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情结的散文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篱笆情结的散文(精选12篇)

篱笆情结的散文 篇1

篱笆,在北方称杖子(障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也渐渐地溶在了农村人的记忆里,由于篱笆的用途与院墙具有一样的功能,于是,在有的地方篱笆又名栅栏、护栏,一般都是由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等构成,是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防护设施,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是比较常见的!于是在我心里也形成一份别样的文字!

垒石缘流一迳斜,寺门幽似野人家。西风黄叶响篱笆。说道篱笆,这也是我人生里一段长长的文字。篱笆看似那么平凡、简陋,可是篱笆内外的人、事,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却大大超出了篱笆功能之外的意义,这也是我今天要写这篱笆的缘故之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记忆里的篱笆墙,在岁月的河流里渐渐模糊,于是我不停地在梦里寻觅那一个个丢失的字样,老人、小孩、小鸡、小狗、猪崽,还有夕阳下一个个长长的背影,都成为了我对这篱笆墙的`记忆!

一副多好的图画,一首多好的诗歌,可惜,我不是一个画家,不是一个诗人,在这错过的风景里,才突然明白,原来凭借记忆去存留往事,那多么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呀?

有的作品里,将篱笆,视为农村一份落后、愚蠢文字的见证,可是在篱笆墙内外形成乡人那份朴质、憨厚、平淡的人生,又是多么令人憧憬!

坐在篱笆院内,聆听着四季在院落里的奔走声,夕阳与日落,就像是这篱笆生命里的常客,一次次地从不高不矮的篱笆墙越过,直到在某一天离开篱笆,走进茫茫人海里,思念故里,才不自觉地想起曾陪伴我走过的篱笆、落日!

有时候,我似乎不敢相信,篱笆在自己生命旅途中留下的记忆,可是它却渐渐成为我生命里的一道风景,一份念想!

童年的我就在篱笆院内长大的,无论是祖母,还是我的父母,他们出去,或上地里干活的时候,就把我们这些孩子们放在院子里,坐在院落里,在仰望这天空上的白云时,我们心里唯一的渴望就是自己长大能长上像小鸟一样的翅膀,飞出这篱笆以外的世界,去看看看看和篱笆之内不一样的人生!

然而,这毕竟是一份人生的渴望,一如祖母讲给我的,在某一天某一日,我们永远长不出翅膀,可是,她却坚定地说,自己虽然长不出翅膀,但是我们的心不能停止飞翔,因而祖母的话给了我深深的记忆!

到了初中毕业,和我一块长大的伙伴,都跟着大人去外地做工,前面的路早已被长长的夜影淹没,我心里十分地纠结,坐在篱笆院落里,思索起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路……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丝余晖和篱笆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才被周围一声夜鸟的声音惊扰,篱笆沿着月色,投下长长的影子,这份清静,只有坚守人生一份平淡的篱笆感受最深,我再也安奈不住那颗徘徊的心!

就在这个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蓝天上的鹰,展开翅膀,在蔚蓝天空里翱翔,俯视大地,我看到了长城,看到了黄河,还看到了奔流不息的长江,走了一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村子里那一个个篱笆墙,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被这篱笆的朴质而触动,进而心跳!

直到母亲将我从梦中摇醒,这一天的太阳格外的明媚,虽然是初秋的天气了,而在我记忆深处一如是春天青色的延伸!

也从这天起,我便开始离开自己的家,到县城里上高中……

篱笆,从我记忆的时光里轻轻的走来,眼里盛满着我的记忆,心里孕育着我的期待,一根根棍子,犹如记忆里一行行诗句,给予着一份生命的纤巧与温婉,就像是一部童年的经典,深深地埋在我记忆深处!篱笆里那一根根枯萎的干木,在一次次像人们展示一份份生命的力量与信念!

于是,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篱笆给我的力量,生命的距离不是走的路有多远,决定生命意义的是你在这条路上是否能走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蓝天,这才是生命的本原!

篱笆,看似简单,它却还原了人间一份平淡的快乐,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价值对于现在高高的围墙而言,一点都不会卑微,一点都不损色,一点都不简单!

社会发展了,农村人渐渐拆除了自家院子的篱笆,继之而来是换上了高高的围墙,然而,这能阻碍住盗者的心吗?

篱笆远去,高墙竖起,看似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这高墙与篱笆在有着相同用途的功能下,却丧失了农村人原有的一份朴实精神,从这一点而言,真的还不能让我们沉醉在“乐不思蜀”的高墙内!

篱笆情结的散文 篇2

一隐逸之友

古文观止中共收录了四篇欧阳修为好友所写的文章:《释秘演诗集序》、《梅圣俞诗集序》、《送杨寘序》以及《祭石曼卿文》。其中, 秘演乃浮屠, 即僧人;梅圣俞困于小州县十多年, 年近五十仍只能“为人之佐”, 满腔的才学与抱负无处施展;杨寘“累以进士举, 不得志”, 最后依靠着祖上的福荫, 也只能到东南数千里外当一个小县尉;石曼卿才华横溢, 却也是郁郁不得志, 面对现实, “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胸中意气无处排遣, 便“往往从布衣野老, 酣嬉淋漓, 颠倒而不厌”。此四人, 皆为“智谋雄伟非常之士”, 但在宋朝屈辱偷安的时日里, 他们都成了“无所用其能者”, 于是只能选择或被迫在寺庙山林之中, 过着隐逸自娱的生活。欧阳修尤其欣赏石曼卿的才华, 也非常乐于和他交往, 并且希望从这种放纵不羁的亲密交往中, 暗中结交到更多隐伏而不现的“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 与曼卿交最久, 亦能遗外世俗, 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 秘演隐于浮屠, 皆奇男子也。”秘演与曼卿所隐之途虽非, 但却同样的高远脱俗, 相似的气质让他们走在一起, 相互慰藉, 亲密无间。他们“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 歌吟笑呼, 以适天下之乐, 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予亦时至其室。”隐逸之士以歌诗杜康作伴, 放浪形骸之外, 好掩埋心中的忧愤。多少年前, 不同的年代, 却同样是处在虚幻平静下的社会, 也曾有着如此相似的一群男子, 隐于竹林之间, 诠释着一种名为“魏晋风度”的悲哀。而此时虽仍在任却同样被压抑着的欧阳修, 对这群隐逸之士的遭遇自然也是感同深受。在讽刺当权者扼杀人才的同时, 也被隐士们宁隐而不曲迎的高逸所感染, 乐于与他们为伴。“十年之间, 秘演北渡河, 东之济、郓, 无所合, 困而归。曼卿已死, 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 予乃见其盛衰, 则予亦将老矣。”欧阳修写秘演与曼卿的盛衰, 也是在感叹着人生无常, 自己亦将老病, 只怕自已会如此二人一般, 壮志难酬。欧阳修写其隐逸之友, 刻画他们志存高远清高脱俗的形象, 不掩自己对他们的欣赏之情, 也流露出了其不得志之时心底里对隐逸的向往。

