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属于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银行业协会属于

中国银行业协会属于 篇1

果冻行业诞生于1987年,天津长城食品厂引进日本设备和技术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大楼牌果冻,从此开创了果冻行业的先河。二十年来,果冻行业逐步发展壮大,在没有任何外商投资和国家扶植的情况下,早已摆脱了日本技术的束缚,成长为一个工艺先进,品类齐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项目。据国内权威调查公司统计,果冻市场大概有80亿人民币的国内市场份额。

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果冻行业出口形势喜人。国内几个主要果冻生产企业每年的出口量都呈现显著增长的势头,有的甚至是连年翻番。有人会问,你们都出口到哪里去了,不会是非洲吧?我可以告诉你,非洲最需要的是方便面。果冻基本上都是出口到发达国家。外国人很喜欢果冻这种晶莹剔透,爽滑可口的美食,很多美国女孩子把果冻当作自己的早餐,既满足口福又能减肥。同样的产品,国内卖一块钱,在国外的货架上就卖一美元,经销商获利丰厚。正因为如此,日本或东南亚国家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欧盟、南美、北美、澳洲、韩国,都心甘情愿地为中国企业提供市场,在这些国家,你会在超市里随意发现来自中国喜之郎或蜡笔小新等厂家生产的果冻类产品,

在提倡品牌中国的今天,民族品牌有多少叫得响的世界第一?蒙牛倡导做中国牛,世界牛,海尔立志做世界的海尔,但真正做到世界第一何其难?这一点,果冻已经做到了,中国的果冻可能将独享十亿美金的国际市场份额。喜之郎公司的网站首页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果冻布丁的食品企业。可以说,中国的果冻就是世界的果冻,世界的市场就是我们的市场,果冻行业是我们民族工业的骄傲!

事实上,果冻产品本身有着严格的国家标准,对工艺、配方、质量控制有着成熟的管理体系,经得起欧盟、美国商检局的检验。果冻的配料本身是天然的,健康的,安全的。果冻主要成分卡拉胶源自于海洋植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清理肠胃,而且无脂低糖,是人们休闲食品的最佳选择。

应该说,公众对果冻的负面看法,受媒体的影响很大,也跟果冻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不利有很大关系。果冻本不适合三岁以下的儿童食用,在媒体的报道中,却演变成对果冻本身的质疑,食用方法不当变成果冻本身的过错。我所担心的是,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果冻这个现在是世界第一的民族产业将会毁于一旦。果冻企业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道美食,却无法在自己的祖国立足。倘若喜之郎真的从果冻市场突围了,不知道身为中国人,是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中国银行业协会属于 篇2

中华民族饱经沧桑, 历来自强不息、愈挫弥坚。今年以来, 我们遇到的考验和挑战十分严峻。党带领人民成功战胜雨雪冰冻灾害, 妥善处置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 正确应对奥运火炬传递中的干扰破坏,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新的升华, 中国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这次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 震级高、烈度大, 重灾区范围超过10万平方公里, 累计受灾人数4550余万人。地震发生在群山深壑, 余震不断, 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次生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抗震救灾工作异常复杂、十分艰难。灾难面前, 党领导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再次展开了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斗争。连日来, 各路救援大军顽强奋战解救被困群众, 灾区干部群众临危不惧奋起自救, 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全力支援, 为我们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抗御灾害, 对我们是考验, 也是锻炼。我们更加真切地看到, 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 有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宏大气魄, 能够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无论下一步的抗震救灾多么艰难, 我们都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 坚决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信心和力量来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越是危急时刻、困难面前, 越是需要坚强领导、有力指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是凝聚力量、应对灾难的强大主心骨。汶川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心急如焚。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尽快抢救伤员, 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后两小时, 温家宝总理赶赴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最危急的时刻, 胡总书记亲临一线, 不顾余震危险, 察看灾情, 慰问群众, 指挥抗震救灾。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紧急行动起来, 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立即派出救援队伍, 调拨救灾物资, 组织打通交通、通信、电力等生命线, 全力搜救受困人员, 救治转移受灾群众, 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这一系列行动, 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以人为本抢救生命。胡总书记反复强调, 要争分夺秒抢救受困群众, 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 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救援队伍排除万难, 不惜一切代价向震区突进, 昼夜不停地搜救被困人员。先后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6452人, 不少人受困超过100小时。从全国调集医疗人员7700余人, 68608名受伤人员住院接受治疗, 没有发生大的疫情。心系受灾群众生活, 国务院决定3个月内向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在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的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这一切, 都真切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感戴,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一个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党, 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 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不论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 还是和平时期搞建设、谋发展, 我们党都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正因为这样, 我们党能够最广泛地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共识, 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 产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应;能够最有效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 从容应对最严峻的挑战、驾驭最复杂的局面。这次抗震救灾中, 我们党和政府表现出的非凡高效的领导力、执行力, 根源就在于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依归, 人民群众对党高度信赖、衷心拥护, 把党的领导和号召当作指路明灯和行动遵循。在前进的道路上, 只要我们坚信党的领导, 与党同心同德,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灾害。

信心和力量来自英雄的人民

战胜一切困难和艰险的力量之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人民历来有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坚强意志, 有团结起来共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格。在这次特大地震面前, 中国人民又一次表现出了临危不惧的勇敢、挺立不屈的坚韧和空前无比的团结。当地震袭来时, 许多人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来不及逃生的老人先把孩子推出门外, 母亲把幼儿紧紧搂在自己怀里, 老师一次次返回即将垮塌的教室营救学生, 用身体掩护学生。许多人不顾自己安危苦痛、主动帮助他人:有的刚刚从废墟中爬出来, 顾不上寻找自己的亲人, 就去抢救身边的人;有的失去爱人、父母、孩子, 很快擦干眼泪投入救灾工作;有的把自己家中仅存的食物和水拿出来接济那些受灾更重的乡亲。许多人怀着对生命的渴望, 以坚强的毅力创造生命奇迹:在废墟深处, 有的孩子打着手电筒看书, 有的轮流唱歌相互鼓励, 还有的采取各种办法自救。灾区人民清理了废墟, 搭起了帐篷学校, 朗朗的读书声又重新响起。

抗击灾害靠灾区人民自强自助, 更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全国各地一支支救援队伍、一批批救灾物资以最快速度源源抵达灾区, 腾出最好的医院和病房接纳灾区伤员。从老人到孩子、从下岗职工到残疾人, 从农民工到企业主, 人们以强烈的爱心和责任, 尽自己所能,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排起长队无偿献血, 慷慨解囊捐钱捐物, 每个人都在想着“我还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成千上万名志愿者自觉行动起来, 民间救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和全世界华人为赈灾捐助大量善款和物资。十几亿人伸援手、献爱心, 汇集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

