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法小抄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大行政法小抄(推荐5篇)

电大行政法小抄 篇1

3.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4.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5.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中的创新包括(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者联合办理。

6.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且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每题2分,共10题,20分)1.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B)。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灵活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A.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 B.苏州市人民政府

C.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办事处 D.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工商所

4.区公所的设立,要经(A)批准。A.省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大常委会 C.县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大常委会

5.关于公务员个人身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所有权利 B.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义务 C.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D.所属公务机关对其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6.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的有(A)。A.上海市教育局

B.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C.贵州省总工会

D.山东省龙口市公安局治安科 7.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对行政主体监督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是(A)。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中国共产党

8.有权制定政府行政规章的是(D)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杭州市人民政府

9.下列属于对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C)A.劳动教养 B.驱逐出境 C.遣送出境D.行政拘留

10.行政合同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较,有下列特征(B)。A.不具有强制力

B.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 C.行政机关在合同主体中是民事主体身份 D.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履行中享有特殊权利,因而行政合同是一种单方行政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它们选出来并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里。每题2分,共8题,16分)1.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A.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C.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D.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9.行政优先权包括(ABD)。A.先行处置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处罚权

D.推定有效权

3.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基本级别包括(ABCD)。A.省(自治区、直辖市)B.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C.县

D.乡(民族乡镇)4.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BD)。A.警告 B.记过 C.罚款

D..降级、撤职

5.关于行政相对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A.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 B.可以分为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 C.听证是相对方重要的义务

D.相对方有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6.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AC)A.行政立法行为 B.单方行政行为 C.行政执法行为 D.双方行政行为

7.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主要体现在(ABD)A.情报公开制度 B.咨询制度 C.代理制度 D.听证制度

8.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3%的罚款属于(BCD)。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执行 C.间接强制 D.执行罚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答:(1)制裁的性质不同;(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3)惩罚的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4)制裁的机关不同;(5)做出处罚的形式不同。

2.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l)任何行政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够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与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3.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答:(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2)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3)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五、论述题(15分)试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重要活动之一,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法性原则,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均要合法。(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六、案例分析(10分。问题中的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正确答案为至少一个以上)2007年3月,深圳市民樵某向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驾驶执照被拒。被拒原因是樵某没有提交驾校培训记录,车辆管理所的依据是2006年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06]376号),该文件规定:“自2006年11月15日起,除部队驾驶证或者境外驾驶证换领机动车驾驶证外,其他初次申请驾驶证或者增加准驾车型的,必须持驾校出具的《驾驶培训记录》方可预约考试。”

同年5月,樵某向深圳市南山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1月,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作出以下判决:“被告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作出的不受理原告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条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问题:

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BC)。

A.深圳市公安局

B.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

C.深圳市民樵某

D.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

2.本案中,深圳市车辆管理所行使行政职权性质属于(C)。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3.粤公、通字【2006]376号性质属于(AD)。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地方行政规章

D.其他规范性文件

4.根据学习过的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谈谈你对本案的看法。

电大行政法小抄 篇2

社会实践课是上海电大开放专科各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个实践环节, 它是培养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提高社会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一直是上海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 上海电大法律行政系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课, 提出了“社会调查——毕业作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方案。作为上海电大的一所分校——上海电大普陀分校, 其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海电大的教学改革方案, 努力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经过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仍然存在若干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是结合上海电大普陀分校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教学情况, 运用实证研究法, 试图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社会调查——毕业作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采用的材料样本为上海电大普陀分校行政管理专业 (专科) 2006秋、2007春、2008春、2008秋四个班的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的教学情况, 在对基础数据进行了汇总的基础上, 结合专项调查进行分析, 发放专项调查问卷128份, 并与25名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 从而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二、问题

(一) 社会实践完成率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社会实践成绩登记表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社会实践的完成率略有上升, 未完成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 学校各部门的重视。我们把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率作为工作重点, 其中以抓社会实践和毕业作业工作为突破口, 学校领导、教务科、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定期研讨, 定任务, 定计划, 每个环节有专人负责, 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

第二, 对培训动员工作的重视。由于学生工作忙的特点, 我们把培训动员工作提前到前一个学期, 对社会实践的教学任务认识深刻、准备充分、落实到位,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任务;在开学初, 对未经过培训动员的学生补培训;在教学任务的写作过程中, 每一个指导教师再次强化培训内容。

第三, 强化服务意识。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过程要积极主动、指导有耐心、方法要多样, 内容要具体;班主任要积极配合, 通过上课时的提醒、课后打电话、发短信督促等, 督促学生也要积极主动, 从而提高了调查报告的完成率。

但是, 我们也从中可以看出, 学生未能完成社会实践的人数在10%~28%之间。由于部分应届同学不能按时完成社会实践, 于是顺延到以后学期再做, 既给教务管理增加了负担, 又给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部分学生不能随班完成, 导致信心不足, 给其以后顺利完成学业带来了障碍。

(二) 社会实践选题情况统计与分析

通过社会实践成绩登记表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 符合专业方向的选题略有小幅上升, 主要是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时严格把关所致, 但是其他类的选题还是居高不下, 影响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社会实践的选题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实践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学生感到十分困难的问题。教学中, 虽然一直强调选题必须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方向, 但是在实践中却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因为过分强调了专业方向, 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 有些还与学生的实际工作相脱节, 导致部分学生的选题被否决, 从而完不成社会实践的学习任务。为此, 指导教师有时只能降低要求来提高社会实践课的完成率。

(三) 对社会实践报告质量的分析

1.符合专业选题方向的报告存在的问题

(1) 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从这类选题看, 有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模棱两可。例如:关于某公司人力资源情况的调查、关于某公司营销管理的调查、关于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调查、关于某公司人才流失的调查等报告。因为人力资源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学生错误地认为人力资源就是人员管理, 甚至有的学生把人员当成人才, 两者的概念都界定不清, 而营销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的范畴。由于学生对所调查的问题概念含糊不清, 要写出高质量的实践报告如同缘木求鱼。

(2) 选题缺乏创新性。

选题范围狭窄是更加突出的问题。从选题的统计结果看, 例如:关于某公司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关于某公司培训情况的调查、关于某公司绩效考核情况的调查等, 这类题目在学生选题中占有很大比重。从中反映出学生的选题思路狭窄, 他们认为这样的选题容易被审查通过, 而且资料比较丰富, 容易完成报告的撰写。所以, 选题缺乏创新性成为大多数学生的通病, 也成为指导教师的无奈之举。

