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方法论文(精选13篇)
当代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生产、服务、管理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在以往的教学中,容易忽略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程,学习自觉性很低。《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是高职汽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加以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创新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案例情景教学
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教师不应该着急地将中心知识点直接全部扔给学生,例如在讲《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可以先接通一个电路,再关闭这个电路接通另一个电路,演示电机的转动情况。在学生的好奇声中提出问题:为什么接通不同的电路电机可以实现正反转。针对学生们的不同回答一一评判,并且告诉他们电机的正反转是由线圈的自锁和互锁影响的,接下来告知学生何为自锁、互锁。自锁就是维持线圈的闭合,让电机在没有外界人为的影响下持续的转动。互锁即串接对应于正反转的常闭触点或者常开触点,这就是电机正反转控制的原理。在这个情景的前提下,再和学生讲解相关电机正反转的知识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学习的自觉性也会大大增加。
1.2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式,假如是传统的教室面授,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很有必要,老师可以把在重难点讲解的速度放慢,此外,也可以通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讨论,布置适当的题目,做个课堂限时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状况[1]。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加分。针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应该及时的课后辅导,以及言语上的鼓励。让课堂生机勃勃,师生关系融洽,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收获关心。
1.3实验操作教学
电工电子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创新,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质的提升。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网找资料,指导学生技术改造。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解决方法。对于工程学科来说,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结果。在教师讲解原理时,应该结合实物,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增加学生对学好课程的信心,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辅助教学手段
在当今计算机和互联网都高速发展的时代,合理利用相关的辅助教学手段能事半功倍。
2.1课件教学
课件教学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表现力,有很大的信息量,将其用于教学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的音视频资源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完美展现。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运用课件相辅,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教学内容。特别是电路课程中的概念以及某些电路的动作过程,应以动画等形式应该表达清楚[3]。
2.2网络资源教学
运用网上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的与时俱进信息,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并且掌握课程相关的知识。由于网络公开性的存在,教师可以把一些和学习有关的网站告诉学生,这样能简化教学,提高效率。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学习论坛上和本专业相关的人员讨论学术问题,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学习的能力[4]。
3结束语
创新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传播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一、《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在教学中仍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一) 教材
通过调研, 目前普遍使用的汽车电工电子教材反映出教材时效性较差, 大多数教材的内容体系基本沿袭传统的《 电工电子技术》 内容, 其中公式推导、原理理论解释等理论性内容占有一定比例, 这些内容不但教学难度大, 耗费学时, 而且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没有针对性, 与当前的汽车技术发展联系不紧密, 不能及时反映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 部分新教材虽能紧贴汽车行业的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编写, 并且采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编写思路, 具有实用性, 但是缺乏与汽车实际电路联系, 且仍然采用传统的黑白图表和静态的呈现形式, 不能较好适应培养汽修技能人才的要求。
( 二) 教学模式
相较于汽修专业课而言, 电工电子课程大部分仍是在传统教室进行大班授课, 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系统的完整性, 多以基本原理、基本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为主, 实践教学部分缺乏创新性, 多停留于验证性实验。 针对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训中心建设不完善, 没有标准的实操项目及评价标准等情况, 教师只能根据现有资源安排独立的课时进行实践练习, 致使教学没有完全采用“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 三) 课程传递标准
同是《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 虽然课标一样, 但是不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同,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同, 教学实践资源不同, 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点及技能水平差异悬殊。
二、《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 一) 课程开发
一个具备标准化的课程传递、课程学习及课程管理《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 在开发时, 首先需要先进、科学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模式。 MES课程开发模式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 强调学用一致, 按需施教, 通过一个模块单元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一种实际技能, 着重帮助学生掌握受企业关注的基本工作经验和“ 工作过程知识”, 在课程体系上, 使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带有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其次, 需要建立拥有丰富经验的课程开发团队, 能够在一定的开发周期内, 持续的对课程进行开发和改进。需要所有课程参与者有一致的课程总体目标 ( 例如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安全规范素养、资料查阅能力、电气测量能力、识图能力) , 基本的课程设计原则 ( 例如凸显任务驱动教学法, 执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突破学科体系教材) 及基本的课程特点 ( 互动的、可视化的、有趣的) 。在确定学习任务时, 需要需要与行业企业结合进行,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通过采用在校生信息反馈、毕业生回访、用人单位调研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工作岗位的分析讨论等形式开发和设计。
最后, 以建立标准化的课程包作为最终成果。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包包括教材、学生任务手册、教师手册、教学资源 ( PPT、视频、图片、背景知识材料、考核试卷、评价系统、实践练习材料清单) 等。 其中教师手册详细列出了课程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学习路径、教学资源、考核资料、评价系统及执行的标准过程。 其类似于传统的教案, 但又比传统的教案规范和标准化程度高。 通过课程开发, 还开发出了一套用于实际操作练习材料包, 其中包含学习任务中涉及的全部电工电子元件, 利用电工电子实验面包板能够搭建模拟出汽车电气系统的很多电路, 还可以学习探索当前生活中很多小电器电路来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表明, 实践材料包的建立能有效支持“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 二) 标准课程传递
为能够实现标准化的课程传递, 需要建立课程认证体系。通过对教师的认证来确保每一位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具有相同的课程理念, 对课程有相同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能够充分并独立地使用课程包完成课程组织传递。课程认证包含四个科目 ( 理论、实操、说课、上课) , 这些科目能够充分评估教师针对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各方面能力。 在评估时, 课程开发组会利用专业的认证评分表, 为教师的表现做好记录, 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反馈报告。只有四个科目都通过, 才能算认证合格, 成为能独立承担授课的教师, 如果某方面没有完全达标, 那么就需要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后重新认证。
( 三) 学生考核及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的考核评估,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进行。 教师手册中已经针对学习任务, 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对应的考核方法和标准。 完整的评价体系主要采用过程式评价, 评价贯穿整个工作过程, 既有对小组的评价, 也有对个人的评价。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个人评价、组内互评、评审组评价、教师评价、试卷评价等, 而且每个学习情境的评价方式和内容都不同, 通过各种评价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的结果可以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 汽车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任务中的评价包括个人评价、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及工作单的制定评价等多项评价内容共同组成的成绩, 彻底改革以前一张期末考试试卷“ 定终身”的考核方式。
