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8 三打白骨精(共12篇)
《8.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孙悟空的机智,白骨精的狡诈及唐僧的糊涂。
2、学习抓住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前后情节贯穿起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这节课徐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指读)《三打白骨精》。
这是《西游记》里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 白骨精 唐僧,最主要的人物(孙悟空)
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惊险有趣的故事,导引:
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目的是(一个字:骗)唐僧?孙悟空是三打白骨精,唐僧三拦孙悟空。
[板书] 村姑 老妇人 老公公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2、这就是故事情节。文章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主块:
(一)一打白骨精:(出示2-4节)
我们先看悟空一打白骨精。请自由读2-4小节,认真地读,用心地读,你对(孙悟空、白骨精、唐僧)这三个人物有什么发现?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一说。
1、孙悟空一打白骨精是怎么打的?
出示第3小节。
你对悟空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本领高强、救师心切)
2、师悟空认出白骨精,举棒就打;唐僧扯住悟空,他又是劈脸一棒,你看这一打,打得快不快?猛不猛?这就叫——猛打。
3、读第3节,读得不错,给我们再次展现了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画面,但听起来有些温柔,缺少气势。怎么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呢?徐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联系第2节白骨精出场的画面来体会。
出示第2节。个别读。你对白骨精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有些手段]。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露
出了吃人的妖精本性]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狡诈]
△ 请学生不胜欢喜地说一说。
△ 为什么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而不是猪八戒和沙僧
4、白骨精如此歹毒,如此狡诈,但都被火眼金睛的悟空识破,情况十分紧急,救师心切的悟空当然要猛打!
再来读第3节。读得快些,表现情况紧急。
学生试读,师示范。
5、妖精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为什么还要扔下一具假尸首?(迷惑唐僧),你看,人妖不分的唐僧真的给迷惑了。听老师读第4小节
(读时去掉“有些”)。引导比较“有些相信”和“相信”(有些相信即还有点怀疑。)
你看悟空是怎么做的?(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干嘛不直接告诉唐僧村姑是妖精呢?用事实说话。)
(二)读二打白骨精
你看,悟空是多么机智啊,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还是半信半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骨精又来啦!
1、个别(2生分别读)读5-6节。二打白骨精。
2、说说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为什么“也不说话”?(急打)(联系白骨精的表现,和一打的情节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打得这么急?
△ 如果学生讲不到“闪”,师追问,请再读读白骨精出现的情节,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破绽?悟空火眼金睛,马上识破了破绽,所以要急打)
联系前面(山坡上闪[敏捷,急切地想吃唐僧肉,凶残。当然也露出一个破绽]]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年龄大,找女儿,进一步欺骗有有菩萨心肠的唐僧,前面打了村姑唐僧都责怪了悟空,何况这样一位老妇人呢?)
联系一打白骨精来说一说。(唐僧已经扯住悟空,责怪,有些相信,说也白说,还不如先斩后奏。
如果说一打是猛打,那么二打就是急打。而这儿的急打是急中有准备,急中有智慧,急中有思想。)
4、但是这一打,真的打坏了,惊得唐僧从马上摔下来;这一打,打深了唐僧师徒的矛盾。
读第6节,要理解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关键要扣住什么理解?(人物的对话)
教师出示:
唐僧(念咒):用简短的话表现唐僧非常生气悟空(哀告):
唐僧(左指、右指):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悟空(指地上,关键辩解):它是妖精!
唐僧(手指悟空,全身颤抖):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悟空(眼珠一转,伤心,指头上的金箍):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
唐僧(一愣):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
悟空(嘻笑):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是,是,师父,请上马。
(1)填空。为了充分表现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没有语言的地方,我们可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节加上语言;有些地方还可以配上一些表情、动作。
(2)出示参考,学生在下面演读。
投影出示:供大家参考:
唐僧(念咒):若不听话,让你头疼;若不听话,让你头疼……
悟空(哀告):师父别念了,师父别念了……
唐僧(生气):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悟空(辩解):它是妖精!
唐僧(手指悟空,全身颤抖):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悟空(眼珠一转):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
唐僧(一愣):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
悟空(嘻笑):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是,是,师父,请上马。
(3)学生一组上来表演朗读。[道具:坐在凳子上,表示唐僧坐在地上。]师随时进行动作和语言的指导,适当示范。
(4)全班一半做唐僧,一半做悟空演读。
(三)读三打白骨精
好说歹说,悟空终于凭借自己的机智留在了师父身边,但是唐僧已经完全被白骨精迷惑了,已经完全对悟空失去了信任。白骨精又来了,面对新的危机,悟空又该如何应对呢?
1、齐读第7小节。
2、如果说第一次是猛打,第二次是急打,那么这次是(巧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笑:这一笑意味深长,有迷惑,有警告,还有自信。让生笑着对白骨精(师)说一说
叫众神:找到人证。前面打开罐子是出示物证,这里叫众神是出示人证。人证物证俱在,你唐僧总该相信俺老孙了吧?
小结:这一藏,躲过了紧箍咒;这一笑,迷惑了妖精;这一叫,又征服了师父,你看悟空多么的机智啊,所以说,这三打叫(巧)智打。
机智的悟空打死白骨精,你们高兴不高兴?(高兴),好,我们一起读:悟空抡起金箍棒,一起读: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总结:
1、真不容易,孙悟空大显神通,运用自己的智慧终于打死了白骨精,这就叫(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效果更佳。]
2、哦,对了,(一)白骨精为什么第一次要变成村姑,第二次要变成老妇人,而第三次是变成老公公?
