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英语写作课件(共7篇)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熟练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并能比较它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别。
2.使同学读懂本课阅读材料的内容,并能根据回答课后的问题。
教具:Picture and recorder
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1)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内容如下:
Teacher: Hello, everyone!Who is on duty today?
Students: It is Li Gang. Who is not here today Li Gang?
Li Gang: Tian Tian is not here.
Teacher: Why is she not here?
Li Gang: I think she is ill. I am not sure.
Lily: I know. Tian Tian called me last night. She said she had a bad cold yesterday. She asked me to tell you.
Teacher: Well. I wish she will be all right soon.
(2)教师出示几张小明在十一国庆节照的像片,让学生说出小明都去了那些地方
使用Where was Xiao Ming in /at ? Was Xiao Ming at…? 的句型.
(3)Dictation要求学生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do, have, am/is, are, go.
Step 2 Presentation
Pre-read.
(1)让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并进行回答:
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Why? Is it a busy job?
Do you want to be a businessman/businesswoma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job of a businessman/businesswoman? Are they usually very busy?
(2)教师自然引入新课:我们来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针对大家的观点,我们来看一看Lily’s uncle是怎样的一个商人。
Read the text: My uncle
1. Ask the Ss to go over the passage in a silent way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What’s Lily’s uncle?
What’s his job? Is he very busy?
Where does he work?
Where was he last Monday /three days ago/the day before yesterday/yesterday/last night? →Writing of Ex.3
2. Listen and repeat
3. Name the places Uncle Mike travels to.
先标出旅游下列地点的时间,再将下列地点按Uncle Michael Wilson旅行的`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排列。A. Taipei B. Shanghai C. Dalian. D. Hong Kong E. New York F. Tokyo
4. Suppose you were Lily,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uncle.
Step3 Drill
(1)扑克组句游戏:教师须准备几种单词卡片,分别是主语,be动词或be动词的过去式,介词,时间状语(包括表示现在时间的和表示过去时间的状语),疑问词,标点。教师可以将学生每五人分成一组。组员每人手里抓完张单词卡后,开始轮流出牌,出牌时每个人须将出的牌组成通顺的句子,例如:甲:I 乙:am 丙:in 丁:Shanghai.先出完手中牌的同学为胜。
学生复述课文。
Step 4 Exercises in class
1) Make up sentences:
1. sell, my uncle, many countries, to, computers.
2. every day, have, meetings, he
3. go to, come to, visit, people, see, him.
4. usually, work, he, quickly
5.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be, in, Hong Kong, Mike.
6. three days ago, he, in, be, Tokyo
Keys:
1. My uncle sells computers to many countries.
2. He has meetings every day.
3. He goes to visit people and people come to see him.
4. He usually works quickly.
5. Mike was in Hong Kong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6. He was in Tokyo three days ago.
2)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verb “be”.
1. What day ______ it yesterday?
2. Her parents ______ in England last month.
3. ______ your aunt a bookseller? Yes, she is.
4. There ______ a class meeting next Friday afternoon.
5. He must ______ a doctor.
6. Here ______ some orange for you.
Answers: 1.was 2.were 3.Is 4.will be 5.be
Step 5 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 and the phases.
2.学生预习怎样将动词变成过去式。
3. Do Ex.3 on Page 37
4. Retell the passage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下面给大家提供了八年英语写作的教学课件,欢迎借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描述良好的的生活习惯。
2.学习根据所给词或词组,写出关于均衡的饮食和锻炼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 性的英语短文
3.重点和难点:描述出保持健康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健康观
二、课前准备:
1.掌握描述健康的词汇:eating habit , important , food , strong, keep, healthy 等词语。
2.小组讨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如何保持健康的方法与经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lead in):通过讨论不同保持健康的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主体课堂参与意识。
2.通过展示大量单词、词组以及学生本人的提出的保持健康方法,将他们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此时老师恰到好处地导入任务,切入主题。
3.具体活动——设计本话题的习作:
以How to keep healthy 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词语:exercise, eating habit , important , food , strong , keep
句子:1.as we know ,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a balanced diet.
2.the more we exercise, the healthier we will be.
3|.We should eat healthy food.
