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4.1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对于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关联性,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都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之中。对于交通运输,甚至经济发展的概念更是一无所知。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出现了明确的社会等级和分工制度,相应的生产资本逐渐完善,成本的分配和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建设初步兴起。二战以后,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迎来了新的阶段。交通运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也在切实的加深着人们对经济与交通之间关联的认识。交通运输的发展,逐步得到重视并很大程度地获得了大量的投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并不明确,经济状况的提升也不明显。
4.2交通运输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的适应性
和其他类型的发展一样,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样有利有弊。它能够为区域经济带来新的活力,让当地的自然资源能被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物种的数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发达的交通网络势必会因交通工具数量增多而产生大量的废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交通运输的能源需求也会对能源的供应和过度消耗造成一定的危机。要想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将交通运输和资源环境的保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在发展交通运输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同时,保障区域原本的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5结束语
受到区域特点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可利用的资源类型和能源环境也各不相同。对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方式和类型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充分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建设间的平衡关系之后,才能确保二者相辅相成,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田祖海,苏曼.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8(04):123-125.
[2]支凯强,李欣潞.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10):94-97.
[3]蒋卫玲.区位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10):116-117.
[4]刘志文.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7(31):72-73.
[5]尹维芳.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调控[J].中国商论,2015(16):88-89.
作者:喻学伦 单位:鹤岗环宇交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论文
★ 市区域文化学会工作总结
★ 浅谈大班区域活动对幼儿品质的影响
★ 区域教案
★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 区域发展阶段说课稿
★ 幼儿园区域工作计划
★ 区域树林买卖合同
★ 区域店长岗位职责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所谓可持续发展, 是指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 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的道路。它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发展, 人类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保证人们在展望未来时充满欢乐和幸福;另一方面是发展的可持续性, 即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能超过资源再生的速度, 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能超过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
2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自身的发展, 还是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条件, 资源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 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约束条件。
3 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造成的诸多负面效应
3.1 环境污染。
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都是流动的污染源。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称为交通公害, 大致有四个方面:交通工具运行时产生的烟、气、粉尘等对大气的污染;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清洗装载工具和燃料的泄露对水体的污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性和非污染性破坏。
3.2 交通运输对资源的占用。
其含义一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及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 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次, 各种交通陨石方式在运营中需要消耗自然资源的能源, 特别是对石油产品消耗的比例将逐渐提高, 这使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3.3 交通拥挤。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拥挤堵塞现象有增无减。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4 发展交通运输应遵循的原则
4.1 资源利用最优化原则。
交通运输是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高的产业之一, 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交通运输工具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资源节约应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原则。
4.2 成本最小化原则。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行成本是不同的。由于交通运输的外部性特征, 不仅要考虑交通运输业本身的成本, 还要考虑由于道路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生态破坏等所造成的外部成本。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在综合考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难以用货币量化的外部成本等诸多因素基础上, 使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运输发展模式。
4.3 系统最优原则。
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 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劣长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根据系统最优的原则, 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方式进行合理化配置和优化,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形成既竞争又互补、综合集成、系统优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4 环境友好原则。
交通运输是人类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遵循在等量前提下产生的污染负荷最小、对生态造成的损失最低的环境友好原则, 大力提倡“绿色”交通运输方式, 这样才能保障和支撑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5 各种运输方式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比较
5.1 不同运输方式的外部成本。
据对欧洲17国的研究, 在1991年运输的总外部成本是2720亿ECU, 占GDP的4.6%, 其中92%是由公路运输产生, 铁路运输只产生1.7%的外部成本。各国所作的研究也都表明, 公路运输是外部成本的主要贡献者。以IWW/INFRS的研究为例, 见表1。
资料来源:Gunter Ellwanger (1995)
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从运输部门总体产生的外部成本来看, 客运的环境影响占76.8%, 货运占23.2%, 西欧国家中运输的外部影响主要集中在客运; (2) 按运输的不同方式来看, 公路运输所造成的外部成本都远大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 甚至大于三者之和;在客运方面, 铁路的各种外部成本都是最低的, 在货运方面, 铁路和水运都是有利于环境的运输方式; (3) 如果区分公路运输方式, 则小汽车是造成外部成本的最大来源, 其次是货运卡车, 公共汽车产生的外部成本最低。