二隐逸之趣

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任太守的第二年, 为琅琊山上的小亭子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并从此自号曰醉翁。在这之前, 谈起醉翁, 总是很容易会想起诵叹着“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投身汨罗江的屈原, 以及那个歌着“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带着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鼓枻而去的渔父。而欧阳修成功地改写了醉翁的形象。自号醉翁, 带着那么一点自嘲的意味。这个醉翁, 会带着州中一大群男女老少, 热热闹闹地往琅琊山上爬, 饶有趣味地观察着山中朝暮的变化, 体会四时景色之不同, 便其乐无穷。他会钓起山溪中的肥鱼, 以山泉酿一壶清洌的酒, 再采些野菜, 乱七八糟地凑成一桌。然后在席上投壶下棋, 觥筹交错, 在喧哗吵闹中尽情欢乐, 最后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他苍颜白发, 醉倒时一脸颓然, 却能在酒醒时以文字绘下一个个欢娱的片段, 然后像个智者一般偷着乐。“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沉醉山水, 乐人之乐。此般欢娱, 恐怕比曾点与孔子春游之乐, 还高那么一个层次。而这般的滁州, 大概便是欧阳修的理想国。

欧阳修晚年退休颍水之上, 便更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解释了“六一居士”的概念:“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于是, 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尽沧桑之后旷达潇洒的老翁。“常置酒一壶”, 醉翁之性依旧;他爱书, 于是藏书万卷以自娱;他喜欢收集研究金石文字, 于是集录三代金石遗文千卷;他以琴解幽忧之疾, 一如他《送杨寘序》中所叙, “学琴于友人孙道滋, 受宫声数引, 久而乐之, 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琴声让他沉溺, 通过琴声, 他可以神交文王、孔子、屈原, 和谐的琴声更能让他疏导内心的郁闷, 排逼心中的幽思;他布棋一局, 其重不在棋而在于人。棋局在, 证明了屋中主人“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他还会兴致勃勃地给客人讲自己的乐趣:“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太山在前而不见, 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如此一位沉醉于书卷琴棋酒中的老翁, 其乐而不倦与专心致志表现出了人生晚境中一种平和而安详的心境。欧阳修两个阶段的名号, 道出了两种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享受。

三隐逸之道

“凡士之蕴其所有, 而不得施于世者, 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 风云鸟兽之状类, 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其兴于怨刺,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梅圣俞诗集序》) 序言以梅圣俞作例, 阐述了诗文创作“穷而后工”的道理, 同时也表现了欧阳修中年的隐逸观。当时欧阳修正被贬于滁州, 正是“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者, 此时的隐逸乃被迫的无奈之举, 但在自放中感受天地万物之灵, 书写人生中难言之郁结, 无法达而兼济天下, 便于穷中独善其身, 但求立德立言。

而十多年之后, 隐逸却成了欧阳修主动的向往。他在《秋声赋》中叹道:“人为动物,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 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 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大意是人是动物中最有灵性的, 易感于万物而耗尽心神, 更何必勉强自己去做无法完成之事呢?此时的欧阳修已经年过半百, 庆历新政的失败, 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心力尽耗, 思想情绪也变得消极沉郁了, 退意萌生。老庄的思想开始影响着这位老人的情绪心境。几年后欧阳修在凭吊石曼卿的祭文中写道:“其同乎万物生死, 而复归於无物者, 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 而卓然其不朽者, 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 莫不皆然。”是啊, 人之生死, 不过气聚气散, 真正可以万世而不朽的, 只有那伟大的思想带来的影响。

晚年的欧阳修, 则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 渴望着退休归隐, 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自由。他多次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而不得, 于是写下了《六一居士传》, 讲述自己归隐的愿望。他写自己不能尽情享受琴棋书酒之乐, 是“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 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心未老而先衰, 尚何暇于五物哉?”这时的欧阳修已经达到了陶渊明五仕无隐后那种彻悟的境界。他明白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渴望着告别一切的劳累, 过着安逸自在而非一直隐藏着祸患的生活。终于, 在欧阳修人生的最后一年, 他得以享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欧阳修的一生, 代表着许多儒家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诗文中的隐逸情结, 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对隐逸的态度, 往往是从一开始的欣赏, 到人生受到挫折时便转而向往, 到了晚年更是成为了一种追求与享受。老庄的隐逸思想, 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古文观止译注》, 邓英树、刘德煊、黄建宁、徐沛著, 巴蜀书社, 1997年

[2]《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郭杰, 文史知识, 2007年12期

[3]《古代隐逸心态解析及其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启示》, 赵立利、王希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01期

篱笆墙优美散文 篇3

我小时候在农村,村里人各家的生活境况大抵相当,因此用篱笆围做院墙很普遍。或者只有个别家的院门为砖墙结构,而其他的地方则用篱笆墙去补足,至于每家每户的菜园,则统统用篱笆围成。篱笆墙参差不齐、错落有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走在村子里,篱笆随处可见。我们那里的篱笆多用秫秸杆或细树枝捆扎而成,用来捆绑的“绳子”也是就地取材,扯几根蘸过水的稻草揉成绳索,既结实又柔韧,用起来非常顺手,扎出的篱笆经久耐用。

扎篱笆的工序比较烦琐,小时候我常给大人们帮忙。先去选好直溜的玉米或高粱秫秸,然后帮忙摘去叶子,最后是用淘米岁浸泡稻草,这样浸泡过的稻草拧成绳索柔韧性极强。最累人的活儿是挖那一条土沟,要挖一尺来深,一锹来宽,把土放在一边,等把一根根秫秸编织成篱笆放进土沟后再用土填埋,用脚踩实夯牢,这样,一排新篱笆就稳稳当当地树立在了院子或菜园的.四周。

扎篱笆多在在春暖花开时,或者还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村里人勤快,要趁着稍微闲在的时候,把那些能干的事情尽量多干些。因此,每到这个时候,村里及村周围便多出一道又一道高高矮矮的篱笆墙,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泥土与秫秸杆的气息,使得整个春天更加隆重、多彩。

春天来临时,篱笆墙里,白菜花开得一片金黄,蒲公英和野菊花也绕着篱墙开满了,惹得许多蜜蜂和蝴蝶在篱笆周围飞进飞出,那场景好不热闹。

我家有两块菜园,一块在院子里,另一块在院子外,这个时候都已经捆绑好了篱笆,各种的蔬菜已经种下,几天功夫就冒出嫩芽。特别是院子外的那块菜园,离家约有百十米远,而篱笆外就是集体的土地了,一片望不到头的田野,拖拉机与牛马在农田里忙碌着,庄稼人抬头拭去额上的汗水,精心地操持着农事。

农忙过后,家家户户的篱笆旁都会种上豆角或者倭瓜、冬瓜、葫芦一类的藤蔓蔬菜瓜果,很快就把一条条,一圈圈的篱笆绕成绿色,仿佛穿了一件蓬松漂亮的绿色斗篷。那些喇叭花也爬满了篱笆,开着各种颜色的花朵,把篱笆装点得更美丽了。

篱笆一般都是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拆掉,就在这样的春天捆绑扎成,到冬天便拆掉,用来当做柴火,一年一年,周而复始,我们也在篱笆的拆拆建建中长大了。