4、通过让学生先写作,然后在指导学生确定写作的主题:“告诉他们本篇习作通过阐述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5、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
文章的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
每个段落的具体写法:
①总述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②具体介绍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有益;
③总结概括,呼吁大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6、利用投影和展台,由小组讨论和修改,评出最佳习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7、homework:具体实践:
假如你是莉莉,请你根据所给提示给你的美国朋友吉姆写封信,就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给他一些建议。
80词左右。
提示:
①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②多做运动;
③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
四、课后小结
1. 有部分学生平时背记词语与词汇量不够,生活经历也不够造成一定的写作困难。
2. 一些学生还是中式思维句式,逻辑思维也较混乱。
3. 受母语影响,无法运用英语来较好的表达
五、今后措施:要求写作要
1. 认真审题,抓住要点,切中题意,文理通顺
2. 语句完整 语言准确,使用得当
3. 写作前要 草拟提纲,理清思路
4、要求学生多背诵好词好句
六、教学反思:
主要讲四个问题:
政治的基本含义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构成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研究政治学的方法
重点:关于政治的含义
难点:关于政治起源问题
柏拉图:政治学就是这么一种学问。因为它是每一个国家必须研究的学问,也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懂得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马克思: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拉斯韦尔:政治,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得到及如何得到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关于政治涵义的不同理解
“政治”的概念,出现于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古代典籍中,《尚书 ·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有“掌其政治禁令”、《管子》有“政治不侮”等说法。
西方,政治(Polit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的πολι,(polis),英语“Po1ity”和“politeria”。(英语音译)
在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著作中,政治一词得到了广泛使用。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阐述过不同的政治观,他们对“政治”概念的解释,千差万别.甚至迥然相异。从总体上看,这些阐述和解释可以分为: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两大类
(一)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一些观点
1、政治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道德之治)
对政治本质的古老理解——政治是一种至善
中国儒家学说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其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正”为儒家道德规范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德。
亚里土多德:政治——“最高的善”,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亚里士多德两本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学》
政治的目的是最高的善,它更多的着重于造成公民的某中品格,即善良和美好的行为。
所有的共同体旨在追求某种善,因而,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这个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公正是为政的准绳,因为实施公正可以确定是非曲直,而这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
古希腊的政治是城邦政治——
年满20岁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参与城邦的管理和统治工作。
在古希腊人看来,人是具有德性的,人生活的意义在于实践自己的德行。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人也就是天生有德性的动物。人们在公共活动中充分展现他的德行。亚里斯多德说:“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
城邦公民之间的通过说服来达到政治目的。在古希腊,“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大家都只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并轮流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从道德解释政治体现某种政治价值取向
不足:
(1)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
(2)以抽象价值理论掩盖阶级对立
2、政治是一种超越的力量(上天授予)
中国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西方神权政治——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3、政治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权谋)
韩非:集势以胜众,任法以齐民,因术以御群。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直言不讳地认为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弗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4、政治是一种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伊斯顿:政治是一种决定谁得到什么的活动
5、政治是国家的活动
国家要素说(有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
三要素说,人民、领土、主权即为国家,梁启超:“夫国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上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有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家。
四要素说,人民、领土、主权、政府,迦纳认为:国家是由很多人民组成的社会;永久占一块一定的领土;不受外来的统治;有一个为人民在习惯服从的有组织的政府。
传统政治学认为:国家政府的活动政治的典型行为。
6、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孙中山:政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在中国古代,“政”一般表示:朝廷制度与秩序
“治”在中国古代则一般表示:治国活动、社会安定祥和
中国古代“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文,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词。当英文的Politics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比较
古希腊:
政治——城邦公民参与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中国:政治——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注意的问题:中国人的“政治”词义中一开始就缺失“民主”(公民参与)的基因。缺乏“平等”(统治者与民众)的文化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特定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人与人关系的的一个特殊的方面。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政治——包括非对抗阶级之间的关系。
如无产阶级对本阶级群众、对农民的关系,包括其他的社会关系如民族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根源于物质的生产关系;政治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各个集团、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3、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的核心是政权。