5.2 不同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
据日本交通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 在旅客运输能耗方面, 小汽车能耗占79%, 铁路占8%, 公共汽车占4%, 航空占5%, 客船占4%;而从完成客运量情况看, 小汽车为44%, 铁路30%, 公共汽车6%。由此看出, 铁路能耗仅8%, 却承担了30%的客运量, 能源利用率是比较高的。而且铁路的电气化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减缓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速度。这些说明, 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量是最大的, 其次是航空运输, 铁路和内河最少。
6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6.1 交通运输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在考虑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过程中, 要考虑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
6.2 交通运输系统内部诸方式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同的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协调交通运输系统内部诸方式时, 要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原则, 既要考虑现有运输环境下的合理配置, 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未来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
6.3 依靠科技进步, 改进和完善交通运输技术, 发明节能、高效、低污染的交通工具。
它应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一是发展清洁能源技术, 以减少化石污染物的排放。二是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三是发展高效能源效率, 实现能源供需的协调发展。
7 我国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的实施
确定合理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交通运输业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污染源。要制定出合理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促进交通运输不断地向前发展, 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利用经济杠杆加快可持续交通体系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对保护环境与资源的交通运输方式要给予鼓励, 实行优惠政策。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方面, 要大胆参考与吸收国外成功经验, 尤其是关于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实践成果, 并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论证。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采取有效的技术政策。加快研制开发我国的低油耗、少污染或无污染的技术, 成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也是我国交通装备工业科技开发的方向之一。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状况, 提高运输效率。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管理养护, 保证既有交通设施的完好率, 同时, 要加强路政和交通指挥系统管理, 改善管理方式, 提高交通效率。
结语:可持续发展眼是一全新的、全球性的、富有战略意义的发展观念, 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实现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国建华.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铁路, 2003 (12) .
[2]周乐.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思考[J].综合评述, 2003.
[3]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4]韩飚.交通运输发展理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4.
一、大交通——构建“以铁路为主体、铁路和公路为支撑、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模式”
从资源占用和消耗的角度看,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优选方式。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方面,铁路具有完成相同运输量占用土地少的特点。据统计,完成单位换算周转量占用的土地,国外公路一般是铁路的5倍,我国则高达20多倍。在能源消耗方面,民航、公路、铁路的单位运输量平均能耗之比约为11∶8∶1,铁路是最节约能源的交通运输方式。同时,铁路具有排放低、污染小的优势,是减轻交通运输污染的有效运输方式,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中,铁路是公路的1/40到1/4,铁路的噪音也比公路要小得多。因此,铁路应成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优先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
但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铁路不能完全替代公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大交通的节约型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是优先发展铁路,构建“以铁路为主体、铁路和公路为支撑、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大力增加铁路投资,强化铁路发展,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份额并维持在合理水平;适当减少公路投资,放慢公路发展速度,促进铁路与公路协调发展;推动航空、水运、管道适度发展;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升级,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协作,使运输结构和运输布局不断趋于优化,逐步形成铁路主导、铁路和公路协调发展、航空和水运等运输方式紧密配合的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该模式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是:
(一)从战略的高度确立铁路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加大铁路投入,加快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
(三)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多方筹集资金融入铁路建设,力争实现铁路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铁路干线和通道建设,形成与地理空间和集中运量流向相适应的骨干框架。围绕城市经济圈及城市经济带,构建连通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首都经济圈等三大城市经济圈(主中心)和新的城市经济带(次中心),并向外辐射的运输大通道。
二、城市交通——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互相补充的现代化城市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模式”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重点:一是轨道交通。以发展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为导向,重点加强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突出轨道交通在解决大流量旅客出行中的重要作用,将以轻轨、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作为特大城市交通的骨干,支持轨道交通发展。二是常规公共交通。即在大中城市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该模式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之间的关系。在机动性上,私人交通方式(主要是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具有灵活、快速、高效、舒适、能够实现“门到门”运输的特点,但过多的私人交通会造成交通拥挤、加剧环境污染、需要更多的道路和维护费用、造成更多的交通事故,甚至因为拥挤而失去其机动性的优势。而公共交通在对交通工具和道路设施的利用效率上、在人均道路占用、人均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比其他交通方式(尤其是小汽车)更具有优越性。因此,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推动该种模式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是:
(一)加快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加强城市快速路和主道路规划、公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等专项交通规划,以及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的综合性交通规划,完善交通线网功能,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
(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三)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完善主干道和次干道,使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比例协调;优化道路功能等级,改善道路通行条件,为公共交通运行提供高质量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四)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加强公共交通专用道的监控,做到“专道专用”,为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提高运行速度创造条件。
(五)从建设城市交通和城外交通一体化运输系统出发,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规划的一致性,增强大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配合和资源共享。
(六)充分认识到每种交通方式各自的适用条件和服务范围,处理好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点,又要使其合理分工,以发挥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益,取得合理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 、城际交通——构建“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高速公路为辅的区域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模式”
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间交通发展来看,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高速公路为辅,其他运输方式相补充的运输模式是区域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城际轨道交通能够减少土地的占用,具有能耗低、运量大、安全性高、速度快等优势,同时能够促进城市之间的紧密连接,是一种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运输方式。
推动该模式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是:
(一)根据区域性、城际性和公交化运行的特点,对城际轨道交通进行整体规划,在线路规划、站点选择时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衔接,使不同客运方式协调发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拓宽筹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吸纳外商投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三)加大轨道交通技术研发投入,加快轨道交通技术发展。
(四)加快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的城市间快速干线网的规划建设,在规划建设连接城市高速公路网的同时,着力搞好大容量轨道交通的建设。
四、运输资源整合优化模式
除从优先发展节约型交通运输方式的角度构建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外,还应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约的目的。因此,应构建节约型一体化多式联运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
多式联运是一种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运输体系,多式联运可以有效的整合运输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化。构建节约型一体化多式联运运输体系,需要实现“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两个目标:
(一)“协调发展”,即整合交通运输资源,抓好航空、港口、铁路、公路运输之间的协调配合,实行联营或联运等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
(二)“有机衔接”,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全程“无缝”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的关键。要摆脱以往重交通线路、轻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的传统观念和运作方式,高度重视和推进综合运输枢纽的布局与建设,使各种运输方式紧密对接,实现多式联运过程的“无缝化”。货运枢纽,除在沿海港口地区重点布局外,应着力发展内陆集装箱货运枢纽。客运枢纽,不仅要衔接不同运输方式,还要衔接城市间客运与城市内公共交通,将发展便捷的换乘系统作为建设客运枢纽的重要内容。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越来越多,引进了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理念,也产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批量集中生产使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也为交通运输带来了严峻挑战。要想使产品运输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依靠更加良好的运输环境。此外,很多产品在功能与技术上存在滞后性,也使交通服务量大大减少,为交通运输增加了不确定性。
1.2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作用
在我国的生产部门当中处于重要经济地位的就是交通运输业,这充分的说明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与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社会生产活动中存在很多的形式,而交通运输业则可以将这些不同形式的生产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推动我国社会形式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共同开展,成为目前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关系纽带,是大路上运输方式的集中体现。结合公路交通运输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
(一)公路运输灵活性强
我国公路运输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常灵活和多样性,与其他的运输方式对比存在明显的优势和价值。因为地域比较辽阔而具有较广的分布面,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路面运输方式,公路交通运输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有效的融入到什么的生活当中,在各种形式上表现出灵活的特性。
(二)公路运输速度较快
作为路面上的主要运输形式,公路交通的运输存在着速度较快的优势,究其理由在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何种地方形式的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渠道该变,进而直接到达运输目的地。因此能够快速的实现运输的结果,满足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实现直达运输
公路交通运输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门对门的直达运输,这对于任何其他的运输形式来说都是独一不二的优势,因为公路运输中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体积比较小,能够去任何运输任务需要的目的地。而不需要重复换成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这对于有着特殊要求的运输任务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商品的生产厂,以交通运输的方式直接将货物运输到需要到达的目的。省去了中间的许多环节和手续,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实现途径。
(四)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
公路交通运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投入的成本较低,在运输的制度标准上没有空运和水运那样的严格,进入运输的过程相对简单,同时在资金成本投入上相对要低,这是人们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其次,公路运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运输工具也相对的容易实现,不像其他空运和水运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来完成最后的运输结果,只需要提供公路交通的固定车辆即可,运输车辆的获得要比飞机、船舶相对容易和简单。
(五)公路运输的适应能力较强
公路运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运输的实际情况来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公路运输的车辆在装运货物的过程和时间都非常的灵活,同时完成这些运输货物的也相对的容易,不需要过多繁琐的程序,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质量,同时,在各环节的衔接过程中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短。无形中降低了运输的成本,提高了运输的经济效益。针对特殊的运输表现出非常大的优势,救灾物资的运输中就完全的体现出来,能非常强的适应各种运输任务环境,实现最终的运输目标。