▲ 白骨精是不是随心所欲地变的?
生说:
这三人正好是一家人,造成孙悟空让人家家破人亡的假象,这就让唐僧进一步坚定了赶走悟空的决心。因为,白骨精加害唐僧的最大障碍就是孙悟空。如果唐僧赶跑悟空,妖精加害唐僧也就易如反掌了。
师小结:你看,白骨精是多么狡诈啊,它一变村姑施的是美人计;二变老妇人,施的是苦肉计;三变老公公,施的是离间计。连起来,就是连环计,看来白骨精也读过《孙子兵法》!
3、白骨精有三变,孙悟空就有三打,为什么第一次、第二次打不死,而要到第三次才打死白骨精?
我们再来看看三打的过程,你有没有发现当中的蹊跷?[出示三打的过程]
生:
(1)、第一次,有准备;第二次,有空档;第三次,没机会。
(2)、使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
(3)、更能体现降妖除魔的艰巨性,当然也更能表现悟空的机智。
师小结:这就是故事的细节啊!我们读书的时候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就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读书方法啊。
4、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人物是孙悟空,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写白骨精,写唐僧?(这样的写法叫反衬)
小结:用白骨精的狡诈,唐僧的糊涂来反衬悟空的机智。(红色大字板书:机智 狡诈 糊涂)
5、同学们,你们觉得“三打白骨精”写得有意思吧?其实,中国传统小说很喜欢用“三”字来设计故事。
三的拓展: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如果你能像我们今天读《三打白骨精》一样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你会发现每一次都不一样,每一次都写得十分的精彩,每一次都会体验到更多的阅读快乐。
6、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这里奖励大家欣赏动画歌曲《猴哥》,下发《童报》第30期(西游记专版):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猴哥猴哥,你真太难得,紧箍咒再念,没改变老孙的本色。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金箍棒啊永闪烁,扫清天下浊。
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
板书: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机智狡诈糊涂
猛打村 姑
急打老妇人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A:我预习的时候没查到张志和的资料。老师要我们回答“是个怎样的人”,是个爱钓鱼的人吗?老师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
B:我知道一些张志和的资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皇帝赐给他“志和”这个名字。难道老师要这个答案吗?再等等吧,没把握的话还是不急着说。老师喊到我就起来这么说。
C:不会,就选择沉默吧。老师肯定会自己公布答案的,她以前经常这样自圆其说的。】
师:不知道啊,都没有预习吗?那么看屏幕上老师收集的资料。
生:(默看资料)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D:哎呀,怎么看不大清楚呢?最好有人读一下,让我了解得清楚些。哎,别不识相,挨一顿批。让我把眼镜架往上推一推,眯缝着眼,努力看吧。
E:哦,原来老师就是要我们随便介绍一下张志和呀,这个我在预习的时候也查到的,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应该是西塞山和白鹭。继续交流。
生2:桃花、流水、鳜鱼。
师:还有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全了?
生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师: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F:怎样的美景?我可得好好组织组织,变成一段通顺的话。让我想想。
G:想想也烦,懒得动这个脑筋,反正等一会儿总有人举手的。
H:我仿佛看到的是桃红柳绿,和风细雨的美景。我想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开口了。】
师:(焦急地)没关系,你可以说一样景物,比如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生4:暖风。
生5:杨柳风。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I:看老师笑眯眯的,其实她心里很急了,快点随便说一个答案吧,至少下课时统计发言次数时,我发过言了,可以交差了。
J:老师肯定要感谢我了。大家都不说,老师会多尴尬,幸亏我救了老师的场。毕竟教室后面还有一位老师在听课呢。】
师:(要发疯了)你们不会用一两句话来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的吗?×××,你来说。
生6:雨细细的,如牛毛,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风轻轻的,柔柔的,如母亲温柔的大手抚摸脸颊。风里带着桃花的香味儿,青草的香味儿,还有泥土的香味儿。
师:不是说得挺好吗?为什么不举手呢?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K:我想尽量说得完整一些,把青山、白鹭等景都说进去,还在想呢。老师叫到我名字,我吓了一跳,把开头给忘了,直接说了后面的内容。】
片段三:
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像这样的关于垂钓的诗你还记得吗?
生7:《题秋江独钓图》
师:会背吗?
生7:(只嗫嚅了三个字)……一扁舟
师:还有一首记得吗?
生8:“独钓寒江雪。”
师:四、五年级学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下面打开《三训》把作业做一下。
【学生心里活动描述:
L:我正在努力地想呢?老师就打断了我。
M:想它干嘛呢?老师其实只是问问而已,做给听课老师看的。我看见老师的手都点好鼠标了,屏幕上马上出来这两首诗的内容,只要跟着读读就行了。】
教师2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原来不叫张志和,叫张龟龄。你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生1:大概希望他能像乌龟那样长寿吧。
师:恭喜你,猜对了!他有个哥哥,你们猜叫什么呢?
生2:张树龄。
师:什么树呢?
生2:松树,哦,张松龄。
师:对了!你们看,名字中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那张龟龄后来为什么叫张志和了呢?通过预习,知道的请举手。(一名学生举手)
生3:是皇帝赐给他的名字,希望他心志平和。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奖励你把屏幕上的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从中了解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评析:因为是猜,错了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而且,老师的问题指向很明确,话语中又饱含着鼓励,因此课堂气氛活跃。】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圈一圈一共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待会儿连起来告诉大家。
生1: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还漏了两样,能补全吗?
