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交流感想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阅读交流感想(精选11篇)

教师阅读交流感想 篇1

我们为期四天的新教师师德培训学习交流活动就与这位姑娘结缘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更喜欢xx的宁静与恬谧。第一天下榻的xx市樱宾馆舒适整洁,消除了一天的旅途疲惫。

4月21日,早晨,我们第四小组成员驱车前往学习交流的目的地——白沙镇中心小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由衷敬佩xx筑路工人的伟大杰作,沿途公路,五面环山(地面也是山),依山绕行。窗外风景别致。稀稀疏疏的村落隐藏在山腰或山脚,时而会看到有三两村民在丘陵间耕作,还有几头黄牛为伴。

据当地老师介绍,学校这周本是放插秧假,但听说我们要过来,全校师生就临时返校,专门为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这让我们倍感荣幸,心存感激。“心诚交善友,人好遇知音。”双方的诚意均来源于对教育的热衷和对学生的负责。初为人师的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教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

一天的听课、上课、评课一系列教学交流活动,充实开心,收获颇多。这里朴素可爱的孩子们最真实,他们课堂上依依呀呀的读书声,如此纯美,动听!还有这来自音乐室的歌声更珍贵!第一次听到这么原生态的声音,意外、兴奋、还有感动。在这里,我们也结识了白沙中心小学的几位同行,也是朋友。他们对教学教研的精益求精、他们对新思想理念的追求渴望、他们对大山岗位的坚守奉献、他们对孩子们的守护爱惜,让我们深表敬意。此番结交益友,我们彼此“相荡成涟漪,相击绽灵光”。

4月22日,上午,xx市教育局副局长和xx市一中校长亲自带领我们参观了容纳7000名学生的xx市一中,“新校区、新教师、新课标”对xx一中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xx的经济正在与外界接轨,教育也在逐步改革,xx的教师任重而道远,因为他们承载着无数大山孩子的梦想,也肩负着无数大山家庭的希望。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更幸福,更应该把教育教学做得更好。

xx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英石文化、红茶文化彰显着当地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宝晶宫溶洞和英西峰林走廊,是大自然赐予他们的天然宝藏。千姿百态的山峰,神秘莫测的岩洞,嶙峋怪异的岩石,变幻无常的云海、雾景,与简朴的村庄、纯朴的民风融为一体,充满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在山的那边,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

在山的那边,我收获了来自大山的希望。

教师阅读交流感想 篇2

教学既然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 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应当是互动的, 是双向的。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 并产生新的视界。这种交流式的教学, 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牵引式、灌输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 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建构。交流教学意味着师生关系的平行, 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由此看来, 所谓交流教学, 不是看是否采取了交流的形式, 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交流的精神与原则。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这种交流式的教学呢?关键在于调整好阅读教学中老师、学生、文本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阅读教学,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教师先通过钻研文本, 把文本的内容全弄明白了, 然后根据自己的钻研所得写成教案。在课堂上, 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实施自己的教案, 将自己的钻研所得灌输给学生。文本学生是懂了, 但不是读懂的, 而是听懂的。这种教师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能称为“交流”。

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 不是单方面的灌输。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 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我们应当以这样的理念来调整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

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渠道上。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 而是与文本的交流。这是因为阅读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 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 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 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 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 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 以促进学生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实施交流教学, 还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交流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沟通等理念。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眼里, 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交流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 教师要及时鼓励。当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时, 其心态是开放的, 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只有这样, 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

二是正确地处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过程, 关注的是可以转化为考试分数的诸多结论。此种教学模式, 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把语文教学庸俗化到无须智慧的努力, 只要听讲、背诵条文就能获取高分的地步。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 是与交流教学的原则背道而驰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 通过交流去理解文本、发展文本。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面对着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 也不要强行统一, 最好是鼓励学生通过交流, 继续深入进行探究。

三是处理好预设与开放的关系。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而在上课时却不可拘泥于原来设定的程式。如果我们一味以完成课时计划为第一要务, 急着走过场, 则很难在学生中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对于师生交流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星, 教师应敏锐地捕捉住它, 并予以引燃, 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 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