二、公路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公路交通运输能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针对目前的主要运输形式来看,各种交通运输都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各种原材料的加工都需要依靠不同的交通运输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方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运输方式的存在直接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产品的需求方也需要以各种不同的运输来实现最后的交易目的。运输在实现产品供应和需要的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些运输的具体形式都是建立在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的。以门对门的特殊运输占据着其他的运输方式所不能相比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有效链接使得各种经济联盟相互依存和发展,在公路交通运输的过程中不仅运输形式更加多样化,还不断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公路运输能有效的降低经济的成本
国民企业在实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必须采取一切有利的办法来降低经济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而关于运输的方式上就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能有效的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究其理由还是在于公路运输能缩短运输的时间,时间对于降低运输成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同时公路运输中车辆的能源消耗也是考虑的一个重点理由,将其作为经济成本降低的影响因素。根据公路运输的特点得知车辆运输的交通工具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得,同时在使用中的磨损也相对较小,这些优势都为延长运输车辆的使用寿命做了巨大的贡献。尤其表现在高速公路的运输上面,普遍的快速、安全、舒适成为公路运输的规模化发展的标志,以这种全新的运输模式能,满足各种实际运输的任务和要求。在有效的节约运输时间的过程中也大大的降低生产企业投入的成本。
(三)公路运输的改革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质量
在如今的公路运输中普遍以高度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媒介,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运输的形式还存在一些理由和障碍,尤其体现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存在严重的技术落后和基础运输设施的薄弱。公路运输的形式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系列的理由,通过和其他运输方式对比,发现能弥补其他运输中出现的各种理由。以恰当的方式将各种运输的断裂处链接起来。公路交通运输形式的使用推动了经济运转的改善,进而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其他的交通运输所不能达到的,经济运转方式的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因而发挥出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四)公路交通运输有效的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因为目前经济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农村的发展形式也逐渐城市化,运输成为实现城市与农村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因为农村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各种链接和交流形式都不完善,公路交通的运输成了链接其的主要方式,这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经济建设的未来发展。除此之外,农村的大量劳动人员进入到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中的项目建设也不断的深入到农村中去,推动弄农村的基础建设和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形势都建立在公路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是实现城市与农村相互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途径。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项目。
结束语
现代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定趋势,作为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公路交通运输则表现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通过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公路运输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位居第一的位置,这项统计充分的说明公路交通运输对我国整体运输行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各地高速公路的开通,推动了公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各种经济活动离不开公路运输的支持与协助,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这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只有不断的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和实现其特殊的运输职能才能引领我国的整体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去。
参考文献
[1]王向东;王忠贤.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7)
[2]刘红燕.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1)
[3]王宏伟.浅议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企业导报,(1)
[4]张朝霞.论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4)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业发展通常是相互影响的, 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 如果国民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业的拉动作用大, 那么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小, 反之亦然。因此, 可以把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推动效应”和“拉动效应”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形:当“推动效应”大于“拉动效应”时, 表明这一国家或地区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而交通运输业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即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 应该加速发展;当“推动效应”与“拉动效应”大致相当时;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是相适应的, 即运输供求基本平衡;当“推动效应”小于“拉动效应”时, 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运输需求不足, 应优先发展经济,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应适当减慢以求得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
在经济与交通运输业的相互关系中, 考察和分析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历史发展, 可以看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运输体系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生产的发展,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这时, 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减少, 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工业化和市场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 原材料急剧增加, 货运量的平均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品和消费品的轻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所运送货物的平均价值明显增大的同时, 它们的平均体积和重量却减小了, 依次在这一进程中, 货运量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 其增长率会逐渐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 而客运量则保持接近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由于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对运输提出了迅速、方便、安全等侧重于运输质量的高要求。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开始蓬勃发展, 运输规模和结构有了很大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力布局变化的反映, 也是运输体系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发展与完善的结果。
