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教学实录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花的勇气教学实录(共7篇)

花的勇气教学实录 篇1

营字小学 杨国茹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教师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文章。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本文是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在在自主读书,进行批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教材: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共四篇课文,前面已有3篇精读课文,这是本单元最后的一篇,本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学生通过前三篇的学习,已有了基础。教法:

利用“大单元主题阅读一体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批注阅读的积极性,在交流批注阅读成果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阅读欣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课外课内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谈话导入:

师:当你看到花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的时候,你也许不会太在意,然而,在冷风冷雨中,你看到的是千万朵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还可以熟视无睹吗?今天我们就到维也纳去,同冯骥才先生在风雨中共同赏花。

三、学生齐读课题:20 花的勇气

四、展示、批注、交流:

1、课前约定:

(1)请你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自学生字词。想一想,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主要内容)(2)作者在维也纳寻花时产生了哪些情感变化?

(3)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词句进行批注,准备交流哦。师:怎样批注?

生:波浪线画的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圆圈圈画的是重要的字,三角形圈画的是重要的词语,如果有不会的句子,在下面画上一条直线,后面再画上一个问号。批注时可以在“天头”,还可以在“地脚”,或其余空白处,如果有精彩的句子,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上三言两语,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交流分享时就可以有理有据的了。

2、生字放鞭炮,展示交流字词掌握情况。一组展示:

融,融化的融,对对对,嘭磅----......隋爽:王爽表现特别有进步,我们也不甘落后,我们组读文。一组:读文。

二组:你们组读通读顺,我们要展示读文。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概括?复习以前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串联;每个自然段概括一句话串联。

指生回答 王军伟:我来展示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作者爱花,寻花,看花的过程。

生:写了作者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的情感。

师:智者善听!聪明的同学,你能听出来她是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生:我听出来她主要是把“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几个词连起来。

师: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他找到了点,把这四个点一连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仔细看这些词: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心情

师:对了,这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一条情感变化线,今天我们又学到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就是——抓住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巧妙地连接。同桌试着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线,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课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明确指出,第二学段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环节设计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能力,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触摸作者的情感,去发现花的勇气。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师:那么哪一段是写作者的失望?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让作者失望的句子。

出示:第一段

师:谁来说一说哪些句子写出了让作者失望的原因?

生: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明媚的小花。

师:这个句子很长,我们这段时间都在练习缩句,谁来把这个长句子句子缩一下。

生:草地上,见不到小花。

师“见不到小花”用两个字来说就是什么?生:没花、无花

那么是哪里无花呢?生:草地。

师: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草地无花”(生板书)。

师:你们真会读书,学会概括了。把那么长的句子读到四个字这就叫概括,学会概括,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环节中,学生在缩句、概括等语文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品味“泛滥”。

师:作家老舍面对广阔的草原用“一碧千里”来形容,同样写绿色多、广,你读一读,你觉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写出作者烦.就像我家小猫踩脏我的作业本,还得重写作业。而老舍却说踩印几多梅花,那是他喜欢猫。

小结:词语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读出作者的失望之情。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把描写花的句子用“——”划出来。出示句子

郑义哲:我们组认为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出了作者的情感“吃惊”。“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三个“这么”也写出作者特别开心,心想:真好!真美!由衷赞叹之情。这个叹号,也能感到吃惊了。“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的冒出来......”“使劲儿”用了拟人的手法,跟人似的,在攒劲儿,在积蓄力气。我觉得有沉默的勇气,比较谦虚,不显摆。从“冒”字还可以看出非常有力,跟上节课的砖缝中的瓜苗似的,突出花的顽强。令人吃惊。

杜森岩:又好像我们做武术操,蹲下去憋着一口气,然后,猛的用力,出拳,特整齐,齐刷刷的。有“整装待发”的感觉。

安星阳:我有个疑问在困扰着我,请大家帮帮我。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壮观”不是形容景象雄伟的吗?形容花的开放是不是不够贴切?

于杰:但我觉得挺贴切的。刚才不是说了吗?那么多的花,在藏着,一齐那么一开,那么大的面积,就雄伟壮观了。再说,不是单写花的,主要写花的气势强大。

掌声四起......倪帅:经你这么一说,我也在想个问题,“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颜色怎么回“流动”呢?