美国交流感想 篇3

From 2012-8 to 2013-5

去年8月随着飞机降落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人生中一段崭新的旅程就开始了。我这人离家比较晚,大三之前一直跟父母在一个城市,相聚最多不过40分钟车程。平时虽然嘴上喊着独立,但是究竟独立起来什么结果,自己心里也没数。家长大多是这样,嘴上盼着你早日自主,可是在身边还是会忍不住帮一把。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和两位同学一起踏上了一块陌生的土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陌生,不用于国内换个城市那么简单,要改变的很多语言、饮食、甚至节假日。

当subway不再代表地铁,而是三明治,当facebook 取代renren成为每天刷n下的消遣。自以为看着美剧对美国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但事实上是盲人摸象。不论从学习上、生活上、娱乐上。

由于去美国时间比实际开学时间要早不少,最先体验的是美国生活,其实这么说也不是很恰当,我只是住在宿舍而已,所以就说说宿舍生活吧。在美国住宿舍和中国宿舍一样规定很多,侧重点却不同,国内有断电、断网,美国却24小时供应,国内禁止电热器,美国完全不管。自己房间里地上不必干干净净,垃圾桶里也不用没有垃圾,书桌书架不需要整齐,总之国内辅导员查寝室的项目,美国宿舍统统不管。倒是厕所里马桶、浴室不是雇工打扫,而是由寝室里面的每个人负责,这是卫生检查重点,连一点点水垢被发现,都会被惩罚。美国寝室是有厨房的,所以厨房卫生也是重中之重,客厅底板、沙发、餐桌、电视桌,这些都必须干干净净。这里估计就能说明,美国人重视公共区域卫生,尊重个人生活习惯,不强求一致。而国内则强调军事化统一标准,从这点上说,并没有优劣。开学前宿舍会有一堂很长的讲座,教会你如何打扫宿舍,尊重舍友,讲座细致到用哪种清洁物品清洁灶台,用怎样的方式和异性外国人交流。这在国内往往一笔带过,不会深究。估计也是因为国内男女寝室是分开的,而美国不同,男女混居宿舍很常见。宿舍中央空调控制,室温长期保持舒适的温度。一年四季在寝室都可以短袖、短裤。

美国不像国内,学校内有食堂,而且食堂价格公道,美国这只有小卖部,东西很贵。吃饭基本就是自己动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每项都是自己买,冰箱空间有限,需要协商怎么分配空间。买菜很不方便,主要是因为没有买车,所以一星期只能去一次,一次会买很多,这就给寝室冰箱空间协商问题增加困难。我必将能吃,每次会买很多,好在我的室友人很好,也不是很能吃,所以这个不是什么特别大问题。做菜做饭上,去美国之前学会一手好菜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在美国基本上开销会很大。

美国是个汽车大国,没有汽车基本在美国什么也做不了。在国内踩上自行车,基本完成生活必须任务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美国,单车是纯健身工具。我在国内考了驾照,可是到了美国不能用,还是要重考,不过国内驾照翻译过后可以提前路考。说白了,会开车在美国是个生存技能。

由于学校在农村,宿舍周围很冷清。除了树,还是树,只有松鼠、各种鸟类、鹿、小浣熊之类的动物和你为伴。美国人真的很少,有时很很让人不舒服。估计也正是这个原因,美国环境保持的不错。

去超市买买东西,进了超市我才发现美国的吃的东西是多么便宜,1加仑牛奶才1点几个美元,100%纯果汁1加仑才2块多点,我这几天每天天在喝还没有喝完。蔬菜稍微贵点,我说的贵点是比肉来说的。肉便宜的很,没有肥肉,都是瘦肉,如果说有肥的只能是培根了,就是腌肉。我只买了6块钱的,估计能吃一个星期吧。我只买了50块钱的东西结果堆满一个购物车,美国超市服务员不多,可能是人力成本高吧,只能自己看东西在什么位置。但出门口会有个服务人员帮你装袋子,呵呵不用付小费。顺便提一句,如果虫友们到美国的饭店或酒店得到别人服务时尽量给点小费,哪怕是一美元也好。我是没钱,就不去那种地方了自己服务自己。我拿了这么多东西正发愁怎么拿回去,后悔不该买这么多东西没有车怎么拿回去。同去的王师姐说可以直接推购物车回去没事的,下次推回来或者放在路边有人会收的,不错。美国的衣服也不贵,T恤什么很便宜,但是你要去商业区买,对于我这种学校在乡村的学生没有车不是很方便。阿迪或耐克比国内便宜多了,同系的一个男生买了去年的款式才20刀。就是和国内比也便宜呀,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福建或越南做的鞋反而比国内便宜。电子产品以本本为例那是比国内同等产品便宜至少2,3千,你要是有在感恩节或圣诞节血拼的精神,那要恭喜你了,有可能400刀买到IBMX61,不过好像停产了吧,现在是X300了。美国人在超市买水果好像是不挑拣的,有次我一时兴起在水果区拣美国大甜橙,一个美国人凑近,问我哪种橙子好啊,我还教他,有肚脐眼的是母的,更甜,没有肚脐眼的是公橙子,他似乎明白了,我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不得不说,美国人办事效率不是很高,前提是免费。网上类似淘宝的网站买东西,免运费会等比较久,还可能出问题。但是一旦付了钱,速度甚至可以达到隔夜就到。感恩节购物可以如此疯狂,晚上10点就到outlets排队等某些店开门,然后逛到早上再去商场逛到中午就可以倒下了。

