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总结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今天,抱着交流的目的来介绍我校生物复习的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基本上都占在80%左右,考纲以外和课本以外的内容很少。重点考查双基,尤其是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
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存在以下四种现象:
现象一:课本内容记不清,课外内容注意听
现象二:口头提问象真会,考试做答却不对
现象三:复习就是做资料,教材考纲全丢掉
现象四:主干知识没过关,偏难险怪用力专
我们的学生,总体情况是尖子生少,总等水平的偏多,而 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的效果,继往开来,扎扎实实抓好该一轮复习是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基础,提高生物学高考成绩的关键。高三一轮复习,既要传承一些经典的举措,也要与时俱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在高三一轮生物学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1、多角度研究高考,并注重实效
注重研究的实效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教师首先须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同时与考试说明、教材一起综合分析,清楚高考复习内容和范围,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以及难度和深度。
通过高考等各类大型考试评分标准来指导学生答题 学生的规范答题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评分标准是高考阅卷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对学生答题的要求。注重对历年来的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研究,细心揣摩、分析,总结出答题的规范、注意点,以便在平时的复习中对学生加以训练,减少答题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
2、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使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恶习”,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高三生物学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尝试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理念下的“多步情境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复习。例如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第一步预习交流,预习题目选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加以强调,花很少的时间将该节知识梳理了一遍,高效快速;第二步质疑辩论,对学生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如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能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进行课堂辩论,期间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第三步延伸讨论,选择本节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教师设置问题梯度,该过程原料是什么,在发生着什么,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特点是什么,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给予鼓励性点评;最后总结归纳、自主提问,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并反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此教学模式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现象,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堂课,发出的声音绝大部分都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评价、纠正和总结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预想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以掌控的情况,如何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调节学生在辩论中的情绪激动等。因此从表面看教师虽然说的少了,但其实幕后做的工作是多了,这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设置的环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自觉地去思考、理解和记忆,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阶段的复习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并夯实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教师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尝试。
方法一:让学生提供一份知识框架图,例如对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三可以以细胞到个体到群体为大框架,让学生发散性地去回忆每个框架涉及到的知识点,如看到细胞结构几个字,就主动在纸上画一个细胞,标出来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再想想还跟什么知识相关,并联系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这样的联想十分重要,因为很多高考题目都类似这种模式。
方法二:把考试说明放在面前,旁边放上课本和笔记本。对照考试说明将知识点逐一过关。让学生每看一个知识点,先尽力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核对课本是否正确,如有疏漏迅速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不管用哪种复习方法,都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例如比较法,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难区分或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等。最后,当所有的知识点都过滤一遍以后,可尝试根据考试说明的大标题,用一些结构图把主干知识块联系起来。这样在一轮复习中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个系统且全面的认识,在二轮复习中才会有新的突破。
帮助学生巧记知识点 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创设出不同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其中:(1)对于重要生物学结构、生化反应、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等,教材中都有帮助理解的图解,这也是各类大型考试的出题材料。因此,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理解并记忆这些图,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应对考试;(2)对于抽象的知识,如蛋白质结构的有关计算、碱基类计算、遗传定律的应用、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总结归纳成要点,写在显眼处,既便于解题时查阅,也便于集中记忆。
高三阶段的学生压力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学习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压力。作为生物学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除知识传授之外情感沟通更加重要。在交流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高三阶段的学习充满信心。良好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学习效率,也决定着学生的命运。理想目标的指引加上教师的激励,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高三复习,最忌讳的就是盲目,所以在复习每一章知识之前,我一般花一节课时间从高考要求、高考热点、考题特点、高考命题趋势等四个方面给学生做全面分析讲解,这就是我所给学生强调的“磨刀不误砍材功”,有的同学不耐烦,认为这样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但我强调不要认为这是无用功,虽然花了一节课时间,但你能把这几个方面掌握好了,分析透彻了,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时能有的放矢,重点把握,难点攻克,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侧重点,影响复习效率。关于复习方法,我们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在备课上下大功夫。
备课即是新授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高三复习课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教师要经常研究考纲,做到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与其他生物教师讨论突破难点的方法,精心筛选典型例题,探寻典型例题的最优化讲解方式;研究统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模式;探寻作业中共性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科代表反馈自己所交班级的学生对即将要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提高课堂效率、认真上好高效课。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学科理解记忆性内容多,生理过程性内容多等特点,引导学生以生理过程为主线,把单元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自主归纳知识体系,画出单元知识概念图。同时利用典型例题及时反馈,每一道典型例题都尽量留给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形成主动学而不是被动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每一复习课的学习,有所悟,有所得,既温故又知新。努力贯彻学校“讲、练、悟”三位一体的高效课课堂教学要求。
3、根据生物在理科综合中的分值分配,科学编制试卷,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率。高考生物在理科综合的300分中占90分,时间分配约45分钟,而我们1节课正好是45分钟,可以完成一套试卷。
4、在作业布置、检查与讲评上下工夫。
用好复习资料,每一个练习,在布置给学生之前,我都提前先作一遍,结合考纲,作出取舍,以免学生做无用功。对资料中不到位的地方,精选典型例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_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高三生物怎么复习?_我也今年考完的 由于我们老师纯粹误人子弟 我上课经常逃课或者睡觉 就自己学或者找别的老师问一下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工作总结频道与你分享!