2.结合工作选题的报告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专业性。

在结合工作实际选题方面, 囿于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限制, 这类选题紧紧是对所选定调查单位情况的某些问题的分析, 专业化程度不高, 与行政管理专业关系联系不紧密。例如:关于某商场顾客投诉情况的调查、关于某饭店顾客满意度的调查等报告, 这些报告只是对问题的表面现象泛泛而论, 而在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上, 却没有提升到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

(2) 报告内容空洞。

纵观四个班级的所有选题,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调查报告缺乏个性特点, 报告内容略显空洞, 与社会实际情况不吻合。如关于某公司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是最具典型的。首先, 选题人数太多, 缺乏个性, 缺乏创新性;其次, 报告的内容反映出不管他们选取各自不同的调查对象, 但是每个对象的人才流失都是很严重的, 甚至选取十几个人的小公司也如此表述, 缺乏可信度, 而人才流失的原因也都大体相仿;第三, 许多同学对人才和人员的概念缺乏定性, 报告中既不解释, 又随意滥用, 在同一个调查报告中两个概念交互使用。

3.其他类选题的报告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实践意义。

这类选题, 如关于某小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关于某小区白色污染的调查等选题, 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性, 与学生的工作实际也缺乏联系。在“一体化”教学改革前, 如果选定这类题目, 也可以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基本符合社会实践的目的。但是, 由于“一体化”方案的实施, 在社会调查阶段选定这类选题, 到毕业作业阶段就很难针对问题, 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对策措施, 因而必须杜绝这类选题。

(2) 选题缺乏典型性。

在这类选题中, 例如:关于某小区高空抛物现象的调查、关于某小区养狗问题的调查等, 前者不具有普遍性, 只是偶然的事件, 而后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常识性现象。这样的选题, 既缺乏调查分析的必要, 也没有实际意义, 很难从专业理论的角度提出符合专业特点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完成率低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和对部分同学的访谈结果分析, 学生未能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不会做。这些学生认为按照专业的要求做一份调查报告是很难的事情, 他们以前从没接触过, 觉得很陌生, 加之时间节点的要求, 这些同学产生畏难情绪, 因而选择了放弃;二是没时间做。有些学生因忙于工作, 将实践学习任务一推再推, 导致延迟完成;三是学生不主动。由于电大实施面授教学和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致使部分同学平时上课不来, 经班主任屡次通知, 仍然既不来参加动员培训, 也不和指导老师主动联系, 最后未能按期完成报告的写作和提交。

(二) 选题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许多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掌握不深, 导致其在选题时的选择面过于狭窄。在选题时, 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学生能结合工作实际确定选题, 但此类选题仅仅限于人员流失、企业绩效和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 虽然满足了专业的选题要求, 但选择面很狭窄, 缺乏创新性的选题;学生对社会实践不重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些学生认为只是按照要求提交一份报告就可以合格了, 所以代写、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更不认为这项实践活动是锻炼和提高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工作或认为撰写实践报告与其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 因而对实践学习缺乏动力。

四、结论

电大行政法小抄 篇3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6.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10.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11.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1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13.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14.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15.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16.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17.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18.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19.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20.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21.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2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23.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24.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25.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26.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2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2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29.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和心理特征和总和。30.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31.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 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32.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33.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35.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36.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37.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38.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39.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40.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41.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42.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来剥削不发达国家。43.“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3.社会化的基础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4.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5.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6.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1901)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7.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来实现的。

8.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9.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10.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11.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12.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13.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1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15.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社会文化条件包括(国家、民族文化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的区别 16.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17.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18.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1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20.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21.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 22.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23.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24.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用的。

2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26.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27.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2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9.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30.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方言能力)、(有人较强的学习能力)。31.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3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想适应。33.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4.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和(掠夺关系)

35.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36.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素质低)

37.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两个方面 38.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39.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 40.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41.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补贴)、(高福利)的做法 42.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4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是(康有为),在(1891)年。

44.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45.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46.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罗马俱乐部)47.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第可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48.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49.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50.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51.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品)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52.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和(旅游城市)等。53.按照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规范需要三类。54.阶级的本质是(剥削)55.阶层的划分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政治权力)和其他社会因素 56.(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57.(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58.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59.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区)60.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61.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弗兰克),认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关系是宗主与卫星的关系 62.解释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63.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64.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

65.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66.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管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

67.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是委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的(《增长的极限》)。68.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经院学派)、罗马俱乐部学派、(赫德森学派)。

69.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70.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了(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

71.哲学家维科认为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神的统治、贵族统治、(人民统治〈凡人时代〉)三个历史阶段 72.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73.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74.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成果标准化),其间贯穿着工作人员间的相互调整及领导的直接监督 75.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76.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性)特点是(破坏性)。77.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产)、(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个阶段。78.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一是(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模式化)、(最优化)。

79.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论)、(种姓制)和(阶级)。80.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81.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

82.标签论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83.失业有(显性失业)和稳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84.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和人道主义是(社会保障)的特点。85.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纺织业的兴起);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电机制造和电力应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原子能)的利用,(宇航事业)为主要标志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微电脑)的广泛应用。

86.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87.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88.集体行为的特征:(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89.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90.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91.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在信念)、(社会舆论)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92.犯罪预防的措施有(教育)、(建立建全法律体系)9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94.“文化类型”说是由(索罗金)提出的

95.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子女的社会地位的比较是指(代际流动)

96.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三、选择题:

1.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概念系统)。2.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规则系统)。3.社会工作是指(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4.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5.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19世经末20世经初)的西方社会。6.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7.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队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垂直流动)。8.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丁伯根)。

9.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10.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11.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1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13.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14.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15.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16.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17.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18.一部分劳动者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失业)。19.一位工厂和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2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21.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介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形式主义)。22.手段—目标认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反叛)。23.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24.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25.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不充分就业)。26.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就业)27.以下那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的活动是(朋友谈心)。

28.以下那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会关系的是(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29.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儿童游戏群体)30.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3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32.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33.由个别的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个别贫穷)。34.“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35.“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归属与爱的)

36.“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37.“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受主义)。

38.“„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历史循环论)39.“后工业社会会“论是由谁提出的(贝尔)。

40.“社会”一词源于(中国)41.“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4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43.《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44.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运算)45.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46.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

4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协调发展)

48.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化的程度)。49.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50.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社会失范论)

