向于扮演好人,这是一种自我肯定、自尊的表现;在扮演妈妈时,孩子会体验到一种慈爱的情感;在扮演哥哥时会懂得关心他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体验情感、宣泄情绪、发展内省智慧。

6.不要忽略身体语言。据研究,刚出生的婴儿如果4小时内得到母亲的抚爱,一般都较少哭闹、缠人。父母的抚爱不仅满足了孩子肌肤饥饿,安抚了孩子的情绪,更是智慧发展的润滑剂。父母要多用身体语言传达对孩子的爱,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获得最初的内省智慧。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4

——听《我是什么》有感

如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范读的情形已经日渐稀少了,充斥于课堂的,是“百度”过来的朗读录音。必须得承认,些“加工”过的录音自有它的“骄人”之处,配乐朗读,声情并茂,极富煽情。只是,在屡屡享受那些“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同时,总觉得这些“克隆”的录音似乎缺了些什么。“录音”似有“不在场”之嫌。课堂是个“场”,教师与学生在这个“场”中相互碰撞、期待、倾听、交融。欣喜的是卢宝华老师在执教《我是什么》的时候就安排了老师范读这一环节,老师声情并茂的个性化朗读使学生如痴如醉,很自然的把学生和教材融为一体。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范读的作用不可忽视。

细细思考之下,我觉得范读的作用有如下几方面具体的体现:

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在上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我在本学期与学生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在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蹦跳而出”、“缠绕”着,“撅着屁股”、“赌着气”地读起来了,读的有声有色,美极了!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不但读出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5

一、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

作为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起一年级来说是长一些,但是好动、无意注意占主导仍然是他们注意力的主要特征。而老师从始至终都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有意注意被老师的教学牢牢吸引住了。比如:开课时,用学生熟悉的猜谜语,就吸引了孩子们,使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看着孩子们对谜语的浓厚兴趣,老师顺势就引出了课题。又如在巩固生字新词时,让学生玩魔方,学生的劲头十足,认识的小朋友抢到并迅速读出来,带动不熟练的小朋友跟着他念,使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并有所提高,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二、“认、读、说”三者结合,追求学生个性自主发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价值往往定位在更多更快地完成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传递与积累上。今天,我们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情境与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了解相关的问题,渗透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本课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小小组里自由读课文,三件不同衣服这里分组读,指名读等,小组摆水的变化这里通过说,并用课文中的话说说水的变化。使每个学生对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获得发展。

三、把情感体验融于课堂生活,提升人文内涵。

我是什么课后反思 篇6

(二)不要太多理论的说教。低年级学生重在感悟,有真实的感受就行。比如在学读问句时,学生有生活体验,知道如何读问句,掌握方法就行,不要说太多深奥的理论,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了。

(三)没发挥范读的作用。我在朗读指导中注重了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对朗读的指导作用,但回过头一想,老师亲身的示范很少,虽然小朋友们有体验,但老师如果能起个示范作用,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读的方法。

(四)注意语言的锺炼。同样的意思,表达方法不一样,小朋友们理解得深度就不一样。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提问时语言既要精炼又得适合语文阅读课的本质,能够让小朋友们更明白。有些地方我也疏忽了,语言组织上不够注意,好像在上自然课。

教学反思应反思什么 篇7

一、教学形式反思

“我随机叫了五位男生到讲台上复述课文故事, 结果三人开了口, 另外两人始终一言不发, 站立的姿势也不端正, 他们自己都觉得尴尬, 我这个老师也感到很不安。随后, 我又点了一名平时口语表达不错的学生上讲台复述。当时离下课只有五分钟, 而这位学生对课文也不熟悉, 复述时还不时地看黑板的提示, 最终全班只有三人作了比较流利的复述。可见本文的复述难度较大, 备课时我对学情估计不足, 课堂上又没有及时调整, 实在是一次失败。”

这是笔者在教学了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后的教学反思中的一段话。课堂教学应追求形式美, 因为优美的形式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能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泼有序。通常教师备课时只注重自己的设计, 很少想到学生的感受。想想看,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 他们是有思想、有喜好的, 怎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他们喜欢的?怎样的形式才能使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 并因此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反思时如果能想到这些,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加注意, 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 青少年犯罪出现低龄化、团伙性、暴力性等特征, 所以应及早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辅导, 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违法的, 哪些是合法的, 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保护。但由于疏忽, 我在课堂上并没有涉及到这部分知识, 使整节课失去了完整性, 严格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教学失误。”