题有针对性地强化,使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提高效率。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讲评,把试题归类讲评,帮助学生真正找出错因,提高讲评的针对性,高效性。
5、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答疑。
辅导与答疑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症结所在,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能够对单科较差的学生有效答疑,补差提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准备晚自习辅导,同步练习中的每一道题都做在学生前面,分析每一道题的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以备学生质疑时既提高答疑效率,又一语中的。
6、重视补差工作。
我和班主任积极配合,努力做好梯队管理与补差工作。根据高二到高三学生的历次生物成绩档案,准确确定各层次补差对象,办补差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分层辅导,耐心答疑。此项工作非常繁琐,工作量大,但十分重要,保证了单科成绩的有效上线。
除了注重复习方法外,我认为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以外,还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关,如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特别差,不知道大家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觉。一个问题,你要讲他一点都不知道,也不是,他也多少知道些大概意思,但答出来的语言就不是那么回事,不是用词不科学,就是不精确,要么就叙述不合逻辑、罗嗦,甚至辞不达意,大大影响得分率。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新课和复习时就有意让学生多做这样的习题,进行训练,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要写出来,有时他们讲的和写的还有一定的差距呢,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对照,找出差距,进行修改,通过前后比较,时间长了,能悟出一些方法和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分析历年高考,以社会热点、焦点,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为背景来考察书本知识的题目,年年都有,而且是命题趋势,但学生在这类题上的丢分率特别高。其实仔细分析,这类题目也并不难,虽然背景材料很广、很大,但最后落脚点还是在书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也是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
这类题学生丢分的原因,我分析,不是他们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也不完全是运用能力差,而是题目意思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所以我对这些题进行专门训练,并给他们总结“六字” 解题方法,即:审——审清题意;读——读懂材料;抓——抓住关键词语;获——获取有效信息;答——给出正确答案。我跟他们说,只要牢记这六字方针,一遇到这类题从这六字入手,按部就班去解决,得80%-90%的分没有问题。当然在复习中还注重学生应试心里能力的培养,这里不再多说。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谢谢。
浅谈如何进行高三生物总复习(2)
关键词: 三到位 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 比较法 实验设计能力应试能力 适时练习 自测自评 重视讲评 坚定信心 意志品质
近几年来高考生物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测验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生物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总之通过复习使自己掌握中学生物技能和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
众所周知,知识是构成能力的一种重要因素,知识的积累、深化、扩展、创新对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注意到把握好能力与知识的相互依赖,互相转化,共同增长。
不同内容三到位的要求不同。基础知识到位,就是把近期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作为总复习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认真掌握知识的要点、概念、概念间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思维方法到位,就是要求想问题时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善于思考,全面识别事物,全方位的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要用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和个体发育过程、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生物工程等理论统观全局。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间的关系,找主要矛盾,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到位,就是理解问题要深刻,推理要严密,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灵活的迁移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选准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思路,能灵活规范地操作重要的实验。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超越教材要求把知识任意伸展,也不要把较高要求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更不能搞题海战术,造成事倍功半。具体复习时我从以下
几方面做起:
一、强调阅读教材、以本为纲,抓好基础、全面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我记得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细胞代谢这一专题,要知道这一专题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这一专题的重点在于物质的跨膜运输、酶和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因此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比较,矿质元素能否再度利用以及比较复杂的遗传概率的计算等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
总之,我们复习时必须善于以本为纲,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找苦吃。
二、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他例子不再赘述。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三、突出比较法的运用,培养类比能力
类比是指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因学生的个性、自身素质等而不同,但类比方法有其独特的功效,它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学生类比能力的获得,与教师的引导和平时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结构网络。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此外还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比较、有丝
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的比较、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比较等等。
通过这种类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认识,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使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由此及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强化给材料题的复习,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我们没有忽视给材料题、给信息题的复习,精心选题目,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创设情景、提供信息的材料题,打破了只重视知识定论、死记硬背的教学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
五、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从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经常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题考核不仅要学生搞清书中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告诉学生不按这个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特别是实验中药品的剂量、时间,剂量正常用多少?多点少点实验结果怎样?换成其他药品会出现什么变化?时间长短会引起现象出现哪些变化?