生1:箬笠、蓑衣
师:一起把圈到的景物念一念。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吧,能不能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了什么?不急,先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2:我写的是白鹭飞翔图。……
生3:我写的是桃花流水图。……
生4:我写的是斜风细雨垂钓图。……
师: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生:(沉默)
师:你们看,山是青的,鹭是白的……
生5:美在它们的色彩绚丽,搭配和谐。……
师:还美在?
生6: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画面来。先自己练一练。
【评析:先写再说,给同学思考的时间较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因此说得自信满满。】
片段三:
师:据说张志和钓鱼是不用鱼钩的。那他还是在钓鱼吗?
生:(摇头)
师: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7:春天的美景。
生8:悠闲自在的心情。
生9: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师:好一个“淡泊心境”。是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
【评析:所提问题有思维的价值,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喜欢。】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惹祸,于是修了一座草堂,并作了一首词喊他回家。想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生:想。
屏幕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男生作哥哥,请弟弟回,读:“……狂风浪起且须回”;女生作弟弟,回答哥哥不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课堂里充满乐欢声笑语)
【评析:和复习旧知相比,学生们更愿学习新知,对拓展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习有热情。】
二、理性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1和教师2执教《渔歌子》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课堂气氛却迥然不同。以前一些教师总以为高年级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学生大了,自尊心较强,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不愿说,所以才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教师才是始作俑者,课堂的“死”与“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
打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之怪现象,笔者以为需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具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处于灵魂的位置,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好适宜的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课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标太难,不容易实现,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厌倦情绪,就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跟着。目标太简单,不花力气就能实现,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属于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的,且通过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转换,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目标不放,生拉硬扯也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致耗失殆尽。
2.教学形式的展开,是否有互动性
要把课上活,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教学形式,代之确立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形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主要是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抑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多向立体式教学形式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也是教师与文本间的,学生与文本间的。只有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思维有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交锋才会呈现精彩。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起来投入,兴趣自然来了,课堂也就活了。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纵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屏幕、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虽然受到批判,但在相当多的家常课课堂上,还是愈演愈烈。另外语文课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似乎也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想象,如果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完成,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是一个模式:读通课文,正音,解词,读好句子,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程式化,方法单一,学生会假装陪着你老师学吗?高年级学生精着呢,猜到你老师下面大概要说什么了,他们就对老师不予理睬。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出其不意地变换招数,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视频引趣法﹑实物演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的“趣味性”,搞成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就设计了极富趣味的闯关活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且轻松愉悦。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得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你勇气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
4.教学评价的语言,是否有激励性
课堂上学生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怕回答不好而遭同学取笑。实际上,这种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讲对了,教师要表扬;学生讲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因为他敢于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或分享,或纠正,或引导,或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能说。
一日,学习《烟台的海》,姓祝的一名男同学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了烟台秋天的海。台下一学生评价“这导游做得如何时”支支吾吾。
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师:你尽管实事求是地说,祝导不会因为你评价他介绍得不好而扣工资的,对吧?
生:(会心地笑了)他介绍了海的高远以后,能说到海的忙碌很好。如果再请游客们到渔家尝尝海鲜,就更好了。
生(祝导):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到了。只是我怕这样会让游客们说我从中拿他们的回扣,所以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而唐僧人妖不分,反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谁能预测一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
2、出示课题:2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大声读课文3-5遍,按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2、交流自学成果。
(1)生字:戒、寡、祟、
(2)词语:搭救、作祟、觉醒、寡不敌众、几次三番、人妖颠倒、是非不分
(3)让学生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什么?(要求用一、二句话)
三、指导分段。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可以怎样分段?
2、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3、交流,评议。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
第三段:第6自然段。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感悟语文与生活,读懂《红楼梦》一段精彩情节。诵读积累十二个词语。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教学难点:
让学生如何去品味《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谈话引入语文与生活。出示《红楼梦》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提出问题:笑的神态各不相同。仔细读读有关句子,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红楼梦》的片断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如史湘云笑得喷饭,开朗活泼;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娇弱婉约;宝玉恃宠,贾母娇惯等等,众人各有其态。教学时,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片断,然后再根据片断前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文中所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接着再让学生读读片断后的要求,联系有关句子及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选词填空,也讲的是不同的笑的形态,可先让学生读读,联系生活想想,然后再根据体会填一填。
三填写,同样是描写笑,要让学生在审清题意的前提下,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
1大笑 2哄笑 3微笑 4讥笑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仰天大笑 微微地笑 浅浅地笑 偷偷的笑
笑得()笑得()笑得()笑得()
四、写好钢笔字,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整体上观察一下行款布局,看看每个字的字形;再让他们从这段话中找出难写的字,如选、领、掌、等,集中讨论一下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的运笔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然后描红。要注意行楷运笔的活泼、简洁与保持字体工整、端正的关系,并要求一边描红一边记忆,要从每个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第二课时
一、教师出示十二个词语。
老师应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让学生自由读,读熟,读清,读准,读背。
二、了解大意。在学生自觉之后,老师可启发学生利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充分发挥想象,帮助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再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积累的目的。12个词语可以通过整体吟诵烂熟于心,不必默写,也不要去死记硬背词语的解释。
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能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
除恶务尽:消除坏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也说除恶务本。
三、教师创造环境让学生利用词语。
是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获得“齐天大圣”这一美誉。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避风险,不辞辛劳。孙悟空的通天本领,有哪些呢。
四、作业练习
第三课时
漫谈三国英雄。本题内容,是学生知道《红楼梦》,了解了《西游记》这两大古典名著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另一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继而能描述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旨在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阅读作准备。可事前布置学生按要求阅读《三国演义》,或回忆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影视,并选择好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作重点立准备。
二、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漫谈,交流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要启发学生注意: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生动?
