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精选8篇)

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 篇1

我校英语组共6名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我们一直努力地进行各项有效的校本研修工作。现将我校校本研修活动总结如下: 一.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每天都有班级的英语晨读,每个学期都有不定期的英语比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句子与单词比赛等,书写大赛等,班级的板报上有英语知识园地,老师每天的英语课前有英语名言和谚语的积累。二. 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1.老师们一起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一个人进行主备课,一个人帮助改动,提出建议,然后大家再各自进行自己想法的添加,然后做出教学课件,上课。

2.定期进行教案设计,教学课件制作的交流与培训。

3.成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储备库,大家将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教学用的资料,视频录像,图片卡片等都储备在一起,做到资源的整合与交流。三.打造高效课堂

主要通过抓课堂教学的“备、说、讲、评、思”五个环节来实现:备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尤其是重视课前集体备课;说就是课前试讲,上课教师说一说上课思路,自己的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活动设计;讲就是做课教师讲课,大家到教室看课;评就是看完课后请上课教师说说上课后的体会,集体评课;思就是然后教师们再次修订教案,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对自己的课进行更多的修改,再到别的班级进行讲授。四.定期教研

1.对前一段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对下一段教学的准备与讨论,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等进行分享,研讨,思考,并做好记录。

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 篇2

先当学生, 就是要学会专业化学习, 教师专业化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校本学习 (研修) 。近几年, 学校尝试以教育叙事交流与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为路径, 走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成长之路, 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 进而也改变了成长方式、教学方式,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一、专业化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途径

学校对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打造敬业型、活力型、研究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团队。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首要途径就是让老师们学会专业化学习。一是充分发挥市级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课改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他们带头上研修课、给老师们做专业发展的培训讲座、担任读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或核心发言人, 带头读好书, 以带动全校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二是丰富研修组的职能, 把过去教研组单纯的教育教学研究延伸成为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育质量的组级活动。组员的读书成效如何, 成为衡量研修质量的重要依据。三是改进原来教研、培训的分离状态, 确保读书时间。学校要求各研修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中研修活动, 或听课、评课, 或读书交流, 或上网查找教育教学资料。为了便于落实, 学校将研修组的活动上了课表, 并规定节次, 计入工作量。四是创造性地进行集体研备, 上传电子教案, 形成教学资源库。这种大胆改革, 目的是有效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 把教师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让教师把精力用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上来。

经过不断努力, 教师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从老师们所写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 一是质量高, 好多老师都能写一篇优美的教育散文和教育叙事;二是数量多, 我校三十来位教师, 文章已编成了几十本专集。

二、教育叙事———草根经验的智慧提升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问题, 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教育叙事特别适合于教师。因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平凡的, 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 而这些点滴的细节构成了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 但这些“点滴”并不会自然成为学习资源, 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其作深入的思考, 那么即使有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也许只会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作为管理者, 要引导教师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 并提供平台让他们把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真切体验记录下来, 把反思成果呈现出来。于是, 便产生了“爱, 令他自信;关爱从细节开始;我被学生投诉了;小天才变形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花开很美, 等待花开更美”等优秀叙事性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教师不断完善、变革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叙述与反思。尤其是一篇名为《蝴蝶》的教育叙事性案例, 让人看到了教师用心育人的生动情景, 更让人在倾听或品读中自觉反思自我行为。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美文吧:

蝴蝶轻扇彩翼, 翩然起舞, 轻盈地徜徉于花间, 成为春天里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可是, 大家眼里的胡蝶却一点也不美丽:个头矮矮的, 身材胖胖的, 做事拖拖拉拉的;成绩不算好, 书写潦草, 有时还不交作业。教了她半年多语文课, 这不起眼的小女孩在我心中还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有一天, 一篇日记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那天空堂, 我一如既往地批改学生的日记, 改到胡蝶的日记时, 只见她写了家里有三朵玫瑰, 她把三朵玫瑰全带到学校来, 插在她们小组的花钵里了。写得依旧是那么短小, 那么平淡, 在我心里依旧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后来, 我又看到一篇关于三朵玫瑰花的日记, 那是和胡蝶一个组的刘怡璐写的, 她在日记中写到, 早上, 胡蝶带了三支玫瑰花, 插在她们小组的花钵里,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几个男同学围在窗台前赏花, 闻香。可是当大家知道这花是胡蝶带来的后, 却一哄而散, 教室里的胡蝶也由高兴变得落寞。落寞的眼神刺痛了刘怡璐, 她把这事记在了日记里, 记下了她的不平, 记下了她的不解。落寞的眼神也刺痛了我, 原来, 胡蝶把三朵玫瑰花带到学校来是要和大家分享的, 她不计较过去大家对她的态度, 她只想让同学和她一起分享美, 多淳朴的孩子啊!于是, 我在班上念了刘怡璐的日记, 我想让大家知道, 我们班有这么愿意分享的同学。

