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人力资源市场

2025-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吴江人力资源市场(共6篇)

吴江人力资源市场 篇1

从5年多前大胆引进世界第二大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荷兰‚任仕达‛,到如今吸纳上海陆家嘴人才金港、加拿大爱思德等近40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江苏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政府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上的转变和助推。记者近期在该园采访了解到,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初步形成了人才引进、孵化、培养;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人力资源外包;人员派遣、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研究等配套齐全的产业链,为全国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先行‚探路‛。

招人才,政府不再大包大揽

吴江目前拥有各类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000多家,以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电缆光缆为四大支柱产业,生产总量大、生产能力强、集聚规模明显,仅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用工需求量就达20万以上,对各类人才等的需求十分强劲。如何让人才和人力资源适应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一直是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的首要课题。

吴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长王海鹰说,人力资源产业,简单说就是培训和引进,培训是盘活提升存量人才,引进是扩充吸纳增量人才。‚多年来,尽管我们出台了各种人才政策,并通过常年的人才市场、在国内外举办各种‘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也和很多高校合作,培训各类人才,但和企业需求比,依然杯水车薪,必须探索更高起点上的人力资源经营办法。‛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是承载着这样的重任。那么,人力资源服务产

业园和目前各地普遍开办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究竟有何不同?

‚这是国际人力资源的一种潮流,是一个网上网下相结合、全国乃至世界视野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通过这些专业人才服务机构的运作,实现了人才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有机对接’。‛吴江区人社局副局长朱虎金说,成立产业园后,政府不必再大包大揽,而是给予入驻企业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的全方位支持,比如三年免办公租金,帮办式‚共享‛吴江各个部委办局的政策资源、企业人才需求资源等,让他们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操盘手‛。

‚入驻产业园以来,我们每天平均引进100多个技能人才,最大的一批有上千人,全年能达到4万人。‛连通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毛宏成说,目前,手握国内数十所职业院校资源的连通公司已与江西南昌工业技工学校、云南曲靖职校中心等学校达成‚蒲公英‛合作计划,与校方、学生签订了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是把属于市场的事情还给市场,政府的主要精力转向制定政策、信息服务等非盈利、公益性的基础人才工作。

集聚平台引发良性互动

‚产业园不仅提供免费三年的办公场地,还为我们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帮办服务。‛苏州思博人力资源公司职员张延延告诉记者。据了解,为了服务产业园,吴江专门成立了有5个正式编制的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和部委办局沟通,协调各种人力资源展示会、媒体宣传、行业交流、行业培训、人才沙龙等。

集聚引发互动,产业园内的企业‚竞‛中有‚合‛,‚1+1>2‛。吴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费学强介绍,产业园是一个公共平

台,一方面带来人力资源公司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家自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和错位发展、带动效应,‚因为同处一幢楼里,互通有无,一家有生意做,说不定另一家也可以从中分到‘一杯羹’。‛

最早一批入驻的苏州太湖人才金港总经理蔡树良说:‚苏南现代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企业要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难于估量。员工能否适应这种转型?企业的班组长、员工要不要培训?机关干部要不要培训?建设城乡一体现代化新农村,村干部要不要培训?这是多大的需求!需求就是市场,对此,人才金港迅速设计了几十门针对性课程‘菜单’,并从100多所合作高校中‘牵引匹配’对应的教授资源.现在,很多机关、企业都主动上门,洽谈人才引进、培训项目。‛

‚和普通人力资源中介不同,我们公司的特点是关注并培育技能人才的工作适应能力。‛苏州思博公司总经理俞雪峰介绍,思博已与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山东泰山学院商学院等多所学校建立合作。目前,产业园通过集聚产业、孵化企业、培育市场,已初步形成功能布局较完备、政策配套较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综合平台。

人力资源产业潜力无穷

吴江人力资源产业园的高起点开园绝非偶然。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成长空间很大,但现状却是企业数量太少、规模太小、专业化水平太低。因此,地方政府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应多引进国际一流企业。

费学强介绍,2008年6月,任仕达进驻吴江后,很快服务范围已经超越吴江,在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无锡等开辟人才服务渠道,业绩保持每年50%左右的增长。‚任仕达效应‛让吴江‚开了窍‛。经过几年努力,众

多人力资源‚大亨‛陆续前来。

费学强说,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而和人力资源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纠纷赔偿相比,购买专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所需的支出并不高,这也让越来越企业开始选择专业人力资源产业。王海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吴江一家律师事务所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律师。公告发出一个星期,很少有人问津。后来律师事务所找了一家苏州地区的知名人力资源企业,两天时间,便有三十个人来报名,其中大部分是‚985工程‛高校毕业生。

市场前景的广阔,让很多人力资源企业‚野心‛很大。上海人才金港旗下的苏州太湖人才金港就看中了苏州这块市场‚大蛋糕‛,投资4.5亿元,在吴江太湖新城开建18层(6.9万平方米)总部大楼。据了解,近期,像这样想在人力资源产业上大展拳脚的企业不在少数。

吴江人力资源市场 篇2

关键字:公共图书馆 农家书屋 四位一体 共享工程 普遍均等

中图分类号: G25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091-03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ive of Integrating Countryside Information Service Resources In Wujiang

Pan Limin (Wujiang Library, Wujiang, Jiangsu, 215200)

Abstract: Rural Library, rural service s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roject, Party member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center and countryside library are all providing rural public information, which is universal in the rural areas of Wujiang. However, thes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are unable to supply regular, normative an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he restraints at resources, fund and staff. I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achieving the universality and equality of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by solving the restraint factors to offer the normal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for peasant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Wujiang puts forward a “four-in-one” program that specifying the management of township branch libraries,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providing rural general information service by single cost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which has been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urned into the pilot phase.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Rural Library; four in one; National 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roject; universality and equality

CLC number: G258.22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091-03

1 吴江市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1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就已经提出了建立全覆盖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针政策。[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在城市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城市新建了一批大体量、高标准的公共图书馆,一些地区在总分馆、区域性服务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成功地加快了这些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进程。[3 ]

然而,公共图书馆在农村,似乎一直未能找到能够提供普遍均等服务且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历次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近十年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利用效益,一方面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呈现出地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乡村图书室的逐级递减状况。离开了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就背离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公平原则,因此,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来说,首先是要求服务设施能够覆盖到农村;其次是这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原则上应该与城市基本一致;最后,考虑到我国当前体制因素和农村的经济状况,服务必须以一种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式提供。