顾宏伟:因为车在雨中行走,所以看到窗外花的颜色是动的。这是动态美.....师:请大家读一读什么感觉?

你看这是一个排比句,这样的句式更有气势。看来感情自然的流露,比我们挖空心思用这么多四字词语来形容更让人印象深刻。

简简单单的词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花儿的色彩、样子,还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惊喜)

小结:一个个短短的词语,更能表达出作者看到草下藏花的惊喜!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说词语,换词语,读小诗,让学生在一个个小活动中提升能力。】

指导朗读:看谁有本领把作者看到的景象与作者惊喜的心情一起读出来。谁来读。这段把花写得这么美,我们再读一遍,积累下来!

【设计意图: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语段,不仅是很重要的一个学段目标,也是提升语文素养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师:第一段用四字词概括叫草地无花,那这段用哪四字来概括(板书:草下藏花)。作者多么期待这些花能从草下冒出。师:那这些花到底冒出来了吗?哪段写花冒出来了。

认真把第七自然段读读,找出描写花冒出来的句子,标出来。

3、欣赏画面三:花的原野,感受花的勇气

出示:第七段 生读画花的句子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草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改天换地

师:改天换地就是把天地改变了吗?那联系前面的两个画面说说什么是改天换地。师指板书

生:就是以前草地上只是大片大片的绿,现在草地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小花。

师引读:前几天,这片令作者失望的草地,此刻——生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师引读:前几天,这片令作者遗憾的草地,此刻——生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师:瞧,这就是改天换地的情景。(出示课件)

师:改变的仅仅是眼前的画面吗?还改变了什么,此时作者是多么惊奇呀。用哪四个字来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草上开花花的原野

师:师引读: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师:读得真好!什么叫傲然挺立?你们能用姿态和神态告诉老师吗,每一朵小花都像你们这样神气,这样骄傲。那他会像谁说些什么呢?

生:风我不怕你,你来吧,瞧,我已经站起来了!雨你下吧,尽情地下吧,我才不怕你呢!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朵朵傲然挺立的小花。挺起腰板读读这句话吧!(学生挺起腰板齐读: “在冷雨中......神气十足。”)

师:是呀,花儿绽放的那一刻是多么的美丽!花儿绽放的那一刻又是多么需要勇气!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大声地称赞每一朵小花吧!(响亮地读):

让我们轻轻地,发自内心地称赞每一朵小花吧。(轻轻地读)

让我们在内心,默默地称赞他们吧!(不发出声音读)

师:现在你觉得这些小花怎样?勇敢。作者也被它的勇敢震惊了,他在想什么呢?课件出示齐读。你发现花的勇气了吗?(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花的勇气就是,齐读: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哪个词语让你触摸到作者的情感?

引导体会“拔地而起”:我们以前知道什么拔地而起?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拔地而起,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能拔地而起,用在此,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震撼与敬佩的心情。是呀,作者被小花的那份力量与勇气深深地折服了。让我们一起读,读出作者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师:小花竟然有如此的勇气,敢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让作者心头不禁……生齐答:怦然一震。_ 师:他这样写道(课件: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生(齐读)

师小结:小小的野花不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盛开,却偏要在冷风冷雨中盛开,而且开得很有精神,这是需要——勇气的!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本环节,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浑然天成。】

五、走出文本,升华主旨

1、出示: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

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种子的勇气、梅花的勇气、松树、荷花、竹子、飞蛾、瓜苗、雄鹰以及其他一些生命的勇气? 生:出淤泥而不染,那是腊梅的勇气.......2、你们真了不起,创作出了一首诗。我们来读读,给这首诗起个题目,叫什么?

生:勇气、生命的意味

3、引申到人

其实,岂止是花草鸟虫需要勇气,我们人也需要勇气。

【本环节生生合作,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分享,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师:只要有勇气,就一定有希望!也需要勇气。

在以前的学习和课内外阅读中,你从哪些人身上,读到了他们与生命抗争的勇气之歌?