之后, 我开始留意这个不起眼的小女孩了, 她还是那样不急不缓, 有时手里拿着书本或作业, 有时是一幅未完成的十字绣;在小组学习时我发现她也爱发言, 神态是那么平和;日记还是写得不长, 但书写明显是认真了, 日记质量比过去高了。直到上周的某节语文课, 她上台展示, 没想到她竟然是她们组的中心发言人。我心中着实为她捏了把汗:怕她怯场———语文课上, 她可从来都没主持过展示啊!可没让我想到的是, 她依然是那么不急不缓, 依旧是那么平和, 落落大方,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她的表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她还是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 可是我看得出来, 她很开心。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她在日记里为小女孩写了一首小诗, 小诗里流露出她对小女孩的同情, 表达了对小女孩的关爱。在展示评价补充质疑时, 我看到了她想举却没有举起的小手, 我想, 还是不太自信吧。于是, 我让她展示了她写的小诗, 她还是那么不急不缓地, 却读得感情充沛。她又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从同学们的掌声中, 我看到了同学们对胡蝶的认同, 我看到了胡蝶的努力, 我相信, 总有一天, 胡蝶也会轻扇彩翼, 翩然起舞, 如蝴蝶般轻盈地徜徉于花间, 成为春天里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真实的案例存于我们的课堂内外、师生之间, 深刻的反思源于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对生本的关注。案例促使我们反思, 反思又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这就是教育叙事, 一种能打动人心的校本研修模式。老师们在育人的同时修己, 在成事中成人, 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自己的生命活力, 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 从而让教师能感受到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无不归功于教育叙事研究。2005年, 学校的教育叙事经验在吉林省召开的全国项目会上进行了交流。十多年过去了, 我们的教育叙事研修依旧充满活力, 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老师, 惠利了上千的学生, 也成就了我们的学校。十年, 如果按一学期一次交流, 一次30篇文章, 一篇文章1500字计算, 我们在十年里原创了600多篇教育故事, 高达90万的文字真情流淌。花小教师享受着教育叙事, 也成就于教育叙事, 10年里, 教师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发表文章300余篇, 各级获奖文章400多篇。

三、教师读书交流———名家智慧的精神反刍

春日的一个下午, 学生离校, 校园里顿时安静下来, 学校大会议室里却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老师们正手捧教育名著专心阅读。

54岁的曾平老师是一个典型的慈母型教师, 她在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之后, 用优美的文笔写了一篇《为了梦中的那支桃花》。在文章中, 她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时候欧洲的一位国王, 把自己从阿尔卑斯山采下来的一支桃花作为最高奖赏献给了自己的老师。最后, 曾老师深情地写到:“李老师的书很值得一读, 我会认真地去读, 去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 我相信我梦中的那枝桃花不仅仅是一枝, 而是一束, 甚至是一片桃林。”其实, 曾老师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每一天都在聆听花开的声音, 是在与李镇西老师的对话中, 曾老师才有了自我价值的发现, 更让她一次次感受了做一名老师的喜悦。

舒晓珍老师这样“解读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李镇西的最大魅力源于他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他认为:教师应“做有童心的教育者”。正因为如此, 他能和学生一起去郊游, 捉迷藏, 堆雪人, 打雪仗, 他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和学生一起躺在雪地上, 用人体摆成“一班”的艺术字, 也正因为李镇西的童心使他与学生之间忽略了年龄的界限, 拉进了彼此距离, 走进了彼此的心灵, 因为童心, 使他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无不充满了浓浓的浪漫情怀。李镇西的魅力还源于他爱学生, 他认为“爱只能在爱中去培养”, “教育的过程的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过程。”他认为“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但不是教育的全部, 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虽然, 我们也常口口声声爱学生, 但是, 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有多少打着“爱”的旗号, 却在伤害学生的心灵的事例呢?又有多少教师像李镇西那样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很惭愧!