在这个过程中,农家书屋、共享工程、乡村图书室的建设,在农村迅速铺开,已经基本覆盖。这些针对农村的信息服务,由几条线分头实施,政策各异,都着重考虑在农村建设服务设施,而没有保障这些设施正常运行而应有的资金、人员、资源、机制等方面切实可行的保障政策和措施,使得服务效益与初衷背离。据苏州市文广新局开展的专项调研,仅吴江市就约有三分之二的农家书屋无法维持正常开放 。

一方面,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的强势,30万家农家书屋在短短几年内就基本覆盖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乡村 ,但在服务的正常化、专业化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需要寻找保障正常开放、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具有在人员、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也在寻找向乡村延伸服务的途径;另外的原因是,尽管在省以上层面,文化和新闻出版分属两个条线,但到地市、县市,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同属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且都是公共资源,都希望为农民提供服务。

另外,在苏州市农村中,农家书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都各自为政、互相独立、资源分散,使得农民享受不到应有的信息服务和文化服务。从资源共享、普遍均等等等理念出发,苏州市文广新局通过调研,提出由县级公共图书馆牵头,把全县乡村中这四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实行“四位一体”管理,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而基于前述的前提,我们认为在农村已有的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服务中心、乡村图书室等等工程和设施,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而“四位一体”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是将既有资源与服务网络相连接的实施办法,可以有效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效益,并借此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农村的全覆盖,实现城乡一体化,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2 努力和探索

吴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吴江市历来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是人民公社图书馆、乡镇万册图书馆等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这些运动失败的见证者和承受者。吴江图书馆在2006年4月新馆开馆之际,就成为全省公共图书馆中第一个免费办证的图书馆,目前在乡镇和社区建有18个分馆,提供通借通还服务。2010年底,吴江全市的公共图书馆藏书达101万册,人均藏书0.88册。同时,几乎每个乡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有着万册图书馆失败惨痛教训的吴江图书馆,多年来一直努力扶持乡镇和乡村图书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可能正因为如此,尽管九十年代的乡镇万册图书馆失去了读者,但大多数乡镇仍然保留了乡镇图书馆的馆舍和藏书。2007年,吴江图书馆在吴江市政府的支持下,按照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开始了新一轮的乡镇分馆建设,并于当年实现了乡镇分馆的全覆盖。由于体制、区域和自身实力等原因,吴江图书馆并没有如同苏州图书馆对分馆直接委派工作人员,导致总馆无法对分馆实行直接管理,使得分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服务效益也远不如苏州的分馆。因此,吴江图书馆一方面继续开展分馆建设,另一方面努力游说政府主导总分馆建设,并争取对分馆人员的直接管理权 。

努力实现对分馆的直接管理,除了上述原因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整合乡村的文化设施和信息资源,吴江图书馆不可能跳过乡镇直接深入乡镇,而必须首先建立和巩固乡镇分馆这个的“桥头堡”,才有可能开展“四位一体”建设,并使其持续生存和发展。

前面说过,尽管省级以上文化和新闻出版是两个部门,但到了市、县一级就是一家人,因此,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和专业化服务问题,成为县级文广新局需要关心的问题,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请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参与其中。苏州图书馆几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乡镇分馆开展调查研究,2010年上半年形成并向吴江市政府递交了《吴江市乡镇分馆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了吴江乡镇分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苏州市文广新局在数次开展了全市农家书屋调研的基础上,于2010年年中下发了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实行“四位一体”管理、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的文件。2010年下半年,吴江图书馆根据苏州市文广新局的文件精神,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适合吴江自身实际的试点方案,上报吴江市政府。两份报告和我馆的建设方案引起了吴江市分管文化副市长的重视。当得知分管市长需要对方案内容进行咨询时,我们及时约请了苏州图书馆邱馆长与分管市长进行交流,向领导宣传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工作,2010年11月下旬,分管市长、常务副市长、市长分别在《覆盖吴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上签字,认为:“‘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事关群众基本文化权利保障”,同意由吴江市政府主导,解决乡镇分馆的管理问题,整合乡村农家书屋等,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建设,2011年试点两到三个乡镇,2012年全面铺开,2013年全部完成。

尽管规范乡镇分馆的管理和服务有经验可资借鉴,但实际情况不同,借鉴并不能照搬照抄;而整合乡镇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把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中心与乡镇图书室的资源整合起来并能保持正常开放和专业服务,就更是摸着石头过河。

3 目前取得的进展

有了几位市长的批示,吴江市文广新局和吴江图书馆马上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以下的进展:

一是通过反复走访、调查,并与乡镇领导宣传沟通,确定了同里、平望、横扇三个镇(共56个个村)作为试点镇。

二是申请购置流动图书车。“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中,图书定期调配更新和流动服务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前提,都需要有流动图书车。根据吴江市有230多个行政村的实际,我们申请了车身长度9.5米和8米的金龙客车各一台,流动车上通过改装安装了书架,配备了发电机、独立空调、外接电源接口等,其中一台还调置了高亮度屏幕、音响、上网本。为购置流动车,市政府共投入60多万元。目前流动车改装已经基本完成,拟在5月底举行“四位一体”启动仪式上一并启用,并拟由流动车在各个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向当地乡村的未成年人赠送少儿读者证。

三是市政府增加了本馆的合同制职工编制8人,并承担人均2.88万元/年的经费,使本馆在不影响自身正常开放的前提下,有开展“四位一体”建设工作的人力。

四是召开“四位一体”建设动员会,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为了积极推动“四位一体”建设,吴江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将把“四位一体”建设纳入市政府对乡镇考核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为了鼓励乡镇政府报名参加2011年的试点,在2011年中凡参加试点的乡镇,由市政府在年终百分考核中加分3分,并奖励1万元。

五是在吴江图书馆原有年度购书经费15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45万元,统一用于乡镇分馆、“四位一体”的资源建设,实行统一采编、资源共享、通借通还。

六是考虑到乡镇分馆的人员由吴江图书馆直接招聘委派难度较大,改成由市政府按一个乡镇分馆18000元/年的人员补贴经费,拨付吴江图书馆,由吴江图书馆对各个乡镇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奖金发放。由于吴江图书馆掌握了分馆工作人员人均6000元的奖金,因此,对分馆的指挥和管理情况大为改观。同时,正在各个分馆安装远程监控,可以实现远距离管理。