( 四) 课程管理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施以企业化管理。 按照企业的标准, 学生上课就好像是上班, 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穿工作服, 建立打卡考勤, 遵守职场行为规范, “ 6S”管理制度, 在课程中始终强调安全规范, 确保学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针对教师的标准化课程管理, 主要是按照标准化课程包中的教师指导手册检查教师的课程传递及日常行为。 课程管理专员进行教师管理, 会随机进行现场检查, 或通过“ 间谍”学员进行检查。 检查主要包括:课程准备、课堂管理、教师行为、培训工具管理等。 每一方面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 并会在检查后给教师发送检查反馈报告。
因此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 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做一份学习过程报告, 而教师也需要接受学生所做的课程反馈及教师评价。
三、结束语
经过持续地进行《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标准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标准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水平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提高了教师进行课程传递的效率和课堂的欢乐氛围。 我们深知, 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制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随着汽修专业的不断发展,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标准化教学体系改革还将继续深入下去, 改革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摘要: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引领下, 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和汽修专业基础课《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创新型标准化课程开发和实践, 以实现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促使汽修专业基础类课程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标准化课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创新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U46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我校是汽修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尤为重要。电工电子这门课抽象难懂,现在的教材理论内容比较深奥,如果没有扎实的物理电学方面的基础想学好这门课程真的好难。那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呢?如何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电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事实证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不适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教法,而现行教材与教学形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且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实训安排相对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我们如果按照书本上内容来教学,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受罪。学生学了电工电子之后,真正有兴趣和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廖廖无几,大多学生只会解习题与应付考试,缺乏相关操作技能与安全常识,更别提学生出去后如何应付企业工厂先进的仪器设备了。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事实际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一批能尽快适应企业需求的技工人才必须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二、渗透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改革
(一)根据学生特点重新优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项目
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本专业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合适的项目,使项目之间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方式递进。对于汽修类专业,根据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现代汽车电工电子应用技术的要求紧密结合,可以考虑将本课程设计成以下五个参考项目活动:操作安全与万用表的使用、基本电工元件介绍和导线与插接器的认识、二极管与晶体管及其运用、数字电路、电路基本知识。这样安排先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用工厂和企业的“6S”管理模式要求学生,使学生毕业能尽快适应就业单位。再介绍汽修类专业的基本工具:万用表的使用,循序渐进介绍用万用表对基本电工元件和电子元件好坏、大小的判别,最后再分析数字电路的知识和电路基本知识。这样的设计强化了知识点的应用技术,并且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在每个模块学习应用和考核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感。这样教学,学生能轻松学习,比较牢固掌握所学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的设置:纵向以够用为度,横向广泛列举汽车电器控制电路的实例,以增强本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尽量缩短与专业课《汽车电气设备》的距离,提高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情景化 课堂教学采用岗位情景化的环境,使学生进入课堂就象进入了工作岗位。每班实训分成六个组,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这种环境促使学生去主动了解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以激发想去学,一定要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在这种情景化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原动力,教师只要施予启发性的讨论课题,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既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变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例1:在讲解万用表面板旋钮的使用时,将小巧的万用表通过数码摄像投影到大屏幕上,同时每一组发一块万用表,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一目了然,边看边操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寓教于乐。事先制作课件还可以大量节约上课时教师用板书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讲课,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克服了板书不清晰、不整齐等问题,也便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例如2:在讲解三极管放大原理时,传统按照书本的表格内容来说明,学生印象不深刻,也记不牢,也无法理解。如果采用动画的方式来演示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的渐变的过程,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会有茅塞顿开的感受。
三、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一)削薄理论成绩所占的大比重。原因在于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但动手能力不弱,如果课程评价仍然以理论成绩占大比重,忽视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则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针对项目教学法,采取分层考核方法。分层考核是项目教学法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如强求一律,则会打击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其自暴自弃。因此,分层考核主张通过学生自选项目难度,通过展示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差生的成绩,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万用表的使用测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常用元件好坏的判别。
(三)将过程性评价作为重点评价指标。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作出的评价。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某个领域进行多次评价不断给予评价反馈,不断改进教与学。同时,还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是否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完成项目活动,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如何等,并适时记录观察结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单元、综合项目的笔试与实践考核,安排在相应模块内容结束后进行。
成绩量化方案
评分标准:平时(30%)+期末考试(40%)+单元测试(30%)
平时考核(课堂发言、出缺勤、课后作业、实训报告等)
单元测试(全期3次单元测试,1次理论,2次动手操作)
期末考核(填空题、问答题、元件识别等,万用表使用操作)。
四、结束语
经过不停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水平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深知,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制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学校专业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系列教学体系的改革还将继续深入下去,改革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一、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1、了解半导体的基础知识,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础结构、伏安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理解单相导整流电路和电容滤波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3、理解稳压二极管的特性,了解简单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三端集成稳压器。