文竹的情结散文 篇4

人生有许多情结,而我的情结之中更多偏爱是那一株小小的文竹。

在我的茶桌上,与我的茶盘前独爱摆着一盆小小的文竹,总是喜欢让它的心静静地陪着我。

其实,我对它有着特殊的一份情结。在很小的时候爸爸的桌上就有一棵文竹,可能是因为爸觉得它象山中的落叶松一样挺拔茂盛,或是因为它的松针细密而温柔?或是因为松的品格吧!老爸便把我的两个弟的名字都叫了松。老爸的情结而我却不得而知又究其为何,但我是真的从内心由衷地喜欢它。喜欢它,因它有松一样四季的葱绿;绒绒的面茂密的针细细软软,而根本并不粗壮的枝干却要多根一同相撑一起。我想,如果是一根单撑,决不能撑起上面那遮天蔽月的蓬勃。

还记得在我上师范的日子里,曾写过一篇《我最爱的花》,那时候曾得过全校的征文大奖。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更叠,居处的变迁,它如那些青葱的岁月一样逝去了。到现在文中最初的稿思早已不记得了。往事如烟,好在那些零星记忆中的那份美好与我今天的情结依然。

几个月前,我在门前市场的花市上又把它“请”回来。为什么说“请”呢?自是有我多年心结的一份情愫在其中。忙碌的生活,凡杂的事物,足让人心烦气燥,也许是因为人至中年才有一份回归了的、淡定的情怀。就象当初因为家里穷,根本不可能有买得起钢琴,比别人幸运的是我老爸是小学的音乐教师,近水楼台的享用那个课后时间里学校的脚踏风琴。生日里老公把钢琴做为礼物赠给我,让我在多年失落的缺憾中,还我一份幸福得到的欣然。所以我愿意用笨拙的手去触摸那心爱的.键盘,用满心的欢喜用心灵乐音让指尖跳舞。没了成家、成名、进级的心气,只为一份小时候的心爱的情结。

所以,种在我心上的文竹自然不会遗忘。我精心的把它摆放在我一眼能够看到的地方,这样每天在我喝茶、看电视、听音乐、上网都一同与它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忧伤,只有它才入我心灵的那片净土。

每每喝茶时,我特喜欢在香炉中点燃一柱茶香,那茶香的雾延伸于它的云绿之中,缭绕着、飘渺着、缠绵地的飞升,听着那首一个人的夜晚,伴随着那音乐的起伏的旋律与我的视觉得到完美的惬意的组合。只有这里我才能寻求到生命中最纯净、安逸的情感。就如我生命的绿色永远常青一样的存在。其实物与人一样都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但我只求它注入了青涩之后与我的生命一样有了年轻的色彩。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在荫荫的绿针上长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白点。我想一定是它生病了。这可怎么办啊?内心的不安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一边埋怨着自已没有照顾好它,一边又忍着心上的疼把它们一个个的摘下来扔掉,心里还想着会不会把它们的枝弄得坏掉。这时候正好老公回家,看到我在摘这些小点点及时的拦住我说:“小笨蛋,那不是生病,那是花苞,是正要开放的小花啊!”搞得我一脸的惭愧地讪笑着。为这儿,为自已的无知,我足足心疼和自省了好多天。总是婉惜是我亲手把它们的灿烂毁掉了。好在那些剩下来的花苞已经开放,这点点星光闪放在这葱茏的小树上,显得格外的别致与高雅,也更显得它的妩媚与娇柔。

故乡的情结经典散文 篇5

每每明镜悲白发的时候,我总怅望那轮遥遥的明月。思乡的情结,便缕缕郁结满腹的心胸,怎么也化解不了。

同是一轮明月,归乡的日子,是满目的清辉,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客地的夜里,成了满地的乡愁,使人无精打采,心烦意乱。多少理也理不清的头绪,总在星星点点的发间,沟沟坎坎的额纹里孕育而出。

同是故里那条涓涓清澈的小河,到了这里,就成了滔滔浑浊的江水。是时空的变化莫测,还是我的自作多情?然而,同一双目光,红领巾的岁月已经不再了,同一双脚趾,小木屐的日子也已成了历史,这可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故乡哪,你古朴的平房还在,我红花小雨伞的岁月哪里去了?你葱茏的老榕树依是那么郁郁葱葱,我浪漫轻狂的小野马,又遗失在了何方?

日日又夜夜,都盼着江河的倒流,时光的回返,好让我心的一叶小舟,能顺风顺水重返故里的码头。如日日聚焦大观园般,不断再题写我儿时娃娃们的红楼美梦。

所以,我总盼望哪一天,能让我早早回归故里,再一次亲吻那块芬芳的热土,再一次饱览那片绿油油的田园,也让叶落归根的.情,早早安息那块熟悉的土地。

而今,面对满目的月辉,满地的苍凉,满腹的愁绪。多想,多想有声熟悉的乡音,于不知不觉间从背后传来,并直呼我儿时甜甜的乳名,再道一声美丽的纯真。然而,无论我怎么回转身子来,还是满地的乡愁和满地的无奈。

为一折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我就这样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

甜篱笆 篇6

2.一天, 兔妈妈出门了, 小兔子做了许多点心, 请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3.可小猴不爱吃桃花瓣做的红团子, 小象不爱吃响铃草做的青团子……

4.小兔子心里很难过, 就带好朋友到菜园里做游戏。

5.调皮的小猴一个跟头翻到了篱笆上, 大伙儿见了甘蔗篱笆, 你一口我一口地吃了起来。

6.“哇——不好啦!我们把篱笆吃掉了, 妈妈回来要骂了!”小兔子伤心地躲进屋里, 蒙上被子哭了起来。

7.太阳快下山了, 小兔子想起没有篱笆的菜园要被坏狐狸糟蹋, 就跑到了屋外。

茉莉花开的情结散文 篇7

进入六月,又到了茉莉花开放的时节。忽然间你的微笑在我的眼前闪烁,你送给我的那包茉莉花茶成了唯一的念想。茉莉花开了,你的生日就要到了。那年,你说过,从小到大没有人陪你过过一次生日,收到我送你的生日礼物时,你还是感动的眼角有些湿润了。你说,那枚带有茉莉花图案的钥匙链陪你走过了一个个不如意的日日夜夜。

老宅里早已经没有了往昔的欢歌笑语,只有院墙上的几盆茉莉花含苞待放着,小小的花骨朵,悄隐于绿叶间,一朵,两朵,独自绽放着,淡雅而芬芳,却不娇柔,不浓烈,散发着自己特有的美丽。也正如你的性格,不争,不怨,不攀比,你平凡的一生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电话突然地响起,我手机的来电铃声还是那首你最喜欢听的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茉莉花儿开,谁能不爱它,谁能不爱它......”那悠扬的旋律,甜美的歌声在散发着花香的空气中回荡。总有一种思念穿透我的灵魂,我的梦,我轻轻地按下接听键,多想再听一听你爽朗的笑声,你亲切的关怀。撂下朋友电话的那一刻泪花花还是在眼里打转,不是你,再也不会是你了,我的世界你只是路过,沾满露水的花香在六月的天空飘远。那些疼,那些爱,那些牵挂细笔临摹将梦送远。