生活上基本就这些。下面是学习

教科书买2手的有的时候就是白菜价,新书超级贵有可能200刀,出版社要赚钱总是一年就推出一个更新的版本,内容或习题改一点,但有时候买旧的版本也是可以用的,而且便宜很多。学校的书店里可以买新书,买2手书或者租一学期书,网上也是。在网上买一本书的国际版本(international edition),除了封面不一样,里面完全一样,价格确是美版的几分之一。这种一般在印度等外国销售,不能在美国销售的,但是买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是美国课堂知识点并不密集,单从教学进度和内容信息量上来看远远比不上中国课堂。美国老师在课堂上讲3个小时,可回想一下他讲的内容,似乎不够多,一些课和听力课差不多,听完只相当于练了听力。

我们大学课堂授课方式基本上是讲演式教学,虽然有时也搞些讨论,或做些实验,但是所占时间不多,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基本上是听课,以听懂记牢模仿学会为主。课堂上气氛较严肃,回答问题时要起立,学生心理比较紧张。美国大学上课气氛比较活跃,做实验比较多,讨论也比较多,学生随便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思维活跃,学生没有紧张心理,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也不用站起来,在座位上即可,比较自由随便。但是课堂密度较低,纪律不是很好。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除有教育思想不同外也有客观原因,比如中国一个班的人数较多,一般都有六十人左右,而美国大学通常都只有二十人左右。中国课堂上桌子排得很整齐,不便讨论,而美国排得较随便,根据老师的需求,有的在桌子旁围坐,有的在教室内围在一起,各种坐法都有,甚至老师有时坐在讲桌上。非常便于讨论.我国的物理实验课通常是这样的:实验课的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上课时教师还要再讲一遍实验要求,然后学生们边看黑板上的板书和老师的讲解边进行实验,教师还不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种实验课显然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不需要太动脑子,只要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就行了。

美国的大学的工科非常注重实验,工科的课基本以实验为主,美国的流体力学课中的自主实验课为例,我们参观的流体实验课学生参与度高,时间是两个小时,分别作了流体力学中的流量量问题,粘度的问题,还有一个开放性,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模拟,看看流场、流线,模拟用的软件老师只给你说明书,剩下的去不自己完成。这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态度的不同。国教师的教学态度以严肃著称,而美国教师的教学态度则较随意。我国的大部分教师总是很严肃地在黑板上出题,然后讲解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学生们则快速地抄着笔记,生怕记慢了黑板上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会被擦掉。反观美国的课,很自由,连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很随便,甚至有的老师坐在讲桌上,教师这种随便的教学态度确实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很多,但有时随便的过分了,有时老师也在不断的强调着课堂纪律,我国教师严肃、严谨、一丝不苟,很值得人敬佩。如有的教师上课时也幽默一下,调节课堂气氛,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美国教师则一点儿也不严肃,有的教师甚至太随便了。我国教师是师长,是有威严的长辈。而美国教师则更像是学生的大朋友,这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美国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具有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影响的因素。这种师生关系远远好于我国(这也是我和接待中国学生的美国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因而才会对教师所教科目产生兴趣,才会花精力去投入该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也才会有所提高。我们聊城市大力提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大学生对教师更尊敬,学习态度更认真,求学的气氛更浓。我国的大学生有一项特长,是美国大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的:我国大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都是一流的,尤其是数学,我国大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流,可以口算、心算加减乘除。我们的基础知识扎实,美国大学生则根本没有这种本事,他们仅仅学习非常基础的东西,我听的这些课都是讲非常基础的知识,他们每人都有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计算器,该计算器除了具有计算功能外,还有绘图功能,作为学习的必备用品。