学生举例。(杏林子,张海迪,海伦.凯勒、贝多芬……)

听着这些与生命抗争的名字,老师想到了一句德国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出示歌德名言,齐读。

师:这让我们知道了勇气是如此重要。感谢作者冯骥才献给我们这么好的的礼物——花的勇气,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味就是,(课件)齐读: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请记住,只要你拥有勇气,就拥有希望。这就是生命的意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

五、以文带文:

出示: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之五月、之三月。练习册的《无名花》 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之五月画面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之三月画面

第二次去维也纳,是三月,那是一个更令人惊叹的画面: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捎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三月早春的维也纳,那画面是那么诗意,那么烂漫,那是春的希望。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写了四月维也纳草地上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怒放的情景,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师:下面这篇文章同样通过小花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练习册69页《无名花》

1、阅读批注。

5、组内交流课文批注。

6、出示要求:

(1)、小组展示要口齿清晰仪态大方。

(2)、其他同学请注意倾听,及时给予评价质疑补充,说出你最真切的感受。

班内交流评价补充。

2、交流批注成果。

六、写作天地: 师:感受花的勇气,是否感受到“草”“种子”“飞蛾”......的勇气,对生命更多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意味的同时,你是否感叹冯骥才先生在文章中情感变化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恰当的拟人句、排比句的应用?以及善于运用感情色彩的词语?

学着样子,选一点,试着写一句或一个小片段,你会有惊喜的发现。

请同学们写练。准备交流。展示:

马一蕾:当老师看到李欣远的作业时,乱且没做完,眉头紧锁;当看到于斌涛的作业时,虽然做了,但是错了许多错题,遗憾地摇摇头;当看到赵丹作业时,作业又清楚又正确,脸上洋溢着喜悦......师:真不错。

生命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期待; 生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

生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自信; 生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持不懈; 生命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和勇气。生命是诗,雄奇壮丽; 生命是歌,铿锵有力; 生命是酒,韵味悠长;

生命是路,要用脚一步一步地去丈量。

八、课堂小结:

花的勇气教学实录 篇2

(课前板书好课题和作者。)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将学习20课, 和当代作家冯骥才一起走进花的世界, 去感受——

生 (齐读) :《花的勇气》

师:再读——

生 (齐读) :《花的勇气》 (比第一遍读得好。)

(因为从“预习”到“探究”到“作业”, 都想在一节课内完成, 所以导入新课时力求简洁有效。)

二、学习“导读语”, 明确学习思路

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20课。同学们,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跟以往一样, 先轻声读读课文前的导读语, 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各自轻声读导读语, 动笔画提示的句子。)

师:大家看完了吗?说说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生: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然后, 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师:很好!不过, 老师建议把第一步再分一分, 因为我们没有提前预习课文。可以分三步来学习: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后再思考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最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品读品读, 体会作者的感受或语言的精妙。这样来学习, 行吗?

生:行!

师:好!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学习课文。

(这里渗透了略读课文的学法指导, 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

三、初读, 读通课文

师 (视频出示“初读要求”——请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好词, 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不理解处作好记号。) :自己读一遍要求, 读明白后开始初读。

(学生先拿起书投入地朗读, 之后拿起笔画词语,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老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读完了吗?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合作, 轮读全文。 (边出示边读“合作轮读要求”——四人轮流读完全文。一人有感情地朗读时, 三人做小老师, 专心倾听, 并及时指正、示范。) 咱们来比一比, 哪一组合作得最愉快、最高效。

(学生合作轮读, 读者用心, 听者专心, 并指正、示范。老师逐组巡视指导。)

师 (等各组学完后, 反馈轮读信息) :同学们合作得很投入、很认真, 真好!瞧, 一位同学把“冷风冷雨”读成“冷雨冷风”, 小老师发现后, 马上指正;一位同学在读“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时, 没读出感叹的语气, 小老师又马上指出来, 并作了示范;还有一组同学轮读完后, 发现有时间多, 又一起合读起来, 很会利用时间, 值得表扬。

大家学得这么投入, 应该没问题了。让老师来考考大家, 怎样?请看——

(出示句子: (1) 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见不到花儿,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2) 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 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 在冷雨中, 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

谁来读第一句?

生1: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见不到花儿,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乏味、泛滥”读错了, 最后的分句读不通顺。)

师:出现错误了, 哪位小老师来帮忙? (不少学生举手) 请你吧!