51.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52.提出社会失范的是(迪尔凯姆)

53.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增长的极限)中的观点。54.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阶级)55.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5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马斯洛)

57.需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社会救助)58.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59.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60.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家庭结构)。

61.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

62.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63.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家长制)。64.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65.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帕森斯)。66.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城市社区)。67.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是(农村社区)。

6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韦伯)。69.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70.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71.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私有制)。

72.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知识分子)阶层。73.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制度化逃避)。74.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未来社会学》)出版。

75.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社会失范论)。76.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实用设备)。77.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叫做(制度化优先)。78.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环境问题)79.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经济学定义)。

80.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社会关系)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81.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地(相对贫穷)。82.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可能陷入(长期贫穷)状态。

83.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残疾康复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属于(社会福利)。84.1948年,(英国)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熟阶段。85.(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

86.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87.依社会工作的(方法)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个安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88.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实践哲学教程》)89.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垂直流动)。90.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普雷毕什)。91.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

9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93.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

94.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阶级)95.整合作用是指(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96.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积极的控制)97.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考核成绩,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是属于(隐性失业)98.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福利)99.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学家(索罗金)

100.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101.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

四、简答及论述题:

1.社会学的特点(基本特征):A、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B、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C、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D、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公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E、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两者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是 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2)两者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功能:A、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B、增长社会管理才于,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D、为发展边缘科学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4.社会需要的涵义: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5.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6.社会化的基本内容:A、传授生活技能。B、教导社会规定。C、指点生活目标。D、提供角色人选。

7.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间,先后经过社会化的三种不同场所,这就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这三个场所虽有先后,也有区别,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牵连在一起,人们的个性主要就在这样的场所中逐步形成的,家庭成叫之间的关系,是血统和亲属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年青人发育成长的摇篮。学校中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是相互交流知识、思想的关系,严肃而认真,理多于情感,是人们生活的庄严殿堂。而邻里社会却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情况复杂多变,对人们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决定性影响。

8.社会组织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基本特征:

1、它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它的目标简单、明确。

3、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5、社会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9.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第一,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转。第二,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第三,目标是社 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第四,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的力量。第五,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活动成效的高低。10.社会交往的意义:A、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B、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C、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1.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来、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12.社会分层的具体标准:A、财富即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B、声望即指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C、权力即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13.社会分层需要论:分层存在于任何社会,能够长期存在并发挥一定效能,是基于四个先决条件: A、组织中有效的角色分配B、必须有一定分配位置来表现他们C、担任角色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D、这些角色是自觉地表现自己的;该理论的观点认为,衡量分层位置上的重要性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功能不可替代。另一个是地位联系别人的程度,联系程度越大,重要性越大。1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A概念系统。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B、规则系统。社会制度包含一套活动规则,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C、组织系统。制度的有形代表就是它的组织系统,用于推动和检查它的执行。D、设备系统。设备系统包括实用设备象征设备。

15.社会制度的功能:A、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B、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C、对社会起整合作用。D、传递社会文化。

16.社会制度的特征:A、普遍性。B、变异性。C、相对稳定性。D、阶级性。17.社会控制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2)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3)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发挥社会控制积极功能时,要注意它的反功能。

18.社会问题的成因:A、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原生环境问题;二是与次生环境的问题。B社会关系失调,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19.社会工作的功能:A、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 B、挖掘受助者潜能,促进其发展; C、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D、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20.社会保障的特点:A、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B、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由国家(或企业)包揽下来,在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己力量解决问题。C、行政推动。社会保障是借助各级各类组织运行而起作用的。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推行体系合一。政府和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者和有效执行者。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21.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的意义:从广义上讲社会流动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上的社会流动一搬反指个人在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A、按流动主体分: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B、按流动方向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C、按流动参照物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22.社会变迁的原因:A、自然环境的变化。B、人口的变动。C、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最终引起社会的变迁。D、社会生产力的变化。23.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1)内容:第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很难推进和持久。第三,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所有人类创造的文化的各方面都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要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城乡一体化是二者繁荣到一个水平上,打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分彼此,融为一个新一体的现代化。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组织管理的科层制。第六,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者。(2)特征:A、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B、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C、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24.社会趋同论: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休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25.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内容A、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B、政治现代化。C、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D、城乡社区现代化。E、群体组织现代化。F、人的现代化。他的特征:A、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B、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C、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26.社区的构成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7.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A、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B、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C、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8.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29.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1)交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人与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2)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生。(3)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社会交往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4)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物质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一种交往的基础。30.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反之,则是对社会发展起着阻滞作用。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主要理解和掌握马斯洛需要论的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

32.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乡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由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A、实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到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B、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C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33.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34.试述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刺激劳动潜力;(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5)社会保障的反功能。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或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在实行高福利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求进取。

35.我国消灭剥削阶级的具体做法:(1)对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没收的办法,即没收官僚资本。(2)对于封建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的办法来解决。(3)对于资本家阶级,采取了赎买的政策。1956年基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将长期存在。36.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表现为人口数量多;素质低。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A、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和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B、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C、人口文化程度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D、老龄群体迅速扩大,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办法: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7.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特点:A、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B、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C、行政推动。D、存在的问题。改革方向:A、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B、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C、发展社区服务。38.城市社区的特征:(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 方式。(3)成员的异质性高。(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39.城市化的动力:1)工农业经济的发展。2)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3)城乡差别。4)城市的中心作用。

40.农村社区的特征:(1)居住特征: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2)产业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3)社会关系特征: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占支配地位;(4)生活特征:生活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41.为什么说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①社会问题加大了社会运行的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②社会问题直接给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以威胁,以致造成痛苦。③社会问题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42、什么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制度。主要包括老年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和失业保险。它具有行政推动、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4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人的社会需要。我国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的。A、党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布署,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学说的光辉体现。B、人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C、“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我们应善于掌握这个规律,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43.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特征及功能: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A、它是自然形成的。B、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C、一般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D、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E、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A、它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B、它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C、它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D、它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44.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1)仍存在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2)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3)独生子女问题;(4)老人赡养问题;(5)离婚问题。

45、影响人际关系和因素: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B、态度的类似性。C、双方距离的远近。D、交往频率。

43、科层制的主要特征:A、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B、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C、组织面员都具备各专来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D、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来的所有者。E、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玩例外地普遍适用。F、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45.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习俗与道德的区别:A、约束力不同。B义务感不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具体在于:A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B、二才的支持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力支持,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支持。C、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