那年我们清浅的相遇,荡涤着茉莉花的清香,茉莉花的情结。

百花中你唯独喜欢茉莉,喜欢与茉莉的花香同行,喜欢它安静的神态。浅白的花瓣,饱如白玉,小小的花蕾,灵巧别致,清风吹过,就会满室清香,我在一缕静谧中陶醉在茉莉淡雅的花香里,细细回味,细细聆听。这样一个飘着茉莉花香的午后,记忆随着红尘间的故事慢慢拉长,忽而念起,忽而远去。

我弟弟祥子(我继母带来的孩子)的意外离世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没有了弟弟的陪伴,每晚下晚自习走夜路的日子成了我最困惑的事。我的.父亲在县里的高中教书,离家远只能住在学校里,我继母身体又不好,加之风湿性心脏心越来越严重,我不想让他们操心,想做一个坚强的自己,然而那些走夜路的日子成了我最大的难题。

你叫宇,你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你的关心与幽默给我带来了阳光与快乐,我清晰的记得,认识你是在这个季节里,花坛里的茉莉花已经开放了。你说,你喜欢茉莉花的清香,你说,你关注了我很久很久,却始终没有勇气说出口,你说,喜欢我的笑,我清秀的脸庞,也如茉莉花一样的美丽。

我们有着同样的命运,你却是不幸的,你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也同样娶个继母进门,然而却是你苦难的开始,继母进门时带来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从此,你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了,面对继母的刁难,生活的压力,你一次次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你不想放弃学习的机会,一次次的努力争取着,你的梦想在你的血液里沸腾。

村头山脚下的砖厂里时常看到你的身影,看到你瘦弱的身体,在挥汗如雨的烈日下劳作。本就不算白皙的皮肤,在太阳的暴晒下更加的黝黑了,只是一双大眼睛还是那样的炯炯有神,让人看了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疼。

在工厂打工挣得的微薄的收入,你都用来买了文具和参考资料,每次也都会给我带来一份。有你的陪伴,那些结伴而行的夜路,变得不再害怕与孤独。

上初三的那年,你由于家庭负担加重,渐渐的感到学习有些吃力了。就在那一年,你的父亲在工地上干活时,发生了意外,从脚手架上跌落,摔伤的很严重,被送到了县里的人民医院。我父亲就在县里的高中教学,接到通知后我父亲第一个赶到了医院,垫付了所有的医疗费,由于抢救还算及时,性命总算保住了,可大腿以下却失去了知觉,从此瘫痪在床。你的继母看着你的父亲不能给她带来好的生活,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你的父亲,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女悄悄地离开了村子。

生活的重担落在了你年仅16岁的肩上,从那日起,校园里的一切与你失之交臂,你对知识的渴求,你对生活的憧憬,深深地压在了你的心底。

日子还得继续,你一边照顾父亲,一边侍弄家里的几亩田地,本来爱说爱笑的你,从此变得寡言少语。可是你总是适时地出现在我下晚自习的路上,陪我走完了初中三年的路程。六月的窗外,被雨润泽的茉莉花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我面临着初中三年的最后一次考试,你总是给我鼓励,逗我开心,为我加油喝彩。你陪伴在我的左右,总是在我需要你的时候适时的出现,当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看到你焦急等待的身影,清亮的眸子里,有晶盈的泪光在闪烁。

流年洒满了茉莉花香的美丽,你,恰如那缕花香,在我的人生路上洒下了幸福的点点细雨。我知道,你的爱在那一刻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进入高中后,就在父亲的学校里,以后有了父亲的照顾,我们联系的越来越少了,你的身影在我的心底渐渐远离。只是偶尔收到你的来信,和信中夹杂着晒干的茉莉花的花瓣。你的话语还是那样的简单,此去经年,这段带着茉莉花香的初恋,还别有一番情谊。

接到你的来信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收发室里有你的来信,我总是第一时间跑去,读信的那一刻,我的眼角泛起了泪滴。

“燕儿,我们在一起真的不合适,我知道我配不上你,我们终究隔着一层距离,今后你会遇到比我更合适的,我不能因为我的私心,影响了你的幸福。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已经被村小学招聘为代课教师,教室里摆放了几盆茉莉,就如同你陪在了我的身边。落笔,宇。”

我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却意外地接到了不幸的消息,你为了救落水的学生却永远地离开了关心你的朋友们。

我的野菜情结抒情散文 篇8

我们家乡流传下来最好采野菜的时节,要属五月“端阳节”,据说五月节采的野菜可驱鬼祛邪,除瘴避疫,叫“百样菜”。凡是山间田野的植物花草大都可做菜入药,所以百样菜也叫“百样茶”。

于是每年一到端午,人们便赶前一夜备好网袋子或蛇皮袋置于床头,早早躺在床上,约好与谁结伴,美美想着明朝往哪个山头或哪条沟圳进发。

次日大早,公鸡“喔喔”一啼,便听见村里各家各户“吱吱呀呀”的打门声,“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连脸也顾不上洗、牙也顾不得漱就悄悄上路,好像怕被人采走似的朝各条沟沟壑壑奔去。

瞬间,嘈杂声、喧闹声打破了山的沉寂,鸟儿也被惊得四处扑楞楞飞鸣,好像责备人们惊扰了它们的清梦,鸣虫也忽然闭口,生怕恐怖的灾难会降临自已头上。

满山遍野都是影影绰绰的人影,隔山隔溪有人遥相呼应。

有的问:“阿二麻,你那边有没有啊?”

那边答:“涯这里有是有,就是很单一,全是鱼腥草!”

这边回:“你鱼腥草多采滴,我这里多地胆头,两种草细人子寒烧感冒用得着,回去我们互换些哦!”那边应:“好啊,好啊,就这样讲好个啊!”

有的则边采边抱怨:“涯昨天还看过今朝又被鬼足先登咩!唉!”

有的却为一朵百合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我先看到个!”

另一人毫不示弱:“我还更先看到!我先见先摘,食露水子的植物是阿公的须大家都捋得!”

这时情景有点像“五子夺莲”,人人一个心肝百个肺,常常是顾此失彼.于是就有人打趣道:“百灵喳喳叫空肚,黄哏咕咕得肚饱”!那意思有“蟹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意。引得满山满坡的人哈哈大笑,笑声在山旮旯里一遍遍回荡。

有激情的热辣山妹子就放声山歌:

五月五日是端阳,家家户户采草忙。

采得菖蒲配雄黄,采得艾叶插门框。

采得莲花并蒂香,采得菱角两头长。

采得葛藤缠阿郎,采得后生心又痒。

后生若是有心肠,摘把粽叶裹衣裳。

衣裳送妹披身上,乐得妹妹喜洋洋!

这山歌一唱啊犹如带路公鸡啼天光,满山会唱的不会唱的,雅的俗的到处是山歌,处处震天响,真个鬼都会被人吓走呢!

家乡的野菜就是如此的诱人啊!