生2: (当小老师示范读) 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见不到花儿,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师:小老师读得正确、流畅, 还读出了感叹的语气, 真不错!请你像他那样读一读。

生1再朗读: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见不到花儿,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最后的分句仍有些读不通。)

师:我们看最后的分句——“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 (齐说) :双重否定句。

师:这种句式上学期我们已经碰到过了, “猫屏息凝视——”

生 (齐说)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非……不可……”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一定”的意思。

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下次再来一定躲开四月。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生一起读)

师:第二句谁来读?

生3: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 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 在冷雨中, 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 (读得顺畅, 较有感情。)

师:谁能读得更好些?把最后的三个词读好。哪位小老师来试试?

生4: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 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 在冷雨中, 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 (读得抑扬顿挫, 有感情, 不错!)

师:真好!大家像她那样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 (齐读) :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 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 在冷雨中, 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

(这个环节, 分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任务明确, 学生读得认真, 听得专注, 并及时指正、示范, 教师逐组巡视, 边指导边了解学情, 学习氛围很浓, 课堂状态不错。“考一考”环节, 精选两个重要句子抽读, 既落实了生字新词、句型的教学, 又进行了有效的感情朗读指导, 还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 可谓一举三得。)

四、再读课文, 梳理内容

师:同学们, 到底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到“心头怦然一震”?请大家再仔细地默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想想, 完成作业一的填空题。

四月, 作者来到维也纳, 最初看见草地时, 感到 ( ) , 因为 ( )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 感到 ( ) , 因为 ( ) ;离开维也纳前, 感到 ( ) , 因为 ( ) ;看见花的原野时, 感到 ( ) , 因为 ( )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 心头 ( ) , 因为 ( ) 。

(学生读、想、做, 老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完成了吧?哪位同学当小老师到上面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一学生上台, 投影出示作业, 读出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谁要补充?

(三四个学生说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师生评议。)

(这个环节预设有误。虽然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作业随堂化”的学习过程, 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导致时间估算不够合理, 影响了后面的教学环节, 打乱了整节课的节奏。)

五、品读佳句, 体会语言的精妙

师:同学们, 几遍课文读下来, 你是否觉得这篇文章真的很美?那是因为文中有许多语句生动优美, 耐人寻味。那就请你快速浏览课文, 画出一两个你最喜欢的或是感触最深的句子, 多读几遍, 细细品味:句子美在哪里?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生动, 让你回味无穷, 或是怦然一震? (出示“品读提示”。)

(学生品读——或读、或画、或写批注, 老师巡视。)

师:可以分享你的成果了吗?不过, 我有个交流的要求, 发言的同学先朗读句子, 再抓住关键字词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同学专注地听, 听完再评价补充。谁先来?

生5读:“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顿时改天换地……”这个句子中, “改天换地”用得好, 它写出了变化很大。

师:变化多大呢?谁来补充?

生6:本来小花都藏在小草下, 现在一下子全冒出来了, 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师:我突然看到一下子全冒出来的小花, 心里充满了——

生7:惊喜!

生8:惊讶, 惊奇!

师:对, 咱们一起惊奇、惊讶地读读这个句子。

生 (惊奇地齐读) :“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顿时改天换地……”

师:咱们继续交流, 谁来接着说?

生9:“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 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 在冷雨中, 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这话很美!句中“傲然挺立”写出了花无所畏惧的样子, “明亮夺目”写出了花的美丽, “神气十足”写出了它的气魄。

师:讲得真好!咱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

生 (齐读) :“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 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 在冷雨中, 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

师:写花的勇气的句子是哪句?谁来说说?

生10:“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 而是……勇气!”句中的“拔地而起”“怦然一震”用得很贴切, 令人回味!“拔地而起”写出了花一下子从草地上长出来的气势。花儿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这就是它无所畏惧的气魄。

师:对, 这就是——

生 (齐说) :花的勇气!

(板书: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师:所以, 它令我心头——

生:怦然一震!

师:这一震, 让我明白——

生: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师: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生:是勇气!

师:让我们一起震撼地读这句话——

生 (齐读)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 这一震, 使我明白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是——勇气!