46.手段——目标论: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段——目标论”。他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合法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上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即社会结构的特征不一定能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供条件,达成目标。这样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对社会的要求发生一定的偏离,属于越轨行为。

47.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劳动就业问题是批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主要有:A、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B、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个休经营,这对缓解就为大力有很好的作用。C、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为了不使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严格控制人口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D、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为了不使失业和待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48.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是中外古今社会思想中一直存在着极为普遍的论点。历史循环论认为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按着产生、增长、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轨迹循环往复。

49.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

1、1911年的辛亥革命;

2、1919年的“五四”运动;

3、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消灭了延续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011电大法律文化小抄 篇4

三、问答题 2.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概1.简述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念和问题进行研究,最早始于答:(1)法律文化具有物质依20世纪80年代中期。(√)附性;(2)法律文化具有政治3.苏联法学家不仅仅把法律功能;(3)法律文化具有普遍文化看成一种纯粹主观的、思适用性;(4)法律文化具有实想的观念形态,而是倾向于把践性、实用性;(5)法律文化法律文化视为一种广泛而复具有历史连续性;(6)法律文杂的现象,它包括主观和客观化具有民族性;(7)法律文化两种因素在内的“状态。具有互融性。(√)2.简述美国法学界对法律文4.一般认为“法律文化与文化的普遍观点。化史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答:(1)法律文化史一种法律体、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观念形态;(2分)(√)(2)法律文化多被用来说明5.美国法学界普遍持有“制不同于社会的法的产生、发展度形态的法律文化观”。所仰赖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因(×)素以及由不同法的文化传统6.法律规范是法律制度的前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法提条件。系;(3分)(√)(3)在不同的法律及法律制7.以法律规范的内容所依据度中,凝结着各自所特有的文的总体精神为标准,可将法律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对法律文化分为宗教主义类型、伦理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变主义类型、现实主义。化具有巨大的力量和作用。(3(√)分)8.“礼治社会”、“礼治秩序”3.简述日本法律文化研究的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秩序结特点。构的主要特征。(×)(1)以法律意识作为法律文9.最能揭示法律文化运动规化研究的核心与出发点; 律和阶级本质的是对法律文(2)注重比较法律文化的研

化进行历史的、阶级的、社会究;(2分)

形态的划分。(3)注重对日本传统法律文

(√)化的研究;(2分)

10.法律文化的研究对象主要(4)注重社会调查,将法律

是法律现象,而法律现象主要文化的研究与社会现实生活

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联系起来。(2分)

制度、组织机构及其派生物。4.简述法律文化的表层结构。

(√)答:(1)法律规范;(2分)

1.梅里曼的法律文化概念(2)法律制度;(2分)

梅里曼认为,法律文化是“关(3)法律组织机构;(2分)

于法律的性质、关于法律在社(4)法律设施。(2分)

会与政治体中的地位,关于法

四、论述题(共18分)

律制度的专有组织和应用以试述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所包

及关于法律实际或应该被如含的几个层次的内容。

何制定、使用、研究、完善及答案要点:

教授的一整套植根深远、并为(1)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系

历史条件所制约的观念。统中独特的不可缺少的一个

2.现实主义类型法律文化,组成部分,是社会精神文化的即没有宗教、伦理色彩,注重重要构成;(4分)

调解人们现实社会关系,现在(2)法律文化是人类在漫长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的文明进步过程中从事法律

一类型,现实主义类型法律文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智慧结晶

化一般可分为资本主义和社和精神财富,是社会法律现象

会主义两大类型。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基础;(4

3.法律至上,是法治原则的分)

最重要体现。法律至上既是一(3)法律文化是由社会的物

种观念,同时,也标志着法律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律上

在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次建筑的总称,即法律文化是

最高地位。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法律意

4.法律文化的适应性,是指识形态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

一种法律文化对于解决特定律制度及法律组织机构和法

《法律文化》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律设施等的总和;(5分)

(4)一国的法律文化,表明3.法律思想体系

了法律作为社会调整器发展【参考P130,最后一段,第三的程度和状态,表明了社会上行,法律思想体系是〃〃〃】 人们对法律、法律机构以及行

使法律权威的法律职业者等1.简述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法律现象和法律活动的认识、答:

(一)法律文化具有物质价值观念、态度、信仰、知识依附性。

(二)〃〃〃 等水平。(5分)【参考P158-169,(一)到(视学员展开情况给分)

(七),黑体字标题】(7)法律设施层次。(2分)

(视学员展开情况酌情给分)2.简述法律文化的基本类型。答:1.地域型法律文化。2.〃〃〃 问答题 【参考P175-176,一共10点】 1.法律文化的概念及意义。

答:法律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法答:1.试述法律文化社会化的学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法途径,并结合社会现实谈谈我律实践活动之中。法律文化论国法律文化的构建。

体现作为隐性的法律意识形答:法律文化的社会化,可以态之中,也体现在作为显性的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实现。法律秩序结构之中。法律文化

一、大众传播。

二、正规的法既是历史文化的遗留,也是现律教育。

三、非正规的法律教实的人类创造。过去人们创造育。

四、高层次的法律理论研了法律文化,今天人们仍在发究。

五、法律实践活动中的信展着法律文化。法律文化上一息传播和反馈。

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结合实际部分,自己写】 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

在内的宏观整体性文化。2.任意选取两名我国现代学意义:对法律文化概念进行研者关于法律文化概念的观点究,不仅仅是法律文化基本理进行评述。论的研究需要,而且是所有的答:【P58-64,6位法学家观点,法律文化研究所需要解决的任意选2点,简要说明。】 一个核心问题。

2.日本学者田中茂树的法律2.简述法律文化研究的方向。文化概念

【答案参考:P33,最后一段答:法律文化,不仅包括在法第三行开始,每小点的第一句律体系噩耗文化体系交错、重话。】 复〃〃〃【P53第一段第二行开我国法律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一句话。】 始,便沿着大致五个方向展

开:(1)(2)(3)(4)(5)3.孙国华教授的法律文化概念

论述题 答:法律文化属于社会精神文阐述一下美国法学界对法律明,〃〃〃【P58,最后一段。】 文化的基本理解。结合我国法

学界对法律文化的理解,试阐4.现实主义类型法律文化 述中美两国法律文化的不同。【P174,第一段】

答:美国法学界对法律文化的5.法律文化的适应性

基本理解:(1)(2)(3)【参答:所谓法律文化的适应性,考P45,第三段,第二行开始】 其含义〃〃〃【P218,第二段第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文化的理一句】 解:虽然每位学者关于法律文