灾难是试金石。现代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人们还能不能经受住挫折和磨难?利益调整、价值观多元, 大家还能不能慷慨无私、为国分忧?抗震救灾的实践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团结一致, 表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优秀品格始终没有变, 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培育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丢, 而且经过时代锻造和灾难磨砺, 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民族复兴的根本依托。

信心和力量来自改革开放强大起来的祖国

强大的祖国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自然灾害的坚实靠山。突发的自然灾害, 既考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也检验着国家的实力。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中央迅速从各地和国家战略储备中筹措大量救灾物资, 构建起空中、铁路、公路、水路立体运输线, 将数百万吨食品、药品、帐篷、抗灾机械等, 源源不断运到抗灾一线。在地质结构极其复杂、道路桥梁严重损毁、塌方和泥石流不断发生的情况下, 短短几天就打通了通往重灾区的生命线, 并全面修复了电网、通信, 创造了世界抗灾史的奇迹。抗震救灾充分运用了高科技手段, 雷达生命探测仪、百吨液压顶、专业救助直升机、海事卫星电话等投入救灾。启动9种型号15颗卫星绘制气象云图, 实施卫星通信, 进行地貌普查, 提供导航服务, 将灾区的重要信息及时提供给指挥部, 运用卫星网远程会诊、救治伤员。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条件保障, 为赢得救人时间、提高救灾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抗震救灾信息公开透明, 报道及时准确。国务院和受灾省区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受灾情况、伤亡人数和救援进度, 各电视台、广播电台直播, 报纸、通讯社、网络全程跟踪报道。中国政府主动向国际社会通报灾情, 积极欢迎国际援助, 接受了多个国家救援队和医疗队参与救灾, 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今非昔比。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中国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办大事、抗大灾, 需要举全国之力, 形成全国一盘棋。在这次抗灾中, 从中央到地方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各部门服从大局、密切协作, 形成了克服困难、战胜灾害的强大合力,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员力和组织力。在巨大灾难面前, 我们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力抗住了自然灾害的袭击, 以博大胸怀安抚了灾区群众和每一个中华儿女, 给人们以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我们为日益强盛的祖国而骄傲自豪, 更加坚定了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只要我们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就一定能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一定能早日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信心和力量来自英勇的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为了人民的安危总是挺身而出, 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在这次抗震救灾中,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号令, 紧急开赴救灾一线, 搜救群众、救治伤员、转移人员、抢通道路、抢运物资, 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打赢一个又一个硬仗。历史将铭记:在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 军队就启动应急预案, 从全军范围紧急调遣兵力支援灾区。在一些重灾区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 官兵顶着风雨、不顾余震, 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断的山路峭壁上徒步挺进, 及时到达展开救援。在搜救被困人员的关键阶段, 官兵昼夜奋战,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在救援力量全部到达56个重灾区乡镇后, 救灾部队坚决执行胡主席命令, 分路出击, 跋山涉水, 进入偏僻隔绝的村庄送粮送药, 救助转移受困群众。救灾中, 广大官兵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在机械一时跟不上的情况下, 官兵用肩膀扛、用双手挖, 抢救被埋压在废墟中的群众。余震频频发生, 面对撤退的命令, 一名战士跪下哭道:“让我再去救一个。”官兵不怕疲劳, 不分昼夜, 连续作战, 被灾区群众称为“硬汉”。近80位将军与官兵奋战在一起, 在废墟危墙下挖救被困人员, 深入大山丛林解救转移受灾群众。连日来, 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3.7万余人抗震救灾, 出动各型飞机2300架次, 动用大型运输车、吊车、冲锋舟、便携式通信设备、发电机等各型装备12万台 (件) , 派出162支医疗队、防疫队、心理专家服务队, 发放被装、食品、战救药材、帐篷等各类物资器材492万套 (件) , 调运各类物资10余万吨。我军在抗震救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广大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行为, 深深感动了人民群众。一个刚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的孩子, 在担架上向解放军叔叔郑重地敬了个礼;一个刚脱离危险的姑娘, 在病床上紧攥着两个救她的战士的帽徽, 充分表达了对解放军舍生忘死的感激和敬意。

“解放军来了人心定”。我军是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 是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力量。“子弟兵”三个字, 在人民群众眼里, 不仅仅是军人的代名词, 还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是革命传统的化身。哪里有子弟兵, 哪里就有安全感, 哪里就有信心和希望。在抗震救灾斗争中,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牺牲奉献精神和顽强战斗作风, 再一次生动诠释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始终不渝的根本宗旨。人民军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 坚决听党召唤、力解人民危难, 体现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我军历来是一支英勇顽强、敢打硬仗的部队, 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 救灾部队敢啃硬骨头, 善打攻坚战, 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基层官兵, 在抗震救灾中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锻炼, 他们面对危险敢向前冲, 遇到困难顶得上去, 仍然保持了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精神, 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在下一步的抗震救灾中,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要大力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不怕疲劳、连续作战, 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 切实担负起最艰巨的任务, 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未来属于中国吗?” 篇3

《时代周刊》总编辑、印度裔美国学者法瑞克·扎卡利亚就像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父亲是印度国大党元老,母亲是印度的传媒领袖。他自己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是《文明的冲突》作者亨廷顿的关门弟子。

28岁那年,扎卡利亚成为《外交政策》历史上最年轻的执行总编辑。从那时候起,他的文章就开始在美国政治、经济界产生重要影响。接下来,当他成为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总编辑的时候,印度人开始将他与塔塔、米塔尔以及印度软件业一起,当作印度软实力的代表。

作为一位能够影响美国政策走向的专栏作家,扎卡利亚曾经撰写过许多极具前瞻性的文章。他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就曾预言到美国在伊拉克将遭遇危机;他还分析过为什么全世界都仇恨美国人。

对于中国,扎卡利亚始终保持着充足的热情。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扎卡利亚就已经撰文预测中国的崛起。他说,当人们将目光流连在科索沃、伊拉克的时候,人们忽略了本世纪90年代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的崛起。

10年后的2005年9月,当扎卡利亚再次密切关注中国的时候,他执掌的《新闻周刊》破天荒地就中国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的世纪》)。他自己执笔了主文,写下了著名的文章——《未来属于中国吗?》。