课堂教学的形式美固然重要, 但内容的完整与真实更加重要。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 所以应直奔主题, 不应有所顾虑, 真诚地写出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失败, 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课堂教学, 才能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教学情态反思

“这节课上××同学自始至终情绪不稳定, 我提醒了两三次, 他还是不能进入状态。回想前段时间这个学生的表现, 我开始怀疑他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于是课后我找他谈心, 原来是昨天晚上他的父母因为一点琐事发生了争执, 今天早上起床后他发现父母双双不知去向, 所以情绪很坏, 无心上课。我哑然忽然感到无所适从。”

教学反思不仅仅只是反思形式和内容, 师生的情绪和状态也是教学反思的“半边天”。教师的情绪出现波动时会信心不足, 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心态, 树立信心, 在教学反思中写一些鼓劲、打气的话;学生情绪波动、状态不佳时, 教师要及时谈心疏导, 查阅以往的教学反思, 找到问题的根本, 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活动, 所以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要注重自己和学生情绪、状态的变化, 为及时调整课堂氛围总结经验。一次, 班里一个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长时间发呆。课后, 我查看了以往的教学反思和学生行为记录, 发现他平时是个表现不错的孩子, 为什么今天这么反常呢?于是我主动和他谈心交流, 帮他解开心结, 后来这名学生在课堂上再没有出现过思想不集中的问题。

为什么我是做撇子 篇8

“就是,左撇子,不要挨着我们!”丝瓜说。

……

别人的茎都向右旋,可,我的茎为什么向左旋?我转,我转,我使劲转……可,我的头怎么没法向右扭呀?

啊,我快崩溃了!就因为这个,豇豆、丝瓜不跟我玩,连瘦得像照片的扁豆、臭名昭著的“绞杀者”菟丝子也不跟我玩,它们都不喜欢我,觉得我像个怪物。

我叫大锯锯藤,其实,我长得很漂亮!

我的叶子嫩嫩绿绿的,一片五裂或七裂,边缘呈锯齿状,就像梧桐叶一样。只是,我的藤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钩刺——这很正常啊,要不,我怎么攀援爬高?

妈妈安慰我:“孩子,不要怄气。你有那么多兄弟姐妹,为什么非要找异类玩呢?左撇子就左撇子吧,有什么不好呢?看,我们的生命力多旺盛!每到四月,我们就可以漫天漫地地尽情生长,把其他草儿都覆盖掉。遇到树木,我们还可以尽情攀爬,多好呀。”

“可是,我想不通,为什么我们和豇豆、丝瓜之类的不一样,他们的茎都向右旋转,我们的茎偏向左边旋转呢?我扭,我再扭……”

妈妈心疼地说:“孩子,别白费力气了,没用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正如右旋的植物没法左旋一样。我曾亲眼看过一个调皮的小孩子把一棵四季豆的茎向左缠绕,可到了第二天,这棵四季豆向左缠绕的茎就脱落了下来,然后继续向右缠绕。在植物王国里,虽然右撇子主宰了大半江山,但也有小半江山属于我们左撇子啊。有一种攀援植物叫‘五倍子’,就是我们的同类,所以,我们并不孤单。”

风儿轻轻吹过,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我是左撇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吗?老祖宗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

风儿抚摸着我,低语:“你在想什么呢?怎么一副心神恍惚的样子?”

“啊,我在想为什么我是左撇子,而不是中撇子或右撇子。”

风儿笑了,呼啦呼啦地:“中撇子?这个名称可真有趣。”

我白了他一眼:“有什么好笑的?我看过爬山虎、凌霄花和常春藤,它们的藤上长着卷须,靠卷须末端的吸盘爬到墙上、石壁上或其他物体上,真是随心所欲。还有啊,南瓜、冬瓜的藤,它们靠腕脚的力量卷住物体向上爬,而它们的腕脚既有左旋的,又有右旋的,自由得很。这不是中撇子,是什么?”