三、比一比,评一评,谁谩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
1、预习语文与生活:看图认识一些农具并了解它们的用途,上网、查字典等收集一些农具并了解有关知识。
2、读读诗句,说出一些诗句中的农业生产和什么农具有关,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
3、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1、语文与生活:知道农具的名称、形状、用处等。教学难点:
语文与生活:知道农具的名称、形状、用处等,在生活中学知识。教、学具的准备: 图片、多媒体。EPD教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孩子们,你认识了哪些农具以及它们的形状、用处?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在本组交流。
2、生交流,然后指名回答。二.课堂合作探究:
1、自由连线(多媒体出示农具和文字),认识各种农具。(师生评析)
2、自由抢答:你们知道这些农具各有什么作用吗?看谁知道的多?(培养 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生活中不常应用的农具老师适当点拨。(用多媒体出示)木犁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 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耙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 切碎泥块。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 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锄头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耧
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向上横木扶手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
4、重点突破难点。关于木梨、耧、耙的认识及应用。
5、除了这些农具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农具的有关知识?
6、指名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课外收集知识的能力。适时用多媒体出示)三.课内练习巩固。
1、读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括号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学生先回忆一下这些诗句分别出自哪首诗并说说诗句意思,再根据诗意去 判断括号的词语的意思,从而知道括号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同座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2、师生交流,找到正确答案。(多媒体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耘田:锄 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耕:耕田,用梨把土翻松,与木梨有关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种:播种,与 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四.课后拓展延伸。
按要求写出与下列农具有关的诗句?
1、镰刀:
2、耧:
3、锄头:
4、木犁: 五.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自选超市)
mù lí bà lóu lián dā o chú tou()()()()
2、让学生走入生活,了解一些农业生产中的有关农具知识,整理后在班级交流。
3、感兴趣的学生画一些农具图。板书设计: 练习二
犁 耙 耧 镰刀 锄头 耘田 耕 锄头 种 收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走入生活,了解一些生产农具知识。预习作业:
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写好毛笔字。教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伊始,合理地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色彩鲜艳的简笔画、有挑战性的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识字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识字充满期待。在《识字8》的教学中,我便用学生喜欢的猜谜导入新课:
“上学肩上背,放学肩上背,别看个儿小,学问真不少。是什么呀?”在学生猜出谜底后,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漂亮的小书包,同时出示:“包——书包”,顺其自然地学习了“包”字。随后,在复习了“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提手旁”之后,故意神秘地说:“这些偏旁部首都争着要跟‘包’字做朋友,它们和‘包’字站在一起会拼成什么新字呢?”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侧着小脑袋思考着,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二、生生互助,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是识字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互助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识字的质量和速度。操作这一环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没有目标的合作学习是盲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一样。因此,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是自主互助识字成功的关键。识字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整个识字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我根据《识字8》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确定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拼一拼,读一读。每个学习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拼字卡片,先拼一拼,再读一读拼成的新字,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书。(2)想一想,说一说。一边轻轻地读字词,一边想象它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并在小组中交流。(3)看一看,记一记。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想个好办法记住它们。
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各学习小组的识字活动便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会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并适时加入某个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
2.教给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还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技能。(1)关注字音。提醒学生在自主拼读时特别注意前后鼻音、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复韵母音节等,做到读准字音。(2)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生字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可运用“联系生活法”理解“花苞”“水泡”等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运用“身临其境法”理解“难受”“兴奋”等表示人类常有情绪的词语;此外,还有“近义词法”“反义词法”“联系插图法”“查字典法”等等。(3)引导学生集思广益,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识记不同的生字,并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如:换一换、加一加、改一改、歌诀法、字谜法等等。
有了这些识字技能的支撑,才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下面列举《识字8》教学中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片段:
【片段一:读准字音】
生1:“苞”“炮”“饱”“泡”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所以我觉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声母,“苞”和“饱”的声母是“b”,“炮”和“泡”的声母是“p”。请跟我读。(该生领读,其他组员跟读两遍)
生2: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都和“包”很像。(其余组员纷纷交流自己的发现)
【片段二:识记字形】
生1:我会记“水泡”的“泡”。因为水泡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加个包。
生2:我来说“花苞”的“苞”。因为花苞是花草类,所以用草字头。
生3:我会说“炮”,“大炮”的“炮”。因为炮要用到火药,跟火有关系,所以是火字旁。
生4:我会说“饱”,“饱满”的“饱”。因为吃了东西才会饱,跟食物有关系,所以要用食字旁。
生2:这几个字是由不同的部首和“包”做朋友组成,“包”表示它们的读音,部首表示它们的意思。老师以前讲过,像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除掌握识字技巧外,还要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如交流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时要做到吐字清楚、表达完整,对不同的观点要乐于接受。
三、反馈交流,点拨总结
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在小组自主互助识字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反馈,对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对自主互助识字成果进行反馈。一是口头展示,具体做法是: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本组中的“得意之作”或产生争议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进而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书面测试,其测试内容以“给生字注音”“生字与音节连线”“辨析形近字组词”为主,以检测所有学生的识字情况。教师再根据反馈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总结,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在本节课的反馈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饱”这个字十分熟悉,但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因而生成了下面的互动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几幅颗粒饱满的果实图)看看图上的几种果实,他们都是怎样的?