在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的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工业化及相应的对地域条件的要求给人口分布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人口转向连接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基地的交通路线, 这对各类经济活动和人员输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 经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了物质、人员和信息的交流。地区劳动分工取决于与地点有关的生产成本、交通体系的运输能力。这样, 一个地区劳动分工以及相应的交通体系, 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作用的区域中心。
从而可知, 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变化。但同时, 运输业又对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起着推动作用和更直接安全的服务作用。
三、美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美国认识到进入一个新的21世纪保持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输体系的重要性。2000年, 美国运输部颁布了《2000~2005年战略规划》。按照这一战略规划, 新世纪的运输体系将优先保证运输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而且要向国际延伸, 以智能化为特征, 实现个性化服务, 营造一种创新开拓和科技导向型的运输发展环境。
美国将支持经济增长作为国家运输系统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并把运输业的合作、创新经营和财政健康定位到整个战略的重要主题, 认为它们对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此, 运输部将努力做到:充分考虑建设与维护运输体系的成本和风险;使现有系统的运输效率最大化;坚持激励创新的贸易规则与标准;通过及时分析信息来改进系统;加速新技术的应用。
四、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启示
1. 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取决于硬件, 更取决于软件
美国运输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之前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硬件和运输企业发展;1980年之后以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运输政策体系为主的发展阶段——软件发展。运输业发展离不开道路、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工具等交通运输硬件设施的发展, 但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水平以后, 运输业展的重点应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只有通过软件建设和完善, 才能够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等硬件发展的优势, 保证运输的安全、高效、舒适和便捷。目前我国交通应该注重运输业“软件”发展, 通过运输组织和管理的改革, 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发展, 建立安全、高效、经济的综合运输系统。
2. 运输业发展过程中应恰当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政府在运输业发展方向、路径和结果上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运输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 我国政府对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规划起主要作用是正确的, 但是为了提高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后应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要注意发挥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各自优势, 克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
3. 运输业需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 科技 综合交通运输 智能交通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着力点,以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先进的智能交通体系为目标,坚持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能力,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1 利用创新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政策创新:把改革作为强大动力,鼓励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了交通行业深化改革。并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进行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交通体制改革,构建与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环境。努力推进政策创新,探索制定符合规律并紧贴实际的高效政策。
科技创新:未来交通发展的重点是扩展能力、结构优化、提升质量、改善服务、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任务分外艰巨。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作为交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交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含量,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交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公共交通体系和智能交通体系
2.1 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1]
从世界交通发展历史实践看,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美、英、德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综合运输体系方向发展上已经走出很远,并在体制、组织机构以及法律、法规、规划等诸多方面都给予了保障。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水平整体提升,各个方面都要求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综合内外因素发展综合交通体系无疑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构建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
与国际化大都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比较滞后。主要表现为:
一是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二是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是行业发展政策不完善。
在客观分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小汽车快速增长和汽车社会提前到来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三是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城市公交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四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加快推进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公交的比较优势。
要自觉地把坚持以人为本、使交通运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使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3 构建先进的智能交通体系[2-6]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强交、人才强交”战略,加快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
一要树立智慧交通发展理念。以智能服务为目标、以智慧物流为重点、以智慧管理为手段,形成一套服务优质、运行高效、节能环保的管理服务体系。二要搭建智慧交通指挥平台、智慧交通设施平台、智慧交通物流平台、智慧交通政务平台,构筑现代化智能交通体系。三要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以国省干线公路为核心、农村公路为辅助的全路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到2020年基本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智能掌控、运输装备动态掌控、交通物流全程掌控、交通出行人性化掌控,建成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国伍,交通运输系统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2]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85-90.