李毅老师读书的体验更深刻:读到《蓝天下的学校》、《我们到劳动的世界旅行》、《我们欣赏大自然的音乐》、《冬季活动和欢乐》这几个小故事时, 我分明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孩子们在蓝天下游戏, 在田野间奔跑, 在树林里倾听, 这里才是孩子们最为快乐的课堂, 我忽然觉得, 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再看看我自己, 每一节课几乎都是孩子们关在教室里, 让他们端端正正的坐好, 记下每一句我强调的话语, 同样我的学生们也学到了知识, 但他们并不快乐, 为什么我就不能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让孩子们快乐呢?因为我怕, 怕教室外的世界抢走了我的威严, 因为我懒, 懒得去精心的准备和策划, 因为我没有真正的去关心孩子们需要什么?想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我一边为故事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所打动, 也一面为自己汗颜。

另外, 教师还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确立了各自的学习“专题”。有的读了崔相录的《研究中学习》, 想到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的读了卢梭的《爱弥尔》, 想到做一个受学生信赖, 令学生难忘的教师;有的读了黄全俞的《家庭教育在美国》, 想到“望子成人”比“望子成龙”更重要;有的读了李镇西的《走进心灵》, 想到了教师应该如何《向学生学习》……

读老师们的文章, 那一字字一句句, 带着教育大师们的思想精华, 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真情;那一篇篇深刻的自我反思, 说出的是困惑, 道出的是不足, 在反思中, 老师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那一个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是自身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大家理论的碰撞火花;那一个个鲜活的育人案例, 走近的是学生, 沟通的是心灵, 交流的是情感。

教师读书活动是我们学校一轮不落的太阳, 读书交流是全体教师一道独特的精神大餐。这是我校为打造“书香校园”而开展的活动之一。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 并联系实际完成不少于4篇读书心得, 每学期在学校进行一次分享。为促进读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是创设优雅的读书环境, 提供读书条件。学校建起了温馨怡人的教师书吧, 清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各类图书、多样茶饮……让人觉得原来读书绝不再是悬梁刺股的悲壮, 同样有闲适愉悦的享受。二是营造宽松的读书氛围, 让教师养成边读书边反思的习惯,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表达出来。三是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花小微讲堂。人人都可以走上台, 或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或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这个活动推出以后, 立即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 有的几乎是一口气读完2万多字的著作。学校制作了“静待花开”读书文集将优秀读书心得展示出来, 学校网站收录教师优秀作品150余篇。读书交流, 让老师们在书海中畅游, 让书香在校园中弥漫。

四、书香校园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器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营造书香校园, 给老师们带来的收获是丰硕的。其中之一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倍增, 对教育事业更加热爱, 真正把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终身的追求, 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正如李春霞老师所写的:花坪小学是一个大花园, 其中有绚烂的木槿、娇艳的玫瑰、纯洁的百合、芬芳的腊梅, 也有朴素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野花、倔强的连花都算不上的狗尾巴草, 他们都有开放的理由, 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美丽。我愿作这花园的守望者, 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 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地等待每一朵花的精彩绽放!

由心灵的反思到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 是老师们最大的收获, 唐昌翠老师这样感悟道: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品德后进生, 特别是班主任, 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也许这积极因素对于很多人来讲不屑一顾, 但这却是他总体中的“闪光点”, 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 捕捉这一“闪光点”, 尽管有时还蒙着一层淡淡的灰尘, 轻轻的拂去, 调动它, 利用它, 让其闪亮起来, 它将会成为学生克服自身消极因素的内部动力, 成功改变学生自身道德面貌的“星星之光”。真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

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在与名家对话中, 在与同伴互助中跨越式的发展着、成长着。学校先后产生了一大批自己的名师:省级骨干教师1人, 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 宜昌杰出校长1人, 县、镇级骨干教师 (班主任) 11人, 入选县级培训专家团队2人;80%的教师在各级上过公开课、示范课;100%的教师的论文能在各级发表或获奖。教师的发展促进着学校的发展, 学校近几年荣获各类集体奖励108项。

近几年, 学校接受了来自省内外多个兄弟单位的学习与观摩, 他们的共同感觉是处处能感受到教师成长的氛围!来自咸宁嘉鱼的老师们观摩了教师的教育叙事后, 由衷感叹:这样的研修方式让人震撼……;来校挂职干部肖远新主任在聆听我校读书交流后写到:“花坪小学是我梦中的花园, 是一个能听见花开的地方。走进花坪小学正好赶上教师读书活动。读老师们的文章, 如在春风的沐浴中欣赏一曲曲优雅的音乐, 让人情不自禁的陶醉, 让人不由自主的附和……”