生1:圆圆的,鼓鼓的。
生2:胖胖的,像小朋友吃撑了肚子。(众生笑)
师:这样的果实就可以称为——(出示卡片:颗粒饱满,生齐读)其实,“饱满”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果实长得好,还可以表示人的精神好。
生3:老师,我知道了。我们上课时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很有精神,就叫精神饱满。
师:对,说得真好。那么,我们除了上课时精神饱满,还有什么时候也是精神饱满的呢?(学生纷纷高举小手)
生4:我们早上上学时精神饱满。
生5:我们早上做操时精神饱满。
生6:我们每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精神饱满。
生7:我们上体育课时也是精神饱满的。
(一)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解释::
鉴jiàn
1、古代的镜子。2、照,映照。3、可以使人警戒或仿效的事。 4、观察,审视。5、用在书信开头称呼之后 ,表示请对方看信。
选择:
鉴往知来( 4 )
在解决书上的问题后,适当扩展:
A借鉴( 3 )前车之鉴( 3 ) 光可鉴人( 2 )
鉴别( 4 )台鉴( 5 )半亩方塘一鉴开( 1 )
(二)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用这个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①初读《天游峰的扫路人》,快速地进行字词的质疑。
②引导学生用上面以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师总结,形成自学方法。
作业布置:
“返老还童”中“还”的意思(①交给原主②回报③恢复)
“熟”字的意思有(1)果实等完全长成(2)熟练(3)程度深。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意思组词并造句。
教学【诵读与感悟】
解读: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教学重点:
理解“独一无
二、专心致志”等词语;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有长进。教学难点:
理解“独一无
二、专心致志” ;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并落实在行动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棋 艺 盘 鹅 弓 箭。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围棋 小朋友,这是什么棋? 板书:围棋 学习生字“棋”
2、介绍围棋:
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3、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两个学生学围棋。完成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2、检查: 棋艺 天鹅 出色 走神儿 独一无二
动作 听讲 长进 专心致志 拉弓射箭 指读、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 难读的句子: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
后来,那个专心听讲的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那个老是走神儿的 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的长进。
4、小组读课文,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书写:棋 艺 盘 鹅 弓 箭
1、学生齐读生字
2、记忆生字、书空默写
3、教师范写: 箭、盘、鹅 4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书写生字:独、致
二、教具准备: 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了两个学生开始学围棋。他们向谁学?学得怎样?
2、讨论思考题
3、师生交流
二、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并读一读。
1、指读
2、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秋很会下围棋? 圈出:能手、独一无二 学习生字:独
3、指导朗读、齐读。
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的?
三、相机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组讨论:
用横线、曲线分别画出他们学棋的句子。
2、交流: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的?(1)指名读
(2)他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 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习生字:致(3)再读指导:
3、齐读
学棋的结果怎样?
四、相机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
2、为什么他们俩学棋的结果会不一样? 用上因为所以说上一句话。
3、齐读。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读了课文,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练习背诵课文;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完成习字册
二、教具准备:习字册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齐读全文
2、列出课文提纲: 第一段:秋的棋艺。
第二段: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第三段:他们的学棋的结果。
3、试背全文
4、同桌对背
5、指名背
二、造句练习:一边……一边……
1、读书上的句子
2、填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3口头造句
三、抄写词语(习字册上)
14、“黑板”跑了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学会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
教学难点:
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 通过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学会默读(动嘴不动声);书写生字:数搞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14 “黑板”跑了
学生齐读课题
2、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1、自读
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检查
安培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 聚精会神
思考 计算 演算 竖着 粉笔
移动 掏出 开始 结果 车厢
考 始 计。热闹 准备 继续 车辆 只顾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默读课文
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教师检查)
4、分段指名读全课文
5、齐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
三、学习生字:数 搞 考 始 计
1、齐读生字,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
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板书:安培 二讨论理解课文
课文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培。请找出来读一读。
1、学第一段(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相机圈出: 法国 著名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就举了一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什么事? 讨论; 对,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是黑板。所以,课题黑板跑了,其实是------------跑了。所以课题上加了引号。用来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的哪些句子能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的的确确非常专心。
2、学习二--五段
分小组讨论,找出句子读一读。(在课文的第二--五段中)全班交流讨论,并随机指导朗读。
安培这样专心,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叫---------聚精会神 陆老师还送给大家一个成语:全神贯注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备 粉 移 精;练习讲故事;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1、齐读
2、出示题纲: 介绍安培
讲清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怎样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
3、同桌互讲
4、指名讲(评议)
二、补充练习
1、做口算时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心算 计算 演算]
2、爱迪生是世界上()的科学家。[著名 独一无二]
3、上课时,我们应该()听老师讲课。[仔细 专心]
4、我下定()把字练好。[小心 决心]
三、学生书写生字:备 粉 移 精
15、晚上的“太阳”
教学要求
1、学会默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复述这个故事。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们知道他是谁啊?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呢?
2、简介爱迪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爱迪生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4、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5、带着问题好好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请示 医生 急性 阑尾炎 需要 无可奈何 一分一秒 挡手 简易(1)自由读
(2)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4)教学生字字形
(5)把书翻到生字表给生字描红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8、知道朗读长句。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爱迪生的妈妈怎么了?
3、师简介“畸形阑尾炎”的医学知识。
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5、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看谁读得好。二(2~5)
1、师引读,可是那时——,医生——。
2、医生“犹豫”了,什么是犹豫?他会想些什么?
3、手术不能马上进行,小爱迪和爸爸多着急啊。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4、指名读第3~4句
5、想象:爸爸和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么样?