美国大学生的生活似乎更灵活。他们在学校所学的课程,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其他大部分是培养各种能力。在学校就学会了很多厨艺,游泳,照顾小孩的能力,这些作为生活的必须,他们在学校里就已经学会了很多,不像我们的学生,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后,生活上的问题什么也不会,成了生活的傻子。我们的大学生自从上了大学,尤其是到了高三,家长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家里的家务等等一切一切学生无需过问,也不让学生过问,只要学习就行,就这一件事----学习。这样反而让学生厌学,对生活没了兴趣,没了激情。在美国的大学了看到的每个大学生是非常阳光的,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而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一个一个带着眼镜,被学习压着,被学习累着,甚至是脸上写着沧桑感。据我初步统计我们的大学生近视率为90﹪以上,而美国的大学生在10﹪以下。或许是因为在美国近视超过900°就算残疾了。

中国师生关系比较严肃并且紧张,十分讲究学生对老师的礼貌,传统的师道尊严非常严重,所以学生在老师面前比较拘谨,不敢随便说话,怕对老师不尊敬。老师对学生批评也偏多,赞扬较少,即使赞扬,也是站在师长的角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师生心理距离较远,老师叫学生谈话,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学生有什么思想问题也不愿向老师说,在中国人看来,美国学生没有礼貌的概念,对老师直呼其名,可以随便和老师聊天,甚至可以开玩笑。即使是校长,也和学生,老师之间也没有什么等级观念,都是非常平等的,完全是在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对话,这一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国学生学习比较刻苦,对老师长辈比较尊敬,书本知识掌握较好,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但社会经验很不够,缺乏主见,依赖性较强,创造能力较差,在学习上诚信有欠缺,学习不够主动,我们越是要求他们一味的学习,他们的厌学情绪越严重,不少学生一想到学校就讨厌。美国大学生学习凭兴趣,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较强。接触社会较多,自强自立精神较好,不向父母要零用钱。当然,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合格率不高。

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我们普遍重知识轻能力,主张博览群书,主张全优。培养能力的问题虽然也讲,但研究不深抓得不紧,由于高大学校把高考升学率和分数放在首位,而考试的题目又与做过的题目大同小异,利用题海战术就可以得高分,真正考查能力的题目不多。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出考题越是照顾学生,学校就越是采取题海战术,能力也就越不易培养。所以到了大学,国内学生普遍还是题海。美国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很有利于自觉性较高的优等生,他们就是利用这些时间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对自觉性不高的中下学生来说,浪费时间较多,美国大学十分重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也鼓励学生尽多地接触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设法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自学研究和组织各种活动,在自学中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高考也主要是考能力,和课本基本知识与平时做过的作业基本上没有直接联系。

但美国老师怎么会去监控学生呢?一切任由你自己选择。

几乎每门课在开学时都有一个日程表,但是如果就相信了这个日程表,觉得很轻松,那就吃了大亏。在这里,每节课都会布置课后作业,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必须认真完成。因为所有的平时作业都是记入期末总分的。但是不同的课程,期末考试占的比重不同,但是基本不占多少分。正因为大量的分数在平时,平时的生活特别辛苦,隔着几个星期就有一个小测验,隔一段时间一个项目,而且老师有时候会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特别兴奋,突发奇想,突然觉得是不是该让你写个文章表达一下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想法。总之,突发事件很多,加上平时已经很忙的课业、实验、项目要求,基本上会让你一连几天熬夜,而且熬夜是常态。毕设跟国内不同,是分组进行的,而不是一个人一个题目。教授给的题目不是特别难研究,也许也没有国内很多题目复杂,但是学校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很多的周计划,月计划,要不停上交,日程安排能不能如期完成,也要每周汇报,还有每个人例行的演说。就那我的毕设来说,我们组3人,另外两个美国人。我们组研究的是高炉炼铁的一个分支,关于怎样提高高炉使用寿命的。首先会有个总体计划,这个由导师和我们共同计划,然后明确3人各自的分工,之后就是按照日程安排,如期完成,期间3人每人都要去做一次关于自己毕设内容的演讲,就我们的毕设,有模拟,有参数分析,还有3d视屏制作。算是很全面的去了解了怎么做项目,怎么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总之美国学习看似轻松,其实真正投身其中,是种苦旅。自由有时候才是给人的一种无形压力,不同于国内目的性很强的教育大纲,美国正因为随意,让人自己去思考怎样让自己变强,不被淘汰。当然这种教育下,毕业率就不是很高了。最后娱乐上。