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 篇3

一、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动员会

开学之初我校依据龙潭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总体教育教研计划制订相应的教研活动方案,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总动员。动员会上,由学科主任进行教研实际的理性分析和策略上的研究与互动,最后进行整合提炼,从而形成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在本方案的引领下,学校教师群策群力,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指引,有了无尽的工作源泉与动力。

二、专家培训做引领,骨干示范做导航

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我们以优带新,以学促优。我们本年度邀请进修学校专家为年轻教师做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讲座,请数学教研员做关于教材解析的专题讲座,从而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另外,我们还分期开展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专题讲座活动,对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的引领。

本年度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开展教导主任、优秀教师参与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中,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做课例示范,相关学科的教师通过听、评、议、反思各个环节的全程参与,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的整个过程,聆听他们的设计理念,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为教师的自我提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学习机会。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与教材对话,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业务实力。

三、分层跟课,教师培养有序有效

我们还开展了“生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围绕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教学策略的生命力”,如何体现“学法指导”的生命力,如何体现“教学内容整合”的生命力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为生命课堂的打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们还开展了学校“和谐课堂”校本教研专题展示活动。在活动中,由×老师执教的语文识字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了更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示范,如春风化雨,为识字教学这一领域的探究增添了新的活力。本年度,我们还开展了多层次的青年教师跟课活动。我们聘请龙潭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教研员跟随青年教师上课,我校周××、宋××、陈××、由×、张×等教师,在教研员的悉心帮助下,对教材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教导主任跟课活动也成为校本教研工作中靓丽的一抹。年段主任每学期都要对所主抓年段的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及指导,边听边改,还会做及时的示范。跟课中,教导主任与教师相互交流,听教师的反思与想法,在与青年教师共同切磋中,不断研读教材,一同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对生命课堂的模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尤其在关注学生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融合,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这两个问题中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师们已把对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贯穿于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点滴实践中,并在实践、反思、总结中提升了教学能力,丰盈了课堂内涵。

四、主题鲜明,活动中历练成长

在诸多教育教研活动中,我们继续秉承“人人钻研教研,人人有自己的专题”的小专题校本研修模式,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从而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很好地推动了各科教学推新出优的进程。比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深远影响”的专题研究;地方学科中“游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策略”的研究等的校本研究主题的确立和实施,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科的深入思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科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题的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的不断参与,更离不开教师坚持不懈的实践。

五、及时反思,评价促进共赢

校本教研工作中,为了让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更加自信,对自己的职业更有幸福感,在月工作总结大会上,学校的教学工作总结中,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让教师对教研之路更有憧憬,对今后教研发展和实践的方向更加明确。我们十分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每一次教研活动的结束,都是另一个主题的开始。每一次活动的结尾,都伴随着教师教育故事的分享、教学论文的撰写、教学反思的再现。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而实现了校本教研活动,以探究开始,以实践提升,以评价促共赢,以反思促再研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全程调控下,在各位教导主任的努力付出和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下,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颇有实效。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设计的多节有价值、可借鉴的好课在教学大赛中捷报频传。相信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我们付出着、幸福着并收获着。

参考文献:

李耀平,王田.开展校本研修,发展教育机智[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8).

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 篇4

一、活动主题:“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细化教师教学指导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活动背景:

延续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细化教师教学指导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校本研修主题,上学期我组重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的养成,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对“有效落实学生课堂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细化指导措施”这一重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一学年的研修更完整、更有效。

三、预设目标

本学期校本研修共分三个阶段:学习思辨

(二)——实践研讨

(三)——总结提升,为此设定三个分目标:

1.通过大组集中学习《语文学科教学常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小组分散重温《语文课程标准》及各小组搜集的相关学习材料”等活动多形式开展学习思辨活动,继续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思考教师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

2.借助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检查、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研讨等活动,充分运用课堂观察表,通过跟帖、集中评课等方式扎实地开展实践研讨活动,落实教师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

3.在案例撰写、论文交流等活动中,逐步细化教师教学指导措施,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活动内容 一、二年级侧重关注学生“听、读”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