[4]李清泉,熊炜,李宇光.智能道路系统的体系框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1):40-48.
[5]王云鹏.智能车路协调系统[C].第三届智能交通科技论坛.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6]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91-94.
作者简介:
摘 要:甩挂运输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先进运输方式,近些年来倍受各界关注。本文通过对甩挂运输的背景、含义、意义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比起传统运输方式,它具有提高道路运输的合理化、降低总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等特点,是道路运输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甩挂运输、运输组织方式、经济效益
一、甩挂运输发展的相关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进出口贸易量逐年攀升,进一步促进相关的物流产业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增长的经济交易对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甩挂运输作为一种先进运输的模式,代表着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甩挂运输能有效减少装卸环节,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车辆能源消耗,节省运输成本,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近年来,甩挂运输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无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还是在结构调整等工作中,都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二、甩挂运输的简介
甩挂运输是指牵引车按照预定的运行计划,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在目的地点甩下所拖的挂车,换上其他挂车继续往另一个目的地的运输组织方式[1]。在甩挂运输实际运作中,牵引车与半挂车或挂车之间能够自由分离、耦合,通过两者之间的合理调度、接合,可以大幅度减少牵引车到达目的地后装卸货的等待时间,牵引车利用货物装卸时间去完成下一个运输任务,从而提高牵引车的运输效率,它的运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甩挂运输原理图
三、开展甩挂运输的意义
(1)能够增加牵引车的有效工作时间,加快牵引车周转率,降低牵引车的购置费用,减少驾驶员的雇用成本。
在甩挂运输的工作模式中,牵引车到达目的地后不必等待装卸货物,卸下需卸货的挂车后再挂上已装好货物的挂车行驶至下一个目的地。这样不但消除了牵引车的等待装卸时间,还提高了驾驶员的工作效率。
(2)能够大幅度降低油料消耗,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环境。
甩挂运输“一车一挂”或“一车多挂”的形式,均提高了牵引车的工作效率和挂车的吨位利用率,减少了车辆对道路的占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粗略测算,如果全国道路货运业能将甩挂运输周转量比重提高到10%,则每年可节省燃油折合300~400万吨标准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850万吨。
(3)能有效降低相关物流成本,减少货损货差,满足生产企业实现零库存需求。
甩挂运输一般采用的是全密封厢式车或集装箱进行货物运输,在保证货物交接的准确、及时的同时,密封式的箱体降低货损货差几率,从而减少了事故理赔。其次,能响应生产企业“JIT”需求,实现零存库。
四、甩挂运输的应用现状
(1)集装箱港口甩挂运输
集装箱港口甩挂运输是最常见的甩挂运输模式,主要是依托于当地港口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港口与港口腹地之间开展甩挂运输。其中,浙江宁波依托其明显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网络成功试点开展集装箱港口甩挂运输,备受各界关注。
宁波港针对传统集装箱三点运输模式,按照专业化分工组织原则,将传统模式分三段多车实施,其主要方式为:在港区后方、高速公路出口附近、铁路集装箱中转站五公里范围内,建立港区集装箱物流运营中心;在港区后方、高速公路出口附近、铁路集装箱中转站五公里范围内,建立港区集装箱物流运营中心;在集装箱进出口量大的金华、义乌、温州等10多个地建立客户区域集装箱运营物流中心,加强了宁波港与其各腹地城市之间的联动,拓展港口腹地 [2]。据初步测算,在宁波港至台州之间采用该模式,可减少企业牵引车投资,效率可提高30~50%,成本降低30~40%,油耗下降20~30%,同时可以大大缓解港区提还箱压力,经济效益显著。
(2)公路干线甩挂运输
公路干线甩挂运输在货源充足、干线运输发达的广东、山东、福建、河南等地得到较好发展。其中,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推荐的.试点企业福建盛辉物流集团是成功公路干线甩挂运输的典范。
考虑到福州、厦门、漳州等线路目前的货源充足且稳定,而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中,甩挂运输有货源保障;其次是福州与厦门、漳州、三明之间都有高速公路直达,均为开展甩挂运输作业较为理想的距离,,福建盛辉物流集团在福州、厦门、漳州和三明四个点、五条线路上进行甩挂试点。
开展甩挂运输后,盛辉物流集团几项指标明显提升:
一是货物运达的时效性显著提高。以福州至南京为例开展甩挂后,送货时间缩短了8小时;
二是提高了实载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传统运输实载率一般多在70%至75%左右;甩挂运输实载率基本上能达到90%,运输成本约降低20%;
三是车辆使用效率大幅提高,降低了企业车辆购置成本。采用甩挂运输方式,牵引车运行效率提高50%以上,减少50%的牵引车数量;
(3)生产制造企业内部循环甩挂运输
近些年来,甩挂运输还被灵活应用于某些大型生产制造业内部生产活动。湖南华菱衡钢目前试行内部循环甩挂运输,提高工艺流程响应能力,减少在制品损差,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衡钢将各厂房仓库设置为甩挂运输节点,各仓库保有一定数量的空挂车和装卸设备,以保证牵引车到达前能快速装卸货。牵引车根据各厂房的货运需求时间对运输车辆实行统一调度,一辆牵引车或多辆牵引车负责一个任务组的所有运输任务。该模式实行后,大大降低了衡钢内部车辆的空驶里程、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汽车司机的数量以及燃油费用和机械磨损,最后达到了既减少物流成本,又提高工艺环节响应度的目的。
五、总结