4、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原理。理解固定偏置和分压式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掌握其交直流电路的画法和计算静态工作点。了解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原理。
5、掌握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6、了解多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级间耦合方式。了解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7、了解反馈的概念,理解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类型,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8、了解直接耦合放大器的级间耦合和零点漂移问题。了解基本的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9、了解理想集成运放的特点、符号和特性。掌握理想集成运放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及其简单的线性应用。
10、了解振荡的概念和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二、脉冲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1、了解常见脉冲波的参数,了解积分、微分电路变换波形的原理。了解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掌握常见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真值表、逻辑符号和逻辑表达式及其互换。
3、掌握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
(1)、三种基本逻辑运算:逻辑乘、逻辑和、逻辑非。
(2)、基本逻辑公式:0、1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重叠律,互补律,吸收律,对合律和双逻辑变量的迪摩根公式。
(3)、简单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4)、真值表。
4、掌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化简。
5、掌握RS、JK、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6、掌握基本的异步二进制计数电路,了解寄存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实验操作技能
1、掌握实验室常用仪表的正确使用。
2、掌握常用元件的正确检测。
3、能根据简单原理图安装电子电路和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注意:
1、电子技术基础内容以定性分析为主。
2、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应侧重集成运放及其应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应侧重集成数字电路及其应用。
教师示范在技能实训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标准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不断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性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教师的详细解说,肢体移动,一招一式都必须标准、规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学生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练习活动,从而加深对技能训练内容的理解,准确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能操作。
2.教师启发与学生探索相结合。
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掌握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自我探索,然后通过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等过程来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
学生应敢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3.教师评价与学生整改相结合。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技能实训成绩,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
个旧市第一职业中学校 杜光卫
《电工基础》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在学习时也普遍感到难,厌学情绪严重。经过反思和探寻,分析了《电工基础》难教又难学多种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教学目的不十分明确,教学内容攀高求难。
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各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大纲没有进行认真彻底地学习与研究,对《电工基础》各章节应该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技能,应该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十分清楚明了,这样必然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大纲要求的内容一个不漏。一切以教学大纲及对口高考考纲为中心的原则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多给学生讲授那些复杂、高深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多数学生,忽视对《电工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授和理解,必然导致那些理解能力跟不上,分析思维能力不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当前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其方法根本缺陷在于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挖掘;在于不重视授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黑板上安装日光灯电路,叫学生想象电感线圈端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等等,原本直观,具体的问题变得很抽象,很难理解。
3.教学进度过快,存在“应差式”教学。
目前,多数学校《电工基础》一般安排一个学期授完,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授课时间,现加上《电工基础》知识本身也确实较难接受,而学生所应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必然会使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囫囵吞枣,更谈不上理解、消化和吸收,应用就更不要提了!在就业型班级上课,“应差式”教学也普遍存在,不管学生掌握如何,有时自讲自听,效率低。
二、教师教学采取的对策
1.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分类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制定授课内容,要侧重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如直流电路部分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磁场、电磁感应部分重点讲解自感、互感、左右手定则等。
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要弄清考试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古语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是对口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试的重要依据。它原原本本、不折不扣的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以及试题的题型和题量等。
2.教学内容一定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职业高中《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教学内容在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好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基本元器件特性、常见应用电路原理的知识网络。
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在吃透<<对口单招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其要求制定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对每一个电工概念、电工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彻底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中尽可能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3.教学进度要视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故教学进度一定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坏、反应的快慢、能力的强弱,灵活把握,当原有的教案、学案不能适应当时的学生实际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该快则快,需慢则慢。教师要善于采用重复、停顿以及抑扬顿挫等多种方式的讲解,努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惊奇与惊喜。
在教学手段、方法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学,提高直观性,能在实验、实习室上课的就不在教室上,能用实物展示就不用符号、模型。学过电工的同学连一个电容器都不认识值得我们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电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即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总之每讲一个问题,每做一个题目都力求达到四个一。即巩固一类知识,掌握一种方法,训练一项思维,提高一种能力。
4.教学要求上要“分槽喂养”,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做到使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至,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力争尖子更尖,差的变好。
5.善待考试,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应试素质与技巧。