1.简述马林诺夫斯基有关文化概念的理解在内容概括、文化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字表述、范围界定上都有差答: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异,但大体上我们可以将他们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归为以下三类:【以下参考—人体的或心灵的特性,它们P65,第二段第五行】都是直接的或间接地满足人 类的需要。文化的组成要素包1.法律心理 括:物质设备,1.也即物质文答:法律心理是〃〃〃【参考化。2.精神文化之方面。3.语P119,第三段,第三行开始】

言。4.社会组织。2.法律文化的表层结构

2.简述L.S.温伯格与【参考P135,最后一行开始】

J.W.温伯格的法律文化观

第1页(共2页)

点。

【P43,第一段第三行开始】 3.简述法律文化冲突的表现

形式。3.简述张文显教授关于法律答:【P219-232,黑体字标题文化的概念及要素。(P64)一共四点。】 答:张文显教授将法律文化理

解为法律现象的精神不符,即4.简述实现形式法治必须具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备的条件。构决定的,在历史过程中积累答:【P286,倒数第二段。】 下来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和

法律生活的群体性认知、评1.试述法律文化的两大结构价、心态和行为模式的总汇。和七个层次。包含了以下五个要素:答:【P150,第二段,由于是(1)〃〃〃【P64,倒数第二段,18分的论述题,可以参考本章倒数第五行】 内容,对上述答案做详细解

答。】 4.简述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

(P213)

1.《法律的文化解释》是由梁答: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有以治平先生的著作。(对)下几个方面:2.梁治平先生认为法律文化

(一)〃〃〃【P213-217,四点黑是具有对象化的实体内容的,体字。】 不仅限于研究立场和方

法。(错)

1.试论述弗里德曼关于美国3.严景耀先生认为:对于犯罪法律文化的特点。的理解只能从产生犯罪的文答:弗里德曼关于美国法律文化传统来考虑才能得到解释。化〃〃〃【P40,最后一段。】(对)

4.由“习惯调整文化”到“习惯式,是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内法调整文化”再到“法律调整文在冲突和矛盾的一种理论概化”,是人类法律文化形成过程括。()中的“三步曲”。(对)

5.法律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1.日本学者千叶正士的法律的法律传统。文化概念

(错)

答:以法的同一性原理加以统6.一般认为法律文化有两大合的各种官方法、非官方法、结构:法律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固有法、移植法、法律规则、法律文化的表层结构。法律原理等组合的整体,以及(对)

国内的各种法、国家法、世界7.法律文化的深层机构可以法等的多元结构及其文化特有三个层次:法律心理,法律征。【或参考P55第一段】 意识,法律思想体系。(对)

8.法律心理较之法律意识具2.法律文化的“二元机构” 有较大的易变性。(错)答:“二元机构”是9.法律思想在一个社会的法指:〃〃〃【P264最后一段,第二律实践过程中具有指导性的行开始】

地位和作用。(对)3.法律至上 10.法律意识对法律制度和法答:【P287,第二段】 律规范的产生、运行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法治

国的建设中要更注重法律意4.宗教主义类型法律文化 识的培养。(错)答:P173,最后一段,第二行。法律文化》平时作业(3)

一、判断题

5.伦理主义类型法律文化 1.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答:P173,最后一段,最后一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

1.简述美国法学界对法律文2.法律文化的研究对象主要化的普遍观点。是法律现象,而法律现象主要答:【P45,第三段,一共三点。】 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

制度、组织机构及其派生物。2.简述日本法律文化研究的(对)

特点。3.文化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答:【P55最后一段开始,一共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毛泽

4点,每一点写一句话。】

《法律文化》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东同志就持这样的观点。化进行历史的、阶级的、社会(对)

形态的划分。(对)

4.中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9.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对)

因素。(对)

5.狭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10.法律文化的混合模式,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内在冲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突和矛盾的一种理论概括。(错)

(错)6.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概

念和问题进行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错)7.孙国华教授在1985年为中央电大撰写的《法学基础理论》一教材中,设“法律文化”专节论述了法律文化问题,这开创了我国法律文化研究之先河。(对)8.在我国,孙国华教授在1985年为中央电大编著的《法学基础理论》一书,首次对“法律文化”问题进行了阐述。(对)9.美国学者的“法律文化”概念深受“政治文化”概念影响。(对)

10.在美国法学界,弗里德曼在1969年在《法律与社会发展》杂志上发表了《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法律文化”的概念。(对)

《法律文化》平时作业(4)

一、判断题

1.苏联法学家不仅仅把法律文化看成一种纯粹主观的、思想的观念形态,而是倾向于把法律文化视为一种广泛而复杂的现象,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在内的“状态”。(对)

2.一般认为“法律文化与文化史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对)3.武树臣教授认为,法律文化系统内部可以区别出四种结构:认识结构、评价结构、心态机构和行模结构。(错)4.法律规范是法律制度的前提条件。(对)

5.在法律文化的表层结构中,法律规范是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对)

6.法律文化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法律文化产生和存在的终极原因。(对)

7.以法律规范的内容所依据的总体精神为标准,可将法律文化分为宗教主义类型、伦理主义类型、现实主义类型。(对)

8.最能揭示法律文化运动规律和阶级本质的是对法律文

电大 管理学基础 小抄 补修 篇5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C)。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C)C.企业流程再造 空格

1(D)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D.预算

1(A)就是指组织是否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A.效率 A 1按照计划制定者的层次不同,可以将计划划分为:(A)A.战略计划、施政计划、作业计划

1权力控制程度的不同,可将领导类型划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均权型三种。假如在工作中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划分明确,这种领导则属于(C)领导C、均权型 1决策权力大小的不同,可领导类型分为(A)。A、专断型领导、民主型领导、自由型领导 D 1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B)的特点。B.分权

2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A)的核心。A.战略管理

3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本世纪早期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式,即:所谓的“理想行政组织”。他认为有效率的权力来源应当是(A)。A.理性—合法的权力 F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的重要性。B.预测

1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A)A.《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C .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1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a)。A、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

1正式组织可以通过正确引导,(A)。A.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G 1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D.计划。

2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C)。C.创造顾客;