他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他只是说:“中国的崛起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是一个事实。”

美国人崇尚美好的事物,但实际上吸引他们眼球的是一些庞然大物。诸如大峡谷、加州红杉、壮观的中央终端机、迪士尼世界、通用汽车公司、美国军队,GE、双倍的大汉堡(加乳酪)和星巴克超大杯。欧洲人推崇精致和细微的差异,而日本人则喜好微小和简化。美国人喜欢规模,尤其是超大规模。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沉重打击了美国人自信心的原因。中国是一个在规模上使美国自惭形秽的国家——13亿人,四倍于美国人口。一百多年来,这个巨大的规模对于美国的传教士和商人而言,始终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梦——10亿个等待拯救的灵魂,20亿个等待去除狐臭的腋窝——但他们(传教士和商人)从来就一事无成。中国非常大,但是非常贫穷。

但所有这些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看来十分迷人的庞大的规模,现在看来变得令人恐惧不安。而且美国人也不知道所谓的“中国威胁”会否噩梦成真。每个商人这些天都得到一些有关中国的令人眩目的统计数据,令闻者顿时陷入缄默且印象深刻。

最令人惊异的发展例子当然是上海。在15年以前,浦东,在上海东部,是未开发的乡村。今天它是上海的金融区。它比伦敦的新金融区——金丝雀码头大8倍。事实上浦东的地域只是比芝加哥城稍微小一点罢了。

工业革命的巅峰时期,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这称号今天当然属于中国。它生产了世界上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播放器和鞋子。(“还有玩具!”我5岁的儿子必然会要我加上。世界上所有的玩具。)

——新闻周刊《未来属于中国吗?》

2007年12月31日,《新闻周刊》再次以姚明作为封面,封面标题为“CHINA NOW”,《现在轮到中国了》。扎卡利亚说:“对美国人来说,2008年最重要的是总统选举;而对世界而言,2008年最重要的则是中国。当奥运会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将步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世界看起来还算不错,次贷危机刚刚浮出水面尚未展示其狂暴的破坏,金融海啸也没有粉碎人们的美好梦想,雷曼兄弟还没破产,它的总裁富尔德还没在健身房挨揍。

那时候的中国正在筹备属于自己的奥运会,资本市场正在被一场或许空前绝后的狂欢所笼罩。中国还没遭遇冰冻和地震,人们对未来充满着热望。一切值得珍贵的东西,一切对未来的憧憬与畅想,都没受到任何侵害。

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雄心,人们都热衷于讨论“北京时间”和“中国世纪”。三年转瞬即逝。当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化十年,人们发现,扎卡利亚的预言早已成为事实。中国正在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廉价产品、更强的增长动力、购买更多的债券、被希望提供力所能及或力所不能及的救助。

中国就像是一个“救世主”。

这一切与十年前形成巨大的反差。

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看起来还像是一个愣头青,正在为突然获得的礼物欣喜若狂。

英雄崛起

2006年12月8日晚8:30,大约有20位中国年轻的企业家坐在一起,谈论中央电视台的一部专题片《大国崛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同属于一个叫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组织。这个组织的所有成员,除了名誉理事之外,大都掏出了一二百万不等的费用,以获得俱乐部的一个席位。

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既有柳传志、张瑞敏、马蔚华这样的产业领袖,也有王健林、王石这样的地产富豪,还有汪潮涌这样的资本大亨,以及王中军、李书福这样的“欢乐英雄”。

他们掏出的现金,属于个人而非公司资产。他们以这样的姿态、这样的行动和这样一个组织,向人们宣布,他们是一股代表中国向上的力量;他们阳光而健康,是一个大时代的英雄人物,也理应成为一个大时代的代言人。

所以在那一天,他们愿意坐在一起讨论中国向上的愿望。他们相信,这是一种力量与力量的对接、交流和碰撞。还有一种更振奋人的说法:这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使人们确切相信,自2001年开始,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中国已经准备赢得未来。

五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无法确切那场讨论的明晰意义,但我们愿意相信,其意义将随时而现。

从2001年中国的“全球化元年”开始,我们已经蹒跚着走了十年之遥。

在这十年当中,我们拥有了李书福,他的吉利收购了著名的沃尔沃,尽管人们戏谑地称之为“沃尔吉利诞生记”,但我们毕竟攥紧了一个跨国汽车品牌。

我们还拥有了柳传志,尽管联想整合IBM的痛苦丝毫不亚于再造几个联想,但在10年当中的某个日子,我们还是愿意为一场虚荣或是赌博进行狂欢。

我们也拥有了李东生,他的TCL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曲折艰难,使人们意识到,要从“太差了”(Tai Cha Le)变成“今日中国雄狮”(Today’s China Lion)是多么艰难……

我们还拥有了马云,他成功地收购了雅虎中国。他的举动被《华尔街日报》描述为中国主导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起点。阿里巴巴和雅虎从夫妻变成了冤家,马云看着阿里巴巴的CEO卫哲下课,又看着雅虎的CEO卡罗尔·巴茨下课。他自己则牢牢地盘踞在王座上,时而扮演“爱国流氓”,时而扮演着“四十大盗”。

我们还拥有了姜建清,他使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还隔三差五地在全球进行一些小規模并购,使我们在一片金融的暗夜里看到了零星的光亮。

我们还拥有马明哲,他当年宣布的再融资计划成为压垮中国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还启动了那场平安收购富通、被认定为标准的“冲动的惩罚”的案例。幸运的是,审批的程序竟如此漫长,长到了中国平安可以终止这桩收购。

腾中收购悍马像个笑话,《南方周末》竞购《新闻周刊》遭拒像个冷笑话。在耗费了并不漫长的十年之后,我们有时候突然变成了笑话的制造者,有时候又傻呵呵地变成了笑柄,希望举起长矛,去救美国、救欧洲、救全世界。

就像是那些可爱的河南老人家们高举横幅声援美国人民“占领华尔街”革命行动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那只是美国年轻人的一场狂欢。一位在波士顿留学的年轻姑娘说,她看到的“占领波士顿”只是一场聚会,在聚会的场地里,甚至还有一个帐篷专门提供足疗。

但是对于已经结束的十年,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无论柳传志还是李东生,无论姜建清还是马明哲,无论马云还是马化腾,他们毕竟是英雄。

在一个英雄辈出和英雄崇拜的年代里,我们愿意见证他们的光亮,并且愿意在光亮的指引下往前走。因为光亮的存在,我们甚至对未来充满了很多虚幻的希望,相信起一些诺言和谎言来。