4、政治是国家重大事物的管理行为和活动
5、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另: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艺术;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二、政治的性质(定义)p6
定义:
1、政治是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获取、运用或影响公共权力,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过程。
2、政治是社会上不同的集团为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并谋求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
3、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性质(内涵)
第一,政治是社会生活及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领域,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第二,政治具有特定的主体。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政治主体,其中,国家、政府、政党是最重要的主体。
第三,政治是表现为凭借强制性公共权力,进行公共决策以及对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一系列行为或过程。
老师选择在今天开家长会,希望会开个好头,我早早安排好,下午五点准时到达教室,看到教室已经很多家长提前到了,这次家长会孩子们也是在教室听,准确地说是家长和学生老师一起开会。
我刚跨进教室门,老师递过来一张大表,仔细看看原来细心的班主任将孩子们初一下期末和本次期中成绩大表已经排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学习情况,我找了座位,坐下来,找到小茹的名字,共计八门课排名,语数英物地理政治历史生物和体育。小茹在班级排名11名,年级排名39名,大表的另一面是中考科目排名语数英物政治历史和体育,小茹仍然排名11名,年级排名39名。名次很稳定,年级第一和第二都在小茹班级,进入年级前三十小茹班有近十人,比例还是相当高的。说明小茹班级的孩子们很棒,也说明在前面班级名次竞争非常之激烈。
本次家长会班主任采取让各学习小组先发言,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这还是第一次,感觉非常好。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厉害,站在讲台上,点评那是有模有样,而且对本小组成员的点评都很到位,家长和孩子们听了都很受用。班主任说成立了学习小组,进行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相结合,每周班主任开班会进行总结和点评。孩子们学习劲头更足了,通过本次期中考试,明显能感觉孩子们在追求进步。班级学习氛围更浓厚。
接着是各科老师进行发言。先看数学老师,这是附中非常厉害的一位数学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数学课上的特别棒,小茹非常喜欢她上课。我总结老师发言如下:
一、数学课听课要学会抓重点,在回答老师问题时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二、听课要时刻准备回答问题,要会听明白,会想明白。有的同学反应慢,灵敏度和思维能力还不够,数学是锻炼思维能力和灵敏度的一门学科。要学会一题多种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三、学习能力要提高,学习是不能放松的,一能松垮地去学习,学习更不存在要面子,要敢于出错,不要怕错,更要敢于提问。
四、数学的快速反应能力,作业的速度,现在老师每天中午会布置一题,要求同学们十分钟内给完成,主要是训练同学的数学作业速度及快速反应能力。目前班级能完成的同学并不多,只有五位同学,小茹是其中一位初二上期中家长会。
五、作业要认真和用心地去做,家长要多关注周末作业的质量,是否错太多,作业前复习,监督订正。
六、进入初二可以多做题,多选题做,多见不同的题型,只有做的多才能开阔眼界。端正学习态度。
七、不能用QQ和手机去百度答案和搜答案。如果不会可以到学校来问同学和老师,我在办公室等着同学来问。真是好老师,要知道老师的宝宝还不到一周岁呢。
政治老师:
进入初二,政治会比初一要难,主要是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相似知识点的理解,这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要动脑筋,要思考,要活学活用,听课更要思考,养成随时要记笔记,课后知识的消化,就是背诵。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背诵,要找关键字,关键词。
物理老师:
一、家庭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希望各位家长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关系。
二、可以带领孩子做实验培养物理兴趣。
三、作业要认真对待,作业格式和模式要按照书的要求,不许出错。
四、每个章节都要进行考试,试卷的保管。手机电脑不要给孩子用,多做少说。
语文:
一、语文听写不过关,说明对语文的学习不够严谨。
二、古文的解释是按照课文中小字解释,课本中出现的词都要会写,要和课文解释一致。
英语:
一、听课要跟上老师节奏。
二、基础知识要求孩子100%正确,不许出错。
三、英语要求对单词和课文的熟练程度,不能边写边想。
四、关注自己孩子在学习上是否耍滑头,是否专注,作业书写是否认真,周末作业的正确率,家长对孩子和自己手机的保管。
五、体育跳绳的锻炼,家长要监督,每天1000个。
最后总结:
家长要有原则、有义务去关注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责任心源于家长的责任心。
教师寄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的长期掠夺和_______________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濒于崩溃
②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______。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___________不全。
2.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_______ ,建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 ____ 、_____ 、______ 和 _____________;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建设成就
成就 时间 制造厂/作用
第一辆汽车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鞍山钢铁公司
交通运输业 武汉长江大桥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回答:
(1)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中的“第一”。(任意三个)
(2)你怎么看待这些成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2)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3)该文献主要规定了什么问题?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为“1954年9月”、“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与此相关的是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四、延伸拓展
小调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
五、系统总结
1.梳理知识
建国初期工业落后 制定“一五”计划 取得的成就 作用
着力发展重工业
时间和基本任务 改变工业落后,向工业化迈进
2.歌谣记忆法
三年经济得恢复,现代工业要起步,穷白面貌要改变,“一五”计划展宏图。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工业落后始改变,齐心步入工业化。民主政治着手抓,54年9月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政权治国家。
六、达标训练
1.下列对“一五”计划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b.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c.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2.五一节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3、__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由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第一个五年计划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能说出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的成就吗?