考试是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考试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总结教学经验,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重点考查学生电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要一张试卷,单考理论,一学生理论考及格,但连一个日光灯电路都不会接,你说他能算合格吗?同时通过考试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态,稳定的应试素质与技巧。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迎接考试,我们教师平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努力做到平时当“战”时,以训练当考试,以考试去适应考试,以考试去赢得考试。并尽量做到解题步骤的规范化,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结合对口单招考试评分标准和具体要求,努力达到思路顺、步骤全、书写清、要点明、合要求、计算准,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真正解决:“考时感觉不太难,考后得分不太高”的问题。
1 项目教学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 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 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 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在项目教学中, 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对精神。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 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注重培养应用能力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 项目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缩短了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第一线的要求, 能够达到懂原理、会操作的目的。其次项目教学注重培养综合能力与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致。
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今我国汽车技术飞速发展, 汽车已成为机电等多种技术高度融合的载体。现代汽车维修工艺的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和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决定了汽车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要广, 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而原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要求相差很远, 教材内容延续学科体系, 知识量多, 理论抽象, 涉及汽车应用的知识甚少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密。
1)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 , 根据行业标准 , 后续课程的需求 , 我们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教学改革 , 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 按企业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将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 使课程对汽车机电维修专业更具针对性, 课题组跟吉林一汽、奇瑞等企业的专家、维修人员一起共同开发了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式教材。教材内容以汽车典型电路的分析测量及典型电气设备的分析检测为教学项目, 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满足当前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主要以必须掌握的电工电子知识为基础, 紧密结合汽车的具体应用, 强化实验实训环节, 能够形成一定的对汽车电气设备的运用能力, 实现汽车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
2) 结合汽车的具体应用 , “以项目为导向 ,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序化教学内容。以五个典型的工作项目为引领, 项目一汽车除霜器电路的测量;项目二交流发电机的检测;项目三汽车常用电器的检测;项目四汽车电机的测量;汽车信号的分析等。并根据项目内容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 以每个工作任务为引领设置课程目标。从汽车最基本, 最典型电路的识读原理的分析到汽车电控信号的传输, 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综合, 由包含到递进, 教学内容的排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规律。坚持以基本电气元件及设备和典型电子电路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为出发点, 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 不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一个工作任务由五个基本模块构成:1任务描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任务情境。2任务目标:明确完成该任务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应达到的实践技能。3理论知识:将工作任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展开实例。4任务实施:根据设计的工作任务, 创设工作情境, 组织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5任务测评: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对该工作任务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达到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考核,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查阅、信息处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提高。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为达到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目标, 我们实践了针对高职教育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理论知识服务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先进理念, 实施并创新了“项目式”的教学模式。课程以真实的汽车电路检测和汽车典型器件的检测与制作为项目为载体, 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引领, 按照企业人员的工作流程, 在模拟的职业场景中将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实际任务的实施过程有机的融合,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并获得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2.1 教学场所的转变 — ——由单一场所转变为多种场所
以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分段式学科化设置, 即先学理论后做实验, 当学习理论时, 由于缺乏实践支持难于深刻认识理论的实用价值;而进入实验阶段时, 又由于理论掌握不牢固, 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课程结构使理论与实践分离, 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力的提高。课程教学主要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 而实施项目教学, 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是贯穿在现场或实践操作中, 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可以是汽修实训车间、电工电子实训室、多媒体仿真实训室、图书馆、网络、通讯或其他信息渠道, 还可以到修理厂寻求师傅的指导帮助。教学活动由单一课堂形式转变为多种形式, 拓展了学习渠道和资源, 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也促使学生更早的了解走进汽车机电维修岗位。
2.2.2 定期去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我院加强跟吉林一汽、奇瑞、通辽本地汽修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和交流, 我院分别和吉林一汽、奇瑞等多家汽车及配件生产、销售、服务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 开展校企联合办学, 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定期将学生送往企业一线实践锻炼, 顶岗见习实习, 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 以实际的岗位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外实训基地设备先进、齐全, 充分满足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体验企业文化、适应岗位锻炼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 讲解一些汽车简单电路的识读、实车电气系统认知及简单故障诊断。在某些岗位, 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实践, 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程度, 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3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3.1 按 照 “以项 目为导向 ,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的指导思想 , 通过选取汽车典型工作项目, 设计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走出校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课堂教学必须按照“以项目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指导思想, 通过选取汽车典型工作项目, 设计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先以创设工作任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地位变为认识主体,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动手实践活动。
3.2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实践表明,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 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 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件的优点是将难懂、抽象枯燥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的现象模拟展示出来;但课件对一些公式推导、解题过程、电路分析和设计过程等, 不能清楚展现。因此, 就需要通过板书讲解来进行补充, 教师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和比较重点的知识写在黑板上, 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能给学生以较深刻的印象, 实现传统教学与项目教学的有机结合。