甩挂运输作为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已在国际多地得到广泛的应用。经实践证明,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甩挂运输在减低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升经济运行整体质量方面的收益颇为显著。随着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如何打造提效率型、绿色型、节约型的道路运输体系已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面临的迫切课题。甩挂运输将逐步取代传统运输模式,会成为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雷萍成冬香, 甩挂运输效益及运营模式分析. 交通企业管理, (09): p. 12-13.
2. 汪月娥戴东生, 宁波港集装箱甩挂运输模式研究. 物流技术, (07): p. 42-44.
——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按照“四个城市”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总体部署,以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强市”为目标,以全国一流标准衡量X交通发展,聚焦交通重点项目,推动X高速、X绕城高速、X高速改扩建、X项目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X等项目前期工作,交通重点项目呈现多点突破、全面提速的新格局。
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寻标对标,定位交通强市目标。今年以来,我市先后省内对标X,省外对标X等城市,突出问题导向,分类分项分析,认真对标先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运输发展成就,充分汲取先进经验做法,以推动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为主线,按照整体寻标、精准对标、全面达标的思路,制定了复制推广先进经验方案,明确X大类X多个复制推广事项,推动各项先进经验落地落实。
以“赛跑赶超”的境界推进实施,突破交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市第X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交通工程”,创造出“交通速度”。高速公路进程位居全省前列。集中力量加快推进X高速、X绕城高速、X高速改扩建三个重点项目。X高速公路北段提前半年于今年X月X日建成通车;南段完成计划的X%,工程建设进度居全省同期开工的X条高速第一位,项目计划于X年X月底建成通车。在X绕城高速前期工作中,安排专人盯靠推进,逐个程序、逐个单位对接沟通,第一时间反馈审批信息、加速材料流转,于X月X日正式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审批。在X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加强与地方协调,确保X段的阶段性进度和总体进度始终保持全线前列。港航发展连续提速。按照X港“一干三支”航道布局和“大环抱、多港池”码头布局,加快航道和码头泊位建设,打造开放发展“龙头”。年内X万吨级航道完成立项核准,X年X月底前将开工建设。X个X万吨级液化品泊位投产运营,X个X万吨级通用泊位和X个X万吨级滚装泊位建成。今年X月X日,X万吨级外贸船舶“X”轮顺利抵靠X港西作业区X号泊位,标志着X港由近洋内贸成功跨入重要远洋外贸转型发展。在此基础上,X年X万吨级专业化木片码头将建成投产,多个专业化深水泊位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推动X亿吨级大港格局逐步形成。综合交通体系日臻完备。加快新机场规划建设进度,同步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动《X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进程,并开展X—新机场—X高铁北站快速通道的研究论证工作,加快实现各交通枢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大通道纵横发展。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X大通道已逐步发展成“X”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X号”X至X铁路冷链班列于今年X月正式开通,各种运输方式实现融合发展,内畅外通的X国际运输网络加速形成。
以“跳起摸高”的思维自我加压,加速民生项目建设。以顶层设计助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推进《X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尽早形成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法律法规保障。同时,推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融入“四个城市”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等全市重点工作中,借势高层统筹、借力市级活动推进公交发展。以市级统筹助推“四好农村路”创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市级层面的规划统筹,以把X农村公路建成全国的排头兵、领头雁为目标,以解决跨县市的断头路、卡脖子路问题为重点,超额完成X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推动X两市创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以信息化建设助推交通管理服务提升。开通了我市X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实现数据与交通运输部的实时上传。建设智慧公交,将实现全部营运线路智能化调度和实行视频监控,“X掌上公交”手机APP测试版发布。针对我市网约车发展现状,在建成我市X巡游车电召约车平台的同时,启动了网约车监管平台建设,推动我市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乘客提供快速、精准的约车服务。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高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问题的实质,并针对它们实施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二、公路交通运输的特点与意义
1.公路交通运输的特点
公路交通运输是一种最常见的运输方式,其具体形式就是利用公路为运输载体、汽车为运输工具,实现货物或人员的运送。作为最常见的运输方式,公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由于运输工具体积较小,公路运输一般机动性较强,并且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第二,由于公路分布广泛,可以实现货物运输的直达,提高了运输速度。第三,由于运输工具成本较低且运输时间短,因此初始成本投入量小,资金周转速度快。
2.公路交通运输意义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公路交通运输能够确保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货物顺利到达,带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第二,公路交通运输能够实现缓解铁路运输压力的目标,完成短距离货物的快速到达,同时降低运输成本。第三,公路交通运输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快速互联,同时为更多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保证经济发展的平衡。