七、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后反思:
中考链接
1.(__?广东汕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2.(__?湖北荆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3.(__?湖南益阳)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c.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d.实施“863计划”
4.(__?山东青岛)__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5.(__?广西南宁)建国以来,我国以执行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至今“__”规划即将完成。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 )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
第4课答案
合作探究答案:
1.(1)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③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设投产 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等(回答其中的任意三项即可) (2)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达标训练答案:1.d 2.c 3.a 4.a 5.c 6、(1)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实现工业化,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绪论第一节应用文写作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应
用文的概念、特点、种类 情景导入可口可乐世界最畅销饮料之一,自1886年问世以来,除了秘密配方的魔力外,卓有成效的广告宣传营销,使其成为世界饮料的霸主。
一、应用
文的概念、作用 概念: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处理各种事务时经常
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文书。《应用文写作》绪论 作用:宣传教育(公文和事务文书)公务联系(函、启事、广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凭证
论据(总结、条据)相关链接: 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 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妄想
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候。
二、应用文的特点及种类 案例: 《关
于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公文 《伐木者,醒来》报告文学 比较看:同一事件,风
格异曲,前者应用文,后者文学作品
1、特点:广泛性、时效性、真实性、稳定性
2、种类:
日常、公文、通用文、专用文 《应用文写作》绪论 相关链接:应用文溯源。
1、晚清河南
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卜辞”,戊辰卜,及今夕雨?费及今夕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南
来雨,其自北来雨?
2、《尚书》历史文献典籍,典、谟、训、诰、誓、命。
3、宋朝张侃
《拙轩集跋》中“骈四丽六,特应用文耳。”
4、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中“辞命体,推
之即可为一切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绪论第二节应用文的写作基础
教学目标:掌握应用文写作中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及表达等要素的知识。情景导入 1993
年底,香港宝莲禅寺举行大佛开光大典。周南和彭定康都应邀出席。彭答记者问时,指责国
务院港澳台办新年声明“并不是一份有特别吸引力的圣诞礼物。”记者再三请周发表意见,周顺口答:“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功德无量,善哉善
哉!”阿弥陀佛。(巧借佛家教义,表明立场观点,凭扎实的应用文功底处理了工作难题)。《应
用文写作》绪论
一、应用文的主题和材料 案例1演讲词《恋爱的真谛》李燕杰,主题---共
同的思想、共同的追求。
1、主题(旨、主旨)文章的中心,通过全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基
本思想或观点是应用的主题。主题应该是单
一、正确、新颖的。
2、材料是写进文章中的全
部事实。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原因、结果、目的、措施、方法、意见、数据、图表等。
《应用文写作》绪论 应用文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写好文章的前题是善于围绕主题搜集
材料(勤)、积累材料(日常)、选择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加工材料(概括、统计、分析、推理、预测)。案例2 南方黑芝麻糊广告脚本(怀旧篇),选了典型事例:听到吆喝
男孩开门吸飘来的香味、大锅里浓稠的芝麻糊„.、男孩埋头猛吃。主题出现----“一股浓香,一缕温暖。” 《应用文写作》绪论
二、应用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1、结构:根据观点表达的需要,将精选出来的材料在系统的、科学的组织安排时所采用的一定的形式与格式。刘熙载:“文无定法,因题为局势。”应用文长期的写作实践,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式。如计划---标题、前言、目标与任务、方法与措施、结语。《应用文写作》绪论 应
用文结构安排的原则。符合客观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要始终想到为主题服务;不同文种应有其相应的结构。结构的具体内容:开头与结尾;层次与段落;过渡
与照应《应用文写作》绪论
议论文写作之“对比论证”片段写作训练、学案、课件《正反对比论证》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对比论证的效果
2、学会对比论证的技巧
一、预习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现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请说说本文论证的技巧,并分析其效果。
二、课堂研讨。
1、明确手法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而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2、正反对比论证运用的基本思路 说出【论证格式】:
【举例】: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内容,写入相应类型后面。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方法演练】:请按写出相应内容 【提出观点】:
【正面举例】:
【过
渡】
【反面举例】:
【论证分析】:
【结
论】
三、课堂练习
以《宽容是一种美德》依据唐太宗和慈嬉的事例分分析。可用材料:
唐太宗: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秦王嬴政: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得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
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四、分析对比论证注意要点
1、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五、课后练习
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为下面的材料加上分析的句子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材料句)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 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 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正反对比可以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也可以是两例子往这放在一块。即列举两种情况:一种情 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搁在这里。但 是,并不是搁在这儿就算数了,我要对这个例子还要进一 步进行分析。或者,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 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完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 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例如:《师说》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针对当时社会 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而写的一篇论说文,全文文笔生 动,见解精辟,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 运用。
先从局部来看,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就是因为这一段 2 用了三组逐层深入的对比论证。
一是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圣人“从师而问”,而众人“耻学于师”,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对待从师完全不同的态度,引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在正反对比中作者“人必从师”的观点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二是将一种人在从师问题上自相矛盾的典型现象进行对比。爱其子”者为其子“习句读”而择“师”;“于其身”“惑之不解”,却“耻师焉”。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触及了当时耻师世风的深层病态,作者透过这个自相矛盾、荒唐可笑的事例,严肃而深刻地批判了世俗逆情悖理的荒谬价值观和畸型思想方式。
三是将“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从师态度及其结果加以对比,揭示出“师道”难复、耻师成风的社会根源。作者通过士大夫之族自作聪明的自白,将其狭隘、迂腐的世俗偏见作了形象化概括,痛责其恶劣的社会影响。3
再从全文来审视,《师说》开篇就提出“古之学者必有 师”的观点,作者托古言事,增加了立论的力度。又从“长 少”“贵贱”的对比中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的结论。第一、二段正是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要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和原则。而第三段紧紧呼应着前面两段的论述从正面论证 了作者观点。列举孔子从师的典型事例,重申了从师的必 要性,并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作者这段充满唯物主义思 想的精辟阐述,已使士大夫据守的“耻师”世俗悖论陷于瓦 解,再将从师与贵贱、尊卑强拉硬扯在一起。
总之,《师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造成了强烈 的反差效果,使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值得 读者学习借鉴。4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对比论证有“纵比”与“横比”之分。“纵比”就是现实和历史对比,“横比”就是两个对立的事物对比,美与丑,好与坏,高与低,深与浅,先进与落后等,正反对照,针尖对麦芒,作者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在二者的相互映衬对照中可以得到显豁的表明。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第二是对比量的对应,正面的讲几点,反面的也要讲几点,否则互不相对,也就不能构成正反对照的对比论证了。
例如,《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是前句后句的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上句和下句的对比。作者又把蚓和蟹放在一起来比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6 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这里把“骐骥”和“驽马”、“蚓”和“蛇”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进行对比,自然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设喻对比: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书》 8 假设对比: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向命运屈服,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那么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所以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论文对比论证写作指导
对比拓展