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B)领导方式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却很少关心人的情绪,属于任务式领导。B.9-1型

4“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C.西蒙

5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A),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A.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6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是(B)B.组织规模一定,两者成反比

7理学界对行为科学的研究是在(B)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B人际关系学说 8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划分特征是(A)。A.分权程度较高

9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A)。A.高

10管理的含义,下列词语中(C)的表述不确切C放任自由 H 1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A.保健因素 J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的说法不正确。A.管理具有时效性;2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A)决策。A.风险型;

3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C)。C、案例教学

4决策程序的首要环节是(C)。C.确定决策目标

5决策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方案,这是指决策的(C)。C.选择性 6决策遵循的是(B)。B. 满意原则

7决策者对方案的执行结果完全没的根据的决策为(A)。A.非确定型决策

8集权和分权是(A)。A.相对的 9计划工作的核心是(B)。B.决策

10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很多,若即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地讨论,搞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解决方法是--。C、合作 K 1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B)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

2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B.灵活性原则

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A)。A.经济人 L 1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C)C.领导者

2领导的权力来源包括(A)A.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M 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每台售价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B)。B.2000台

2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A)。A.战略决策

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物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由此创立了(B)B.人际关系学说

4标管理的概念是美国管理专家彼德.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A)中最早提出来了。A.〈管理实践〉 5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C)。

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N 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C)。C.控制 P 1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力要求分散,适于采用(C)组织形式。C、分权式 Q 1企业家指的是:(D)。D.以上答案都不对。2企业再造理论来源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B)。B.钱皮和哈默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B)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B.生产流程

4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C)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C.主要目标 5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C)。C.职工的权责利关系 6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a)。A、正式组织 7业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有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两个渠道。一般而言,(C)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C、高层管理者

8业根据对未来时期市场总体供求状况、行业发展态势、用户需求变化、竞争对手情况等,合理预期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就是(A)。A、前馈控制 R 1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C)。C.集权管理; S 1“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C)的重要性。C.协调

W 为了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当组织中某个主管由于出差、生病或度假等原因而使其职务在一定时期内空缺时,则可考虑给受培训者安排一个(C)C、临时职务 X 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B)。B.制定计划 2下列做法中,(D)不是一种创新。D.开发一个新的原材料供应商 3下属人员的素质越高,管理的幅度就可以(A)A.越大 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A)。A.有机整体 Y 1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B.满意利润

2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B)。B.客体 3以下不属于创新的行为是(B)。B.某公司采取措施,扶植另一家企业成为本企业新的零部件供应商; 4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D)项。D.部门的明确划分

5靠正确的激励方法,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由于思想和情绪处于高度激发状态,其能力可发挥至(b)。B、80-90% Z 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为重要标准。D.效率的逻辑

2在“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到极度民主化“放任式”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这种观点是(A)的观点。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3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C、控制 4孔茨划分的几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中,(B)主张通过分析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B经验学派 5线职能集组织结构是属于相对比较(A)的组织结构。A.集权

二.判断题 A 1按领导权力控制的程度,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授权型领导。(错)民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B 1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错)心智模式 C 1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D 1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2电影院的观众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错 F 1分层控制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整体一致性。√

2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自发产生的。(对)G 1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任务式的领导方式对生产和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关心,却很少关心人的情绪。(√)2管理层次的增加必将导致管理人员数量的急剧增加,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所以应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对)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错)反比

6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从单一的利润目标向多元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也是一种创新√ 7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高(√)。J 1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2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确定型决策。(错)程序型决策

3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对)

4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应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对)K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对)2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处理过程。(错)反馈

M 1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错)

非正式组织 2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3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对)4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最早将其应用到管理之中的企业,也是在美国。×

T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2泰罗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错)

美国

3它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它就是预测。(错)算 Q 1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对领导意图能很好领会,则适合采取集权管理。(×)2企业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错)形式上的协作关系

2前馈控制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对面进行的控制活动。×

3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4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对 S 1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的是激励因素。(×)2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决策,都属于高层决策。(错)战略决策

W 1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对 X 1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2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程序性决策。(错)

3小的企业的管理者因为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和限制较少,因而更可能具备企业家精神。√ Y 1有效的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制定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和分析偏差。(×)

2由于企业家相信他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他们认为的适当的风险,在不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看来通常是高风险。√

3由于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者不可能对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全部掌握,也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准确预测。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对)

4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5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组织是靠其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较高。(错)

集权

Z 1战术决策是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多为程序化决策。(√)2战术决策又称策略决策,它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订。(错)

战略

3在典型大公司或政府机构中,由于组织严谨的规则、制度和控制,企业家很少能够涌现。(√)4在人口结构较为稳定的国家里,商业创新更易产生;(×)5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错)

德国

6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感情关系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

7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对)8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

(对)

9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错)分权

10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就是控制;(√)三.简答 F 1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A.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B.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C.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2)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A.和正式组织目标发生冲突,有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B.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行为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成员个人发展;C.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过程,造成组织创新惰性。G 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5)创新职能; 2管理创新有哪些内容?

管理创新就是用一种更新、更有效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这一概念出发,提出新的经营思路或方略并加以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创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管理制度的改革等都是创新活动的内容。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再造——管理模式的整合等内容。3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J 1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机会分析;(2)确定目标;(3)制定计划的前提;(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

2计划具有哪些特点?P18 3简述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决策的过程是什么?决策过程P27 满意原则;(2)分级原则;(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整体效用的原则。4简述企业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2).创新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3).创新也是企业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

5简述控制的流程什么?(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3).纠正偏差。6简述企业创新的类别。

主要有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组织的创新等。制度的创新是核心,组织和管理的创新是保证,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是目标

7技术创新有哪些特点?实现技术创新有哪些途径?(8分)

特点:它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是一项高收益活动; 也是具有超前性的活动。途径:1.领先创新; 2.跟随创新; 3.模仿创新;4.合作创新。8竞争战略有哪些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K 1控制的特征及流程分别是什么?

(1)其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2)其流程:确定控制标准; 衡量工作成效; 纠正偏差。2科学管理理论由谁提出?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P6 L 1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法定的权力以及自身的影响力。

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52管理生命周期理论 Q 1企业目标管理有哪些特点?对目标管理该如何评价?P20P23 2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1).现实性原则;(2).关键性原则;(3).定量化原则;(4).协调性原则;(5).权变原则 3画出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图

S 1什么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哪些情况?管理创新的内容有哪些?P74 2什么是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学派?P9 3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具有哪些特征?