七是市政府拨付专款更新了吴江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由于原来的系统难以实现总分馆管理,我们一直设想要更新,苦于没有专项资金。这次“四位一体”建设中,终于得到了解决。

八是开展了对乡镇分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试点村工作人员的培训。

通过上下不懈的努力,吴江市对乡村的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的整合正式启动了。尽管方案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完全按照方案实施会比较难,还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和困难,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形成共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最近有关部门准备下拨60万元农家书屋的专项资金,但提出要本馆建立专门的虚拟书库,确保这些图书能够存放在农家书屋的要求,让我们哭笑不得:他们不了解“四位一体”建设后,图书馆的图书与农家书屋的图书已经成为一体,书目数据全部在本馆中央书目库中,而且,流动车为农家书屋调配更新图书,又实行通借通还,在流通中的图书已经分不清是哪家的,强调图书的资产权会制约通借通还。所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思想还需要不断宣传。

根据我们在分馆建设上的经验,把读书活动延伸到乡村,也是“四位一体”建设中重要内容,是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迅速扩大宣传和影响、吸引农民走进服务中心的有效手段。如何把乡村的读书活动办得农民欢喜、愿意参与,是我们今后需要认真谋划、探索的工作。

另外,“四位一体”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待遇没有得到落实,也没有明确由县还是镇政府负责。从目前情况来看,三个试点镇的几十个服务点中,所有工作人员全为兼职,兼职者主要是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三个镇政府都答应要求各个试点村多少给一点兼职补贴,但各村的经济条件不同,答应的补贴从每月500元到1200元不等。我们希望在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中兼职的,最好是大学生村官,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由各镇负责按月支付一定的兼职报酬,当然,如果把资金给本馆,再由本馆支付就更好了。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四位一体”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涉及到几级政府、几个部门、200多名专兼职人员,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方法和路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3-20].http://wenku.baidu.com/view/fcdf391755270722192ef7de.html.

[2]于良芝等.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

[3]于良芝.为了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评苏州图书馆的分馆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

吴江人力资源市场 篇3

李红梅

中华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国民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图书馆规程》明确要求:“各省、各特别区域应设图书馆,储集各种图书,供公众之阅览。各县得视地方情形设置之”,“各省及各特别区域及各县所设之图书馆,称公立图书馆”,“图书馆得酌收阅览费”等。江南各地群起响应,吴江也不例外。

一、吴江图书馆前身的设立

吴江,地处苏、杭之间,太湖之滨,是风土清嘉、地灵人秀之地。据现有遗存文献记载,民国六年(1917)2月,吴江县行政公署邀请地方士绅吴中行出面筹备“吴江县通俗图书馆”。议决由县款产处每月拨付大洋五十元作为图书馆日常经费。以下为吴江县行政公署函第二十号致受命筹备通俗图书馆的吴先生公函(录自《吴江公署教育月刊》1917年2月第2卷第2期)。中行先生公鉴:仆来宰是邦,冀开民化,具区挹人文之秀,三吴开风候之先,惟是大雅云亡,邦国殄瘁,纵学校规模粗具,而社会教育未施,常识不完,国风奚振。启迪乌可无具?观摩有所自来。用拟搜集群书,藉资裨益庸众。非独自来儒雅风流所竞尚,而亦世界文化进步所必需焉。兹欲观成,急谋创始,勉效棉力,图植始基。仰赖高明,俾专职守,促成可望,筹备及期。楼来亮叔,可以藏储,园是共怡,便于观览,经营伊始,修葺苟完,规划正殷,设施有待。用具专函,借重贤者,敬布诚意。藉颂 公绥。

随后,吴江县行政公署又为劝募松陵图书馆书籍,以第四五号函致送通俗图书馆办事处、县学务委员、教育会及本邑士绅。(录自《吴江公署教育月刊》1917年5月第2卷第5期。)

先生执事,谨启者:世界文化之进步,赖文字以为传导,此图书之所以可贵也。惟是古今中外之载籍,汗牛充栋,岂独寒士,力难购置。即素封之家,亦岂能搜集无遗?因是之故,世界诸文明国皆汲汲设立图书馆,非仅通都大邑也,即在穷乡僻壤,亦无不遍设。近今吾国亦渐知设立图书馆之必要,其在苏省各属县,如通州、无锡、常熟等处已次第成立。世由来宰是邦,知松陵文献自古称盛,惟自洪、杨乱后,故家迁徙,典籍飘零,非亟起征求,势将湮没。且科学日进靡已,图籍纷纭,均为学子参考所必需。爰发私愿,创立“松陵图书馆”于邑庙共怡园内,先自捐廉以资提倡,并收存邑绅钱慈念君,及已故亮叔小学校校主黄亮叔君家藏图书,各若干种,委吴绅中行董其成而综理之。经画数月,规模略具。惟开办伊始,旧籍正待广为搜罗,新书亦须随时添置。素仰先生顾念桑梓,热心公益,如有家藏书本慷慨捐入,或寄馆保存,藉共众览;或捐助现款,俾得多购新书,众擎合举,垒块可以成山。世由自惭绵力有限,惟祈鼎力广为劝募,以助厥成。不胜盼祷之至!专此,藉颂台绥。

由此可知,图书馆设在城隍庙共怡园内,其基本藏书由吴江士绅钱崇威、黄亮叔家捐赠,定馆名为“松陵图书馆”。

二、吴江图书馆古籍的来源

松陵图书馆最基本的藏书大约有七百多册,涉及门类众多。随后,战乱灾祸,图书馆屡有兴废,馆舍也是数易其址,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图书馆单独建制时,吴江图书馆有古籍七万一千册左右。

据老馆员的回忆,这七万册古籍大多来自各大镇上大户人家的私人藏书与民间收集,是在“土改”和“文革”两次运动中收缴上来的。很偶然,在故纸堆里找到一份吴江县同里镇人民政府于1985年给县文教局的文件,内容为“送上钱太初户被查抄书俱和书籍明细一份,请动员图书馆进一步清查为盼。”文件第一两页分别是两位曾经的相关人员的证明材料。

约在1971~72年,由同里镇财清组陆志威、刘甦、王厚吉,进行钱太初户清理物资书籍,我当时在同里文化站工作,由党委叫我临时去帮他们一二天。部分钱太初的古书,从保护文物角度,由文化站接收的,放进县图书仓库(即同里跨街楼里)。直到以后,由县图书馆把同里所有书库的书全部装运吴江县图书馆。文化站、本单位,及我本人保证没有取走其中书籍。盛泽镇工会 柳德庆 1985年2月8日