3.3 采用网络课程拓展了学习空间 , 满 足网上教学需要 , 为学生预习、复习功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时开发了部分电路和器件的动画。网上提供了教师的教学录象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还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 提高教学的效率, 课程教学内容多, 教学时间紧, 教学要求高, 合理运用这种媒体大大增加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信息量, 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课时,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 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项目教学方案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满足教学需要,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已不能沿用传统的偏重理论的考核方式。根据“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以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课程考核时, 注重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 大幅度增加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考核内容及比重。将考核评价体系分成日常考核 (占20%) 、形成性考核 (20%) 、理论考核 (占30%) 和技能考核 (占30%) 和四个方面。
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们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此项课题的研究, 为职业教育做一点贡献。
摘要: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考核评价等四方面提出改革意见。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汽车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教学科目,主要包括汽车机械设计、材料学以及力学等知识。通过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对培养汽车专业学习兴趣、打好专业基础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某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调查了解中发现,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创新《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模式展开详细论述,希望通过有效对策的落实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促进专业汽车人才的培养。
1.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个性需求进行有效教学。据调查了解,在目前传统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体情况如下分析:
1.1 教学内容问题
《汽车机械基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为重点,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专业的特色性,使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由于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较为枯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其他专业学习也有消极影响。
1.2 教学方法问题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灌输式”为主,教师通过单一的板书教学为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单一,不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由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过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1.3 教学结构问题
《汽车机械基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既需要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也需要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调查中了解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结构问题。由于实训条件不足,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制约,无法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直接影响学生综合成绩的提升,同时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
2.创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根据目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加强该课程教学创新至关重要。针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效果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构的完善来实现教学模式优化。
2.1 优化教学内容
在优化教学内容上要通过两个方面的进行改革创新:①首先是对教学内容实用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精简、实用为主要原则,对过时的、滞后性的教材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对课程中没有涉及的创新技术和机械结构进行补充教学,保证学生对最新知识的获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要保证学生能够一次性扎实掌握,减少重复教学,节省课堂有限教学时间[2]。②其次优化教学内容要实现专业特色的融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包括诸多内容,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融入。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与汽车专业紧密相连,实现与汽车专业的有机渗透。只有实现专业特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2.2 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性,为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法,通过对汽车相关机械的实际讲解,运用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3]。再如,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实物模具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机械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对学生的以后学习都有着积极影响。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2.3 完善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结构平衡。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实验研究和科技制作实践这两条主线来构建具有创新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研究中通过创新认知、设计、创新、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能力,为知识创新奠定基础。在课外科技实践中,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通过具体机械及其装置的设计,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与能力,在实施中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在有限时间内制定出最优教学方案。要注重课程教学的专业特色,以保证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结构要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汽车机械基础》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旭,邓明阳.基于行动能力递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发模式研究——以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开发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徐晓阳.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
[3]陈连云,谢少芳,李明惠.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
[目标]:掌握电流与电压的概念
[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一、电流的基本概念
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设在 Dt =t2-t1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Dq ,则在Dt时间内的电流强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式中,Dt为很小的时间间隔,时间的国际单位制为秒(s),电量Dq的国际单位制为库仑(C),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电流 (t)的国际单位制为安培(A)。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mA、千安kA等,它们与安培的换算关系为1 mA =10-3A;1 mA = 10-6A;1 kA = 103 A
二、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记为DC或dc,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表示。
三、交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教案《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current),记为AC或ac,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或i(t)表示。
四、电压
1.电压的基本概念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mV)、千伏(kV)等,它们与伏特的换算关系为1 mV = 10-3V; 1 mV = 10-6V; 1 kV = 103V2.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课堂作业]:
1.形成电流的充要条件是
A.必需有电源B.电路必需闭合C.导两端必需有持续的电压D.只需将导体放在电场中
