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复习计划有哪些

2025-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上册数学复习计划有哪些(共10篇)

初一上册数学复习计划有哪些 篇1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人教版初一数学总复习资料有哪些 篇2

目标 了解常见的几种数的分类,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学习科学计数法,会在

数轴上标出数的位置。

重点 数的分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难点 有理数、无理数的分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章节 一、数学中常见的几种数的分类:

内容

正数:大于0的数。“+”为正号;负数:小于0的数。“-”为负号。

整数:整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像-2,-1,0,1,2这样的数。自然数:用

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小数: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

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非零整数b的

比,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无理数: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若将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

之后的数字有无限多个,并且不会循环。

数轴: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它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

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

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

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

是0。

(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3页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

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乘方:

n(1)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aa……a(n个a)记作:a,读作a的n次方(

n (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中,a叫作

n底数,n叫作指数,当a看作一个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3)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n 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

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任何一个大于10的数都可以

n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

数。

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非0数起,到末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做

初一上册数学复习计划有哪些 篇3

1. 一组数据由a个 ,b个 ,c个 组成,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2. 一次考试考生约2万名,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

A.500 B.500名 C.500名考生 D.500名考生的成绩

3.某校在一次歌咏比赛中,7位评委给各班演出的节目评分,在每班的7个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得的平均数作为该班节目的实际得分.7位评委对该班的演出评分如下:9.65,9.70,9.68,9.75,9.72,9.65,9.78那么该班节目的实际得分是( )

(A)9.704 (B)9.713 (C)9.700 (D)9.697

4.已知一组 数据为:4、5、5、5、6.其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5.对五•一黄金周7天假期去某地景区旅游的人数进行统计,每天到景区旅游的人数统计如下表:

其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人数(单位:万) 1.2 2 2.5 2 1.2 2 0.6

A.1.2,2 B.2,2.5 C.2,2 D.1.2,2.5

6.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教练对他10次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则教练需要知道刘翔这10次成绩的( )

A.众数 B.方差 C.平均数 D.中位数

7. 一台机床在十天内生产的产品中,每天出现的次品个数依次为(单位:个)0,2,0,2,3,0,2,3,1,2.那么,这十天中次品个数的( )

A.平均数是2 B.众数是3 C.中位数是1.5 D.方差是1.25

8.某工厂为了选拔1名车工参加加工直径为10mm的精密零件的技术比赛,随机抽取甲、乙

两车工加工的5个零件,现测得的结果如下表,请你用计算器比较 的大小( )

甲 10.05 10.02 9.97 9.96 10

乙 10 10.01 10.02 9.97 10

A. B. C. D.

9. 已知一组数据5,15,75,4 5,25,75,45,35,45,35,那么40是这组数据的( )

A.平均数但不是中位数 B.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众数 D. 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10.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

纸笔测试 实践能力 成长记录

甲 90 83 95

乙 88 90 95

丙 90 88 90

A.甲 B.乙、丙 C.甲、乙 D.甲、丙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均为7环,10次射 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3, =1.2.成绩较为稳定的是 .

12.在数据-1,0,4,5,8中插入一数据 ,使得该数据组 的中位数为3,则 ____ .

13. 已知数据 的平均数为8,那么数据 的平均数是______ _.

14.10位学生分别购买如下尺码的鞋子:20,20,21,22,22,22,22,23,23,24(单位: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指标中鞋店老板最喜欢的是____

15.已知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是 + +…+ =40,则样本方差S2= .

16. 小张和小李去练习射击,第

一轮10枪打完后两人的成绩如图

所示,通常新手的成绩不太稳定,

那么根据图 中的信息,估计小张

和小李两人中新手是三、解答题(共42分)

17.(10分)班主任张老师为了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对前一天本班男、女生的发言次数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下折线图(图1) .

(1) 请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 这个班共有 名学生,发言次数是5次的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② 男、女生发言次数的中位数分别是 次和 次.

(2) 通过张老师的鼓励,第二天的发言次数比前一天明显增加,全班发言次数变化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2所示.求第二天发言次数增加3次的学生人数和全班增加的发言总次数.

18.(10分)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省有关部门要求各中小学要把“每天锻炼一小时” 写入课表.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某校围绕着“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从而得到一组数据.图1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校对多少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2)本次抽样调查中,最喜欢篮球活动的有多少人?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200名学生,图2是根据各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绘制的扇形统计图,请你估计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跳绳活动的人数约为多少?