证明所写的时间是1985年,县府西路的图书馆新馆已经落成启用,这批古籍图书就此落户吴江图书馆。

另一则证明,题为“关于在‘文革’中对钱太初书籍处理情况 ”其中写道:

同里富干街住户钱太初家有书籍专放房间一间,何时封存不太了解,“文革”后期,同里财清组在处理家具物资的同时,对原封存在同里镇上三处书籍作了处理。处理是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办的,当时将同里镇上三处存书全部交给吴江县文化馆清理,具体移交有移交清册,连同放书用的橱柜箱一起移交。财清组当时的负责人是刘甦同志,具体还有陆志威和马学熙同志(均已病故),接收单位是吴江县文化馆,因当时的同里镇文化站长是柳德庆同志,所以柳德庆同志成了当然的接收代表。移交后的箱橱书籍、画册,全镇共分装七条船只一次装离同里镇。以后清理情况就不晓得了。

证明人:

原同里镇财清组成员 王厚吉

1985.2.16

文中提到,钱太初家的藏书移交给了吴江县文化馆,那是因为七十年代初期,吴江县图书馆还没有独立建制,隶属于吴江文化馆,是一个叫图书组的部门。由此可见,这批图书就是后来吴江图书馆古籍库的馆藏。

文件的最后,是查抄图书的清册,有十四页之多,共计几百册各类古籍图书。最后是财清组经手人和文化站接收人的签字。

三、迂回曲折的清退之路

如果说图书馆内每一部古籍都有它自身的命运起伏的话,那么,以上就是吴江图书馆古籍的前世。它们的来处,是“土改”和“文革”期间各大镇的大户人家的私家藏书及民间收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命运又起了新的波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按照上级精神,在“文革”期间收缴的图书,如果原主人提出索还,则必须归还。这样,古籍库中的藏书,有一部分,归还了原主人,而更多的,留在了图书馆古籍库,服务于广大读者。这里摘录的是吴江图书馆归还文革中查抄书籍情况的来龙去脉。关于清退“文革”中查抄书籍情况的总结汇报

自一九八三年十月接县文教局关于清退“文革”中查抄书籍的通知后,一直到今年十月为止,我馆本着落实政策精神,对馆藏的古籍书进行了多次清查,现将清查经过分述如下。

一、我馆是一九八0年十二月单独建制的,工作人员多数是新馆成立后进来的,工作上没有交接手续,古籍藏书的来龙去脉都不甚了解。一九八三年十月接县文教局通知,十一月县委统战部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分索书人的名单后,方知道本馆现存书籍中可能混有一些文革时期查抄的书,但要清查这些书必须翻查全部藏书,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领导上发动全体工作人员连续加班,将七万多册古籍书全部翻查一遍,按线索查到了有主或可能有主的古籍一百八十三册,后来又进行第二次清查,那是查在提供线索中虽然尚未谈到,但在翻查中发现有记号的书目,我们也分别把它抽出来,计有一百五十册。同年七月,我们遵照县委召开的有关落实政策会议的精神,不顾盛暑酷热,在密不通风的书库中挥汗如雨,连续干了数天夜班,再一次将全部古籍翻查了一遍,又清理出前次遗漏的图书三十九册,六张散页,这样前后三次共查出古籍三百七十二册,散页六张。但对这些书的入藏时间是“土改”还是“文革”时期不清楚,因此,就牵涉到古书该不该还的问题。经请示,县文教局同意将三百七十二册古籍移交县文教局处理。

县文教局同意下列人员认领:由徐麟家属认领的古书有一百四十九册,由马云翔认领的书有八册,由钱恒之认领的书有十三册,总计一百七十册。其余无人认领,无法归还的书,县文教局于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一日已全部归还本馆。二、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苏州市钱太初先生来信要求落实在“文革”中被查抄的图书,并附有同里镇人民政府转来钱太初先生被查抄图书的“抄件”。当时,正值我馆忙于搬迁和新馆开馆的准备工作,我们趁古籍下架清点时,按提供的线索,对钱太初的书亦理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被查出的书有三种情况,一是“抄件”上列有书名,又有钱太初印章的。二是有钱太初印章,而“抄件”上没有书名的。三是“抄件”上列有书名,而无钱太初印章的。我馆把第一类书计一百六十五册交县文教局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十日送于钱太初认领。不久,经县委领导同意,第二类的书,即书上有印章,而“抄件”上没有书名的,也于一九八六年元月二十五日,送还钱太初认领,共计有二百五十六册,这样,两次共领认书有四百二十一册。

今年九月,市政协县政协领导,为了更好地落实政策,决定把第三类书,即“抄件”上列有书名,而无钱太初印章的,拿出来,请钱太初本人来我馆认辨。结果,在七百九十一册古籍书中,钱太初先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领了四百二十三册,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六日由县文教局及我馆领导,把书送到钱太初先生家中,钱太初先生当众表示感谢,并说认书的事到此为止了。这样,前后三次,我馆共退还给钱太初先生的古籍书总计八百四十四册。

吴江县图书馆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六日

四、展望

吴江船读后感 篇4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莫高窟》一文,白天在烈日的烘托下跟随朝圣的人潮追忆着这座千年的佛教圣地的前世今生。而到了夜晚,又在如水般纯净的月光下在洞窟间独自穿行,仅凭外墙的土色就能判辨始建于哪个朝代,并能道出那段历史的独有的风格与故事。隋,唐,宋,元,明,清,一幕幕历史的传奇匆匆消逝,只留下这大漠中孤独矗立的洞窑,见证岁月的沧桑。

不经意间,又为这篇文增添了许多幽婉之美。看这时的《文化苦旅》,就像在无比夺目耀眼的花丛间行走,身心全部被融化在这绚烂的风景之中。

随着章节的递进,已然来到长江之滨,登一只轻舟,开始了精彩的旅程。在这一段中,对景观的描述依然让人心驰神往,但与之前不同的则是在迷人的风景之中加入了许多对哲学的分析与人生的感悟。

比如在《青云谱随想》中,朱耷与徐渭的坎坷人生,让他们有时忧怅,有时癫狂。可也正是这无比坎坷却充满传奇的经历促使他们挣脱了世俗的牵绊,从而登上了艺术的巅峰!