6、突然之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怎么样?
7、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8、全班交流
9、开始,医生不明白,还不住地摇头说——,而后来,手术台前一片光明。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使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
10、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11、然而,爱迪生并未满足,而是拉着***手,一本正经地说——,后来爱迪生真的——
12、大家注意到没有,爱迪生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不同?
13、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14、后来,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这里的真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15、同学们思考一下,爱迪生怎么会发明电灯的呢?
1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指导复述课文
2、在爱迪生的一生中约有两千项发明,被人们称之为“发明之王”。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3、课后去找一找有关的书籍,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16、“闪光的金子”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造句。3学习徐虎用自己掌握的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和新词;用“已经”造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虎是个一心想着别人,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三、教学难点:
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字词句中理解徐虎总是这样一心想着别人,利用休息时间为千家万户服务。
四、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课题的意思;学习生字:修 谈 供 凡 及。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12“闪光的金子” 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课文的题目是?(学生齐读),难道课文真的向我们介绍那些会发光的金子吗?课文中“闪光的金 子”指什么?自己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并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2检查:
(1)出示新词:
修理 谈起 凡是 及时 提供 工具箱 按 劝 方便 普通 居民 急需 地段 咕嘟咕嘟 障碍 污水 附近规矩 戴上 誉为 称赞 特约服务箱 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3)齐读课文
(4)讨论:“闪光的金子”在课文中出现几次? A出示: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
徐虎是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却被上海的居民誉为“闪光的金子”。人们感激徐虎,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指名读、齐读
B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的题目的?
C在这里题目上加上双引号,表示课文不是真的写金子。其实是写徐虎,写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D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闪光的金子”,这叫首尾呼应。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首尾呼应的方法来写。
四、书写生字:修 谈 供 凡 及 1读生字 2师范生字 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的字词句来理解徐虎是个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学习徐虎他利用自己的擅长为人民服务思想。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空默写生字修 谈 供 凡 及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闪光的金子”指?(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3徐虎到底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话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相机学习第一段(1)出示:
徐虎是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却被上海的居民誉为“闪光的金子”。指名读
理解:普通 水电修理工
徐虎他特别擅长于修理水电。只要水电出现故障,他都能修理。(2)齐读第一自然段
(3)上海的居民为什么把这样高的荣誉送给徐虎呢? 请读一读下面的文章,2相机学习第二、三段(1)交流:徐虎怎样做的?(2)理解:
“特约、故障、提供”(3)自从那以后,徐虎就—— 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4)读了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虎的确是“闪光的金子”?(5)交流:
圈出“每天、总是、挨家挨户”。3学习第四、五段
(1)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就写了他为居民服务的情景。
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3)找出徐虎一心想着别人的词语、句子。
交流后,齐读。
(4)小结:(引读)许多年来,徐虎就是这样————。他利用————走遍————,给大家带来了————。人们感激徐虎,都说——————————。(5)齐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
读完课文,请你再来说说徐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应该向徐虎学习写什么呢?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具 按 劝 便;用“已经”造句;完成练习。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1出示: 天已经黑了。
我已经是一名少先队员了。
当他做完第四家的活赶到第五家时,已经是夜晚10点多钟了。2指名读句子
3先口头造句,再写下来。4教师个别指导。
二、学习生字:具 按 劝 便 1抽生字,识记生字(书空默写)2师范写字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三、补充练习组词
凡()闪()徐(几()间()除(供(洪())))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能根据画面想到字并写出来,展开合理想象编一个故事。2.学写三个以撇为主要笔画的字。
3.读读背背部分,通过学习掌握4个成语和三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部分,通过学习掌握4个成语和三段名言警句。教学难点:.学用字词句,能根据画面想到字并写出来,展开合理想象编一个故事。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1.指导审题。
(1)仔细观察文字画,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2)看了这些画你想到了哪些字?为什么想到这些字?(3)照样子在填字格里把相应的字写出来。1.根据画面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二写好铅笔字 1.审题
2.这三个字的什么笔画比较多? 指导:注意写好撇。教师师范写。三读读背背 1.成语 a审题
b看图,请一个同学讲“立雪求道” 的故事。
c自己根据拼音读准成语,根据预习讲一讲其余成语的意思。
d前两个成语是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后两个讲的是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并认为学生是可造之材。2.名言警句 a看图指导题意。
b根据拼音自读,读准字音。c个别读。领读。
d指导理解句子的大概的意思。e读了三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
2、能积极参与讨论,围绕水果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说话的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种自己最爱吃的水果。
教师准备:电教媒体、水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我们初次见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是什么?(为什么?)指名学生上来摸,说出摸到的感觉,让学生继续猜。猜后逐一将水果放到讲台桌上。这些都是“水果”(板书)
二、初次练说
说说你最爱吃什么水果?(板书:爱吃的)给。苹果是什么样子?
苹果是红红的。苹果是又大又红的。苹果又大又红又圆。
苹果的味道怎么样?(苹果又香又甜,可好吃了。)小朋友,他刚才怎么说?表情(生齐说)
三、再次练说
(板书:大小、形状、颜色、味道)
(苹果又大又红,吃起来又香又甜。苹果又大又圆又红,甜甜的,可好吃了。)
你爱吃苹果吗?好,你把“我爱吃苹果”加进去,再说一遍。(老师,我爱吃香蕉。香蕉像一个弯弯的月牙,黄黄的,香香的,特别好吃。)你再说一遍。小朋友们,他刚才怎么说?(生齐)多么能说会道的孩子呀
(带上自己手中的水果,找到要好的小伙伴,把他好好的介绍给小伙伴)
四、吃水果、想话题
小朋友,这么多的苹果、桔子、梨、猕猴桃真的有那么好吃吗,我们一起来尝尝,怎么样?(先吃一半,继续练习说话,接着吃)
五、介绍家乡的水果 怎么样,好吃吗?开心吗?(看到你们吃得这么津津有味,这么开心,老师也非常高兴)
可有谁知道你们家乡有些什么水果呢?