三、四年级侧重关注学生“说、写”学习常规相应的教师教学指导细则;

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篇5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立足我校工作实际,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实施目标

1。 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以生为本,简约高效,以学为主,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形态。

2.认真落实:学生主体,科学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 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四个环节构成:课堂启动—课堂练习—课堂指导—课堂反馈构成。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因此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备课。本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做到一个学期两次集体备课。

2、开展各种活动。学校开展画知识结构图比赛、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1—2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课后认真总结,写好 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师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工作成效:通过以上举措,达到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起长效的教材教法研训机制。

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实施高效课堂理念,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入领会轻负担高质量的有关精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重要性,把开展“构建和谐诺课堂、高效课堂”作为本教研组的主要工作。

(二)重视课堂操作,确保课堂的高效

尝试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与整合模式三类。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实践高效课堂,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并一定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讲解即可,不必从头讲起,面面俱到。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篇6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是以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教师自身为研究问题的主体,在学习理论,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策略,优化教学行为的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解决教师各自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一次在开放情境中,自己确定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颖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本次研修课题确立的原则:

1.从学校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

2.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研修机构与校本研训是指导与合作的关系。

3.它既满足教师的需要,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两者有机协调和统一。校本教材具有实用性,让学生了解本地与科学内容的信息及发展趋势。

4.这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5.它应该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二、本次研修课题问题的提出及研修目标

1、问题提出:

为了满足教师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进行教学的需要,上级为我校配发了多台多功能触摸一体机,通过教师访谈,常态课调查,发现困扰教师的问题——教师使用多功能触摸一体机的热情高,但是缺乏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使用起来还不够得心应手。根据教学发展需要及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我校决定把《多功能触摸一体机与各科教学整合》作为本次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本次研修活动中,学校不包揽一切,要把自己放在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位置,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教师个体价值与学校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2、研修目标:

通过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课堂应用的形式,提升教师运用多功能触摸一体机的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校本研修活动过程

活动一:收集教师急需解决的应用技术难题 时间安排:

研修形式:各教研组收集教师在平时应用多功能触摸一体机进行教学活动时所遇到的操作疑难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以书面形式反映给负责技术支持的李娜老师。

预期成果:把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按轻重缓急排序,建立档案 负责人:李娜

活动二: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训者实际操作、演练。

时间安排:每周五下午三点二十到四点,约需持续一个学期。研修形式:集中进行多功能触摸一体机使用技术培训,每周解决

一、两个问题,讲解与操作演练相结合 培训者:李娜

预期效果: 教师能够掌握使用多功能触摸一体机的常用技巧,提高应用能力和 水平,产生进行个人操作应用的愿望和动机 活动三:人人参与,各教研组扎实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展评课 时间安排: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科学组;品社组;美术组;音乐组;综合组

研修形式:观摩课、自我反思、观课议课、案例分析 活动要求

1、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活动。

2、要围绕研修专题研讨,避免就课评课或脱离专题。依据观察量表等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分析。

3、组长要善于引导教师激发质疑,有学理得、的追踪 与交锋。

4、组长归纳总结本次研修情况,布置下一次校本研修的时间与任务。活动组织:教务处

预期效果:通过课例研磨,人人能掌握常用的使用技术,并且大胆地在课堂操作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步构建多功能触摸一体机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一般模式

活动四:教师应用多功能触摸一体机下载及上传教学资源 时间安排:按上级规定每月下载教学资源 研修形式:教师个人操作实践,同伴互助

预期效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xx电教中心下达的xx课时本土资源,提升教师开发、利用、建设本土资源的能力 负责人:李娜

活动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多功能触摸一体机应用课例大赛 时间安排:按上级文件要求时间 研修途径: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预期成果:制作应用课例光盘 负责人:李娜

活动六:积极参与多功能触摸一体机与各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 时间安排:三年左右 研修方式:专业引领下,同伴互助式的课题研究

预期成果:研究出多功能触摸一体机与各学科整合的一般模式,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务处

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 篇7

另一方面, 校本研修的本质是教学知识在共享中的增值。根据知识管理有关原理, 知识的传播需要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的环境, 借助于这个环境, 在教师之间产生心理的拉动力, 教学知识在团队的共享与个体的吸收内化过程中以“知识流”的状态扩散和增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各类教师新知的建构, 可以这样理解, 一次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就是这些共享环境的创设与综合作用的结果。

