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精选6篇)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宁死不屈、英勇抗争的动人故事。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的时间学习了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主要是教给孩子学习默读的方法,让孩子提高阅读的速度。作为四年级的孩子了,但是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布置预习任务,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完成。于是我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默读的练习。经过计时默读,学生的默读有所提高。至少他们懂得了如何进行默读。四年级的课文篇幅较长,如果课前预习不到位就会出现课堂上上课进度慢,跟不上节拍,老师也很难流畅的将课讲完。所以我感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赶进度会更有效。
第二课时学习时,我抓住“小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对于引导雨来上夜校读书时,我拓展了文中两次提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句话,他们有什么联系吗?从而了解雨来掩护李大叔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是因为夜校的学习做的铺垫。于是这时,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大部分孩子听后一言不发,愣了大约半分钟,才有部分孩子,说学语文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是为了考上大学”等等,站起来的孩子的回答不外乎就是这些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孩子表达出对语文的热爱。我们从出生就接触语言,到了四年级了还每天都在学语文,但是孩子们就认为学习语文是必须学的内容,却从没有一个知道为什么学语文,只知道学习好就可以,不知道学习语文到底作用有多大。这就是教育的失败,老师只是教知识,并没有“育”孩子的灵魂。这也是我所欠缺的。
一、精略课文捆绑备课,分散重难点和训练点
设置略读课,不仅仅是为了“教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教材教”,以课文为载体,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巩固略读的阅读方法,把精读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从而达到培养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设置略读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另一方面是要在略读课上“练兵”,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基于这种考虑,在备课时要精略课文捆绑备课,分散重难点和训练点。
略读课所用课时少,阅读要求低,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夜莺的歌声》是《小英雄雨来》的“老师”。《小英雄雨来》一文,可以从思想感情入手,可以从写作方法入手,也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还可以从拟定小标题这些学习方法入手,但作为略读课文,学习的重点是要学生自读自悟,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教学时必须有所取舍,可以一课一得或两得,围绕这“一得”、“两得”设计几个主要问题,以此来带动整课的学习。而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都是介绍战争中小英雄的故事,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了《小英雄雨来》的教学目标是自读课文,拟小标题方便整理课文思路,感悟人物形象,谈谈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至于其他目标,可以在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不教,完全可以放在其他时间、其他课文中学习。
二、小组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1. 小组讨论合作自拟小标题。
拟定小标题的方法在前一课的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中已经学习过,在这一课学习中放手让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他们觉得最合适的小标题。这既是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的检查,又是巩固,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这种拟小标题方式整理文章脉络,加强理解。
2.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
上一课的学习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本课我将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自读自悟,说感受,说理由。学生很自觉地就将上一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其中。比如有小组汇报:“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从“没理”、“一直”、“跑”这些词语中体会到雨来的动作快,为了引开敌人表现出勇敢的精神。
还有的学生汇报的是雨来与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部分:“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学生从敌人的动作中体会到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爱国的精神,也体会到战争时期,敌人是多么凶残。这一对比,又进一步突出了雨来的精神品质。
3. 回归全文,感悟写作方法。
以略读课文为工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写景的前后照应方式和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一脉相承,都是以写景为体现,虽然没有时间在课堂上练笔,但是我觉得有意识地关注写作方法也是写作指导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读写迁移规律,顺应学生写作的心理,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从读到写、以读激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三、大胆放手,促进自悟自疑
略读课文,是借助精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学自悟,但我认为略读课与其他课教学一样,也要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不同见解。例如在本文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谈谈收获和疑问,有学生就立刻提到了“吧嗒吧嗒”“哐啷”等拟声词,我趁热打铁,引出拟声词,让学生快速地找到本课的拟声词,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用处。这样,教案预设之外的知识点出来了,学生自读自疑的意识也有了。
美丽的芦花村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村旁的还乡河是他们嬉戏的天堂。看,“孩子王”雨来正带领着大伙儿在河边捕鱼呢!
这一天,启秀老师罚雨来站在课桌上听课。哈哈哈,谁让他在黑板上写了那么多错别字呢!
雨来的捕鱼利器被启秀老师没收了。雨来借口送鱼给老师,竟然把癞蛤蟆放到了锅里。启秀老师受到了惊吓,小伙伴们也开始疏远雨来了。
村子里突然闯进了一群日本鬼子,他们把启秀老师抓了起来。雨来和小伙伴们决定救出老师。
雨来“好心”地给鬼子送去了螃蟹,鬼子们喝了掺了泻药的酒水,丑态百出。那个场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啊!
日本鬼子决定教训一下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们,雨来和伙伴们勇敢应战!挖土坑、做弹弓,又让小鬼子做了一回“跷跷板飞人”!
吃尽了苦头的鬼子决定将启秀老师转移,却不知一场水上大战正等待着他们。启秀老师获救了吗?芦花村的命运又将如何?想知道答案吗,那就邀上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观看《小英雄雨来》这部紧张激烈的电影吧!