(板书: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这个品读环节, 学生发言踊跃, 读得好, 理解得也比较到位。可惜因时间不够, 部分学生不能畅所欲言, 朗读等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不够到位, 使本堂课少了些浓浓的语文味。)

六、总结, 激情

师:同学们, 课文学到这儿, 你们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你对人生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谁来说一说?

生11:我想到了梅花。梅花能在风雪中傲然绽放, 因为它有生命的勇气。

生12:我想到了砖缝中不屈成长的小芽儿, 它也有生命的勇气。

生13:我想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 她用生命的勇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师:大家说得真好!是的, 同学们,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所以,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就要像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那样, 勇敢地去面对一切风风雨雨;要像海伦·凯勒一样, 用生命的勇气去创造生命的奇迹。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同学们, 只要你拥有勇气, 就拥有希望!请记住,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请记住,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环节, 本想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新的感悟, 然后尽情抒写, 升华情感。后因时间不足, 只能以说代写了。)

七、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两项作业: (视频出示)

1. 完成作业二。 (摘录一两句好句, 读一读, 背一背)

2. 赏读:

(1)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或片段。

(2) 《泥土里, 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课文中的四个生字。

2.通过自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并能学着借助情感变化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其含义深刻,品味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感受作者语言之优美。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理解“花的勇气”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生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第一次来到咱们班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美吗?(美)想不想去看一看?(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去探寻“花的勇气”。

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导入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美丽的维也纳风光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借助提示,理清脉络。

1.注意到这个“*”号了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走进“阅读提示”(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看看它提出了哪些要求。

2.反馈交流:谁愿意来说一说?先说第一点。

3.同学们课前有没有预习?(预习了)那老师要考考你。这几个词(“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加点)是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请同学们快速地在文中把它们圈出来。“遗憾”在哪个自然段?(找得真快,看来预习得不错。)第二点要求是什么?

4.接下来让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刚才所圈词语所在的段落,联系上下文找出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

5.反馈:

作者( )感到( ),因为( )。

6.了解了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谁能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抓住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巧妙地连接。)

7.师:真没想到,咱们班的同学这么厉害,这么快就读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这节课是不是就可以到此结束了?(不是)那还要干什么?(指名说)你真是老师的知音(握手)。同学们,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自己,成为作者的知音呢?(有)光说可不行,我得考考你们。

【设计意图】本文是略读课文,利用课文导读里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让学生从文中圈出来,为探索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做好准备。当学生弄清原因后,设计免刑帮助学生表达,再借助这些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一来,课堂节奏要紧凑得多。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感受失望之情

(1)四月的维也纳为什么令“我”失望呢?默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语或句子体会体会。(看谁找得又好又快)

(2)反馈:找好了吗?谁来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A.引导品读“泛滥”,你知道“泛滥”的意思吗?这样的草地作者喜欢吗?(不喜欢)甚至是(讨厌),所以有个词叫“泛滥成灾”。(一个词语,不仅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感情。)你还找到了哪些?

B.引导品读“寂寞”。一般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寂寞呢?(孤单的时候)那草地也懂“寂寞”吗?(不懂)是谁“寂寞”了?(“我”)(同学们真了不起,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3)让我们读出这种“失望与寂寞”。(齐读)

2.自主研读

(1)师:同学们,草地真的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吗?(不是)作者到底有没有看到花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找看哪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看到了花儿。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2、7自然段,找出描写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再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3.反馈交流:下面让我们来分享阅读感受。

(1)作者先看到了怎样的小花?指名说。

A.“白的、黄的、紫的”就是说颜色很多,这样的画面就是(用四字词语说)——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简单的三个词却给了我们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真是简洁却不简单呀!)

B.“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说明什么?(数量多)

C.纯洁、娇小、鲜亮。(描写了花的样子、形态)

D.“冒”,只会冒出一、两朵吗?(齐刷刷)生命力顽强。

(2)这么美的画面,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3)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板书)让我们读出这份惊喜。(齐读)

(4)见到了如此美丽的花儿,作者为什么还感到“遗憾”呢?(藏,花儿没有冒出来)(那么壮观的景象不能亲眼看到,真是一种:遗憾!)