无论研修活动的策划还是实施, 都需要注意体现三个特征: (1) 活动内容的思辨性。教师经验积累的效果有赖于思维的强度和力度, 教师在较强的思维张力作用下能够更好的对教学现象和信息进行体验和感悟, 将外来显性知识同内隐的已有实践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进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渐变。 (2) 活动形式的综合性。将各项学习活动合理组合镶嵌, 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各种感官的参与, 做到“全人投入”, 在听、思、做、看、说等活动中让教师经历各种学习过程。使研修成为各类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 让教师在多种信息的滋养中做出判断与整合, 促进新知的建构。 (3) 活动过程的引领性。研修活动过程中的专业引领, 应以问题探究为主线, 充分利用和开掘各种专业资源, 采取问题引领、信息引领、思路引领, 策略方法引领等富有启发性的引领方式, 让教师在拓展和深化认识的进程中实现自身教学知识的重组。

教学知识的建构也可以理解是各类专题知识群的链接与活化。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统整性策略, 环环相扣地策划和实施研修活动, 以促进这种链接与活化的进行。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各种经验加以梳理, 抽取关键, 把握。具体的操作要点。

一、敏感捕捉问题, 触发生成性探究

良好的研修源于教师团队对感兴趣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一般情况下随着研修的展开和深入, 研究的问题会不断地生成, 从而逐渐形成相互关联的问题链, 如下例:

上述问题链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教师现有知识同教学新情况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有效的研修应注重过程中对冒出的现象及时把握分析, 甄别梳理, 将共性问题凸显, 同时及时安排相应的教师研修内容和活动, 以此引导团队研修的深入发展。一般而言, 敏感问题的捕捉需立足三个视角, 即团队困惑中寻求突破, 成功经验中探寻再生, 不同做法和观点之间寻找交叉和空白点。

二、设计预热活动, 启动经验性反思

研修活动的孕育准备阶段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预热, 主要是让参与者事先了解将要开展活动的具体目的、大致内容、思考方向和此阶段需完成的具体任务, 比如临近期中考试, 某中学数学研修组确立了“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专题研修活动, 作为研修组长, 在与各备课组长沟通基础上, 通过学校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发布了专题研修活动的详细信息如下:

“各位老师大家好, 又该讨论一些问题了, 马上就要进入期中考试阶段了, 有老师反映阅卷之后的评讲课效果不理想, 主要是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也不太重视, 目前也没用更好的办法, 为此我组决定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作为前期的准备, 考虑做以下几件事:

1. 思考这些问题:

(1) 试卷分析与讲评的有效性该如何体现?

(2) 试卷的分析讲评课应该怎样上?

(3) 根据你的经验, 现在的试卷分析讲评存在哪些问题?具体表现是什么?根据上述问题每人做好10分钟的发言准备。

2. 下周将开两节试卷评讲课, 请各位观摩并做好对比评课准备。

3. 可供参考的学习材料:……

请各位利用这段时间关注和思考, 期待着您的高见。”

分析上面的预告可以看出, 教师研修活动的孕育准备阶段旨在激起活化参与者已有的经验, 让参与者展开初步的自我梳理, 同时适当地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献予以自我加工, 让他们怀着某种期盼和经验投入下一阶段的研修, 这个阶段的要求和内容必须具体明确, 尽可能涵盖背景介绍、思考问题和研读学习线索等方面, 使参与者有一个整体思考的框架, 带着自己教学知识加工的“初产品”而来。

三、连续确立任务, 驱动体验性学习

任务的连续驱动, 是强化学习体验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如某小学语文研修组在研究“文本细读”专题中安排了以下学习任务:

上述实例中的任务涵盖了听、读、做、思等各种操作, 体现出研修内容的综合和开放性。在确立具体研修任务中应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一是任务要适切, 即符合教师教学认知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二是任务要连续, 就是伴随着问题链的形成, 多角度、多形式地将恰当的学习或操作任务及时嵌入跟进;三是多感官的投入, 让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思”中实现教学知识的建构。

四、突出技能掌握, 强化实质性互动

教师教学知识建构的内隐活动不会自然轻松地进行, 而反思可以创造一个心灵的“对话场”, 使隐性知识得以恰当的表达外化, 同时也将来自于外界的各种显性知识加以积极的编码、运用与内化, 进而建构新知。因此, 研修活动必须强化教师之间的实质性互动, 重视各种表达与倾听技能的培养与探索。从教师个体知识加工的过程看, 有一种内心互动技能可以借鉴, 那就是“左手栏”, 比如一位青年教师在试教一堂研究课之后与同事围绕教学效果讨论时写下的一段记录。

在这个“左手栏”中, 这位教师为防失面子, 采取了一种防卫性姿态来对待同事的意见, 最终也为没能得到同事的真实想法和实在的帮助而感到遗憾。这段记录是当时的对话以及她内心想法, 通过事后对这段记录的自我比较分析, 她可以设想到下一步的行动, 是继续寻求帮助?还是另找出路?

