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当受骗的教学反思(共5篇)
上周五县视导团来我校视导听课,根据学校安排,我执教一节地方课。课题是"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学习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骗术,加强自我保护。课前准备时,我让学生收集报刊、网络及身边发生的上当受骗的案例,并对案例加以分析。由于课前学生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展示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有很多同学在展示案例、分析案例时,分析得非常到位,令我感到意外(可能是由于本课题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密切结合的原因吧)。这节课我尽量贯彻126教学策略,结合身边及自身经历的事件对骗子常用骗术、受骗原因及预防措施与学生一起进行了探讨。
经领导点评及自己的反思,觉得评价激励措施用的不够好,只给了学生口头激励,没有落实到组内加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深化126教学策略,继续向朝圣学社的领导及老师们学习,以便于更快地推进学校的课堂改革,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己跟上课改的潮流。
乌鸦先找来一块肉皮,又去铁匠家找来几根钉子。它把钉子一根根叼起来,放到肉皮上,然后用嘴紧紧地包起来。它自言自语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报仇的时机来啦!”
乌鸦叼起“肉”,飞到一棵大树上,等待骗它的那只狐狸上钩。
森林里,那只狡猾的狐狸又出现了,看到了站在树上的乌鸦,心想: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又是那只蠢乌鸦,等我把你的肉骗下来!
想着,它走到了那棵大树下,笑着对乌鸦说:“嘿,朋友,您的孩子还好吗?”乌鸦把头一扭,没有理会它。
狐狸又笑着说:“上次是我不对,我不应该抢走您的肉,请您原谅我吧!”可乌鸦还是无动于衷。
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奉承着乌鸦说:“您不原谅我也没关系,毕竟我骗了您,可您的歌声真是太美妙了能再为我唱一支吗?”
乌鸦心想:这次我不会再上当了。它故意做出惊讶的样子,狐狸也以为它又上当了。当狐狸成功就只差一步之遥时,乌鸦又把表情收了回来,气得狐狸哇哇直叫。
狐狸的脑袋飞快地转动着,看来只能用激将法了。它对着乌鸦破口大骂:“你真的以为自己很漂亮吗?其实你是动物世界中最丑陋的东西,你的声音简直就是噪音!”乌鸦心想:时机到了。它故作生气,张嘴回骂,这时口中的肉也就“唰”地掉了下来。
狐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了树下,用嘴接住了肉。一咬,啊!痛得它嗷嗷直叫。它边跑边捂着嘴叫道:“死乌鸦,我是不会放过你的!”
乌鸦哈哈一笑:“我的肉好吃吧,不知廉耻的家伙!”
假冒大学生行骗,在诈骗大学生的案件中占的比例最大,骗子往往是几个人相互配合,有男有女,自称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多以银行卡被吞、包被盗或同学走散无钱返校为由,进行诈骗。
(一)假冒大学生行骗,在诈骗大学生的案件中占的比例最大。
骗子往往是几个人相互配合,有男有女,自称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多以银行卡被吞、包被盗或同学走散无钱返校为由,进行诈骗。
例:9月,某学院二年级女生张某,在校门外马路上遇到一高一矮两名男青年,二人自称是北京艺术学院学摄影的学生,来济南实习。因所用银行卡是外地的`,被取款机吞掉,现在两人身无分文,请张某帮忙给南京的妹妹打个电话,通话中其妹妹(诈骗团伙成员)对张某说明天飞往济南。后矮个男青年要求借用张某的银行卡,让家人将钱汇入此卡。张某遂将银行卡和密码给他,矮个假称上机后线路故障为由,将银行卡还给张某(这时卡已被其调换)。张某在给了对方5元公交车费后与两人分手返校。事后不放心自己到取款机查询,才发现原来卡内4252元现金已全部被提走。
(二)冒充高校老师或工作人员进行诈骗
例:,7月,某学院02级学生朱某某、刘某某报案称,俩人在校园里遇到一名青年男子,其自称是本校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以每天30元劳务费的价格雇用他俩去科技市场为学校采购计算机设备,
二人遂前去科技市场购得计算机CPU、主板、主机、显示器等价值3万余元的货物,带领货主将货物拉至学校教学二楼门口,两名学生在该男子指示下带货主到教学二楼三层结算货款,结果没有找到人,下来时发现该男子与大部分货物已经不见踪影。被骗货物价值约2.7万元。
(三)利用银行卡账户进行远程诈骗
近年来,这类案件在高等学校也时有发生。诈骗分子通过某些途径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手机号码和家庭地址及电话等信息,然后通过电话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多以大学生患 严重疾病或遭受严重伤害等危言耸听的理由,利用学生家长恐慌、急切的心理实施诈骗,并要求尽快将索要费用汇入其指定账户。这类诈骗数额一般很大,易于得手,且较难侦破
大学生防止被诈骗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预防求职上当受骗七大注意事项 现在网上招聘的越来越多,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招聘单位众多,很多人都想在网上找份好工作,但这也让很多骗子乘虚而入,预防求职上当应注意以下七大重要事项。