风儿忍住笑,说:“我走过无数的地方,经过漫长的岁月,还从没看过一株像你一样会思考的小草。据说,人类和你一样好奇,他们也奇怪植物为什么会左旋和右旋。经过研究,一些科学家就说,远在亿万年前,有两种攀援花木是藤蔓植物的祖先,一种生长于北半球,另一种生长于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它们的茎的顶端就追随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就像向日葵一样。在漫长的进化、适应过程中,生长在南半球的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的植物的茎则向左旋转。至于你说的‘中撇子’,它们的茎既不向左旋,也不向右旋,科学家们解释说,可能是这些植物之前位于赤道,由于太阳当头,就没有固定的旋转方向。它们的家族成员,有的向左旋,有的向右旋。还有的如你所说,藤根本就不旋转,只靠腕脚的力量攀爬。后来,这些植物的子孙后代漂洋过海,被移植到不同的地方,但从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旋转方向的特性被保留了下来。不过,这只是人类科学家的推想,事实的真相如何,还没人能够知道。”风儿说着说着,就要飞走。

唉,真是的,也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太不够朋友了。我呼唤风儿等一等,拜托他去探听一下这方面的消息,然后告诉我。

几天后,风儿果然带来了一个消息。

“人类有一个计划,打算用航天飞机把亚麻种子送上太空,在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研究种子的旋转和生长方向之谜。要是你有足够长的寿命,你就等着看结果吧。”风儿笑着飞远了。

真气人,明知我的寿命只有几个月,还这么说!但我要把这个愿望传递给我的后代,让它们等到这个谜底。

嗯,这个主意真是棒极了,不是吗?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9

1.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通过反复读书,从课文语言深入到内容。初读课文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丢字,不加字。再读课文,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读流利,并说说“你认为他是什么”,这时学生对课文还只是直觉的印象、浅层的了解。然后,自己再边读课文边思考: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水”,这就需要学生抓住词句去理解,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语言,并在理解基础上再有语气地朗读。这样由读正确到流利再到有语气,逐步提高要求。随之对课文的理解也就由肤浅逐步深入。

而且教师根据需要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等,以保持学生读的兴趣。

2.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

教师根据本文特点,导入以通过看动画、猜谜语的形式猜猜“我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主动学习的愿望;接着安排了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并在读中找到答案,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3.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起到了语文课丰富学生语言,感受汉语语言美的作用。如:理解课文通过“有时候”连接云在空中的三种变化,让学生在生活实际和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对“打、落、飘"三个动词让学生在黑板上搭配词语,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用词之准确。鼓励学生当堂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词句。

4.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

我是什么反思 篇10

编辑:欧阳婷 美编:高华

虽骂实荣

2013年年末,冯小刚执导的喜剧大片空降贺岁档,距他上次的贺岁片《非诚勿扰2》已时隔三年。然而,攀上高峰不难,想要再创高峰却很难。《私人订制》在全国公映后,一片骂声,冯小刚似乎像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不正经、不着调、不讲理”—冯小刚曾用这样9个字来形容《私人订制》,并解释:“大家看《私人订制》的时候都别太较真,这部片子处处合理,也处处不合理,权当开开心心释放一下自己。”

但是,做为花钱进电影院的观众却不能计较。大家争议的焦点就是口碑、票房以及一度大跌的股价。此前,因为对《私人订制》大卖的预期,华谊的股票累计涨幅逾30%。公映前华谊举办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提前看片会,会后多家投资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随后第二天华谊兄弟应声跌停。

《私人订制》没有获得好评,尤其不受影评人待见,冯导曾经在凌晨5时一口气连发7个微博怒斥:“今天说《甲方乙方》好了,当时的一片骂声我还记忆犹新。什么不像电影吧,什么小品大串联吧,什么没有人物吧,什么廉价的包袱吧。跟今天一个口音,全无新意,扯淡。”他还为自己辩护:“《一声叹息》突破了婚外恋题材禁区;《天下无贼》突破了贼不能当角的禁区;《集结号》突破了战争对人性描写的禁区;《一九四二》突破了对民族历史的解读;《私人订制》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我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无论创作还是市场。自视甚高的影评人们,我如果是一个笑话,你们是什么?”