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延展性);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有用性)。公司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就长远来说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顾客来评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独特性)。4什么是领导?领导影响力的权力来源是什么?P51 5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哪几个部分组成?P10 6什么是学习型组织?要使组织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应该完成哪几项修炼?P10 7什么是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网络型组织结构?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P40——P42 Y 1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社会环境。(2)政治环境。(3)经济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教育环境。2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有哪些?P44 3有效的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P39 Z 1组织的外部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1)复杂性(2)交叉性(3)变动性

四.论述题 J

1、举例说明在管理活动中如何运用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激励?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归为五大类:生理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该理论认为:一般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不可能在同一层次内同时发挥激励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会有一个需要在起着主导作用。(5分)该理论要求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对他们的需要做科学的分析,努力将本组织的管理手段、管理条件同被管理者的各层次需要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地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4分)联系实际回答问题。(6分)

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谈谈控制的功能是什么?

控制职能是与计划职能紧密相关的,它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若工作发生偏差要及时发出信号,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纠正偏差或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1).可以有效减轻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活动的影响。(2).可以使复杂的组织活动协调一致地运作。(3).可以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M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P53 R 1如何理解适度控制?请举例说明。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9分)(1)掌握好控制度。(2)处理好整体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3)控制需考虑控制收益。举例说明。(6分)

2如何理解集权和分权?影响组织选择集权还是分权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影响组织选择集权还是分权的因素有:1.决策的代价;2.政策的一致性;3.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4.组织的成长方式和领导者个性的影响; 5.控制技术与手段。3如何主评价决策的重要性?P26 S 1试述目标管理优缺点

(1)目标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A.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B.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C.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D.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2)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难点是:A.目标的制定较为困难。B.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C.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D.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2试述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二)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和正式组织目标发生冲突,有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行为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成员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过程,造成组织创新惰性。3试述扁平型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扁平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1)可以减少中间管理层,节省管理费用;(2)有利于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传误,提高管理效率;(3)有利于扩大下级管理权限,发挥下级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扁平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管理幅度的加大,会增加横向协调的难度,使组织领导者陷于复杂的日常事务中,无时间和精力搞好战略性的管理和决策。4试述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该理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是: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相对报酬问题。员工对自己的报酬进行横比、纵比这是必然的现象,管理者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出现增收的同时亦产生增怨的现象。管理者必须始终将相对报酬作为有效的激励方式来加以运用,尽可能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

5试述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的类型,并阐明其优缺点。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具有同等能力的同事提升而自己未果时,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懈怠工作,不服管理,甚至拆台。从外部选聘可能使这些竞争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有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X 1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 五.案例

案例一:某电子产品公司的组织问题

问:

如果你是人事部主任,你对职工的反映将作出什么解释?厂长的解释是否正确? 你准备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组织结构中的问题? 答

1、能运用第三章组织理论来分析该案例。

2、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并能自圆其说。

案例二:赵工为何要辞职?问:

试运用激励理论分析赵工为何会辞职?2.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样做? 答:该案例中的厂长张二虽然是“一个有名的识才的老厂长”,也确实会在精神上和工作上给予了赵一很大的鼓励、支持和信任,但他却忽略或是官僚,不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及存在的实际问题,最后导至了该厂一个名牌大学高材生,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诚恳负责,技术能力强,厂里有口皆碑的“四大金刚”之一,名字仅排在厂技术部主管陈工之后的技术骨干的人才流失。

张二厂长虽然是“一个有名的识才的老厂长”,但他却不是个好领导。他缺乏现代企业领导基本素质之一,即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如何做好员工激励工作,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化建设经济时代,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里,员工已不同于传统意义概念上的员工,已不再是企业的“打工者”。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意义上的完全启用、契约的关系转向协同的“双赢”关系。昔日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而要转变为刚柔相济的“法治加人治”的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企业如何做好员工激励工作更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激励是企业领导者的一项主要工作之一。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飞速发展,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骨干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位置越来越大和重要。员工因为拥有知识资本,所以在工作上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成就欲望,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和前沿开拓性的工作,希望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自己并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得到在生活中理解和关心,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何对骨干员工进行有效地激励,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张二厂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技术骨干赵一,“工资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的感受和需求,虽然仅仅是在精神和工作上单纯地鼓励和支持,这的确让赵一兴奋一阵,但几年时间过去了,随着职称、工资、房子一样都未解决,使赵一来这里其中一个:不就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的目的未能达到,而且非企业骨干人员却都能得到照顾,此时的赵一,“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当然会产生心理失衡,当然就会选择跳槽。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于1943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企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对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它们分别是生理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的需求等,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是指对于安全稳定、无忧虑和一个有结构的、有序的环境的需求)、归属需求(是指对社会交往、感情、爱情、友谊和友情的需要,包括在工作中的交往机会、协作机会和发展新的社会关系的机会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们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也需要自尊。在组织中,它包括获得能产生成就感和责任感的机会。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一种能最充分地发展个人的真正潜力,表现个人的技能、才干和情绪的愿望)。这些需要从基本需要开始排列,后三个层次的需要称为高层需要。

众所周知,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着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望。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所以说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

而张二厂长也正是没有很好地运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没有很好地根据本厂员工的实际,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自然会导至人才流失的局面 案例三:保罗的领导方式 问:

1.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2.这个案例是更好地说明了领导的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 答:

1,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由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方面构成的。法定权力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保罗作为该会计师事务所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拥有这方面的权力;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2,领导的权变理论。权变领导理论认为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如被领导者的特点、领导的环境等。权变,要权宜应变,保罗的不善应变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伏笔。3,保罗在纽约主要业务是审计,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说明他采用的是授权式领导方式,职责权限划分明确,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他主张工作人员间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人员参与决策制定,还说明的这一点。而在达拉斯主要业务不一定是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环境等也不同,他用同一种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管理行为好不好,是一个很多因素的函数。它是诸多因素起作用并且相互影响的过程。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保罗应针对不同的被领导者、不同的环境而采取相应的领导方式,学会用各种领导方式进行管理。管理方式选择关键在于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判断能力,能有效地判定领导者自己面临的情况,采用不用的处理方式。

案例四:集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吗

问;1.集体决策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什么?2.集体决策方法有什么缺点?3.怎样才能使委员会或工作组更有效地工作,即减少马骏等人提出的所谓“人员浪费”。答

1、群体决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3)提供更多样的经验和观点;(4)可以开发更多的可行方案(alternatives);(5)提高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6)增加正当性。

2、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费时;(2)少数人垄断;(3)服从的压力;(4)“从众现象”(group think),即压抑不同的、少数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以建立一致的表像;5)模糊的责任。

案例五: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问:

1.你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技能?2.对于高、中、基层管理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的技能有什么不同?