2.区别交流还是直流电,关键是看电流的方向。大小,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A.稳恒直流B.脉冲直流C.交流电D.正弦交流电
3.习惯上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
A.正电荷B.负电荷C.相同D.相反
4.为了确定电流的方向而假定的方向叫()方向。若计算出的电流为正,则表示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
A.参考B.实际C.相同D.相反
5.电压反映了( )做功的本领的大小。电压的方向规定为( )
课程目标:1.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分析方法
2.培养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能力目标:1.能使用常用仪器仪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及功率,并正确选用元器件
2.能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调试电路
3.能分析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功率
4.能遵守安全用电规定,尽量避免用电事故的发生,并能对触电现场进行处理和施救
知识目标:1.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
2.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
4.初步具备学习和电工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其他目标: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查阅住处及记录数据能力范围
2.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3.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能力
4.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程内容设计:1.万用表的使用(2学时)
2.电路的分析与仿真(12学时)
3.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学时)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理论知识 职业能力 探索与实践
1 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引入
《电工基础》是电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时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方式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而言,加强专业实践锻炼不仅是课程学习的需要,更是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从总体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分离,使理论和实践联系的不够紧密,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实验教学学时安排较少,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固定。很多的定理、定律、公式和分析方法只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使本身理解分析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机制,高质量地完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定理和分析方法,又提高其实验组织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是困扰《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一大难题。
2 《电工基础》课程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改革教育模式为重点,选择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符合当前课程教育发展需要。在《电工基础》课程中逐渐引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验证各种理论知识:即电路定律定理和分析方法,改善学生对《电工基础》较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学生通过对实际电路的电压、电流和阻值的测量,较容易地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电位的概念、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谐振电路特点,使本来各种概念定律定理的枯燥的理论教学,在实验室里变得简单生动和形象,学生在理解了各种电路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其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得到较好地提升。
在《电工基础》的课堂教育环节,授课教师应积极应用一体化课堂教育模式,通过选取课程项目,制定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电工课程教学任务重新整合,把原来分离的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四个环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并将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即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倡导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实践与教学同步。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
3 《电工基础》课程一体化课堂教学具体改革内容
3.1 编写并出版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材。换用自己编写的,反映改革思路的《电工技术项目教程》的教材。有了先行一步自编出版的《电子技术项目教程》的成功经验,使得本书的编写更为成熟。项目内容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具体事例的方式增强授课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程项目开发研究以专业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开发主体由学校教师、课程专家、毕业学生等组成。该教程以电工技术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通过合理设计项目把职业岗位需求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工作过程,重新序化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选择难度适中,跟高职学生岗位贴近,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项目任务,以此为载体来创设适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2 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验平台的设计
对《电工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程目标的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定理及验证方法;掌握交、直流电路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测定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不但具有电路正确分析能力和电路基本测试能力,而且具有搜集资料能力,电路故障排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其他目标:通过一体化使学生提高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提高独立思考,提高自学与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安排在电工一体化实训室,整个教学过程分为5个阶段来完成,分别是信息收集、制定计划、目标实施、项目评价和总结反思。一体化课堂的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③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项目任务有:基本电参量的测量和分析、直流电路的测试和分析、动态电路的测试与分析、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配电线路的分析和设计、变压器的检测与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等7个项目。
3.3 基于实验平台,课堂“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通过分阶段来完成一体化教学,即通过信息收集、制定计划、目标实施、项目评价和总结反思几个阶段来完成一体化教学任务,一般来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四节课连上为宜。
①信息收集:如:在直流电路分析与测试项目中的戴维南定理的参数的测定及定理的验证的一体化教学中,首先老师要在精心备课的前提下,用非常通俗和简单方法来介绍戴维南定理,提问学生:对于一条有负载电阻RL的外电路,接在一个较复杂的含源电路的两端,这个含源电路对负载RL来说,相当于什么?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此含源二端电路相当于是电源——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用这种方式来介绍戴维南定理,学生很容易理解此定理。然后老师布置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在给出一含源电路的情况下,一是用什么方法测得电压源的电压UOC和电源内阻RO,二是如何验证含源二端网络跟UOC和RO是等效的。接着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②制定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确定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方法和验证含源二端网络与戴维南等效电路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对测量戴维南等效参数的多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步骤和程序,确定测量的仪器和工具。至于要证明UOC和RO和原来的含源电路为等效,这部分的实验内容要学生进行设计,让学生先讨论等效电路实验证明的方法,在制定这一计划时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度、适时、适法,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③目标实施:学生按指定计划开始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巡回指导各小组实践,发现问题,给予解决指导。比如电路连线是否正确,测量点的选择是否正确,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是否正确,电阻串并联是否正确,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档的选择是否正确,读数的记录是否正确,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耐心仔细全面地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讲解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并依托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含源电路的等效电路证明时,利用仿真软件把相同的负载电阻RL分别接到含源电路和含源电路的等效电路上,负载电阻流过的电流和负载电阻的端电压一定是分别都相等的,这样很直观地证明了两个电路的等效,让同学们明白了等效只能是对负载电阻而言的。