19.(12分)今年是我国施行“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年,在长假期间,某校团委要求学生参加一项社会调查活动。九年级学生小青想了解她所居住的小区500户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情况,从中随机调查了40户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情况(收入取整数,单位:元)并绘制了如下的分布表和分布图:

分组 户数 百分比

Ⅰ:600-799 2 0.05

Ⅱ:800-999 6 0.15

Ⅲ:1000-1199 0.45

Ⅳ:1200-1399 8 0.20

Ⅴ:1400-1599

Ⅵ:1600-1800 2 0.05

合计 40 1.00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分布表、分布图;

(2)这40户家庭收入的中 位数落在哪一个小组?

(3)被调查的家庭中,参加“清明扫墓“活动的家庭统计如下表:

收入情况 600-799 800-999 1000- 1199 1200-1399 1400-1599 1600-1800

问:估计该小区共有多少户家庭参加了扫墓活动.

20.(10分)某中学进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分数为整数,满分为100分)

分数段(分) 人数(人)

91~100 7

81~91 6

71~80 8

61~70 4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同学有 ;

(2)已知成绩在91~100分的同学为优秀者,那

么优胜率为 ;

初三数学人教版复习计划有哪些 篇4

第一阶段是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即双基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完善知识框架。

(1)按章节整理

复习时可以按课本安排的先后顺序,采用图表法将有关的知识点和典型的习题一章一章地整理出来。

(2)按知识板块整理

这种方法就是打乱章节界限,采取“切大块”的方法把关系紧密的知识整理到一起。比如我们使用的《中考指要》,它的结构就划分为《数与式》、《分式和二次根式》、《方程和不等式》、《因式分解》、《函数》、《统计初步》,图形部分内容也可分为《直线型》、《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四大板块。这样,可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给记忆和运用带来方便。

(3)重点内容重点记

课本上许多重要的知识及习题结论,一定要熟记、熟用。准确记住一些重要结论和公式,做选择、填空题时既可提高正确率,又可缩短时间。例如,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高为?半径为?边心距为?面积为?在这五个量中,任意给一个量,都可以马上求出其余四个量。

(4)同学之间相互提高

自己整理、熟记课本知识后,想检验自己是否已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问、检测、辨析、讨论。通过彼此的提问和回答,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共同提高和进步。当然不仅仅是看书整理知识,还需要做题。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有哪些 篇5

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pān)]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3.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可以译为“呢”。

文言文词语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 父异焉。 [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把……当作奇异。

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

初二上册物理复习题有哪些 篇6

第I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B.放于A点

C.放于B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甲乙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A.81.4gB.78.6gC.78.2gD.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kg/m3B.1.16×103kg/m3C.1.75×103kg/m3D.1.2×103kg/m3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

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km/h,合m/s(保留一位小数).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16.身高为1.7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此时的像高m.

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选填“甲”、“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9.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选填:“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20.下列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单位:kg/m3

铜8.9×103水银13.6×103氧气1.43

铁7.9×103纯水1.0×103空气1.29

铝2.7×103煤油0.8×103水蒸气0.60

冰0.9×103酒精0.8×103氮气0.09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2);(3).

三、作图题(共6分)

21.⑴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

⑵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⑶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2分)

22.(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质量的情景,请你指出图中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23.(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4.(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铜丝的长度为,铜丝的直径为μ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11分)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和.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26.(7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的单摆T2与l成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27.(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28.(6分)“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题有哪些 篇7

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

A.巴西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3.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下列关于亚洲突出地理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大洲

B、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

C、河流呈放射状流入海洋,澜沧江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D、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大洲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5.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

A.4千米 B.40千米 C.400千米 D.40米

6.下列四个图例中,错误的是( )

7.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C.我国最北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D.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大散居,小聚居 B.均匀分布 C. 大聚居,小杂居 D.汉族相对集中在北方

9. 成语“得陇望蜀”“秦晋之好”所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A 安徽、贵州、河南、河北 B 陕西、四川、甘肃、山西

C 甘肃、四川、陕西、山西 D 陕西、四川、山东、山西

10. 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

11下列不是江津的特产的是( )

A.柑橘 B.白糖 C.白酒 D.花椒

12.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

A.撒哈拉沙漠 B.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腾格里沙漠

13.在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英语 D.德语

14. 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哪条河流河口的东侧和西侧 ( )

A.长江 B.珠江 C.海河 D.闽江

15.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我国甘肃省境内,下列图中,属于甘肃省轮廓图的是( )

A B C D

16.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舟山群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台湾岛

17.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 )

A.保持人口数量稳定B.合理人口分布 C.减少人口数量 D.实行计划生育

18.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蒙古族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乙(图中数字为该省区荒漠化土地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比例)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9—20题。

19.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青藏地区 B.西南、云贵地区

C.东北、华北地区 D.东南、江南地区

20.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区是(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陕

二、连线和判断(共10分)

1、在下列地区与其对应的美称之间连上直线。(共5分)

A. 藏族 a. 丰收节

B. 回族 b. 雪顿节

C. 傣族 c. 开斋节

D 高山族 d. 泼水节

E 汉族 e. 元宵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打 ,错的打×。(共5分)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

(2)我国的红土地分布在西北地区。( )

(3)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其中有三项重要的活动是摔跤,射箭,赛马( )

(4)台湾大多数人口的祖籍来自于福建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和闽南语。( )

(5)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向东流入渤海。(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江津的四大工业园区是白沙、 德感、 、 。

2.我国有四个直辖市是重庆、上海、 、 。.