强化实验题型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即:对比(或对照)、等量和单一变量。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二种: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前不知结果,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则??;”。验证性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关键词:高三生物,知识网络,措施,应用
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 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书看懂了, 练习却不会做, 原因何在?”我认为这是因为经过分章节的学习, 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 但这些知识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 很难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横向、纵向的联系, 很难把握题目的切入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些散乱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呢?在许多教学辅导书中也有归纳好的知识网络, 但要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网络,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知识网络的必要性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知识网络是指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 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 构成的一个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是高中生物复习的基本任务。首先, 考试大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之一是“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因此,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是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基本要求, 也是高考直接的考查目标。其次, 网络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 只有知识形成网络结构, 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 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途径。可以说, 获取的知识没有形成网络结构, 也就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 当然也就谈不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不止一位学生经常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把书看过好几遍了, 知识点也记得很清楚了, 可是一做到综合性较强的题总觉得束手无策?我想这也是很多学生身上的共性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知识的广域网络结构。
二构建知识网络的常见类型
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 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构建生物知识网络:
1. 流程图型
相关知识的呈现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和反馈关系, 使用流程图能清晰地表示出其中的关系。如:细胞分裂、胚胎发育、中心法则、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 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 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2. 概念图型
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 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 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图型能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使学生知识结构化, 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细胞的分类与结构:
3. 中心辐射型
某些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缺少严密的逻辑关系, 彼此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 将这些知识以关键词为中心, 用线条、括号和精练的语言文字, 按知识内在的层次关系, 逐级概括, 层层展开。如以N元素为中心的相关知识:
4. 列表比较型
把教材中易混淆的知识, 如相似或相关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 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 逐项比较, 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 以加深理解, 并避免知识之间相互混淆。如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三构建知识网络的有效措施
构建知识网络的具体操作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了使知识网络建构更有效, 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第一,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流) ,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网络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第二, 师生互动, 构建一个知识网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第三, 由老师在黑板上构建一个简单的或不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学生间的分析讨论来加以补充和完善。
四构建知识网络重在应用
实践证明:练习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手段之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让学生在做练习中去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对知识间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上图是人和动物体内某些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人在饥饿初期, 维持血糖稳定的主要途径是 (1) (填图中标号) , 对该过程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 图中的 (4) (10) ○11○12过程会加强, 这说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3) (9) 过程是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4) 图中C物质的作用是与氢结合生成水, D物质主要是通过肾 (器官) 排出体外。
这是一题学科内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要想把它解答得完整, 就必须掌握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途径, 它们间的关系以及与人体健康、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
总之, 我们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概念、原理、规律、方法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 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挖掘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在复习时, 只有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 立足于学科内的综合, 立足于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以“不变应万变”, 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宋立岗.知识结构网络化教学思路的探讨[J].中学生物学, 2002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自己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经验。高三要进行三轮复习。从去年暑假到10月中旬,完成第三册的新课学习。从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的3月初,完成第一轮复习,用的复习资料是《优化设计》。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本轮复习用的时间很长,主要任务是立足课本,以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不要紧等,从而营造一种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是作适当的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从3月份“江南十校”考完至5月初进行第二轮复习,将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有利于学生看书,使用《优化设计》的二轮复习材料。从理论上讲应该把每个专题的理论知识编制一个粗略的框架,但由于时间紧张只是让学生看书做题,以做题带动看书,老师只是讲解,讲解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选择题每个学生都要做,对难度较大的非选择题则鼓励差生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只要努力就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最后20天进行第三轮复习,强化模拟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面对高考,很多教师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布置大量的练习,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忙于应付或者干脆不做,使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差,学生的学业水平下降,师生关系紧张。根据以上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在高三的复习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方向。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形成较强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告诫我们的学生应该静下心来,对生物课本再进行认真的“梳理”,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当然,这里也有技巧,就是老师平时在评讲习题时,应讲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这样密切联系书本,学生就会认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去复习课本。二、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教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其方法是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工作若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效果将更好。