我是雨来我想说
嘿,大家好!我是雨来。
呵呵,我可不是什么小英雄。要知道,发生在我身上的糗事那可是一箩筐啊!就拿那次的“癞蛤蟆事件”来说吧,我当时就是一时冲动,才会想出那么个馊主意的。想到启秀老师当时受到那么大的惊吓,我到现在都感到后悔呢。
不过,现在的我早就不再是当时的“调皮蛋”了。记得启秀老师说过,智慧、理性,加上勇敢,就是真正的英雄的品质。经历了这一次和小鬼子的斗智斗勇,我才明白,男子汉做事情不能太冲动,要多动脑筋,以智取胜。林子里的那一仗,如果我们不熟悉地形,不事先设好陷阱,光凭我们这些小毛孩子,又怎么斗得过日本鬼子呢?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宁死不屈、英勇抗争的动人故事。
以前,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给文章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孩子会复述故事就可以了;今天,学习这篇课文,我在孩子们把握课文内容、给文章每一部分加小标题基础上,加强了重点语句的训练,读思结合,读中感悟。
为孩子走进课文,与课文人物心灵对话,感悟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课堂上我与孩子们共同欣赏了老电影《小英雄雨来》(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孩子们聚精会神,面部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欢喜,和雨
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以及敌人引诱不成,恼羞成怒,动手责打雨来部分,边找边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的情绪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节所牵引着,他们时而紧张,时而愤怒,不光读得好,体会得也很不错。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除此之外,这篇文章中其他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也引导学生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不管学生以后能不能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我想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应该是有所收获的,我觉得足矣。
《小英雄雨来》一课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整个故事较为熟悉,愿看、爱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英雄”质疑,即为什么说雨来是英雄?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来了?学生们带着问题跳跃式阅读,边看边勾画,不时地还三两同学在一起议论一下,气氛非常热烈.在交流中,我抓住文本,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体会雨来的勇敢,机智,爱国,贪玩;日本鬼子的凶残恶毒.尤其是扁鼻子军官虐打雨来一处,学生的朗读真是感人至深,仿佛自己就是雨来,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已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雨来的内心世界,走进了那个战争年代.结束时,我设计了和雨来交友的活动,鼓励学生给雨来写信,说说他的优点,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更是积极认真,写出的感受颇深.
学生们学习一课时较轻松、愉快。在课堂课文即将结束时,还剩下四到五分钟,我心想:还有一点时间,让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课收获些什么呢?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时,一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有一个重大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第三部分的‘吱吱’、‘哐啷’、‘咕咚咕咚’、‘哗啦哗啦’、‘叽里哇啦’、‘咔啦’、‘嗖嗖地’等。”我将课文大概翻了一下,是阿!课文中像这样的拟声词的确很多。我立即对孩子的这一发现表示肯定,并引导其他学生去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拟声词。交流时,学生又找到了很多,如“嗡嗡”、“嘟嘟囔囔”、“唧唧咕咕”、“嗷嗷”、“呜呜地”、“轰的”、“哗哗地”等。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引导:“同学们!如果课文把这些形容声音的词语去掉,行不行?为会么?”以此引导同学们在比较中体会拟场词在文章描写中的作用,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拟声词的好处。接下来,我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拟声词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说了很多,如北风吹的“呼呼”声,闹钟走的“嘀嗒”声,春雨下时的“沙沙”声等。针对孩子们的发言,我鼓励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真了不起!如果你们在平时写作文时,把这些词灵活运用到文章中,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形象、更生动。”
于是,我接着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在一个月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在家。突然门铃“叮咚”一响……请你把内容续编下去,并用上十个以上的拟声词。小练笔布置完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能感觉到,到时的小练笔一定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引导他们把心中想表达的充分地表达出来,要运用学生喜爱的语文活动激发他们的热情,为语文教学点燃激情!
教学反思二:
[片断一]
师:同学们知道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吗?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指名说故事。
师:小英雄雨来在你们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勇敢、聪明、爱国、足智多谋……
师: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吧!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准生字,并思考: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要求简洁明了。
在这个导入里,教师了解了学情,发现平时孩子们在看课外书的时候已经看到过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所以就运用孩子们的积累导入,不仅了解了课文大意,运用故事的形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顺势进行教育
[片段二]
师:我们再一次重温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再一次见识了他的足智多谋、宁死不屈的英雄本色,现在你最想对他说的是什么?
生:雨来,你真棒,为了保护李大叔,宁死不屈!
生:我要向你学习,热爱祖国!
生:如果我在你身边,一定会帮助你的!
生:雨来,不不仅勇敢,而且聪明,我要向你学习!
生:面对那么凶残的鬼子,你还是那么坚强,你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
师:那你们生活在这么优裕的生活环境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到热爱祖国呢?
……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缩写小英雄雨来11-04
续写小英雄雨来03-09
小英雄雨来课文03-11
小英雄雨来阅读课文07-16
《小英雄雨来》观后心得09-19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2005-29
小学读《小英雄雨来》有感10-04
作文小英雄雨来观后感06-26
《小英雄雨来》小学观后感07-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