甚至让郑板桥和齐白石这样的大师都在徐渭的画前说出了:“原作青藤门下走狗”的话来。可是像我这样对绘画一窍不通的人实在无法理解,这些自己已经成为大家巨匠的画家为何还会这样自惭形秽的去赞美一位早已故去的古代画家呢?还有后来在《笔墨祭》中,古代的文人又怎么凭书法即可看出人的品行?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抛家舍业,终其一生在石碑书卷中穿行,只为那发黄的宣纸上几行墨迹?可我想那一定是种让人可以忘却疲劳,不畏风霜,乃至高于生命的信仰,读后感《吴江船读后感》。这种信仰徐渭有,朱耷有,郑板桥有,齐白石也有,所以他们才能超越时间的界限,在灵魂层面,成为知音。除了《青云谱随想》,在这一段里的《风雨天一阁》,《西湖梦》,《江南小镇》都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天一阁里藏书者与火灾和盗书者的智力博弈,西湖边苏堤,白堤后飘出出一代红颜苏小小的轻声呻吟,在这些好像话里有话的词句间,我似懂非懂的思考,踌躇着。

告别奔流不息的长江,转眼又来到开封,南京,成都,兰州,广州这五座文化气韵非常足的城市,有如此浓厚的文化气韵做基调,再加上作者奇崛的文思,自然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跋山涉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作者的身心似乎也已疲惫,所以从《牌坊》一章开始,索性促膝而坐,整理思绪,回忆起那些依稀往事。

往事的起端是从一座树立在村口的牌坊展开的,少年的余秋雨呆呆站在高高的牌坊下入神的看着,脑海中产生了无限遐思。回过神来,看到几位容貌秀丽的女青年来到村里,她们年轻且有文化,漂亮且很勤劳。

她们在废弛的尼姑庵中开设教室,并在后院里种下满园鲜花,每逢绽放之时,便有郁人芳香。可她们从何而来人们却不得而知,是逃婚?是离家出走?日子在人们的猜测中平静的过着。

吴江市财政局 篇5

江市财政局 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

吴文广发„2009‟102号

关于印发《吴江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

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文化服务中心、财政分局(所):

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江苏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苏州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市财政局、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制定了《吴江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吴江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

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江苏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苏州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财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化遗产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市财政局和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文广局)共同管理。

第四条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安排,专款专用,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 经费使用范围

第五条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分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

第六条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主要用于:

(一)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控制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控制单位的其他已予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保护项目。

(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的编制。

(三)经市财政局、市文广局批准补助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补助经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管理经费两大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的预算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规划、工作计划及政府财力情况,在年初核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补助经费是指对国家、省级、苏州及吴江四级名录项目及其他重大项目进行保护、保存、研究、传承等方面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四级名录项目保护传承经费和其他重大项目保护补助经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管理经费是指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开展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普查经费、宣传出版经费和专家咨询经费等。

第三章经费的申请和审批

第八条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和审批:

(一)符合上述第六条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向所在镇(区)提出申请,由所在镇(区)初审后,于当年12月底前,将下文物维修计划报市文广局文物科,由市文广局会同市财政局复核。

(二)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均应提交申请项目的实施方案、预算、批准文件、资金筹措及落实情况等内容。

第九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和审批:

(一)符合上述第七条第(二)款条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补助经费的项目,由项目保护单位向所在镇(区)提出申请,由所在镇(区)初审后,报市文广局文化科,由市文广局会同市财政局复核。申报时间为每年的12月底前。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管理经费由市文广局文化科在年初根据全年保护计划提出申请。

第十条市文广局组织对市文化遗产保护主管部门和各镇(区)上报的申请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会同市财政局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项目,由市财政局和市文广局共同确定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额度,并经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审批同意后,联合行文下达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补助经费。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

第十一条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一)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在确定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补助经费计划后,项目单位应及时落实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事项,按照合同内容和工程进度由市财政局拨付款项。

(二)已批准补助的项目,在一年内仍未动工的,市财政局和市文广局将对该项目予以注销,并收回经费。

(三)当年未完工项目,年终经费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继续使用,项目完成后的结余资金全部收回。

(四)对遇有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动已批准的项目或项目内容的,由项目所在镇(区)提出报告,经市财政局和市文广局批

准后方可调整和变动。

(五)凡使用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用款单位,在项目完工后,应向市文广局和所在镇(区)编报财务决算和结项报告。各镇(区)应在当年12月底前,将本镇(区)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书面报告市财政局和市文广局审核。逾期不报的,不予安排该镇(区)以后经费。

(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完成后,由市文广局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拨付所余款项。较大项目应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进行验收,工程竣工验收时要出具工程决算报告。

(七)凡使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单位,项目完成后应主动委托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市文广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重点项目组织专项审计。

第十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当年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财政局核定的当年专项资金预算总额,提出各项目的保护方案和补助额度建议报市文广局审核,经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审批同意后,由市财政局和文广局将补助额度指标下达给相关项目的申报单位。

(二)未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结余经费应当按照规定结转下年使用。

第十三条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将分别给予停止拨款、暂停核批新的补助项目、收回补助经费,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一)虚报专项补助经费预算;

(二)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与设计内容,不按批准的方案、项目内容和预算范围使用经费;

(三)截留、挪用和挤占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

(四)擅自将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购置非项目所需的固定资产;

(五)擅自处理用市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施工材料;

(六)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和资金造成损失和浪费;

(七)不按期报送有关工程决算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

(八)镇(区)项目保护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九)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09年12月15日起实施。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文广局解释。

主题词:文化经费办法通知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

区管委会,市文管会各成员单位,同里文保所、黎里文保所。存档

加工贸易新法解读课件(吴江) 篇6

一 相关法律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办法(219号令)

(二)财关税〔2014〕37号、加贸函〔2014〕37

(取消78种进口钢材保税政策)二 219号令修订背景

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3〕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已于2014年3月12日以第219号海关总署令公布,于同日施行。

总署在该办法中突出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增加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的担保方式及承揽者的概念,取消了加工贸易备案(变更)、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放弃核准等业务的行政许可。

三 合同备案方面主要变化

(一)取消6项行政审批事项,切实贯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

根据国务院取消“加工贸易备案(变更)、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放弃核准”等行政审批业务的决定,219号令将原条文中的“备案、核销”变更为“办理手册设立、核销申报”手续。