(5)不过,就在作者即将离开的那一刻,他惊奇地看到——看到什么?(生说)(出示:七自然段)

A.抓关键词语“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指导读)

B.感受“改天换地”。这是一片怎样的景象?是作者先前看到的大片大片的绿色吗?是花儿都藏在草下吗?而是( )。跟之前比,这就叫——“改天换地”。

(6)正是这片草地,让作者:从(引导学生看板书)“失望”,到“惊喜”,再到“遗憾”,而今充满了大大的——“惊奇”。真可谓“一波三折”!

(7)让我们合作朗读,再次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配乐)

【设计意图】本文作者有五处情感变化,先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作者的失望之情,再由学生自由合作学习,重点感悟“惊喜”和“惊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从而也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为之后的写句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

(四)感受“勇气”,丰实“勇气”

1.师:同学们,一片无花的绿地变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顿时感受到了花的勇气。你发现花的勇气了吗?快速浏览最后一段,哪些词句表达出了这份勇气?

2.理解“拔地而起”。课文中用它来形容草地上的小花,是不是“大材小用”了呢?(不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出什么呢?(突出小花的勇气、气魄、生命力顽强)

3.这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让作者心头怦然一震,明白了——

4.齐读:

野花

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那是

生命的勇气

5.小练笔。其实,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勇气的又何止那一朵朵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野花呢?

(1)出示“雪中梅”“缝中苗”“悬崖边上的小树”图片。

(2)编写小诗。

( ) ( )

那是 生命的勇气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语言编成小诗来朗读提升情感,然后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编写小诗,感受更多生命的勇气,丰富学生对勇气的感受。

(五)了解作者,拓展作品。

1.老师有个习惯,读到一篇美的课文,就会了解它的作者,再去读他写的更多好的文章。

2.冯骥才简介。

3.课件出示《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语段,并推荐阅读。

【设计意图】本节课重在学习语言,积累并运用,阅读的拓展和写作的延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学习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篇4

我由盲童安静用手触摸春天,用心灵触摸春天;温迪一家人用眼睛延续光明,用爱心延续生命;墙角的小瓜苗,奋力求生的飞蛾对生命的渴求。引入:在冷风冷雨中的小花又对生命有怎样的追求呢?

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情绪高涨。接着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在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小组内交流汇报,使孩子的个性与思维得到再一次体现。之后,共同交流时,我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给予他们真心的赞美。孩子们智慧火花不断闪现,竟然争先恐后,出口成章。整个课堂诗意飞扬,心情欢畅,充满浓浓春意。我与孩子们与小花一起体验生命的含义 。最后点题,无需多费口舌,孩子已领会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儿居然有如此气魄,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是花的勇气,是生命的勇气。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篇5

1、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作者的心理历程,明白每一次心理变化的缘由。

2、通过研读,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独特用词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鉴赏能力。

3、通过对“拔地而起”这一个词语的感悟,使学生初步感受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勇气,体会作者的震惊和钦佩之情。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回顾学习过的和花有关的词语。

2、结合“拔地而起”质疑。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根据提纲,梳理文章脉络

作者在四月来到维也纳,最初看到草地时,感到( ),因为( );扒开草地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 ),因为( );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

2、板书:“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提示学生读懂心情变化,理解“拔地而起”。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有两条很明显的线索:一是作者所描绘的关于花的几个画面,还有一个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完成提纲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一提纲的设计清晰地展现了作者情感“一波三折”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原因即情随花变,同时为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路搭桥,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三、品读欣赏,感悟“拔地而起”。

1、品味“草下藏花”的画面,感受花儿的力量积蓄之美!

a、一品语言

对比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数不胜数!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范读,引导比较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b、二品句式

了解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来描写事物的精妙。

c、三品用意

体会草下的小花们在在积蓄力量,等待拔地而起!

2、品味“花的原野”的画面,感受花儿绽放的生命绚丽之美!

①利用课件,引导孩子感受花儿绽放之美丽

②体会花儿绽放之勇气

从“一下子、顿时”感受到变化快,从“改天换地”“整个世界”感受到变化大)

a、回扣引读:

联系“草下无花”画面,引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板书:冷风冷雨)

b、感悟“拔地而起”

出示句子

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风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感悟“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无不充满了作者对小花的敬佩。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品“拔地而起”,理解作者用它来形容花的贴切。

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中,“草下藏花”和“草下无花”两个画面是教师的精教点。在这里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引导学生去关注、去联系、去比较,在逐层递进式的感受、体会中,理解作者采用短句式行文的精妙,感受两个画面的联系:厚积——勃发,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提供保证。而对于课文中的 “草上无花”及其它段落,老师则是采用上挂下联的教学方式,点到即止。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四、总结拓展,感悟生命的的意味。

联系本组课文,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丽。

出示字幕:

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

在 ,那是 的勇气!