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毕竟自己得出的东西会理解得更深刻,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更易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所学。三、注重复习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效率。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快速记忆的方法、迅速识图的方法和各类解题技巧等,让学生从知识记忆层面上升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的层面,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质体”和“质粒”、“原生质”“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等)可通过比较学习来掌握;对一些难记忆的生物学知识可传授一些记忆方法,例如讲到人体中必需氨基酸时,教授记忆口诀“假设来借一两本书”;对一些图形题,要求学生看好横、纵坐标,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走向上升、下降或波动等。此轮复习过程中,还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解题的技巧。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做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会避陷阱,破定势,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运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解题。复习过程中,应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技巧。四、加强实验内容、热点问题的复习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实验内容的考查,当然,这符合生物属于实验科学的特点。实验设计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已经几乎占到了理综生物部分总分的三分之一,并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压轴题。而我们的学生面对高考实验题,往往感到难度较大,难以突破。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一方面要把《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课本中的16个实验讲清楚(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这些实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掌握它们将会对独立设计实验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要教授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这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遵循三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还要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解释和分析,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在热点专题中,将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实际,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热点问题往往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重大事件,如人类基因组问题、克隆问题、SARS疾病和禽流感等。以上是我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几点经验,这几年我一直按照上述去做,每年都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b-b),正常(携带者)女性(-B-b),正常女性(-B-B),色盲男性(-bY),正常男性(-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2
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
(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
(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
(3)免疫功能,如抗体;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
(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热;在蛋白质的检测中,在组织样液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不需加热。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3
名词:
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
a、成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b、特点: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4、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5、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
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4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抗虫农作物)
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亲子鉴定: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使用国产制剂进行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5)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种基因时,先将待测样品制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让它与基因芯片上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放大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样品DNA序列。
用途:用来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因序列、寻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药物分子。利用基因芯片,可以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在进化、发育、遗传等过程中的规律。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5
一、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矿质运输的利用,取决于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转移,能反复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转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Ca、Fe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转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时,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现病态。
4、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型,导致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聚集在一起,红细胞破裂(溶血),造成贫血。
⑵病因 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外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2、基因重组的类型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
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
4.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 |
|
本质 |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 |
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 |
发生时间及原因 |
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
条件 |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
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
意义 |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
发生可能 |
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 |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7一、综合分析近三年来江苏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考查形式与特点 从考纲规定高考生物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设计与探究实验三个方面,对近三年(2009、2010和2011年)来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做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通过比较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实验试题分布中,考纲规定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在选择题中考查较多,而设计与探究实验在非选择题中考查比重大、分值高。再者,从高考对学生能力要求层次分析,近三年来高考实验试题主要考察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验证简单生物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对一些简单实验方案作出恰当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二、生物实验复习的建议及应对策略 (1)重视教材的基础实验。 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它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以及对实验的分析、解释与表达。尤其重视探究性试验和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在复习中除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外,主要是精炼实验试题,培养实验题的解题能力,逐步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目的。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罗列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所谓显性实验是指教材中明确注明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研究性实验或实习。②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所提到的实验,一般是指上面提到的显性试验,实际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的,这些在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再现,我们称之为经典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将它们找出分析,这样可以扩大视野,从多个角度重新组合新的实验板块。③充分利用新教材探究性实验较多的特点,以此作为实验设计及课题设计的训练材料。 (2)分析和研究教材经典实验,总结和体悟解决问题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非常丰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溶液培养法、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这些实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技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悟。通过经典实验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并将这些总结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命题素材,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例题解析和专项训练。 首先,复习实验内容可以将高考对实验部分的要求分解开来进行专项训练。在高三实验复习时候可以按照下列板块进行复习:科学实验理论、实验基础知识、排除实验干扰、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方案评价等,最后再进行实验部分的综合训练。例如,我们在进行“实验干扰因素的来源和排除”专项训练时,曾经根据干扰因素的来源进行分类复习。①来自实验材料:所采用的生物材料在实验前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对实验所要展开的研究存在干扰,或生物材料本身的活动状态与实验的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影响实验的现象及相关的生理过程的发生。那么,在实验前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消除先前的代谢产物,或者将实验活动状态调整到符合实验要求上面来。②来自实验环境:实验的外部条件环境,如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光照等诸多因素,都与可能对实验过程产生干扰,或对实验数据的检测发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的现象发生和实验因变量的检测。为了做到实验的科学、准确,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来自环境中的干扰性因素。③来自先前的操作:在实验中有时前面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干扰后面的实验过程,从而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后进行充分漂洗以洗去解离液,有利于进行染色。④来自实验设计:有些实验产生的干扰性因素来自实验者设计的实验方案本身,比如实验样本数少,偶然性因素显著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有些实验由于实验生物的个体差异,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消除干扰,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需要通过实验生物的巧妙搭配,来消除干扰,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次,全面提升生物学探究能力,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新高考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十分注重对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候,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确认变量、作出科学的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要通过动手操作,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运用能力;要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结合一定量的规范训练题,总结解答生物实验试题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4)重视复习方法,循序渐进完成实验复习。 实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科学训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逐步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先从教材入手,再拓展到课外;先多分析一些验证性实验,再分析探究性实验;先就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假设、对假设的验证、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记录、对实验结果的表达等基本环节逐项逐点落实,然后再尝试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和客观计划的制订。生物学科本身既是实验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生物学问题,往往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甚至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因此学习中应有的放矢注意相关的知识积累,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总结 篇8关键词:高考;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81-1 一、2014江苏高考试卷分析 该试卷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特点,考查角度灵活,形式多样,也体现了等级考试的特点,试题有层次,难度有所上升。但是难度的体现并不是对生僻拓展知识的考查,而是主要体现在特定情境下知识的再认。 特点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的理解、把握。如细胞分裂、生物变异、生态系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等仍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 特点二:试题比较新颖,突出考查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如第2题,考查胚胎发育的知识,卵生动物、胎生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等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第6题,HI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方式与噬菌体侵染细菌不同,难度较大。如第26题,机场的生态学问题,既考查食物链、信息传递、演替等生态学基础知识,又考查运用生态学知识进行实地调查、样方计数的具体方法。 特点三: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是生物学考试永恒不变的主题。本试卷突出了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考查,并将教材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全卷非选择题中,基本是以实验为背景,考查主干内容,实验考查穿插其中。 如第22题,水浴加热,对取液量筒大小的选择、水浴试管液面高度的控制等知识进行考查,考生的答题情况反应出平时是否认真动手做实验。如第30题,β—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筛选、灭菌,色素的提取,尤其考查灭菌锅的构造,要求据图指认安全阀、排气阀和压力表的位置,体现知识的迁移运用,体现对课本实验和新增实验的重视。 特点四:图文并茂是生物学科考查命题的一大特色。如曲线图、装置图、流程图、结构图、分裂图等在本试卷中都有体现。读图、析图使得本试卷有难度有亮点。 如第33题,果蝇遗传,正确理解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及分布、从图解中交配个体确定产生的后代,以及题干中交叉互换等信息的获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图文的综合运用增加了该题的难度。 二、展望今后的高三生物课堂教学 基本思想:抓基础,拿基础分,基础题做到少失分或不失分。我们要依据考纲、考试说明制定详细、高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结构完善化、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培养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生物学科的最终学习目标“提升科学素养”。 首先,扎扎实实抓好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掌握,任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易忽略的小知识点以及生物学科中大量的客观事实、结论和特例等等内容都需要我们对课本中重要知识点进行提取、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的复习要以教材内容为主,教辅资料为辅。 现例举笔者常用的一种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一读: 读课本,抓基础知识。在一轮复习中用好教材的所有细节,包括小资料、图表、科学前沿、练习等,找出忽视环节及死角。通过读书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将易混概念横向比较纵向联系。 二讲: (1)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一般也是将来高考重点考察的对象,所以一定要反复敲打,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彻底地理解和掌握。(2)讲易混点、注意点,通过对比的方法将一些相似概念或知识点进行对比,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间的差异。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3)适当进行必要的拓展,我们要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三练: 有效训练,让学生练基本题型、练解题方法。一些解题的注意事项尽量通过训练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可以巧选高考试题,最好通过一个例题解决一连串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归纳。把孤立的知识点合理构建成知识网,经常分析查找一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将知识点、考点识别并提取。 其次,强化二轮复习。高中生物知识点不少,但高考题量不多,因此学科内综合题逐渐在高考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解答这类题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轮复习主要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验分析、设计能力,从题干获取信息以及图文转换能力,知识综合及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笔者认为,不论何种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教学模式,我们能力的提升都必须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一测: 有效训练,形成技能。题型题量同高考。在训练强化规范的解题方法时,提升对重要知识的驾驭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评: 批改或学生自评,教师统计、讲评。讲评课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用力。典型错误要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巩固。 三悟: 订正整理,留给一定时间让其独立思考,根据学情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有效利用判断改错进行相应的错题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总结】推荐阅读: 高三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24 高三生物重点知识点09-25 高三生物考试重点知识点07-27 高三生物新老师总结06-19 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01-11 高三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06-27 中学高三生物科备课组工作总结12-11 高三怎么学好生物11-02 高三生物成绩分析11-13 高三生物试卷分析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