[点拨]这样的思路由两个方面组成,其中一方面是正面 的,一方面是反面的,往往是用反面的来突出正面的。行 文过程,一般是先正后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来论证反面 是错误的,行文过程又往往是先反后正。A、方法: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 B、[例文]《说宽容(节选)》
宽容是一种涵养,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往往可以获 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北宋有位叫吕蒙正的人,年轻时为 相,第一次上朝就遭到文武百官的嘲弄,大家认为他乳臭 未干,不像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对如此非议,他的部 下都愤愤不平。但出乎意料的是,吕蒙正本人却满不在 乎,毫不计较,最后终于以才学识见赢得了大臣们的敬佩 从此,“宰相肚里好撑船”便成了后世称赞他以及其他贤良 者气度的习用语。相反,三国时期的周瑜,虽是一位文武 双全、多谋善断的重臣名将,但心胸狭窄。时至今日,只 10 要一提起他,人们就会说:“这位英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话语之间,不无惋惜的味道。可见,这一弱点给他的英名 带来多大的影响。
[点拨]这个选段由两个事例组成,一个是历史贤相吕蒙 正的宽容大度,一个是名将周瑜气量狭小,用周瑜来对比 吕蒙正,正反对比,突出了“一个宽容的人往往能获得别人 的尊重与爱戴”的论点。这样的思路构成了正反对比的辩证 关系。如果这里只从正面来论述吕蒙正的宽容大度,当然 也可成文,但不但内容不充实,而且论点不突出,效果要 逊色得多。可见,文章的思路是为内容,特别是为论证中 心服务的。例后比较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寒,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努力,却不断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的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12 例后对比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波逐流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得、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
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 观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两相对照,肯定 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鲜明,突 出论述的是非。
当我们针对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时,根据对 象不同,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道理上的对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 正反两个方面:勤奋与懒惰,诚实与虚伪,开放与封闭,积极与消极,自立与依赖,廉 洁与腐败,团结与分裂,坚强与软弱,节俭 与奢侈,创新与守旧……运用对比论证,就 是要找到道理的对立面,并进一步展开议论。14
例如《给他人留点空白》一题,有篇文章进行了道理 上的对比:
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 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容,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 能为他人留下一点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 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 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 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 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给他人留些空白,留些回 旋的空间,也会遭受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 15 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上文中,第一段论述“给他人留点空白”的好 处,属正面说理;而第二段则反之,论说如果不 留空白,过分咄咄逼人,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属反面说理。这样正反对照,突出了“留点空白”的 作用所在。
但应该注意,如果观点是正面的,说理时要把重点 放在赞扬正确观点一方,谈其好处。如果文章要求 我们批驳一个错误的观点,如“忌妒心是成长道路 上的绊脚石”,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论证“忌妒心对 成长造成的危害”上,着重批驳错误的态度,与之 形成对比的“宽容心的好处”,则要稍略。
忌妒是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己不能达到对方的成 就,获得对方的荣誉,只好用忌妒来维护自己可怜 的自尊。忌妒心使人承受着双重痛苦:一方面为自 己的失败或不幸而感到痛苦,一方面为别人的成功 或幸福感到痛苦。看到别人的成就,他们想的不是 见贤思齐,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让你好”。为别人 的进步而怀恨,想方设法去拆台捣乱。可见在忌妒 心的驱使下.人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 是卑劣的,诸如诽谤、中伤、挑拨、恶意伤害等。此时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危害到自身的心理健 康,甚至妨害他人。
而心胸宽广的人不会想到忌妒别人。别人的好,他学习借鉴:别人的错,他引以为戒。这样的心 态,便于取长补短,更好地成长。17 可见,运用这种论证法,在通过对比使观点 鲜明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某个方面:以赞 扬正确观点为主的,则辅以批评;以批评错 误观点为主的,则辅以赞扬。不能简单地一 分为二,让两者平分秋色。
二是事例上的对比。即在论证过程中,使用 正面和反面对比鲜明的多个事例,在两相对 照的同时,通过分析,来突出孰是孰非,使 观点更明确。这种写法需要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 实论据。例如《道德与学问》一题,我们的 观点是“学问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的”。可以选择这样两个事实论据: 18(1)秦桧身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 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学问装进肚子里,歪思想也装进去了。