三、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人们是对公路交通运输便利性与快速性的要求,公路交通运输将主要向着这两个方向发展,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具体的发展趋势如下:
1.运用更加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
在未来的公路交通运输发展中,更多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将会被应用到运输系统中,提高运输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且保证交通运输中的信息通信以及安全管理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加公路运输能力。与此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信息安全。
2.实现运输产业与物流业的有机结合
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运输业与物流业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融合在一起。物流业的诞生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具有很大的关系,是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又一重要增长点。目前的物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将运输业与物流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的便捷性与及时性,同时这个统一的系统内部还将会增加许多工作岗位,带动区域内的就业形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完善
近年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增加了更多的大型公路项目建设,除了这些大型项目,规划部门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小型公路建设项目上。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公路项目完成建设之后,我国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将出现明显的改善,为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有利于公路交通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针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趋势,为了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具体对策:
1.建立独立的经营主体
在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建立独立的经营主体是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最有效的对策之一,这些主体的建立能够提高行业内的竞争性,促进各个主体的发展,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经营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发展集约化经营方式,构建跨区域道路运输形式,加强行业与各类单位的沟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营消耗,提高公路交通运输质量与效益。
2.健全相关制度与法规
为了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经营过程的管理,而管理的依据就是行业内部设立的制度与法规。为了适应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必须随时更新并完善与之对应的制度与法规,保证他们的健全性,使其在公路交通运输经营管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3.正确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在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中,必将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对运输企业的影响,企业间需要通过共同协商制定出一套风险防范与承担机制。对于交通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共同承担损失,将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概率控制到最低,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每个运输公司都应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完成对经营过程的管理,便于运输公司与客户都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询到运输业务的详细情况,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与自身的工作效率,为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束语
总之,公路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趋势,并采取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晗.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河南科技.2013(07).
[2]周培东,吴慧,阙科昌.玉林市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4(04).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推荐阅读:
论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论文07-23
县城交通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09-22
交通运输06-03
交通运输就业07-24
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分析07-15
交通运输专业个人总结10-09
交通运输企业培训计划07-10
道路交通运输具体应急预案07-23
铁道交通运输毕业论文10-12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论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