教学内容 练习6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水果的特点,用一段话把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及其营养价值介绍清楚;描写时,内容要具体、语言要连贯。
2、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辨别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及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等多项能力
1、培养学生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激励学生敢于评价,学会欣赏。
教学 重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水果的方法,做到写话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教学 资源 各种水果 预习设计
仔细观察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水果,说说它的外形、颜色、味道。每人预备一只水果带到课堂上。
作业 设计
写话:我爱吃的水果
★能有顺序地介绍和描写出水果的特点。
★★能有顺序地介绍和描写出水果的特点,用上一些生动的词语。★★★能有顺序地介绍和描写出水果的特点,用上一些生动的词语,用上打比方和拟人的方法。
第四课时
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第六单元自测题
共几课时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作答)
2、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两个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读书方法,分点感知主体。
1、教者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
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教者强调跳读的方式。
3、教者出示读书目的,学生跳读课文。读一读,议一议
(一):
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读一读“我”和三叔的两次对话,划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语句,并提出来,讨论交流。指名说,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A: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B: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C: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D:“野豆角花,谁不认识!”这里为什么用“!”而不用“?”。
E:三叔为什么“狡猾“地一笑?
F:三叔为什么说“仔细看看,仔细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G:三叔的眼睛为什么会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为什么会升起两朵红晕?
H:“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I:50节、52节、53节这三节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学生提出来的可能性最大,应着重引导。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你们这一组在初读课文阶段遇到的问题。有疑难之处可以和老师交流。刚才同学们讨论时,充分体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预习时,要养成小组交流的习惯。这样简单的问题课前就可解决,课内我们重点讨论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作答)
2、教者小结。
通过跳读,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一些重点词句如“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等。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有时课文的写作背景对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也有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学习习惯保持下来。
四、深化感知,全面掌握。
1、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读一读,议一议
(二):
三叔先后给我留下了五个谜语,分别是:
(1)三幅画儿,一幅是歪歪斜斜的塔,一座是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幅是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是三个谜语。
(2)画儿下面还有三个圆圆的“0”。(3)三叔托父亲交给”我“的三颗枸杞豆。你能猜出谜底吗?
2、指名读题。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生回答,教师点评,及时鼓励。
4、师小结。
三叔一生屡立志向,但都因为没有持之以恒,而最终一事无成。为了不使三叔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必须把握时间,珍爱生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五)、升华主题,畅谈感想。
1、教者出示投影。悟一悟,写一写:
请同学们用精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你对时间、对生命的感悟。
2、学生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
3、指名读,师及时予以鼓励。
六、总结全文。
第六单元 找规律
第一课时:找规律 教学内容:p.50、51 教学重点:探索用乘法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找规律,想想以前学过的找规律都说了些什么呢?(间隔问题,举例:锯木头、上楼梯、种数等 周期问题,举例:算星期几、第几个的颜色等)这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中的“搭配问题”
二、认识并解决“搭配问题”
1、穿衣服的搭配问题:
有的女孩子特别爱漂亮,每天总想穿出新花样,总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够多。找一个学生问一问:你这个季节的上衣有几件?裤子呢? 大家一起帮她算一算,每天的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1)画图(图略),用连线的方法来表达。(2)根据图帮助理解:比如5件上衣,6条裤子
每件上衣有6种搭配的可能性,5件上衣就是5个6。
或先考虑裤子,每条裤子有5种搭配方法,6条裤子就有6个5种
小结:不管是从上衣开始考虑还是从裤子开始考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5×6=30(种)“5件上衣和6条裤子”裤子竟然会有30种不同的搭配,看来衣服是不少了,只要我们合理搭配就行。
2、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
每年新学期开始,校长都会考虑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每个年级安排6个语文老师,3个数学老师,那具体的一个班级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3种不同的搭配,那6个语文老师就有6×3=18(种)(或从数学老师开始考虑)
3、男、女同桌的搭配:
如果不考虑身高、视力等因素,就单纯的考虑这张桌子上安排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你说有多少种不同的人选呢?
(本班25个男生,25个女生)
估计学生会选择算的方法:25×25=625(简单介绍这道题的简便算法)问:这题有没有学生也会选择用画图的方法呢?为什么?(数据多了,还是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4、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大家来交流,并把它编成数学问题再解决。(略)
5、刚才大家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系的两个物品的搭配,其实像这样的走路问题也用到了今天学的知识。画图:(图略)(1)分两段,每段都有2条路;让学生或者可以从图上数一数,或者可以列式算一算
(2)再添上一段,其中也有2条路;让学生继续解决。还可以在某一段再添上一条路或几条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三、学生阅读书:
学生阅读书上的第50、51页,把例题中的问题和同桌议一议。讨论:画图方法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完成
2、(第2题)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有三个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表达清楚,包括算式和“答”
3、布置课后思考: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除了课上讲的这些,每位学生最好再能找一两样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找规律(2)教学内容:p.52、53 教学简析: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探索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例题先通过3个小朋友照相的情境,提出“3人排成一拍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拍法”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愿望;接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交流,对问题隐含的规律获得初步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用字母分别表示3位小朋友,把每一种排法列举出来,进一步明确认识其中的规律。教学难点:探索哟内数学方法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所有方案,探索排列的规律。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请3名学生排成一排,站在讲台前。
问:观察他们排的位置,说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先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1)可能会有学生受上一节的影响,用算式3×3=9(种)
指名分析该算式的意思:某个学生分别可以排在第一、第二、第三三个位置,每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三种位置,那就是有9种。质疑:这样想对吗?为什么?(重复了)把第2个同学排在第一,发现了重复。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避免重复和遗漏。
(2)、排一排:每一个学生都有2次排在第一的可能,3个同学就有2×3=6种
或者可以想:第一的位置上有3种可能性,一个同学确定后,剩下的位置还有2个同学可选择,到第三个位置的时候,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同学了。所以总的排法有:3×2×1=6(种)(3)刚才我们请三位同学排一排,发现了有6种不同的排法。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你能用别的办法帮助理解吗?