于是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 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人,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已 经是无人能比,可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 有我师”,深受后人称赞。
论据(1)中的秦桧,是学问好但道德败坏的反 面典型,论据(2)中的孔子,则是学问出色,道德修养也高的正面事例。一反一正,两者 的表现、结局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19 第二步:针对事例中的关键句,紧扣论点进行 分析。上文列举的正反两个事例,可以再进一 步展开论述:秦桧徒有学问,而道德缺失,使 他的人生如同一张滴落墨汁的白纸,布满污 点,被千秋万代唾骂。而孔子德才兼备,为他 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称为万世师表。可见,有 了学问要关注道德的培养,有了道德可以辅助 学问的增长,所以,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列举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并加以分析,两个步 骤完整,我们才能称之为事例的正反对比论证。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切勿简单罗列事例,一定要扣住观点,突出反面事例的危害,强调 正面事例的益处,才能把论证的问题谈清楚。20 正反对比论述结构
“正反对比论述结构”也叫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21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 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众所
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22 正确使用正反对比法: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第二、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例文借鉴.例
1、正反对比成段: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 23 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例
2、正反对比成篇:
爱,走向未来
每当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年册,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历史的车轮越转越快,但终究是由我们来推动。人永远是未来世界的主宰。
不知从哪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是未来世界的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是会使用计算机,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会开车。在我看来,其实这只是人才的一种外在的肤浅的表现。有一种特长,可以更专注地为社会的前进注入动力,但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才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有爱心才能称之为人才;有爱心,才能使自己的专长真正转化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
希特勒、墨索里尼也许会有不少的崇拜者,但我所相信他们所崇拜的只是这二位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能力,24 绝不会欣赏他们带来的战争给人类留下的伤害。希特勒、墨索里尼至多也只能以“有政治抱负的野心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鄙弃与否定。他们没有爱心,没有爱使他们的才能偏离了前进的轨道,自己的野心竟然用世界人民的心血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之路,竟然用人肉之躯来铺砌。野蛮!残忍!
当肆虐的洪水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及其生命,如此无忌,如此放纵,是那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怀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去征服那浩浩洪水,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大自然在爱的包容下变得温柔了。没有这些可爱的人,我们能这样幸福地生活吗?他们可以躲回内陆,任那洪水翻腾,他们没有;他们可以不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农的生命,他们没有。这些,只因为他们有爱。25 也许大家还记得曾有人收养了十几个孤儿,本来不富裕的家更艰苦了,但他们的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一颗慈母的心改变了十几个人的一生。或许有人要问,她也是人才吗?是。虽然她不是科技能手,也不是商业奇才,但她能够拯救灵魂;虽不是老师,但她和老师一样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虽不是医生,但她能治疗心灵的创伤。她的存在有着十几个人才的意义。
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爱心永远融化冰山。无论在社会中的哪个领域,只要拥有爱心,你所做的一切才会在历史的画廓上勾勒出一笔,哪怕只是淡淡的一笔 26 用光明的心照亮世界
一朵娇艳的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是看到它的美丽可人还是觉得它妖媚庸俗?一片干枯的黄叶随风落地,你是高兴地赞叹它终于叶落归根还是感叹它短暂的生命如此轻易结束?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滚滚东流,你是看到它雄浑壮阔还是鄙夷它暗藏污秽?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27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青苔布满了石阶,通向一间简陋的小屋。初春草木的新绿映入屋内。居室简陋,可这丝毫不减室主人的闲情雅致,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身居陋室,但室主人志趣高洁,品德高尚,又怎么会在乎生活的清苦呢?在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但仕途失意,使他意志消沉吗?不,相反的,他看到这凄凉之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抛去了从前的浮躁繁忙的生活,这正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地方,每天可以弹琴读书,和学识渊博的人一同交往,不也是人生一 28