由于住在农村,娱乐场所什么的离得很远。而且很少,真正的娱乐项目基本就是钓鱼、保龄球、当然还有篮球等体育锻炼。KTV之类的只有进城才有,所以并不像电影、电视剧里面一样,美国遍地娱乐场所。

在美国交流的10个月里,我去了一趟波士顿,算是唯一的旅游。本身美国历史很短,没什么历史气息,能算得上历史名城的也就费城、波士顿、华盛顿。而且美国很奇怪,所有大城市长相都一样,并没有很大的地域分化。所以我觉得美国旅游其实并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在波士顿就去了趟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地点,还有莱克辛顿,剩下的就是逛步行街,还有吃海鲜,顺道看看三一教堂等古建筑。

交流会感想2 篇4

高尔基曾有名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举办本次交流会得初衷所在,一个人甚至一个组织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要完善并发展自身就必须将我们融入广大的基层中去,在互相的学习交流中壮大自己,闭门造车的后果只能是固步自封。

“争论是思想最好的触媒”一次成功的交流会就是一次思想交流的盛宴,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交融,最后形成新的思想,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升华自我。很荣幸能作为本次交流活动的承办方——公寓委基建部的一员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举办这次交流活动,我和我的同仁们共同策划方案,共同制作道具,共同布置会场,并亲眼见证了交流会的成功,这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在多年以后仍会在我的脑海里熠熠发光。

“人的思想,必定重于前世、现世或来世的某一方,无法从站在历史时点的自己的‘思想的领域’超脱出来”。通过此次交流活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大会上我们公寓委各部门与各学院代表的精彩发言,不仅让我对组织以及各学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使我的眼界更加的开阔,原先一直久久不能解决的困惑迎刃而解,这是我独自思考所无法完成的。会上各方提出的问题与意见也使我感受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被会上各方侃侃而谈的风度所震撼,为他们思考的深入与透彻所打动,我应该努力向他们靠拢,积极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这次交流会使我受益良多,衷心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长期的进行下去,因为思想的交流能让我们保持活力,它是我们发现问题完善自我乃至组织的动力源泉。并且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把它越办越好,因为我们并不是孤单在战斗!

加油!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

苏宁座谈交流会感想 篇5

为让应届毕业生切身感受大企业的校园招聘,让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更好地去应对求职。我院相关领导和老师于9月28日下午,组织带领一批学生代表,参观学习了位于徐庄软件园的苏宁总部,并应邀参加了由苏宁总部举行的校园招聘座谈会。

通过参观苏宁总部,以及参加由苏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莫经理、苏宁银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蔡经理,共同主持的苏宁校园招聘座谈会,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们都对苏宁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学生代表对大企业人才招聘的要求和需求;同时,也让应届毕业生学生代表们更好地准备即将到来的求职,了解到自己对于大企业人才需求的优势与劣势。

当天下午,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们一起坐校车来到位于徐庄软件园的苏宁总部。这是我本人第一次来徐庄软件园,也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和体验一家大企业,所以身着正装,倍感期待和兴奋。校车刚到苏宁总部的门口,就看到两名接待人员做欢迎的手势。下了车,更是看到许多衣着统一服装的相关接待人员出来相迎。随后,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新建的苏宁商务酒店、苏宁大学和苏宁总部。

首先,我们观看了酒店的客房、展厅、会议厅等,还参观了员工的娱乐休闲场地,其中包括健身房、篮球场等,正如莫经理介绍所说员工把苏宁当成自己的家,我们也倍感苏宁对员工的贴心与周到。接下来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苏宁大学,苏宁大学是江苏省首家民营企业大学,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兼任苏宁大学校长。苏宁大学是专门面向苏宁电器集团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培训中心,坚持“百年苏宁,人才为本”的理念,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能够创办一个大学为企业人才做储备,这也充分展现了苏宁的财力和实力。最后,我们参观了苏宁的总部,观看了苏宁发展史的展厅和员工办公的场所,感受到了苏宁的发展理念和未来的宏伟规划,进而到会议室休息,参加校园招聘座谈会。