④项目评价:即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后,并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分析,再由授课教师进行跟踪评价。整个评价主要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部分内容,通过项目评价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指定的意义,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从而提升了授课效果。
⑤总结反思: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课程教授和课程学习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并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其理论知识结构。
3.4 变革考核方式。《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课程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形成性考核的评定在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中进行,即在一体化教学实施中的项目评价阶段中来完成。一般来说一体化教学评价侧重过程,强调学生要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到了期末教师将课程各项目的内容进行包装整合,布置一个综合项目,学生从理论计算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到测量计算的结果等几个阶段来实现。该课程学生成绩形成性考核部分一般占到总评成绩的60%左右,终结性考核部分占到40%左右。
4 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4.1 选准选对项目
项目是整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核心,由教师规划和设计。因此,在选择项目内容时,教师一定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依据适当增加一些企业内容,提高项目计划的针对性,同时具体内容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也就是说项目的内容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才能确定。
4.2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课程的领导者,而是项目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拥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互动,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其学习效果。而且对于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要在一体化教学中让学生一下完全实现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不大,需要有一个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节,而且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方法设计上有对学习能力培养的逐次递进提高的过程,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通过《电工基础》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更是提高了各种能力。
4.3 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使其尽快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学会自我指导,能不断思考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中慢慢解脱出来,从完成老师的任务被迫式学习开始,逐渐变成自主自发地探究来解决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完成一个个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中老师必须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不断探索的最强动力,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引导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好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张春艳,徐开军.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152.
[2]葛笑寒,苏丽敏.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力电子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1(32).
[3]廖小玲,张继平.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J].时代报告,2012(11):096.
[4]陈香武.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9(5):42-43.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应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依据当前社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 以及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 我院积极探索“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以适应当前发展, 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类专业人才。
一、传统模式下课程教学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繁杂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拥有丰富的综合教学内容, 它包括了传统教学中的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工程材料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想把原来多门课程知识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且保证知识的连续性, 首要任务就是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有效整合。
2. 实验实践设计不足
汽车类专业较传统专业而言发展时间不长,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践课时大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材料拉伸、机构原理、减速器性能分析、齿轮泵的拆装等实验实践教学, 虽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没有系统实验实践设计, 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
3. 考核形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核与实验等成绩按权重综合考核方式, 但此种考核方式存在弊端。因为该门课程内容繁多, 要想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既能形成一定知识理论架构, 又要实用为主, 单一的期末考核方式明显不够完善, 无法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 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专业实践
2014-2020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明确方向:“推动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 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汽车机械基础”作为汽车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课改也应该且必须和该意见一致。因此, 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 首先应明确其繁多的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 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础下, 还需增强学生专业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操作的增强。将一些前述或后续课程中详细讲授的内容省略, 一般讲的内容放松, 基础性的内容加强;在试验实践换件设计中变换汽车真实零部件为实验实践对象, 例如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环节的齿轮泵的拆装, 可以将传统的CB-B型外啮合齿轮泵实验对象改成YHCB型汽车圆弧齿轮泵, 这既能让学生在实验该门课程时更加贴近专业, 也有利于培养其专业学习兴趣。表1为整合后90学时”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2. 一体化教室改造, 现场教学
将传统理论课堂搬到实验室或工业实训中心, 改变一直以理论讲授为主现场式教学。根据每次课程教授内容的不同, 提供给学生下次课程的实验实践工具、对象, 让其课后查阅资料, 教师在课前准备实验, 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致更新。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还可以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板书、理论推导。在一体化教室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3. 节点设置, 过程考核
在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考核模式研究下, 提出课程过程考核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分别设置力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公差与配合等五大考核节点, 每一节点的考核安排在整体授课过程中。同时, 分别对实验实践环节、课堂考勤、课后作业赋予一定权重, 计入总分。通过分权积分、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检验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
作为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汽车机械基础”无论在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构建, 还是专业素质养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是承上启下, 联接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 因此, 积极探索“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研究新形势下适合学生学情的清晰的知识结构设置、多样化的讲授方式和方法、过程跟踪式的考核方式, 以及开发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验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 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锁军, 刘庆.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 .