永别了,亚细亚的孤儿

现在,让我们重返时间开始的节点,去寻找那些人的足迹,印证他们曾经在十年前留下的然诺,今天是否已经变成了灰烬。

2001年夏天,浙江余杭的一家絲绸小厂承接了一个只有几百米的订单,当时,工人们还不明白面料图案上的APEC这4个字母是什么意思。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批面料被裁剪成了20套中国传统的唐装。

那一年的10月20日,在上海秋日的晴空下,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九次非正式会议的20位领导人,身着这些唐装站在了一起。

对上海,对中国,那注定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夜晚:江泽民与各经济体领导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差不多9年后,胡锦涛也在那座城市,频频地与各国访问者握手,以庆祝世界博览会的成功。

2001年9月11日,世界格局因一场恐怖袭击而改变。经过了26天的动员之后,美国开始了阿富汗战争。那一天同时发生的,还有中国男足世界杯出线。《南方都市报》第二天封面的大标题是:《出线了!》《开战了!》

那年的12月1日,世界杯足球赛抽签仪式在韩国釜山举行,中国队与巴西、土耳其、哥斯达黎加队分在了一组,这让不少球迷开始对中国队进入16强充满憧憬。

中国足球用44年的悲剧性努力展示了自己走向世界的勇气和顽执,而韩国人也为把中国队分在韩国比赛用足了他们的心眼儿,韩国人如愿了。根据当时韩国观光公社预测,在世界杯举办期间,至少将有6万名中国球迷和旅游者前往韩国。有人估计,仅此一项,至少可以让韩国人赚取近1亿美元。中国队小组比赛网上销售部分的门票被抢购一空,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的股票也因此上涨了近10%。

足球在制造快乐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财富。

那年的7月13日,夏季里的莫斯科给千里之外的中国北京带来了好运——“我们赢了”。

当国际奥委会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北京的时候,世界为中国的未来投下了信任的一票。

为了准备奥运会,北京计划投入2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有人测算在此后的几年中,这将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多增加0.5%,这还不包括其后“经济过热”带来的数字上的膨胀。“奥运经济”一时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

几个月之后,中国足球队将与代表世界一流水平的巴西队出现在同一个绿茵场。7年之后,全球最优秀的运动员将在中国同场竞技。结局截然相反,悲剧制造者依旧以悲剧收场,狂欢制造者在狂欢中庆祝崛起。

2001年,中国也进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竞技场——WTO,世界贸易组织。

解放

中国自1986年7月11日提出复关申请,在长达15年的谈判后,获得了分享全球化的权利。经过了两代领导人,中国才完成了入世长跑,“黑头发熬成了白头发”。

复关的要求发生在邓小平时代。在那一时期,中国的政治改革首先进行——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理解开放,是完全错误的。那场思想解放运动,首先被证明是一场政治解放。

中国在江泽民时期,最根本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与邓公南巡有关,而根本上则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两代领导人共同导演,完成转型。

在那一时期,技术上又有了进展,“新经济”虽然后来曾被认为一个巨大的泡沫,但由信息技术带动的产业革命却不容回避。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经济并未如同东南亚国家般崩溃,即使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2001年,中国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由贸易引发的全球合作早已持续了数十年,尽管政治主权依旧各自保持独立,但经济合作方面,不同国家之间已相互依存,分工日益复杂。

GATT(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在1948年生效。在此后数十年里,它调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矛盾与冲突。一种开放和竞争的理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快速传播,它最终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GATT主持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它要求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提高市场准入、增强规则机制的透明度。它推动经济全球化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

WTO是GATT的升级,它成为指挥各个经济体的领袖和家长。经过融合与冲突,WTO与中国终于找到了定型的机会。中国的政策与西方工业国不同。在中国,贸易保护是习惯性措施,虽说内中有差别,但仍尽其可能谋取国家最大利益。

整个亚洲都习惯于首先保护自己,由于日本“大东亚共荣”之梦的破灭,受战争摧残的亚洲国家相互极不信任。加上亚洲处于多种意识形态交锋之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君主制在多年斗争中,无法形成同舟共济的局面。

日本最为典型,一旦风吹草动,便极不负责任地宣布日元贬值——这与它亚洲经济领导者的地位并不相符。

对中国而言,加入WTO即意味着内敛式经济政策的垮台。开放、竞争、平等、共同承担风险……经济行为需要在新的游戏规则之下成长与扩充。

中国经济早期为封锁困扰,领导者却在这种环境下感到舒适。进出口既然不能进行,正常获得外汇的渠道就遭遇封闭。在1970年代以前,既然不能受到西方工业国承认,参与全球化则不可能。况且中国当时深陷“文化大革命”之中不能自拔,终于错过了早期经济发展最好的机会。

现在回头“算旧账”,似乎已无意义。中国在1978年选择了改革开放,此后以经济发展作为政治改革的仲裁,不啻为明智之举。在此后二十多年中,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中国政治经济史和社会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严格的管制既从他们手中放开,经济亦得以快速发展。观念开放也使人们有机会讨论更多问题,最终选择竞争和贸易自由化。

第143个成员

那一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了字。

经过多哈会议,中国成功入世,人们的狂欢之后,开始从政治、经济甚至文化、意识形态等多重角度对中国入世展开对话。漫长15年,在获得结果后,意义往往被人忽视。

当时一位年轻的中国经济学博士写道:“既然我们已经下定决心选择了开放与竞争,就没有理由对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满怀忧虑,因为WTO对于我们的最终价值在于,它能够对国人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凝固和禁闭状态的思想观念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来说,“双赢”已经被找们谈论了太多的时间,历经15年艰苦的谈判,这种“双赢”终于被浓缩于多哈短短的8分钟,被定格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镜头中。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在签字仪式之后,曾对采访他的中国记者说:中国入世,是我一生最荣耀的时刻……

然而,我们发现,出现在多哈会议上的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面对全世界的目光,除了微笑,更多的是平和。他们清楚,15年艰苦的谈判之后,中国只是赢得了参与制定比赛规则的机会,而不是比赛本身。中国加入世贸,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承诺,更是国家对国家的承诺,是法律对法律的承诺;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机遇与挑战的共存。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巨变当中,在一个充满无穷可能性的大时代里,我们和我们的英雄们甚至来不及往前看,未来就跑到了身后。

在曾经冀望的未来当中,2001年12月11日,对中国的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在前一天晚上,外经贸部在网上公布了中国加入世贸的法律文本。没有仪式,没有掌声,中国就这样平静地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这个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第143个成员。