办法取消了加工贸易备案(变更)、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放弃核准等业务的行政审批及放弃核准管理。《监管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办理加工贸易货物手册设立、进出口报关、加工、监管、核销手续。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加工企业、承揽者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接受海关监管”。在《监管办法》中取消了原规定中海关“备案、审批、核准、批准”和企业“申领”等行政许可及行政审批程序,而改为了海关“设立、办理”和企业“领取”等非行政许可及行政审批的海关监督管理程序。”。

那么手册设立与备案、变更在手续办理方面有什么区别呢,主要体现在:一是手册设立不再是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同理,加工贸易备案、变更、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放弃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均不再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海关不再加盖行政许可印章。二是名称相应做了变更,办理合同登记备案修改为加工贸易手册设立、外发加工审批改为外发加工备案、深加工结转审批改为深加工结转申报、核销申请改为核销申报等

除了取消审批、名称变更、简化手续外,《办法》修订最主要体现在海关管理理念变化方面,因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实现了重心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主体由海关替企业审查向企业自行申报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既实现了“放”得开,即充分体现了对企业的信任,更好的突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了企业申报的责任和义务;又做到了管得住。

《办法》明确,企业一旦违反有关海关监管规定,海关将按照海 关法及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依法罚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个方面的变化就是

二 放宽外发加工限制性条件,加强了加工贸易企业与国内市场更加紧密的联系

《办法》将外发加工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同时放宽对承揽者的限制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征收保证金的情形。

一是将发加工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监管办法》第24条规定,经营企业开展外发加工业务,按照外发加工的相关管理规定自外发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一)海关应要求企业在货物首次外发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备案外发加工基本情况;在货物外发之日起10日内申报实际收发货情况,同一手(账)册、同一承揽者的收、发货情况可合并办理。海关对资信良好的企业可适当延长实际收发货情况申报时限。

原来想要进行外发加工,必须提前准备资料,向海关申请,海关进行行政许可审批,准予外发后,企业才能将料件发给承揽厂,而行政许可取消之后,如果企业来不及准备资料前来向海关备案的话,可以将货物先行外发,自外发出去后三日之内向海关进行报备申请就可以了

(二)以合同为单元管理的,首次外发是指在本手册项下对同一承揽者第一次办理外发加工业务;以企业为单元管 理的,首次外发是指本核销周期内对同一承揽者第一次办理外发加工业务。

同样,对外发加工也规定了相应的惩处措施,企业未按规定向海关办理外发加工手续,或者实际外发情况与申报情况不一致的,海关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是除全部工序外发外,海关对企业开展外发加工不再征收保证金

原办法规定对“外发加工业务跨关区的”、“全部工序外发加工的”、“外发加工后的货物不运回直接出口的”以及“涉案企业四种情形均要求征收保证金。

新的办法规定:对全工序外发的,海关应当收取企业相当于外发加工货物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保函。企业变更外发加工信息时,涉及企业应缴纳外发加工保证金数量增加的,海关应补充增收企业保证金或者保函。

3.取消了对承揽者的限制条件,允许个人承接外发加工业务

新的办法将“承揽企业”更改为“承揽者”

新办法将承揽者的定义是指与经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承接经营企业委托的外发加工业务的企业或者个人”。《监管办法》关于“承揽者”的用语表述进一步拓展了外发加工业务的承接范围,规定了承接方既可是企业,也可是个人。“承揽者”的用语表述及规定大大放宽了对外发加工承揽企业的定义,基本上企业申请就可以办理外发加工了,对于没有海关注册登记的加工厂也无需在办理海关注册登记了,甚至不能办理加工能力证明的加工厂也可以不需要提交加工能力生产证明,只要经营企业写一个情况说明,证明并承诺承揽者有加工能力就可以取代商务局出具的加工能力生产证明了,这将有利于加工贸易外发加工业务的快速发展。

对于h2000外发加工系统,系统更新后,也全部设为自动过机

总的来讲呢,现行《监管办法》对于外发加工的规定较以前,一是极大地简化了外发加工的业务管理;二是减轻了外发加工企业的经济负担;三是方便了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三 强化深加工结转申报义务,全面推行深加工结转电子化作业模式,同时明确了深加工结转业务办理的“负面清单”

海关总署废止了109号令(跨关区深加工结转办法),同时将深加工结转的管理原则和要求在《办法》中予以明确,《监管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得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

1.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被海关责令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2.有逾期未报核手册的;

3.由于涉嫌走私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

以上三种情况,企业要随时关注,如果企业涉嫌违规,在深加工系统过机时,请务必要跟审批关员报备清楚,因为如果是涉嫌走私而立案调查的,是禁止结转的,如果是因为涉嫌违规而立案调查的,可以正常办理结转,但是海关系统在过机时是分不清是稽查科调查还是缉私部门进行违规调查还是走私调查,所以关务人员要向海关报备清楚。

以下规定进一步体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

加工贸易企业未按照海关规定进行收发货的,不得再次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

海关发现加工贸易企业有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收发货申报及报关情形的,在补办有关手续前,不再受理企业新的《深加工结转申报表》,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暂停已办理《深加工结转申报表》的业务开展。

同样对于结转,办法也规定了相关惩处措施。转出、转入企业违反有关规定的,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企业无论是对于手册办理、外发加工备案还是深加工结转申报,都要如实向海关申报有关数据,否则出现任何申报不实的情况,都有相应的处罚依据和措施

自2013年全面推广深加工结转系统后,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网上审批,不需要再提供纸质资料,全国海关统一依托信息化系统但对深加工结转业务进行管理,因此,企业已实现网上办理深加工结转业务,尤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提示和要求,并且在预录入的时候,数据一定要准确,因为深加工系统和最近更新的外发系统,大部分都是系统自动审核过机,一旦出现数据错误,修改或者删单都比较困难。

关于办理深加工结转手续问题

1.企业申请撤销、修改结转报关单的,对不符合放行条件的形式进、出口报关单,应要求企业按有关规定撤销或者修改报关单;对已放行的形式进、出口报关单,不能修改,只能撤销。

2.海关在办理加工贸易核销手续时,应检查结转报关单对碰情况。结转进出口报关单一一对应时,接受报核。

四 放宽担保提供者范围,增加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具保函

《监管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关应当在经营企业提供相当于应缴税款金额的保证金或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后办理手册设立手续”,该条款较原规定拓展了企业金融担保渠道,增加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保函的担保方式,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办理加工贸易业务。这说明一些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开保函了,如果有的企业开银行保函成本高的话,可以在这一条款上想办法,只要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出具的保函,应该都是可以的。