可能会有同学想到用3个小物品,或者是字母A、B、C 分别用字母来表示刚才的6种不同排法(注意有序): ABC、ACB、BAC、BCA、CAB、CBA(4)观察两个算式,你觉得哪个算式更方便计算。继续举例,如6个同学站一排、10个同学站一排、全班站一排„„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我们站成一排的总人数是n个,说说怎么算多少种? n×(n-1)×(n-2)ׄ„×1
2、完成想一想:
讲清题目要求: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补充举例:两人交换位置的算2种 同学讨论,并指名交流想法或算法:
(1)2人2人地选,有3种,每种又有2种,所以有2×3=6种(2)用字母表示:AB、BA、AC、CA、BC、CB „„
二、拓展:
指名一个学生,请他请出班内所有的好朋友(可能有6个)
1、问:如果好朋友们见面了,要互相握手,会有多少次?怎么想的? 生1:有5次握手机会,生2:有4次„„ 5+4+3+2+1=15(次)还可以怎么想?
(每人都需要握5次,但都算了两份,所以算式:5×6÷2=15(次)如果是打电话呢?(一样的,也是15次)
2、问:如果好朋友过节互相送礼物,一共会送掉多少份礼物呢? 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一样吗?不同在哪里?
指出:每个学生都会送掉5份礼物,6个学生就有6×5=30份
3、像这样的提问题,你会提吗?会解决吗?试一试。
三、读书,并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8、2、5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注意问题的要求的是“几个”,那就是:3+2+1=6(个)如果要说清楚具体是哪6个?那就是825、852„„ 提醒学生要正确审题。
2、四个球队踢足球,每两个球对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先在书上连线,再想自己会用算式来表示吗?
指出:这类问题和刚才的“握手”、“打电话”是一样的。
3、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 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多少张?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27、朝:① cháo(朝向) ② zhāo(朝阳)
28、中:① zhōnɡ(中间) ② zhònɡ(打中)
29、重:① zhònɡ(重要) ② chónɡ(重做)
30、奔:① bēn (奔跑) ② bèn (投奔)
31、空:① kōnɡ(天空) ② kònɡ(空白)
32、觉:① jiào(睡觉) ② jué (自觉)
33、倒:① dǎo(倒下) ② dào(倒水)
34、喷:① pèn (香喷喷) ② pēn (喷火)
35、分:① fēn (分开) ② fèn (水分)
36、没:① méi(没有) ② mò (埋没)
37、卷:① juàn(卷子) ② Juǎn(卷尺)
38、禁:① jìn (禁止) ② jīn (不禁)
39、弹:① tán (弹琴) ② dàn (子弹)
40、模:① mó (模型) ② mú (模样)
41、了:① le (走了) ② liǎo (了解)
42、着:① zhe (看着) ② zháo(着火)
43、只:① zhǐ(只要) ② zhī(一只小鸟)
44、结:① jiē(结巴) ② jié(结束)
45、曾:① céng(曾经) ② zēng(姓曾)
46、应:① yīng(应该) ② yìng(报应)
47、间:① jiān(中间) ② jiàn(黑白相间)
48、撒:① sā(撒娇) ② sǎ(撒下)
49、藏:① zàng(宝藏) ② cáng(捉迷藏)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课文意境,感捂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中感受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多读感悟积累。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春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春天?
杜甫和白居易两位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非常喜欢春天,今天,让我们追随2位诗人,再次走进春天的世界,品读春天的诗歌。
二、学习古诗:
春夜喜雨
1.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的第一行,试着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3.谁能说说第二行的意思?
4.试着说说第二行的意思。
5.连读一、二行诗。试着翻译一下这两行诗的意思。
6.通过这两行诗你感悟到什么了?
7.这样善解人意的春雨就这样在人们需要他的时候来到了。把重点的词语画下来。
8.整体朗读古诗。
忆江南
1.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用铅笔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小组内讨论学习——小组汇报
4.教师总结,重点讲解
5.忆江南又名望江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古诗导入
二、识记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
2.自由认读
3.处理生字
4.反复认读生字。
三、朗读古诗,指导背诵
1.同桌朗读
2.小组内背诵
3.全班同学进行背诵
四、根据课堂情况总结
五、作业
召开赛诗会
召开春天的画廊绘画展览
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喜欢的春天的小节目
查找资料。自己尝试感悟古诗大意,用铅笔画出不明白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8 三打白骨精】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10-03
关于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试卷10-31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案06-08
小学语文:习作五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07-03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学设计05-2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练习8 教学案例06-15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作文10-30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