“《私人订制》由三个故事组成。第一个说的是土壤,是《一九四二》的现代版,说得还是人民性,如出一辙。第二个故事是嘲笑,但嘲笑的不是俗。第三个故事是白给的,为的是让第一个故事能存活下来。最后的道歉和王朔没有关系,是我内心对这个世界仅存的一点敬畏。观众热衷爆米花喜剧我理解,但我无心伺候。”冯小刚称从《甲方乙方》开始,自己拍电影就不单纯是要把人逗乐,《私人定制》不是回归,而是自己对电影题材的继续探索,“绝不是仅逗人一乐,而是有刺刀的锋芒。王朔的东西最大特点是讽刺,我迷恋的是讽刺。”

去年《泰囧》大卖时,冯导在微博上给徐峥留话说:我也是打那过来的。其意似乎是,我想回去就能回去。可这世上满眼皆是:想回也回不去。细想,《私人订制》中的第二个故事倒还真像是冯导的自嘲。

早在影片上映前,当被问及是否在意票房表现时,冯小刚也直言:“最在意票房的是中军,其实我比较在意观众。”事实是,尽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批评,《私人订制》其实在不停地刷新华语电影的新纪录。公映首日,《私人订制》以超8000万元的票房成绩刷新华语2D电影纪录;到第二天以1.5亿的票房成绩再次创华语电影最快破亿与华语电影次日票房纪录;公映第三天又以单日过亿的成绩破华语2D电影单日票房、观影人次最高纪录;上映4天票房飙至3.2亿,轻松刷新华语电影最快破3亿纪录。这是一份太好的票房成绩单。

不管怎样,华谊兄弟还是从冯小刚的贺岁片里赚足了实惠,《私人订制》的商业价值将取决于票房分账、植入广告、综艺节目授权和广告分成收益、以及网络版权销售的共同收入。有观众在排队买票时发微信说:“不想说华谊兄弟的股票现在的走势、也不想评价冯导的回归贺岁档是否明智,只知道我买票的时候前面有至少五场是满座、之后的只有第一排有票和少数场次还有第二排有票、来买票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来看《私人订制》。不用多言,在这个票房说明一切的时代,已经赢了。”

华谊的摇钱树

对于这个成绩,业内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冯小刚、葛优的“品牌效应”;第二,今年贺岁档没有喜剧片,《私人订制》作为唯一一部喜剧,市场稀缺性造成上映票房井喷的景象;第三,新片空缺,《私人订制》在影院中的排片非常给力,每十几分钟就有一场。

作为在资本界长袖善舞的影视界巨头,华谊兄弟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华谊电影一直占据国产电影票房20%-30%份额,在国内同行中遥遥领先。当《私人订制》票房突破5亿时,华谊兄弟2013年出品影片总票房30亿元的目标顺利达成,继续蝉联华语电影市场年度票房总冠军。从1997年开始,冯小刚已经为中国电影带来了近25亿的票房。他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拍《私人订制》,也是为了拍一部能让华谊赚到钱的电影。

华谊董事长王中军曾透露,《私人订制》广告植入超过8000万,观众也抱怨冯小刚的电影里广告太多。其实他曾经为此发脾气,摔杯子。这十年,幕后推手华谊和他的关系已然越来越密切,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妥协。

“小刚在广告的植入上是非常排斥和敏感的。”华谊董事长王中军曾说,“他说你别弄那么多广告,观众看了片子都骂我。我就跟他说,这骂还真得让骂,一个镜头,公司能进好几百万呢。”《非诚勿扰》起初在冯小刚的脑海里,和观众曾经熟悉的其他冯氏贺岁片一样,是为了轻松娱乐而来。频繁和露骨的广告植入,曾令他难以接受,摔杯子那次,也是压抑在心头的不快来了一次集体爆发。

王中军说,在广告植入这件事情上,主要由华谊旗下的娱乐营销公司的团队负责。“拍一个电影当中,我们有四五个员工,他们的工作就是看着导演。”这个产品有没有拍进去,那个标识有没有露出来,娱乐营销团队会全程监督广告植入的执行情况。在拍摄现场,经常是冯小刚觉得满意,喊了一声“咔”,身旁的营销同事跳出来提醒他:导演,还有句话没说呢。冯小刚只能抱怨一声“真讨厌”,然后开机重来。

如今冯小刚的电影依然是华谊的看家戏,在电影板块稳居票房老大。今天的冯小刚想必不会否认华谊的知遇之恩,成全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电影之路,于是妥协成为必然。

冯小刚和华谊签约一口气签了5部电影的合约,目前还有三部合约在身,他说自己现在确实很想休息休息。早在此前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冯小刚就透了底:“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私人订制》和央视春晚,都属于对观众的回馈,跟我内心不发生什么关系。”他表示,拍完《一九四二》已经了结了19年的心愿。更早面对媒体时,他一脸严肃地告诉大家:我对拍电影这事,兴趣已经不是特别大了。