五 突出分类监管原则,为构建加工贸易差别化监管体系确立了规章依据,同时明确依据电子数据进行核销的做法,为实现加工贸易无纸化手册备案夯实基础

《办法》第七条:海关对加工贸易实行分类监管。

加工贸易分类监管制度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关依据加工贸易管理政策,按照商品和企业不同分类,对加工贸易实行商品和企业分类管理的一项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分类管理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成分。但现行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制度更多的突出对事前风险防范,而未考虑事中事后的分类监管措施问题,也没有形成体系,有局限性。因此,《办法》第七条明确了“海关对加工贸易分类监管”的原则,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加工贸易监管实际,在积极探索普通监管模式、联网监管模式、特殊行业监管模式(飞机船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梯度转移模式(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全产业链模式(集成电路行业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模式等模式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加工贸易立体化、多元化的差别化风险管理体系,并据此研究制定加工贸易分类监管的具体管理办法,不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分类监管原则还体现在《办法》第十四条和十五条,即:在手册设立环节,根据不用的风险等级,规范了征收保证金的分类监管情形。

对于风险较高的的情形,确定了应当征收的原则;

(一)涉嫌走私,已经被海关立案侦查,案件尚未审结的;

(二)由于管理混乱被海关要求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对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形,规定了可以征收的原则。

(一)租赁厂房或者设备的;

(二)首次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

(三)加工贸易手册延期两次(含两次)以上的;

(四)办理异地加工贸易手续的;

(五)涉嫌违规,已经被海关立案调查,案件尚未审结的。

其中,可以征收保证金的,主管海关可以结合管理资源,企业守法状况、案件办理进展等综合情况来确定如何征收保证金、这样的规定,及体现了统一执法的要求,又可实现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机械执法问题的出现。

219号令第三十二条

海关核销可以采取纸质单证核销、电子数据核销的方式,这就为无纸手册备案夯实了基础,目前我国首个无纸化手册备案改革试点在南头海关顺利通过,试点成功之后,就可以向全国其他关区进行普及了,无纸化手册备案试点简单来讲,就是把纸质单证转变成电子数据进行预录入,海关点开系统界面,就可以看到企业发送过来的电子数据,在系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备案申请分拣到了 系统自动放行和人工审核两个通道同时还为搞管理类别、高资信企业的备案申请在审核系统内建立了绿色通道,有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同时,在审批系统内建立企业资信库,对原需企业备案递交的大部分资料可实现一次递交多次使用,为企业带来极大便利。如果一份无纸化手册备案完成了审批,并通过系统自动将审批通过的告知发送到了企业,报关大厅的电子屏幕同步显示出审批的信息。希望这样的改革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国内为了化解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危机,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一个

取消了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 文财关税〔2014〕37号,具体内容如下:

一、首批对国内完全能够生产、质量能够满足下游加工企业需要的进口热扎板、冷扎板、窄带钢、棒线材(3252, 21.00, 0.65%)、型材、钢铁丝、电工钢等78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具 8 体产品清单见附件),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自2014年7月31日起,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对2014年7月31日前已签订的合同,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实际进口的,允许在合同有效期内继续以保税的方式开展加工贸易。

二、上述政策措施适用于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2014年7月31日前区内已设立并从事附件所列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暂予以除外。

实际操作中需要主要的事项:

1.7.31日之后,78种钢材不能再保税备案,即新手册和变更手册里都不能再新增和变更增量目录里的钢材

2.原来已核发的手册里含有该78中钢材的手册,可以继续使用,可以延期,但不能对78中钢材做增量变更

3.不同于以往禁止类商品目录管理规定,此次取消保税备案的78种钢材不仅指直接进口的钢材不能备在手册里,还包括以深加工结转方式进口的钢材也不可以再备在手册里

看目录、主要是7208、7209、7211、7213、7214、7215、7216、7217、7225和7226税目项下的钢材,除了以上78种禁止类钢材外,还有一些钢材和不锈钢等是允许备案的,比如经包覆、涂层或镀层等进一步加工的的板材,比如7210税目、7212,还有7219.7220不锈钢等是属于限制类商品,对于限制类商品备案,是允许备案的,在这里跟大家强调一下,对于限制类商品备案合同要求提供正本,这一点是一直以来都要求的,很多报关员应该都了解的,不过还是有部分报关员提交给我们复印件合同,所以这里重申一下。另外,关于禁止类商品备案所提供的进出口合同,最近我们科有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如果对方企业是出口加工区的,那么还要求提供对方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因为文件规定,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进出口商品目录的,凡用于深加工结转转入、转出或从特殊监管区域进出的,不按照加工贸易禁止类进出口商品管理。

还要提醒各位关务人员,对于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的商品,手册备案之后,在中后期通关时,一定要如实按照手册备案时的进出口贸易方式来报关,这一块的进出口数据,上级海关有监控分析系统,定期会进行比对核查,所以大家在报关之前,要核对该报关货物对应的手册备案信息,确保其实际贸易方式与备案的贸易方式一致。署税发﹝2012﹞427号,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贸易备案和通关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文件其实在12年得时候就下发了,由于最近很多企业遇到一些问题,报关保税货物经常被口岸海关卡住质疑,所以再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原文;为规范进出口企业的申报行为,提高申报数据质量,总署在H2000通关系统中组织开发了“商品规范申报辅助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于2012年8月8日正式在全国海关上线运行。近段时期,部分海关陆续反映,系统上线运行后的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的各类账册(以下简称各类账册,包括纸质手册、电子化手册、电子账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账册和保税监管场所账册)与进出口报关单的“规格型号”栏字段长度不匹配(各类账册仍为50个字节,报关单为255个字节),各类账册受字符数限制,难以按照系统提示完整填报规范申报要素,容易引起退单,将影响各类账册备案、通关、结转、内销征税、核注和核销业务的正常操作。为确保各类账册正常运转,防止对系统误操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保税货物监管的现状。保税货物监管有别于一般贸易货物监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表现在:一是保税货物具有归并报关、形式报关、集中报关的特点,保税货物备案和通关时“规格型号”栏难以按规范申报要素进行填报;二是加工贸易货物需要按照商务主管部门《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的审批内容进行备案,如海关根据规范申报要求拆分备案项或增加备案内容,造成超出商务部门审批内 容进行备案,可能引起读职风险,同时拆分增加备案项导致商品备案和报关单的填报项数大增,增加企业预录入成本;三是保税货物内销情况复杂,特别边角料、残次品等的内销,同一种边角料就有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形态,很难按商品规范要素逐一申报;四是各类账册的“规格型号”栏字段长度为50个字节,不支持规范要素完整填报。