还有一种令我记忆犹深的野菜叫“毛冷”,是根茎滕蔓植物,果实埋土里,形状像“药胡”,藏在花草树木间,一般难觅其踪,但懂行的就只要拔开草芒树叶就可见其节节枝叶上长有“小葫芦籽”。然后顺滕摸瓜揪出“毛冷王”,浑身根须犹如捕获只“小土鼠”,就用根须倒吊着它往家飞奔。

母亲死后,我们尚幼,常常没米下锅,特别是青黄不接之时,左邻右舍都借遍了,又放不下面子去讨饭,兄弟几个只好提着砂锅来到溪畔,就地取材,用几块石头支起沙锅当炉灶,拾些柴火,在溪中舀一锅水,在田坎上扯些车前草、蒲公英、大水前、鱼腥草……

下锅煎滚后撒把粗盐,清香扑鼻,我们兄弟几个围着砂锅,从身边折两段树枝当筷子,戏称“兵”,几兄弟异口同声“一二三!”就像小猪拱食手扒手拽,一不小心碰歪锅,汤流了一地……

大哥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起了“红军长征过草地吃野菜”的故事,见锅歪汤倒,喜欢吟打油诗的我就即兴来了首“顺口溜”:

兄弟合围一孤城,一心想把敌将捉。

谁料冷炮把城摧,城内乱成一锅粥。

水将仓遑把命逃,草兵被我兄弟捉。

恰逢弟兄腹内空,一枪一个挑肚中。

不嫌野菜甘和苦,只道肚饱文章出。

二哥一听哈哈大笑:“不押韵,不押韵!听我的:

黄毛鸡子假老成,胸无墨水作诗魂。

牛头不接驴嘴唇,罚你研墨诗才成!

接着四兄弟笑翻了场,那情那景浸透到了骨髓里了。

家乡的野菜啊!一枝枝一叶叶,一条条一根根!根深蒂固铭刻在心中,把山村的田野装点得格外鲜艳美丽。时时蛊惑游子的乡愁。哪怕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在记忆的心壁上烙下野菜的影子,让我像牛反刍那样反复咀嚼回味,几许梦回,依稀浓浓的野菜暗香浮动。

篱笆情结的散文 篇9

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和映衬人物心理的手法在《红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将他笔下几个次要人物的是非善恶和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描写得十分含蓄, 而几个主要人物则通过个别的心理挖掘、成双组合的冲突和同时出场亮相的交汇, 交代出人物与“红字”的内在联系。

全书写到的人物不过十多个, 其中有姓名的不超过十个。值得注意的是贝灵汉总督、威尔逊牧师、西宾斯老夫人和那位最年轻而唯一有同情心的姑娘这四个次要人物, 他们分别是珠儿、丁梅斯代尔牧师、罗杰·齐灵渥斯和海丝特这四个主要人物的反衬式影子, 而这四个人物又形成两对, 使他们的个性相得益彰。

海丝特·白兰佩戴的是有形的红字。她出身没落的世家, 父母贫穷而正直。她先是有了一份不幸的婚姻, 再加之两年中丈夫的杳无音讯, 才使得这个孤苦无依的少妇与才貌相当的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显得合乎人情。当他们的事情被发现后, 她被迫终生佩戴红字, 为了爱人的声誉, 她独自一人承担了全部的罪责与耻辱。而出于对他的眷恋之情, 她不但在他生前不肯远离他所在的教区, 在他死后她仍然放弃了与女儿共享天伦的幸福生活, 回到他沉睡的土地上, 重新戴上了那个红字, 直到死后躺到他的身边。这个勇敢的女性还精心绣了这个红字, 仔细打扮她的小珠儿, 不仅拼命捍卫自己亲自教养她的权利, 而且尊重孩子狂野的天性, 努力培养她成人。在作者笔下, 海丝特绝对不只是个争取个性解放的女人, 她还汲取了“比红字烙印所代表的罪恶还要致命”的精神, 把矛头指向了“与古代准则密切相关的古代偏见的完整体系——这是那些王室贵胄真正的藏身之地”, 因此海丝特可以说是一名向愚昧传统宣战的斗士。这样的高度, 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所难以企及的。她的这种思想境界尽管没有为她的那些清教徒乡亲和愚不可及的长官所理解, 但无论如何, 由于她助人为乐的美德使她胸前的红字不再是“通奸 (Adulty) ”的耻辱徽记, 而变成了“能干 (Able) ”, 甚至是“值得尊敬的 (Admirable) ”的标志了。

丁梅斯代尔佩戴的是无形的“红字”。与海丝特相比, 他显得怯懦, 但这是他受宗教束缚弥重的结果。他并非不想公开忏悔自己的罪责, 只是他的这个愿望过多地同“赎罪”“内省”等宗教意识结合在一起, 所以行动上处处受其羁绊。他既要受内心的谴责, 又要防外界的窥测;他明明有自己的爱, 却要把这种感情视为“邪魔”。他在痛苦中挣扎了七年, 虽然最终得以袒露胸膛上的“罪恶”烙印, 实现了道德的净化与灵魂的飞升, 但他终于再没承认自己爱得正当, 更谈不上与旧的精神体系彻底决裂, 与海丝特相比, 更衬出了后者的高大。

齐灵渥斯是红字的制造者。他是丑陋的外貌与畸形灵魂的写照。他选择的让丁梅斯代尔活着受煎熬的复仇手段, 实际上成了阻止他赎罪的恶魔。他和海丝特的结合虽然出于他追求家庭温暖和个人幸福的一己之私, 但毕竟是一种爱, 原也无可厚非, 但当这种爱变为恨, 把复仇作为生活目标, 不惜抛弃“博爱”的精神, 以啮噬他人灵魂为乐之后, 反而由被害者堕落为“最坏的罪人”, 不但在失去复仇这一生活目标后去世, 而且死后也不能得到新生。

小珠儿则是鲜活的红字, 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 是被赋予了生命的红字”。这个私生的小精灵和母亲胸前的红字交相辉映, 既是“罪恶”的产物又是爱情的结晶。海丝特把红字用金色丝线装饰得十分华美, 把小珠儿也打扮得鲜丽异常。她的美与齐灵渥斯的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观点——老医生的博学多识使他成为深受文化污染的社会人, 而小珠儿便是“天使 (Angel) ”。A字在她身上反而具备了更积极的意义, 寄托了作者对宗教的美好幻想。

就主题思想而言, 霍桑在《红字》中宣扬的是什么道德观或宗教观呢?有的批评家认为, 根据小说提供的历史背景与故事情节, 霍桑要表达的正是清教的教义, 那就是认为上帝造人, 但由于亚当犯了原罪, 人生来皆有罪, 理应受到惩罚, 而要得到拯救完全靠上帝的宽恕。还有一些评论家认为, 霍桑通过女主人公等主要人物的遭遇, 表达了他的罪恶观, 探索谁是真正的罪人, 什么是罪恶的“根源”, 这就是所谓的“罪恶论”。但是, 我所认同的一种观点是:作品的主题思想集中体现在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身上, 她是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争取美好生活的典型。他对自由幸福与纯洁爱情的追求代表了霍桑浪漫主义的理想。