化学教学反思应该思考什么? 篇11

一、教学反思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我国教育界逐渐认识到“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行则疑, 疑则思, 才能思则进。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法律经济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 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化学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同样在于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学化学教师要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要求, 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发展,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升华, 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使中学化学教育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二、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化学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不断探索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适应教师“学会教”和学生“学会学”的需要, 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理解层次, 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它是教师发自内心、深思熟虑的行为, 教师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 把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活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因此, 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必须要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完善教学反思和在教学反思指导下完善教学的过程。

1. 寻求优化设计, 进行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每一节课前,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路, 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构想可能有的教学效果等。为了使教学预设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反思:如教学经验与课程标准、教材 (新、旧教材, 不同版本教材) 之间的统一, 分析学生的学情, 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

【案例1】开学第一节课, 受到马宏佳教授的启发, 笔者总会设置一些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 (纸张大小确定) , 探究升降机降落的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 你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学生通过自主确定升降机各组成部件的长度和宽度, 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通过活动, 学生明白了在科学研究中控制变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而小组合作非常重要。

【学生活动2】分别向盛有等量清水和食盐水的烧杯中放入等体积的冰块, 猜想冰块在哪个里面融化更快, 猜想后, 用事实说话。

通过这个实验, 笔者想告诉学生, 如果他们能够经常注意观察在自己周围所发生的化学现象, 思考和设法进行模拟或实验, 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包的大课堂。

2. 打造高效课堂, 进行课中反思。

在当前形势下,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是教育发展从数量满足期向质量提升期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 必须依据教育规律, 掌控课堂教学这一引擎, 并通过高效课堂的研究来不断激活这一教育发展的着力点, 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案例2】氯水成分的探究。

【情景再现】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是一个难点, 在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随堂制取氯气并通入水中制得氯水后, 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

问题1:氯水呈什么颜色?它与什么物质的颜色相同 (相似)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氯水中含有什么分子? (学生通过对比氯气和氯水的颜色和状态很容易得出氯水中含有“Cl 2和H 2O”的结论。)

问题2:氯水由哪些元素组成?在物质的分类中应该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氯水是由氯、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属于混合物。)

问题3:大家尽可能的猜测氯水中可能存在的成分, 并思考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检验这些物质? (学生参与很积极, 并写出了很多的物质。笔者边走边观察, 并及时修正了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化学式。)

……当学生往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 发现溶液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了, 觉得很困惑, 于是我趁机引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4:往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 溶液为何变红?为什么又褪色了?难道是试剂变质了?我在实验室中换新试剂也试过, 现象也一样, 大家说说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溶液变红能证明有盐酸存在, 褪色说明有漂白性物质存在)

问题5:“有道理。但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是氯气、水、盐酸?还是别的物质呢?”我追问道。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很快否定了氯气、水和盐酸。说明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

【反思视点】当完成这节课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后, 我感觉到很满意, 设计的五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一直围绕着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开展, 学生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探究活动, 还从中培养了探究的能力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美, 这些都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这些教学亮点充满了教学的智慧, 饱含着许多教学理念, 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功底。如果能及时记录下来细细分析, 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很有意义的。经常反思课堂亮点, 把亮点积累, 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 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3. 强化教学效果, 进行课后反思。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 多积累“病例”, 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 就会收到“吃一堑, 长一智”的效果。

【案例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

【情景再现】教师从复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 通过演示实验与图象分析、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然后运用结论分析相关问题以巩固各知识点。

分析:从课后学生对练习所反馈出现的信息来看, 以下几点是本课没有达成的目标:学生对学习该知识的兴趣不高、索然无味;课堂中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对图像分析没有到位;所学知识没真正理解。

【反思视点】化学平衡属理论知识, 相对比较枯燥, 而且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可能不合乎这块内容,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 (包括思维、观察) 的时间可能太少。

【方案改进】通过“草→羊→狼”这个有趣的生态平衡引入 (将生态平衡简单化处理) , 在学生的哈哈大笑中总结因为狩猎狼的数量迅速减少, 而后羊的数量将如何变化, 羊的数量——t图象?分析图象中哪部分为该平衡的移动?并用六个字概括平衡移动的核心——改变, 减弱, 改变。然后把生态平衡的移动推广到化学平衡的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且把我们一直觉得难以处理的勒夏特列原理也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态平衡迎刃而解了。