伴随着中国大陆加入WTO的,还有台澎金马的入世。它们的入世,意味著整个“大中华区”都告别了“亚细亚孤儿”的时代,可以集体享用全球化的盛宴了。

“双赢”

让我们继续回头看。

在15世纪,中国人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才华,一名叫郑和的太监率领着政府的船队七下西洋,完成了当时的奇迹。这七次壮举曾被认为中国寻求世界范围承认的努力,而事实上,明成祖朱棣仅是希望炫耀武功,广布王道。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建文帝流落海外,而作为叔父的朱棣则非要得到他的死讯方能心安。

得到不见得由衷的颂扬与敬仰,失去滚滚白银——这种入不敷出的开放行为并未得到持续。

美国著名学者丹尼斯·布尔斯廷在《发现者》一书中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世界的门槛上后退并回到本国的。中国人不得不作出努力,甚至制定一种政策来撤退。”

马戛尔尼勋爵因为不肯对乾隆皇帝叩头而导致了使团在北京逗留的时间缩短。天朝被得罪了,两个民族开始对抗。为提议进行交往和贸易而来的马戛尔尼发现,清帝国对英国的自由贸易文化无动于衷。

对西方影响深远的关于中国封闭落后和拒绝自由贸易的看法由此产生。所以在1840年,他们选择了发动战争。

在160年前,中国被迫卷入自由贸易,她是那么不情愿。但是今天,我们却发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本国迈进世界的门槛的。经过了长达15年的谈判,在2001年11月10日,中国真正意义上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有两个原因注定入世的曲折:它曾作为西方模拟的对手;它的开放程度并没有西方预期的那么高。

中国的入世是一种表面曲折而内中顺利的安排。当一个国家尚未从计划经济中走出,应对市场挑战便不可能成为事实。1986年,中国表达善意时,对于世贸组织而言,姿态并非唯一重要的条件,他们要求中国扩大开放。

而当日的中国政府,依然进行着计划经济的管理,迷恋于数目字和行政安排,维持一种罕见的平衡,绝不可能让国外资本对刚刚振兴的国有企业发生致命冲击。虽然这种冲击,理论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外部市场开放之前,必须开放内部市场。这个调整,邓小平于1992年南巡时完成。此时中国已从自我抑制,开始展开制造业扩张。计划的数目字既然无法控制市场需求,便寻求市场的自我调节。

计划经济的衰退不难解释:国有企业缺乏增长动力,私营企业则不能得到政策庇护。简言之,市场需求与计划调整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10年前的11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采访龙永图的节目中,一位观众问龙永图:“作为谈判专家,您在进行入世谈判时,有多少协议高出您的底线,有多少低于您的底线,有多少是在底线附近的?”

龙回答说,谈判说到底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关键是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就比如一个妇女到商店买衣服,通过货比三家,她已经知道这衣服的市场价格是80元,但她到大商场人家却开出100元,怎么才能做成买卖呢?她出价时不会从80元开始,她会说60元,不行,她又说70元,对方还不答应,这时她就再让一步说80元,对方也满意,买卖做成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赢”。

十年过去了,我们像是真的双赢了。

被时代选中的海盗

1967年8月7日—8日,当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个致力于国家合作和自由贸易的组织,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推动着东盟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此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正准备向纵深发展,年轻人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大串联”,工厂停业、工人参加“文化大革命”成为一种潮流。

在衰败不堪的青岛电机厂,工人们热情洋溢地投身于“文化大革命”,仅有的生产也只是为了按时完成政府的计划。而作为他们支柱产业的电冰箱业务,自1959年起就已经陷入破产的地步。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青岛电机厂在1980年与青岛第四工具厂合并改称为青岛日用电器厂,生产电机和吹风机,后又研制了洗衣机。经营多年,终因生产的洗衣机质量不佳,在同行业产品评比中败下阵来。1983年,他们开始研制电冰箱,翌年,试制成单门直冷式电冰箱。

开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985年11月,在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15条电冰箱生产线后,更名为青岛电冰箱总厂的日用电器厂最终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它变成了现在的海尔集团,而它的CEO张瑞敏,则成为中国企业界的领袖。在中国政府的计划中,海尔集团正在朝着跨国公司的方向前进,而张瑞敏则被认为是亚洲企业家新的典范。

2003年,网名“成一虫”的一位分析师开始撰文系统性质疑海尔。海尔起诉了他。这桩丑闻上了美国《远东经济评论》的封面,叫做《海尔为什么要让这个人闭嘴》。然而这丝毫没影响海尔在海外的扩张,更没影响到中国会出现一部叫做《首席执行官》的影片,竭尽所能地对“凌敏”进行奉承。

这是足以颠倒乾坤的十年。

当年,著名的唐万里、唐万新兄弟操控的德隆系曾经风光无限,他们也曾意气风发地在德国收购机场。突然之间,并购行动失败了,像傅成玉掌握的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样失败了。

如今,旧日的大佬下了狱,风光不再,留给人们的只有传说和回忆,以及出狱之后试图东山再起的各种传言与谈资。

2001年的时候,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触目惊心。10年之后,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该剥离的不良资产都剥离了,该上市的都上了市,通过一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熊市,刚刚崛起的中产阶层被成功地套牢。

2001年,大连万达的王健林已经离开了足球。他目睹了中国足球最悲催的“金州不相信眼泪”,也目睹了中国足球的最后狂欢。可是在2011年,他以救主的姿态重新回到了足球,成为中国足球最大的金主。然而他依旧没能拯救这个破败的梦想。足球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个破球。

那个被褒奖为教父的柳传志,在10年当中,他掌控的联想集团曾经风光无限,市值高达千亿港币,也曾因收购IBM而陷入低谷。他曾经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又成功复辟,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突然之间,他又放弃了主席的位置,回到家里,回到农田,准备老老实实地去做一个“果园老农”,就像他曾经信誓旦旦地要联想学习苹果一样。

2001年开始的中国互联网“黄金十年”突然之间戛然而止。2000年的纳斯达克股崩传导到中国时,已经过了漫长的一年。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丝毫不受影响,在1999年中华网上市之后,新浪、搜狐、网易纷纷上市,组建了华丽的“中国军团”。

可是现在,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华网在2011年宣布退市,“中国概念股”遭遇空前的做空,浑水公司轻松地腰斩了分众传媒。2001年叫嚷的“互联网的冬天”在我们正在经历的冬天,真的降临了。