二各类账册的备案、报关和内销征税等业务不纳入此次规范申报辅助系统应用范畴。

三、各类账册备案仍按照现行监管做法执行。账册备案时,规范申报要求完整填写申报要素,仍按照《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审批内容进行填报,海关备案审核时系统不进行申报要素的检查。

这一条的意思是说海关系统不进行申报要素的检查,但是手册备案时,还是要按规范申报要求完整填写申报要素

四、保税货物可按照各类账册备案的“规格型号”报关,规范申报要素可在报关单随附清单中体现。账册报关单预录入时,电子口岸报关单预录入系统调用账册“规格型号”栏的备案内容至报关单“规格型号”栏的第一个要素栏内,其他申报要素为空,直接关闭规范申报对话框后申报即可,系统不按照必填要素处理,向海关申报后不会出现电子退单。

五、各关应严格按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内容范围进行加工贸易备案,不得超出审批内容,以防读职风险。这一条就要求企业在手册备案时,海关h2000系统所备的商品内容一定要与商务局出具的加工贸易批准证的商品内容进行备案,包括品名、hs编码,规范申报以及单位数量等要素 简单来讲呢,以上文件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

合同备案时,要适当的进行归并,对于品牌、规格众多的商品,要归并备案,不要按照料号来备案,把其中共通的大范围的规格可以备在手册里,详细的规格可以以随附清单的形式附在后面,如果按料号来备案的话,一是项次太多,有的手册大几百项,不仅增加企业备案预录入和报关成本,而且还增加了海关和企业关务人员的管理难度,同时h2000系统运行速度也会减慢。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反映,说有时候会碰到口岸海关以报关内容与备案内容不一致的理由查扣手册备案货物,好说话一点的要求企业删单重报,有的海关,最多的事是上海海关还会让我们内地海关出具 证明,让我们海关证明企业报关的规格型号是在手册备案范围内的,那手册是归并备案的,比较粗犷的,我们海关也无法证明这里面包含了哪些具体料号;甚至口岸海关还会以企业申报不实为理由长时间扣留保税货物,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左右为难,影响正常生产,产生很大的损失。以上情况很清楚说明一点,口岸海关根本没有按照427号通

知来依法行政,他们要求报关单跟备案内容一致是没有文件依据的,又或者他们不太知道这个通知,以后大家遇到这个问题可以质疑他们,跟他们提一下这个文件,让他们看一下文件。除此之外,企业在口岸通关时,如果对应手册是归并备案的,就是说没有把品牌、型号全部备案手册上的,在报关的时候,在报关单后面随附一个商品料号清单,清单里面列明你所申报货物对应的手册项次,以及该货物具体 12 的申报要素,比如品牌、型号等,提前向他们报备一下,一般来讲他们看到这个清单就没有理由卡了

商品归类与规范申报

最后跟大家讲一下合同备案商品规范申报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准确归类,上半年因为一家企业因为两个商品命名模糊,归类错误,导致我们备案科扣两分,这也是其他企业容易犯得错误。是什么情况呢?

该企业备案商品品名:塑胶配件编码是39269090,规范申报内容写的是:背光模组的液晶屏用PC材质无牌TV配件,这个企业明显归类错误,后经企业核实,该商品是背光模组专用零件,那么按照归类原则,应该归90139020,这里跟大家强调一下,对于一些塑胶件的归类,大家首先要弄清楚是通用零件还是专用零件,如果是几个行业或几种机器设备通用的一些塑胶件,那么归39269010,如果不是机器仪器用零件,应该归39209090,对于专用于某类机器仪器用的零件,应按照成品目录下的零部件归类

注意:为了准确理解对商品规范申报的要求,在相关章节前对该章共性问题用“注解”加以说明,首先应阅读各章的注解,再查阅具体商品对应的规范申报内容,然后按照要求一一填写,不得遗漏,你们如果觉得实在写不开的话,千万不能私自漏掉其中几项申报要素,然后抱着侥幸心理送到前台,如果我发现了,不仅延误备案审批时间,如果不小心没发现,那么后续通关时也有可能被口岸海关卡住,而且我们海关还面临扣分的危险,所以遇到这类问题,你们随时可以到前台来找我帮助,然后一起把问题解决好。

其次是不能产生归类差异,归类差异是指两项或多项商品之间,存在同样品名,同样的规范申报,却不同编码的情形,我们在办理手册时,一定要避免产生归类差异,不仅要审查同一本手册里是否存在归类差异,而且新手册和老手册之间也要审查有无归类差异的情形。

规范申报需要注意的情况

第二、三章 归入本章的杂碎及肉或杂碎的细粉、粗粉,应报明用途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章 本章商品均需填报签约日期

第三十二章本章商品申报的品名中应包括是否曝光、是否冲洗的内容

第三十九章 有英文缩写的商品最好申报英文缩写名称,比如pc,abs等,对于聚合物,单体单元的种类和比例一定要写清楚 电脑主板应注明是否含cpu,不含cpu的主板应归入84733090,含cpu的主板应归入84715040 端子作为接插件的零件,统一归到 85369090 导电泡棉5911,之前有的企业也有归在5907税目下,此商品归类是在2014年归类意见书出具后统一归入5911税目下的

最后说说联网备案的几点要求

1.对于有进出口记录的商品,一般情况下不得变更商品备案内容,比如品名,编码,规格,单位等要素,这一点也适用于非联网企业,如果是因为hs编码升级导致的变更是可以直接在原项次上变更的

2.如果企业有了新的机种,并且根据品名和规范申报不能直观确定商品编码的话,需要再多提交一份该商品的情况说明,来具体描述商品的属性,比如组成,材质,外观,功能原理,用途等,以便海关审核确认其编码是否正确

三、关于加工贸易货物分开管理以及存放场所的问题

(一)“分开管理”是指加工贸易货物应与非加工贸易货物分开存放,分别记帐。对确实无法实现货物分开存放的,主管海关应在审核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确认其能够通过联网监管系统实现加工贸易货物与非加工贸易货物数据信息流分开后,认定其符合“分开管理”的监管条件。

(二)“海关备案的场所”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办理海关注册登记以及加工贸易业务时向海关备案的经营场所。

上一篇:卫浴行业模式下一篇:心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