件乐事吗?刘禹锡享受了这难得的清静闲暇,二十三年后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与希望!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一弘清澈的潭水在碧树映衬下更清幽。树林中偶尔传出的几声鸟鸣使四周显得格外寂静。柳宗元感到彻骨的寒意,悲怆之感涌上心头。是景色不够怡人吗?不,这里有幽静的潭水,迷人的花草,怎会不是放松身心的好场所?但柳宗元被贬到此,清静深邃的景色使他悲从中来,更添孤独寂寞,自然不可久居。同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同样被贬他乡,他和刘禹锡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与态度。在永州,他每日寻幽探胜,但始终对自己的际遇耿耿于怀,以至在生活中“恒惴栗”。他真如自己所写的“心疑形释,与万化冥合”吗?从他谪居十年最后抑郁而终可以判断,他没有那么豁达。29
一个积极乐观,因而在逆境中也能怡然自得,不失希望;一个始终对遭遇无法释怀,因而始终无法享受生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可以用它寻找光明。为何世上一片黑暗?其实世上本有光明,只是黯淡的心遮住了阳光。用积极的心态欣赏世界,用自己的光明的心照亮世界,自己会生活得更快乐,世界也会因此更精彩!30 作文:
1、以“把握机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以“跨越”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点 正 反 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排比列举事例,段的首尾要勾联论点)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举例有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用驳论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一般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对比式结构 32
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总】
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只不过是众多说客中的一员,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这哪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屈任的?于是他跟着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勤学苦练使他高人一筹,而昏庸的楚王却不正眼相看,将送上门的高人拒之门外,失去了争霸天下大业的人才。贫困潦倒的他到了秦国。识才辨用的秦王凭借博才的李斯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李斯也因此而名震天下,若李斯没有治国之才,若没有识才辨用的秦王,哪里来李丞相,哪里来统一天下的大业。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何人,必须抓住机遇。
事物的发展须从小处开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促成质变,实现成功。
翻开中国近代史,到处充斥着硝烟与战火。黄海一战,清军败了。是战略败了,还是武器上败了?都不是!一切都因当时某些肉食者未抓住机遇!当北洋舰队送兵朝鲜时,卑鄙的日军偷袭了。凭借着勇猛的将士和先进的武器,打得日军溃败而逃。本应乘胜追击,击沉日舰,可李鸿章却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海港,开始保存实力。可是受到重创的日舰却乘机养精蓄锐,卷土重来,绕道包围了威海卫军港,结果可想而知。机遇一但错过,怎可扭转乾坤。
而牛顿善于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锲而不舍而发明了电灯;李时珍持之以恒而著成了《本草纲目》;苏秦抓住机遇游说六国而名垂千古。展望古今,有哪位名人不是先为机遇做好扎实的准备,一旦机遇来临就迅速地把握住机会?由此可见,勤奋刻苦不可少,适时地把握机遇 34 更为重要。【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切勿机遇从身旁溜走时,才后悔莫及。【总】
正
点
深
联
反
总
【摆现象-----析本质 指危害-----找原因】 36
把握机遇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并不一定都能创造机遇,但当
机遇来临时,我们都可要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遇。[亮出观点]
纵观历史的长河,有不少人因抓住了一个难得的 机遇,而造就了辉煌的一生。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因一个掉落到他头上的苹果,终于发现影响
深远的万有引力定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革命,或 许在牛顿以前,也有人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但只会 抱怨,没有抓住深入思考的机遇。而善于思考的牛 顿却抓住了这个降落到自己头上的“机遇”,为力学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机遇是公平的,当机遇摆在人面前时,有人抓住了,有人却失之交臂。
同样是物理学家,科拉顿却不如牛顿那般的幸 运,在研究磁生电的实验中,他因为“跑”而失去了 37 发现“磁生电”的机遇。
是的,上面的事例令人深思,其实机遇存在上的每个角落,所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它,而人却遗憾地放走了它。抓住了机遇的人,也因此抓住了人生;放走机遇的人,也因此只能平平庸庸地过完一生。[正反对照]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中国于二千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可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机遇,中国抓住了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开展国际贸易,因此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教育科研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38
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能够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来发展本国经济。世博会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呈现于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世界惊诧和见证中国的快速发展。[联系现实]
【初二英语写作课件】推荐阅读:
初二英语作文07-28
英语老师初二作文06-25
初二英语作文翻译10-15
初二英语上册作文11-08
初二英语练习答案11-12
初二英语听力原文05-24
初二英语教学设计06-25
初二英语语法练习答案07-18
广州初二英语期末考试09-09
初二英语期末教学总结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