会议一开始,由苏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莫经理向我们介绍苏宁的发展理念、价值观、未来规划等,重点介绍了本次面向南京财经大学招聘的苏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介绍中,莫经理讲述了作为苏宁的一个新兴领域的苏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愿景以及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和培养,并详细说明了针对南京财经大学所提供的招聘岗位。随后,由苏宁银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蔡经理向我们介绍了苏宁在酒店领域的发展及人才需求,特别是针对我院旅游管理的应届毕业生,并给出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最后,两位经理详细地回答我院代表所提出的问题,回答过程中两位经理表现得非常耐心,学生代表也踊跃提问,座谈会整个过程气氛活跃而和谐。

中日交流感想-我的日本同学们 篇6

--我和日本同学们

高一2班 郑文韬

上周,学校进行了中日交流活动。我与日本同学近距离接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万事开头难”。与日本友人交谈的开始是困难的。虽然事先我曾多次设想见面的场景,也准备了一些进行交流的办法,但是真正见面后,尴尬、紧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我如坐针毡、四处张望,偷偷地观察坐在我身旁的那位日本同学。组员们的目光不时交汇,暗示对方开启交流的大门。我战战兢兢地拍了一下那位日本同学的肩膀。他自然、友好地说了一声“哈伊”(日语“是”)。我如释重负,但话语还是结结巴巴、极不自然的。我竭力寻找交流的话题,联想到日本足球在亚洲的霸主地位,我与他开始了这方面的交谈,殊不知这是打开双方心扉的一把钥匙。

在车上,我一直琢磨着他的名字——Sodatsu Izumiya(泉谷深逵)。日本人的名字是复杂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是很有趣的。它不像中国人的名字的这样富有深意,也不像欧美人的那样直接。不过,泉谷这个姓氏倒是挺有意境美的。

来到了学校,我们在校门口列队欢迎他们。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人群,生怕与他擦肩而过。我们俩几乎同时看到了对方,他冲着我挥手,微笑着向我走来。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这次交流顺畅多了。我们继续着中午未尽的话题。从各自喜欢的球星谈到喜欢的球队,再展望未来世界足坛的走势,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级名帅。交谈中,我们不时大笑,也偶尔展开争论。一旁的日本同学见我们交谈甚欢,也凑过来加入了交流的行列。我在这时体会到了似水流年的滋味。在一片不舍中,第一天的活动落下了帷幕。

当天夜里,我反复回味着这天与他在一起的场景,憧憬着明天的到来。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对于第二天游览上海的活动我更为期待、更有自信。我们早早地踏上旅途。在公交车上,他一直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我也一路给他介绍。或许是他沉浸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又或是他对我这个导游感到满意。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在人民广场,在南京路,在豫园,他深入了解了上海的传统文化,并购买了不少传统美食。见到游客的愉悦、畅快,我这个东道主有点不好意思了,我思索自己为何不曾发现朝夕相处的城市之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生活不是简单机械地度过每一天,而是要经常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个思考的头脑和一颗享受的心。

在豫园的共同进餐是两天活动的最高潮。几组同学在饭店相会。他面对着目不暇接的美食,征询着我的意见。不一会儿,他的盘中放满了小笼、生煎、炒面等食物。饭间的气氛空前热烈,大家以饮料代酒,频频举杯。我一边向他引见我的同学,一边拉着他一起举杯。我假装喝醉酒的样子,拿起他的杯子,倒满了饮料,用迷迷糊糊的眼神的盯着他,让他一饮而尽。我们又一起怂恿旁边的一位同学为我们高歌一曲。大家笑声不断,欢快不已。

下午,我们前去了运动城。他及日本朋友对于运动的热情之高令我们惊异。这也是活动中的另一个高潮。这是我们在事先不曾想到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告别的一刻终要到来。事前我已想好了千言万语,此刻却有口难开。我与他及日本朋友们不断地握手,不断地告别,握了又握,说了又说。虽然表面我依然强作笑容,和他们说着“ Goodbye!See you again.”,但我知道,这一去即为永别。我终于能够理解古人送别时长亭题诗、饮酒壮行、泪流满面的缘由了。我想哭,却发觉所有的泪水早已融为对他们的思念、牵挂,随风飘逝了。