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先让学生先预测, 而后进行探究, 并作对照分析:

v正将如何变化?v逆将如何变化?面对这样的改变, 平衡将如何应对?如何知道平衡真的移动了?实验探究后得出结论并绘制以上全过程的v-t图。再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帮助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进而推广到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情况。从整改后的情况来看, 上述四点大有改观。

我以为教师通过对课堂失误的反思, 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效率。只有认真反思认识到不足, 同时不断整改, 并与同行切磋, 一定能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成熟。课堂的形式不拘泥于某种模式, 要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 灵活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最佳教学模式。

我是什么反思 篇12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新编科普短文,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这个“变”,利用学生很喜欢的孙悟空来吸引大家。然后,以“他会变,我也会变,想知道我是谁”设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接着我把学生都当作可爱调皮的小水珠,用生字宝宝们来考小水珠们进行生字教学,教师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冰雹、雪”的句子,用“我”来自称,经过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连成一片之后我又变成云,碰到冷风,我有时变成水珠落下来,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有时变成小花朵飘下来。再把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用箭头连接,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由于时间关系,后面部分就留到下节课。本节课要求会写的两个字是“变、极、片、傍”。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很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我只是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自己讲解一下就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比较匆忙,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而且没有在语境中识字,没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二上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要认识这么多生字还是有难度的。

2.朗读时层次不分明,只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读得好的就过了;齐读较多,没有变换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也许还只是他们当初的水平,我一点也起不了作用。总之,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距甚远。如教学“雨、冰雹、雪”时出现相对应的“落、打、飘”三个动词,我没有很好地落实下去,也是匆匆而过。这里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理解语言文字,师再进行有效引导,如给它们调换位置、创设情境、做做动作等等。教学云部分,让他们先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师装不懂,问:白衣服是什么?——白云;黑衣服是什么?——乌云;早晨、傍晚时披上的又是什么呢?——朝霞、晚霞,并理解“穿着、披着”之间的不同。这些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通过这次的展示活动,使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一直坚持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二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地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三

《我是什么》教案 篇13

金鸡小学李海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温和”“暴躁”等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德育目标;知道“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水是怎样变成汽、云、雨、雪和雹子的。

教学难点: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做雨、雪、云、雹子的头饰。老师:制作课件、制作雨、雪、雹子、水滴、汽、云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迷语激去,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让学生猜云、雨、雪、雹子的谜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他们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2、师:谁来读一读?(指导“什”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字教学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44页,读课文时,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呢?

师: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给自己提了要求呀,那就按自己的要求读一读课文吧。

2、师:我们课文里的可是位小魔术师,想考考大家,敢挑战吗?看他带来了本课的生字,带拼音一起读一读吧。接着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指导形声字浮、碰、雹、躁、灌、溉、淹、稼的识记方法。

4、游戏识字。摘苹果、小猴子过河、摘云彩游戏识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师:字词同学们都这么熟了,咱们来读读课文吧,谁愿意来读呀?

找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是什么呢?(生回答老师帖水珠的卡片)2师: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他还会变呢,谁愿意做小水珠呀?

奥,那我们就都是小水珠了,看我们都变成了什么?快来读读第二段吧。

3、学生回答“我变成了什么”,老师帖雨、雪、云、汽、水珠的卡片。师:你看我们多会变呀,再来读读课文吧。这会小组读一读第一段吧。(学生表演读第一段,指导读“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

师:同学们看着(课件出示水蒸发的过程),这些水去哪了呢?谁能用课文的句子告诉大家。

4、师:汽呀还能变成云呢,谁来读读“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师:我也喜欢变成云呢,(师范读“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学生再读。

5、师:同学们再看,你们的衣服来了,这是你们的白衣服,这是你们的黑衣服,这是你们的红袍子。(出示三幅白云图)来选一件你喜欢的衣服穿吧。(找同学分别读白、黑、红衣服的句子)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什么时候穿这三件不同的衣服呢?)

句式训练“有时候……有时候……”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第一段,现在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吧。

(找一个小组表演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评价谁读得好,为什么。)

挑战读第二自然段。

2、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屏幕上的括号填什么吗?

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师:你们也这么想的吗?能说说理由吗?

3、师:看,这一会功夫,我们就有这么多的变化了。那你能不能把我们的变化排一排呀。找同学上讲台排一排,其他同学可以帮忙。

五、总结

上一篇:新创意摄影下一篇:海归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