中华网用“退市”过冬,新浪用“微博”过冬,盛大用“私有化”过冬……张朝阳从摄影师王景春镜头下的“大男孩儿”变成了“老男孩儿”,还在描述着他能够活到150岁的老年生活;丁磊养起了猪,尽管传言中“丁家猪”已经被提前数年预订一空,但谁也没见过它们的真实面孔;马化腾的腾讯倒是掌握了话语权,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海盗模式”;在经历了与雅虎不幸福的婚姻之后,阿里巴巴试图整体收购雅虎,但人们听到的故事却叫做“爱国流氓”发动“淘宝伤城”……

那时候,硅谷的“海盗”们被称为“英雄”,所以《硅谷海盗》会被译为《微软英雄》。可是比尔·盖茨退休了,他逃匿到了慈善事业当中,寻找救赎,传播福音;史蒂夫·乔布斯退休了,他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教上帝如何进行创新。人们总是在说: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乔布斯啊?

我们的这些英雄们,即或曾经像海盗一般罪行累累,但他们被时间选中,改变了时代,改变了世界。他们代表着我们不灭的希望与向心力。他们无论成功或是失败都充满了偶然。他们的行动像这个国家一样,常常令外人捉摸不透。

在长城和空城计之间

“中国的行为常常令别人捉摸不透。它曾在千百年间自居于它自己的世界秩序的核心,对欧洲的强权政治及其引起的国际法充耳不闻。今天它却捍卫着一种纯粹主义式的、起源于欧洲的国家主权观念。”

这是美国的政治研究者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对中国的看法。他们在其合著的《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一书中提出了上述观点。

事实上,中国花了10年时间脱离“空城计”,而形成自己的长城,这种观念上的长城已非昨日用以抵御外族入侵的万里长城,更不是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象征。“长城”现在变成了有原则的开放、有步骤的改革和趋于简单的组织结构。

2001年,因为中国加入WTO而成为中国的“全球化元年”。10年之后,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了屹立潮头的领导者。

这10年会让人想起贾岛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会让人想起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会让人想起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会让人想起陈奕迅的《十年》,“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在这10年当中,在全球化从若隐若现变成滚滚洪流的变化当中,在一个世无英雄的年代里,竖子都暴得了大名;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中,出类拔萃之辈的光亮相互遮蔽,使我们看到了温暖,也看到了阴翳。

10年之间,在长城和空城计之间,我们徘徊了许久。终于,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回到那疑问当中——未来属于中国吗?

《未来属于中国吗》透露:乔舒亚·库珀·拉莫在与高层的中国政府官员和学者会晤后,撰写了一篇名为“北京共识”的文章,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中国新外交政策的迷人图画。“中国的目的不是冲突而是避免冲突。成功地制定战略,有效地控制局势,结果自然有利于中國。这种思想源于中国最早的战略家——孙子,他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写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属于 篇4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们共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纪的诞生。奋起解除国家束缚,在黑暗势力下人民怒吼,声发如雷鸣。光阴如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河流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在1945年和平曙光里凝结着人们美好愿望的朝阳成为了一支联合国歌,提醒着人们,祖国为胜利和自由新世界创造了众多奇迹。

她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在饱受屈辱和磨难之后,在世界屋脊旁站住了脚跟,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建设成了一个气宇非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亚洲大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扬起了“和平崛起”的旗帜。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高度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行走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前沿,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伟大的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命和永不停止的脚步。中国在奔跑!

中国银行业协会属于 篇5

1、文艺学

(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4、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5、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6、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你愿意属于哪一类? 篇6

现象1:美国前财政部长及哈佛前校长拉里·萨默斯说,在哈佛学生的成绩分ABC等级。A类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会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员。B类成绩一般,将来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并进入一流大学。C类的差生往往成为富翁并受邀进入学校资金筹委会。

现象2:山西30年高考状元调查发现,状元多数选择出国留学,大多数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就业时没有明显优势。

全国约有一半的状元在北大,而北大的状元中又有一半在光华管理学院,今年有14位,去年有16位,前年达到17位。他们曾追踪过这些状元的发展趋势,学习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就业时也没有看到有明显的优势。

现象1的每类学生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术业有专攻”,总有一样,我是可以的!而读完现象2,无奈中是对事实的认可,其次是叹息。

状元寄托了大家多少的期待,也许他们是“被期待”,然而这样的数据和事实真是让人遗憾和惋惜。

状元们经过寒窗苦读和浴血奋战方才蟾宫折桂,而被无数的普通考生仰慕。每一年,有限的各地状元,绝对吸引大家的视线,媒体的宣传,高校的争抢,状元们自己的选择……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杂谈。而毕竟是杂谈。多年后,他不在耀眼,谁还记得他是谁,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他为什么没有持续吸引大家的目光?谁去继续关注他们的未来,他们的职业怎样?起点比普通学生高,肯定混得不错吧,至少车和房混上了吧,最次也应该比我们这些虾兵蟹将好吧?生活不应该随着房价的起伏而受太大的影响吧,肯定不能像我们,房租一涨,就迫不得已的一年搬好几次家吧?至于情感应该春风得意吧,一定和赏心悦目的她或他十指紧扣了吧?

相信很多普通的高校生、家长、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普世情怀和期待”。即便蟾宫折桂后失去光环的他们在学校、社会混得再差,也肯定、也该比我们好。

然而,当现实逼近,当调查数据出来,你又总难免遗憾。他们竟然不如大家想象的好,连最基本的好都不如。频繁跳槽,工资待遇并不非常理想,在大城市没有归属感,没有和心仪的她或他十指紧扣。

当然了,虽然选择的是北大清华的经济管理专业,既是热门专业,将来又能“前途无量”!可是,毕竟不是自己非常热衷的专业,当初大家也迷茫,虽然有心仪的课程,但是担心毕业后职业生涯的断裂,彷徨中难得糊涂一次,再加上社会上对经济管理专业的评价认可相当高,很多人挤破头皮也要去的学院,没有理由不选啊?