在某一天晚上,我伫立在阳台上,凝视着满天的繁星,期待寻找到属于他的那一颗。

在某一班拥挤的公交车厢里,我注视着窗外,再次想起了与他共同度过的日子。

在某一天午夜,我突然从梦中惊醒,偷偷地啜泣,无数思念涌上心头,再度想念起他。

各种交流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要自己和他人充分为在一起的日子而高兴,交流的各种目的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了。人类文明便是在这种交流之中不断进步。

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后的感想 篇7

六三班:武咏梅

今天下午我校举行了首届班主任经验交流会,35位班主任悉数参加,听了同事们精彩的发言,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第一位发言的是一年级段的代表汪素波老师,认识汪老师还是缘于上次听她的公开课。今天又再次领略了她独特的魅力。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她注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当然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自觉性差加之活泼好动,往往在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所以她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跟踪、提醒及监督。她细致入微的工作,更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位妈妈般的老师。

万翠霞老师做学生的表率,言传身教。确实,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万老师身体力行,亲自带领学生做值日,擦玻璃,捡纸片„„慢慢地,学生发现纸片也会捡起来,窗玻璃擦得一尘不染,教室窗明几净,让师生处在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学习环境中,教学相长。相信万老师那弯下腰去捡纸片的身影永远是孩子们心目那道最美丽的彩虹。万老师结语说:“自己做班主任累并快乐着。”是啊,洋溢在万老师脸上的笑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她是位幸福的育花人。

张艳老师认为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想进入这个世界,必须在情感上亲近孩子。她认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是最重要的,把握教育时机,触动学生心灵。她讲述了自己如何让班中一个内向﹑自卑从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女孩变得活泼开朗,充满自信。情感教育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她认为班主任要了解时代的特点,寻找学生的共同特点,知道学生的共同需要。她认为师生之间的赏识是建立情感的基础。她和学生经常沟通,学生视她为领袖﹑慈母﹑核心,因而班级就具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

教师阅读交流感想 篇8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属于全体劳动人民的节日。美好的生活都是创造出来的,只有劳动才能改变世界、赢得未来。广大青年干部要充分发扬劳动精神,带头喊响“劳动号子”,以团结奋斗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生活。

同志们呐,加油干哟!——用青春喊响“敬业号子”。敬业精神是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价值追求。一个社会就是一部大机器,每一个劳动者就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一个螺丝钉,虽然很小,但不可或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青年干部要带头喊响“敬业号子”,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激发全社会的实干精神和干事创业的动力,让每一个劳动者都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呐,加把劲呀!——用青春喊响“奉献号子”。奉献是青年干部最亮丽的本色。只有立足本职作奉献,才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青年干部要始终把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看作无上光荣和矢志追求,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爱,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要多给社会作贡献,少跟组织提条件,在喊响“奉献号子”中展示担当,在担当中成就作为,在作为中体现人生价值。

同志们呐,咬紧牙啰!——用青春喊响“拼搏号子”。美好生活是创造出来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更没有鲜花坦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拼搏进取,爬坡过坎。青年干部要带头引领和弘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理念,带头苦干实干,用勤劳的双手,用攻坚克难的锐气,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一往无前,在喊响“拼搏号子”中越过急流险滩,战胜惊涛骇浪,把挡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困难踩在脚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教师阅读交流感想 篇9

2012年10月30日,我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参加“云南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此我要感谢中心学校领导,让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高水平的观摩学习。这次会议是由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是全省小学数学学科高级别的盛会,在本届观摩交流会上,有来自全省各州市的17位优秀数学教师参加了比赛,还有来自北京的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以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刘伟男老师带来的优质课及专题讲座。几天的观摩学习带给我的是强烈的惊羡和叹服不止,每一节课都有其特色、亮点,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基本功、还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都值得我好好学习,用心感悟。有的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求知过程,教师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机智应变能力,能淋漓尽致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课其独特的设计思维,更向我们展示了“原生态课堂”和“创新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的课则朴实而精彩,似乎很平常但却非常扎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解决方法,课堂轻松自然,体现一种“和谐课堂”。而有的课堂环节设计环环紧扣,对教材深度的挖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四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是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与全省各州市优秀教师进行交流,收获却是丰厚的,我感到无比的荣幸。现将我的一些收获、反思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教师们都善于创设情境,选取孩子们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导入,改变了单一的情境创设,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让孩子们感觉亲切,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数学。如: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的徐海云老师,在“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一课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就很有趣味性,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游戏情境贯穿课堂的始终,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本能。陆良县的王吉慧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刘伟男老师以学生喜欢的《哈利波特》里的哈利“寻找魔法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确定魔法石位置”来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好玩。