3.香港由香港岛、 、新界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 、路环岛组成。

4.我国气候特征是气候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气候显著。

5.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匀的有效措施是 。

6.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 市、 省南部和

省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

是长江上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四、综合题(共35分)1. 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1分)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国家),B是________(国家),C是________(国家)。

(2)图中,数字①是________(省), ②是________(海洋)。

(3)图中,甲是________(山脉), 乙是________(山脉)。

(4)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___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____。

(5)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________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________。

2. 图15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流)。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 ,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 。南方地区的植被叫 ,北方地区的植被叫 。

(2)甲界限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甲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填字母)。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

(3)填表比较我国南方村落与北方村落的人文差异。(选择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

①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②一年二熟至三熟 ③陆路运输为主

④水运 ⑤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⑥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村落 北方村落

耕作制度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特点

3.图13为“长江、黄河干流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

高原,上游 (水或水能)

资源丰富,下游流经

(平原或山地)地区,最后注入 洋。

(2)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

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 (地上或地下)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地区宜大力 (植树种草或开垦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最终注入 海。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有哪些复习题 篇8

7.家燕是善于飞行的鸟类,在家燕身体的结构中,最发达的肌肉位于:

A.颈部 B.胸部 C.腿部 D.翼

8.无脊椎动物中能够飞行的动物是:

A.昆虫 B.甲壳动物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9.蝗虫用于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A.气门 B.气囊 C.气管 D.肺

10.下列哪项不是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动物通过食物链维持了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B.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动物因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对植物造成危害

二、填空题(共19分)

11、将下列动物归类:

A.娃娃鱼 B.鲸 鱼 C.乌贼 D.泥鳅 E.鳄鱼 F.鲨鱼

G.鲍鱼 H.乌龟 M.野鸭 N.龙虾 P.河蚌 Q.水蚤

(1)属于软体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

(2)属于节肢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

(3)属于鱼类的是:______________

(4)属于两栖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

(5)属于爬行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

(6)属于鸟类的是:______________

(7)属于哺乳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

(8)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___

(9)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 ____

(10)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_______

12.家鸽用______呼吸,并用_______ 辅助呼吸;家鸽吸气时气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3.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是____________ ,第二大类群是_____________

14.蚯蚓属于________ 动物,其身体分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15.吃梅止渴是______________ 行为,望梅止渴是____________行为。

三、识图作答题(共6分)

16、如图为肌肉协作示意图,据图回答:

(1)a、b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当上肢处于屈肘状态时,_______ 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舒张。(填字母)

初一上册数学复习计划有哪些 篇9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认识8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字。教学难点: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自由认读词语,再齐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示: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描写的美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集中识字、写字

1、展示“苹果”卡片,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检查。

2、展示自我认读情况。

3、写“波、浪”两个字

先观察字形、结构,师范写,生练习

六、课堂总结

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秋天的美丽。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习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秋天的图画

初一上册数学复习计划有哪些 篇10

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解,你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2、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

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别分为单性花、两性花和杂性花三类。单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无效的花(如冬瓜等)。两性花指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等)。杂性花指单性花和两性花同生于一株或同种的不同植株上(如山菊外围的舌状花是单性花,内围的筒状花是两性花)。其中单性花中缺少雌蕊或雄蕊退化的花一般不能结成果实(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而两性花和杂性花则可以通过昆虫和风的媒介完成传粉过程结成果实。花在传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一个卵细胞结合而成,发育成胚。

四、细胞

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

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2、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

(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力口1一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

(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

(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细胞种类的增加;

(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

(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系统。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

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有上皮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血管,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刺激,主要有神经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

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有:

(1)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面,起保护作用;

(2)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3)营养组织—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等多种功能;

(4)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巩固和支持;

(5)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每一种组织郡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赖、密切配合的。

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麦芽糖。

胃能贮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通过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

因此消化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分子;然后,这些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并被带到全身各处;最后,废弃物通过肛门被排出体外。

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

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天敌、寻找配偶等等。获得有利的生存条件,从而使种族得以不断繁衍。

上一篇:财务工作意见下一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