对于《红字》这部巨著, 只有一种看法无疑是十分肤浅的。

我的花米桃情结的散文 篇10

冬日的一个午后,还有着些许阳光的味道,我的心情也随之大好。吃完中午饭,收拾完碗筷,我就搬了个凳子,坐在院子里有着阳光的一个角落里,放下一直捧在手里的手机,信手拿起一本前段时间买回来的微型小说看。

刚刚进入到一个故事情节里 ,忽然,耳畔响起一声巨大的声响,把我吓了一跳。随即起身出了家门,循声音而去。我看到村里的街道上围了一圈人,扑鼻而来的是一种甜甜香香的熟悉的味道,呵呵,一定是烹爆米花的来了。走近,我又看到那童年里再熟悉不过的烹米花的机器,又看到刚出锅的香喷喷甜腻腻的爆米花和大米花,随之我的手里就多了一捧村里人热情放入的爆米花。嗅着手里爆米花那熟悉的久违的香甜的味道,我的心里衍生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温馨。

也就在那一刻,我那幸福童年里关于爆米花和花米桃的记忆闸门缓缓向我打开……

那应该是30多年前的记忆了。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特别的贪玩,经常和小伙伴们爬高上低,那时候的我会爬墙,会上树,会爬电线杆,经常和男孩子打“四角”,摔泥巴,还会为了弟弟和他们摔跤。那个时候,村里人都叫我“野丫头”。但我知道,留在我童年最深处的记忆却是关于花米桃那甜得化解不开的味道……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的爸爸一直辛苦地做着小本生意维持着家庭的生计。我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爸爸卖花米桃。说起花米桃,必须要说到烹爆米花的机器,那是一个铁制的炉子,在里面放上玉米粒或是大米粒后,用顶端那个铁盖子把炉子盖严实,然后放在炉火上,把火烧得旺旺的,旁边还有个风箱可以拉动助火。等到了一定的时间,烹爆米花的人就会让围观的人都远远的躲开或是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用很快的速度把铁炉子取下来放到地上,我只看到他的脚很快地一踩那个顶端的铁盖子,然后就会听到一声爆响,在烟雾缭绕中,在弥漫着一股香甜味道的气氛中,我们就看到地上放置的长铁笼子里会有好多的爆米花或是大米花或是小米花。然后,主人就会把爆米花倒进自家的蓝子里,手里一捧一捧地抓着递给身边的人,而后让自家孩子兴高采烈地提着回家去。

而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烹米花的情形却真实地发生在我的家里。由于那时候爸爸做小本生意,卖有花米桃,芝麻糖之类的小零食。所以,基本上每隔十天半个月,和爸爸已经是老熟人的老张伯伯就会主动来到我家,给我家烹米花。而每次我家里烹米花是我那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因为每每那个时候,我就会看到村子里的小伙伴们那羡慕嫉妒的眼神,那时候的我竟然会莫名的生出一种虚荣感。

每每那个时候,爸妈就会让老张伯伯把她带来的所有工具都用架子车拉到院子里,然后让我和哥哥把院子的门在里面锁好了,怕小孩子进来哄抢。因为那个时候家户里有大米小米的很少,更何况是烹米花了。我记得那时候如果村里偶尔来了烹爆米花的,很少有家长舍得给自家孩子烹一锅爆米花的,更别提烹米花了。所以每次听到那声爆响,小孩子们就会蜂拥而上,抢那地上散落的爆米花。

于我而言,最快乐的应该是烹完米花后,爸妈送走老张伯伯,就会带着我和哥哥弟弟一起做花米桃。先是把那白胖胖的大米花或是碎碎的小米花放到盆子里,倒上糖稀和匀了。就会拿上那木制的模型团米花,团成一个个圆圆的花米桃。而我和哥哥弟弟自小耳濡目染,也就早早的出了师。有时候,爸妈忙的时候,会让我和哥哥帮着团米花,而每每看到那一个个花米桃从自己笨拙的小手里成功脱模,我的心里会涌起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不过那个时候,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关于金钱的概念,却只是很享受那种从米花做成花米桃的过程。

而我的爸妈经常会在深更半夜里还是忙碌着加工做花米桃。那时候我每每晚上睡醒来,很少看到爸妈躺在床上休息。那时候的我就会借故要上厕所,然后看到依然在忙碌的爸妈,我就会揉着惺忪的睡眼,问他们怎么还不休息。而我的爸妈总会用疼爱的目光看着我,嘴里却在嗔怪:“还不是为了你们三个,我们受点苦没事,你赶紧去趟厕所回来,继续睡你的.觉,别感冒了。”往往那个时候,我就会感觉到自己像个被爸妈宠坏了的幸福的小公主。

而那时候的我们兄妹三个,就会自觉的每天都抽出时间帮爸妈团花米桃,好让他们别太累。而那时的我,却会时不时的“使坏”,也就是说我会故意把米花里放的糖稀多一点,这样团制出来的花米桃就会因为太软而立不起身来,爸妈就会专门留下来给我们三个吃。所以每天去上学的时候,我就会在妈妈帮我缝制的那个花书包里顺手放几个因为我的故意“使坏”而被打下来的花米桃,带到学校给我的小伙伴们吃。看到他们吃得那个香甜和贪婪的模样,我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小时候爸爸做的花米桃真的很香甜,那时候的糖稀也非常的纯正,所以,那香甜的花米桃曾是我童年时的最爱。只是,日渐长大后,在我有了自己的儿子后,我也会经常给他买花米桃吃,偶尔,我也会吃上一两个。只是,再没了童年时的那种香甜的味道了。

又见烹爆米花,所不同的是现在烧的不是柴火,而是木炭了。风箱依旧,只是盛放爆米花的铁笼子已变成布袋子了。我不知道,若干年后,还会不会有烹爆米花的人或是烹爆米花的铁制炉具?

过年情结散文 篇11

三十晚上,家里五口人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包饺子。闻着饺子馅的香味,真是垂涎三尺了,真想偷着吃一口呢。那时候,一年之中也就能吃上这么一顿饺子。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时的饺子是最好吃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那几乎是素馅的饺子美味。那一天,父亲总是严肃的脸上也会透出一丝轻松和笑意。

守夜是过大年的习俗,妈妈要求我们几个孩子一定要玩到午夜12点后才能睡觉,说是只有那样才能换来一大年的精气神。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的项目,别说是电视机,就是半导体收音机也没有。吃完了饺子,我们几个孩子围坐在爸爸妈妈身边,缠着大人给我们讲故事。那故事无非是《狼来啦》、《王二小砍柴》什么的,实在没有故事了,爸爸和妈妈就轮流出谜语让我们猜,谁猜到了,就拿出得到一块糖作为奖励。我们几个都是很认真地猜谜语。还有个很有趣的游戏,就是《盘脚莲》,那是全家人伸出双脚凑在一起,由一个人口里念着儿歌:盘脚莲,脚连盘,不梳头,不洗脸,油锅炸面……一边念这样的儿歌,一边用手点数着一圈的脚,要是儿歌结束时手点在谁的脚上,那谁就得表扬一个节目。觉得很温馨,笑声不断地充满房间。