答:

1、变化趋势:一开始担任基层管理者,主要起到带领员工完成既定任务,起模范带头作用 ;继而担任中层管理者,即装配部经理,首先应该了解高层管理者的思路和想法,然后按照自己的工作办法和工作思路去带领基层管理者及员工开展自己的工作;最后担任副总裁、总裁,要能给中层以及基层和员工们带来一个发展的思路,保证企业平稳的前进。

随着他职位的升迁,管理职责在不断扩大,从管理一个团队到一个部门,从部门之间的协作到整个企业的进步,反映了三个层次之间关注目标的差别。

2、对于总裁而言,首先要有战略发展眼光,能判断出企业今后将要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其次要有良好的财务素养,最后要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用人能力。目前来看,财务方面比较欠缺,战略规划方面略有基础,用人能力根据现有材料难以评论,但其沟通能力应该足够,不然很难做到总裁这个位置。

3、关注财务、市场以及战略发展。另外就是寻觅合适的人才

案例六:管理理论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问:

1.你同意哪个人的意见?为什么?2.如果你是海伦,你如何使萨利信服系统理论?3.你认为汗克关于激励问题的看法怎样?他的观点是属于哪一种管理理论的观点?

答:1.本案中的四个人物,海伦、汗克、齐、萨利由于处在不同的管理岗位,所担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所以他们都从各自岗位出发来认识管理问题,因而观点与结论迥然不同。乔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可能更关注产品的信誉,、质量、价格等问题,因而他力图从系统理论中的内外因素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观点来考虑销售。

萨利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可能更注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规范性、程序性、纪律性,因而更同意权变理论,即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工艺、时间、批量等要求来合理安排人员、任务以及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管理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海伦从事的是销售工作中的推销工作,直接与各种顾客打交道,因而她认为权变理论更为实用,即根据不同顾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

而汗克则是从事基层生产管理工作的,因而更多的关心激励问题,由于管理对象是第一线的工人,因此许克更赞成X理论观点,即认为工人只为金钱而工作,管理方式上采取奖勤罚懒。

2.要说服别人信服系统理论,主要应从系统的特性,即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等并结合企业情况来说明。

例如:生产过程包括工序、工艺、质量、设备、人员、时间、库存、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与企业其他部分如营销、计划、财务、考勤、设计开发部都存在着相互关系,所以应以全局优化的系统观点来从事管理工作。

案例七:向科的困惑 问:

1.你认为在这种困境中,经营者应该如何抉择?为什么?2.你如何评价向科这位经营者?

答:

1、向科用加大销售成本来推销产品在短期内是有效果的,但从长远角度来考虑问题,确实陷入了经济与道德、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困惑中。

2、能否存在两全其美的措施,应该说是会存在的。如同今天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也会出现减少企业员工的情况,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解决困难,日本企业的做法可以参考。因此,解决困难途径的思路是:

(1)设法安排好富余员工,不推向社会;

(2)加在产品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

(3)重视可持续发展,节约并用好资源。

第二章之案例一:个人价值观和决策 问:

1.对佩吉来说,有什么行动方案可供其选择?2.你建议采取哪种备选方案?3.以佩吉的个人价值观她会作出哪种决策?4.如果佩吉小姐是男子的话,你的建议是与此相同吗? 建议用第二章理论分析回答。

第二章之案例二:对伍尔沃斯公司决策的评价问:

1.克雷斯克和伍尔沃斯两公司都进行了各自的一些重要决策,试比较它们的决策效果,并说明各自的决策与当时环境的关系。2.伍尔沃斯除关闭伍尔科下属的分店外,还可以有哪些备选方案3.伍尔沃斯在决策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头脑风暴法”?你认为,在该公司的决策中,哪些方面的决策应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章之案例三:乔森家具公司的五年目标 1.你认为约翰董事长为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合理吗?为什么?2.你认为托马斯对董事长制定目标的分析有道理吗?你能否从本案中概括出制定目标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3.假如你是托马斯,如果董事长在听取了你的意见后同意重新制定目标,并责成你提出理合理的公司发展目标,你将怎么做?

答1A: 企业有多个产品 但是不同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同 可以用BCG分析

2A:内在问题存在战略目标不统一,管理层缺乏凝聚力,产品市场份额差异过大,销售团队思想代谢,生产技术有待于提高,人力无法完全满足企业需要,企业缺乏新产品。

3A:约翰先生提出的目标过于主观,缺乏宏观及微观环境的分析,不能满足S.M.A.R.T.的标准。‘

两人的分歧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一个是老板一个是职业经理人,约翰先生已经想转卖公司,对自己的公司已经没有了感情,不了解企业实际的情况,而托马斯先生是一位职业经理人,最根本的任务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满足一个人的要求。

这种矛盾直接引发企业执行力下降,甚至失去核心竞争力。

4A:多多与员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内外部分析(PEST,SWOT等)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及士气,从新共同制定战略,企业必须保持目标一致性,从而保证较高的工作效能。第二章之案例五:冒失决策,雅马哈陷入困境

1.雅马哈公司的决策为什么是冒失的?2.导致公司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3.从这场战争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三章之案例二:分权是事实还是虚构?

1.动力工业公司在经营上是否尽可能地实行了分权?2.作为拉斯克斯,你认为总公事的管理政策基本上是集权还是分权?请说明理由。3.试为本案例所描述的情况提出一个最佳的分权建议。第四章之案例一:麦肯锡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UP OR OUT 1.麦肯锡的考核制度是否过于残酷?2.麦肯锡的这种严格而近乎残酷的考核制度是否为各类人才的潜质的发挥提供了足够的客观环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觉得这种考核制度的主要弊端在哪里?

第五章之案例一:风险控制与巴林银行的倒闭 1.案例最后,里森说的一番话有何意义?从中能吸取什么教训?2.你认为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3.银行的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为什么巴林银行高级主管对里森的行为一无所觉?

第五章之案例二:力行电力建设公司的预算失控

上一篇:高一数学必修4教案下一篇:怎样写红楼梦读后感