阿毛,今年33岁,1.8米,秃顶,气色很差。当年的理科状元,选择读清华计算机系。现在也算是IT精英,做服务器后台,我们公司曾聘请过他为公司做一个后台,既节省人力,又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能自动地分析和合成,弹指间能知道当年公司的客户情况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做一个服务后台通常要磨合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就渐渐熟悉了这个状元。

阿毛是长子,其下一弟一妹,本该长兄如父的他跟家里人很少沟通,还说一沟通就容易跟学哲学的弟弟抬杠,妹妹嫁人了也不很如意。去阿毛的住所,一进房间,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差点窒息。散落在各处的鞋子3分钟之内可能都配不上对,垃圾桶里塞满方便面桶,怪不得常常闹胃疼。每天通宵达旦,白天沉沉睡去。毕业的时候很多单位看好他,他很不屑,总觉得为自己工作才能够心甘情愿。自己开个小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并不常常露面,把公司交给信任的朋友处理。姑且说他属于优秀的科研人员,能专研,对工作一丝不苟,不弄明白誓不罢休。他满足于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

他的情感生活,我是很少提的。曾经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那女孩很难忍受这种潦倒的生活,相信很难得到持续的幸福,出国离开了这块伤心之地。随后,有不少人给他说朋友,每每交往不几天就再没下文,以至于到现在一提女朋友,他就给你横鼻子竖眼。

姜毅,高中一二年级成绩很不理想,也没有老师把他看成重点培养对象。“天助自助者”,高三的时候突然沉静下来,可以看得进去书,显然,高三的复习立竿见影。高考成绩竟然让人瞠目结舌,意外考取了很多人仰慕的大学。当时,很多同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再肯定男生的爆发力不可忽视。虽然不是什么状元,但终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博士后学位。

这些年,他独爱数学,数学对他来说可能像生命一样重要。不爱交谈,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上课下课,走在路上,嘴里都念念有词,很多人都认为他有“病”。倒真是有点像“怪才”。一次早读,他闯进来,要读孟子,带着厚厚的眼镜,把书包往地上一放,就伴着我们的声音读起来。毕竟是读的书多,即便我们用的繁体竖版版本,他也是朗朗上口。低头看书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他一只脚趾透过袜洞探出来。不拘小节,不注重衣着,是清华很多男生都存在的状态。

他爱学习,爱数学,爱老婆,除此之外,很难再说清楚他喜欢什么。

去年毕业,投递了很多简历给公司和高校。基本上都是泥牛入海。他似乎没有灰心丧气,其实,即使有什么情绪,我们也很难看出来,毕竟,他惯于不露声色,很难琢磨。后来就直接找到学校去试讲,不久,捷报传来,被天津一家大学录取了,各方面的待遇还不错,能解决户口。我想学校还是被他踏实严谨的作风打动了。

他的感情生活还算如意,姜毅说“我爱小雨就像我爱数学一样,一个都不能少”,小雨每次含情脉脉地看着他,我们都会被当时的情感包围俘虏。

相对来说,工作爱情还算圆满。

最有意思的是,我高中同学春晓,高考落榜后,铁了心要在北京读书,找了一所他自己都记不清名的自考大学。不为别的,就为来到祖国的心脏,当初衣衫不整的怀揣着父母含辛茹苦赚来的钱,心里想着无论如何都是要在北京搏一次。自考学校里靠自觉,反正,每一门考试总要通过,才能拿到毕业证。好歹四年下来,成绩勉强“喝水”,也算顺利毕业。

一门心思找工作的时候,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反正给他能生存的钱就行。面对第一份工作,他倍加珍惜,销售这晶体管那晶体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公司经营的产品熟透了,他给客户介绍的时候总是头头是道,并准确地指出每个产品的差异。那一阵子,他莫名的想加班,即使在寒冷的夜里,他也缩在公司熟悉资料和客户。把产品分类,找出差距,那么如果把客户分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国内的少,国外的多,需求的产品量也国内少国外多。而且国外业务赚取利润的更大。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自己在懵懂中更清晰了自己的方向——迅速提高自己的口语。听磁带,去人大英语角蹭,背单词,目标准确,又能做到稳、准、狠,他开始尝试着给出现在公司的外国客户打交道。老板越来越赏识这个充满牛劲的孩子,薪水奖金随之而来。

一个美国的客户与他交往久了,非常认可他,并提出出资让他开公司。他痛下决心,持续了3年时间,苏州街一套200平左右的房,自己手里有小千万。而且英语是越来越溜,客户多了,自信心也强了。

他和同甘共苦的女友相恋了3年,终于喜结连理。

这不是神话。他绝对是成绩差的C类学生,但谁又能说他差呢?

宁宁还在北大光华读博士,将在炎热的夏季迎来毕业。一路走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喜欢读书,有一帮爱读书的挚友,出国交流也好,作为交换生也好,反正已经有过数不清的出国学习的机会。不是很健谈,也许正要弥补这一点,她乐于担当,参加社团的很多活动,其余就是联系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老师来为大家做讲座。喜欢公益,可以去救助几个孩子读书;可以帮助慈济寺做善事。可以熟练地解读经典,然而我却一直感觉到忧郁伴随着她。

后来才明白,她常常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做什么好,或者自己适合做什么,虽说有那么多人脉和老师在北京,但是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反而因这样的疑问而常常自责。似乎只能去当老师。

北大光华,是让众人多么羡慕的学校和专业,也需要为找工作发愁和叹息吗?宁宁说,我不缺钱。其实可以在读完书以后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职业生涯的课似乎很多,但是,临近毕业,似乎又感觉不到切实的益处。

关于爱情,似乎也很遥远,虽然追她的男生排队,她连眼皮都不抬。她痴迷一个书生,那书生穷酸,却有一股浩然正气蕴藏于自己的书法和绘画中。她明明喜欢他的琴棋书画,却又难以接受书生闲云野鹤般的怡然自得。无法从选择中找到平衡点。

无言的结局。

建国北大研究生毕业后,本来申请了去德国的大学继续深造,但是这个成绩单来得稍晚一些,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已经决定去海南租地种菜。今年已经是第二年。去年没怎么赚到钱,据说今年效益好像还不错。11月份—3月初忙在田里,其余时间忙着休假和找投资,不亦乐乎。那张黝黑的脸嵌着一双精明的眼睛,再加上他特有的幽默,感觉到他的生活很有密度和质感。

属于中国的原创盛宴 篇7

小标:随行随走的实用与艺术

服装与艺术的相辅相成在设计领域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但服装设计师上官喆(Zestudios)与艺术家陈天灼合作的SANKUANZ COLLECTION却将这两者赋予了新的定义:灵感来源从细节方面是来自于西藏传统服饰与宗教工艺美术。采用的羊毛织物及面料植物、矿物染色都由手工制作完成。