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本组课文的资源,引导学生借助前几篇课文中所形成的对生命的感受,加深对本篇文章中生命的感悟的理解。

五、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出示《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片断,引发阅读期待。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篇6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意思,感受作者语言优美。

2.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黑板和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春天来临时,到处是鸟语花香,绚丽多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人们,让我们和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一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感受花的勇气。

2. 板书课题:花的勇气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提前布置预习,现在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老师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有很多同学预习做得不错,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了解朗读情况,正音,评价)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点名说: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我感受最深)

2.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3.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4.在学生读、画完后,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完成填空。

作者初见草地时, 感到( ),因为( );

扒开草见小花时, 感到( ),因为( );

离开维也纳前, 感到( ),因为( );

看见花的原野时, 感到( ),因为( );

体会到花的气魄时,感到( ),因为( )。

四、感情朗读,品味语言。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品味,联系上下文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和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

3.在朗读中品味体会文章的优美,领会谴词造句的精妙。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相关段落中作者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的感情。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领悟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点名读说)

这一句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拨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的心灵受到震憾。作者从小花的身上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五、拓展阅读,交流感悟。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几篇课文,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7

学习目标:

1、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生命的意味在于要勇敢面对风风雨雨,小结整个单元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以花为话题,看到花你脑中会闪现哪些词语或诗句?

2、师小结:大家的语言非常丰富!花凭借着它的美丽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得他们对花生出了诸多的赞美之情,我们的冯骥才老先生也非常喜爱花,他不但见识到了花的芬芳迷人,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发现了花的勇气。(板书:花的勇气)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设计意图:导入往往对一节课来说一个基调的定位,鉴于对文本的解读,发现“花”和“人”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原因便在于作者喜爱花才会使得自己的心情跟随着花跌宕起伏,因此,在开始告诉学生作者非常喜爱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借助提示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看到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它会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谁来读读?其他同学划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读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继板书归结为读、思、悟,在梳理问题时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带着哪个问题去思考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2、带着阅读提示的几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

3、反馈解决作者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怦然一震”?(分开请生回答,用上因为···所以····说话完整,比方说:因为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只见大片绿地不见花,所以感到失望。)朗读这四个词语,提示这些词语是描写心情的,根据心情把原因来起来说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4、出示填空,请生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是啊,四月,作者来到维也纳,看到冷风冷雨中的小花时,发生了一系列的心情变化,悟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看来作者真是忧也为花,喜也为花,那这花到底有哪些魔力能牵动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呢?请同学们找找课文具体描写作者看到花的自然段是哪几个自然段?(2、7自然段)(设计意图:阅读提示往往给学生自学略读课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读书有迹可寻,最后简洁归纳为几个字便于学生清楚明白学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四年级来说是需要大致了解的,出示课文填空虽然繁琐,但是能够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教师简单地归纳为一句话的主要内容既为衔接自然过渡,又让学生明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有一个有繁到简,对学生渗透一种有着梯度变化的方法。)

三、聚焦词句 品解花语

那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藏在草下的花。请两位同学读,一人读一句。

1、草下探花 感受惊喜。

出示句子: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1)请同学们静静地去看这段文字,细细品读这些文字,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反馈随机指导:从哪一些词体会到?(满满一层)藏着白的、黄的、紫的花,藏着花的纯洁、娇小、鲜亮,还藏得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这满满一层的小花藏着在干什么?(蓄积力量)还从哪些词体会到“齐刷刷”、“一使劲儿”,朗读指导,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到这么美,这么密,这么辽阔、蓄积着这么多力量的小花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根据反馈板书吃惊或惊讶)