一、警惕网络陷阱 现在网上招聘的越来越多,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招聘单位众多,很多人都想在网上找份好工作,但是也被很多骗子乘虚而入,他们以巨大的职位优势诱惑你,比如高薪、高福利、双休等,然后诱骗你提前交押金等,而且是网上转账存钱。这种情况一定不要随便转账,网上说的再好也没谱,必须面谈而且签订劳动合同才行。
二、小心连环行骗 有些招聘的诈骗者先会发布“招收前台接待、司机、送货员等”,诱使应聘人前来咨询,然后被诈骗团伙忽悠,说是去做“男女公关”待遇特别好等,这时不要上当,像“男女公关”之类的工作都是骗人的,即使做了,也容易学坏。
三、不要轻信“监控面试” 正规的用人单位都会一对一的进行面试,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被预约面试却又通知取消了,已经通过监控面试,过几天可以交纳体检费等上班,这就是被忽悠了。这种情况都是骗人的,一定不能随便相信见不到人的面试。
四、警惕“找关系”诈骗
在求职时,有的应聘者比较心急,想通过“找关系”顺利应聘,特别是某些比较大的企业。一些诈骗者就会吹嘘可以帮你找人,但是需要花钱,你一旦给对方钱,就找不到人了,或者工作远没有着落。所以不能轻信任何人,“找关系”没那么简单,不要随便花冤枉钱。
北京 新华 电脑
五、看好招聘单位的办公场所 有时候,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繁华地段临时租几间屋作为办公场所,已丰厚的待遇和办公环境等诱骗应聘人,当骗得一些报名费后,就逃之夭夭。因此应聘时要看好办公的地方是否是长期的,可以向周围的商铺打听,谨防上当受骗。
六、不要随意交纳“服务费” 一些中介部门发布诱人的招聘信息说能帮忙找到好工作,然后你去了就被要求交纳“服务费”办理会员,接着中介部门虽然帮你找了工作,但工作都不好,或根本没法做,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因此一定不能随便交各种服务费、报名费,结果工作还是得自己找。
七、警惕被“合伙诈骗”
通过类似的邮件将用户诱导到假冒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通过窃取的用户资料进行诈骗,类似的网络诈骗活动被称做是“网络钓鱼(phishing)”。
目前,这股网络欺诈的黑旋风正在席卷美国乃至全球。
据法新社9日报道,美国“网络钓鱼”诈骗已经波及到银行业。除网上支付系统被“网络钓鱼”盯上外,用户还会收到一些所谓银行需要“核实”用户账户资料的电子邮件,而一旦用户点击这些链接,输入邮件中要求提供的资料数据,很可能就会成为受害者,并因此损失大量钱财。
受害者数目众多
自以来,“网络钓鱼”在美国已经普遍存在,目的是盗取信用卡号码和密码等用户个人信息。被盗的个人信息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恶意使用。
第一数据公司去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接到一次假邮件。在这些接到假邮件的人中,约有5%(即50万人)提供了个人资料,其中半数人成为账户盗窃或银行诈骗的受害者。
“受害者平均损失600美元,但如果他们的社会保险密码也泄漏,损失会更大。”美国全国消费者联盟反虚假资料中心主任苏珊?格兰特说。她最近从一个旨在打击“网络钓鱼”团体峰会上了解了更多信息,
范围波及全球
目前,不仅仅在美国,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会有“网络钓鱼”的踪迹。它是全球金融行业面临的一个最大敌人。
据悉,“网络钓鱼”的电子邮件涉及到包括西班牙、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甚至瑞士的全球5家银行。但其首要的攻击目标是北美和英国。去年,有00多宗独立的“网络钓鱼”诈骗案发生在这两个地区,被仿冒的皆是大名鼎鼎的银行,像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甚至包括英国中央银行DD英格兰银行。
据安全公司西曼技术公司统计,去年下半年,在美国平均每天发生79万件企图“网上钓鱼”的诈骗案,多于上半年的平均每天570万件。该公司还预计这类诈骗案件还会继续上升。安全专家表示,全球犯罪财团很可能隐匿于一些骗术更诡秘、范围更广泛的攻击背后。
问题已引起重视
“网络钓鱼”如此疯狂地作案,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重视。
格兰特说:“‘网上钓鱼’诈骗案有增无减。对这个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万能药能够根除这个问题,但有各种充满希望的新方法出现。”
据悉,旨在打击“网络钓鱼”团体峰会有0多名来自各组织和公司的专家出席,包括微软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的专家。
与会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律教授彼得?斯威尔说:“必须要在整体设计上达到安全,使普通人不必是计算机专家也能分辨。”
【不上当受骗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找工作时如何不上当受骗12-18
创业加盟谨防上当受骗11-24
那一次,我上当了小学作文11-01
乌鸦又上当了优秀作文11-29
受骗以后小学三年级作文09-09
高龄者为什么容易受骗?11-12
受骗以后550字作文_五年级作文06-13
受骗以后_小学生五年级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