服装设计的手工制作部分一直是尤为重要的。好的服装需要具备设计者的初心与用心,并让穿着者体会其中。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正如数包含这些品质,而上官喆也在作品中展现得详尽:如珊瑚般的藏红色,民族符号的刺绣,细节精致的配饰以及夸张另类的中国传统饰物,均通过解构重组,用戏谑的手法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当代宗教。

除了宗教给予的灵感之外,旅途的自由不羁则为服装廓形赋予了新的生命:看似修身的西服搭配了宽松摇曳的裤裙;犹如藏传宗教的弥撒袍一改原先的保守,似露非露不失性感;加上虎头鬼脸面具布偶的帆布双肩包的点缀,一切都介于似曾相识与离经叛道之间,“随行随走”便是对它更好的诠释。

这种设计充满了生命力,来源不可或缺的是上官喆对设计纯粹的热爱。自成立品牌以来,他便与自己的团队生活在厦门,标志来自于厦门的市花三角梅。也许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风情,让SANGUANZ带有独特气质的同时还能单纯如一。

(#图片#SANKUANZ1-7)

小标:手工的真实,抚摸你的脚

在SANKUANZ COLLECTION中隐藏了另一位中国独立设计师,KIM(kinkleworkshop)。他具有多重身份。作为本土新锐鞋履设计师,曾以KIROIC品牌与韩国设计师Juun.J合作打造过一系列战靴,在巴黎时装周上收获了媒体与买手的大量关注。

沉寂半年之后,KIM重新整合推出全新品牌Kinkle Workshop。设计的核心是手工感。在初始阶段,KIM并没有大刀阔斧地开始新一季设计,而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设计了“初心系列”,作品饱含爱意。也正是因为这一返璞归真的举动,带给了KIM更多的机遇。

去年底,川久保龄亲自担任买手全新打造的Trading Museum Comme des Garcons概念店中,摆放了KIM全新推出的Kinkle Workshop13春夏系列,满目的红色非常“中国”,也让KIM手工质感的鞋子被更多人熟知。在前不久与Uma Wang的合作中,KIM设计了一款看似质朴却颇具心机的女鞋:将Uma设计的面料覆盖于皮面一同制成整体鞋面,两者并不贴合,小有空隙,当双层面料在穿着磨损后会露出第二层皮面。此举显然完美融合了Uma的古着气质与KIM的手工感,“我希望它好穿而特别,但并不会失去核心的品质感”,他如是说道。

在80后的独立设计师都在大行其道设计服装时,KIM却在另一个领域大获成功。很大因素是由于国内的配饰尤其是鞋类设计仍略显苍白:缺少与时装院校并列的高等院校专业,仍然注重技术指导而缺乏美学方面的教育,大量的模仿技术型人才,造就了国内鞋履设计师的断层。当然,鞋履的设计还包括人体工学与美学的结合,哪怕一丝一毫的差异都会让穿着者倍感不适。从鞋楦、鞋底到皮料,每道工序都至关重要,国内现有环境在有保障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独立鞋履设计师在大环境下的生存也显得尤为艰难。支撑KIM走下来的,还是那颗对鞋子饱有热情的真诚固执的心。

(#图片#KINKLE1,2,UMA)

小标:浮华中的真实

“我不是那种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人,没有计划做服装设计师,没有要做fashion,只是喜欢做衣服,想找一个方式去表达。”设计师邱昊(QIUHAO)这样说道。

在上海时装周中,邱昊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华裔设计师。被人誉为“国际范儿”,在上开场后便掀起了一阵高潮。整场秀他坚持“只是喜欢做衣服”的原则,带给观众一系列没有主题、没有所谓灵感来源、也没有过多语言诠释的服装。

这一季的设计,如同有种难以名状的束缚感,但同时又能从束缚中发掘到挣脱的畅快:精致的皮毛与皮革的处理,配合着格纹的面料,相互缠绕在一起的袖子,彼此之间相互牵绊而又自成一格。而廓形与层次却勾勒出一种强势硬朗又不失细腻的女性形象,腰间变换的夸张蝴蝶结,与有无数穿法的大衣,让整个系列增添了实用性。更不用说结尾的群模谢幕气势非凡,引来欢呼声一片。

从成立第一家设计概念店ONE BY ONE,到获得国际羊毛标志大奖(Wool Mark Prize)再到3月成功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邱昊这一路走来并非都是计划好的,他不愿意按照别人为他设计的蓝图去规划天地。但你若拆开他的衣物,却处处见诚意,这是表面热闹的设计师无法比拟的。因此即便不聒噪,只要他的作品在那里,便总有人识货。他的低调也使他在设计圈成为特立独行的一分子,不认可国内设计界的翻版或者盲目崇拜的行为。对于服装设计唯一的观点与领悟,便是在浮华中做最真实的设计。

#图片#QIUHAO1-3

小标:(补上标题)

当然除了兢兢业业的设计师们之外,许多在背后为设计师提供平台的推手们也功不可没。

由洪晃担任主理人的BNC薄荷糯米葱设计概念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BNC是“Brand New China”的缩写,也是薄荷糯米葱的拼音首字母。著名建筑师张永和设计了店面,平面设计师刘治治为BNC手绘了三个草本植物的形象:一株薄荷、一把糯米、一根葱。顽童性质的名字代表了中国原创设计的多样性。

这间面积540平方米的设计店可以说是中国设计师的“百货商店”。目前已汇集了150多位设计师,涵盖服装、家居、配饰、首饰等方面,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设计师队伍也不断扩大。投资人洪晃希望可以为中国独立设计师提供良好的商业平台,让更多消费者接触和了解他们的作品,她这样对BNC定位,“有当代中国意识的中国原创设计店”。

在薄荷糯米葱设计概念店中,几乎都是新兴的80后独立设计师。他们有些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设计新星,还有些则是已小有名气的独立设计师。官网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便是:“申请加入设计师行列”这一标幅。他们愿意更多有创意有想法的设计师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也愿意不遗余力地帮助更多的本土设计师完成心愿。

在这里也许有胜利,也许有残酷,但至少让他们看到了更宽广的一片天。如同薄荷糯米葱宣言的理念:设计让生活更好玩。(官网http://www.brandnewchina.cn/index.htm)

#图片#bnc1-4

一场秀终会落幕,但属于中国原创的盛宴才刚刚开始。这些新生力量已经慢慢走向世界舞台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它不与奢华绚烂为伍,也不单是极简解构——它是返璞归真的,是浑然一体的,是涵盖初心与用心的,是充满爱的设计。

上一篇:月牙儿50字作文下一篇:幼儿园艺术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