“左手栏”实际上是一种就某一问题显露教师内心思考状态的技能, 教师通过对讨论情景重点环节的记录, 将当时对问题所发表的看法、观点进行整理, 同时把自己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表达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并作对比, 进而起到澄清问题、迁移引申和经验加工的作用。

此外, 研修过程中适时利用“创意板”, 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将各种观点集中张贴在黑板上, 让教师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使教师对整个讨论状况有一个动态的把握, 并让问题研讨更加充分和深入。

五、注重及时梳理, 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在研修进程中, 教师对来自各方的信息和知识难免会感到有些凌乱和琐碎, 这就需要随时随地将知识梳理成序, 作结构化处理。除了上面谈到的归纳引申技能之外, 可以借助于某些思维的直观性描述工具予以加工, 比如下面是一所学校的数学组就“教学内容统整的步骤和操作要点”进行专题研修, 在这一过程中, 组织者通过将同伴的观点归纳引申之后所绘制并呈现的思维导图。

一般来讲, 思维导图是在教师研讨交流进程中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进行知识梳理, 它便于参与者教学知识的结构化, 从整体上迁移内化和创新。思维导图既可以由教师个人在研讨中运用, 更可以由主持者在活动组织调控中集中绘制呈现, 结合并引入目前已有各种计算机软件, 在研修的动态情形中生成与完善思维导图, 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综合上述, 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将教师现有教学认知水平提升至潜在认知水平的新知建构型校本研修操作框架:

小学英语校本研修活动 篇8

关键词: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有质量的教师。”随着新课程深入实施,教师培训“阵地前移”、“重心下移”。在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不断推进下,中小学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已经统整为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文化建设成为有效校本研修的关键。但是,我们发现,校本研修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如脱离学校真实问题的解决,先进理念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研修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系尚待改善,学习和研究还没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合作分享精神也需进一步培育等等,更需文化的整合和重建。为此,根据从活动开展到制度规范到文化生成的文化建设一般规律,我们认为,中小学要从学校资源条件出发,落实问题解决,开展校本研修文化理念重建的具体实践,持之以恒,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本土化经验和自觉行为,重建校本研修文化。

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策划校本研修活动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在教中学、在研中练,获得成就感,增强教育信念的孵化器。教师研修是一种问题驱动的群体合作学习活动。只有不断解决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才能将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自觉行为。因此,要聚焦课堂教学问题,优化校本研修活动设计。在策划校本教研活动时,要以问题为主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设计丰富多元的校本研修活动。在设计校本研修活动中,在问题的筛选与确认方面,要引导教师学会问题发现和问题排序以及问题确认。在问题发现和问题收集中,要求教师、教研组、年极段、各科室首先关注实施新课程中的疑惑、难点、盲点和自己遇到的新问题,每学期开出需解决的问题清单。在筛选研修问题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问题必须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二是问题必须有研究解决的可能;三是问题必须是教师共同关注的;四是问题必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不管是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还是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或者依托课例研究的主题研讨,抑或是视频案例分析等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保证校本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本研修问题解决活动中,提升教师,提高质量。

二、以实践反思为抓手,促成理念化为行为

“在行中知”,“知行并进”。教师学习既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学习,又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情境性嵌入式学习。要引导教师把先进理论和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必须植根于实践反思。可以根据顾泠沅“行动教育”的“三阶段两反思”。模式,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落实实践反思,在多元连缀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相互观照的一体化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一是澄清校本研修反思内涵,对自身或者他人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学习、管理行为和事实或事件进行思考、解释现象,概括经验,提炼规律。二是广开校本研修反思交流,做好学习反思、教育反思、教学反思、教研反思、科研反思、管理反思。三是重点抓好教学反思,因时制宜地开展整体反思、专题反思和细节反思。四是以问题性、针对性和深刻性为原则,践行反思步骤——摆出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结规律。五是通过教师反思体验性写作为载体,在实践反思中要坚决摆进自我,丰富自我经验的省察,对原有行为进行改进,不能仅仅满足已有的经验认识,而忽略了对行为与理念之间差距的关注。要以实践反思为基础,从研究教到研究学到研究教与学,从外现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文化、从局部到整体,引领教师校本研修的行为跟进中解决问题,将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管理行为,成就自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以制度完善为手段,再造研修行为习惯