(3)带着吃惊的心情齐读这段文字。

2、原野赏花 感受震撼。

过渡:这么多的小花在使劲儿地蓄积着能量,终于那一刻小花的能力蓄积够了,这一刻,小花使劲儿地冒了出来,向人们宣告着生命的力量势不可挡。

出示句子: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1)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一段文字,想象哪些词跳入到你的眼中,让你眼前一亮?(自读自悟“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改天换地”、“全”感受到冒出来的是花的勇气、花的生命力和花的气魄。中间适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藏着的是小花的生命力的蓄积,唯有蓄积够了,她等待开花的时机到了,它想开就开,谁也阻挡不了它开花的脚步,小花藏着的力量是需要慢慢自己回味品读的,所以采用写感受品读的方式,留给学生一个静思默想的空间。正因为这份力量的存在,尤其是藏在草下的作者才感到吃惊,而这份吃惊编者是没有把它写到阅读提示中的,只有体会到了吃惊的存在,作者的心情的第一次起伏就出来了。正因为这样作者才会期待,最后期待成空的遗憾再到冒出来的又一次心情的激荡——惊奇。所以作者写出来的文字才能让读者体会到冒出来的花是充满生命力与气魄的,因此,采用“读”、“品”“个性化”朗读的方式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通过这样的解读之后,我们才能体会到冒和藏之间是存在很大关系的,因此它让作者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心情变化,这样的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的心。)

3、回味冲突 感受情语

A、是花的颜色让天地改变了吗?不是,是作者的心情改变了,引:曾经作者感到那么失望-----生读句子: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引:他甚至开始讨厌四月的维也纳,他说:(生读)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引:而今是多么的惊奇-----

生读: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B、引:曾经作者惊喜地发现藏在草下的小花:出示句子生读: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C、引:作者想象着冒出来的壮观景象,可是直到快要离开也没有看到花儿冒出来,这真是一种遗憾,可是,就当作者正在遗憾的那一刻,他再一次惊奇地发现:生读: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失望——惊奇,惊喜——惊奇,这样的引读与朗读中,让学生再一次卷进了作者的心情漩涡,在读中不知不觉去文中走了一回,逐渐地他们才会感受到作者那变化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一波三折的,这样课堂的一次小高潮就会出现,这样就为感受拔地而起蓄积了力量,为感受那份拔地而起的钦佩之感准备。)

四、小结全文 领悟勇气。

过渡:面对这一片花的原野,这一片生命的原野,让作者心潮澎湃,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是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一种震撼呢?(花的勇气),请在课文的最后一段,画出哪一句话最能感受到花的勇气?

1、引读句子: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

(哪一个词让你感觉跟特别:拔地而起,一般我们会把拔地而起用在谁身上?比方说山、高楼,那我们就拿山来说吧,他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高大雄伟的。是啊,一个是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个是让我们低头俯视的,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的钦佩之感。那面对这样冷风冷雨中的小花,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其实感悟生命,花只是个托,真正让作者有感悟的是作者看到这一景象心生感触罢了,所以我们得升华学生的情感,安排学生去理解作者钦佩的原因是因为花敢于面对风风雨雨,依旧傲然地展现自己。)

(预备另一种生成用引导:这样的花怎能不使我们心生敬佩呢?因为在作者心中,在我们脑中,我们一定认为,有阳光才是对花儿最好的赏赐,有阳光,花儿才会开得很灿烂,有阳光,花儿在我们眼中才是最美的,可我们却没想到这维也纳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也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怪不得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读“小小的花儿············勇气。”)指导朗读,是啊,正因为作者钦佩,所以他这样说道:小小的花儿··········勇气。)

2、这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冯骥才老爷爷看到------句子: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的勇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勇气? 出示句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__勇气。

3、小结

什么是勇气?勇气就是在面对冷风冷雨的时候,在面对你未曾想到的困难面前,你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应该不怕困难,去迎接风风雨雨的各种打击,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尽情绽放,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珍惜自己,好好地活着,活得光彩有力,这就是一种勇气!

(设计意图:我们现在的学生的生命是极其脆弱的,抗挫折能力强,我们不能帮助他们什么,但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语文课上适时渗透一颗坚强的种子,让他们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面对今后的风风雨雨时,也能够联想到花都能具有这样的勇气,为什么我不能呢?)

上一篇:三年级日记:新学期,新打算下一篇:治疗师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