电工基础知识教学课件内容大家是否全部理解?朋友们,以下是电工基础知识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一、什么是相电压线电压
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为220伏,称为“线电压”;而两根火线间的电压为380伏,称为“相电压”。
线电压就是两根相线之间的电压,相电压就是相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这是对星形接法而言的,但对于角形接法,没有中性点,相电压是等于线电压的。因为每相绕组上所能承受的电压是相电压,角形接法中其中有一相绕组始终是接在两根相线之间的,即有一个绕组直接接在线电压上,所是以最低的为准,在角形接法中线电压要等于相电压,才能满足绕组的电压等级。
可以这样理解:
1、三相电――发电机中三个固定线圈,它们在磁场中运动相应产生三个感应电压,而且每个电压的相角相差120度,这就是日常所谓的ABC三相;
2、发电机的三相电输出接法若采用“三相四线制星形接法”, 就会有一根零线和三条相线;
3、零线――变压器低压侧一般采用Y型接法,中性点用导线与大地相连,同时在中性点拉出一条导线,该导线便是零线。零线的好处是把中性点的电位保持为零电位,使相线(A、B、C相拉出的导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用户电器使用。
4、线电压、电流――相线与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例如AB相线之间的电压,一般为380V),相线与相线之间形成回路所产生的电流称线电流
相电压,相电流――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相电压(一般为220V),相线与零线之间形成回路所产生的电流为相电流。
5、母线――在输电线路中的主干线称为母线。
6、相电压是各个相与地的电压。线电压是相与相的电压,就三相四线制的380伏、相电压是220伏 线电压是380伏。两个是1.732的关系。
二、什么是隔离变压器
隔离变压器(Isolation transformer)俗称安全变压器,是指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带电气隔离的变压器,是用以对两个或多个有耦合关系的电路进行电隔离的变压器。隔离变压器一般用于机器维修、保养,起保护、防雷、滤波作用,用以避免偶然同时触及带电体,变压器隔离的是原副边绕线圈各自的电流。隔离变压器早期为欧洲国家用在电力行业,广泛用于电子工业或工矿企业,机床和机械设备中一般电路的控制电源,安全照明及指示灯的电源之用。
1、隔离变压器原理
隔离变压器属于安全电源,一般用来机器维修、保养用,起保护、防雷、滤波作用。隔离变压器是一种1:1的变压器。初级单相220V,次级也是单相220V。或初级三相380V,次级也是三相380V。
隔离变压器原理是指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在电气上彼此隔离的变压器,用以避免偶然同时触及带电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带电的`金属部件)和地所带来的危险,它的原理与普通干式变压器相同,也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主要隔离一次电源回路,二次回路对地浮空,以保证用电安全。
现以单相双绕组变压器为例阐明其变压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一次侧绕组上加上电压ú1时,流过电流í1,在铁芯中就产生交变磁通?1,这些磁通称为主磁通,在它作用下,两侧绕组分别感到电势é1,é2,感到电势公式为:
E=4.44fN?m
式中:E--感应电势有效值
f--频率
N--匝数
m--主磁通最大值
二次绕组与一次绕组匝数差异,感到电势E1和E2大小也 差异,当略去内阻抗压降后,电压ú1和ú2大小也 就差异。
当变压器二次侧空载时,一次侧仅流过主磁通的电流(í0),电流称为激磁电流。当二次侧加负载流过负载电流í2时,也 在铁芯中产生磁通,力图变化主磁通,但一次电压稳固时,主磁通是稳固的,一次侧就要流过两部门电流,一部门为激磁电流í0,一部门为用来平衡í2, 这部门电流随着í2变革而变革。当电流乘以匝数时, 磁势。
隔离变压器原理的主要作用是:使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气完全绝缘,也使该回路隔离。 另外, 利用其铁芯的高频损耗大的特点, 从而抑制高频杂波传入控制回路。用隔离变压器使二次对地悬浮,只能用在供电范围较小、线路较短的场合。此时,系统的对地电容电流小得不足以对人身造成伤害。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人身安全!隔离危险电压。
2、隔离变压器原理―特性
隔离变压器属于安全电源,一般用来机器维修保养用,起保护、防雷、滤波作用,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跟输入端是完全“断路”隔离的。隔离变压器对于发现闪电、放电、电网切换、电机启动等其它电网燥志引起的干扰作用都有抑制作用,输出输入电容耦合小,所以也被行业人称为电源噪声抑制器,这也就说明隔离变压器具有保护设备的一种作用。
隔离变压器具有以下两个特性:
(1)电压变换功能
【高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方法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12-23
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论文05-29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10-31
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探析论文12-06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论文06-25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论文10-06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探论文09-17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论文10-07
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研究论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