二、课堂教学内容现实、丰富、多样。

在观摩交流会上,我们看到,教师不再是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课堂内、搬到屏幕上,而是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再加工,呈现给学生。并且,每位教师注重从学生身边、社会发展、自然现象等多方面选择实例,作为情境的创设素材、作为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素材引进课堂,使数学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例如:昭通的王会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时,以昭通彝良发生地震,震后一片荒芜,需要植树引人数学活动,先让学生用平均数表示几次播种的总体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为灾区捐款”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做结合了实际生活,用具体的实例引入教学,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干巴巴、枯燥的,而是生动的、现实的,丰富的、多样的。

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体验、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届观摩活动中教师们都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钱开红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分别用10根、11根、12根、13根„小棒摆正方形,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感受到在平均分物体时有时按要求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这个剩余的不够再分一次的数就叫余数,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余数的意义。允景洪小学的徐海云老师在《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一一对应思想,并体会一一对应后能很快看出“多的部分”和“同样多的部分”;结合自主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的数学模型。

这些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提供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了有效的培养发展。

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本届大会上,每位教师都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愿想、愿说,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努力,让每个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发展。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活动的、讨论的、合作的和表达的机会;尽量的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的一些思考表达出来,注重学生课堂思想活动。

五、抓住学生差错,恰当进行“融错”。

这次交流会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位教师的教学中都难免有学生出现差错,但教师们都能抓住这些机遇,利用学生差错作为教学资源,并获得了最好的回报,真是“课堂因差错而美丽”。泰戈尔说:“当乌云被阳光亲吻时,它们就变成了天空中的花朵。”原初,学生的差错是课堂上空的片片乌云,当我们直面现实,以阳光的心态来观照,观照出差错所蕴含的发展价值,当我们评价在对错之外,那些差错就幻化成了课堂上的朵朵奇葩。

《城南旧事》阅读感想 篇10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英子。我认为《城南旧事》这本书里的每一位人物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因为“疯”女人秀贞有点疯,所以没有人愿意跟她说话,而且自己的女儿也下落不明,当找到女儿想带他去找丈夫,眼看就要团圆时。自己却被火车压死了。宋妈为了得到钱来养孩子,把孩子丢给了丈夫自己去当奶妈,没有想到儿子被淹死了女儿被丈夫给卖掉了。还有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英子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从她家人的角度来讲,他是好人,可是偷东西的人,都是坏人。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每当想起这句话,都会让我从困难中挣脱出来,更加的勇敢、自信。

小时候,我曾经以为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会有强大的魔力,足可唿风唤雨、改天换地,乃至重塑宇宙,却慢慢忽视了这样的如同未记述的记述——它还塬了生活。

当我读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以“英子”的视角来体味当时北京。这个视角里的没有政治的时局,也没有观念的斗争,更没有那些“运动”和“主义”。这里有的是人之常情,是天真的信任,是透过一双无垢的眼睛对纷杂世界的缓缓解读。

我想感谢作者给我们反观生活的机会,感谢这本具有大而化之的魔力的《城南旧事》。希望这本书的魔力不会因为我成人视角的解释而消煺。

群文阅读感想一二 篇11

初次接触“群文阅读”这个名词的时候,对此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有幸去高镇中心校听了这样的的一节课后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几篇甚至有可能是十几篇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陈述以及倾听的一种学习方式。自然这些文章都有一定的联系,共通点。

说实在的,整堂课的气氛不算活跃。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埋头阅读思考。这就不禁会让人想起群文阅读这类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它的意义何在?课后与老师交流,他告诉我。群文阅读的意见就在于,它能让学生真正回到阅读本身中去。

就那么一句话,对我的触动确是极大的。是啊,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又有多少时间,或者说学生又在真正意义上有多少时间是在自己阅读课文,阅读文章。朗读课文是在阅读吗?我们会在阅读的时间出什么词语,给生字标上拼音,还有标上自然段什么的吗?你在阅读的时候会有老师来时不时说上几句话吗?会提出几个问题吗,会发表一些评论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会要求自己去深刻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吗。

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要求老师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进行适当的取舍。教授一些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真实的更实用地类生活化阅读。

上一篇: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下一篇:2023年教师节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