熬到午夜12点,我们几个孩子早都困得不行了,东倒西歪地睡在了炕上。我迷迷糊糊地感觉妈妈在给我脱衣服。被窝一点都不凉,而且很温暖,很温暖。就这样沉沉地睡去,还没睡醒,耳边便传来爸爸妈妈急促地呼唤:“孩子们,起来,起来,快点,快点!一会儿拜年的客人要闯进屋了,快起来吃饺子。”早上煮的饺子,往往是头天夜里包好的,估计是大人们怕早上起不来,毕竟包饺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或许是一年到头才能包一次饺子,所以,我感觉包饺子很繁琐的细活儿,从做馅子到和面包饺子,一直到煮好饺子怎么也要两个小时。那时,因为心里盼着吃到香喷喷的饺子,所以,感觉爸爸妈妈包的实在是很慢,看得我们三个孩子都很着急,爸爸总是说:“晚食以当肉!”在我们几个孩子的期待中,饺子的香味终于弥漫开来来。这时的我们已经在爸爸妈妈的吆喝声中穿上了新衣服,美滋滋的坐在桌子旁边等着吃饺子了。匆忙地吃完饺子,我们就要挨门挨户地给邻居拜年。我和妹妹手拉着手,挨家拜年,“过年好”这三个字用得最多,前面加上称呼就可以了!直到把认识的邻居家都走访过一遍后才能回家做自己想做事儿。

要说过大年最想做的事儿那就是放鞭炮了,或许是因为我和妹妹都是女孩子,爸爸从来都不会给我们买鞭炮,看着街坊邻里的孩子们放鞭炮,我们好羡慕。于是,我和妹妹就捡炮仗玩儿,那些没有爆炸的小鞭便是我们的目标,我和妹妹沿着胡同走来走去,寻找没有炸开的红色的小鞭,很是乐此不疲。回到家里,我们把捡到的小鞭从中间折断,用燃香冲着里面黑色的火药一点,火药呲的一声串出一道火星,紧接着,一股浓郁的火药味弥漫开来,我们就这样开心的玩儿着。现在回想起来,那浓浓的年味还荡漾在心底与眉间。

初一的晚上,外面很黑,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们都提着灯笼跑出去玩,我和妹妹的灯笼是爸爸用玻璃做得长方形灯笼,那就算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了。其他孩子手里的灯笼大多是用罐头瓶做的,再在里面放一小截蜡烛就当做是灯笼了。我们这个居民委只有两三个孩子能够买得起很漂亮的宫灯。初一的夜晚,不论是谁,手里都提着灯笼在小胡同里跑来跑去,很是快乐。直到大人们喊我们回去时,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田园情结散文 篇12

我在告别我的家乡晓塘冲后第一次出远门到一家文化单位供职时还不到十九岁。我工作的这座城市是一座古老的小县城。其实,我对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意,我在这里无非是做一次长久的客居。永难忘怀的是,每个重要或不重要的节日里,我总是要闯过从一座座雅致舒适的楼舍里飘散出来的欢声笑语和美味佳肴的酥甜芳香,踏着黄昏血红的夕阳走过那绵长的街道,让孤独沉闷的跫音遗落于城市外的潇水沿岸或那一条条于我既陌生又亲切的田垄。

后来,我终究还是没能在那座湘南小城呆上多长时日,我终于在客居了仅仅一年后便飘泊到了另一座城市。我居然没能返归家园,而又一次背离了我的乡土。

这是南方一座红豆遍野的省会城市。

在这座城市,有一位属于我的十分可人的女孩。她是我的同乡,叫阿美,在这座城市的一所院校上学。

来到这座省城之后,我就凭着每月不足70元的收入同阿美很不潇洒地在这座城市的相思树下浪漫来浪漫去。我们企盼自己凝重的足印能永远刻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并祈求我们的脚印在相思树下能一天比一天变得潇洒和扎实。于是,我们便无可奈何地隐藏各自的苦涩和酸楚……即便如此,我也未能将自己孤单单的瘦影永远地留在这座累得我喘不过气来的南方都市……

后来,我又自费去了一座北方古城求学。在这座瑰丽的古城,我似乎一刻也没有淡忘我的乡土,尽管我既要忙于学业又要为生计忙碌和忧愁。正因尝够了一个农人的后裔只身都市的种种苦衷,对乡土田园的情感才愈加深浓,几多回走过这座城市街道漫步于北方的玉米地,我的心里总会被一种温甜的气息填得满满荡荡……在如是的心境中,我同时也不无由衷地产生这样的愿望:有朝一日,当我永远不再是某座城市的客人时,我要时常邀请我乡村的亲友们来我所处的城市小住;我可以很少地去菜市场买菜,而到家里去拿些用“糠头火”烘烤的香喷喷的腊鱼就是;我可以按季节的变化回到家里拿来各种蔬菜和各类香气扑鼻的糯米压酒和那又浓又醇的土烧酒来招待我城市里的友人们……因为这一切都沾着浓厚的田园气息,带着我的家园厚土那无法排解的馨香。

然而,时至今日,我仍然未能真切地将自己的脚印永久地留给任何一座城市,我于城市依然是一位伤痕累累的客人。身为农人的后裔,每每在寄居的城市感到心灵苦累的时候,我便要回到我的乡土田园之中去,并顺口寻一条其实并不高明的理由或谎言,搪塞家乡纯朴的亲人们对我归家的善意探问。

家乡依旧。田园依旧。我的美丽殷实的乡土田园呵,她并未因我对她无数次的背离而将我丢弃在那属于别人的城市,她居然那么宽宏大度地以其博大的襟怀容纳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回归,依然那样毫不吝啬地在我迷离的视域里舒展她那永远美丽诱人的风姿。

【槽门】

就在这样一个静谧孤寂的夜晚,在异地他乡一间简陋的斗室里,我点燃一支如血的红烛。凝望飘摇的烛焰,我分明已经步入家园那座古老的槽门之中。我的魂灵和生命正在一片遥远而又切近的月光地带倘佯。我看见一位少年坐在古老的槽门口,眼里注满了犹如古槽门一般的神秘之光。

槽门其实是一道分外庄重结实的石拱门,两边分别竖立着一块近两米长的条石,上面隐约刻有些许文字。少年自然无法读懂这些神秘苍老模糊不清的文字,就像读不懂这座古槽门的由来与历史。阳光洒在古槽门两边的条石上,泛起一片幽冥的光泽。

一位老人也常常坐在槽门口一边赶鸡一边讲述一些如同古槽门的生命一样久远的故事。老人无儿无女,孤寡一人,人们都叫他槐佬佬。老人赶鸡的办法很有趣,他在稻田的那一头打一根木桩,将一根草绳系在木桩上,沿田埂边一直牵到槽门口,然后将绳头捏在手里。只要有鸡缩头缩脑溜到田埂上作偷啄稻穗状,他就一下一下拉动草绳,将鸡们吓得拍翅而逃。然后,继续津津有味地对少年讲述那些“蟒蛇成精”、“蠢子拜寿”之类的故事。