校本研修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校本研修文化形成包括活动开展、制度规范、文化生成三个阶段。因而重建新型校本研修文化,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活动不断给予制度规范,并持之以恒地通过完善制度予以强化,习惯成自然。所以,可以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健全和完善一系列校本研修制度:如校本研修领导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奖励办法;再如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组考核办法;又如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新老教师结对制度、教师自我反思制度;还有,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如理论学习、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案例分析、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读书交流,网络研修制度等。在教研组工作制度中,建立考勤制度、计划制度、总结制度、活动记录制度、考核评优制度、奖惩制度、活动管理办法等。对教师听课活动提出规范性要求:如为执教老师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缺点,提供一条建议,写出一个听课小记等。每个老师每学期的研修行为规范:如听20节课,做20张读书文摘卡,写1篇读书心得,开1堂公开课,做一次研修专题发言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健全校本研修的行为规范体系。让每一个老师都认同、每一个教研组都遵守、每一个中层科室都实施、每一个研修活动环节都落实,使这些规范成为我们学校教师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以研究实践为平台,重建教学生活方式

从本质上讲,教师的校本研修就是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的教学生活过程。教师校本研修实际上就是在校本学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研究中实现的。要以研究的实践活动创新带动校本研修的活动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把研究实践作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重建校本研修文化。一要理论先导,研修一体,将学习融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适度超前进行理论学习,如专题式理论学习、问题式理论学习和基本理论学习等。二要明确目标,知识管理,参与学习共同体建设。首先是在学习研究中把握规律,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次是在学习研究中改善工作,在改进中获得成就感;最后是在学习研究中提升自我,走进自己的真实世界。三要实践反思,重建研修活动模式,提倡融合学习和混合学习。如开展新型磨课形式:第一步备课组确定主题,第二步理论学习,第三步确定上课课题,第四步全组教师备课,第五步全段教师分成三小组,每小组确定一名上课教师,第六步三轮磨课,第七步撰写论文、案例、课例或教育叙事等。我们要将教材分析、学习掌握、教学设计、问题处理、作业安排、考试命题、学习反思、交流讨论等等,都作为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师教学生活的必然的组成部分,在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有效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

五、以合作分享为载体,培育校本研修精神

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缺乏深度会谈和平等互助精神,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合作分享的观念习惯,在于教师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使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和能力。所以,要以合作分享,共同进步为研修活动价值取向,进行校本研修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重建行动。一是要进行研修成长规划,建设学习型学校。如提出“以学习为本,打造学习型组织;以研究为主,组建研究型团队;以和谐为贵,铸就共生型团体;以文化为标,培育生态型群体”的愿景。二是要明确规划参与要求,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的情况下,引导教师、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等的研修活动,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夯实校本研修文化的基础,体现校本研修文化理想与精神核心。三是要落实规划实施中研修活动的有效互动。不把实践反思变成“检讨大会”,不将研修问题转变为教师的压力,而是通过良好的互动,如论坛式的问题交流、请教型的评课研讨、对等性的资料互换等等,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分享,是校本研修活动成为教师情感联络、思想交流、经验分享、合作研究、智慧生成的载体和价值追求。通过合作分享的活动实践,注入文化想象力和共同愿景,从而提升教师群体的实践智慧和实现校本研修的文化重建。

校本研修文化重建关系到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成效,校本研修活动的成效,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校本研修文化重建,无形而有形,无为而有为,不能重形而轻内涵。针对校本研修问题解决,中小学必须从本校资源环境条件出发,坚持先进的理念,策划活动,并付诸实践;制度建设,常抓不懈;发掘与本校实际相适应的、原生态的、个性化的研修活动方式、经验、特色、习惯和价值追求,一以贯之,去实现校本研修文化重建。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校本研修面对面[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2]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于专业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3]柯孔标.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废物利用服装设计大赛活动策划下一篇:中国梦之航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