槽门前的那片稻田在一种冥冥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幻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或是一片亮晃晃的水;紧挨槽门那丘稻田一角的那丛芭蕉树,阔大的芭蕉叶也由鲜嫩翠绿化作一团零碎枯败,仿佛一面面被自然与岁月的寒风冷雨撕碎的旗幌……无论槽门前的风景怎样的茂盛和萧瑟,槽门总是静静地伫立在一片枣林里,像一帧有着唐风宋韵的古老水墨画,浓重而又洗练,浑厚而又飘逸……

讲故事的槐佬佬逐年逐年地衰老下去。这是一位曾经挑过盐跋涉过八百里盐路的老人,但他却从不在少年面前提及那段异常苦难的挑盐故事,尽管这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且比他向少年讲述的任何一则离奇荒诞的故事都要生动传神。他对少年讲的每一个故事都令少年开怀大笑,讲述中,他自己也显得十分开心。

于是,少年便在老人不断重复的故事里长大……

后来,老人就没再来赶鸡了,没再在槽门下出现。

就这样,少年第一次从老人身上看到一条生命以某种方式终结,并由此引出一连串似懂非懂的臆想。同时,少年开始觉察到,槽门的生命正在顺着黄昏的夕阳徐徐沉坠。那个晚上刮了很大的风,古老的家园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大风的啸吼中沉睡得像个疲惫万状的`老人。那时,只有少年一直在入神地聆听着那一支岁月的挽歌。他听到了槽门周围的枣子从树上纷纷坠落的悲壮,继而又听到了槽门上空的瓦片被大风剥落的脆响,接着,便有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填满了这少年的家园的每一个空间……

那一声有着丰富内容的巨响从此也就深深地扎进了少年的内心,以至于这位少年在成为一条闯荡人生的汉子后,突然选择一个秋夜,借助黯淡而温馨的烛光,让一缕乡愁潜入那堆遥远的废墟。尽管那片废墟早就树起了一幢温暖的房子,里面住着他的弟弟、弟媳和他可爱的小侄女以及他年迈的父母,他却并没有多少惆怅和失落,只觉得那是一种十分深刻的物事的轮回。

【碓屋】

自从槽门于那个午夜从我的记忆里轰隆然化作一摊废墟之后,与之紧邻的碓屋就显得越发的残破和古旧了。

十余年的风雨变迁中,碓屋虽还弥留着它苍古朴拙的残貌,但它也仅仅是意念中一间朽败的老屋罢了。踏入碓屋,再也无法见到那长达一丈、既粗糙又沉重的木制碓弓了,亦再也不能觅见那嵌在屋地里的石制碓坑。而今,映入视域的,只有比遥远的往昔更稠密更零乱的串串蜘蛛网,只有那一间一间的小猪栏和成堆成捆的柴禾,它们毫无规则、零零落落地将碓屋切割成无数的小块,将碓屋往日的古朴灵性和幽幽意韵肢解得一片狼藉。

记得许久前,我是常常跟了母亲光顾碓屋的。母亲将谷子挑进碓屋后,我便用“马瓢”将谷子一瓢一瓢地揣进空洞洞的碓坑里,而勤俭的母亲便脚踏碓弓,一下又一下吃力地将碓板踩得“咿咿呀呀”,并伴随碓弓顶端的钢头碓尖落入碓坑时的“嘭嘭嘭”的尾音,整个碓屋便充满了凝重而古幽的韵致。母亲真是一位十分勤劳而有着强悍生命力的伟大女性。

碓屋十分朴拙。

碓具也十分朴拙。

就是这朴拙得近乎原始的碓屋与碓,将一颗颗金色的谷物化作一粒粒灰白的糙米。我家乡的农人们就凭着这糙米的滋养,粗粗糙糙而又一丝不苟地生息下去,在那段冥冥的岁月里显示出生命的张力与美妙。就这样一种简约朴素的活法,他们竟然没有多少叹息与抱怨,而是有滋有味地固守着那份人生的本真……

我一直弄不懂,我是该为伴随碓屋里咿咿呀呀的幽深音韵和嚼着糙米拌薯丝还活得那般有声有色的昔日父老乡亲感到悲忧还是畅然?这个疑惑就像简朴而又深奥的碓屋,一直盘踞在我思想的沃野,并逐渐凝成一道特异的情结,亲切而又陌生。

如今,我已浪迹天涯,一年中已难得在自己的家园图得几日的清静,更淡释了往昔里对于碓屋的那份幽趣。在走过了一座座不是我的城市之后,在品尝过了一个个我难能永恒拥有的城市女孩的温情之后,我终于敞开了自己久抑的真情,重新步入了被枣树与翠竹缭绕的家园深处,重新走进了家园的碓屋那幽幽的温馨与古意之中……尽管碓屋早已成了一间破败不堪的残屋而再也没有了碓坑,没了碓弓,没了那沉闷单调而又质朴亲切的音韵,可我却对这古老的屋舍依然饱含着滚烫的激情与依恋。

我虽然格外依恋我的乡村,依恋我的曾有过一座神秘的槽门与碓屋的家园,但我却从来就不愿永久的留在那里;而且,我也并不太向往和热爱城市生活,倒是常常心生厌倦,但我却又毅然决然地从我异常爱恋的家园走了出来,且不打算再回到我那温馨的乡村去,我弄不明白我这样的抉择又到底缘于何种情结。

【盐篓】

我家火砖屋楼上至今还遗存着一担盐篓。这盐篓是用一种特别结实的藤条密密麻麻编织而成的,如今已蒙满了尘垢,显得更加古旧和苍老了。其实,拭净上面的灰污,就能看到,它的每一根藤条都是那么的溜光滑亮,呈现一片暗红的色泽。由此,我便常常感到,这盐篓上相互缠绕依连的藤条,委实不是山野中的藤蔓,而是由那段历史与岁月的精瘦血管编织而成……

至于盐路上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我听到的就更多了。在家乡的老一辈中,他们大多数都是曾经跋涉过八百里盐路的铁骨铮铮的苦命挑夫。蜿蜒苍凉的官道上,一群挑盐汉子俨然就是一群负重的蚂蚁,艰难地蠕动在茫茫山野间。一双草鞋在这座“跑马亭”里穿上脚,待到了下一座跑马亭,就被沿途的山石藤葛凄风冷雨撕咬得破烂不堪了。如此反复,盐夫们在盐路上不知穿烂了多少双草鞋。古老的石板路上,那些零零落落的烂草鞋委实就像被恶涛浊浪击碎拍散的小船,漂浮在这条幽冥悲绝的岁月栈道里,漂浮在挑夫们犷悍的生命长河里……

按照盐路上的规矩,挑夫们每天要经过五座“跑马亭”,而每座“跑马亭”之间的距离就是十里。盐路上有“保长”之类的人物负责监督管制,谁不按时到达规定的“跑马亭”,谁赶不上盐队,谁就得承受挨饿或跪石灰圈的惩罚。没有这种与人生相悖的制约,无论多么繁大的盐队,也会因溃散而遭到沿路山野林莽里的盐匪惨无人道的掠夺抢劫和杀戮……

上一篇:教学点鉴定语下一篇:县委副书记在2021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